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大学-治学原理课堂笔记期末整理

北京大学-治学原理课堂笔记期末整理

北京大学-治学原理课堂笔记期末整理
北京大学-治学原理课堂笔记期末整理

政治学期末整理

一.导论

1.政治

a.政治的涵义

I)非马

a)社会价值追求,规范性的道德。孔子(政者,正也);亚里士多德。

b)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者外化。天人合一;君权神授。托马

斯*阿奎那,奥古斯汀;董仲舒

c)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韩非子;马基雅弗利,MW,拉斯维尔

d)管理活动:孙中山

e)法律现象:国家本身是法人,国家是为执法而设计的

II)马哲: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着特定的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力的一种社会关系。

a)特定的社会关系

b)经济的集中体现

c)国家政权是主要和根本的问题

d)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III)政治的界定:

a)卡尔·多伊奇:政治在一定意义上是通过公共方式所进行的决策。

b)戴维·伊斯顿:政治是有关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是人们之间的互

动关系

c)布莱克·威尔:一群在观点和利益方面很不一致的人们做出集体决策

的过程。

2.政治学

a.政治学的涵义

I)非马

a)研究国家问题的科学

b)研究社会公共权力的获得和应用的科学(拉斯维尔:政治研究是对权

势和权势人物的研究)

c)对众人之事管理的研究

II)马哲

研究上述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b.政治学的内容

I)战前

a)政治理论

b)本国政治制度

c)比较政治管理

d)国际政治

II)战后

a)政治理论

b)政治制度

c)政党、社团、舆论

d)国家政治

c.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I)马哲

a)哲学方法:唯物辩证法

b)研究角度

i.历史唯物主义

ii.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分析

iii.阶级分析(连接前后的纽带)

iv.利益分析

c)调查研究

II)西方传统

a)哲学思辨

b)历史研究

c)机构、制度研究

III)西方现代

a)社会学研究(政治精英分析、政治团体分析、政治文化分析、政治角

色分析)

b)经济学研究(理性选择、博弈-联盟、公共政策分析)

c)心理学研究

d)借鉴自然科学的方法(系统论、政治沟通分析)

d.政治学发展史

1.国家

a.涵义

I)非马

a)社会共同体说:人们为了特定目的而在一起生活的群体

b)国家契约说:自然状态下人们根据理性订立的契约

c)国家统治说:

d)国家要素说:人民,土地,主权,(国家)

II)马哲: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政治利益,按照区域划分的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III)民族国家

a)要素:民族(多个民族构成的国族),人口、独立的主权

b)构建危机:认同危机(民族间的认同以及人民对于国家的认同);合

法性危机;权力的渗透性危机;参与性危机(暴动vs.合法性的来源);

国家的分配性危机

b.产生的原因

社会分工——利益集团分化——分裂为不可协调的对立面——需要一个“超越”的

力量把冲突控制在“秩序”范围内以避免相互毁灭。 c. 分类

I) 历时,略 II) 共时(形式)

a) 政权组织形式(国体与政体)

d.

国家机构

I) 定义: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完成政治权力的职

能而按照一定原则组建的各种机关的总和。 II) 特性:阶级、实体、严密组织、特定职能 III) 形成因素:国体、政体、社会 IV) 原则:集权,分权,议行合一 V) 主要国家机构

a) 国家首脑: i. 定义:一个国家实际上或者形式上的对内对外最高代表;国家

主权的实际掌握着或者象征;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者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政体

共和 君主

社会主

贵族

民主

专制

立宪

巴黎公社

苏维埃

议会 总统 委员会 贵族 等级 二元 议会

人民代表

ii.组织形式:个体,集体;担任方式各异

iii.职能:召开议会,公布法律;任免官员,授予荣誉,宣布戒严,

大赦等重大事项;以最高代表身份对外交往

b)立法机关

i.定义:有权制定、修改、废止和恢复法律的国家机关

ii.组织形式:一院,两院

iii.职能:制定、修改、废止、恢复法律;审查和通过国家预算和决

算并予以监督执行;组织或者监督政府;决定比如对外宣战之类

的国家大政方针。

c)行政机关

i.定义:贯彻国家政治决策、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和各行政职能部

门的机关

ii.组织形式:行政首脑(选举)——行政部门首长(任命)——公

务员(考试或者选拔)

iii.职能:组织必要人、物力,贯彻国家立法机关的各项决策;发布

行政命令,制定行政政策,管理社会经济,科教文卫等;领导或

者协助军事力量的编制、训练、调遣和指挥;领导全国行政机关,

拔擢、管理、任免行政工作人员

d)司法机关

i.定义:审判和追究刑事责任并提出公诉的机关

ii.组织形式略

iii.职能:侦查,诉讼,审判

2.政党

a.定义

I)非马

a)实现某种主义的团体

b)选举的工具

c)政治权力的组织机构

d)谋求公职的工具

e)利益表达和利益聚合

II)马哲

a)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

b)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

c)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

组织

III)名家说法:

a)罗伯特·布兰克:选举组织、管理组织和心理机构。

b)弗朗索瓦·博雷托: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的集团,其具有某种组织形式,

有能力表达集团的共同意志,并且采取相应的行动;必须提出一整套

治理国家的建议,其建议基于某种对整个社会都有影响的思想和利

益;必须进行旨在夺取政权或者行使权力的活动。

b.产生原因:社会的充分世俗化(相信自己有能力影响政治);社会存在广泛的

支援网络;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c.特征(根据马哲)

I)鲜明的阶级性

II)阶级的先锋队组织

III)特定的政治目标和纲领

IV)特定的组织和纪律

d.类型:资本主义(议会内,议会外)

e.功能

I)凝聚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识

II)集合和发展政治力量

III)影响和领导社会政治生活

IV)培养本阶级的政治骨干分子

V)影响国际政治和国际事务

VI)另一种分类的归总

在第一第二功能下,提供了汇聚功能,但是如果这种汇聚的边界和社会群体的分界重合,那么会导致社会的分裂

第三功能,录入

第四功能,教育,但是范围更广,包括党员和非党员

附加:使政治冲突秩序化和制度化;提供政府与群众交流的双向渠道;提供心理安慰;

f.政党制度

I)定义: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地位、作用;政党

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途径的制度性规定。

II)分类标准

a)政党数目(没有分类的分类)

i.一党制

◆法西斯一党专制

◆民族主义政党的一党专制(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ii.两党制(仅指指政党数目)

iii.多党制

◆多党联盟

◆一党独大

iv.中国的多党合作制

b)政党执掌政权时间的长短、控制程度、影响力

i.独霸

ii.轮流

c)两者的结合

i.一党制

ii.有节制的多党制

iii.极端多党制

iv.原子化多党制

III)形成因素

a)生产关系-利益结构

b)阶级政治力量的成熟程度

c)政体

d)选举制度

IV)特征

a)围绕统治阶级利益

b)可以是成文法也可以是习惯法

c)深刻影响国家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和社会成员的政治活动方式

g.影响政治的途径:掌握政权;操纵议会;制定政策;操纵选举;指挥党员;

指挥群众;宣传鼓动

3.社团

a.定义

I)社团:

a)布劳的互益说。以营利为目的经营性组织;以谋利于成员的社团组织;

