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政道路设计说明

市政道路设计说明

市政道路设计说明
市政道路设计说明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一、概况

裴城路就是交通中心周边道路市政工程建设项目之一,该道路位于规划交通中心北侧,紧邻高铁客运站。道路起点接在建裴城路西段,终点至裴成桥,全长870、73米,红线宽30米。

现状裴城路为既有道路,既有路面为水泥混凝土结构,本次设计中将破除原有道路结构,按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新建。道路采用城市次干道标准,断面为单块板。

道路周边地块均以形成,道路两侧分布着民用住宅区,教育机构及少量企事业单位。道路红线范围基本无建筑需拆迁。

本册设计内容含道路、照明、排水管线及交通工程等,本设计说明为道路部分及总体设计说明。

二、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

(一)初步设计批复

1、道路红线宽30米:4、0米人行道+

2、0米绿化带+18、0米车行道+2、0米绿化带+4、0米人行道。

(二)初步设计批复执行情况

1、按批复意见执行。

三、设计依据及相应技术规范

(一)、设计依据

(1)我院与建设单位(眉山发展(控股)有限公司)签订得设计合同(2011QT-005补1,2012、08);

(2)裴城路(市交通中心至永通河)道路红线图(眉建选[2012]65#);

(3)《眉山市东坡大道、裴城路、红星路、环湖路东延段道路路面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定版)》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2年8月;

(4)勘察单位提供得实测道路横纵断面资料;

(5)我院相关设计人员现场踏勘调查资料;

(6)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及评审会议纪要;

(7)眉山交通中心周边道路市政工程裴城路(永通河至双赋园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8)眉山市公共交通客运公司关于裴城路公交港湾式停靠站设计得函(眉公交函[2012]7号)

(9)其它相关资料。

(二)、技术规范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 (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10)《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 5768-2009)(11)《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12)《城镇道路交叉口设计规范》(CJJ152-2010)(13)《北京市废轮胎胶粉沥青及混合料设计施工技术指南》北京市路政局京路科安发(2006)912;

四、技术标准及主要技术指标

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

2、设计车速:30km/h。

3、荷载标准:

路面:BZZ-100标准车;

桥涵设计荷载:汽车公路-I级,人群3、5Kpa。

4、设计年限:

交通量饱与年限15年;沥青砼路面结构临界状态设计年限10年。

5、道路交通等级:重型;

6、抗震要求:七度设防;

8、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

9、横断面形式:单块板断面形式;

五、设计概要

(一)、平面设计

1、道路平面设计线形与规划相同,与各规划交叉口也按规划设计。

2、道路大致为西北—东南走向,起点接在建裴城路西段,桩号K0+000,坐标X=3328135、686,Y=49872

3、535,终点顺接既有裴城桥,桩号K0+870、73,坐标X=3327653、344,Y=499448、461,路线总长870、73米,道路红线宽30米。

3、公交停靠站采用港湾式停靠站,具体布置形式及平面位置由眉山市公共交通客运公司拟定,详见《道路平面设计图》及《港湾式公交站平面大样图》。

4、本工程坐标系采用2009眉山城市坐标系。

(二)、道路纵断面设计

1、裴城路现状为既有道路,因道路两侧场地已形成,故本道路在纵断面设计过程中要优先考虑与道路周边场地得衔接。

2、纵断面设计相关指标如下

道路纵坡:Imax= 0、3%,Imin= 0、16%;最小坡长234、938m。

3、道路设计高为道路中线处对应路面标高。

4、本工程高程系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三)、道路横断面设计

1、本次道路横断面设计按规划执行。

2、横断面具体布置型式为

30米红线:车行道宽2×9、0米,绿化带宽2×2、0米,人行道宽2×4、0米。

横断面具体布置详见《道路平面设计图》及《道路标准横断面图》。

3、路拱形式为二次抛物线形型。

4、车行道路拱为向外单面坡,横坡度为1、5%,人行道为向内单面坡,横坡度为2、0%,绿化带不设横坡。

(四)、路基、路面设计

1、路基设计

(1)路基设计高程为道路中线对应处标高。

(2)地质条件

根据地勘报告,本次设计道路路床范围内土层为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多呈硬塑状,受地表水及人工活动影响小,地基稳定,就是路基较好持力层。但与人工填土层接触部位部分呈软塑状,厚约0、5~0、6m,分布不均,不宜直接作持力层。

因此,在结合了地勘报告,综合考虑专家初步设计评审意见及眉山当地多雨得气候特点得基础上,本道路车行道路面结构层下平均超挖0、6m换填为天然砂砾石以保证路基稳定性。

道路土基顶部当量回弹模量为30Mpa。

(3)由于道路既有道路,同时填挖高度较小,边坡均采用临时边坡。边坡坡度填挖方分别为1:1、5与1:1。

(4)土基得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填方路基要求路槽底面以下0~80cm不低于94%,80cm 以下须大于91%。挖方路基要求路槽下0~30cm为94%。路槽应作与路面一致得横坡。

车行道路槽底面土基当量回弹模量应≥30Mpa,路床弯沉值≤310(0、01mm),采用黄河JN150测试。

(5)施工中应严格执行《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

2、路面设计

机动车道

(1)底基层

裴城路底基层采用天然级配砂砾石30cm,设计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不低于96%,抗压回弹模量≥170Mpa,弯沉值≤140(0、01mm)。

(2)基层

基层为5%水泥稳定碎石36cm,分两层碾压,每层碾压厚度18cm 压实度要求(重型击实标准)不低于98%,抗压回弹模量≥1400MPa,7天饱水无侧限抗压强度≥3、5Mpa。

碎石级配要求见下表:

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得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

(3)面层

面层采用复合面层,上面层为橡胶沥青混凝土,厚4cm;下面层为AC—20C型沥青混凝土,厚6厘米。上面层设计弯沉≤26(0、01mm)。上面层与下面层之间设置乳化沥青粘层,下面层与基层顶面之间设置乳化沥青封层、透层。

(4)面层沥青混凝土技术规范要求:

橡胶沥青:

①基质沥青

橡胶沥青所用基质沥青采用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

②橡胶沥青

橡胶沥青技术指标

橡胶沥青中橡胶含量参考值:橡胶占橡胶沥青总量18~22%;橡胶粉细度参考值不大于0、15mm。以上参考值可根据试验进一步确定。

③碎石性质

为保证沥青加铺层表面得抗滑能力与混合料中骨料得嵌挤,选用优质碎石作为下层沥青混凝土所用石料,选用玄武岩石料作为表面层橡胶沥青混合料所用石料,石料应满足下表所示得技术要求。

石料技术要求

④石料得级配

特别高强粗集料得第二次破碎应采用反击式破碎机、锤机式破碎面或圆锥式破碎机破碎。

在路面加铺工程中,拟采用四种规格要求得破碎集料:10~15mm、5~10mm、3~5mm、0~3mm;粗集料得级配组成应满足下表所列得技术要求。

沥青混凝土粗集料得级配要求

⑤橡胶沥青混凝土得级配

橡胶沥青混合料得级配需满足下表所列得要求:

橡胶沥青混凝土级配要求

经磨细得到得矿粉。

⑥橡胶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性能要求

橡胶沥青混凝土性能应满足下表所列要求:

热拌橡胶沥青混凝土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

抗压回弹模量≥1300Mpa。

?沥青砼下面层

矿料级配组成

沥青砼技术指标要求

抗压回弹模量≥1100Mpa。

沥青砼技术试验技术标准

?乳化沥青粘层、封层、透层

乳化沥青技术指标

2、在水稳与沥青砼面层之间设置下封层,设置厚度大于等于0、6cm、

3、沥青各面层之间,须设置粘层。

(5)面层施工前,应先铺设试验段,以获取施工参数,沥青混凝土密实度不得低于实验室标准密实度得97%。

(6)沥青混凝土路面须满足下列技术指标:

粗集料:采用符合“沥青面层用粗集料质量要求”得集料。

细集料:采用符合“沥青面层用粗集料质量要求”得集料。含泥量必须小于3%。

矿粉:采用符合“沥青面层用矿粉质量要求”得矿粉。

石屑:采用符合“沥青面层用石屑质量要求”得石屑。

天然砂:采用符合“沥青面层用天然砂质量要求”得天然砂。

(7)以上未尽事宜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执行。

人行道

(1)人行道基层采用15厘米C15水泥混凝土,面层为6厘米厚预制C30彩色面砖,其下采用3厘米M5水泥砂浆卧底找平。C15混凝土基层要求7d龄期抗压强度不小于7、0MP,28d龄期抗弯拉强度不小于2、0MP。

(2)人行道土基压实度要求同车行道,采用轻型击实标准。

3、路面排水

路面排水分为横向与纵向排水,横向排水通过车行道向外1、5%横坡,人行道向内2、0%横坡排水;纵向沿立道牙边缘设置雨水口进行收集,经雨水口联络管流入相应排水系统。

4、其它

(1)本工程人行道旁设置绿化带,具体绿化设计详见景观设计图纸。

(2)其它附属设施得施工应按照相关设计图及施工规范进行。

5、筑路材料

本工程施工所需材料、现场拌与场(站)、施工用水、用电等均由施工单位与甲方协调。六、施工注意事项

(一)施工前准备工作

(1)施工前应充分考察现场情况,详尽了解设计意图,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计划。

(2)根据工程实际需求,进行施工现场布置,设置临时工棚、施工及协调办公室。

(3)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每200米左右设置临时水准点一个,并复测平面与高程控制桩(按平面设计桩号布置),据此测出相应道路中心、路面宽度及纵横高程等样桩。

(4)进入实质性施工前,应进行工程沿线清场。有碍施工得建筑物,渠道均应在施工前拆迁完毕。需要保留保护得现有管线、设施等应作好标记及统计,在施工前与施工进行时予以重视。

(5)施工前应开挖临时边沟与附近出水口接通,做好临时排水措施,以利施工期间得积水排泄。路基施工排水必须合理安排临时排水路线,充分利用沿线已有排水措施,将水引入沟渠中。

(二)路基施工

(1)道路设计范围内路基施工前应对现状水泥混凝土路面及下面得无机稳定结合料上基层全部破除,破除物应清运离现场。对粒径满足填筑压实要求得块料,可经处理满足规范要求后用于软土地基得处理。

