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制度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制度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制度

在国际贸易中,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下简称“特殊区域”)扮演着

重要的角色。特殊区域由海关根据法律法规设立,目的是为了促进国

际贸易便利化,吸引外商投资,推动经济发展。本文将介绍海关特殊

监管区域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特殊区域的概念与分类

特殊区域是指国际贸易中特定地区或建筑物,在较为严格的监管下,实行与其他地区或建筑物不同的贸易管理措施。根据不同的功能与用途,特殊区域可分为保税区、加工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等

类型。保税区主要用于存储、销售和加工货物,加工区则侧重于对进

口原材料或半成品进行加工作业,出口加工区则主要为外资企业提供

整车修配、机械加工、组装和包装等一系列生产服务,而保税物流中

心则更注重物流仓储操作。

二、特殊区域的管理机制

1. 设立和监管机构

特殊区域的建设需经国家海关的批准,并由设区市或沿海港口海关

负责监管。海关在特殊区域设立专门的移民、海关等执法部门,执行

进出口监管、查验、征收税费等任务,并负责对企业进行注册、备案、认证等管理。

2. 出入境和货物管理

特殊区域内企业的进出口货物经海关监管区域批准后方可进出。进口货物需要进行清关手续并缴纳相应关税、增值税等,而出口货物则需提供出口报关单和与之相关的单据。

3. 关税与税收优惠政策

特殊区域享受一定的关税和税收优惠政策,以吸引外商投资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例如,保税区内的货物可暂缓缴纳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直到货物进入国内市场后再按照规定进行缴纳。对于特殊区域内的企业,还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优惠政策。

4. 监管与服务

为了保证特殊区域内企业的正常运行,海关将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与服务。海关将开展对企业的风险评估,并采取卫生检疫、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5. 信息化建设

为了提高特殊区域的管理效率,海关将推动信息化建设。通过建设海关管理系统、智能监控系统等,实现对企业和货物的全程监管,提高通关效率和安全性。

三、特殊区域的优势与挑战

特殊区域的设立带来了诸多优势。首先,特殊区域可以吸引并集聚外商投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其次,特殊区域的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加速海关通关速度,减少企业成本。此外,特殊区域还可推动高技术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

然而,特殊区域管理制度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特殊区域存在一定程度的监管漏洞,容易被滥用或用于非法活动。另一方面,特殊区域的优惠政策可能引发贸易争端或国内产业的不平衡发展。

综上所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制度是推动国际贸易便利化、吸引外商投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加强监管与服务、提供优惠政策,我国将不断完善特殊区域的管理制度,发挥其在推动贸易便利化、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通关模式 1、现有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种类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并由海关实行封闭监管的特定区域,包括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跨境工业园区和综合保税区。改革开放以来,特殊监管区域在我国产业格局中发挥了先导、辐射、拉动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7年,全国特殊监管区域已经有5大类80多家,实现进出口总值2562多亿元,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12%。 2、普通通关模式 (1)特殊监管区域与境外之间进出境货物通关流程 以出口加工区为例,海关对加工区与境外之间进、出的货物,实行直通式或转关运输的监管模式,由监管车辆将货物运离或运至口岸海关并实际进区或离境。 (2)特殊监管区域与境内之间进出货物通关流程 以出口加工区为例,按照389号令及相关文件规定,出口加工区内企业的货物进出应在加工区完成报关,从加工区以一般贸易等方式进口货物均需在加工区完成报关征税手续。 3、区域通关模式 2006年8月总署下发的《海关总署关于印发〈跨关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署监发〔2006〕379号)规定,“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是指符合海关规定条件的守法水平较高的A类企业,在其货物进出口时,可以自主选择向其属地海关申报,并在货物实际进出境地的口岸海关办理货物验放手续的一种通关方式。 文件规定,对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中心)、保税仓库的进出口货物,暂不适用于“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方式。 二、现有通关模式对区域发展和区内企业的影响 1、特殊监管区域与境外之间进出境货物 因为现有规定要求特殊区域与口岸间货物往来需要按照转关运输监管,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运输成本,经多个海关中转的转关运输办理手续也十分不便。 2、特殊监管区域与境内之间进出货物 内地企业从口岸特殊监管区域进口货物,往往需要派人或委托口岸代理保关,不仅单证往来频繁不便,也不利于将企业属地化管理。 三、保税监管改革的通关模式 1、《保税监管改革指导方案》的新思路 2007年月,总署下发了《保税监管改革指导方案》(2007年修订),方案中要求逐步建立保税货物流转管理新机制。要建立涵盖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两大监管体系的保税货物流转管理机制,沟通保税货物的“进、出、转、存”各个监管环节,实现对保税货物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到位。一是按照既要最大限度便利货物保税状态下的流转,又要确保实际监管到位的管理目标,重新梳理、修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制定《保税货物流转管理办法》,全面整合保税货物在特殊区域之间、特殊区域与保税场所之间、特殊区域和保税场所内外之间以及企业之间的进出口、深加工结转、外发加工等管理方式,从制度上统一规范保税货物的流转管理;二是运用信息化技术,建立用于明确和规范收发货人法律关系及责任的“保税货物大账册”,同时建立用于监控承运人行为的“运输工具点对点交互网络”,形成一个在所有区域、场所、企业以及口岸现场之间均能实现便捷运行和有效监管的保税货物大流通监管系统,并逐步取代现行的“转关运输系统”;三是对于从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监管场所起运的进出口货物,参照“属地报关、口岸验放”以及“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的方式办理相关通关手续,建立保税物流监管网点与口岸通关监管网点之间的联动配合机制,顺畅口岸与区域、场所之间的流转。

