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暴露相关知识(2月份资料)

职业暴露相关知识(2月份资料)

职业暴露相关知识(2月份资料)
职业暴露相关知识(2月份资料)

职业暴露相关知识

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定义?包括哪些常见类型?

1.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机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又分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物品)职业暴露,及其他职业暴露。

2.常见的暴露类型为针刺伤、皮肤及粘膜暴露。

二、针刺伤和粘膜暴露后怎么进行局部紧急处理?

(1)针刺伤的局部处理:

1.挤: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压出损伤处的血液,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2.冲:用流动水进行冲洗。

3.消毒: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用消毒液(如安尔碘或0.5%碘伏)进行皮肤消毒,必要时包扎伤口。

(2)皮肤黏膜暴露后的局部紧急处理:

1.皮肤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后应立即用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

2.黏膜暴露(如血液飞溅到眼睛内)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被污染的黏膜。

3.皮肤或粘膜接触HIV:皮肤用肥皂液和流动清水冲洗,粘膜用生理盐水或流动水冲洗10分钟以上。如有伤口,应轻轻又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压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冲洗10分钟以上,伤口用消毒液消毒。

三、职业暴露后如何报告处理?

1.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应及时电话报告院感染办及保健科,并尽快填写职业暴露上报表由科室负责人签字后由暴露发生当事人尽快送院感染办,保健科,上报表一式三份,一份科室备档,一份上交院感办,一份上交保健科。HIV血源性职业报告处理时间;非行政时间务必12小时内报告,因药物阻断最迟不超过24小时。

2.科室应当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形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过程,暴露源种类和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

a)由院感办进行调查指导防护措施,由保健科进一步评估,指导预防处理,

追踪检查结果,将追踪结果反馈院感办,由院感办统一进行职业暴露监

测网报。

3.报告电话:行政时间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电话8210226),及预防保健科(电话8242342),非行政时间及节假日报告院总值班(电话8226170)。

2017年2月15日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考核题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考试题 科室:姓名: 一、填空题: 1、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或被病人的()、()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被含有()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2、一旦决定实施PEP,原则上越早开始预防效果越好,最好在暴露后 ( )小时之内开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 ) 或者) 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用 ( ) 冲洗干净。 4、如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 ( ) 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效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5、我国输血后的肝炎最常见的是()。 二、判断题: 1、锐器伤是由锐器造成的皮肤损伤。() 2、锐器伤防护应遵循优先等级原则。() 3、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 4、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需盖帽则只能单手盖帽或借用专用套帽装置如止血钳。() 5、传递锐器时,锐器尖端朝向传递者,柄端朝向接锐器者。或使用传递容器。() 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属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职责。() 7、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仅须戴单层手套便可。() 8、伴有锐器的操作中,光线要充足。() 9、锐器伤后,使劲挤压伤口,使血液尽量外流。() 10、锐器伤防护安全器械、无针输液系统的使用可明显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三、选择题: 1、下面带有锐器伤防护装置的安全器械有:() A、自毁式注射器 B、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 C、针尖回缩式一次性输液器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考核题及答案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考核题 科室:姓名:分数: 一、判断题 1、锐器伤是由锐器造成的皮肤损伤。() 2、锐器伤防护应遵循优先等级原则。() 3、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 4、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需盖帽则只能单手盖帽或借用专用套帽装置如止血钳。() 5、传递锐器时,锐器尖端朝向传递者,柄端朝向接锐器者。或使用传递容器。() 6、将锐器盒放在视线水平且在手臂所能及的范围内。() 7、锐器盒盛满整个锐器盒的三分之二时,应及时处理。() 8、伴有锐器的操作中,光线要充足。() 9、锐器伤后,使劲挤压伤口,使血液尽量外流。() 10、锐器伤防护安全器械、无针输液系统的使用可明显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二、选择题 1、下面带有锐器伤防护装置的安全器械有:() A 自毁式注射器 B 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 C 针尖回缩式一次性输液器 D 普通注射器 2、职业暴露后处理正确的是() A 使劲挤压伤口,尽量多挤出血液 B 依靠重力作用尽可能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C 有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的乙醇、0.5%的碘伏进行消毒 D 粘膜暴露可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粘膜,直至冲洗干净。 3、职业暴露后报告处理程序() A 报告科室负责人 B 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C 主管部门尽快评估职业暴露情况 D 24小时内采取预防措施 4、患者HBsAg(+)的处理() A 暴露者抗-HBs阳性,不必处理 B 暴露者抗-HBs阴性,立即注射HBIG200—400U,并同时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20μg),1个月、6个月分别复查第二针、第三针 C 暴露者抗-HBs阴性,暴露后3个月、6个月检查HBsAg、抗-HBs、肝功

