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借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广东扩展东盟海洋渔业合作

借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广东扩展东盟海洋渔业合作

借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广东扩展东盟海洋渔业合作

吕华当;金亚平

【期刊名称】《海洋与渔业》

【年(卷),期】2017(0)7

【摘要】6月1日,中国-东盟现代海洋渔业技术合作及产业化开发示范项目国内单位推进会在广州举行。据悉,该项目是广东省获得的第一个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项目的实施标志着广东省海洋渔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揭开了新的篇章。

【总页数】1页(P19)

【作者】吕华当;金亚平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广东省与东盟国家建立\r海洋文化交流与合作机制研究[J], 杜军;林燕飞

2.“一带一路”背景下广东省与东盟国家海洋渔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J], 陈水胜;

3.东盟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及其应对探析

——基于非对称相互依赖视角 [J], 毕世鸿;屈婕

4."一带一路"倡议下广东-东盟经贸发展研究

——基于SWOT矩阵方法研究 [J], 张铖;高戈;张珺

5."一带一路"倡议下广西与东盟国家贸易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J], 黎天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带一路倡议助推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渔业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助推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渔业 合作 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在这一倡议的推动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之间的渔业合作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与发展。本文将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渔业合作的助推作用。 首先,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渔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一带一路倡议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促进了区域间的政治稳定与和谐。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地理相邻,两国在政治、文化、经济等多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为两国渔业合作打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其次,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渔业合作的深化。在倡议的推动下,两国政府加强了渔业领域的合作对话机制,共享资源信息,加强互信与合作。双方在捕捞技术、养殖技术、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双方渔民的技术水平与安全意识。此外,在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使得两国加强合作,推动了产能对接与资源共享,提高了渔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三,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渔业合作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贸易通道。渔业产品是两国贸易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带一路倡议则致力于加强贸易便利化。通过搭建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渔业产品的贸易往来更加便捷高

效。同时,在互联互通的框架下,两国渔业企业之间的经贸交流也得 到促进,进一步推动了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最后,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渔业合作的人文交流。人文交流在渔业合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提倡文明 交流互鉴,增进人民之间的了解与友谊。通过加强教育合作、文化交 流等渠道,两国渔民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不断加深,进一步增强了合作 的信任基础与合作意愿。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渔业合作起到了重要 的助推作用。政治环境的良好、合作的深化、贸易通道的畅通以及人 文交流的加强,为两国渔业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援。在未来,中国与 印度尼西亚渔业合作将进一步深化,为两国渔民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推动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共同助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与 成功。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加快推进漳州发展跨越

