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统计学作业WOR

生物统计学作业WOR

生物统计学作业WOR
生物统计学作业WOR

习 题 1(P 22)

1.解释下列术语:总体、样本、参数、统计数、自由度、标准差、标准误、方差、均方、变异系数。

2.编制下列资料的次数分布表,绘制方柱形图与多边形图,简述其分布的特征,计算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100尾小黄鱼的体长(mm) 175 177 182 231 199 214 210 234 235 254 189 186 189 185 203 212 224 231 238 248 199 204 202 187 198 207 221 226 240 252 206 208 210 186 195 209 219 229 249 258 217 219 214 194 200 208 220 232 250 255 230 233 221 192 204 211 215 227 253 264 254 267 250 234 190 201 214 220 229 251 254 249 246 193 197 213 216 237 248 273 284 224 247 192 196 212 218 242 253 270 176

176

250

187

203

212

225

244

249

274

3.已知6年内,某县鱼塘由100个增加到120个,问每年平均增长速度是多少? 4.某一池塘,混养草鱼、鲤鱼及鲢鱼,按产量估计,塘中鲤鱼占4

1,鲢鱼占3

1,其余

为草鱼。鱼的售价为:鲤鱼5.8元/kg ,鲢鱼2.4元/kg ,草鱼4.2元/kg 。若起塘时不分鱼种,问平均每公斤鱼定价多少为宜?

5.对下列资料,试计算其平均滴度。

血球凝集抑制滴度分布 ND-HI 滴度 1∶10 1∶20 1∶40 1∶80 1∶160 1∶320 1∶640 合 计 检查例数

8

38

44

47

29

15

2

183

6.测定了10尾螭霖鱼雌亲鱼的体长平均为22cm ,标准差为4.2cm; 此10尾螭霖鱼雌亲鱼的体重平均为51.44kg ,标准差为7.35kg ,问这两性状哪个变异大?

1、什么是事件、概率、随机变量、抽样分布?

2、正态分布密度曲线的基本特征怎样?为什么正态分布在统计上非常重要?

3、从随机数字表中抽得0、1、…、9十个数的概率是相等的,都为0.1。而90≤≤X 。试计算()51≤≤X P 、()83≤≤X P 、()8351≤≤≤≤X X P 或、()8351≤≤≤≤X X P 与。

4、已知一批鱼卵的孵化率p =0.9 ,现从中取出6粒做孵化试验,试列出其孵化粒数的概率分布,并计算平均数与方差。

5、设U ~N (0,1),试计算()32.2-≤U P 、()96.1≥U P 、()96.1≤U P 、()58.2≥U P 。

6、小黄鱼体长服从平均数为220mm ,标准差为23mm 的正态分布。问 ① 体长在200~240mm 的概率为多少?② 分布中间占95%的体长范围?

7、从一批成虾中随机抽取20尾,测得平均体重为20.7g ,标准差为1.3g 。试根据此样本资料估计在95%的可靠程度下,该批成虾的平均体长。

1.试验资料为什么要进行统计推断?

2.假设测验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何谓一尾测验和两尾测验?怎样选择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测验方法?选择结果对推断结论有何影响?

4.何谓两类错误?如何才能减少犯两类错误的概率?

5.什么叫u 测验?什么情况下用u 测验?u 测验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6.什么叫t 测验?什么情况下用t 测验?平均数的t 测验常有哪些?

7.什么叫参数的区间估计?置信度1-α与置信区间有何关系?什么叫点估计? 8.统计300尾3冬龄黄河鲤的怀卵量(万粒),得样本平均数5.26=x ,标准差s =2.1,如要求可靠性为95%,试估计3冬龄黄河鲤平均怀卵量所在的区间。

9.依据已往经验得知2龄团头鲂总体标准差cm 6=σ,总体平均数cm 6.30=μ,今从2龄团头鲂中抽查60尾,算得体长平均数7.30=x cm ,试求2龄团头鲂平均体长有无显著性变化

10.某养殖场多年的观测资料表明,成年对虾平均体重g 5.21=μ。今随机抽取成虾200尾,测得平均体重20.7g ,标准差1.3g 。问成年对虾体重有无显著变化?

11.某人用室内和室外两种不同光照培养紫贻贝,其他条件保持一致,经一定的试验期培养后,在室内和室外各随机抽取10只测定壳长,增长结果(m m )如下表:

室内 7.4 9.1 6.8 8.5 8.3 9.5 6.5 7.9 7.0 7.7 室外

8.9

8.0

6.1

12.0

7.0

9.7

8.7

10.3

11.8

7.8

试问室内和室外培养的紫贻贝壳长增长有无显著性差异?并估计两总体均数差值的95%置信区间。

12.选择同一批罗非鱼苗种,用18个网箱于同一水域养殖。两个网箱配成一对,各箱放养密度相同,其中一网箱投喂旧饵料(鱼粉),另一网箱投喂新饵料(改鱼粉为蚯蚓粉),收捕时每箱产量(kg )如下表:

网箱对号 1 2 3 4 5 6 7 8 9 新饵料 34.4 35.6 18.8 32.0 31.6 30.2 34.8 22.6 37.8 13.有人在正常水温下(18℃~25℃)随机抽取500尾鲵鱼,其中有265尾雌鱼。问在正常水温下鲵鱼的雌雄比是否符合1∶1的比例?

14.某鱼养殖场发生了赤皮病,在I 号池测查90尾,患赤皮病18尾,在II 号池也测查90尾,患赤皮病27尾,试问两个鱼池赤皮病百分率有无显著差异?

15.有人比较了四种鲤鱼的体形指数,每种鲤鱼测定了7尾,结果如下表。试问:①A 1

的方差与0.002是否有显著性差异?;② A 3与A 4的方差是否一样?③ A 1、A 2、A 3与A 4的方差是否相等?

品种 体形指数(体长/体高) A1 1.89 1.86 1.85 1.87 1.98 1.95 1.89 A2

2.95

2.90

2.95 2.98 2.99 2.77 2.95

A3 1.97 1.95 1.99 1.91 1.98 1.80 1.96

A4 2.53 2.58 2.56 2.65 2.63 2.95 2.59

习题 4(P77)

1.什么是适合性测验?什么是独立性测验?二者在无效假设、理论次数的计算、自由度计算和统计推断上有何区别?

测验为什么要进行连续性矫正?怎样进行连续性矫正?

2.当df=1时,2

3.用透明的金鱼和非透明的金鱼杂交,杂交一代全为半透明(五花鱼),子一代自交,后代中出现了透明鱼140尾,五花鱼266尾,非透明鱼124尾。试测验子二代的三种表现型是否符号1:2:1的理论比例。

4.一遗传试验得F2代4种表现型A-B-、A-bb、aaB-、aabb的实际观察次数为304、78、106、16。试测验实际观察次数是否符合9:3:3:1的理论比例。

5.为了测验新研制的草鱼三联苗的免疫力,用400尾草鱼进行试验,其中200尾注射新研制的草鱼三联苗后,有20尾发病,180尾未见发病;另200尾注射原草鱼三联苗,结果有30尾发病,170尾未见发病。试测验新旧疫苗的免疫力是否有显著差异。

6.对甲乙两地草鱼病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试问(1)甲、乙两地草鱼患病率是否有显著差异?(2)两地草鱼病的构成比是否相同?