[法律资料]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类别和管理模式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类别和管理模式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只有保税区,具有保税加工、储存、国际贸易等三大功能,以后又批准设立综合保税区,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港区联动和物流功能。2000年为加强和规范加工贸易的管理,我国又推出了出口加工区,将分散的加工贸易企业尽可能集中在一个区域里。2004年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物流的需要,我国又先后批准设立了保税物流园区,为跨国公司全球采购和配送业务提供了基地,当然也提升了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地位。 2005年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我国批准设立了保税港区,进行口岸、物流和加工功能联动的尝试。2007年,我国建立了珠澳跨境工业区,使我国有了第一个跨关境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为以后设立跨关境的自由贸易区进行有益的探索。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同设立的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中方配套区也是我国的尝试。综合上述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类别,就其功能而言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单一功能的,如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分别具有加工功能和储存物流功能。另一类属于多功能区域,如保税区具有加工、储存、国际贸易功能;保税港区具有口岸、物流和加工功能;珠海园区则是保税区加出口加工区再加口岸的综合功能。 对于保税仓库、保税物流中心和出口监管仓库,海关系统外的专家学者一般都将它们纳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范围。而海关系统的教材和文件都不列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我认为,作为区域,可以将保税物流中心纳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如同境外自由区的贸易货栈,而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按照国际公约也都是单列,未纳入自由区的范围。

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管理模式不同于许多发达国家采用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基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运行是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型,而不是市场推动型,所以,一般由地方政府向国务院申请设立某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经国务院批准后,成立作为地方政府派出机构的管理委员会,负责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建设、开发、招商引资和日常管理,包括协调税务、外经贸、外汇、工商行政等政府机构与区内企业的关系,向地方政府负责。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全封闭的区域,其开发建设包括建设物理围网将区内和区外隔离开,并设若干卡口供货物、运输工具和人员进出。国务院主管部门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物理围网进行实地考察,认为合格并验收后,海关派关员进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方可正式启动相关功能和开始营运。海关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进出境、进出区和区内的经济活动依据相关法律行使监管,向国务院负责。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海关总署令第23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监管区管理暂行办法-海关总署令第232号

海关总署令第23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监管区管理暂行办法 正文: ---------------------------------------------------------------------------------------------------------------------------------------------------- 海关总署令 第23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监管区管理暂行办法 署令〔2017〕23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监管区管理暂行办法》已于2016年12月27日经海关总署署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11月1日起施行。2008年1月30日海关总署令第171号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监管场所管理办法》、2015年4月27日海关总署令第227号公布的《海关总署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第六条同时废止。 署长于广洲 2017年8月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监管区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海关监管区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海关监管区,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一百条所规定的海关对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实施监督管理的场所和地点,包括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监管场所、海关监管作业

