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宁市生态功能区划

南宁市生态功能区划

南宁市生态功能区划
南宁市生态功能区划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生态功能区划的通知

时间:2010-05-25 来源:

字号: 【大】【中】【小】【打印】【关闭】

南府办〔2010〕77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管委会,市级各双管单位,市直各事业、企业:

《南宁市生态功能区划》已经市十二届人民政府第8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〇年五月十九日

南宁市生态功能区划

近年来,我市实施了植树造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土流失治理、石漠化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一系列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工程,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一些不合理的经济社会活动和资源开发利用,导致局部地区生态系统退化,生态安全受到威胁。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各种不合理人为活动造成的生态破坏,指导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健康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根据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工作的通知》(环发〔2002〕117号)的部署,按照《生态广西规划纲要》及《广西生态功能区划》的要求,南宁市组织开展了生态功能区划编制工作。

南宁市生态功能区划是在南宁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生态系统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主要生态问题和产生原因、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确定不同地域单元的主导生态功能,划分生态功能区类型,确定对保障南宁市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域。生态功能区划对于指导生态保护与建设、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支撑能力,促进富裕文明和谐南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南宁市生态功能区划的范围包括西乡塘区、兴宁区、青秀区、江南区、邕宁区、良庆区、武鸣县、横县、宾阳县、隆安县、上林县、马山县,总面积22112平方公里。

一、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区划依据

(一)基本原则

1、主导功能原则:生态功能确定以生态系统的主导功能为主,次要功能服从主要功能。在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地域,坚持生态调节功能优先的原则,优先定位生态调节功能。

2、区域相关性原则:在区划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不同区域保障生态

安全作用的差别,从区域、流域的层面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生态功能类型。

3、协调原则:生态功能类型的确定与南宁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农业区划、林业区划、城镇体系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等有关区划、规划相协调。

4、遵循自然规律原则:充分考虑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服务功能相互作用关系,根据区域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敏感性、生态问题的空间分异规律,确定划分的主导因子及划分依据。

5、与广西生态功能区划相衔接的原则:南宁市生态功能区划是广西生态功能区划的一部分,生态功能分区要与广西生态功能分区相衔接,这样有利于广西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布局。

(二)主要目标

1、分析南宁市不同区域的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划分生态功能区类型,明确各类生态功能区的主导生态服务功能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划定南宁市重要生态功能区。

2、引导按要素管理生态系统的传统模式向“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的现代生态系统管理模式转变,增强各功能区生态系统的生态调节功能,实现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3、为区域产业布局、资源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区域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三)区划依据

以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为依据进行生态功能区划。

1、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南宁市地处低纬度地带,北回归线横贯北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阳光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地貌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等类型,西面和北面的喀斯特地貌典型;各类地貌纵横交错,河流众多,地层组成复杂多样且地区性差异明显。特殊、复杂、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生物物种,形成多种类型自然生态系统,并相对稳定地维持着各种生态服务功能。全市有野生维管束植物2023种,野生陆栖脊椎动物488种;森林覆盖率42.15%。已建立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7个,面积51667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2.33%;森林公园5个,面积10667公顷。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556亿立方米。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标准;主要江河的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符合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但是,南宁市生态环境形势还比较严峻,仍然存在着自然灾害频繁、森林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较严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对环境压力较大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安全面临着威胁。

2、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生态环境敏感性的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土壤侵蚀敏感性、石漠化敏感性、生物多样性敏感性等方面。根据各类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各地域单元的生态环境敏感性特征。

土壤侵蚀敏感性:我市土壤侵蚀敏感性主要受地形、降水量、土壤质地和地表覆盖的影响。我市土壤侵蚀敏感性面积17116平方公里,占我市土地总面积的76.7%。马山县东部和西部、上林县北部和隆安县西北部的岩溶山区是土壤侵蚀的极敏感区,大明山、镇龙山、西大明山、南蛇岭、垒高岭等山地是土壤侵蚀的高度敏感区。

石漠化敏感性:我市石漠化敏感性主要受岩性、坡度、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度的影响。我市石漠化敏感性面积3029平方公里,占我市总面积的13.6%。石漠化敏感性土地主要分布于马山县东部和西部、上林县北部、隆安县西北部和武鸣县西部的岩溶地貌区。

生物多样性及生境敏感性:我市生物多样性及生境敏感性面积11344平方公里,占我市土地总面积的51.5%。极敏感和高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大明山,武鸣县罗圩镇西北部、宁武镇西部,马山县古零镇东北部、加方乡西南部、古寨乡南部,隆安县屏山乡南部、乔建镇南部、古潭乡南部,西乡塘区坛洛镇西北部,横县西津库区。

3、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我市生态服务功能包括生态调节功能、产品提供功能与人居保障功能。其中,生态调节功能主要是指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维持生态平衡、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等方面的功能。产品提供功能主要包括提供农产品、林产品等功能。人居保障功能主要是指城镇发展功能,包括中心城市、县城、重点城镇等。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是根据生态系统结构、过程与生态服务功能的关系,分析生态服务功能特征。

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极重要地区面积848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大明山、西大明山、上林县澄泰乡东部、武鸣县锣圩镇西北部和宁武镇西部、马山县古零镇东北部和加方乡西南部及古寨乡南部、隆安县乔建镇南部、横县西津库区、良庆区南晓镇那兰村。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地区面积474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镇龙山、高峰岭的东北部、白花山、三状岭。

水源涵养重要性:我市水源涵养极重要地区面积5165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大明山、镇龙山、高峰岭、白花山、三状岭、西津水库库周区、大王滩水库—屯六水库—凤亭河水库库周区、西大明山;水源涵养重要地区面积2623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小明山、垒高岭、南蛇岭、仙坡岭、隆安县的西部和西北部。

土壤保持重要性:我市土壤保持极重要区面积358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马山县东部和西部、上林县北部、隆安县西北部和武鸣县西部的岩溶地貌区;土壤保持重要区面积2598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大明山、镇龙山、高峰岭北部、白花山、三状岭、小明山、垒高岭、南蛇岭、仙坡岭、西大明山。

产品提供重要性:我市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郁江平原、宾阳—上林平原、右江下游

谷地、武鸣盆地、两江谷地,蔬菜基地主要分布在南宁市盆地、右江下游谷地、吴圩—苏圩平原,糖料(甘蔗)基地主要分布在郁江平原、武鸣盆地,荔枝、龙眼、板栗、香蕉等基地主要分布在右江下游谷地、南宁市盆地、武鸣盆地、邕江以南的丘陵,以良种桉为主的原料林基地主要分布全市的丘陵,以马尾松、杉木为主的原料林基地主要分布在大明山、镇龙山、高峰岭、白花山、西大明山、南蛇岭、垒高岭、小明山,八角基地主要布局在大明山。

