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语习得与语言神经通络之关系初探

二语习得与语言神经通络之关系初探

作者简介:叶家泉,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外语教学收稿日期:2005-09-21(修改稿)

2005年第12期总第201期

外语与外语教学

F ore i gn Languages and T he ir T eaching

2005, 12Ser i a l 201

二语习得与语言神经通络之关系初探

叶家泉

(南京财经大学外语系,江苏南京 210003)

摘 要:人脑神经网络是人类习得语言的物质基础。与生俱来的语言学习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输入语的刺激不断得到训练,从而在人脑中建立和逐步完善一套包括语音、词汇、句法、习惯用法及篇章在内的语言神经网络和神经通络。语言的习得过程是输入语不断地激活、调整、加强和稳定语言神经通络的过程。二语神经通络的建立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母语中的语言共性的部分,但仍要经过初始、加强和稳定几个阶段才能逐步完善。基于网络的语言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对语言神经通络的形成起到了传统教学模式和无法比拟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语言与大脑;神经网络;神经通络;语言神经通络

Abstract :The hu m an bra i n neura l ne t w ork is the very phys i ca l pre m i se o f language acquisition .O n t h is basis ,the i nnate Lan guage A cqu i sition D ev ice ,sti m ulated by i nput l anguag e m ater i a,l can be trained to t he eff ec t t hat a com prehensi ve and co m plete l an guage neu ra l net wo rk and the nerve i m pu l se path can be bu ilt up and gradua lly perfec ted .L anguage acquisiti on is a procedure o f t he acti vation ,ad j ust m ent and enforcem ent ,and confir m ation v ia language i nputs .H o w ever ,three m a j o r steps are needed ,t hough so m e uni v ersal e le m ents can be he l pfu,l to succeed i n bu il d i ng L2ne rve i m pulse path ,they re i n i tia lization ,enforce m ent and confir m a ti on .T o a certa i n extent ,i n language acqu i s iti on and t he for m ation of l anguage ne rve i m pu lse path ,N e t based language teachi ng p l ays an unpara lleled ro le ,mo re ac ti ve and effecti ve t han trad iti onal teaching mode and env iron m ent .

K ey word s :language i n hu m an bra i n ,neural net work ,ne rve i m pulse path ,language ne rve i m pulse path

中图分类号:H 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5)12-0061-04

1.关于人类语言能力的几种观点

对于人类如何获得赖以生存的语言能力这一问题,语言学界一般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1)认为语言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持此观点的语言学家以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和近代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为代表。笛卡尔认为,人类的先天思想支配着精神和提供学习结构。乔姆斯基则认为,人类具有先天的获得语言的能力,人在出生时就有掌握语言的潜力,因为人脑中的遗传物质为人类语言的发展编制好了程序。在乔姆斯基看来,语言

非常复杂,有无数的规则,但是,儿童习得语言即使在!刺激贫乏?的情况下似乎也既快又不费力,与他们的智力不吻合。所以,乔母斯基认为人的大脑中存在普遍语法。虽然乔氏的普遍语法只是针对儿童习得母语提出来的,但是,由于它提供了一个描述语言习得的理论框架,独立于任何语言,在此框架下,不同语言的习得过程可以相互比较,因此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并用于探讨二语习得。

(2)认为语言能力是后天习得的,是出生后的经验所形成的。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主张,人类没有一点知识能超越于经验之外。这种经验主义观点得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Sk i nner)的支持。斯金纳把语言称作!词语的行

为?,同其他行为一样,是后天学来的。这种观点同保尔#韦斯(P au lW e iss)所主张的!神经联系是由经验所决定?的观点相一致。保尔#韦斯的学生罗杰#斯佩里不同意他的观点,而认为!神经系统按照化学密码安排自己?,!脑细胞使用一种探测性化学接触系统(probi ng che m i ca l touch syste m )生长成预先就已决定的神经纤维联系?。从发育神经生物学(de ve l op m enta l neurob i o logy )上间接支持了乔姆斯基的观点。(3)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经验共同作用的结果。加拿大心理学家唐纳德#赫布认为,婴儿在出生时

就对人类言语的声音模式具有特殊敏感性,脑中具有接受、理解和形成言语的特殊结构。但是,要使这种结构产生言语功能,还需要经验的作用。专家们一般都同意这种观点。这就是说,人类之所以有独特的言语功能,一方面,是因为脑中有专司言语功能的特殊结构,对语言有特殊敏感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后天经验的作用,两者结合,才使婴儿、幼儿逐渐发展语言能力。想使儿童获得很好的语言能力,就要尽可能让他们置身于人类言语的环境之中。同样的道理,在外语教学中,想使学生尽快尽好地掌握外语,就应该让他们置身于外语环境中。

从上面讨论可看出,人类之所以有如此高超的语言能力

都离不开神经机制,更主要的是离不开人脑神经网络的机制。

2.神经通络

人脑神经网络(N eura lN e t w ork)系统包括处理数据的基本元件???神经元及其互相连接的桥梁???连接。不同数量的神经元组成网络层(N et wo rk L ay er)、不同的网络层平行排列成神经网络系统架构。接受数据输入的网络层我们称为输入层(Input layer),相反,网络计算结果输出的介面我们称为输出层(Ou t put laye r)。负责网络内部计算即介于输入及输出的网络层,我们称为隐藏层(H i dden Layer)。

人脑神经网络内部的有序活动使人能够认识周围的世界和积累生活经验。就语言交际中的言语活动而言,人脑中的言语机制实际上是脑内部的言语活动,这种活动表现为复杂的神经传递过程,也可以说是人体内的一种信息处理过程。四大言语中枢(言语表达中枢?布洛卡区、言语感受中枢?韦尼克区、言语阅读中枢?角回区和言语书写中枢???爱克斯纳区)的合作,协同人脑中其他具有语言功能的部分(如:弓状束、枕颞页交界区、颞顶枕页交界区、三级顶枕页交界区、中央后区下部和左颞区中部),通过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共同处理语言信息。

神经元之间的相互连接构造出一个完整的神经网络。当神经冲动按一定的方式由一个神经元传向另一个神经元时,产生了信息处理。对每一条信息处理,神经元%连接%神经元会形成一个或多个有关这条信息的神经冲动通道,这就是神经网络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神经通络。人脑神经网络对神经通络(无论是临时的或永久的)进行记录,同样的信息刺激出现时,寻找神经通络的时间会依次减少。因此,神经网络在处理信息时会对接收到的信息与大脑原有的信息进行比较、归类等逻辑!运算?,以获得最佳的通路,即神经通络;神经通络一旦形成,就会在神经网络内部对所处理过的信息留下通路轨迹,这就是人为什么有记忆的道理。3.语言习得与神经通络3.1语言习得过程

人类语言习得(不管是母语还是二语习得)几乎都遵循这样一个过程:输入%处理%输出。如下图所示。

图1:

二语习得的一般过程

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所听、所读,都是大脑进行加工处理不可缺少的语言材料,即输入语(language i nput)。输入语的质量直接影响学习者大脑神经网络对语言的处理,最终决定学习者会说出和写出怎样的语言,即语言输出语(l anguag e output)。对于这一过程有几点需要简单地加以说明:(1)无任是口头还是书面输入语,大致可以分为符合语法规则的输入语(G ra mm a tica l Input ,以下称G I)和不符合语法规则的输入语(U ngra mma ti ca l Input ,以下称U I)。输入语不仅保证了神经网络有可供处理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如果学习者接触的大部分输入语都是G I ,在他(她)的大脑!神经

