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文地理学课程实践

人文地理学课程实践

人文地理学课程实践
人文地理学课程实践

人文地理学课程实践(一)

XX城市聚落的产生、发展与演变调查

一、实践的目的意义

“聚落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这门课程的重点部分,而城市聚落又是聚落地理的最基本组成单元。在人类历史发展到现代阶段,城市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中是其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地方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主要载体,是现代社会组织工业生产、服务和消费,实施社会管理的最有效的场所,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因此,对于城市聚落的产生、发展与演变的过程研究是城市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本次实践的目的就是针对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某一城市为调研对象,分析其城市产生、发展与历史演变情况,并结合其城市的区位条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结合其历史发展情况,探讨其演变的原因,并对当前此城市的发展现状,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做一分析,对其城市结构功能分区情况做出概括分析,最后简单分析其城市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规划情况。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学会分析:一个城市产生的区位因素是怎样的?城市发展变化的历史原因如何?当前的城市发展现状如何?城市的结构功能如何划分?此城市的发展规划情况如何?围绕这五方面线索,通过实地考察、收集资料、走访有关部门和人士,从中得出一些认识,以加深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这就是本次实践的意义所在。

二、实践的时间、地点、分组

本次实践的地点可选在福州或其他自己熟悉的城市。

实践时间:2013年5月中旬,以组为单位,各组成员3-5人。三、实践方法要求

本次实践调查的方法是采用人文地理研究方法中的“调查与定性

分析”方法。各小组同学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拟定选题,各成员在实践调查与实践报告撰写中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充分利用现有纸质资料、网络资源和进行部门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确保内容翔实、论点有据、并有新发现。

四、实践报告选题与具体要求

按照“课程实践一的分组要求”,每3-5人一组,选定小组长,各组围绕城市的产生、城市发展演变、城市发展现状、城市功能结构、城市发展规划5个方面,选择某一城市,自拟题目,结合实地考察与网络及课本上的相关知识撰写报告。字数在3000字左右。实践报告格式分为调查报告格式与小论文格式两种。注意:任何一种格式均包括选题原因、相关主题的分析、对该主题进一步发展的建议等内容。

每组按时上交一份实践报告和个人心得体会(500字左右),计入综合考核中。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问题作业

贵州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 《人文地理学基本问题》公选课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中土家族文化的发展与保护 姓名:邹磊 学号:4201210000429 专业方向:民族文化与旅游 ----------------------------------------------------------------------------------------- 论文成绩:评分人: □95:语言表达流畅,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内容完整,层次结构安排科学,主要观点突出,逻辑关系清楚,有一定的个人见解;参考了丰富的文献资料,时效性较强;没有抄袭现象。 □85:语言表达流畅,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内容较为完整,层次结构安排合理,主要观点突出,逻辑关系清楚,但缺乏个人见解;参考了较为丰富的文献资料,时效性较强;未发现抄袭现象。 □75:语言表达一般,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内容基本完整,层次结构安排一般,主要观点集中有一定的逻辑性,但缺乏个人见解;参考了一定的文献资料,时效性一般;未见明显抄袭现象。 □60:语言表达较差,格式符合规范要求;内容不够完整,层次结构安排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观点不够突出,逻辑性较差,没有个人见解;占有资料较少,时效性较差;有部分内容与他人成果雷同。 □不及格:不予评论。

浅析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中土家族文化的发展与保护 【中文摘要】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都很重视文化的发展与保护,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要实现国家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土家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保护和发展土家族文化是实现国家关于文化发展和繁荣的重要途径,老一辈的土家族文化研究者,例如陈国安、严天华等都对现代化进程中土家族文化的保护工作做过细致深入研究。可是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以前研究的理论越来越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本文通过对前人工作的总结结合现实情况认为,政府应该在工作中起到主导作用,少数民族技艺传承人应该起到传承与发扬的责任与义务。 【关键词】土家族文化;城镇化;工业化;问题;措施 【Abstract】Party and state leaders have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especially since entering the 21st century, to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Tujia culture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so the protection anddevelopment Tujia culture Tujia culture of the countries on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in an important way, the older generation of researchers, and Guoan, Yantian Hua are Tujia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depth protection work done Research. However, with the accelerated pace of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previously studied theory increasingly unable to meet the real needs,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summary of previous work combined with the reality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he work, minorities skills the heritage people should play Inheritance and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Keywords】Culture of Tujia nationality; urban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problems; measures 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贵州省是土家族世代居住的地方,所以要研究土家族文化,我们一定要重视对贵州省土家族的重视。贵州省土家族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已经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生动局面。可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土家族文化发展与保护中出现的问题 1.1优秀民族技艺无法得到有效传承 1.1.1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文件中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概念,指明“保护”的根本目的就是让有价值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持久地延续下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一些都市文化的冲击,现在年轻人对一些传统文化的兴趣越来越小,年轻人脱离以前的生活区域进入城市生活感受不到民族文化的氛围,工业文明的发展使大批农民离开土地,原先那片土地上诞生的、传承的民族民间文化并没有带入到他们新的生活,另