人居保障重要性:我市人居保障功能区主要包括中心城市、县城、重点城镇。中心城市为南宁中心城市,县城包括武鸣县城、宾阳县城、横县县城、上林县城、马山县城、隆安县城等6个,重点城镇主要有周鹿城镇、乔建城镇、那桐城镇、锣圩城镇、府城城镇、三里城镇、白圩城镇、巷贤城镇、大桥城镇、黎塘城镇、坛洛城镇、金陵城镇、江西城镇、三塘城镇、苏圩城镇、吴圩城镇、那马城镇、大塘城镇、那楼城镇、长塘城镇、伶俐城镇、六景城镇、峦城城镇、云表城镇等。

二、生态功能分区

根据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和所具有的主导生态服务功能类型,全市划分为生态调节、产品提供与人居保障等3类一级生态功能区。

在一级生态功能区的基础上,依据生态功能重要性划分为8类二级生态功能区。生态调节功能区包括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水源涵养功能区、土壤保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土壤保持功能区;产品提供功能区为农林产品提供功能区;人居保障功能区包括中心城市功能区、县城功能区、重点城镇功能区。

在二级生态功能类型区的基础上,根据生态系统与生态功能的空间差异、地貌差异、土地利用的组合以及主导功能划分为55个三级生态功能区。

(一)生态调节功能区

1-1 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

1-1-1 大明山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

1-1-2 西大明山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

1-1-3 西津水库库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

1-2 水源涵养功能区

1-2-1 仙坡岭—南蛇岭—垒高岭—小明山水源涵养与林产品提供功能区

1-2-2 高峰岭—白花山—三状岭水源涵养与林产品提供功能区

1-2-3 镇龙山水源涵养与林产品提供功能区

1-2-4 凤亭河水库—屯六水库—大王滩水库库区水源涵养与林产品提供功能区1-3 土壤保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

1-3-1马山东北部—上林北部岩溶山地土壤保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

1-3-2 隆安叮当—武鸣锣圩—宁武岩溶山地土壤保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1-3-3 隆安西部岩溶山地土壤保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

1-4 土壤保持功能区

1-4-1 马山西部岩溶山地土壤保持功能区

1-4-2 武鸣太平—罗波岩溶山地土壤保持功能区

(二)产品提供功能区

2-1 农林产品提供功能区

2-1-1 马山百龙滩谷地农林产品提供功能区

2-1-2 马山乔利—周鹿—武鸣灵马丘陵农林产品提供功能区

2-1-3 武鸣两江—马头谷地农林产品提供功能区

2-1-4 上林塘红—三里—乔贤丘陵农林产品提供功能区

2-1-5 上林—宾阳平原农林产品提供功能区

2-1-6 宾阳思陇盆地农林产品提供功能区

2-1-7 武鸣盆地农林产品提供功能区

2-1-8 右江下游谷地农林产品提供功能区

2-1-9 南宁盆地农林产品提供功能区

2-1-10 良凤江流域丘陵平原农林产品提供功能区

2-1-11 八尺江—青龙江流域丘陵平原农林产品提供功能区

2-1-12 郁江平原农产品提供功能区

(三)人居保障功能区

3-1-1 南宁中心城市功能区3-2 县城功能区

3-2-1 马山县城功能区

3-2-2 上林县城功能区

3-2-3 隆安县城功能区

3-2-4 武鸣县城功能区

3-2-5 宾阳县城功能区

3-2-6 横县县城功能区

3-3 重点城镇功能区

3-3-1 周鹿城镇功能区

3-3-2 乔建城镇功能区

3-3-3 那桐城镇功能区

3-3-4 锣圩城镇功能区

3-3-5 府城城镇功能区

3-3-6 三里城镇功能区

3-3-7 白圩城镇功能区

3-3-8 巷贤城镇功能区

3-3-9 大桥城镇功能区

3-3-10 黎塘城镇功能区

3-3-11 坛洛城镇功能区

3-3-12 金陵城镇功能区

3-3-13 江西城镇功能区

3-3-15 苏圩城镇功能区

3-3-16 吴圩城镇功能区

3-3-17 那马城镇功能区

3-3-18 大塘城镇功能区

3-3-19 那楼城镇功能区

3-3-20 长塘城镇功能区

3-3-21 伶俐城镇功能区

3-3-22 六景城镇功能区

3-3-23 峦城城镇功能区

3-3-24 云表城镇功能区

三、生态功能区主要特征和保护方向

(一)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

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面积1982平方公里,占南宁市土地面积的

9.0%。分布在大明山、西大明山和西津水库库区。大明山和西大明山的天然植被保存良好,水源涵养能力较强,是江河的源头和水源涵养区,是南宁市目前天然地带性植被保存最好的地区,生态系统结构相对完整,生物种类繁多,拥有大量珍稀、特有和古老的生物种类,是南宁市自然保护区分布的主要区域。西津库区湿地鸟类资源丰富。这些区域的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服务功能极为重要。

主要生态问题:天然阔叶林面积减少,森林质量降低,水源涵养功能减弱,特别是旱季江河水量锐减。

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方向与措施:规划建立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重点强化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停止可能导致生态环境退化的开发活动,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恢复与重建自然生态系统,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保持生物多样性,适度发展商品林;合理利用生态景观优势,积极发展生态旅游。

(二)水源涵养功能区

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三级区有4个,面积4131平方公里,占南宁市土地面积的18.7%。分布在镇龙山、高峰岭、白花山、南蛇岭、垒高岭、小明山、仙坡岭等山地丘陵和凤亭河、大王滩等水库库区。这些区域生态公益林与商品林交错分布,森林植被保持相对完好,水

源涵养服务功能极为重要。

主要生态问题:人类活动干扰强度大;人工纯林面积比重较大,森林结构单一,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生物物种减少;部分库区坡耕地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

生态保护主要方向与措施:加强生态公益林的改造与建设,通过封育恢复自然植被,促使其逐步向常绿阔叶林演化,提高水源涵养的功能;林产业向合理利用与保护建设相结合的生态型林业方向发展,保持森林生长与采伐利用的动态平衡,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逐步恢复和改善地力;加强水土保持;严格限制发展导致水体污染的产业。

(三)土壤保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

土壤保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三级区3个,面积3239平方公里,占南宁市土地总面积的14.7%。主要分布于隆安县的西部和东部、武鸣县的西部和西南部、马山县东北部、上林县北部的岩溶山区。山多地少,易旱易涝,生态系统脆弱。土壤侵蚀敏感性和石漠化敏感性极为敏感,土壤保持服务功能极为重要。在隆安县的龙虎山自然保护区和武鸣县的三十六弄-陇均自然保护区保存有面积较大的北热带石灰岩季雨林,在马山县的弄拉自然保护区保存有面积较大的南亚热带石灰岩季雨林和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岩溶生态系统完整,生物种类繁多,拥有大量岩溶珍稀、特有和古老的生物种类,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大意义。该类型区生物多样性敏感性极为敏感,生物多样性保护服务功能极为重要。