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

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预防处置与预防 为维护医务人员及其他部门有关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在工作中发生经血传播疾病如: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尤其是艾滋病等职业暴露感染,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后最大限度的避免或减少经血传播疾病的病毒感染,特制定具体预防处理方案. 一、职业暴露 1.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以及有关工作人员,在从事医疗防治工作及相关工 作的过程中意外被经血传播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经血传播疾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2. 数据分析表明:执行严格的安全操作及防护措施,医护及检验等人员的职 业暴露事件是可以避免的. 二、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1. 医务人员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人体物质)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2. 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 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 在诊疗、护理操作工程中,有可能发生病人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 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如:外科手术、口腔治疗、消化道内镜、泌尿系内镜等专科检查诊疗). 4. 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 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5.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6.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 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点

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点 1、什么是职业暴露? 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破损皮肤包括皮炎、倒刺、割伤、擦伤、磨伤和痤疮。 2、何谓“标准预防”? (1)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视为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预防。 (2)强调防止疾病从患者传染至医务人员,也强调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染至患者和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再传至患者的双向防护。 (3)降低医务人员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危险性。 3、何谓“普遍预防”? 是控制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策略之一,其理念就是将所有来源于人体血液或体液的物质都视作已感染了HBV、HCV、HIV或其他血源性病原体而加以防护。 4、“标准预防”与“普遍预防”的区别是什么? (1)普遍预防隔离的物质只包括患者的血液及部分体液(不包括患者的尿、大便、痰、鼻分泌物、泪液及呕吐物,除非有明显的血液污染),所以在采取预防措施时容易引起混乱,因此不能防止非血源性疾病传播;而标准预防隔离的物质不仅包括患者的血液、全部体液,还包括患者的分泌物与排泄物等。 (2)普遍预防主要采取接触隔离,因此不能防止空气与飞沫传播的疾病,而标准预防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3)普遍预防的措施主要是防止医务人员受到感染,对患者间的防护较差;而标准预防强调不仅要防止医务人员发生医院感染,同时也强调防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 5、什么是额外(基于传播途径)预防? 在确保标准预防的同时,应采取额外预防的措施,额外预防措施包括: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预防、经飞沫传播疾病的预防、经接触传播疾病的预防。 6、标准预防具体措施有哪些?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职业暴露标准处理流程

职业暴露标准处理流程 目的:为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因锐器刺伤等引起感染,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依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等法规,制定本程序。 一、管理组织 1、职业锐器伤的评估 接到医务人员职业锐器伤(暴露)的报告后,由感染管理科立即组织调查与评估,及时做出是否暴露、暴露级别及预防性用药的决定,HIV/AIDS职业暴露执行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夜间及节假日期间,根据情况由组长或副组长批准先用药后评估。 2、职业暴露预防教育 有关预防制度、措施下发各科室,各科室要经常性组织防护知识的培训教育,领导小组定期检查指导。 3、指导监督伤口处理,指导监测用药情况。 二、发生职业锐器伤(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一)医务人员预防职业暴露感染措施 1、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必须戴手套,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2、皮肤有破损的,进行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必须戴双层手套。 3、在血液、体液有可能溅到面部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口罩、防护眼镜;血液、体液有可能大面积飞溅或身体可能被污染时(如手

术), 加穿防渗隔离衣或围裙。 4、操作时,特别注意防止被锐器刺伤。 注:体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 (二)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应从伤口旁端轻轻挤压,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伤口冲洗后,应当用75%的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随访和咨询。 (三)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分级 一级暴露:发生以下情形,确定为一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黏膜,暴露量小且时间较短。 二级暴露:发生以下情形,确定为二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黏膜,暴露量大且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三级暴露:发生以下情形,确定为三级暴露。