场所、免税商店以及其他有海关监管业务的场所和地点。 本办法所称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是指由企业负责经营管理,供进出境运输工具或者境内承运海关监管货物的运输工具进出、停靠,从事海关监管货物的进出、装卸、储存、集拼、暂时存放等有关经营活动,符合《海关监管作业场所设置规范》(以下简称《场所设置规范》),办理相关海关手续的场所。 《场所设置规范》由海关总署另行制定并公告。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海关对海关监管区的管理。 海关规章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监管场所、免税商店的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海关监管区内开展依法应当经过批准的业务的,应当按照相关主管部门的要求开展有关业务。 第五条海关实施本办法的规定不妨碍其他部门履行其相应职责。 第二章海关监管区的管理 第六条海关监管区应当设置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基础设施、检查查验设施以及相应的监管设备。 第七条海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的规定,对海关监管区内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行使检查、查验等权力。 第八条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应当通过海关监管区进境或者出境。 第九条进出境运输工具或者境内承运海关监管货物的运输工具应当在海关监管区停靠、装卸,并办理海关手续。 第十条进出境货物应当在海关监管区的海关监管作业场所集中办理进出、装卸、储存、集拼、暂时存放等海关监管业务。 第十一条进出境物品应当在海关监管区的旅客通关类场所、邮件类场所办理海关手续,海关总署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二条在海关监管区内从事与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等有关的经营活动,应当接受海关监管。 第十三条因救灾、临时减载、装运鲜活产品以及其他特殊情况,需要经过未设立海关的地点临时进境或者出境的,应当经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机关批准,并办理海关手续。 第三章海关监管作业场所的管理 第十四条申请经营海关监管作业场所的企业(以下称申请人)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二)取得与海关监管作业场所经营范围相一致的工商核准登记; (三)具有符合《场所设置规范》的场所。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制度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制度 在国际贸易中,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下简称“特殊区域”)扮演着 重要的角色。特殊区域由海关根据法律法规设立,目的是为了促进国 际贸易便利化,吸引外商投资,推动经济发展。本文将介绍海关特殊 监管区域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特殊区域的概念与分类 特殊区域是指国际贸易中特定地区或建筑物,在较为严格的监管下,实行与其他地区或建筑物不同的贸易管理措施。根据不同的功能与用途,特殊区域可分为保税区、加工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等 类型。保税区主要用于存储、销售和加工货物,加工区则侧重于对进 口原材料或半成品进行加工作业,出口加工区则主要为外资企业提供 整车修配、机械加工、组装和包装等一系列生产服务,而保税物流中 心则更注重物流仓储操作。 二、特殊区域的管理机制 1. 设立和监管机构 特殊区域的建设需经国家海关的批准,并由设区市或沿海港口海关 负责监管。海关在特殊区域设立专门的移民、海关等执法部门,执行 进出口监管、查验、征收税费等任务,并负责对企业进行注册、备案、认证等管理。 2. 出入境和货物管理

特殊区域内企业的进出口货物经海关监管区域批准后方可进出。进口货物需要进行清关手续并缴纳相应关税、增值税等,而出口货物则需提供出口报关单和与之相关的单据。 3. 关税与税收优惠政策 特殊区域享受一定的关税和税收优惠政策,以吸引外商投资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例如,保税区内的货物可暂缓缴纳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直到货物进入国内市场后再按照规定进行缴纳。对于特殊区域内的企业,还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优惠政策。 4. 监管与服务 为了保证特殊区域内企业的正常运行,海关将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与服务。海关将开展对企业的风险评估,并采取卫生检疫、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5. 信息化建设 为了提高特殊区域的管理效率,海关将推动信息化建设。通过建设海关管理系统、智能监控系统等,实现对企业和货物的全程监管,提高通关效率和安全性。 三、特殊区域的优势与挑战 特殊区域的设立带来了诸多优势。首先,特殊区域可以吸引并集聚外商投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其次,特殊区域的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加速海关通关速度,减少企业成本。此外,特殊区域还可推动高技术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监管场所管理办法