(2)路基回填料应采用连砂石回填,禁止采用淤泥、腐质土、膨胀土、垃圾等填筑路基。挖方未经处理一般不用于路基回填。同时施工

应尽量避开雨季。

(3)路基加强(换填)施工时,应按设计要求保证最小换填(加强)层厚度,换填前应保持原状路基相对干操、平整、无地表水等,并采用压路机初步碾压密实。回填天然砂砾时应遵循先大后小,大卵石筑底,小卵石嵌缝,砂(砾)石填充密实得工序。换填宽度及深度须满足设计得最小值。

天然砂砾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要求不低于94%,回弹模量≥30Mpa。

(4)路基碾压时应水平分层碾压处理,每层虚铺厚度应与压实机具相适应,碾压之前应注意将填土得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左右。

(5)沿线如有粪坑、坟地、鱼塘、水沟等小范围地质不良结构,施工时应予清除换填。

(6)施工期间应有效排除降水与附近地带流入路基得地面水及施工用水。若地下水影响路基稳定时,应根据情况采取适当降水措施予以疏导处理。

施工时如遇重大不良工程地质情况,应通知建设与设计单位,三方协商处理措施。

(三)路面施工

(1)天然级配砂砾石底基层

砾石得最大粒径不应超过规范要求,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6,石料压碎值不大于30%,级配应符合规范要求。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要求均不低于96%,抗压回弹模量≥170Mpa。

(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碎石应干净,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2%,碎石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要求有较好得级配。水泥含量指水泥与干碎石之间得重量百分比,所用水泥宜选用终凝时间在6小时以上,初凝时间不小于3小时得水泥,标号可采用42、5号。施工中应控制好含水量,必须拌与均匀、碾压密实,并根据施工时得天气情况做好保湿养生工作,宜采用湿砂进行养生,养生7天后方可施工面层。

(3)沥青混凝土面层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得统一规定:

①目标配合比需经驻地监理工程师审查,报总监代表批准后才能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如果某种矿料产地、品种发生变化,必须重新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

②每台拌与楼均应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由驻地监理工程师审查,总监代表与总监助理确认,经总监批准后,才能进行试拌与试铺。

沥青混合料得拌制:

①严格掌握沥青拌与集料时得加热温度以及沥青混合料得出厂温度。橡胶沥青混合料得施工温度控制范围见下表。

橡胶沥青混合料得施工温度(℃)

注:

a所有检测用温度计应采用半导体数显温度计并及时送当地计量部门检定,或在监理监督下用标准温度计标定;

b所有温度检测均应按正确得方法操作,避免温度计探头位置不当使测得温度不真实;

c碾压温度就是指碾压层内部温度。

②拌与楼控制室要逐盘打印沥青及各种矿料得用量与拌与温度,并定期对拌与楼得计量与测温进行校核。

③拌与时间由试拌确定。必须使所有集料颗粒全部裹复沥青结合料,并以沥青混合料拌与均匀为度,建议外掺剂等加入拌与仓后先与矿料干拌10S,再加入橡胶沥青湿拌40S。

④要注意目测检查混合料得均匀性,及时分析异常现象,如混合料有无花白、冒青烟与离析等现象,如确认就是质量问题,应作废料处理并及时予以纠正。在生产开始以前,有关人员要熟悉本项目所用各种混合料得外观特征,这要通过细致地观察室内试拌得混合料而取得。

⑤每台拌与楼每天上午,下午各取一组混合料试样做马歇尔试验与抽提筛分试验,检验油石基础比、矿料级配与沥青混凝土得物理力学性质。每周应检验1~2次残留稳定度。

橡胶沥青用量与设计值得允许误差-0、1%至+0、2%。

0、075㎜±2%

≤2、36㎜±4%

≥4、75㎜±5%

⑥每天结束后,用拌与楼打印得各仓料数量,进行总量控制。以各仓用量及各仓筛分结果,在线检查矿料级配;计算平均施工级配与油石比,与设计结果进行校核;以每天产量计算平均厚度,与路面设计厚度进行校核。

沥青混合料得运输

①采用数字显示插入式热电偶温度计检测沥青混合料得出厂温度与运到现场温度,插入深度要大于150mm。在运料卡车侧面中部设专用检测孔,孔口距车箱底面约300mm。

②拌与楼向运料车卸料时,汽车应前后移动三次装料,以减少粗集料得离析现象。

③沥青混合料运输车得运量应较拌与能力与摊铺速度有所富余,根据工程规模摊铺速度有所富余,根据工程规模摊铺机前方应有3~5辆运料车等候卸料。

④运料车应有良好得篷布覆盖设施卸料过程中继续覆盖,直到卸料结束取走篷布,以资保温并避免污染环境。

⑤连续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住,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沥青混合料得摊铺

①连续稳定地摊铺就是提高路面平整度最主要措施。对于橡胶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得摊铺速度应根据拌与楼得产量、施工机械配套情况及摊铺厚度、摊铺宽度,按1~3m/min予以调整选择,做到缓慢、均匀、不间断地摊铺。用餐应分批轮换交替进行,切忌停铺用餐,争取做到每天收工停机一次。

②用机械摊铺得混合料未压实前,施工人员不得进入踩踏,一般情况下不得采用人工整修。

③橡胶沥青混合料上面层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装置控制摊铺厚度。两台摊铺机距离不应超过10m,以形成良好得热接缝。

④摊铺机应调整到最佳工作状态,调整螺旋布料器两端得自动料位器,并使料门开度、链板送料器得速度与螺旋布料器得转速相匹配。螺旋布料器中得混合料以略高于螺旋布料器2/3为度,使熨平板得挡板前混合料得高度在全宽范围内保持一致,避免摊铺层出现离析现象。

⑤检测松铺厚度就是否符合规定,以便随时进行调整。摊前熨平板应预热至规定温度。摊铺机熨平板必须拼接紧密,不许存有缝隙,防止卡入粒料将铺面拉出条痕。

⑥摊铺遇雨时,立即停止施工,并清除未压实成型得混合料。遭受雨淋得混合料应废弃,不得卸入摊铺机摊铺。

沥青混合料得压实成型

①沥青混合料得压实就是保证沥青面层得重要环节,应选择合理得压路机组合方式及碾压步骤。为保证压实度与平整度,初压应尽量在摊铺后较高温度下及时进行。为防止橡胶沥青粘结橡胶轮胎,橡胶沥青混凝土不宜使用胶轮压路机。

②橡胶沥青混合料压实工艺分为初压、复压与终压,碾压工艺通过试铺段确定。

③压路机应以缓慢而均匀得速度碾压,压路机得适宜碾压速度建议按下表选用。

压路机碾压速度(㎞/h)

④为避免碾压时混合料推挤产生拥包,碾压时应将驱动轮朝向摊铺机;碾压路线及方向不应突然改变;压路机起动、停止必须减速缓行,不准刹车制动,压路机折回不应处在同一横断面上。

⑤初压应紧跟摊铺机进行碾压,随摊铺机逐步推进。复压、终压应分清段落,设置明显标志,便于司机辩认。对松铺厚度、碾压顺序、压路机组合、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及碾压温度应设专岗管理与检查,使面层做到既不漏压也不超压。

⑥由于橡胶沥青粘度较大,冬季施工应在采取降低沥青粘度得措施,保证橡胶沥青混凝土得压实度得达到设计要求。当采取降粘措施后仍不能满足压实度得要求时,不得继续施工。

⑦压实完成12小时后,方能允许施工车辆通行。

(4)乳化沥青粘层、封层、透层施工

透层:基层碾压完毕表面稍干即可洒布透层沥青(建议沥青与水得比例为35:65),采用慢裂得渗透性好得洒布型乳化石油沥青,宜选用符合技术指标要求得阴离子乳化沥青(PA-2)。其沥青与水得比例可根据洒布机、渗透性实验进行调整,以易于渗透,且有一定渗透深度(5~10mm),表面不形成油膜为合格。喷洒量应实验确定,一般为1、0L/m2。透层乳化沥青破乳后,即按正常覆盖洒水保湿养生。

下封层:在基层养生结束后,即洒布封层乳化沥青,单一粒径得石屑作为下封层。施工工艺流程为:

①均匀洒布封层乳化沥青,喷洒厚度一般不小于0、6cm,且做到完全密水。

②同时均匀洒布3~5mm得石屑料,量不宜多,约占面积得60%。

③用轻型钢轮压路机碾压1~2遍,碾压速度不宜超过2km/h。

④待下封层破乳成形后方可通车,且应尽快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

⑤在正式铺筑沥青面层前,应彻底清除表面得污染物及松散颗粒,并洒布粘层油。

粘层:在沥青上、下面层之间应均匀洒布粘层沥青。采用快裂得洒布型乳化石油沥青,宜选用符合技术指标要求得阳离子乳化沥青(PC-3),采用与面层所使用得种类、标号相同得石油沥青经乳化制成,喷洒量一般为0、3~0、6L/m2,应试洒后确定用量,应注意洒布得均匀性,不得过量,不得洒漏。粘层乳化沥青洒布后,应待破乳,水分蒸发后才可进行下道工序得施工。

(5)、以上未尽事宜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执行。

(6)人行道施工

施工中应注意道牙安放平整、顺直,对于弯道部位道牙,可采用带圆弧得预制道牙。当按折线安装时,道牙长度可适当减短,但一般不得<50厘米,且规格应单一。另外,人行道过街处设置得无障碍通道及路段上设置得停车带进出口处得坡道应衔接平顺,不能有明显折点。人行道砖可根据当地风格及铺设习惯,具体确定其颜色搭配及拼接图案。

(四)施工接缝得处理

①纵向施工缝。对于采用两台摊铺机成梯队联合摊铺方式得纵向接缝,应在前部已摊铺混合料部分留下10~20㎝宽暂不碾压,作为后高程基准面,并有5~10㎝左右得摊铺层重叠,以热接缝形式作跨接缝碾压以消除缝迹。上中层纵缝应错开15㎝以上。

