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华县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实施方案(2020)

南华县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实施方案(2020)

南华县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实施方案(2020)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单位):

为加快推进全县农业绿色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助推乡村振兴,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南华县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实施方案》《南华县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实施方案》《南华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南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3月17日

南华县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环保督查组对云南提出的整改要求及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决策部署,根据《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金沙江流域(楚雄段)削减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等4个方案的通知》(楚政办函〔2019〕17号),扎实推进以金沙江流域(南华段)、礼社江流域(南华段)为重点的全县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保持农药用量持续负增长,助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强化病虫监测预警、提升绿色防控水平、扩大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强化高效植保机械应用、提高农药利用率为着力点,按照控、替、精、统技术路径,突出生态优先、综合治理,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产业,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通过政策创设、技术创新、示范引领和深化服务,深入开展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保持农药使用量负增长,促进农业节本增收、提质增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二)基本原则

精准施药、分类指导。在确保粮食、蔬菜等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下,以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重要水源安全为重点,根据病虫害预警监测情况,实行分类指导,做到精准测报、精准施药,有效提高农药利用率。

替代减量、绿色引领。围绕重点作物、重点区域深入开展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大中型高效药械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低效施药器械试点,推进农药使用量持续下降和绿色有机农产品有效供给不断增强,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农产品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政府主导、综合施策。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企业主推、社会参与、共同推进的方式,充分调动推广、科研、教学、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强化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模式的推广应用,按照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的原则要求,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技术和法律手段,合力构建推进科学用药的长效机制。

典型示范、辐射带动。以项目为抓手,选择农药使用量较大、水体污染治理责任重的区域,着力开展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区建设。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示范推广行之有效的农药减量增效技术,集中打造一批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典型,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效应。

(三)目标任务。2020年,全县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5%以上,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5%以上,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以后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农药使用总量在2019年基础上年递减1%,农药使用量持续保持负增长。

二、重点工作

(一)强化病虫监测预警。一是提升病虫测报信息化水平。加大病虫害预警监测点的信息化建设,提高自动化、智能化病虫监测程度,形成科学的病虫监测网络体系。二是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实行重大病虫发生和防治信息周报制度,准确掌握发生动态,及时、准确将病虫害发生和防治信息送达农民群众,指导农民群众在最佳防治时期开展防治,减少盲目用药。

(二)提升绿色防控水平。一是建立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2020年起,每年要在主要优势作物或特色作物建设2个以上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面积1000亩以上,因地制宜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扩大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提升绿色防控效果。重点推广种子处理、释放天敌、四诱等技术。二是集成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在各类作物的优势区,建立以作物为单元,集成一套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简单易操作的全程绿色综合防控技术模式,有针对性的开展主要病虫草害防治,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三是抓好绿色防控产业化推广。结合市场需求和种植业产业发展方向,通过对现有绿色防控基地和优质品牌农产品的扶持,特别是获得农业部三品一标证书的产品,进行产业化推广,以产品带动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逐步提高绿色防控技术的覆盖率。

(三)扩大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引领作用。要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理念,建立重大病虫防控政府主导、属地责任、联防联控的长效机制,采取行政措施与市场手段,鼓励和引导发展多种形式的统防统治组织模式,重点在粮食主产区、经济作物优势区和重大病虫源头区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引导专业化防治组织发展全程承包服务,扩大统防统治面积,提升防治效果,减少农药使用量;在服务领域上主抓重点作物和关键区域,逐步向其他作物和区域辐射;在防治手段上主推新型、高效植保药械以及高效、低毒低风险农药;在推进方式上突出整建制示范带动,统一组织,统一用药,统一防治,联防联控,减少施药次数,解决农户在防治中随意加量和超次数用药。二是创新服务模式。要积极引导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药药械经营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投入到统防统治工作中,开展农企对接和技物结合,提高统防统治的社会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

