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述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基本制度

简述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基本制度

简述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

基本制度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是指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诉讼中所遵循的特定程序。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特别规定相应的诉讼程序,目的是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帮助他们尽早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同时也要注重对其犯罪行为的惩罚和防止再次犯罪。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基本制度。

一、立案阶段

与成年人立案程序不同,未成年人立案程序更注重保护。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立案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由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提出,一般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才能决定是否立案。在立案审查过程中,必须调查核实未成年人的年龄,确定案件性质、情况,以及对未成年人可能导致的社会危害程度进行评估。

二、侦查阶段

侦察工作是刑事诉讼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样,对未成年人的侦查也必须付出更多的关注。在侦查阶段,必须遵循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以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教育和其他合法权益为首要目标。必须遵循

为未成年人使用的保护柔性措施,如询问方式、时限、地点等方面,须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保护其隐私权等相关条款。

三、审查阶段

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审查是一个比较严格的阶段,旨在评估犯罪行为、家庭背景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等。审查组必须遵循“实事求是、公正公平、综合考虑”的原则,给予未成年人和其家庭充分的听证权和申辩权。同时,必须合法取得证明材料、遵守规定程序,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权和特殊福利。

四、审判阶段

审判阶段是未成年人犯罪诉讼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法院審理時,不能公开法庭审判的程序,还有未成年人的当事人和家长可以要求辩护律师的代理。此时,法庭必须深入挖掘犯罪事实,确定犯罪性质,对未成年人进行精神鉴定和心理评估,以制定一份合理的判决。同時,必須注重其保護和監護等特殊身份設定和管轄權限的適用問題。

五、执行阶段

判决确定后,才进入执行阶段。同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执行也有独特的规定。根据未成年人的特殊地位,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要加强人命保险措施并保护被判定的

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完善工作后,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引导帮助,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学习,以及对其犯罪行为的惩罚和防止再次犯罪。

总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诉讼程序需要贯彻保护、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为未成年人提供全面的保护和支持。各阶段的基础在于对未成年人利益的最大化,以帮助他们摆脱不良行为,尽快恢复常态生活和学习,为社会留下好的印记。

我国现行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制度

我国现行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制度 一、我国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条款 1 刑法 在刑法当中对未成年人犯罪做出了明确规定,主要为: 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第四十九条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2 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的司法解释中,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诉讼程序有较为严格的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14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 对于不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讯问和审判时,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 诉讼参与人对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和侦查人员侵犯公民诉讼权利和人身侮辱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 第152条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 十四岁以上不满十六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岁以上不满十八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对于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当庭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 《刑事诉讼法高法解释》第36条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为其指定辩护人: (一)盲、聋、哑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人; (二)开庭审理时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 (三)可能被判处死刑的人。 另外,我国人民检察院和最高法院都对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的办理和审理做出了具体规定,即《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 3 相关专门立法 除了上述刑事法规中的规定以外,我国还专门制定了针对未成年人犯罪和保护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未成年人犯罪法》。 综上可知,我国虽然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在刑事立法和专门立法中都有所涉及,但其深度和广度都还有待加强,在实践当中的应用更是我国司法界面临的难题之一。 二、当前立法的不足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治理之立法,当然始于1979年刑法、刑事诉讼法的立法。但有关专门性立法,则在20余年之后的1999年。该年6月28日,我国颁布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其不仅规定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方针、原则,而且具体规定了家庭、学校、社会、司法部门等预防犯罪主体的职责、义务和相应的法律责任,从而为预防、治理未成年人的犯罪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保护。但是,相对于早在100多年前就