福建融入“一丝一带”建设的工作思路 党中央作出的“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决策,对福建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同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是个难得机遇。福建要紧紧抓住机遇,进一步巩固港澳台,深耕东盟、东亚、扩展中亚、中东,将历史优势、人文优势、经贸优势转化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工作优势,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提升经济总量和竞争力。目前福建正在研究制定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的具体举措,统筹经贸与人文、官方与民间、“走出去”与“引进来”,梳理生成、推动实施一批经贸与人文交流项目,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一是加强海洋经济合作。推动与东盟建立长期、稳定的渔业合作会谈机制,支持福建企业建设境外渔业综合基地和水产养殖基地。打造海洋渔业资源市场化配置平台,加快建设中国—东盟海产品产业合作暨交易平台(含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加大对东盟国家渔业人力资源培训力度,完善国际海洋科技交流合作机制,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教育培训等领域合作。 二是拓宽产业合作领域。实施菌草民生国际工程,推动“菌草示范基地”走进东盟国家,推动福建农林大学菌草及旱稻技术在南太平洋岛国的普及推广。加强与境外金融机构的双边、多边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各类贸易融资产品,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深化旅游合作,加快厦门邮轮母港建设,开拓与东南亚、台港澳等国家和地区间的邮轮航线。推动闽台港澳产业深度对接,加强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合作。 三是加强贸易及物流合作。用好中国—东盟、中国—新加坡、中国—巴基斯坦等自贸区优惠政策,促进双边贸易稳定增长。办好在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的福建商品展,继续组织企业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在东盟国家举办的国际性展会,持续开拓新东盟市场。积极拓展仓储物流等领域合作。 四是扩大双向投资规模。主动到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宣传海峡西岸经济区、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成就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办好省内的“9.18”投洽会等展会,扩大双边投资规模。组织招商队伍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招商活动。支持福建企业赴东盟、中东等地区投资建设资源开发、境外生产加工、营销网络等项目。 五是拓展能源资源合作。加强与东盟等地区能源、矿产资源供应合作,推动能源资源勘探开发领域合作,推动能源资源勘探开发领域合作,推动莆田、漳州、福清等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和罗源湾、湄洲湾等煤炭储备中转基地建设。 六是加快运输通道及节点建设。加快推进赣龙铁路扩能、吉永泉铁路、莆田至炎陵高速公路等通道建设,完善福建沿海连接中西部地区、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快速运输大通道。加快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加强与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港口航运业合作,争取开辟若干新航线。大力推进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挥海上客滚航线快捷通道作用,打造两岸往来的重要枢纽。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海洋合作与渔业资源保护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海洋合作与渔业资源保护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加强海洋领域的合作。而作为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也成为了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海洋合作与渔业资源保护两个方面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海洋合作与渔业资源保护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一、海洋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各国开始加强海洋合作,不断推动海洋领域的全球治理和合作愿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这个背景下,相继成立了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中泰海洋合作中心、中国-巴基斯坦海洋科技合作中心等一系列海洋合作平台,加强了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此外,已经建成的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累计超过80个,共建的海运通道和港口合作从最初的13个,到现在330多个。这些合作平台和机制为沿线各国的海洋合作和资源共享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便利,激发了各国间海洋经济的潜力和活力,促进了区域和平与发展。 二、渔业资源保护 目前,全球水产资源仍处在日益恶化的状态。根据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7月底,全国海域共有近300个海洋牧场,总产量达到34.13万吨。但同时,一些海洋资源的滥捕滥捞和过度开发也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害。从长远来看,任何过度和盲目的开发行为都将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后果,影响全球的渔业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海洋资源,各国需要共同合作,加强 国际渔业规则与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利 用资源的能力。同时,需要通过扩大国际合作和交流,促进各国间的 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针对过度开发的问题,各国也应该加强管理, 严格落实环保标准和保护措施,遏制不法行为。 三、未来展望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海洋合作和渔业资源保护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各国的 共同推进,未来可以预计,在海洋环保、海洋管控、渔业资源合作等 领域将会有更多的突破和创新。比如,通过共建海洋牧场管理平台和 智能化渔业管理信息平台,可以更好地加强对海洋牧场和渔业资源的 管理和监测,提高利用效率,保障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同时,各国也应该更多地开展人才和技术交流,携手共建绿色、低碳、可持 续的渔业生态系统,推动海洋经济的质变和增长。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海洋合作与渔业资源保护不仅是各 国合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全球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 护的关键所在。而未来随着各国的共同努力,相信海洋合作和渔业资 源保护也必将实现更加跨越式的发展和进步。

“一带一路”倡议下深化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难点与对策

“一带一路”倡议下深化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难点与对策 作者:李好 来源:《一带一路报道》2018年第01期 摘要:东盟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优先、重点合作的对象。2017年5月,首届“一带一路”峰会召开后,双方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正在积极推进基础设施、自贸区升级版、海洋经济、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因此,“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中国与东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中的新亮点。鉴于“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区域稳定和繁荣,因而在与东盟众多方面的合作中,扩大与深化双边经贸合作是关键所在。 1.贸易发展迅猛、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额在1991年是79.6亿美元,到2016年达到4522亿美元,年均增长19%。1991-2016年这25年期间,中国-东盟双边仅出现过三次负增长。尤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快建设的十年间,双方平均关税由9.8%降低到0.1%,对各自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这有力地提升了双边贸易自由化水平,推动了贸易规模较大幅度的提高。 2.贸易地位稳步提升。1993-2004年,东盟连续12 年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是东盟第六大贸易伙伴。2006年东盟跃居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2010年中国首次成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目的地。2011年东盟超过日本首次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截至2016年7月,中国已连续7年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4年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3.贸易结构逐渐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口到东盟的商品逐渐从资源性产品和工业初级产品向部分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和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转化的趋势更加明显。从东盟出口到中国的商品结构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主要集中在资源性商品上,但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电力机械和办公机械等制成品出口迅速增加、初级产品逐步减少,产业内贸易稳步增加。 据中国商务部数据统计,1991-2013年間,中国-东盟服务贸易额增长快速,从79.6亿美元增长到2928 亿美元,增长了36倍。同时,中国和东盟在双方贸易伙伴中的地位持续上升。目前,东盟是中国服务贸易五大贸易伙伴之一,是中国第五大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 在旅游方面,中国与东盟互为重要游客来源地。2016年,中国赴泰国游客数量达到923.91万人,同比增长21.1%,位于中国赴东盟各国旅游人数之首。同时,中国对东盟游客的吸引力也在持续上升。中国主要客源市场前15位国家中,有6个是东盟国家。2016年,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缅甸等国来华旅游人数均超过百万人次,且均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在教育方面,东盟国家来华留学生从2010年的49580人增长到2015年的71101人,中国去往东盟国家的留学生从2010年的16947人增长到2015年的39662人。按计划,到2020年,双方互派留学生人数将双双超过10万。 中国和东盟互为重要的外资来源地。截至2017年5月底,双向投资额累计已超过1830亿美元,其中东盟国家对华累计实际投资达1080亿美元。东盟对中国直接投资主要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五国,投资领域包括房地产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石油化工、宾馆、饭店、金融、零售、旅游、矿产资源开发等行业。同时自中国政府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东盟就成为了中国企业在国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中国企业投资主要涉及贸易、物流、建筑、能源、制造业和商业服务等很多领域,投资形式也从直接投资发展到技术投资、BOT等多种形式。2016年,中国对东盟的投资超过90亿,东盟对中国的投资是30亿,中国是其三倍。 目前中国商务部批准成立的23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中,有5个设立在东盟,分别分布在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和柬埔寨。其中,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泰国罗勇工业园区、越南龙江工业园区在2015年底通过考核进入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的行列。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16年5月底,中国与东盟双向投资额累计超过1600亿美元。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将与东盟各国通过促进投资便利化、合作建设跨境经贸区等形式加强国际产能合作,以进一步推动双边投资发展。 2015年以来,印尼雅加达至万隆高铁项目开工、中老铁路进入实施阶段、中泰铁路项目启动,标志着中国和东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截至2017年5月底,中国企业累计在东盟国家签订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合同额达到2962.7亿美元,累计完成合同额

