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广东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广东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朱惠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广东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广东与东盟国家农产品的快速发展情况,并在总体上对广东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广东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在谷物、肉类和水果蔬菜上存在竞争优势,在农机产品、农产品加工、农业技术合作和与东盟各国的农业合作上存在互补性差异,并据此提出要进一步发挥广东的地缘优势和传统优势,打造绿色品牌,深化广东与东盟的贸易合作,提高农产品贸易附加值等解决对策。%This paper has elaborated 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Guangdong and the ASEAN countries with reference to agricultural products, following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trade situations there. It is found in an gener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 in these areas that, when trading with the ASEAN countries, Guangdong has a relatively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some agriculatural products such as grain, meat, fruits and vegetables, whereas it has comparatively its disadvantage in other aspects, including agricultural mechinery, products processing, agricultural and technical cooperation. Then it accordingly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make better use of the geographic and traditional advantages of Guangdong, create the green brand, strengthen the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Guangdong and the ASEAN countries, and increase the added value of its agricultural products.

【期刊名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2(023)003

【总页数】5页(P82-86)

【关键词】东盟;中国一东盟自贸区;零关税;比较优势

【作者】朱惠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51054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52.8

目前,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研究是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和国际政治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这些研究主要着眼于回答四个基本问题,即正在建设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会是什么?为什么要成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何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会产生何种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这些研究可以从四个角度进行分类。

从贸易角度的研究。在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众多文献中,就该角度研究的论文最多,研究的深度最深,研究的广度也最广,是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流派。这类研究以国家或国家联合体作为基本单元,采取比较优势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着重研究各国贸易相似度和依存度,以此为基础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什么会提出来,能达到什么目的,采取什么措施来降低乃至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推动贸易自由化,以提高整个区域内各个国家的福利,进而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阶段、发展模式与相应贸易政策。

从产业分工和优势互补的角度。理论界对中国与东盟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内在联系及其调整的研究有了不少进展,形成了许多独到见解的研究成果。赵春明、李丽红

提出为了减少中国与东盟4国(菲、马、泰、印尼)相互间的竞争和摩擦,中国应坚持结构调整与贸易、投资、产业合作相结合的原则,在制度和技术创新、培育本国主导产业等方面对自身的产业结构进行适度的调整。公峰涛比较了中国和东盟在近10年间的贸易产品结构及其变化,发现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产品结构在此期间都实

现了一定程度的升级,提出通过扩大产业内贸易、发挥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改善中国-东盟贸易结构。

从地缘关系角度的研究。另外一些学者则从地缘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中国-东盟自由

贸易区,分析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构筑中国的地缘经济安全的作用,认为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不仅有利于促进当前双边的经贸关系,而且还将改变东

亚的政治经济格局,极大地促进和维护广东的经济安全,是广东加强亚洲区域合作的一个重大战略措施。

从投资环境角度的研究。有的学者对双方投资市场环境进行比较分析后,对双方今后在投资领域的合作提出建议,认为中国和东盟国家应该利用双方经济发展水平和投资市场环境的相似性,选择合适的合作产业,实现优势互补。双方相互投资会出现以下情形:一是,开放外资投资的领域扩大,如金融、保险、国内商业、贸易经纪业等产业部门可以允许外资进入;二是,高科技产业作为当地政府鼓励发展的产业;三是,内需型投资趋于加强;四是,进行工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近年来,广东省学者也就广东省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深

入研究。关于广东与东盟合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CAFTA 给广东省带来哪些新发

展机遇?广东对东盟的区域经贸合作有何新进展?出现哪些新趋势?存在哪些新问题?CAFTA 进程中将进一步对广东省外经贸产生什么影响?如何借助CAFTA平台,实现广东对外经贸合作发展的新突破?广东省内企业能否抓住机遇“走出去”,积极参与区域内的分工和重组,最终实现广东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转移战略等问题,归纳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

吴东云教授认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东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促进广东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全球体系;二是有利于降低贸易风险,大力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三是能够正确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实现共赢,即可以限制与东盟国家产生恶性竞争;四是能够充分发挥与东盟密切的人缘业缘优势。因此加强广东的作用,可担当联系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纽带,对构建中国-东盟贸易区有重要意义。

张振江对近十年来广东-东盟贸易成就进行了回顾,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张仁寿、夏明会就CAFTA进程中广东与东盟的贸易效应进行分析,他们认为从总体看,现阶段广东与东盟经贸往来中还存在贸易逆差问题、投资环境问题、产业对接问题、贸易壁垒问题等等。张仁寿、夏明会建议,根据CAFTA协议,结合广东的实际,广东在CAFTA进程中应积极建构贸易合作、信息服务、技术扩散、金融服务、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公共事务合作等“六大平台”。在竞争中实现互补,在互补中共存,借助CAFTA实现广东省对外经贸发展的新突破。

自 2000 年以来,广东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2000 年出口贸易额为 13.43 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 12.56 亿美元,进出口贸易额合计为 25.99 亿美元。2002年双方框架协议签订后,进出口贸易额快速增长,到 2004年 1 月1 日,早期收获计划实施,大幅度下调农产品的关税,加速了双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2008 年实现农产品出口贸易额 44.15 亿美元,进口贸易额89.94 亿美元,二者合计达到 134.09 亿美元。9 年间,进出口贸易额平均年增长速度达到 52%,远远超过同期世界农产品贸易的增长。2008年广东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额占到广东农产品贸易总额的13.89%,见图 1。

广东与东盟十国2006年总出口额为3.88亿美元,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同比出口略有下降为5.25亿美元,2010年增加到6.45亿美元。广东对东盟出口的四大国家: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泰国。2006年以来始终

