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暴露相关知识考核资料

职业暴露相关知识考核资料

职业暴露相关知识考核资料
职业暴露相关知识考核资料

一、填空题 (18题)

二、单项选择(10题)

三、多项选择(15题)

四、判断题(13题)

五、简答题(2题)

一、填空题(18题)

1、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

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

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和

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5、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6、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无临床症状、经检验,病毒滴度低、CD4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

7、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有临床症状,经检验,病毒滴度高、CD4计数低者,为重度类型。

8、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

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9、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时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

10、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时基本用药程序为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11、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时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12、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时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13、发生一级艾滋病职业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艾滋病职业暴露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14、发生二级艾滋病职业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艾滋病职业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应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15、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以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16、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给予随访和咨询。随访和咨询的内容包括: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17、医疗卫生机构每半年应当将本单位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汇总,逐级上报至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汇总后上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8、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给予随访和咨询。随访和咨询的时间是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二、单项选择(10题)

1、职业暴露的原因有(D)

A 针刺

B 切割

C 直接接触

D 以上都对

2、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控理念是什么?(B)

A 一般预防

B 标准预防

C 接触隔离

D 以上都对

3、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D)

A 同性恋者

B 性滥交者

C 静脉吸毒者

D 医护人员

4、以下哪项不是艾滋病毒的传播方式?(C)

A 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 性接触

C 日常生活接触

D 母婴传播

5、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艾滋病人的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以下那种做法是错误的(D)

A 戴手套 B防渗透性能的口罩 C 戴防护眼镜 D 戴纱布口罩

6、为防针刺伤,错误的做法是(D)

A 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B 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C 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考核题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考试题 科室:姓名: 一、填空题: 1、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或被病人的()、()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被含有()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2、一旦决定实施PEP,原则上越早开始预防效果越好,最好在暴露后 ( )小时之内开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 ) 或者) 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用 ( ) 冲洗干净。 4、如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 ( ) 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效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5、我国输血后的肝炎最常见的是()。 二、判断题: 1、锐器伤是由锐器造成的皮肤损伤。() 2、锐器伤防护应遵循优先等级原则。() 3、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 4、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需盖帽则只能单手盖帽或借用专用套帽装置如止血钳。() 5、传递锐器时,锐器尖端朝向传递者,柄端朝向接锐器者。或使用传递容器。() 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属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职责。() 7、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仅须戴单层手套便可。() 8、伴有锐器的操作中,光线要充足。() 9、锐器伤后,使劲挤压伤口,使血液尽量外流。() 10、锐器伤防护安全器械、无针输液系统的使用可明显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三、选择题: 1、下面带有锐器伤防护装置的安全器械有:() A、自毁式注射器 B、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 C、针尖回缩式一次性输液器

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知识安全培训

沙州电厂二期“上大压小”扩建工程 承包单位:合同号: 监理单位:江苏科兴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编号: 安全教育培训记录表 表BA-7

培训日期:记录人: 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知识 一、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利 1、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 2、接受职业健康监护权; 3、知情权; 4、请求权; 5、检举、控告权; 6、拒绝作业权; 7、民主监督管理权。 二、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义务: 1、遵守国家有关职业安全健康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2、劳动者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职业安全健康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劳动安全卫生管理。 3、劳动者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应当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4、劳动者应当自觉地接受用人单位有关职业安全健康的教育和培训,掌握所从事工作应当具备的职业安全健康知识和技能。 5、劳动者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发现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时,应当立即向现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的负责人报告。 三、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告知的内容包括: 1、劳动过程中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 2、危害结果; 3、提供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体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4、工资待遇、岗位津贴和工伤社会保险待遇; 5、职业健康知识培训教育; 6、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四、特种作业劳动防护用品标识 1、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采用古代盾牌形状,取“防护”之意。盾牌中间的字母“LA”表示“劳动安全”之意,编号采用三层数字和字母组合编号方法编制,分别表示获得标识使用授权的年份,获得标识使用授权的生产企业所属的省级行政地区的区划代码,产品的名称代码和获得标识使用授权的顺序。 2、标识边框、盾牌及“安全防护”为绿色,“LA”及背景为白色,标识编号为黑色。 五、安全帽、安全带的正确使用和佩戴 (一)安全帽主要是为了保护头部不受伤害。