地区调查尾数患病尾数其中

烂鳃败血症其他

甲1105115702520

乙1805150507921

合计291026512010441 7.比较苦楝树皮煎汁与野生植物辣蓼汁对鱼类寄生虫锚头蚤的杀灭试验,在不同的培养器皿中孵化锚头蚤无节幼体后分别施加100×10?6的上述药液,施药20小时后进行镜检观察,得到下列数据。试测验两种草药对锚头蚤的杀灭效果是否有显著的差异?

药液投药前存活数20小时后存活数

苦楝树皮汁37575

辣蓼汁32597

8.根据遗传学原理,金鱼体色表现的红色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用杂合体色为灰色的金鱼自交,将出现金鱼体色性状的分离,即灰色:红色的理论比例为3:1。现观察了4个不同品系金鱼的该性状遗传分离试验,得结果见下表。问这些样本是齐性的吗?

条件灰色金鱼尾数红色金鱼尾数

115650

26822

3335110

48628

总和645210

习题 5(P117)

1.何谓方差分析?方差分析在水产科研和生产中有何用途?

2.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它包括几个步骤?

3.什么叫多重比较?多重比较有哪些方法?多重比较的结果如何表示?

4.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有哪些?为满足这些基本假定,常用的数据转化方法有哪些?

5.有人设计了四种不同养殖方法:施禽粪+高密度养殖(A1)、施禽粪+谷类饲料+高密度养殖(A2)、施禽粪+高蛋白质饲料+高密度养殖(A3)、施禽粪+高蛋白质饲料+低密度养殖(A4)。选取条件基本相同鱼苗和鱼池28口,随机分成4组进行试验,经一定试验期获得的日增重结果列于下表。试作方差分析。

养殖方法日增重(g/鱼/日)

A1 2.0 2.1 2.1 2.1 2.1 2.72

A2 2.1 2.5 2.5 2.5 2.5 2.72

A3 3.0 3.7 3.7 3.7 3.7 3.83

A4 4.9 4.9 4.9 4.9 4.9 4.84

6.有人用四种不同饵料对青哈浮游幼虫进行培育,试验结果见下表,试分析这四种饵料对壳长增长的影响是否差异显著?

饵料环沟藻扁藻食母生粉团

壳长增长7.8 4.1 3.9 3.3

7.5 4.5 4.1 2.8

8.0 3.7 3.9 3.5

6.7 5.2 3.5 3.0

7.4 3.2

7.有人进行了培养液浓度和光强对小硅藻繁殖速度的观测试验。试验结果如下表。试进行方差分析。

光强

浓度

12345

130******** 27071574745 31011111714 42022263132

8.有人研究网箱养鱼中饵料与密度的关系,获得的试验结果如下表。试作方差分析。

饵料密度增重(kg)

A d131.835.133.2 d229.532.328.5 d325.431.525.2

B d154.447.850.9 d241.735.642.8 d350.351.248.4

C d124.525.023.2 d219.522.318.5 d315.421.217.2

9.有人进行了鳙鱼的选育试验。公母交配与后代增重情况如下表,试作方差分析。指标

♂1♂2♂3♀1♀2♀3♀1♀2♀3♀1♀2♀3

后代增重(g)40

60

82

50

73

79

64

42

57

90

86

86

85

88

79

98

87

92

81

87

78

77

76

70

71

79

76

10.有人对三个海区重复抽样调查海带患某种病的结果(病情指数)如下表:海区病情指数(%)

甲1927311524

乙912291815

丙1416211318试先用反正弦转换,再进行方差分析。

1.非参数测验法的含义是什么?非参数测验法有什么优缺点?

2.甲、乙两人同时检测一种饵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分析了20个样品,其数据见下表,问两人分析结果有无显著差异?

[答案:T=57.5]

样品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14.7 15.0 15.2 14.8 15.5 14.6 14.9 14.8 15.1 15.0 乙 14.6 15.1 15.4 14.7 15.2 14.7 14.8 14.6 15.2 15.0 样品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已知某地正常人尿氟含量的中位数为0.86mg/L 。今在当地随机检测某厂12名职工的尿氟含量,得到如下数据:0.84、0.86、0.88、0.94、0.97、1.01、1.05、1.09、1.20、1.28、1.35、1.83 mg/L 。问该厂职工的尿氟含量是否高于当地正常人。

[答案:10=+n ,1=-n ,10=n ]

4.上、下午分别测定8只正常家兔的血糖值,结果见下表: 家兔编号 1 2 3 4 5 6 7 8 上午测定值 下午测定值

100 105

110 115

120 128

98 104

90 102

138 134

100 110

125 130

试测验家兔血糖值上、下午是否有显著差异。

[答案:T +=1,T ?=7,T=1]

1. 比较回归模型与相关模型的异同。相关系数与决定系数两者是何关系?

2. 线性回归方程的稳定性和回归估计的精度主要依据什么来度量?对试验误差有何要求?由观测值如何估计误差的方差?

3. 回归方程的效果可用F 检验,是否仅用 )//()/(Q U df Q df U F 检验就够了?

4. 在曲线回归中,所配曲线的好坏依据什么来度量?

5. 为获得TRIA 浸苗对海带产量的影响,采用长势基本相同的“860”海带为试验对象,在夹苗放养前,用不同浓度的TRIA 浸苗6小时,得表7.15试验结果。绘制散点图,分析海带产量与TRIA 浸液浓度之间的关系,并作出统计推断。

表7.15

TRIA 浓度 mg/l 0 0.15 0.3 0.5 0.75 1 产量

t/hm 2

25.35

25.8

26.18

27.53

28.05

29.48

6.试验鱼苗体重(g )与耗氧量(mm 3

/h )的关系如表7.16。试求耗氧量对体重的直线回归方程。若体重为7(g ),求耗氧量的置信区间。

表7.16

体 重 7.2 6.2 4.4 4.0 7.7 5.6 5.2 5.3 5.6 7.1 耗氧量

642

612

365

276

731

487

396

498

464

667

7. 在中国对虾幼虾耗氧试验中,得到水中溶解氧量为5.00mg/l 时,表7.17中数据是不同水温下中国对虾的单位体重瞬时耗氧速率(O 2mg/g·h)。

表7.17

水温(℃)

16.0 19.0 23.0 26.0 30.0 瞬时耗氧速率(O 2mg/g·h)

0.399

0.681

1.153

1.220

1.611

① 这个试验中哪一个变量是自变量?哪一个变量是依变量?

② 求水温与瞬时耗氧速率之间的回归方程?并作回归显著性检验。 ③ 求水温与瞬时耗氧速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作显著性检验。 ④ 水温为23℃时,瞬时耗氧速率95%的置信区间是多少?。 ⑤ 预测水温为25℃时瞬时耗氧速率95%的预测区间。

8. 一位生态学家想确定帽贝的身体大小和总体密度的关系,他在五种不同密度(每平方米300,500,700,900,1100个个体)的条件下养殖帽贝,生长五年后,先后四次从每个密度组中选取帽贝,并测量其最大长度(mm ),观测数据见表7.18。

① 求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并作拟合优度检验。 ②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多少?作显著性检验。

③ 养殖密度在900个/ m2时,试估计帽贝的平均体长及其99%的置信区间。

表7.18

序号密度(个/ m2)长度(mm)

130066656364

250063616058

370055565758

490051545353

5110046485047

9.表7.19是黑龙江雌性鲟鱼体长(cm)与体重(kg)的一次测定数据,试求回归方

程和决定系数。

表7.19

体长7198111129142149151160

体重 1.3 3.2 6.89.112.816.720.122.5

习题 8(P180)

1. 什么是多元回归?多元线性回归与一元线性回归相比较有何异同?