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报告题目:区域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姓名:肖欢 学号: 2013100236 专业:地理科学 完成报告日期: 2016 年 6 月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评阅教师签名:年月日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2013级地理科学专业区域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情况简介 人文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之。第一,观察与实践是学习、研究地理学的重要方法,因此,野外工作对于人文地理学就有着重要意义。人文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目的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人文事象的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以及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收集实习地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人文事象的空间特点,探索人地关系规律做准备工作;第三,发现新的问题,激发新的研究视角和兴趣点,培养科学探险精神。第四,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为将来从事中学地理教学、管理、及相关专业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此外,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还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其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总的来说,野外实习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区域地理的综合考察与调查,可以获得典型的区域地理相关资料,拓展视野和陶冶情操。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弥补课堂内容的不足,初步掌握地理野外考察调查步骤和方法。二、实习内容介绍 实习内容简介:包括区域内自然地理环境、地质特征、人文地理与经济地理要素、水资源状况与利用、河流与城市发展、区域土地利用与规划、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区域旅游资源与旅游开发等相关内容。 本次实习区域为成都片区、川南片区和川北片区。其中,成都片区主要涉及成都规划展、三圣乡和洛带古镇,;川南片区涉及到自贡——宜宾——乐山这三个主要城市及主要地理区域,包自贡恐龙博物馆、自贡燊海井、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宜宾市规划展、宜宾市五粮液生态园、五粮液酒文化博览馆、李庄古镇、乐山大佛博物馆;川北片区涉及到“成都——德阳——绵阳”这一四川产业发展高峰地带,包括绵竹年画村及年画博物馆、绵阳市核九院科技馆、北川县民俗博物馆、北川吉娜羌寨和新北川城市建设。 具体实习内容包括: 1.5月16日:校内,实习动员及准备。讲解野外实习期间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及要求, 各实习指导老师讲解实习相关专业内容。学生根据实习动员的讲解内容,查阅资料、做好实习准备。要求同学们准备好实习期间的用具,主要为实习期间的工具和记录用品。 2. 5月16日-17日:成都周边区域的实习展(成都市规划馆—洛带古镇—三圣乡)。实习内容:①成都市规划展:成都市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涉及面积12,390平方公里。由于行政区划和规划方针的变动,分为市区和市区外市县两个层次,原近郊区县划入市区以内,现称为中心城周边区县,原远郊区县现称为市区外市县。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为未来市区,包括中心城五城区、高新区和六个周边区县的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为3,681平方公里。整体规划合理,但存在部分不合理之处,交通布局、商业网点、住宅区等在布局和选址上有些地方未做好。同时还有很多地方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做好整体规划的后续工作是落到实处,处理好细节,促进城市协调发展。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 ——“绘制学校平面图”教学案例 设计人:刘振兴 一、案例背景: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更多地强调了生活中的地理和地理知识的掌握以及地理技能的运用,地理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地理,即带着地理知识走进生活,带着生活中的问题走进地理课堂,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因此,结合地理教学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是地理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地理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它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学必须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初中地理课程的开设仅在初一、初二,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地理学科还不甚了解,学习兴趣需要激发,学习方法需要培养,同学间的合作需要锻炼,但他们有的是对新事物的渴望以及蓬勃的朝气与活力。因此,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社会实践