职业暴露与防护试题

精心整理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考核题 科室:姓名:时间: 一、填空题: 1、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_____________或被病人的________、_________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被含有________的血 2、进行 3 4 1 A C 2 A B、依靠重力作用尽可能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C、有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的乙醇、0.5%的碘伏进行消毒 D、粘膜暴露可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粘膜,直至冲洗干净。 3、职业暴露后报告处理程序()

A、报告科室负责人 B、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C、主管部门尽快评估职业暴露情况 D、24小时内采取预防措施 4、患者HBsAg(+)的处理() A、暴露者抗-HBs阳性,不必处理 B、暴露者抗-HBs阴性,立即注射HBIG200—400U,并同时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20μg),1个月、6个月分别复查第二针、第三针 C D 5 A、B、 C D 1 2. 3.24 4. 三、简答题 1.答:标准预防是指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具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者必须采取隔离预防措施.。 2.①立即挤出伤口部位的血②用肥皂在流动水下冲洗5分钟③碘酒、酒精消毒伤口④向主管部门汇报并填写锐器伤登记表⑤请有关专家评估刺伤并指导处理 一、填空题1.病毒感染者血液体液细菌2.75%乙醇0.5%碘伏生理盐水 3.24 4.丙肝二、选择题ABCBCDABCDABCABC 三、简答题 1.答:标准预防是指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具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者必须采取隔离预防措施.。 2.①立即挤出伤口部位的血②用肥皂在流动水下冲洗5分钟③碘酒、酒精消毒伤口④向主管部门汇报并填写锐器伤登记表⑤请有关专家评估刺伤并指导处理 一、填空题1.病毒感染者血液体液细菌2.75%乙醇0.5%碘伏生理盐水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考核题及答案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考核题 科室:姓名:分数: 一、判断题 1、锐器伤是由锐器造成的皮肤损伤。() 2、锐器伤防护应遵循优先等级原则。() 3、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 4、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需盖帽则只能单手盖帽或借用专用套帽装置如止血钳。() 5、传递锐器时,锐器尖端朝向传递者,柄端朝向接锐器者。或使用传递容器。() 6、将锐器盒放在视线水平且在手臂所能及的范围内。() 7、锐器盒盛满整个锐器盒的三分之二时,应及时处理。() 8、伴有锐器的操作中,光线要充足。() 9、锐器伤后,使劲挤压伤口,使血液尽量外流。() 10、锐器伤防护安全器械、无针输液系统的使用可明显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二、选择题 1、下面带有锐器伤防护装置的安全器械有:() A 自毁式注射器 B 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 C 针尖回缩式一次性输液器 D 普通注射器 2、职业暴露后处理正确的是() A 使劲挤压伤口,尽量多挤出血液 B 依靠重力作用尽可能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C 有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的乙醇、0.5%的碘伏进行消毒 D 粘膜暴露可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粘膜,直至冲洗干净。 3、职业暴露后报告处理程序() A 报告科室负责人 B 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C 主管部门尽快评估职业暴露情况 D 24小时内采取预防措施 4、患者HBsAg(+)的处理() A 暴露者抗-HBs阳性,不必处理 B 暴露者抗-HBs阴性,立即注射HBIG200—400U,并同时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20μg),1个月、6个月分别复查第二针、第三针 C 暴露者抗-HBs阴性,暴露后3个月、6个月检查HBsAg、抗-HBs、肝功

职业病防治核心知识100条

职业病防治核心知识100条 1.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 用人单位是职业病防治的责任主体,应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3. 职业病危害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4. 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等有害因素,工作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工作组织和工作制度不合理,以及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卫生标准或要求等。在实际生产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往往不是单一存在,而是多种因素同时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作用,往往危害更大。 5. 职业病一般病因明确,有特异性,在控制接触后可以控制或消除发病,病因大多可以检测,一般有接触水平(剂量-反应)关系,在不同的接触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如能早期诊断,合理处理,预后较好。 6. 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应着眼于保护健康人群的预防措施。但仅只治疗病人,无助于保护仍在接触人群的健康。 7. 职业病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职业病防护

