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样品留样及处置记录

土壤样品留样及处置记录

土壤样品留样与处置记录第页共页

土壤样品的处理(可用)

土壤样品的处理 土壤样品的处理包括风干、去杂、磨细、过筛、混匀、装瓶保存和登记等操作过程。 1 风干和去杂 从田间采回的土样,除特殊要求鲜样外,一般要及时风干。其方法是将土壤样品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又无特殊的气体(如氯气、氨气、二氧化硫等)、无灰尘污染的室内,把样品弄碎后平铺在干净的牛皮纸上,摊成薄薄的一层,并且经常翻动,加速干燥。切忌阳光直接曝晒或烘烤。在土样稍干后,要将大土块捏碎(尤其是粘性土壤),以免结成硬块后难以磨细。样品风干后,应拣出枯枝落叶、植物根、残茬、虫体以及土壤中的铁锰结核、石灰结核或石子等,若石子过多,将其拣出并称重,记下所占的百分数。 2 磨细、过筛和保存 进行物理分析时,取风干土样100—200g,放在牛皮纸上,用木块碾碎,放在有盖底的18号筛(孔径1mm)中,使之通过1mm的筛子,留在筛上的土块再倒在牛皮纸上重新碾磨。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全部通过为止。不得抛弃或遗漏,但石砾切勿压碎。筛子上的石砾应拣出称重并保存,以备石砾称重计算之用。同时将过筛的土样称重,以计算石砾重量百分数,然后将过筛后的土壤样品充分混合均匀后盛于广口瓶中,作为土壤颗粒分析以及其它物理性质测定之用。 化学分析时,取风干好的土样如以上方法将其研碎,并使其全部通过18号筛(孔径1mm)。所得的土壤样品,可用以测定速效性养分、pH值等。测定全磷、全氮和有机质含量时,可将通过18号筛的土壤样品,进一步研磨,使其全部通过60号筛(孔径0.25mm)。测定全钾时,应将全部通过100号筛(孔径0.149mm)的土壤样品,作为其分析用。研磨过筛后的土壤样品混匀后,装入广口瓶中。 样品装入广口瓶后,应贴上标签,并注明其样号、土类名称、采样地点、采样深度、采样日期、筛孔径、采集人等。一般样品在广口瓶内可保存半年至一年。瓶内的样品应保存在样品架上,尽量避免日光、高温、潮湿或酸碱气体等的影响,否则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主要仪器 土壤筛、土钻、牛皮纸、木块、广口瓶、米尺、铁锨、土壤袋、标签、铅笔。 摘自《莱农化分析》

实验四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

实验四土壤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 一、目的和要求:土壤样品(简称土样)的采集与处理,是土壤分析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正确与否。因此必须按正确的方法采集和处理土样,以便获得符合实际的分析结果。 二、内容与原理:学习土壤农化样品的采样布点方法及分样方法。在大田中,采用蛇形取样法采集 1kg 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采用四分法分样。土样标签书写内容,样品风干要求。 三、主要用具:小土铲、布袋或塑料袋、标签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一) 采样路线采样时应沿着一定的线路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一般采用“S”形布点采样。在地形变化小、地力较均匀、采样单元面积较小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梅花”形布点取样。要避开路边、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蔬菜地混合样点的样品采集要根据沟、垄面积的比例确定沟、垄采样点数量。果园采样要以树干为圆点向外延伸到树冠边缘的2/3处采集每株对角采2点。 (二)土样的采集分析某一土壤或土层,只能抽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少部份土壤,这就是土样。采样的基本要求是使土样具有代表性,即能代表所研究的土壤总体。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可有不同的采样方法。每个采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一致土样上层与下层的比例要相同。取样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深度相同。用取土铲取样应先铲出一个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下铲取土。所有样品都应采用不锈钢取土器采样 1.土壤剖面样品土壤剖面样品是为研究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和发生分类。应按土壤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挖掘剖面,根据土壤发生层次由下而上的采集土样,一般在各层的典型部位采集厚约 l0 厘米的土壤,但耕作层必须要全层柱状连续采样,每层采一公斤;放入干净的布袋或塑料袋内,袋内外均应附有标签,标签上注明采样地点、剖面号码、土层和深度。 2.耕作土壤混合样品为了解土壤肥力情况,一般采用混合土样,即在一采样地块上多点采土,混合均匀后取出一部份,以减少土壤差异,提高土样的代表性。 (1)采样点的选择选择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应考虑地形基本一致,近期施肥耕作措施、植物生长表现基本相同。采样点5—20 个,其分布应尽量照顾到土壤的全面情况,不可太集中,应避开路边、地角和堆积过肥料的地方。 (2)采样方法:在确定的采样点上,先用小土铲去掉表层3 毫米左右的土壤,然后倾斜向下切取一片片的土壤(见图1)。将各采样点土样集中一起混合均匀,按需要量装入袋中带回。 3.土壤物理分析样品测定土壤的某些物理性质。如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等的测定,