活动方案应定位在:(一)不能太难、太高;反之,使学生产生畏难情趣,丧失学习地理的信心。(二)不能太简单;反之,使学生“嚼之无味,弃之可惜”,调动不了学习地理的兴趣。(三)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应以家庭、校园和社区为中心。 为此,在学习了《地图》一节后,我尝试设计《绘制学校平面图》的活动。 二、案例描述: 老师在上课时,出示预先准备好的《河流中学鸟瞰图》和《河流中学平面图》(见附录一),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把全班同学分成四小组,讨论如何绘制学校平面图。 学生们的讨论要解决以下问题: ⒈确定绘图范围和图幅大小:如学校平面图的范围以校园为主,可适当兼顾学校附近的道路及周边的主要建筑物;图幅大小可定为16开纸等。 ⒉用什么工具:指南针(罗盘)、卷尺等 ⒊一幅完整的平面图应绘制的内容:如比例尺、指向标、图例和注记等 ⒋确定工作计划: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知识分享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走近洣水河关注水环境 一、主题的确定 1、主题的来源 偶尔看到一片学生的作文: 我是一名从小在攸县洣水河边成长的男孩,我的家就在株洲市攸县大和村靠近洣水河边,所以一直以来对家乡的那片热土,那片山水有一种难言的情感。记得从小的时候洣水河段有着美丽的沙滩,有着秀丽自然的容貌,而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沙滩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原本的模样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大堆沙石淘尽后的残留,工业、农业废水,河流里漂浮的鱼。 我读后,觉得这是一个比较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所以让他在班上把看到的情形说给同学们听。同学们对此非常惊奇,也很感兴趣,都想针对这种现象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并把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确定为——走近洣水河,关注水环境。 2、设计理念 洣水河是湘江三大支流之一。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先祖的安息之地炎帝陵,同时也是中国革命的摇蓝,所以洣水河有"历史长河"、"红河"的美称。洣水河发源于罗霄山脉西麓的炎陵县枝山。穿行于崇山峻岭之中,源炎陵,绕茶陵,穿攸县,于衡东新塘镇洣水河口流入湘江。对于洣水河,无论从其情感方面还是历史价值以及经济价值方面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然后如今环境的破坏已经使得洣水河满目疮痍。因此需要呼吁人们更加重视和关注那条曾经养育我们的清澈如眸的河流。 二、活动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当前水资源的污染情况。 2.了解水污染对生活造成的危害。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思维能力等。 2.培养学生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与现代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三)情感目标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507608 课程名称:人文地理学 英文名称: Human Geology 课程类型: 必修课 总学时: 64 讲课学时: 64 实验学时:0 学分: 4 适用对象: 地理科学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地图学 执笔人:林英华审定人:陈诗越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核心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人文地理学有初步了解,明确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人地关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表现,能胜任中学地理教学中有关人文地理方面的教学任务。 2、掌握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运用人文地理学空间分析、时间分析、综合分析、社会生态分析等方法研究区域人文地理现象和问题的认知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了解人文地理学各主要分支学科尤其是比较重要的分支学科如文化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等,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4、)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形成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参与维护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人地关系理论、区位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掌握人文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发展概况,掌握人类经济、文化、政治、旅游、宗教、聚落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改基本要求: 1、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理论通常比较抽象,联系具体的实际讲授人文地理学理论,可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学生接受知识的难度; 2、应用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区域环境转化为具体的区域景观,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之间的联系更加直观、具体; 3、应用启发式教学、开展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 4、加强课后练习,加强学生动脑、动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1章绪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人本主义方法论和经验主义方法论; 难点:

地理实践活动报告

地理实践活动报告 地理研究报告篇一:乡土地理调查报告——乡土地理调查报告 学校:杏坛中学 班级:初二班 指导老师:廖淑清老师 组长:苏志聪 成员:苏佳乐,苏志聪,何冠卓,胡海刚,曾志成,粱俊贤, 陈志康,黄智鹏,粱兆基 一、调查目的 更好地了解家乡经济情况,希望能用在学校里学的知识为未来家乡的建设出一分力.希望能通过这次调查能有更多的人更好的认识这真实的杏坛.希望人民以后能实施一些更好的措施来营造一个更好的环境给我们. 二、调查方式 实地调查上网查资料 三、成员分工: 前线工作者:苏佳乐,苏志聪,何冠卓,胡海刚,曾志成,幕后工作者:粱俊贤,陈志康,黄智鹏,粱兆基 四、调查时间安排 五、调查报告