附件6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监管场所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海关对监管场所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下简称海关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监管场所是指进出境运输工具或者境内承运海关监管货物的运输工具进出、停靠,以及从事进出境货物装卸、储存、交付、发运等活动,办理海关监管业务,符合海关设置标准的特定区域。 第三条监管场所的设立以及海关对监管场所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海关对免税商店的管理另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海关对监管场所实行统一编码、计算机联网和分类管理。 第五条监管场所经营企业(以下简称经营企业)或者管理者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监管场所设置标准》(以下简称《设置标准》,见附件1)建设监管场所,配备相应设备,并为海关提供查验场地和办公设施。 第二章监管场所的设立 第六条申请设立监管场所的企业(以下简称申请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二)具有专门储存货物的营业场所,拥有营业场所的土地使用权。租赁他人土地、场所经营的,租期不得少于5年; (三)经营液/气体化工品、易燃易爆危险品等特殊许可货物仓储的,应当持有特殊经营许可批件。 第七条申请企业应当向直属海关提交以下书面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监管场所注册登记申请书》(见附件2);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四)法定代表人身份证件复印件; (五)场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明复印件; (六)存放液/气体化工品、易燃易爆危险品等特殊许可货物的,应当提供特殊经营许可批件的复印件; (七)场所平面图和建筑设计图。 提交上述材料复印件的,应当同时提供原件供海关验核。 第八条直属海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办法》的有关规定,受理、审查经营监管场所的申请。 申请企业符合法定条件的,直属海关应当制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批准设立监管场所决定书》(以下简称《批准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退出管理规定试行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退出管理规定试行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退出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规范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强化监督和约束机制,提高发展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等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关于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跨境工业园区、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退出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退出管理遵循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 第四条海关总署负责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评估考核和通报整改。对达不到规定条件应当退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由海关总署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报请国务院批准予以撤销或核减规划面积。 第五条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退出管理包括整体退出和部分退出。整体退出,指提请国务院批准撤销整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部分退出,指提请国务院批准核减其四至范围和原批准规划面积。 第六条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整体退出包括通报整改和提请撤销程序,部分退出包括通报整改和核减面积程序。 第七条除不可抗力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应当自国务院批准设立之日起1年内申请验收。特殊情况不能如期完成建设申请验收的,经海关总署批准可以延长1年。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可以采取分期建设、逐步开发方式建设,但首期验收面积不得少于国务院批准规划面积的1/3,且所有批准规划用地应当自批准设立之日起5年内,按照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验收标准全部完成建设并通过验收。 第八条除不可抗力外,有下列情形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施整体退出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监管场所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监管场所管理办法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公布日期】2008.01.30 •【文号】海关总署令第171号 •【施行日期】2008.03.01 •【效力等级】部门规章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海关综合规定 正文 海关总署令 (第17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监管场所管理办法》已于2008年1月4日经海关总署署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3月1日起施行。 署长牟新生 二○○八年一月三十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监管场所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海关对监管场所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下简称海关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监管场所是指进出境运输工具或者境内承运海关监管货物的运输工具进出、停靠,以及从事进出境货物装卸、储存、交付、发运等活动,办理海关监管业务,符合海关设置标准的特定区域。

第三条监管场所的设立以及海关对监管场所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海关对免税商店的管理另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海关对监管场所实行统一编码、计算机联网和分类管理。 第五条监管场所经营企业(以下简称经营企业)或者管理者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监管场所设置标准》(以下简称《设置标准》,见附件1)建设监管场所,配备相应设备,并为海关提供查验场地和办公设施。 第二章监管场所的设立 第六条申请设立监管场所的企业(以下简称申请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二)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300万元; (三)具有专门储存货物的营业场所,拥有营业场所的土地使用权。租赁他人土地、场所经营的,租期不得少于5年; (四)经营液/气体化工品、易燃易爆危险品等特殊许可货物仓储的,应当持有特殊经营许可批件。 第七条申请企业应当向直属海关提交以下书面材料: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监管场所注册登记申请书》(见附件2);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四)法定代表人身份证件复印件; (五)场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明复印件; (六)存放液/气体化工品、易燃易爆危险品等特殊许可货物的,应当提供特殊经营许可批件的复印件; (七)场所平面图和建筑设计图。