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简称“三同时”) 8. 预防职业病三级预防原则分别为:一级预防,即从根本上杜绝或最大可能减少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二级预防,即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当职业性有害因素开始损及作业者健康时,应尽早发现,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及时治疗,及早脱离职业有害因素,防止病损的进一步发展。三级预防,即对已发展成职业病的患者综合治疗,延长生命。 9. 根据《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职业病共包括10类132种,包括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化学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放射性、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肿瘤及其他职业病。 10. 当劳动者怀疑自已得了职业病,可携带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等材料到单位所在地、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职业病诊断机构申请职业病诊断。 11. 诊断职业病需提供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档案及体检结果、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还需要个人剂量监测档案等资料及与诊断有关的其他资料。 12. 职业史是指劳动者工作经历,记录劳动者既往工作过的用人单位的起始时间和用人单位名称和从事工种、岗位。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包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Word文档

职业暴露 一、职业暴露的概念: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二、职业暴露分级: 1、一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2、二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皮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3、三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三、暴露源分级:根据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轻度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重度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 暴露源不明型: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四、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 1、局部处理措施:(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伤口冲洗后,应当用75 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预防性用药:(1)用药原则:①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 ②发生一级暴露但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③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2)用药方案:向当地疾控中心联系药物,用药时间越早越好。 ①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录酶制剂,双肽芝(AZT+3TC)两种药物联合制剂。AZT是齐多夫定;3TC是拉米夫定,使用常规剂量,连续使用28天。 ②强化用药程序: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佳息患或利托那韦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③预防性用药应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超过24小时,既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3、随访: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6个月以后监测正常的,职业暴露风险基本为零。 4、登记和报告:一旦职业暴露4小时以内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个案报告卡,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24小时内进行丙肝(HCV)乙肝(HBV)HIV抗体监测,其监测报告保存。

职业暴露与防护知识培训试题

职业暴露与防护知识培训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职业暴露的原因有() A 针刺 B 切割 C 直接接触 D 以上都对 2、下列不属于HIV高度潜在危险的是的是() A. 血液 B. 穿刺液和活检材料 C. 唾液、痰液 D. 胸水、腹水 3、最易出现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是() A、护士 B、医师 C、牙医 D、检验人员 4、通过被空心针损伤后经血感染疾病的危险率最高的是() A、HIV B、HBV C、HCV D、梅毒 5、下列情况哪项须进行三级防护() A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务人员 B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的工作人员 C转运诊断或疑似为传染病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D给SARS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 6、职业暴露后处理错误的是() A、使劲进行局部挤压伤口,尽量多挤出血液 B、立即在伤口旁远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伤口处血液,但禁止做伤口的局 部挤压 C、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的乙醇、0.5%的碘伏进行 消毒,如需要可包扎 D、粘膜暴露可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粘膜,直至冲洗干净。 7、下列职业防护措施叙述错误的是() A. 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 B. 禁止用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具和针管 C. 回套针帽时使用双手 D. 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8、为防针刺伤,错误的做法是() A 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B 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C 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D 针头用后立即套回针套,以防扎伤别人 9、职业暴露后报告处理程序() A、及时处理伤口 B、报告科室负责人,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C、主管部门尽快评估职业暴露情况,采取预防措施,定期追踪检测 D、以上都是 10、加强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有() A.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B.应急救援设施完好 C.定期演练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D.以上都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职业暴露是指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及有关监管人员在从事HIV 或HBV等血源性传播疾病、、、、、工作过程中,暴露于含有HIV或HBV等的、和 等引起的危害。 2、血源性病原体指存在于_________和某些体液中的能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例如_________、_________和艾滋病病毒(HIV)等。 3、职业防护目的是维护医护、预防保健人员及有关工作人员的,有效和职业暴露,降低职业暴露后的危险性,使医务工作者在对HIV或HBV等病毒感染者从事医疗和实验检测活动的过程中,严格执行及,职业暴露事件基本是。 4、艾滋病患者合并肺结核的病人,除了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取 隔离预防、隔离预防、隔离预防和隔离预防措施。 5、个人防护装备(PPE)穿着顺序为:、、 、、、、。 三、简答题(30分) 简述标准预防及标准预防措施。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考核题含答案

