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教育发展报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学前教育发展报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学前教育发展报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学前教育发展报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学前教育发展报告

基础教育研究中心1

简介:本报告是基础教育司委托的“开展全国学前教育调研项目”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8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课题“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战略研究”的部分成果。课题由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承担。课题组向教育部领导作了专门汇报,得到了教育部领导的批示和高度肯定。课题总研究报告作为教育部向国务院提交的学前教育专题报告的附件呈报国务院。本报告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8年度“为决策服务”一等奖。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证明,学前教育是国家和社会一种回报率最高的人力资本投资、是一个从投资中获益最多的教育阶段、是一条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国家的第一道安全网。美国一项长达40年的成本—效益追踪研究(David Weikart,2001)表明:儿童接受1—2年优质学前教育与没有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相比,其学业成就高,就业率和经济收入高,犯罪率低。这些儿童到40岁时,投入的总体回报率已高达1∶17.07,其中对社会的回报率为1∶12.9。总结同类研究成果,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James Hechman)教授在《促进人力资本的政策》一文中指出,“将人力资本的投入直接指向幼儿是对社会公共资金更有效的利用”。

因此,世界各国相继出台学前教育的相关法案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本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学前教育在我国也已经成为民众关心、政府重视的重大教育问题之一,但学前教育也是当前我国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一环。因此,需要找出现阶段制约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适宜、有效的对策,才能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一、学前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我国的学前教育现状究竟如何?与世界其他国家学前教育的发展相比到底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本研究通过国内国际的入园(学)率、财政投入等方面的重点比较以窥见我国学前教育的全貌。

(一)学前教育的发展远远滞后于我国其他教育阶段

从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入园率和其他学段的学生入学率的比较可以看出,幼儿入园率不但远远低于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而且远远低于高中阶段的入学率。同时,近几年以来幼儿入园率的增长也较为缓慢。

1课题主持人:刘占兰;核心成员:易凌云、廖贻、陈琴、周俊鸣等;报告执笔人:刘占兰、易凌

云。

表1 2005—2008年我国基础教育各学段入学(园)率比较(单位:百分比)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5—2008)。

从民办教育机构的比例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学前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机构的比例在各个学段中是最高的,2007年的统计显示,学前教育阶段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占学前教育机构总量的60.1%,远远高于其他学段,这说明学前教育阶段是政府关注程度最低、投入力度最小的阶段。

表2 2007年我国各学段民办教育机构比例

资料来源:2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学前教育总投入占全国教育总投入的比例在近十年间一直维持在 1.24%—1.44%之间。具体到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中所占的比例,和其他学段相比也是最少的。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一部分,四级学制的第一级,其从政府和社会中所能获得的教育资源最少,政府和社会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资水平最低。可以说,学前教育的经济基础最薄弱、地位最低下。

表3 2005—2007年我国各学段教育投入情况比较(单位:百分比)

资料来源: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6—2008)。

(二)学前教育发展大大落后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

由于认识到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巨大价值,近年来世界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提高学前儿童的入园率和受教育水平。但在这一人才培养的第一道竞争中,可以说我国还落后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2006年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学前儿童入园率(除印度外)均高于我国,近两年来我国入园率低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这种状况也没有改变。

表4 2006年学前儿童入园率的国际比较

资料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坚实的基础:幼儿保育与教育——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2007年.

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占教育预算的比例落后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从表5可以看出,2004年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占教育预算的比例为 1.2%,仅为当年度匈牙利水平的8.16%。此外,我国的生均学前教育经费也处于极低水平,如2003年我国生均学前教育经费相当于国际经合组织统计的各国平均水平的5.3%,欧洲19个国家平均水平的5.2%。可以

说,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占教育预算的比例以及生均学前教育经费支出低的状况至今仍成为制约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表5 2004年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占教育预算比例的国际比较

资料来源:数据引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坚实的基础:《幼儿保育与教育——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2007年》。

总之,从这一系列的比较可以看出,学前教育阶段是我国各级教育中普及率最低的阶段,远远滞后于其他学段的发展,同时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周边及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和地区,在9个人口大国中也位于墨西哥和巴西之后。可以说,现阶段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最为薄弱,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教育体系中的“凹陷”和“短板”。

二、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

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均衡、管理体制与机制、师资质量、办园形式与格局、幼儿园收费、城乡幼儿园布局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正制约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学前教育普及率低,城乡发展不平衡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的普及率还很低。从表1可以看到,近年来我国学前阶段的入园率增长缓慢,2008年,学前三年的毛入园率仅达到47.3%。同时,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非常大,发展不平衡。东部农村3岁幼儿入园率尚不足50%,中西部更低。2008年全国城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55.6%,而农村只有35.6%,两者相差近20个百分点。这个差距比2007年增加了2.96个百分点,比2006年增加了3.81个百分点,城乡学前教育之间的差距在不断加大。经济欠发达和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普及率远远低于经济发达地区和城镇。如果按照这种趋势发展,就意味着到2010年,仍将有20%—40%的幼儿不能接受到学前一年的教育,45%—65%的幼儿不能接受到学前三年的教育。这种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到义务教育的普及和现有义务教育成果的巩固。

(二)管理体制比较混乱,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不健全

由于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不顺,又缺乏必要的立法保障,造成我国目前的学前教育管理较为混乱。主要表现为各地的区县甚至是乡镇在缺乏中央、省级政府领导与统筹的情况下,都可以自行决定学前教育的事业发展、办园体制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由于各地对学前教育的地位和价值认识不同,导致学前教育的发展比较混乱,发展方向各不相同,随意性大,缺乏科学严谨的论证。某些区县甚至采取了违背学前教育基本性质与基本规律的发展政策。此外,民办学前教育的管理更为缺失,民办幼儿园的审批注册单位或部门多而乱,仅在教育部门内部就分别由学前科、普教科、职成教科、社会力量办学处等多个部门审批,此外,区县/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国有企事业单位/部队等各主办单位、民政局等也都有审批的权力。但遵循着“谁审批、谁负责、谁管理”的原则,尽管审批注册的单位和部门多个,而实际管理的单位却没有落实或管理不到位。调查数据表明,占民办园比例大约20%的未注册民办园更是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

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不健全,导致学前教育没人管或管理不到位。据调查,目前有50%的区县没有专设学前教育管理机构,有25%的区县处于两无状态,既没有专设管理机构,也没有专职管理人员,学前教育处于政府教育管理的“真空状态”。

(三)师资队伍稳定性差,专业素质整体偏低

2007年,我国学前师资中高中及高中阶段以下学历的教师还占学前教师总人数的45.1%。显然,还有近一半学前师资的学历没有达标。调查显示,如果从教师证和教师资格证的获取情况来看,则情况更为严重,获得国家认定和考核的学前师资的比例很小,即使在情况相对较好的东部地区,获得两证的教师比例均为一半,而两证皆无的教师比例达到了14.6%。西部地区的情况则更为严重,获得两证的教师比例均在1/3左右,而两证皆无的教师更是达到了1/5强。

