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本科生课程学分冲抵申报表

本科生课程学分冲抵申报表

本科生课程学分冲抵申报表
本科生课程学分冲抵申报表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本科生课程学分冲抵申报表

编号:

说明:此表格一式三份,一份存教务处教学研究科,一份存学籍管理办公室,一份存学院。

学生信息表

教学计划学分要求学分项目

教学计划学分要求 学分项目 毕业要求已选课学分实际已获得总学分98 98 98 必修课总学分98 98 98 选修课总学分0 0 0 专业选修课总学分0 0 公共选修课总学分0 0 备注:申请学位所学课程:大学英语III、工程数学I、土木工程项目管理A 教 学 计 划 包含课程序号课程名称 课程类 别 课程属性 课程学 分 当前课程状 态 1 毕业设计(论文) 必修课毕业论文 课 18 修完课程通 过 2 大学英语III 必修课公共基础 课 4 修完课程通 过 3 计算机应用基础必修课公共基础 课 4 修完课程通 过 4 工程数学I 必修课公共基础 课 3 修完课程通 过 5 现代远程学习概论必修课公共基础 课 1 修完课程通 过 6 大学英语V 必修课公共基础 课 4 修完课程通 过 7 大学英语IV 必修课公共基础 课 4 修完课程通 过 8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必修课公共基础 课 3 修完课程通 过 9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必修课专业基础 课 5 修完课程通 过 10 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 必修课专业基础 课 5 修完课程通 过 11 隧道工程必修课专业课 3 修完课程通过 12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必修课专业课 4 修完课程通

过 13 房屋工程必修课专业课 2 修完课程通过 14 毕业实习必修课专业课8 修完课程通过 15 工程承包与招投标A 必修课专业课 3 修完课程通过 16 基础工程(工民建及造价) 必修课专业课 5 修完课程通过 17 桥梁工程必修课专业课 4 修完课程通过 18 工程经济学A 必修课专业课 4 修完课程通过 19 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A 必修课专业课 4 修完课程通过 20 土木工程项目管理A 必修课专业课 4 修完课程通过 21 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A 必修课专业课 3 修完课程通过 22 道路工程(上) 必修课专业课 3 修完课程通过 23 计算机应用基础(统考) 其他统考课程0 修完课程通过 24 大学英语B(统考) 其他统考课程0 修完课程通过 合计:98

学分银行制度“建立”探索

学分银行制度建设探索 【摘要】学分银行制度是一种非常新型的教育管理制度,通过总结国内外学分银行制度的现状,结合国家国情发展为基础,不断推进学分银行试点教育工作,同时建设终身教育管理体系,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立交桥”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学分银行功能现状建议 一、浅析学分银行制度 从概念上来讲,学分银行制度主要代表着学分银行管理相关机构、国家授权认证机构、学生学习成果认证机构以及各种组织体系管理的总体,正常运行期间学分银行所需要的各种规范、责任以及标准等总称为学分银行制度,在分学银行制度中注册制度非常灵活,同时分学制度以及认证等转换方便,核心内容为学分转换与积累。 二、学分银行制度的功能 学分银行制度可以很好的将教育机构、学习者以及用人单位,还包括社会、政府联系起来,对构建国家终生教育体系起到促进作用。首先,对于学习者个人来说,学分银行制度使原来制度外的没有得到认证的成果的到承认、积累。其次,对于教育培训机构的培训成果可以得到认证会促进培训

机构提升其教育品质。再次,使用人单位能够找到更多单位的员工培训及人力资源信息,推进本单位人才选聘、培养及人力资源建设。最后,积极通过学习成果认证标准的制定与完善,政府能够积极对学习成果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将学习成果衔接起来,转换学习成果研究体系等,保证不同类型的课程都能够享受相同的地位,还能够将培训类的教育、学校教育以及校外教育等综合起来,建立成综合教育管理体系,不断帮助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提高教育品质,同时实现公平教育,最终搭建终身教育的“立交桥”。 三、国外学分银行制度发展现状 根据区别的制度管理模式,不同国家学分银行制度的名称不同,概括起来有三种:(1)基于国家资格框架的制度模式,如英国、澳大利亚、南非、中国香港、欧盟;(2)根据分学银行的协议形式的制度管理模式包含很多国家,美国、在加拿大等都属于这种模式;(3)分学银行制的模式,如韩国。 不论采用哪种制度模式,国外的学分银行制度基本都是根据立法以及宪法等机构制定规范性教育文件,为分学银行制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保证其能够安全运行。美国针对这方面提出《高等教育法》,在1965年期间,1998年对《高等教育法》进行了修改,再1976年期间提出《终身学习法》。除了通过立法来保障学分银行制度的有效运行各国还需要