) B 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 普 通注射器 D 24 小时内采取预防措施 )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考核题 科室: 姓名: 分数 一、判断题 (每题 10 分) 1、锐器伤是由锐器造成的皮肤损伤。 ( ) 2、锐器伤防护应遵循优先等级原则。 ( ) 3、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 ( ) 4、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需盖帽则只能单手盖帽或借用专用套帽装置如止血钳 () 5、传递锐器时,锐器尖端朝向传递者,柄端朝向接锐器者。或使用传递容器。 () 、选择题 (每题 10 分) 1、下面带有锐器伤防护装置的安全器械有: ( A 自毁式注射器 C 针尖回缩式一次性输液器 D 2、职业暴露后处理正确的是( ) A 使劲挤压伤口,尽量多挤出血液 B 依靠重力作用尽可能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C 有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后,用消毒液如 75%的乙醇、 0.5%的碘伏进行消毒 D 粘膜暴露可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粘膜,直至冲洗干净。 3、职业暴露后报告处理程序( ) A 报告科室负责人 B 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C 主管部门尽快评估职业暴露情况 4、患者 HBsAg ( +)的处理( A 暴露者抗 -HBs 阳性,不必处理 B 暴露者抗-HBs 阴性,立即注射HBIG20— 400U,并同时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20卩 g ), 1个月、6 个月分别复查第二针、第三针 C 暴露者抗-HBs 阴性,暴露后3个月、6个月检查HBsAg 抗-HBs 、肝功 D 暴露者抗-HBs 不详,按照抗-HBs 阴性处理 5、患者抗 -HIV (+)的处理( ) A 立即向分管院长报告 B 立即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 C 有疾控中心进行评估和制定预防性用药方案 D 暴露后 1 个月、 2 个月、 3 个月、 6 个月检查抗 HIV 、 ABC 、 BCD 、 ABCD 、 ABCD 、 ABCD

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点doc资料

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点

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点 1、什么是职业暴露? 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破损皮肤包括皮炎、倒刺、割伤、擦伤、磨伤和痤疮。 2、何谓“标准预防”? (1)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视为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预防。 (2)强调防止疾病从患者传染至医务人员,也强调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染至患者和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再传至患者的双向防护。 (3)降低医务人员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危险性。 3、何谓“普遍预防”? 是控制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策略之一,其理念就是将所有来源于人体血液或体液的物质都视作已感染了HBV、HCV、HIV或其他血源性病原体而加以防护。 4、“标准预防”与“普遍预防”的区别是什么? (1)普遍预防隔离的物质只包括患者的血液及部分体液(不包括患者的尿、大便、痰、鼻分泌物、泪液及呕吐物,除非有明显的血液污染),所以在采取预防措施时容易引起混乱,因此不能防止非血源性疾病传播;而标准预防隔离的物质不仅包括患者的血液、全部体液,还包括患者的分泌物与排泄物等。(2)普遍预防主要采取接触隔离,因此不能防止空气与飞沫传播的疾病,而标准预防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3)普遍预防的措施主要是防止医务人员受到感染,对患者间的防护较差;而标准预防强调不仅要防止医务人员发生医院感染,同时也强调防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 5、什么是额外(基于传播途径)预防? 在确保标准预防的同时,应采取额外预防的措施,额外预防措施包括: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预防、经飞沫传播疾病的预防、经接触传播疾病的预防。 6、标准预防具体措施有哪些?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点