、杏坛的概况 杏坛镇位于顺德区西南,西江之滨,距广州区约50公里,香港80海里,澳门108公里。境内为冲积平原,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 达,水陆交通非常顺畅,杏坛镇距顺德港客运码头15公里,距货运码头17公里,客货运码头分别有快速喷射式客轮和集装箱货船直达香港。邻近杏坛-7公里的勒流海关办事处为集装箱进出口业务提供方便。镇区内公路四通八达,顺番公路横贯东西,百安公路纵穿南北,直通澳门、香港、佛山、广州等地。新涌大桥、百丈大桥和七滘大桥的相继开通,使杏坛一改“孤岛”的历史,由古老的水乡变成水陆交通畅旺是广东省的工业卫星镇之一。 杏坛镇向来重视经济发展,坚持以工业立区,科技兴镇的宗旨,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塑料包装、纺织制衣、五金家电、饲料及食品加工等五大区域性支柱产业,初步显示出产业聚集效应的优势,其中科技含量较高、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有德冠包装公司、康宝电器、威和电器、东方罐头、昌宝电缆、金丰漂染、粤星饲料、恒业化工、华丽宝公司和盈通公司等企业,在我区乃至全国均有较高的知名度。 、杏坛近年经济发展的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杏坛镇委、镇政府带领全镇人民,认真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 ——“绘制学校平面图”教学案例 设计人:刘振兴 一、案例背景: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更多地强调了生活中的地理和地理知识的掌握以及地理技能的运用,地理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地理,即带着地理知识走进生活,带着生活中的问题走进地理课堂,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因此,结合地理教学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是地理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地理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它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学必须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初中地理课程的开设仅在初一、初二,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地理学科还不甚了解,学习兴趣需要激发,学习方法需要培养,同学间的合作需要锻炼,但他们有的是对新事物的渴望以及蓬勃的朝气与活力。因此,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应定位

在:(一)不能太难、太高;反之,使学生产生畏难情趣,丧失学习地理的信心。(二)不能太简单;反之,使学生“嚼之无味,弃之可惜”,调动不了学习地理的兴趣。(三)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应以家庭、校园和社区为中心。 为此,在学习了《地图》一节后,我尝试设计《绘制学校平面图》的活动。 二、案例描述: 老师在上课时,出示预先准备好的《河流中学鸟瞰图》和《河流中学平面图》(见附录一),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把全班同学分成四小组,讨论如何绘制学校平面图。 学生们的讨论要解决以下问题: ⒈确定绘图范围和图幅大小:如学校平面图的范围以校园为主,可适当兼顾学校附近的道路及周边的主要建筑物;图幅大小可定为16开纸等。 ⒉用什么工具:指南针(罗盘)、卷尺等 ⒊一幅完整的平面图应绘制的内容:如比例尺、指向标、图例和注记等 ⒋确定工作计划: (一)明确分工:分小组进行实地丈量并记录实物名称、方位和距离。

102402人文地理学基础教学大纲-管理专业

“人文地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执笔人:刘志刚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地理与旅游学院 课程名称:人文地理学基础 课程编号:102402 英文名称:Basis of Human Geography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54理论学时:54 实验学时: 学分:3 开设专业:旅游管理、土地资源管理 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基础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本项编写要求:写明该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是在强调人文地理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的前提下,围绕“空间”和“地方”这两个地理学的核心论题介绍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近年来人文地理学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空间、全球化、城市化、人口、经济、文化、聚落、地缘政治和人地关系等内容,主要内容按四条主线展开①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特征与地区差异之间的关系。②人地关系。③不同空间尺度(包括世界、国家、地区和城市)的政治、经济演化特征与趋势。④与民族、种族、性别、年龄、阶级等因素相联的社会文化特征及其对空间发展的影响。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够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主要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概念、特性、类型和分布,建立人文地理学的知识体系。并能够对人类各种文化现象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行正确分析,树立科学的人地观。能够运用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课程目标 (本项编写要求:写明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应达到的目标要求)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了解人文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及其发展过程; 2.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3.掌握主要人文地理要素的特征及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 4.树立正确的人地观,能够运用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城市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和旅游规划类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本项编写要求:以基本内容为主线,对各知识点分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提出要求,并说明教学重点及难点) 第一章绪论 教学基本内容: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征 2.国外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3.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人文地理学起源、形成的时间和标志;不同时期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点、学术流派及主要地理学家;当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征。 2.理解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及学科特性。 3.了解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主要著作及其学者。 4.了解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进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 2.人文地理学的学术流派及其代表学者,当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征。 难点: 1.人文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2.我国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前沿及其近代取得的主要成绩。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基本内容: 1.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2.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3.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教学目标与要求:

人文地理学实践报告

《人文地理学》 野外实践报告 院系:管理学院地理科学姓名: 学号:2011113129 指导老师:祝云龙聂芳

目录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二、实习任务和要求 三、实习时间和路线 四、参加人员 五、实习内容 (一)习家池 (二)观音阁 (三)真武山 (四)米公祠 六、实习收获与建议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继续,是培养学生掌握小区域调查与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进行德智体美的全面教育,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通过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可以学生印证在课堂上和教材所学的人文 地理学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提高地力思维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掌握区域调查的基本方法,从而结合实际研究问题的初步训练,为从事专业工作和参加社会经济建设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1、通过对襄阳地区宗教场地的实地参观,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宗教文化; 2、通过对襄阳地区的历史建筑进行实地考察,为我国的历史建筑保护提出 合理建议。 二、实习任务和要求 1、掌握实习区域地理环境结构的基本特征、自然、人文条件与资源分布情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了解实习区域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人类活动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不同地区人类活动的差异性与相似性及其形成因素。 3、了解实习区域的文化、民俗等方面的情况,探讨如何利用社会文化因素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 4、提交一份人文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调查报告。 三、实习时间和路线 时间:2013年11月7日 路线:湖北文理学院------习家池-------观音阁-----------真武山------—米公祠---------湖北文理学院 四、参加实习人员 祝云龙老师聂芳老师 地理科学11级全体学生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校园环保节能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校园综合实践活动 2015/2/9 主题校园环保节能 适用年级七年级 设计意图 根据教育部有关学校节能环保的的通知及平舆一中的综合实践实施的实际情况,拟在本学期以环保节能为大主题,以各班为单位,围绕主题自主开展一系列环保节能综合实践活动,并于5月中下旬进行一次成果交流。 活动背景 当下环境问题是全球的热点问题,关系到全人类每个和国家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尤其是我国人口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急剧上升。结合我我县的实际情况,我省市农业大省,我县是驻马店人口大县,18个乡镇,90多万人口。历年干旱和洪涝灾害现象时有发生。我校的实际情况是:我校是住宿式学校,学生大多是农村学生,亲身感觉到环境对农业的影响,都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活动分析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淡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由于不合理的利用,本来短缺的淡水资源日益紧张。虽然人们对水域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空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控制和减轻空气污染的一些措施、生物和环境、人和环境的联系有一些了解。但孩子们缺少应用保护环境基本知识的实践活动,如考察活动、调查

活动等。根据中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我们应做到趣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并尝试与语文、信息技术、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整合,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既有社会实践,又有研究性学习,突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综合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活动安排 活动过程共计6课时。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从生活中选择课题,通过课前调查、搜集,课上研究、讨论,课后实践、研究,使学生乐于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习惯,勇于探索的精神及自主探索的能力。 2、通过设计各种课题方案,培养学生学会调查、实验、参观访问、查找资料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析、整合能力。 3、通过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分析、研究,从而有所发现,体验到与人分享的乐趣及成功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关注社会,关心自然,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师资准备: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小组,以及班主任、各班综合实践活动 时间安排:每周综合实践活动课及课外活动时间。 活动计划

地理课程论文

2010-2011学年上学期中国地理课程论文 题目 姓名 学号 院、系 专业

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杨葵 摘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和“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审时度势,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对经济发展总体布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西部大开发战略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符合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对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和达到共同富裕、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战略意义经济发展 1999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敲定对西部进行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会议提出,要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要从大局、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意义,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随后,在12月份举行的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指出:“要像当年搞特区那样,加快西部地区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由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担任组长,副总理温家宝担任副组长。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之后,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于2000年3月正式开始运作。 毋庸置疑实施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战略举措 建国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以来,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东部地区由于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有利的地理位置,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现代化建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人们普遍过上了小康生活。西部地区由于受历史、自然和区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总体发展水平与东部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近十几年来,这种差距还呈拉大趋势。在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加速实

人文地理实习调研报告

人文地理实习调研报告 题目:襄阳旅游发展优势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年级:地理科学 学生姓名: 王换 学号:2010113142 指导老师:袁本华 完成日期:二0一二年十二月