社会服务组织;服务于公共利益的政府组织。

b)海曼的共同特征说。成员致力于共同的目标,并且其主要目标不是营

利;经费不依赖于官方;成员有进出的自由

c)特殊目的说。人们为了某种非谋生以外的特殊目的而组成的团体

d)相似一致说。建立在语言、身体状况、兴趣爱好方面的机械一致而不

是建立在劳动分工上的理性一致上的社会组织。

II)政治社团: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的参与和影响政策制定的社会团体。

b.产生原因:生产力发展,社会利益复杂化(利益);政府影响的增强导致反馈

的必要增加(权力);民主政治提供了可能的途径(权利)

c.特征

I)社团:互益形,同聚性,非营利性,民间性,,组织性

II)政治社团(与政党的区别):利益和目标较为单一;按照特定的规则,在这种规则下允许一个人多重的身份;参与政治行为,但是不以夺取权力为

最终目的;具有群众性。

d.类型

I)技术角度:维护和寻求的利益(公共/特殊);社团的自主性(独立性/依

附性);社团的合法性,社团的社会特征

II)政治背景:

a)利益集团:按照特定的利益聚合在一起,共同行动的一群人。

b)压力集团:具有特定的利益要求和社会主张的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

益和主张而以压力方式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修订和实施的政治社会

团体。

c)压力集团的特点:种类多、范围广、利益对立、有特定的法律地位

e.参与方式

I)正常途径:

a)直接途径:直接对参与决策者进行游说(院外集团,议廊政治);为

决策者提供情报和材料;举行与政府官员、议员沟通人际关系的社交

活动;支持政府官员及议员的竞选活动

b)间接途径:动用社会舆论等第三方势力影响

II)非正常途径:暴力对抗

f.功能

I)象征性(权利),意识形态(立场)提供情报,工具性,经济性,政治社

会化

g.影响:政府更迭,影响政治决策,监督政府工作,扩大公民参与。

4.个体(略)

三.政治权力

1.权力

a.权力的涵义:个人或集团相互施加的任何形式的影响力。

I)罗伯特·达尔:一个或多个社会单位的行为依赖于其他社会单位的行为

(A-B)

II)布劳:个人或者集团通过威慑,不管他人反抗与否,把他们的意志强加给其他人的能力

III)MW:社会内部的一个活动者能够不顾反抗,不顾其可能性依赖的基础,推行自己意志的那种能力

b.权力的来源和基础:

I)在社会交换中垄断资源,提供排他性的服务。

II)法律与秩序的强制性

III)物质主义,对该资源或者服务的刚性需求

c.权力的特性

I)权力的影响范围越大,权力的主体越多,权力就越分散

II)在权力关系中,主体和客体是环境上和时间上相对的

III)对抗性:相对性的极端情况

d.权力的分类

I)力量:政治权力、经济权力、社会权力、宗教权力

II)作用方式与手段:强制性权力,以物理力量进行制裁和惩罚;奖酬性权力,利用物质条件来进行奖励或者通过不奖励来进行惩罚;规范性权力,利用

象征性资源进行奖励或者处罚

III)结局和意义:集中vs.分散;有限vs.无限,平衡vs.不平衡

2.政治权力

a.定义:在特定的力量关系对比中(非平衡),政治权力主体为了维护和实现自

身的利益而对于客体进行制约的能力。本质上,是一种特定的权力制约关系;

形式上是特定的公共权力。

b.要素:主体、目的(利益)、强制力,客体;格局,稳度

c.产生

I)客观上:对于生产资料和物质财富的占有;暴力

II)主观上,能力素质、身份资格、理论策略、依托的组织

d.特性

I)制约性——对他人

II)能动性——对自己

III)动态发展性

IV)工具性

V)扩张性和排他性(限制权力范围)

e.类型(主体)——关系

I)历时类型——相互否定为主,相互妥协为辅

II)共时:组织形式:国家、政党、社团;组织层次:中央、地方;权力功能:立法、司法,行政——三组内部相互关联

f.作用方式

I)暴力,压力(警告、恐吓、威胁)

II)命令、规范、说服

III)奖酬、惩罚

g.权力与权威:权威强调沟通性,效果取向;权力强调强制性,过程取向

四.政治权利

1.权利

a.定义

I)天赋权力说:(自然法)是人的本性的有机构成内容。

a)强调人在自然状态下平等

b)维护和保障人的自然权利是政府的主要功能

c)自然权利是政府的行动界限

II)权利自由说:(人为法,下同)法律允许范围内人们所享有的种种自由

III)权力利益说:受到法保护的利益

IV)权利力量说:法律赋予权力主体的强制力量,权利由此而成为一种法律规范

V)权利平等说:政府多人民的平等关心和主张。

b.来源:法律、习俗、道德

c.分类:

I)要求权——积极接受权

II)豁免权——消极接受权

III)权力权——积极行为权(主他性)

IV)自由权——消极行为权(自主性)

d.几组权利的比较

I)自然权利——宇宙秩序派生的

II)公民自由——法定自由

III)公民权利——不论地位如何应该拥有的(基本人权,一个健康和自由的社会必需的权利)

e.公民权利的分类:生命与生存权;自由权(人身、居住和迁徙、思想言论、集

会和结社);平等权利;财产权;受益权(从个人利益出发要求国家作为或者

不作为);参政权;社会经济文化权(休息权,少数民族使用文字,风俗受尊

重的权利)

2.政治权利

a.权利定义:在特定经济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定的社会成员取得特定利益

的资格。因此,本质上说,政治权利只是一种政治资格。

b.性质:阶级性,规范性(强制性);自主性(能动性;发展性(动态发展性),

形式、主体、内容;手段性(工具性)

c.分类:

I)自由权:人身自由、言论自由、通信自由、出版自由、结社自由

II)平等权:生命、财产,自由是平等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享有平等的资格和机会

III)参政权:

d.意义与限度

I)给其应得,得其应得,以维持社会共同体;

II)规范人与政府的行为,维护社会的共同秩序、公正以及正义。(明确社会责任、确定政府权力的界限)

e.保障条件:依赖于法律传统,没有严重的社会冲突(实体或者文化分裂是其极

端表现形式)

五.政治行为

1.政治统治

a.概念

I)非马

a)神权统治论

b)父权统治论(利用血缘关系、宗法关系来解释政治统治关系,具有初

步的可确定型和传递性)

c)契约统治论(包括契约君权和契约民权)

d)精英统治论(发展到近代就是技术统治论)

II)马哲:经济上最强大的、占优势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和强化既定的政治关系与社会秩序,通过国家权力而对全社会所进行的一种强力支配与控制。

b.基础:暴力权威;国家在形式社会职能过程中拥有的权威;社会心理基础(暴

力有限性),国家权力得到社会服从的可能性。

c.分类:

I)权威合法性的来源:MW,传统型、魅力型、法理型(取得合法性的途径:

通过庞大的权力机器给人以直接的心理威慑,通过制度化的机制与社会成

员加强联系、通过意识形态进行宣传教化。)

II)统治关系:多数—少数,多数人拥有财产,工人阶级主导;少数—多数,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集中,实质上是金钱政治。

III)方式:人治(rule of man),法治(rule of law)

d.实施方式:暴力;限制与排斥(权力的排他性)、怀柔利用、干涉经济社会事

务;思想文化控制,保持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保持良好的国际关系

2.政治管理

a.定义:

I)非马:政治活动的全部;社会管理;行政管理

II)马哲:国家权力按照某种特定的秩序和目标队政治生活进行自觉地、有计划地约束制约的一定方式。(其根本目的是调节社会矛盾,有效保护社会

共同体的利益)

c.行为方式

a)政治领导

b)政治决策

c)政治组织

d)政治协调:政治干预;权威仲裁;协商妥协;搁置回避;协同合作

e)政治沟通

f)政治监督:宪法、立法、司法、行政、政党、社团

d.作用:巩固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保障政治稳定;保证民主政制的正常运行和

发展

e.善治的特点: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有效性(政策有针对性

和实际效果)

六.政治文化

1.涵义

a.阿尔蒙德: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六次内阁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由本