网络中处理和记录的语言规则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质量,才能有较好的输出语。特别是在学习的初期,输入语的U I 部分会影响将来的学习。(2)人脑神经网络不是简单地对输入语进行像计算机文字处理软件那样记录,而是协同学习者所有的各方面知识(如:母语知识、社会阅历、心理因素等)对输入语进行加工、理解,最终尽可能地构建和保存语言知识,为输出语作好准备。(3)虽然我们希望有高质量的输入语就会有高质量的输出语,但经过神经网络加工、处理后,输出语的质量不一定能尽如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个人生理(特别是大脑言语中枢)的健康就是其中之一;学习环境(在二语国家和在他语国家)同样非常重要。

3.2二语习得二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大脑对输入语会进行两方面的处理:第一,部分输入语会导入并保存在大脑的临时存储器(sho rt ter m m e m ory)中,建立作为二语摄入(i ntake)临时的神经通络,这便是语言学习中的新知识或当时难以理解的知识;第二,某些二语摄入被保存在长久存储器(long ter m m e m ory)中,作为二语知识的一部分。学习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大脑神经网络就会具备如何处理二语的某些知识,它将负责把输入语转换成二语摄入及二语知识的整个过程。二语知识最终被学习者运用达到口语和书面语的输出语目的,形成学习者语言。如图2。

图2:

输出再运用

这一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学习者使用二语时通常都会小心判断自己的输出语,进而再次把输出语作为语言摄入的材料。如图2虚线所示。

4.语言神经通络

在处理语言信息时,神经冲动(人脑生物电波)的传输,其强弱、形式(patterns)表现为不同的语言内容;新的语言信息在神经网络中要找到新的神经通络,被激活的神经元和连接比已知的语言信息所激活的要多,它们的共同活动会使人感到兴奋。

多次使用同一神经通络意味着对同一语言信息的习惯不断加强,语言知识习得的加深。如果难以找到神经通络,就意味着习得者(的母语中可能)缺少(二语)某方面的语言知识,而这方面的语言知识正是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难点、重点,需要通过其他途径逐步为此建立必要的神经通络。以建立book 一词的神经通络为例。中国学生初学book (书)这个单词时,开始很难把它与!书?联系起来,因为学习初期学生缺少相关的语音知识。一部分学生为了记住它的读音,会借助汉语发音,注上!扑克?或!伯可?等字样。这是暂时!借用?汉语相关信息的神经通络。这种注音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而对于th 音,由于汉语里没有类似的语音,也就没有可!借用?的汉语相关信息的神经通络,中国学生感到难于应付。这就是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遇上难题时的表现,难在他(她)的神经网络中没有这一难题的通路。

4.1神经通络的三个阶段

神经冲动从一个神经元传向哪个神经元是由所接受的刺激和人脑原有的知识相互作用来决定,而这种传递形成了不同的神经冲动的通道,即不同的神经通络。神经通络要经过初始、加强和稳定三个阶段。

初始阶段是神经冲动!寻找?通路的阶段,相关神经元因受到新信息的刺激而处于兴奋状态,为新信息的通路做好准备。如中国学生用!扑克?为book注音,暂时找到了book 的语音神经通络。

加强阶段是指相似或相同的信息刺激而导致相同的神经通络得到进一步使用,使同一神经通络得到进一步加强。经过多次使用book这个单词后,学生会逐渐远离!扑克?注音而逐步形成[buk]语音的神经通络。

稳定阶段指由于同一神经通络的反复使用,当同样的信息刺激神经网络时,神经冲动能自动进入神经通络。掌握了book这个单词后,它随时出现学生都会不假思索地联想到!书?。这就意味着学生对book(书)的神经通络在语音及语义等方面已是!轻车熟路?了。但是,当学习book(订,预订(戏票、车位等))时,神经通络又要重复以上的各个阶段,所不同的是音、形通路可以再用。

神经通络的形成并非一成不变,信息量的不断增加,会要求它经过多次的初始%加强两个阶段的调整才能达到稳定阶段。正是由于神经通络的前两个阶段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所以,这两个阶段的神经通络只是处于不稳定的模糊状态,即模糊神经通络,只有达到稳定阶段的神经通络,才是明确的神经通络。

一个完整的语言神经通络(H ypo t hesi s o f language nerve i m pulse pat h)系统应该由相应的语言要素神经通络组成,语法通络(处理如何连词成句及词与词、词与句、句与句之间的语法关系)、语音通络(处理语言各语音要素、单词发音和语调在人脑中形成正确的神经通络)、词汇通络(负责单词的拼写规则、词性及词形变化在句中可能充当的成分等神经通络)、修辞通络(为熟练掌握成功的!语言手段?和!表达方式?形成可用的神经通络)、篇章通络(形成评价句子在具体的上下文中是否具备!结构上的粘着力和意义上的连贯性?的神经通络)等协同以情感、感觉、视图、逻辑等非语言因素通络。

由于神经网络的输入层与输出层之间存在着隐藏层,使人类(至少目前)难于准确预测输入的信息将怎样在这些神经元之间传送,形成吸引人们一直想了解而又难有建树的!黑匣子?。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人类母语习得的过程中,由于与生俱来的普遍语法的作用,大脑神经网络已经具备了母语知识结构最基本的神经通络。

4.2母语与二语神经通络

根据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人脑本来就具备一套语言神经网络处理系统,在母语习得过程中,不同的输入语(包括任何一种语言,以及同一语言的各种因素)会自动地激活相应的神经通络并使之趋于稳定。由乔氏的假设可以推断,母语习得就是在输入语、普遍语法、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 qu isiti on dev i ce)的共同作用下建立完整的母语知识体系,即母语神经通络(na ti ve language path)。

假设普遍语法、母语、二语(除母语外的任何其他语言)各有一套完整的神经通络集合,各集合的大小暂且不论。如下图所示,普遍语法的集合涵盖了语言的共同的神经通络: U1、U2、...U n。

母语神经通络集合和二语神经通络集合分别与普遍语法交叉形成子集,两者之间又有一个交集(如U8、U9...U13等为其元素),是母语和二语所共同拥有的某些语言特点,如词性部分的名词、动词、代词、介词等,语音部分的[e i]、[d]、[a:]、[n]等。

图3:母语、普遍语法及二语各集合之间

的关系

N:Nati ve Language U:U n i versalG ra mm ar S:Second Language

母语输入语激活的是普遍语法中适应母语特点的那部分,如图中的U5、U6...和U12、U13等;那些未曾激活的部分可能是母语所不具备而二语具备的某些语言特点,如U14、U15和U16等。母语和二语的交集为两种语言的相同或相似的神经通络子集,二语学习过程中,习得这些特点会比习得其他特点容易。比如,学生能很快学会如下句型:例1a.我爱我的祖国。

1b.I l ove my m otherland.

例2a.我是一名学生。

2b.I a m a student.