2. 什么是偏回归系数?偏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的意义是什么?

3. 多元相关分析与偏相关分析有何异同?

4. 什么是复相关系数?其意义是什么?

5. 偏相关系数与简单相关系数有何区别?

6. 从一次网获中随机抽取东海绿鳍马面鲀10尾,测定体长、体高、体重,所得数据资料见下表。试建立体重(Y)对体长(X1)、体高(X2)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并进行显著性检验。

体长 X 1(cm)体高 X 2(cm)体重Y(g)

16.0 5.829.0

15.5 5.525.0

14.1 5.327.5

13.1 4.820.0

12.5 4.720.0

12.0 4.317.5

11.8 3.615.0

13.8 5.022.5

15.3 5.627.5

14.0 5.124.0

7. 对习题6中资料,试求:(1)Y对X1、X2的复相关系数,并进行显著性检验;(2)3个变量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并进行显著性检验。

8. 从天门河橄榄蛏蚌的渔获物中随机抽取17个个体,分别测定其壳长、壳高、壳宽、铰合部长、体重,数据资料见下表。试建立体重(Y)对其他生物学性状(X i)的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壳长X 1(cm)壳高X 2(cm)壳宽X 3(cm)铰合部长X 4(cm)体重Y(g)

8.3 1.82 1.28 5.2116.80

9.1 1.86 1.26 5.2715.83

9.4 1.95 1.36 5.3615.79

9.6 2.04 1.13 5.2514.30

10.3 2.23 1.34 6.0517.98

11.5 2.37 1.40 6.3327.55

11.5 2.41 1.60 6.5428.02

11.9 2.36 1.53 6.2725.11

12.0 2.40 1.52 6.6730.11

12.8 2.43 1.737.8940.66

13.6 2.79 1.797.6450.36

13.8 2.63 1.887.2445.43

14.0 2.87 1.767.1555.51

14.5 2.78 2.288.5257.90

14.8 2.75 1.777.2852.61

15.1 2.93 2.038.3057.89

15.2 2.90 1.827.8849.70

1. 什么叫做协方差分析?它的主要功用是什么?

2. 协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有那些?

3. 某饲料厂为研究该厂对虾2号配合饲料的适宜日投饵量,设计三种饲料日投饵量,分别占虾体重的2.5%、5%、7.5%,试验共设10个区组,均测量了初始体长(X,cm)与试验结束时体长(Y,cm),数据列于下表,试作协方差分析。

日投饵量

2.5%5%7.5%

X Y X Y X Y

区组

1 6.5 7.1 7.18.9 5.6 7.0

2 5.9 6.8 4.97.2 5.0 6.5 37.0 7.8 5.47.4 3.8 5.1 4 6.

3 7.0 7.59.1 4.9 5.8 57.0 8.1 5.77.

4 6.9 7.9 6 6.7 7.4 6.88.4 6.2 7.6 77.0 7.8 6.48.1 5.

5 6.

6 87.1 8.1 7.29.1 5.8 7.1

9 6.1 7.0 4.9 6.9 6.2 7.6

10 6.6 7.4 5.67.4 5.3 6.6

1.什么是因素和水平、处理和效应、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2.试验有什么基本要求?

3.试验分哪两大类?两者有什么关系?

4.什么是试验方案?如何拟定一个正确的试验方案?

5.试验设计的三项基本原则及其作用是什么?

6.简述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拉丁方设计和交叉设计的具体作法及其优点7.正交设计有什么特点?说明正交表的使用原则。

8.用4种不同类型的饵料喂养来自5窝20尾罗非鱼,经过一个阶段的饲养,增重效果如下(g):

区组

饵料

A1A2A3A4

Ⅰ 135135155145

Ⅱ 155150135120

Ⅲ 155120150120

Ⅳ 145130140125

试检验4

9.有A、B、C、D、E五种饵料的喂鱼试验,其拉丁方设计和增重结果(kg)如下:

箱号

阶段

一二三四五

Ⅰ A32E30D38B39C39

Ⅱ C39D42A27E28B37

Ⅲ E36B35C40D40A26

Ⅳ D40A28B37C39E28

Ⅴ B38C40E32A35D43

试检验五种饵料的喂鱼效果是否有显著差异。

10.为了研究尿素的养鱼效果,设置对照(不加尿素)A1和尿素组A2,予饲期一周,试验分三期完成(C1、C2、C3),用6个网箱分2个组,其安排和增重结果(kg)如下表:

网箱号

阶段

C1C2C3 A1A2A1

B11303429

B12265238281

B13383636

A2A1A2

B21631710

B22255285239

B23529564

试检验尿素的喂鱼效果。

11.为研究维生素对鲫鱼生长的影响,对核黄素、胆碱、吡多醇、烟酸及和硫胺五种维生素进行了正交试验,每种维生素分添加与不添加两个水平。试验按5因素2水平进行设计,各因素分别安排在A、B、C、D、E列,以鲫鱼的增重来衡量各因素的作用,其安排和增重结

果(kg)如下表:。

试验号

列号和因素

增重(kg) 1234567

A B C D E

11(不加)1(不加)11(不加)111(不加)87

21(不加)1(不加)12(加)222(加)86

31(不加)2(加)21(不加)122(加)89

41(不加)2(加)22(加)211(不加)88

52(加)1(不加)21(不加)212(加)91

62(加)1(不加)22(加)121(不加)90

72(加)2(加)11(不加)221(不加)92

82(加)2(加)12(加)112(加)93

试用直观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分析维生素喂鲫鱼的效果。

12.有一罗非鱼的饲养试验,考虑了有机肥料用量A、放养密度B、套养鱼比C三个因素,每个因素分3个水平,试验进行两次重复,试验安排及结果填入L9(34)表。试分析9个饵料配方的喂鱼效果及各因素的不同水平对鱼增重效果的影响。

饲料号

列号和因素增重(kg)

(1)

A

(2)

B

(3)

C

(4)

D(空)

第一次试验第二次试验

11111156166 21222172162 31333165172 42123139147 52231138146 62312182177 73132181167 83213213187 93321219196

生物统计学期末考试上机考试部分 复习试卷B

云南师范大学2010~2011学年下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高级生物统计学实验(期末) 试卷 学院 专业 年级 学号 姓名 考试方式(闭卷或开卷): 闭卷 考试时量:60分钟 试卷编号(B 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评卷人 得分 一、下表为某种动物在不同温度下的代谢率的变化,试比较温度对其代谢率 有无影响?并对SSR 法其进行多重比较 温度(℃) 代谢率(mlO 2/g.h ) -5 2.78 3.80 4.87 4.68 5.51 5.67 5.10 2.79 2.60 3.14 4.26 3.72 3.48 2.86 3.37 3.32 4.35 4.59 4.66 4.83 5.16 -5 -5 -5 -5 -5 -5 .00 .00 .00 .00 .00 .00 .00 5.0 5.0 5.0 5.0 5.0 5.0 5.0

ANOVA 数据 7.1972 3.598 5.684 .012 11.39718.633 18.593 20 Between Groups Within Groups Total Sum of Squares df Mean Square F Sig. 经但因素方差分析的:f=5.684, p=0.012,差异显著,说明多有作用, 数据 Duncan a 7 3.2643 7 4.32577 4.6300 1.000.484 温度231Sig. N 12Subset for alpha = .05 Means for groups in homogeneous subsets are displayed. Uses H armonic Mean Sample Size = 7.000. a. 二、为调查红绿色盲是否与性别有关,某单位调查结果如下: 色盲 非色盲 男 32 168 女 13 232 问红绿色盲是否与性别有关? 三、试用交互误差图比较不同季节某种动物的胃长(cm )的变化?并绘制出其在 95%置信带 季节 胃长(cm )