主要生态问题:天然林破坏较为严重,森林覆盖率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坡耕地面积比重大,土地生产力低;岩溶洼地易旱易涝;农业扩张、过度放牧、生物资源过度利用、外来物种入侵等导致物种自然栖息地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生态系统完整性;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禁止对生生态保护的方向与措施: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与重要物种栖息地,维护物多样性有影响的经济开发,防止不合理开发建设活动导致物种栖息环境的改变;禁止对野生动植物进行滥捕、乱采、乱猎,加强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控制;继续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农村生态能源建设等措施,恢复重建石山森林生态系统,提高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

(四)土壤保持功能区

土壤保持生态功能三级区2个,面积338平方公里,占南宁市土地面积的1.5%。分布在马山县西部和武鸣县东部的岩溶山区,石山多平地少,石头多土壤少,耕地资源少,生态系统极为脆弱。土壤侵蚀敏感性和石漠化敏感性极为敏感,土壤保持服务功能极为重要。

主要生态问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毁林开垦、过度放牧造成自然植被严重破坏,森林覆盖率较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坡耕地面积比重大,土地生产力低;岩溶洼地易旱易涝。

生态保护主要方向与措施:全面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通过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小

流域治理、农村生态能源建设、改变耕作方式、草食动物舍饲圈养等措施,恢复自然植被,提高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严禁陡坡垦殖和过度放牧,严禁乱砍滥伐树木。

(五)农林产品提供功能区

全市有农林产品提供生态功能三级区12个,面积11414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51.6%。主要分布在平原(盆地、谷地)台地和低丘。这些区域的生态服务功能主要是提供农林产品,兼顾生态调节功能保护。

主要生态问题: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农业面源污染及城镇生活污水污染比较突出;部分农业区干旱;林种结构单一,森林质量下降。

生态保护主要方向与措施:调整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坚持保护基本农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增强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推行农业标准化和生态化生产,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推广“养殖-沼气-种植”生态农业模式;协调木材生产与生态功能保护的关系,科学布局和种植速生丰产林区,合理采伐,实现采育平衡;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六)中心城市功能区

中心城市功能区即为南宁中心城区,范围包括建成区及规划区(含纳入中心城市的工业园区),是广西首府,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金融中心。区内地貌有平原、台地、丘陵,邕江自西向东穿过中部。区内有大的湿地——南湖,有青秀山风景区、石门森林公园、五象岭森林公园、广西药用植物园、南湖公园、人民公园、狮子山公园、动物园、新秀公园。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交通尾气污染日益严重;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城市绿化物种(特别是草地)引进外来种类过多、本地种类少;雨季常有涝灾。

生态环境保护方向和措施:建设与“中国绿城”相适应的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生态城市;合理规划布局城市功能组团,完善城市功能;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产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保护南湖,努力扩大公园面积和完善公园建设;加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建设,保护城市自然植被、水域;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城市环保设施建设,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和第三产业污染,提高城市的空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总体质量,加强内河整治,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人居环境。

(七)县城功能区

县城功能区包括马山县城、上林县城、隆安县城、武鸣县城(含南宁华侨投资区)、宾阳县城、横县县城等6个。

主要生态问题:城镇环保设施滞后,部分城镇水环境、空气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城镇生态功能不完善。

生态保护主要方向与措施:以创建全国环境优美城镇为目标,推进生态城镇建设,改

善生态人居,建设生态文明,弘扬生态文化;合理规划布局城市功能组团,完善城市功能;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产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广应用清洁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建设,保护城市自然植被、水域;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城市环保设施建设;加快公共交通建设,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八)重点城镇功能区

重点城镇功能区包括吴圩城镇(含明阳工业园区)、黎塘城镇、六景城镇(含六景工业园区)、三塘城镇(含九曲湾)、坛洛城镇、金陵城镇、江西城镇、苏圩城镇、那马城镇、大塘城镇、那楼城镇、长塘城镇、伶俐城镇、峦城城镇、云表城镇、周鹿城镇、乔建城镇、那桐城镇、锣圩城镇、府城城镇、三里城镇、白圩城镇、巷贤城镇、大桥城镇等24个。

主要生态问题:城镇规划不完善;城镇环保设施落后甚至缺少,生活、生产污水乱排现象严重;公共绿地面积少。

生态保护主要方向与措施:推进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完善城镇规划,合理布局功能组团;加快城镇环保设施建设,加强城镇园林绿地系统建设。

四、重要生态功能区

根据各生态功能区对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性,以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三类主导生态调节功能为基础,确定了9个重要生态功能区。

(一)马山县东北部—上林县北部岩溶山地土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

该区总面积1772平方公里,范围包括马山县里当乡、古寨乡、加方乡、古零镇、白山镇,上林县乔贤镇、木山乡、塘红乡、三里镇、西燕镇北部、白圩镇北部。

本区主导生态功能为土壤保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该区是典型岩溶山区,也是贫困山区,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发源地,容易导致石漠化。区内分布的林、灌、草植被具有重要的水土保持功能,对保护岩溶山区的生态安全都具有重要作用。区内有弄拉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保存有大片的石灰岩季雨林和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岩溶生物多样性丰富,珍稀物种多,是岩溶地区的重要物种贮存库。该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对于保护岩溶地区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土壤侵蚀敏感性极敏感和高度敏感区,也是石漠化敏感性极度敏感、高度敏感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毁林开垦、过度放牧造成自然植被严重破坏,森林覆盖率较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坡耕地面积比重大,土地生产力低;岩溶洼地易旱易涝;栖息地较为破碎,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大。

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围绕水土保持主要生态功能,全面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通过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小流域治理、农村生态能源建设以及改变耕作方式和草食动物饲养方式等措施,恢复自然植被,提高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生态功能的修复;巩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

坡改梯、建立地头水柜和家庭水柜等生态建设成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构建生态廊道,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与重要物种栖息地。

(二)大明山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

该区总面积621平方公里,范围主要包括武鸣县东部和东北部、上林县西部和西南部、马山县古零镇东南部、宾阳县思陇镇北部。

本区主导生态功能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发源于大明山的河流有33条,是右江重要支流——武鸣河和红水河重要支流——清水河的源头区和水源涵养区。大明山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对于保护武鸣河流域和清水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及周边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龙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分布于该区。大明山森林茂密,生物多样性丰富,珍稀物种多,是我国南热带地区的重要物种贮存库。大明山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对于保护南亚热带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大明山的中下部多为马尾松为主的针叶林,森林质量下降,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北部和南部的坡耕地面积大,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围绕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主要生态功能,加强区内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开展退耕还林、植被恢复和水土流失治理,保护现有天然林,进行封山育林,恢复为阔叶林,提高森林质量和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适当发展生态旅游。

