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各专业学分要求 和培养方案

各专业学分要求 和培养方案

四、毕业合格标准

本大类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教学环节的学习,最低修满;

190学分——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

186学分——工程力学专业;

188学分——消防工程专业;

195学分——土木工程(天佑班)专业。

其中必须修满规定的必修课程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一、主要内容

(一)框架及课程结构

1.公共课程

(1)“思想政治理论”课按照教育部和中宣部的要求执行。“形势与政策”课由党委宣传部牵头,学生工作部、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协助组织落实,由院系学工办在毕业学年第一学期确定总成绩,总计1学分。

(2)基础英语教学分三个学期进行,192学时(12学分)。进入英语提高阶段学习的学生,可选修高级英语课程或本院开设的双语教学课程,各专业应开设2门以上双语教学专业课程。

(3)体育课共计128学时(4学分),32学时/学期。修完后,学生还须参加体育课外测试(必修,1.5学分)。

(4)全校性选修课程包括自然科技、人文社科、经济管理、艺术体育等多种类型,每个学生至少选修10学分(要求包括2个学分的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其中6个学分要求学生必须修读其他学科门类的课程,4个学分由学生任选。

2.大类课程

大类课程以学科基础课程为主,属于同一大类的专业设置统一的大类课程。大类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为同一大类下不同专业的相同核心基础课程,选修课程为同一大类下体现不同专业特点的基础课程。

3.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中的必修课程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一般2-4门课程左右;选修课程体现专业特色和优势,各专业可以根据社会需要,设立灵活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模块,每个选修课程模块的学分数为必修课程学分数的1.5—2倍。选修课程可以采取讨论型、研究型、工程设计型、案例型、创新训练型等多种形式,课程规格宜小型化(1-2学分/门)。

4.实践教学

在校期间集中实践环节时间安排:理工类专业为40周左右,经管文法类专业为32周左右,医学类专业为50周左右,其中包括统一安排的入学教育与军

训3周(计1.5学分)、毕业教育1周(计0.5学分)。另军事理论课为1学分, 安排在军训期间完成。

(1)各专业按照培养学生必备的实验技能、实验方法和研究能力的目标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和学时,鼓励开出综合多门课程内容的实验,创造条件独立设置实验课程,大力推动开放式实践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动手机会。

(2)各专业均安排计算机集中实践3周左右。各专业可根据专业需要选择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制造工程训练(金工)和电工电子实习项目。

(3)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四年制在第8学期、五年制在第10学期,长学制参照执行),个别专业有特殊要求的可以分两个学期进行。原则上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总周数,理工类专业不少于16周,经管文法类不少于12周。

5.课外研学

为培养的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案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在第七学期之前取得至少8个课外研学学分。此类学分单独记载,超过的学分可以代替相应的选修课程学分。

五、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4年,学习年限3-6年

学位:工学学士(工程管理专业为管理学学士)

六、各类课程学分学时分配表

(一)土木工程专业

七、课程设置及学分(一)公共课程

(二)大类课程

(三)专业课程1、土木工程专业

(四)课外研学

至少修满8个学分,时间分散在全学程。

八、其它说明

1、土建类本科生在第三学期开始,分为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工程力学专业、消防工程专业。

2、土木工程专业在第六学期开始,分为铁道工程方向、公路工程方向、桥梁工程方向、隧道及地下结构工程方向、建筑工程方向,但毕业时均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

3、工程管理专业在第四学期开始,分为项目管理与投资方向、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但毕业时均作为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

4、土木工程(天佑班)专业在第三学期开始,在土建类本科生中按土木建筑学院有关规定选拔组建,实行动态管理,当不符合有关要求时,返回土建类有关专业。

土木工程专业指导性学历

符号说明:⊙军训及入学教育·理论教学∶考试= 假期○实习※设计⊗综合实验、计算机实践+ 制造工程训练△公益劳动/ 学年论文廿社会实践(调查) ▲科研训练║毕业设计(论文)√毕业教育×机动¤课外研学