生物统计学期末考试题

生物统计学期末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生物统计学期末考试题 2.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若干个体所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 3.方差:用样本容量n来除离均差平方和,得到的平方和,称为方差 4.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就是标准差 5.标准误:即样本均数的标准差,是描述均数抽样分布的离散程度及衡量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尺度, 反映的是样本均数之间的变异。 6.变异系数:将样本标准差除以样本平均数,得出的百分比就是变异系数 7.抽样:通常按相等的时间间隔对信号抽取样值的过程。 8.总体参数:所谓总体参数是指总体中对某变量的概括性描述。 9.样本统计量:样本统计量的概念很宽泛(譬如样本均值、样本中位数、样本方差等等),到现在 为止,不是所有的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分布的关系都能被确认,只是常见的一些统计量和总体分布之间 的关系已经被证明了。 10.正态分布:若随机变量X服从一个数学期望为μ、标准方差为σ2的高斯分布, 正态分布又名 高斯分布 11.假设测验:又称显著性检验,就是根据总体的理论分布和小概率原理,对未知或不完全知道的总 体提出两种彼此对立的假设,然后由样本的实际结果,经过一定的计算,做出在一定概率意义上应该 接受的那种假设的推断。 12.方差分析:又称“变异数分析”或“F检验”,用于两个及两个以上样本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 13.小概率原理:一个事件如果发生的概率很小的话,那么它在一次试验中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但 在多次重复试验中几乎是必然发生的,数学上称之小概率原理。 15.决定系数:决定系数定义为相关系数r的平方 16.随机误差:在实际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其绝对值和符号无法预计的测量误差。 17.系统误差:它是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个被测尺寸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误差值的大小和 符号(正值或负值)保持不变;或者在条件变化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二. 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 在正态分布N(μ ;σ)中,如果σ相等而μ不等,则曲线平移, ( ) 2. 如果两个玉米品种的植株高度的平均数相同,我们可以认为这两个玉米品种是来自同一总体() 3. 当我们说两个处理平均数有显著差异时,则我们有99%的把握肯定它们来自不同总体. 4小概率原理是指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可以认为不可能发生() 5 激素处理水稻种子具有增产效应,现在在5个试验区内种植经过高、中、低三种剂量的激素处理的水稻种此试验称为三处理五重复试验() 6.系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可以用来计算试验精度。() 7.精确度就是指观察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8. 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是重复、随机、局部控制。() 9. 正交试验设计就是从全部组合的处理中随机选取部分组合进行试验。() 10.如果回归方程Y=3+1.5X的R2=0.64,则表明Y的总变异80%是X造成。() 三. 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 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与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有什么不同? 2. 什么是小概率原理?在统计推断中有何 作用? 3. 什么是多重比较中的FISHER氏保护测验?4. 样本的方差计算中,为什么要离均差平方和 除以n-1而不是除以n? 5. 如果两个变量X和Y的相关系数小于0.5,是否它们就没有显著相关性? 6. 单尾测验与双尾测验有何异同?

生物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

重庆西南大学 2012 至 2013 学年度第 2 期 生物统计学 试题(A ) 试题使用对象: 2011 级 专业(本科) 命题人: 考试用时 120 分钟 答题方式采用: 闭卷 说明:1、答题请使用黑色或蓝色的钢笔、圆珠笔在答题纸上书写工整. 2、考生应在答题纸上答题,在此卷上答题作废.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1、正确无效假设的错误为统计假设测验的第一类错误。( ) 2、标准差为5,B 群体的标准差为12,B 群体的变异一定大于A 群体。( ) 3、一差异”是指仅允许处理不同,其它非处理因素都应保持不变。( ) 4、30位学生中有男生16位、女生14位,可推断该班男女生比例符合1∶1 (已知84.321,05.0=χ)。 ( ) 5、固定模型中所得的结论仅在于推断关于特定的处理,而随机模型中试验结论则将用于推断处理的总体。( ) 6、率百分数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前,应该对资料数据作反正弦转换。( ) 7、比较前,应该先作F 测验。 ( ) 8、验中,测验统计假设H 00:μμ≥ ,对H A :μμ<0 时,显著水平为5%,则测验的αu 值为1.96( ) 9、行回归系数假设测验后,若接受H o :β=0,则表明X 、Y 两变数无相关关系。 ( ) 10、株高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为30150±=±s y (厘米),果穗长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为s y ±1030±=(厘米),可认为该玉米的株高性状比果穗性状变异大。 ( )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1分别从总体方差为4和12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4的样本,样本平均数分别为3和2,在95%置信度下总体平均数差数的置信区间为( )。 A 、[-9.32,11.32] B 、[-4.16,6.16]

生物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生物统计学考试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 分组时,组距和组数成反比。 ×2. 粮食总产量属于离散型数据。 ×3. 样本标准差的数学期望是总体标准差。 ×4. F分布的概率密度曲线是对称曲线。 √5. 在配对数据资料用t检验比较时,若对数n=13,则查t表的自由度为12。 二. 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6.x~N(1,9),x1,x2,…,x9是X的样本,则有() x N(0,1)B.11 - x ~N(0,1)C.91 - x ~N(0,1)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7. 假定我国和美国的居民年龄的方差相同。现在各自用重复抽样方法抽取本国人口的1%计 算平均年龄,则平均年龄的标准误() A.两者相等 B.前者比后者大 D.不能确定大小 8. 设容量为16人的简单随机样本,平均完成工作需时13分钟。已知总体标准差为3分钟。 若想对完成工作所需时间总体构造一个90%置信区间,则() u值 B.应用t分布表查出t值 C.应用卡方分布表查出卡方值 D.应用F分布表查出F值 9. 1-α是() A.置信限 B.置信区间 C.置信距 10. 如检验k (k=3)个样本方差s i2 (i=1,2,3)是否来源于方差相等的总体,这种检验在统计上称为 ( )。 B. t检验 C. F检验 D. u检验 三. 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 11. 12. 13. 已知F分布的上侧临界值F0.05(1,60)=4.00,则左尾概率为0.05,自由度为(60,1) 的F 14. 15.已知随机变量x服从N (8,4),P(x < 4.71)(填数字) 四.综合分析题(共60分)

贵州大学《生物统计学》考试试卷(含答案)

