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本科毕业道路选线设计说明书

本科毕业道路选线设计说明书

本科毕业道路选线设计说明书
本科毕业道路选线设计说明书

目录

引言 (1)

1 绪论 (1)

1.1工程概况 (1)

1.1.1 概述 (1)

1.2设计任务 (2)

1.2.1毕业设计的指导思想及任务依据 (2)

1.2.2 设计任务及内容 (2)

1.3主要设计指标 (3)

1.4主要技术标准 (3)

2 平面设计 (4)

2.1设计原则 (4)

2.1.1 平原微丘地形特点 (4)

2.1.2 平面选线 (5)

2.2设计总要求 (6)

2.2.1 设计要点 (6)

2.2.2 平面路线布设的原则和具体方法 (6)

2.3平曲线设计 (7)

2.3.1 考虑因素 (7)

2.3.2平曲线计算 (8)

2.3.3 平曲线要素计算 (8)

2.4超高设计 (10)

3 路线纵断面设计 (10)

3.1纵断面设计的原则及方法 (10)

3.1.1 一级公路纵断面设计的总原则及方法 (10)

3.1.2 纵断面的设计原则 (11)

3.1.3 平、纵线形设计应避免的组合 (11)

3.1.4 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11)

3.1.5 本段实际设计结果 (12)

3.2纵断面设计计算 (12)

3.2.2 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 (12)

3.2.3 竖曲线要素的计算 (12)

3.3纵断面图绘制 (13)

3.4路线施工注意的事项 (13)

4 路基横断面设计 (14)

4.1横断面设计时应收集的资料 (14)

4.2路基横断面形状及高程确定的依据 (14)

4.3路基横断面图绘制 (15)

4.3.1 横断面设计步骤 (15)

4.3.2 横断面设计的具体要求 (15)

4.4土石方数量计算 (15)

4.5处理工程 (16)

5 路基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设计 (16)

5.1路基、路面排水系统设计 (16)

5.1.1路基排水 (16)

5.1.2 路面排水 (17)

5.2 路基防护工程设计 (17)

6 路面设计 (17)

6.1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标准和设计方法 (17)

6.1.1 设计标准 (17)

6.1.2 设计方法 (18)

6.2沥青路面结构层组合设计 (18)

6.2.1 结构层组合的原则考虑 (18)

6.2.2 材料的选择原则 (19)

6.3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设计原则 (19)

6.3.1 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设计原则 (19)

6.4路面的具体设计 (20)

7 涵洞设计 (25)

7.1涵洞设计的原则 (25)

7.2涵洞洞口加固与防护 (26)

7.3涵长的计算 (26)

8 路线交叉设计说明 (27)

9 环境保护 (27)

9.2公路工程设计阶段环境保护的原则 (28)

9.3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8)

10 结束语 (30)

参考文献 (31)

致谢 (32)

引言

大力发展本地区的旅游经济事业,修建一条安全舒适顺畅的道路成为重中之重,这不仅能带动本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整个**经济的发展也会起到促进作用,根据一级公路的标准,修建一条专用的环城道路,它的建造势在必行,建造的意义深远。

我的毕业设计课题是***一级公路施工图设计(A8-B8),设计书的主要内容是完成在指定的起终点之间的新建公路的施工图设计。这次设计中,我严格按照我国颁布的最新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来进行设计,并且参考了大量文献,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但由于自身知识水平有限,所以在设计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缺点和错误,在此,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我会虚心接受所有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改正错误,克服缺点,认真学习,完善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公路工程建设者。

1 绪论

1.1工程概况

1.1.1 概述

我选择的设计课题是***绕城一级公路施工图设计(A8-B8),此工程段作为整个项目的一部分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由于地形较平坦,在选线过程,主要考虑经济合理,少占田地,尽量少拆迁,从起点开始,经过新村,然后通过牟汶河,再穿过一片山楂地,到达终点,最终确定的本路线较平缓,符合一级路的要求。

设计的该路段全长4117.272米,共设有2个平曲线,平曲线长度占路线总长的33.744%。路线按平原微丘区一级新建公路选定,路基宽度为25.5米,设计阶段为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设计车速为100km/h。线路起点高程216.24米,终点高程181.38米,高差24.86米。平曲线最小半径为1000米,需设置超高。竖曲线最小半径60000米,全线有二个变坡点,设有一个凹形竖曲线,最大纵坡3.92%。全线共设有1个小桥;3个涵洞全为盖板涵,3个通水管道。

1.1.2 设计原始资料

1)电子地形图。

2)交通量:交通量年增长率为8%,近期交通量见表1.1。

3) 沿线自然情况。

设计路段在平原微丘区,主要自然地理条件:地形自东北向西南倾斜,东高西低,

北高南低,向西延伸,河谷平原交错期间,西部多低山丘岭,间有洼地、湖泊。地区内

地貌类型有四种:一是侵蚀构造中度切割中山,分布与泰山、徂徕山一带,山体由变质

岩系组成;二是侵蚀构造剥蚀和溶蚀低山,分布于各中山周围,山体多由变质岩系组成;

三是侵蚀构造剥蚀和溶蚀丘陵,分布于低山周围;四是山间河谷及冲积平原,主要分布

于各盆地和河流两岸。路线所在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高

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12.9℃,七月份最高平均气温为

26.4℃,一月份最高气温为-2.6℃。极端最高气温41℃,极端最低气温-22.5℃。降水

特点由于受大气环流、季风和地形条件的影响,地区内降水具有年际变化大,年内分布

不均,地区分布不够均匀等特点。根据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路线所在区的基本地震烈

度Ⅶ度。

4)材料供应。

沿线附近可采集到砂、碎石、片石、块石、沥青、水泥、钢材、木材、石灰、粉煤

灰等主要材料,可根据计划需要供应。

5)其它有关资料见毕业设计任务书。

1.2 设计任务

1.2.1毕业设计的指导思想及任务依据

根据鲁东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下达的毕业设计任务书,进行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按照

有关规范、标准完成路线线形设计、路基设计、路面结构设计、排水设计、交叉设计以

及桥涵设计等,并编制设计说明书。

1.2.2 设计任务及内容

完成指定的起、终点(共4117.272m)的新建公路设计,设计阶段为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要求按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设计车速100km/h进行设计。

设计完成后应提交的设计文件:

1) 说明书

2)设计图:

(1)路线平面图 (比例1:2000)

(2) 路线纵断面图 (比例纵向1:200横向1:2000)

(3)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全线)

