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种子发芽实验教案

种子发芽实验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科学《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科学《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五年级上册科学《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上册科学《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

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将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3、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 板书设计:

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

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 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在本课之前,学生经历过对比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发芽状况的科学实践活动,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他们将基于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分享、研讨并最终形成共识。 聚焦板块通过呈现“观察实验中的种子发芽情况,我们有了什么发现?比较各组的实验结果,我们又发现了什么?”这两个问题,明确了本课活动的两大主题:分享自己的发现、研讨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 探索板块由5个层次活动构成,分别为“组内分析数据交流发现”,“相同实验的小组分享和交流实验发现”,“不同实验的小组分享和交流实验发现”,“查阅种子发芽必需条件的资料”,“移植绿豆芽”。 通过研讨活动,引导学生反思实验结果与预测是否一致,如何运用实验数据来解释实验结论,以及整合全班的发现,总结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学情分析】 学生在课前只研究过一种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对于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还不是特别的明确,所以本课学生必须通过认真

倾听并充分交流,获取他人的信息,才能有效地思考分析,最终建构起对种子发芽必需条件的新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在与同学的交流研讨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 1.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2.当实验结果出现不一致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分析原因,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植物要依赖环境生存。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难点:能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在与同学的交流研讨

种子的萌发教案

种子的萌发教案 种子的萌发教案「篇一」 设计背景 春天来了,种植角又要开始种植了,为了让中班的小朋友能认识更多的植物,认识种子,我收集了很多种子,都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的一些植物,但又不知道的一些植物种子,从而萌发幼儿对植物的兴趣,对劳动果实的爱惜,设置这次有趣的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植物的名称,颜色、形状。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了解一些种子的果实。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重点难点 让幼儿能按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来进行分类,并掌握一些种植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植物实物图片、视频。

2.一次性塑料杯。 3.各种种子,如:蚕豆、黄豆、绿豆、红豆、玉米、南瓜、大豆、豌豆等等。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录象让幼儿认识实物,并能说出实物的名称 1.幼儿观看视频自由讨论,并小声说出实物的名称。 2.教师提问,让部分幼儿说出看到了哪些实物。 3.说出这些实物的种子。 二、引导幼儿认识各种种子,并讲出种子的名称 1.提问,你看到了哪些种子宝宝? 2.让幼儿挑自己喜欢的种子,并告诉同伴你喜欢的种子宝宝叫什么名字? 3.幼儿挑种子,要求每样挑两粒。 4.教师小结:原来种子有大有的、有小的、有穿着各种颜色的衣服、有各种样子的、有的还可以吃呢,好玩吗? 5.教师出示自己挑的两种种了,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是谁?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 三、让幼儿按一种特征去选种子。 1.幼儿自由选取。 2.互相说出自己选取种子的特征。

3.说出自己选出的种子长大后什么样子的? 4.再放视频让幼儿加深印象。 四、你们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吗? 1.简单介绍植物的生长需要泥土,水,和光。 2.介绍种子种植的简单过程。 五、为了让我们班的种植园更漂亮,我们把这些有趣的种子宝宝种到地里好不好? 六、带幼儿到种植园进行操作。 七、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在这一活动课中,我的取材来源于幼儿身边的事物,平时幼儿能容易接触到的材料,让幼儿感受知科学就在身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特别是在看视频教材的时候,看到了很多都是身边的植物,让幼儿有很大的兴趣。在操作过程中,有些乱,有的幼儿没能按照老师的指令挑选种子,由于太兴奋了,选了很多的种子混合在一起。在说出种子名字的时候,有的孩子选出了自己喜欢的种子,但是说不出它的名字,在我的引导下,让孩子们能够认识了它们的名字。在按种子的特征来选取种子的时候,个别孩子没能按照特征来选取,还是选取了自己喜欢的种子,可能是教师引导的不够,总之整个活动层次清楚,层层递进,从易到难,逐步解决教学重点,让幼儿在与种子宝宝交朋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种子的萌发教案「篇二」