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其中马来西亚是广东对东盟最大出口国家,从2006年的

1.87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

2.54亿美元,增加了0.67亿美元。印度尼西亚从2006年的0.51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02亿美元,增加了0.51亿美元,整整翻了一倍。泰国从2006年的0.46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23亿美元,增加了0.77亿美元,翻了近2.5倍,新加坡从2006年的0.4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0.62亿美元,增加了0.22亿美元。近几年随着中国入世,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扩大,柬埔寨、缅甸和老挝同比增长速度较快,2006年同比增长最大的柬埔寨,达到138.5%,2007年同比增长最大的是缅甸达到1986.7%,2010年同比增长最大的是老挝达到107%,见表1。

从2010年海关统计数据来看,东盟目前是广东柑桔、大蒜、苹果等重要农产品出口第一大市场,也是广东木薯干、棕榈油等农产品的第一大进口市场。截至2010年底,广东对东盟出口大蒜 46.9 万吨、6.3 亿美元,数量同比下降10.8%,金额

同比增长174.7%;苹果28.3万吨、 2.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3.2%、35.4%;

柑桔属水果29.8 万吨、1.8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 24.1%、12.5%。累计出口额

超过1亿美元的产品还包括饲料添加剂、冻鱼、干香菇等产品;鱿鱼、梨、墨鱼、玉米淀粉、虾及烤烟等产品出口额也在5000万美元以上。2010年广东从东盟累

计进口棕榈油293.5万吨、23亿美元,数量同比下降9.7%,金额同比增长6.7%;其中,从马来西亚进口 201.4 万吨(占进口总量的68.6%) 、15.9亿美元,数量同

比下降 1.7%,金额同比增长 16.8%。木薯干进口增长幅度较大,累计进口462.2万吨、 9.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0.3%、81%。进口额超过 1 亿美元的产品还

包括椰子油、木薯淀粉、棕榈油等,以及榴莲、香蕉、山竹、龙眼等热带水果,见图2。

这说明广东与东盟水产品、蔬菜和谷物及制品等大类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双双大幅度增长,蔬菜类产品增长尤为显著。东盟目前是广东大蒜等重要农产品出口第一大

市场,也是棕榈油等农产品的第一大进口市场。

东盟国家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拥有世界三大谷仓,分别是泰国、越南和缅甸,2000~2007年这三个国家谷物出口的RCA值均高达4以上。特别是泰国,虽然农产品竞争综合指数从2000年的1.756下降到2006年的1.589,但其谷物出口的RCA值却在不断提高,已从2000年的5.92增长至2006年的8.12,比较优势越来越强。另外,在大米出口上,位居世界前两位的分别是泰国和越南。在谷物出口方面,除了这三个国家外,东盟其他各国都不具有比较优势,如印尼、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2005年的粮食作物的竞争优势指数仅为0.02-0.06左右。受各种动物疾病的影响,近几年广东肉类产品的出口形势非常严峻。这主要是由于缺乏规模效益、家庭小规模经营和标准化质量安全保证,导致其肉类产品出口的RCA值由1996年的1以上下降到2006年的0.4左右,基本丧失了国际比较优势。而东盟国家中的泰国由于其肉类产品主要来自于集约化农场,生产的标准化程度高,肉类产品品质优良,导致其肉类产品出口的RCA值由1998年的1.5左右上升到2006年的2.85左右,显示出了极强的国际竞争力。

近几年,东盟国家中的缅甸、菲律宾、越南和泰国水果蔬菜的RCA值均达到2.1

以上,在出口上均表现出较强的比较优势。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缅甸,显示出极强的比较优势,在2000~2007年之间,其水果蔬菜的RCA值一直高于8以上。由于广东新鲜水果、蔬菜安全性低、品质差,经常受到国外市场技术贸易壁垒的阻碍,加上市场管理混乱,销售渠道不畅,市场信息闭塞,致使广东水果蔬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日益减弱。而广东具有比较优势的蔬菜绝大多数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因此,今后广东要大力培育、引进、推广、普及农产品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充分发挥广东和东盟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互补性。广东应重点依靠科学技术,努力发展蔬菜深加工产业,不断提高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东盟国家工业基础薄弱,农机产品生产能力有限,但广东农机产品生产在农业机械

行业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一些产品具备价格优势且质量可靠。广东与东盟农业合作,一方面为广东农资、农机产品出口提供一个稳定的渠道,另一方面让东盟国家农产品在广东市场获利,实现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同时,广东在农药、化肥、种子果苗及种子等农资产品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并且农资产品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量也是相当可观的,东南亚国家多数是传统的农业国,化肥工业和农药工业发展落后,国内需求主要靠进口满足,市场开发潜力极大。广东的化工企业在亚洲具有一定的优势,生产技术比较成熟,化工产品的价格和质量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极具出口优势,广东企业可以采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当地进行农药和化肥的生产和销售,加大广东对东盟各国的化肥、农药出口量。

农业的发展需要加工业的带动,广东在农产品加工业如蔬菜水果制品、肉类制品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开展农业合作有利于提高广东农产品加工制品在东盟的市场份额,促进广东农产品加工业的大力发展,同时也为广东提供了廉价、稳定的原材料。农产品出口在泰国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泰国既是农业生产大国也是农产品出口大国,为了鼓励国外企业到泰国投资农产品加工工业,泰国政府出台了许多较为优惠的政策。广东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考察,选择适合泰国需要的,有市场前景的农产品出口加工项目投资,如泰国的罐装海产品加工和稻米加工,既有市场潜力又符合泰国经济发展需要,会为双方贸易带来双赢。

广东作为农业出口大省在良种繁育和农田治理方面具有丰富的实力和经验,广东的农业科学技术在亚洲属先进水平,特别是广东优质、高产水稻对柬埔寨的吸引力较大,开发柬埔寨的农业市场有一定的优势。广东可以在与缅甸接壤的边境地区,以双方投资的形式建立科技示范园区和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利用农业科技示范项目,对缅甸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与推广,使其逐步建设和发展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商品进出口基地和边境口岸农业产业支撑体系。另外,缅甸对广东的种子、农机、农药和化肥等的消费需求旺盛,市场需求量极大,而广东对该类产品的生产能力过剩,且产