因为这两组句子的中英文句子结构、词汇和词序几乎相同,他们的神经通络相同或相近,学生在学习过程大可!对号入座?。

值得注意的是,完整的母语神经通络是在母语的生活环境中建立的,也就是说,以接受母语输入刺激和母语生活环境为前提。中途改变生活环境和输入语的刺激,如:一个7 ~8岁的小孩,被父母带到二语国家生活,结果会怎样呢?在二语生存环境中,孩子会在1~2年之内掌握丰富的二语知识,他(她)可以讲一口非常漂亮的二语,与当地小孩的语言非常接近。母语知识会由于缺乏母语输入语的刺激而逐渐退化,对曾经掌握过的母语知识变得陌生。原因在于:孩子到二语环境后,母语输入的缺乏使曾经稳定的神经通络由于长时间置之不用而退化,随着!不用?的时间的增加,母语也不再是母语,二语不再是二语,他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生活环境(也即习得环境)与二语习得程度密切相关。二语输入语不断加强,母语输入语则相应减弱,使人脑神经网络中的二语知识神经通络越来越稳定,而母语知识的神经通络反而越来越模糊。比如说,有的字知道读音而不会写,有的会写而不明其意。要说这是遗忘也不为过,神经网络认为是明确的神经通络向模糊神经通络的一种转变。这不仅是二语习得过程的常见现象,即使在母语环境中使用母语,由于语言输入/输出手段的改变,这种现象也在所难免。

与母语习得不同的是二语习得的另一种情况,也是最为

普遍的一种情况,习得者仍然在母语环境中,或有在二语国家生活的短暂经历。这种情况下的二语习得同时受到母语及普遍语法的影响,也就是说,母语神经通络仍然在起作用的同时要建立二语神经通络。一方面,这时建立二语神经通络相当有利。第一,母语神经通络的建立使学习者有了语言习得的经验,母语神经通络激活了普遍语法的某些内在规则。学习者对于词法、句法具备了潜在的能力。第二,由于语言的共性(如:语音、词类、语法存在某些共同的特点),母语神经通络的建立为二语神经通络的建立提供了参考。二语某些知识可以在母语知识的!协助?下很快习得(如:相似的语音和句法)。另一方面,二语神经通络的建立同样也受到母语的影响。第一,母语的习惯会干扰二语语言规则的习得。如:语言习得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迁移和省略现象就是很好的例子。

例3.*H e very fond of m ov i es.

汉语系表结构句子有时习惯上将系动词!是?略去,如果用上去则成了某种强调语气的用法。试比较如下两句:例4.她很美。

例5.她是很美。

很多中国学生出现例3那样的错误就可想而知了:汉语对于系表结构句子的神经通络很多情况下不走!是?的路子。

第二,语言的差异性告诉我们,由于母语中没有可!协助?的相关通路,要掌握二语的某些特点难度很大。如:汉语没有t h 和dr音,也没有 s、 es、 ed和 i ng等词尾变化,建立这些二语知识的神经通络要经历比较漫长的模糊神经通络阶段。

由此我们看出,二语神经通络的建立不可能像母语神经通络的建立那样顺利。后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建立较完整的神经通络,而前者在短时间内只能建立中介语神经通络,并具备如下几个特点:

&规律性:神经通络的形成并不是神经元之间的随意连接,它严格遵循语言规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完整性:每一个通路的本身都代表着一条完整的信息。神经通络由信息激活,是否!畅通?表示着这条信息是否被理解。通路一旦形成,它将被神经网络完整地记载下来,作为处理这一信息的通道。

(合成性:神经通络在人脑神经网络中并非各自独立存在,它与其他的神经通络有着紧密的协同合作关系,才能对信息输入、输出进行有意义的处理。如对例1以及例2的两组句子的处理,人脑要形成句中每个单词的音、形、意等神经通络,还必须对其中的搭配(如对a st udent还是an studen t的搭配的选择)和句型的正确与否进行判断,形成一个复杂而有意义的综合神经通络系统。

)暂时性:从上文神经通络的三个形成阶段我们可以看出,任何一个神经通络都可能受到外在因素(如输入语)和语言的内在因素(如语言的规范化和不同语种之间的迁移作用)的影响,随时都在向更规范化方向发展。现有的神经通络只是一个当前状态,是暂时性的神经通络。

从以上的讨论中我们不难看出,语言学习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大脑建立较完整的语言神经通络,其中包括语音、词汇、句(语)法和篇章等神经通络。在第二外语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应注意外国文化、语言习惯与本国文化及母语之间的差异。由于存在语言的共性,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语言神经通络的迁移。这种迁移有些符合母语和二语的语言习惯,我们称之为正迁移,而那些不符合母语和二语的语言习惯的迁移我们称之为负迁移。上文提到的中国学生对book一词的注音就是很好的例子。这些迁移还体现在选词、句子结构和篇章结构等各个层面上。注意这些差异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控制违反母语及二语习惯的负迁移现象。再看如下几例:

例6.W hy do you a l w ays keep a w ake that l a te?(选词不当,应用stay up较妥)

例7....t hey know w ha t to do li ke a docto r kno w how to treat a pati ent.(词性与句法结构不明,用as较妥)

例8.If I m angry for it,I wou l d be m uch ear lier.(例8有三大错误:&虚拟语气不规范。从句应该用had+过去分词,主句wou l d have+过去分词;?词组搭配错误。angry后接at/about;(更为严重的是句子按照中文意思组句使句意不明,使听者感到不知所云。)

5.结束语

从外语教学的角度来看,信息高速的发展和网络的渗透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以往学习材料陈旧、内容枯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语言学习的真实环境,克服了传统的教科书-粉笔-黑板教学模式的弊端。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的大脑神经能得到视听等多种刺激,再加上网络的动态交互性,学生语言神经通络的音、形、意及习惯用法等各方面就有了丰富的输入源,以有利于语言神经通络的形成和完善。以上神经通络的假设是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脑科学)的发展为人类进行语言学研究提供的另一崭新视角,使人们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从人的生理机制去从新考察人类语言习得的规律。语言教学遵循神经通络的发展规律能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效果。特别注意学习者在真实的语言场景刺激下激活人脑原有语言神经通络和完善神语言经通络网络系统的关键,如果人脑神经元受不到外界刺激,神经网络及神经通络的激活与建立将成为空话。

参考文献:

[1]V i vi an C ook.L ingu istics and S econd L anguage A cquisition[M].

M ac m ill an Pub lis h er L t d,1993:11-12.

[2]Rod E lli s.S econd L anguage Acqu isition[M].Oxf ord Un ivers i ty

Press,1997.

[3]刘霞.神经网络初探.H ors eF i gu re.co m.

[4]H er m ann H aken,Spri nger V erlag Berli n H erdelberg.P ri n ci ples o f

B ra i n Fun ctioning:A Synerge tic Approa c h to Brain Ac ti v it y[M].B e

havi or and C ogn itii on,1996.

[5]M enn,L i se,et a.l N on fl uen tAphasi a in A M u ltili ngualW orl d[M].

Am s t erda m:John B en j a m i ns.1995.

[6]范家材编著.英语修辞赏析[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6,第二版前言.

[7]章振邦主编.新编英语语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878.