学分制实施细则

湖南工程学院学分制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学分制是以学生自主选课为机制,以学分与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与质的计算单位,以取得一定的学分和平均学分绩点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标准,人才培养规格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第二条为深化我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发挥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和《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分制收费管理试行办法》,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章学习年限 第三条我校本科专业的学制,除建筑学专业为五年外,其余均为四年。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制。四年制本科在校学习年限为3-6年,五年制本科在校学习年限为4-7年。 第四条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学完人才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毕业要求的总学分,准予毕业;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湖南工程学院授予学士学位实施细则》的学生,授予学士学位。 第五条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因患病、出国、创业等原因可申请休学1-2年,休学期限以学年为单位计算,学生最多可申请休学2次,累计时间最多2年。学生休学须本人提出申请,经家长签字确认,学院院长审核,报教务处批准。 第三章课程、学分与成绩考核 第六条人才培养计划内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对各类课程和实践环节均有最低学分要求规定。 必修课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包括通识教育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 选修课指为加深专业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以及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课程。分为限制性选修课(简称限选课)和任意选修课(简称任选课)两种。限选课指与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以及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课程;任选课指为扩大学生知识面的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以及就业方向选修的课程。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学分制管理暂行规定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学分制管理暂行规定 (讨论稿) 第一条:学制与学期 一、学制 本科各专业的学制为四年,修业年限三~六年(包括休学、停学和保留学籍等)。学生在规定的年限内修满要求的总学分,并达到〈大学生体质标准〉,即可取得毕业资格。以四年为标准修业年限计,提前或延长毕业年限需办理申请审批手续,实施细则见有关规定。 二、学期 学校每学年设置春季、秋季两个长学期和一个暑期短学期。长学期安排19周,其中用于教学17周,考试1.5--2周;短学期安排3--4周,主要用于安排选修课、讲座、军训、实习、设计、创新活动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第二条:学分计算 一、理论与实验课程 理论课16学时计1学分;体育、实验、上机课程32学时计1学分。 二、实践教学环节 军训计2.5学分; 课程(设计)、实习、小设计等,1周计1学分; 毕业论文(设计)计15学分; 三、创新教育活动 创新学分,指学生按规定参加教学计划之外的各种竞赛性、科研性、实践性活动所取得的学分。这些活动主要包括由学校、学院(系)组织,并经教务处核准的各类发明、设计、社会实践、科学研究以及社团活动。 为从制度上保证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规定每个本科生修学期间应至少修满3个创新学分方能毕业。 实施细则: 1、竞赛性活动获奖 获国家级以上奖励计2学分,获市级二等奖及以上奖励计1.5学分,获市级三等奖或校一等奖计1学分,市级鼓励奖、参赛奖,校二等奖及以下者计0.5学分。同一奖项多次获奖者,按最高级别记学分,不予重复。 2、论文发表 在国外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主要作者(排名第一)每篇计1.5学分,其他作者每篇计0.5学分。在其他公开发行刊物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1.0学分,其他作者0.5学分。 3、取得科研成果

通识教育网络课程管理办法试行

常纺院教字〔2015〕19号 通识教育网络课程管理办法(试行) 为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丰富人文素养课程体系,探索新型网络教学模式,共享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我校拟于2015-2016-1学期开始,根据校《2015年教学工作计划》和《关于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编制的意见》相关要求,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分步开设通识教育网络课程。为了提高网络课程的使用效益,规范通识教育网络课程的使用与管理,明确管理部门、教师与学生的职责与任务,特制订本办法。 一、通识教育网络课程性质与要求 1.通识教育网络课程分为通识类教育必修课和通识类教育任意选修课,简称网络必修课和网络选修课,分别对应我校的职

业基础课和素质拓展课中的任意选修课。 2.遴选或者引进通识教育网络课程必须坚持三个原则: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满足学生所需;体现开放性、动态性;着眼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鼓励我校教师自主开发通识教育网络课程供学生选修或必修。 3.网络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可根据教学实际分批实施。 4.网络课程所修学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分系统。学时学分计算办法参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具体课程学分以教务处建议学分为准。 5.网络必修课程学时学分不足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由课程教师采用线下集中教学等方式补足课时,帮助学生修满该课程规定学分。具体方案由课程所属部门制定并报教务处审批。 二、通识教育网络课程的管理 通识教育网络课程由教务处和课程所属部门共同管理。学校成立由教务处、课程所属部门等相关人员组成的“通识教育网络课程实施工作组”,其职责是负责课程遴选、师资遴选、选课管理、过程监控与协调等工作,保障通识教育网络课程顺利实施。 (一)教务处职责 教务处宏观指导通识课程开设及实施管理;根据学生需求和学校实际遴选通识课程;负责课程购买、系统安装、信息导入等相关事宜;负责学生选课信息发布、系统管理(包括课程、教师、公告、工作量、访问量统计等);定期发布学生学习进程信息等。