襄阳旅游发展优势 【摘要】旅游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者个体的差异而千变万化,传统意义上的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求。旅游者需要一种文化内涵深厚、特性明显、参与性强、形式多样的旅游形式。目前,发展特色旅游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襄阳历史悠久,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可以发展具有襄阳特色旅游。而且襄阳有自己的文化特色,还有独有的旅游发展优势。 【关键字】旅游;襄阳;优势 襄阳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和东汉汉光武帝刘秀的诞生地,有造型奇特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多宝佛塔,有号称“华夏第一城池”全国最宽的护城河。诸葛亮在襄阳隆中躬耕10年,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襄阳既是群雄逐鹿的古战场,也是历史文人骚客荟萃之地,孕育了楚国诗人宋玉、战国时期政治家伍子胥,唐代诗人杜审言、孟浩然、张继和宋代书画家米芾等文人名士,留下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历史贤达雅士的足迹和传颂千古的诗章。李白在《襄阳曲》一诗中写道:“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堤。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 襄阳发展到现在,有不少旅游景点,而不同的旅游的景点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现象,下面我们来细细看看襄阳主要的旅游景点的发展及其反映的文化,讨论一下它的发展优势。 1.襄阳的主要旅游景点:

1.1襄阳古城墙。位于汉水中游南岸。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故为历代兵家所看重。襄阳城雄据汉水中游,楚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城池始建于汉;周长7公里;护城河最宽处250米,堪称华夏第一城池,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池”之说。襄阳城雄伟壮观。古朴典雅的城地,与新近修复的仲宣楼昭明台等历史名胜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襄阳城共有六座城门,即大,小北门,长门,东门,西门和南门。襄阳城墙是襄阳历史的鉴证,随着襄阳不断的发展,很多高楼大厦林立,然而为了不遮住城墙的风光,靠近城墙的建筑要考虑高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墙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也在不断地修复中,同时也需要襄阳人民共同爱护。 1.2米公祠,原名米家庵,位于古樊城柜子城上,隔汉水与襄阳小北门相望。始建于元朝,明末毁于战火,现存全部建筑系清康熙至雍正年间重建。它是为纪念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书画大师米芾而修建的祠宇。米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人称米襄阳。米芾擅诗文,工书画,精鉴赏,酷爱收藏,多才多艺,广通博贯,而其书画的成就尤为突出。其书法得王献之笔意,博取众长,不守陈规,自成“沉着痛快”的“刷字”艺术的新风貌,被誉为一代宗师,与苏轼、黄庭坚、蔡京并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其绘画,创制了“米氏云山”,应是绘画艺术史上的先河。米公祠由三部分建筑群体组成,中轴为主体建筑亭、拜殿、碑廊、宝晋斋、仰高堂,总占地面积为一万二千多平方米。殿堂里珍藏陈列有米芾及宋代大量的墨迹和石刻。拜殿、宝晋

人文地理学课程论文

温州市城市化的发展探讨 【摘要】温州作为瓯越文化的发源地,历史上商贸发展几经起落,城市化进程比较缓慢。改革开放以来,又有了迅速的提高。城市化是城市向乡村扩展,乡村向城市转变的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二元结构的调整也是相互磨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势必伴随着一些问题的出现。本文主要探讨温州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旨在保持和促进温州城市化道路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化;温州;发展;问题;措施 1引言 城市化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中的一个大课题、新课题。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是21世纪加快中国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战略部署。在城市化进程中,虽然有了理论和经验的积累,但是,从总体上讲,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还是在理论准备不足、经验不够、体制滞后的状况下推进的,一些更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尚未暴露出来。 温州是浙南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我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温州的城市化是改革开放的产物,近30年来城市化迅速崛起,发展速度很快。2000 年11 月1 日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温州市常住总人口755.76 万人,城镇人口389.14 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为51.49%[1],高于全国36.2%的城市化水平。依据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温州已步入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因此,立足于温州实际,发现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探求城市化发展的新机制,对于温州城市化的全面、协调、快速、健康发展,显得十分重要。 2温州城市化的发展 2.1城市化 自1867年西班牙工程师 A.Serda在其著作《城镇化基本理论》一书中首先使用“urbanization”以来,城市化一词已风靡世界[2]。但是,关于城市化的概念,不同领域的人对其有不同的定义表述,至今没有统一。其中,地理学家强调“城市化”是农村景观向城市景观的转化过程,即空间景观城市化。 中国出版的《现代地理学辞典》认为:“城市化又称城镇化,指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引起的城镇数量增加及其规模扩大,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也包括城镇用地的扩展,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和思想的演变和传播。”[3] 而美国新版的《世界城市》一书将“城市化”定义为:“城市化是一个过程,包括两方面的变化。其一是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运动,并在都市从事非农业工作;其二是乡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变,这包括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第一方面强调人口密度和经济职能,第二方面强调社会、心理和行为因素。实质上这两方面是互动的。” 2.2温州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从实际出发、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城市化率大大地提高。纵观改