[刑事案件,未成年人,程序]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实践与完善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实践与完善 摘要未成年人是社会的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也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犯罪诉讼程序的特点。本文旨在以基层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工作实际为依托,对检察机关在适用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诉讼特别程序的实践中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完善建议。 关键词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实践成效 作者简介:刘晓辉、陈丽娟,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检察院公诉和未检部;高清鸣,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检察院政治处教育培训科。 未成年人司法制度是一个国家司法制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司法制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旨在以基层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工作实际为依托,对检察机关在适用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诉讼特别程序的问题进行粗浅分析,并提出完善对策。 一、昌平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实践成效 2012年新刑诉法在八个方面规定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别诉讼程序,以下为昌平区人民检察院进一步落实刑诉法特殊程序情况及取得的成绩: (一)社会调查制度化 社会调查是许多国家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惯例,是未成年刑事诉讼程序贯彻刑罚个别化和全面调查原则的具体表现。从该项制度实施起至今,我处共对42名未成年人开展了 社会调查,我们对当事人本人及家庭情况进行实地了解,从而有效解决“表格调查”、“电话调查”的局限性。 (二)附条件不起诉完善化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作为一项专门的、特殊的适用于未成年人的不起诉制度,是基于对未成年人这样一个弱势群体在诉讼程序上的特殊保护,这一制度的确立也赋予了检察机关在处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上更大的自由裁量权。我院已有两案两人适用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并最终对其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 (三)犯罪记录封存强制化 从2012年实施该项制度至今,我处共对69名未成年人犯罪记录进行封存,有效地促进涉罪未成年人重新回归社会。我处制作了第一例《未成年人不起诉记录封存书》,送达了区公安分局,要求其对有关犯罪记录档案资料贴示“犯罪记录封存”字条,并将犯罪事实记录从对外公开提供的资料中予以清除,该做法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四)合适成年人法定化

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2017年最新版)

遇到刑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www.doczj.com/doc/ec19030517.html, 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2017年最新版) 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 高检发(2002)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已于2002年3月25日经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届检察委员会第105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最高人民检察院 二OO二年四月二十二日 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未成年犯的合法权益,正确履行检察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以及区别对待的原则,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第三条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加强同公安机关、人民法院的联系,及时总结、交流经验。 坚持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注重社会效果,保证执法公正。 第四条人民检察院要加强同政府有关部门、共青团、妇联、工会等人民团体以及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联系,共同做好教育、挽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第五条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注意保护涉案未成年人的名誉。不得公开或者传播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人民检察院办理刑事案件,应当注意保护未成年被害人、证人的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完善研究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完善研究 [摘要]面对未成年人犯罪不断上升的趋势,我国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加大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尽量采取非刑事处罚及非监禁措施,遵循“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在实践中已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如何完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如何在刑罚的执行过程中体现出对未成年罪犯的教育、挽救、感化等方针,已经成为我国如何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青少年犯罪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犯罪率逐渐上升,犯罪现象日益严重,在日益严重的刑事犯罪中,青少年已成为犯罪的主要成员,约占整个刑事犯罪主体的70%~80%左右,犯罪的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一、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现状 首先,我国未成年人法律保护体系日趋完备。我国现阶段已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以《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两部专门法律为主体,以刑法、刑事诉讼法等其他法律法规为补充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体系。新刑事诉讼法中,在第五编特别程序第一章设置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共11个条文,使未成年人刑事程序在立法上相对独立,在诸多方面丰富、完善了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如明确规定了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规定了“办案人员专业化”,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强制辩护等。这些举措都体现了我国对未成年当事人的特殊保护,有利于通过诉讼活动为犯罪的未成年人改过自新和回归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其次,我国形成了一套符合国情的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方式。最具特色的是,寓教于审,把教育贯穿于审判活动的全过程。在审判活动中,坚持做好一个调查、二个教育阶段。一个调查即进行社会调查,在开庭前要到被告人原所在的学校、家庭、居住的社区组织等处了解被告人的平时表现、性格、特点和实施违法行为的主、客观原因,为法庭教育及适用从轻或减轻处罚打基础。二个教育阶段:一是在诉讼程序中专为审理少年刑事案件设立的教育阶段,二是坚持做好宣判时的教育。同时,将教育工作适当向后延伸,巩固教育成果。 二、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立法和司法现状,关于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法律颇多,总体趋势符合国际社会关于未成年人犯罪予以轻缓化的潮流。然而遗憾的是,仍存在一些不足,无法满足当前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

