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文地理调查报告修订稿

人文地理调查报告修订稿

人文地理调查报告修订稿
人文地理调查报告修订稿

人文地理调查报告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九江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农民的市民化是当前政府部门和学术界都非常关注的焦点与热点议题,也是21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之一。从目前我国城市农民市民化的对象来看,有两类群体逐步被纳入到了政府的视野之中:一是城市郊区的失地农民,二是长期移居在城市的农民工群体。这两类群体都是改革开放和城市扩张的产物,也是城市未来发展不得不面对的新社会群体。因而本次对九江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调查,具有贴合时政的重要意义。本次调查对62名居住在九江市的农业转移人口进行访谈,主要从农民市民化的动力机制、途径、限制因素,农民对城市生活的满意度以及城市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展开调查。

1.调查时间:2013年7月8日

2.调查地点:九江市区

3.调查人: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第四小组:

第五小组:

第六小组:

4.调查方式:分小组进行访谈

5.调查内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动力、途径、限制因素,不同年龄人群(青壮年和

老年)对城市生产生活的满意度及存在问题。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动力

经过此次访谈,整理结果后发现,九江市的农民市民化人口主要来自周边县乡村的农民,还有部分外省市人口。他们在九江定居至少2年以上,现在他们在九江主要从事的工作:长期移居的农民工群体——从事相关城市建设工作;企业职工;私营小店老板;事业单位职工等等。同时对他们转移到九江市的动因进行总结分析,整理归纳得出如图1所示的原因:

图1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动力因素

本次调查,把促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动力因素分为两大类:主动动力因素和被动动力因素。

被动动力因子:①伴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空间的横向扩张,越来越多的农村逐步变为城市,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农村用地转为城市用地,农民的耕地、房屋用地转变成城市建设或者工业建设用地,因而促使大量农民被动的向城市转移;②在此次随机调查访谈中发现,有个别受访者是因为洪水、干旱、土地污染等环境原因导致农民失去土地,被迫转移到城市转变为城市农民工。

主动动力因子:①城市是一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便利的交通、优越的教育资源、更多更优的的就业岗位和较高的工资水平极具吸引力,城市对周边地区的极化作用,利用强烈的凝聚力把周边的农民纳入到城市人口范围中。总体来说,这些农村不具备的优越条件,使得农民为了追求更高生活平台,主动向农村转移,这样就形成了城市的拉力;②政府政策具有行为的导向作用,特别是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农民有序的向城市转移,具有重要作用。譬如政府对农民工权益保障的逐步完善,保障城市农民工群体在城市生活的质量和水平,都对农民市民化有重要意义。特别是近年来政府着力解决农民工工资安全保障、农民工子女城市教育、农民工户籍等问题,使得越来越多的农

民工在城市谋生活;③城市的经济稳步发展,即经济因素,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工资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主要动力。

(二)农业转移人口实现市民化途径

在了解了促使农民市民化的动力机制后,我们进一步对其转移途径进行了调查,经过信息整理,我们整理出了以下几种途径,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途径

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动力相一致,农业转移人口实现市民化途径主要是就业与工作分配,占所调查对象的%。其次为买/长期租房定居,联姻或随迁也占一定比例。其他途径有升学、参军。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不同年龄及性别的转移途径有些许差别,男性其主要转移途径是:在城市到找稳定工作或创业,租房住,然后结婚买房,实现市民化。女性其转移途径有两种,一是通过与原本城市市民结婚转变成市民,二是与上男性的途径一致。同时青年人和老年人的途径也存在差别在调查的老年中,有比例较大的一部份是追随城市子女生活而在近年定居于城市的,另一部份则是通过早年城市就业/创业定居于城市。青年人中相对大部分的是通过在城市找工作、参军升学等转移到城市。青年人转移的动因主要是为了实现个人的提升,考大学或者参军改变原本的生活状态,追求更好的生活水平,从而转移到城市。

以上的转移路径中,不仅道路狭窄, 而且竞争异常激烈, 一般的农民实际上是很难走通。因此,在传统的户籍管理制度下, 除了极少部分农民能够转变为市民,其他大部分都是属于“城市农民”。

(三)农业人口转移城市的困难因素

此次调查,我们重点还关注了农民转移到城市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阻力因素,经过整合分析,我们发现以下如表1所示是阻碍农民实现转移的因素:

表1 农业人口转移城市所遇困难因素

户籍问题26

房价高,消费高17

起步难,社会认可率低14

无困难5

总计62100

在转移过程中,势必遇到各种阻力,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期,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全面,各种政策措施执行不到位等等,诸多因素导致农民在转移过程中遇到阻碍。经过此次调查,在限制农业转移人口实现市民化的因素中,%的人遇到的是户籍问题。有受访者表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户口办理难,需要花钱买”。同时,城市高消费水平及高物价,尤其是高房价,以及城市工作生活起步难,社会认可率低都阻碍了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

(四)转移后回农村意愿

在受访者中,我们针对转移人群回乡的意愿进行调查,其中大多数人表示没有回农村生产生活的意愿,而愿意回到农村中的人数也占有一定比例,部分受访者表示虽然有回到农村的意愿,但由于家庭、事业、教育等方面都已融入城市,而在农村已无土地等原因而无法回到农村。特别是对那些长期居住于城市的农民工进行深入的访谈,我们发现他们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生活没有保障,但是他们大部分还是愿意留在城市继续生活,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别,农村落后的经济和生存环境。相较城市而言,他们在农村的生活更加困难,所以他们仍然选择留在城市。

而另一部也许会返回农村的农民,则表示城市生活压力太大,消费水平各方面的难以维济,所以他们选择在城市工作一定时间,积累到一定的积蓄后,返回农村生活。

图3 转移人口返回农村意愿

三、农业转移人口对城市生产生活的满意度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也出现一些问题,影响到农业转移人口对城市生产生活的满意度。

图4 转移人口对城市生活的满意度

总体看来,农业转移人口对城市生活满意度处于中上水平,受访者中感觉“一般”和“满意”的人占大多数。相比青壮年大多数对城市生活满意的一般,大多数老年人对城市生活感到满意,这与青壮年和老年的的生活阅历和个人诉求不同有关。通过对访谈记录的整理,归纳出城市中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对城市生活满意度的因素。

1、收入不及物价上涨速度: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受访者表示,所在城市收入水平较低,但物价水平较高,虽然城市收入水平较之过去与农村都有所提高,但增长速度远不及物价上涨速度。其中一个表现是城市中的高房价,这成为了农业转移人口在适应城市生产生活过程中的一大压力。