(4)路基横断面图 (1公里比例1:400)

(5)路面结构图 (全线)

(6)涵洞设计图 (一道)

(7)路基防护工程设计图

(8)平面交叉设计图

3)表格

(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2)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

(3)逐桩坐标表

(4)路基设计表 (1公里)

(5)路基超高加宽表 (1公里)

(6) 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 (1公里)

(7)路面每公里土石方数量表

(8)路面工程数量表

(9)涵洞设计表

(10)路基防护工程数量表

(11)小平面交叉设计位置表

本设计共分五个阶段:

(1)路线设计:绘制路线平面图,进行路线纵断面设计。

(2)路基设计:路基横断面设计及土石方数量计算,路基排水及边坡防护设计。

(3)路面设计: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

(4)涵洞设计:完成一个涵洞的设计。

(5)编写设计说明书。

1.3 主要设计指标

1)公路等级: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

2)设计车速:100km/h;

3) 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4)道路的使用性质和交通量: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8.0%,近期交通量见下表:

设计基准期内设计车道标准荷载累计作用次数为5.06×10次,属于重交通等级;5)路线设计起始点及设计高程:

起点桩号:k0+000 设计高程:216.24m

终点桩号:k4+117.272设计高程:181.38m

1.4 主要技术标准

设计车速为100km/h的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设计标准由《公路路线设计规范》查

得。

2 平面设计

2.1 设计原则

选线是在道路规划路线起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线的工作,它面对的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为达到此目的,选线必须由粗到细,由轮廓到具体,逐步深入,分阶段分步骤地加以分析比较,才能定出合理的路线来。

在路线设计过程中应妥善考虑到远期与近期、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结合地形、地质、水文、建筑材料等自然条件,同时对平、纵、横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协调一致,使平面线形与纵断面线形的组合满足汽车动力性能的要求,并充分考虑驾驶员在视觉、心理方面的要求,保持线形在视觉上的连续和心理上的舒适,同时注意与公路周围环境的配合,并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性质,合理利用地形。选择线形在保证平、纵、横设计“合理又合法”的原则下作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

2.1.1 平原微丘地形特点

1)平原,微丘地形,平坦,无明显起伏,地面自然坡度一般在3度以内。

2)微丘地形指起伏不大的丘陵,地面自然坡度在20度以下,相对高差在10m以下。设线一般不受地形限制。

2.1.2 平面选线

1)选线基本原则

(1) 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再做方案论证。在各方案充分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设计方案。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管理和养护。

(3)选线过程中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农田,并应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也尽量少穿经济林园等。

(4) 路线在政治、经济、国防上的意义,国家或地方建设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要求,改革开放、综合利用等重要方针的体现。

(5)路线在铁路、公路、航道、空运等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中的作用,与沿线工矿、

城镇等规划的关系,以及与沿线农田水利等建设的配合及用地情况。

(6) 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要求的路线技术等级与实际可能达到的技术标准及其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影响;路线长度、筑路材料来源、施工条件以及工程量、三材(钢筋、木材、水泥)用量、造价、工期、劳动力等情况及其对营运、施工、养护等方面的影响。

(7) 其他如与沿线旅游景点、历史文物、风景名胜的联系等。

在以上大原则的前提下,考虑工程实际,结合地形、地物、地质情况等对局部线位作适当调整。

2.2 设计总要求

选线工作要根据使用任务和性质,综合考虑沿线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远景规划,正确处理好近期和远期的关系,使路线在整个公路网中发挥较好的作用。应注意贯彻工程经济与营运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及地质特征,正确运用技术标准,搞好平、纵、横三方面的综合设计,做到平面短捷顺适、纵坡平缓均衡、横面稳定经济。注意选择地质稳定、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带通过,尽量避开滑坡、崩塌、排水不良的低洼等不良地段,保证路基稳定,不出现后遗病害。路线应尽量避开穿过城镇,较密集的居民点等,要注意少占耕地、少拆房屋、方便群众,不损坏历史文物。

2.2.1 设计要点

1) 路线除起终点必须符合公路网规划要求外,对起终点前后一定长度范围内也必须做出路线方案和近期如何实施的具体设计方法。

2) 视觉良好,路线平、纵、横各组成部分要相互协调。

3) 诱导视线的各种设施所构成的视觉系统,应使驾驶者在视觉上能预知公路前进方向和路况变化,并能及时采取安全措施。

4) 线形流畅,景观协调,行车安全、舒适,使驾驶员在视觉上能预知公路前方和路况的变化。

2.2.2 平面路线布设的原则和具体方法

公路平面线形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组成。直线应根据路线所处的地形、地物、地貌并综合考虑驾驶者的视觉、心理状态等情况合理布设。但是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应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圆曲线,当不得已而设置小于7度的转角时必须设置足够长的曲线。当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应设超高,并且用超高缓和段连接。缓和曲线长度还应大于超高过渡段的长度。超高的横坡度按公路等级、计算行车速度、圆曲线半径、路面类型、自然条件和车辆组成等情况确定。一般公路圆曲线设置应综合考虑设计原则。对于本路段我共设2个圆曲线,设置结果见表2.1。

2.3 平曲线设计

2.3.1 考虑因素

1) 同向、反向曲线间的直线要满足最长和最短长度的要求。《规范》规定:当设计速度≥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米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以千米计)的6倍为宜;反向曲线以不小于设计速度的2倍为宜。

2) 在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的选择时我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

(1) 严格按照平面线型设计标准,在选择圆曲线半径时尽量选择比一般最小半径大

的半径。

(2) 全线的圆曲线半径尽量避免突变。

(3) 在地形受限制地段作考虑:小偏角时用曲线长控制;大偏角及弯道内侧有地形、

地物限制时,用外距控制;陡坡急弯段用合成纵坡控制;当涵位在曲线上时,用曲线上任意点控制。

(4) 注意小偏角采用大半径。

3) 平曲线设计时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

(1) 超高渐变率(满足排水要求)。

(2) 加宽段的渐变率。

(3) 线形缓和,使离心率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

(4) 给驾驶员留足够的操作时间。

(5) 与圆曲线的组合(尽量使L s:L y:L s在1:1:1与1:2:1之间,同时尽量使A值在R/3~R

之间)。

(6) 在直线与圆曲线间,当圆曲线的半径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规

范》规定:不用设置缓和曲线。由于我的最小圆曲线半径大于不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故此段不用设缓和曲线。

