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

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

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

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系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急性炎症。病变严重者可累及粘膜下层与肌层,甚至深达浆膜层。临床上按病因及病理变化的不同,分为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胃炎,其中临床上以急性单纯性胃炎最为常见,而由于抗生素广泛应用,急性化脓性胃炎已罕见。导致发病的因素很多,有化学或物理的刺激,也有细菌或其毒素引起。化学刺激主要来自烈酒、浓茶、咖啡、香料及药物(如水杨酸盐制剂、消炎痛、保泰松、糖皮质激素等),其中急性腐蚀性胃炎多是由吞服强酸、强碱及其他腐蚀剂所致。物理刺激如过热、过冷、过于粗糙的食物及X线照射,均会损伤胃粘膜,引起炎症性改变。而进食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是导致急性胃炎最常见的一个病因。

症状是轻者仅有腹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严重者可有呕血、黑粪、甚至失水、以及中毒及休克等。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也是部队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自纤维内镜广泛应用以来,对本病认识有明显提高。慢性胃炎常有一定程度的萎缩(粘膜丧失功能)和化生,常累及贲门,伴有G细胞丧失和胃泌素分泌减少,也可累及胃体,伴有泌酸腺的丧失,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内源性因子的减少。

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粘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水瘦、舌炎、腹泻等,个别病人伴粘膜糜烂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

上腹痛、消化不良、呕血、黑便。常常症状为反复发作,无规律性腹痛、疼痛经常出现于进食过程中或餐后及多数位于上腹部、脐周、部分患儿部委不固定,轻着间歇性隐痛或钝推、严重者为剧烈绞痛。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继续影响营养状况及生长发育。胃粘膜糜烂出血者伴呕血、黑便。

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crohndisease,CD),又称局限性回肠炎、局限性肠炎、节段性肠炎和肉芽肿性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本病和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两者统称为炎症性肠病(IBD)。克罗恩病在整个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但好发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以腹痛、腹

泻、肠梗阻为主要症状,且有发热、营养障碍等肠外表现。病程多迁延,常有反复,不易根治。

比较多样,与肠内病变的部位、范围、严重程度、病程长短以及有无并发症有关。典型病例多在青年期缓慢起病,病通常在数月至数年以上。活动期和缓解期长短不一,相互交替出现,反复发作中呈渐进性进展。少数急性起病,可有高热、毒血症状和急腹症表现,多有严重并发症。偶有以肛旁周围脓肿、痰管形成或关节痛等肠外表现为首发症状者。本病主要有下列表现:

(一)腹泻常见(87%~95%)。多数每日大便6~9次,一般无脓血或粘液;如直肠受累可有脓血及里急后重感。

(二)腹痛常见(50%-90%)。多位于右下腹,与末端回肠病变有关。餐后腹痛与胃肠反射有关。肠粘膜下炎症刺激痛觉感受器,使肌层收缩,肠壁被牵拉而剧痛。浆膜受累、肠周围脓肿、肠粘连和肠梗阻、肠穿孔和急性腹膜炎以及中毒性巨结肠等均能导致腹痛。以急性阑尾克罗恩病为首发症状的仅占1.8%,但克罗恩病病程中出现一般急性阑尾炎的可达

84%~95%。

(三)发热占85%-94%。活动性肠道炎症及组织破坏后毒素的吸收等均能引起发热。一般为中等度热或低热,常间歇出现。急性重症病例或伴有化脓性并发症时,多可出现高热、寒战等毒血症状。

(四)腹块约1/3病例出现腹块,以右下腹和脐周多见。肠粘连、肠壁和肠系膜增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内瘘形成以及腹内脓肿等均可引起腹块。易与腹腔结核和肿瘤等混淆。

(五)便血与溃疡性结肠炎相比,便鲜血者多,量一般不少。

(六)其他表现有恶心、呕吐、纳差、乏力、稍瘦、贫血、低白蛋白血症等营养障碍和肠道外表现以及由并发症引起的临床表现。

溃疡性结肠炎

是一种局限于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的炎症过程。病得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病理漫长,常反复发作。本病见于任何,但20-30岁最多见。

临床医学症状:

(一)受累结肠粘膜呈现多发性浅表溃疡,伴有充血、水肿;病变多由直肠起始,往往累及结肠,呈弥漫性分布。

(二)肠粘膜外观粗糙不平,呈现细颗粒状,组织脆弱易于出血,或可覆盖有浓性分泌物,似一层薄苔附着。

(三)结肠袋往往变平或变钝,以至纽袋消失,有时可见到多个大小不等的假息肉。

(四)结肠粘膜活检病理变化呈现炎性反应,同时常可见到粘膜糜烂,隐窝脓肿,结肠腺体排列异常及上皮改变。

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而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该病重要的一个体征。急性阑尾炎一般分四种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

症状:

1、腹痛: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开始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早期阶段为一种内脏神经反射性疼痛,故中上腹和脐周疼痛范围较弥散,常不能确切定位。当炎症波及浆膜层和壁层腹膜时,因后者受体神经支配,痛觉敏感、定位确切,疼痛即固定于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脐周痛即减轻或消失。据统计70%~80%的患者有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病史。少数病人的病情发展快,疼痛可一开始即局限于右下腹。因此,无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史并不能除外急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胀痛和钝痛,持续性剧痛往往提示为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持续剧痛波及中下腹或两侧下腹,常为阑尾坏疽穿孔的征象。有时阑尾坏疽穿孔,神经末梢失去感受和传导功能,或因腔内压力骤减,腹痛反而有所缓解,但这种疼痛缓解的现象是暂时的,且其他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并未改善,甚至有所加剧。为此,须综合临床现象加以分析才不会被假象误导。

2、胃肠道症状:单纯性阑尾炎的胃肠道症状并不突出。在早期可能由于反射性胃痉挛而有恶心、呕吐。盆腔位阑尾炎或阑尾坏疽穿孔可因直肠周围炎而排便次数增多。并发腹膜炎、肠麻痹则出现腹胀和持续性呕吐。

3、发热:一般只有低热,无寒战,化脓性阑尾炎一般亦不超过38℃。高热多见于阑尾坏疽、穿孔或已并发腹膜炎。伴有寒战和黄疸,则提示可能并发化脓性门静脉炎。

4、压痛和反跳痛:腹部压痛是壁层腹膜受炎症刺激的表现。阑尾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McBurney)点,即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

交界处。阑尾的这一体表解剖标志并非固定不变,它也可位于两侧髂前上

棘连线中、右1/3交界处的Lanz点。随阑尾解剖位置的变异,压痛点可

相应改变,但关键是右下腹有一固定的压痛点。压痛程度和范围往往与炎

症的严重程度相关。反跳痛也称Blumberg征。在肥胖或盲肠后位阑尾炎

的病人,压痛可能较轻,但有明显的反跳痛。

5、腹肌紧张:阑尾化脓即有此体征,坏疽穿孔并发腹膜炎时腹肌

紧张尤为显著。但老年或肥胖病人腹肌较弱,须同时检查对侧腹肌,进行对比,才能判断有无腹肌紧张。

慢性阑尾炎

慢性阑尾炎是指阑尾急性炎症消退后而遗留的阑尾慢性炎症病变,诸如管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管腔狭窄或闭塞、阑尾扭曲,与周围组织粘连等。

症状:

(1)腹部疼痛:主要位于右下腹部,其特点是间断性隐痛或胀痛,时重时轻,部位比较固定。多数病人在饱餐,运动和长期站立后,诱发腹

痛发生。病程中可能有急性阑尾炎的发作。

(2)胃肠道反应:病人常觉轻重不等的消化不良、胃纳不佳。病程较长者可出现消瘦、体重下降。一般无恶心和呕吐,也无腹胀,但老年病

人可伴有便秘。

(3)腹部压痛:压痛是唯一的体征,主要位于右下腹部,一般范围较小,位置恒定,重压时才能出现。无肌紧张和反跳痛,一般无腹部包块,但有时可触到胀气的盲肠。

(4)间接体征:各种特定的压痛点如麦氏点、兰氏点及腰大肌征、罗氏征,在慢性阑尾炎的诊断中无意义。

消化性溃疡

一、消化性溃疡简介

一般将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总称为消化性溃疡,有时简称为溃疡。原本消化食物的胃酸(盐酸)和胃蛋白酶(酶的一种)却消化了自身

的胃壁和十二指肠壁,从而损伤黏膜组织,这是引发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

因。

胃溃疡好发于中老年人,十二指肠溃疡则以中青年人为主。男性患消化性溃疡的比例高于女性。近年来,随着强效抑制胃酸分泌的H2受体阻

断剂和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的开发,消化性溃疡的死亡率已经逐年降低了。

和胃溃疡相比,患十二指肠溃疡的人更多,约为胃溃疡的3倍。近年来,城市中患十二指肠溃疡的人数有所增加。与食用谷物等含糖物质相比,食用肉类时的胃酸分泌会增加。当胃酸过多的状态长期持续,积存在十二指肠球部(十二指肠的入口处)时,就容易损害黏膜导致十二指肠溃疡。

容易产生溃疡的部位胃主要可分为胃体部(上2/3)和幽门部(下1/3)两个部分,胃溃疡大多发生在幽门窦胃角部附近。随着年龄增长,易发生溃疡的部位将逐渐移向胃体部上部的食管附近。十二指肠溃疡多半发生在靠近胃的十二指肠球部。

二、消化性溃疡的分类

1.无症状型溃疡指无明显症状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因其他疾病作胃镜或X线钡餐检查时偶然被发现;或当发生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时,甚至于尸体解剖时始被发现。这类消化性溃疡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老年人尤为多见。

2.儿童期消化性溃疡儿童时期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低于成人,可分为4种不同的类型。

(1)婴儿型:婴儿型溃疡系急性溃疡,发生于新生儿和两岁以下的婴儿。发病原因未明。在新生儿时期,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多见。这种溃疡或是迅速愈合,或是发生穿孔或出血而迅速致死。在新生儿时期以后至两岁以内的婴儿,溃疡的表现和新生儿者无大差别,主要表现为出血、梗阻或穿孔。

(2)继发型:此型溃疡的发生与一些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如脓毒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烧伤和皮质类固醇的应用有关。它还可发生于先天性幽门狭窄、肝脏疾病、心脏外科手术以后,此型溃疡在胃和十二指肠的发生频率相等,可见于任何年龄和性别的儿童。

(3)慢性型:此型溃疡主要发生于学龄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溃疡的表现愈与成年人相近。但在幼儿,疼痛比较弥散,多在脐周,与进食无关。时常出现呕吐,这可能是由于十二指肠较小,容易因水肿和痉挛而出现梗阻的缘故。至青少年才呈现典型的局限于上腹部的节律性疼痛。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多,男孩较女孩多。此型溃疡的发病与成年人溃疡病的基本原因相同。

(4)并发于内分泌腺瘤的溃疡:此型溃疡发生于胃泌素瘤和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Ⅰ型,即Wermer综合征。

3.老年人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多见,也可发生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直径常可超过2.5cm,且多发生于高位胃体的后壁或小主糨。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常表现为无规律的中上腹痛、呕血和(或)黑粪、消瘦,很少发生节律性痛,夜间痛及反酸。易并发大出血,常常难以控制。

4.幽门管溃疡较为少见,常伴胃酸分泌过高。其主要表现有:①餐后立即出现中上腹疼痛,其程度较为剧烈而无节律性,并可使病人惧食,制酸药物可使腹痛缓解;②好发呕吐,呕吐后疼痛随即缓解。腹痛、呕吐和饮食减少可导致体重减轻。此类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的效果较差。

5.球后溃疡约占消化性溃疡的5%,溃疡多位于十二指肠乳头的近端。球后溃疡的夜间腹痛和背部放射性疼痛更为多见,并发大量出血者亦多见,内科治疗效果较差。

6.复合性溃疡指胃与十二指肠同时存在溃疡,多数是十二指肠的发生在先,胃溃疡在后。本病约占消化性溃疡的7%,多见于男性。其临床症状并无特异性,但幽门狭窄的发生率较高,出血的发生率高达30%~50%,出血多来自胃溃疡。本病病情较顽固,并发症发生率高。

7.巨型溃疡巨型胃溃疡指X线胃钡餐检查测量溃疡的直径超过2.5cm者,并非都属于恶性。疼痛常不典型,往往不能为抗酸药所完全缓解。呕吐与体重减轻明显,并可发生致命性出血。有时可在腹部触到纤维组织形成的硬块。长病程的巨型胃溃疡往往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巨型十二指肠溃疡系指直径在2cm以上者,多数位于球部,也可位于球后。球部后壁溃疡的周围常有炎性团块,且可侵入胰腺。疼痛剧烈而顽固,常放射到背部或右上腹部。呕吐与体重减轻明显,出血、穿孔和梗阻常见,也可同时发生出血和穿孔。有并发症的巨型十二指肠溃疡以手术治疗为主。

8.食管溃疡其发生也是和酸性胃液接触的结果。溃疡多发生于食管下段,多为单发,约10%为多发。溃疡大小自数毫米到相当大。本病多发生于返流性食管炎和滑动性食管裂孔疝伴有贲门食管返流的病人。溃疡可发生在鳞状上皮,也可发生在柱状上皮(Barrett上皮)。食管溃疡还可发生于食管胃吻合术或食管腔吻合术以后,它是胆汁和胰腺分泌物返流的结果。

食管溃疡多发生于30~70岁之间,约有2/3的病人在50岁以上。主要症状是胸骨下段后方或高位上腹部疼痛,常发生于进食或饮水时,卧位时加重。疼痛可放射至肩胛间区、左侧胸部,或向上放射至肩部和颈部。咽下困难亦较常见,它是继发性食管痉挛或纤维化导致食管狭窄的结果。其他可以出现的症状是恶心、呕吐、嗳气和体重减轻。主要并发症是梗阻、出血和穿孔至纵隔或上腹部。诊断主要依靠X线检查和内镜检查。

9.难治性溃疡是指经一般内科治疗无效的消化性溃疡。其诊断尚无统一标准,包括下列情况:(1)在住院条件下;(2)慢性溃疡频繁反复发作多年,且对内科治疗的反应愈来愈差。

难治性溃疡的产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穿透性溃疡、幽门梗阻等并发症存在;(2)特殊部位的溃疡(如球后、幽门管等)内科治疗效果较差;(3)病因未去除(如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以及饮食不节、治疗不当等;(4)引起难治性溃疡的疾病,如胃酸高分泌状态(如胃泌素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

10.应激性溃疡应激性溃疡系指在严重烧伤、颅脑外伤、脑肿瘤、颅内神经外科手术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外伤和大手术、严重的急性或慢性内科疾病(如脓毒病、肺功能不全)等致成应激的情况下在胃和十二指肠产生的急性溃疡。

三、消化性溃疡疼痛特点

1.长期性由于溃疡发生后可自行愈合,但每于愈合后又好复发,故常有上腹疼痛长期反复发作的特点。整个病程平均6~7年,有的可长达一、二十年,甚至更长。

2.周期性上腹疼痛呈反复周期性发作,乃为此种溃疡的特征之一,尤以十二指肠溃疡更为突出。中上腹疼痛发作可持续几天、几周或更长,继以较长时间的缓解。全年都可发作,但以春、秋季节发作者多见。