海关工作人员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

海关工作人员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在海关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一 个专门用于监管和管理进出口货物的特殊区域,通常位于港口、口岸 或其他交通枢纽附近。海关工作人员负责确保这些区域依法运作,并 且货物能够安全顺利地进出。 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定义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指经国家批准设立的,以特定区域为边界,并 实行与其他地区不同的进出口货物监管制度的区域。这些区域通常设 有一系列特殊的规定和程序,旨在确保货物进出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管理职责 1. 监管货物安全:海关工作人员负责监管特殊监管区域内所有进出 口货物的安全。他们要负责检查和审批货物的文件、声明和证件,确 保货物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防止走私和其他违法行为的发生。 2. 提供专业咨询:海关工作人员需要了解国际贸易和相关法规,并 能够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专业咨询和支持。他们应该熟悉各种业务流程 和程序,并能够帮助企业遵守相关规定,以确保顺利的进出口交易。 3. 报关和清关手续:海关工作人员负责审核和批准特殊监管区域内 货物的报关和清关手续。他们需要核实货物的数量、品质和价值,并 确保相关关税、税款和其他费用的正确缴纳。同时,他们还需要监督 货物的装卸、包装和运输等环节,以确保货物的安全运输和妥善保管。

4. 执法和调查:海关工作人员有权进行执法和调查工作,以侦破和 打击走私、偷税漏税和其他违法行为。他们可以进行现场检查、货物 封条和查验等操作,必要时还可以依法采取逮捕和抓获等措施。 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的挑战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面临一些挑战,需要海关工作人员不断加强 管理和改进工作。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挑战: 1. 制度规范:特殊监管区域的管理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制度规范。 海关工作人员需要熟悉并且准确执行这些规定,以确保货物的合规运作。 2. 信息共享:特殊监管区域内的货物涉及多个部门和机构。为了确 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共享,海关工作人员需要积极与其他相关部门合作,加强信息互通。 3. 风险管理:特殊监管区域内存在较高的风险,如走私、偷税漏税等。海关工作人员需要具备敏锐的风险意识,并采取相应的防范和监 控措施,以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 4. 人员培训:海关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管理要求。他们应该参加培训课程和学习交流活动,紧跟国内外贸易动态和相关政策的变化。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管理对于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是确保区域内的货物安全、合规,并为进出口企 业提供便利和支持。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新旧对比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 新旧对比 2013—05—03 11:21 5月3日,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消息,为完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汇管理,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科学发展,国家外汇管理局对《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进行全面修订,形成《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 办法全文如下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完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汇管理,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58 号)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与原办法比较,依据的文件有变动.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下简称区内)包括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跨境工业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实行封闭监管的特定区域。 与原办法比较,内容一致. 第三条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机构(以下简称外汇局)依法对区内机构收汇、付汇、购汇、结汇及外汇账户等(以下简称外汇收支)实施监督和管理. 区内机构包括区内行政管理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等。 与原办法比较,内容一致。 第四条除国家外汇管理局另有规定外,区内机构外汇收支按照境内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以下简称境内区外)的外汇管理规定办理. 重要变化,原办法强调出示外汇登记证明。新办法基本上延用区外现行外管法规.没有外汇登记证一说了。估计另有规定在细则中会有明确。 第五条区内与境内区外之间货物贸易项下交易,可以以人民币或外币计价结算;服务贸易项下交易应当以人民币计价结算. 区内机构之间的交易,可以以人民币或外币计价结算;区内行政管理机构的各项规费应当以人民币计价结算。 与原办法比较,删除了“区内与境外之间的经济往来,除另有规定外,应当以外币计价结算”,“货物贸易项下从属费用计价结算币种按商业惯例办理”.其他一致。 第六条区内机构采取货物流与资金流不对应的交易方式时,外汇收支应当具有真实、合法的交易基础.银行应当按规定对交易单证的真实性及其与外汇收支的一致性进行合理审查。 与原办法比较,属于新增内容,估计以后的细则主要针对这条. 第七条区内与境外之间的资金收付,区内机构应当按规定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区内与境内区外,以及区内机构之间的资金收付,区内机构、境内区外机构应当按规定填报境内收付款凭证。 与原办法比较,是原第六条内容的变形。原来的办法里规定是“区内与境内区外之间的资金收付,区内、境内区外机构无需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 第八条外汇局依法对银行和区内机构的外汇收支进行统计监测,对存在异常或者可疑的情况进行核查或检查. 与原办法比较,是原第十七条内容的变形。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账册管理