品在价格上具有很大优势,可以通过技术援助,逐步培育缅甸对这些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习惯,为今后长远的产品出口奠定基础。

广东地处东南亚板块和东亚板块的结合位置,是两个板块之间信息流、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必经之地,也是中国与东盟各国沟通的重要桥梁。另外,东盟各国有非常多的华侨,他们很大一部分是广东籍的,这些华侨在广东与东盟各国的农产品贸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产品差异性是构成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农产品的差异性主要指由特殊的自然条件(如地理因素、气候因素等)而形成的农产品品质上的差异和成熟时间上的差异。在特殊的自然条件下生产出来的特色农产品具有典型的不可替代性。

农产品实现零关税后,农业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所以应该大力培养一大批农产品重点企业,大力鼓励企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广东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缺乏知名品牌,出口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国际竞争力不强。而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实行品牌战略,大量占据着农产品国际市场。产者及加工企业只有把创品牌,树名牌视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命牌”,才可能在市场竞争中积极主动,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广东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应继续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快广东与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合作,加快商品、服务、人员、资本在本地区便捷流动。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增强发展中成员自主发展能力和经济内生动力,大力发展对东南亚国家经济。针对农产品贸易中的技术壁垒, 政府各部门、行业组织应积极参与,充分利用 WTO 协议的有关规定和技术壁垒的差异性, 积极主动地参考国际规范, 相互配合, 分工协作, 成立专门的技术壁垒信息中心。

中国-东盟农产品零关税实施以后,广东的贸易条件改善小于东盟,致使广东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广东的农产品要在与东盟的贸易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要对原有的劳动密集型农业进行升级改造,利用高新技术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绿色产品、科

技创新产品,对初级农产品进行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要提高绿色产品、高加工度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改善出口商品贸易条件,才能不断提升出口竞争力。相对于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走出去”战略的合作,可以为我国农产品生产企业大幅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并且能够引导资本投入到企业的技术创新中。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2009年广东对东盟农产品贸易量略有下降,2010年以后,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消退和农产品贸易零关税政策正面作用影响下,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量已经恢复到金融危机前水平,在农产品上,两者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关系,但仍以互补为主。

【相关文献】

[1]许庆,范英,吴方卫.零关税政策背景下中国-东盟自贸区农产品贸易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模拟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1(11):81-86.

[3]刘林青,周璐.比较优势、FDI与中国农产品产业国际竞争力[J].国际贸易问题,2011(12): 39-54.

[3]耿晔强.东盟农产品在我国市场的表现及竞争力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09(5).

[4]王娟.中国新一轮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审视与剖析.商业经济与管理[J]. 2011(11):24-29.

[5]张燕生.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转变外资增长方式.经济学文摘[J]. 2011(3):60-61.

[6]彭玲.广东外向型企业出口竞争力现状及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11(11):82-85.

[7]戴永安,张曙雪.我国三大经济区的区域化收益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评论,2011(6):54-62.

[8]肖斌,张晓慧.区域间的不对称与制衡行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11):137-156.

广东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广东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朱惠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广东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广东与东盟国家农产品的快速发展情况,并在总体上对广东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广东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在谷物、肉类和水果蔬菜上存在竞争优势,在农机产品、农产品加工、农业技术合作和与东盟各国的农业合作上存在互补性差异,并据此提出要进一步发挥广东的地缘优势和传统优势,打造绿色品牌,深化广东与东盟的贸易合作,提高农产品贸易附加值等解决对策。%This paper has elaborated 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Guangdong and the ASEAN countries with reference to agricultural products, following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trade situations there. It is found in an gener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 in these areas that, when trading with the ASEAN countries, Guangdong has a relatively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some agriculatural products such as grain, meat, fruits and vegetables, whereas it has comparatively its disadvantage in other aspects, including agricultural mechinery, products processing, agricultural and technical cooperation. Then it accordingly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make better use of the geographic and traditional advantages of Guangdong, create the green brand, strengthen the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Guangdong and the ASEAN countries, and increase the added value of its agricultural products. 【期刊名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中国东盟农业合作进展与影响分析

中国东盟农业合作进展与影响分析中国东盟农业合作进展与影响分析 目录 一、前言 二、中国与东盟农业贸易合作的进展 1. 双方农产品贸易的增长情况 2. 中国在东盟农业贸易市场中的地位 3. 农业技术合作的发展情况 三、东盟农业合作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1. 农业贸易的市场稳定性 2. 农业科技的推广和转移 3. 农产品价格的影响 四、中国东盟农业合作案例分析 1. 福建省与马来西亚砂拉越政府合作案例分析 2. 中国与泰国的水稻合作案例分析

3. 基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案例分析 4. 中国与越南的果蔬合作案例分析 5. 江苏省与印尼雅加达市合作案例分析 五、结论 一、前言 中国和东盟是古老的亚洲文明,历史上就有着广泛的贸易往来。当前,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心地位,而东盟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参与方,除了经济合作外,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农业合作也逐渐受到关注。农业是中国和东盟国家都非常重视的产业,加强农业合作对于推进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农业合作进展和影响,并列举一些具体合作案例,以帮助了解农业合作的现状和前景。 二、中国与东盟农业贸易合作的进展 1. 双方农产品贸易的增长情况 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逐年增长。2019年,中国 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总额达到951.1亿美元,其中中 国出口到东盟国家的农产品总额为161.2亿美元,进口自东盟 国家的农产品总额为789.9亿美元。从2015年到2019年,中