民族的历史与当代社会的经济、政治进程所促成

b.白鲁恂:政治系统中存在的政治主管因素,包括政治传统、意识、民族精神与

气质、心理、个人价值观、公众舆论等等;其作用是富于政治系统价值方向、

规范个人的政治行为、使政治系统保持一致

c.马哲: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俄对于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的复杂综

合,一般包括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两个层次。

d.几个比较

I)公民文化:每个人都对政府充满了责任、相信自己有影响能力的文化

II)政治亚文化:一般与主流政治文化和政治系统无关;但是有时也可能上升

为主流的政治文化、或者成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或者成为反社会的政治

文化

III)大众文化:有时与政治文化有关联、反映为引导人们的政治倾向

2.构成

a.政治思想和政治意识形态;政治心理: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

动机

b.文化类型(同一时期只有一个主流文化)

地域型(parochial);顺从型(subject)、参与型(participant);忠诚的(allegiant)、疏离的(alienated);精英政治文化、大众政治文化

3.研究视角

a.一般研究角度:同质文化,极端文化、多元文化

b.结构研究角度:(三要素)体系文化、过程文化、政策文化

七.政治社会化

1.界定: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

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

2.作用(另一种界定角度)

a.学习政治文化和技能,使之能够适应、参与乃至改造社会政治生活的过程;

b.社会塑造成员政治心理与政治意识的过程

c.政治文化代代相传的方式

d.政治文化形成、维持与变化的过程

3.媒介:家庭、学校(系统化的、强有力的社会化途径;由于学校可以强化人们对政

治体系的好感,能培养人们的政治忠诚和共同政治信条,能引导人们信仰“政治竞

赛的不成文规则”,能提供给雷知识和技术等涉火化功能)、同辈、电视和大众传播

工具、特定的政治符号、社会政治组织、实践

八.政治参与

1.定义

a.影响或者试图影响公益的分配

b.旨在影响国家或者地方政府的有组织的行动

c.个人或者组织有意或者无意的反对、支持、改变或维护一个政府或者团体的某

些特征的一切行动或者(不行动)

d.意图直接或间接影响政治秩序的个别公民的一切资源活动

e.社会成员选择统治者以及直接地或者间接地在公共政策形成等方面的自愿活

f.一般平民直接地或多或少意欲影响政府人士的选择或者他们采取行动而作的

法律行为。

g.马克思主义: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的方式参加政治活动,并影响政治体系的

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2.要素:

a.主体:公民

b.内容是一种权利义务关系

c.其外延仅限于合法的手段

d.其目标和对象不只囿于政府决策,广义上说是一切涉及公益分配的问题。

3.类型

a.历时

b.(自动、动员、消极)主动参与与被动参与、群体参与与个体参与、制度内参

与与制度外参与

4.动机:物质动机、政治动机、自我实现动机

4.参与方式与途径

a)政治投票

b)政治选举

c)政治结社

d)政治表达

e)社区活动(政治冷漠的一种表现)

f)政治接触

g)暴力(不属于合法方式,属于广义上的政治参与)

5.影响政治参与的因素

a)经济发展:

i.市场经济造就更多参与型(主要是指教育水平提高

带来的文明开化以及自我意识的觉醒)的公民;

ii.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益变化是公民不得不诉诸于政

治行为来维护并进一步实现自身的利益;

iii.经济发展同时也促使政府职能的扩大,这也意味着

政府扩大了其在社会中的作用,受到政府作用影响

的公民反过来不得不提高自己的政治参与水平

b)社会地位:主要体现在其掌握的物质资源,认识水平以

及参与的社会机会等方面

c)政治文化:参与有效感、责任感与信赖感、代价意识;

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

d)政治机制: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监督制度

6.政治参与的作用:

a)工具性:对参与者来说,促进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对决

策者来说,反映公共政策的实际效果

b)发展性:普遍提高参与者的道德、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

觉悟与素质

7.政治参与与民主制度的关系

a)古典民主主义理论:

i.卢梭:学会把个人私利和社会公利相结合,把一个

利己的人转变为一个富于公益心的个人。民主体制

的组织化程度越高,公利事业的重要性就越胜过私

人事务,人民的参与积极性也就越高;

https://www.doczj.com/doc/e07757934.html,l:民主体制谋求参与,并企图通过政治参与培

养有道德的公民

iii.Lincoln:“民治民有民享”的政治下,参与政治的

人越多,民主也就越稳定

b)精英主义理论(熊彼特)

大多数公民缺乏民主公民的能力,过度的参与会引发暴民政

治;因而使民主体制有效而民主运转的政治权力必须交由少数精英分子行使 c) 当代政治学 i. 阿尔蒙德和维巴(个体范围):交由精英掌握的政

治权力是必要的,但是不能过大;而其公民应该是既主动又消极,既关心诊治又不过分深入,对政治有影响力又是恭敬的顺民。 ii. 亨廷顿(群体范围):政治参与是树立权威的手段,

不适用于一切场合;有效发挥民主制度的作用就要求某些个人或者集团对于政治不关心或者不参与

iii. 蒲岛郁夫(时间范围):一般不参与;但是当自己

认为比较重要的问题发生时应该积极参与,而政府必须对公民的参与做出恰当的反应。

九. 政治发展

1. 概念: a. 地理意义:发展中国家的一切政治变化都是政治发展; b. 派生意义:广阔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性后果 c. 目的意义:朝向一个或更多目标的(政治)运动 d. 阿尔蒙德:政治体制对其社会和国际环境(挑战)做出的反应,包括国家构造、

民族构造、政治参与、权力分配 e. 白鲁恂:经济发展的政治前提、代表工业社会的政治、政治现代化、民族国家

的运转方式、行政与法律的发展、大规模的群众动员与参与、民主建设、稳定和有秩序地变化、动员与权力、社会变化多方位进程的一个方面 f. 亨廷顿:从发展的意义上讲是政治体系制度化的提高、从现代化的意义上讲是

参与的扩大

2. 目标: a. 政治民主(程序民主)

I) 定义:

a) 熊彼特:形成政治决定的制度安排,在这种制度安排下,个人通过竞

争性的方式争取人民的选票来获得决策的权力。 b) 亨廷顿:竞争性选举是民主的唯一途径 II) 指标:

a) 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发展水平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经济发展水平

有助于增加政治民主化的可能性 b) 宗教 c) 国际因素

b. 政治稳定

I) 秩序:政治体系相对来说不存在暴力、武力、高压政治和政治分裂(文化

和地理意义上)

II) 持续性:政治体系得关键成分相对来说不变化,政治发展不中断,社会中

不存在希望政治根本转变的重要社会力量与政治活动

III) 亨廷顿公式:

社会挫折感经济发展社会动员=,政治参与流动机会

社会挫折感

= ,

政治不稳定政治制度化

政治参与

c.