土木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进程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能解决科研单位和各种应用领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科学计算和信息处理问题。毕业生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成绩优秀的学生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二)培养要求 掌握数学分析、代数、几何及其应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习和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的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 熟练使用计算机,具有基本的算法分析、算法设计和较强的编程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应用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二、学制 4年。学习年限3~6年。 三、授予学位及学分要求 (一)授予学位 学生须修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143学分,准予毕业;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二)学分要求 通识课程48学分;专业基础课程27学分;专业核心课程19学分;专业方向课程18学分;实践教学环节31学分。 四、学分分配表

五、课程设置、教学课时、学分分布 (一)通识教育环节:由通识基础课程、通识核心课程和通识拓展课程三部分组成,共计48学分。 1.通识基础课程(32学分):必修 本专业修读全部通识基础课程,并在第一学年修完除大学英语3、大学英语4、体育3、体育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外其他全部课程。

2.通识核心课程(8学分):限制性必修 本专业修读通识核心课程中“大学语文”2学分,其余6学分任选,并在第一学年修完全部8学分。 3.通识拓展课程(8学分):跨学科选修 本专业在通识拓展课程·人文社会科学系列中选修4学分,并在第一学年修完,其余4学分在通识拓展课程“人文社会科学,科学技术,语言,艺术教育,体育、健康与就业,教师教育”系列中选修。 经学生自愿申请、院系同意、教务处核准,学生所获辅修课程学分和参加科研训练、学科竞赛等经认定的创新学分,可与通识拓展课程学分相抵,但最多不超过4学分,其中创新学分只计学分,不计成绩,不计入学分绩点。 4.艺术二类特长生、体育一类特长生、体育二类特长生修读通识拓展类课程参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二)专业教育环节 1.专业基础课程(27学分,必修) 专业基础必修课组1(19学分,必修)

各专业学分要求 和培养方案

各专业学分要求和培养方案各专业学分要求和培养方案 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各个专业都有自己的学分要求和培养方案。这些要求和方案是为了给学生提供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使他们能够在特定领域取得专业素养和技能。本文将分析各专业学分要求和培养方案的重要性以及其具体内容。 一、学分要求 学分是衡量学生学习和完成学业的单位,它代表着学生在课程中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各个专业根据其特点和定位制定了一系列的学分要求,这些要求涉及到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环节等。 1. 专业核心课程学分 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个专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为学生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学生需要通过这些课程掌握并理解专业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核心课程学分通常占整个学分要求的一大部分。 2. 选修课程学分 选修课程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课程,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专业的各个方面,并在特定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选修课程学分的安排相对灵活,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调整。

3. 实践环节学分 实践环节包括实习、实验、实训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 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实践环节学分的设置可以提高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 基础。 二、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针对每个专业制定的教学计划,它明确了专业学习的目标、课程安排和学分要求等。通过培养方案,学生可以合理安排课程 学习和修读的学分,确保他们在大学期间获得全面的知识训练。 1. 专业学习目标 培养方案中会列明专业学习的目标,即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这些目标通常与专业特点和职业要求相匹配,旨在培养具备专业素养 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2. 课程安排 培养方案会详细描述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安排,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和 选修课程。通过合理的课程安排,学生可以有序地进行学习,并逐步 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3. 学分要求

人才培养方案毕业学分197学分

人才培养方案毕业学分197学分 摘要: 一、人才培养方案毕业学分要求 1.总学分要求 2.毕业学分构成 二、各专业毕业学分要求 1.理工科专业 2.文科专业 3.艺术类专业 三、毕业学分获取途径 1.课程学习 2.实践环节 3.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 正文: 人才培养方案毕业学分是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评价标准,它关乎着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获得相应学位。本文将对人才培养方案毕业学分的要求及获取途径进行详细介绍。 一、人才培养方案毕业学分要求 人才培养方案毕业学分要求是指学生在规定的学制内,需修满一定数量的学分方可毕业。根据我国教育部的规定,一般要求毕业总学分在197 学分左右。具体学分要求因学校、专业和学制而异,学生需参照所在学校的相关规定