小学科学11种子发芽实验(教案)20222023学年五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教科版)

小学科学11种子发芽实验(教案)20222023 学年五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教科版) 种子发芽实验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 了解种子的结构及其发芽的过程; 2. 掌握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方法; 3. 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观察、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种子(大豆、小麦、玉米等)、湿纸巾、塑料袋、透明玻璃容器、手电筒、放大镜、录音设备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三、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种子的兴趣,并让学生分享有关种子的 知识。 2. 引导学生思考:种子从哪里来?如何发芽?为什么有的种子能发芽,有的不 能发芽? 步骤二:知识讲解(10分钟)

1. 介绍种子的结构和发芽过程:种子外面有一个硬壳,内部有胚芽、种皮和胚乳。当种子遇到适宜的温度、水分和光线时,胚芽就会开始发芽。 2. 解释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和适当的光照。 步骤三:实验操作(30分钟) 1. 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将湿纸巾放在透明玻璃容器底部,然后将种子均匀地分 布在湿纸巾上。 2. 将透明玻璃容器放入塑料袋中,并将塑料袋封口。这样可以保持一定的湿度。 3. 把塑料袋放在温暖的环境下,并时不时打开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 4. 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不同部分,并用手电筒提供适当的光照。 步骤四:观察和记录(15分钟) 1. 学生记录每天观察到的种子发芽情况。包括:发芽数量、发芽速度、发芽部 位等。 2. 学生可以用手机或录音设备对种子发芽的声音进行录制,并在课后进行分析。 步骤五:总结和讨论(15分钟) 1.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并对发芽情况进行总结。哪种种子发芽最好?为什么? 有没有发芽失败的情况?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进一步思考种子发芽的原因及内部结构与发芽的关系。 四、巩固提高 1. 学生可以进行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发芽实验,比较它们的发芽情况,并总结 规律。

《种子发芽实验》教案(汇总3篇)

《种子发芽实验》教案(汇总3篇)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活动总结、实习报告、演讲稿、规章制度、心得体会、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教科版科学五上《种子发芽实验》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上《种子发芽实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种子发芽的条件和过程。 3.学习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思考实验结果。 4.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掌握种子发芽的条件和过程。 2.学习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思考实验结果。 2. 教学难点 1.学生需要理解种子内部结构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2.学生需要掌握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 三、教学准备 1.科学实验室和实验器材。 2.好的种子样本,可以选择豌豆、玉米等常见种子。 3.适量干净的土壤、小盆或花盆。 4.安全防护措施,如手套、面罩、护目镜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1.教师简单介绍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并引出本节课的实验主题——种子发芽实验。 2.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问一些复习问题,例如“什么是种子?”、“种子有哪些功能?”等问题。

2. 实验操作 1.分发种子和小盆或花盆,让学生将种子埋进土壤中,并保证适当的湿度。 2.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和变化。 3.告知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如光线、温度、水分等)进行多组实验,并记录每组实验的结果。 4.请学生合理设计实验步骤,并自行组织实验操作流程。 3. 结果分析 1.鼓励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以及分析实验数据。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发现和思考,并通过讨论形式 分享思路。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指导学生分析实验中 出现的问题和现象。 4. 总结评价 1.教师对本节课的实验过程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总 结实验结果及所得的经验。 2.针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引导,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互动 1.学生可自行组队并进行实验,探究不同条件对种子 发芽的影响。 2.学生可在实验室或课后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 加强自主学习和合作意识。 3.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讨论等方式互相交流事件和经验。

小学科学11《种子发芽实验》(教案)

小学科学11《种子发芽实验》(教案) 种子发芽实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种子发芽实验的兴趣和探究的态度。 二、教学准备 1. 种子(例如:大豆、小麦、玉米等),每个学生准备2颗。 2. 湿润的棉花球或纸巾。 3. 透明的塑料袋。 4. 水。 5. 尺子。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问问题或者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种子发芽的话题。例如,让学生回忆一下他们小时候帮助家长种植花草的经历,或者观察一些植物的图片,了解种子发芽的基本过程。 2. 实验步骤(30分钟) 步骤1:准备工作