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点 1、什么是职业暴露? 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破损皮肤包括皮炎、倒刺、割伤、擦伤、磨伤和痤疮。 2、何谓“标准预防”? (1)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视为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预防。 (2)强调防止疾病从患者传染至医务人员,也强调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染至患者和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再传至患者的双向防护。 (3)降低医务人员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危险性。 3、何谓“普遍预防”? 是控制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策略之一,其理念就是将所有来源于人体血液或体液的物质都视作已感染了HBV、HCV、HIV或其他血源性病原体而加以防护。 4、“标准预防”与“普遍预防”的区别是什么? (1)普遍预防隔离的物质只包括患者的血液及部分体液(不包括患者的尿、大便、痰、鼻分泌物、泪液及呕吐物,除非有明显的血液污染),所以在采取预防措施时容易引起混乱,因此不能防止非血源性疾病传播;而标准预防隔离的物质不仅包括患者的血液、全部体液,还包括患者的分泌物与排泄物等。 (2)普遍预防主要采取接触隔离,因此不能防止空气与飞沫传播的疾病,而标准预防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3)普遍预防的措施主要是防止医务人员受到感染,对患者间的防护较差;而标准预防强调不仅要防止医务人员发生医院感染,同时也强调防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 5、什么是额外(基于传播途径)预防? 在确保标准预防的同时,应采取额外预防的措施,额外预防措施包括: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预防、经飞沫传播疾病的预防、经接触传播疾病的预防。 6、标准预防具体措施有哪些?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宣传材料

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介绍 1.什么是尘肺病?我国法定的尘肺病有哪些? 尘肺病是在职业活动中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我国《职业病目录》规定的职业病名单中列出的法定尘肺病有13种: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尘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矽肺和煤工尘肺是我国目前发病人数最多的尘肺病。 2.我国发病人数最多的尘肺病是哪几种? 我国以往的职业病专项调查数据和十几年来卫生部公布的职业病报告数据都表明,矽肺和煤工尘肺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尘肺病,两者占报告尘肺病例总数的90%左右。 3.接触粉尘的职业及工种主要有哪些? 粉尘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尘肺病也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可以说工业生产过程中粉尘是随时随处都存在的,主要的职业及工种是: (1)金属矿山及非金属矿山开采:是最严重的粉尘危害行业。在金属或非金属矿山接触粉尘最多的工种是凿岩工、放炮工、支柱工、运输工等,在煤矿主要是掘进工、采煤工、搬运工等。

(2)机械制造:机械制造业首先是制造金属铸件主要接触粉尘的工种包括配砂、混砂、成型以及铸件的打箱、清砂等。 (3)冶炼:金属冶炼中矿石的粉碎、烧结、选矿等,可产生大量的粉尘,冶炼工人广泛分布在钢铁冶炼和其它金属冶炼业中。 (4)建筑材料:耐火材料、玻璃、水泥制造业,石料的开采、加工、粉碎、过筛以及陶瓷中原料的混配、成型、烧炉、出炉和搪瓷工业。主要接触二氧化硅粉尘和硅酸盐粉尘。 (5)筑路业:包括铁道、公路修建中的隧道开凿及铺路。 (6)水电业:水利电力行业中的隧道开凿、地下电站建设。 (7)其他:如石碑、石磨加工、制作等。 4.棉纱口罩是否能起到防尘作用? 国家经贸委2000年印发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中明确要求,“纱布口罩不得作防尘口罩使用”。因为,一般的棉纱口罩只能挡住部分粉尘,其阻尘原理是机械式过滤,也就是当粉尘冲撞到纱布时,经过—层层的阻隔,将一些大颗粒粉尘阻隔在沙布中。但是,对一些微细粉尘,尤其是小于5微米的粉尘,就会从纱布的网眼中穿过去,进入呼吸系统,而5微米以下粉尘能直接入肺泡,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最大,多戴几层也不会增强防护效果。因此,棉纱口罩无法起到防尘作用。 5.尘肺病人有哪些临床表现? 尘肺病人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咳嗽、咯痰、胸痛、呼吸困难四大症状,此外一些病人可有喘息、咯血以及某些全身症状。