来规划自己的学习进程。 毕业学分的构成主要包括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和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三个方面。其中,课程学习是获取学分的主要途径,包括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等。实践环节主要通过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等形式来完成。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则通过参加各类竞赛、科研项目、社团活动等途径来提升。 二、各专业毕业学分要求 不同专业方向的毕业学分要求存在一定差异。理工科专业通常要求较高的学分,以保证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上的均衡发展。例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可能需要修满200 学分以上,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则可能需要修满190 学分。 文科专业和艺术类专业的毕业学分要求相对较低。例如,汉语言文学专业可能只需修满180 学分,艺术设计专业可能需要修满170 学分。这主要是因为文科和艺术类专业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而这些方面的培养往往难以量化为具体的学分。 三、毕业学分获取途径 1.课程学习:学生需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修完所有必修课程,并参加相关考试,成绩合格后方可获得相应学分。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来拓宽知识面。 2.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学生需参加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通过指导教师和答辩委员会的评审后,方可获得相应学分。

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附件1。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各部分内容概述要求 一、基本内容 人才培养方案应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和素质要求、学制、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课程设置与学时学分、实践教学环节、授予学位等主要内容。二、具体要求 (一)人才培养目标 “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高素质”和“适合性广并具有专业特长”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要求,各学院应按照学校人才培养的总要求,制订出各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 (二)培养规格和素质要求

各学院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提出各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水平。 (三)学制 一般专业学制为四年,少数专业根据需要,可适当延长学制到五年,例如动物医学、动物药学专业。 (四)课程类别和结构 根据课程的修读性质,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必读课和选读课四种类型。其中必修课包括通修课、科类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三部分(三个平台),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科类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和科类方向选修课。 各学院应根据2003版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类型的说明,进一步明晰各类课程的功能,优化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与实验课,通修课与科类基础课及科类方向课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注重开设一批有助于提升学生社会就业水平和创新发展水平的新课程,适当调减部分内容陈旧的课程。(五)学分分配 四年制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65-180学分,其中课内总学分135-145。五年制专业学生必须修满210学分左右。课内学分中必修课占75%左右,选修课占25%左右。必修课中的通修课、科类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三个平台的学分比例控制在55%、30%和15%左右。选修课学分分配应满足各专业学生的修读要求,各专业学生必须修读的最低学分:公共选修课10学分,其中含文化素质教育课4学分;专业选修课12学分;科类选修课6学分;科类方向选修课,农、理、工类专业8学分,经、管、文、法类专业12学分。

会计学专业本科指导性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

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2019版) (专业代码:120203K)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诚信品质,较系统掌握经济、管理、法律和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会计专业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熟悉中国与国际市场环境下会计工作特点,能够胜任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中介机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的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经济分析等工作,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且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 (1)能够独立从事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会计信息系统开发、会计经济分析等工作,具备中级会计师的执业能力; (2)能够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结合社会、经济、法律、财政税收以及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等因素分析解决本专业领域的复杂问题;能够适应国家财税政策不断更新的步伐,快速掌握并运用。 (3)能够通过终身学习适应会计职业发展需要,在企业(单位)相关领域成为中层管理人员,胜任财税岗位的主管或审计类项目经理职务,或成为某个财务专业领域的专家,有能力对本专业的个别课题开展深入研究,具有较强的职场竞争力。 (4)能够通过自身工作,领悟本专业、本行业及相关领域的发展规律,有能力快速熟悉所在行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掌握行业运行规律。 二、毕业要求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毕业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一)知识要求 1、掌握从事会计专业工作所需要的管理学、经济学和经济法等学科知识,有良好的学科基础知识背景。 2、系统掌握扎实的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等方面的专门知识;了解会计学理论与实务发展的前沿与动态;熟悉国内外与会计有关的法规制度和国际惯例。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掌握工商管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其他各类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基本要求 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企业管理基本理论,熟悉工商企业管理相关经济、法律、数学、金融、财会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熟练运用外语和计算机工具;基础深厚,知识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强,掌握工商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所需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市场经济理论基础,熟悉国家财政方针政策法规和制度,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前沿问题和发展动态,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6、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企业管理信息; 7、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具备熟练应用外语进行交流和处理相关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管理学 四、主要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营管理、市场营销、质量管理、战略管理、政治经济学(资)、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经济法。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六、主要专业实验 主要专业实验名称:管理实验,在第四学期安排,36学时,共1学分。 七、修业年限及学分要求 修业年限:四至六年 修业期间至少需修完168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为47学分(含社会实践2学分,军事理论与训练2学分),占28%;专业必修课70学分(含专业见习1学分、专业实习6学分,毕业论文8学分),占41.67%;专业选修课34学分,占20.23%;公共选修课17学分,(含必读书目8学分)占10.1%。 八、授予学位和学位课程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注:申请学位者,专业学位课程成绩需达到70分(百分制)以上。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2)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90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信敏廉毅”素质和具有“经济思维、管理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软件工程基础理论与软件开发和管理的专业知识,具备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和实施应用方面的技能,并具备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毕业生能够成为软件企业、政府企事业单位、互联网、金融证券、游戏娱乐等行业的较高层次的软件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二、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须按培养方案要求修读各类课程,总学分最低修满168学分,其中课堂教学113学分,实践环节55学分,方可毕业。 软件工程专业学分要求 三、学制与学位