当然,在设计中是将以上各种因素综合考虑,尽量做到线形组合最佳,保证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想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根据以上因素及原则,结合工程实际,对本路段进行了平面设计,设计部分结果如下:最小平曲线半径为R=1000米,曲线半径均大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不需设置超高和加宽,平曲线占路线总长33.744%。

2.3.2 平曲线计算

1) 交点转角及间距等计算:

根据各交点坐标值,计算交点间的方位角θ、路线的转角α、以及交点间距l AB 。路线与X 轴的夹角β:

β=arctan(ΔY/ΔX)=arctan │y 2-y 1│/│x 2-x 1│

路线的方位角θ:

象限Ⅰ:θ=β 象限Ⅱ:θ=π-β

象限Ⅲ:θ=π+β 象限Ⅳ:θ=2π-β

交点间距:D=〔(X 2-X 1)2+(Y 2-Y 1)2〕1/2

计算路线的转角:α=θ2-θ1,当α为正时为右转,为负时为左转。

对于实地定线来说,平曲线设计的主要工作是平曲线半径的选定和曲线要素的计算。

2.3.3 平曲线要素计算

(1) 平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

()m R L p s 242= ()m R L L q s s 23

2402-= ()rad R

L s 6479.280=β ()()m q P R T ++=2tan α ()()m L R L s 218020+?

-=πβα ()()m R P R E -+=2sec α

()m L T J -=2

09000==R

l s πβ 992.3892)(=++=q tg

p R T α 407.7782180)2(0=+-=s l R L π

βα

186.152sec )(=-+=R p R E α

577.12=-=L T J

(2) 计算曲线的五个主点里程桩号:

JD 1 K0+762.826

-)T 389.992

ZY K0+372.834

+)L 778.407

YZ K1+151.241

-)L/2 389.203

QZ K0+762.038

+)J /2 0.7885

JD 1 K0+762.826

根据此计算过程,将计算结果填入“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并作为绘制平面图的依据,具体计算结果见表2.2。

3) 中桩敷设

在直线段上中桩的桩距为50m ,曲线上中桩的桩距为20m ,另外,必须标明的中桩包括起终点桩、公里桩、百米桩、平曲线控制桩以及地形、地物加桩。

2.4 超高设计

根据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250m时,公路曲线部分的路面根据圆曲线半径、交通组成等情况设置相应加宽。由于本设计路段的圆曲线半径均大于250m,所以都不设置加宽。当圆曲线半径大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2500m)时,不用设置超高。具体采用情况为:

JD1平曲线半径为R—1000m,设置超高;JD2平曲线半径为R—1000m,设置超高,但应对相关知识进行了解。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三种,分别是绕路内边线旋转,新建工程多用此法;绕路中线旋转,此法多用于旧路改建工程;绕路外边缘旋转,仅适用于某些改善路容的地点。

在确定超高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超高横坡不应大于10%,其他各级公路不大于8%;

(2)在积雪、冰冻地区,最大超高不超过6%;

(3) 各级公路圆曲线最小超高为直线段的路拱坡度值。

曲线的超高值见附表SIV-4。

3 路线纵断面设计

3.1 纵断面设计的原则及方法

3.1.1 一级公路纵断面设计的总原则及方法

纵断面的设计标准规定如下:

1) 由《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相关规定知一级公路最大纵坡为4%,最小坡长250米,缓和坡段纵坡应不大于2%,最大容许合成坡度为10.0%,任意连续3000米路段范围内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5.0%,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4500米,极限最小半径3000米,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3000米,极限最小半径2000米,竖曲线最小长度85米。结合规范,本路段共设纵断面变坡点1个,为凹形竖曲线,其半径为40000米,最大纵坡为1.4199%,最小纵坡为0.508%;最大坡长、最小坡长以及合成纵坡均符合标准。长路堑以及横向排水不顺畅的路段均采用不小于0.3%的纵坡;当采用平坡(0%)或小于0.3%的纵坡时路基边沟应作纵向排水设计。

2)一级公路最小坡长为250m。

3)坡长限制:

纵坡坡度≥3%,最大坡长不大于1100m。

纵坡坡度≥4%,最大坡长不大于900m。

纵坡坡度≥5%,最大坡长不大于700m。

纵坡坡度≥6%,最大坡长不大于500m。

4)满足视觉要求的最小竖曲线半径:凸形竖曲线为12000m,凹形竖曲线为8000m。

5)凸形竖曲线半径一般最小值4500m,凹形竖曲线半径一般最小值3000m。

6)竖曲线最小长度为70m。

7)最大合成坡度10.0%,最小合成坡度为0.5%,平均纵坡不宜大于2%时不限制路段长度,大于时路段长度不超过一定值。

3.1.2 纵断面的设计原则

1)纵面线形与地形相结合,视觉成视觉连续、平顺而圆滑的线形,避免在短距离内出现频繁起伏。

2)应避免出现能看见近处很远处而看不见凹处的线形。

3)在积雪或冰冻地区,应避免采用陡坡。

4)微丘地形的纵坡应均匀平缓,丘陵地形的纵坡应避免过分迁就地形而起伏过大。

5)计算行车速度≥60km/h公路必须注意平、纵合理组合,不仅应满足汽车运动学和力学要求,而且应充分考虑驾驶员在视觉和心理方面的要求。

6)平、纵配合协调应在视觉上能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7)平、纵面线形的技术指标应大小均衡,使线形在视觉心理上保持协调。

8)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平曲线略大于竖曲线。

9)平、纵面线形组合应注意线形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的配合与协调。

10)在直线段内不能插入短的竖曲线。

3.1.3 平、纵线形设计应避免的组合

1)直线段内不能插入短的竖曲线。

2)小半径竖曲线不宜与缓和曲线相互重叠。

3)避免在长直线上设置陡坡及曲线长度短、半径小的凹形竖曲线。

3.1.4 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1)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有关纵坡的规定要求。

2)纵坡应尽量平缓,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应尽量避免采用标准中的极限值。对一般公路,还应注意考虑运输、农业机械等方面的要求。

3) 应综合考虑沿线的地形、地质、气候等情况,并根据需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以保证公路的稳定和畅通。

4)尽量减少土石方和其它工程数量,以降低工程造价。

结合工程实际,本路段主要考虑在不降低技术指标、平衡土石方、尽量减少工程量的原则下进行纵面线形设计,由于沿线的构造物对路线纵断面的影响不大,因此,本段的纵断面线形能很好地适应地形,技术指标较高,线形顺畅。

3.1.5 本段实际设计结果

在本段有8个变坡点,坡度变化不大,平均纵坡小于2%,对坡长没有限制。最大纵坡是3.924%,最小坡长180米。竖曲线有凹形的和凸形,设计最小半径大于一般最小半径。具体结果见竖曲线表。

3.2 纵断面设计计算

3.2.1 设计标高计算公式

坡线标高=变坡点标高+x i ?