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总额年均增速为6.21%。这表 明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有着非常大的潜力,各方都有意愿和行动在跨国农业合作上取得更多的成果。 2. 中国在东盟农业贸易市场中的地位 中国在东盟的农产品市场中,主要以大宗商品的出口形式存在,例如早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作物。此外,中国企业也非常重视东盟优质农产品的进口,例如椰子、榴莲、燕窝、木瓜等,这些产品都是中国消费者非常钟爱的商品。同时,中国企业还积极探索在东盟国家进行农产品的加工和深加工,塑造更高附加值的产品。例如,中国企业在泰国建立的甘蔗提取物生产基地,是为了加工生产高质量的糖和甘蔗汁。 3. 农业技术合作的发展情况 在农业技术合作方面,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地广泛,内容涵盖种植、畜牧、水产、农机等多个领域。中国运用自身农业技术优势,不断开展农业技术交流和合作,不断为东盟农业技术升级和转型提供有益支持。 三、东盟农业合作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1. 农业贸易的市场稳定性 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逐步发展,双方可以在贸易中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市场稳定的目的,对两地的农产品市场是一个重要的稳定力量。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研究综述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研究综述 1. 研究背景 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一直以来都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消费国之一,而东盟则是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地。双方的农产品贸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因此,研究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对双方经济发展和贸易合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关于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总结研究现状,挖掘问题,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合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3. 研究方法 本综述采用了文献综述的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研究报道,梳理和整理研究数据和结论,对研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 4. 研究内容 4.1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的规模和结构 近年来,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以中国进口为例,东盟国家的农产品出口量逐年增加。中国从东盟进口的农产品主要包括水果、蔬菜、肉类和水产品等。而中国向东盟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是粮食、油脂、食糖等。 4.2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市场需求、政策法规、运输和物流等。双方国家的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也对贸易产生重要影响。 4.3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合作机制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建立了一系列合作机制。其中包括签订贸易协议、设立贸易促进机构、开展农产品展销会等。这些机制促进了双方农产品贸易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4.4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的问题和挑战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其中包括市场竞争、质量和安全监管、风险管理等。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促进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研究综述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研究综述 一、概述 二、中方农产品出口到东盟的情况 三、东盟农产品出口到中国的情况 四、对中国农产品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五、未来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趋势 一、概述 中国和东盟地区是紧密合作的重要经济伙伴,两地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合作也在逐步加强。农产品作为一项重要的贸易品,在双方经贸往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通过对中国和东盟地区的农产品贸易的概述、分析,探讨其影响和未来趋势。 二、中方农产品出口到东盟的情况 中国的出口贸易近年来持续增长,其中农产品的出口额也在不断攀升。近年来,中国对东盟地区的农产品出口额持续增长,其中水产品占据重要地位。具体来说,中国对东盟的农产品出口额,从2015年的180亿美元提高到2019年的215.5亿美元,主要产品有水产品、畜产品以及水果蔬菜等。 三、东盟农产品出口到中国的情况 东盟国家作为中国的贸易伙伴,其农产品出口到中国亦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近年来,东盟地区的农产品出口额也在不断攀升。具体来说,从2015年的190亿美元提高到2019年的230亿美元。其中,东盟国家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包括水果、蔬菜、水产品等。

四、对中国农产品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对于中国,从东盟进口农产品有助于补充国内市场对品种、规格、季节多样化的需求,促进了国内农业对外交流合作的发展。而对于东盟国家,中国的进口市场也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市场、更高效的贸易模式及更高价值的产品。这种互惠互利的贸易模式,不仅能够促进中国和东盟两地的经济发展,也能够增进两地之间的友谊。 五、未来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趋势 未来,随着中国和东盟之间贸易、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入,《中协自贸区协议》的签署,对双方的农产品贸易合作将会更加深入。同时,中国在近年来不断提高自身在农业领域的生产技术和国内市场的规范化程度,有望带动两地农产品贸易的进一步合作。 案例分析: 一、中国对马来西亚出口水果的情况 2015年,中国对马来西亚的水果进口额为1.29亿美元,而到 了2019年则达到了3.3亿美元,增长了1.56倍。而除了热带 水果如榴莲等,在马来西亚生产的苹果、柑橘等传统水果品种在中国市场需求也在逐年增长。 二、中国对菲律宾出口的水产品情况 菲律宾的海洋资源丰富,其对外出口的海产品品种丰富,同时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结构现状及前景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结构现状及前景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地区的农产品贸易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这 一趋势的出现,既是双方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区域间合作的深 入推进。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结构的现状 和前景,分析双方的优势和潜力,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一、现状分析 中国和东盟地区在农产品贸易领域具有广泛的合作基础和互补性优势。目前,中国是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 伙伴。双方的经济联系不断密切,贸易额稳步增长,尤以农产品贸易 为重要领域。 在贸易结构方面,中国主要出口粮食作物、肉类和水产品等农产品,而进口水果、植物油和木材等。中国的农产品出口主要满足东盟地区 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尤其是人口增长和中产阶级扩大的推动下。而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之一,东盟地区的农产品出口商 也看中了中国庞大的市场潜力。 二、前景展望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前景广阔。一方面,中国农产品进口 需求仍然旺盛,人口增长和消费升级的趋势将继续推动中国对东盟农 产品的需求增长。另一方面,东盟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优质

的农业生产能力,能够满足中国市场对多样化、健康、安全的农产品的需求。 随着中国农村人口减少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农业生产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愿意进口更多的农产品,并在东盟地区寻找可靠的合作伙伴来保障供应和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三、挑战与应对 然而,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可能会对双方的贸易产生不利影响。另外,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需要加强监管和合作机制,确保双方市场的食品安全。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和东盟可以加强政策沟通和合作,通过贸易谈判和合作协议来降低贸易壁垒和提高贸易便利化。此外,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合作,推进标准化和认证体系的发展,可以增强双方消费者的信任,促进贸易的持续发展。 四、结论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和前景值得关注。双方在农产品贸易领域具有互补性优势和合作潜力,通过加强合作,可以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然而,要确保农产品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双方需要共同应对挑战,加强政策沟通和监管合作,构建一个公平、开放和有序的贸易体系。