在2001—2007年的8年间,未评职称的学前教师比例呈逐渐增加的趋势,2001年未评职称的教师占总人数的50%,到2007年占57.2%。

我国学前教师的身份不明确、社会地位较低、职称评定难以落实等方面的因素导致师资队伍稳定性差。特别是目前民办学前教师已经成为我国学前教师队伍的主体,2006年已经占到大约51.4%,他们的社会保障状况堪忧,成为最不稳定的教师群体。

图1 2008年京津两地民办学前教师社会保险的状况

(四)民办幼儿教育机构的营利色彩过于浓厚,质量堪忧

近年来,民办园发展迅速,园所数量以每年大约3%的比例递增,2004年民办园所数量超过公办园;而与此同时,公办园大约以同样的速度递减。2007年我国民办园所占比例已经超过总量的3/5,成为我国学前教育中最主要的力量。公办园和民办园在数量上的急剧变化导致了园所格局的不平衡。此外,由于对民办园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和评价机制,其收费混乱,非法办园现象严重,民办园的教育质量难以得到真正的保证,并直接影响我国学前教育的整体水平,难以真正实现学前教育的应有价值。

图2 2001—2007年我国公办和民办幼儿园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

(五)幼儿园收费混乱,幼儿家长负担过重

现阶段我国的公办园和民办园采取不同的收费制度和收费方式。公办园一般由省市规定最高收费标准,或省市对幼儿园进行等级评估,按级类标准由物价部门或发改委、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共同确定收费标准。而民办园收费实行备案制,完全放开,随市场竞争机制或按成本核算自行定价后上报相关部门备案。这就意味着已占幼儿园总数60.1%的民办幼儿园的收费具有随意性、多样性,差异幅度大,从几百元到千元以上有多种档次。调查

发现,我国民办园在发展中逐渐出现了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在民办园中,个人办园所占比例高达79.6%,这些幼儿园均以营利为目的,部分幼儿园的高收费大大超出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部分收费过低的幼儿园甚至安全和质量都难以保证;二是存在着相当数量的未注册幼儿园,约占民办园总数的20%以上,它们大多以低收费维持生存,一些未注册的幼儿园每月收费只有几十元,幼儿的基本安全都难以保证,更谈不上教育质量。

国际经验表明,秉承学前教育成本分担原则,家长分担的部分不超过30%是一个较为合理的比例。但我国现阶段幼儿家长所承担的学前教育成本远远高于这个比例,家长的负担过重。调查表明,当前我国高达56%的幼儿园完全没有财政性经费支持,上级拨款比例在10%以下的幼儿园占到61.8%,上级拨款比例在20%以下的幼儿园占到64.1%。由于没有财政性经费的支持或所占份额少,家长交费在幼儿园经费构成中所占份额自然就大,完全依靠家长交费的幼儿园占到47.1%,家长交费占园经费比例90%以上的幼儿园占57.5%,家长交费占园经费比例80%以上的幼儿园占61.4%。

表6上级拨款(财政性教育经费)对幼儿园的支持情况(单位:百分比)

(六)城镇幼儿园建设跟不上城镇化建设步伐,城镇幼儿入园难

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特别是县镇流动,大量农村幼儿正在向县镇聚集,我国城市和县镇的入园幼儿人数都大幅增加。特别是在县镇,从2001年至2007年的7年间在园幼儿人数增加了近1/3,而幼儿园数则仅增加了不到1/10,入园难成为突出问题。这一方面就使得现有幼儿园的规模不断扩大,班级人数不断增多,师生比例不断提高,难以保持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大量未注册民办幼儿园的出现,这些幼儿园的教育条件和教育水平都堪忧,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三、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要落实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视学前教育”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中提出的“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国家战略性任务,必须在明确“坚持政府主导作用”、“保持我国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教育性”两大发展思路上,以提高学前教育的普惠性和公益性为基本方向,以加快学前教育的普及与质量提高为工作重点,提出促进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具体对策,更好地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优先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近年来,国际上已达成一种基本共识认为学前教育是各级教育中公共性最强、社会受益面最广的一项社会公共事业。我国在普及义务教育之后,应优先发展学前教育。

分阶段、分年限,逐步提高学前三年的入园率,争取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按照近年来学前三年入园率的增长速度来估算,如果继续保持每年约3%的递增率,争取到2012年学前三年的毛入园率达到60%,到2020年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0%—85%。

采用多形式、多渠道、因地制宜的发展方式实现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目标。发展学前教育所必不可少的师资、经费和园舍等条件都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得满足。如可以通过增加培养新的合格学前师资、培训在职不合格教师、实施中小学转岗的学前教师的专业培训工程以及聘用部分身心条件还可以继续胜任学前教师职责的退休教师等方式,来获得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所需要的合格师资。可以通过增加政府公共财政投入、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学前教育和社会捐资、家长分担等逐步提高学前教育办学经费。可以通过新建幼儿园、扩建或改建现有的不合格幼儿园以及中小学校撤并后房舍的再利用等方式来改善学前教育的办学条件。据统计,近几年全国每年小学减少的数量超过30 000所,把其中1/3用来改建幼儿园,全国每年可通过改建新增10 000所幼儿园。

(二)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要真正提高我国学前教育的普及水平,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成果,必须将现阶段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有计划、分步骤地快速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目前我国大约有2/3的农村幼儿还没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如果按照全国60多万个行政村300多万个自然村为基础来估算,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至少需要布局建设几十万个农村幼儿园。因此必须采取新建扩建托幼机构,在小学附设学前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等形式,加快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

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通过专项基金扶持或以大型项目推进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政府通过财政支持国家主导的、具有长效性的大型项目尽快使更多的农村幼儿接受形式不同、时间不等、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学前教育,大幅度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率。

支持乡镇中心幼儿园和大村落中心园的建设。我国东中西部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情况差异较大,总体上西部和中部明显落后于东部。其中,东部省市拥有乡镇中心园的乡镇比例约占75%以上,但中西部22个省、市、自治区的27 284个乡镇中约有一半没有乡镇中心幼儿园,村幼儿园的数量则只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10%。因此需要大力发展乡镇中心园和大村落幼儿园,以促进其发挥对其他农村幼儿园的管理、教研、培训和指导作用,形成乡镇中心幼儿园和大村落幼儿园与周边各村中小型幼儿园互助联动的合理布局和管理机制。重点在中西部地区全部 2.7万个乡镇每个乡镇建一所中心幼儿园,支持人口较为集中的行政村改建或新建7.5万所村级幼儿园。

尽快调整县镇幼儿园的布局。在政府的主导和支持下通过多种渠道筹资,在县镇和外来人口聚集的城乡结合部等区域增设幼儿园,尽快解决因人口流动和聚集所带来的入托难问题。

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入园。2008年,我国0—5周岁的学龄前农村留守幼儿约1 569万人,占全国农村同龄儿童的30.46%,集中分布在中西部人口大省。留守儿童主要以隔代养育为主,缺少父母的关爱和适宜的教育环境,大多数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情感、行为和社会

性发展的问题,因此必须采取一些特殊的政策与措施优先支持留守儿童进入学前教育机构接受补偿性教育。

尝试建立优秀的城镇幼儿园对农村幼儿园的对口支援制度。通过城镇幼儿园对农村幼儿园在教育教学、教研活动等各个方面的交流与指导,提高农村幼儿园园长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协调发展的办园体制