学分制实施细则

学分制实施细则(试行草案)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贯彻落实《河北省职业学校试行学分制的原则意见》,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原则,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沟通和衔接,促进终身教育体现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制定本细则。 第2条:我校的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来计算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成效,衡量学生能否毕业,同时又要求学生修满规定年限的教学管理制度。它把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满足人才培养基本规格的要求;它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和形式,允许学生选择,体现弹性教学制度;它将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体现管理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第3条:本细则从2005年在职高部开始试行,适用于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和普通中专。 第二章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第4条: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组织教学工作的实施方案,是指导和管理教学工作的重要文件。为保证各专业学生的培养规格和质量,实施学分制的专业按照本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要求和学分制管理要求及企业用人的实际需要,制定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并报教务处审批后执行,新开专业的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应在新生入学前报批。 本次学分制改革是以数、语、外等基础课为先导,在各专业全面铺开。各教研组(专业组)在每学期开始前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每月上报一次月计划。 第5条:课程设置 学分制实施弹性教学计划,将课程分为必修课、限定选修课(简称限课)和任意选修课(简称任选课)及综合社会实践课和实习。 1、必修课指为保证人才培养基本规格,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必修课为专业 基础课程(各专业不同)。 2.限选课指学生在学校提供的选修课范围内,按相关规定选修的课程。为保证专门化方向的人才培养基本规格,以深化、拓宽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包括专业提高课和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和体育等),采用“模块式“课程组形式,由学生选修。 3.任选课指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和潜能的课程。包括拓宽知识技能为主的课程和深化提高专业知识技能为主的课程和创新意识的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分银行制度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分银行制度 2014-10-11 09:18 来源:中国教育报我有话说 作者: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学习成果认证中心副主任季欣 【摘要】学分银行是在终身学习时代国际逐步通行的教育管理新范式,总结我国实践经验和加快开展试点工作,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分银行制度,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制度保障。 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制度,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实现多种学习渠道、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的相互衔接,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制度即学分银行制度,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制度保障。 学分银行(Credit Bank System,CBS)是学校等办学机构模拟、借鉴银行的功能和特点,以学分为计量单位,按照共同的参照标准,以信息平台为支撑,通过专门的认证服务机构对学习者的各类学习成果进行统一的认证与核算,使其在各个阶段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学分得到积累或转换。当被认定的学分积累达到规定数额时,可以据此作为获取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证书的凭证。这是在国际上逐步通行并日趋成熟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现实:国内尚处于探索阶段

伴随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迈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成为世界潮流,其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对终身学习各类成果进行科学认定。20多年来,境外兴起的学分银行成为破解上述难题的有力工具。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和中国香港地区首先建立了“资格框架”,在不同类型学习成果间建立分层级统一度量的标尺,助推学分转换。美国、加拿大在机构间达成互认学分的双边或多边“协议联盟”,全美已有80%以上州的大学按照协议吸纳社区学院学生,实现了各类教育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韩国于1996年实施“学分银行制”,认可来自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学习成果。俄罗斯于2005年起颁布一系列法案,成立国家认证机构(NAA),推广学分体系和评审参数,希望迎头赶上发达国家教育发展新趋势。 在我国,不少机构先期努力试行学分互认,有过多种模式。例如职业教育双证模式,即职业院校学生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中高本衔接模式,即较低学历层次(主要是技校、中职、高职)学生通过相应课程、学制的衔接获得更高学历;区域模式,通常由地方政府主导,整合相关学校资源开展试验;校本模式,即具有学历颁证权的学校建立“学分银行”,凡按相关教学计划学习的学生可以获得课程免修或双证书;协议联盟模式,即为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层级水平相当的办学机构间按协议推进对等课程学分的互认。上述探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但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无相关法律和政策的支持;二是尚属于局部领域开展的试验,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公共服务平台;三是教育或人力资源等部门多头管理种类繁多、规格不一的职业资格证书的体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

今年,在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课程表上,出现了一批新的课程——自2006年起实施的复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实施10年后开始“大换血”。180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重新规划,一些不符合通识教育培养目标的课程将进行调整。据悉,整个调整过程将持续3至5年。 新方案打破学科壁垒重新整合课程内容 复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共分六大模块: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科技发展与科学精神、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此次调整后,核心课程增加了新的模块——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 这七大模块共分50多个基本课程单元,而且不再按照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大科目进行分类。 复旦大学将根据通识教育的目标,整合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每个课程单元成立教学团队,不同院系、学科和专业的优秀教师共同规划同一个单元的课程,共同研讨教学读本。 比如,原本文史经典中的子学,不再像过去那样,各个院系的老师各开各的课,而是在“诸子经典”这一基本课程单元中,由来自中文系、