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结构问题研究

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结构问题研究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日益紧密,双方之间的贸易往来也逐渐增加。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东盟十国之一,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农产品贸易领域具有巨 大的潜力与市场。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本文将对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结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探索其中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 建议,以促进双方的农产品贸易合作。 一、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的现状 目前,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主要以水果、蔬菜、畜禽肉类等为主,其中水果出口占 据了主导地位。而在东盟国家中,中国的农产品出口以食品、农业原料为主。双方的农产 品出口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体现出了一定的不平衡性。 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农产品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同时中国 拥有着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由于中国农业的发展规模较大,因此中国对东盟农产品的出口 量也较大,这也是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量较大的原因之一。 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结构的不平衡性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由于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 口的结构主要以水果为主,导致了东盟国家之间的农产品出口竞争激烈,进而导致了价格 的下跌。由于东盟国家对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结构的不平衡 性也制约了中国农产品在东盟国家市场的多样化。 1. 生产结构不合理 2. 贸易政策限制 另一个影响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结构的因素是贸易政策的限制。目前,中国对东盟 国家的农产品出口主要受到了贸易政策的限制,例如关税、配额等,这也制约了中国对东 盟农产品出口结构的多样化。 3. 缺乏市场信息 由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农产品贸易领域的合作相对较新,因此双方在市场信息的交流 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中国在了解东盟国家农产品市场需求的情况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这也影响了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结构的合理性。 为了解决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结构的不平衡性,中国需要控制农产品生产结构,加 大对其他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力度,特别是畜禽肉类和粮食类农产品。 中国需要与东盟国家进行贸易谈判,争取减少贸易政策的限制,同时加大对东盟农产 品市场的进口力度,以促进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化。

广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本科生毕业论文 广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s of Guangdong Province and Countermeasures 所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所在班级 申请学位经济学学士 副指导教师职称 答辩时间2011年 6 月 4 日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 I 1 引言. (1)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 1.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 2 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基本情况与趋势 (2) 2.1 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基本情况 (2) 2.2 中国农产品出口趋势 (3) 3 广东省农产品出口现状 (3) 3.1 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分析 (3) 3.2 农产品出口结构特点 (4) 3.3 农产品出口的市场结构 (5) 3.4 农产品出口的地区分布 (5) 4 广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5) 4.1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出口大宗优势品种少 (5) 4.2 出口市场集中,贸易风险大 (6) 4.3 农产品质量差,卫生检疫问题严重 (6) 4.4 绿色壁垒制约农产品的出口 (6) 4.5 人民币汇率变动,农产品进出口逆差增大 (7) 5 提升广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7) 5.1 加强政府对农产品的宏观调控,引导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 (7) 5.2 积极开拓出口市场,推进市场多元化 (8) 5.3 提高农产品质量,走绿色生态农业的道路 (8) 5.4 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确保农产品符合国际市场安全要求 (9) 5.5 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推进农产品产业化经营 (9) 5.6 加强农业减灾工作,设立风险基金支持农产品出口 (9) 5.7 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依靠科技发展农产品 (10) 6 结束语 (10) 鸣谢 (12) 参考文献 (13)

广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广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广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广东省农产品的出口贸易在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广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广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促进广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二、广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近年来,广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据统计,广东省农产品的出口值从2015年的98.5亿美元增长到了2020年的131.5亿美元,增幅达到了33.5%。其中,主要出口产品包括水果、蔬菜、水产品等。与此同时,广东省农产品的出口市场也日益多元化,已覆盖亚洲、欧洲、美洲等多个地区。 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广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三、广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1、质量问题:部分农产品质量不稳定,缺乏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导致出口产品的一致性难以保证,给出口带来了隐患。

2、技术壁垒:各国对农产品进口的标准和要求日益严格,尤其在农药残留、食品安全等方面,技术壁垒越来越高,给广东省农产品的出口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3、品牌影响力:广东省农产品品牌影响力相对较弱,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使得出口市场难以进一步拓展。 4、物流成本:随着全球物流成本的上涨,农产品出口的运输成本不断攀升,影响了广东省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四、对策建议 1、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稳定性,确保符合国内外市场的质量要求。 2、突破技术壁垒:加强与各国的技术交流,了解和掌握各国农产品的技术和质量要求,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确保农产品质量符合进口国的标准。 3、打造农产品品牌: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培育和推广广东省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出口市场竞争力。 4、降低物流成本:通过优化运输路线、提高物流效率等方式,降低农产品出口的物流成本,提高出口竞争力。 五、结论

广东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与对策研究

广东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与对策研究 专业 姓名 指导教师 2012年月日 广东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 出口贸易使技术、生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流通,全球范围内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进出口贸易起了重要的作用。如何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的同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的供给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扩大建立在出口贸易之上的农产品对外贸易,取长补短,加快我国农业产业对外贸易从增长的速度、规模向对外贸易增长的质量、效益转变,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任务。本文从广东省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现实情况及需求出发,从绿色壁垒、产品结构、品牌建设及政府政策的具体方面分析广东省近年对外贸易农产品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已有的技术经验和案例探讨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产品;对外贸易;绿色壁垒