[8]王德春等编著.神经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认知法

认知法 一、定义: 认知法又称认知-符号法(Cognitive-Code Approach),产生于60年代的美国,代表人物是卡鲁尔、布鲁纳。它强调人能够进行感知、记忆、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一系列智能活动,它符合现代外语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特点,因此受到不少人的推崇。关于认知法的理论来源,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不是来自于某一派的理论,而是几种理论的汇合,例如,60 年代初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JeanP iaget )创立的“发生认知论”及另一位心理学家布鲁纳(J. S . B runer)提出的“基本结构”和“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对其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皮亚杰认为,掌握新知识是一种智力活动,而每种智力活动都包含一定的认知结构。无论是接受刺激还是对刺激作出反应都是受认知结构支配的。布鲁纳的“基本结构”即指概念、基本原理、规则等,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掌握。学生掌握基本结构,更易于理解本学科,有助于在记忆中长期保持所学的知识。随后,乔姆斯基(NoamChom sky)提出,语言学习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掌握规则、记忆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人们可以利用有限的规则创造出无限的句子。而认知心理学家奥斯贝尔(D. P. A u subel)也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理论”,即认知学习,它与机械性实习中的囫囵吞枣,死记硬背不同,它强调学生对所学基本规则和概念理解,了解其内在联系, 促进记忆, 认识是学习的开始, 并以理解为目的。他反对外语学习中的模仿的操练, 主张在理解基础之上的操练, 受到了上述几种思潮的影响, 认知法认为,成千人学习外语与幼儿学习母语相比,有不同的特点:1.缺乏幼儿学习母语的语言环境,是在人为的语言环境(教室)中学习的;2.学生是在掌握了母语的基础上学习外语的;3.学习是自觉的、有意识、有组织的。根据这些特点,把外语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语言的理解(comprehension)、语言能力(competence)、语言运用(performance)。 二、认知教学法产生的理论基础 1. 语言学基础是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他提出一个“语言习得机制”假说来解释语言学习过程,区分了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语言是受规律支配的符号体系,人类学习语言绝不是单纯地模仿和记忆的过程,而是创造性的运用过程。人类能借助有限的规律,推导、转换、生成无限的句子。 2. 让·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发生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是:知识是怎样通过人们的思维和心理活动最终形成和发展的。他还提出了适应外部世界的两大主要方法:“同化”和“顺应”。感知外部世界与原有认知相同,新信息就可以同原有的结构同化;头脑内部的结构需要进调整才能适应新的知识。 3. 杰罗姆·布鲁纳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认知心理学派和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课程论》和《教学论》等著作中提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即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结构,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是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学习”。 4.布鲁纳强调指出学习过程是一种积极的认知过程。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连串的新知识,每个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获得、转化和评价这3个认知学习过程。他指出:"学习一门学科,看来包含着3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同时他又强调说:"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其二,他非常重视人的主动性和己有经验的作用,重视学习的内在动机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倡知识的发现学习。他说:"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之行为,正确地说,

2019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经验分享

初试篇 我初试排名第一,总分412,技术分385.2。现代汉语137,语言学概论129,英语78,政治68。 一.政治 因为上外不重视政治,我没怎么好好复习政治,买的什么风中劲草现在还跟刚买的一样,比重只有10%我想过线就好。说到这里我要强调一下一定看清你所考学校专业如何算分和排名。有的同学总分比别人高,但是按技术分排名后名次反而下降了几个,这样内心不免觉得有点亏。所以这里就不谈怎么复习政治了。 二.英语 英语的话,主要就是多做真题,黄皮书的真题一定要吃透,尤其是阅读理解,我反复做了三遍,当然很多人做了更多遍。重点在后面几年要格外细致。 作文不用开始的太早,后期多写多练。关于作文书我是用的王江涛和何凯文的,还都不错,还买了一本朱伟的写作宝典,真心不推荐。单词我没有按照单词书背,就是背的真题里面的词汇。单词要坚持每天背,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就可以,不要像我一样很拖拉最后背单词很匆忙。

三.专业课 关于专业课,很明显专业课给我拉了很多分,两门专业课我都是第一,并且后期我复试成绩并不好,但是依然总评第一的原因就在这,所以大家一定重视初试尤其是专业课。 现代汉语这门课我看了张斌版的现汉和课后练习。这本书是主要的,然后看了《语法答问》《语法讲义》《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现代汉语十五讲》《汉语语法三百问》《现代汉语八百词》。差不多就是这些吧。 语法研究教程像是十五讲的简明版,十五讲比较晦涩难懂,因为往年的真题有很多题从十五讲上出的,近年来比重有所缩小,我没记错的话2017年并没有考过十五讲(我的记忆力不能保证哈),但我考前一个晚上仍然把十五讲上相对简单的那些捋了一遍,生怕考到。 重点在真题的整理,光背够课本那些条条框框,不梳理出自己的东西很难与众多优秀的同学拉开差距。语言学概论课考完我曾经以为我完了,因为复习的时候以王德春的语言学概论为重中之重,往年都是这样的,虽然叶徐的语言学纲要也是参考书,但往往都是辅助,所以懒散如我后来根本没有时间估计那本辅助的。然而今年不知道怎么回事,题目(尤其大题)很少涉及王版概论,重点考查了语言学纲要。但是我当时没有紧张,语言学纲要大二还是大三的时候学过,当时期末复习我复习的还不错,就凭借遥远的记忆和复习中得到的东西写的。

浅谈对语言学的认识

浅谈对语言学的认识 语言学如同它研究的对象——人类语言那样普通显现,没有什么特别艰涩的,这是大多普通人在第一感观中的认识。这样可以说是将语言学简单而且表面化,这是肤浅的理解,如此这样,就无法深刻的探索得语言学的本质。 那为什么大家会如此的认识而且还很固执的笃信自己的判断 呢?这是因为视野,大众只是看到了语言在自己存在的时代,自己生活的群体间的交流。也就因为视野决定了对语言格局的把握,决定了对语言区间的把握。 语言的区间存在多样性,有历史的区间,有地域的区间,特别还有未来的区间,而种种区间间有距离,有距离也就构成了交流的障碍。单从语言讲,它是用来沟通人类情感的,它是人类感情、思想、智慧的载体,而一种天然的距离阻隔了今日与历史的对话,本土与异域的交流,今天与未来的传承,那么语言学作为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就为消除这种障碍构筑彼此对接的轨道,以一种平台使他们交流畅通。交流才是语言的本质,交流流畅是语言学的功能所在。 我们若只认识到语言学在人类语言交流的本质职能,也无法深刻的理解语言学,而只是使语言学平面化,不能使其主动影响社会交流的功能,也就削减了它的职能。我们还要在语言发展的轨迹上,以一种科学态度审视,揭示其本质。 语言不仅是讲述客观事实,而更重要的是那是人类情感表达的载体。语言在传递中发生了变化,如遗失现象,还特别的是反义现象,

这些特点也就是语言学存在的意义,那么情感就为语言的发展的隐性动力,而情感抉择是人类价值观,世界观的外征,是自我意识的展示。这就是我们依语言的表现特征探知一个时期一个人群的情感特征,从而解读他们的心理。

语言的发展当然不只在主观因素,还有众多客观因素,而客观因素的共同特征就是:语言的不通存在,他们彼此要在碰撞中融合。例如我们中国语言,我们普通话是以北方语调为基础,而就在北方语言区上也依然存在历史进程中传递下来亦然消失的语言的痕迹,特别表现在口语上,更具体讲如陕西人说“快”它不是一个字,而是一连串的“音读”我们即就是用音标也无法注明。 语言学作为研究人类语言的学科,在不同历史环境下其研究的主体也发生变化,最早期以研究古代文献和书面语为主,由此,在教育部发达历史环境下,以此沟通学习者与先贤们智慧、情感上的共鸣。而今天,我们语言学则以当代语言和口语为主,为何?因为今天教育的发达普及,群体间拉近了沟通交流的重心,那么彼此重合度高了,而促使这一切发生的一个原因就是全球一体化,文化碰撞成为了一种必然,而彼此的抵触融合在所难免。我们的语言体系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而引进了音标,此为国际通用。还有在文化融合中我们自己的主观努力的结果,也是彼此有借鉴。如字体我们由过去繁体字表象功能更强,而简化字叙述性更强。而音标的引入,还有我们语言教育的一种取向,使我们汉语与英语这两种语言体系有彼此影响。用音标字母表示词语,而且还有讲汉语总是掺杂英文单词,这已是