员工职业暴露损害的紧急处理程序和措施。备课讲稿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职业暴露防护措处理程序 一、预防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损伤性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二、处理流程

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到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锐器伤登记表,并根据有关规定做好相关的化验检查及疫苗接种。 3、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在上级医院及专家的指导下,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的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并做出相应处置。 锐器伤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意外职业暴露报告卡 姓名:性别:年龄:科室: 联系电话: 职业:医生护士护理员保洁员检验人员其他人员

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点doc资料

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点

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点 1、什么是职业暴露? 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破损皮肤包括皮炎、倒刺、割伤、擦伤、磨伤和痤疮。 2、何谓“标准预防”? (1)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视为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预防。 (2)强调防止疾病从患者传染至医务人员,也强调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染至患者和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再传至患者的双向防护。 (3)降低医务人员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危险性。 3、何谓“普遍预防”? 是控制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策略之一,其理念就是将所有来源于人体血液或体液的物质都视作已感染了HBV、HCV、HIV或其他血源性病原体而加以防护。 4、“标准预防”与“普遍预防”的区别是什么? (1)普遍预防隔离的物质只包括患者的血液及部分体液(不包括患者的尿、大便、痰、鼻分泌物、泪液及呕吐物,除非有明显的血液污染),所以在采取预防措施时容易引起混乱,因此不能防止非血源性疾病传播;而标准预防隔离的物质不仅包括患者的血液、全部体液,还包括患者的分泌物与排泄物等。(2)普遍预防主要采取接触隔离,因此不能防止空气与飞沫传播的疾病,而标准预防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3)普遍预防的措施主要是防止医务人员受到感染,对患者间的防护较差;而标准预防强调不仅要防止医务人员发生医院感染,同时也强调防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 5、什么是额外(基于传播途径)预防? 在确保标准预防的同时,应采取额外预防的措施,额外预防措施包括: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预防、经飞沫传播疾病的预防、经接触传播疾病的预防。 6、标准预防具体措施有哪些?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和紧急处理流程

医院感染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损伤性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状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 沈北维康医院院感部

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处理流程 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1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到医院感染部报告并填写锐器伤登记表,保证在24小时内并根据有关规定做好相关的化验检查及疫苗接种。 3、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在上级医院及专家的指导下,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的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 沈北维康医院院感部

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文档

职业暴露 一、职业暴露的概念: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二、职业暴露分级: 1、一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2、二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皮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3、三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三、暴露源分级:根据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轻度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重度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 暴露源不明型: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四、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 1、局部处理措施:(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伤口冲洗后,应当用75 乙醇或者%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预防性用药:(1)用药原则:①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 ②发生一级暴露但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③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2)用药方案:向当地疾控中心联系药物,用药时间越早越好。 ①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录酶制剂,双肽芝(AZT+3TC)两种药物联合制剂。AZT是齐多夫定;3TC是拉米夫定,使用常规剂量,连续使用28天。 ②强化用药程序: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佳息患或利托那韦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③预防性用药应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超过24小时,既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3、随访: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6个月以后监测正常的,职业暴露风险基本为零。 4、登记和报告:一旦职业暴露4小时以内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个案报告卡,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24小时内进行丙肝(HCV)乙肝(HBV)HIV抗体监测,其监测报告保存。

职业暴露相关知识考核资料

一、填空题 (18题) 二、单项选择(10题) 三、多项选择(15题) 四、判断题(13题) 五、简答题(2题) 一、填空题(18题) 1、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 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 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和 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5、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6、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无临床症状、经检验,病毒滴度低、CD4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 7、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有临床症状,经检验,病毒滴度高、CD4计数低者,为重度类型。 8、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 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9、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时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 10、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时基本用药程序为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11、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时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手卫生、标准预防、职业暴露知识

手卫生知识 一、术语和定义 1.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3.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 .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5 .常居菌: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6.暂居菌: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7. 手卫生设施: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 二、手卫生五时机(指征):(二前三后) 两前:接触病人前,无菌操作前。 三后:接触病人血液体液之后,接触病人后,接触病人周围环境物品之后。 三、手卫生的基本原则: 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选择使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 当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四、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a)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b)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五、洗手方法 七步洗手法(总共搓揉时间至少15秒):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5一手握住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揉,交换进行。6、将5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7、一手手握住另一手腕旋转搓揉,交