“一带一路”下东盟对中国FDI及发展建议研究

“一带一路”下东盟对中国FDI及发展建议研究 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中,中国对东盟的投资 以及与东盟的合作关系备受关注。本文旨在研究“一带一路”下东盟对中国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一、中国对东盟的FDI现状 中国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海外直接投资来源国。自2012年以来,东盟国家成为中国企业最喜欢的海外市场之一。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数据,2019年前三季度,中企对东盟12国投资累计达到80.9亿美元,同比增长22.2%。 从行业分布来看,中国对东盟的投资主要集中于交通运输、制造业和商贸服务业。此外,文化、教育、医疗、旅游等服务业也逐渐成为中国企业关注的重点领域。 具体地,中国在东盟国家的投资项目包括:公路、铁路、港口、工业园区、经济特区、医疗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文化中心、商业中心等。 东盟国家对中国的FDI一直持开放态度,表示欢迎更多的中国企业到本地区投资。东 盟国家的优惠政策、政治、经济环境以及文化风俗都吸引了很多中国企业的目光。例如, 印度尼西亚政府出台了为外国投资者准备的《投资法》、实行了包括税收减免、资本和利 息外汇管理措施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使得东盟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扩展的首选目的地。 三、中国在东盟的投资优势 1. 地理位置优越 东盟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位于亚洲地区的中心,成为了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前沿 阵地”。同时,东盟国家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缘位置优势更为明显,具有市场 份额大、市场规模大、消费能力强等特点,方便中国企业开拓市场。 2. 议价能力强 在东盟国家,往往由于竞争激烈带来受到市场的制约,这使得中国企业在谈判过程中 拥有更大的议价权。此外,东盟国家的工资、税收、国土等成本低廉,法规系统趋于完善,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和领域。 3. 文化和政治亲近 中国与东盟关系始终处于良好发展阶段,两国分别是东亚和东南亚两大经济和政治区 域内的核心国家,存在着政治亲近、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等多个领域的宝贵合作机遇。这 一点保证了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的投资和经营合法性和合规性。

2023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大学生心得体会参考范文(精选4篇)