根据国际经验,适宜的国家学前教育发展格局必然是公办园和民办园协调发展的。公办园一般要代表教育行政部门履行一定的管理、培训、信息服务、科研等职能;干预和主导学前教育市场、平抑价格、维护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民办园则一般起着补充公办园资源不足以及满足家长多样化需求的作用。根据我国现实财力、经济发展趋势,以及民间资本的潜力与积极性,应确立以公办为主,公办和民办共同发展的办园体制,这样既能充分体现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办园导向,同时又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广泛动员与利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投入举办幼儿园。

(四)规范管理,健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质量提高的保障机制

为改变当前学前教育管理不到位和混乱状态,应进一步明确责权、完善机构与人员配置、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与监督机制、规范幼儿园的审批和收费,以保障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完善管理体制,切实落实各级政府的职责。坚持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在国务院领导下,省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县级人民政府为主实施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各级教育部门的主管职责,加强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保障管理效率与质量。教育部门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和建立事业发展与质量评估监测体系;负责对各类幼儿园的审批和全覆盖性行政与业务管理。各地应按地区学前教育事业的规模与发展需求设置专门管理机构或专职管理人员,消除教育部门对学前教育管理的“真空状态”。

组织教育、财政、物价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根据成本分担、以质论价等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并且建立相应的监控机制确保收费标准的严格执行与实施。

(五)调整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结构与分配格局,完善体制机制

近年来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和分配格局变化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与不和谐现象,需要完善学前教育投入体制和机制。

鼓励多方筹资,拓宽学前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根据成本分担机制,建立以公共财政为基础,政府投入、社会参与、家庭缴费等多种渠道筹措学前教育经费的机制。

加大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改善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学前教育经费财政投入能够逐年增长,并且力争到2012年用于学前教育的预算内教育经费占预算内教育经费总支出的4%左右,到2020年能够达到10%。增设中央级和地方级的学前教育财政专项经费。

改变政府投入集中指向少数城市公办园的现状,建立公平、有效的投入分配体制。政府的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除对公办园进行投入之外,也应对各种类型的非公办园进行补助,补助的原则可以按照幼儿园的质量与规模,也可以根据入园幼儿数量。

将部分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设立为专项经费,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补助,支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大型项目等。

(六)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学前教师队伍,提高师资专业化水平

政府应尽快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以稳定学前教师队伍,提高学前师资的专业素养。

通过立法明确幼儿园教师的身份地位,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配备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编制。将学前教师纳入国家统一的教师资质管理系统,可以使学前教师在社会地位、经济收入、身份编制、职称评聘、在职培训等方面享有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权利。

制定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幼儿园教师资格标准,以及转岗培训要求和考核标准,提高学前师资的学历起点。这些措施将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学前师资的专业素养。实践表明,中专学历起点的学前师资已经不能适应时代与社会的需求,大专层次的应用型幼儿教师应该成为学前师资培养的方向。

加强学前教师培养培训工作。要把学前教师的培训计划纳入当地教师继续教育的总体规划中,落实培训经费,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

规范民办园师资的管理。在民办园师资已经成为我国学前师资主体的背景下,加强民办园师资的管理是整个学前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具体可以从聘用持有教师资格证的合格教师、保证已经聘用的合格教师有基本的社会保障(五险齐全)等方面来规范民办园的师资管理。

(七)积极扩大城市公办学前教育资源

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占据优势比例、经济困难家庭幼儿得到国家财政的支持并普遍接受学前教育,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增强、教育水平提高、人权状况改善的重要标志。

合理规划城市学前教育的存量与增量,通过原有公办园改建和扩建、规范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和管理等多种途径和方式,积极扩大城市公办幼儿园的规模和数量。目前,我国城市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约占30%的比例,力争在2020年,城市公办学前教育资源达到60%—70%的比例,与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实施“贫困家庭幼儿入园资助计划”。采取多种措施为城市贫困家庭和农民工子女接受学前教育提供支持,对经济困难家庭儿童免收或减收保教费,使其普遍受到学前教育,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困难家庭幼儿在生活环境中的不利影响,顺利接受义务教育。

中国性教育现状报告

中国性教育现状报告 、儿童青少年性意识状况 1、社会风气、媒体对孩子性意识的影响 A)媒体是快速传播信息的渠道,包括性信息的传播,如电视、电影、电台、平媒、网络,还有形形色色的广告,都含有很多性相关的内容信息。 B)社会风气及人们的日常交流,都夹杂着不少的性信息,如性交易、情侣们街头亲热、穿着暴露,甚至粗言秽语都会对孩子的性意识造成不良影响。 在这信息爆炸的年代,孩子的成长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面对目前不良的性信息传播泛滥吗?”这道调查题,有85.14%的网友认为目前的性信息传播已经到达泛滥的地步。 2、儿童青少年性意识早熟 根据网友问卷调查,有92.15%的网友认为目前儿童青少年的性意识普遍比较早熟。 A)幼儿期 据科学研究证明,3岁的幼儿已有性别意识,孩子到了3岁,开始对自己和别人的身体感兴趣了。例如:对自己的生理结构及同性成年人的生理结构感兴趣,对异性的生理结构也产生好奇等。 同时,幼儿对于自己是如何出生的?”这类问题,都很感兴趣 B)儿童期 6至10岁的儿童,无论在媒体上,还是受社会风气的感染,都接收了不少与性相关的信息,对于这方面有笼统而不完全正确的认识,而且这时候的孩子,总希望自己能赶快长大,成为大人。因此,对于爱情甚至是性行为都自认为有一定的了解,但这往往是很片面甚至歪曲的理解。 C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在性的认知方面,已经不局限于自己的生理结构,对具体性行

为方面也比较了解,但普遍的正确性观念意识没能跟上性行为泛滥的步伐。 3、歪曲的性观念与性犯罪 A)暑期过后——形成“9后”人流热潮 全国许多地方的调查表明,青少年性行为近年来迅速增加,以至有医疗调查机构称,寒暑假成了女孩子的流产假”,过去的五一”、十一”、春节等黄金周成为堕胎周”,令人触目惊心。 青少年性行为较为普遍,趋向低龄化发展,特别是少女未婚怀孕呈现逐年上升和低龄化趋势。”这份报告显示,婚前性行为群体中未成年女性比例较大,这115人中有婚前性行为的多达61人,占总数的53.04%,其中18岁之前发生过性行为的有45人,最小年龄仅15岁。而在这批调查对象中,未婚先孕的有55人,20岁以下的19人,最小的也是那名15岁女孩。 B)青少年性犯罪数字不断上升 调查显示:性罪错案件占青少年涉嫌犯罪案件的58.5%,青少年性罪错案件比例 增加,年龄趋于低龄化。 法律界人士认为,严重缺乏性知识及性教育的缺失,不良音像制品和色情网络的诱惑是诱发青少年性犯罪的重要因素。 张晓杰庭长提供的资料表明,有83%的未成年犯罪者经常喜欢看有暴力色情内容的不良音像制品和网络色情。他说,由于青少年在心理上的不成熟,在外界的诱惑下,很容易激发未成年人的性冲动,导致性犯罪。 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原因:性心理教育迟缓、性观念相当开放、性道德观念错位、家庭性教育不当、学校性教育薄弱、不良文化的误导。 二、国内性教育现状 1、孩子对性”认识有多少 A)无师自通,自学成才” 关于目前性知识来源的调查,最引人注目。调查结果显示,通过文艺、影视作品、漫画、网络上的资讯”获取性知识成为最主要的渠道,占总票数的32.2%; 紧随其后的是色情光盘,占总票数的24.4%。甚至有网友跟帖表示:没有日本的AV(成人视频),中国的性教育将是一片空白。”这一看似激进的观点得到相当一部分网友的支持。 与作为大众娱乐的影视文艺作品相比,网络、色情光盘是私密的,作为传播性知识的渠道,它们更令人担忧。