政治发展的影响因素:

I) 政治发展的阶段:趋同vs.历史决定论 II) 因素分析:经济(分配公正的能力);社会(地位体系的变化与性质,流

动性);文化(社会文化、政治文化),政治(传统政治体制的性质、新集团参加政治的方式,政治精英的价值观和技能) III) 环境(国际)

a) 社会内部的个人或集团引进其他社会的思想、技术、资金、机构; b) 其他社会的个人或集团通过经济、政治、军事、文化进行干涉,以直

接或间接影响其发展

c) 社会内部的个人或集团反对外来干涉或政治威胁的反应(防御性现代

化)

IV) 时机:晚进入现代化的劣势

a) 外部的影响更大(后发优势)

b) 社会动员速度高,社会体系面临压力大 c) 群众参与面广,要求强烈

d) 暴力与不稳定,特别是由全能国家退化为无能国家的过程中

V) 顺序:建立国家统一体——行政管理体系——政治平等(现实而可行) VI) 速度:吸收大量新的政治参与体并做出回应的能力

十. 国际政治

1. 国际政治体系的特征 a. 由独立的主权民族国家组成 b. 民族国家按各自的利益行动、各个当局对利益的判断决定其行动 c. 没有统一的中央政治机构 d. 为大家普遍接受的竞赛规则很少(包括外交先例、国家法、道德、世界舆论) e. 世界权力分配不平衡

2.类型:国家与非国家(包括政府间和非政府间)

3.国家利益:

a.定义:在世界事务中对整个国家有利的东西

b.分类:安全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经济利益(发展国家经济的独立主权,

平等互利的经济交往),政治利益(巩固、完善和发展利于本国社会政治制度

与意识形态并力图增强其国家影响力)

4.国家力量

a.定义:国家拥有的实力、影响其他国际关系行为体采取自己愿望的行为的能力

b.构成:

I)环境、资源

II)工业能力、军备

III)人口、民族特性、国民士气

IV)政府素质,外交素质

2020年电大现代管理原理考试题库(按首字母排序)

单选: A: 1、按照功能进行分类的沟通类型中,( B)具有润滑剂的作用。B.情感式沟通 115、按照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方式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的沟通方式是( A)。A. 正式沟通 30、按照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决策原则,对那些带有战略性,非程序化、非确定性的事关组织全局的决策应由.( D )。D.集体制定 B: 2、表扬,赞赏,增加工资、奖金及奖品,分配有意义的工作等行为在强化理论中属于(A)。A.积极强化 3、不属于克服沟通障碍的组织行动有( D )。D.使用反馈技巧 4、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管理学家是(D)。D.马克斯·韦伯 8、波特一劳勒模式是以( C )为基础引申出一个实际上更为完善的激励模式。C.期望理论 50、布莱克和莫顿在管理方格理论中对最具伐表性的五种领导类型进行了详细分析,其中任务式领导的特点是( A )。A.对生产和工作的完成情况很关心,很少注意下属的士气、情绪和发展状况 C: 5、常见的风险性决策方法有:(B)决策树法 6、成就需要理论一般适用于( C )的研究。A普通员工B技术人员C主管人员D一线员工 7、处理冲突策略中最有效的方法是(D )D.解决问题 16.莱销售人员去年销售颧为200万元,今年初,企业为其制定了本年度的销鲁额指标为1500万,在今年市场情况没有特别大的变化的情况下,这样的标准显然不符合控制标准的( D )要求.D.可行性 66、传统的目标设定过程是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完成的,现代管理学提倡(A )A、参与制目标设定法 D:8、戴维斯等学者指出,企业目标可以分为主要目标、并行目标和次要目标等多种类型。(B )9、由企业性质决定,是贡献给企业顾客的目标。B.主要目标 10、当管理者接待来访者、参加剪彩仪式等社会活动时,他行使的是(D)的角色。D.精神领袖 11、当外部环境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时,计划应是指导性的,同时计划期限也应该( B ) B更短 12、当预测者能够得到足够的准确数据资料时,采用( C )是可取的方法。C.定量预测 13、当领导者面对一个非处理不可的事情时,不直接处 理,而是先搁一搁,去处理其他 这种调适人际关系的方法就是( D )。A.不为法B.糊涂法C.缓冲法D.转移法 15、当信息接受者对信息发送者的信息做出发应时.就出现了反馈。反馈体现了沟通的( B )特征。A.单项性B.双向性C.强制性D.独特性 16、( C )的最大优点在于它持久、有形、可以核实。C.书面沟通 17、导致组织冲突产生的基本原因中,(B)是由于组织中的每个人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经历、禀赋等都各不相同而导致的。B.组织中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 18、对供应商的评价中,(C)主要涉及的是供应商响应买房需求变化的能力。C.协同能力 19、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具备良好的(C )是最为重要的。C.技术技能 20、对各种商品的规格、销量、价格的变动趋势等进行的预测就是(B )。B.市场预测 21、对于营利性组织来说,(B)是提高组织经济效益或获取价格优势的基本途径B.降低成本 22、定性预测主要依靠专业人员用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及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一 一、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以意逆志 2、发愤着书说 3、妙悟说 4、六义说 5、无我之境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诗大序》的主要诗学观点。 2、试析《文心雕龙》的理论结构。 3、试述唐宋文道观的异同。 三、论述(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孔子“兴观群怨”说的理论内涵,并指出王夫之对此说的发展创新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试述司马迁的“发愤着书”说的理论内涵。后世还有哪些文论家提出过类似观点?试述之。 答案要点: 一、解释(每题10分,共30分) 1、以意逆志:是孟子提出的深刻理解作品的方法。“逆”,此处即为“求”的意思;“志”,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意”的理解历代有分歧,旧注指说诗者之意,近代指作者之意,两者实际很难分开。所谓“以意逆志”,是指解说作品时,不要抓住其中片言只语而望文生义,也不应对某些夸张修饰作机械理解,而应当着眼于作品的实际,把握作品的全篇内容,加上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探索作者的志趣倾,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发愤着书说:是司马迁最重要的文论命题。愤,指作为创作动力的“怨愤”,司马迁指出“愤”是作家“意有所郁结”的情绪状态,即心理受压抑而不得伸展的状态。作家怨愤郁结,“不得通其道”,从而借创作发挥疏通,以恢复心理平衡。司马迁的发愤着书说揭示了“愤”是作家创作的心理动力,以“愤”为创作动力,其作品具有较高的品质和质量。 3、妙悟说:是严羽提出的学诗的重要方法。妙悟原为佛语,指佛理高深莫测,不可言传,因而认识佛理不能靠逻辑推理或语言文字的解说,只有心领神会的方式才能进行。严羽认为学诗与学佛相似,诗歌意境空灵虚幻,变化无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诗境的把握同样只有通过“悟”才能实现。 4、六义说:《诗大序》对《诗经》的诗体与艺术手法的归纳。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诗体,后三者指创作手法。 5、无我之境:王国维将“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二类。无我之境指审美主体把自己的意趣隐藏于客观事物之中,使客体表现上看不出主体的主观情感色彩。 二、简答(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诗大序》的主要诗学观点。 (1)情志统一论——对诗歌本质认识的深化。 (2)止乎礼义——儒家诗学的思想规范 (3)讽谏教化——对诗歌社会政治作用的强调 (4)诗有六义——儒家政教化诗体观的体现 2、试析《文心雕龙》的理论结构。 (一)文之枢纽——总原则(创作的原则,评价的标准) (1)依据什么指导创作:原道、征圣、宗经——文章根源于道,圣人文章体道,以圣人之经为文章标准。 (2)对不合道的着作的态度:正纬——事丰奇伟,辞富膏腴,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3)怎样解决文学演变:辨骚——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执正驭奇。(二)论文叙笔 (1)论文:《明诗》至《谐隐》十篇,有韵之文。 (2)叙笔:《史传》至《书记》十篇,无韵之笔。 (三)剖情析采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课复习方案

华中师范大学专业课复习方案 专业课一:中外文学史 中外文学史:华师的文学专业课数目很多,涉及面非常广,教材也十分庞杂,盲目复习,难以起手,必须要做到去粗取精,析出重点,而一般考生在初期复习中很难做到。 大纲给出的专业课参考书目包含以下: 文学各专业: 《文学理论》刘安海、孙文宪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孙文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四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中国文学史》(三卷)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中下编)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上、下册)王庆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史》(第1-4册)聂珍钊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复试专业考试参考书目: 文艺学: 《文学批评原理》王先霈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张三夕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四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中国文学史》(三卷)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中下编)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上、下册)王庆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外国文学史》(第1-4册)聂珍钊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外国文学史》(上、下)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比较文学教程》胡亚敏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 中国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教程》刘守华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影视文学: 《电影媒介与艺术论》李显杰、修倜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硕士(语文)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蔡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版