2023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大学生心得体会参考范文(精选4篇) 2023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大学生参考范文篇1 党的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阶段。打造升级版、催生“又一春”,关键一招是进一步释放深化改革开放的红利。建设“一带一路”,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以内引外联促进经济发展的务实之举,是顺应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要求的重大战略举措。 对外开放的新深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逐步扩展。从兴办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再到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从推动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份对外开放到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建设“一带一路”,是我们党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条件下,以全新理念推动的新一轮开放,有利于实现国内与国际的互动合作、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的相互促进,从而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发展空间、释放发展潜力。 经济转型的新引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市场需求明显减弱,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制约。同时,我国经济经历长期高速增长之后,结构性矛盾和产能过剩压力凸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新引擎,能够形成新的亚欧商贸通道和经济发展带,带动我国内陆沿边向西开放,扩大西部经济发展空间。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打造东部经济升级版的新支点,能够带动沿海地区优化外贸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形成与东南亚国家联动发展的新局面。 互利合作的新拓展。发展潜力就是发展空间,发展潜力越大的地方,发展空间也越大。互补就是互利,发展禀赋互补性越强,互利共赢的利益汇合点就越多。“一带一路”的相关国家和地区有较强的发展潜力,与我国经济发展有较强的互补性。从世界范围看,亚洲和周边国家的区域合作相对滞后,如基础设施建设不联不通、联而不通或通而不畅,制约了区域合作的进一步发展。“一带一路”分别从陆上

“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参与东亚一体化的建议

“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参与东亚一体化的建议 摘要:2019年是中国实施一带一路的第六年,在六年里,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的合作不断加强,在推动实现与沿线国家的互通互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东亚经济一体化 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面对着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一带 一路沿线国家间的合作,構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将是一个新的挑战。本文将对中国参与东 亚一体化的进程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东亚一体化进程影响 一带一路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缩写。中国明确提出“一带一路”就是对古丝绸之路精神的重现,就是在新时代,以代莱方式和理念构筑的国 际合作新秩序。“一带一路”倡议实行六年去的课堂教学说明,中国对世界、对东亚一体 化的影响就是尤为深刻的。可以说道,“一带一路”倡议实行以来,为沿线国家提供更多 了发展的平台,助推了区域统一大市场的构成和升级,也提高了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的联 通水平,获得了沿线国家和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东亚各国特别就是东盟国家,无论是 陆上还是海上,都就是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历史上曾对古丝绸之路的经济繁荣充分发挥 了关键促进作用。展望未来,‘一带一路’倡议将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更 多新思路、新动力,尤其为打造出东亚区域合作改良版挂上一对有力助推的翅膀。”未来,中国和东亚各国,应当利用“一带一路”的平台,助推东亚的区域合作,笔者指出,中国 需从以下方面加强东亚区域合作水平。 (一)强化中国与东亚各国的合作深度,构建开放合作的经济发展带。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需要通过增加我国经济的发展弹性来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中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推动实现‘一带一路’倡议同《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的对接,以此提升区域互联互通从而推动实现区域一体化。”同时,“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而且三国是东 北亚区域内最发达的国家,应该继续发展双边经济合作,促进多边技术、投资等合作或者。”中国需要持续的强化与东亚经济体在经贸方面的深度合作,增强“一带一路”倡议 与东亚区域中现行贸易协定间的兼容性。同时,要强化中俄蒙经济带、中俄朝经济带、中 韩朝经济带以及文在寅政府提倡的“朝鲜半岛经济圈构想”与俄罗斯“远东经济大开发战略”,以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带动彼此间的政策协同。 (二)分担更多的区域环境治理的责任,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特朗普掌权后,对 东亚一改为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均衡战略,选择退出tpp,实行“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引起的东亚各国与美国关系紧张,同时也使得中国深化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并分担起至大 力推进经济全球化的责任,通过大力推进中日韩fta、rcep、ftaap建设,大力推进东亚 一体化进程。与此同时,以“睦邻、安邻、富邻,和亲诚惠孟”等理念带入“一带一路” 和与东亚国家合作的实践中,并使中国和东亚各国沦为彼此的经济延展拎和充分利用拎, 最终促进同时实现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海洋经济与渔业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海洋经济与渔业合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海洋 经济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解决资源 短缺问题起着关键作用。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世界各国间的经济互利共赢。在这一倡议的推动下,海洋经济和 渔业合作成为了合作伙伴之间的重要议题。 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对于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渔业资源 的利用愈发重视。海洋经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领域之一,包括了 海洋旅游、海洋交通、海洋能源、海洋制造等多个产业。而渔业作为 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提供了众多就业机会,还为各国提供了丰 富的食品资源。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各国可以加强合作,实现 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海洋经济和渔业。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海洋经济合作不仅有利于推动各国经济的增长, 还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海洋经济的发展和利用必须建立在可持续 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各国可以通过技术合作、经验交流等 方式,共同探索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此外,海洋经济合作还 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各国在海洋领域的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渔业合作也可以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和互利共赢 的局面。渔业资源的开发和管理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合作可 以包括资源共享、渔业技术创新、渔业管理经验分享等方面。通过共 同努力,各国可以更好地维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海洋生态 环境,提高渔民收入水平,实现共同发展。