3.节律性溃疡疼痛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在一天中,凌晨3点至早餐的一段时间,胃酸分泌最低,故在此时间内很少发生疼痛。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好在二餐之间发生,持续不减直至下餐进食或服制酸药物后缓解。一部分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由于夜间的胃酸较高,尤其在睡前曾进餐者,可发生半夜疼痛。胃溃疡疼痛的发生较不规则,常在餐后1小时内发生,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复出现上述节律。

4.疼痛部位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多出现于中上腹部,或在脐上方,或在脐上方偏右处;胃溃疡疼痛的位置也多在中上腹,但稍偏高处,或在剑突下和剑突下偏左处。疼痛范围约数厘米直径大小。因为空腔内脏的疼痛在体表上的定位一般不十分确切,所以,疼痛的部位也不一定准确反映溃疡所在解剖位置。

5.疼痛性质多呈钝痛、灼痛或饥饿样痛,一般较轻而能耐受,持续性剧痛提示溃疡穿透或穿孔。

6.影响因素疼痛常因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不慎、药物影响、气候变化等因素诱发或加重;可因休息、进食、服制酸药、以手按压疼痛部位、呕吐等方法而减轻或缓解。

四、消化性溃疡的其他症状与体征

1.其他症状本病除中上腹疼痛外,尚可有唾液分泌增多、烧心、

反胃、嗳酸、嗳气、恶心、呕吐等其他胃肠道症状。食欲多保持正常,但偶可因食后疼痛发作而惧食,以致体重减轻。全身症状可有失眠等神经官能症的表现,或有缓脉、多汗等植物神经系统不平衡的症状。

2.体征溃疡发作期,中上腹部可有局限性压痛,程度不重,其压

痛部位多与溃疡的位置基本相符。

五、妊娠期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

1、妊娠早中期,可使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症状缓解或愈合,因为胃酸

分泌减少,胃蠕动减弱,胃粘膜充血减轻,以及孕酮对消化性溃疡有保护作用。

2、妊娠晚期极易导致消化性溃疡恶化或大呕血。由于肾上腺皮质功

能增强,激素分泌增多,胃液内盐酸及胃蛋白酶含量、分泌量逐渐增高,极易使消化性溃疡恶化。

3、孕妇有慢性上腹部疼痛,病程较长,时发时愈。

4、胃溃疡压痛多位于腹上区正中或稍偏左,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压痛

多位于腹上区稍偏右。前壁溃疡疼痛向同侧胸骨旁放射,后壁溃疡疼痛向脊柱旁相应部位放射。

5、有典型的节律性疼痛,贲门部或小弯部溃疡疼痛常在饭后1/2~

2小时发作,幽门部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疼痛常在饭后2~4小时发作。

6、胃小弯溃疡常有进食一疼痛一舒适的规律,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常有进食一舒适一疼痛的规律,故常在夜间疼痛或在睡眠中痛醒。

7、溃疡疼痛时多伴有返酸、灼热感、恶心及呕吐等表现,进食后或

服用碱性药物后疼痛减轻或缓解。

如并发溃疡出血、穿孔、幽门梗阻或癌变等,又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严重的症候。消化道是指从食管到肛门的管道,包括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及直肠。上消化道出血部位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管的出血。屈氏韧带以下的肠道出血称为下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一)出血方式:急性大量出血多数表现为呕血;慢性小量出血则以粪便潜血阳性表现;出血部们在空肠曲氏韧带以上时,临床表现为呕血,如出血后血液在胃内潴留时间较久,因经胃酸作用变成酸性血红蛋白而呈咖啡色。如出血速度快而出血量又多。呕血的颜色是鲜红色。黑粪或柏油样粪便表示出血部位在止胃肠道,但如十二指肠部位病变的出血速度过快时,在肠道停留时间短,粪便颜色会变成紫红色。右半结肠出血时,粪便颜色为鲜红色。在空间回肠及右半结肠病变引起小量渗血时,也可有黑粪。

(二)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导致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失血量达大,出血不止或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机体的组织血液灌注减少和细胞缺氧。进而可因缺氧、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产物的蓄积,造成周围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广泛受损,以致大量体液淤滞于腹腔骨脏与周围组织,使有效血容量锐减,严重地影响心、脑、肾的血液供应,终于形成不可逆转的休克,导致死亡。

在出血周围循环衰竭发展过程中,临床上可出现头昏、心悸、恶心、口渴、黑朦或晕厥;皮肤由于血管收缩和血液灌注不足而呈灰白、湿冷;按压甲床后呈现苍白,且经久不见恢复。静脉充盈差,体表静脉往往瘪陷。病人感到疲乏无力,进一步可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甚至反应迟钝、意识模糊。老年人器官储备功能低下,加之老年人常有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等老年基础病,虽出血量不大,也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增加了死亡危险因素。

(三)氮质血症:可分为肠原性、肾性和肾前性氮质血症3种。肠源性氮质血症指在大量上消化道出血后,血液蛋白的分解产物的肠道被吸收,以致血中氮质升高。肾前性氮质血症是由于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造成肾血流暂时性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和肾排泄功能降低,以致氮质贮留。在纠正低血压、休克后,血中尿素氮可迅速降至正常。肾性氮质血症是由于严重而持久的休克造成肾小管坏死(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失血更加重了原有肾病的肾脏损害。临床上可出现尿少或无尿。在出血停止的情况下,氮质血症往往持续4天以上,经过补足血容量、纠正休克而血尿素氮不能至正常。

(四)发热:大量出血后,多数病人在24小时内常出现低热。发热的原因可能由于血容量减少、贫血、周围循环衰竭、血分解蛋白的吸收等因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分析发热原因时要注意寻找其他因素,例如有无并发肺炎等。

(五)出血后的代偿功能:当消化道出血量超过血容量的1/4时,心排出量和舒张期血压明显下降。此时体内相应地释放了大量几茶酚胺,增加周围循环阻力和心脉率,以维持各个器官血液灌注量。除了心血管反应外,激素分泌、造血系统也相应地代偿。醛固酮和垂体后叶素分泌增加,尽量减少组织间水分的丢失,以恢复和维持血容量。如仍不能代偿就会刺激造血系统,血细胞增殖活跃,红细胞和网织细胞增多。

消化道出血的表现:

失血量的估计对进一步处理极为重要。一般每日出血量在5ml以上,大便色不变,但匿血试验就可以为阳性,50~100ml以上出现黑粪。以呕血、便血的数量作为估计失血量的资料,往往不太精确。因为呕血与便血常分别混有胃内容与粪便,另一方面部分血液尚贮留在胃肠道内,仍未排出体外。因此可以根据血容量减少导致周围循环的改变,作出判断。

一、一般状况

失血量少,在400ml以下,血容量轻度减少,可由组织液及脾贮血所补偿,循环血量在1h内即得改善,故可无自觉症状。当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时,表示急性失血在400ml以上;如果有晕厥、四肢冰凉、尿少、烦躁不安时,表示出血量大,失血至少在1200ml以上;若出血仍然继续,除晕厥外,尚有气短、无尿,此时急性失血已达2000ml 以上。

二、脉搏

脉搏的改变是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标。急性消化道出血时血容量锐减、最初的机体代偿功能是心率加快。小血管反射性痉挛,使肝、脾、皮肤血窦内的储血进入循环,增加回心血量,调整体内有效循环量,以保证心、肾、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一旦由于失血量过大,机体代偿功能不足以维持有效血容量时,就可能进入休克状态。所以,当大量出血时,脉搏快而弱(或脉细弱),脉搏每分钟增至100~120次以上,失血估计为800~1600ml;脉搏细微,甚至扪不清时,失血已达1600ml以上。