贵州大学《生物统计学》考试试卷(含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在假设检验中,显著性水平α的意义是___C___。 A. 原假设0H 成立,经检验不能拒绝的概率 B. 原假设0H 不成立,经检验不能拒绝的概率 C. 原假设0H 成立,经检验被拒绝的概率 D. 原假设0H 不成立,经检验被拒绝的概率 2.设123,,X X X 是总体2( , )N μσ的样本,μ已知,2 σ未知,则下面不是统计量的是__C___。 A. 123X X X +- B. 4 1 i i X μ=-∑ C. 2 1X σ+ D. 4 21 i i X =∑ 3.设随机变量~(0,1)X N ,X 的分布函数为()x Φ,则( 2)P X >的值为___A____。 A. ()212-Φ???? B. ()221Φ- C. ()22-Φ D. ()122-Φ 4.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程度的大小应采用__D___。 A .样本平均数 B. 样本方差 C. 样本标准差 D. 变异系数 5.设总体服从),(2 σμN ,其中μ未知,当检验0H :220σσ=,A H :220σσ≠时,应选择统计量___B_____。 A. 2 (1)n S σ- B. 2 2 (1)n S σ- X X 6.单侧检验比双侧检验的效率高的原因是___B_____。 A .单侧检验只检验一侧 B .单侧检验利用了另一侧是不可能的这一已知条件 C .单侧检验计算工作量比双侧检验小一半 D. 在同条件下双侧检验所需的样本容量比单侧检验高一倍 7.假设每升饮水中的大肠杆菌数服从参数为μ的泊松分布,则每升饮水中有3个大肠杆菌的概率是____D____。 A.63e μ μ- B.36e μμ- C.36e μ μ- D. 316 e μμ-

生物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

生物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

重庆西南大学 2012 至 2013 学年度第 2 期 生物统计学 试题(A ) 试题使用对象: 2011 级 专 业(本科) 命题人: 考试用时 120 分钟 答题方式采用: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1、正确无效假设的错误为统计假设测验的第一类错误。( ) 2、标准差为5,B 群体的标准差为12,B 群体的变异一定大于A 群体。( ) 3、一差异”是指仅允许处理不同,其它非处理因素都应保持不变。( ) 4、30位学生中有男生16位、女生14位,可推断该班男女生比例符合1∶1(已 知84.321,05.0=χ)。 ( ) 5、固定模型中所得的结论仅在于推断关于特定的处理,而随机模型中试验结论则将用于推断处理的总体。( ) 6、率百分数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前,应该对资料数据作反正弦转换。( ) 7、比较前,应该先作F 测验。 ( ) 8、验中,测验统计假设H 00:μμ≥ ,对H A :μμ<0 时,显著水平为5%,则测验的αu 值为1.96( ) 9、行回归系数假设测验后,若接受H o :β=0,则表明X 、Y 两变数无相关关系。( ) 10、株高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为30150±=±s y (厘米),果穗长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为s y ±1030±=(厘米),可认为该玉米的株高性状比果穗性状变异大。 ( )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1分别从总体方差为4和12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4的样本,样本平均数分别为3和2,在95%置信度下总体平均数差数的置信区间为( )。

A 、[-9.32,11.32] B 、[-4.16,6.16] C 、[-1.58,3.58] D 、都不是 2、态分布不具有下列哪种特征( )。 A 、左右对称 B 、单峰分布 C 、中间高、两头低 D 、概率处处相等 3、一个单因素6个水平、3次重复的完全随机设计进行方差分析,若按最小显著差数法进行多重比较,比较所用的标准误及计算最小显著差数时查表的自由度分别为( )。 A 、 2MSe/6 , 3 B 、 MSe/6 , 3 C 、 2MSe/3 , 12 D 、 MSe/3 , 12 4、已知),N(~x 2σμ,则x 在区间]96.1,[σμ+-∞的概率为( )。 A 、0.025 B 、0.975 C 、0.95 D 、0.05 5、 方差分析时,进行数据转换的目的是( )。 A. 误差方差同质 B. 处理效应与环境效应线性可加 C. 误差方差具有正态性 D. A 、B 、C 都对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 1、方差分析有哪些步骤? 2、统计假设是?统计假设分类及含义? 3、卡方检验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4、显著性检验的基本步骤? 5、平均数有哪些?各用于什么情况? 四、计算题;(共4题、50分) 1、进行大豆等位酶Aph 的电泳分析,193份野生大豆、223份栽培大豆等位基因型的次数列于下表。试分析大豆Aph 等位酶的等位基因型频率是否因物种而不同。( 99 .52 05.0,2=χ, 81 .7205.0,3=χ)(10分) 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Aph 等位酶的等位基因型次数分布 物 种 等位基因型 1 2 3 野生大豆 29 68 96

生物统计学答案 第一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第一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1 算术平均数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计算平均数? 答:算数平均数由下式计算:,含义为将全部观测值相加再被观测值的个数 除,所得之商称为算术平均数。计算算数平均数的目的,是用平均数表示样本数据的集中点, 或是说是样本数据的代表。 1.2 既然方差和标准差都是衡量数据变异程度的,有了方差为什么还要计算标准差? 答:标准差的单位与数据的原始单位一致,能更直观地反映数据地离散程度。 1.3 标准差是描述数据变异程度的量,变异系数也是描述数据变异程度的量,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答:变异系数可以说是用平均数标准化了的标准差。在比较两个平均数不同的样本时所得结果更可靠。 1.4 完整地描述一组数据需要哪几个特征数? 答:平均数、标准差、偏斜度和峭度。 1.5 下表是我国青年男子体重(kg )。由于测量精度的要求,从表面上看像是离散型数据,不要忘记,体重是通过度量得到的,属于连续型数据。根据表中所给出的数据编制频数分布表。 66 69 64 65 64 66 68 65 62 64 69 61 61 68 66 57 66 69 66 65 70 64 58 67 66 66 67 66 66 62 66 66 64 62 62 65 64 65 66 72 60 66 65 61 61 66 67 62 65 65 61 64 62 64 65 62 65 68 68 65 67 68 62 63 70 65 64 65 62 66 62 63 68 65 68 57 67 66 68 63 64 66 68 64 63 60 64 69 65 66 67 67 67 65 67 67 66 68 64 67 59 66 65 63 56 66 63 63 66 67 63 70 67 70 62 64 72 69 67 67 66 68 64 65 71 61 63 61 64 64 67 69 70 66 64 65 64 63 70 64 62 69 70 68 65 63 65 66 64 68 69 65 63 67 63 70 65 68 67 69 66 65 67 66 74 64 69 65 64 65 65 68 67 65 65 66 67 72 65 67 62 67 71 69 65 65 75 62 69 68 68 65 63 66 66 65 62 61 68 65 64 67 66 64 60 61 68 67 63 59 65 60 64 63 69 62 71 69 60 63 59 67 61 68 69 66 64 69 65 68 67 64 64 66 69 73 68 60 60 63 38 62 67 65 65 69 65 67 65 72 66 67 64 61 64 66 63 63 66 66 66 63 65 63 67 68 66 62 63 61 66 61 63 68 65 66 69 64 66 70 69 70 63 64 65 64 67 67 65 66 62 61 65 65 60 63 65 62 66 64 答:首先建立一个外部数据文件,名称和路径为:E:\data\exer1-5e.dat 。所用的SAS 程序和计算结果如下: proc format; value hfmt 56-57='56-57' 58-59='58-59' 60-61='60-61' 62-63='62-63' 64-65='64-65' 66-67='66-67' 68-69='68-69' 70-71='70-71' 72-73='72-73' 74-75='74-75'; run; n y y n i i ∑== 1