或坡线标高=变坡点标高-x i ?

式中:x ——计算点到变坡点的距离,m

i ——坡线的纵坡,%;升坡段取正,降坡段取负

3.2.2 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

22

L R T L=R , T=,,22242T x E h R R

ωωω==== 式中R ——竖曲线半径,m

L ——竖曲线的曲线长,m

T ——竖曲线的切线长,m

E ——竖曲线的外距,m

ω——两相邻纵坡的代数差,以小数计

h ——竖曲线上任意点到切线的纵距

x ——竖曲线上任意点与竖曲线始点的水平距离,m

3.2.3 竖曲线要素的计算

本路段共9个变坡点,以变坡点1为例计算竖曲线的要素,变坡点桩号为K0+450,高程为201.4117m ,i 1=--3.294%,i 2=0.4327%,竖曲线半径R=4000m 。计算桩号K2+450的高程。

各变坡点竖曲线要素计算过程如下:

ω= i 2- i 1 =0.004327-(-0.03294)=3.7267,为凹形

L=R ω=40000×0.01928=228.92m

T=L/2=114.4m

(完整版)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模板

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 v1.0 200X年月XX日 修订历史记录

编制 审查 审核 批准 文档评审负责人:参加评审人员:

目录 1引言 (4) 1.1编写目的 (4) 1.2背景 (4) 1.3定义 (4) 1.4设计依据 (4) 2软件系统结构 (4) 2.1功能需求 (4) 2.2子模块划分 (4) 2.3子模块间关系 (4) 3公共数据结构 (4) 4程序设计说明 (5) 4.1程序1设计说明 (5) 4.1.1程序描述 (5) 4.1.2功能 (5) 4.1.3性能 (5) 4.1.4输入 (5) 4.1.5输出 (5) 4.1.6算法 (5) 4.1.7流程 (5) 4.2程序2设计说明 (5) 5模块重用说明 (5)

1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的目的〗 1.2背景 〖说明待开发软件(子)系统的名称和此软件(子)系统所属大系统的名称; 说明任务的来源(开发背景和市场背景)等;该软件(子)系统与大系统中其他子系统的关系。〗 1.3定义 〖列出本文档中所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意〗 1.4设计依据 〖列出本文档所引用的有关设计依据(标题、文件编号、版本号、作者、发布日期、出版单位),包括本项目内部已编写的有效文档、出版刊物和国家标准或规范〗2软件系统结构 2.1功能需求 2.2子模块划分 〖说明本软件系统(或模块)的实现,即其内部的子模块划分(给出程序的名称和标识符)。建议以图形说明。〗 1.XXXXXXXX 2.XXXXXXXX 3.XXXXXXXX 4.XXXXXXXX 5.XXXXXXXX 6.XXXXXXXX 2.3子模块间关系 〖说明各子模块间的控制、顺序等耦合关系。〗 3公共数据结构 〖给出本软件系统使用的每一个公共数据结构的类型定义、存储方式,公共数据结构内各元素项的类型定义、初始取值、可能取值的范围及相应的物理含义。建议以类似C语言的数据说明格式来描述。〗

交通工程设计说明书

怀柔新城雁栖中心路(111国道-北大街)交通工程设计说明书 一、概述 雁栖中心路位于北京市怀柔新城雁栖组团内部,南起北大街,北至111国道,是雁栖组团内部南北向的主要交通干道,该道路规划为城市主干路,红线宽度40m,设计车速50km/h,道路横断面宽度为三幅路形式。为了加快雁栖生态发展示范区的建设速度,我院受北京怀胜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对雁栖中心路道路工程进行初步设计,设计内容包括道路、交通、排水、给水、中水、照明、绿化等专业。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于2013年4月19日对怀柔新城雁栖中心路道路工程设计方案进行了审查批复,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3年9月29日下发了《关于怀柔新城雁栖中心路道路工程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现根据道路方案图进行道路交通工程设计。 本册为雁栖中心路交通工程设计的图纸。 二、设计依据 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3-2009) 2、《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2007—493. 3、《路面标线涂料》(JT/T280-1995)

三、设计概要 (一)道路设计 雁栖中心路南起京密引水渠北侧路北大街,终点向北至现况怀丰公路,线路全长2876.69m,规划为城市主干路,红线宽40米,设计车速 50km/h。横断面布置为三幅路形式,主路宽16.5m,两侧主辅路隔离带各宽2m,两侧辅路各宽6m,人行道各宽3.75m(含树池)。 (二)、标志设计 1、标志平面布设 交通标志以确保交通畅通和行车安全为目的,结合道路线形,交通状况,沿线设施等情况,根据交通标志的不同种类来设置,以给道路使用者提供明确及时和足够的信息,并应满足夜间行车的视觉效果,全线标志布设应遵循均衡而不过于集中于局部路段,板面注记及结构形式,应与道路线形、周围环境协调一致,满足视觉及美观要求的原则。 2、标志板面设计 板面尺寸应符合国标GB5768.1~3-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规定,板面尺寸是按不同板面内容确定的,尽量达到统一,汉字间隔、笔划粗度、最小行距、边距等均以国标为依 据。为使标志板面更加美观,以增加中英文文字的视认效果,在板面边缘处设有与字符反光颜色相同的边框。 (2)反光材料的选择