有些病人出血后,在平卧时脉搏、血压都可接近正常,但让病人坐或半卧位时,脉搏会马上增快,出现头晕、冷汗,表示失血量大。如果经改变体位无上述变化,测中心静脉压又正常,则可以排除有过大出血。

三、血压

血压的变化同脉搏一样,是估计失血量的可靠指标。

当急性失血8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20%),收缩压可正常或稍升高,脉压缩小。尽管此时血压尚正常,但已进入休克早期,应密切观察血压的动态改变。急性失血800~1600ml时(占总血量的20%~40%),收缩压可降至9.33~10.67kPa(70~80mmHg),脉压小。急性失血1600ml 以上时(占总血量的40%),收缩压可降至6.67~9.33kPa(50~70mmHg),更严重的出血,血压可降至零。

有人主张用休克指数来估计失血量,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正常值为0.58,表示血容量正常,指数=1,大约失血800~1200ml(占总血量20%~30%),指数>1,失血1200~2000ml(占总血量30%~50%)。

有时,一些有严重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胃肠道内的血液尚未排出体外,仅表现为休克,此时应注意排除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感染性或

过敏性休克,以及非消化道的内出血(宫外孕或主动脉瘤破裂)。若发现

肠鸣音活跃,肛检有血便,则提示为消化道出血。

四、血象

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血细胞压积可以帮助估计失血的程度。

但在急性失血的初期,由于血浓缩及血液重新分布等代偿机制,上述数值

可以暂时无变化。一般需组织液渗入血管内补充血容量,即3~4h后才会

出现血红蛋白下降,平均在出血后32h,血红蛋白可被稀释到最大程度。

如果病人出血前无贫血,血红蛋白在短时间内下降至7g以下,表示出血

量大,在1200ml以上。大出血后2~5h,白细胞计数可增高,但通常不

超过15×109/L。然而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时,白细胞计数可以不增加。

五、尿素氮

上消化道大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增高,1~2天达高峰,3~4天内降至正常。如再次出血,尿素氮可再次增高。尿素氮增高是由于大量血液进入小肠,含氮产物被吸收。而血容量减少导致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

率下降,则不仅尿素氮增高,肌酐亦可同时增高。如果肌酐在133μmol/L (1.5mg%)以下,而尿素氮>14.28mmol/L(40mg%),则提示上消化道出

血在1000ml以上。

判断是否继续出血

临床上不能单凭血红蛋白在下降或大便柏油样来判断出血是否继续。

因为一次出血后,血红蛋白的下降有一定过程,而出血1000ml,柏油样

便可持续1~3天,大便匿血可达1周,出血2000ml,柏油样便可持续4~

5天,大便匿血达2周。有下列表现,应认为有继续出血。

1.反覆呕血、黑粪次数及量增多,或排出暗红以致鲜红色血便。

2.胃管抽出物有较多新鲜血。

3.在24h内经积极输液、输血仍不能稳定血压和脉搏,一般状况未见改善;或经过迅速输液、输血后,中心静脉压仍在下降。

4.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与红细胞压积继续下降,网织细胞计数持续增高。

胃肠道如何保养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每餐只吃八分饱。如在吃下顿

饭前稍有饥饿感,可始终持有旺盛的食欲和良好的消化吸收功能。每餐粗

细粮搭配合理,多吃蔬菜、水果,既可均衡营养,又能保证每天摄入必要的维生素,因为维生素可促进食物在肠道中的移动,保持肠道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促进消化,防止便秘。

2、胃肠道和消化系统活动是由植物神经调节的,而精神与植物神经的关系十分密切。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提高人的消化能力,增强食欲,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情,对胃肠道的健康来说十分重要。

3、提倡戒烟和适量饮酒,如已有消化系统疾病应烟酒立断。

4、不要乱服损伤胃肠的药物,如因病需长期服用,最好同时服用胃粘膜保护剂,以减少药物对胃粘膜的损害。

5、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食物,不吃街头无卫生保障的食品。冷食吃得过多,也会造成“脾胃虚寒”,出现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由于腹部喜暖怕凉,胃肠道遇寒冷刺激时易出现痉挛,出现阵发性腹部绞痛,故应根据天气情况增减衣服,夏天入睡时也应将腹部盖好,防止受凉。

6、健康的体质有利于消化功能的正常活动,良好的消化功能也能促进增强体质,二者相辅相成。胃下垂患者多见于体弱消瘦者,由于胃的排空,常出现上腹饱胀“不消化”的情况。如果适当加强腹肌锻炼,可以提高腹腔内压力,对腹内下垂的脏器起支撑作用。部分胃肠运动功能减弱者做腹部按摩,也能促进胃肠蠕动,如能长期坚持,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和习惯性便秘均可起到有效的保健和治疗作用。

常见胃肠道疾病

常见胃肠道疾病 胃肠道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胆结石、胆囊炎、胆管炎、急性肠炎、肠胃炎等。这些疾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也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并了解其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一、胃炎 胃炎是指胃黏膜发生炎症,其症状主要是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胸骨后难受等。常见的胃炎病因包括饮食过度、生活不规律、饮酒过量、细菌感染或药物有害作用等。 治疗胃炎主要是抑制炎症和缓解症状。可采用药物、饮食调节或外科手术等方式来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制酸剂、抗生素和胃黏膜保护剂等。 二、胃溃疡 胃溃疡是指胃黏膜的破损,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痛、食欲不振、胃酸倒流等。其病因多为胃酸过多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治疗胃溃疡主要是抑制酸性刺激和促进溃疡的愈合。常用的治 疗方法包括口服抗酸剂、消炎药物和贴敷胃黏膜保护剂等。同时,还需根据个体差异和病情情况调整饮食、保持良好作息习惯,并 进行常规检查以确认疾病的愈合。 三、胆结石 胆结石是指胆囊或胆管内存在的沉淀物,常见症状包括右上腹痛、呕吐、发热等。其病因多与饮食、代谢、遗传等因素有关。 治疗胆结石的方法主要是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胆 囊摘除、胆总管探查和取石术等。非手术治疗包括体位及药物疗法。并且患者还应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 四、胆囊炎 胆囊炎是指胆囊发生炎症,常见症状包括右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胆囊炎的病因常见可以是胆汁淤积、细菌感染等。

治疗胆囊炎主要是抑制细菌感染和缓解症状。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解痉药、保守治疗等。对于严重的病情和复杂的疾病,患者需接受外科手术治疗。 五、胆管炎 胆管炎是指胆管发生的感染性炎症,常见症状包括发热、腹部痛、恶心、呕吐等。其病因多与胆结石、细菌感染、肝胆系统感染或胆道肿瘤有关。 治疗胆管炎的常用方法包括抗生素介入疗法、取出胆管内的结石、内镜治疗、手术等。但是对于胆管炎的治疗也需要针对性的制定治疗计划,因为不同病因导致的病情差异很大,治疗方案也应因人而异。 六、急性肠炎 急性肠炎是指肠道器官发生炎症,常见症状包括腹泻、腹部胀气、呕吐、腹痛等。其病因多与食物中毒、病毒感染、化学物质中毒、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等有关。