2、交通拥挤,规划欠合理:城市人口集聚,尤其是私家汽车的普及,形成城市交通压力,造成交通拥挤堵塞。而红绿灯时间与数量上的设计不合理、交警缺乏、停车场不足都加剧了这一问题。

3、社会保障不全面广泛,教育费用高:大部分农业转移人口尤其是青壮年都提到了老人看病、社保、子女上学等问题,表现为农村转移人口农业人口医疗、教育费用都高于城市人口,以及缺乏对这一群体的低保等社会保障。这都给这部分人带来了经济上的压力。

4、环境卫生质量有待提高: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体污染,都影响了农业转移人口对城市的满意度。其中卫生问题,如垃圾随意堆放也较为普遍。

5、社会歧视,沟通困难:这一问题在青壮年群体中较为突出。工作上,城市人对于农村人存在歧视与戒备心理,不利于其事业发展;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沟通困难,人际关系不和谐。

四、转移后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人口转移后在农村存在的问题。

1、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向城镇转移,导致农村劳动力急剧减少。剩下的劳动力大多是老弱妇童,像有疾病、文化素质低和其它有劳动能力缺陷的人等。不利于农村经济建设。导致因地荒芜,无人耕种,粮食生产产量不稳定,目前在农村据初步估计,除退耕还林还草的土地外,大约摞荒的耕地在10—15%,做“应付田”在30—40%以上。农业新技术推广步缓慢,使粮食产量整体呈下滑趋势。

2、不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现代农业步伐缓慢。涌向城镇的劳动力,大多是青壮年,有文化,有一定的劳动生产技能,有经营管理能力和有经济头脑的人。而在农村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正需要像上述外出涌向城镇的人,致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现代化水平低、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开发步伐就更缓慢。

3、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宏伟蓝图的实现。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能、有知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而则这些新农民却向城镇转移了,从而延缓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二)农业人口转移后在城镇的主要问题

1、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向城镇转移,增加了城市本已处于“饱和状态”的就业压力,就业、再就业矛盾越来越尖锐,问题越来越突出。据估计,每年毕业的应届博士生、硕士生、大、中专学生、高职和技校学生有2000万以上,加之全国累计失业人员达数千万人。就业压力越大,这样“僧多粥少”的现实问题不可能在近期内解决。

2、不利于建设现代文明新型环保城市。现代的新型城市大多是卫生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人居环境范例城市等,这都要求环境优雅,生态文明,不出现乱张贴、乱倾倒生活垃圾和不随地吐痰现象等。而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大多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和争做“文明市民”的熏陶,带有农村的不讲文明举止,不讲卫生、不讲“形象设计”,给国际大都市、现代化城市、新型城镇的文明、生态秩序井然、规范整洁不产生出和谐和共振现象。

3、不利于维护好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进城中的农民文化素质与城里人相比,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法规知识少,法律意识淡薄,不知道什么是守法,什么是违法,有的无事可做,无岗可争,就去参与赌博、寻畔滋事、打架斗殴、形成什么“帮派”甚至参与到黑社会中去,有的卖淫嫖娼、拐卖妇女儿童、盗窃、抢劫、行骗等,有的进城农村劳动力已成为一个城市的不安定的因素之一。

4、社会保障压力增大。如住房、医疗卫生、上学、餐饮、日常工作品的供给等矛盾突出,给本已“饱和”的城市增大了容量,处于临界状态,还随时可能引发“爆炸”。

五、对城市管理者的建议

针对相关以上调查总结农业转移人口所引发的问题特别提出几点相关对策,使得在转移过程减少阻力。1、政府必须抓住改革机遇,努力搞好经济,改善市民生活,加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加强环境建设;切切实实解决百姓切身关心的住房问题、看病问题以及孩子上学入托问题、就业问题等政府应该积极为农民市民化提供城市居民所

拥有的相同的各种社会权利, 包括居住权、受教育权、社会保障权等市民的基本权利;下定决心,明确目标,落实规划,抓住机遇,加大力度,群策群力,促进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2、从社会的角度来看, 城市社会应该为农民市民化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接纳环境, 主动与新市民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帮助其尽早完成向新角色的转变;从农民自身来看, 户籍的转变只是是市民化的开始, 而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社会角色等方面自觉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再社会化过程才是新生活的关键。

3、加强人口流动的管理,合理引导人口迁移。面对迁移人口的增加和人口流动加快的大趋势,政府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制度创新,消除人口迁移中的不合理因素,使人口合理、有序地流动。

4、完善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走小城镇化发展道路。通过研究发现,农民愿意迁移一方面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是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和更好的生存环境,因此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吸引他们从农村迁移出去的主要因素之一。使得小城镇成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地区。

地理学科问卷调查报告

地理学科问卷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了解学生学习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和方式,了解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喜爱偏好及对地理掌握的难弱项。 二、调查过程 在七年级18个班分发地理调查问卷100份,每个班随机抽取若干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回收100份,有效答卷97份。 三、调查结果分析 1.使学生认识基本地理知识 有80%学生认为有达标,另有15%认为可以再加强,从上面调查统计得出绝大多数的学生对地理的基础知识都能掌握,另有一两成学生认为在讲述地理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再加强,合计95%同学能完成对基础知识的达标。 2.对地理图表和地图的阅读能力 有8%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85%的学生能够通过老师分析读懂图表,还有7%的学生则读不懂地理图表。 3.认为地理学习过程中是否需要地理填空图册自测 有6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14%的学生认为没必要,另有15%的学生认为有没有都可以接受。 4.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你获取与加工信息的方式是 该题有87%的学生通过课堂和教材来获取和加工地理信息,5%的学生通过上网了解,3%的学生通过地理课外读物获取。 5.你对新教材的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 调查统计学生对大洲和大洋,人种和人口,国际合作部分内容比较感兴趣。 6.你认为新教材中哪部分内容较难,书上讲解不够,有待加强调查中学生整体认为在地球和地球仪,地形图和世界的气候类型上内容较难,书上讲解不够,难度过大,需要深入加强。 针对上面调查的数据显示情况分析归纳如下: (一)对基础知识掌握良好。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地理这门课的开设都能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这是个好的现象,因为很多的地理知识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可以学以至用。 (二)独立学习能力有待加强。调查显示仅有13%的学生能够自己学习完成地理知识的获取与加工,87%则是通过地理课堂来完成获取与加工地理信息;8%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地理图表和地图的阅读能力,85%的学生能够通过老师分析读懂图表。形势不容乐观,学生对老师和课堂的依赖性过大,自己独立完成的能力很弱,尤其是对图表的自学能力。地理学习很重要的一面就是地图和图表的学习,中学地理课程学生必备的除了课本还有地图册,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地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北京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第一章北京市旅游环境 1、基本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市中心位于北纬39度,东经116度,地处华北平原西北边缘,东南距渤海约150千米。面积16800多平方千米。全市总人口为1381.9万人。北有军都山,西有西山,山地占全市面积的62%;东南是永定河、潮白河等河流冲积而成的、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山地有煤、铁等多种矿物和花岗石、大理石等优良建筑材料。 2、自然环境: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与河北交界的东灵山海拔2303米,为北京市最高峰。境内贯穿五大河,主要是东部的潮白河、北运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马河。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西部是太行山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综观北京地形,依山襟海,形势雄伟。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北京全市土地面积16807.8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6390.8平方公里,占38%。山区面积10417.5平方公里,占62%。城区面积87.1平方公里。近郊区面积1282.8平方