(四)提升科学用药水平。一是开展农药使用调查与监测。根据农作物种植结构、区域布局,选择代表性作物,以作物生长周期为主线,开展6户以上农户及种植专业合作组织的农药种类、实际使用量、施药器械品种、市场价格等监测调查,掌握农药使用基本情况。二是开展农药减量试验。针对主要作物和重点防治对象,筛选和推广一批针对性强、科技含量高、防治效果好的高效低毒低风险农药和生物农药,推进替代减量。针对用药量大、容易超

量使用的农药开展专项治理,重点采取更换标准扇形喷头、植物免疫诱抗、静电喷雾等技术和措施,减少农药用量。三是开展病虫抗药性监测与治理。及时通报监测结果,指导农民适时更换药剂品种,减缓防治对象抗药性的形成,保持农药防效,从根本上解决用药量大、成本增加、打药次数增多、防治效果差的问题。四是强化技术培训。强化对植保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用药高峰期,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发放科学用药挂图、技术指南等,普及植保和施药技术。加强对农民群众特别是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在安全用药、对症选药、适期防治、合理混配等科学用药知识方面的培训,将新型经营主体培养成科学用药和减量增效的主力军。严格对农药经营者的教育和管理,严禁其误导或诱导农户过量用药、重复用药、多次用药等错误用药方式。

(五)加快高效植保机械推广应用。增加先进、高效、实用植保机械数量,扩大作业面积,逐步淘汰雾化效果差、防治效果弱、作业效率低、农药利用率低的药械,重点解决药械跑、冒、滴、漏问题,推广植保无人机、热力烟雾机等自带风幕防飘移喷杆喷雾机械应用,解决飘移流失、防效下降、随意加量的问题。针对突发性、爆发性、流行性重大病虫的应急防控,开展无人机作业,选用飞防专用药剂,开展低空低量喷雾。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农业农村部门要成立相应工作领导机构,加强对金沙江流域(南华段)、礼社江流域(南华段)及全县农药减量增效工作的领导,强化责任担当,落实责任主体,明确目标任务和职责分工,建立上下联动、多方协作的农药减量增效工作机制,推进工作落实,确保全县农药使用量负增长目标顺利实现。

(二)加大资金支持。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要统筹中央财政农业生产救灾补助资金和省级农业生产资金等支持农药负增长工作,按照资金使用范围,规范操作,严格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加强指导服务。要开展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示范推广,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把各项关键技术落实到位。

(四)严格市场监管。要严格按照《云南省农药经营许可实施办法》标准核发农药经营许可证,严厉打击无证经营行为。加强农药市场监管,重点组织开展农药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和安全排查,净化农药市场。

(五)加大宣传推动。要认真总结经验,梳理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农药减量技术模式和典型案例,因地制宜进行推广应用。要制作适宜当地的宣传内容和材料,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短信微信、农民田间学校等多种形式广泛进行宣传,努力营造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工作的良好氛围。

南华县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环保督查组对云南提出的整改要求及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抉择部署,根据《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金沙江流域(楚雄段)削减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等4个方案的通知》(楚政办函〔2019〕17号),扎实推进以金沙江流域(南华

段)、礼社江流域(南华段)为重点的全县化肥减量增效行动,保持化肥用量持续负增长,助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控制化肥施用总量、优化施肥结构、改进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为着力点,按照精、调、改、替、休路径,突出生态优先、综合治理,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产业,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专业化农业服务组织,通过技术创新、示范引领和深化服务,深入开展化肥使用量负增长行动,保持化肥用量持续负增长,促进农业节本增收、提质增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二)基本原则。

精准施肥、分类指导。在确保粮食、蔬菜等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下,按照发放的施肥建议卡和南华县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指导意见、结合当地田块实际、科学施肥,以减少农田氮磷排放、保护重要水源安全为重点,根据土壤供肥保肥性能及作物需肥规律,实行分类指导,改变施肥方式、调优施肥结构,减少不合理的化肥投入,做到精准施肥、环保施肥、高效施肥,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

有机替代、绿色引领。加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围绕重点作物、重点区域,深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施用试点,推进有机肥施用量逐年提高、化肥用量持续下降和绿色有机农产品有效供给不断增强,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农产品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政府主导、综合施策。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企业主推、社会参与、共同推进的方式,充分调动推广、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强化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模式的推广应用,按照有机无机配合、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的原则要求,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技术和法律手段,构建合力推进科学施肥的长效机制。