胃肠道疾病知识点归纳总结

胃肠道疾病知识点归纳总结 胃肠道疾病知识点归纳总结 胃肠道疾病是指发生在胃、肠及其相关器官的疾病。它们可导致人们消化系统的失调,严重时甚至威胁生命。为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本篇文章将对胃肠道疾病的常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直肠和肛门等器官。从口腔到肛门,消化系统负责食物的摄入、消化、吸收和排泄。 二、常见的胃肠道疾病 1. 胃溃疡:也称为消化性溃疡,是胃黏膜或十二指肠黏 膜损伤所导致的病变。其主要症状包括上腹痛、胃胀等消化不良症状。 2. 胃炎:胃黏膜发生炎症的疾病,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 性胃炎。其症状包括胃痛、消化不良、恶心等。 3. 胃癌:胃癌是胃黏膜恶性肿瘤,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 性肿瘤之一。其早期症状常被忽视,晚期症状包括上腹痛、消瘦、乏力等。 4. 肠易激综合征:病因尚不明确的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其特点是腹痛、腹泻、排便习惯改变等。 5. 肠炎:肠黏膜发生炎症的疾病,主要包括腹泻、腹痛 和腹胀等症状。 6. 肠道感染: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感染引起的肠道 疾病。其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发热等。 7. 结肠癌:结肠癌是指发生在结肠内的恶性肿瘤。早期

症状不明显,晚期症状包括腹痛、肠梗阻等。 三、慢性胃肠道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1. 饮食调节:合理饮食对预防和治疗胃肠道疾病至关重要。饮食应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减少油腻、辛辣食物的摄入。 2.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 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促进消化功能。 3. 注意卫生:避免饮用未经消毒的水,经常洗手,加强 个人卫生习惯,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4. 定期体检:胃肠道疾病常常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定 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并采取相应治疗。 5. 医药治疗:对于已经发生的胃肠道疾病,应及时就医,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和药物治疗。 四、结语 胃肠道疾病是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通过加强对胃肠道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学会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同时,定期体检和及早发现问题也是预防这些疾病的关键。让我们共同努力,维护消化系统健康,享受健康的生活 五、常见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1. 胃溃疡: 胃溃疡是一种胃黏膜损伤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腹痛、消化不良、恶心和呕吐。诊断胃溃疡通常通过内镜检查和组织活检确认。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常用的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s)、抗酸药和抗生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时)。此外,戒烟、减少饮酒、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应激管理等生活方式调整也对胃溃疡的治疗很重要。

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和治疗

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和治疗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类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这两种疾病都以慢性肠道炎症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患 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介绍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和治疗。 一、诊断 1. 病史采集:医生首先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出现时间、腹 泻次数、便血情况、腹痛症状等。同时还需了解家族史和生活习惯等。 2.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触诊、听诊、叩诊等。腹部触诊可以发现腹部肌紧张、肿块等异常情况。 3. 实验室检查:患者需要进行血常规、电解质、C-反应蛋白、血沉 等实验室检查,以补充临床资料,排除其他疾病。 4. 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结肠镜、胃肠钡餐透视等。结肠镜可以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的情况,确定炎症的部位和程度。 5. 组织学检查:如果结肠镜检查发现怀疑的肠道炎症病变,医生可 能会进行活检,以进一步明确炎症类型和确定诊断。 二、治疗 1. 药物治疗: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选择适 合的药物治疗方案。常用的药物包括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免疫抑制

剂、生物制剂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控制炎症、减少症状发作和维持缓解期。 2. 营养支持:对于炎症性肠病患者,特别是营养不良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营养支持。口服或静脉补液等方式可以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帮助患者恢复体力。 3. 手术治疗:如果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医生可能会考虑手术治疗。手术通常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的合并症,比如结肠癌、肠梗阻等。手术可以切除受累的肠段,缓解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4. 心理支持: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医生和专业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困扰和焦虑。 结语: 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等多个方面的信息。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手术治疗和营养支持也在特定情况下发挥重要作用。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心理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提高生活质量。

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炎症性肠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指病因不明的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 ss,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 )。炎症指征的基本特征 是肿胀、红斑、黏液样或脓性渗出、轻度或重度上皮破坏、纤细或粗大颗粒状黏膜变形、假息肉形成、回缩和狭窄。 病因和发病机制: (1) 环境因素。 (2) 遗传因素。 (3) 感染因素。 (4) 免疫因素。 一、克罗恩病( Crohn disease,CD ),又称克隆病、局限性肠炎、肉芽肿性回肠炎等。是病因不明的胃肠道肉芽肿性炎症疾病,与溃疡性结肠炎同属炎症性肠病。病变特点为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的溃疡性病变,可发生于胃肠道的任何部位,而以回盲部最常见,大约40%病例有结肠受累,血性腹泻的比例也最高。 1、临床特点: (1) 起病隐晦,呈慢性过程,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患者常以腹痛、腹泻就诊。 (2) 腹痛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常为痉挛性阵痛伴腹鸣,进餐后加重,排便排气后可缓解。 (3) 腹泻多呈糊状,脓血或黏液便少见。 (4) 可在右下腹或脐周扪及较固定的肿块。 (5) 部分患者可见肠瘘、肠梗阻、肛周瘘管等并发症。 2、内镜下特点: (1) 病变主要位于右半结肠,以回盲部多见。早期溃疡呈阿弗他样或裂隙状,病变呈跳跃式,病变之间的黏膜基本正常; (2) 病程发展出现纵行溃疡。溃疡不连续、形态不规则、大小不等,底深,多被厚苔或污苔,非对称样肠壁受累; (3) 因为黏膜下层高度充血水肿而使黏膜隆起,呈鹅卵石样改变,卵石之间常为溃疡; (4) 并发瘘管形成是进展期克罗恩病的一个特征性表现; (5) 肠狭窄:典型者为末端回肠的管型狭窄,狭窄处肠壁弥漫性增厚,犹如消防水管; (6) 急性期后多发炎性息肉和明显的瘢痕形成。 3、诊断要点:

2021版:中国炎症性肠病消化内镜诊疗共识(全文)

2021版:中国炎症性肠病消化内镜诊疗共识(全文)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是一种主要累及胃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近20余年来,虽然国内外学者对IBD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诊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IBD的具体病因和确切的发生机制目前仍然不清楚,也未发现能够治愈IBD的药物和方法。研究发现,IBD与高脂肪、高蛋白和高糖饮食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多见于西欧和北美地区。既往中国IBD罕见,但近20年来,中国IBD发病率快速增长,以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增长最快,可能与国人的饮食习惯、生活节奏、环境改变等有关。目前,IBD 已经成为我国消化系统常见的疑难疾病之一,是消化系统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的重点、热点和难点。IBD多始发于青少年,具有复发性、进展性及致残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长和发育、结婚和生育,以及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IBD不只是累及消化道,它可以累及消化道外几乎所有的器官和系统,还可继发消化道内外感染、肿瘤等并发症,是一种涉及临床多学科的系统性疾病。IBD的诊断和治疗不仅复杂,而且昂贵,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大部分IBD患者及其家庭会因患此病而致贫。因此,IBD不仅是一个医学难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IBD的诊断缺乏金标准。IBD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依赖于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以及包括实验室检查、消化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在内的系统性检查。有时即使完善了上述资料,甚至手术治疗也