历史系、哲学系等不同院系的老师们共同组成“教研室”,对教学大纲、教学要求、教学读本等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研讨,重新整合。 10年探索试点,通识教育目标进一步深化 在中国的大学中,通识教育课程出现时间才10年左右,许多大学对究竟什么是通识课程的认识,是在教学中逐步统一的。 复旦大学是最早推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高校,在2006年推出前,全校曾经就此进行过讨论,即这一课程设计必须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最终的共识是——大学必须培养“全面的人”。 大学期间是一个人求知欲最旺盛、心智最开放的时期,而高中的文理分科使得学生的知识越来越割裂。因此,在通识教育最初实施时,六个模块的设计意味着学生需要有相当的知识宽度。 但现代知识体系中,学生要真正掌握足够宽度的知识,可能终其一生都无法实现。加之目前国内大学在推行通识教育过程中,普遍面临师资力量不足的难题,结果导致课程短缺而不得不因人设课。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分银行构建理念及推进策略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分银行构建理念及推进策略 学分银行,是现阶段的一种教育模式,顺应了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趋势,能够给社会成员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让社会成员更好的参与到学习之中。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分银行在构建过程中,需遵循方便学生学习的理念,采用积极有效的推进策略。主要是从学分银行的内涵和基本内容入手,对其基本情况进行说明和介绍,同时针对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分银行的构建理念进行了细致分析,并相应提出了学分银行构建过程中的有效对策。 学分银行构建理念策略一、前言 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工作的逐渐深入,学分银行建设工作,日益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学分银行是远程教育教学过程之中的一?N重要模式,能够有效搭建起终身学习的立交桥,能够为全社会提供良好的接受教育机会。学分银行,设计到了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十分庞大的系统性工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积极做好相应的顶层设计工作,积极使用完善科学的研究方式,针对学分银行建设工作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研究,积极找寻到建设学分银行的良好方式和措施,提升其整体的运行效果,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和价值。

二、学分银行的基本情况 1.学分银行的内涵 学分银行是适应现阶段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发展趋势,而提出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对于现阶段很多高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学分银行,主要是指模拟或运用银行运行的基本机理,对开放教育教学与学习的指导、管理和安排做出相应的改革或改进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学分银行的出现,是以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理念为重要基础的,主要是为了给国民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服务和指导。 2.学分银行的基本内容 学分银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学习成员们可以将自身的学习成果,包括在校学习的和工作期间的,以及相应的文凭证书之类的,在相关评审工作之中,转换为一定的学分,将其存入到学分银行之中,学员们自身的学分是能够不断累积的,当其满足一定条件,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能够转换为正式攻读学位课程的机会,学员们经过学习、考试,能够获取到相应的学位或者学历,需要注意的是,学分银行中所存储的学员积分,是在一定时间段内有限的。学分银行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给社会公众提供了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教育服务。 三、电大学分银行的构建理念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管理办法》(试行)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通识教育课程(以下简称通识课程)是我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加强通识课程管理,提升课程教学水平,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通识课程建设经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北京大学通识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的人格塑造与德性养成为主要目标。通识课程是通识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通识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认识家国天下、认识宇宙自然,养成文明意识与历史观念,培育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提升思考批判、交流合作与开拓创新的能力。通识课程中的核心课程(以下简称通识核心课)更加注重经典阅读、深度学习、问题探究和能力养成。 第三条通识课程重在启迪思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习成为养成创造性思维的过程。通识课程应更多地采取“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力避免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第四条通识课程分为以下四个系列: I.人类文明及其传统。这类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充分理解人类文明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理解人类在思考永恒问题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传统,从而拓展跨文化的全球视野,提升文明对话的意识和能力,并面向未

来思考人类文明在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方向。 II.现代社会及其问题。这类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从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等角度深入思考我们置身其中的现代社会,了解不同学科认识现代社会的方法,批判性地反思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把握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建构美好的未来社会。 III.艺术与人文。这类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促进学生对古今中外人文艺术的感知,提升审美情趣、想象力和鉴赏力,始终保持对真善美的追求。该系列课程属于美育教育课程,重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境界和人文情怀。 IV.数学、自然与技术。这类课程目的是向学生打开自然世界,以科学思维和方法展现大自然内在的法则,使学生理解数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中某些问题的认识过程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观察、思考、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进一步理解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 第二章组织结构 第五条学校设立通识教育专家委员会 (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为学校通识教育提供咨询建议并推动通识课程建设。专家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务部。 第六条专家委员会根据工作情况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其职责为:

初建“学分银行”之我见

初建“学分银行”之我见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 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 如意! 建立“学分银行”,实行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认证、评估与转换系统,从而实现各类教育形式纵向沟通、横向衔接,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以来我国教育界热衷探讨的领域,目前,我国未来七年的改革路线当中,再次提出教育改革需要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学分银行”对于目前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学分银行”在宏观上可以理解为一种教育管理制度,通过这项制度,达到在不同类型教育间以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在实际操作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工具,通过“学分银行”,受教育者可以自主地进行职业生涯再教育的规划;技能型院校可以据此搭建学历教育和 技能培训、特色专业和企业认证等之间的沟通渠道; 学术型大学可以设定专业研究导向、汇集专业研究成果、培养和关注专业人才的成长;各级社会培训机构、继续教育学院依靠“学分银行”为学员建立学习档案,稳定生源,规划培训发展方向;人事管理机构和资格

认证机构也可以直接评定受教育者的职称和所从事专 业资格。 一、“学分银行”建设的重要意义 推行终身学习的理念,改变应试教育弊端 终身学习理念最根本的启示在于,人在整个一生 中所需要的知识从基础教育中获得的只是一小部分, 大部分知识和各种技能、能力等都要在社会实践中通 过不断的继续学习才能获得。但是我国目前教育现状 是长期以来以学历教育和精英教育为主导延续下来的 传统教育观念,以及独生子女正在成为学习主体和教 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社会用人制度、社会保障制 度所存在的问题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在基础教育 阶段学业负担过重,激烈的应试竞争和巨大的课业负 担已经透支了他们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制约他们对学 科的批判性学习和创造性发展。普遍存在一种“幼儿园苦读英语、小学血拼奥数,中学只为高考,大学拼命 地玩,工作了啥事不想”的状况,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人才的全面发展和民族的未来。改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克服片面应试竞争弊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亟需建立以学分认证、积累和转换为核心的终身学习 “立交桥”。 建设学习型社会,梳理现有的人才评估系统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设置要求 一、 设置通识教育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通识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设置要求一、设置通识教育课程的目 的和要求通识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设置要求 一、设置通识教育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以下简称“通识课程”)设置目的在于向学生介绍获得知识的主要方法,让学生剖析不同学术领域和文化的研究层面、研究方法和思想体系,从而为资质、能力和经验各异的大学生提供日后长远学习所必须的方法和眼界。 通识教育对完善学生的智能结构、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加强他们的创造性和适应性、促进他们的和谐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通识课程,要求课程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又能追求对知识理解的深度。课程可以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并注重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结合。 通识课程要求打破专业局限,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文化通感和科学精神,要求教师能对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有深入系统的把握,对研究前沿动态有敏锐的眼光,并善于深入浅出地讲解,保证课程既有深度又有新意,同时对不同学科学生有广泛吸引力和思维启发性。 通识课程不同于专业课程,专业教育主要关注学生某种专业知识的传授及其职业能力的培养,而通识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重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能力的训练,发展其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表达思想、判断和鉴别价值等方面的能力,并以此促使学生的感情和理智都得到发展,使其全面发展,塑造完整人格。 通识课程也不同于素质课程,素质教育更多地强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调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通识课程的特点在于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通融,遇到问题时能够从比较开阔的、跨

学科的视角进行思考,收集资料,与人交流合作,达到不同文化和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融合。 通识课程内容具有如下基本特性: 1.基本性:课程内容涉及人类文明中最根本、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素质; 2.主体性:课程内容直接或间接地建立人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能以本身为主体去看待知识,通过讨论、思辩、批判与比较,去了解自己,以及与自己相关的自然世界、社会环境及时代与文化; 3.多元性:课程内容应该拓宽学生视野,养成尊重多元差异的人格与精神; 4.整合性:课程内容整合不同领域之知识,以启发学生的心智,拓展专业知识之直观与创意,并赋予新的诠释和内涵; 1 5.趣味性:课程内容探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但问题的设定,不以学生修读系统性专业知识为前提,而讲授方式深入浅出,借由问题的探讨深化思维方法的训练。 二、通识课程教学要求 通识课程积极探索研究性教学,强调大班授课与小班研讨相结合,注重考核方式多样化。通识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应符合如下要求: 1.教学内容重在启发思想、掌握方法,而非灌输知识的细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的细节或事情的详细经过应当尽量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去掌握。 2.教学环节应包括课堂讲授、课外阅读和课堂讨论等几个部分。应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目录,并对学生提出必要的课外阅读量要求。还应通过讨论和撰写读书报告等办法,检测学生读书的质和量。