将棉花球或纸巾浸湿,在透明的塑料袋内放入两颗种子,尽量将种子与棉花球 紧密贴合,然后在塑料袋上面标注种子的名称和日期。 步骤2:观察和记录 将装有种子的塑料袋放在教室内的一个温暖、明亮的地方,要避免直接暴露在 阳光下。学生可以每天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发芽情况,包括发芽的时间、发芽的数量和发芽后的变化等。 步骤3:总结和归纳 在种子发芽的过程中,学生应积极参与观察和记录,每天都可以看到种子发生 的变化。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的现象,学生可以总结和归纳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与过程。 3. 结果分析与讨论(15分钟) 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和记录进行整理,并与同学们进行 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分享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有趣的观察和新的发现,进一步加深对种子发芽的理解。 4. 归纳总结(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种子发芽实验的结果,并与学生共同探讨为什么种子会发芽。可以向学生提问一些问题,例如: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发芽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通过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 1. 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种类的种子进行发芽实验,比较它们的发芽速度和发芽率 的差异。 2. 学生可以设计一些不同的条件,探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例如水的温度、光 照的强弱等。

新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 1-1《种子发芽实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下1.1《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 课题种子发芽实验单元 1 学科科学年级 5 学习目标一、科学概念目标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二、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使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研究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过程。 2.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验计划开展实践研究,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状况的活动。 三、科学态度目标 1.表现出对种子发芽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2.感受对比实验对变量控制的严格要求,发展严谨的科学思维。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重点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研究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过程。 难点设计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实验计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哪开始? 明确:从种子发芽开始。 植物的种子是有生命的。它们有着一定的结构,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便会发芽,发育成一 株新的植物。 回顾蚕豆和玉米种子结构。 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我们的想法? 回答 回顾 思考 知道种子是有生 命的,在一定条 件下会发芽。 讲授新课一、回顾与猜测 1、我们种植凤仙花时,如何让种子发芽? 播放视频,帮助学生回忆。 明确:把种子埋在土壤里,浇透水,放在有阳光的温暖的地方。 2、根据凤仙花的种植经验,绿豆发芽必需哪些条件? 这些预测,你同意吗? 沙漠不长草,庄稼遇到干旱会枯萎。我推测绿豆发芽一定离不开水。 北方,寒冷的冬天是不长庄稼的。我猜测绿豆发芽离不开温度。 植物的生长需要光合作用。我推测绿豆发芽一定离不开阳光和空气。 苔藓一般生长在背阴的地方,我推测绿豆发芽不一定需要阳光。 我见过浮萍漂浮在水面,不需要土壤。我猜测绿豆发芽不一定需要土壤。看视频回忆交 流 说出自己预测 判断,表态 对种子发芽的条 件做出预测。

《种子发芽》活动教案设计

《种子发芽》活动教案设计《种子发芽》活动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使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研究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过程。 2.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验计划开展实践研究,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状况的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表现出对种子发芽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2.感受对比实验对变量控制的严格要求,发展严谨的科学思维。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科学地设计对比实验,研究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难点: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设置对比实验中的公平条件。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玻璃皿、绿豆种子、土壤、滴管、水、纸巾、标签纸、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苹果、教学课件。 聚焦 1.引入:

(教学提示:出示从中间切开的苹果剖面。)大家看到苹果中间几颗小小的黑色物体了吗?你们认为它们是什么?(预设:苹果的种子。) 2.提问: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发芽需要条件吗?(预设:需要。)需要哪些条件呢?(预设: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空气、水、土壤、阳光;) 3.揭题:大家的想法有些不同,到底谁的观点正确呢?看来我们需要通过实验研究去寻找答案了。(板书:种子发芽实验)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观察过凤仙花种子的萌发,对种子发芽的条件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再通过常见的苹果种子来引发学生思考会更具有针对性,也将学生引向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种子发芽的条件,揭示了课题。 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预测绿豆发芽所必需的条件 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绿豆种子。)如果想要这些绿豆种子发芽,你们刚才提到的那些条件中哪些是必需的.呢?(预设:水、阳光、土壤和空气。) 2.追问:大家的回答中提到土壤是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你们打算如何用实验去验证呢?(预设:将一部分绿豆种子种在土壤里,另一部分不种在土壤里,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 3.讲解:看来,我们需要设置两个实验组来进行对比,而且在实验中我们只能改变要研究的条件,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像这样的实验叫作对比实验。接下来请大家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对种子发芽的条件猜测也会有所不同。保留学生的不同猜测,从而激发学生用实验进行验证的兴趣。 探索二:设计并制订实验方案 1.交流:请大家分组讨论,如何探究土壤是否为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 2.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小组的讨论结果确定研究方案,并参考教材P2的实验计划范例写出自己小组的实验计划。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对比实验,讨论两组实验条件的异同,再通过对实验细节的分析,让学生对接下来的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探索三:实验并持续观察和记录 1.过渡:

《种子发芽实验》的教案

《种子发芽实验》的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程主要介绍了种子发芽的过程和影响因素,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和影响因素。本节课程紧密贴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2)掌握种子发芽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种子发芽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2)种子发芽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实验现象和探究原因; (2)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程是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但是对于科学实验的认识和实验操作还存在一定的不熟悉和不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1.引入话题 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行一项有趣的实验,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种子的发芽过程。你们知道种子是如何发芽的吗?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种子发芽比较快,而有些种子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发芽呢?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一探究竟。 2 激发兴趣 老师:你们都喜欢看花儿开吗?那你们知道花儿是从哪里来的吗?其实,花儿是从种子长出来的。种子是植物的“婴儿”,只有经过了发芽的过程,才能变成一株茁壮的植物。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种子是如何发芽的吧! (二)实验环节

七年级生物《种子萌发》教案3篇

七年级生物《种子萌发》教案3篇 七年级生物《种子萌发》教案1 一、课标解读 《种子的萌发》是生物新课标中第四个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里二级主题《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的第一节,课标中具体的内容标准是“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二、本节具体内容介绍 本节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和种子萌发的过程;第一个内容里安排的是“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第二个内容里安排的是“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实验,但这两个探究实验中,重点是第一个实验,教参确定本节的课时是两个课时,所以我这样安排本节内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一个课时,后面两个内容合用一个课时。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就是第一个课时《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三、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的地位:本课时实际就是一个探究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个实验是七(上)教材安排的第三个探究实验。第一个探究实验重在展示探究的一般过程,向学生介绍关于变量和对照实验知识,里面控制的变量只有一个,设计的对照实验是一组;第二个探究实验,重在训练学生作假设和处理数据表格的能力。这第三个探究实验重在训练学生作假设、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而且本实验一下子考虑的是

三个变量,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会设计对照、控制变量。可以说,这个实验是七(上)探究实验的核心实验,一旦学生学会了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对后面的探究实验就尊定了良好的基础。 2、重点、难点的确定:在本节课中,关于变量和对照实验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学会控制变量,设计三组对照实验,难点就是学会利用三组对照实验控制三个变量,初步明确对照组和实验组。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进一步复习变量和对照实验的概念。 2、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作假设的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 发展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如何达到) a、利用本教材的第一个探究实验,让学生情景再现,进一步认识变量和对照实验这两个概念。 b、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时的观察及耳濡目染的生产实践,让学生