肠胃炎的症状与治疗建议

肠胃炎的症状与治疗建议 肠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主要原因为感染、病毒或细菌侵袭导致胃肠道炎症的发生。最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等。本篇文章将介绍肠胃炎的常见症状及提供治疗建议。 一、症状 1. 腹痛:肠胃炎的典型症状之一是腹痛。患者可能感到隐隐作痛或剧痛,疼痛位置通常位于腹部中央或右下象限。腹痛常伴随着腹胀和不适感。 2. 腹泻:腹泻是肠胃炎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腹泻可以表现为水样或泥样的大便,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血便。腹泻过程中伴有频繁的肠鸣音和腹部不适。 3. 恶心和呕吐:肠胃炎患者常伴有恶心和呕吐。这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帮助排除胃肠道的有害物质。呕吐可能会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二、治疗建议 1. 休息和饮食控制:对于轻度的肠胃炎患者,休息和饮食控制是至关重要的。患者需要休息,避免过度运动,以减轻腹痛和腹泻症状。饮食上,可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片、蒸蛋等,并避免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2.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由于腹泻和呕吐可能导致脱水,患者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可选择温开水、淡盐水、果汁等易于吸收和消化的饮品。同时,注意补充钾、钠、氯等关键电解质,可适量饮用含电解质的饮料或口服补液盐。 3. 药物治疗:对于严重的肠胃炎患者,医生可能会考虑采用药物治疗。抗生素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肠胃炎,但需严格遵循医嘱使用。抗生素滥用可能导致耐药性问题,因此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的建议。 4. 预防措施:肠胃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预防措施尤为重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污染的食物或水源。生鲜食物应彻底清洗煮熟,避免生食。在公共场所应注意消毒,特别是公共卫生间等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的地方。 5. 就医及时: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会进一步进行检查,并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总结:肠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等。对于轻度的肠胃炎患者,休息、饮食控制和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是关键的治疗措施。对于严重的情况,医生可能会考虑药物治疗。预防措施尤为重要,个人卫生习惯的保持和注意食物安全都有助于预防肠胃炎的发生。若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

炎症性肠病的饮食调养

炎症性肠病的饮食调养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确的肠道炎症性病变,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 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是很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的 病变,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不清楚的慢性胃肠道的炎性肉芽肿性疾病,病变多见 于末端回肠和邻近结肠,从口腔至肛门各消化段均有受累,呈节段性和跳跃式的 分布。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两种疾病的饮食调养: 一、克罗恩病(CD) (一)饮食原则 1、少食多餐 克罗恩病患者肠道耐受力比较低,就算在缓解期肠胃也不能很好的消化大量 食物。因此,患者应该少食多餐,减轻肠胃的负担。如果每餐都吃到饱腹或过量,就会加重腹痛的症状,并可能会增加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2、精细饮食 由于该病的影响往往伴随着胃肠功能的虚弱,选择精细的食物种类可以减轻 胃肠功能的负担,防止消化不良的出现。可以食用燕麦片、土豆泥、三文鱼、馒头、小米等精细易消化类食物。 3、清淡饮食 患者清淡的饮食方式不但可以缓解或减轻病症引起的腹部胀痛、腹泻水样便 等不良症状及反应,而且对于加速病情恢复、缩短治疗时长具有积极影响。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例如爆米花、高纤维坚果、炸鸡、烤鱼等高油脂高刺激的食物。 (二)不宜的饮食

1、粗糙食物 由于CD患者消化道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粗糙的饮食不利于消化及吸收,并且会因为粗糙的饮食本身及继发的腹泻加重消化道黏膜的损伤。 2、海鲜和牛奶 海鲜和牛奶,尤其是生的海鲜和牛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作为抗原可诱导变态反应,从而诱发或加重CD患者消化道黏膜损伤。同时,还由于中国人对海鲜和牛奶等生蛋白较西方人更不耐受,海鲜和牛奶性的饮食更容易导致CD的复发或病情加重。 3、刺激性食物 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会直接损伤消化道黏膜,尤其是已受伤的消化道黏膜,同时还刺激肠蠕动和黏膜分泌,诱发或加重腹泻,从而诱发或加重CD病情。 4、油腻食物 由于CD患者消化道结构和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进食油腻的食物将会导致CD患者消化及吸收不良。因此,CD患者不能耐受油腻食物。 CD的发生与维生素的缺乏,尤其是VD的缺乏相关,而补充维生素则有利于CD的缓解。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量补充足够的维生素。 5、避免高纤维食物 高纤维食物本身可以起到通便润肠的作用。但是对于克罗恩患者来说,高纤维食物容易导致腹痛、腹胀的症状。煮熟的水果和起皮的蔬菜更适合克罗恩病患者。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结肠的粘膜,且以溃疡为主。其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大便中常伴有血脓和粘液。每日大便2--4次,严重者可达10次以上。病人往往表现营养不良状态、消瘦贫血。因

常见胃肠道疾病的症状和治疗

常见胃肠道疾病的症状和治疗胃肠道疾病是指胃和肠道的功能异常或结构病变,常见疾病有胃炎、溃疡病、胃食管反流病、炎症性肠病等。这些疾病通常会导致胃肠道 症状的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介绍常见胃肠道疾病 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一、胃炎 胃炎是指胃黏膜发生炎症的一类疾病,症状主要包括胃部不适、饱胀、恶心、呕吐等。治疗方面,针对不同类型的胃炎,可以采用不同 的治疗方法。对于急性胃炎,通常建议患者休息、适当饮食、服用抗 酸药物等。而对于慢性胃炎,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调整饮食结构、 戒烟限酒等。 二、溃疡病 溃疡病是指消化道黏膜上出现溃疡的疾病,常见症状为上腹疼痛、 饥饿感、早饱、反酸等。治疗溃疡病的方法多样,主要包括药物治疗 和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方面,通常会使用抗酸药物、抗生素等, 以减轻炎症和促进溃疡愈合。此外,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刺 激性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精神紧张等。 三、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酸和胃内液体逆流到食管引起炎症的疾病,常 见症状有胸骨后灼热感、喉咙痛、咳嗽等。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方法 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抗酸药物、促进胃动力药物等可

用于缓解症状,而生活方式改变方面,建议患者少食多餐、避免仰卧 立即睡觉,戒烟限酒等。 四、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是指肠道黏膜发生慢性炎症反应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 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常见症状有腹痛、腹泻、便血等。治疗方面,炎症性肠病通常采用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营养支持。药物 治疗方面,可使用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以减轻炎症反应。此外, 营养支持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患者可通过饮食调整或口服营养补充 剂等方式获得足够的营养。 五、其他胃肠道疾病 除了上述常见的胃肠道疾病,还有一些其他疾病也会产生类似胃肠 道症状,如胆囊炎、胰腺炎等。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也各不相同,需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总结起来,胃肠道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根据不同类型的疾病有所不同。针对每种疾病,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 式改变等。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保持良好的饮 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复发。

胃肠道疾病常见症状

胃肠道疾病常见症状 胃肠道疾病是指影响胃和肠道正常功能的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这些疾病常常表现出一系列 的症状,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对于预防疾病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本 文将介绍胃肠道疾病的常见症状,以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这些 疾病,及时向医生寻求帮助。 1. 胃炎 胃炎是胃黏膜的炎症,常见的症状包括: 食欲减退:患者可能感到食欲不振,对于食物的兴趣减弱,导致食 量减少。 腹部不适:胃炎患者可能出现胃酸过多、胃部胀痛、反酸、恶心等 不适感。 呕吐:部分胃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呕吐现象,尤其是在饭后不久。 2. 胃溃疡 胃溃疡是胃壁发生溃疡的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 胃痛:胃溃疡患者通常感到剧烈的胃痛,尤其是在饭后或夜间。 消化不良:胃溃疡可能导致消化不良症状,如打嗝、反酸、食欲不 振等。 食欲减退:患者可能因为胃痛和消化不良而导致食欲减少。

3.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胃酸倒流到食管导致的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 胸痛: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通常出现胸痛,类似心绞痛的疼痛感。 酸味嗳气:患者可能出现酸味嗳气,感觉胃酸回流到喉咙。 喉咙痛:胃酸的刺激可能导致喉咙疼痛和喉咙干燥不适。 4. 肠炎 肠炎是指肠道黏膜的炎症,常见的症状包括: 腹泻:肠炎患者通常会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增多,粪便呈水样。 腹痛:腹泻伴随着腹痛,可能是持续性的隐痛或者剧痛。 呕吐:某些肠炎病毒或细菌感染会导致呕吐症状。 5. 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 腹痛: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通常会出现间歇性的腹痛,可以是腹部任 何位置。 腹胀:患者可能感到腹部胀满,伴随着打嗝、嗳气等不适感。 大便异常:肠易激综合征可能导致大便习惯改变,如便秘或者腹泻。 通过以上对胃肠道常见疾病的症状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识 别这些疾病。然而,需要提醒的是,症状的出现并不一定代表患有某