职业暴露相关知识考核资料

一、填空题 (18题) 二、单项选择(10题) 三、多项选择(15题) 四、判断题(13题) 五、简答题(2题) 一、填空题(18题) 1、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 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 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和 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5、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6、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无临床症状、经检验,病毒滴度低、CD4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 7、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有临床症状,经检验,病毒滴度高、CD4计数低者,为重度类型。 8、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 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9、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时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 10、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时基本用药程序为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11、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时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手卫生、职业暴露,标准预防知识

一、标准预防 (一)标准预防的概念: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有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二)标准预防的措施: 1.洗手及手消毒。 2.戴手套 3.穿防护服、戴眼罩、戴口罩。 4.遵守操作规程。 5.正确处理污物及污染的医疗用物。 6.预防锐器伤。 7.正确处臵医疗废物。 二、职业暴露 (一)职业暴露的概念: 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称之谓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又分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及其他职业暴露。 (二)医务人员被针刺伤后: 1.紧急处理办法:轻轻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水冲洗 (粘膜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然后用消毒液(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2.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交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备案。 3.被HBV或HC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 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在其后1-3月再检 查,仍未阴性可给予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1.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 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被视为具有传染性而加以防护 2.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 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 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 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 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4.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 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5.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 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中。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手卫生、标准预防、职业暴露知识

手卫生知识 一、术语和定义 1.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3.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 .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5 .常居菌: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6.暂居菌: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7. 手卫生设施: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 二、手卫生五时机(指征):(二前三后) 两前:接触病人前,无菌操作前。 三后:接触病人血液体液之后,接触病人后,接触病人周围环境物品之后。 三、手卫生的基本原则: 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选择使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 当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四、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a)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b)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五、洗手方法 七步洗手法(总共搓揉时间至少15秒):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5一手握住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揉,交换进行。6、将5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7、一手手握住另一手腕旋转搓揉,交

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

护士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 在医学领域里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原性疾病的情况,多是由于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地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从而感染了某种可以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病原体。针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暴露风险分析、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供最新和最实用的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技术和信息,以达到正确地预防和治疗职业伤害的目的。 医务人员为高危人群,其中护士是最危险的人群。近年来,随着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血液传播途径传染病患病率的上升,护士因职业暴露而引发血原性疾病感染的潜在危险也日趋加重。 一. 护理职业暴露 自有医疗护理事业后,就有职业暴露。护理人员工作在医院特定的环境中,周围存在着生物、物理、化学及社会心理因素,在为病人进行护理操作时,其经常暴露(置于、显露)于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中,存在着诸多的暴露危险,应引起高度注意,并加以防范,进行全面和标准的预防。 全面预防是指无论病人是否患有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所有病人的血液及特定体液均被视为可能具有艾滋病、乙肝、丙肝及其他经血液传播的病原体,医务人员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二. 职业暴露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的特点 (1)需要的血量非常少:如感染乙肝只需0.4 μml。 (2)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途径 皮肤刺伤(80%),皮肤接触(27%~43%),黏膜接触(<10%)。 三. 血原性传播疾病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 (1)传播途径病人血液中会有致病因子,是造成医务人员感染血原性传播疾病的先决条件,医务人员经常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等,职业暴露后感染的几率较常人高。血原性致病因子对医务人员传染常发生于锐器和针刺损伤皮肤黏膜或破损皮肤接触等方式传播,多发生于护士,其次是检验科人员及医生。 (2)高危人群长时间从事采血、急救以及妇、产科、血液疾患的操作,