软件工程专业标准学制4 年,实行弹性学习年限,3-6 年修满学分可以毕业。学生修满规定学分,达到毕业要求后,发给毕业证书,其中符合国家和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生基本要求 1.素质要求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知识要求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较好地掌握数学和外语等知识,对计算机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信息系统以及相关的社会系统具有较好的认识;拥有扎实的软件工程理论基础,较深入地理解软件工程相关技术规范和管理规范,能够针对具体的应用领域提出系统级的软件解决方案;跟踪与掌握前沿的软件技术与管理知识,并能够加以创新性的应用。 3.能力要求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具有熟练使用主流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程序设计和系统分析设计的能力。同时具备扎实的数学理论和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本科)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新闻传播学、汉语言文学、中国播音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等多学科素养,拥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和自主学习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新闻敏感、职业道德以及媒体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媒体及各类新媒体胜任普通话新闻播音、专题播音和各类节目主持工作,也能够在相关领域从事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复合型应用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新闻传播学、汉语言文学、中国播音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等多学科素养,拥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和自主学习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新闻敏感、职业道德以及媒体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媒体及各类新媒体胜任普通话新闻播音、专题播音和各类节目主持工作,也能够在相关领域从事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复合型应用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 三、主干学科 一级学科:新闻学与传播学;二级学科:广播与电视(广播电视播音)。 四、专业核心课程 文学素养主干课程有: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导读、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导读、外国文学经典导读、中国文化要览、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美学;媒介素养主干课程有:新闻学、传播学、全媒体导论、摄影与摄像、数字媒体制作、节目创意与制作;专业主干课程有:播音主持语音基础、播音主持发声基础、播音主持创作基础、广播节目播音主持、电视节目播音主持、媒介口语表达基础、节目主持艺术以及新闻节目播音主持和综艺节目播音主持两个专业模块方向课程。 五、双语、全英语教学课程 语言与文化, 新闻传播学经典导读, 视听文化。 六、计划学制 4 年。 七、授予学位 艺术学学士学位。 八、学分基本要求 毕业学分要求:162.5 学分。第二课堂学分要求:6+1(军事技能)学分。 九、辅修专业学分要求及授予学位

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

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 Finance (门类:经济学;二级类:金融学类;专业代码:020301K) 一、专业培养目标(200字以内)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扎实的金融学方面的理论和知识的,具备处理金融业务能力的,能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机构和政府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判断能力、具有金融专业知识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毕业要求 (一)总体业务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与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投资等业务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对金融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经济金融问题,具有处理银行、证券、保险、投资、理财等业务的基本能力。(二)毕业生能从事的工作范围 本专业面向的岗位群为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种金融机构,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在银行、信用社、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机构、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和各类企业从事金融管理工作和投融资业务,能够在社会团体、中介机构、教学科研等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三)毕业生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要求1——基本素质: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素质;具有健康良好的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品质;具有职业规范意识、全局观念和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正确的竞争观念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要求2——基础理论:掌握应用型本科应具备的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业务知识,具有金融学宏观思维的基本架构与能力;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理财、保险及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等业务流程的基本能力;进一步掌握掌握专业方向模块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处理具体问题;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国家金融方针政策和法规。 要求3——应用能力:具有阅读英文原文专业领域资料及信息检索能力;具有经济和金融学科通用应用能力;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获取、分析、处理以及资料的查询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掌握分析和解决金融投融资问题的基本方法,具有从事银行、保险、证券业务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较高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和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要求4——关键能力:具备一定的金融专业创新能力、自学能力;掌握金融工具定价与风险管理的关键技术和方法,具备金融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较全面的金融综合素质,有很好的服务能力、协调能力、就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生存发展能力。 三、主干学科 经济学、金融学。 四、专业核心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保险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学、证券投资分析、金融市场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企业会计、金融风险管理、金