简述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基本制度

简述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 基本制度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是指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诉讼中所遵循的特定程序。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特别规定相应的诉讼程序,目的是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帮助他们尽早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同时也要注重对其犯罪行为的惩罚和防止再次犯罪。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基本制度。 一、立案阶段 与成年人立案程序不同,未成年人立案程序更注重保护。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立案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由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提出,一般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才能决定是否立案。在立案审查过程中,必须调查核实未成年人的年龄,确定案件性质、情况,以及对未成年人可能导致的社会危害程度进行评估。 二、侦查阶段 侦察工作是刑事诉讼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样,对未成年人的侦查也必须付出更多的关注。在侦查阶段,必须遵循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以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教育和其他合法权益为首要目标。必须遵循

为未成年人使用的保护柔性措施,如询问方式、时限、地点等方面,须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保护其隐私权等相关条款。 三、审查阶段 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审查是一个比较严格的阶段,旨在评估犯罪行为、家庭背景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等。审查组必须遵循“实事求是、公正公平、综合考虑”的原则,给予未成年人和其家庭充分的听证权和申辩权。同时,必须合法取得证明材料、遵守规定程序,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权和特殊福利。 四、审判阶段 审判阶段是未成年人犯罪诉讼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法院審理時,不能公开法庭审判的程序,还有未成年人的当事人和家长可以要求辩护律师的代理。此时,法庭必须深入挖掘犯罪事实,确定犯罪性质,对未成年人进行精神鉴定和心理评估,以制定一份合理的判决。同時,必須注重其保護和監護等特殊身份設定和管轄權限的適用問題。 五、执行阶段 判决确定后,才进入执行阶段。同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执行也有独特的规定。根据未成年人的特殊地位,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要加强人命保险措施并保护被判定的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指引(试行)》的通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指 引(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布日期】2017.03.02 •【文号】高检发未检字〔2017〕1号 •【施行日期】2017.03.02 •【效力等级】司法指导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正文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指引 (试行)》的通知 (高检发未检字〔201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 现将《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指引(试行)》印发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予以试行。试行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请及时报告我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 最高人民检察院 2017年3月2日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指引(试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目的与范围 第二节模式与机制 第三节基本要求

第二章特殊检察制度 第一节法律援助 第二节社会调查 第三节法定代理人、合适成年人到场第四节亲情会见 第五节心理测评与心理疏导 第六节当事人和解 第七节被害人救助 第八节犯罪记录封存 第三章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讯问前准备 第三节讯问 第四章询问未成年被害人、证人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询问前准备 第三节询问 第五章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查逮捕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案件审查 第三节作出决定 第六章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查起诉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不起诉

第三节附条件不起诉 第四节提起公诉 第五节出席法庭 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指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目的与范围 第一条【目的】为进一步提高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以下简称未检)工作专业化、规范化水平,细化未检工作的具体标准和操作程序,确保未检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等法律及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结合未检工作实际,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适用范围】人民检察院未检部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和不宜分案办理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侵害未成年人人身权利案件以及开展相关诉讼监督、帮教救助、犯罪预防等工作,适用本指引。 第三条【参照适用】对于实施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但诉讼过程中已满十八周岁,实际由未检部门受理的,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可以参照本指引办理。 第四条【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本指引所称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实施涉嫌犯罪行为时不满十八周岁的刑事案件。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犯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适用本指引。 第五条【侵害未成年人人身权利案件】本指引所称侵害未成年人人身权利案件,是指由成年人实施、未成年人是被害人的刑法分则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规定的犯罪以及其他章节规定的实际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以