生物统计学期末复习题

统计选择题 1,由于(1,研究对象本身的性质)造成我们所遇到的各种统计数据的不齐性。 2,研究某一品种小麦株高,因为该品种小麦是个极大的群体,其数量甚至于是个天文数字,该体属于(4,无限总体) 3,从总体中(2,随机抽出)一部分个体称为样本。 4,用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获得一个样本的过程称为(3,抽样) 5,身高,体重,年龄这一类数据属于(3,连续型数据;1,度量数据) 6,每10个中男性人数,每亩麦田中杂草株数,喷洒农药后每100只害虫中死虫数等,这一类数据属于(1,离散型数据;2,计数数据) 7,把频数按其组值的顺序排列起来,称为(3,频数分布) 8,以组值作为一个边,相应的频数为另一个边,做成的连续矩形图称为(2,直方图)9,绘制(4,多边形图)的方法是在坐标平面内点上各点(中值,频数),以线段连接各点,最高和最低非零频数点与相邻零频数点相连。 10,累积频数图是根据(3,累积频数表)直接绘出的。 11,样本数据总和除以样本含量,称为(算数平均数 12,已知样本平方和为360,样本含量为10,以下4种结果中(2,6.0)是正确的标准差。 13,概率的古典定义是(2,基本事件数与事件总数之比) 14,下面第(2,概率是事物所固有的特性) 15,对于事件A和B,P(A∪B)等于(2,P(AB)) 16,对于事件A和事件B,P(A|B)等于(P(AB)/P(B)) 17,对于任意事件A和B,P(AB)等于(P(B)P(B|A)) 18,下述(3随机试验中所输入的变量)项称为随机变量 19,关于连续型随机变量,有以下4种提法,其中(1,可取某一区间内的任何数值)20,总体平均数可以用以下4种符号中的一种表示,它是(2,μ) 21,样本标准差可以用以下4种符号中的一种表示,它是(1,s) 22,在养鱼场中,A鱼塘的面积占10%,A鱼塘中鱼的发病率为1%,问从养鱼场中任意捕捞一条鱼,它既是A鱼塘,又是生病的鱼的概率是(4,0.003) 23,以下4点是描述连续型随机变量特征的,其中(2,f(x)=lim △x→0P(x

生物统计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考试轮次: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编号 考试课程:[120770] 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命题负责人曾汉元 适用对象: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生物科学专业2015级审查人签字 考核方式:上机考试试卷类型:A卷时量:150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答案中要求保留必要的计算和推理过程,全部答案保存为一个Word文档,文件名 为学号最后两位数+姓名。考试结束后不要关机。提交答卷后,请到主机看一下是否提交成功。第1题12分,第3题5分,第10题13分,其余的题各10分。 1、下表为某大学96位男生的体重测定结果(单位:kg),请根据资料分别计算以下指标:(1)算术平均数;(2)几何平均数;(3)中位数;(4)众数;(5)极差;(6)方差;(7)标准差;(8)变异系数;(9)标准误。(10) 绘制各体重分布柱形图。 66 69 64 65 64 66 70 64 59 67 66 66 60 66 65 61 61 66 67 68 62 63 70 65 64 66 68 64 63 60 60 66 65 61 61 66 59 66 65 63 58 66 66 68 64 65 71 61 62 69 70 68 65 63 66 65 67 66 74 64 70 64 59 67 66 66 60 66 65 61 61 66 67 68 62 63 70 65 64 66 68 64 63 60 60 66 65 61 61 66 59 66 65 63 58 66 2、已知1000株水稻的株高服从正态分布N(97,3 2),求: (1)株高在94cm以上的概率? (2)株高在90~99cm之间的概率? (3)株高在多少cm之间的中间概率占全体的99%? 3.已知某批30个小麦样品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为14.5%,σ=2.50%,试进行95%置信度下的蛋白质含量的区间估计和点估计。 4、有一大麦杂交组合,F2代的芒性状表型有钩芒、长芒和短芒三种,观察计得其株数依次分别为348、11 5、157,试检验其比率是否符合9:3:4的理论比率。 5、某医院用某种中药治疗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现将血红蛋白含量(g/L)变化的数据列在下面,假定资料满足各种假设测验所要求的前提条件,问:治疗前后之间的差别有无显著性意义? 患者编号 1 2 3 4 5 6 7 治疗前血红蛋白含量65 75 50 76 65 72 68 治疗后血红蛋白含量82 112 125 85 80 105 128

生物统计学期末复习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 填空 1.变量按其性质可以分为(连续)变量和(非连续)变量。 2.样本统计数是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3.生物统计学是研究生命过程中以样本来推断(总体)的一门学科。 4.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两大部分。 5.生物统计学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记录统计学)、(近代描述统计学)和(现代推断统计学)3个阶段。 6.生物学研究中,一般将样本容量(n ≥30)称为大样本。 7.试验误差可以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类。 判断 1.对于有限总体不必用统计推断方法。(×) 2.资料的精确性高,其准确性也一定高。(×) 3.在试验设计中,随机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完全消除。(∨) 4.统计学上的试验误差,通常指随机误差。(∨) 第二章 填空 1.资料按生物的性状特征可分为(数量性状资料)变量和(质量性状资料)变量。 2. 直方图适合于表示(连续变量)资料的次数分布。 3.变量的分布具有两个明显基本特征,即(集中性)和(离散性)。 4.反映变量集中性的特征数是(平均数),反映变量离散性的特征数是(变异数)。 5.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s=( )。 判断题 1. 计数资料也称连续性变量资料,计量资料也称非连续性变量资料。(×) 2. 条形图和多边形图均适合于表示计数资料的次数分布。(×) 3. 离均差平方和为最小。(∨) 4. 资料中出现最多的那个观测值或最多一组的中点值,称为众数。(∨) 5. 变异系数是样本变量的绝对变异量。(×) 单项选择 1. 下列变量中属于非连续性变量的是( C ). A. 身高 B.体重 C.血型 D.血压 2. 对某鱼塘不同年龄鱼的尾数进行统计分析,可做成( A )图来表示. A. 条形 B.直方 C.多边形 D.折线 3. 关于平均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相等. B. 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相等. C. 正态分布的中位数和几何平均数相等. D. 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几何平均数均相等。 4. 如果对各观测值加上一个常数a ,其标准差( D )。 A. 扩大√a 倍 B.扩大a 倍 C.扩大a 2倍 D.不变 5. 比较大学生和幼儿园孩子身高的变异度,应采用的指标是( C )。 A. 标准差 B.方差 C.变异系数 D.平均数 第三章 12 2--∑∑n n x x )(

2017福师《生物统计学》答案

一、单选题(共 32 道试题,共 64 分。) V 1. 最小二乘法是指各实测点到回归直线的 A. 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B. 垂直距离最小 C. 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D. 纵向距离最小 2. 被观察到对象中的()对象称为() A. 部分,总体 B. 所有,样本 C. 所有,总体 D. 部分,样本 3. 必须排除______因素导致“结果出现”的可能,才能确定“结果出现”是处理因素导致的。只有确定了______,才能确定吃药后出现的病愈是药导致的。 A. 非处理因素,不吃药就不可能出现病愈 B. 处理因素,不吃药就不可能出现病愈 C. 非处理因素,吃药后确实出现了病愈 D. 处理因素,吃药后确实出现了病愈 4. 张三观察到李四服药后病好了。由于张三的观察是“个案”,因此不能确定______。 A. 确实进行了观察 B. 李四病好了 C. 病好的原因 D. 观察结果是可靠的 5. 四个样本率作比较,χ2>χ20.05,ν可认为

A. 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B. 各总体率均不相同 C. 各样本率均不相同 D. 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6. 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 计算相对数尤其是率时应有足够的观察单位或观察次数 B. 分析大样本数据时可以构成比代替率 C. 应分别将分子和分母合计求合计率或平均率 D. 样本率或构成比的比较应作假设检验 7. 总体指的是()的()对象 A. 要研究,部分 B. 观察到,所有 C. 观察到,部分 D. 要研究,所有 8. 以下叙述中,除了______外,其余都是正确的。 A. 在比较未知参数是否不等于已知参数时,若p(X>x)<α/2,则x为小概率事件。 B. 在比较未知参数是否等于已知参数时,若p(X=x)<α,则x为小概率事件。 C. 在比较未知参数是否大于已知参数时,若p(X>x)<α,则x为小概率事件。 D. 在比较未知参数是否小于已知参数时,若p(X