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

国内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 摘要: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认知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语言学流派。80到9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认知语言学,迅速影响到其他国家,并被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学者所接受和采纳。国内语言学界自90年代开始接触认知语言学之初,就发现其在解决汉语具体问题上的可适用性,从而越来越多地关注这一学派的动向。三十年来,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也做出了许多贡献,同时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此文主要就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进行介绍,同时简单回顾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方法。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国内研究,国外研究,综述 认知是当今人类最感兴趣的课题之一,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对人类思维过程的破译,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认知科学的研究。随着结构主义学派和转换生成语言学派的学者们在语言学各领域研究的深入,他们越来越发觉自身理论和方法的局限,为了解决现有理论方法力所不及的问题,学者们开始寻求新的办法。认知科学无疑给语言学家们指明了一条道路。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就已经在语言学研究中加入了认知概念,他认为语言是认知系统的一部分。认知与语言学的结合是不可避免的一种趋势,当这种趋势越来越显露,认知语言学的出现也就成为了必然。20世纪7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认知语言学,从80到90年代开始迅速影响到其他国家,其发展势头大有成为继结构主义学派和转换生成学派之后又一个在语言学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学派,在21世纪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显学。国内语言学界和外语界从90年代开始陆续引进认知语言学派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三十年来,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也是势如破竹,几乎所有语言学的刊物中都会有相关论文。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都做出了许多贡献,特别是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来解释汉语中的具体问题方面。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最主要的是重理论引进和解释,轻创新。 一、何为认知语言学? 最早提出“认知语言学”这一术语的是Sidney Lamb,他在1971年就在论文中采用这一术语,并将其解释为:“用以指真正研究大脑中的语言,语言与心智、神经之间的关系。”对于认知语言学的界定,学者们从一开始就有所争议。于是跟其他的学科一样,学者们一般使用狭义和广义来区别不同的观点。认知语言学理论家Tayler(2002)在术语上用以区别狭义和广义的认知语言学的办法是:将狭义的认知语言学用“Cognitive Linguistics”表示,而将广义的认知语言学用“cognitive linguistics”表示。显然作为心理学家的Sidney Lamb 的观点是广义的。在语言学领域里的讨论,一般都是从狭义的角度。国内学者王寅(2007)将狭义的认知语言学可以定义为:“坚持体验哲学观①,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着力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 ①王寅在《Lakoff和Johnson的体验哲学》文中提到,“Lakoff认为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既不是经验主义,又不是理性主义,而是体验哲学。”

青少年认知发展与教学第三讲 练习题

第三讲练习题 一、概念解释 1.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图式表示一种认知结构或者心理结构,是指支配儿童行动的心理模式 3.同化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动作4.顺应指改变主体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以适应客观变化 5.客体永久性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 6.自我中心儿童只能够从自己的角度理解事物,不能把自己放在他人的角色中或不能明白他人的感觉 7.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 8.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它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 9.认知发展心理学将个体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功能系统不断完善的变化过程称为认知发展。 10.支架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儿童的帮助就像婴儿学习走路父母总是要给与一定的搀扶或者提供一个学步车但走路还是婴儿自己学会的。支架是一种帮助借助这种帮助儿童能够完成那些他们不能够独立完成的任务。教学要以最近发展区作为介入的空间为儿童的学习提供支架促使儿童主动而有效地学习

11.私语在发展过程中儿童早期发展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言语发展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儿童在___C____阶段能完成守恒任务。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2.在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中涉及的概念有___AC____。 A.关键期B.观察学习C.最近发展区D.图式 3.掌握字词概念的转折点是__B__. A.初中一年级B.初中二年级C.高中一年级D.高中二年级 4.进入___B____以后,个体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初步完成,标志着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趋向成熟。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成年期 三、填空题 1.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把新感知的材料或经验纳入到已有图式中以理解新事物的过程”被称作是__图式__。 2.在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中,在教育与发展方面提出的三个问题是_最近发展区__、__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__ 和_关于学习的最佳期限___。 3.发现性思维的的特点是__流畅性____、__变通性__、__独特性_。 4.初二是_经验型水平__向_逻辑型水平_过渡的转折时期。 四、判断正误 1.皮亚杰认为,客体永久性形成于前运算阶段。(正确)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作者:————————————————————————————————日期: ?

近年来,认知语言学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语言学的重点,认知语言学能很好地解释一些其他语言学理论无法解释的语言现象。认知语言学反映了人类认知过程。英语倒装句作为复杂的语言学现象引起很多语言学家的关注。各种不同的语法学派,语言学家和学者在不同的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由于这一复杂的句法特征,很多研究不能系统地解释倒装句。本文以象似性理论为认知原理,对英语倒装句中全部倒装,部分倒装及修辞性倒装进行解释,认为象似性尤其是接近象似性原则和顺序原则是形成倒装的主要原因。 关键字:象似性;倒装句;象似性原则

倒装句作为一种语法形式,是当今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传统理论对倒装的研究忽视了语言外部的因素,未重视认知对语序的制约作用,研究不够全面。 本文以认知理论为基础,对英语倒装句进行分析研究,以象似性原理为理论为依据,对英语中的不同倒装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在对句首倒装成分做出解释的基础上,本文对倒装句中动词全部活部分出现于主语之前的情况进行了解释,认为邻近象似性是英语倒装句中动词或全部或部分地随着突显成分提到主语之前的原因。 2 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做出了很多贡献,如王寅著的《认知语言学》,赵艳芳的《认知语言学概论》,Lackoff. G& M. Johnson’s MetaphorsWe Liveby等等。所以,以期刊、论文方式讨论倒装句的研究出了许多成果。传统研究主要是从修辞、句法、语用和语篇的角度进行的。徐盛桓,以语料统计为依据,研究英语倒装句,认为倒装是为实现句中各种成分的信息状态合理分布的调节装置,通过调节,使语句的成分有恰当的错位,达到全息的语用目的。余笑,从Verschuern提出的语用综观说出发,探讨英语和汉语中倒装语序的语用功能。发现英汉倒装语序均具有焦点分离突出和情景设定的功能。 而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英语倒装句日益增多。杨壮春,用射体(trajectory)-界标(landmark)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对倒装句的焦点突显功能作出解释,认为倒装句是该理论在语言学中的现实化,它把“射体-界标”转化为“界标-射体”结构形成句末焦点,以使人们注意的焦点落在新信息上,从而达到英语倒装句的凸显效果。更多的是以图形与背景理论为视角,对英语倒装句的焦点凸显功能进行重新阐释,认为英语倒装句符合图形-背景理论中的凸显原则,如王冰营,吕娜;刘先清;王海欧等。 用传统的修辞、句法、语用和语篇的角度进行的分析有其自身的缺陷,仅仅将倒装句认为是一种表示强调手段的句子。而用图形与背景理论分析可以解决为什么句子应该倒装即英语倒装句起始部分的问题,但是却解决不了为什么动词或者功能词应该放在主语前面这样的问题。象似性作为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的概念,可以进一步研究英语倒装句中的问题。 3倒装句 英语句子的正常语序是主语位于谓语之前,然后是宾语或表语或其他句子成分。如果将全部谓语或谓语的一部分,或将宾语、表语、宾语补足语提到主语之前,就称为倒装语序(Inverted Order)。