手卫生、职业暴露,标准预防知识

一、标准预防 (一)标准预防的概念: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有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二)标准预防的措施: 1.洗手及手消毒。 2.戴手套 3.穿防护服、戴眼罩、戴口罩。 4.遵守操作规程。 5.正确处理污物及污染的医疗用物。 6.预防锐器伤。 7.正确处臵医疗废物。 二、职业暴露 (一)职业暴露的概念: 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称之谓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又分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及其他职业暴露。 (二)医务人员被针刺伤后: 1.紧急处理办法:轻轻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水冲洗 (粘膜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然后用消毒液(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2.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交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备案。 3.被HBV或HC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 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在其后1-3月再检 查,仍未阴性可给予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1.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 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被视为具有传染性而加以防护 2.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 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 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 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 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4.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 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5.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 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中。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考核题含答案

) B 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 普 通注射器 D 24 小时内采取预防措施 )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考核题 科室: 姓名: 分数 一、判断题 (每题 10 分) 1、锐器伤是由锐器造成的皮肤损伤。 ( ) 2、锐器伤防护应遵循优先等级原则。 ( ) 3、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 ( ) 4、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需盖帽则只能单手盖帽或借用专用套帽装置如止血钳 () 5、传递锐器时,锐器尖端朝向传递者,柄端朝向接锐器者。或使用传递容器。 () 、选择题 (每题 10 分) 1、下面带有锐器伤防护装置的安全器械有: ( A 自毁式注射器 C 针尖回缩式一次性输液器 D 2、职业暴露后处理正确的是( ) A 使劲挤压伤口,尽量多挤出血液 B 依靠重力作用尽可能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C 有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后,用消毒液如 75%的乙醇、 0.5%的碘伏进行消毒 D 粘膜暴露可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粘膜,直至冲洗干净。 3、职业暴露后报告处理程序( ) A 报告科室负责人 B 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C 主管部门尽快评估职业暴露情况 4、患者 HBsAg ( +)的处理( A 暴露者抗 -HBs 阳性,不必处理 B 暴露者抗-HBs 阴性,立即注射HBIG20— 400U,并同时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20卩 g ), 1个月、6 个月分别复查第二针、第三针 C 暴露者抗-HBs 阴性,暴露后3个月、6个月检查HBsAg 抗-HBs 、肝功 D 暴露者抗-HBs 不详,按照抗-HBs 阴性处理 5、患者抗 -HIV (+)的处理( ) A 立即向分管院长报告 B 立即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 C 有疾控中心进行评估和制定预防性用药方案 D 暴露后 1 个月、 2 个月、 3 个月、 6 个月检查抗 HIV 、 ABC 、 BCD 、 ABCD 、 ABCD 、 ABCD

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

护士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 在医学领域里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原性疾病的情况,多是由于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地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从而感染了某种可以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病原体。针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暴露风险分析、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供最新和最实用的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技术和信息,以达到正确地预防和治疗职业伤害的目的。 医务人员为高危人群,其中护士是最危险的人群。近年来,随着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血液传播途径传染病患病率的上升,护士因职业暴露而引发血原性疾病感染的潜在危险也日趋加重。 一. 护理职业暴露 自有医疗护理事业后,就有职业暴露。护理人员工作在医院特定的环境中,周围存在着生物、物理、化学及社会心理因素,在为病人进行护理操作时,其经常暴露(置于、显露)于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中,存在着诸多的暴露危险,应引起高度注意,并加以防范,进行全面和标准的预防。 全面预防是指无论病人是否患有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所有病人的血液及特定体液均被视为可能具有艾滋病、乙肝、丙肝及其他经血液传播的病原体,医务人员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二. 职业暴露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的特点 (1)需要的血量非常少:如感染乙肝只需0.4 μml。 (2)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途径 皮肤刺伤(80%),皮肤接触(27%~43%),黏膜接触(<10%)。 三. 血原性传播疾病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 (1)传播途径病人血液中会有致病因子,是造成医务人员感染血原性传播疾病的先决条件,医务人员经常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等,职业暴露后感染的几率较常人高。血原性致病因子对医务人员传染常发生于锐器和针刺损伤皮肤黏膜或破损皮肤接触等方式传播,多发生于护士,其次是检验科人员及医生。 (2)高危人群长时间从事采血、急救以及妇、产科、血液疾患的操作,