办理流程

办理流程(文字说明)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可通过金关工程二期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系统办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账册设立手续,并依托账册办理进出口货物申报手续。 (一)选择办理的业务类型。 登录金关工程二期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系统,根据企业身份选择设立加工账册或物流账册。 (二)填写业务办理信息。 按照系统界面和提示信息,填写账册设立需要的各类数据信息,并上传提交相关单证。填写完毕并确认后提交。 (三)收到回执。 信息提交后,海关在规定的时限内,经审核并反馈回执,如需要企业修改申报项目或进一步补充材料,企业按照提示信息进行修改或补充申报。

(四)申报进出口货物。 企业设立账册后,依托账册办理进出口货物申报手续,海关将企业进出口货物纳入账册管理。 受理条件 (一)经海关注册,并设立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的企业(以下简称区内企业),可申请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账册。 (二)区内企业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置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账簿、报表。凭合法、有效凭证记账并进行核算,记录本企业有关进、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货物和物品的库存、转让、转移、销售、加工、使用和损耗等情况。(三)区内企业账册管理的货物不属于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 收费标准 无 设定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第三十四条经国务院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由海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监管。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保税港区管理暂行办法》 第十条海关对区内企业实行计算机联网管理制度和海关稽查制度。 区内企业应当应用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提供供海关查阅数据的终端设备和计算机应用的软件接口,按照海关规定的认证方式和数据标准与海关进行联网,并确保数据真实、准确、有效。 海关依法对区内企业开展海关稽查,监督区内企业规范管理和守法自律。 第十一条区内企业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规范财务管理,设置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账册和报表,记录本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有关进出保税港区货物、物品的库存、转让、转移、销售、加工和使用等情况,如实填写有关单证、账册,凭合法、有效的凭证记账和核算。 第四十四条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内陆地区的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综合保税区,参照本办法进行管理。 (三)《保税区海关监管办法》 第五条在保税区内设立的企业(以下简称区内企业),应当向海关办理注册手续。 区内企业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设置账簿、编制报表,凭合法、有效凭证记账并进行核算,记录有关进出保税区货物和物品的库存、转让、转移、销售、加工、使用和损耗等情况。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物流园区的管理办法》 第十五条海关对园区企业实行电子账册监管制度和计算机联网管理制度。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货物贸易外汇管理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货物贸易外汇管理 问题解答一 问题一:区内企业与境外企业之间的资金收付,区内企业应当按规定进行国际收支申报,区内企业与境内区外企业,以与区内企业之间的资金收付,是否需要进行申报?申报为跨境收支还是境内收支? 答:区内企业与境内区外企业,以与区内企业之间的资金收付需要进行货物贸易外汇收支境内信息申报。根据《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指引》与其实施细则(以下简称货物贸易法规)规定:“企业应当根据贸易方式、结算方式以与资金来源或流向,凭相关单证在金融机构办理贸易外汇收支,并按规定进行贸易外汇收支信息申报”,同时规定:“贸易外汇收支包括:从境外、境内保税监管区域收回的货款,向境外、境内保税监管区域支付的进口货款”。《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汇发[2013]15号,以下简称“汇发15号文”)又进一步明确区内与境内区外,以与区内企业之间的资金收付,区内企业、境内区外企业应当按规定填报境内收付款凭证。 具体填报规范以《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做好调整境内银行涉外收付凭证与相关信息报送准备工作的通知》(汇发[2011]49号)、《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启用境内银行涉外收付凭证与明确有关数据报送要求的通知》(汇发[2012]42号)、《货物贸易外汇收