典型示范、辐射带动。以项目为抓手,选择化肥使用强度高、畜禽养殖密度大、水体污染治理责任重的区域,着力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建设。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示范推广行之有效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集中打造一批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典型,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效应。

(三)目标任务。以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业绿色发展为目标,以金沙江流域(南华段)、礼社江流域(南华段)为重点,统筹推进全县化肥减量增效,确保全县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化肥使用总量持续保持负增长,化肥使用量在2019年基础上年递减1%以上,努力将我县化肥施用总量控制在省州下达的目标内。

二、重点工作

(一)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耕地质量,减少化肥投入。一是强化农田基

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土地整治、水利设施、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田抗灾减灾能力,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加强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充分利用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成果,采取农艺、生物等综合措施,开展地力培肥和土壤改良,改善耕作层土壤理化性状,有效解决农作物生长障碍因素,减少化肥使用量。

(二)加快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作物种植区域布局,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农业生产新格局,通过源头治理,有效遏制化肥的过量使用。一是合理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有效控制大水大肥作物种植,积极发展水肥需求量小、经济效益好、绿色有机经济作物种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大力推广稻田综合种养结合。结合各地种植养殖习惯,优化水稻品种和水产养殖品种搭配,开展稻田种养技术集成创新,大力推广稻鱼、稻鳅等种养结合模式,促进化肥减量增效,提高农田综合效益。三是强化良种良法配套。以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推动粮经作物绿色增产模式研发攻关,大力推广绿色高产高效种植技术模式和高产、稳产、优质、抗逆品种,从源头解决化肥过量投入问题。四是扩大耕地冬季休耕面积。正确处理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与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的关系,除冬闲田外,对耕地地力和水源条件较差的坡耕地实施冬季休耕;同时探索高复种指数区域耕地轮作休耕技术模式,增强技术储备,促进绿色发展。

(三)强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推广。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应用范围和实施规模,创新推广方式,加快成果应用,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一是扩展实施范围。各地要在继续做好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的同时,认真抓好蔬菜、魔芋、水果、茶叶等特色经济作物的测土配方施肥,通过开展土壤调查、分析化验、田间试验、配方制定等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特色经济作物科学施肥指标体系,引导企业按方生产、指导农民按方施用,提高因土、因作物施肥水平。要结合三品一标认证要求,以控氮减磷为重点,制定特色经济作物施肥限量标准,着力解决特色经济作物过量施肥问题。二是强化示范推广。各乡镇要组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着力打造一批技术集成优化、模式新颖高效、可看可学的改土培肥和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样板,设立宣传牌和施肥技术方案,在关键农时组织现场观摩,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支持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示范区建设,促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向集约化示范、规模化应用方向发展。从2020年起全县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面积保持在38万亩以上,每个乡镇建设不少于200亩的核心示范样板。三是推进农企合作。深入开展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促使产销企业以科学施肥为导向,加速肥料产品结构调整,满足农业生产对化肥减量增效的要求。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有效模式,实行配方肥应用补贴,解决配方肥入地难问题。

(四)加快肥料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立足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断提高新型肥料的生产和应用水平。一是不断优化肥料结构。积极推广有机肥(商品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配方肥有机肥+机械深施等技术模式,不断提高肥料利用率。二是加快转变施肥方式。要切实改变传统肥料撒施、表施、浅施方式,加快推进农机农艺结合,大力推广种肥同播、机械深施、滴(喷)灌施肥、水肥一体化等高效施肥技术,减少养分挥发和流失风险;同时合理确定基肥和追肥施用比例,推广因地、因苗、因水、因时分期施肥技术,做到精准施肥、科学施肥。2020年全县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面积1万亩,以后逐年增加,各乡镇要建立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带动面上推广应用。

(五)加强有机肥资源化利用。结合各地养殖业发展实际,深入开展畜禽粪污和作物秸秆肥料化利用,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一是鼓励有机肥开发利