2019年电大现代管理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9年电大现代管理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单选 1.()的最大的优点在于它持久、有形、可以核实。C.书面沟通 2.()决策方法也叫思维共振法、畅谈会法。C.头脑风暴法 3.()引起管理界的轰动,从此建立学习型组织、进行五项修炼成为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热点。D.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 组织与实务》 4.(A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由高到低分为五个层次… 5.“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D计划 6.“管理的十四项原则”是由()提出来的。B.亨利·法约尔 7.“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C.西蒙 8.“一个组织的成败,与其所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数有关”,这是()理论的观点。D.成就需要 9.1993年,海默和钱皮合著了《企业再造工程》一书,该书总结了过去几十年来世界成功企业的经验,提出了应变市场变化的新方法, 即()。C.企业流程再造 10.M型结构又称为多部门结构,亦即()。B.事业部制结构 11.按照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方式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的沟通方式是()A.正式沟通 12.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管理学家是()。D.马克斯·韦伯 13.不能以实物又不能以货币来衡量的标准,如用于衡量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协调能力、责任感的标准,用于衡量广告效果的标准等, 被称为()。D.无形标准 14.不属于克服沟通障碍的组织行动有(D使用反馈技巧) 15.常见的风险型决策方法有(B决策树法) 16.成就需要理论一般适用于()的研究。C.主管人员 17.当领导者面对一个非处理不可的事情时,这种调适人际关系的方法就是(D转移法) 18.当外部环境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时,计划应是指导性的,同时计划期限也应该()。 B.更短 19.当信息接受者对信息发送者的信息做出发应时,就出现了反馈。反馈体现了沟通的()特征。B.双向性 20.当信息接受者对信息发送者的信息做出发应时,就出现了反馈。反馈体现了沟通的(B.双向性)特征。 21.当预测者能够得到足够的准确数据资料时,采用()是可取的方法。C.定量预测 22.导致组织冲突产生的基本原因中,()是由于组织中的每个人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经历、禀赋等都各不相同而导致的。B.组 织中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 23.定性预测主要依靠专业人员用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对有关事物远期的变化趋势进行描述,需要进行()。 D.长期预测 24.对各种商品的规格、销量、价格的变动趋势等进行的预测就是()。 B.市场预测 25.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掌握良好的()是最为重要的。B.概念技能 26.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项职能或要素是()。C.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7.根据佛鲁姆的期望理论公式,一般说来,效价越高,期望值越大,激励的水平就越()。A.高 28.根据赫塞—布兰查德提出的情境领导理论,在下属虽然有积极性,但缺乏足够的技能的情况下,应采用的领导风格是()。A.高 工作—高关系 29.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大小安排合适的岗位。这就是人员配备的()原则。B.量才使用 30.根据强化理论,职工努力工作是为了避免不希望得到的结果,这就是()。C.消极强化 31.工作丰富化的重点是(C一般专业人员) 32.沟通的深层次目的是()。D.激励或影响人的行为 33.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基本假设,认为人是()。B.经济人 34.关于领导者与管理者的权力来源,下列描述准确的是()。C.管理者的权力源自职位 35.关于战略远景的描述,下列选项中,()是不准确的。C.它规定了可量化的经济指标 36.关于战略远景的描述….(C它规定了可量化的经济指标)是不准确的 37.管理的各项职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循环过程,而()始终是一次管理循环过程的终点,同时又是新一轮管理循环过程的起点。 B.控制 38.管理的首要职能是( )A.计划 39.管理的职能分为一般职能和( )。C.具体职能 40.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其中,()又称俱乐部式领导者,这种领导方式对业绩关心少,对人关心多,努 力营造一种人人放松的环境。C.1-9型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代管理原理试题2013.07答案整理

一、单项选择 1.管理的首要职能是(A.计划)。 2.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C.目标、部门和关系)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3.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A.亚当·斯密)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济学家。 4.在组织中存在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正式组织是以(D.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 5.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计划工作主要是指(D.制定计划)。 6.综合计划与专项计划之间是(A.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7.战略管理的基础工作是(B.预测)。 8.像市场营销战略、研究与开发战略、生产战略等这样的具体实施战略,属于(D.职能战略)。 9.经常重复发生,能按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简单化决策,属于(B.程序化决策)。 10.某企业拟开发新产品,有三种设计方案可供选择,各种方案在各种市场状态下的损益值如下表所示:单位:万元┌───────┬──┬──────────────┬───┐ │\市场状态│畅销│一般│一滞销│ │嗜应飞││…││ ├───────┼──┼──────────────┼───┤ │甲│65 │45 │40 │ ├───────┼──┼──────────────┼───┤ │乙│80 │50 │0 │ ├───────┼──┼──────────────┼───┤ │丙│120 │││ │││40 │一40 │ └───────┴──┴──────────────┴───┘ 那么,用冒险法选取的最优方案为(C.丙) 11.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之间不可分割,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这就是组织结构设计的(A.责权利对等)原则。 12.以下组织结构形式中,(D.矩阵制结构)最适用于组织部门间的横向协作和攻关项目。 13.考评管理人员的协作精神主要通过向其(B.关系部门)获取信息。 14.有计划地安排管理人员担任同一层次不同的管理职务,以此全面培养管理人员的能力,这是管理人员在职培训的方法之一,即(B.职务轮换)。 15.领导者以自身的专业知识、个性特征等影响或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力量是他的(D.自身影响力)。 16。人们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所遇到的障碍就是(A.挫折) 17。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A.保健因素)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18。按照功能进行分类的沟通类型中,(B.情感式沟通)具有润滑剂的作用。 19。能够有效发现计划与计划实施之间差距的管理环节是(C.控制) 20.即时控制通常指的是(C现场控制)。 二、多项选择 21.马克斯·韦伯指出,任何组织都必须由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才能实现目标。这些权力包括(A传统的权力 B.理性一合法的权力D.超凡的权力) 22。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包括(A产品设计B.产品质量C厂容厂貌D.员工服饰 23.计划在管理的各种职能中处于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A.计划和控制工作是不可分的,未经计划的活动是无法控制的B.计划的确定总是在其他管理职能之前D计划工作始终贯穿于组织、人事等工作中) 24.制定战略的重要目的就是(A赢得竞争优势B战胜竞争对手D赢得市场和顾客) 25.由基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对合理组织业务活动等方面进行的决策,属于(B业务性决策D日常管理决策) 26.许多学者认为组织结构的特征可以描述为复杂性、正规化、职权层级和集权化。由此可以将组织结构形式分为两大类(A.机械式B.有机式)。 27.管理人员的内部提升机制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A.有利于调动内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B有利于吸收外部人才C.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准确性D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 28.领导者在协调人际关系的时候需要借助一些处事技巧,比如(A转移法B不为法C换位法D糊涂法)