(三)隆安县西部岩溶山地土壤保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

该区总面积843平方公里,范围包括隆安县布泉乡、都结乡、南圩镇、屏山乡北部。

本区主导生态功能为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该区是典型岩溶山区,也是贫困山区,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发源地,容易导致石漠化。区内分布的林、灌、草植被具有重要的水土保持功能,对保护隆安县石山区甚至右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区内有龙虎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保存有大片的石灰岩季节性雨林,岩溶生物多样性丰富,珍稀物种多,是我国岩溶地区的重要物种贮存库。该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对于保护岩溶地区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敏感性极敏感和高度敏感区,也是石漠化敏感性极度敏感、高度敏感区;天然林特别是石山区植被破坏较为严重,石山的森林覆盖率低,局部石漠化现象突出;栖息地较为破碎,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大;旱灾频繁。

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围绕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生态功能,实施严格的封山育林,保护和恢复石山天然植被,加快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构建生态廊道,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与重要物种栖息地,控制外来物种入侵;采用工程措施和节水灌溉技术,解决干旱问题。

(四)西大明山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

西大明山主要分布在崇左市的大新县和江州区,小部分在南宁市。在南宁市的范围为

隆安县古潭乡西南部、屏山乡南部,西乡塘区富庶乡西部,总面积216平方公里。

本区主导生态功能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发源于西大明山的河流有15条,分别流入左江和右江。西大明山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对于维护右江流域生态安全以及周边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区内有西大明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保留有北热带季节性雨林和山地常绿阔叶林,珍稀物种资源丰富。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人工针叶林面积较大,而天然阔叶林面积较小,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有所下降。

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围绕提高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功能,保护现有天然林,努力扩大阔叶林面积;建设好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五)隆安县敏阳—武鸣县玉泉—宁武岩溶山地土壤保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

该区总面积623平方公里,范围包括隆安县敏阳乡东南部、丁当镇北部,武鸣县玉泉乡、宁武镇西北部和西南部,西乡塘区双定镇北部。

本区主导生态功能为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该区是典型岩溶山区,容易土壤侵蚀导致石漠化。区内有三十六弄-陇均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保存有大片的石灰岩季节性雨林,岩溶生物多样性丰富,珍稀物种多。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土壤侵蚀敏感性极敏感和高度敏感区,天然林破坏较为严重,石山的森林覆盖率低,局部石漠化现象突出;栖息地较为破碎,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大。

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保护和恢复石山天然植被,提高土壤保持和岩溶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实施严格的封山育林,加快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构建生态廊道,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与重要物种栖息地。

(六)高峰岭—白花山—三状岭水源涵养重要区

该区总面积1917平方公里,范围包括武鸣县甘圩镇南部、太平镇东南部和南部,西乡塘区双定镇东南部,高峰林场,兴宁区三塘镇北部、五塘镇北部、昆仑镇,青秀区的伶俐镇北部、长塘镇北部,宾阳县思陇镇、新桥镇南部、芦圩镇南部、陈平乡、甘堂镇北部、露圩镇西部,横县六景镇北部。

本区主导生态功能为水源涵养。内有银岭水库、天雹水库、寺村水库、马定水库、那岭水库、老虎岭水库、东山水库、山东水库、渌一水库、西云水库、清平水库、桃园水库、六佑水库、陶鹿水库等14个水库,发源于高峰岭的河流注入邕江和红水河;高峰岭山地丘陵围绕着位于南宁盆地的南宁城市,是南宁城市天然生态屏障,对南宁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非常重要。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高峰岭山地丘陵区,多为人工针叶林,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在丘陵全垦种经济林果和速丰林而产生水土流失。

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本区应作为南宁城市天然生态屏障进行重点建设;围绕水源

涵养主要生态功能,开展植被恢复和水土流失治理,保护现有天然林,进行封山育林,恢复为阔叶林,提高森林质量和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高峰岭部分作为森林公园,发展生态旅游。

(七)镇龙山水源涵养重要区

该区总面积573平方公里,范围包括横县镇龙乡、石塘镇、云表镇北部,宾阳县双桥乡东部、露圩镇东部。

本区主导生态功能为水源涵养。发源于镇龙山的河流分别注入郁江和红水河,在山地周围建有26个中小型水库。镇龙山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对于镇龙山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以马尾松为主的针叶林面积较大,而天然阔叶林面积较小,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

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海拔500米以上区域必须封山育林,让其逐渐恢复为天然常绿阔叶林,以提高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保护山地周围的26个中小型水库。

(八)横县西津水库库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

该区总面积1145平方公里,范围包括横县新福镇、南乡镇、那阳镇南部、莲塘镇、平马镇、平朗乡、新福镇。区内有西津水电站。

本区主导生态功能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内丘陵的森林覆盖率较高,为水源涵养区,对维护库区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西津库区水面193.40平方公里。西津水库多库湾库汊,有些库湾和库汊形成了宽阔的大水面;库汊内易形成较多的浅水区,浅水区内水草丰盛,为鸟类提供了丰富食物,因此鸟类资源丰富。西津湿地共有鸟类203种,其中水鸟类有82种;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鸟类有32种,属于全球濒危鸟类有4种。西津湿地是全球濒危鸟类和易危鸟类的重要活动区、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和珍稀鸟类的重要活动区、鸟类的重要越冬地和国际迁徙鸟类的重要中途停歇地,因此西津湿地在国际鸟类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由于在丘陵开垦为旱地或全垦种果和速生桉而产生水土流失;小部分库区河汊淤泥堆积,河水变浅;捕捉猎杀候鸟的现象时有发生,水鸟数量减少。

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本区域内的丘陵山区要封山育林,经营为生态公益林,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水源涵养功能;采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治理水土流失。在西津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宣传教育,依据有关法律,采取措施,制止当地捕捉猎杀候鸟。

(九)凤亭河水库—大王滩水库库区水源涵养重要区

该区总面积778平方公里,范围包括良庆区南晓乡西部、大塘镇西部、那陈镇、那马镇南部,江南区吴圩镇东南部、延安镇东南部。区内有屯六水库、凤亭河水库、大王滩水库。

本区主导生态功能为水源涵养。该区地貌主要为丘陵,丘陵的森林覆盖率较高,其水

源涵养功能对于维护屯六水库、凤亭河水库和大王滩水库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以马尾松林为主的针叶林面积大,近年速生桉面积迅速扩大,森林涵养水源功能下降;在丘陵开垦为耕地或全垦种经济林果而产生水土流失。

建设方向与主要措施:本区域内的丘陵山区要封山育林,经营为生态公益林,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水源涵养功能;保护屯六水库、凤亭河水库和大王滩水库的环境安全。

五、生态功能区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各级政府制定重大经济技术政策、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依据生态功能区划,充分考虑生态功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二)各级政府制定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要根据生态功能区的功能定位,确定合理的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目标,制定可行的方案和具体措施,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对区域生态安全有重大意义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应建立自治区级或市级的生态功能保护区。

(四)经济社会发展应与生态功能区的功能定位保持一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应当符合生态功能区的保护目标,不得造成生态功能的改变;禁止建设与生态功能区定位不一致的项目;对已建和在建的与功能区定位不一致的项目,应根据保护生态功能的要求,逐步改造或搬迁,落实恢复项目所在区域生态功能的措施。