道路边坡设计总说明

1、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 1.1、设计依据 现行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标准集规程,主要有: 国家规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国家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国家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02); 国家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国家规范《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行业规范《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 SL 386-2007; 国家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公路加筋土工程设计规范》(JTJ 015-91) 《公路加筋土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 035-91)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2、勘察报告及参考文献 (1)《文卫路市政工程勘察报告》 (2)《边坡工程—理论与实践最新发展》,崔政权、李宁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3)《岩土工程治理手册》。 (4)我司设计、施工的其它高边坡支护方案。 2、工程概况 文卫路路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臣田村,前进路东北侧。道路沿线地貌单元为山前洼地。钻探点孔口标高14.11~32.23m。相对高差18.12m。 文卫路北侧畔山美的嘉园基础以及西乡卫生所基础已开挖形成临时边坡。因此道路边坡支护需结合现场开挖地形、周边建筑物基础标高以及基础填土换填厚度等因素综合考虑边坡支护方案。 此次支护范围为文卫路桩号K0+000~K0+241.504,坡高约0~8m,大部分为填土边坡。 3、场地地质条件 3.1、地形地貌 拟建道路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臣田村,前进路东北侧。道路沿线地貌单元为山前洼地。钻探点孔口标高14.11~32.23m。相对高差18.12m。 文卫路北侧畔山美的嘉园基础以及西乡卫生所基础已开挖形成临时边坡。 3.2、地层结构与岩性 人工填土层(Q m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Q3al)含卵石细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3al+pl)粉质粘土及早白垩世细粒花岗岩层(K1)。现将各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分述如下: 3.3.1 人工填土层(Q ml) 人工填土:褐黄、褐红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 不均匀混有碎石、块石、砼块、砖块等硬杂质及少量生活垃圾,硬杂质含量约20~40%,最大粒径10cm,松散状态。层厚0.50~5.50m。 3.3.2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3al) 含卵石细砂:褐黄、褐灰色,砂成分为石英质,卵石含约20~40%,呈亚圆形~次棱角形,质坚硬,一般粒径3~6cm,大者超过10cm,含约10%~20%粘性土,稍密~中密状态。层厚0.80~3.60m,层顶埋深1.50~4.00m,层顶标高11.41~22.50m。 3.3.3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3al+pl) 粉质粘土:褐黄、褐红、灰白色,成分相对较纯,局部含少量石英颗粒,稍湿,可塑~硬塑状态。层厚0.30~4.90m,层顶埋深0.00~5.50m,层顶标高40.38~69.61m。 3.3.4早白垩世细粒花岗岩(K1) 根据钻孔揭露,拟建场地下伏基岩为早白垩世(K1)细粒花岗岩,青灰色,风化后呈红褐、黄褐、肉红、灰白等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及黑云母,含少量其它暗色矿物及蚀变矿物。似斑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本次钻探仅揭露其强风化带:强风化细粒花岗岩():褐黄、褐红、灰褐色,岩石因风化强烈而解体,原岩结构大

项目开发详细设计说明书(超好用模板)完整版

详细设计说明书XX有限公司

修订记录

目录 第一章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应用模块的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应用模块总体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应用模块接口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假设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类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分块类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类图1>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类图n>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整体继承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类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类名1> Class Description............................. 错误!未定义书签。 <类名n> Class Description.............................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交互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情景编号1: 情景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交互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例外情况及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情景编号n: 情景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状态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状态图编号1:状态图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状态图编号n:状态图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时序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用户界面设计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用户界面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用户界面具体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界面编号1:界面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界面编号N:界面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级公路设计

... 1 绪论 1.1 地理位置图 (略,详细情况见路线设计图) 1.2 路线及工程概况 本路线是山岭重丘区的一条三级公路,路线设计技术指标为:路基宽度为7.5米,双向车道,无中央分隔带,土路肩为2 ?0.5米,行车道为2 ?3.250米。设计速度为30Km/h,路线总长1981.451米,起点桩号K0+000.00,终点桩号为K1+1981.451。设计路线共设置了6个平曲线,半径分别为350m 210m 250m 337m 75m 58.460m,弯道处均设置缓和曲线,本次纵断面设计设置了8个变坡点,5个凸形竖曲线,3个凹形竖曲线,半径依次为1800、4700、18000、2500、2500 3000、1400、1000米。 1.3 线自然地理特征 安州区隶属省市,位于市西南部,盆地西北部,龙门山脉中段,介于北纬31°23′~31°47′,东经104°05′~104°38′之间,东与江油市,东南与本市的涪城区接壤;南与德阳市的罗江县,西南与绵竹市相连;北与本市的北川羌族自治县,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毗邻 1.4 研究主要容 本毕业设计的任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白河—露水河三级公路的设计工作,具体容包括整理分析、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公路排水规划设计及设计文件的编制和图纸绘制。 1.4.1资料整理与分析 设计资料是设计的客观依据,必须认真客观地分析。首先要对设计任务书提供的各种资料加以理解和必要的记忆,明确对设计的影响,在头脑中对工程要求、自然条件、材料供应情况和施工条件等,构成一幅明晰的画面;其次要对资料进行分析、概括和系统地整理,从中抽取、确定有关设计数据。 1.4.2路线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设计 1.4.3排水设计 1.4.4设计文件 毕业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说明书交代设计容、设计意图。计算书交代设计中的具体计算方法和过程。 ..

1交通工程的设计说明书(施工图的设计)

交通工程设计说明书 1 工程概述 空港大道南起黄石东路,连接现状云城西路,北至106国道,全长约6公里。 本项目为空港大道(黄石东路-109国道)工程北段,工程南起于规划七路地铁检修段下沉道路,北止于106国道。主线长337.074m,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速度为60km/h,道路标准红线宽度为43.5m,双向8车道;左辅道长384.171m,右辅道长397.542m,城市次干道标准,设计速度为40km/h,,道路标准红线宽度为45.6m,双向4车道。 项目地理位置图 2 本次设计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GB 5768.1-2009。 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5768.2-2009。 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 5768.3-2009。 5、《路面标线用玻璃珠》GB/T 24722-2009。 6、《道路预成形标线带》GB/T 24717-2009。 7、《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3190-2008。 8、《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 3880.1-2006。 9、《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2部分:力学性能》GB/T 3880.2-2006。 10、《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3部分:尺寸偏差》GB/T 3880.3-2006。 11、《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12、《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833-2012。 13、《道路交通信号灯》GB 14887-2003。 14、《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 14886-2006。 15、《人行横道信号灯设置规范》GA/T851-2009。 16、《广州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计技术指引》 17、《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1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 19、《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2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21、《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 50647-2011。 2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 23、《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 24、《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15。 3 交通标线 3.1 设计原则 1、各标线的设置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5768.3-2009)的要求。 2、标线用于管制和引导交通,应具有鲜明的确认效果。标线设置在路面上,应具有附着力强、经久耐磨、使用寿命长、耐候牲好、抗污染、抗变色等性能。同时,标线还应具有施工时干燥迅速、施工方便、安全性能好等性能。在夜间,标线应具有良好反光效果,对行驶车辆的诱导有重要作用。 3、除减速标线外,一般热熔型涂料的冷膜厚度为1.8±0.2mm。