环境科学专业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本科)

环境科学专业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针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地方环境保护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能够综合化学、生态学和环境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运用环境科学基本原理,具备系统解决污染防治、污染环境修复、环境规划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有绿色发展理念,胜任环境保护领域多样化快速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具体能力如下: 1.具有核心价值观以及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适应新时代对环保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 2.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国际视野及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与综合运用能力; 3.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管理能力; 4.具备有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复杂环境问题的能力; 5.具备环境规划、管理、监测、影响评价、生态修复、生态工程设计及污染防治技术研发、运营、管理的能力; 6.能够通过终身学习途径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具备顺应时代发展的创新能力。 二、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环境保护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环境保护领域的复杂环保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 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污染场地修复及污染物处理等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环境保护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环保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环境科学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环保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环境保护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本科)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科学技术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具有优良的思想素质、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具有电子系统、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集成技术、微机电系统技术等宽厚的基础和系统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分析、表述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爱国敬业、诚信务实、身心健康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本专业注重基础理论、注重理论与工程实际的结合,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毕业后可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要求在物理学、工程数学、电子学等方面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在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电路与系统、微机电系统等方面接受设计、制造及测试技术的基本训练,掌握文献资料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本专业领域实验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初步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和新技术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3.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获得较好的器件、电路及电子系统的分析、设计及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能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具备撰写论文和参与学术交流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科技创新和组织管理能力。 5.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较好的外语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三、主干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 四、专业主干课程 专业主干课程包括: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C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固态电子论、微电子工艺、微电子器件原理、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基于Verilog的数字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等。

培养方案

10203、会计学、 3—7 年、管理学学士、 160 学分 会计学专业由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会计学实务组成专业基本框架,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专 业技能培养与全面素质教育相结合,注重课堂教学与实验、实践环节相结合,注重与各类资格考试接轨。根 据社会需求, 分流培养研究型人材和应用型人材。 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较强的会计实务能力、 双语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经济调查、预测、管理、分析能力;良好的文化修养、科学的思维和创新精神。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理论与实务操作能力,能在金融行业、 跨国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和国家机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理论研究、会计实务以及 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会计学科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材。 本专业培养的人材应掌握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会计方 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以及会计核算和管理的基本技能;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 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内外预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 国际会计惯例;了解会计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 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资料,并有一定的笔译和听、 说、写的能力。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经济法、审计 学概论等。 高级财务会计、财务分析、成本会计、审计实务、会计理论、银行会计、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会计 电算化、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等。 总学分 比例 26.9% 20.6% 21.8% 20% 总学时构成 讲授 716 550 496 实 验 42 45 54 实 习 2 周 实践 104+2 周 备注 ≤864 ≥270 0%-9.4% 0.6%-6.3 % 课程结构 必修课 111 限选课 32 选修课 49 任选课 17 通识教育平台课程 学科基础平台课程 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学术型人材培养方向 应用型人材培养方向 专业任选课程 创新实践环节 (含社会实践) 学分 43 33 35 32 0-15 1-10

各专业学分要求 和培养方案

四、毕业合格标准 本大类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教学环节的学习,最低修满; 190学分——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 186学分——工程力学专业; 188学分——消防工程专业; 195学分——土木工程(天佑班)专业。 其中必须修满规定的必修课程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一、主要内容 (一)框架及课程结构