土壤留样管理制度范文

土壤留样管理制度范文 土壤留样管理制度 目录 一、管理目的 二、适用范围 三、主要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 四、管理要求 五、留样操作流程 六、监督与评估 七、记录与报告 八、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九、应急处置 十、附则 一、管理目的 土壤留样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土壤留样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保证留样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通过制定详细的工作程序,明确相关责任,规范留样操作流程,提高土壤留样的质量,确保留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土壤留样工作的单位和人员。 三、主要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

1. 土壤留样的主要责任部门为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土壤留样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管。 2. 土壤留样的责任人员包括土壤留样负责人、现场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 (1)土壤留样负责人负责监督土壤留样工作的执行情况,负 责组织制定土壤留样计划和工作方案,以及保证留样工作的按时完成。 (2)现场工作人员负责实施土壤留样工作,保证留样的准确 性和完整性。 (3)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接收留样并进行相关实验分析工作,保障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四、管理要求 1. 定期制定土壤留样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留样工作。 2. 土壤留样负责人要负责合理安排现场工作人员,确保留样工作按要求进行。 3. 留样工作人员要熟悉留样操作流程和相关标准,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 4. 实验室工作人员要遵循实验室管理规定,确保留样及实验分

析工作的准确性。 5. 对每批留样进行编号,并记录详细的留样信息,包括留样地点、时间、深度等。 6. 采集土壤留样时应使用干净的工具,避免交叉污染。 7. 留样地点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点,且应尽量避免受到人为干扰或污染。 8. 留样容器应该具有密封性,防止土壤样品的干燥和污染。 9. 留样容器标记清晰,记录留样编号、日期、地点等信息。 10. 留样样品的保存条件应符合要求,防止过早腐烂或其他损坏。 11. 严格控制现场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确保留样工作和实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五、留样操作流程 1. 制定留样计划和工作方案。 2. 根据计划和方案组织实施土壤留样工作,确保留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 采集土壤样品并存放在留样容器中,确保样品稳定和完整。

土壤样品留置规范

土壤样品留置规范 1. 简介 本文档旨在规范土壤样品的留置程序和要求,以确保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留置土壤样品对于地质学、环境科学和农业研究等领域非常重要。 2. 留置期限 土壤样品的留置期限应根据具体研究项目和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确定。通常情况下,建议将土壤样品留置至少5年,以便后续需求和重复测试的需要。但对于特定研究项目或特定法律要求,留置期限可能需要更长。 3. 留置环境要求 为确保土壤样品的质量和保存,以下环境要求应被满足: - 温度:土壤样品应保存在恒定的温度环境中,保持在摄氏20度左右为宜。 - 湿度:土壤样品应保存在相对湿度为50%至60%的环境中,以避免水分丢失或过多吸湿。