公里,远郊区面积3198平方公里。县的面积12239.9平方公里。市区规划范围:东至定福庄、西至石景山,南至南苑,北至清河,面积750平方公里。市中心地区(即旧城区,东西以二环路中心线为界,南北以护城河中心线为界)面积62.5平方公里。 全市总计:16个市辖区 2个县(截至2002年12月31日) 市辖区:东城区西城区宣武区房山区崇文区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门头沟区石景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怀柔区平谷区县:延庆县密云县 第二章北京市旅游资源开发历史与现状 北京市,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北京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850多年的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也是全国最大的陆空交通枢纽。 北京作为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北伐战争后,中国的首都迁到南京,北京被改名为北平特别市,同时撤销京兆地方。民国十九年6月,北平被降为河北省辖市,同年12月复升为院辖市。这一时期,北京失去了首都的地位,但在文化教育方面仍有相当的优势,被外国人称为“中国的波士顿”。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被日本占领,在这里成立了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将北平改名为北京。1945年8

2019年关于地理研究报告

关于地理研究报告 一研究动机 近年来重大泥石流山体滑坡之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例如20XX 年9月10日山西临汾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发生泥石流,造成128人遇难。20XX年11月5日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已造成40人死亡43人失踪,电力、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损,因灾直接经济损失5.92亿元。 二研究的目的 让人知道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并学会去避免这种灾害,即使发生也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学会把损失降到最低。 三研究方法 上网调查或者问专家。 四研究内容 1产生原因:地震是因为板块移动,地震可以造成滑坡和泥石流。山上植被减少也会增加滑坡和泥石流的风险。 2两类灾害的区别:我觉得首先要明确堆积体的规模,然后要清楚其组成部分,了解周围岩土体的成分,然后再根据这些堆积体的性质来确定比较清楚。一般来说,滑坡的岩石、矿物成分一般和附近土和岩石一致,而泥石流堆积体物质成分更为复杂,来源更广更远,可以把大部分这种堆积物排查。例如本地岩石是砂岩,而堆积物里有花岗岩碎块,可以初步断定是泥石流堆积体及冰川堆积体物质。泥石

流的形成需要沟谷上游比较开阔,坡度较缓,这样产汇流面积大,并且有利于松散堆积物的堆积。而滑坡体主要看坡度、后缘和植被等。 3分布的地域:山区 4治理方法:泥石流防治是一项由多种措施组成的系统工程。它主要由四方面措施组成: ①防止和削弱泥石流活动的防治体系--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保护和治理流域环境,消除或削弱泥石流发生条件; ②控制泥石流运动的防治体系-采用拦挡坝、谷坊、排导沟、停淤场等工程措施,调整和疏导泥石流流通途径和淤积场地,减少灾害 破坏损失; ③预防泥石流危害的防护工程体系~一修建渡槽、涵洞、隧道、明硐、护坡、挡墙、顺坝、丁坝等工程,对重要危害对象进行保护; ④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一一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及时搬迁、疏散,受灾时有效地抢险救灾,减少灾害破坏损失。 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 (一)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

荆州地区自然地理环境调查报告

荆州地区自然地理环境调查报告 一、地理位置 荆州市位于东经111°150—114°050,北纬29°260—31°370。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市,全长483公里。荆州东连武汉、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荆门、襄樊。平原湖区占78.7%,丘陵低山区占21.1%。荆州位于杨子准地台中部,属新华夏系第沉降带晚近期构造带,处于中国地势第三级阶梯的西部边缘,是江汉平原的主体。全市地势略呈西高东低,由低山丘陵向岗地、平原逐渐过渡。全市海拔250米以上的低山493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54%;海拔40~250米的丘陵岗地2147.66平方公里,占15.27%;海拔25~40米的平原面积11421.34平方公里,占81.19%。山丘分布于西部松滋市的庆贺寺、刘家场及西北部荆州区八岭山,地势最高点为松滋市的大岭山,海拔815.1米。岗地分布于荆州区的川店、马山、纪南和公安县的孟溪、郑公以及石首市的团山、高基庙一带。东部地势低洼,最低点在洪湖市新滩乡沙套湖,海拔仅18米。 二、社会经济状况 荆州市,地处中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区位优势独特。为全国“四大增长极”十字轴线的交叉区域,距北京、香港、上海、重庆均为1000公里左右。荆州市是国家重要的农业综合商品生产基地和轻纺、化工基地。目前,荆州工业特色鲜明,形成了机械、轻工、燃化、纺织、电子等五大门类,涌现出沙隆达、天发、车桥、凯乐、洪城、神电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井有7家公司实现上市融资。全市农业产值约占湖北省的13%,粮食、棉花、油料、水产品总产量均居湖北省第一位,建成了天荣、银欣、吉象等6家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荆州开放开发势头良好,全市现有三资企业474家,先后成功引进了荷兰飞利浦、美国德尔福、法国法雷发、德国美洁时等一批大型跨国公司落户荆州;荆州商贸流通繁荣,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居湖北省第二位。国家级商品市场蓝星商贸城是湖北省最大的建筑装饰材料批发市场,洪城商港是湖北省重要的工业品市场,连锁经营、物流配送、量贩店、电子商务等新型生态不断涌现,荆州已成为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的重要商品流通中心。同时,荆州科技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全市高新技术涉及精细化工、电子、新材料等领域,拥有除武汉市以外全省最丰富的教育资源,建有高校9所,在校硕士研究生、本专科生达10万余人,为荆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6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6%,增幅创建市以来最好水平。 三、气候特征 荆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全市太阳年辐射总量为 104—11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 1800一20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9—16.6℃,≥10℃年积温 5000-5350℃,年无霜期242—263天,多数年份降雨量在1100—1300毫米之间。有足够的气候资源供农作物生长。4-1 0月份降水量占全年80%,太阳辐射量占全年75%,≥10℃的积温为全年80%,水热同步与农业生产季一致的气候条件,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 四、地形地貌特征 荆州市以平原地区为主体,海拔20—50米,相对高度在20米以下。丘陵主要分布于松滋市的老城、王家桥、斯家场和荆州区的川店、八岭、石首市桃花山