职业暴露相关知识(2月份资料)

职业暴露相关知识 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定义包括哪些常见类型 1.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机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又分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物品)职业暴露,及其他职业暴露。 2.常见的暴露类型为针刺伤、皮肤及粘膜暴露。 二、针刺伤和粘膜暴露后怎么进行局部紧急处理 (1)针刺伤的局部处理: 1.挤: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压出损伤处的血液,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2.冲:用流动水进行冲洗。 3.消毒: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用消毒液(如安尔碘或%碘伏)进行皮肤消毒,必要时包扎伤口。 (2)皮肤黏膜暴露后的局部紧急处理: 1.皮肤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后应立即用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 2.黏膜暴露(如血液飞溅到眼睛内)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被污染的黏膜。 3.皮肤或粘膜接触HIV:皮肤用肥皂液和流动清水冲洗,粘膜用生理盐水或流动水冲洗10分钟以上。如有伤口,应轻轻又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压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冲洗10分钟以上,伤口用消毒液消毒。 三、职业暴露后如何报告处理 1.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应及时电话报告院感染办及保健科,并尽快填写职业暴露上报表由科室负责人签字后由暴露发生当事人尽快送院感染办,保健科,上报表一式三份,一份科室备档,一份上交院感办,一份上交保健科。HIV血源性职业报告处理时间;非行政时间务必12小时内报告,因药物阻断最迟不超过24小时。 2.科室应当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形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过程,暴露源种类和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 a)由院感办进行调查指导防护措施,由保健科进一步评估,指导预防处理, 追踪检查结果,将追踪结果反馈院感办,由院感办统一进行职业暴露监

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图

职业暴露处理方法与报告流程图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 冲洗,挤压伤口刺激出血,同时用流动水冲洗,消毒及报告部门负责人,填写报告卡 上报至感染管理科 预防用药 定期随访 风险评估 上报公共卫科 持上报表(有护士长或科 主任签字)、费用单据报 销 报告部门负责人,填写 报告卡 冲洗,挤压伤口刺激出血,同时用流动水冲洗,消毒及包扎伤口处理

乙肝职业暴露处理方法与报告流程图 上报科主任或护士长 上报至医院感染办公室 未接种过乙肝疫苗HbsAb(-) HbsAg(-) 接种后无抗体产生HbsAb(-) HbsAg(-) HbsAb(+)定量<10/iu/ml HbsAb(+) 定量>10iu/ml 或HbsAg(+) 用碘伏或75%乙醇等消毒、包扎 医务人员暴露于乙肝污染血后 挤压伤口刺激出血,同时用流动水冲洗 ①肌注 HBIG200u(24h 内)②按0、1、6个月分别接种乙肝疫苗30ug 、20ug 、10ug ①肌注HBIG200u(24h 内) ②按0、1、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各10ug 不需做特殊处理 1个月后随访 上报预防保健 持上报表(有护士长或科主任签字)、费用单 据报销 肌注HBIG200u(24h)

医务人员暴露于丙肝污染血后 目前尚无统一预防用药标准 0.3.6个月 追踪肝功能、丙肝抗体及HCV-RNA 挤压伤口刺激出血,同时用流动水冲洗 科主任、护士长 报告医院感染办公室 用碘伏或75%乙醇等消毒、包扎 详细登记时间、地点、污染物、伤口部位深浅、有无出血等 持上报表(有护 士长或科主任签字)、费用单据报 销 上报预防保健科 丙肝职业暴露处理方法与报告流程图