支信息申报管理规定》(汇发[2012]38号)为准。 问题二:关于“区内企业按货物贸易法规凭相关单证在金融机构办理货物贸易收入结汇”,是否可理解为区内企业经营保税货物和非保税货物收入都需要先进入待核查账户? 答:首先,区内企业货物贸易结汇须按货物贸易法规凭相关单证在金融机构办理。 其次,对于区内“A类”企业暂不要求开立出口收入待核查账户(以下简称待核查账户),已经开立待核查账户的,可以继续保留。“A类”企业贸易外汇收入可直接结汇或进入企业经常项目外汇账户,无须先进入待核查账户。 “B类”、“C类”企业需要开立待核查账户,“B类”、“C类”企业贸易外汇收入须先进入待核查账户,金融机构为“B类”、“C 类”企业办理待核查账户资金结汇或划出手续时,在按货物贸易法规对交易单证的真实性与其与贸易外汇收支的一致性进行合理审查的同时,还需进行电子数据核查。 问题三:原《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规定区内企业之间的交易,应当以人民币或者从其银行外汇账户中支付,不得购汇支付。本次政策调整后,对于区内企业之间的交易,是否允许购汇支付? 答:区内企业之间的交易可比照货物贸易法规办理,对于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设立审核办法试行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设立审核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规范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设立审核工作,提高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设立(de)科学性和合理性,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等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关于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科学发展(de)指导意见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行总量控制、坚持按需设立,适度控制增量、优化整合存量.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de)设立遵循以下原则: (一)有利于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 (二)有利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 (三)有利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以及确实有外向型大项目亟待进驻. 第三条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用地范围和用地性质须符合依法批准(de)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及城乡规划管理要求,并符合规模适中、布局合理、用地集约(de)要求,根据项目实际需要合理确定特殊监管区域规划面积,且原则上为一个区块. 未经国务院批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用地规划不得随意变更. 第四条申请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应有拟入区项目.入区项目须符合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目标和政策功能定位等要求.禁止落后产能和高耗能、高污染等项目入区.拟入区项目占地面积原则上应达到规划面积(de)50%以上. 第五条海关特殊监管区域(de)设立要与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

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年度外贸进出口和加工贸易进出口(de)发展情况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己有(de)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与发展水平为参考. 第六条海关特殊监管区域(de)优化整合应按照从优发展、集约管理(de)原则进行. 第七条申请扩区(de)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己基本完成了开发建设; (二)依法供应且建成(de)土地面积不低于批准规划面积(de)80%,符合土地集约利用有关要求; (三)原则上扩区面积不超过原批准(de)规划面积. 第八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己有(de)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如存在未完成开发建设或项目入区情况不符合要求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退出管理办法(试行)规定(de)退出情况,原则上不得提出新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de)申请. 第九条海关特殊监管区域(de)设立审核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向国务院上报请示.请示文件应说明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de)必要性和可行性、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否符合本办法第二条及第四条(de)要求,并随附有关规划方案及入区项目情况; (二)海关总署依照国务院批转意见,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拟申请设立(de)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情况开展研究审核、部门会商或实地调研;(三)在各部门形成一致意见后,由海关总署起草上报国务院(de)请示,并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适合入区项目指引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适合入区项目指引 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基本优惠政策 (一)税收优惠政策. 1.基建物资及进口设备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1)区内生产性(de)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所需(de)机器、设备和建设生产厂房、仓储设施所需(de)基建物资免税; (2)区内企业生产所需(de)机器、设备、模具及其维修用零配件免税; (3)区内企业和行政管理机构自用合理数量(de)办公用品.区内企业从国外进口自用(de)机器、设备免税. 2.进口货物入区保税. 3.境内(指境内区外,下同)货物入区视同出口实行出口退税. 4.区内货物进入境内销售按货物进口(de)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并按货物实际状态征税. 5.区内企业之间货物交易免征增值税、消费税. (二)贸易管制政策. 除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de)外,与境外之间进出(de)货物,不实行进出口配额、许可证件管理. (三)保税监管政策. 1.区内保税存储货物不设存储期限. 2.区内加工企业不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管理. 3.区内企业之间货物可以自由流转. (四)外汇政策.