②横向施工缝。全部采用平接缝。用三米直尺沿纵向位置,在摊铺段端部固定呈悬臂状,以与直尺脱离接触处定出位置,用锯缝机割齐后铲除;继续摊铺时,应将摊铺层锯切时留下得灰浆冲洗干净,涂上少量粘层沥青,摊铺机熨平板从接缝处起步摊铺;碾压时用钢筒式压路机进行横向压实,从先铺路面上跨缝逐渐移向新铺面层。

(五)橡胶沥青混凝土施工得机械设备

①沥青混凝土拌与设备:至少每小时生产能力达160吨以上;、

②摊铺设备:全自动找平得摊铺机至少一台,摊铺宽度为3、5m~12、5m,具有自动调整摊铺宽度得摊铺机一台,以保证城区道路局部变宽路段得施工;

③压实机具:至少2台钢轮压路机,2台胶轮压路机,小型压路机一台;

④运输机械:若干,要求满足正常得生产需要;

⑤其她施工机械:要求满足本路段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等得需要。

(六)橡胶沥青施工阶段得质量管理

检查项目、检查方法、检查频率与质量要求列于后表。该表所列为施工阶段得质量检验标准,交工验收按国家相关标准进行。

压实度采用双控指标,要求马歇尔标准密度得压实度不小于98%,最大理论密度压实度为92%~96%。

上面层平整度要求连续平整仪100m标准差得合格标准不大于0、8m。

渗水系数应作为常规试验进行检测,应使用改时型渗水仪(着地环状宽度35mm、装有渗水仪开关),施工单位自检与监理组抽检,可按取芯压实检验频率随机选点。渗水系数要求不大于200ml/min,涌水系数合格率宜不小于90%,当合格率小于90%时应加倍频率检测,如检测结果仍小于90%,需对该段面进行处理。

面层混合料得离析包括沥青混合料得温度离析与沥青混合料得级配离析,离析可以暂时作如下控制。

①施工过程中采用红外温度探测器检测得温度差不应超过20℃;

②核子密度仪检测得密度差不应超过0、075g/cm3(大体上相当于空隙率相差3%);

③构造深度得最大值与平均值之比不应超过0、5。

橡胶沥青混合料施工阶段得质量检查标准

注:检查频率为单幅双车道。

(七)橡胶沥青施工注意事项

①在拌与楼生产橡胶沥青混凝土时,橡胶沥青由于粘度较大,

泵送时间较长,易造成热料仓等料,导致矿料过热,进而使得混合料出料温度偏高,同时还将影响拌与楼混合料产量。解决办法:保证生产橡胶沥青得基质沥青供给温度大于160℃,供给拦与楼得橡胶沥青大于195℃,同时尽量缩短橡胶沥青供给管道度度,并与供人橡胶前提前30~60min用导热油对管道进行预热。

②某些拌与楼沥青称重系统常由于系统原因造成设计值与实际配给值不一致,后场技术人员应该密切关注,以橡胶沥青实际配给值为准,对生产配比进行适当调整。

③实际生产时,应确保冷料进料速度与生产配合比设计取热料仓矿料时基石一致,以避免热料仓矿料级配发生较大波动;从而影响实际生产配比。

④拌与楼堂馆所生产沥青混合料通常使用矿粉,但在橡胶沥青混凝土中仅使用水泥,因此必须事先与拌与楼管理人员协调水泥添加事宜,一般不宜使用粉料回收仓作为水泥贮存地,生产过程中禁止将回收粉料回收到水泥贮存仓中。

⑤由于橡胶沥青混凝土在我国尚未形成统一规范,因此,在本项目得实施中除充分借鉴国内外其它同类项目得成功数据与经验外,在项目实施中应做配比试验,后实施得原则,以确保工程质量。

其它未尽事宜应严格按各现行相关规范及规定执行

附:眉山交通中心周边道路市政工程裴城路(永通河至双赋园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眉山交通中心周边道路市政工程

裴城路(永通河至双赋园段)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1工程概况

本次拟改建得眉山交通中心周边道路市政工程裴城路(永通河至双赋园段):长870、73米,宽30米得路网市政工程,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Ⅱ级。我公司与2012年8月20日完成了该项目得勘察施工,于8月25日提交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2勘察目得任务

工程勘察得目得就是根据招标文件所确定得修建原则、设计方案、现行勘察规范、规程与设计技术要求等资料,以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综合勘察手段与方法,探明影响道路路基得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确定道路路线、工程构造物得位置与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提供准确、完整得工程地质资料。

本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得主要任务就是:

(1)查明各地段地形、地貌特征;

(2)查明各地段得地质构造、岩土得类型、性质及其分布;

(3)查明沿线各地段路基得湿度状况,提供划分土基干湿类型所需参数;

(4)实测沿线地下水位,查明沿线各地段得地下水类型、地表水得来源、水位与积水时间,以及排水条件,论证地表水、地下水对路基稳定性得影响,对混凝土得腐蚀性;

(5)查明沿线暗埋得河、湖、沟、坑与坟场得分布;

(6)调查了解地下埋设物回填土得土类、厚度及其密实度;

(7)查明沿线地段不良地质现象得成因、类型、性质、空间分布、发生与诱发条件、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论证对路基稳定性得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得建议。

1、3勘察依据及技术标准

本次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遵照交通部颁布规程、规范及本项目《勘察工作大纲》,并参照铁路、水电、工业与民用建筑等相关规程、规范,具体执行及参照得主要标准如下:执行得规程、规范

①、《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94)

②、《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

③、《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④、《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⑤、《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⑥、《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

⑦、《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⑧、《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

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参照得规程、规范

①、《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10027—2001)

②、《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4勘察工作原则及勘察方法

1、4、1勘察工作布置原则

本工程按《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94)表2、0、4场地分类依据划分为Ⅱ类场地,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及次干道,据此依据表6、0、7勘探孔间距按Ⅱ类场地,主干道及次干道勘探孔间距按100~150m控制,本项目全为路基工程,无桥涵结构物,拟建道路布置勘探点9个,勘探点位置详见“工程地质平面图”。

1、4、2勘探点深度得确定

根据场地地基土工程地质条件、设计要求、《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94)及《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得要求,钻孔按6~8米设计,道路勘探点深度至少穿透粉质粘土或粉土进入稳定得硬土层卵石土。

1、4、3勘察方法

依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94)、《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及相关规范、规程,通过取芯钻探、原位测试及采集水、土样作室内土工试验等综合勘察手段,完成本次勘察工作。单项工作勘察方法简述如下:

工程地质勘探:使用XY—100型钻机,根据岩土层特征及所要达到得地质目得,采用跟管、双管、植物胶护壁、机械回转钻进等工艺施工,以观察描述各土层。

原位测试:对细粒土采用标准贯入度试验,对粗粒土采用超重型动力触探N

120

,上部细粒土层进行抽除并分层描述,根据原位测试,提供土层承载力、压缩模量等参数。

室内测试:在勘探孔中分别采取土样作室内测试。室内样品测试委托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岩土试验中心完成,其成果能满足对工程地质条件得评价。1、5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我公司于2012年8月10日完成野外工程地质调查工作,并提出勘探任务书,随即地勘进场开展工点地质勘察,于2012年8月20日完成全部外业工作,随后转入内业资料整理,于2012年8月下旬提交本报告。本次勘察共完成得实物工程量见下表1:

勘探

机动取芯回旋钻孔m/孔65、30/9 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孔m/孔10、5/6 标贯试验次/孔14/8

室内试验

土常规组15

土壤腐蚀性分析件 2

引用前期勘察报告水质简分析件 3 引用前期勘察报告

1、6 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勘察过程中我公司严格按照市政工程及公路工程勘察规范、规程、勘察技术要求、勘察合同及勘察工作实施大纲进行,勘察程序按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控制,在收集利用以往有关资料与可行研究报告得基础上,开展各项勘察工序,以工程地质组、钻探组、测量组为单位成立了质量管理小组,对勘察质量层层把关,严格做到了事前、事中控制。

(1)收集资料齐全,勘察技术要求规范,勘察工作实施大纲经过审核,所有项目文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与勘察程序规定。

(2)勘察工作组织得力、有序,勘察工程得事先指导性文件,如勘察纲要,勘察实施细则得编制合理,符合规范要求,可操作性强,经过公司级审核,满足本次勘察精度要求。

(3)工作用图为实测现状地形图(比例尺1:500),控制测量、图根点测量精度符合规范要求,地形测量准确,现状地形图可供勘察、设计使用。

(4)工程地质钻探采用XY-100型钻机钻进,回次进尺控制在1、50m以内,采取率平均在75%以上,层位鉴别、分层准确,孔深、孔径符合设计及孔内试验要求。

(5)对同一单元土层采取了原状样品,样品等级Ⅰ~Ⅱ级,土层较厚时,在上、中、下部分别采样,样品组件数量经现场检查、核对后,送交土工试验室,样品包装、运输符合操作要求,测试项目按规范与大纲要求进行。岩土样品委托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岩土试验中心进行土工试验,样品系统误差小,样品分析数据可靠。

(6)动力触探由地质工程师指导操作记录。每项工作均保持有相关质量记录,

并经班组自

检、项目部得

过程检查与野

外阶段竣工检

查。

据原位测

试与室内试验

结果,按《公

路土工试验规

程》JTG

E40-2007附录

A概率理论进

行数理统计,

统计按各工程

地质区段得每一层位土作为基本统计单元,统计频数n要求大于6,物理性质指标按算术平均值进行统计取值,力学性质统计在分析测试成果得离散程度后进行统计,经统计修正系数后取得相关指标标准值,再依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要求提供建议值。岩土参数统计方法正确,取值合理,可供路线施工图设计使用。

勘察得外业工作达到勘察纲要与勘察技术要求得目得。勘察过程中所采集提供得各类地质参数可靠、准确,为编制本报告提供了质量保证。

2工程地质条件

2、1 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眉山市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部,岷江中游。地跨东经102°49′~104°30′、北纬29°24′~30°16′之间,东西长150Km,南北宽72Km,幅员面积7186Km2。眉山北接省会成都,南连乐山,东邻内江、资阳、自贡,西接雅安,就是成(都)乐(山)黄金走廊得中段重点地区及“成都平原经济圈”得重要组成部分。眉山市政府所在地东坡区距成都