青科成人教育《西方文论C卷》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1、新古典主义有着共同的基本主张,即“模仿自然”、“崇尚理性”、“严守规范”、“服从古典”等。 2、布瓦洛认为艺术创作中人物必须定性化、类型化 3、《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与实践》的作者是费什 4、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 5、叔本华宣称世界是我的表象,世界是我的意志。 6、灵感的来源有两条途径:一是神灵凭附,另一条是灵魂回忆 7、’荣格认为文学作品类型可以分为:心理的和幻觉的两种。 8、西苏提出了描写躯体的口号,强调妇女用自己的肉体表达自己的思想。 9、《诗学》的作者是亚里斯多德。 10、泰纳认为文艺创作取决于种族、时代、环境三种力量。 二、选择题BAACD ABDCD 1.()是米利特的重要著作 《第二性》 B.《性政治》 C.《一间自己的房间》 D.《女权辩护》 2.()说:“诗是情感的自然流露。” A.华兹华斯 B.夏多勃里昂 C.雪莱 D.海涅 3.黑格尔认为艺术就是()与感性显现的自由统一的整体 A.理念内容 B.情感内容 C.灵魂内容 D.智慧内容 4.波特莱尔提出了() A.通感说 B.反映说 C.感应说 D.个性说 5.( )是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的第二任所长,开创了一种重在批判的社会学理论 A.格林贝格 B.马尔库塞 C.弗洛姆 D.霍克海姆 6.人们将萨义德、( )与霍米·巴芭称为后殖民理论的“三剑客” A.斯皮瓦克 B.依利格瑞 C.莫尔斯 D.肖沃尔特 7.()是海德格尔的重要著作 A.《接受理论》 B.《存在与时间》 C.《辩证理性批判》 D.《自由之路》 8.直觉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和克罗齐 A.科林伍德 B.梅特林克 C.安德列耶夫 D.柏格森 9.()是韦勒克、沃伦合著的重要作品 A.《文学批评原理》 B.《实用理论》 C.《文学理论》 D.《文学批评:简史》 10.达·芬奇提出了著名的() A.情感说 B.心理分析说 C.表现说 D.镜子说 1、“耶鲁学派” 所谓“耶鲁学派”,指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在美国耶鲁大学任教并活跃在文学批评领域的几个有影响的教授,包括保尔?德曼、哈洛德?布罗姆(Harold Bloom)、杰夫里?哈特曼和希利斯?米勒。 2、泰纳

国家开放大学现代管理原理试题及答案课件

国家开放大学现代管理原理试题及答案课件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1288国家开放大学现代管理原理试题及答案(2015年1月)课件 试卷代号:1288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 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现代管理原理试题(开卷) 2015 年1 月注意事项一、将你的学号、姓名及分校(工作站)名称填写在答题纸的规定栏内。考试结束后,把试题和答题纸放在桌上,试题和答题纸均不得带出考场。监考人收完考卷和答题纸后才能离开考场。二、仔细读懂题目的说明,并按题目要求答题。答案一定要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三、用蓝、黑圆珠笔或钢笔(含签字笔)答题,使用铅笔答题无效。一、单项选择{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最准确的,请将其序号填在答题纸上。每小题1 分,共20 分) 1.\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 ) A. 泰罗 B.法约尔 C.西蒙 D.韦伯 2. 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 ( )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学家。 A. 亚当·斯密 B.查尔斯·巴比奇 C.弗吉德里克·泰罗D.大卫·李嘉图 3. 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就是( )。 A. 企业精神 B.企业价值观 C.企业文化 D.企业形象 1141 4. 计划工作的核心环节是( ) A. 控制 B. 预测 C. 决策D. 组织 5. 制定作业计划的依据是( ) A. 年度计划 B. 管理者的意愿 C. 指导性计划 D. 战略计划 6. 选择方案就是根据评价结果,从各种可行方案中选出( )的方案。 A. 简单

电大本科会计学现代管理原理试题及答案资料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 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开卷) 现代管理原理试题 注意事项 一、将你的学号、姓名及分校【工作站) 名称填写在答题纸的规定栏内。考试结束后, 把试卷和答题纸放在桌上。试卷和答题纸均不得带出考场。监考人收完考卷和答题纸后才可离开考场。 二、仔细读懂题目的说明, 并按题目要求答题。答案一定要写在答题纸的指 定位置上, 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三、用蓝、黑圆珠笔或钢笔( 含签字笔) 答题, 使用铅笔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 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最准确的, 请将其序号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每小题1分, 共20分) 1.下列各选项中, ( )属于管理的对象。 A.组织资源和组织目标 B.组织中的人 C.组织目标和组织活动 D.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2.韦伯认为, 企业组织中存在三种纯粹形态的权力。其中, ( )最符合理性原则、效率最高的权力形式。

A.理性——合法的权力 B.超凡的权力 C.传统的权力 D.理性的权力 3.制定作业计划的依据是( )。 A.年度计划 B.管理者的意愿 C.战略计划 D.指导性计划 4.选择方案就是根据评价结果, 从各种可行方案中选出( )的方案。. A.简单易行 B.满意 C.风险最小 D.利润最大 5.战略管理是以组织全局为管理对象来确定组织发展的远景和总体目标, 规定组织总的行动纲领。这就是战略管理的( )特征。 A.长远性 B.纲领性 C.客观性 D.全局性 6.决策者将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比较, 寻找二者的最佳战略组合, 为战略制定和战略决策提供更为直接的依据。这就是( )。 A.竞争战略分析 B.BCG矩阵分析

《西方文艺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西方文艺理论》期末复习 整理:何睿时间:2010年12月 一、填空题 1.柏拉图的代表作品是《文艺对话集》。 2.亚里士多德的代表作品是《诗学》。 3.贺拉斯的代表作品是《诗艺》。 4.郎加纳斯的代表作品是《论崇高》。 5.普罗提诺的代表作品是《九章集》。 6.奥古斯丁的代表作是《忏悔录》和《上帝之城》。 7.托马斯.阿奎那的代表作品是《神学大全》。 8.但丁的代表作品是《神曲》和谈《神曲》的信——《致斯加拉大亲王书》。 9.达.芬奇的代表作品是论画的笔记。 10.新古典主义的诗学法典是布瓦洛的代表作品《诗的艺术》。 11.狄德罗的代表作品是《关于美的根源及其本质的哲学探讨》和《论戏剧诗》。 12.布封的代表作品是《论风格》。 13.维柯的代表作品是《新科学》。 14.莱辛的代表作品是《拉奥孔》和《汉堡剧评》。 15.康德的代表作品是《判断力批判》。 16.歌德的代表作品是《歌德谈话录》。 17.席勒的代表作品是《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 18.黑格尔的代表作品是《美学》。

19.华兹华斯的代表作品是《<抒情歌谣集>序言》。 20.雨果的代表作品是《克伦威尔》“序”。 21.巴尔扎克的代表作品是《“人间喜剧”前言》。 22.泰纳的代表作品是《艺术哲学》。 23.左拉最著名的理论是“实验小说”理论。 24.别林斯基的代表作品是《1847年俄国文学一瞥》。 25.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代表作品是《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26.杜勃罗留波夫的代表作品是《俄国文学发展中人民性渗透的程度》。 27.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是《艺术论》。 28.狄尔泰最著名的思想是精神科学美学。 29.尼采的代表作品是《悲剧的诞生》。 30.弗洛依德的主要理论是心理分析学的文艺观,《诗人与幻想》。 31.荣格的主要理论是分析心理学理论,《分析心理学与诗歌的关系》。 32.拉康的主要理论是无意识理论与诗学结构。 33.什克洛夫斯基的代表作品是《关于散文理论》。 34.瑞恰兹的主要观点是新批评,《文学批评原理》。 35.巴赫金的理论是交往、对话主义文学理论。 36.洛特曼的理论是文艺符号学思想,《艺术文本结构》。 37.马利坦主要关注艺术与诗。 38.海德格尔的代表作品是《艺术作品的本源》。 39.萨特的代表作品是《什么是文学》。

