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公路道路设计总说明

农村公路道路设计总说明

总说明书

1、概述

本路段为保定市徐水区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之一,起点与易保线相交,沿现有道路向西,穿解村中部,终点解村西与瀑河水库至屯里路相交口,总里程2.606Km。

1.1道路现状

现状道路为非等级路,总长为2.606Km。其中过村段1.01Km,为5m宽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厚度为20cm,无路面基层;野外段长度为1.596Km,为5m宽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与过村段相同。由于现状道路等级较低,随着交通量的增长,过村段路面病害逐渐严重,主要病害为破碎板、露骨等,现状如下:

露骨破碎板

根据“保定市徐水区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的要求,对本路段进行改造提升。过村段由于受道路两侧空间、地形等客观因素限制,仅按照现状道路线形、宽度将旧路挖除新建,新建路面结构为:20cm水泥混凝土面层+16cm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6cm 5%水泥稳定土底基层,增加排水边沟和路灯照明,并通过加强交安措施,保证通行安全。野外段参照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7.5m,路面宽6.5m,将旧水泥路面面层挖除,再新建路面结构,路面结构与过村段相同。

1.2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

1.2.1 任务依据

l、《保定市徐水区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建设方提供的其他资料。

1.2.2 测设经过

接受建设方委托后,我公司即组织精干人员进行了本路段的勘查设计工作。

针对本路段特点,勘测方面,加强对路基、料场等现场调查。路基方面,侧重于沿线填土调查;料场方面,积极与保定市徐水区交通局以及地方政府了解周围料场情况,扩大调查范围,满足道路施工需要。

勘测中,积极与地方政府进行协调,并与环保、土地、水务等部门先行进行了沟通,取得了相关意见。项目组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与设计相关资料。

1.3技术标准

1.3.1本路段执行的主要技术规范、标准如下: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公路勘测规范》(JTG Cl0—2007)

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2014)

8、《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9、《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1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11、《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33-2012)

1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13、《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2008)

14、《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89-2012)

1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

16、《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2007)

1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

1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19、《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2007]358号1.3.2 主要技术指标

过村段受客观条件限制,按照等外路设计。

野外段按照三级路标准设计,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公路等级:三级。

●设计速度:30km/h。

●设计荷载:公路-II级。

●路基宽度:整体式路基7.5m。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

●其他技术指标按有关规范、标准执行。

野外段主要参照技术指标表

1.4

路线起点:与易保线相交。

路线终点:解村西与瀑河水库至屯里路相交口。

主要控制点:路线起点、终点位置。

沿线主要村镇:解村。

在本路段内无建设项目实施。

2、建设条件自然条件

2.1地形地貌

徐水区隶属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中部,属保定市管辖。徐水区主要以平原和低山区为主,平原区由大小不等的冲积扇构成,其地形宛如半碟状。自北、西、南三个方向,向东部白洋淀

倾斜。按其成因分为山前洪积平原、冲积平原及洼淀区三部分。该区为山前冲积平原,主要由拒马河、易水、漕河、龙泉河、唐河、沙河出口后冲积物而成。地势平坦,海拔10m-30m之间,地面坡度小于千分之一。

徐水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是县城西北象山,海拔447米,最低点在县城东南大因镇的李家迪城村,海拔8米。依照形态和成因不同,全县可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地貌单元。大致以大王店为界,以西为剥蚀堆积作用形成的丘陵区,面积91.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2.6%,以东为堆积作用所形成的山前倾斜平原区,自然坡度1‰左右。

2.2气候水文

徐水区境内有瀑河、曲水两座水库,漕河、瀑河、萍河三条主要河流汇入下游20公里的“华北明珠”白洋淀。地下水储量丰富,水质清冽甘甜。

徐水区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3℃,年平均降水575mm,年平均气温11.9℃,年无霜期平均184天,年均降水量546.9毫米,年日照时数平均2744.9小时。

2.3地震

按照中国地震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不再采用地震基本烈度的概念,直接采用地震动参数进行设计。新标准按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进行分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与原地震基本烈度间的相关关系如表2-1: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与原地震基本烈度对照表表2-1

本路段沿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相当于原标准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区。

3、路线

3.1路线布设原则

1、路线设计综合考虑了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做到平、纵线形组合适当,视觉诱导良好,与环境配合协调,体现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2、受道路两侧空间、地形等客观因素影响,过村段平面线形须沿用现有道路线形,纵断主要沿用现有路面高程。

3、野外段结合现有形地貌,在满足指标前提下优化平面线形,适度调整纵坡以满足道路排水需求。

4、K0+000-K0+004.4段交叉口和K2+521.8-K2+539.8段旧桥利用,不在本次施工范围。

5、K2+539.8-K2+603.015为两侧过村段,但道路两侧存在加宽空间,为与K2+521.8-K2+539.8段小桥衔接,本段将路面宽度加宽至7.0m与桥面同宽。