Abstract Export form the flow of productive factors between countries, make better use of global resources. Since the economic reform, China develop dramatically,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How to co-ordinate the use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 ,two resources, promoting China's modern agriculture while safeguarding national food security and supply of maj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refore, to expand foreign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which based on the export trade from each other, overcome us weaknesses by acquiring foreigner’s strong points , to accelerate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to foreign trade growth rate, the scale of foreign trade growth, quality, efficiency change and become the main task of China's agricultural exports. Departure from the reality of the situation and the needs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foreign trade in Guangdong Province, green barriers, geographic location, brand building and government policy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of foreign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Guangdong Province, by drawing on existing experience and case studies to explore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关系备受关注,本文将分析中国-东盟 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 其次,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和贸易政策也对双方的农产品 贸易发展产生影响。贸易壁垒和政策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进出口 数量和价格。双方需要加强贸易合作,促进农产品的自由贸易,降低贸易 壁垒,建立相互有利的贸易政策,提高农产品的进出口便利度。 第三,双方的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也是影响农产品贸易发展的重要 因素。中国和东盟国家都已经意识到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性,加强了 农产品质量监管和安全管理,但问题仍然存在。双方需要加强合作,共同 制定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加强监管措施,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第四,双方的农业产能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也对农产品贸易发展产生影响。中国和东盟国家都面临农业产能和现代化水平的提升需求。中国需要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东盟国家则需要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和农业 机械化水平。双方可以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产品的生产 效益和竞争力。 要推动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加强贸易合作。双方应加强贸易合作机制,降低贸易壁垒,建 立相互有利的贸易政策,并签订更多的自贸协定,推动农产品的自由贸易。 其次,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双方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农 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并加强监管措施,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第三,加强农业科技合作。双方可以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益和竞争力。可以通过技术合作、科研交流、人才培养等方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第四,加强信息交流和合作。双方可以加强信息交流,分享农业市场信息和贸易机会,建立农产品贸易信息平台,促进双方农产品贸易的便利化。 最后,双方可以加强农产品贸易的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通过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推动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贸易壁垒、贸易政策、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农业产能和现代化水平等。要推动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双方可以加强贸易合作、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加强农业科技合作、加强信息交流和合作、加强农产品贸易的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等。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农产品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产品贸易在东盟市场竞争性分析

中国农产品贸易在东盟市场竞争性分析 近年来,中国农产品贸易在东盟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大国,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庞大的农业人口,对东盟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竞争优势。 中国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中国广袤的土地面积和多样的气候条件使得中国的农产 品种类繁多,包括谷物、油料、瓜果蔬菜、畜禽肉类等。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也为农产品 的质量和产量提供了保障。由于东盟国家相对缺乏农业资源,中国的农产品可以填补东盟 市场的供需缺口,满足东盟人民对农产品的需求。 中国的农产品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优势。由于中国农业规模庞大,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所以中国的农产品价格具有竞争力。与此中国还加大了对农产品的技术改良和农村基础设 施建设,降低了生产和运输成本,进一步提升了农产品的竞争力。这为中国的农产品在东 盟市场上的竞争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在东盟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升。中国积极参与东盟国家的农产品 贸易合作,加强了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往来。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到东盟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种类不断增加,质量逐渐提高。中国还与东盟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为双方的农 产品贸易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和市场准入条件。中国通过参加东盟相关展会和推广 活动,扩大了中国农产品在东盟市场的知名度,增强了品牌形象和产品认同度。 中国农产品在东盟市场具有竞争力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农产品资源丰富、价格具有优 势以及不断提升的贸易合作和市场准入条件。中国的农产品还面临着一些挑战。东盟市场 对食品安全和质量要求较高,中国的农产品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中国的农产品在东 盟市场上面临着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寻找差异化竞 争策略,扩大市场份额。 中国农产品贸易在东盟市场的竞争力不断提高,但也面临一定的挑战。中国可以通过 加强贸易合作、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在东盟市场的竞争力,实现 双方的互利共赢。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总体特征及结构变化趋势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总体特征及结构变化趋势 《国际贸易问题》 摘要:近年来,我国加强了与东盟农业领域的经贸往来与合作,双方都把农业确定为重点合作的领域之一。本文界定了农产品的范围并对农产品进行科学的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和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结构特征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东盟;贸易结构;发展趋势 农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始终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开展合作的重点。继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与东南亚国家签署多个“农业合作协议”之后,我国与东盟10国在柬埔寨金边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及《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在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下,农业与人力资源开发、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信息通讯和相互投资一起被确定为新世纪中国和东盟合作的五大重点领域。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东盟间的农产品贸易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我国和东盟农产品贸易总体特征的分析,对贸易结构发展趋势的把握将是研究双边农产品贸易合作的基础,本文将就此类问题做出分析。 一、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总体特征 从贸易关系来看,我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关系是以互补为主(孙林、李岳云,2003)。互补主要是由于中国和东盟在农产品出口产品结构上的巨大差异(孙林,2005)。东盟是我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见表1),2004年我国对东盟国家的出口占农产品出口的8.83%,超过了对美国的出口市场份额,仅次于日本和欧盟而处于第三位,而且10年来没发生变化。 表1 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 近年来,我国从东盟进口农产品的规模迅速扩大,而出口金额却增长缓慢,贸易逆差加大。中国同东盟农产品贸易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年顺差2亿美元左右,发展到21世纪初的年逆差18多亿美元,而且呈继续扩大的趋势。图1呈现的贸易差额变化趋势更为明显,从2000年开始,我国与东盟开始出现农产品贸易逆差,此后贸易逆差不断拉大。 二、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的结构变化趋势

开题报告--广东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发展对策的分析

开题报告: 广东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发展对策的分析 1. 引言 农产品出口贸易在广东省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旨在分析广东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通过对广东农产品出口贸易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广东省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提供参考,提高广东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 现状分析 2.1 广东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总体情况 广东作为中国南部的沿海省份,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 便利的交通条件,农产品出口贸易一直是广东省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据统计,广东农产品出口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量的30%以上,是中国最主要的农产品出口省份之一。 2.2 广东农产品出口贸易主要目标市场 广东农产品出口贸易的主要目标市场包括亚洲、欧洲和北 美等地。其中,东南亚地区是广东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市场之一,占据广东农产品出口总量的30%以上。欧洲和北美地区也是