然而,在海洋经济与渔业合作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难题。首先是资源管理的问题。海洋资源是有限的,各国在共同利用海洋资源时需要建立起合理的管理机制,以避免过度捕捞和资源浪费。其次是海洋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问题。各国应加强合作,制定相关环保政策和标准,共同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另外,海上安全问题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方面。各国需要加强合作,推进海上安全的建设和合作,共同维护好海上安全秩序。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海洋经济与渔业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各国应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可持续利用。同时,也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建立起合理的资源管理机制,保护好海洋环境,维护好海上安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海洋经济与渔业合作的互利共赢,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实施。

一带一路的智库建设与发展趋势

一带一路的智库建设与发展趋势 “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和推进,不仅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层面,还需要各国智库借力来加深研究、推动合作。智库作为一个旨在为政策制定、决策咨询、舆情引导等提供科学政策建议的机构,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不可小觑。本文旨在探讨一带一路的智库建设与发展趋势。 一、一带一路智库建设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各方面需求日益增加,建设各类智库,尤其 是贸易、经济等相关领域的智库,可以提供有力的政策建议和支持。同时,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各国智库间的合作也变得越来越紧密,这为“一带一路”智库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机会。 其次,一带一路智库建设对于推进经济一体化,加强交流合作,提高创新能力 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智库建设可以促进国际间经验和技术的交流和合作,为改进和创新提供了健康的舞台,可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化发展进程。同时,也可推动国家之间互通有无,提高各自的投资和创新能力,便于互相补充和促进各方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一带一路智库建设提供了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多层次的研究平台, 研究成果可为人们了解各个方面的尺度和视野,促进相互理解和交流。 二、一带一路智库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各国智库也日益重视这一领域的建设和 发展。目前,世界各国共有超过一千家智库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在这些智库中,中方智库占据了领导地位,比如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CIISS)、国家发展和改 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中国国际金融研究所等。

除中方智库外,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智库也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该建设,其中包括东南亚研究和合作基地、巴基斯坦游击战和极端主义问题研究中心、中亚民主与经济发展中心等等。 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发展中国家和沿线国家智库的建设和 发展将愈发重视。“一带一路”国际智库联盟等组织也将不断发挥重要作用,加强各国智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智库的整体水平,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为全面、科学的政策建议。 三、一带一路智库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一带一路智库建设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资金、人才和 技术水平等方面。为解决这些问题,一些措施可以被采取: 首先,政府需要积极投入资金和其他资源,支持一带一路智库建设。以中国为例,政府需要加大对智库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智库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提升整体水平。 其次,需要培养和吸引高水平人才,增加对智库的政策和技术支持。政府需要 通过制定各类人才计划和政策,吸引和培养一带一路智库的高水平人才,提高智库的整体水平。 最后,智库需要深入开展合作,加强交流,在技术、文化和人才上实现互通有无。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各国的创新和提升,打造多元化的全球化格局。 总之,“一带一路”智库建设是一项事关全球共同利益的重要事业,但面临的挑 战也是实实在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各方的努力和智慧,将推动一带一路智库的发展,为全球和平、繁荣、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共3篇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共3篇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1“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近年来,“一带一路”战略已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战略之一。广西作为中国重要的海洋渔业省份,如何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华南海域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渔业资源之一,也是世界重要的渔业资源之一。广西处于南海之滨,拥有得天独厚的渔业资源优势,广西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关乎广西渔业经济的发展,也关乎南中国海资源的保护及生态环境的改善。 首先,广西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需加强资源管理。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是保障渔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保障生态环境健康的重要措施。广西海洋渔业管理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但在“一带一路”战略下,还需加强技术合作,科学规划,对渔业资源进行科学管控,适当降低渔业捕捞强度,以保障资源的生态平衡。同时,加强捕捞规模以小型渔民为主的社会保障工作,提高渔民的素质和保护意识,增加渔民的收入来源及自我保护能力,在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其次,广西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需增强创新能力。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海洋渔业传统发展模式已面临很多新