新刑事诉讼法对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探讨

新刑事诉讼法对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探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开始增加。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 人的权益,我国在2012年发布了《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法》,该法针对未成年人的 犯罪行为提供了具体的处理方式和保障措施,但仍存在一些缺陷。为此,新刑事诉讼法对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未成年人刑事诉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缺乏特殊程序保障 传统刑事诉讼程序难以满足未成年人的特殊需求。例如,未成年人的心理和心 理状况尚未完全成熟,法庭的紧张氛围容易让他们感到害怕和紧张,从而影响他们的证言效力。此外,未成年人的亲属往往不能及时到庭支持和照顾,容易让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 保护措施不足 未成年人犯罪的本质是一种罪行,但也不能忽视其社会保护的意义。过去,对 未成年人犯罪往往采取惩罚性的措施,如罚款、监禁等。这虽然能够惩罚犯罪行为,但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并不是最优秀的保护方式,反而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其身心负担,对日后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新刑事诉讼法对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 引入庭前程序 新刑事诉讼法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引入了庭前程序。庭前程序有利于提前 评估犯罪事实和证据,进一步厘清案件定性和证明难度,并有利于发掘社会保护机构的潜在作用,如家庭和学校等。 强化特殊程序保障 针对未成年人的特殊心理和生理状态,新刑事诉讼法强化了特殊程序保障。例如,法庭应当为未成年人提供宽松的庭审环境,让其感到舒适和自在。法庭应当综合考虑未成年人心理特点,妥善处理证人证言和证据的问题。此外,新刑事诉讼法还规定了未成年人家庭、学校等机构的参与权。 探索个性化司法方法 新刑事诉讼法强调个性化司法处理,强化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组织等机构 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的作用。具体来说,新刑事诉讼法探索了集体谈话、帮扶教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通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 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布日期】2014.12.02 •【文号】高检发诉字[2014]28号 •【施行日期】2014.12.02 •【效力等级】司法指导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正文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通 知 高检发诉字[2014]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近年来,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全国检察机关坚持少捕慎诉,强化帮教,挽救了一大批涉罪未成年人,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为深入推进未成年刑事检察工作健康发展,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最大限度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最大限度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现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规定的学习,着力促进司法观念转变。为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我国先后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12年修改刑事诉讼法设专章规定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并先后参与制定或加入了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预防少年犯罪准则》和《儿童权利公约》等国际社会重要法律文件。为落实对未成年人的特殊刑事政策,最高人民检察院于

2012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2013年修订了《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与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制定了《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等一系列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确保国家对涉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以及特殊刑事政策、特别诉讼程序统一实施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责任。但目前各级检察机关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司法理念滞后,对儿童特殊、优先保护等观念还没有真正树立,对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重要性、特殊性和复杂性认识不到位,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等问题。各级检察机关要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规定的学习,深化对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全面落实对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各项规定和要求,保障法律有效实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进一步履行法定职责,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保护救助未成年被害人。为全面落实国家对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政策,充分体现双向保护原则,各地要结合实际,将性侵害未成年人,拐卖(绑架)儿童,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犯罪等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纳入未成年人刑事检察部门受案范围,强化立案监督,积极介入侦查引导取证,依法严厉打击危害未成年人犯罪。在办案中注意讲究方式和技巧,依法保护未成年被害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避免对其造成二次伤害。要加强与司法行政、民政、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及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联系和协作,共同做好未成年被害人的身体康复、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工作,保证各项特殊保护政策和制度在检察机关得到贯彻落实,更好地保护涉案未成年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三、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制度机制,着力推动专业化体系构建。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持续发展有赖于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制度机制建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 【发文字号】法释〔2001〕9号 【发布部门】最高人民法院 【公布日期】2001.04.04 【实施日期】2001.04.12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法释〔2001〕9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已于2000年11月1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3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1年4月12日起施行。 二00一年四月四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 (2000年1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 审判委员会第1139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维护未成年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依法惩罚和教育未成年罪犯,保障无罪的未成年人不受刑事追究,逐步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国审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司法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本规定有特别规定的,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审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执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第四条人民法院应当加强同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的联系,坚持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以保证公正、及时地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第五条人民法院要加强同政府有关部门、共青团、妇联、工会等人民团体以及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等有关社会团体的联系,共同做好未成年罪犯的教育和挽救工作。 第六条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可以建立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庭。条件尚不具备的地方,应当在刑事审判庭内设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合议庭或者由专人负责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高级人民法院可以在刑事审判庭内设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合议庭。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庭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合议庭统称少年法庭。 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设立少年法庭指导小组,指导少年法庭的工作,总结和推广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少年法庭指导小组应当有专人或者设立办公室负责具体指导工作。 第七条审判第一审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合议庭,可以由审判员或者由审判员与人民陪审员组成。依照法律规定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除外。