- 光照:土壤样品应存放在避光的地方,以防止光照引起的化 学反应和降解。 4. 样品包装和标识 为确保土壤样品不被污染和混淆,以下包装和标识要求应被遵守: - 包装:土壤样品应被妥善包装在密封的中,以避免样品丢失、污染或腐败。 - 标识:每个土壤样品应清晰标注样品编号、采样日期、采样 地点和采样者的姓名等信息,以确保样品的可追溯性和准确性。 5. 存档管理 土壤样品的存档管理应根据留置期限和相关要求进行妥善管理。以下管理措施应被采用: - 存放:留置的土壤样品应以系统化的方式存放,确保样品的 顺序和分类清晰可辨。 - 记录:对每个土壤样品的留置情况,应建立详细的记录,包 括样品信息、留置期限和存放位置等。

- 控制:对土壤样品的存取应建立合理的管理控制措施,确保 样品的安全和保密。 6. 销毁程序 在留置期限届满或无需保留土壤样品时,应根据法律法规和研 究伦理要求,制定正确的土壤样品销毁程序。以下程序应被遵循: - 私密销毁:将土壤样品进行私密销毁,以避免泄露敏感信息。 - 环境友好:使用环境友好的方法进行样品销毁,以减少对环 境的损害。 - 文档记录:对销毁过程和结果进行文档记录,以便追溯和证 明销毁的合法性。 以上是土壤样品留置的规范要求,为确保研究数据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请严格遵守并执行。

土壤样品采集、处理和检测要求

土壤样品采集、处理和检测要求 土壤样品采集、处理和检测是土壤环境监管和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土壤样品采集、处理和检测的要求。 一、土壤样品采集要求 1.选取代表性样点,避免采集样品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引起误差。 2.在采样前应先了解采样区域的地理环境、土地利用类型、历史背景及施肥情况等信息。 3.采样工具应使用干净、无污染、无铁质、无铜质的不锈钢工具。 4.采样深度一般在20cm左右,且应有标记。 5.在进行离子、有机物等分析时,要将地表层——下伏液态水层竖向采样并混合均匀后采集样品。 二、土壤样品处理要求 1.土壤样品采集后,应进行混合均匀处理。 2.保持样品的湿度不变,并尽快送至检测单位或实验室。 3.土壤中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样品应在采集后尽快进行处理和检测,以防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

4.有机质含量高的土样应进行曲线稀释或重量划定以获得最佳 测定结果。 三、土壤样品检测要求 1.根据不同的物质成分进行不同的检验,如离子检测、有机物 质检测等。 2.检测前应进行试验室的初始污染检测,避免由试验室污染影 响样品检测结果。 3.选择权威、正规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4.检测结果应有报告,包括检测方法、结果、误差范围、检测 标准等信息。四、土壤样品采集、处理和检测注意事项 1.避免污染 土壤样品容易受到化学污染和物理污染的影响。为避免污染,需要使用干净、无污染的采样工具,避免有色散、污染等情况。此外,在采样前,应确认承重层的深度和类型。 2.避免干扰因素 在采样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干扰因素的影响。例如,避免挖掘工具及人员践踏采样点周围的土壤;避免零星采集等情况。

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及保存技术与要求

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及保存技术与要求 一、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 1.采集位置的选择:根据研究目的,选择代表性的样点进行采集。应 注意选择多样性和代表性好的样点,避免不具代表性的采集点。 2.采集工具的选择:根据采集目的和土壤性质,选择合适的采集工具。常用的采集工具包括铁锹、一次性土壤钻头和铲子等。 3. 采集深度的选择:根据研究需求和土壤类型,选择合适的采集深度。常用的采集深度一般为0-20cm、0-30cm和0-60cm等。 4.采集数量的确定:根据研究需求和土壤类型,确定采集的土壤样品 数量,通常为3-5个样点取样混合成一份复合样品。 5.采集方法:采集过程中要避免因外来因素造成的污染。采集样品时 要佩戴手套,并避免与其他物质接触,以免影响样品的准确性。 二、土壤样品的流转 1.样品尽快送到分析实验室进行分析,以避免因样品长时间保存而导 致分析结果的偏差。 2.样品运输途中应注意防止样品的破坏和污染,避免晃动和直接暴露 在阳光下。可以放置在冷藏箱或保温箱中进行运输,以保持样品的原始性质。 3.在样品被分析的过程中,需注意避免样品的交叉污染,尽量避免样 品与其他化学品或污染物接触。 三、土壤样品制备