(五)制定有利于生态功能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关政策,以调动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增强节约资源的自觉性。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加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用于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补偿的转移支付;完善政府投资政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资和生态环境保护投资向重要生态调节功能区倾斜;引导重要生态功能区发展特色产业,限制不符合生态功能定位的产业扩张;引导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人口逐步自愿平稳有序转移,缓解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状况;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绩效和政绩考核要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评价,弱化经济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评价。

(六)建立结构完整、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生态功能区管理信息系统,促进生态环境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信息化。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及其保护状况定期组织评估和考核,并公布结果。

(七)加强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积极宣传生态功能区划的重要性,加强对党政干部、新闻工作者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普及生态环境保护教育;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民间团体参与资源开发保护监督,鼓励公众和非政府组织参与生态功能区管理。

附件:1、南宁市生态功能区划图(略)

2、南宁市重要生态功能区分布图(略)

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

为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精神,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工作的通知》(环发[2002]117号)及其附件《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的精神和具体要求,在全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全市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编制了《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以下简称本区划)。 一、区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前提,以保障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在充分认识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环境形成演化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生态功能区划,为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方案的制定、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等生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和人民生活质量。 (二)区划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全市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避免盲目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促进区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发生学原则。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时空变化的关系,明确区划中的主导因子及区划的生态学基础与依据。

区域相关性和相似性原则。从全市、全流域、甚至全国尺度考虑生态功能的评价和区划,并根据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指标的一致性与差异性进行分区的。 区域共轭原则。生态功能区域划分单元必须具有独特性,空间上的完整自然区域。 (三)区划范围 重庆市行政区域范围,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 (四)区划目标 1.查明重庆市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成因,明确重庆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分布特征,确定生态环境敏感性特点。 2.评价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提出生态功能区划方案,确定各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 3.为环境管理和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管理信息和管理手段,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4.指导各生态功能区内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调整、规划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以持续地发挥区域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支持作用。 二、区划依据、方法和命名原则 (一)区划依据 生态功能分区是依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以及生态环境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生态功能区划进行3级分区。 一级区划分以中国生态环境综合区划三级区为基础,根据重庆市地形、地貌和气候等自然生态环境特征的空间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

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整合研究

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整合研究 保护区分区管理是国际上普遍采取的管理方式,有利于发挥保护区的多重功能,科学的分区管理是协调自然保护区内各个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自然保护区划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是其实施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1]。根据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的理论与原则,按照各类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地位,合理划分保护区为3个功能区:核心区是绝对严格保护的封禁区,实验区可以理解为是保护性的经营区,缓冲区介于核心区和实验区之间的缓冲地带,是人为景观和自然景观的过度区域[2]。保护区分级管理的作用在于明确各级政府对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职责、管理范围、投入机制以及对自然保护区的监督管理措施,从而达到对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3]。 与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一样,自然保护区随着保护区自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保护区的功能分区不应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而应随着保护区自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时进行动态调整,以充分发挥保护区多种功能和解决保护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自然保护区申请进行功能区调整,这说明自然保护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原来的功能分区已经无法协调各种矛盾、无法满足对保护区的有效管理[4]。因此,为继续拓展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空间,着眼于保护区建设的长远需要,解决原功能分区的历史局限性和相对于社会发展的滞后性,但是为避免盲目调整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造成的种种恶果,应采用尽可能科学的方法开展保护区的功能区调整。 本文以"保护优先";为根本出发点,立足长远,兼顾当前,在保证保护区的性质、主要保护对象、范围和面积不发生改变,保证原生植被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的前提下,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遵循保护生物学基本理论和岛屿生物地理学、最小存活种群、集合种群等相关理论,综合考虑保护区的地形、地理和社会因素,以及保护区生境特征和保护对象分布状况,从更加合理有效地保护该地区天然植被和重点物种并调动周边社区群众保护积极性、主动性的角度出发,采用了多目标适应性分析方法进行功能区调整。 1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调整的总体技术路线

辽宁省主要水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辽宁省主要水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征求意见稿)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

目录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和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辽宁省主要水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防治水污染,保护地表水水质,维护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对辽河、浑河、太子河、大辽河、大凌河、鸭绿江、辽东沿海地区和辽西沿海地区(含小凌河)主要地表水水系水环境功能区进行了划定,水域区划范围包括干流和一二三级支流。将地表水按主导使用功能划分为源头水域、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人体直接接触、人体非直接接触)、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等类型功能区,分别执行不同类别的水质标准。按照“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及按高功能保护”的原则,部分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等类别的功能区执行高类别的水质标准。共划分水环境功能区770 个,其中源头水域14个、自然保护区 6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193个、渔业用水区333 个、景观娱乐用水区51个、工业用水区37个、农业用水区136个。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自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辽宁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由辽宁省环境保护厅批准。 本标准由辽宁省环境保护厅负责解释。

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

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 2005-05-26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规定了生态功能区划的一般原则、方法、程序、内容和要求。 本规程自2003年5月5日起实施。 本规程的附件A、附件B、附件C、附件D和附件E都是规程的附件。 本规程由中国科学院编制。 本规程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规程规定了生态功能区划的一般原则、方法、程序、内容和要求,目的是指导有关部门组织制订生态功能区划,明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环境敏感性,确定区域生态功能分区,为制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环境管理和决策部门提供管理信息和管理手段。 1.2 适用范围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省域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敏感性评价及生态功

能分区,对于非省域地区可以参考本规程执行。 2 引用标准 2.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2.3 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D238-87) 2.4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 生态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自然生态系统退化、环境质量恶化及由此衍生的不良生态环境效应,包括土壤侵蚀、沙漠化、酸雨、土壤盐渍化、草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与水环境污染等。 3.2 生态服务功能:指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所形成的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与效用,例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土壤保持功能、气候调节功能、环境净化功能等。 3.3 生态过程:指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输出、流动、转化、储存与分配。包括食物链、生态系统演替、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反馈控制等过程。 3.4 生态环境敏感性: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反应的敏感程度,用来反映产生生态失衡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大小。 3.5 生态功能区划: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其目的是为制定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以及资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文件 粤环〔2011〕14号 关于印发《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试行方案)》同时废止。 二○一一年二月十四日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从流域、区域范围内协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依法和科学地管理水环境、控制水污染、保护水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在全省范围内对主要江河、湖库划分地表水环境功能区。 一、功能区划分的范围 对以下地表水体划分环境功能区:全省所有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以及小于100平方公里的重要河流;所有中型以上水库、重要的小型水库以及主要城市湖泊。 二、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的基本原则是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划分水环境功能区的具体原则是: 1.考虑水体现状、规划的使用功能和水环境质量的现状;