的挑战。广西海洋渔业需加速技术研发和技术转移应用,从传统的渔业生产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利用新兴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开展远洋捕捞、海洋养殖、海洋生态修复、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型海洋渔业业务,使广西海洋渔业更富活力、更具竞争力。 最后,广西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广西海洋渔业与沿海国家和地区建立更加紧密的海洋渔业合作交流,共同推进海洋渔业可持续管理和保护,促进贸易和投资。同时,加强中外渔业技术的交流和协作,推广先进技术和经验,向沿海国家和地区转让广西的绿色海洋渔业模式,为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广西海洋渔业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上述所提到的资源管理、创新能力和国际合作三个方面都是广西海洋渔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充分发挥广西的地理位置和渔业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多种路径,努力倡导绿色、智能、高效的海洋渔业模式,推动广西海洋渔业更加蓬勃发展,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广西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但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广西海洋渔业需要加强资源管理,提高创新能力,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进海洋可持续管理和保护。同时,广西海洋渔业还需要倡导绿色、智能、高效的海洋渔业模式,以实现更加蓬勃的发展,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通俗介绍一带一路

通俗介绍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简述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主席在2017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东牵充满活力的亚太经济圈,中串资源丰富的中亚地区,西通欧洲发达经济体,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21世纪初,贸易和投资在古丝绸之路上再度活跃,欧亚各国希望与中国扩展合作领域,在交通、邮电、纺织、食品、机械制造等行业进行投资,并在农业、沙漠治理、太阳能、环境保护等方面展开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应运而生,以综合交通廊道为展开空间,对沿线区域的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深化经济技术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 “一路”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央站在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为双方乃至本地区人民的福祉而提出的战略构想。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在新时期的丰富和延伸,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临海港口城市串起来,通过海上互联互通、港口城市合作机制以及海洋经济合作等途径,最终形成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造福中国与东盟,而且能够辐射南亚和中东。 提出“一带一路”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 历史背景 丝绸之路是张骞(约公元前164年―前114年)于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出使亚洲中、西部地区开辟的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丝绸之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最初的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

借力“一带一路”,解锁东增区发展潜力

借力“一带一路”,解锁东增区发展潜力 作者:陈丽冰 来源:《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2019年第11期 每当夜幕降临,位于菲律宾棉兰老岛的考斯瓦根市也跟着进入了黑暗。这里许多村子至今仍未通电,手电筒可能是许多当地人家中的唯一电器。不过,待中企投资建设的考斯瓦根燃煤电站竣工投产后,在不久的将来,整个棉兰老岛都将迎来驱走黑暗的“光明”。 棉兰老岛是菲律宾南部最大的岛屿,也是东盟东部增长区(以下简称东增区)的分属区域。近年来,随着《东盟东部增长区2025愿景》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可以看到有越来越多中资企业进入到包括棉兰老岛在内的东增区投资兴业,既深化了中国与整个东盟的合作,也拓展了“一带一路”合作空间。 东盟最具发展潜力的增长区 东增区成立于1994年,是东盟内三个次区域合作组织之一,旨在通过经济互补以及资源和市场共享促进欠发达和地缘相近地区的发展,其范围包括文莱全境、马来西亚东部的沙捞越州、沙巴州和纳闽岛,印尼东部的加里曼丹、苏拉威西、伊里安查亚和马鲁古群岛,以及菲律宾南部的棉兰老岛和巴拉望岛。 这一地区地理位置相邻,经济、宗教和文化联系密切,穆斯林人口集中,尽管大部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文莱的石油和天然气、加里曼丹岛的森林资源,棉兰老岛、苏拉威西岛北部的海洋资源和丰富的观光资源等,若开发利用得当,将释放出极大的经济增长潜力。 因此,该地区也被专家学者评为东盟最年轻、面积最大、自然资源最丰富、最具发展潜力的增长区。“目前东增区合作基础弱,合作成效还不明显,但是合作目标明确,合作进展在加快。虽然是次区域合作,但更趋向自由流动,从而带来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我相信只要资金到位,东增区是非常有潜力的。”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国际政治系主任李皖南如是评价。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东增区自成立以来,积极促进区域内国家在航空、海运、电信、旅游等领域进行合作,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数据显示,近年来东增区总投资年平均增长31.4%,其中,外国直接投资占比超过70%,形成以农产品和资源的初级加工为主的制造业,以及具有较强的自然景观优势的旅游业。 不仅如此,为了打造一个具有弹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和经济竞争力的增长区来缩小发展差距,在2017年4月29日举行的第12届东增区峰会上,成员国领导人通过《东盟东部增长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印两国印度洋海上安全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印两国印度洋海上安全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发起的一项全球性的经济合作项目,旨在加强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繁荣。其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印度洋沿岸国家尤其受到关注。作为印度洋沿岸两大主要国家,中印需要积极加强合作,共同维护印度洋海上安全。 中印是印度洋地区的两个重要国家,自古以来就有交往合作。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深入,中印之间的合作也在逐步拓展。印度洋海域的安全形势十分复杂,包括海盗、恐怖主义、非法渔业等问题,给航行和贸易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中印两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这些挑战。 首先,在政治层面,中印需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印度洋是两国的重要战略空间,两国需要加强安全合作,共同应对各种威胁。在反海盗行动、反恐合作等领域,两国已经有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在此基础上,中印可以加强情报交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情报交换,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等横亘印度洋地区的安全威胁。 其次,在经济层面,中印需要加强贸易合作。印度洋的沿岸国家是中印贸易的重要伙伴,中印可以共同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加强互联互通、保护海洋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同时,中印需要加强海洋资源保护和共同钓鱼区管理,打击非法渔业和海洋盗窃等行为,保障印度洋中的海洋生态和渔业资源。 最后,在军事层面,中印需要加强军演合作。中印应该加强军演和联合训练,提高各自海洋作战能力,共同维护印度洋安全。同时,中印还应该进一步加强海外基地建设和反海盗行动,维护航运安全。这有助于中印强化印度洋战略安全、深化军事找和联合演习等领域互动,推动印度洋地区的安全和发展。 总之,“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印两国印度洋海上安全合作是一个新的合作领域,将给两国之间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印需要共同拓展并深化这种合作,为印度洋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带一路战略意义的论文范文3篇(3)