人文地理学实践报告

《人文地理学》 野外实践报告 院系:管理学院地理科学姓名: 学号:2011113129 指导老师:祝云龙聂芳

目录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二、实习任务和要求 三、实习时间和路线 四、参加人员 五、实习内容 (一)习家池 (二)观音阁 (三)真武山 (四)米公祠 六、实习收获与建议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继续,是培养学生掌握小区域调查与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进行德智体美的全面教育,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通过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可以学生印证在课堂上和教材所学的人文 地理学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提高地力思维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掌握区域调查的基本方法,从而结合实际研究问题的初步训练,为从事专业工作和参加社会经济建设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1、通过对襄阳地区宗教场地的实地参观,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宗教文化; 2、通过对襄阳地区的历史建筑进行实地考察,为我国的历史建筑保护提出 合理建议。 二、实习任务和要求 1、掌握实习区域地理环境结构的基本特征、自然、人文条件与资源分布情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了解实习区域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人类活动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不同地区人类活动的差异性与相似性及其形成因素。 3、了解实习区域的文化、民俗等方面的情况,探讨如何利用社会文化因素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 4、提交一份人文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调查报告。 三、实习时间和路线 时间:2013年11月7日 路线:湖北文理学院------习家池-------观音阁-----------真武山------—米公祠---------湖北文理学院 四、参加实习人员 祝云龙老师聂芳老师 地理科学11级全体学生

关于旅游调查报告文档4篇

关于旅游调查报告文档4篇 About tourism survey report docu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关于旅游调查报告文档4篇 小泰温馨提示: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本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关于旅游调查报告文档 2、篇章2:关于旅游的社会文档 3、篇章3:关于旅游问卷调查报告范文 4、篇章4:2020关于旅游问卷调查报告范文 篇章1:关于旅游调查报告文档 报告名称: xx游客满意度调查 调查方法:街头访问 被访者:省内、省外及港澳台旅游者 调查机构:兰邦市场调查公司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及其在旅游地经济中作用的日益 增强,如何以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来开拓客源市场、保证稳定的客源成为各旅游地关注的焦点。而由于旅游产品和其它服务产品一样,具有无形性和不可移动性的特点,它的生产和消费过程是同时发生的,因此,旅游业更多地是在营销“经历”。大量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对服务产品而言,除消费者亲身经历外,他人的口头宣传比任何其它信息来源更加重要。若旅游地希望消费者为自己作良好的口头宣传,就必须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旅游经历。如果具有无限资源,旅游地也应该象工业生产部门一样在质量上追求“零缺陷”,使旅游者在各方面都得到满足,但由于资源的限制,实际运行中应追求资源的优化配置按照问题的轻重缓急来分配资源和安排工作。对旅游者满意度的现实衡量、寻找旅游地绩效的薄弱环节以明确工作急需改进的领域就成为当前旅游地建设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以xx市作为旅游地的研究例证,xx兰邦市场调查公司于1999年11月在xx主要景点和火车站、罗湖商业城等处对来 xx的旅游者(包括省内、省外及港澳台旅游者,未包括外国 旅游者)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问卷式的面访方式,问卷共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甄别问题是将不在本次研究范围之内的当天往返游客、本地游客以及来深以长期工作为目的的对象排除

南京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目录 前言 一、实习目的 二、实习方法 三、实习的相关课程 四、实习时间与地点安排 五、实习内容与具体要求 第一章实习地域地理概况 一、实习区域的地理位置 二、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 第二章地质地貌 一、南京地区地质地貌简介 二、典型的地质地貌地区 第三章土壤地理 一、实习地点 二、实习目的内容 三、实验工具 四、实验步骤 五、黄棕壤概述 第四章植物地理 一、实习地点 二、实习目的 三、实习区域气候条件 四、本区与山东地区的植物群落比较 五、主要植物 第五章水文学 一、长江 二、玄武湖 结束语 前言 一、实习目的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大纲中有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之一,观察与实践是学习、研究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学和植物地理学等的重要方法,因此,野外实习对于自然地理学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目的分为四个方面: 首先,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以及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第三,发现问题,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家探索精神。 第四,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为将来相关专业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实习方法

1.?踏勘法。通过对实习地线路的观察和资料分析,了解地质地貌的总体特征。 2.?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地图法。利用已有的地形图资料,填注调查区的相关内容,并进行专业分析。 三、实习的相关课程 实习课程包括本科期间学习的地质学基础、地貌学、生物地理学、土壤学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矿物和岩石的识别,地质地貌类型与构造岩石的关系、了解地层分布、火山活动及其产物的特点、河流与地貌形成、生物分布与地理特征间的关系、不同的土壤类型与母岩间的关系等。 四、实习时间与地点安排 根据地理与旅游学院实习课程计划,本次本科二年级综合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安排在11月下旬进行。根据实习内容、实习条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实习地选为南京及周边地区,主要实习地点根据实习内容,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设计具体实习线路。 实习出发前两天:开准备动员会;实习前室内辅导,进行野外实习的准备工作。第一天:早晨乘客车从日照至南京,途中观察沿线景观变化。下午到达南京前观察六合瓜埠火山。 第二天:南京汤山—孔山—棒槌山—湖山—大石碑—国家地质公园 第三天:紫金山天文台—中山植物园 第四天:小茅山及中山垭口—中山陵 第五天:燕子矶—玄武湖 第六天:地质博物馆 第七天:返校 五、实习内容与具体要求 这次南京野外综合实习,地质地貌部分是在学完《地质学基础》、《地貌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实习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基本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包含对三大类岩石的肉眼鉴定,认识底层剖面,识别主要的化石,判识基本的褶皱和断裂构造,了解重要的内外动力地质现象,使书本知识更好地和实际相结合。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判读地形图,在地形图上定点,使用地质罗盘测量产状,记录地质现象、地质示意削面图、地质素描图,采集和编录标本以及编写地质报告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和技能受到初步训练。通过实习,使学生对地质工作的性质与内容有所了解,开阔眼界,培养对地理科学的热爱,巩固专业思想,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野外实习是地质地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要靠教师讲解,更要靠学生刻苦学习,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第一章实习地域地理概况 一、实习区域的地理位置: 江苏省苏州市与南京市,地理位置为北纬31度14分—32度37分、东经118度22分—119度14分。 二、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 南京为江苏省会,地处长江下游平原景色优美是我国着名的风景旅城市,地理优越,风景佳丽,有国家生产力布局中最大的经济核心区——长江三角洲、宁镇丘陵小区、江淮平原,属北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能资源充足,