最新中国教育行业分析报告

正文目录 1.标的分布 (4) 2.政策发展沿革和可能影响 (4) 2.1. 现行法律法规和修订议程 (5) 2.2.各类教育公司主要涉及教育类法律法规 (5) 2.2.1.共有部分 (5) 2.2.2.特有部分 (8) 2.2.3.新旧版《民促法》对比 (9) 2.2.4.各公司现状 (10) 3.公司核心数据 (15) 3.1.财务概览 (15) 3.1.1.学历教育 (15) 3.1.2.培训机构 (16) 3.1.3.总结 (17) 3.2.具体经营情况 (17) 3.2.1.学历教育 (17) 3.2.2.非学历教育 (24) 3.2.3.结论 (27) 4.估值情况 (28) 5.风险提示 (28)

图表目录 图表 1:公司主营业务分布 (4) 图表 2:民办教育相关法规修订、实施时间表 (5) 图表 3:各类公司涉及主要法律法规 (5) 图表 4:《民促法》修订前后对比及常规操作 (9) 图表 5:VIE架构成因 (9) 图表 6:VIE架构示意 (10) 图表 7:新法对各公司潜在影响 (14) 图表 8:财务情况概览 (15) 图表 9:各学校费用率(FY16,FY17H1) (16) 图表 10:各课外辅导费用率(FY16) (17) 图表 11:学校学生人数情况(FY16) (18) 图表 12:学校人数 (18) 图表 13:学校人数增速 (19) 图表 14:人均贡献学费(分学部) (19) 图表 15:人均贡献学费(千,人民币) (20) 图表 16:人均贡献学费增速 (20) 图表 17:收入拆分(学部) (21) 图表 18:学校收入增速 (21) 图表 19: 各学校收入增速驱动因素 (21) 图表 20:生师比 (22) 图表 21:教师人均产出(千,人民币) (22) 图表 22: 部分学校扩张计划 (23) 图表 23:非学历教育收入增速 (24) 图表 24:非学历教育利润率 (24) 图表 25:非学历教育费用率拆分 (25) 图表 26:注册学生人数/付费用户 (26) 图表 27:注册学生人数/付费用户增速 (26) 图表 28:学习中心(Learning Center)数量 (26) 图表 29:学习中心(Learning Center)数量增速 (27) 图表 30:教师人均产出(千,美元) (27) 图表 31:重点公司盈利预测和估值 (28)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流派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八大流派 ——以1990年代为时间划界 一、生命·实践教育学派 二、生本教育学派 三、生命化教育学派 四、主体性教育学派 五、新教育学派 六、情境教育学派 七、情感教育学派 八、理解教育学派 一、生命·实践教育学派 代表人物:叶澜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理论及推广性、发展性研究”,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该课题是在1994-1999年“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阶段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所开展的延续性课题;1999年5月启动,2004年5月通过鉴定结题;2004年5月—2009年5月为成型阶段。 目的:形成新的基础教育观和创新型学校。在《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上,叶澜教授又明确提出了“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建而努力”这一创建学派的明确目标。 三个“层面”:1.新基础教育理论研究;2.学校教育活动整体改革的设计; 3.学校教育改革实践研究。

三个“更新”:1.基础教育观念系统的更新;2.学校教育日常活动方式的更新;3.师生学校生存方式的观念更新。 四个还给:“新基础教育”所追求的改革效应是: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2.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3.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4.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四项研究任务:“新基础教育”研究定位于学校转型性研究。显性的目标是为了建设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符合时代发展的学校。 1.学校转型变革的背景与总体性研究(包括当代特征、教育变革趋势、学校转型内涵、总体构成等); 2.学校转型性变革中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更新研究(涉及培养目标、课堂教学、班级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管理评价等方面,以及一些相关的教育基本理论等。); 3.中小学基础学科教育改革的系统深入研究; 4.学校转型性变革研究的路径与策略以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多重关系的方法论研究。 二、生本教育学派 代表人物:郭思乐教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实验过程:2002年,“生本教育”实验进入香港,2005年,进入澳门。2007年,在广东省教育厅的直接推动下,“生本教育”实验开始在全省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开展,首批学校有15所。2008年,“生本教育”北上江苏、江西、北京等地,一批实验学校相继涌。生本教育目前在100多所小学和20多所中学进行实验。生本教育的实验已经收到良好的效果,成为当今中国八

教育科学研究常用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所采用的方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采取多种方法,以探求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的质与量之间的变化和规律。 古代的中国和西方,都有总结教育经验的记载,所用方法有的是有关事实的记录,也有初步的经验概括,但都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研究方法。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兴起,社会科学研究的调查法、文献法、历史研究法,以及自然科学研究的归纳法、实验法、统计法等,都先后进入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特别是K.马克思、F.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教育科学研究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使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如下: 观察法。教育科学研究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观察法不限于肉眼观察、耳听手记,还可以利用视听工具,如录音机、录像机、电影机等作为手段。观察法的步骤是:①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制订观察计划。先对观察的现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后根据研究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观察的目的、内容和重点。如果情况复杂或内容多,可采取小组分工观察。最后制定整个观察计划,确定进行观察全过程所需的次数、时间、记录用纸、表格,以及所采用的仪器等;并考虑如何保持被观察对象的常态等等。②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在进行过程中,既要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必要时也可随机应变。要选择最适宜的观察位置,集中注意力,记下重点,不为无关现象扰乱,观察时可借助仪器及时作记录,不要事后回忆。③及时整理材料,对大量分散材料利用统计技术进行汇总加工,删去一切错误材料,然后对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如有遗漏,及时纠正,对反映特殊情况的材料另作处理。 文献法。通过阅读有关图书、资料和文件来全面地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查阅的文件最好是第一手材料。如果是第二手材料,必须鉴别其真伪后才可选用。文献法的步骤是:①搜集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如图书、资料、文件和原始记录等。然后从中选择重要的和确实可用的材料分别按照适当顺序阅读。②详细阅读有关文献,边读、边摘录、边立大纲。 ③根据大纲,将所摘录材料分条组织进去。④分析研究材料写成报告。使用这一方法须注意:查阅文献之前,要有与研究问题有关的知识准备,否则难于从材料的分析中作出正确的结论。调查法研究者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包括口头或书面的,直接或间接的),比较充分地掌握有关教育实际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找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以后的教育实践活动。 调查法。一般的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发问卷、开调查会、测验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在调查的过程中,经常利用观察法作为调查和核对材料的手段。调查法必要时可同历史研究法、实验法等配合使用。调查法的步骤是:①准备。选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研究有关理论和资料,拟定调查计划、表格、问卷、谈话提纲等,规划调查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各种必要的安排。②按计划进行调查活动,通过各种手段搜集材料。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计划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③整理材料。包括分类、统计、分析、综合,写出调查研究报告。 统计法。通过观察、测验、调查、实验,把得到的大量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类,以求得对研究的教育现象作出数量分析的结果。这是数理统计方法在教育方面的应用。统计法可用于对教育行政效率的检验,对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对课程分量规定的测定,对学生的成绩的科学比较等等。在教育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描述统计研究情况,如整理实验或调查来的