1.样品制备前应根据研究需求,对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除杂、晾干等。具体的制备方法需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要求进行确定。 2.样品制备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样品的污染和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使用干净的工具和容器进行样品的制备,并及时清洗并消毒。 四、土壤样品的保存 1.样品保存前应将土壤样品干燥,移除多余的杂质并立即分装密封。样品装入干燥的容器中,并在容器上标明采集时间、地点和深度等重要信息。 2.样品保存时应避免阳光直射、高温及潮湿等有害因素的影响,选择干燥、通风、阴凉处进行保存。 3.样品保存的时间一般应根据研究需求确定,建议尽快进行分析,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4.样品保存期限到期前,应定期对保存的样品进行检查,并注意保持样品的原始性质。 综上所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及保存技术与要求对土壤科学研究十分重要。合理的采集方法、流转流程、制备过程和保存条件,能够保证土壤样品的原始性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和后续的分析研究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操作,以获得可靠的研究结果。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由于土壤特别是农业土壤的差异很大,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大若干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此外,应根据分析目的和要求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处理方法。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一)采样时间 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随季节的改变而有很大变化。分析土壤养分供应情况时,一般都在晚秋或早春采样。同一时间内采取的土样,其分析结果才能相互比较。 (二)采样方法 采样方法因分析目的和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1.土壤剖面样品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必须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 2.土壤物理性质样品如果是进行土壤物理性质测定,须采原状样品。 3.土壤盐分动态样品研究盐分在剖面中的分布和变动时,不必按发生层次取样,而自地表起每l0cm 或20cm 采集一个样品。 4.耕层土壤混合样品为了评定土壤耕层肥力或研究植物生长期内土壤耕层中养分供求情况,采用这种方法。 (1)采样要求 在采样时,要求土样有代表性,因此需多点取样,充分混合,布点均匀,混合样品的取样数量应根据试验区的面积以及地力是否均匀而定,通常为5~20个点,采样深度只需耕作层土壤0~20cm ,最多采到犁底层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2)采样方法 根据地形、样点数量和地力均匀程度布置采样点。面积不大,比较方正,可采用对角线取样法;面积较大,形状方正,肥力不匀的地块可采用棋盘式采样方法(方格取样法);面 较深的土壤,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采土可用土钻或小土铲进行。用土钻时一定要垂直插入土内。如用小土铲取样,可用小土铲斜着向下切取一薄片的土壤样品(图2),然后将土样集中起来混合均匀。量多时可用四分法弃去,取土样1kg 装入布袋或塑料袋,袋内外各放一标签,上面用铅笔写明编号、采 土块 对角线取样法 棋盘式取样法 蛇形取样法法

土壤样品前处理标准及方法介绍

土壤样品前处理标准及方法介绍 土壤不同于水质、食品、药品等样品,它的基质与成份复杂得多,所以前处理步骤和净化步骤多,本文主要介绍土壤样品的前处理相关内容。 一、土壤样品前处理方法标准 《土壤干物质和水分的测定重量法》(1IJ613-2011) 《土壤和沉积物多环芳煌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HJ805-2016) 《土壤和沉积物有机氯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IIJ835-2017) 二、土壤样品水份的测定 新鲜土壤样品需测定水份,标准里有详细的规定,把石子、树叶、草根等挑选干净再测定。但是实际土壤样品千差万别,有些土壤样品有大量的细小草根等,如果不清除干净,会对水份值有一定影响,但是差别不大,如果要清除,要用上镶子和放大镜等工具。 但是也有个问题,如果样品量太大,就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To 也可以用实验室的土壤冻干设备,冻干后再过筛,细小草根等残留产生的水份差别,在实际中把这个差别值忽略。 三、土壤样品提取 现在大部分实验室可能都用加压流体萃取法,这个方法方便、快捷、高效。个别实验可能还在用传统的索氏提取。 四、土壤样品净化 样品前处理的方法比较多,GPC净化方法在环境监测领域用的相对较少,。目前更多的是硅胶层析柱、硅酸镁净化小柱法。净化过程