进出境货物不办理外汇核销手续,进出区(境内区外)货物可用外币或人民币结算. 二、适合入区企业类型 (一)保税加工类企业. 1.成品全部外销模式. (1)原料全部进口型. ——企业原料来源与成品流向:生产原料全部来自境外,产品全部出口境外. ——企业主要利用国外货物入区保税政策开展生产加工,可享受进口自用设备免税、进口原料保税等政策. (2)原料全部内购型. ——企业原料来源与成品流向:生产原料全部来自境内,产品全部出口境外. ——企业主要利用境内货物入区退税政策开展生产加工,可享受进口自用设备免税、国内采购原料退税等政策. (3)原料内外采购型. ——企业原料来源与成品流向:生产原料部分来自境外,部分来自境内,产品全部出口境外. ——企业主要利用境外货物入区保税和境内货物入区退税政策开展生产加工,可享受进口自用设备免税、国内采购原料退税、进口原料保税等政策. 2.成品全部内销模式. (4)原料全部进口型.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操作流程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操作流程 附件2: __市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操作流程(试行)为完善__市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下简称“区内”)货物贸易外汇收支管理促进贸易便利化根据《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汇发[2021]15号)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改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21]22号)特制定本流程。 一、名录管理(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机构(以下简称“区内企业”)依法取得营业执照后应当及时持下列资料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以下简称“名录”)登记手续: 1.《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信息登记表》(见附1); 2.《关联企业信息登记表》(见附2); 3.《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业务办理确认书》(以下简称《确认书》见附3); 4.《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企业营业执照》副本; 5.《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 6.外商投资企业须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港、澳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在境内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以下简称“区外”)拥有对外贸易经营权的区

内企业须提供《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其他区内企业可免交本项规定的资料。 7.外汇局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以上资料1、2须加盖企业公章资料3须由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企业公章资料4、5、6须提供有效原件及加盖企业公章的复印件。 (二)外汇局审核有关资料无误后应当通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汇监测服务系统”(以下简称“区内系统”)为企业办理名录登记及网上业务开户。首次使用区内系统的用户须通过系统同意《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汇监测服务系统使用确认书》有关内容方可使用。 (三)区内企业名录登记信息发布、变更、注销按区外规定办理。 二、贸易外汇收支管理(四)金融机构为区内企业办理贸易外汇收支业务时应当首先通过区内系统查询其当前外汇业务状态在已登记名录的前提下按本流程规定根据企业分类情况办理贸易外汇收支业务。 区内企业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金融机构不得为其办理贸易外汇收支业务: 1.不在名录; 2.超过可收付汇余额; 3.未按本流程规定到外汇局办理货物贸易外汇收支登记; 4.外汇局认定不得办理的其他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监管场所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监管场所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海关对监管场所的管理,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下简称海关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本办法所称监管场所是指进出境运输工具或者境内承运海关监管货物的运输工具进出、停靠,以及从事进出境货物装卸、储存、交付、发运等活动,经海关批准设立,办理海关监管业务,符合海关设置标准的特定区域。 第三条【适用范围】监管场所的设立以及海关对监管场所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海关对监管场所的管理另有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海关对旅客通关现场、边民互市贸易区、台轮停泊点、国际邮件互换局等有海关监管业务的场所的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条【管理方式】海关对监管场所实行统一编码、计算机联网和守法评估管理。 第五条【设置标准】监管场所经营企业(以下简称经营企业)

或者管理者应当按照监管场所设置标准建设监管场所,配备相应设备,并为海关提供查验场地、办公和生活等设施。监管场所设置标准由海关总署另行制定。 第二章监管场所的设立 第六条【经营主体资格】申请设立监管场所的企业(以下简称申请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二)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300万元; (三)具有专门储存货物的营业场所,拥有营业场所的土地使用权。租赁他人土地、场所经营的,租期不得少于5年; (四)经营特殊许可商品仓储的,应当持有特殊经营许可批件。 第七条【申请材料】申请企业应当向直属海关提交以下书面材料: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监管场所注册登记申请书》(见附件1);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