广东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市场,占据广东农产品出口总量的20%左右。 2.3 广东农产品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尽管广东农产品出口贸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 些问题和挑战。首先,广东农产品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以传统的农产品为主,缺乏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其次,广东农产品出口贸易还存在一定的质量和安全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和质量控制。此外,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广东农产品出口面临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压力。 3. 发展对策分析 3.1 优化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 为了提高广东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竞争力,需要优化农产品 出口贸易结构,加强研发和创新,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应重点发展具有品牌效应和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3.2 加强质量监管和安全控制 为了应对国际市场的质量和安全要求,广东农产品出口贸 易需要加强质量监管和安全控制。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强

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 论文报告 目录 一、绪论 (2) 二、产业内贸易现状分析 (3) 三、影响因素分析 (5) 1. 产业相关性 (5) 2. 政策因素 (6) 3. 贸易环境因素 (7) 4. 交通运输因素 (8) 5. 贸易伙伴选择因

素 (9) 四、案例分析 (10) 1. 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平台的农产品贸易 (10) 2. 东盟水果进口对中国本土水果产业的影响 (11) 3. 中国—东盟“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农产品贸易的促进 (12) 4.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13) 5. 中国—东盟自贸区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14) 五、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一、绪论 中国和东盟组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内贸易圈,其中农产品的交易量占据了很大一部分。随着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合作的深入,农产品的贸易也越来越发展。本文旨在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首先,对目前的产业内贸易情况进行剖析,然后分析影响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因素。最后,通过五个案例进一步探讨。 二、产业内贸易现状分析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贸区,涉及到的商品十分广泛,包括农产品。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19年中国出口给东盟的农产品总额为70.5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0.9%。其中,水果、食用植物油、水产品等产品规模较大。另一方面,2019年中国从东盟进口的农产品总额为74.3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8.2%。进口产品种类也较为丰富,包括果蔬类、坚果种类、肉类及其制品等。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逐年发展,无疑在促进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以及两国间的合作。 三、影响因素分析 1. 产业相关性 对于同一种农产品,不同地区的价格和质量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当两个国家或地区在生产或需求方面存在互补性时,它们之间的产业内交易就会更多。例如,中国种植的柑橘品种和东

农产品出口贸易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广东省为例

农产品出口贸易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广东省为例,不 少于1000字 农产品出口贸易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广东省为例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加强贸易往来,尤其是农产品出口贸易。作为我国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广东省在农产品出口贸易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本文 将以广东省为例,论述农产品出口贸易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农产品出口贸易的优势 农产品出口贸易是指将本省或本国种植、养殖、渔业等生产的 农产品出口到国外市场进行贸易的一种形式。该贸易形式具有以下 优势: (1)国外市场需求大。我国的农产品生产能力极强,但由于人 口众多,国内市场的需求有限。而国外市场则对我国农产品有着巨 大的需求,这就为农产品的出口贸易提供了空间。 (2)利润高。国内市场中往往存在价格竞争,压低了农产品的 价格,因此出口贸易往往可以获取更高的利润。同时,由于国外市 场常常对质量有着更严格的要求,生产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这 也有助于提升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3)促进国内农业发展。出口贸易的需求可以促进农产品的生产,提升农业产值,从而促进了国内农业的发展。 二、广东省农产品出口情况

广东省是我国最大的外贸省份之一,农产品出口规模也非常庞大。据广东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统计,2019年,广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额达到260亿美元,同比增长4.4%。其中,水产品和蔬菜类是出口额最大的两大类别。 广东省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欧洲,其中,东盟国家及中国台湾省是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占比超过50%。此外,广东省还加强了对非洲和拉美地区的开拓,这也为其农产品出口贸易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 三、农产品出口贸易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1)促进农业发展。农产品出口贸易可以带动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从而促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此外,出口贸易让广东省农民受益,增加了农业收入和就业机会。 (2)促进城乡经济融合。广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促进了城乡经济的整合。农产品出口贸易为农村地区带来外资和技术等资源,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也使广东省农商合作得以发展。 (3)增加财政收入。广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增长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也不容忽视。农产品出口贸易增加了外汇收入,提高了地方政府税收收入。 (4)提升形象。广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增长也提升了国际形象。农产品出口贸易让世界了解了广东省的农业现状和水平,提升了广东省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 四、影响因素及挑战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合作现状与前景展望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合作现状与前景展望 摘要 中国—东盟自贸区(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简称CAFTA)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经济和贸易领域的一项重要合作举措。自成立以来,CAFTA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为中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将对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合作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合作前景。 1. 引言 中国与东盟国家是地理邻国,也是重要的合作伙伴。自2002年中国与东盟启动自贸区建设以来,双方在贸易、投资、服务等领域的合作逐渐深化,中国也成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CAFTA的成立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区域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2. 合作现状 2.1 贸易额的增长 CAFTA的成立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机制。双方的贸易额稳步增长,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已经超过了5000亿美元。中国出口商品以机电产品、电子产品、纺织品等为主,东盟国家则以农产品、矿产品、电子产品等为主要出口商品。 2.2 投资合作的进一步加强 除了贸易合作之外,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投资合作也进一步加强。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设立了众多的生产基地和办事处,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并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同时,东盟国家的企业也积极投资到中国市场,双方的投资合作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区域一体化的进程。 2.3 服务贸易的拓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数字化的推进,服务贸易逐渐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的一个新亮点。双方在教育、旅游、金融、科技和文化等领域的合作逐渐深化,为两地人员往来和服务贸易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3. 合作前景展望 3.1 加强贸易投资便利化 为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双方应继续加强贸易投 资便利化的措施,进一步加快贸易流程、简化关税程序,降低贸易壁垒和成本,提升贸易效率。 3.2 拓展服务贸易合作领域 双方应进一步拓展服务贸易的合作领域,包括在教育、旅游、金融、科技和文 化等领域加强合作,促进人员往来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3.3 推动产能合作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产能方面具有互补性和合作潜力。双方应进一步加强产能合作,推动中国企业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产业链对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共同发展。 3.4 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是中东亚地区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应进 一步促进区域一体化的进程,深化合作领域和机制,加强政策协调,实现经济的共同繁荣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结论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合作现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双方的贸易额稳步增长、投资合作不断加强、服务贸易拓展逐渐成为合作新亮点。展望未来,双方可以加强贸易投资便利化、拓展服务贸易合作领域、推动产能合作和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等,实现更加深入的合作与发展。