建设学分银行网站策划书

建设学分银行网站策划书 篇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分银行制度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分银行制度 XX-10-11 09:18 来源:中国教育报我有话说 作者: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学习成果认证中心副主任季欣 【摘要】学分银行是在终身学习时代国际逐步通行的教育管理新范式,总结我国实践经验和加快开展试点工作,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分银行制度,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制度保障。 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制度,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实现多种学习渠道、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的相互衔接,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制度即学分银行制度,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制度保障。 学分银行(Credit Bank System,CBS)是学校等办学机构模拟、借鉴银行的功能和特点,以学分为计量单位,按照共同的参照标准,以信息平台为支撑,通过专门的认证服务机构对学习者的各类学习成果进行统一的认证与核算,使

其在各个阶段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学分得到积累或转换。当被认定的学分积累达到规定数额时,可以据此作为获取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证书的凭证。这是在国际上逐步通行并日趋成熟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现实:国内尚处于探索阶段 伴随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迈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成为世界潮流,其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对终身学习各类成果进行科学认定。20多年来,境外兴起的学分银行成为破解上述难题的有力工具。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和中国香港地区首先建立了“资格框架”,在不同类型学习成果间建立分层级统一度量的标尺,助推学分转换。美国、加拿大在机构间达成互认学分的双边或多边“协议联盟”,全美已有80%以上州的大学按照协议吸纳社区学院学生,实现了各类教育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韩国于1996年实施“学分银行制”,认可来自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学习成果。俄罗斯于XX年起颁布一系列法案,成立国家认证机构(NAA),推广学分体系和评审参数,希望迎头赶上发达国家教育发展新趋势。 在我国,不少机构先期努力试行学分互认,有过多种模式。例如职业教育双证模式,即职业院校学生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中高本衔接模式,即较低学历层次(主要是技校、中职、高职)学生通过相应课程、学制的衔接获得更高学历;区域模式,通常由地方政府主导,整

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与学分安排

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与学分安排 (一)通识课程I 修读说明: 1.通识课程Ⅰ均为必修,总计39学分。除历史学院、外国语学院和信工学院等院系部分专业外,其余各专业学生必须修满全部39学分。所修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生心理适应与发展、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军事理论、大学体育(4门)、大学英语(4门)、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基础等规定课程。大学英语课程的修读,按照《首都师范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与课程设置方案》(教发[2011]第56号文)执行。 2.历史学院学生不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通识课程I总计37学分;另外,世界历史专业与外国语学院各专业修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的开课学期相同。 3.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师范)与英语专业不修《大学英语》4门课程(16学分),只在第二外语课程中选择日语、德语、法语、西语其中一种,修读该语种课程1-3系列共计10学分,因此英语专业(师范)与英语专业通识课程I共计33学分。 4.信工学院为全校开设《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基础》。《程序设计基础》分为《程序设计基础》(文)、《程序设计基础》(理),分别由文、理两类专业修读;艺术专业(音乐、美术)修读《计算机应用基础》、《动画设计与制作》两门课同此学分;教育技术系自行开设此两门课程;数学学院不上此两门课,自行开设《计算机1》(计算机概论与C语言);物理系信息工程专业(光电信息方向)不上此两门课,自行开设《机械制图与CAD》、《C语言程序设计》两门课程。 5.信工学院所有专业不修信工学院为全校开设的《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基础》两门课程,故信工学院各专业的通识课程I共计35学分。 6.《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文科类学生于第2学期开设;理工科学生于第3学期开设。

自学考试下的学分银行建设发展.docx

自学考试下的学分银行建设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已成为我国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教育领域重要战略任务之一,我国大部分教育仍以自行体系运行为主。各种教育形式衔接性不强,要想建成终身教育体系,必须打通各类教育间的瓶颈,实现其有效衔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20XX年,国务院将北上广,苏,滇等地区高校作为摸索探究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完善高等教育自考,探索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的试点。探索学分银行制度建设是我国新时期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全新改革方向,研究人员普遍认为学分银行是实现各类教育沟通的最佳途径。自考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分,始终承载其继续教育的使命。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如今,在国家大力推进学分银行建设背景下,借实施自考综合改革实验区改革的东风,积极推进与其它形式学习成果的认证与转换,对自考转型定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学分银行的基本理论 (一)学分银行的概念学分银行是通过学分的认定与转换,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学分银行的核心理念在欧美等国早已得到实行。如美国1892年探索从初级学院到高级学院间的学分转移协议,澳大利亚19XX年实施的资格框架等。其核心理念是将不同形式间的教育学习成果认定转换,打通教育间纵横向的沟通,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服务[1]。