最新地理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地理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课堂听课、评课、问卷调查、与老师学生座谈 调查时间: 调查目的:了解目前地理教育的 地理是基础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人类对大自然无休止的索取与掠夺造成的环境、资源、能源、人口问题,使地理学科的教育价值更加明显。然而长期以来,一方面社会和学校对学生的考试和选拔按照同一个标准,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用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另一方面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也是用一个标准衡量,那就是升学率。如此下来,地理的课堂教学在应试教育的泥潭越陷越深,与素质教育的总目标越来越远。 目前中学地理教育,尤其是农村中学地理教育的状况究竟如何?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新课程新课标的全面展开,中学地理教育的现实与要求又存在多大的差距?这是以后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的我必须关注的。在农村中学,特别是义务制教育阶段的中学地理教育的情况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由于教学条件和教育环境的局限,对重视与不重视地理教育这个问题更为敏感。通过对我县农村中学地理教师的座谈、听课、学生问卷等方式,了解到了目前我县农村中学地理教育的真实现状。

一、调查的具体情况及分析 (一)珠街乡中学地理教师队伍现状及分析 1、师资力量极为薄弱。珠街乡有两所普通初级中学,地理教师4人,其中专业地理教师3人,在地理教师中,受过地理专业教育的仅占总人数的二分之一。 2、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在地理教师队伍中,专职3人,兼职1人,兼职老师大都是把地理课作为“搭头课”来任教。他们中有主教语文的、政治的、生物的、体育的等。兼职地理教师谈不上业务水平的高低,地理基础知识极度缺乏。加之有经验的老教师退休,而上岗的年轻教师只是凭借他人的教学经验进行授课,有些经验之谈束缚了青年教师的手脚。 3、青年教师队伍增加。地理教师近年来一直短缺。2008年,珠街乡一中所聘任的地理教师比预期少了2名,再加之年几年来扩大招生,老教师相继退休,因此,青年教师队伍越来越庞大。现阶段,朱街乡一中有学生1200多人,只有四个地理老师,平均每人要负担300个左右,老师负担重,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二)农村中学地理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1、课堂教学水平不高,通过听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地理课距地理教学的一般要求还比较远。 (1)教学方法呆板。大多数教师上课采用的还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不能充分体现地理这门学科的特色,不会用地图,不会在黑板上绘图用图讲解。尤其是初级中学的地理教师,上课只是把课本内容

2020年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旅游市场调查报告》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了一下发到这里[]。市场调查报告(一)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旅游业已经连续四年保持了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地位,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增长速度超过GDP的平均增长速度,占GDP的比重快速攀升,中国旅游的发展举世瞩目,旅游经济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其产生的连带效应显著,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一、调查目的 我国“十一五”时期旅游业的发展目标,目前已经确定,据国家旅游局的公布的信息,就是:实现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过夜旅游

者人数年均增长8%,国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2%;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8%,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0%;旅游总收入实现年均增长10%。到20**年,国际旅游收入达到530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达到8500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12700亿元。每年旅游业新增就业50万人,到xx年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1000万人。 世界旅游组织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到2020年,中国就接待1.37亿入境旅游者,占世界旅游总额的8.6%,超过英国、法国、美国、西班牙和意大利,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接待国。中国就接待东亚三分之一的国际旅游者。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十大客源国之一,出境旅游达一亿人次,居世界第四位。到2020年,中国的国内旅游可望达30亿人次。海外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三者协调发展,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 为了更加发挥资源优势,调整经济结构,形成特色经济;关联辐射功能显著,带动第三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增加外汇收入,是非贸易创汇的重要;扩大国内消费,促进市场繁荣;创造新的市场劳动岗位,可为城市下岗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

初中地理调研报告

初中地理调研报告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初中地理调研报告 通过半年的下乡听课和与地理教师座谈,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我的调研报告整理如下: 在开放式的地理教学中,更要体现教师的作用,教师要把握主方向,要收放有度,要引导学生多探讨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争取做到“控而不死,活而不乱”。课堂教学中应以知识学习为中心,以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活化、优化课堂的途径。只有在夯实地理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条件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由发展。 一、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1、教材处理 新教材相对于旧教材的一个明显之处就在于删去了一些难点、繁点,而相应地增加了大量的活动题和资料。但在教材处理上,对于需要学生收集信息、分析整理资料或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很多教师往往忽略不提,避而不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合理整合教材、发掘教学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照本宣科。有的教师就是把课文给学生阅读一遍就算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教师为了应试教学,就直接叫学生在书本上将往年出现考试的地方勾画一下,叫学生回去多背诵,或者进行题海战术的训练。因此,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课堂上大部分不动口、不动脑,只动手记下教师讲的重点,在课本上划下教师讲过的内容,在课后机械般地做大量的练习来达到学习的目的,故学生在考完地理后就会忘得一干二净。 2、教学方法 教师仍采用传统教学,教学手段单一。大部分教师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教师和课本成为课堂上的权威,一节课下来,基本上以教师“灌”为主,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忽视了教与学的创造性,扼杀了学生的灵活性。多数教师仍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支撑地理教学,课堂上连一些挂图、模型都没有,更不用说多媒体教学了,因而上课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学评价 现在教学评价方面还普遍存在两大误区。一方面是教师的评价过于传统,过分注重教师教的过程而忽视学生学的过程,诸如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设计、

人文地理学调研报告

海南大学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人文地理学调查报告 题目:新村镇人地关系调查报告 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 专业班级:土地资源管理 姓名:冉劲懿,谭涵,吴俊晓,沈奕成 学号:26,31,35,77 评阅意见 评阅成绩 评阅教师: 2015年月日