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研究

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研究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作为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 东盟地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对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的研究,探讨双方的贸易发展情况、存在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双方贸易发展情况 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的发展源远流长,早在1991年,双方就在新加坡签署了《中国—东盟贸易经济合作协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自由贸易区。近年来,双方的贸易往来持续增长,特别是自2010年以来,双边贸易增长速度加快,成为中 东亚地区互通经济的重要基石。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到了5870亿美元,同比增长14.1%。其中,中国向东盟出口2100亿美元,进口3770亿美元。同年,双方对外 投资额达到了22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东盟投资115亿美元,东盟对中国投资105亿美元。 二、存在问题与挑战 尽管双方贸易往来持续增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1. 贸易结构单一。当前,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主要集中在电子产品、机械设备、 石油、农产品等少数领域,贸易结构相对单一。 2. 质量安全问题。受到质量与安全问题影响,一些中国产品无法进入东盟市场。同时,东盟国家对中国的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存在差异,也会制约贸易发展。 3. 区域竞争对抗。受到地缘政治和历史因素的影响,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存在 较为敏感的区域竞争对抗关系,应对这种情况需要双方展开更多的合作与沟通。

三、发展方向与未来展望 为了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合作,双方可以借鉴欧盟的经验,建立全面性的贸易合作机制,促进多领域的投资和合作,加强质量认证制度的统一,提高产品标准与质量水平。此外,双方还可以通过制定自贸区计划、落实投资保护机制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贸易与投资的便利程度。 未来发展,双方将进一步推动沿着自贸区建设、贸易便利化等领域合作迈进,鼓励更多的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互联互通发展。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优势互补合作关系不断增强,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现状,从外部环境研究影响其发展的利弊因素,给出促进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的粗浅建议。研究表明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总量增长迅速但占贸易总额较小,有较大发展空间。为了促进双边农产品贸易持续健康发展,中国应发挥资源互补优势,加强和深化双边农业合作,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缩小贸易逆差。政府要时刻警惕各种威胁因素,及时调整贸易政策,以保证双边农产品贸易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贸易政策 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上具有优势,而东盟在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上具有优势,双边农产品贸易结构和农产品生产资源具有互补性,且双边拥有相似的农产品市场及人均收入水平,加上双方各政府开放政策营造的良好外部贸易环境,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中国和东盟多数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农业现代化、机械化水平都不高,仍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并且中国—东盟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接近,具有广泛的农业合作基础。双边农产品贸易结构具有互补性,同时双边农产品生产资源也具有互补性,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上具有优势,而东盟则在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上具有优势,双边拥有相似的农产品市场及人均收入水平,加上双方各政府开放政策营造的良好外部贸易环境,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本文将简略论证中国—东盟农产品的发展潜力,并从经济、政治、地理环境等方面分析影响其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因素,从而给出促进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的粗浅建议。 一、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历史及现状 近十年来,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取得了长久的发展。2001年11月,中国—东盟第五次领导人会议在文莱举行,双方明确了包括农业在内的新世纪初主要合作领域并确定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目标。2002年11月,中国—东盟在第六次领导人会议上签署了《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标志着中国和东盟的农业合作走上了制度化轨道。次年10月,中泰两国的188种果蔬开始实行零关税,两国市场上相互进口的水果均开始陆续降价,消费者首先从农产品市场上实实在在的体验到了什么是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紧接着,中国和东盟在2004年1月实施了“早期收获计划(Early Harvest Program)”,根据该计划,双边500多种农产品开始取消贸易壁垒,逐渐降低关税,区域内11国的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开始了更为紧密的合作阶段。 1、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总量及变动情况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东盟的农产品贸易总额自1999年来呈上升趋势。农产品贸易总额从1999年的39.8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139.1亿美元,增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现状分析

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现状 一、引言 在经历几次金融危机的洗礼后,中国与东盟作为世界经济重要支柱之一,于上世纪90年代开启了对话进程,至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这一里程碑式的合作,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迈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但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间的开放步伐并不一致、优惠政策也不一致,中国与东盟间存在着较复杂的多边合作与双边贸易. 二、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发展历史回顾 东盟各国与中国的毗邻,双方在文化观念和传统上有很多相似性.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双边经贸关系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过程,大致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前的双边贸易.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之后的双边贸易.第三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的第一个十年. 三、中国与欧盟和东盟的贸易特点 一双边贸易总量及增长速度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发展相当迅速,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双方贸易关系有了令人瞩目的进步.2000年双方贸

易额仅有亿美元,到2013年已增长至亿美元,增长了11倍.2002年双边贸易总额就突破了500亿美元,同比增长%.2004年贸易总额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总值为亿美元,同比增长%,其中中国向东盟的出口上升幅度尤为显着,同比增长%.2010年1月1日,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正式启动,双边贸易壁全进一步消除,贸易总额提升了%,达到了亿美元,东盟也成为了仅次于欧盟和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2012年中国—东盟贸易额继续增长,突破4000亿美元. 图1:2000-2013中国对欧盟和东盟双边贸易总额单位:亿 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总署网站 图2:2000-2011中国向东盟进口贸易额和出口贸易额单位: 亿美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