标准预防知识与职业防护

护职业防:标准预防与主学习题主讲人: 学习时间:2017.11.23 标准预防的概念 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均具有传染性,医务人员在接触上述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同时,还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空气、飞沫、接触隔离措施。 标准预防基本特点 1、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 2、即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标准预防职业防护 (一)洗手/手消毒 1、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2、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器械后应立 3、洗手/手消毒,在两个病人之间,或同一个病人,接触身体的不同部位时应洗手/手消毒。 (二)使用手套 1、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 2、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 3、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 4、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三)使用口罩 防止或减少医务人员通过呼吸道被感染的机会。 (四)使用眼罩或面罩 可以防护或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传染性物质飞溅至医护人员口、眼及鼻等粘膜。(美国洗内镜时不带口罩,带面罩) (五) 使用防护鞋 (六)使用工作帽 (七)使用隔离衣或防护围裙 种类多,应正确适当使用 (八)可重复使用的设备 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器具、物品等,应确保在下一个病人使用之前清洁干净和适当地消毒灭菌,其中一次性使用的部件应弃去。 (九)环境控制 保证适当的日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底清洁的基础上,适当的消毒床单位、设备和环境的表面,并保证该程序的落实。 (十)被服

医院职业暴露与防护

医院职业暴露与防护 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如实验室技术员、医生、护士、保洁员等,在从事疾病防治工作及有关工作中,意外地被感染者或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非胃肠道粘膜,或被含有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而导致有被疾病感染可能性的情况。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毒、肝炎病毒等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血液、体液(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所以做好防护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今天小编主要讲解了医院职业暴露与防护。 一、适用对象 适用于医院可能接触各类感染性病人以及各种感染性物质的所有人员,包括临床医生、护士、技师、药师等科室工作人员,以及在我院进修学习的学员和保洁员等。 二、预防控制原则

坚持标准预防和安全操作是避免职业暴露医院感染的基本保证,诊疗操作前明确自身免疫状况和暴露源感染情况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护措施,是避免职业暴露和锐器损伤的主要基础,防护重点是避免与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体液等直接接触。 三、安全操作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一次性乳胶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必须戴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必须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应在充足的光线下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线、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

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 1.什么是尘肺病?我国法定的尘肺病有哪些? 尘肺病是在职业活动中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我国《职业病目录》规定的职业病名单中列出的法定尘肺病有13种: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尘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矽肺和煤工尘肺是我国目前发病人数最多的尘肺病。 2.我国发病人数最多的尘肺病是哪几种? 我国以往的职业病专项调查数据和十几年来卫生部公布的职业病报告数据都表明,矽肺和煤工尘肺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尘肺病,两者占报告尘肺病例总数的90%左右。 3.接触粉尘的职业及工种主要有哪些? 粉尘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尘肺病也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可以说工业生产过程中粉尘是随时随处都存在的,主要的职业及工种是: (1)金属矿山及非金属矿山开采:是最严重的粉尘危害行业。在金属或非金属矿山接触粉尘最多的工种是凿岩

工、放炮工、支柱工、运输工等,在煤矿主要是掘进工、采煤工、搬运工等。 (2)机械制造:机械制造业首先是制造金属铸件主要接触粉尘的工种包括配砂、混砂、成型以及铸件的打箱、清砂等。 (3)冶炼:金属冶炼中矿石的粉碎、烧结、选矿等,可产生大量的粉尘,冶炼工人广泛分布在钢铁冶炼和其它金属冶炼业中。 (4)建筑材料:耐火材料、玻璃、水泥制造业,石料的开采、加工、粉碎、过筛以及陶瓷中原料的混配、成型、烧炉、出炉和搪瓷工业。主要接触二氧化硅粉尘和硅酸盐粉尘。 (5)筑路业:包括铁道、公路修建中的隧道开凿及铺路。 (6)水电业:水利电力行业中的隧道开凿、地下电站建设。 (7)其他:如石碑、石磨加工、制作等。 4.棉纱口罩是否能起到防尘作用? 国家经贸委2000年印发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中明确要求,“纱布口罩不得作防尘口罩使用”。因为,一般的棉纱口罩只能挡住部分粉尘,其阻尘原理是机械

职业暴露相关知识(2月份资料)