中加适量铜粉去硫,无水硫酸钠脱水。 但是这个一天仅仅能净化8—10个样品,可能有些实验室老师操作非常熟练,用上固相萃取辅助设备等,效率会更高些。但全国土壤污染样品大批量的,估计仅仅净化也需要十天半个月。 解决方法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利用不过净化柱的方法,只是在加压流体萃取后的样品中加入适量铜粉去硫,无水硫酸钠脱水,低温放置两三小时后,取上清液和清洗液合并,直接进行浓缩过0.45滤膜上质谱分析。质谱仪器本身就抗干扰性强的优点,此方法分析样品方便、快捷许多。缺点是需要经常检查更换进样衬管和分流平板等。通过这两年实际分析土壤样品,进样衬管和分流平板更换得比较频繁,但由于少了过净化柱这一步骤,分析效率大大提高。

土壤制备记录模板

土壤制备记录模板 一、引言 土壤制备记录是一种记录土壤制备过程的文档,它对于科研实验、农业生产以及环境监测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介绍土壤制备记录的模板,包括记录的内容、格式要求以及注意事项等。 二、土壤制备记录的目的和重要性 1.目的:土壤制备记录的主要目的是记录土壤制备的过程和相关参数,以确保 实验或生产的可重复性和科学性。 2.重要性:土壤制备记录是对土壤制备过程的准确记录,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和 生产者追溯土壤制备的过程,分析土壤质量及其对实验结果或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三、土壤制备记录的内容 土壤制备记录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实验信息 •实验名称:记录实验的名称或编号。 •实验日期:记录实验的具体日期。 •实验人员:记录参与实验的人员姓名和职务。 •土壤来源:记录土壤的来源地点和供应商信息。 2. 材料准备 •土壤样品:记录土壤的样品编号、重量以及处理方式(如筛选、消毒等)。•添加物质:记录添加的肥料、有机质或其他处理物质的种类、重量和浓度。 3. 制备过程 •土壤混合:记录土壤样品和添加物质的混合方式和比例。 •混合工具:记录所使用的混合工具(如搅拌器、手工搅拌等)。 •混合时间:记录混合的时间长度。 4. 质量控制 •样品标识:记录土壤制备过程中每个样品的标识方式(如编号、标签等)。•质量检测:记录对土壤样品的质量检测方法和结果。 5. 其他记录 •备注:记录制备过程中的特殊情况、异常情况或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四、土壤制备记录的格式要求 土壤制备记录的格式要求如下: 1.标题:记录每个部分的标题,使用适当的层次和格式。 2.有序列表:使用有序列表的格式,对每个记录项进行编号。 3.表格:对于需要记录的大量数据,可以使用表格进行整理和展示。 4.日期和时间:使用统一的日期和时间格式,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五、土壤制备记录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土壤制备记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准确性: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包括实验信息、材料准备、制备过程和质量控 制等方面的记录。 2.完整性:记录应包含所有必要的信息,以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和科学性。 3.规范性:记录应按照统一的模板和格式进行,以方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果 比对。 4.及时性:记录应及时完成,避免遗漏或遗忘关键信息。 六、总结 土壤制备记录是对土壤制备过程的准确记录,对于科研实验、农业生产和环境监测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土壤制备记录的模板,包括记录的内容、格式要求和注意事项等。通过合理使用土壤制备记录模板,可以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和科学性,为科研工作和生产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