2.优先保护集中式饮用水源地; 3.适应流域内经济和城镇发展规划的要求; 4.水体环境功能区的划定,一般不低于水体现有的水质等级; 5.兼顾上、下游地区利益; 6.水体环境功能区划分的下端约束条件与《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粤府办〔1999〕68号)相衔接; 7.保证按省政府的要求跨行政区边界水质达标交接; 8.水库的水环境质量一般要求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特殊情况不低于Ⅲ类; 9.城市河段内河涌一般要求不低于Ⅴ类; 三、功能区的分类 环境保护部门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实施水域分类管理。结合水域使用功能要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分为五类:Ⅰ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当同一水体具有多种使用功能时,按照最高功能确定水质目标。 四、功能区划分成果及其要求 水环境功能区划成果见“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表”。

生态功能区划

生态功能分区方案 文中部分内容来自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 生态功能分区:生态功能分区是依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以及 生态环境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 区划依据和分区等级: 分区等级 生态功能区划分区系统分三个等级。为了满足宏观指导与分级管理的需要,必须对自然区域开展分级区划。首先从宏观上以自然气候、地理特点划分自然生态区;然后根据生态系统类型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划分生态亚区;最后根据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环境问题划分生态功能区。 区划依据 生态功能区划的依据,即划分各级生态功能区划单位的根据。不同层次的生态功能区划单位,其划分依据应是不同的。 生态功能区划进行3级分区。 一级区划分:以中国生态环境综合区划三级区为基础,各省市可根据管理的要求及生态环境特点,做适当调整。 二级区划分:以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和生态服务功能类型为依据。城市及城市近郊区可以作为二级区。 三级区划分:以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等指标为依据。 分区方法 一般采用定性分区和定量分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区划界。边界的确定应考虑利用山脉、河流等自然特征与行政边界。 (1)一级区划界时,应注意区内气候特征的相似性与地貌单元的完整性。 (2)二级区划界时,应注意区内生态系统类型与过程的完整性,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类型的一致性。 (3)三级区划界时,应注意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等的一致性。 分区命名 依据3级分区分别命名,每一生态功能区的命名由3部分组成。 一级区命名要体现出分区的气候和地貌特征,由地名+特征+生态区构成。 气候特征包括湿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寒温带、温带、暖温带、(南、中、北)亚热带、热带等,地貌特征包括平原、山地、丘陵、河谷等。命名中择其重要或典型者用之。 二级区命名要体现出分区的生态系统与生态服务功能的典型类型,由地名+类型+生态 亚区构成。 生态系统类型包括森林、草地、湿地、荒漠、河口、滩涂、农田、城市等。命名中择其重要或典型者用之。 三级区命名要体现出分区的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的特点,由地名+生态服务功能特点(或生态环境敏感性特征)+生态功能区构成。 生态服务功能特点包括荒漠化控制、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水文调蓄、土壤保持、海岸带保护等。生态环境敏感性特征包括土壤侵蚀、沙漠化、石漠化、盐渍化、酸雨敏感性等,命名中择其重要或典型者用之。 生态功能分区概述 生态功能分区概述结果应包括对每个分区的区域特征描述,包括以下内容: (1)?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特征,典型的生态系统类型。 (2)?存在的或潜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引起生态环境问题的驱动力和原因。

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

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把重庆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重要讲话精神,适应重庆“一圈两翼”的战略发展新格局的需要,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精神,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工作的通知》(环发[2002]117号)及其附件《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的精神和具体要求,在全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原《重庆市生态功能区》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更新、补充与修改,通过系统分析全市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对原《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进行了修编。 一、区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三峡库区的重要生态环境地位,以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前提,以保障统筹城乡发展和“一圈两翼”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为目标,为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和人居生活质量。 (二)区划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与开发,避免盲目开发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 发生学原则。根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格局的关系,确定主导因子及区划依据。 区域相关原则。综合考虑自然区域和行政区域,妥善处理区县级尺度和全市尺度的关系。 相似性原则。根据区域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服务功能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分区。 区域共轭原则。任何一个生态单元必须是完整的个体,不存在彼此分离的部分。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申报书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申报书 自然保护区名称 申报单位 申报时间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说明 一、申报书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统一编号,申报单位不填。 二、“地点”指自然保护区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名称。 三、“地理坐标”指自然保护区所跨的经纬度范围。 四、“固定经费”指行政事业性经费和管护经费等具有固定来源的经费。 五、“基础设施概况”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现有业务用房、辅助用房、生活用房、交通工具、通讯手段、重要仪器设备的情况。 六、“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科学研究概况”主要包括在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后到目前为止已完成的科研项目名称及成果、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名称、科研计划及国际合作交流计划等内容。 七、“功能区调整后土地权属状况”是指自然保护区在功能区调整后,其土地权属、土地权属使用证认领变化状况及是否存在新的土地使用权属纠纷。 八、“功能区调整后管理协调状况”包括功能区调整后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与区内有关部门的关系协调状况,变化后的区内是否有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及国家重大基础建设工程。 九、“功能区调整后自然环境状况”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在功能区调整前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变化对比以及概况、现存和潜在的环境问题等内容。 十、“功能区调整后自然保护区及其周围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分析及其评价”指范围调整前后自然保护区内社会经济的对比分析与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人口分布、密度、民族状况、主要生产方式; 2.生产布局、产业结构及运输等情况; 3.土地与其他资源的开发状况; 4.与当地政府及群众的关系; 5.主要社会、经济活动对保护对象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其预防措施。

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

一、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 昆明城市未来12年总体规划修编方案自8月3日开始公示以来,引起了昆明市民的强烈关注。规划修订方案中,中央商务区、金融次中心、主城副中心……昆明主城区各区域的功能将得到明确,未来新昆明由主城、呈贡新城、空港经济区组成核心区域,城市拓展空间以东南、东北两个方向为主。其中首次明确未来昆明将主要依托米轨线的改造,组成服务主城和呈贡及市域重要城镇的线网。至此,未来昆明主城发展布局将迎来重大变革,主要规划内容有: 1、主城向东南、东北扩张 根据规划,昆明中心城区范围含昆明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的全部行政辖区;西山区的主城二环路内以内地区的福海、前卫、马街、碧鸡四镇;呈贡县的洛羊、龙城、斗南、吴家营、大渔、马金铺六乡镇。总面积为1722平方公里(含滇池草海水域10.7平方公里)。 规划明确,昆明城市的空间拓展方向应以东南、东北两个方向为主,远景向滇池流域外拓展空间。未来昆明将由单纯的滇池流域内聚集式发展模式,转向流域外并举发展的“轴向、多组团”发展模式,将形成沿主要交通轴有序扩展的多中心网络城市。 未来昆明主城区将形成“核心—网络、两轴、两带”的开放式城市空间结构。由主城、呈贡新区、空港经济区组成的中心城作为核心区域,依托绕城公路系统和快速道路系统构成交通网络,链接中心城、海口、昆阳、晋宁新城等城市组团,形成“核心—网络”的协调分工和网络化格局。 确定南北向发展主轴,北翼以昆曲高速公路为主,南翼由昆玉高速公路、昆洛公路、南昆铁路、泛亚铁路等组成,是昆明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发展轴。 集中西山、昆明滇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城市生态控制带;集中轿子雪山风景区、寻甸红色旅游风景区、九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石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阳宗海旅游度假区等昆明市重点的风景区为城市生态景观控制区。 2、形成五大功能区 规划明确,未来昆明主城区将以二环路为界,划分为二环路以内城区、北部城区、西部城区、南部城区和东部城区五个功能区。 按照该规划,二环以内的主城区范围,将提高全市性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地比例,降低人口密度。主城北部城区有污染的二类和三类工业用地将逐步转移外迁;西部城区也将搬迁疏散二、三类工业项目;南部城区将结合巫家坝机场的搬迁,改造机场片区,与会展中心、宝海公园等统一规划成为南部城市副中心。同时以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草海生态公园、大观公园的建设为主,保护好湖光山色的生态景观视廊,形成体育休闲、旅游度假、生活居住、行政办公和对外交通等各种功能集中的地区;东部城区优化经开区布局,作为新型工业集中发展的聚集区。 省级行政办公用地,主要集中在主城南部杨家片,滇池路与广福路交汇地区集中布局;市级行政办公用地,主要集中在呈贡新区的吴家营中心片区,原主城范围内的市级办公区作相应调整置换;新建和改建的区级行政办公用地和设施应集中布局。 3、形成五大产业带 在产业发展的用地规划中,还将形成五大产业带,包括东南部的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北部的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北部的空港经济区,南部的马金铺电力装备产业基地

