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影响

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影响

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影响
王永亚
(教育科学学院 小学教育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副教授)
摘 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对有形的东西认识比较快,而对抽象的东西认识比较慢,这也正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特点,以形助数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数形结合是数学中的一种思想,用于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数形结合思想作为数学非常重要的思想之一,可以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本文通过分析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价值及教学特点,从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两个方面提出小学高年级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策略,并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一些建议,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形结合思想;教学
一、引言
数学是研究“数”和“形”的一门学科,从古希腊时期起人们就试图把它们统一起来。“数形结合”是指数据与图形之间通过互相转化,把抽象的数量关系具体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是一种比较重要的解题思想,通过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学生不仅可以快速地解决数学问题,而且能够直观深刻地理解数据与图形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研究的目的
数形结合思想渗透于小学数学一到六年级教材之中,尤其在高年级阶段,成为我们不能忽视的一种数学思想。本次研究旨在了解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中的现状,列举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教师和学生提出建议。
(二)研究的意义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要从“双基”达到“四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明确地提出基本思想这一目标,而数形结合思想是其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小学高年级数学教材中存在的数形结合思想,提出在数学各个领域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使教师们真正的认识到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为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提供有用的参考意见。
(三)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根据研究目的,收集“数形结合思想”有关材料,通过分析、并加以整理国内外有关的文献资料。
2.案例研究法。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部分数学课程内容中,找出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寻找在不同数学学习领域渗透此思想的方法,并提出有效的教学建议。
二、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价值及其教学特点

(一)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
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把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进而找出解题思路的一种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以“形”助“数”,对于代数类的问题,把数量关系的几何特征表示出来,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来解决抽象的问题;二是以“数”解“形”,根据图形结构关系,写出适当的数量关系式,将几何问题代数化,使问题得到解决。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使学生学会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而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学习,学生能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并掌握一定的推理能力。在数学思考中指出: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并体验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1]。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思想的重要思想之一,所以此研究是有效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1.帮助提升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右半脑擅长直观的形象思维,更多的关注“形”的活动,比如想象,艺术等,人的左半脑擅长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更多针对“数的活动”,所以人的左右半脑共同体现数形结合的必要性[2]。
(1)通过数形结合,将具体的形象思维和抽象的逻辑思维结合起来,不仅使学生的这两种思维得到发展,同时也为形成创造性思维创造了条件。
(2)通过数形结合,让学生从各个方向思考问题,这有助于发散思维的形成,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有助于促进教师的发展,让课堂变得更有效率
数量与图形是数学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数学课堂上,将直观的几何图形与抽象的数学问题结合在一起,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详细具体,使复杂的数量关系变得简单。而一些几何图形的性质通过数的分析更加严谨,它们之间相互渗透,使许多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加简单,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有助于自身的发展,在教学中运用自如,使教学更加严谨,课堂更有效率。
3.丰富教学资源,使知识结构更加完善
对于新课程改革下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进行分析研究,整理出四到六年级教材中所蕴含的数形结合思想,将数学思想这条隐藏的线找出来,让它同数学知识一样,出现在我们眼前,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共同分享,学生受到教师的影响,因此能够分析各种数学问题,最终达到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数形结合思想教学的特点
1.使抽象概念直观化,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意识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概念教学中,部分学生不能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有的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只是让学生记忆

概念,并不注重概念教学中的一些知识建构,因此,学生学习的知识显得过于呆板。如果想要改变这种情况,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学会巧妙地将概念通过直观的图形渗透给学生,以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概念[3],如:在教授分数的意义这一节课时,如果只是用语言讲解会比较抽象,教师通过把长方形平均分成6份,将其中的一份涂上与其他几份不同的颜色,从而让学生直观理解1/6这一分数。这样的教学使抽象的概念更加直观化,学生容易理解掌握。
2.使隐形的数学规律更加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数学规律
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中,教材中有一些隐性的数学规律通常不容易被学生发现,教师通过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可以让抽象的数学规律变得更加形象和有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如:鸡兔同笼的问题,头共10,足共28,问鸡兔各几只?引导学生画图,假设10只全是鸡,那么就有20只脚,与总数相差8只,让学生在鸡的身上加八只脚,每只鸡多加两只脚就成为兔,学生可以数出兔子有4只,鸡有6只,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在计算这类问题时,假设全是鸡,兔数=(总脚数-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鸡数=总只数-兔数,这样隐性的规律就会展现出来,帮助学生发现数学规律,使学生获得愉悦的学习经历。
3.使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化,帮助学生找到便捷的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些数量关系不容易被学生找到,因此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知道从何入手。如果这时,教师可以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根据文字的描述,通过图形把已知条件显示出来,就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复杂的问题变得比较容易,学生能够及时解决问题,如:一箱苹果,吃了1/3,还剩20个,问这箱苹果有多少个?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去解决问题,画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三部分,其中已经吃了的一份用红色表示,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出剩下的2/3就是20,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对应量除以对应分量等于单位一,由此可以列出算式:20÷(1-1/3),从而算出得数,将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很容易地解决问题。
三、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中应用数形结合的教学策略
(一)以“形”助“数”的教学策略
1.代数领域中,以“形”助“数”的策略
在小学数学代数领域教学中,学生学习概念知识比较困难,教师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使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段:
师:先预习,然后说说你的收获。
生:我知道了分数是什么。
生:我知道了分

数的意义。
师:那请你说一下分数的意义?
生: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很多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师:真棒!其它同学呢?
生:我知道什么是分母,什么是分子。
师:通过自学,大家知道了这么多,现在我要考考大家,图1黑色部分用分数怎么表示?

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