2020年电大考试《现代管理原理》期末考试题

现代管理原理 判断 1.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在于,“非正式组织”中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 2. 彼得?圣吉教授认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原因是他们的行为模式不同。(×) 3. 表彰和奖励能起到激励的作用,批评和惩罚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4. 采用轮盘式沟通模式时,….容易造成混乱并且降低传递信息的准确度(错) 5. 采用外部招聘的方式选择管理人员,有利于鼓舞士气,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6. 成本标准和收益标准都属于实物标准。(×) 7. 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主管人员的成就需要是可以培养的。(对) 8. 处于不同管理层次上管理者,其履行的管理职能也是不同的。(×) 9. 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欧洲和美国都相继有人提出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比如,在美国表现为泰罗创建的科学管理理论,在法国表现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 10. 从教材给“管理”所下定义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管理的对象就是组织的各种资源。(×) 11. 对于当前管理过程而言,控制有利于组织少走弯路,降低偏差对组织效率产生的负面影响。(对) 12. 对于同一管理职能,…是不完全相同的(对) 13. 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他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被誉为“一般管理理论之父”。(×) 14. 非语言沟通主要包括身体语言和语气语调等。非语言沟通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身体语言等非语言方式能够令人信服地表达人的真情实感。(对) 15. 非正式沟通未经管理层批准,是不受等级结构限制的沟通。。(对) 16. 菲德勒认为,影响领导成功的关键因素是领导者的个人魅力。(×) 17. 高层次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不是工作丰富化的重点对象(对) 18. 高层领导者更应该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 19. 高科技和适宜的外部环境是网络型组织结构的基础条件。(对) 20. 根据戴维?麦克利兰的研究,对一般职员来说,成就需要比较强烈。(×) 21. 根据归因理论,把失败归于稳定因素会提高以后工作的积极性,归于不稳定因素可以降低工作的积极性。(×) 22. 公司层战略是企业总体的、最高层次的战略,因此,也称为高层战略。(×) 23. 贡献考评是决定管理人员报酬大小的主要依据。(对) 24. 沟通过程中有了反馈,表明信息接受者收到并完全理解了信息发出者的信息。(×) 25. 古典管理理论把人当成“经济人”,…(对) 26.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复杂性。(×) 27. 管理人员的工作主要是从事资源协调和管理,没有必要掌握具体的业务知识。(×) 28. 管理人员要与各种人相处,可能遭遇各种事件,因此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冷静的处理好意外和突发事件。(对) 29. 管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错) 30. 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协作过程。()对 31. 管理者必须完全了解计划执行过程的全部具体细节,才可以达到对组织活动的有效控制。(×) 32. 管理者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强行解决冲突的方式适用于管理者需要对重大事件采取非同寻常的活动迅速处理时,或者当管理者的处理方式对其他人无关紧要时使用。(对) 33. 合理化建议是职工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据美国一家公司估计,生产率的提高有20%得益于工人提出的建议,其余80%来自技术的进步,但是,管理人员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那20%上。(对) 34. 集中化战略是中小企业较为适宜的战略选择。(对) 35. 计划的前提条件可以分为外部前提条件和内部前提条件。其中,外部前提条件多为组织不可控制的因素。(对) 36. 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并传授管理学问题,被称为“经验教学”。(×) 37. 决策者所选择的方案一定是最优化的。(×) 38. 考评方法和考评系统设计的合理与否…(对) 39. 控制的目的必须是对控制客体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评价(错) 40. 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对) 41. 控制和计划密不可分,控制就是要保证计划的实现。因此,控制的标准主要来自计划。(对) 42. 控制就是为了确保既定的组织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的统称。(对) 43. 口头沟通虽然其比较精准,…(错) 44. 领导效率的高低取决于领导者个体素质的高低。(×) 45. 梅奥认为,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必然发生联系,产生感情,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这就形成了正式组织。(×) 46. 目标管理是职工参与管理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对) 47. 目标和目的就是为实现组织的战略远景而设定的一套中短期的定性指标。(×) 48. 目标是指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具体成果。(对) 49. 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佛鲁姆于1964年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提出来的。(×)

20XX年电大现代管理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_电大20XX试题及答案(20201210014258)

20XX年电大现代管理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电大20XX试题及答案 20XX年电大现代管理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 将你的学 号' 姓名及分校【工作站)名称填写在答题纸的规定栏内。 考试结束后,把试卷和答题纸放在桌上。 试卷和答题纸均不得带出考场。 监考人收完考卷和答题纸后才可离开考场。 二' 仔细读懂题目的说明,并按题目要求答题。 答案一定要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三' 用蓝' 黑圆珠笔或钢笔(含签字笔)答题,使用铅笔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最准确的,请将其序号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每小题1分,共20分)1 ?下列各选项中,()属于管理的对象。 A .组织资源和组织目标 B .组织中的人 C .组织目标和组织活动D.组织资源 和组织活动2 .韦伯认为,企业组织中存在三种纯粹形态的权力。 其中,()最符合理性原则' 效率最高的权力形式。 A. 理性合法的权力 B. 超凡的权力 C.传统的权力

D.理性的权力3 .制定作业计划的依据是()o A. 年度计划B .管理者的意愿 C .战略计划D .指导性计 划4 ?选择方案就是根据评价结果,从各种可行方案中选出()的 方案。 A.简单易仃 B.满意 C. 风险最小 D. 利润最大5 ?战 略管理是以组织全局为管理对象来确定组织发展的远景和总体目 标,规定组织总的行动纲领。 这就是战略管理的()特征。 A.长远性 B.纲领性 C.客观性 D.全局性6.决策者将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寻找二者的最佳战略组合,为战略制定和战略决策提供更为直接的依据。 这就是()。 A.竞争战略分析B . BCG矩阵分析C SWO■分析D .行业寿命周期法分析7 ?经常重复发生,能按已规定的程序' 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简单化决策,属于()。 A .程序化决策B.日常管理决策C .确定型决策D.风险型决策8 .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 固定成本为15万元,单位可 变成本为1000元,每台售价2200元,则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是()。 A. 25台 B. 100台C . 125台D . 12. 5台9 .决策的终点是() A .确定备选方案B.提高管理效率C .确定最优方案D.实施决策方案10.在管理学中,组织的静态方面含义就是()。

中国文学批评史考试重点(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批评史考试重点 一、先秦 美刺说:《诗大序》的概念,通过创作诗歌对政治情况和任务进行赞美和讽刺的观念。 诗言志:把诗歌看作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发露。【今文尚书·尧典】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 和。” 三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穆叔如晋。范宣子逆之,问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穆叔曰:“……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 其是之谓乎!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 谓不朽。”(P14) 兴观群怨(P16):出自孔子,意在论述《诗》的社会效用。【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 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以意逆志(P21):出自孟子的文学主张。说诗者不要拘泥于个别字句的表面意义,而应当根据全篇去分析作品的内容。【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 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知人论世(P21):出自孟子的文学主张。要求必须对作者的生平思想及其所处时代有一定的认识。“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知言养气(P22):出自孟子。“知言”是指辨别言辞的能力。“养气”是指人的一种道德修养工夫。人们的道德修养、思想认识提高了,就自然会加强辨别 言辞实质的能力。 老、庄思想:1、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①主张自然的生活态度;②追求真淳人格、反对虚伪矫饰的精神;③表现对于人生忧患的悲哀之情;④主张寡欲、去欲, 把多欲视为带来忧患的原因。 2、崇尚自然无为。 3、意之所随不可言传,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 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 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4、虚静、心斋、坐忘。心思澄明,不被外物所乱,要虚静忘却一切,连自 己的存在也忘却的程度。 5、浪漫风格的表述。 二、汉代文学批评 《诗大序》:1、诗的产生和性质(P38,认为诗歌是人们内心的想法、情感)。“诗者,志之所至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 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2、诗于政治教化的关系。①诗歌是政治、社会的反映。“治世之音安以乐, 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认为社会 状况不同,所产生的诗歌的内容、情歌和风格也不同。“故变风发乎情,止 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表示出怀念旧日良好 风俗和感叹当今世道的思想感情。②诗歌对于政治、社会的功用。“诗教说”: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 美教化,易风俗。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 3、诗的六义(P40)。“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 五曰雅,六曰颂。”对风雅颂的阐述:“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