教科版5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优质课教案

本单元通过研究动植物对环境的生存需求,探索动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初步建构“生态系统”的概念。在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渐加深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联系的认识,最终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初步建立“大自然”观。 本单元共7课,大致分为4个部分。 第1~3课“种子发芽实验”“比较种子发芽实验”与“绿豆苗的生长”,围绕植物对环境的生存需求,引导学生对种子发芽和植株生长进行对比观察研究,认识植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了解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非生命环境条件。 第 4~5课“蚯蚓的选择”和“当环境改变了”,围绕动物对环境的生存需求,引导学生通过对蚯蚓与环境的研究,对不同季节生物行为变化的分析,认识动物与非生命环境的关系,了解动物会根据自身生存的需要对环境条件进行选择或改变自己来适应新环境。 第6课“食物链和食物网”,引导学生探索动植物之间的能量传递,认识动植物互为生长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第7课“设计和制作生态瓶”,引导学生在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联系的分析中建构“生态系统”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池塘模型。 在本单元教学前,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历过对生物个体基本特征的观察、认识和研究活动。他们对于生物与环境的联系已有一定的了解,但比较零散、模糊。在实践研究方面,他们也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因此,本单元通过带领学生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进一步学习对比实验、控制变量的探究技能,发展学生运用数据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1.“控制变量”是本单元需要重点学习的科学探究方法。五年级学生的发展要求是从理解实质、确认变量,逐步发展到具体控制,即面对具体的研究问题,能确定要改变的条件(自变量),能尽可能全面地考虑到需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无关变量)。因此,在进行本单元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先尝试精确控制各个变量,设计对比实验,再对实验方案进行分析和完善。 2.“对比实验”是本单元需要重点发展的科学探究思维。在对比实验活动的各个环节,应紧抓该环节的关键点开展指导:假设环节,指导学生对实验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将呈现什么样的关系进行初步判断并用语言描述;方案设计环节,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方案是否正确和具体;实验操作环节,观察学生的操作与方案是否吻合并予以提示。

《种子的萌发》教案3篇

《种子的萌发》教案3篇 《种子的萌发》教案1 一、教学目标 学会设计对照实验;能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说出影响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 通过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掌握对照实验这一方法,培养设计对照实验方案的能力。 在探究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与他人交流,取别人之长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怎样设置对照实验。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种子的一生”视频,设疑:种子一生的开始有什么奥秘呢?从而引出新课。 (二)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 (1)师提出问题:一周之前我发给大家每人5粒菜豆种子,让你们体验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现在谁来描述一下你培养的过程? 学生简要描述。教师继续设疑:

(2)在你们培养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这个过程中,有没有思考过: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哪些外界条件呢?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谁来大胆作出几个假设? 2.作出假设 预设学生做出的假设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肥料。都有可能是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 (1)针对学生作出的假设,教师向学生质疑:“哪些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引导学生分析排除几个非必需的条件。(排除“土壤、阳光、肥料”这几个条件) (2)继续设疑:“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温度?”这个假设表述准确吗?应该如何表述?(引出“适宜温度”) 3.制定实验方案 教师首先以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为例,师生共同讨论,明确实验设计思路。 讨论提纲如下: (1)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比较好?(胚完整且是活着的种子) (2)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罐头瓶、吸水纸、标签,除此之外,你们还需要哪些材料和用具呢?(冰箱、水等) (3)怎样探究温度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当将种子分成几组?(要分成2组。一组是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20℃),该组为对照组;一个为较低温度(0℃),该组为实验组) (4)这两组实验中,除了温度这一条件不同之外,其他环境条件是否应

科学种子发芽教案(集锦10篇)

科学种子发芽教案(集锦10篇) 科学种子发芽教案第1篇 活动目标: 1、在生活中收集种子,感知了解种子和果实的关系,体验种子的多样性 2、通过为种子观察、分类,培养幼儿的观察统计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能够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发现和和想法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4、通过观看课件与视频,感受自然的生动有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一)、各种各样的种子的收集、种植与观察 (二)、在生活中讨论种子的来历,生长的位置,种子的差别 活动过程: 观察和自由谈论收集的种子 1、从什么果实里收集的种子? 2、种子的不同样子? 谁知道种子是什么样子的? 结合幼儿带来的种子一起观察与讨论