(二)学分银行的意义目前学术界对学分银行的属性界定主要有认为其为学习管理制度,学习管理模式及具有多面属性。研究人员对学分银行属性界定侧重于不同的研究角度,学分银行具有开放性,终身性的特点。其原则是遵循教学规律,教育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学分银行到底是具有教育性。学分银行的核心功能是学习成果认证,学分的转换。学分银行通过核心功能促进各类教育纵向衔接,使学习者通过学分银行驶向学习目标。学分银行的学习成果认证根据学习成果等级认定学分。学习者的学习成果经鉴定认定为相应的学分。学分银行认定应具有权威性,符合心理测量的科学性要求。 二、自考与学分银行建设理念的契合 自考的教育性体现在课程中,学习者通过学习课程达到受教育目的。XXX自考将考试专用课程内科目分为公共课,核心课与选修课,除必选课外剩余课考生可结合兴趣选择选修课。考生选修自考课程学分符合毕业要求可申请毕业。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是将自考融入学分银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灵魂。自考具有开放性,《高等教育自考暂行条例》规定,中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与已受教育程度限制,可按规定参加自考。开放入学条件,只要学习者有主观学习意愿均可报考。自考创立于1981年,全国累计参加学历教育部分考生5871万人,非学历教育考生参加人数7500万人次。自考融入学分银行建设,能有效扩大学分银行的学习规模。自考是一项国家考试制度,自考实施宽进严出的政策,自考在各类非全日制高等教育学历中具有良好的社会口碑。我国自隋朝建立的科举制度

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一)通识课程(46 学分,988 学时。其中必修33 学分,597 学时;选修13 学分,391学时) 课程类别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 分 总/周 学时 开课 时间 考核 方式 备注 通 识课程必 修 1249000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 基础 3 36+18/2+ 1 秋、春考试 文上学期 理下学期1249000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 36+18/2+ 1 秋、春考试 文下学期 理上学期1249000 3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 6 72+36/4+ 2 秋、春考试 文上学期 理下学期 1249000 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36/2秋、春考试 文下学期 理上学期1249000 5 形势政策236/2秋、春考查 1250000 1 大学英语Ⅰ360/4秋考试 英 日 俄 任 选 一 语 种1250000 2 大学英语Ⅱ472/4春考查 1250000 3 大学英语Ⅲ472/4秋考试 1250000 4 大学英语Ⅳ360/4春考试 1250000 5 大学日语Ⅰ360/4秋考试 1250000 6 大学日语Ⅱ472/4春考查 1250000 7 大学日语Ⅲ476/4秋考试 1250000 8 大学日语Ⅳ472/4春考试 1250000 9 大学俄语Ⅰ360/4秋考试 1250001 大学俄语Ⅱ472/4春考查 1250001 1 大学俄语Ⅲ476/4秋考试 1250001 2 大学俄语Ⅳ472/4春考试 1241000 1 大学计算机基础3 30+15/2+ 2 秋考试 总计33597

选修1240000 1 大学体育Ⅰ130/2秋考试 限选 体育俱乐部制1240000 2 大学体育Ⅱ136/2春考试 1240000 3 大学体育Ⅲ136/2秋考试 1240000 4 大学体育Ⅳ136/2春考试 1245000 1 现代科学技术导论130/2春考查 限选1233000 1 中国传统文化130/2秋考查 1253000 1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 业指导 138/2秋、春考查 第5学期专业英语130/2秋、春考查英语类学生,任 选1门,修够1 学分。其中金融 学、国际经济与 贸易、旅游管 理、历史学、计 算机科学与技 术、物理学、生 物科学、生物技 术、教育学、心 理学、公共事业 管理、人力资源 管理、财务管 理、市场营销14 个专业,“专业英 语”为限选,其他 专业需在除“专 业英语”课程外 任选。1250001 3 英语初级口语120/2秋、春考查 1250001 4 英语中级口语120/2秋、春考查 1250001 5 西方社会与文化120/2秋、春考查 1250001 6 翻译120/2秋、春考查 1250001 7 英语写作120/2秋、春考查 1250001 8 应用文写作120/2秋、春考查 1250001 9 快速阅读120/2秋、春考查 1250002 高级阅读120/2秋、春考查 1250002 1 影视欣赏120/2秋、春考查 1241000 2 Access数据库原理与 应用 236+9/2+1春考查 任选1门,修够 2学分1241000 3 Authorware多媒体制 作 236+9/2+1春考查 1241000 4 Photoshop图像处理236+9/2+1春考查 1241000 5 Internet技术与应用236+9/2+1春考查 1241000 6 VC程序设计236+9/2+1春考查