《生物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

《生物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 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21分) 1.设总体服从),(2 σμN ,其中μ未知,当检验0H :220σσ=,A H :220σσ≠时,应选 择统计量________。 A. 2 (1)n S σ- B. 2 20(1)n S σ- X X 2.设123,,X X X 是总体2 ( , )N μσ的样本,μ已知,2 σ未知,则下面不是统计量的是_____。 A. 123X X X +- B. 41i i X μ=-∑ C. 2 1X σ+ D. 4 2 1 i i X =∑ 3.设随机变量~(0,1)X N ,X 的分布函数为()x Φ,则( 2)P X >的值为_______。 A. ()212-Φ???? B. ()221Φ- C. ()22-Φ D. ()122-Φ 4.假设每升饮水中的大肠杆菌数服从参数为μ的泊松分布,则每升饮水中有3个大肠杆菌的概率是________。 A.63e μ μ- B.36e μ μ- C.36e μ μ- D. 316 e μ μ- 5.在假设检验中,显著性水平α的意义是_______。 A. 原假设0H 成立,经检验不能拒绝的概率 B. 原假设0H 不成立,经检验不能拒绝的概率 C. 原假设0H 成立,经检验被拒绝的概率 D. 原假设0H 不成立,经检验被拒绝的概率 6.单侧检验比双侧检验的效率高的原因是________。 A .单侧检验只检验一侧 B .单侧检验利用了另一侧是不可能的这一已知条件 C .单侧检验计算工作量比双侧检验小一半 D. 在同条件下双侧检验所需的样本容量比单侧检验高一倍 7.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程度的大小应采用_____。 A .样本平均数 B. 样本方差 C. 样本标准差 D. 变异系数

生物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变量按其性质可以分为连续变量和非连续变量。 样本统计数是总体参数的估计量。 生物统计学是研究生命过程中以样本来推断总体的一门学科。 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试验设计、统计分析两大部分。 统计学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记录统计学、近代描述统计学、现代推断统计学3 个阶段。 生物学研究中,一般将样本容量n >30称为大样本。 试验误差可以分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两类。 资料按生物的性状特征可分为数量性状资料变量和质量性状资料变量。 直方图适合于表示连续变量资料的次数分布。 变量的分布具有两个明显基本特征,即集中性和离散性。 反映变量集中性的特征数是平均数,反映变量离散性的特征数是变异数。 林星s= 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s= 如果事件A和事件B为独立事件,则事件A与事件B同时发生地概率P (AB) = P(A)*P(B)。 二项分布的形状是由n和p两个参数决定的。 正态分布曲线上,卩确定曲线在x轴上的中心位置,c确定曲线的展开程度。样本平均数的标准误等于c Wi。 t分布曲线和正态分布曲线相比,顶部偏低,尾部偏高。

统计推断主要包括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两个方面。

参数估计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假设检验首先要对总体提出假设,一般应作两个假设,一个是无效假设,一个是备择假设。 对一个大样本的平均数来说,一般将接受区和否定区的两个临界值写作卩-U a^x_ 卩+U a c x 在频率的假设检验中,当np或nq v30时,需进行连续性矫正。 2检验主要有3种用途:一个样本方差的同质性检验、适应性检验和独立性检验。 2检验中,在自由度df = (1)时,需要进行连续性矫正,其矫正的2 = ( p85 )。 2分布是连续型资料的分布,其取值区间为[0.+ %)。 猪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检验两个纯合亲本的F2代性状分离比是否符合 孟德尔第一遗传规律应采用适应性检验法。 独立性检验的形式有多种,常利用列联表进行检验。 根据对处理效应的不同假定,方差分析中的数学模型可以分为固定模型、随机模型和混合模型混合模型3类。 在进行两因素或多因素试验时,通常应该设置重复,以正确估计试验误差,研究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在方差分析中,对缺失数据进行弥补时,应使补上来数据后,误差平方和最小。方差分析必须满足正态性、可加性、方差同质性3个基本假定。 如果样本资料不符合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则需要对其进行数据转换,常用的数据转换方法有平方根转换、对数转换、正反弦转换等。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1,1]O

《生物统计学》试题A[1]word精品文档24页

《生物统计学》基本知识题 一、填空题 第一章 1.填写下列符号的统计意义:① SS ② S x ③ S2 ④ SP xy 。 2.t检验、u检验主要用于____ 组数据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F检验主要用于_____ 组数据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3.试验误差指由因素引起的误差,它不可,但可 以和。 4.参数是由____计算得到的,统计量是由____计算得到的。 5.由样本数据计算得到的特征数叫,由总体数据计算得到的特征数叫。 9.一般将原因产生的误差叫试验误差,它避免,但可以和。 第二章 4.变异系数可用于当两个样本的、不同时变异程度的比较。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5.变异系数可用于当两个样本的、不同时的比较。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7.连续性随机变量等组距式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步骤为: ①_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 8.计算标准差的公式是S=。 9.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是CV=。 10. 标准差的作用是①、②、③。

12.算术平均数的两个重要性质是①②。 13.样本平均数的标准差叫。它与总体标准差的关系是。 第三章 1.若随机变量x~N(μ,σ2),欲将其转换为u~N(0,1),则标准化公式为u=。 第四 1.统计量与参数间的误差叫,其大小受①②③的影响,其大小可以用来描述,计算公式为。 2.抽样误差是指之差。抽样误差的大小可用来表示。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和。 6.在两个均数的显著性检验中,若检验结果是差异显著,则说明。 7.在显著性检验时,当H 0是正确的,检验结果却否定了H ,这时犯的错误是: 型错误。 8. 显著性检验时,犯Ⅰ型错误的概率等于。 9.显著性检验分为_______ 检验和______检验。 10.显著性检验的方法步骤为:、、。 12.若服从N(,2)分布,则值服从分布,值服从分布。 第五章 1.方差分析是以为检验对象的。在实际分析时常常以 作为它的估计值。