用。支持规模化养殖企业和有机肥加工企业就地就近利用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食用菌下脚料等有机农业废弃物资源开发商品有机肥,重点扶持适度规模经营、连片种植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施用商品有机肥,鼓励农民大力积造使用农家肥。二是积极开展有机肥替代。以果、菜、茶、药等特色经济作物优势区和重要水源地保护区为重点,组织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建立一批有机肥替代化肥集成示范区,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和品牌创建。2020年全县计划组织实施商品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面积2万亩,以后逐年增加;重点乡镇、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实施商品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示范面积不少于200亩。三是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积极推广秸秆机械粉碎翻压还田、覆盖还田、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等技术,使秸秆取之于田、用之于田,促进土壤有机质提升,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2020年全县计划推广秸秆还田面积19.2万亩,以后逐年增加。四是因地制宜种植绿肥和养地作物。充分利用冬闲田、作物茬口间隙和茶、桑、果园行间空闲资源,采用净种、间套种方式,推广种植光叶紫花苕、苦草、蓝花子、黄花苜蓿等传统绿肥和蚕豆、大豆、豌豆等养地作物,发挥绿肥和养地作物在改土培肥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减少化肥使用量。2020年全县计划推广种植光叶紫花苕、黄花苜蓿等传统绿肥面积1万亩,以后逐年增加。

(六)强化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按照《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方案》(国土调查办发〔2018〕19号)要求,以县(市)为单位开展耕地质量等级年度调查、土壤样品采集和化验检测工作,按照国家划定的三大区域及其对应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级汇总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数据,构建州及县(市)级耕地质量数据库,编制州及县(市)级耕地质量等级信息情况报告,为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提供决策依据。

(七)积极开展农户施肥情况调查与肥料质量监管。一是扎实开展农户施肥情况调查。2020年继续在每个村委会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农户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确定农户施肥调查点位,分别在小春和大春两个时期开展当年当季作物施肥情况调查,每半年上报一次收集整理后的农户施肥情况,分析农户施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二是认真做好肥效监测评价。在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开展施用化肥肥效监测工作,重点做好肥效验证和肥料利用率试验等基础性工作,为化肥减量增效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三是加强肥料质量监管。积极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和部门联合执法,在关键农时季节和肥料销售高峰期,组织开展肥料市场及生产企业专项检查和执法检查,依法查处生产经营假冒伪劣肥料产品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农民权益。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明确目标任务,强化责任担当,建立上下联动、多方协作的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机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可行的工作方案,建立工作台账和时间表,明确目标任务和职责分工,推进工作落实,确保全县化肥减量增效目标顺利实现。

(二)落实扶持政策。以绿色生态发展为导向,结合绿色高产高效创建、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耕地深松深翻、秸秆综合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等项目,支持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同向推进,发挥集合效应,形成政策合力。

(三)加强技术指导。县级涉农部门各乡镇要及时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分区域、分作物制定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观摩、技术人员巡回指导等活动,提高技术到位率。

(四)加强宣传培训。农业农村部门和各乡镇要强化对农民、农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着力提高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科学施肥水平。要总结提炼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和典型案例,因地制宜进行推广应用。要制作切合当地实际的化肥减量增效宣传培训资料,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手机、微信群、QQ群等媒体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推动化肥减量增效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督导检查。农业农村部门和乡镇要主动将耕地质量等级变化、化肥使用量、化肥利用率等指标纳入年度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规范开展化肥使用情况抽样调查,定期调度分析化肥减量增效工作进展与成效,加强对肥料、土壤的定期检测和随机抽检,并将检测结果进行通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肥料行为。