人文地理毕业论文题目100个

人文地理毕业论文题目100个 人文地理学按其发展顺序,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阶段。在此小编精心为大家挑选的人文地理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论城市现代化背景下古都地名生存困境与对策 2、地名的旅游价值和文化价值 3、权力的空间意象--《癌症楼》的新文化地理解读 4、都市文化空间的情感与认同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5、福建客家土楼的文化地理内涵 6、从文化景观地带性管窥甘肃地区多元文化融合 7、自主学习型客家聚落地理野外实习设计与实践 8、陇东历史文化空间意象媒介表征研究 9、荆门市行政村名的命名方式与地理环境 10、地理学视角下的集体记忆研究综述 11、人口构成变化对传统村落的影响 12、流域环境变迁与历史地理学创新学术研讨会报道 13、当代地理学的关键概念和研究核心 14、论历史地理学的学科交叉性及其学术价值 15、人地关系中地理空间发展的进程意义的探究 16、基于人地关系的旅游地理学理论透视与学术创新 17、地理学发展视角下的历史流域研究 18、信息时代的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创新

19、人文地理学的时代变迁和学科知识体系的再构建 20、西方人文地理学的“流动性”研究进展与启示 21、新文化地理学的理论统一性与话题多样性 22、历史地理学与环境史学关系刍议 23、人文主义地理学与地理学人本传统的复兴 24、基于信息流的武汉城市圈城乡文化空间结构研究 25、汝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基因识别--以香火龙为例 26、洛杉矶学派及其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 27、文化地理学的界定及当下意义 28、旅游开发影响程度判定下民族村寨社会文化差异性研究 29、中国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范式与学科融合趋势 30、案例教学在文化地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31、地名变迁中的文化政治阐释--以从化温泉为例 32、江西省人口与经济发展时空耦合研究 33、“大数据”热潮下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再思考 34、身体、身体观以及人文地理学对身体的研究 35、关于野外联合实践教学与地理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36、冲突与协商:西方儿童地理学的发展及启示 37、宗教世俗化及其理论在西方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和方向 38、空间句法在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评述 39、地理学学科融合与学科交叉研究综述 40、论自然地理环境与中国南海传统文化的生成

初中地理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初中地理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水和我们》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我国水资的分布和利用的现状,培养学生获取、筛选、重组信息的能力。2.通过对节水意义的讨论,《水和生命》公益广告图标的设计,使学生对水与生存、水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印象,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验的设计和实践能力。 环境教育渗透要点: 以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为出发点,根据报载关于节水的相关文章,调查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的保护、水资源的利用的情况,并从定量的角度说明平时节水的重大意义 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2.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一般不超过3人),探究性自主学习,通过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设计《水与生命》公益广告图标,交流辩论,实验设计及操作,写出小论文。 3.陈列成果专栏,进行科学宣传。 教学媒体: 1.文书材料:课本、查阅图书资料、报刊杂志等 2.电子材料:电子读物(视听软件)、利用互联网上网查询等。 3.调查材料:走访老师和专家、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 4.实验材料:实验室动手实验等。 教学设计与过程: 1.提出问题 某报纸的评论员文章称:缺水是世界上很多国家面临的问题。我国也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而且缺水现象还将越来越严重。缺水使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制约,也使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受到影响。 文章在分析了我国缺水的自然的和人为的各种因素,告诫人们保护水源,合理地利用水,科学地利用水,树立节约水的观念,养成节约水的习惯。 文章举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例子以警示世人:若一个水龙头关不严,每秒钟漏一滴水,那么每年将有38t水白白地流失。 根据上述报导,请通过调查研究,从政治、经济、人文、科技诸方面,尤其从化学学科的角度,就我国的缺水的状况、根源及其对策发表您的看法,写出体裁不限的书面报告,设计《水和生命》公益广告图标,并自行设计实验来证实水龙头漏水每年浪费水38t的真实性。2.要求学生在两周内完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内容是: (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我国是缺水国家吗?节水的意义何在? (2)我国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情况,发表自己的看法。 (3)我国各地采取的保护水源和节水措施。 3.交流获取信息的方法、手段和信息的具体内容,各自表述看法,并组织学生进行受控的适度的讨论。 4.展示部分学生设计的《水与生命》公益广告图标,并组织学生讨论寒假它们的教育意义及开展此活动对学生本身的意义。 5.设计实验:定量地说明若水龙头每秒钟漏一滴水,一年将浪费多少水?以验证报载数据的真实性。 (1)提供的仪器:滴管、量筒、托盘天平、烧杯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设计申请需要提供哪些仪器。