中国教育蓝皮书

《中国教育蓝皮书(2004年)》的目录 目录 第一部分主报告 (1) 2004年的中国教育:科学发展观的视野……朱永新(1) 第二部分专题报告 (21) 两会视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话 教育…………………………………张荣伟史晓白(21) NGO与中国教育发展…………………………贺春兰(45) 一流大学:梦想与现实…………………………王明洲(62) 剪不断,理还乱:2004年中国高考改革纵 横观………………………………………………尹艳秋(85) 透视高考和招生舞弊…………………………杨东平(103) 网事漫谈:青少年道德建设问题……………杨韶刚(117) A级通缉令:严重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陶新华(133) 文白之争与读经之辩………………赵红霞刘炜茗(147) 教师发展:回眸与展望…………………………丁林兴(160) 农民工子女教育:弱势群体教育、留守孩子 教育……………………………………………郭彩琴(179) 第三部分2004年中国教育大事记……朱永新丁林兴(1 97) 第四部分文献和附录 (289) 200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89) 教师关心的70个教育问题………计科宪汤灏(295) 在线(www.edu01.cn)教师的声音:中国教育 问题知多少……………………………………朱永新(303) 关于青少年偶像崇拜的调查报告……………何小忠(314) 网络,爱你要商量--来自山西省太原市未成年 人上网状况的报告…崔士军许凌云靳丽华(332) 中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问题 调研报告…………………………………………… ……·中央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部专题研究组(337)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农村教育的对策--吉林省 舒兰市农村教育问题调研报告……………………… ……………中央教科所"农村城镇化及其教育 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组(346) 苏州民工子弟状况完全调查……蒋新华朱启松(356) 教育局长眼中的教育经费--对302个全国地(市)、 县教育局长的调查…刘亚荣张婕于京天(362) 2004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王明洲(371) 后记 (413) 《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附光盘)/教育蓝皮书》的目录 总报告 追求和谐、公平的教育 基础篇

中国教育研究学会

中国教育研究学会 目录 学会简介 学会职责 学会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业务范围 第三章会员制度 第四章组织机构 第五章资产管理与使用 第六章章程修改与解释 第七章终止程序 第八章附则 学会简介 中国教育研究学会,英文全称为:The Chinese Education Research Society,缩写为:CERS。正式成立于2006年9月10日。中国教育研究学会由从事教学研究与热心教育事业的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自愿组成,是全国性、非营利性、学术性民间社团组织。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繁荣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本会会徽图案为圆形徽章,由科研 图标、书册、萌芽、麦穗及学会中英文 名称组成;背景辅以中国地图和世界地 图。徽标以蓝色和绿色为基调,辅以橙 黄色的麦穗。释义:书能启迪智慧,是 理想的基础,是智慧的源泉,是科研活 动的原动力,产生的能量促使萌芽充满 生机和活力;橙黄色的麦穗象征我们的 研究工作收获硕果累累;寓意所有教育 工作者植根中华大地,团结一心,充满 希望,默默地为人类最光辉的事业增光

添彩、贡献力量;呵护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幼苗茁壮成长。会徽形象生动,简洁明了,寓意深刻。 中国教育研究学会宗旨: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尊师重教传统,宣传“科教兴国”思想,团结组织广大教学研究工作者,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相关法律,开展教学研究与创新活动,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促进教学科研人才的成长,增强我国教学研究工作者的科研能力,转化科研成果,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 学会职责 中国教育研究学会职责:接受政府委托,协助主管部门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收集整理教育信息和教研成果,为广大教学研究工作者提供咨询服务,积极宣传中国教学研究专家,展示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辉煌经历,吸收会员、建立教育人才库,向有关教学团体、机关单位举荐人才。聘请优秀知名学院院长、学术期刊编辑、教育企业家、教学研究专家担任学术顾问和荣誉理事,成立专业委员会,由各优秀学校组成教学研究中心。 学会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会名称是中国教育研究学会。英文全称为:The Chinese Education Research Society,缩写为:CERS。 第二条本会由从事教学研究与热心教育事业的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 自愿组成,是全国性、非营利性、学术性民间社团组织。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繁荣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三条本会宗旨: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尊师重教传统,宣传“科教兴国”思想,团结组织广大教学研究工作者,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相关法律,开展教学研究与创新活动,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促进教学科研人才的成长,增强我国教学研究工作者的科研能力,转化科研成果,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 第四条本会职责:接受政府委托,协助主管部门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收集整理教育信息和教研成果,为广大教学研究工作者提供咨询服务,积极宣传中国教学研究专家,展示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辉煌经历,吸收会员、建立教育人才库,向有关教学团体、机关单位举荐人才。聘请优秀知名学校校长、学术期刊编辑、教育企业家、教学研究专家担任学术顾问和荣誉理事,成立专业委员会,由各优秀学校组成教学研究中心。

当代教育发展趋势

当代教育发展趋势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论中国教育的发展趋势 中国教育,历史悠久。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形态。从隋唐开始,中国就有了科举考试制度,用来选拔官员。而到了如今,中国的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并有文科与理科之分,供学生适应选择自己的专项。 中国现代的教育制度的弊与利,在我国社会民众中有较大的争议,有的认为利大于弊,也有的认为弊大于利。大部分人认为应试教育有很大的缺陷,只注重书本的知识,只凭试卷考的分数来评判学生的标准状况,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质。 到底教育目的价值在哪?教育家罗崇敏认为,教育就是使人成其为人,使人成为有能力的人,使人成为幸福的人。如果教育不能使人幸福,教育就没有意义了。我们提出价值主义教育就是要使教育回归人的本真,使教育去发展、实现人的价值。我们的价值主义教育思想根本是使教育者教育唯真、唯智、唯实、唯和。所谓“唯真”就是教育要崇尚真理、追求真理、实践真理、扞卫真理,做真人、行真事,要真爱、真诚。这就对现在社会上存在的,教育培养人的两面性产生了挑战。现在的教育往往培养人的一种政治表达,就是表达如何去追求什么,表达如何忠心,表达如何为了未来的目标。另外,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热爱智慧,敬畏智慧,生长智慧,要求取智慧。这样,教育就要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使我们的民族成为一个爱智慧的民族,使每个人成为爱智慧的人。然后去增长自己的智慧,实践自己的智慧。