职业暴露相关知识 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定义包括哪些常见类型 1.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机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又分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物品)职业暴露,及其他职业暴露。 2.常见的暴露类型为针刺伤、皮肤及粘膜暴露。 二、针刺伤和粘膜暴露后怎么进行局部紧急处理 (1)针刺伤的局部处理: 1.挤: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压出损伤处的血液,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2.冲:用流动水进行冲洗。 3.消毒: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用消毒液(如安尔碘或%碘伏)进行皮肤消毒,必要时包扎伤口。 (2)皮肤黏膜暴露后的局部紧急处理: 1.皮肤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后应立即用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 2.黏膜暴露(如血液飞溅到眼睛内)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被污染的黏膜。 3.皮肤或粘膜接触HIV:皮肤用肥皂液和流动清水冲洗,粘膜用生理盐水或流动水冲洗10分钟以上。如有伤口,应轻轻又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压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冲洗10分钟以上,伤口用消毒液消毒。 三、职业暴露后如何报告处理 1.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应及时电话报告院感染办及保健科,并尽快填写职业暴露上报表由科室负责人签字后由暴露发生当事人尽快送院感染办,保健科,上报表一式三份,一份科室备档,一份上交院感办,一份上交保健科。HIV血源性职业报告处理时间;非行政时间务必12小时内报告,因药物阻断最迟不超过24小时。 2.科室应当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形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过程,暴露源种类和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 a)由院感办进行调查指导防护措施,由保健科进一步评估,指导预防处理, 追踪检查结果,将追踪结果反馈院感办,由院感办统一进行职业暴露监

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

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护士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 在医学领域里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原性疾病的情况,多是由于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地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从而感染了某种可以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病原体。针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暴露风险分析、加强职业安全,提供最新和最实用的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技术和信息,以达到正确地预防和职业伤害的目的。 医务人员为高危人群,其中护士是最危险的人群。近年来,随着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血液传播途径传染病患病率的上升,护士因职业暴露而引发血原性疾病感染的潜在危险也日趋加重。 一. 护理职业暴露 自有医疗护理事业后,就有职业暴露。护理人员工作在特定的环境中,周围存在着生物、物理、化学及社会心理因素,在为病人进行护理操作时,其经常暴露(置于、显露)于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中,存在着诸多的暴露危险,应引起高度注意,并加以防范,进行全面和标准的预防。 全面预防是指无论病人是否患有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所有病人的血液及特定体液均被视为可能具有艾滋病、乙肝、丙肝及其他经血液传播的病原体,医务人员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二. 职业暴露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的特点 (1)需要的血量非常少:如感染乙肝只需μml。 (2)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途径

皮肤刺伤(80%),皮肤接触(27%~43%),黏膜接触(<10%)。 三. 血原性传播疾病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 (1)传播途径病人血液中会有致病因子,是造成医务人员感染血原性传播疾病的先决条件,医务人员经常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等,职业暴露后感染的几率较常人高。血原性致病因子对医务人员传染常发生于锐器和针刺损伤皮肤黏膜或破损皮肤接触等方式传播,多发生于护士,其次是检验科人员及医生。 (2)高危人群长时间从事采血、急救以及妇、产科、血液疾患的操作,接触血量越大,时间越长,机体获得致病因子的量越大。 (3)血原性传染疾病 a. 乙型肝炎(HBV)我国为乙肝的高发区之一。,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实验证明,HBsAg阳性的血浆稀释1 000万倍,给易感者注射后仍可引起HBV感染。医务人员,尤其是外科、口腔科、妇科、产科、内镜检查的医生、护士,感染HBV者甚多。 b. 丙型肝炎(HCV)人类对丙肝普遍易感,我国丙肝的感染率为3%~10%,接触血液的护理人员感染率高达50%~60%。国内外学者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认为,HCV的传播途径50%可通过血液,10%通过性传播,40%传播途径不明确。 c. 艾滋病(AIDS)AIDS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同样面临着AIDS的职业感染危险。与AIDS的传播关系最密切的是静脉抽血。无症状艾滋病毒感染者,对医务人员有较大威胁,此类人无症状、无阳性体征,但每个感染者都是传染原,护理人员要提高警惕。 四. 护士职业暴露感染血原性疾病的防护对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