中国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司法制度

中国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司法制度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 •【公布日期】1992.11.14 •【文号】 •【施行日期】1992.11.14 •【效力等级】司法指导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犯罪和刑事责任 正文 中国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司法制度 ——在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审判和矫治国际研讨会上 的演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林准 (1992年11月14日) 尊敬的诸位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学家: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请允许我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司法界、法律界的同行们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你们在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审判和矫治方面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努力以及从中表现出对青少年一代、对人类未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示崇高的敬意!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从1978年底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种日新月异的变化,无论是对首次来访的朋友,还是对多次来访的朋友,同样都会感到新鲜。如果我们的同事和朋友有兴趣更多地了解一下中国发生的变化,那将会感受到这些变化与国际社会所共同追求的目

标是一致的,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从事神圣的法律工作的人来说,无论你来自哪一个国家和地区,在通过法律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服务的每一个领域,都会在中国找到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审判和矫治的问题,就是一个我们共同关心的,非常有意义的话题。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国际研讨会,更多地了解和借鉴其他国家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进展,也希望国际社会了解我国在这方面所作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因此,我很高兴利用这个机会,把中国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司法制度向在座的同行和朋友们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众所周知,占世界人口约三分之一的青少年代表着人类社会的未来,是建设和平、幸福、美好生活的重要力量。中国有11.6亿人口,其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3亿多。我国政府和人民把这些未成年人看成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为保护他们的健康成长、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多方面的努力。特别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在重点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从整个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角度出发,我国把从立法和司法上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问题摆在了特殊重要的位置。14年来,我国的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了120多部法律、25个有关修改补充法律的决定和补充规定。其中很多是有关保护未成年人权利和利益方面的专门法律或者专门条款。 我国1982年制定的新宪法明确规定:“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到国家的保护。”(第四十九条第一款)“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第四十六条第二款)宪法的这一精神在我国民法通则、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中得到了充分体现。1986年4月,我国制定了《义务教育法》,从法律上保障适龄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我国较全面、系统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是1991年9月4日颁布并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这部法律分总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 •【公布日期】2001.04.04 •【文号】法释[2001]9号 •【施行日期】2001.04.12 •【效力等级】司法解释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刑法综合规定与解释 正文 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已于2000年11月1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3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1年4月12日起施行。 二00一年四月四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 (2000年1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39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1〕9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维护未成年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依法惩罚和教育未成年罪犯,保障无罪的未成年人不受刑事追究,逐步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国审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司法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本规定有特别规定的,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审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执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第四条人民法院应当加强同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的联系,坚持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以保证公正、及时地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第五条人民法院要加强同政府有关部门、共青团、妇联、工会等人民团体以及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等有关社会团体的联系,共同做好未成年罪犯的教育和挽救工作。 第六条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可以建立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庭。条件尚不具备的地方,应当在刑事审判庭内设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合议庭或者由专人负责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高级人民法院可以在刑事审判庭内设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合议庭。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庭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合议庭统称少年法庭。 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设立少年法庭指导小组,指导少年法庭的工作,总结和推广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少年法庭指导小组应当有专人或者设立办公室负责具体指导工作。 第七条审判第一审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合议庭,可以由审判员或者由审判员与人民陪审员组成。依照法律规定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除外。 第八条审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合议庭的审判长,应当由熟悉未成年人特点、善于做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的审判员担任,并且应当保持其工作的相对稳定