1.公共课程 (1)“思想政治理论”课按照教育部和中宣部的要求执行。“形势与政策”课由党委宣传部牵头,学生工作部、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协助组织落实,由院系学工办在毕业学年第一学期确定总成绩,总计1学分。 (2)基础英语教学分三个学期进行,192学时(12学分)。进入英语提高阶段学习的学生,可选修高级英语课程或本院开设的双语教学课程,各专业应开设2门以上双语教学专业课程。 (3)体育课共计128学时(4学分),32学时/学期。修完后,学生还须参加体育课外测试(必修,1.5学分)。 (4)全校性选修课程包括自然科技、人文社科、经济管理、艺术体育等多种类型,每个学生至少选修10学分(要求包括2个学分的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其中6个学分要求学生必须修读其他学科门类的课程,4个学分由学生任选。 2.大类课程 大类课程以学科基础课程为主,属于同一大类的专业设置统一的大类课程。大类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为同一大类下不同专业的相同核心基础课程,选修课程为同一大类下体现不同专业特点的基础课程。 3.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中的必修课程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一般2-4门课程左右;选修课程体现专业特色和优势,各专业可以根据社会需要,设立灵活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模块,每个选修课程模块的学分数为必修课程学分数的1.5—2倍。选修课程可以采取讨论型、研究型、工程设计型、案例型、创新训练型等多种形式,课程规格宜小型化(1-2学分/门)。 4.实践教学 在校期间集中实践环节时间安排:理工类专业为40周左右,经管文法类专业为32周左右,医学类专业为50周左右,其中包括统一安排的入学教育与军

2021级艺术与科技专业培养方案(本科)

艺术与科技专业2021级培养方案 〇、专业类及专业简介 设计学是以设计行为为对象,研究设计创造的方法、设计发生及发展的规律、设计应用与传播的创新。现代设计日益广泛地渗透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领域,设计学因此而成为一个强调多种学科知识交叉、学术探索与实践创新并重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我校设计学专业类包含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等专业。 艺术与科技专业是在原建筑环境设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设专业,主要研究各类空间环境的功能设计规划与文化主题的呈现问题,是集品牌设计、空间规划、技术应用为特色的交叉复合型专业。以“学科交叉”与“专业复合”为特色,聚焦“艺术”与“科技”的完美融合,积极探索艺术与技术的整合创新。本专业广泛覆盖展览展示设计、建筑空间设计、家具设计、品牌形象设计以及新媒体设计。 设计学专业类按大类招生,第一学期末根据《大类培养专业分流实施办法(试行)》进行专业分流,从第二学期进入专业学习。 一、专业培养目标 艺术与科技专业培养具有行业视野和创新能力,兼具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先进的设计理念及较强的设计实践、设计策划、设计管理与设计研究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文创机构等部门从事公共主题文化空间设计、活动策划与执行、展示空间设计、品牌形象设计推广与管理、会展策划与设计、信息设计及数字媒体设计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5 年左右,经过自身学习和工作锻炼,能够达到下列职业和专业成就目标: 1.扎实的设计能力,掌握展示空间艺术设计的相关理论,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理论和专业知识 进行文化空间项目的策划与设计。 2.高阶的专题设计,能够利用所学的专业技术从事会展展示设计、商业展示设计、博物馆展 示设计、户外文化空间的展示设计。 3.施工管理能力,能够利用所学的工程技术知识进行深入的方案设计并具备现场协调指导布 展工程施工的相关工作。能够运用前沿的科技手段进行艺术创作; 4.创新创作能力,能够在各类设计院所,设计机构担任项目策划、管理及组织运作大型设计 项目的能力。 5.管理与研究能力,通过对相关领域知识的不断学习和提升,能够在工作岗位上胜任项目综

阜阳师范学院关于制定各专业学分制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教育类) 本科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605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熟练地进行程序设计和使用数据库、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教书育人的良好素养,能在中等学校进行计算机教育的教师及其他工作者。 二、培养要求 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专业素质: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培养良好的教师素养,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初步能力。 身心素质: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数据库、网络和多媒体技术; 2.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熟练地进行程序设计、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和CAI软件的基本能力; 4.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具有从事计算机教学的能力,熟悉教育法规,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具有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三、学制、毕业学分、授予学位 学制:普通本科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学生一般应在四年内完成学业。学生修满学分可提前毕业,经申请批准可延长修业年限,最长不得超过六年。 毕业学分:170学分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四、主干学科、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相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工程、软件工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