学分制实施细则样本

学分制实施细则( 试行草案) 第一章总则 第1条: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职业学校试行学分制的原则意见》, 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 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原则,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加强职业教育与其它类型教育的沟通和衔接, 促进终身教育体现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制定本细则。 第2条: 我校的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来计算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成效, 衡量学生能否毕业, 同时又要求学生修满规定年限的教学管理制度。它把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满足人才培养基本规格的要求; 它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和形式, 允许学生选择, 体现弹性教学制度; 它将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 综合评价学生, 体现管理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第3条: 本细则从在职高部开始试行, 适用于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和普通中专。 第二章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第4条: 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组织教学工作的实施方案, 是指导和管理教学工作

的重要文件。为保证各专业学生的培养规格和质量, 实施学分制的专业按照本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要求和学分制管理要求及企业用人的实际需要, 制定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 并报教务处审批后执行, 新开专业的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应在新生入学前报批。 本次学分制改革是以数、语、外等基础课为先导, 在各专业全面铺开。各教研组( 专业组) 在每学期开始前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每月上报一次月计划。 第5条: 课程设置 学分制实施弹性教学计划, 将课程分为必修课、限定选修课( 简称限课) 和任意选修课( 简称任选课) 及综合社会实践课和实习。 1、必修课指为保证人才培养基本规格, 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 必修课为专业基础课程( 各专业不同) 。 2.限选课指学生在学校提供的选修课范围内, 按相关规定选修的课程。为保证专门化方向的人才培养基本规格, 以深化、拓宽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 包括专业提高课和基础课程( 包括德育、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和体育等) , 采用”模块式”课程组形式, 由学生选修。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清单

通识教育课程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的人格塑造与德性养成为主要目标。通识教育课程是通识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之一,是我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识教育课程问答 1.通识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通过通识课程学习,学生应能够: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深化对人类文明传统的理解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认识; (2)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认识家国天下、认识宇宙自然,认识自身存在的价值并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3)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提高艺术境界,拓展国际视野; (4)提高思考批判、交流合作与开拓创新的能力。 2.通识教育课程划分为几个系列? 通识教育课程分为四个系列:I.人类文明及其传统、II.现代社会及其问题、III.艺术与人文、IV.数学、自然与技术,各系列课程教学目的如下:系列I. 人类文明及其传统: 充分理解人类文明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理解人类在思考永恒问题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传统,从而拓展跨文化的全球视野,提升文明对话的意识和能力,并面向未来思考人类文明在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方向。 系列II.现代社会及其问题: 能够从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等角度深入思考我们置身其中的现代社会,了解不同学科认识现代社会的方法,批判性地反思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把握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建构美好的未来社会。 系列III.艺术与人文: 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促进学生对古今中外人文艺术的感知,提升审美情趣、想象力和鉴赏力,始终保持对真善美的追求。该系列课程属于美育教育课程。 系列IV.数学、自然与技术: 理解数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中某些问题的认识过程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观察、思考、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进一步理解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 3.通识教育课程、通选课、通识核心课是什么关系? 通识教育课程(简称通识课程)对应2020版培养方案中1-2的部分,通识课程中包含通识教育核心课和通选课两类课程。

学分认定方案 供参考

学分认定方案(供参考)5新课程学分认定方案 用学分进行管理是新课程方案的一项重要改革,学分认定是学生学业评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和《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意见(试行)》等文件的要求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 成立相关工作机构,在校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实施学分认定工作,加强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工作的管理,具体机构如下: 1.校学分认定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林文坤 副组长:林少锋柯庆华吴学才 组成人员:薛锦洪郑福贵郑颖和郑振森凌枫郑海青陈志岳 薛南云薛元霖卢展朱庆锋 职责:负责领导和指导学校学分认定工作 2.校学分认定工作执行小组 组长:林少锋 副组长:薛锦洪郑福贵郑颖和郑振森凌枫郑海青卢展 组成人员:各年段年段长、各学科教研组长 职责:具体负责实施学分认定工作、公示审定结果工作,并负责将相关资料归类、存档。 3.校学分认定工作仲裁小组 组长:林文坤 副组长:林少锋柯庆华吴学才 组成人员:各年段年段长、教师、家长和学生代表 职责:负责接收学生对学分的认定过程中学生的申诉、调查、核实和裁定学分认定工作。 4.学科学分认定工作小组 组长:学科教研组组长 副组长:年段学科集备组组长 组成人员:模块任课教师 职责:负责指导本学科各模块修习学分认定的工作。 二、学科类课程(包括选修Ⅱ)学分认定 1、学科类课程学分的构成项目和分值权重 学分认定由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业水平测试评定构成,两项目分值权重为4:6,按此比例对学生实行综合评价认定学分,综合评价成绩在60分以上(含60分)的学生予以学分认定,未达60分的,不予认定。学分分值为整数。 ⑴学习过程评价(4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