炎症性肠病护理常规

炎症性肠病护理常规 炎症性肠病专指病因未明的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 一、护理诊断 1、疼痛:腹痛与肠道炎症、溃疡有关;肠内容物通过 炎症狭窄肠端而引起局部痉挛有关 2、排便异常:腹泻与肠道炎症、肠道运动功能失常及继发性吸收不良有关。 3、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肠道炎症致长期频繁腹泻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长期腹泻及肠道吸收障碍有关。 5、焦虑与病情反复,迁延不愈有关。 6、知识缺乏缺乏本病有关的防治知识。 二、观察要点 1、大便的次数、颜色、性状及量。 2、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 3、注意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 三、护理措施

1、按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2、一般护理 ①休息和体位:轻者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重者应卧床休息,以减少肠蠕动和肠痉挛。 ②饮食护理指导患者食用质软,易消化,少纤维素、高热量富含营养的食物。病情严重者应禁食,按医嘱给予静脉高营养,以后根据病情逐步过渡到流质和无渣饮食,避免食用生、冷、刺激性食物,忌食牛奶和乳制品。 ③需行药物保留灌肠时,宜在临睡前执行,灌肠前排空大小便,取左侧卧位,灌肠后可 抬高臀部,反复翻身,保留时间尽可能的长些。 2、症状护理 ①腹泻:观察腹泻的次数、性质,腹泻伴随症状。注意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频繁腹泻者应做好肛周的皮肤护理。 ②腹痛: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应用解痉挛剂时,剂量宜小,避免引起中毒性扩张。 ③严重发作者应遵医嘱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血制品,以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 ④需行结肠内窥镜或钡剂灌肠检查时,以低压生理盐水灌肠做好肠道准备,避免压力过高防止肠穿孔。 4、药物治疗护理

科普小知识:肠胃炎你知道多少?

科普小知识:肠胃炎你知道多少? 肠胃是人体消化系统最重要的部分,肠胃的器官功能帮助人体将摄入的营养 吸收、滋补身体,再将废物分解出来并排出体外,可以说肠胃是人不可或缺的。 但是肠胃也是很脆弱的,如果因某些因素导致肠胃出现问题,发生病症,那么就 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疼痛和生活上的困扰,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肠胃 炎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肠胃疾病。很多患者及其家属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在患上 了肠胃炎后变得手足无措,第一时间无法形成正确的判断,导致耽误治疗,影响 患者的病症恢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本文就将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肠胃 炎的相关知识,以此来做好对肠胃炎的防治工作,远离肠胃炎的困扰。 肠胃炎是什么 首先来了解一下肠胃炎是什么。肠胃炎顾名思义即使肠胃出现了炎症,一般 都是由于微生物等物质进入到肠胃中,感染了胃肠道,产生炎症,给患者带来不 适与疼痛。 肠胃炎根据病症的强弱分为急性肠胃炎和慢性肠胃炎。急性肠胃炎是肠胃内 壁的黏膜受到感染引发急性的炎症,如果吃到身体里的食物不干净或者吃的过多 过快都会损伤肠胃管道,导致细菌侵入其中,发生感染。由于在日常生活中这种 现象时有发生,所以急性肠胃炎是更常见的肠胃炎病症。 慢性肠胃炎的病症比较轻,一般体现在消化不良、恶心、反胃等,这是由于 慢性肠胃炎是肠胃内的黏膜受到了病菌的感染,而感染引起肠胃管道内的细胞发炎,但是炎症比较小,所以细胞会慢慢修复,然后再被感染产生炎症,出现长久 的循环,导致炎症病症长期存在。需要注意的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肠胃炎的 主要病因。 在平常出现肠胃炎的原因可能是微生物感染导致的,也就是那些细菌、病毒等,在污水、不干净的食物中比较常见,但还有药物和化学物质也会导致肠胃炎,需要留神。有的药物会对肠胃产生刺激,如果不按医嘱胡乱用药或者自身对于药

肠胃炎的原因及治疗

肠胃炎的原因及治疗 肠胃炎是胃黏膜和肠黏膜发炎,由食物中毒引起。肠胃炎主要有两大类:急性肠胃炎和慢性肠胃炎。 急性肠胃炎病发常见于夏秋季,其原因主要是饮食不当或不注意饮食卫生而引起的细菌及病毒等感染所致。它是胃肠粘膜的急性炎症,。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病状及程度不等的腹泻和腹部不适,随后出现电解质和液体的丢失,属于中医“呕吐、腹痛、泻泄”等病症范畴。中医根据病因和体质的差别,将胃肠炎分为湿热、寒湿和积滞等不同类型。 而慢性肠胃炎一般分为两个类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症病变比较表浅,局限在胃粘膜表面一层(不超过三分之一)者,称作慢性浅表性胃炎;而炎症病变波及胃粘膜的全层,并伴有胃腺体萎缩者,则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肠胃炎的原因 肠胃炎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在生活中,引起肠胃炎的影响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细菌感染 1、再煮熟或半熟的食物,很容易染有细菌。 2、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沙门杆菌是最常见的病菌。 3、污染的禽类、肉类及鱼类,常可发现弯曲杆菌。 4、大肠杆菌有几种可引起初生婴儿的急性胃肠炎。 二、病毒感染 1、轮形病毒是引起儿童腹泻的最常见病原体。 2、腺病毒、肠病毒、手足口病毒等。 三、植物感染 有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毒素,也可以引致胃肠炎。

四、化学因素 在生活中,有可能接触到有毒的化学品,如砷、铅及各种杀虫剂等。若服下这些化学品,在数小时内即可发病。 五、疾病感染 阿米巴病、梨形鞭毛虫病等疾病,也可以引起胃肠炎的症状。 肠胃炎的症状 消化道疾病种类很多,但因为症状不明显而被人们忽视。在生活中懂得自检,尽早发现胃肠疾病,才能得到及时治疗。 1、时有胸骨后受阻、停顿、疼痛感,且时轻时重。 2、饮食不当或受凉后发生腹痛、腹泻,可伴有呕吐、畏寒发热。 3、经常在饭后2小时左右出现胃痛,甚至半夜疼醒,吃点东西可以缓解,常有反酸现象。 4、饭后饱胀或终日饱胀、嗳气但不反酸,胃口不好,体重逐渐减轻,面色轻度苍白或发灰。 5、饭后上中腹痛,或有恶心、呕吐、积食感,病的时间可能已经很长并疼痛有规律。 6、饭后腹部胀痛,常有恶心、呕吐,偶可呕血,,且伴有贫血、消瘦、不思饮食,在脐上或心口处摸到硬块。 7、饭后立即腹泻,稍有受凉或饮食不当就发作。 肠胃炎如何预防 知道引起肠胃炎有哪些因素后,我们还要懂得如何去预防肠胃炎。首要条件是要保持高质量的生活水平,而保持愉快的精神状态是预防肠胃炎的保障条件。 1、饮食要有规律