道路设计说明书模板

说明书一、概述 1.1 项目概况 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是电厂至官学之间重要的通村公路。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沿线居民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条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务川县公路网结构,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该公路路路线平、纵标准按农村公路,路基宽度4.5米(路基横断面布置为:左侧0.5米土路肩+3.5米(路面铺筑宽度)+右侧0.5米土路肩)。本次测量起点里程K0+000,位于务川县大坪镇黄洋村,起点电厂,经陈家山,终点至官学,里程为K7+840.761,共计7.840公里。 1.2 设计依据 1.我公司与务川县交通运输局签订的《务川县大坪镇“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设计设计合同》; 2.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及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交公路发【2015】73号;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等; 5. 有关规划、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和意见。 6. 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7.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8.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关于落实农村公路建设六个同步实施要求的通知》黔交建设【2014】69号; 9.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10. 贵州省公路局文件《贵州省“十三五”农村公路前期工作及设计要求》(征求意见稿); 11.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3 设计采用的技术规范 1)道路部分 (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 17 D13-02-2013);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5)《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86-2009); (6)《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2)桥梁工程 (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D62-2004);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 B02-01-2008)。 1.4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1)《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2)《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6年第3号); (3)《贵州省公路条列》和《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4)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5)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5测设经过 铁二院成都分院公司承接勘察设计任务之后,立即成立了项目处,制定了施工图测设《勘察设计作业指导书》,同时按规范、合同要求进行各项测设工作。本项目为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全长7.840Km。于2016年3月上旬完成外业测量工作,同时对施工图

详细设计说明书模版

(项目名称)详细设计说明书 文件版本 编写日期 发布日期

文件修改记录 修改日期版本号变化状态修改内容修改人 *变化状态:C――创建,A——增加,M——修改,D——删除 文档审批信息 版本号提交人批准人批准日期发布日期备注

目录 1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适用范围 (1) 1.3术语和缩写 (1) 1.4参考资料 (1) 2概述 (1) 2.1系统概述 (1) 2.2系统功能定义 (1) 3总体结构说明 (1) 3.1系统结构 (1) 3.1.1系统内外部关系图 (1) 3.1.2功能模块简要说明 (1) 3.1.3依赖的外部接口 (1) 3.1.4对外提供的接口 (1) 3.2模块程序构件结构图 (1) 4数据模型(Data Model)设计 (2) 4.1逻辑实体模型 (2) 4.1.1实体模型1 (2) 4.1.2实体模型2 (3) 4.2表结构(物理设计) (3) 4.2.1表汇总 (3) 4.2.2表1 (3) 4.2.3表2 (3) 4.3视图列表 (4) 5功能实现说明 (4) 5.1数据流类模块 (4) 5.1.1数据流程图 (4) 5.1.2实现说明 (4) 5.1.3程序设计 (4) 5.2业务处理类模块 (5) 5.2.1Object Model设计 (5)

5.2.2程序设计 (5) 6界面实现说明 (5) 6.1模块1 (5) 6.1.1总体界面结构(业务操作区)说明 (5) 6.1.2功能点1界面结构说明 (5) 6.1.3功能点2界面结构说明 (5) 6.2模块2 (6) 6.2.1总体界面结构(业务操作区)说明 (6) 6.2.2功能点1界面结构说明 (6) 6.2.3功能点2界面结构说明 (6)

分析道路设计中的选线优化设计

分析道路设计中的选线优化设计 摘要:针对目前道路设计中选线设计优化过程存在的问题,文章从实践角度出发,分析了选线设计的问题局限,并采用了GIS技术与多目标非线性模型,使选线设计能够综合多方面因素,来提高设计控制的安全可靠效果。结果表明,要想使选线设计的效果充分体现出来,需将现有的科学技术成果利用起来,以将涉及的环境、经济以及技术信息数据融合起来,进而为道路设计的科学合理性目标实现提供重要助力。 关键词:道路设计;选线优化设计;GIS技术;多目标非线性模型 0引言: 现代化经济建设水平的不断进步,使得各行各业发展均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在此发展背景下,道路交通环境将面临车流量不断增加与交通压力不断加大的问题。故,道路设计人员需结合所处路网环境来对具体的选线工作进行控制,以优化所处的道路交通网络环境。然而,由于选线设计工作涉及的环节、内容众多,因此,其易受环境与经济性等因素的影响,而降低设计应用的价值效果。为此,相关人员应在明确研究道路设计中选线优化设计现实意义的情况下,掌握选线设计的问题局限,来提高道路工程路线设计控制的针对性。这样一来,道路路线的运行,不仅能够保证所处地区的经济现代化建设不受影响,还能提高工程项目建设使用的可持续性。 1研究道路设计中选线优化设计的现实意义 当前阶段,道路选线是指,根据道路本身性质、控制点以及沿线地形等各方面因素,来提高路线设置的科学合理性。由于路线,是道路的基本骨架,其选择的好坏,将会对道路本身的功能及其在路网环境中的作用效果带来影响,因此,相关设计人员应综合多方面因素,来使道路选线的设计效果充分发挥出来[1]。 然而,在实践设计过程中,受路网环境复杂性的影响,降低了选线设计控制的科学合理性。为此,相关设计人员应在明确道路设计中选线优化设计原则的情况下,找出优化设计控制的方法。这样道路的路线设计才能满足当前交通量不断增加与运输量压力不断增加所提出的科学合理需求。 2道路设计中选线设计的问题局限 道路选线设计过程中,除了要满足国家发展建设的需求,还要根据工程项目所处的自然条件选择最佳的路线,来确保交通行车使用的安全稳定性。然而,在实际选线设计过程中,道路设计人员并未严格按照既定的原则进行设计控制,这就降低了选线设计的科学合理性。