目前,教育部也在积极的改革我国的教育制度,但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无法一蹴而就,需要慢慢的改善我国的教育制度。我个人认为,中国教育的发展趋势,就是使“德”与“体”提升到与“智”相同的地位,三者共同发展,缺一不可。一个学生,他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还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并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我国教育的弊端。

《中国教育史》读书报告

《中国教育史》读书报告 《中国教育史》是由孙培青教授主编的。孙教授1933年2月出生,福建惠安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曾任教育系主任,现为国家重点学科点中国教育史学科博士生导师、教授。从事中国教育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中国教育制度史。主编的论著有《中国教育史》、《中国教育思想史》、《中国教育管理史》等。 这本书主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自古至今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总结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经验、教训及其特点,作出科学的评价,探求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运用辩证方法对教育历史作实事求是的评价,区分精华与糟粕。 我认为这本书主要有四个观点:第一,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编写教材的指导思想,按各个社会形态的发展附段分章,把各时代各阶级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都放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揭示其内在联系;第二,对教育思想的研究予以重视,通过对人物的分析介绍,来反映各历史时期教育思想的发展,以总结教育理论思维的经验;第三,对教育制度的研究,主要以人才的培养为中心,论述其方针政策、管理措施、教育内容和方法,以及经验与教训;对于选拔人才的制度,仅从其与教育发展存在的相互制约关系,略加论述,不作为重点,也不求其系统;第四,运用辩证法对教育历史作实事求是的评价,既不美化,也不丑化,以便古为今用,提供历史借鉴。

在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秦朝的教育政策,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了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君主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法家思想占据了统治地位。 首先,秦"统一文字",这样的决定我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一个国家为了更好的长久的发展下去,文字是必须统一的,就像现在统一普通话一样,如果种类太多,人与人之间就很难交流,更谈不上什么发展了,因此统一文字不管是对当时的秦朝,还是现在的中国来说都有巨大的贡献。其次,实行"严禁私学"的政策,结果造成焚书坑儒的结果,我们先来讲讲"焚书",在当时除了秦国的历史、卜筮用书、农书不烧之外,其他文史书籍一律烧毁,敢于私下讨论《诗》、《书》者杀头,"以古非今者"满门抄斩。国家统一之后,需要有统一的指导思想,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秦为了达到思想的统一,简单地采取禁学、烧书的手段,这不仅是文化专制的反映,而且也是愚民政策的反映。这就像文化大革命时期,破四旧,并且许多知识分子都被打成右派,哪还有思想自由可谈,这也真的严重阻碍中国的发展。然后就是"坑儒",当时活埋诸生460余人,包括一大批儒家知识分子,这仍然是秦始皇一贯奉行的文化专制与愚民政策,也是对活的文化载体的毁灭。最后还有一个"史师制度",他的意思是将官与师结合起来,取消了专职教师这也是为了达到思想的高度统一,使法家思想深入人心,同时也是为了培养一大批知法、执法的封建官吏,实现以法治国的目的,秦采取了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这样的教育政策。不言而喻,必然会使教育上出现一种法律之外无学,官吏之外无师的局面。以上就是

2019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

2010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2010年是我国教育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这一年,教育研究也取得新的进展。教育研究者对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理论成果众多,对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报告根据有关文献,对2010年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进行评析。 一、育人为本与教育的价值取向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坚持育人为本,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就是要在教育过程中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构建育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和教育价值观。 (一)育人为本: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 育人为本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学者们普遍认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深刻反映了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反映了教育的本质特征,强化了教育培养人的重要使命。 有学者指出,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教育不仅要关注人的当前发展,还要关注人的长远发展,更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被育之人、育人之人,还要关注服务对象——国家和人民,不断满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需要。育人为本教育思想的深刻内涵体现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为本;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本;关注人人接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性;不断满足每个人接受教育的个性需要和期望。[1]有学者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必须充分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全社会都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2]

当代中国教育发展趋势Word版

论中国教育的发展趋势 中国教育,历史悠久。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形态。从隋唐开始,中国就有了科举考试制度,用来选拔官员。而到了如今,中国的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并有文科与理科之分,供学生适应选择自己的专项。 中国现代的教育制度的弊与利,在我国社会民众中有较大的争议,有的认为利大于弊,也有的认为弊大于利。大部分人认为应试教育有很大的缺陷,只注重书本的知识,只凭试卷考的分数来评判学生的标准状况,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质。 到底教育目的价值在哪?教育家罗崇敏认为,教育就是使人成其为人,使人成为有能力的人,使人成为幸福的人。如果教育不能使人幸福,教育就没有意义了。我们提出价值主义教育就是要使教育回归人的本真,使教育去发展、实现人的价值。我们的价值主义教育思想根本是使教育者教育唯真、唯智、唯实、唯和。所谓“唯真”就是教育要崇尚真理、追求真理、实践真理、捍卫真理,做真人、行真事,要真爱、真诚。这就对现在社会上存在的,教育培养人的两面性产生了挑战。现在的教育往往培养人的一种政治表

达,就是表达如何去追求什么,表达如何忠心,表达如何为了未来的目标。另外,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热爱智慧,敬畏智慧,生长智慧,要求取智慧。这样,教育就要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使我们的民族成为一个爱智慧的民族,使每个人成为爱智慧的人。然后去增长自己的智慧,实践自己的智慧。

目前,教育部也在积极的改革我国的教育制度,但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无法一蹴而就,需要慢慢的改善我国的教育制度。我个人认为,中国教育的发展趋势,就是使“德”与“体”提升到与“智”相同的地位,三者共同发展,缺一不可。一个学生,他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还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并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我国教育的弊端。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知乎精选:中国教育行业的现状

中国教育?业的现状 ?章来源:短书平台 现如今,教育培训市场?爆,?论是??还是?孩都是需求个体,组成了?个庞?的教育培训市场也不?为奇。“教育培训业是21世纪最朝阳产业之?”的观点,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共识。培训产业利润逐年稳步增?,企业规模不断扩?,但质量参差不?。培训?业是?个?常诱?的?业,培训业正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迅速增?,?业整体发展速度增?快。但和发达国家相?,国内从事培训业务的公司规模?、数量多,“?市场,?作坊”现象?常突出。在中国?化背景下?旦经济发展到?定程度(城市?均GDP达到5万元左右),中?学课外辅导市场?定会呈现快速增?的繁荣景象,如果再有培训机构的推波助澜便会出现前?所描述的?爆场?。然?,在这光鲜的?爆背景下,教育培训?业是否做好了?够的准备去健康地成?? 中国培训业规模速度递增不断提?,截?2017年,全国?、中型培训机构2万余家,中国教育培训的潜在市场规模巨?,并保持着迅猛的发展态势。培训市场的办学主体也由最初的学校和?业企业办班,开始逐步扩?到社会?量、培训公司或个?办学等。同时,随着外资企业不断进?中国市场,以及留学?数的不断攀升,众多外资培训机构也陆续进?中国,与国内????的培训机构展开竞争。教育培训市场增速放缓,增量扩增加?。2018年,我国教育培训市场消费规模预计达到4301亿元,其中不包括潜在消费的数量,照这样的态势发展下去,到2020年,加上素质教育的深?,中?学教育市场的课外培训辅导将更受?睐,潜??,市场规模突破1万亿! 中国产业调研?发布的2018-2025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深度调查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认为,培训教育业的连锁企业数量稳步增?,主要教育培训连锁品牌的店铺增?率约26%。连锁不再只是通常意义上零售、餐饮等?业所专?的经营模式,教育连锁的概念被越来越多公众所认知与认同。教育培训?业的三??柱就是IT、英语和少?培训。有80%的企业采?连锁发展的模式,其中采?直营加特许连锁发展占60%,从截?2017年中国教育培训产业来看,这种连锁经营的模式是适合中国教育培训产业的。在国际上特许经营成功率达到95%,