3.2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

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设计时速为30km/h。

2、平面线形

(1)路线长度2.606km

(2)全线设交点11个,平均每公里4.221个。

(3)平曲线最小半径:5000m

(4)最大直线长:1100.63m

(5)平曲线占路线总长21.47%

3、纵断面线形

(1)最大纵坡:2.847%

(2)最小坡长:100m

(3)竖曲线占路线总长19.222%

(4)变坡点共9个,平均每公里变更次数3.454次。

(5)竖曲线最小半径

凸型:2100m

凹形:2600m

4、路基、路面

4.1路基设计原则

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经济有效”的设计原则。过村段挖除原有路面结构后既有路基碾压利用。野外段按照三级公路标准将路基加宽至7.5m,其中既有路基碾压利用5m,两侧拼宽各1.25m。

4.2路基横断面布置

1、K1+592.9-K2+501.8段和K2+539.8-K2+603.015段均为双侧过村段,路面宽度分别为5.0m和7.0m,路基横断面如下:

过村段路面采用单向1.5%,坡向排水边沟侧。

路基设计标高为设计中心线标高。

过村段与野外段宽度渐变时采用两侧对称加宽,渐变率不小于1/15。

2、K0+004.4-K1+572.9为野外段,路基宽度为7.5m,断面组成为:0.5m土路肩+ 2×3.25m 行车道+0.5m土路肩。

野外段路面横坡采用双向1.5%,土路肩横坡采用双向3%。

路基设计标高为设计中心线标高。

4.3路基设计

1、K1+592.9-K2+501.8段过村段沿用既有道路宽度,现有路基碾压利用,K2+539.8-K2+603.015段过村段加宽至7.0m,与K2+521.8-K2+539.8段中桥宽度一致。

2、野外段参照三级公路标准建设,存在道路纵坡调整和路基加宽情况,填方路基边坡坡率采用1:1.5,自然边坡。

本路段既有路基宽度小于7.5m,须进行路基加宽,采用翻挖既有路基的方式进行处理填方加宽路基地面清除表土厚度按30cm计,特殊路段清表厚度大于30cm时,建议经监理、建设方确认后以工程洽商方式处理。

为保障路基稳定,路基施工应按照规范要求单侧增加30cm超宽碾压。

单侧坡向双侧坡的过渡距离不大于宽度渐变长度。过村段与野外段路基宽度相同的,其单侧坡向双侧坡的过渡距离为20m。

4.3.1路基填料及压实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应符合下表要求。

项目分类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

(cm)

填料最小强度

(CBR)(%)

填料最大粒径

(cm) 填方路基

上路床0~30 6 10

下路床30~80 4 10

上路堤80~150 3 15

下路堤150以下 2 15 零填及路堑路床

0~30 6 10

30~80 4 10

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压实标准,压实度应符合下表要求。

填挖类型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 压实度(%) 填方路基

上路床0~30 ≥95

下路床30~80 ≥95

上路堤80~150 ≥94

下路堤150以上≥92 零填及路堑路床0~80 ≥95

4.4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过村段通过道路纵坡和设置单向横坡,将道路范围内的积水排入道路内侧浆砌片石盖板边沟内,然后再通过边沟汇入自然沟渠。野外段通过道路纵坡和横坡,将路面范围内的积水通过自然散排方式排放。

4.5取土、弃土方案

本路段处于平原,周边取弃土有一定难度,考虑在本路段内土方调配,如仍存在弃方或借方,建议由建设单位与其他道路工程统一协调处理。

4.6路面设计

4.6.1设计原则

遵循“技术可行、选材合理、价格经济、施工方便、便于养护”的原则。过村段沿用既有道路高程不变的情况下,挖除现状路面结构新建。野外段将既有道路面层挖除后新建路面结构。

4.6.2路面结构

野外段新建路面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

20cm 水泥混凝土

封层

16cm 5%水泥稳定碎石

16cm 5%水泥稳定土

路面总厚度52cm。

过村段新建路面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

20cm 水泥混凝土

封层

16cm 5%水泥稳定碎石

30cm 天然砂砾

路面总厚度66cm。

设计弯沉值:

第1层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的弯拉强度标准值≥4.0MPa

第 2 层路面(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65.7 (0.01mm)

第 3 层路面(水泥稳定土底基层)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186.8 (0.01mm)

路基回弹模量:≥35Mpa,路床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LS=266.2 (0.0lmm)。