英语语言学概论大纲(DOC)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英语语言学概论》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地学习英语语言学的基本知识,掌握语言系统内部语言学各分支之间的关系和各分支的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语言学在其它学科领域的应用,熟悉现代语言学重要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语言(的性质),了解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为日后进一步学习语言学、从事语言教学实践和语言学研究打下扎实基础。本课程的特点是:专业术语多,概念多,内容抽象,所以,考生最好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先学习提高语言读写能力的课程,如高级英语、泛读(三)、写作等,这样可以减少语言障碍,有利于学好语言学的理论知识。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共分为本书共分四编,计十三章。第一编(一至二章)介绍了语言和语言学;第二编(三至八章)介绍了语言学的主要分支—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第三编(九至十二章)为跨学科领域与应用—话语分析、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第四编(十三章)介绍了现代语言学流派。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英语语言学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了解。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语言的性质、功能,以及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语言学的分支和重要的语言学概念; 2、掌握语言系统内部语言学各分支之间的关系和各分支的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 3、了解语言学在其它学科领域的应用; 4、熟悉现代语言学重要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英语语言学概论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其含盖范围很广,既涉及语言系统内部的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又涉及许多交叉学科,如话语分析、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用学(包括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以及本教程未涉及的神经认知语言学、计算机语言学、人工智能与机器翻译等。语言学的进一步研究甚至会涉及到哲学、逻辑学等领域。 在自考课程中,词汇学与语言学关系最为密切,词汇学的许多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都来源于语言学。高级英语、泛读(三)、写作、翻译等课程则是学好语言学的基础。文学与语言学并非对立的关系,这两个领域的研究方法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借鉴,日后无论从事语言学还是文学研究,这两个领域都必须同时涉猎。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NLP的具体含义

NLP神经语言程序学概述(1) Neuro Linguistic Programming(简称NLP)即神经语言程序学或身心语言程序学。 NLP所涵涉的是,我们透过五感(视、听、感、味、触、嗅)来过滤我们对外界的经验的方式,以及我们如何运用相同的内在感官,有意和无意地达成我们希望的结果的方式。 NLP是有关连接的,因为我们是以思想、语言及行动与他人、世界及精神层次连接。 NLP是思想与生理语言连接的,而两者又与语言连接,将之有效的程序化后,将有助于我们表达能力及表达技巧。 NLP是用来描述心智神经与语言之间的相互作用动态性的基本法则,以及神经与语言是如何交互影响我们身体与行为。 我们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学习的种种,都会储存、记忆在我们的大脑及神经连接里,化为我们的信念、价值观、能力、行为…等等,也就让我们成为今天的自己。

就如同一台电脑,我们不停的给它新的程序、数据,就可以执行我们需要的一切功能。也好像一台智能手机,我们不断的更新系统和安装不同的APP就可以让我们可以完成各种不同的任务。 NLP让我们认识自己大脑中这些功能,了解自己懒惰、压力、恐惧、愤怒……等是怎么形成的。以此我们就可以知道怎样的模式,可以让自己达成目标,成为自己想要的人,发挥最大的潜能。重要的是,这些都是有方法、步骤的,让我们可以像玩一部智能手机一样,通过安装不同的APP来依自己的意愿改变,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 虽然NLP是根植于心理学理论及研究,但它也绝对是最佳的行动指南。它能赋予你身心更多的选择余地,从而使你可以去探索自己的灵性成长。 NLP是研究人类主观经验的学问。因为我们是以思想、语言及行动与他人和客观世界相连接,所以神经语言程序学是有关这种连接过程的科学。 理查班德勒将NLP描述成是一种教育的过程,他说: 1、我们如何塑造出我们每一个人独特的内心世界? 2、我们怎样选择传入大脑里的信息? 3、我们怎样去认知这些信息? 4、我们怎样储存这些信息? 5、怎样把这些信息与其他在粗存中的信息融合又怎样运用他们?

语言与认知考试重点

第一章 1.认知科学:研究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的科学,或者说是研究人认识世界 的能力与智力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它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而1956年则是最重要的一年。 两个基本假设 I.人的认知能力是一种计算能力 II. 计算是对符号化的信息的程序化操作,而符号是实体的表征

哲学知识(认识)论: 柏拉图和奥古斯丁的天赋论 培根的观察归纳论,经验论 休谟对归纳的批判 波普尔的观察始于理论的论点 经验主义:一切知识最终都是来自人的感性经验,经历一次就有了经验,下次再经历就会对经验进行总结归纳 先验主义:康德(1787)的综合先验命题预设: 表达我们用来综合有秩世界和心灵的图式,它们不是从经验获得的。 洛克对笛卡尔先天知识的批判 Tabula rasa (blank tablet) 休谟(Hume)对经验归纳的批判:没有逻辑的根据,只有心理上的依据,期望。 笛卡尔之妖:笛卡尔提出笛卡尔之妖(Evil Demon)来反对经验主义。怎么知道不是一个妖怪在控制我的思想,使我感到桌子是硬的,今天很高兴……没有可靠的方法证明不是妖怪在作怪而是真实的感觉。建立在不可靠基础上的知识也是不可靠的。只有一点是可靠的,即我是存在的, 否则妖怪没有控制我的必要,因此“我在思想,我思故我在”这是绝对

的真理,百分之百确切的知识,没有任何矛盾的,“我思故我在”这是没法挑战的。从这点出发得到的知识一定是可靠的。笛卡尔实际上没有做到这一点,只是他的一个想法。这个想法不是没有道理的。 第二章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试图通过了解智能的实质(这也是认知科学的主要任务),最终创造出一种新的机器,这种机器可以完成一些通常只能依靠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也就是说,人工智能旨在用机器模拟人脑的部分活动(弱人工智能),甚至超越人的智能(强人工智能)。 图灵测试:对两个人或者是计算机进行提问,测试前不知道哪个是人、哪个是计算机,提问之后如果识别不出哪个是人哪个是计算机,就说明计算机具有与人一样的智力。 第三章 认知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复杂有机体(高级动物)如何表示和处理信息的科学 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皮亚杰 行为主义最基本的思想是:人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很多东西的。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斯金纳、华生 行为主义的基本假设: 学习是一种刺激反应 学习是一种模仿 给我一个正常儿童,我能把他培养成任何一种人:科学家,音乐家,等等。 柏拉图问题:柏拉图在他的对话录中问道,人怎么能在那么短的人生中知道那么多东西呢。后来乔姆斯基修正了这个问提出,被称为“新柏拉图问题”,即有限的语言怎么能让我们学会那么多东西,是怎么做到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得到那么多创造性知识。 第四章 人类学 走出非洲说:人类起源都来自非洲,20 万年之前,非洲的智人中的一支突然发生很多变化,智力爆发,具有很多优势,扩展的很快,很快离开欧洲大陆,扩散到各个大陆。非洲夏娃是现代人最早的祖先。 自然选择:在某种自然环境中,具备某种能力就会最强,被保留下来,不具备这种生存能力就会被淘汰,通过一代一代的选择,具备这种能力的人会越来越多,不具备这种能力的人会越来越少,这就是自然选择。性选择 第六章 什么是语言 语言的产生假说: 1人类智力扩展说 人为什么有语言是因为人聪明