聚焦深度学习培养核心素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聚焦深度学习培养核心素养 房山教师进修学校周长凤 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了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这是首次在国际课程改革的重要文件中明确使用“核心素养”一词。自此,我国基础教育界便“卷起”了一股核心素养的“旋风”,教育也由知识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对核心素养概念的关注与讨论,承载着人们对教育寄予的所有美好期望,其尊重双基、功能论思想(指向问题解决)、思维方法和价值观等诸多观点都非常具有合理性。核心素养关注的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它指向的是学习结果。所以,在近两年时间里,一些与学相关的高频词“学生”“学习”“学习科学”“深度学习”等不断见之于报端和学术论文中,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成为每一个教育者关心的话题。本文笔者仅围绕“深度学习”展开讨论,谈谈如何通过深度学习,让核心素养“软着陆”。 一、深度学习的提出、理论基础与内涵特征 (一)深度学习的提出 随着学习研究的深入,对学习的认识也日益深刻,而深度学习作为一种特定学习概念的表达以及相关的专题研究实际已由来已久。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Ference Marton 和Roger Saljo 开展了一系列对学习过程的实验研究,并在 1976 年联名发表的《学习的本质区别:结果和过程》①一文中根据学习者获取和加工信息的方式将学习者分为深度水平加工者和浅层水平加工者,首次提出并阐述了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和浅层学习(Surface Learn-ing)这两个相对的概念。此后,Ramsden、Entwistle 和Biggs 等学者在这一概念基础上都对深度学习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相对而言,国内对深度学习的系统研究起步较晚,而且最早是由教育技术界广为关注,这与 AECT2004 教育技术概念的传播有密切的联系。2004 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重新修订了教育技术的定义,其中突出强调了深度学习的思想理念,并将促进深度学习作为教育技术的重要目标②。随着 AECT2004 定义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的广泛传播,深度学习也开始得到国内教育技术研究者的关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Marton F,Saljo R. On qualitative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I-Outcome and process[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76,(46): 4-11. ②雷钢.从 AECT 定义演变看教育技术发展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08,(12):13-15.

中国教育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教育行业分析报告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教育行业界定和分类 1.行业定义、基本概念 2.行业基本特点 3.细分行业介绍 第一章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核心内容:首先对教育行业全球市场进行总体概述,进而介绍国内市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指出国内教育行业发展中的不足之处。 一、国际市场发展概况 1.全球教育市场总体发展状况 2.主要国家和地区概况 3.全球教育行业发展趋势 二、中国市场发展概况 1.中国教育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2.国内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教育行业经济运行环境分析 核心内容:行业经济运行环境是行业的发展基础,本章主要从四个角度进行分析,即: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等。 一、政策环境分析

二、经济环境分析 三、社会环境分析 四、技术环境分析 第三章教育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核心内容:2014-2023年国内市场需求规模、教育产品出口规模;市场饱和度分析;市场结构分析(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教育行业子行业的规模、增速及占比;各区域市场分析;教育行业所处生命周期(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一、国内市场规模 1.2014-2018年中国教育市场规模及增速 2.中国教育市场饱和度 3.影响教育市场规模的因素 4.2019-2023年中国教育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 二、出口规模 1.2014-2018年教育产品出口量值及增长情况 2.中国教育出口产品在国内生产的占比 3.教育产品出口国家和地区分布情况 4.2019-2023年教育产品出口形势预测 三、市场结构 四、子行业市场分析 1.重点子行业介绍 2.2014-2018年重点子行业市场规模、增速及占

教育重演论与中国教育改革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教育重演论与中国教育改革 ●张红霞 聂克?福斯克特 一、教育重演论的概念与历史 教育重演论(R ecap itu la tion theory of ed u2 ca tion)的基本原理是,第一,一个人的教育发展是一个过程。进入高一级的教育阶段一定是以通过了低一级的教育阶段为前提,阶段不可跳跃或颠倒。第二,现代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对人类文化(原仅限于欧洲文化,本文将其引伸为整个人类文化)发展过程的一种认知(Cog n i2 tive)意义上的重演,即现代人的认知发展(Cog2 n itive d evelopm en t)是对其祖先认知水平长期演化过程的浓缩,①恰以生物学上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过程重演祖先的进化过程。根据对儿童语言发展及语言文化发展的研究成果,伊根将人类社会的文化发展划分为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四大阶段:神话(敏感)阶段(4、5岁—9、10岁),浪漫(敏感)阶段(9、10岁—14、15岁),哲学思辨(敏感)阶段(14、15岁—19、20岁)和隐喻批评(敏感)阶段(大于19、20岁)。② 处于神话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与历史上使用神话阶段的人类相似。他们的智力工具和知识成份不是理性的和逻辑的,而是情感上的和道德上的。据前人研究③,神话的特殊作用有四,一是提供使用者智力上的肯定感、安全感。而神话阶段的儿童也恰好要求精确、具体、肯定的概念。第二,神话和孩子们一样缺乏时 空观,规律观,缺乏逻辑联系和因果关系。第三,神话忽视世界的客观性和统一性。第四,神话故事往往建立在简单的二元论的基础上,生死,好坏,勇敢与胆小,自然与文化等等。这和孩子们的精神生活中最原始的二元化概念相同。 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兴趣进而开始注意现实中的二元对立物与神话中的二元对立物的差异。现实中的能力有限的英雄会比神话中的能力无比的英雄更有吸引力。这标志着他们已进入了“浪漫阶段”。通过对现实的观察,孩子们又开始懂得,界于二元对立体之间还存在着一个连续体;他们开始注意事物的规律性。这已是进入“哲学思辩”阶段的标志。在此基础上,他们还会发现某些既定的定律不能完美地解释所有相关的现象,因此他们要发明自己新的模式去解释世界,这就是隐喻批判阶段。这里要稍加说明的是,此外“浪漫”和“哲学”二词是广义的、超出我们常用的含义。 教育重演论还进一步指出,为了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学习内容应该放在一定形式的文化背景之中。以读、写教学为例,对于孩子来讲,没有内容的纯粹的读、写技巧的训练不仅是低效的,而且破坏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不要作大量的认字和默写生字的训练,而要作大量的读故事、写故事的练习。大量的阅读不应该被看做是课外的任务,而应该是包括