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实施细则

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实施细那么 第一条为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正确执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的若干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制定本实施细那么。 第二条对于同时具有下列情形的未成年人公诉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 1、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 2、被告人、法定代理人及辩护人对所指控的基本犯罪事实没有异议的; 3、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单处罚金的。 第三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未成年人公诉案件,不适用简易程序审理: 1、比较复杂的共同犯罪案件; 2、被告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作无罪辩护的; 3、被告人系盲、聋、哑人的; 4、被告人年龄身份有争议,影响定罪量刑的; 5、被告人、法定代理人不同意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 6、其他不宜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 第四条人民检察院认为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在提起公诉前向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法定代理人释明有关法律规定和适用简易程序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并做好笔录。 第五条人民检察院建议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制作《适用简易程序建议书》,在提起公诉时连同全案卷宗、证据材料、起诉书一并移送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在征得未成年被告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同意后决定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制作《适用简易程序决定书》,在开庭前送达人民检察院、未成年被告人、法定代理人及辩护人。

人民法院认为依法不应当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制作《不适用简易程序决定书》回复人民检察院,并将全案卷宗和证据材料退回人民检察院。 第六条人民检察院没有建议适用简易程序,人民法院认为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征求人民检察院与未成年被告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的意见。人民检察院同意并移送全案卷宗和证据材料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 人民法院决定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制作《适用简易程序决定书》,在开庭前送达人民检察院、未成年被告人、法定代理人及辩护人。 第七条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未成年人公诉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前将开庭时间、地点分别通知人民检察院、未成年被告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 通知可以使用简便方式,但应当记录在卷。 第八条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未成年人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庭支持公诉并进行庭审教育。 第九条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未成年人公诉案件,独任审判员宣布开庭,传未成年被告人到庭后,应当查明未成年被告人的基本情况,然后依次宣布案由、独任审判员、书记员、公诉人、被害人、辩护人、法定代理人和翻译人员的,并告知各项诉讼权利。 独任审判员应当讯问未成年被告人对起诉书的意见,是否自愿认罪,并告知有关法律规定及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未成年被告人、法定代理人及其辩护人可以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辩护。 未成年被告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 未成年被告人自愿认罪,并对起诉书所指控的犯罪事实无异议的,法庭可以直接作出有罪判决。 第十条庭审结束后,独任审判员应当组织开展法庭教育,由公诉人、辩护人、法定代理人、独任审判员依次对未成年被告人进行教育。 第十一条对未成年被告人的教育应包括以下内容: 1、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和对家庭、个人的影响; 2、导致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和教训;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的通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 刑事案件的规定》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布日期】2002.04.22 •【文号】高检发[2002]8号 •【施行日期】2002.04.22 •【效力等级】司法指导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检察机关 正文 *注:本篇法规已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的通知》(发布日期:2007年1月9日实施日期:2007年1月9日)废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 《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的通知 (高检发[2002]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已于2002年3月25日经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届检察委员会第105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最高人民检察院 二OO二年四月二十二日 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 (2002年3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届检察委员会第105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未成年犯的合法权益,正确履行检察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以及区别对待的原则,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第三条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加强同公安机关、人民法院的联系,及时总结、交流经验。坚持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注重社会效果,保证执法公正。 第四条人民检察院要加强同政府有关部门、共青团、妇联、工会等人民团体以及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联系,共同做好教育、挽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第五条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注意保护涉案未成年人的名誉。不得公开或者传播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人民检察院办理刑事案件,应当注意保护未成年被害人、证人的诉讼权利。 第六条人民检察院应当指定专人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般由熟悉未成年人特点,善于做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的女检察人员承办。 第七条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考虑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根据其在校表现、家庭情况、犯罪原因、悔罪态度等,实施针对性教育。 第八条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法律文书和内部工作文书,应当注明未成年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