一带一路战略意义的论文范文3篇(3) 一带一路战略意义的论文范文篇3 论文摘要: 2013年9月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10月在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由此,“一带一路”作为中国一个新时期对外大战略浮出水面。中国为何如此重视“一带一路”的建设?究竟如何认识“一带一路”的深刻意义?要真正办好这件大事,还是需要加深对它的认识。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由中国倡议,而建设则需要得到相关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中国要能与他们取得共识,开展密切合作,共同参与建设。 论文关键词:“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外开放,经济发展 2013年9月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10月在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由此,“一带一路”作为中国一个新时期对外大战略浮出水面。前不久,中央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就如何落实“一带一路”进行研究,指出,“一带一路”的提出是“时代的要求”,是“一个包容性的巨大发展平台”,“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利益结合起来”。他要求,“要集中力量办好这件大事”,“要抓住关键的标志性工程,力争尽早开花结果”。这表明,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正式提上日程,要由计划见之于行动了。 中国为何如此重视“一带一路”的建设?究竟如何认识“一带一路”的深刻意义?要真正办好这件大事,还是需要加深对它的认识。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由中国倡议,而建设则需要得到相关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中国要能与他们取得共识,开展密切合作,共同参与建设。 一、“时代要求”的含义 为何说“一带一路”是时代的要求?在笔者看来,这是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最突出的特征是和平与发展,也就是说,追求和平,实现发展是各国人民最大的诉求。 中国的快速发展引起世界的高度关注,其中最为关注的是中国强

广东省广州市七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地理答案

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高二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22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试室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填涂准考证号。 2.全部答案必须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的相应位置上;如需要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填在答题卡中。 2022年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张家口赛区具备冬季平均气温约为-10℃,雪期较长等环境条件,初步形成冰雪装备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延庆赛区是生态涵养发展区,有丰富的冰雪资源和长城等多个风光独特的旅游资源;北京赛区的鸟巢、冰立方、新建国家速滑馆和首钢滑雪大跳台等是冬奥核心区域。下图是北京冬奥赛区分布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有关三大赛区描述正确的是() A. 拥有相同的范围和环境 B. 都具有相似项目的场馆 C. 各区间有明确自然界线 D. 有因地制宜办奥运条件 2. 位于北京首钢工业园区内的滑雪大跳台建设,体现该园区产业() A. 发展的巨大成就 B. 技术的完美应用 C. 结构的转型升级 D. 建筑的完整补充 3. 北京、张家口两地联动大力推动冬奥+产业高速发展。有利于() ①区域经济协同发展②利于区域经济的竞争发展 ③助力完成脱贫攻坚④彻底解决区域劳动力就业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1. D 2. C 3. B 东京都市圈是东京都及其周边居民日常工作和通勤的空间范围,有众多卫星城、发达的轨道交通网络,通达性强。很多人在东京都工作,住在神奈川县、千叶县。下图是东京大都市圈空间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东京大都市圈区叙述正确的是()