新村镇人地关系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新村镇位于陵水黎族自治县东南部,东临黎安镇,西面与英州镇相邻,南濒南海,北面与三才镇接壤。新村镇土地面积约60.97平方公里,其中镇城区建设规划面积15.28平方公里。镇下辖9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共有14个自然村。新村镇是一个渔农兼有以渔业为主的乡镇,主要经济产业有海洋捕捞业、海水养殖业、乡镇企业和热带高效农业,而海洋捕捞业和海水养殖业是该镇的主要支柱产业。近年来,该地大力发展经济林木和旅游业,例如猴岛和分界洲岛。初步显现出成效,但是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是不容小觑,如何持续发展协调的人地关系成为当下该地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小组成员与2015年4月5日至6日去了陵水县新村镇进行了关于当地人地关系的调查,对此我们得出了下面的部分结论。 【关键词】新村镇、旅游资源、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是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一种简称。进而言之,所谓人地关系是指人类及其社会经济活动与地球表层(包括土壤、大气、生物、水、岩石、矿物的自然界—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所组成的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综合体。 人地关系是一对既矛盾又和谐的辩证关系。 现代的人地关系问题,不仅是协调人类自身内部多层次多领域全球范围内的时空关系,更重要的是协调人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只有在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的持续平衡下,才能实现人类自身的协调与发展,显然,现代的人地关系问题是与“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研究方法与程序。 一、实地考察法: 1,首先先明确考察的对象和目的。我们是为了了解新村镇中人地关系,其目的是知道人地关系中突出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的手段。 2,其次注意了解事物的总体与局部。我们分别去了新村镇的猴岛旅游景点、进行周边环境观察,得到了一个大概的整体感觉。 3,最后注意边考察,边分析,边记录。我们通过记录自己所看到的,感觉到的进行分析总结,然后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加以整理。

人文地理实习调研报告

人文地理实习调研报告 题目:襄阳旅游发展优势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年级:地理科学 学生姓名: 王换 学号:2010113142 指导老师:袁本华 完成日期:二0一二年十二月

襄阳旅游发展优势 【摘要】旅游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者个体的差异而千变万化,传统意义上的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求。旅游者需要一种文化内涵深厚、特性明显、参与性强、形式多样的旅游形式。目前,发展特色旅游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襄阳历史悠久,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可以发展具有襄阳特色旅游。而且襄阳有自己的文化特色,还有独有的旅游发展优势。 【关键字】旅游;襄阳;优势 襄阳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和东汉汉光武帝刘秀的诞生地,有造型奇特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多宝佛塔,有号称“华夏第一城池”全国最宽的护城河。诸葛亮在襄阳隆中躬耕10年,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襄阳既是群雄逐鹿的古战场,也是历史文人骚客荟萃之地,孕育了楚国诗人宋玉、战国时期政治家伍子胥,唐代诗人杜审言、孟浩然、张继和宋代书画家米芾等文人名士,留下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历史贤达雅士的足迹和传颂千古的诗章。李白在《襄阳曲》一诗中写道:“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堤。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 襄阳发展到现在,有不少旅游景点,而不同的旅游的景点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现象,下面我们来细细看看襄阳主要的旅游景点的发展及其反映的文化,讨论一下它的发展优势。 1.襄阳的主要旅游景点:

1.1襄阳古城墙。位于汉水中游南岸。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故为历代兵家所看重。襄阳城雄据汉水中游,楚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城池始建于汉;周长7公里;护城河最宽处250米,堪称华夏第一城池,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池”之说。襄阳城雄伟壮观。古朴典雅的城地,与新近修复的仲宣楼昭明台等历史名胜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襄阳城共有六座城门,即大,小北门,长门,东门,西门和南门。襄阳城墙是襄阳历史的鉴证,随着襄阳不断的发展,很多高楼大厦林立,然而为了不遮住城墙的风光,靠近城墙的建筑要考虑高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墙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也在不断地修复中,同时也需要襄阳人民共同爱护。 1.2米公祠,原名米家庵,位于古樊城柜子城上,隔汉水与襄阳小北门相望。始建于元朝,明末毁于战火,现存全部建筑系清康熙至雍正年间重建。它是为纪念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书画大师米芾而修建的祠宇。米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人称米襄阳。米芾擅诗文,工书画,精鉴赏,酷爱收藏,多才多艺,广通博贯,而其书画的成就尤为突出。其书法得王献之笔意,博取众长,不守陈规,自成“沉着痛快”的“刷字”艺术的新风貌,被誉为一代宗师,与苏轼、黄庭坚、蔡京并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其绘画,创制了“米氏云山”,应是绘画艺术史上的先河。米公祠由三部分建筑群体组成,中轴为主体建筑亭、拜殿、碑廊、宝晋斋、仰高堂,总占地面积为一万二千多平方米。殿堂里珍藏陈列有米芾及宋代大量的墨迹和石刻。拜殿、宝晋

关于三明自然环境的调查报告

关于三明自然环境的调查报告 调查主题:三明境内自然环境资源情况 调查范围:福建省三明市全境 调查时间:2015.8 调查内容:如下 地理位置: 三明位于福建省中部连接西北隅,东依福州市,西界江西省,南邻德化县、永春县,北傍南平市,西南接长汀县、连城县、福建漳平市,地处北纬25°30′~27°07′,东经116°22′~118°39′之间。三明市境域以中低山及丘陵为主,北西部为武夷山脉,中部为玳瑁山脉,东南角依傍戴云山脉。全境总面积22959平方公里;境内峰峦耸峙,低丘起伏,河谷与盆地错落其间,全境地势总体上西南部高,北东部低,海拔最高1858米,最低50米。 地质环境: 三明市境域各地史时期之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变形变质特征及地壳构造运动特征表明,其地史演变基本上可划分为六个阶段:晚太古代—早元古代;中元古代—晚元古代早期;震旦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晚三叠世—白垩纪;新生代。地层结构发育完整,自下元古界至新生界共有12个系,37个地层单元包括变质岩、侵入岩、火山岩、沉积岩四大岩类。最古老的岩石层分布于建宁一带的晚太古代天井坪组,是华夏古陆核的组成部分,代表福建省最古老的岩石层。由于三明地域跨福建省三大构造单元、地质结构上存在四条断裂带:沙县—南日岛北西向断裂带,途经泰宁、将乐、沙县、尤溪等地;永安—晋江北西向断裂带,途经明溪、永安、大田等地;邵武—河源北北东向断裂带,途经泰宁、建宁、宁化等地;政和—海丰北北东向断裂带,贯穿尤溪、大田、永安、沙县及三明城区。 森林资源: 三明素有“绿色宝库”之誉。境内林木品种繁多,森林覆盖率达76.8%,活立木蓄积量1.15亿立方米,是全国四个活立木蓄积量超过1亿立方米的设区市之一。有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之冠的“宁化古杉木王群”;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格氏栲天然林区──三元莘口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和将乐龙栖山、沙县萝卜岩楠木林、永安天宝岩等四个自然保护区,并以珍稀动植物繁多而驰名。是福建省的重点林区,也是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全国集体林区改革试验区,国家林业局确定的全国集体林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唯一试点和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 水利条件: 三明市全年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河流密布,主要河流有沙溪、金溪、尤溪。全市集雨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50条,其中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75条,都属山区性河流,水量充沛且季节性变化大,为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1519毫米~2044毫米,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三明市水旱灾害频繁,防汛抗旱任务繁重。技术可开发的水能资源244.71万千瓦,2007年末已投产水电192.48万千瓦,占可开发水能的78.66%。 矿产资源: 境内已发现金属和非金属矿种79个,已探明储量的矿种49个,大宗的有:煤、铁、钨、铝、锡、锰、重晶石、石灰石、大理石、蓝宝石等。