土壤样品预处理方法

土壤样品预处理方法 土壤样品预处理方法 1 全分解方法 1.1普通酸分解法 准确称取0.5 g(准确到0.1 mg,以下都与此相同)风干土样于聚四氟乙烯坩埚中,用几滴水润湿后,加入10 mLHCl(ρ1.19g/mL),于电热板上低温加热,蒸发至约剩5 mL时加入15 mLHNO3(ρ1.42g/mL),继续加热蒸至近粘稠状,加入10 ml HF (ρ1.15g/mL)并继续加热,为了达到良好的除硅效果应经常摇动坩埚。最后加入5 ml HClO4(ρ1.67g/Ml),并加热至白烟冒尽。对于含有机质较多的土样应在加入HClO4之后加盖消解,土壤分解物应呈白色或淡黄色(含铁较高的土壤),倾斜坩埚时呈不流动的粘稠状。用稀酸溶液冲洗内壁及坩埚盖,温热溶解残渣,冷却后,定容至100 mL或50 mL,最终体积依待测成分的含量而定。 1.2 高压密闭分解法 称取0.5 g风干土样于内套聚四氟乙烯坩埚中,加入少许水润湿试样,再加入HNO3(ρ1.42g/mL)、HCl04(ρ1.67g/mL)各5 mL,摇匀后将坩埚放入不锈钢套筒中,拧紧。放在180 ℃的烘箱中分解2 h。取出,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坩埚,用水冲洗坩埚盖的内壁,加入3 mL HF(ρ1.15g/mL),置于电热板上,在100 ℃~120 ℃加热除硅,待坩埚内剩下约2 ~3 mL溶液时,调高温度至150 ℃,蒸至冒浓白烟后再缓缓蒸至近干,按1.1同样操作定容后进行测定。 1.3 微波炉加热分解法 微波炉加热分解法是以被分解的土样及酸的混合液作为发热体,从内部进行加热使试样受到分解的方法。目前报导的微波加热分解试样的方法,有常压敞口分解和仅用厚壁聚四氟乙烯容器的密闭式分解法,也有密闭加压分解法。这种方法以聚四氟乙烯密闭容器作内筒,以能透过微波的材料如高强度聚合物树脂或聚丙烯树脂作外筒,在该密封系统内分解试样能达到良好的分解效果。微波加热分解也可分为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土壤样品(简称土样)的采集与处理,是土壤分析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分 析结果的正确与否。因此必须按正确的方法采集和处理土样,以便获得符合实际的分析结果。 分析某一土壤或土层,只能抽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少部份土壤,这就是土样。采样的基本 要求是使土样具有代表性,即能代表所研究的土壤总体。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可有不同的 采样方法。 土壤剖面样品是为研究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和发生分类。应按土壤类型,选择有代表性 的地点挖掘剖面,根据土壤发生层次由下而上的采集土样,一般在各层的典型部位采集厚约 l0厘米的土壤,但耕作层必须要全层柱状连续采样,每层采一公斤;放入干净的布袋或塑 料袋内,袋内外均应附有标签,标签上注明采样地点、剖面号码、土层和深度。 为了解土壤肥力情况,一般采用混合土样,即在一采样地块上多点采土,混合均匀后 取出一部份,以减少土壤差异,提高土样的代表性。 选择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应考虑地形基本一致,近期施肥耕作措

施、植物生长表现基本相同。采样点5—20个,其分布应尽量照顾到土壤的全面情况,不可 太集中,应避开路边、地角和堆积过肥料的地方。 在确定的采样点上,先用小土铲去掉表层3毫米左右的土壤,然后倾斜向下切取一片片的土壤(见图1)。将各采样点土样集中一起混合均匀,按需要量装入袋中带 回。 测定土壤的某些物理性质。如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等的测定,须采原状土样,对于研究土 壤结构性样品,采样时须注意湿度,最好在不粘铲的情况下采取。此外,在取样过程中,须 保持土块不受挤压而变形。 为查明植株生长失常的原因,所采土壤要根据植物的生长情况确定,大面积危害者应取 根际附近的土壤,多点采样混合;局部危害者,可根据植株生长情况,按好、中、差分别取 样(土壤与植株同时取样),单独测定,以保持各自的典型性。