中国当代教育的弊端

对中国现当代教育存在的弊端和改革发展走向的探讨 1.引言从现当代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教育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发展、教育体制不合理、教育制度问题多多以及人们认识偏离等现状,国家教育部针对性的进行一些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优良教育传统的国度,从原始社会时期先民口耳相授的朴素的经验教育,到奴隶社会狭隘的贵族教育,到封建社会专著于谋取高官厚禄、光耀门楣、封妻荫子等的世俗教育,再到现在的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等无一不是在问题与改革的双重作用下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由此,我国的教育决不能陷于三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不适或尴尬而束住了手脚,现如今是一个以人才为根本的,以知识经济为依托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我国教育事业要发展,仍然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帮助和支持。所以我觉得中国教育改革是成功的,我也希望和大家得到共识。本文将从目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教育缺陷带来的恶果和悲剧、义务教育的实施、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等方面来进行探讨我国教育的成败。 2.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2.1教育体制和制度存在的问题世界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落后都意味着灾难。“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着两大根本性转变:一是工业化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的转变;二是人们一次性学历教育向终身学习的转变。正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国民创新能力密切相关,这两大转变是一个整体,既是制度的变迁,更是文化的演进。”[5]因此,贯穿人一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正在成为许多国家争相谋求的政策方向,而信息网络技术形成的新载体新平台,也为学习方式转变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活力。与较完善市场机制下传达出来的信息相关,教育正在全面适应社会岗位群和人的终身发展的多样化需要,这可以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看出一个趋势,从零级的学前教育逐级到六级的研究生教育,中等教育阶段开始分为职业、普通和综合不同类型;高等教育阶段则把高职高专和本科并列为两类高等教育,而不是有高低优劣之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能够沿着普通学校一直升到学术性学位的,都只是少数人,在整个劳动力市场上、职前职业教育、在岗培训、转岗培训、继续教育,从高职高专到大学本科、专业性研究生学位,其实都是专业和职业教育培训的越来越强的优势,这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力资源分工的大潮流,也是知识社会就业与雇佣结构“网格化”[2]、“扁平化”[2]的大趋势。但是,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中国家长、学校和社会用人部门中尚未形成这样的共识,也没有足够的前瞻意识,仍旧把学术性学历学位教育当成“修成正果”的唯一途径,仍以全日制正规学历教育为中心,人才培养模式缺少多样性和灵活性,致使一些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在办学方针、教学宗旨、学校管理、学科专业设置以及师资配备等方面,盲目趋同或墨守成规,缺乏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动力和活力,有些地区产业吸纳能力有限,加上用人部门的非理性化,已出现所谓“知识性失业”[6]或“过度教育”[6]等问题。 2.2学校和社会片面追求升学的价值偏向问题近些年来,教育界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如课程改革、教育体系重组、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优化农村办学条件、加大教育投入等等。但是,也面临着重重困难,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学校偏好知识灌输和传授,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偏重选拔性考试,忽视教学评价的多样性;过分强调正规学习的作用,忽视非正规学习价值等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在社会、学校和家庭甚至地方政府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这既有教育体制、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有教育结构,体系和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还有就业竞争压力巨大的因素,以及社会用人制度过度

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教育培训业的现状: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国际化的时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教育也作为服务业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教育市场呈现旺盛的增长趋势,成为我国经济领域闪亮的市场热点,成为创业投资最热门的关键词。2008年面对房地产、股票等投资市场的不景气,专家指出,中国的教育市场巨大,机会仍然很多,但是教育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将进入比拼内功和规模的圈地时代。有关专家表示教育业是未来投资的热点,全国教育市场巨大,市县级城市市场急需开发,新一轮的教育掘金行动即将开启! 根据国家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来看, 未来5到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潜在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 尤其是中小学的教育培训,超出3000多亿的市场,并且正以每年30%速度急速增长,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的青少年儿童超过1亿人次。目前,我国现有2亿多的中小学生。而在大中城市,90%以上小学生在课后接受各种各样的辅导,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需求群体市场。 幼儿教育市场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近两年来,中国教育市场迎来了培训行业投资高峰期。除去风险投资商的青睐,国际教育集团参与度也在提高。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投资教育的渠道也在不断增多。中国教育培训领域的市场空间巨大。统计数据显示,教育支出在中国已经超过其他生活费用成为仅次于食物的第二大日常支出。预计到20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潜在规模达3000亿元人民币。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中国的教育培训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教育培训机构已有近万家,但资金规模超过10亿元的屈指可数。教育培训业,还是一座尚待开发的“富矿”。目前全国品牌化的教育机构像新东方、巨人教育、安博教育、环球雅思等教育培训机构占据英语、课外辅导、职业教育等行业领头地位。在2008年到2009年培生出版公司先后并购了华尔街英语和上海乐宁英语,这是国际教育机构强势进入中国教育的一个趋势。 而中小机构发展也面临着危机,主要是人才缺乏、教学科研力量的薄弱,抵御风险的能力低下,在经济危机面前很难快速发展。教育培训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阶段,大机构将出现综合化发展,专业教育机构将突出差异化进行连锁经营,融资后的教育机构为了扩张,将继续收购全国地方大型教育机构,小机构为了生存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寻求教育蓝海战略。打造发展初期的核心竞争力。 二、教育培训业近两年的发展特点: 1、品牌教育综合化发展 在教育培训市场竞争化的时代,品牌优势是竞争的一个核心,以新东方为例上市后新东方开始在幼儿教育、职业教育、中高考辅导、个性化家教等领域强势进攻,利用新东方的品牌优势在各个领域进行扩张,巨人教育集团在融资前就开始了在全国发展的战略部署,融资后在全国并购了一些地方大型培训机构,很快实现了集团化的运营模式,同时巨人的幼儿教育和家教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综合化的品牌格局。同时巨人教育集团注重开辟

我国当前十大教育热点问题研究

我国当前十大教育热点问题研究 【浏览字体: 大中小】发布时间:2012-03-31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简介:该研究成果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8年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集体项目“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究”(课题批准号:GY200839;批准单位: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重要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报告结论部分刊登在2010年8月17日《中国教育报》上,并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教育学》2010.10)。 问题是时代的呼声。自觉地关注问题、回应问题,是我们的工作不断取得突破和进展的重要前提。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教育改革也进入深水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必须正确对待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问题,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基于这一目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对当前我国十大教育热点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专题研究。这些研究从教育热点问题入手,努力用科学的教育理念、生动鲜活的案例,解读我国教育热点问题产生的症结和原因,全面总结国内外相关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积极寻求解决教育热点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途径,力图形成促进教育自我完善、科学发展的有效机制。同时,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化解矛盾,引领教育研究的方向,对推动教育的改革创新与科学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与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任务。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国教育在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党中央于2008年8月正式启动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工作。为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分别于2009年1—2月、2010年2—3月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收集到大量意见和建议,反映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热点问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究”课题组主要以《教育规划纲要》意见征集为基础,对公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近年来两会代表意见中显示的教育热点问题、地市级教育局领导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梳理。课题组采用SPSS15.0的描述统计方法,对确定的教育热点问题进行统计并排序。位列前10位的教育热点问题包括:高考招生制度问题、农村教师问题、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择校问题、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教师评价问题、政府教育投入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幼儿教育普及问题、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 这些热点问题反映了公众对教育的关切与期盼,其主要特征:一是覆盖面广,涉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