华师考研笔记-文学理论_下_

第六章文学思潮、流派与类型 一、文学思潮 1、文学思潮 文学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运动或时代变革的推动下,一些政治文化思想相近、创作主张和审美追求相似的作家共同形成的有广泛社会倾向性的文学运动或文学潮流。 2、文学思潮有着严格的规定性 ①文学思潮受制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②文学思潮表现为一定的文学运动或文学潮流 ③文学思潮以一定的文学思想作旗帜 ④文学思潮以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作品、文学理论著作、文学批评著作作为实绩。 3、文学思潮出现的原因 ①(外在原因)由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所引起的社会思潮、哲学思潮是文学思潮形成的根本原因 ②(内在原因)文学自身的运动和发展的需要 4、文学思潮出现的意义 文学思潮的出现是文学走向自觉的标志,也是文学进一步求生存、求发展、求繁荣的一种努力。它对于文学的革新和进步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可以从宏观视野把握作家的创作;其次,可以从中发现文学发展的规律。 二、文学流派 1、文学流派的含义 所谓文学流派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由思想倾向、艺术倾向、文学见解、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作家自觉或不自觉结合而成的文学派别。 2、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的关系 文学流派和文学思潮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它们在很多情况下是同时出现,彼此相辅相成、互相影响。文学思潮既可以促进文学流派的形成,又可以推动文学流派向前发展;文学流派本身的不断运动,可以导致文学思潮的产生,以至在某种情况下可以说,文学思潮是依存文学流派的。(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促成了乡土派小说、社会分析小说、京派小说等文学流派,它们的不断发展壮大又影响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发展) 3、文学流派形成的标志 文学流派是一个民族的文学进入成熟时期的产物,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学发展的标志之一。文学流派的形成至少要有一个相当数量的作家群:首先使思想倾向的一致,其次是文学观念的相近,文学见解、创作主张、审美追求等有共同之处;第三,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基本相同或相近的文学风格。一方面,各个作家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另一方面各个作家合起来又从各自的侧面显示了某些相同或相近的风格。 4、文学流派形成的原因 文学流派形成的原因:社会历史条件是客观原因,也有文学自身的原因。大量作家意识到只有组织起来形成相应的文学流派才能扩大自己的优势;外国文学理论、美学观念的影响也可以促成文学流派的形成。 5、文学流派在文学发展中的作用 文学流派的出现有几种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文学流派在文学发展中各具不同的意义。

现代管理学—期末复习汇总上海交大网络教育

现代管理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 结构性维度:它们描述了组织的内部特征,为衡量和比较组织提供了基础。 决策树:一般都是自上而下生成的。每个决策或事件(即自然状态)都可能引出两个或多个事件,导致不同的结果,把这种决策分支画成图形像一棵树的枝干,故称决策树。他的构成要素有:决策点、方案枝、状态结点、概率枝、损益值点。决策树法属风险型决策方法,是用树状图来描述各种方案在不同情况(或自然状态)下的收益,据此计算每种方案的期望收益从而做出决策的方法,对分析多阶段的管理决策问题极为有用。 网络计划方法:对于任何一项生产制造、科学实验、工程实施、军事作战等活动,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空间与资源(人力、物力、财力),都必须编制一个科学的工作组织计划来有效地组织、调度与控制该项活动的进程,以实现最佳的效应和效益。而这种为编制科学的组织计划的有效方法统称为网络计划法。 前馈控制:指发生在行动之前的控制行为,通过观察、收集准确信息,事先识别和预防偏差,采取措施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时也称预先控制。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关联性维度:反映了整个组织的特征,包括组织规模、技术、环境和目标等,它描述了影响和改变组织维度的环境。矩阵结构组织:指把职能部门和按产品划分的小组结合起来组成矩阵,管理人员同原职能部门保持联系,又参加项目小组工作。 管理方格图:是一张纵轴和横轴各9等分的方格图,组成81个小方格。纵轴表示领导对人的关心程度,从上到下由高至低;横轴表示领导对工作的关心程度,从左到右由低至高。根据这两个基本因素以不同比例的结合划分领导方式。其中,第1格表示关心度最小,第9格表示关心度最大。 反馈控制:是在行为执行之后的评价活动,其控制重心放在组织的产出结果上,尤其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问题出现后,损失已经造成。又称事后控制。 决策方式:指决策者在决策制定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资源(知识和信息)的方式。他包含独裁方式1:领导者运用手头现有资料,自行解决问题,作出决策。独裁方式2:领导者向下级取得必要的资料,然后自行决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协商方式1:以个别接触的方式,让有关下属了解问题,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决策方案中可以反映意见,也可以不反映。协商方式2:让下属集体了解问题,听取集体的意见,由领导作出决策,方案可以反映下属意见,也可以不反映。团体决策:让下属集体了解问题,共同商讨方案,最后达成一致意见。 经济人假设:是指人总是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尽可能少的付出得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对资本家而言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对工人而言追求最大限度的工资收入。管理者和工人应该相互合作,以求共同繁荣。影响力:指的是用一种为别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他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领导者的影响力来自于职位权力(法定、奖励、强制权力)和个人权力(专家、感召和参考权力)。 权力:管理学中指特定管理主体组织管理对象在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中对管理对象理念、行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它可以是个人或是集团。 管理幅度:也称管理跨度,是指每个管理者直接领导的下属数量。 网络结构组织:是由多个相互独立的企业组成的,以契约关系为纽带,通过互利互惠、相互协作、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机制进行密切合作的组织结构。 二单项题 1、对于管理人员来说,需要具备多种技能,如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等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人员,对于以上三种技能按其重要程度的排列顺序为:( ) A 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B 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 C 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 D 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技术技能 2、()在《管理工作的本质》中把经理们的角色分为10种角色 A 泰勒 B 法约尔 C 孔茨 D 明茨伯格 3、管理者在作为组织的官方代表对外联络时,他扮演的角色是以下哪一方面()。 A 信息情报方面 B 决策方面 C 人际关系方面 D 业务经营方面

中国文学批评史A卷(函授)(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中国文学批评史考核类型考试 A 卷别专业(班级) (本大题共9小题,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 诗言志 思无邪 浩然之气 物化(物我交融、物我同一) 毛诗序(诗大序) 发愤著书 诗缘情而绮靡 《诗经》、《楚辞》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 “虚静”说 (2分)“虚静”最早是老子 (2 )这是要人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存在,抛弃—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 分)庄子认为虚静必须在“绝学弃智”的基础上方可达到,然而出只有达到.知人论世 是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原则和方法。(2分)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

(4分) .发愤著书 《史记·太史公自序》:“《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2分)“愤”指作家意有所郁结,“愤”包含了个人怨愤的情绪,同时也显示了穷且益坚的意志,同 (4分) .得意忘言 (2分)在庄子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言外之意”。(4分) 自然英旨 提出“自然英旨”说。“自然英旨” (2分)二是指诗歌是抒发感情的, 为了抒发真挚的感情,就应该反对掉书袋(用典故)派和声律派,直以抒情

“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直寻”就是不假借用典 “直寻”说是钟嵘文学思想的核心。“直寻”与“自 (4分)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孔子在《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提出了“诗可。(5分) “诗可以怨”是说诗可以“怨刺上政”,实际上就是说诗歌可以对现实中 《诗经》中许多民歌和一些文人作品 如著名的民歌《魏风》中的《硕、《伐檀》等,以及《小雅》中的《正月》,《十月之交》,《大雅》中的《桑、《民劳》等,或揭露,或批评,或讽刺,或讽谕,都可以说是“怨刺上(举其他的例子也可以)(5分) “诗可以怨”对我国后世的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6分) 2.(说明,本题需联系《典论·论文》中具体内容进行论述,若未联系原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