丽江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丽 江 市 旅 游 资 源 调 查 姓名:xx 学号:xxxxxxx

1、丽江市地区的概况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东经100.25,北纬26.86,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总面积20600平方公里。辖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共有69个乡(镇)446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20多万人。 丽江市区中心海拔高度为2418米,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丽江美景丽江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12个世居民族,其中纳西族23.37万人,彝族20.14万人,傈僳族10.62万人。其中纳西族占古城区及玉龙县(即原丽江县)总人口的57.7%,并且著有“国中贵原,云中丽江。” 2、丽江市主要旅游资源分类 ·自然资源 丽江旅游资源丰富,集山川民俗历史文化为一体,后来有人总结丽江旅游景点为:两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 两山:玉龙雪山-北半球最靠近赤道的海洋性冰川,海拔5596,国家首批五A级景区,至今无人登顶。老君山-“滇省众山祖”因传说太上老君曾在此炼丹而得明。景区内的丹霞地貌,奇峰异石,碧湖清溪,密林繁花,高山草甸,冰峰奇峡,令人称绝。 一城:丽江古城-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历史文化城,拥有八百年历史,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是海内外无数游人丽江旅游的必游之地。 一湖:泸沽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称,为国内水质最好的几大湖泊之一,能见度9米,也是云南九大湖泊之一,省级旅游度假区,目前正在申请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一江:金沙江-即长江上游的别称,流经丽江境内,有万里长江第一湾和世界最深峡谷之一的虎跳峡两大景点,是户外徒步的经典线路。 一文后化:纳西东巴文化-融合了被称为“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的东巴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纳西古乐、“古代纳西族社会百科全书”的东巴经卷、东巴绘画、建筑艺术及宗教文化于一体的纳西族文化体系,东巴古籍文献已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一风情:摩梭风情-居住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世代保留男不婚,女不嫁的阿夏走婚制,被称为活着的母系氏族。 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全市有13000多种植物,占全省植物种类的70%强,云南八大名花和国家保护植物珙桐、红豆杉、三尖杉、榧木、银杏等在丽江广为分布。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各种动物提供了生息繁衍的良好环境。据统计,全区共有兽类83种,占云南兽种类总量的29.6%;鸟类290多种,占云南鸟类总量的37.6%。丽江的药材资源及其他可开发的生物资源也极为丰富,中药材有444种,仅开发利用200多种;永胜县的程海是中国唯一能天然生长螺旋藻的湖泊,目前已建成年产1000吨的世界最大的螺旋藻生产基地;山嵛菜、苦良姜等特色生物资源产业开发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人文资源 大研古城是一个最适合人居住的地方,五彩石铺成的街道,山腹中流出的泉

顺德乡土地理调查报告

——乡土地理调查报告 学校:杏坛中学 班级:初二(1)班 指导老师:廖淑清老师 组长:苏志聪 成员:苏佳乐,苏志聪,何冠卓,胡海刚,曾志成,粱俊贤,陈志康,黄智鹏,粱兆基

一、调查目的 更好地了解家乡经济情况,希望能用在学校里学的知识为未来家乡的建设出一分力.希望能通过这次调查能有更多的人更好的认识这真实的杏坛.希望人民以后能实施一些更好的措施来营造一个更好的环境给我们. 二、调查方式 实地调查上网查资料 三、成员分工: 前线工作者:苏佳乐,苏志聪,何冠卓,胡海刚,曾志成, 幕后工作者:粱俊贤,陈志康,黄智鹏,粱兆基 四、调查时间安排 五、调查报告 (一)、杏坛的概况 杏坛镇位于顺德区西南,西江之滨,距广州区约50公里,香港80海里,澳门108公里。境内为冲积平原,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

达,水陆交通非常顺畅,杏坛镇距顺德港客运码头15公里,距货运码头17公里,客货运码头分别有快速喷射式客轮和集装箱货船直达香港。邻近杏坛-7公里的勒流海关办事处为集装箱进出口业务提供方便。镇区内公路四通八达,顺番公路横贯东西,百安公路纵穿南北,直通澳门、香港、佛山、广州等地。新涌大桥、百丈大桥和七滘大桥的相继开通,使杏坛一改“孤岛”的历史,由古老的水乡变成水陆交通畅旺是广东省的工业卫星镇之一。 杏坛镇向来重视经济发展,坚持以工业立区,科技兴镇的宗旨,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塑料包装、纺织制衣、五金家电、饲料及食品加工等五大区域性支柱产业,初步显示出产业聚集效应的优势,其中科技含量较高、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有德冠包装公司、康宝电器、威和电器、东方罐头、昌宝电缆、金丰漂染、粤星饲料、恒业化工、华丽宝公司和盈通公司等企业,在我区乃至全国均有较高的知名度。 (二)、杏坛近年经济发展的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杏坛镇委、镇政府带领全镇人民,认真贯彻党中央提出的“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方针,各项事业迅猛发展,全镇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势头,充分显示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近年来,全镇以工业立镇为指导思想,积极发展经济,逐步形成了以广东康宝有限公司消毒柜系列产品为龙头;以塑料、饲料、农产品深加工、制衣、染整、建材、化工等形成的多元化工业体系。全镇共有1300多家工厂企业,其中较