4.6.3路面材料

1、水泥混凝土

本路段水泥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的塌落度宜为10-30mm。

水泥混凝土水泥应采用道路硅酸盐水泥,碎石压碎值不大于30%,坚固性不大于26%,针片颗粒含量不大于20%,含泥量不大于2%,泥块含量不大于0.7%,吸水率不大于3%。

水泥混凝土28天的弯拉强度标准值不低于4.0MPa。

2、钢筋

野外段6.5m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两幅板,纵缝设置拉杆钢筋。

钢筋采用HRB335,路面所用传力杆、拉杆等钢筋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技术要求。

钢筋应顺直,不得有裂纹、断伤、刻痕、表面油污和锈蚀。传力杆钢筋加工应锯断,不得挤压切断;断口应垂直、光圆,用砂轮打磨掉毛刺,并加工成2~3mm圆倒角。

3、接缝材料

应选用能适应混凝土面板膨胀和收缩、施工时不变形、弹性复原率高、耐久性好的胀缝板。其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

板厚度应为(20~25)±2mm。

填缝采用聚(氨)酯常温施工,背衬垫条采用聚氨酯,其形状应为圆柱形,直径应比接缝宽度大2~5mm。

本路段胀缝设置间距不大于300m。传力杆套(管)帽、沥青及塑料薄膜应符合下列要求:用于胀缝传力杆端部的套帽宜采用镀锌管或塑料管,厚度不应小于2.0mm;要求端部密封不透水,内径宜较传力杆直径大1.0~1.5mm,塑料套帽长度宜为100mm左右,镀锌套帽长度宜为50mm左右,顶部空隙长度均不应小于25mm。

5、封层

为防止在水泥路面施工过程中破坏已施工完的基层,减少通车后路面渗水对基层的破坏,在水泥路面基层上设置下封层。下封层采用层铺法表面处治施工,下封层厚度不宜小于6mm,且做到完全密水。沥青采用乳化沥青,用量为1.0kg/m2,S14矿料用量7~9 m3/1000 m2,粒径3~5mm。施工时应严格按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2014)执行。

乳化沥青主要技术指标

6、水泥稳定碎石

水泥稳定碎石中的碎石采用级配碎石,其级配组成应符合下要求。

同时要求级配碎石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6,压碎值不大于26%。

水泥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应大于6h且小于10h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不应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标号宜采用32.5或42.5。

水泥稳定碎石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建议为3.5MPa,压实度不小于98%。

根据现场试验确定最终的材料配合比,供施工参考主要材料采用配合比为(质量比):水泥稳定碎石中水泥:碎石=5:95。

7、水泥稳定土

水泥稳定土塑性指数小于12,7天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2Mpa。

水泥剂量宜为5%,当达不到强度要求时应调整配合比,水泥最大剂量不应超过6%。水泥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应大于6h且小于10h的32.5级、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土:细粒土宜采用塑性指数为10~17的粘性土(亚粘土)。有机质含量应小于10%,均匀系数不应小于5,液限不应超过40%。

8、其他路面技术措施

纵缝应与路线中线平行。在路面等宽的路段内或路面变宽路段的等宽部分,纵缝的间距和形式应保持一致。路面变宽段的加宽部分与等宽部分之间,应以纵向施工缝隔开。加宽板在变宽段起终点处的宽度不应小于1m。

横向缩缝采用假缝形式,顶部锯切宽3~8mm、深1/4板厚的槽口,并填以聚氨酯。

两条道路正交时,各条道路宜保持本身纵缝的连通,而相交路段内各条道路的横缝位置应按相对道路的纵缝间距作相应变动,保证两条道路的纵横缝垂直相交,互不错位。两条路斜交时,主要道路宜保持纵缝的连通,而相交路段内的横缝位置应按次要道路的纵缝间距作相应变动,保证与次要道路的纵缝相连接。相交道路转弯加宽部分的接缝位置,应不出现或少出现错缝和锐角板。

水泥混凝土路面每日施工结束或因其他原因中断施工时必须设置横向施工缝,设在横向缩缝处的横向施工缝采用设传力杆的平缝形式。

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必须采用拉槽、压槽或刻槽等方法筑做表面构造,构造深度应为0.50~1.00mm。

用于混凝土路面养护的养生剂性能应符合下表规定。

5、路线交叉

交叉口的设计均采用加铺转角形式,共设平面交叉17处,与等级路交叉2处,其余均为非等级交叉。

过村段被交路采用18cm水泥混凝土路面顺接。

野外段被交路为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18cm水泥混凝土+16cm水泥稳定碎石。