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说明

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测量提供的地形图 2、沿线规划路网 3、现场踏勘资料 4、主体工程施工图设计图纸 二、设计采用规范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 (3)《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4)《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 (5)《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 (6)《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7)《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 (8)《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9)《道路交通反光膜》(GB/T18833-2012); (10)《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04); (11)《路面标线用玻璃珠》(GB/T 24722-2009); (12)《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GB/T2518-2008); (13)《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热挤压型材》(GB/T6892—2006); (14)《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GB/T16311—2009); (15)《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 14886-2006); (16)《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GB25280-2010); (17)《道路交通信号灯》(GB 14887-2011); (18)《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术语》(GA/T 509- 2004); (19)《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方式适用规范》(GA/T 527-2005); (2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 (21)《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2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三、工程简况 工程全长564.62m,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为30km/h,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横断面形式为:25m=5m人行道+0.25m路缘带+2×3.5m车行道+0.5m中间双黄线+2×3.5m车行道+0.25m路缘带+5m人行道。 本工程交通安全和经管设施等级为C级。 四、设计原则 1. 根据行车速度、道路线形、交通流量、流向和交通组成、道路沿线的状况等,适当确定交通标志和标线等交通设施的设置位置;以道路工程设计为依据,统盘考虑,整体布局,做到连贯性、一致性,满足近期道路交通经管的需求,确保行驶的安全、快捷、畅通。标志的布设应以不熟悉周围路网体系的司机为对象,通过标志的引导,能顺利、快捷地抵达目的地,不允许发生错向行驶。 2.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是交通经管设施,路上的标志具有法律效力,应按交通经管法规及有关规范,正确、合理地设置。道路交通设施设置不得侵占建筑限界,保证侧向余宽;不应侵占人行道有效宽度和净空高度。 3.当需要在同一地方设置两种以上标志时,可以安装在一根标志立柱上,但同一方向的标志最多不应超过四种。标志牌在一根立柱上并设时,应按禁令、指示、警告的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地排列。交通标志设置的净空高度:单柱式一般宜为1.5~2.5m,悬臂式一般应大于该道路规定的净空高度。 4.道路标线中车行道分界线的尺寸、导向箭头的尺寸和路面文字标记的高度应根据路段的设计速度确定。 五、交通标志设计 交通标志是用图形符号、颜色和文字向交通参与者传递特定信息,用于经管交通的设施。道路交通标志的形状、图案、尺寸、设置、构造、反光和照明以及制作,必须按《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规定执行。以不熟悉本工程路网体系的司机为使用对象,使其通过交通标志的引导,顺利、快捷、安全地抵达目的地,避免发生错误行驶。 1. 警告标志 警告标志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案;形状为等边三角形,顶角朝上;黄底反光,黑图案和边框不反光。 2. 禁令标志

软件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模板

xxxxx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

版本历史

修改记录

目录 1引言 (5) 1.1编写目的 (5) 1.2背景 (5) 1.3参考资料 (5) 1.4术语定义及说明 (5) 2设计概述 (5) 2.1任务和目标 (5) 2.1.1需求概述 (5) 2.1.2运行环境概述 (5) 2.1.3条件与限制 (6) 2.1.4详细设计方法和工具 (6) 3系统详细需求分析 (6) 3.1详细需求分析 (6) 3.2详细系统运行环境及限制条件分析接口需求分析 (6) 4总体方案确认 (6) 4.1系统总体结构确认 (6) 4.2系统详细界面划分 (7) 4.2.1应用系统与支撑系统的详细界面划分 (7) 4.2.2系统内部详细界面划分 (7) 5系统详细设计 (7) 5.1系统程序代码架构设计 (7) 5.1.1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表示层 (7) 5.1.2BLL(Business Logic Layer)业务逻辑层 (8) 5.1.3DAL(Data Access Layer)数据访问层 (8) 5.1.4Common类库 (8) 5.1.5Entity Class实体类 (8) 5.2系统结构设计及子系统划分 (8) 5.3系统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9) 5.3.1XX子系统 (9) .1XX模块 (9) 列表和分页 (9) 创建XX (9) .2XX模块 (9) XX列表 (9) XX修改 (9) 5.3.2XX子系统 (9) 5.3.6.1用户管理模块 (9) 5.3.6.2角色管理模块 (14) 5.3.6.3系统设置模块 (14) 5.3.6.4系统登录注销模块 (14) 5.4系统界面详细设计 (14) 5.4.1外部界面设计 (14) 5.4.2内部界面设计 (14) 5.4.3用户界面设计 (14) 6数据库系统设计 (14) 6.1设计要求 (14) 6.2信息模型设计 (14) 6.3数据库设计 (14) 6.3.1设计依据 (14)

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

一.基本资料 二.公路建设等级与设计标准 三.路线平面设计 (1)公路选线 (2)方案比选 (3)公路定线 四.道路纵断面设计 (1)准备工作 (2)纵坡设计 (3)纵断面设计成果五.道路横断面设计 (1)确定路基横断面宽度(2)资料收集 (3)横断面设计计算(4)横断面设计成果六.土石方调配 (1)计算横断面面积(2)土石方数量计算

二级公路路线设计 一、基本资料 1.道路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该工程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地形条件为平原微丘,地形起伏不大 ,为发展农村开放杨道庄村交通而建此公路。 秦皇岛市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1℃,一月平均气温为-5℃,七月平均气温为24℃。气温受海洋影响较大,比较湿润温和,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多集中于八九月份,约占年降水量的70%,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内。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本区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2q,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2.交通量资料(见表1)

表1 交通量调查表 3.路线所经地区地形图一张(比例1:1000)路段起点K0+000为所给地形图坐标(450671.0156,4402307.32366,32.5),终点为所给地形图坐标(474985.5693,4818852.8961,02.006)。 二、公路建设等级与设计标准 根据《标准》表2.0.2“各汽车代表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确定现有交通量的折算数,以小客车为标准进行交通量预测:

根据本公路预测年末平均交通量为3000辆,查《标准》中公路的分级标准,确定此公路为二级公路,并确定此公路的设计速度为60km/h,路基宽采用10m ,路面宽采用7.5m 两侧采用硬路肩,其设计宽度为1.5m ,土路肩,其设计宽度为0.75m 。 三、路线平面设计 1.公路选线 (1)路线方案选择(全面布局) 该公路为一条二级公路,起点连接旧路,终点连接杨道庄村并与旧路衔接。期间要保证路线线型合理。按照公路的起始点及控制点要求,路线有方案一和方案二两个方案可以选择。 ①方案一 路线的起点与原有的公路连接,位于平坦处,从起点拉直线到达转点1,在路线中部设置控制点A,之后通过一个大半径曲线转向南方,通过直线上坡,到达高处平坦处后设置转点2,在高处平坦处设置控制点B ,之后引直线与旧路相接,到达终点 ②方案二 起点与方案一起点相同,该方案从路的南侧山后用大半径曲线绕行到高地上之后拉直线与旧路相交,以后的路段与方案一相同。 (2)方案比选 d pcu N N d pcu N N N N N N N n d /3423)096.01(1500)096.01(/150042505.11500.13000.21505.12500.18004 .15.10.10.25.10.1910拖拉机大中客小客大货中货小货0=+=+==?+?+?+?+?+?=?+?+?+?+?+?=-