全国各高校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排名

全国各高校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排名 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A+ 13 北京师范大学 A 25 湖南大学 A 2 北京外国语大学A+ 14 华中师范大学 A 26 厦门大学 A 3 南京大学A+ 15 中南大学 A 27 中国海洋大学 A 4 中山大学A+ 16 东南大学 A 28 延边大学 A 5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A+ 17 上海大学 A 29 大连外国语学院 A 6 南京师范大学A+ 18 华南师范大学 A 30 山东大学 A 7 上海外国语大学A+ 19 宁波大学 A 31 清华大学 A 8 四川大学A+ 20 华东师范大学 A 32 江苏大学 A 9 上海交通大学 A 21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 A 33 重庆大学 A 10 西安外国语大学 A 22 吉林大学 A 34 同济大学 A 11 复旦大学 A 23 暨南大学 A 12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A 24 西安交通大学 A B+ 等(53 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苏州大学、南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四川外语学院、上海海事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湘潭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广西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湖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天津大学、贵州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安徽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黑龙江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外交学院、北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广西民族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西北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B 等(52 个) :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内蒙古大学、山西大学、燕山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郑州大学、聊城大学、山西师范大学、西华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东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长春税务学院、中南民族大学、南华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济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长江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烟台大学、长春工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扬州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大连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

认知科学 实验proposal

权力概念的左右方位的空间隐喻对于权力判断的影响 MG1407038田园 认知科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就是对于抽象概念的表征。对于概念表征研究的第二次认知科学革命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Lakoff等人为首的认知语言学研究者掀起了一阵具身理论的研究狂潮。不同于传统认知理论,具身理论认为计算并不是理解和建构认知活动的唯一方式,认知活动与人类身体及其所处环境的互动密切相关(叶浩生,2011)。心智依赖于身体的生理、神经结构和活动形式,深植于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认知具有具身性和情境性(李其维,2008)。 在具身理论研究的大潮中,对于抽象概念的隐喻话研究也应运而生。例如,Meier和Robinson(2004)让被试对随机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方和下方的积极词或消极词进行效价判断,结果发现积极词呈现在上方比呈现在下方时被试反应快,而消极词呈现在下方比呈现在上方时被试反应快。他们的结论说明了被试更倾向于把积极词汇与上这个方位进行联系,把消极词汇与下这个方位进行联系。国内有研究者也做过类似的研究(吴念阳,刘慧敏,徐凝婷,2009;张积家,何本炫,陈栩茜,2011),研究结果与Meier等人的研究基本一致"另外,Meier和Robinson(2006)进一步研究发现被试抑郁程度越高(情绪越低落),对呈现在较低视觉空间区域中的探测词的反应就越快"。这些研究都说明了人们总是倾向于将空间方位与抽象概念进行联系,从而建立具象的表征形势。 在这些研究中,对于权力这一抽象概念的表征的相关研究层出不穷。Schubert ( 2005) 的研究首先发现了垂直方位与权力的隐喻传导效应,他将权力词汇分别呈现在屏幕的上方或者下方。结果发现,与下方相比,当高权力词出现在上方时,被试对其权力大小判断更快;而低权力词恰好相反。Giessner 和Schubert ( 2007)发现,对领导权力的判断与垂直空间位置相互影响。当要求把领导者的名称放在图画中时,领导者的权力越大被试就越倾向把他的名称放在更上方的位置。另外,增加图画中领导和员工名称之间的垂直距离,被试觉得领导者更有权力。此外,Zanolie 等人( 2012) 从行为和脑电两个方面发现,权力高低会影响被试对不同垂直方位的注意,当启动高权力时被试对屏幕上方的信息反应更快,而启动低权力时被试对屏幕下方的信息反应更快。总体而言,以上研究结果都表明,人们对于权力的判断会受到垂直领域的影响,且人们更倾向于把上方与高权力进行联系。 然而,垂直方位仅仅是一个维度的空间表征。在其他维度,是否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呢?这是本次研究中所需要讨论的问题所在。本次研究中,左右方位对于权力表征是否存在影响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左”与“右”的基本意义是指示空间方位,在众多语言体系中,人们会将左右与具有与权力有关的抽象概念联系起来,例如,例如,在英语表达中,右(right)往往具有聪敏的意味,而左(left)则象征愚蠢。除语言外,在社会规范、文化习俗中左与右也可以体现出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基督教文化中,右代表神圣,因而人们都以右手宣誓。在古罗马,演说者做手势时不得使用左手。在穆斯林文化中,教徒被要求必须使用右手进行饮食,使用左手从事肮脏的工作。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左与右也寓涵丰富的文化内涵,左侧空间与右侧空间可以用来反映社会地位的尊卑贵贱,权势体系与社会准则带有强烈的右尊左卑色彩。例如,在古汉语中,“闾左”指称平民,“豪右”指称贵族。贬官称为“左迁”,升官称为“右移”。时至今日,我们使用的“旁门左道”、“无出其右”等成语依然具有屈左尚右的特点。 然而,尚未有实验验证左右与权力表征是否存在上述联系。然而,有关左右方位在其他抽象概念上的表征问题的研究结果值得我们注意。日常生活中人们会更加偏爱右侧的刺激物,Wilson 和Nisbett (1978)无意中发现了这一现象,在他们的实验中,研究者要求被

认知和语言的训练方法

第一章认知方面 (3-4岁认知) 一、说出大的和小的东西 方法: 1利用同样颜色的5块大积木和5块小积木。开始时让孩子把10块积木根据大小分成两堆。孩子学会正确地分类之后,你问他:“哪个是大的?”,“哪个是小的?”如果回答正确,就表扬他。 2利用两个只有大小不同的东西,如使用一大一小两个红球。先选用大小差别明显的东西。利用球、积木和其他物品告诉孩子哪个是大的,哪个是小的(如这是大球,这是小球)。然后问孩子:“大球在哪儿?”再问“小球在哪儿?”频繁地变换大小物品的位置。等孩子能够正确无误地区别大小之后,再让他说出大的和小的东西。3用包装相同但大小不同的两包糖果,让孩子说也哪个大哪个小,他说对了就把糖果奖励给他。 4把直径约为15厘米和8厘米的几个圆形物放在地上。让孩子只站在大圆上,然后让孩子说出你该站在哪个圆上。你站得对不对,让孩子告诉你。 5在大小不同的几个圆中的一个圆上放上孩子喜欢的东西,如果孩子能正确地说出那个圆是大的还是小的,就把那件东西奖给他。 二、按照口头指令,指出自己或娃娃身体10个部位 方法: 1从脸上的器官开始,当你说:“这是眼睛”时,用手指一指你自己的眼睛。让孩子模仿你的动作也用手指一指他自己的眼睛。再用同样的方法反复练习,指出手、脚、脖子、胳膊肘、肚子、手指、脚趾等。 2你和孩子一起站在能照到全身的大镜子前面。当说到身体的某个部位时,你让孩子摸摸或动一动这个部位。如“这是膝盖吗?”,“这是鼻子吗?”他学会了就表扬他。3在两张纸上画上像雪人似的大小不等的两个圆,画上身体的一两个部位,让孩子指出哪些部位没画出来,该画在什么地方。孩子回答对了,就表扬他。 4指出玩具娃娃身体的各个部位。 5指出孩子身体的各个部位,帮他说出名称。 6如果孩子指对了身体的各个部位,就让他在那个部位贴上贴纸。 三、按照口头指令,指出男孩和女孩 方法: 1利用适当的时机,辨别家人的性别,如说:“好高的男孩呀!”,“好漂亮的女孩啊!”等等。 2给孩子看书的时候,告诉他杂志插图上的人物哪个是男孩,哪个是女孩。然后利用杂志的插图,让孩子找出男孩或女孩。 3你指着画片让孩子说出哪个是男孩,哪个是女孩。 4利用给男娃娃和女娃娃穿衣服的办法,让孩子给这些娃娃穿上适合他们性别的衣服。