环境检测中的土壤检测: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

环境检测中的土壤检测: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在环境检测中经常要做土壤的采集分析,主要涉及到的流程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一)采祥计划: 1、内容包括:任务来源、采样人员、人员分工、采样点位、时间节点、采样器具、监测项目、采样量、份数、注意事项。 2、采样人员采样前应了解采样点周边污染源以及农田施肥和喷洒农药等情况。人为干扰较大的陡坡地、低洼积水地、住宅、道路、沟渠以及粪堆附近等处不具代表性,不宜为采样点。 3、土壤采样器具清单: (1)工具类:铁铲、镐头、取士钻、木铲竹片以及适合特殊采样要求的工具等。 (2)器具类定位仪、卷尺、便携手提押、祥品袋布爱和塑科技)、棕色密罚祥品密封垫的螺口棕色玻璃瓶、运输箱导。 (3)文具类:土壤样品标签、点位编号列表、剖面标尺、采样现场记录表、铅笔、资料夹、用于围成漏斗状的硬纸板等。 (4)防护用品: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常用(防蚊蛇咬伤)药品、手套、口罩等。(5)运输工具:采样用车辆及车载冷藏箱。 (二)布点采祥: 采样可分为土壤表层采样、分层采样、剖面采样和土壤新鲜样品采集。用于重金属分析的样品,应将与金属采样器接触部的土壤弃去,如用木铲去掉铁铲接触面。

1、土壤表层采样 土壤表层采样可以采集单独样品,也可以采集混合样品。 (1)、单独样品 单独样品只在坐标点单点取0~ 20cm土壤。取土方法为:先用铁铲三面切割一个大于取土量的、20cm高的土方立面,取适量土壤,注意应尽可能做到取样量上下一致,不要斜向切割。 (2)、混合样品 混合样品是在设定的采样区域内多点取土。采集方法包括单对角线法、双对角线法、棋盘式法和蛇形法等。 ①单对角线法:适用于污灌农田土壤,以单对角线等分点为采样分点,一般设5个采样分点。 ②双对角线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组成和受污染程度相对比较均匀的地块,设分点5个左右。 ③棋盘式法:适宜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土壤不够均匀的地块,设分点10个左右;受污泥或垃圾等固体废物污染的土壤,分点应在20个以上。 ④蛇形法:适宜于面积较大、土壤不够均匀且地势不平坦的地块,设分点10 ~ 30个左右,多用于农业面源污染型土壤。 采样点位确定后,一般设定20mx20m为采祥区(也可根据现场情况适当扩大,如 100mx100m),在设定的采样区域内,按混合采祥法采集分点祥品,分点取土方法与单独样品相同,等量混合后合成份混合祥品。土壤有机

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

附件1 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 和保存技术规定

目录 1 适用范围 (1) 2 土壤样品采集 (1) 2.1制定采样计划 (1) 2.2采样准备 (1) 2.3使用采样手持终端和GPS (3) 2.4采样点确认 (3) 2.5采样方法 (3) 2.6采样时期 (5) 2.7采样记录 (5) 2.8样品分装 (6) 2.9采样小组自查 (6) 2.10注意事项 (6) 3 样品流转 (7) 3.1制定样品流转计划 (7) 3.2样品装运 (7) 3.3样品交接 (8) 4 样品制备 (8) 4.1制样场地 (8) 4.2制样工具及容器 (8) 4.3样品制备 (9) 4.4注意事项 (10) 5 样品保存 (11) 5.1实验室样品保存 (11) 5.2样品库样品保存 (12) 附1 (13) 附2 (18)

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 1 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定明确了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及与其相关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2 土壤样品采集 2.1 制定采样计划 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和各省(区、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省级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详细采样计划,内容包括:任务部署、人员分工、时间节点、采样准备、采样量和份数、样品交接和注意事项等。 2.2 采样准备 采样准备主要包括组织准备、技术准备和物资准备。 2.2.1 组织准备 野外采样必须组建采样小组: (1)采样小组至少由2名成员组成,包括1名组长和1名技术骨干,要求参加过国家或省级组织的样品采集流转制备保存等技术培训; (2)采样小组组长由作风严谨、工作认真和具有野外采样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组长为采样过程质量控制责任人和现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