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502

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502) (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一、培养目标 (一)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能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身心健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本专业教学、科研和相关实践工作的知识基础。 (三)了解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国际动态,具备参与人文地理学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实践经验,能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并做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二、培养方式与修读年限 本专业培养采取课程教学和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专业课程的教学以教师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鼓励“自由研讨”,课程考核可采取考试和和课程论文等方式,鼓励多采用课程论文或课程研究报告的考核方式。要求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导师负责的相关科研课题,积极参与学术报告会等学术交流活动,至少在研究生学术论坛或专业学术会议上发表一次学术报告。本专业学制为3年,可根据情况适当提前或延长,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五年。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 三、主要研究方向 1、经济地理与区域创新 2、城市地理与城市经济 3、世界地理与地缘政治 4、政治地理与行政区划 5、文化地理与地方发展 6、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 四、课程设置 (一)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等公共必修和研究方法类等公共选修课程。学位基础课为本专业的学位必修课程。学位专业课包括面向本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和结合研究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考核方式包括考试和考查。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考查成绩按等级制计分。 本专业应修总学分至少为30 分,且分项学分不低于以下要求,方可进入毕业论文答辩程序: 1)学位公共课的政治理论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理工科、医科研究生指定选修,1学分);公共外国语(4学分);《研究伦理与学术规范》自主学习,网上考核,不计算学分。 2)学位公共课的选修部分的课程为“第二外语”、“计算机应用”、“文献检索技术”、“研究方法类公共选修课”等,研究生可选修其中一门(2学分)。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3篇

学院:环境科技学院 课程名称:人文地理学 学生姓名: 专业: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学号: 18010227 指导教师: 二零一零年六月二十八日 课程名称:人文地理学 学分: 实习周数:一天 实习地点: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 实习时间: -6-24 目录 实习目的 (2) 实习要求 (2) 实习主要内容 (3) 建筑特色 (4) 村落的选址布局 (4) 理水观念 (6) 马头墙 (9) 人地关系…………………………………………村落文化、民俗……………………………………

实习总结……………………………………… 实习的目的: 人文地理学是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继续,是培养学生掌握小区域调查与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进行德智体美的全面教育,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通过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可以学生印证在课堂上和教材所学的人文地理学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提高地力思维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掌握区域调查的基本方法,从而结合实际研究问题的初步训练,为从事专业工作和参加社会经济建设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实习的要求: (1)掌握实习区域地理环境结构的基本特征、自然、人文条件与分布情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了解实习区域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不同地区人类活动的差异性与相似性及其形成因素。 (3)了解实习区域的文化、民俗等方面的情况,探讨如何利用社会文化因素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 (4)探讨不同自然环境特征下,民居建筑的形成原因。 (5)提交一份人文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调查报告。 建筑特色 村落的选址布局 皖南宏村古村落选址、建设遵循着周易风水理论,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村落选址建设,注重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需求,有科学的基础和很高的审美观念。宏村的形态多为聚居形态,沿山势、水势、布局灵活多样,整个村落的整体轮廓与所在的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风光取得和谐统一,体现了皖南古村落的特有风貌。 从宏村的平面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宏村正好处于西溪的内河湾处.其实在这样的地点建宅是有道理的.由于河曲外侧长年受到水流的冲蚀,而造成土地的流失,进而面积会缩小,甚至造成地基的坍塌;反之河曲内侧由于泥沙的沉积,不但土地面积会不断地增加,而且还减少了洪涝灾的隐患因此从选址开始,"理水"就成为了宏村建筑布局的核心.宏村的人工水系既是生活系统,又是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同时也是围绕风水理论而精心规划的一套精神系统.水在宏村同时具有实用功能,审美功能和象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