北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02-07

2002年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100 points) All the questions are to be answered in English on the answer sheets provided. 1. Displacement,arbitrariness,productivity,cultural transmission,discreteness and duality are sometimes listed as the 6 core features of human language.Choose 3 out of the 6 and explain with examples what they mean. (12 points) 2. Briefly explain what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are concerned with and what kind of relationsips hold between the two.(10 points) 3.In deriving new words via a prefix such as mis-, there seems to be some constraint on what is permitted. The words in the first colum below are acceptable formations,but in the other columns are not.Work out what the rule(s) might be for making new adjectives with the prefix mis-. (18 points) Column I : misadventure misjudgement misplaced mistrustful Column II: *mishappy *mismeal *misglad *misrole Column III: *mismilk *missad *misword *miscrazy 4. Using what you know about Grice's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its four maxims,analyze the following short exchange.(20 points) 同事甲:小张昨晚去哪儿了? 同事乙:今天在早上我看见一辆白色富康停在小林家门口。 5. In ea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the second part cancels some information given by the first part. However,this seems to result in quite acceptable utterances in group (1) and in very awkward utterances in guoup (2). Explain why. (20 points) Group (1) a.老张有三个孩子,其实还不止三个。 b.我只喜欢黄色和蓝色,不过试试红色也未尝不可。 c.约翰的普通话说得还可以,确切地说是非常棒。 Group (2) *d.我特后悔选修了这门课,其实我没有选修这门课。

认知语言学的语境观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认知语言学的语境观 谢 应 光 (重庆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047) 摘 要:本文在有关学者对认知语言学论述的基础上,讨论认知语言学框架中的语境概念。按照认知语言学,人的心智是体验的,是在人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而这种相互作用又依赖于理解并参与这种相互作用的人的心智。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认知语言学的经验主义语境观、“激活”语境观和典型语境观。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语境;经验主义;心智;相互作用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936(2003)03-0103-05 语境是语用学中常用的概念。在认知语言学中,概念化被认为是语言意义和语法的基础,这似乎与语境概念没有多大关系。其实,认知语言学自有其独特的语境观。为了澄清这个问题,Langacker(1997)曾专门写了一篇论文,题目就叫“认知语义学的语境基础”,说明语言意义的概念观为什么和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以语境概念为基础。他(1997:240)指出,虽然认知语言学以对心智的研究为中心,但也可以把它描写为社会的、文化的和语境的语言学。本文的目的是在有关学者对认知语言学论述的基础上,讨论认知语言学框架中的语境概念。 一、经验主义的语境观 语用学中关于语境的论述很多。例如,有人把语境看作是上下文,即单词或句子前后出现的语言材料;Searle把语境定义为对理解话语所必须的一组背景假设;(Ungerer&Schmid:,1996:45)Levins on(1983: 22-23)指出,语境指的不是话语的实际情景,而是所选择的在文化和语言上与产生和解释话语有关的那些特征;S perber和Wils on(1995:15)则认为语境是一种心理建构,是听话人对世界所作的假设的一个子集,正是这些假设而不是客观世界的实际状态影响对一句话的解释。在这个意义上,语境并不局限于直接的物理环境或前面刚刚说过的话语,对未来的期待、科学假设、宗教信仰、对往事的回忆、一般性的文化假设以及对说话人心理状态的猜想都可以在对话语的解释中起作用。 虽然上述关于语境的论述也提到了理解话语时的一些主观因素,但R obins on(1997:256)指出,语用学中关于话语理解的假设一般都体现了客观主义的立场,即在谈论语言时,把语言中的规则和结构假定为关于客观世界的客观事实,假定它们是真实而独立于观察者的,把根据这种观察立场所创立的结构转变为心理的结构。认知语言学采取经验主义的语义观对客观主义持批评的态度。而Lakoff和Johns on (1980:192-193)否认有绝对的、无条件的真理,他们指出,真理是相对于我们的概念系统的,而我们的 收稿日期:2002-11-06 作者简介:谢应光(1949—),男,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儿童言语认知训练

儿童言语认知训练 怎么能让我家孩子开口说话? 我家孩子只会仿说,怎么让他主动表达? 我家孩子会回答问题,但是从不提问,怎么引导? ...... 家长们困惑许久的问题终于有答案了。 每个孩子都是纯洁的小天使,带着一切未知去感受这个世界,而语言是孩子拥抱世界的窗口。当孩子从牙牙学语到用奶声奶气的语言描绘他眼中的世界,描绘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舒服的微风温暖的水流以及对爸爸妈妈的爱,我想这是所有的父母都为之振奋,欣喜若狂的事情。 可是有些爸爸妈妈却要为孩子迟到的语言焦虑不安。王硕老师在东方启音苏州家长群分享了《儿童言语认知概念及训练阶段》,这场干货满满的线上讲座让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错过的家长不要失望哦,小编将会把所有的干货全部分享给大家

儿童言语发展及认知概念 儿童的语言理解主要分为以下几大步骤:听指令、句式、概念、解难、问句等等。 普通小朋友认知理解和语言表达程度(可以对照孩子的情况哦)0~12个月:能够回应别人叫自己的名字,以及与他人进行眼神交流。 1岁:单语期,可以叫“爸爸”“妈妈”,明白一些常见的名称,懂的拒绝别人,也懂得向大人要求一些想要的东西,比如零食、玩具等等。 2岁:双语期,能够明白一些简单的动词,“说”、“看”、“要”、“听”等等;可以明白不同的问句,比如说“要不要”、“有没有”、“谁”、“哪里”等概念;可以听懂简单的指定,比如说“给妈妈苹果”、“妈妈要”等等。 3岁:能够完成三元素的指令,比如说“把水杯放在桌子上”;也能够明白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说上下;还能够去明白一些“为什么”“多少”等问句。这时候小朋友的语言表达已经具备了可以交谈的能力,可以去讲一些简单的句子,比如说“妈妈去超市”。

清华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真题

2000年——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古代汉语 一、标点并翻译。15分 1、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匿且擢奔辟而忝两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 2、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3、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而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今臣笃旅之臣也交疏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 4、古者疱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归沆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 二、请正确读出下面的地名、人名。5分 龟兹月氏吐番镐京涪陵 米?女娲皋陶单于?食其 三、请分析下面汉字的音节结构,包括声、韵(头、腹、尾)调。5分 光安要学英 四、简要说明下面名著的作者、成书年代及其价值。5分 广雅疏证说文解字注切韵广韵中原音韵 五、请为下列几组汉字正确标音,并解释形声字声符变读的原因。5分 帝?敌谪虹豇贡扛坻?邸?馥愎复 六、请解释:5分 简牍篇卷汗青付梓郑玄 七、分析句子结构。20分 1、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2、大哉尧之为君! 3、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4、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6、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7、老臣窃以为?之爱燕后贤于长君。 8、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八、解释下面文中加冒号…?的字词。10分 1、…疆?…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 2、…适?彼苍…者?三…食?…而?…反?腹犹…果?…然? 3、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4、…没?死…以?…闻? 5、…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二于已 6、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8、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谬之不详赦之…以?劝事君者 9、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