实验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应急措施和处理流程

实验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应急措施和处理流程 答:实验室发生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措施 1、含有各种传染病的血液、体液等溅洒于皮肤、黏膜表面应立即先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2、含有各种传染病的血液、体液等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立即用清水、或生理盐水长时间彻底冲洗。 3、含有各种传染病的血液、体液的针头或玻璃刺伤皮肤时,立即在伤口周围轻轻挤压,挤出伤口附近的血液,然后用流动的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再用0.5%碘伏、75%酒精、等消毒创面。 4、被含有各种传染病标本污染工作服、衣物时,立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60分钟,然后冲洗干净。 5、判断暴露源性质,对特殊职业暴露特殊理: 1)、被乙肝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锐器刺伤→局部处理→24小时内抽血检查乙肝抗体→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备案和相对科室的主管部门→寻求传染病专家指导意见→按传染病专家组意见注射乙肝免疫价球蛋白或注射乙肝疫苗,按0、1、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三个月后抽血复查。 2)、被丙肝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污锐器刺伤→局部处理→24小时内抽血检查丙肝抗体→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备案和相对科室的主管部门→寻求传染病专家指导意见→按传染病专家组意见执行。 3)、被确诊或可疑艾滋病阳性者职业暴露→局部处理→立即抽血→请我院及防疫站专家评估伤口暴露级别→决定是否用药→若需用药→尽量在1小时内使用→填写艾滋病职业暴露登记表→报防疫站→4周、8周、12周、6个月查艾滋病抗体。 4)、被带有梅毒阳性病人血液的锐器损伤→局部处理→24小时内抽血检查梅毒抗体→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备案和相对科室的主管部门→感染管理科和我院传染病专家在职业暴露登记表上填写意见→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肉注射、每周一次、共用三周,针刺伤当时、一个月、三个月抽血复查。四、发生职业暴露后,感染管理科对以上感染的医务人员资料进行保存和暴露后进行追踪检测。

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

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护士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 在医学领域里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原性疾病的情况,多是由于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地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从而感染了某种可以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病原体。针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暴露风险分析、加强职业安全,提供最新和最实用的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技术和信息,以达到正确地预防和职业伤害的目的。 医务人员为高危人群,其中护士是最危险的人群。近年来,随着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血液传播途径传染病患病率的上升,护士因职业暴露而引发血原性疾病感染的潜在危险也日趋加重。 一. 护理职业暴露 自有医疗护理事业后,就有职业暴露。护理人员工作在特定的环境中,周围存在着生物、物理、化学及社会心理因素,在为病人进行护理操作时,其经常暴露(置于、显露)于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中,存在着诸多的暴露危险,应引起高度注意,并加以防范,进行全面和标准的预防。 全面预防是指无论病人是否患有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所有病人的血液及特定体液均被视为可能具有艾滋病、乙肝、丙肝及其他经血液传播的病原体,医务人员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二. 职业暴露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的特点 (1)需要的血量非常少:如感染乙肝只需μml。 (2)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途径

皮肤刺伤(80%),皮肤接触(27%~43%),黏膜接触(<10%)。 三. 血原性传播疾病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 (1)传播途径病人血液中会有致病因子,是造成医务人员感染血原性传播疾病的先决条件,医务人员经常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等,职业暴露后感染的几率较常人高。血原性致病因子对医务人员传染常发生于锐器和针刺损伤皮肤黏膜或破损皮肤接触等方式传播,多发生于护士,其次是检验科人员及医生。 (2)高危人群长时间从事采血、急救以及妇、产科、血液疾患的操作,接触血量越大,时间越长,机体获得致病因子的量越大。 (3)血原性传染疾病 a. 乙型肝炎(HBV)我国为乙肝的高发区之一。,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实验证明,HBsAg阳性的血浆稀释1 000万倍,给易感者注射后仍可引起HBV感染。医务人员,尤其是外科、口腔科、妇科、产科、内镜检查的医生、护士,感染HBV者甚多。 b. 丙型肝炎(HCV)人类对丙肝普遍易感,我国丙肝的感染率为3%~10%,接触血液的护理人员感染率高达50%~60%。国内外学者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认为,HCV的传播途径50%可通过血液,10%通过性传播,40%传播途径不明确。 c. 艾滋病(AIDS)AIDS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同样面临着AIDS的职业感染危险。与AIDS的传播关系最密切的是静脉抽血。无症状艾滋病毒感染者,对医务人员有较大威胁,此类人无症状、无阳性体征,但每个感染者都是传染原,护理人员要提高警惕。 四. 护士职业暴露感染血原性疾病的防护对策