“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格局重塑

“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格局重塑 [摘要]“十二五”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得到均衡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影响,经济发展仍处于东快西慢的状态。为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促进经济发展,中央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诸多新鲜元素和血液。文章从“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格局重塑出发,总结落实该倡议的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区域经济;东部地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区域经济进入均衡发展阶段,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差距也随之缩小。为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我国于2022年提出“一带一路”的发展倡议,其宗旨是在加快西部开发步伐、推动沿海地区转型的同时,形成面向全球的新格局,现从以下几点阐述该倡议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1推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 在中部崛起、发展的背景下,中部地区经济得以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呈现年均50%以上的增长趋势。伴随着东部地区第一、第二产业的转移,中部地区经济持续增长,其中,第二产业占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大比例。由于中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发展空间较大,而“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提出,更是推动着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与此同时,还重构着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使东西部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东西部中间带的中部地区,该发展倡议的实施,更是凸显着中部地区位置的优越性,拉近东西部距离,促进经济发展。 12实现东部地区产业结构换代和升级

调查显示,由于东部地区缺乏经济增长动力,促进经济增长的第一、 第二产业也持续降低。在工业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情况下,服务业占据比 例增加,日后将成为推动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为更好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和东盟进行了战略合作上的升级,同时,也和各国家进行 着政治合作,加强着各国的政治交流,推动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东 部地区经济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只要东部地区能紧抓该机遇,就能实现产 业结构上的换代和升级。 13带动西部地区发展 和其他地区相比,西部地区近几年的经济增长最快。随着“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提出和实施,西部地区成为开拓经济的中心。在国家新的战略里,强化互联网建设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主要任务,其中,互联网 建设包括通信设施、互联网设施、金融体系、交通设施建设等领域,而 “丝绸之路”涉及的省份多位于西部地区,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更 多新鲜血液,带动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2] 14为东北地区提供发展机遇 自“十二五”以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严重缺乏动力,国内的资产 投资、生产总值也未发生变化。东北经济的发展需要契机,以提高经济水平。“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促进东北地区和其他国家交流、合作,将 丝绸之路作为连接俄罗斯、东北地区的合作平台,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提 供机遇。 2“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格局的重塑 从我国当前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看,主要分为:三条纵线,如京包线、京广线、京哈线;四条横线,指北部湾、西江之间,长江三角洲,内蒙古、

水产养殖业存在问题与对策

水产养殖业存在问题与对策 摘要:中国水产养殖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为世界水产养殖业发展树立了榜样,中国水产养殖业如何“走出去”并与世界有关国家分享发展经验、完善水产养殖业的对外区域布局以及建立与合作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联络沟通机制,需要系统思考。从区域布局、产业内容、科技和参与主体方面阐述了中国水产养殖业国际合作的现状,分析了中国水产养殖业对外合作存在的有关问题,并从产业、资源、市场、信息沟通与科技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以期对今后中国水产养殖业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产养殖;走出去;对外合作;思考 中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总产量连续多年位于世界首位[1]。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不懈努力,不仅在世界上率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以养为主”的发展道路,同时也构建了涵盖水产养殖全产业链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并形成了强大的综合生产能力,为世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并提供了大量可供借鉴的案例。2015年3月,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勾勒出“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路线图,预示着“一带一路”倡议进入全面推进、务实展开阶段。水产养殖业是新时期中国渔业“走出去”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载体[2],为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发挥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优势,实施渔业“走出去”战略,促进中国水产养殖业和周边国家地区的交流合作,已成为渔业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在中国,部分省份已经开展了水产养殖业“走出去”相关实践,例如,福建省发布《福建省海外渔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分两期绘制了海外水产养殖业发展目标,其中到2017年,“发展海外养殖基地7~10个,面积1.2×104hm2,产量10×104t,产值14×108元。”到2020年,“建设海外养殖基地10~15个,面积2×104hm2,产量15×104t,产值21×108元。”[3]为提高对中国水产养殖业“走出去”的指导性,《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加强与东南亚、中南美、非洲等地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建设水产养殖基地。”《“十三五”全国远洋渔业发展规划》提出“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有条件的国家建立政府间合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技术合作,鼓励开展捕捞、养殖、加工、基础设施建设等相结合的综合渔业合作,提高合作水平。”上述实践与规划措施,为进一步推进中国水产养殖业“走出去”提供了经验与制度保障。但从现阶段中国水产养殖业“走出去”的实施效果来看,这项工程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水产养殖业“走出去”,与世界有关国家和地区开展有效务实的合作、交流,尤其是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分享发展经验、合作利用产能、全面提高世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平,需要系统思考与协调。通过简要分析中国水产养殖业对外合作取得的成效、存在问题,并针对关键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以期对今后中国水产养殖业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参考。 1中国水产养殖业国际合作现状与成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