1、幼儿自由猜想,相互交流经验 2、教师总结幼儿的想法:尤其是谈到的传播方式,重复幼儿的问题,引导幼儿注意大家的不同认识。 例如:香蕉种子、菠萝种子是怎样的。最大的种子是什么? 播放种子的相关课件:种子的样子和成熟后传播的方法 向中心型、发散型、无序型 1、讨论:刚才看到了哪些种子? 2、他们分别长在植物的什么地方? 小结;种子的传播方式,种子的多样性,成熟后是怎样传播的? 延伸活动: 1、实验(种子发芽:师生共同进行) 2、种植活动(幼儿和家长共同种植) 3、讨论种子的食品有哪些 科学种子发芽教案第2篇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种子,引导幼儿了解种子的多样性。 师:种子商店送来了很多种子,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种子宝宝? 2.幼儿分组观察,引导幼儿从形状、颜色、大小、软硬度等方 面进行观察。 3.集中讨论交流:

(1)种子商店送来了哪些种子? (2)这些种子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4.小结: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种子,比如:稻谷、玉 米粒、红豆等,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软硬也不同。 (二)探究发现,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 1.出示自然角种植的种子,请种植的幼儿介绍观察记录卡并交流 自己照料种子的过程。 2.讨论: (1)这些种子为什么没有发芽? (2)那些种子为什么能发芽? (3)不同的种子种下去,它们所发芽的时间一样吗? 3.组织幼儿观看种子发芽的课件,直观地回顾种子发芽的过程,巩固与种子发芽有关的知识。 (三)逐一出示稻谷、黄豆、玉米、花生、绿豆、西瓜、苹果、葡萄等常见的种子极其对应的的植物图片,引导幼儿认识、 了解常见种子的植株。 1.师:种子长大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种子宝宝的妈妈是谁? 2.师幼共同观看图片及进行种子和植物的'配对。 科学种子发芽教案第3篇

种子发芽的实验教案

种子发芽的实验教案 教案标题:种子发芽的实验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种子发芽的基本过程和条件。 2. 掌握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 1. 种子(如豆子、玉米种子等)。 2. 盛水的小盘子或花盆。 3. 小夹子或透明胶带。 4. 尺子。 5. 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 教学过程: 引入活动: 1. 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向学生介绍种子发芽的基本过程和条件。引发学生对种子发芽的兴趣。 实验步骤: 2. 分发种子,并告诉学生这些种子都有可能发芽。

3. 按照实验步骤要求,学生将种子放置在盛水的小盘子或花盆中。 4. 请学生使用小夹子或透明胶带固定种子,确保每个种子的状态相 对稳定。 5. 学生在每天的相同时间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变化,包括种子的发芽数、发芽速度等。 6. 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 有些种子一开始就发芽了吗?有些种子需要更长时间吗? - 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 - 种子发芽前一定要有水吗? - 种子发芽时需要阳光吗? 实验总结: 7. 学生归纳总结实验结果,并填写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 8. 请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回答之前试图解答的问题。 9. 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总结出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 拓展活动: 10. 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其他实验,探究不同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如温度、光照等。 11.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并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和讨论。

评估: 12. 通过观察学生对实验的参与程度、记录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等,评估学生对种子发芽实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注意事项: - 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遵循实验室安全规则。 -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进行思考。 - 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实验结果,思考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 这是一个基础的种子发芽实验教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学科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扩展。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引导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和探究种子发芽的基本原理。

种子发芽简单实验教案

种子发芽简单实验教案 教案标题:种子发芽简单实验教案 教案目标: 1. 通过进行种子发芽实验,让学生了解种子的发芽过程和所需条件。 2.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验操作技巧。 教学资源: 1. 种子(如豆子、小麦等) 2. 湿纸巾或棉花 3. 透明塑料袋 4. 温水 5. 放大镜或显微镜 6. 记录表格 教学步骤: 引入: 1. 向学生介绍种子发芽实验的目的,并解释种子发芽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例如水、温度和光线。 实验操作: 1. 将湿纸巾或棉花放在透明塑料袋内,使其湿润但不过于湿。 2. 将一定数量的种子放在湿纸巾或棉花上,并确保它们均匀分布。 3. 将塑料袋密封,并在袋子上标记种子的类型和日期。 4. 将袋子放置在适当的温暖位置,避免直接阳光照射。