城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第二章城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第一节总论 4.1.1区划的目的和意义 4.1.1.1区划的目的 水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环境,开展水环境功能区划工作是为了促进我市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贯彻水法,加强水资源保护,切实履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根据我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结合社会需求,确定各水域的主导功能及功能顺序,科学合理地划分水功能区后,可作为我市水资源合理利用,积极保护和科学管理的依据,也是下一步进行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基础。 4.1.1.2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意义 1)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划分水功能区,明确水体的相应功能及水量水质控制目标,为本市水体有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促进本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为水资源保护提供治理目标 水功能区划的主要工作,是在对水体进行调查研究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水体的主导功能,并据此划分水功能区,依据不同的水

体功能和量、质标准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使水资源保护措施更具针对性,同时有利于解决上下游之间的用水矛盾。 3)为截污治理工作提供定量分析标准 进行水功能区划后,可按确定的水体保护目标计算纳污能力,对本市内中小河道水体的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并进行污染治理优化控制和综合整治,促进污水纳管工作。 4)为中小河道的综合整治提供指导方向 通过划分水功能区并确定相应的标准,将使中小河道综合整治提供明确的治理方向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 5)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奠定科学基础 通过划定水功能区,并制定配套《水功能区划管理办法》,使水资源管理工作步上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 6)为其它涉水规划的编制提供控制方案 根据《塔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纲要》精神,水功能区划是其它专项规划编制的基础。今后市内所有涉水规划的编制都应以水功能区划作为基础,而其它规划的编制也为论证水功能区划的可行性提供相应的依据。 4.1.2区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4.1.2.1指导思想 水资源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是生态环境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要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就必须对水资源的综合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 实施方案 为了确保今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顺利完成,按照环保部、财政部《关于加强“X”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的通知》(环办监测函〔X〕X号)、省环厅、省财政厅《关于加强“X”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的函》(X环函〔X〕X 号)、《X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暂行办法》(X环发〔X〕X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我县已被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名单》进行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各有关单位要严格按照考核指标计算,及时汇总上报,推动我县地表水、空气质量、污染源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监测工作取得实效,确保中、省对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资金的正常拨付和奖励兑付。 二、考核范围及内容 (一)范围。依据《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名单》,我县全境均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考核范围之内。 (二)内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内容包

括技术评价指标(自然生态考核指标、环境状况考核指标)和调节指标(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无人机遥感抽查、人为因素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其中自然生态考核指标包括林地覆盖率、草地覆盖率、水源涵养指数、耕地和建设用地比例、生态保护红线等受保护区域面积所占比例;环境状况考核指标包括Ⅲ类或优于Ⅲ类水质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优良以上空气质量达标率、土壤环境质量指数;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包括生态保护成效、环境污染防治、环境基础设施运行及县域考核工作组织。 三、职责分工 财政局负责提供X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证明材料,加盖单位公章。(包括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证明材料表,X年生态转移支付支出明细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各类专项资金下达文件) 经发局负责提供X县产业增加值指标证明材料;生态建设工程项目计划表,工程明细,以及项目的文件(工程设计资料、批准实施的文件和验收文件批复或阶段性验收报告);产业负面准入清单、资料及相关文件。 住建局负责提供X县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指标证明材料,包括:污水处理厂信息表,照片和证明文件,照片要求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为对象,拍摄近景、远景照片(电子版和纸质版),尺寸不得小于2500*1500像素;证明文件包括污水处理厂运行、在线监控数据、有效性监测报告等资料以及年度污水排放总量、收集量、达标排放量、

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

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制定本规程。本规程规定了生态功能区划的一般原则、方法、程序、内容和要求。 本规程自2003年5月5日起实施。 本规程的附件A、附件B、附件C、附件D和附件E都是规程的附件。 本规程由中国科学院编制。 本规程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目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 引用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5.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6.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7. 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8. 生态功能区划 附件A 生态功能区划报告的编制提纲 附件B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方法

附件C 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方法 附件D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法 附件E 中国综合生态环境区划方案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规程规定了生态功能区划的一般原则、方法、程序、内容和要求,目的是指导有关部门组织制订生态功能区划,明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环境敏感性,确定区域生态功能分区,为制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环境管理和决策部门提供管理信息和管理手段。 1.2 适用范围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省域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敏感性评价及生态功能分区,对于非省域地区可以参考本规程执行。 2 引用标准 2.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2.3 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D238-87) 2.4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生态功能区划方案1

4. 生态功能区划 4.1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4.1.1生态功能区划应遵循的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是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避免盲目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区域相关原则 在空间尺度上,任何一类生态服务功能都与该区域,甚至更大范围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因素相关。在区划中,必须充分考虑与周边地区的衔接。 (3)相似性原则 在区划时,必须注意分区内部特征的相对一致性和相似性。不同等级的区划单位,各有一致性的标准。区域所划分的对象,必须是具有独立性且在空间上完整的自然区域。 (4)前瞻性原则 随着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将会更高,对一些生态系统或生态功能区将会产生新的认识和新的需求。因此,生态功能区划要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要充分考虑和反映地区生态建设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以及相关资源管理部门的规划设想,使区划方案有一定的前瞻性。 4.1.2生态功能区划依据