70余公里,距乐山大佛60余公里;北临成都双流机场40余公里,南距乐山大件运输码头70余公里。境内有成乐大件公路、213国道、岷江水道并行纵贯南北,省道106横跨东西,成雅高速在境内交汇。拟建眉山交通中心周边道路市政工程项目位于眉山市火车站片区,新建成绵乐城际快铁眉山站交通中心周边,位于眉州大道(省道106)与三苏大道间(见道路区位图),项目区交通方便。

2、2 气象水文

2、2、1气象

项目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霜雪少见,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温资源丰富。多年平均气温为16、4℃。冬季降雨少,冰冻少见,无冻土及地下水冻结,一月平均气温不低于4℃,最低气温仅为-5℃。春季气温回升快,少雨且时有春旱;夏季炎热期长,最高月平均气温可达35、9℃,时有夏旱、伏旱或洪水交替;秋季气温下降快,多绵阴雨,相对湿度大。多年平均降雨量988、8毫米,雨量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雨量得78、5%;年平均相对湿度87%,年均蒸发量764、0毫米;全年主导风向以北风为主,其次为北东、北北东风;静风率38%,最大风速16、7米/秒,风荷载0、25Kpa。

2、2、2 水文

眉山水力资源丰富,境内河道纵横,水利资源丰富。岷江与青衣江贯穿境内,两岸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场地地貌单元属岷江河谷I级阶地,地面标高为412、49m~416、00m,场地最大相对高差为3、51m。

场地水位受测区附近东坡湖湖水涨落影响。

2、3地形地貌

眉山市境内山峦纵横,丘陵起伏,河网密集,中部就是宽阔得岷江河谷平原,东部仁寿县境内得龙泉山脉与西部东坡区境内得总岗山脉犹如两道绿色屏障,洪雅县境内得小凉山水井为全市最高峰,海拔高度3522米。本场地属眉山市东坡区,位于岷江河谷平原,地貌单元属岷江水系Ⅰ级阶地。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勘探点孔口地面标高413、56m-414、26m,高差0、70m,场地地形平缓。阶地物质主要为冲积粉质粘土及卵砾石土。

2、4 地层岩性

据地面调查及钻孔揭示,区内出露地层单一,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Q)及中生界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粉砂质泥岩。根据本次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将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基土按时代、成因及土性特征均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得特点,自上而下划分为:人工填土(Q4me)、冲积粉质粘土、冲积粉土、冲积卵石土。测区未见基岩出露,各土层得分布、埋藏情况详见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现将各地层按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1>人工填土(Q

4

me):

以松散得卵砾石土、建筑垃圾、粉质粘土为主。主要分布于原路路基及房屋地基部分,厚度0、7~2、9m,既有路面上部15~17cm为砼,以下70cm为砂卵石填层,松散~稍密。

<2>粉质粘土(Q

4

al):

褐黄色,可塑,以粘粒矿物为主,含量约50%,粉粒含量约40%,与<1>人工填土层接触部位局部呈软塑状,厚约0、5~0、6m,分布不均,属Ⅱ级普通土。<2>粉质粘土层全线均有分布,位于<1>层下。厚度约4m。

<3>粉土(Q

4

al):

灰褐色,湿,密实,以粉粒矿物为主,含量约60%,细砂粒含量约40%,属Ⅱ级普通土。全线均有分布,多位于<2>层下。厚度约0、9~2、1m。

<4>卵石土(Q

4

al):

灰白色,稍密,卵砾石成分以变质砂岩及花岗岩为主;其中卵砾石粒径3~10cm,含量约55%;磨圆度中等,多呈次圆状,分选性一般,卵砾石风化严重,局部呈砾质砂状。全线均有分布,属Ⅲ级硬土。

2、5地质构造

该区域构造属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坳陷中部,处于北东走向得

龙门山断裂带与龙泉山褶皱带之间(见图1)。由于受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得影响,两构造带相对上升,在坳陷盆地内堆积了厚度不等得第四系冰水堆积层与冲洪积层,形成现今平原景观。在成都平原下伏基岩内存在北东走向得蒲江—新津断裂与新都—磨盘山断裂及其她次生断裂。但除蒲江—新津断裂在第四纪以来有间隙性活动外,其它隐伏断裂近期无明显活动表征。

图1 成都平原位置及构造略图

从地质构造瞧,眉山处于成都新生代凹陷盆地缓坡一西侧,无断裂横贯县境,具有发生5、5级地震可能,但不具备发生6级以上地震得地质构造。其它强震区距眉山较远,烈度影响小,不具破坏性。2、6场地与地基土地震效应评价

2、6、1 场地地震基本烈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及国家标准《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第1号修改单(国标委服务函[2008]57号)》有关规定:眉山市得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值为0、45s设计地震分组属第三组。

2、6、2 地基土液化判别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T5026-2010)4、3、3条规定进行初判:粉土经取样测试,粒径小于0、005mm得黏粒含量为11、4~17、7%(见土工试验报告),依据规范4、3、3条第2款得规定,7度区粉土粒径小于0、005得粘粒含量不小于10%时,可判为不液化,粉土可不考虑液化影响。故本场地中粉土属不液化地基土。

2、6、3 建筑场地类别及设计特征周期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4、1、3、4、1、6条分析可知:地基土为粉质粘土与粉土,属中硬场地土,场地覆盖层厚度>5、0m,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场地开阔平坦,密实均匀得中硬土,场地属对建筑抗震有利地段。

2、7水文地质条件

2、7、1 地表水

项目区属岷江水系,本场地地表水体主要以大气降水为主。

图1成都平原位置及构造略图

2、7、2地下水

场地地下水类型属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孔隙水主要赋存于阶地、漫滩内冲积层卵砾石孔隙中,具埋藏浅,补给源近,透水性强、富水性强,地下水丰富得特点,上部粉质粘土颗粒细小,孔隙率低,透水性弱,为隔水层,下部卵砾石层为主要含水层。区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灌溉水得垂向入渗补给,主要以地下径流及井点取水方式排泄。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位与东坡湖水位基本一致,受湖水涨落而变化。

勘察期间为丰水期,地下水埋藏较浅,测得场地地下潜水稳定水位4、2m~6、0m。

根据眉山地区区域水文地质资料与附近已有工程降水经验,建议该场地卵石层渗透系数K值取20m/d。场地环境类别为Ⅱ类,属强透水层。

2、7、3水、土腐蚀性评价

本次勘察引用前期我公司本场地《眉山城市道路建设项目道路工程(铁环东路、二环西路、秋岚东街、紫竹西街、秋岚东街与紫竹西街连接段、岷江大道西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得水样、土样腐蚀性测试试验结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进行分析评价,评价结论详见表2。

水、土对建筑材料腐蚀性评价表表2

从上述成果可知,地下水类型属SO

4

2--Ca2+型水。

本次勘察得水、土样测试报告表明: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

混凝土结构中得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中等腐蚀性;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得钢筋、钢结构均具微腐蚀性。

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附录 K对照判定:按结晶类型,地下水对混凝土具弱腐蚀性(详见水质分析报告)。

2、8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

工程区未发现特殊性土及不良地质。

3岩土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本次工程地质勘察对粉质粘土与粉土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取原状土进行室内土工

试验等手段,卵石土采用超重型动力触探(N

120

)试验,计算确定土层得各种物理、力学指标,经综合分析,数理统计与计算,结果如下:

3、1粉质粘土、粉土标准贯入试验,其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计算结果详见表3:

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表3

3、2 卵石层超重型动力触探(N 120)原位测试: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与《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0063-2007)其划分标准,按锤击数/10cm 确定:

4

其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计算结果详(见表4)

N 120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成果表 表4

3、3 土工试验:对勘察场地范围内分布得岩土取样,按中华人民共与国行业标准TJG40—200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进行室内试验,详见成果(见表5、表6)。根据土工试验成果,确定土层得物理状态,经数理统计,计算出容许承载力。详见(见表7、表8)。

粉质粘土得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

表5

粉土得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 表6

max min m f —变异系数,γS —统计修正系数,φk —标准值。C 、Φ值为直剪试验指标。

粉质粘土土工试验计算成果表 表7

粉土土工试验计算成果表 表8

3、5 根据原位测试、室内土工试验并结合邻近工程经验,经工程类比、分析提出本路段各类岩土体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见表9。

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设计参数建议值表表9 4沿线工程地质评价

4、1场地区域稳定性评价

项目区第四纪以来主要表现为缓慢得整体性抬升,差异性活动不明显,新构造运动微弱。总体而言,该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未发现新构造活动形迹,可不考虑隐伏断裂以及龙门山断裂带与龙泉山断裂得影响,属相对稳定地块。第四纪以来地壳运动已处于整体得间歇性抬升状态,抬升较缓慢,地壳运动目前处于相对稳定到抬升得过渡阶段,总体上属于稳定区。但受一些活动断裂影响得地段,稳定性稍差。现今地壳升降幅度0、101~0、162mm/年,最大地震震级M<5、0,属于次稳定地段。

4、2岩土得工程地质类型

该段路线经过得区域地层岩性主要为人工填土、粉质粘土、粉土及卵石土,属松散岩类工程地质岩组,依据该段出露得土体性质及其工程特性,分为两个基本土体与岩体两种类型。

4、2、1土体工程地质类型与特征

土体分为细粒土(粘性土)及巨粒土(砾类土):

①细粒土(粘性土)

主要为粉质粘土、粉土,主要分布于地表上部,厚度不大,结构松散,稳定性较差,工程性能稍差。

②巨粒土(砾类土)

主要为冲积层卵砾石土组成,分布于地表下部,灰白色,卵石成分主要以灰岩、石英岩、闪长岩、砂岩为主,磨圆较好,结构稍密,厚度较大,其承载力较大,压缩变形

小,其物理力学性质较好。

4、2、2岩体工程地质类型与特征

项目区周边未出露岩体。

4、2、3地基稳定性评价

路线位于岷江Ⅰ级阶地得冲积层上,阶地物质层为二元结构,上部4~7m为粘性土,下部为卵砾石层,厚度大于5m,地基稳定,适宜修建城市道路。按岩性层划分自上而下评价如下:

<1>人工填土(Q4me),顶部为原砼路面,厚度约15~17cm不等,下部为人工回填得卵砾石夹不均匀得泥质物及建渣等。层位不稳定,不宜直接作持力层。

<2>粉质粘土(Q4al),多呈硬塑状,受地表水及人工活动影响小,地基稳定,就是路基较好持力层。与<1>人工填土层接触部位多呈软塑状,厚约0、5~0、6m,分布不均,不宜直接作持力层。

<3>粉土(Q4al),稍密,稍湿,位于硬塑状粉质粘土以下,强度较高,就是较好得持力层。

<4卵石土(Q4al):一般饱与,稍密,埋深4~7m,承载力较高,地基稳定,就是良好得持力层。

总之,路线地表为既有路面,可直接填筑,其下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地基稳定。

4、3路线工程地质评价

改建得裴城路长870、73m,宽30m,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Ⅱ级。本项目路线走廊受地形、地貌及地质特点、构筑物等因素控制,本次施工图设计阶段得路线方案与原规划路线得变化不大,仅在路线方案得基础上进行了局部得优化。

地貌单元属岷江水系Ⅰ级阶地,地形较平缓,413、56m~414、26m,高差0、70m,本项目市政道路主要以路基形式通过。地表上部为人工填筑土(原路面结构),厚0、7~2、4m;下部为粉质粘土及粉土,厚约3~5m,其下卧层为卵砾石土,稍密。区内内未见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较为简单,软基处理及路基清表后可直接填筑,工程地质条件较好,适宜拟建项目得建设。

4、4既有道路工程地质条件说明

4、4、1、工程地质条件

本段地貌单元属岷江水系Ⅰ级阶地,绝对高程在413、56m~414、26m,相对高差0、70m。本项目为既有道路路面改造。经钻探揭露,地层岩性为上部表层厚约0、7~2、4m 人工填筑土,其下为厚约3~5m得可塑~硬塑状粉质粘土及稍密粉土,下部为稍密卵石土。无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地下水丰富,埋深一般4、2~6、0m。

4、4、2既有道路工程地质评价及工程措施建议

本段路基土以第四系冲积土为主,主要为人工填筑土、粉质粘土及粉土,下部为卵砾石土,无不良地质,地下水对混凝土具结晶类弱腐蚀性,本路段工程地质条件一般,适宜修建。粉质粘土可作地基持力层,建议:清除<1>人工填土(Q4me)及与<1>人工填土层接触部位呈软塑状粉质粘土,考虑换填处理;雨季施工时,管线基槽开挖后,粉质粘土层含水量增大,强度有所降低,设计时应考虑换填处理。

5天然建筑材料

本项目片块石料较为缺乏,且浆砌、干砌工程较少,本项目不设专门块、片石料场,砌体工程用混凝土代替。

市政道路初步设计说明书(范文)

工程设计证书编号:A222000384 工程编号: 龙湖区龙祥街道夏桂埔社区 “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 初步设计 二○一八年十一月

目录 1 设计说明书 (1) 1.1 概述 (1) 1.1.1 任务依据 (1) 1.1.2 设计标准 (1) 1.1.3 工程概况 (1) 1.1.4 项目研究过程 (2) 1.1.5 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2) 1.1.6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2) 1.2 功能定位 (2) 1.2.1 规划情况 (2) 1.2.2 交通量预测 (2) 1.2.3 工程建设意义 (2) 1.3 建设条件 (3) 1.3.1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3) 1.3.2 工程地质条件 (5) 1.3.3 交通设施现状与规划 (6) 1.3.4 沿线环境敏感区(点)分布及对项目建设的影响 (7) 1.3.5 项目区域内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对项目的影响 (7) 1.3.6 沿线市政管线的现状与规划 (7) 1.3.7 各项(地质、地震、环保、水保等)专项评价、评估结论对项目的影响 .. 7 1.3.8 有关部门对重大问题的意见,沿线居民的要求或建议 (7) 1.3.9 其他 (7) 1.4 工程设计 (7) 1.4.1 设计原则 (7) 1.4.2 设计依据 (8) 1.4.3 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9) 1.4.4 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9) 1.4.5 横断面设计 (10) 1.4.6 路基、路面结构设计 (11) 1.4.7 道路附属工程设计 (14) 1.4.8 桥梁、隧道及涵洞设计 (14) 1.4.9 排水工程 (14) 1.4.10 沿线环境保护设施 (15) 1.4.11 近远期结合实施方案 (20) 1.4.12 新技术应用情况及下阶段需要进行的试验研究项目 (20) 1.4.13 设计配合及存在问题与建议 (21) 2 工程概算 (21) 2.1 工程概况 (21) 2.2 编制依据 (21) 2.2.1 工程项目及工程量: (21)

市政道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65860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工程名称:株洲市董家塅高科园航空大道望云路段新建工程 编制单位:湖南省株洲森宝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二O一六年五月 市政道路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6 第一篇编制说明和依据6 第二篇工程概况6 第三篇施工进度计划7 第四篇施工平面图布置7 第五篇施工部署8 一、施工准备8 二、项目管理机构9 三、施工力量组织10 四、施工作业班次10 五、建立现场协调会制度 11 第六篇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11 一、施工准备11 二、道路施工测量 13 三、道路工程14 (一)、设计概况14 1。主要技术标准15 2. 道路横断面设计15 3。路面结构设计15 (1)机动车道部分16 (2)人行道部分16 (二)、施工要求17 (三)、施工方法 18 1. 路基土方工程19 (1) 施工准备 19 (2) 土方路堑开挖19 (3)填方路基施工 20 2.水泥稳定石粉渣底基层、基层21

(1) 准备工作21 (2)施工要点22 (3)操作方法 22 3. 混凝土路面23 4. 人行道29 5. 沿线设施施工30 三、给水管道工程31 (一)、设计概况31 (二)、施工方法 31 1.管沟开挖:31 2. 给水管道基础:31 3. 管道安装方法;32 4.管道试验34 5。管道回填 35 四、排水管道工程35 (一)、设计概况 35 (二)、施工要求 35 (三)、施工方法36 (四)、排水管道的闭水试验37 (五)、工艺和安全要求 38 五、电缆沟工程40 (一)、设计概况40 (二)、施工要求 40 (三)、施工方法41 六、通信管理工程45 (一)、设计概况 45 (二)、施工要求46 (三)、施工方法46 七、道路照明工程 48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知识点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1 前言 一般来说,城市道路景观是在城市道路中由地形、植物、建筑物、构筑物、绿化、小品等组成的各种物理形态。城市道路网是组织城市各部分的“骨架”,也是城市景观的窗口,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周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都要求我们要十分重视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 2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2.1 尊重历史的原则 城市景观环境中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往往给人们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也为城市建立独特的个性奠定了基础。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同时也要向前发展。对于传统和现代的东西,我们不能照抄和翻版,而需要探寻传统文化中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形式与风格,塑造新的形式,创造新的形象。 2.2 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主张不为局部的和短期的利益而付出整体的和长期的环境代价,坚持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发展相统一。这一思想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具体表现,就是要运用规划设计的手段,如何结合自然环境,使规划设计对环境的破坏性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并且对环境和生态起到强化作用,同时还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可再生能源,节约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2.3 保持整体性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原则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第一,从城市整体出发,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体现城市的形象和个性。第二,从道路本身出发,将一条道路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统一考虑道路两侧的建筑物、绿化、街道设施、色彩、历史文化等,避免其成为片段的堆砌和拼凑。 2.4 连续性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连续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视觉空间上的连续性。道路景观的视觉连续性可以通过道路两侧的绿化、建筑布局、建筑风格、色彩及道路环境设施等的延续设计来实现。第二,时空上的连续性。城市道路记载着城市的演进,反映出某一特定城市地域的自然演进、文化演进和人类群体的进化。道路景观设计就是要将道路空间中各景观要素置于一个特定的时空连续体中加以组合和表达,充分反映这种演进和进化,并能为这种演进和进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3 各类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思路

某市政道路方案设计说明书

xxx路市政工程 方案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1.地理位置 xxx路位于机荷高速以南、水官高速以北、布澜路以东、广深铁路以西,隶属南湾街道办辖区。本次设计起于规划水背路,止于xxx市区粮食储备库配套市政工程二号路,全长1.914km。起点坐标X=30050.550,Y=122817.596;终点坐标小X=31895.424,Y=122521.309。 2.建设意义 2006年9月1日,xxx家电产业集聚基地工作会议举行,会议通过《xxx家电产业集聚基地建设战略研究报告》、《xxx市家电产业集聚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拟投资9亿元,用10年至15年在布吉建设xxx家电产业集聚基地,到2015年建成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家电产业集聚基地,将成xxx市新的经济增长带。 现状布吉镇高速公路及干线主干道系统较完善,在区域有深惠公路、水官高速、机荷高速等。但镇联系各片区的主干道及次干道却较缺乏,断头路较多,没有形成有效的道路网络。 为了配合家电产业基地的建设,完善周边市政配套设施,xxx路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将金融路、联东路等多条东西走向道路有效

的联系起来,加强了该区域的交通联系,方便了该基地的货物疏导。 受小星星委托,我院进行xxx路市政工程设计。本次设计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桥涵工程、给排水工程、燃气工程、电气工程、交通监控工程。 二、设计依据 ●《xxx市中部物流组团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6); ●《xxx市龙岗区布吉镇市政工程详细规划》(中国市政工程中 南设计研 究院2006); ● xxx路市政工程勘察设计中标通知书; ●沿线区域1:1000地形图及地质勘察报告; ●其他相关国家及地方规程、规。 三、道路工程 1、采用的规和标准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城市道路设计规》(CJJ37-90); ●《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

市政道路施工组织设计案例

市政道路施工组织设计目录 第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篇编制说明和依据 9 第二篇工程概况 9 第三篇施工进度计划 10 第四篇施工平面图布置 10 第五篇施工部署 12 一、施工准备 12 二、项目管理机构 13 三、施工力量组织 15 四、施工作业班次 15 五、建立现场协调会制度 15 第六篇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6 一、道路施工测量 20 二、道路工程 21 (一)、设计概况 21 1. 主要技术标准 22 2. 道路横断面设计 22 3. 路面结构设计 22 (1) 机动车道: 22 (2) 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 23 (二)、施工要求 23