5. 学生可以每天观察袋子内的种子,并记录实验结果,包括发芽数量、发芽速度和根的生长情况。 6. 学生可以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种子的微观结构。 实验总结: 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2.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3. 引导学生思考种子发芽实验的应用价值,并与实际生活中的种植活动联系起来。 拓展活动: 1. 学生可以尝试改变实验条件,例如调整温度或光线强度,观察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2. 学生可以设计其他有关种子发芽的实验,并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评估方式: 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程度和操作技巧。 2. 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表格,评估他们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3. 参与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延伸: 1. 引导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种子在植物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究不同种子的发芽条件和适应性。 3. 将种子发芽实验与植物生长、生态系统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拓展学生的植物科学知识。 注意事项:

小学科学1《种子发芽实验》(教案)

小学科学1《种子发芽实验》(教案) 种子发芽实验教案 引言: 种子发芽实验是小学科学课程中常见的实践实验之一。通过观察种子在适宜条件下的发芽过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种子的结构、种子的生长过程,以及种子发芽与植物的生存环境的关系。本教案将以种子发芽实验为主题,为小学生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科学课。 一、实验目标: 1. 理解种子发芽的基本过程。 2. 掌握进行种子发芽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3. 加强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实验材料: 1. 红豆、绿豆或其他较大的种子。 2. 透明容器(例如透明杯子、烧杯等)。 3. 水。 4. 湿纸巾。 5. 温水浴或暖气片。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

a) 将红豆或绿豆清洗干净,用湿纸巾包裹起来,放在温水浴或暖气片上保持温暖。这样可以帮助种子更快地发芽。 b) 将一定数量的种子放入透明容器中,加入适量水,使种子浸泡其中,但不要过多。 2. 观察实验: a) 学生每天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包括根的生长和芽的出现。他们可以通过容器的透明壁观察种子的内部发芽情况。 b) 学生可以用铅笔或直尺在透明容器的外侧画出一条基准线,用于记录种子的生长情况。 c) 学生可以用手机或相机拍摄种子发芽的照片,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3. 结果分析: a) 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可以发现根部首先发芽,然后芽开始长出。 b)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一些有关种子发芽的问题,例如:为什么种子的根部首先发芽?种子的发芽需要什么条件? c) 引导学生讲解种子发芽的过程和发芽需要的条件,例如温度、光线、水分等。 四、示范及练习: a)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可以示范如何记录发芽的时间、长度等信息。 b)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活动,每组选择不同的种子进行发芽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总结:

种子的发芽实验教案

种子的发芽实验教案 教案标题:种子的发芽实验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发芽的过程。 2. 学习并掌握进行种子发芽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3. 观察和记录种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发芽情况,培养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种子(如豆子、玉米种子等)。 2. 高质量的土壤。 3. 透明的花盆或透明的塑料袋。 4. 水。 5. 温度计。 6. 实验记录表格。 7. 计时器。 教学步骤: 引入: 1. 向学生介绍种子的结构和发芽的过程,引发学生对种子发芽实验的兴趣。实验步骤: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种种子。 3.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环境条件,例如:光照、温度、水分等,来进行实验。

4. 小组成员合作进行实验,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a. 在花盆或塑料袋中放入一定量的土壤。 b. 在土壤中插入几颗种子,保证种子与土壤接触紧密。 c. 根据选择的环境条件,给种子提供光照、温度和水分。 d. 记录实验开始的时间,并设置计时器。 e. 每天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f. 持续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发芽情况,直到所有种子发芽或一定时间结束。 实验结果分析: 5. 指导学生根据实验记录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6.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a. 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种子的发芽情况有何差异? b. 哪种环境条件对种子的发芽影响最大? c. 为什么种子需要一定的光照、温度和水分才能发芽? 拓展活动: 7.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假设,并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 8.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和结论等。 评估: 9. 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记录表格、实验结果分析和拓展活动的表现来评估他们对种子发芽实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 10. 在课堂上展示其他植物的种子,并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种子的结构和发芽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