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培训试卷1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培训考核试题 一、选择题(1-5单选,每题4分;6-10多选,每题6分) 1、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控理念是什么?() A 一般预防 B 标准预防 C 接触隔离D以上都对 2、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A同性恋者B性滥交者C静脉吸毒者D医护人员 3、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艾滋病人的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以下那种做法是错误的() A戴手套B防渗透性能的口罩C 戴防护眼镜D 戴纱布口罩 4、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下列哪项确定为三级暴露() A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 B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C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D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5、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多久应用最好() A 72小时内 B 36 小时内 C 24 小时内 D 4 小时内 &以下那种情况下不需要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A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 B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 C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 D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 E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 7、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对其进行随访,随访的时间为职业暴露后:()A第4周B 第6周C 第8周D 第12周E 6 个月时

8、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处理正确的是( ) A使劲挤压伤口,尽量多挤出血液 B依靠重力作用尽可能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C有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勺乙醇、0.5%的碘伏进行消毒 D粘膜暴露可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粘膜,直至冲洗干净 E眼部暴露时用洗眼器对眼睛进行彻底冲洗 9、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报告及预防处理程序() A报告科室负责人 B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C主管部门尽快评估职业暴露情况 D最好4小时内采取预防措施 E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10、暴露源患者HBsAg( +)时对暴露者的处理() A暴露者抗-HBs阳性,不必处理 B暴露者抗-HBs阴性,立即注射HBIG200-400U,并同时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20卩g),1个月、6个月分别复查第二针、第三针 C暴露者抗-HBs阴性,暴露后3个月、6个月检查HBsAg抗-HBs、肝功 D暴露者抗-HBs不详,按照抗-HBs阴性处理 E暴露者抗-HBs不详时不必处理 二、填空题(5小题,每题4分) 1、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三种类型。 2、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无____________ 、经检验,病毒滴度彳低CD4计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为轻度类型。 3、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有_________ 经检验,病毒滴度高、CD4计数___________ ,为重度类型。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考核题及答案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考 核题及答案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考核题 科室:姓名:分数: 一、判断题 1、锐器伤是由锐器造成的皮肤损伤。() 2、锐器伤防护应遵循优先等级原则。() 3、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 4、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需盖帽则只能单手盖帽或借用专用套帽装置如止血钳。() 5、传递锐器时,锐器尖端朝向传递者,柄端朝向接锐器者。或使用传递容器。() 6、将锐器盒放在视线水平且在手臂所能及的范围内。() 7、锐器盒盛满整个锐器盒的三分之二时,应及时处理。() 8、伴有锐器的操作中,光线要充足。() 9、锐器伤后,使劲挤压伤口,使血液尽量外流。() 10、锐器伤防护安全器械、无针输液系统的使用可明显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 二、选择题 1、下面带有锐器伤防护装置的安全器械有:() A 自毁式注射器 B 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 C 针尖回缩式一次性输液器 D 普通注射器 2、职业暴露后处理正确的是() A 使劲挤压伤口,尽量多挤出血液 B 依靠重力作用尽可能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C 有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的乙醇、%的碘伏进行消毒 D 粘膜暴露可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粘膜,直至冲洗干净。 3、职业暴露后报告处理程序() A 报告科室负责人 B 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C 主管部门尽快评估职业暴露情况 D 24小时内采取预防措施 4、患者HBsAg(+)的处理() A 暴露者抗-HBs阳性,不必处理 B 暴露者抗-HBs阴性,立即注射HBIG200—400U,并同时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20μg),1个月、6个月分别复查第二针、第三针 C 暴露者抗-HBs阴性,暴露后3个月、6个月检查HBsAg、抗-HBs、肝功 D 暴露者抗-HBs不详,按照抗-HBs阴性处理 5、患者抗-HIV(+)的处理() A 立即向分管院长报告 B 立即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 C 有疾控中心进行评估和制定预防性用药方案 D 暴露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检查抗HIV 答案:一、√√√√√√√√×√ 二、ABC、BCD、ABCD、ABCD、ABC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