道路改造设计说明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1 设计过程 本项目于2015年2月委托我院进行酒都路北段拓宽工程施工图设计,2015年5月13日王城施工图初步成果并报业主评审,2015年5月15日进行了施工图内审,并依据意见进行修改。 2采用的规范、规程和验收标准 2.1采用的设计规范、规程 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3)《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5)《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7)《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8)《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9)《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 D60-2004) 10)《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JTG D63-2007) 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1-2001) 12)《公路沥青混凝土里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2-2001) 13)《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06 1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2.2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 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3 设计概要 3.1 工程概况 宜宾市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东与泸州市毗邻,北与自贡市接壤,西靠乐山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南界云南省昭通地区。处于金沙江、岷江和长江的三江交汇处,属于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地区。 三江口片区位于南岸东区北部,戎州大桥和大溪口间的狭长地带,是重要的城市节点,为《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确定的中央商务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设计内容为酒都路北段拓宽工程,酒都路道路红线宽度30m,路面结构均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3.2. 序号指标名称 路名 1 道路名称酒都路 2 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 3 计算行车速度30km/h 4 横断面宽度30m 6 道路交通等级中等交通 8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系数 0.10 9 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 10 路面标准轴载BZZ—100 11 路面设计基准期15年 12 防洪标准1/50 3.3 3.3.1平面设计 本次设计为道路改造,维持原道路技术标准,平面拟合原有线形进行设计 ,对道路两侧进行加宽处理,根据最新控规新增两处路口,道路与小区出入口接顺,通行机动车辆的小区出入口,采用沥青路面进行顺接;不通行机动车辆的小区出入口,采用人行道铺装结构进行顺接。 3.3.2 纵断面设计 本次改造仅对现有沥青混凝土路面修补后加铺新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纵坡不变。地面道路设计标高和原有小区出入口连接处,若有高差,在工程范围内20m范围内过渡到地面道路设计标高。 3.4横断面设计 道路横断面布置维持现有红线宽度及车行道宽度,车行道采用直线路拱形式,横坡采用1.5%。 本次设计道路横断面在现状道路横断面基础上,机动车道两侧拓宽0.5m,车道采用直线路拱形式,横坡采用1.5%,现场施工测量过程中,若道路横坡不满足要求,则采用AC-20层进行调平,横断面布置形式如下: 酒都路:30m=4.0m(人行道)+9.5m(车行道)+3m(绿化带)+9.5m(车行道)+4.0m(人行道); 3.5路基 本工程为道路加宽改造工程,但根据新控规需新增两处路口,需要新建路基,具体要求如下: (1)路基填筑及压实度 路基填筑填料优先采用强度高、粒径小、透水性良好的材料,严格按规范摊铺和压实。对于同一填筑路段,要求同一层的路基填料强度和粒径尽量均匀。一般路段路基填筑材料的重型压实度要求见下表:

道路初步设计说明完整范文

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区位条件 江山市贺村镇距江山市区10公里,浙赣铁路、205国道、46省道穿境而过,是江山市重要的工业基地、浙西商贸重镇。全镇总面积82.3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5.2万人,外来人口2.1万人。2002年11月被衢州市确定为四个经济强镇之一, 2005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镇。贺村镇作为经济强镇,通过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建材水泥、竹木加工、机电、纺织服装、食品与饲料加工、文体用品等6个主导产业,经济实力在江山市行政区划调整过后的19个乡镇中排名首位。2005年全镇生产总值实现8.7亿元,比上年增45.7%,其中工业增加值7.3亿元,比上年增5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比上年增55.2%,其中工业投入5.8亿元,比上年增55%;地方财政收入达3239.69万元,比上年增56%。农民人均收入约5000元。 江山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工程选址在贺村镇丰益村银碓山,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贺村镇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工程建在新205国道边,背靠浙赣铁路,交通条件良好;基地远离居民区,不影响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周围环境适合项目的建设。基地与贺村镇区紧邻,道路、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均已经敷设到区块,可以方便地与贺村镇基础设施网络衔接,也为基地三期的开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配套设施条件。 二、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项目所在地属丘陵平原地,从土壤资源来看,以黄色粘土为主,地层、地质条件好,坡度平缓,适宜项目建设。 2、气候气象 贺村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受地形影响,兼盆地气候的某些特色。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梅雨季节雨量集中。年均气温17.7度,年平均降雨量1658毫米,年无霜期255天,宜于农业生产。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主要灾害性天气有低温和寒流,梅雨及台风。 3、工程地质 沿线地址情况良好,基本属第三期黄土地区。 三、设计内容 本次项目内容为江山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一号路、二号路、三号路基础设施工程设计。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道路工程设计 2、给排水工程设计 3、交通工程设计 4、电力、电信工程设计

道路设计总说明

东兰县中央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花香乡花香村巴吉道路 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路线总长562.069m) 广西XX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六年二月

东兰县中央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花香乡花香村巴吉道路 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路线总长562.069m) 证书编号:审定: 资质等级:公路行业(公路)丙级审核: 法定代表人:复核: 技术负责人:设计: 项目负责人: 广西XX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六年二月

总目录 总目录

第一篇总论 一、概述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XX县中央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花香乡花香村巴吉道路 (2)建设单位:东兰县发展和改革局 (3)设计单位:广西建XX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证书编号:XXX;资质等级:公路行业(公路)专业丙级; (4)项目建设地点:花香乡花香村,距离县城50.0km。 (5)建设规模:道路总长562.069m,路基宽度4.5m,路面宽度3.5m。 (二)设计依据及标准 1、设计依据 (1)勘测设计委托合同;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 (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7)《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 (8)《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交公路发[2004]372号)。 2、主要设计指标如下: (1)公路等级—按《农村公路建设暂行技术要求》设计。 (2)计算行车速度:20km/h。 (3)路基宽度:4.5m;路面宽度3.5m。 (4)路面结构:水泥混凝土路面 (5)最大纵坡:14.98 % (6)设计洪水频率:新建桥涵及路基按25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 (7)图中坐标、高程系统均为假设。 二、工程概况 路线起点位于花香乡花香村弄吉屯,终点巴吉屯。路线全长562.069m。 主要工程量:挖土石方2091m3,填土方1346m3,混凝土路面1997.2m2。详见下表: 表1主要工程数量表 三、沿线自然条件及地理特征 1、地形 本路线通过地域地形较陡,高差大。 2、地质构造 测区内多以风化石为主,地表覆盖厚0.5-1.5m,未存在不良的地质构造。 3、地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