(三)、施工方法 24 1. 路基土方工程 24 (1) 施工准备 24 (2) 土方路堑开挖 25 (3) 填方路基施工 26 2. 水泥稳定石粉渣底基层、基层 28 (1) 准备工作 28 (2) 施工要点 29 (3) 操作方法 30 3. 混凝土路面 31 4. 人行道 40 5. 沿线设施施工 41 三、给水管道工程 42 (一)、设计概况 42 (二)、施工方法 42 1. 管沟开挖: 43 2. 给水管道基础: 43 3. 管道安装方法; 43 4. 管道试验 47 5. 管道回填 48 四、排水管道工程 48 (一)、设计概况 48 (二)、施工要求 49 (三)、施工方法 50

(四)、排水管道的闭水试验 52 (五)、工艺和安全要求 53 五、电缆沟工程 56 (一)、设计概况 56 (二)、施工要求 56 (三)、施工方法 57 1. 施工条件 57 2. 测量放线: 57 3. 沟槽开挖: 57 4. 基底处理: 58 5. 墙体砌筑: 58 (1) 施工准备: 58 (2) 拌制砂浆 59 (3) 操作工艺 59 6. 内外壁抹灰 60 (1) 基层处理 60 (2) 做灰饼(打墩): 60 (3) 基层施工 60 (4) 抹底灰 60 (5) 装饰面层 61 (6) 质量保证措施: 61 7. 盖板预制及安装 61 (1) 构件预制 61 (2) 构件安装 62

市政道路中修工程施工方案

第一章综合说明 1.1 编制说明 1.1.1我公司有幸中标,一定全力以赴,抓紧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和施工现场总体规划布置。并调派进驻工程项目部,配备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项目经理来承担本工程施工。建立项目部技术负责人,配备施工、技术、质量、安全、材料和资料等专业管理员,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实施项目法管理,全面负责工程施工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及做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组织和管理施工。 1.1.2我们将与业主、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密切配合,真心诚意地接受业主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在全施工全过程中的热忱指导、监督和帮助,同心协力地将本工程建成民心工程、达标工程而努力,为使本工程早日建成投入使用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1.2 编制依据 1.2.1踏勘工程现场的实际资料; 1.2.2根据交通部的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 1.2.3上海市标准《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08—225—97) 1.2.4根据现行的国家和上海市关于建设工程安全技术法规和文明施工管理规定。 1.3 质量目标 本工程的质量目标为:一次性验收合格率100%。 1.4 工程目标 确保本工程日历总工期74天,比招标文件规定的施工工期提前6天竣工,实际开工日期根据建设单位开工报告为准。 1.5 安全、文明施工目标 重大伤亡事故为零,争创区级文明工地。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述 工程名称:申江路中修工程 工程地址:申江路(唐陆公路交叉口至新金桥路交叉口) 工程描述:本工程南起唐陆公路北至新金桥路,道路规划红线为50m,全长480m,起点桩号K0+140,终点桩号K0+620。 2.2 工程范围 2.2.1路面结构:设计高程与原路面高程h<4cm,先铣跑老跑老路面至4cm,加铺4cm细粒式沥青砼(AC —13I);4cm≤h<8cm时,加铺4cm细粒式沥青砼(AC—13I),在加铺层与原路面间用细粒式沥青砼(AC —13I)进行衬垫;8cm≤h<12cm时,加铺4cm细粒式沥青砼(AC—13I),在加铺层与原路面间用粗粒式沥青砼(AC—25I)进行衬垫;h≥12cm时,加铺4cm细粒式沥青砼(AC—13I)和8cm粗粒式沥青砼(AC—25I),在加铺层与原路面间用粗粒式沥青砼(AC—25I)进行衬垫。 2.2.2侧、平石铺砌:原中央分隔带和机非分隔带的侧、平石不予利用,重新铺砌侧、平石,其铺砌形式按上海市市政工程局侧、平石通用结构图实施。中央分隔带侧石采用高侧石,一般高出地面20cm,机非分隔带及人行道侧石采用普通侧石,一般高出地面15cm,侧石顶线纵坡应与道路中心线纵坡一致。2.2.3人行道:工程范围内的原彩色人行道板不予利用,重新铺筑人行道。其结构组合及厚度如下:面层:6cm同质砖、3cm干拌水泥黄砂;基层:10cm细是砼(C20);垫层:10cm碎石。 第三章施工准备工作 3.1 技术准备 3.1.1为确保工程能保质、保量完成,并达到预定的目标。我公司将认真组织和落实主要工程技术人员,选择对类似工程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人员为骨干,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定出最佳施工方案,使施工能全部

市政工程初步设计说明

初步设计说明 一、概述 (一)工程概况及设计范围 本项目位于XX市XX工业区内,按《XX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XX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地规划,本次设计道路位于XX工业区芝麻地块,与XX路相交。 随着XX开发区地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负责南城经济开发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地XX南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于2012年7月份委托我单位进行XX南城芝麻地企业专用道路工程设计,设计内容为本道路工程和排水工程地设计。2012年8月业主委托XX市测绘中心进行工程测量,于2012年11月完成工程地形图和横纵断面测量地任务交我单位进行工程初步设计。 XX南城芝麻地企业专用道路工程道路起点在XX路,桩号为K0+000,并向西布线,道路终点与原村庄道路相接,桩号为K0+232.992,路线全长232.992米。路线路福宽度9.0米。与本道路工程同步实施地还有排水管线。 (二)设计依据 1、业主XX南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设计任务委托书; 2、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3、《XX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XX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4、由XX市测绘中心提供地现状地形图及道路横纵断面资料; 5、XX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关于XX南城芝麻地企业专用道路工程项目建议书地批复 文件。X开经【2012】99号。 二、主要技术规范及设计标准 (一)技术规范 本工程设计采用现行国家规范和标准,主要有: 2.1.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1.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2.1.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1.4《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2.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2.1.6《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2.1.7《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2.1.8《公路砼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二)道路设计标准 道路等级:城市支路 设计时速:20 km/h 圆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70m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20m 设超高推荐半径:40m 设超高最小半径:20m 平曲线最小长度:40m 圆曲线最小长度:20m 凸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150m 凹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150m 竖曲线最小长度:20m 最小坡长:60m 停车视距:20m 设计标准轴载:双轮组单轴载100KN 设计年限:水泥混凝土路面20年 三、道路工程设计 (一)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本项目起于XX路(0+0.000),止于村庄道路(0+232.992),东西走向,路线全长232.992米,路线路福宽度为9.0米。 道路平面设计详见道路平面设计图。 道路全线设2处平曲线半径R为:40m、50m。 (二)道路纵断面设计

完整版市政道路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完整版市政道路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第一节编制说明 (1) 第二节工程概况 (4) 第三节工程场地条件 (7) 第二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8) 第一节施工准备 (9) 第二节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16) 第三节施工机械设备选用及布置 (20) 第四节施工组织与管理措施 (22) 第五节施工重点难点分析 (32) 第六节施工测量及监测 (34) 第七节道路工程施工方案 (37) 第八节排水工程施工方案 (80) 第九节软基处理施工方案 (91) 第十节电力工程施工方案 (95) 第十一节季节性施工措施 (96) 第三章质量管理体系与保证措施 (107)

第一节质量目标 (107) 第二节质量管理人员组织网络 (107) 第三节质量控制及保证体系 (108) 第四节施工质量保证措施(ISO体系) (112) 第五节材料、设备质量保证措施 (137) 第四章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148) 第一节施工总进度计划 (148) 第二节主要工程施工进度安排 (148) 第三节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措施 (149) 第四节劳动力及材料供应计划 (154) 第五章安全管理体系与保证措施 (157) 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方针及原则 (157) 第二节安全组织管理体系 (158) 第三节施工安全生产总体保证措施 (162) 第四节防火防爆及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174) 第五节民工的安全教育和管理 (178) 第六章文明施工体系与保证措施 (180) 第一节文明施工目标及管理体系 (180)