《生物统计学》试卷与参考答案

《生物统计学》试卷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 分组时,组距和组数成反比。( ) 2. 粮食总产量属于离散型数据。 ( ) 3. 样本标准差的数学期望是总体标准差。 ( ) 4. F 分布的概率密度曲线是对称曲线。 ( ) 5. 在配对数据资料用t 检验比较时,若对数n=13,则查t 表的自由度为12。 ( ) 二. 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x ~N (1,9),x 1,x 2,…,x 9是X 的样本,则有( ) A. 31 -x ~N (0,1) B.11-x ~N (0,1) C.91-x ~N (0,1)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2. 假定我国和美国的居民年龄的方差相同。现在各自用重复抽样方法抽取本国人口的1% 计算平均年龄,则平均年龄的标准误( ) A.两者相等 B.前者比后者大 C.前者比后者小 D.不能确定大小 3. 设容量为16人的简单随机样本,平均完成工作需时13分钟。已知总体标准差为3分钟。若想对完成工作所需时间总体构造一个90%置信区间,则( ) A.应用标准正态概率表查出u 值 B.应用t 分布表查出t 值 C.应用卡方分布表查出卡方值 D.应用F 分布表查出F 值 4. 1-α是( ) A.置信限 B.置信区间 C.置信距 D.置信水平 5. 如检验k (k=3)个样本方差s i 2 (i=1,2,3)是否来源于方差相等的总体,这种检验在统计上称为( )。 A.方差的齐性检验 B. t 检验 C. F 检验 D. u 检验 三. 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统计学的3个基本特点: 、 、 。 2、统计资料的特点: 、 、 。 3、统计资料可分为 、和 、两类,后者又可分为 、和 。 4、统计表由 、 、 、 、 组成,通常分为 和 。 5、显著性检验又称 ,是统计学的核心内容。 6、随机实验的每一个可能的结果称为 。 7、通常把α称为显著性水平或置信系数,常用显著性水平有两个,它们是 和 。 8、数据资料按其性质不同各分为 资料和 资料两种。 9、小概率事件原理判定的基础是 。 10、试验设计的三大基本原则是设置重复、 和 。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 1、样本: 2、随机抽样: 3、总体: 4、随机误差: 5、参数: 6、概率事件原理: 7、平均数: 8、准确性: 密 线 封 层次 报读学校 专业 姓名

生物统计学各章题目(含答案)

生物统计学各章题目 一 填空 1.变量按其性质可以分为(连续)变量和(非连续)变量。 2.样本统计数是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3.生物统计学是研究生命过程中以样本来推断(总体)的一门学科。 4.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两大部分。 5.生物统计学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记录统计学)、(近代描述统计学)和(现 代推断统计学)3个阶段。 6.生物学研究中,一般将样本容量(n ≥30)称为大样本。 7.试验误差可以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类。 判断 1.对于有限总体不必用统计推断方法。(×) 2.资料的精确性高,其准确性也一定高。(×) 3.在试验设计中,随机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完全消除。(∨) 4.统计学上的试验误差,通常指随机误差。(∨) 二 填空 1.资料按生物的性状特征可分为(数量性状资料)变量和(质量性状资料)变 量。 2. 直方图适合于表示(连续变量)资料的次数分布。 3.变量的分布具有两个明显基本特征,即(集中性)和(离散性)。 4.反映变量集中性的特征数是(平均数),反映变量离散性的特征数是(变异数)。 5.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s=( )。 判断题 1. 计数资料也称连续性变量资料,计量资料也称非连续性变量资料。(×) 2. 条形图和多边形图均适合于表示计数资料的次数分布。(×) 3. 离均差平方和为最小。(∨) 4. 资料中出现最多的那个观测值或最多一组的中点值,称为众数。(∨) 5. 变异系数是样本变量的绝对变异量。(×) 单项选择 1. 下列变量中属于非连续性变量的是( C ). A. 身高 B.体重 C.血型 D.血压 2. 对某鱼塘不同年龄鱼的尾数进行统计分析,可做成( A )图来表示. A. 条形 B.直方 C.多边形 D.折线 3. 关于平均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12 2--∑∑n n x x )(

最新生物统计学期末复习题库及答案

最新生物统计学期末复习题库及答案 填空 1.变量按其性质可以分为(连续)变量和(非连续)变量. 2.样本统计数是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3.生物统计学是研究生命过程中以样本来推断(总体)的一门学科. 4.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两大部分. 5.生物统计学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记录统计学)、(近代描述统计学)和(现代推断统计学)3个阶段. 6.生物学研究中,一般将样本容量(n ≥30)称为大样本. 7.试验误差可以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类. 判断 1.对于有限总体不必用统计推断方法.(×) 2.资料的精确性高,其准确性也一定高.(×) 3.在试验设计中,随机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完全消除.(∨) 4.统计学上的试验误差,通常指随机误差.(∨) 第二章 填空 1.资料按生物的性状特征可分为(数量性状资料)变量和(质量性状资料)变量. 2. 直方图适合于表示(连续变量)资料的次数分布. 3.变量的分布具有两个明显基本特征,即(集中性)和(离散性). 4.反映变量集中性的特征数是(平均数),反映变量离散性的特征数是(变异数). 5.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s=( ). 判断题 1. 计数资料也称连续性变量资料,计量资料也称非连续性变量资料.(×) 2. 条形图和多边形图均适合于表示计数资料的次数分布.(×) 3. 离均差平方和为最小.(∨) 4. 资料中出现最多的那个观测值或最多一组的中点值,称为众数.(∨) 5. 变异系数是样本变量的绝对变异量.(×) 单项选择 1. 下列变量中属于非连续性变量的是( C ). A. 身高 B.体重 C.血型 D.血压 2. 对某鱼塘不同年龄鱼的尾数进行统计分析,可做成( A )图来表示. A. 条形 B.直方 C.多边形 D.折线 3. 关于平均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相等. B. 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相等. C. 正态分布的中位数和几何平均数相等. D. 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几何平均数均相等. 4. 如果对各观测值加上一个常数a ,其标准差( D ). A. 扩大√a 倍 B.扩大a 倍 C.扩大a 2倍 D.不变 5. 比较大学生和幼儿园孩子身高的变异度,应采用的指标是( C ). A. 标准差 B.方差 C.变异系数 D.平均数 12 2--∑∑n n x x )(

生物统计学期末复习题库及答案

生物统计学期末复习题 库及答案 https://www.doczj.com/doc/e116148703.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第一章 填空 1.变量按其性质可以分为(连续)变量和(非连续)变量。 2.样本统计数是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3.生物统计学是研究生命过程中以样本来推断(总体)的一门学科。 4.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两大部分。 5.生物统计学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记录统计学)、(近代描述统计学)和(现代推断统计学)3个阶段。 6.生物学研究中,一般将样本容量(n ≥30)称为大样本。 7.试验误差可以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类。 判断 1.对于有限总体不必用统计推断方法。(×) 2.资料的精确性高,其准确性也一定高。(×) 3.在试验设计中,随机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完全消除。(∨) 4.统计学上的试验误差,通常指随机误差。(∨) 第二章 填空 1.资料按生物的性状特征可分为(数量性状资料)变量和(质量性状资料)变量。 2. 直方图适合于表示(连续变量)资料的次数分布。 3.变量的分布具有两个明显基本特征,即(集中性)和(离散性)。 4.反映变量集中性的特征数是(平均数),反映变量离散性的特征数是(变异数)。 5.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s=( )。 122--∑∑n n x x )(

判断题 1. 计数资料也称连续性变量资料,计量资料也称非连续性变量资料。(×) 2. 条形图和多边形图均适合于表示计数资料的次数分布。(×) 3. 离均差平方和为最小。(∨) 4. 资料中出现最多的那个观测值或最多一组的中点值,称为众数。(∨) 5. 变异系数是样本变量的绝对变异量。(×) 单项选择 1.下列变量中属于非连续性变量的是( C ). A.身高 B.体重 C.血型 D.血压 2.对某鱼塘不同年龄鱼的尾数进行统计分析,可做成( A )图来表示. A.条形 B.直方 C.多边形 D.折线 3. 关于平均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相等. B.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相等. C.正态分布的中位数和几何平均数相等. D.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几何平均数均相等。 4. 如果对各观测值加上一个常数a,其标准差(D)。 A.扩大√a倍 B.扩大a倍 C.扩大a2倍 D.不变 5. 比较大学生和幼儿园孩子身高的变异度,应采用的指标是(C)。 A.标准差 B.方差 C.变异系数 D.平均数 第三章 填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