漓江的自然地理与水质调查

漓江的自然地理与水质调查 韩耀全吴祥庆周解 (广西水产研究所南宁 530021) 1. 漓江概述 漓江,是中国锦绣河山的一条青罗带,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灵魂,是桂林人、广西人乃至全球华人的骄傲。秀丽的漓江黄金水道,犹如一幅百里画卷,韵美无穷。 漓江最初称“离水”或“漓水”,历史上曾名桂水或桂江、癸水、东江。据宋代柳开《湘漓二水说》述,二水在兴安境内分水岭南北“相离”,在“相离”二字偏旁加“氵”,北去的名曰“湘江”,南流的名曰“漓江”。 漓江为珠江水系的桂江上游河段,发源于广西兴安县、资源县交界处,兴安县华江乡越城岭猫儿山东北面海拔1732m的老山界南侧。主源乌龟江北源在南流至兴安县水埠先与源出东岭界海拔1030m的东源黑洞江汇合,至雷皮洲再与源出海拔2141.5m的猫儿山东南侧的西源龙塘江汇合后称六峒河,往南流至司门前与黄柏江、川江三江汇合后称大溶江,流至溶江镇附近与灵河(灵渠南渠)汇合后始称漓江。漓江自此而南流,流经兴安、灵川、桂林、阳朔,至平乐县恭城河口止,起止地理坐标在(E 110°18′~111°18′、N 25°59′~23°23′)之间。 漓江南流,先在兴安县溶江镇廖家附近纳西北来的小溶江,即入灵川县溶流,并在灵川县三街镇附近先后汇入西北来的路江及东来的淦江,至灵川与桂林市接壤处定江镇大面圩附近纳西北来的大支流甘棠江。 漓江过灵川县秦家后进入桂林市郊区大河乡四联村,由此向南穿过桂林市区(桂林市段长49.3 km),在桂林市区段汇入的主要支流有:主流于象鼻山北麓汇入漓江,部分水流在雉山萝卜洲处注入漓江的桃花江;于斗鸡山北麓注入漓江

的南溪;于穿山西南麓汇入漓江的小东江;于萝卜洲南端注入漓江的宁远河;于花桥汇于小东江注入漓江的灵剑溪;在柘木镇胡子岩附近接西南来连接会仙湿地及相思江的合流形成的良丰江。此外,由于漓江地处岩溶地区的独特岩溶富水特性,漓江周边富集的大量地下水以各种泉、潭、井、地下河的形式出露补给漓江,著名的有如白龙泉、冠岩地下河等。 漓江出桂林市区继续南流,于大圩镇附近先后纳入东北来的牛河、马河及东来的潮田河,在草坪乡冠岩处入阳朔县,并在兴坪镇汇入大源河及胡家园河的合流,继续南流至阳朔大桥下的田家河纳入西来的遇龙河及金宝河的合流,再至福利镇汇入东来的福利河,经福兴进入平乐县,先在南洲接西来的荔浦河,后在县城恭城河口汇合北来的恭城河,漓江亦以此为终点,全长164 km,总流域面积6050km2。平乐镇以下江段称桂江,续续南流至梧州汇入西江、珠江,最后汇入南海。 2.漓江的地质地貌 漓江的地质地貌主要有如下特点: 2.1 典型的岩溶地质地貌区。 漓江流域形状为长形多支流河系,整个流域在地貌学上属于典型的岩溶地貌,广泛裸露古生代纯质厚层的碳酸盐岩,由于地质发展演变过程中的多次构造运动,使其具有纵横交织的断层裂隙,加上适宜的气候条件,为流域区岩溶地貌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形成了诸多的地下溶洞和地下河。自桂林至阳朔之间河段,是广西东北部岩溶地形发育最典型的地段,此段漓江沿岩溶峰林峰丛地貌依山而转,蜿蜒于万点奇蜂之间,碧水萦回,奇峰夹岸,形成景致最迷人的峡谷,江中多洲,岸边多滩,乱石遏流,浪回波伏,尤以草坪、杨堤、兴坪为胜。 2.2 沙石河道,常年长有水草,滩潭众多。 漓江河床地质结构是中盆系以后的碳酸盐建造,溶岩已发展到峰林期,尤其是桂林至阳朔段系石灰岩岩溶较发育地区,河道由砂、卵石组成,以沙石为多,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3篇

学院:环境科技学院 课程名称:人文地理学 学生姓名: 专业: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学号: 18010227 指导教师: 二零一零年六月二十八日 课程名称:人文地理学 学分: 实习周数:一天 实习地点: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 实习时间: -6-24 目录 实习目的 (2) 实习要求 (2) 实习主要内容 (3) 建筑特色 (4) 村落的选址布局 (4) 理水观念 (6) 马头墙 (9) 人地关系…………………………………………村落文化、民俗……………………………………

实习总结……………………………………… 实习的目的: 人文地理学是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继续,是培养学生掌握小区域调查与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进行德智体美的全面教育,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通过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可以学生印证在课堂上和教材所学的人文地理学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提高地力思维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掌握区域调查的基本方法,从而结合实际研究问题的初步训练,为从事专业工作和参加社会经济建设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实习的要求: (1)掌握实习区域地理环境结构的基本特征、自然、人文条件与分布情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了解实习区域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不同地区人类活动的差异性与相似性及其形成因素。 (3)了解实习区域的文化、民俗等方面的情况,探讨如何利用社会文化因素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 (4)探讨不同自然环境特征下,民居建筑的形成原因。 (5)提交一份人文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调查报告。 建筑特色 村落的选址布局 皖南宏村古村落选址、建设遵循着周易风水理论,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村落选址建设,注重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需求,有科学的基础和很高的审美观念。宏村的形态多为聚居形态,沿山势、水势、布局灵活多样,整个村落的整体轮廓与所在的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风光取得和谐统一,体现了皖南古村落的特有风貌。 从宏村的平面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宏村正好处于西溪的内河湾处.其实在这样的地点建宅是有道理的.由于河曲外侧长年受到水流的冲蚀,而造成土地的流失,进而面积会缩小,甚至造成地基的坍塌;反之河曲内侧由于泥沙的沉积,不但土地面积会不断地增加,而且还减少了洪涝灾的隐患因此从选址开始,"理水"就成为了宏村建筑布局的核心.宏村的人工水系既是生活系统,又是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同时也是围绕风水理论而精心规划的一套精神系统.水在宏村同时具有实用功能,审美功能和象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