第二节文明施工总体保证措施 (180) 第三节文明施工方面的承诺 (192) 第七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保证措施 (193) 第一节环境保护目标及管理体系 (193) 第二节环境保护总体保证措施 (193) 第三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环境管理措施 (204) 第四节施工现场噪音及振动控制管理措施 (206) 第八章附图表 (209) 附表一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209) 附表二劳动力计划表 (212) 附表三主要材料计划表 (214) 附表四施工进度计划 (218) 附图五施工总平面图 (220)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研究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19-05-21T17:21:53.8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作者:赵哲华 [导读] 摘要:道路景观设计的风格和特点是城市的名片,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发展程度。 棕榈设计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道路景观设计的风格和特点是城市的名片,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发展程度。城市道路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交通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我们重视景观设计的协调。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如何提高道路景观的美与道路的完美结合。本文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基本内容 导言:目前,城市道路已不再仅仅是人们出行的基本需要,与之一致的景观设计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保证交通运输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根据其特点和实际情况对道路进行景观设计已成为有关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因此,有关部门应重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规范化、美感和实用性,充分发挥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意义。 1城市道路景观的内涵与功能 1.1城市道路景观的内涵 要了解道路景观的内涵,首先要了解城市景观的内容。城市景观主要包括街道、广场、公园等基础设施。它还包括建筑房屋,如商业商店和住宅。道路景观主要指城市街道周边的景观设计。城市道路有比较宽阔繁荣的路段,适合各种机动车行驶,以及安静的林荫大道,道路狭窄,人行道交错。城市道路景观包括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它由各种商业或住宅建筑、花卉植被、路标、栏杆和供路边休息的长椅组成。 1.2城市道路绿化的功能及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逐渐走上文明的阶梯,但却极大地浪费了社会资源,破坏了地球的生态平衡。日益恶劣的环境提高了公众对保护自然环境必要性的认识。在城市交通中,道路是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最重要的语境,贯穿城市主体。公共种植花木将减缓城市热岛效应,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区域平衡状态,逐步凸显道路景观的生态效应。“城市形象”认为,道路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首要要素,起主导作用。其余的环境要素围绕道路设计的核心,相互补充。形成的具体空间性质是:在公共场所和商业区实现迁移时,将居民的社区和办公区相匹配,组合起来表明采用多样化配置具有渗透性特征。基于物质和精神构成,道路相当于城市的血液,也是形成城市印象的主要因素。街道承载着公共生活和精神,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和城市的印记,这就相当于城市的灵魂;例如,浦东世纪大道见证了上海的繁荣,南京东路见证了该市的历史。道路的建设要体现城市文化的内涵,使街道与整体呈现完美的平衡,从而优化城市的功能,塑造城市的良好形象。 2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在当前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中,要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更好地满足道路设计和使用的要求。同时,城市道路的布局必须与道路的功能性质相协调。即城市道路系统规划需要与城市景观系统规则、绿地系统规划等保持协调与整合,以建设城市道路景观,使其成为城市环境中非常美丽的景观。在城市道路景观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还必须保证景观特征与城市景观特征、历史文化特征等相一致。道路景观要保持整体的统一和一致性。针对道路的不同性质和要求,需要设置不同的景观特征,以保证景观在环境中的独特性。即城市道路景观需要布局清晰,空间扩张顺序完整,形式、色彩、纹理协调处理,并根据功能要求和审美原则合理组织各种景观要素,以更好地发挥道路环境的生态绿化作用. 3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内容 3.1道路绿化景观 道路绿化是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在绿化植物栽培过程中,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如在隔离地带和人行道周围种植植物。在建筑物密集的城市,绿化应充分考虑到车辆和行人的方便。此外,在道路绿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空间感和植物分布层,以通过绿化提升道路的美感。同时,它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发挥绿色植被的生态作用,以及对道路的隔离和保护作用。根据我国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适当缩小草坪面积,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不同层次的植被,如树木或树冠较大的树木。从宏观角度看,它有利于呈现城市的轮廓;从微观角度看,它有利于增强道路空间的凝聚力。 3.2道路铺设 道路铺设从直观的角度突出了城市的界面。不同的道路铺装方式可以更直观地体现城市道路的空间特征。因此,在城市道路铺设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考虑景观设计的环保性能及其对城市排水的影响,还要注意其与周围风景的和谐。根据城市的地域、文化等特点,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有特色的铺面材料来引导行人。在铺筑城市道路时,应避免选择俗气的颜色,注意周围事物的着色,并根据道路的位置充分发挥铺筑的装饰效果。颜色、形式和纹理是道路的主要形式。这三种关系的协调可以大大提高道路铺设的效果。 3.3路侧绿带 路侧绿带是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一侧设置的一定宽度可减少人流、车辆的噪声,阻滞灰尘的绿化带。包括基础绿带、防护绿带、花园林荫路、街头休息绿地等。路侧绿带是阻隔建筑与道路的防护屏障,可保护建筑内部不受外界的干扰。对于路侧绿带的设计,不同性质的区域,植物配置方式也会有不同。 商业区的绿地宜采用规则式种植,作为街头休闲绿地,将绿地适当地隔离,创造出不同的休闲或是观赏空间,使绿地与建筑广场形成一个整体。居住区旁的人行道绿带宜采用自然式种植,由于居住区内人的活动较为频繁,为减少道路行车的尾气、噪声对居住环境的影响,可通过种植绿化作为防护措施,既能美化环境,又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空间允许的条件下可设置人活动、休憩的场所,使人们在绿地内,既可以观赏景致或休息片刻,也可以漫步其中。绿地通过不一样的景观设计与建筑、山石、植物灯相映衬,显示出城市的绚丽空间、多复色彩的美学效果。 3.4照明设计和道路公共设施 在照明设计中,选择灯具的灯柱在满足亮度要求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其造型。照明设计要对道路照明、建筑泛光照明和广场绿地照明等综合照明效果进行考虑,确保照明能够满足道路的多种使用需求,具有实用性。为了增强空间环境的文化内涵,可以根据城市的历史、

市政道路设计总结

本篇是写市政道路方面的,公路的偶不太懂!!!谢谢!! 本篇只适合新手,刚开始做设计的画图的人员(其实设计就是画图的...) 2011年工作总结 经过一年的工作和学习,我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在工作中,我不断总结失败和教训和成功的经验,将一年来市政道路工程工作中体会到的总结如下: 一、工作方面 (一)项目投标 1.首先,认真阅读标书!!根据标书内容安排人员和任务以及完成的时间。完成时间应该比开标日期提前至少两到三天,由领导检查并最后调整和修改。 2.技术标部分: 统一各自字体、平面图出图比例、出图深度(出图内容)、道路名称、封面、扉页、日期、内容字体、出图风格。 由投标负责人或指定他人统一制作图框和图签(图框字体、页码字体等均要统一)。 规定各自投标项目所涉及的专业,由相关专业负责人各编写一段简要说明,最后由写说明的人汇总。 认真阅读地形图,注意和道路主线的关系和需要设计结构的地方。 与各专业的设计人员随时沟通。 围标:最好一人做一个标书。并且要2-3人多次检查各处细节,切莫疏忽大意。一人做2个标书时,应该分开做,先做完一个,再做另一个,避免混着做。一人做完,另一人检查。 做完技术标和商务标记得刻盘!!!根据招标单位单独或一起封装。 (二)项目方案 1.项目准备: 在方案时期,拿到甲方提供的地形图和规划后,首先认真阅读地形图,注意电线、

电线杆、铁塔、光缆(国防光缆)、现有管道(雨污电气)、房屋建筑、原有结构物(涵洞、桥梁、挡墙、护坡等)、水渠、河流河沟、沟壑、水(鱼)塘、水田、地形高低走向等对规划道路的影响,有问题及时与业主沟通处理方案。并在总说明中相应的说明。 光缆、燃气、电力等重要管道线路应在平面图中特别标识,并在总说明注意事项中说明。 需要勾汇水面积确定涵洞位置、型式、大小时应及时和排水设计人员沟通。 搜集与项目有关的各种历史、水文、地质资料,包括业主方面各个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单位详细名称、地址、QQ,电话等。 各部门紧记出图日期,并留出足够的时间保证内部审图和修改。 项目负责人统一制作封面、图签。图签统一采用外部参照型式。 2.项目: 2.1 首先出道路平面图。 2.1.1 处理地形图: 第一种方法:将地形图全部处理为颜色8(其它灰色均可,根据单位规定),转化地形点和等高线为道路软件识别的模式。此种方法可以知道每个图层都什么数据,但是如果原地形图不规范,图层很繁多复杂,则关闭和打开地形图时很繁琐。第二种方法,首先关闭地形点和等高线图层,将其他所有数据均刷层到新建地形图图层(此方法适用于不标准图层繁杂地形图),然后将地形点和等高线转化为道路软件识别的模式。此方法便于图层管理,但不便于专门查找原图层中某类数据。处理完地形图可运行PU命令清理无关的数据。 2.1.2 平面出图: 首先出道路平面图之前,根据项目规划确认道路等级和设计车速,认真检查规划道路的中线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规划只做半径,不做缓和曲线),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对规划中线进行微调,尤其是半径取整数(如甲方要求不得改动中线则不调,并由甲方说明原因),对需要做缓和曲线的地方加缓和曲线。根据设计车速和圆曲线半径设置道路加宽。 交叉口按根据道路等级进行拓宽和渠化处理。 斜交交叉口缘石半径应在规范内尽量取大。 立体交叉布设匝道时应充分考虑净空、竖向设计。 平面图中应简易标识出桥梁、涵洞、挡墙等结构物的位置、范围、型式等信息。平面调好之后发给业主看看,有问题及时沟通和修改。 方案平面进行最后的平面标注、布置,按桩号分平面图(普通道路按1:500分图,

最新市政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pdf

市政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1 设计说明书 1.1概述 1.1.1 道路地理位置图 示出道路在地区交通网络中的关系及沿线主要建筑物的概略位置。 1.1.2设计依据 设计委托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的批复意见、相关评审报告、规划、地形等相关资料。 1.1.3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如技术标准、规模有重大变化,应予以论证并履行报批手续。 1.1.4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1.5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 1.1.6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 1.2 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情况 1.1.1道路现状评价 1.2.2现状交通量及技术评价 交通量、车辆组成、路口交通流量与流向特征及路口、路段饱和度等。 1.2.3沿线基本情况 沿线(控制性)建筑、河流、铁路及地上、地下管线情况。 1.2.4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 如河流设计水位、流速、地下水位、气温、降雨、日照、蒸发量、主导风向、风速等。 1.2.5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1.3 工程概况 1.2.1工程地点、范围及规模 1.3.2建设期限、分期修建计划 1.3.3规划简况 着重阐述设计道路、立交在规划路网中的性质、功能、位置、走向,相交道 路的性质、功能。 1.3.4远期交通流量流向的分析,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荷载等级的确定。 1.3.5主要交叉路口渠化处理方式 如选用立交,需阐明其必要性及选型依据。 1.3.6工程修建的意义 对道路路网的影响,缓减干扰提高车速和服务水平的程度。根据以上内容,

阐明工程修建的意义。 1.4 工程设计 1.4.1方案设计思路 1 对规划思路及各项指标进行说明,阐述对规划的理解,分析项目实施的意义。 2 提出主要技术难点与关键技术问题。 3 结合规划提出优化或更改思路,阐述合理性。 1.4.2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1 列表说明各方案主要技术指标,包括道路等级、设计年限、设计车速、标 准路幅宽度、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最大坡长、最小坡长、凹曲线凸曲线 半径、停车视距、最小净空、交织段长度、设计荷载、抗震设防标准等。对以上 指标与规范要求进行对比分析。 2 对设计年限、设计荷载、最小净空、抗震等级结合规范进行说明。 3 对因条件限制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所有非强制性技术指标需特别说明。 1.4.3道路平面设计 1 提出平面布置控制因素,包括用地、道路、管线、轨道、隧道、桥梁、文物、其它构筑物、以及工程费用控制等,分析主要控制因素。 2 阐述各方案平面布置情况,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各方案设计合理性。 1.4.4道路纵断面设计 1 提出纵断面布置控制因素,包括坡度、控制标高、坡长、挖填土方、排水、等,分析主要控制因素。 2 阐述各方案纵断面布置情况,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各方案设计合理性。 1.4.5方案比选 列表对方案的交通功能、占地、工程费用、景观效果、近远期结合情况、技 术要求、工期、拆迁与施工组织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推荐方案。 1.4.6道路路幅分配 说明道路总宽度以及车行道、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路缘带、中央分隔(绿化)、人行道绿化带宽度分配。结合规划及交通分析论证路幅分配合理性。(结合综合管网布置确定路幅分配) 1.4.7道路路基、路面设计 1 说明道路边坡坡率以及支挡构筑物、桥梁、隧道的确定情况,结合现状地形与地勘分段说明其设计合理性。 2 提出特殊路基处理措施。