野外段被交路为土路时,采用20cm砂石路面+路基填土结构顺接。

与等级路交叉时,采用与主线相同的路面结构。

被交路单侧顺接长度为10m。

在进行加铺转角处理时,应注意新建路与被交路之间横坡的过渡,加铺转角圆弧中心与交叉点连线的横坡应保证在0.3%~2%;与等级交叉时纵坡在0.15~3%之间;与非等级路交叉纵坡保证在0.3%~6%,以保证行车舒适,并且利于排水。

6、交通工程

以“安全、环保、舒适、和谐”为设计理念,按照GB5768.2-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及有关规范进行设计,主要包括:交通标志、交通标线、道口标柱等。

6.1 交通标志

在道路起点设置限速标志,禁止车辆超速行驶;

下穿高速及铁路时设置限高标志,保证行车及构造物安全;

所有标志的形状、图案、颜色等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2009)中的有关规定。标志板面底衬及字符均采用III类反光膜。其色度坐标应符合《视觉信号表面色》(GB8416-2003)中的有关规定。其反光膜的逆反射系数和亮度系数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为保证美观,标志版上的所有字符、图案均应是整张反光膜,严禁拼接。

6.2 标线

本路段的交通标线主要包括:对向车行道分界线。

对向车行道分界线采用黄虚线,线宽10cm,线段及间隔长度分别为4m和6m,一般设置在道路中线上,用以分隔对向行驶的交通流。

6.3 道口标柱

道口标柱设在公路沿线村路及以下平面交叉两侧,用来提醒主线车辆提高警觉,防范支路车辆突然出现而造成意外。道口标注一般沿主线方向,每侧2个,埋设在距路缘石外缘20cm 处,没有路缘石的,应埋设在距土路肩内边缘20cm处,不应埋设在路基边坡上。

7、照明工程

考虑居民夜间出行安全,过村路段单侧增加路灯,满足照明要求。

照明电源接自路侧变压器(具体有供电部门指定),负荷需求按三级负荷供电设计,设置照明配电箱1台。采用低压计量,在配电箱根据供电部门的规定装设专用计量仪表。

过村段,在道路一侧安装6m单杆单臂热镀锌喷塑钢杆路灯,间距35m左右,车行道侧安装1只具有翼形配光性的半截光型LED灯具。本路段共安装照明路灯30盏。

8、筑路材料

本次筑路材料调查的县市有:徐水区、保定市。本着“质量第一,成本控制,就地取材,保护环境”的原则,对拟建公路沿线的筑路材料作了充分的调查研究与评价。

(1)水泥:徐水有众多厂家,所需水泥可就近够买。

(2)钢材:主要来自徐水区钢材市场。

(3)路基填筑材料:本路段为用土量不大,建设方同意调配。

(5)石料:徐水附近及邻县有等多家砂石生产商,所需石料可就近够买。

(6)砂:工程用砂主要从徐水区附近的砂场采购。

(7)石灰:采用徐水区内石灰厂开采的石灰。

(8)工程用水:采用沿途地表水,必要时采集地下水。

(9)工程用电:沿线电力供应情况较好,工程用电可与电力部门协商解决。

9、施工方案

9.1施工期限的总体安排

为了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公路建设,业主单位应建立强有力的项目组织管理机构,配备专门人员依法进行管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采用公开招标,择优选定具有相应施工资质施工单位及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监理单位承建。中标单位应在开工前编制详细的、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计划,按要求投入必要人力和物力。

本路段全长2.606公里,工期安排为4个月。

9.2主要工程、控制工期的工程和特殊工程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的制定可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深入调查研究,制定相应对策,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在建工程质量安全。

土方施工应关注雨季的突来,施工现场要及时做好临时防排水系统,保证大雨时不造成大量水土流失,进而恶化周边环境。

水泥混凝土和水泥稳定碎石采用商品购买,水泥土采用路拌法施工,制定合理的机械摊铺碾压的作业方案,以便于施工质量控制。

本路段应全部采用机械化作业方案,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9.3主要材料的供应,机具、设备的配备及临时工程的安排

钢材、木材、水泥等主要建筑材料可全部使用国产材料,主要向省内的生产厂家采购;砂、石、土等地方性材料以向现有料场购买为主。

施工应选择具有相应施工经验、具有本路段所需的机器设备的施工单位。

本路段的临时工程主要有临时电力和电讯线路,应在施工前先期实施。施工过程中,还应在汛期或寒冷季节来临前,采用可靠防排水及防寒措施,以保证周边环境免遭破坏,施工质量不受恶劣气候影响。

10、其他

1、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设计图纸进行复核,理解无误后方可施工。

2、施工单位应认真了解现场情况,如与实际情况不符,请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共同协商解决。

3、说明中未尽事宜详见各专业设计,施工应严格按有关规范、标准执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