南华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切实解决好农业生产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根据国家、省、州农业农村等6部门关于做好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相关要求,为加强全县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建设,集中回收处置废旧农膜,打好污染治理攻坚战、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突出生态文明思想主线,切实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整治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试点示范为抓手,按照政府引导支持、企业市场运作、群众自觉参与、农膜循环利用的思路,加强政府执法监管,培育回收利用企业,健全回收利用网络,农户积极参与,加快形成农膜循环利用、农户积极捡拾、网点应收尽收、企业加工转化的农膜回收利用产业新格局,全面提升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水平,有效防控白色污染,为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造一流绿色食品牌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严格标准、强化源头监管。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明确市场准入条件,加强生产源头管控,确保农膜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坚持科技支撑、综合施策。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进回收技术、装备及替代产品研发应用,因地制宜的制定和落实农田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措施。

坚持典型示范、辐射带动。选择农膜使用大户,集中打造一批农膜回收利用示范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发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统筹资金安排使用,充分调动农膜生产销售企业、农业生产经营者、回收利用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多方积极性,共同推进农田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

(三)目标任务。到今年底,全县各乡镇要摸清当地农膜回收利用和残留现状,根据本地特点细化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实施方案,建立回收利用体系。2020年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0%以上,2022年力争达到90%以上,到2025年基本建立全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市场化运作体系基本形成,废旧农膜残留量实现负增长,农田废旧农膜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二、重点工作

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工信商务科技局、州生态环境局南华分局、县市场监管局要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切实统一思想,增强工作责任感,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作为推进绿色兴农、促进乡村振兴的一项紧迫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强有力措施,全面做好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认真履行属地责任,切实做好回收利用各项工作。

(一)全面普查摸清农膜回收利用现状。各乡镇要根据中央和省、州关于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部署要求,对农膜生产、销售、使用以及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利用等情况集中开展一次全面普查,重点摸清销售主体、质量标准、回收方式、利用途径、土壤残留等情况,于2020年底前报送县农业农村局,为2021年做好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健全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机制和网络体系。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农膜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将农膜回收利用工作与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市场监管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和市场化运作,形成县乡上下联动、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县级回收加工企业、乡镇回收站、村(基地)回收网点的三级回收利用网络,实现废旧农膜的有效回收和资源循环利用。

(三)严格执法监管农膜市场准入。要严格执行国家农膜生产强制性标准,从源头控制,严禁生产、销售和使用厚度在0.01mm以下的地膜,保障地膜的可回收性。要加大对生产流通领域地膜产品贯彻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严厉查处生产、销售、使用不达标地膜产品行为,坚决杜绝不达标地膜进入市场,确保进入市场的地膜产品达到质量标准要求。对农膜使用者、销售者和生产者进行有效监督引导,确保本区域内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目标任务有效落实。

(四)强化源头治理。强化废旧农膜对环境、耕地污染危害的宣传力度,广泛动员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积极参与农膜回收,形成强大的社会力量。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通过颁布村规民约,制定易于接受的废旧农膜回收办法,做到废旧农膜不随意抛弃、掩埋或焚烧,把废旧农膜收集责任落实到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结合绿色食品牌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实施,统筹兼顾,充分发挥好项目的引导推动作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要把废旧农膜回收处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统筹谋划,研究制订废旧农膜回收处理实施方案,明确有关政策以及责任分工。废旧农膜回收处理和制度体系建设情况列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美

丽南华建设、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各级农业农村、财政、生态环境、建设、市场监管、供销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督促指导,形成齐抓共管、推进有力的工作机制。

(二)落实政策保障。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保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需要,重点支持废旧农膜回收站点、收集设施建设、专业化回收处理以及可降解地膜的试验示范推广。积极探索建立农膜以旧换新补贴制度、可降解地膜使用补贴政策等。

(三)做好宣传发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微信群、QQ群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废旧农膜乱丢乱弃、碎片回田、私自焚烧等带来的危害性,以及回收处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要积极开展废旧农膜绿色处理有关知识培训,让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到废旧农膜回收处理工作中,切实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同时总结宣传各地开展农膜回收利用的好做法、好经验,形成典型模式和示范样板,以点带面、示范推广。

(四)加强督促检查。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把废旧农膜污染防治作为地方政府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之一,抓实监督责任和回收主体责任的落实,在用膜和回收的主要季节,加大对重点作物、重点区域农膜使用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通报检查监督情况。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