市政道路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一、工程概况: 郁金香街位于沈阳市苏家屯区,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城市次干路,北起葵松路,南到雪松路,全长635.039米,红线宽度34米,是沈水生态科技创新城的一条重要道路,建成后将对科技创新城的开发建设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二、设计依据: 1.业主提供的相关规划资料(道路平面规划、道路竖向规划、路基横断面规划) 2.《业主提供的电子版地形图》(1:1000) 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4.《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6.《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 7.《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 8.《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9.《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10.《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 11.《城市道路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05MR101) 12.《城市道路路基路面及其他设施》(国家建筑标准图集 MR1) 13.国标《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14.《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05MR601) 15.《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1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三、技术规范及标准: (一)道路工程设计技术规范及标准: 四、平面设计: (一)、平面设计原则 1.道路平面位置考虑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布设。 2.严格执行《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二)、平面设计内容 郁金香街起点与葵松路(原杜松路)相接,起点坐标:X= 4615030.390,Y= 41523802.945; 道路由北向南延伸,终点与雪松路相接。终点坐标:X= 4614395.350,Y= 41523802.951。道路全长635.039m。施工范围为K0+013~K0+580。道路路线范围内及周边地块征地基本完成,因此原有水田灌溉沟渠全部取消。主干渠做改渠处理,具体位置详见《道路平面图》。 五、纵断面设计: (一)、纵断面设计原则

市政道路施工设计方案模板(大全)

一、编制说明 1、编制依据: 1.1工程招标文件; 1.2答疑资料; 1.3工程应用的主要法规: 1.4工程参照的现行相关规、规程: 2、编制原则: 实行项目法管理,通过对劳务、设备、材料、资金等物资资源与不断优化的技术等信息资源在时间与空间上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实现快速、优质、高效、有序地组织施工。 2.1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兼顾一致,周密部署,合理安排。2.2平行流水、均衡作业,网络技术控制,保证工期。 2.3规划创优,方案切实,措施到位,确保质量。 2.4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3、编制围: ****************工程施工图纸的道路、排水管线、照明工程及其配套附属设施的工程施工。 4、编制容: 本施工方案主要包括(对工程施工条件、施工总平面布置、施工组织机构、主要工序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施工承诺)等。 5、工期目标: 5.1招标工期:**个日历天完工并交付使用; 5.2工程计划开工日期:****; 5.3工程计划竣工日期:** 二、工程概况 1、工程概述: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工程项目简介:路基工程7559m2;路面工程7559m2;道路排水工程;路灯安装。 2、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及搜集本工程所处地理位置的相关资料,了解到现场实际地质状况,为砂性土,含有粘性土和碎石。 3、工程施工条件: 3.1施工环境: 施工现场环境较好,但不排除其它干扰因素。 3.2地理环境: 路线所经地区场地不平,存在土方的挖填施工要求。 3.3气候条件: 该地区气候主要特点是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2.3℃,历史最高气温37.4℃,高温季节在七、 八、九月份,历史最低气温-16.0℃。 3.4交通条件: 待建工程场地平整;需修建临时施工道路。 3.5水、电、通讯条件: 就近接入供电单位提供的供电点电源。另自备100千瓦柴油发电机组作备用。 当地通讯发达,就近接入当地通讯网络。另单位管理人员各配备对讲机一台作为补充通讯网络。 4、工程特点: 工程量较大,且为汛期,多雨季节,工期较紧。 三、施工总平面布置 1、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见附图《施工总平面布置示意图》。

市政道路中修设计说明

坑槽修补 1 A 二 根据XXXXXX路桥检测技术提供的《XXXX路中修工程检测报告》,本路段通过弯沉测试计算(剔除特异点后)原路路面代表弯沉值为56.1,路面强度系数SSI均大于0.61,评定为次,路面整体强度较差;本项目检测PCI为53.49,评价为差;根据规要求需对路面基层进行处理以增强路面整体强度,但由于本路段为小区区间道路,交通量不大且以轿车及观光车辆为主,根据道路的使用功能和业主对道路使用的要求,特拟定本项目仅恢复路面使用功能的设计,全路段采取中修罩面,本次路面中修预期使用年限为4年。 三、设计方案 1、中修罩面设计 针对本路路面病害情况,先对路面病害处理,道路两侧锐刨后增设平边石,路面洒布热沥青黏层,再铺设沥青道路专用防裂布,然后再采用4cm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进行中修罩面,设计髙程按原路面设计髙程增加4cm。罩面后采用热熔型涂料重新划路面标线。 对原路面病害处治完成后,锐刨原路面标线,并清除路面上的泥土杂物,然后进行罩面。 2、病害处置 (1)龟裂、坑槽 重度龟裂、坑槽需开挖槽口,根据开挖后揭示的路面结构层破损情况,确定槽口的开挖深度。 当面层破坏则开挖至原路面面层底部;当基层也破坏则开挖至原路面基层底部。

①开挖槽口:对龟裂处路面进行开挖,开挖深度至已经松动的基层处,开挖形状必须规则, 槽壁垂直,面层各层间应开挖成台阶式,台阶宽度不小于15厘米。②清除坑槽浮尘、松散颗粒等杂物。③面层采用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填筑,面层槽壁涂刷黏层油。④基层部分若槽口开挖面积小于6X2. 5米时采用C15微膨胀混凝土填筑,若面积大于等于6X2. 5米时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填筑。 (2)裂缝 重度裂缝开V形槽灌沥青砂处理。 (3)沉陷 根据在沉陷处的钻芯情况,病害已发展至基层或底基层,故处治措施同重度龟裂、块裂。 3、人行道及路缘石等设计 根据现场调查,原路未设置人行道,应业主要求本次中修补设人行道,人行道采用4cm花岗岩火烧板+2cm M10水泥砂浆+15cm C25水泥混凝土的结构设计,人行道外侧设置镶边石,采用79cm X 10cm X 6cm (长X宽X高)规格的机切花岗岩。 根据业主要求原路路缘石全部更换,采用99cmX 18cmX27cm (长X宽X高)规格机切花岗岩,支撑混凝土采用C25混凝土;路缘石安装底面设lcm的M10砂浆找平。路缘石侧与沥青面层接触部位喷洒黏层。 根据现场调查,原路未设置平边石,业主要求本次中修增设平边石,在铳刨老路上面层后铺筑3cm M10水泥砂浆+4cm石平边石,平边石采用49cmX30cmX4cm (长X宽X高)规格机切石,平边石在等级路交叉处铺筑时应注意与雨水井的顺接。 4、平面交叉维修 根据业主要求本次中修仅对等级路平面交叉进行顺接处理,等外路保持原状不变。 本项目共有等级路平面交叉3处,分别为XX路与XXX路交叉、XX路与XX路交叉、XX路与 XXX路交叉;本次中修设计在与等级路交叉20m围锐刨老路上面层后直接加铺与主路路面结构相同的路

市政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垫江县明月大道新建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第一标段K0+000~K2+600) 一、工程概况 垫江县明月大道贯通垫江县城区南北区域,位置走向与桂溪北路(即渝巫路) 平行,相当于垫江县骨架路网体系中的“外环线”。垫江县明月大道新建道路工程 位于垫江县桂溪镇,南接长安大道延伸段,北接天圣制药厂。设计起点位于长安 大道平交口,先后与南阳路、机关路、温泉路平交后,终点位于明月大道C连接 线平交口,道路全长6111.834米,为城市主干道,双向四车道,标准路幅宽度 为32米;中间有明月大道B连接线与北转盘平交,道路全长513.656米,为城 市主干道,双向六车道,标准路幅宽度为40米;明月大道C连接线与明月大道 平交,道路全长1381.143m米,为城市主干道,双向六车道,标准路幅宽度为 40米,终点接渝巫路。 本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垫江县县域城市的交通网络体系,缓解城区内 部的交通压力,极大地改善道路交通条件,也为周边地块的开发进程起着积极的 推动作用,对整个垫江县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设计依据及采用的规范标准 2.1 设计依据 (1)与业主垫江县兴渝城市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 (2)业主提供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3)业主提供的1:500地形图。 (4)业主提供的《垫江县明月大道新建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5)业主提供地质勘察报告 (6)业主提供的《垫江县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垫江县明月大道新建道路工程路幅宽度的函》 (7)业主提供的《垫江县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垫江县明月大道新建道路工 程初步设计预审意见的通知》 2.2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2.2.1国家标准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2.2.2交通部规范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2.2.3建设部规范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1)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4年3月) 2.2.4地方规范 《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 《重庆市建设工程费用定额》(1999年) 2.3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 2010年10月,该工程正式立项,并由垫江县兴渝城市建设有责任公司担任项目业主。受业主委托,我院开展了垫江县明月大道、明月大道B、C线连接道及明月大道延伸段新建道路工程设计项目。2011年4月我院提交了方案初步文本。2011年4月25日,我院向业主及规划局等各位领导汇报了方案设计,之后多次与业主及垫江县规划局进行接洽,逐步完善了明月大道、明月大道B、C 线连接道及明月大道延伸段各项方案设计工作,在2011年6月我院提交了方案设计正式文本。2011年7月18日,我院再次向垫江县规划局等各位领导汇报了方案文件。2011年8月垫江县规划局下发了《评审会议纪要》垫江规划纪要〔2011〕11 号文,原则上同意该工程设计方案。 2011年10月,项目业主委托重庆市涪陵地质勘察工程公司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在11月中旬我院收到业主提交的地勘资料后,开展了明月大道、明月大道B、C线连接道及明月大道延伸段的初步设计工作。为确保工程设计质量和设计进度,项目设计组根据各专业特点,在征求各专业设计意见后,对设计进度、设计内容、文件编制要求、主要技术标准、设计原则等进行统一的规定和要求,为在较短的设计周期内保质保量完成设计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1年11月底提交了初步设计文件,2011年12月31日在重庆市设计院进行了初步设计评审,并顺利通过了评审。 2.4对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