结肠炎病历模板

结肠炎病历模板 1.引言 1.1 概述 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肠道疾病,主要发生在结肠的黏膜层。它可以分为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两种类型。溃疡性结肠炎主要影响结肠的内膜以及直肠,病变范围通常较局限。克罗恩病则可以影响消化道的任何部分,从口腔一直到肛门。 结肠炎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据研究发现,遗传、免疫系统异常以及环境因素都可能与该疾病的发生有关。食物过敏、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可能会触发免疫系统对结肠的攻击,导致炎症反应的发生。 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便血、腹部肿胀等。严重的病例可能出现贫血、体重减轻、疲劳等全身症状。诊断结肠炎通常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验以及内窥镜检查等。 治疗结肠炎的方法多样,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炎药物、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等,以控制炎症反应并缓解症状。此外,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以及减轻压力也对结肠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预防结肠炎的措施主要包括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均衡膳食、减少油腻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等。此外,戒烟和适度饮酒也是预防结肠炎的重要措施。 总之,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有着重大影响。通过合理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进展并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2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 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来介绍结肠炎的相关内容: 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我们会对结肠炎进行概述,包括它的定义以及可能的病因。同时,我们还会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让读者对本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结肠炎的定义和病因。我们将探讨结肠炎的病因,包括可能导致疾病的因素,例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此外,我们还将详细介绍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和常用的诊断方法,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诊断这一疾病。 第三部分是结论部分。我们将讨论结肠炎的治疗方法和预后,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辅助治疗方法。此外,我们还将提供一些建议和措施,以帮助人们预防结肠炎的发生,并给出一些健康建议,以维护肠道健康。 通过以上结构,本文将全面介绍了结肠炎的相关内容,从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到治疗方法、预后、预防措施和健康建议。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对结肠炎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从而更好地预防和管理这一疾病。 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应该涵盖以下内容: 本文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结肠炎病历模板,以便在记录患者病情和治疗过程时能够清晰、系统地记录相关信息。通过使用结肠炎病历模板,

你所不知道的炎症性肠病(IBD)

你所不知道的炎症性肠病(IBD) 展开全文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简称为IBD。 这并不是单一的一种疾病,而是一组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关于IBD的知识,下面这些很重要。 1、IBD不是因为“吃了什么”或是“做了什么”而发病; 2、IBD不会传染;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消化内科郑萍 3、IBD不是种罕见疾病,在美国约有140万的患者,在他们当中至少14万是18岁以下的青少年; 4、IBD是一种慢性疾病,意味着长期的治疗过程。但是这并不代表您的生活将会一团糟,您仍然能长寿并享受到美好的生活; 5、虽然IBD是个慢性疾病,但并不意味着每天都在发病; 6、IBD“来无影,去无踪”。发病的时候可以很严重,不发病的时候毫无症状,您甚至都忘记您是个IBD的患者; 7、大部分IBD患者“健康”的时候比“患病”的时候多; 8、虽然IBD会伴随您的一生,但不意味着它会“统治”您的生活; 9、IBD患者能够做他们想做的事,上学,工作,结婚,生子,旅行——做您想做的任何事,像正常人一样; 10、IBD的发病主要是因为机体的抵抗因子将自己的肠道当成“敌人”导致肠道粘膜反复损伤,因此抑制免疫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11、克罗恩病可以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分,如果大肠发现了病变,医生会建议患者尽可能做全消化道的检查,特别是小肠镜可胶囊内镜检查,以了解其他部位是否也发生了类似病变; 12、溃疡性结肠炎主要发生于近直肠肛门的地方,这些地方的病变口服药物到达病变部位较少,因此灌肠治疗将药物直接送至病变部位效果更好; 13、胃肠道如同房子的墙壁,有粉刷层、砖块层。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是肠壁的粉刷层发炎溃烂,因此患者容易出现血便和粘液。克罗恩病变肠壁的粉刷层病变不重,故出血不重,因整个肠壁及砖块层均

肠炎-疾病研究白皮书

肠炎-疾病研究白皮书 第一部分肠炎-疾病概述 (2) 第二部分肠炎-疾病的病因分析 (4) 第三部分肠炎-疾病的主要症状及临床表现 (6) 第四部分肠炎-疾病的发展趋势分析 (8) 第五部分肠炎-疾病患者的分布情况 (10) 第六部分肠炎-疾病的鉴别诊断 (12) 第七部分肠炎-疾病的权威治疗医院与机构 (14) 第八部分肠炎-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案 (16) 第九部分肠炎-疾病的护理方案,可分为临床护理和家庭护理阐述 (18) 第十部分肠炎-疾病的科学管理 (20)

第一部分肠炎-疾病概述 肠炎疾病概述 一、定义和分类 肠炎是指肠道黏膜及其下层的炎症性疾病,它可以影响小肠、结肠或整个消化道。根据炎症的性质和病因,肠炎可以分为感染性肠炎和非感染性肠炎两大类。 感染性肠炎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等。而非感染性肠炎则是由自身免疫反应、肠道缺血、药物或化学物质的损伤等引起的,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 二、疾病流行与原因 肠炎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疾病,其流行受多种因素影响。感染性肠炎通常通过食物、饮水、接触污染物等途径传播,暴露在不洁卫生条件下的人群更易受到感染。此外,旅行者腹泻也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肠炎类型。 非感染性肠炎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其中自身免疫反应在某些类型的肠炎中起着重要作用。环境因素如吸烟、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可能与肠炎的发生相关。此外,遗传因素在克罗恩病等肠炎疾病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三、疾病症状 肠炎的症状可以因病因和病程不同而异。感染性肠炎的典型症状包括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和发热等。非感染性肠炎则常表现为长期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有时伴随便血、体重减轻和贫血等。

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

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 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系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急性炎症。病变严重者可累及粘膜下层与肌层,甚至深达浆膜层。临床上按病因及病理变化的不同,分为、、、,其中临床上以急性单纯性胃炎最为常见,而由于抗生素广泛应用,急性化脓性胃炎已罕见。导致发病的因素很多,有化学或物理的刺激,也有细菌或其毒素引起。化学刺激主要来自烈酒、浓茶、咖啡、香料及药物(如水杨酸盐制剂、消炎痛、保泰松、等),其中急性腐蚀性多是由吞服强酸、强碱及其他腐蚀剂所致。物理刺激如过热、过冷、过于粗糙的食物及X线照射,均会损伤胃粘膜,引起炎症性改变。而进食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是导致急性胃炎最常见的一个病因。 症状是轻者仅有腹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严重者可有呕血、黑粪、甚至失水、以及中毒及休克等。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也是部队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率在各种中居首位。自纤维内镜广泛应用以来,对本病认识有明显提高。慢性胃炎常有一定程度的萎缩(粘膜丧失功能)和化生,常累及贲门,伴有G细胞丧失和胃泌素分泌减少,也可累及胃体,伴有泌酸腺的丧失,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内源性因子的减少。 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粘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水瘦、舌炎、腹泻等,个别病人伴粘膜糜烂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 上腹痛、消化不良、呕血、黑便。常常症状为反复发作,无规律性腹痛、疼痛经常出现于进食过程中或餐后及多数位于上腹部、脐周、部分患儿部委不固定,轻着间歇性隐痛或钝推、严重者为剧烈绞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继续影响营养状况及生长发育。胃粘膜糜烂出血者伴呕血、黑便。 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又称局限性回肠炎、局限性肠炎、节段性肠炎和肉芽肿性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本病和两者统称为()。克罗恩病在整个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但好发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以腹痛、腹泻、肠梗阻为主要症状,且有发热、营养障碍等肠外表现。病程多迁延,常有反复,不易根治。 比较多样,与肠内病变的部位、范围、严重程度、病程长短以及有无并发症有关。典型病例多在青年期缓慢起病,病通常在数月至数年以上。活动期和缓解期长短不一,相互交替出现,反复发作中呈渐进性进展。少数急性起病,可有高热、状和急腹症表现,多有严重并发症。偶有以肛旁周围脓肿、痰管形成或关节痛等肠外表现为首发症状者。本病主要有下列表现: (一)腹泻常见(8795%)。多数每日6~9次,一般无脓血或粘液;如直肠受累可有脓血及里急后重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