生态功能区划主要依据地理位置、太阳能分布、降水分布、植被、土壤分布及地形地貌分布格局及生态系统类型和主要生态功能进行划分。哈密地区生态功能区划采用生态区、生态亚区、生态功能区三级分区系统。 4.2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4.2.1生态功能区划依据 生态功能区划主要依据地理位置、太阳能分布、降水分布、植被、土壤分布及地形地貌分布格局及生态系统类型和主要生态功能进行划分。哈密地区生态功能区划采用生态区、生态亚区、生态功能区三级分区系统。 4.2.2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根据新疆生态功能区划,哈密被划为天山山地温性草原、森林生态区。结合哈密生态环境特点,又划分为三个亚区和八个生态功能区: I 东天山山地森林、草原水源涵养生态亚区 1、东天山冰川水源地生态功能区 2、东天山针叶林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3、东天山草原牧业生态功能区 4、巴里坤草原湿地生态功能区 II 哈密盆地戈壁荒漠、绿洲农业生态亚区 1、哈密盆地绿洲节水农业生态功能区 2、嘎顺—南湖戈壁荒漠风蚀生态功能区 III巴里坤、伊吾盆地绿洲农业及山地草原牧业生态亚区 1、巴里坤、伊吾盆地绿洲农业及山地草原牧业生态功能区 2、诺敏戈壁荒漠化生态功能区 4.2.3各生态功能区保护措施 ——东天山冰川水源地生态功能区 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固体水库、水源涵养、水文调蓄、气候调节、景观及生物多样性维护。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DOC 22页)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DOC 22页)

2

3

山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第二次征求意见稿) 序号流域名称 河流/湖 库名称一级支流名 称 二级支流 名称 主导水环境功能区类型及名称水环境功能区范围 水环境功能区 尺度* 标准类 别 控制县级行政区 名称 是否省界/水 源地 1 海河流域卫运河卫运河聊城德州农业用水区冠县称勾湾村至四女寺节制闸上的河道水域161.55 Ⅴ冠县、临清市、夏 津县、武城县 省界 2 海河流域卫运河长顺渠长顺渠聊城德州农业用水区乜村闸下至临清市李圈村入卫运河的河道水域42.6 3 Ⅴ冠县、临清市 3 海河流域南运河南运河德城景观娱乐用水区(Ⅴ)四女寺闸下至出城区界的河道水域25.61 Ⅴ德州市德城区 4 海河流域南运河南运河德城农业用水区城区界至第三店村入河北省境的河道水域19.02 Ⅴ德州市德城区省界 5 海河流域新湖新湖德城景观娱乐用水区(Ⅳ)环湖大堤内的全部水域0.28 Ⅳ德州市德城区 6 海河流域长河公园长河公园德城景观娱乐用水区(Ⅳ)岔河河堤以东至减河河堤以西、东方红路与三八路之间的水域0.40 Ⅳ德州市德城区 7 海河流域漳卫新河漳卫新河德州滨州农业用水区宁津县大王堡至无棣县辛集闸上的河道水域122.60 Ⅴ宁津县、乐陵市、 庆云县 省界 8 海河流域漳卫新河漳卫新河无棣工业用水区辛集闸下至入渤海口的河道水域39.03 Ⅳ无棣县省界 9 海河流域漳卫新河减河减河德城景观娱乐用水区(Ⅴ)四女寺闸下至袁桥闸上的河道水域25.68 Ⅴ德州市德城区 10 海河流域漳卫新河减河减河德州农业用水区袁桥闸下至宁津县大王堡的河道水域26.00 Ⅴ德州市德城区、陵 县、宁津县 省界 11 海河流域漳卫新河减河利民河东 支 利民河东支武城夏津农业用水区 青年河源头范楼闸至入六六河、六六河源头王小屯闸至入利民河东支,以 及利民河东支源头小杨庄村至入减河的河道水域 69.04 Ⅴ武城县、夏津县 12 海河流域漳卫新河减河马减竖河马减竖河平原县夏津农业用水区马颊河津期店闸至入减河的河道水域30.61 Ⅴ平原县、夏津县 13 海河流域漳卫新河岔河岔河德城景观娱乐用水区(Ⅴ)四女寺闸下至七里庄闸上的河道水域16.42 Ⅴ德州市德城区 14 海河流域漳卫新河岔河岔河德城农业用水区七里庄闸下至田龙庄出境入河北省的河道水域 6.38 Ⅴ德州市德城区省界 15 海河流域漳卫新河跃进河跃进河庆云农业用水区源头至入漳卫新河的河道水域16.46 Ⅴ庆云县 4

昆明市规划发展及产业结构

昆明市规划发展及其产业结构昆明城市未来12年总体规划修编方案自8月3日开始公示以来,引起了昆明市民的强烈关注,他们纷纷涌向昆明市规划展览馆,一睹新昆明即将迎来的巨变。 中央商务区、金融次中心、主城副中心……昆明主城区各区域的功能将得到明确,正在进行公示的昆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方案中明确,未来新昆明由主城、呈贡新城、空港经济区组成核心区域,城市拓展空间以东南、东北两个方向为主。其中首次明确未来昆明将主要依托米轨线的改造,组成服务主城和呈贡及市域重要城镇的线网。至此,未来昆明主城发展布局将迎来重大变革。 主城向东南、东北扩张 根据规划,昆明中心城区范围含昆明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的全部行政辖区;西山区的主城二环路内以内地区的福海、前卫、马街、碧鸡四镇;呈贡县的洛羊、龙城、斗南、吴家营、大渔、马金铺六乡镇。总面积为1722平方公里(含滇池草海水域10.7平方公里)。 规划明确,昆明城市的空间拓展方向应以东南、东北两个方向为主,远景向滇池流域外拓展空间。未来昆明将由单纯的滇池流域内聚集式发展模式,转向流域外并举发展的“轴向、多组团”发展模式,将形成沿主要交通轴有序扩展的多中心网络城市。 未来昆明主城区将形成“核心—网络、两轴、两带”的开放式城市空间结构。由主城、呈贡新区、空港经济区组成的中心城

作为核心区域,依托绕城公路系统和快速道路系统构成交通网络,链接中心城、海口、昆阳、晋宁新城等城市组团,形成“核心—网络”的协调分工和网络化格局。 确定南北向发展主轴,北翼以昆曲高速公路为主,南翼由昆玉高速公路、昆洛公路、南昆铁路、泛亚铁路等组成,是昆明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发展轴。 集中西山、昆明滇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城市生态控制带;集中轿子雪山风景区、寻甸红色旅游风景区、九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石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阳宗海旅游度假区等昆明市重点的风景区为城市生态景观控制区。 形成五大功能区 规划明确,未来昆明主城区将以二环路为界,划分为二环路以内城区、北部城区、西部城区、南部城区和东部城区五个功能区。 按照该规划,二环以内的主城区范围,将提高全市性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地比例,降低人口密度。主城北部城区有污染的二类和三类工业用地将逐步转移外迁;西部城区也将搬迁疏散二、三类工业项目;南部城区将结合巫家坝机场的搬迁,改造机场片区,与会展中心、宝海公园等统一规划成为南部城市副中心。同时以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草海生态公园、大观公园的建设为主,保护好湖光山色的生态景观视廊,形成体育休闲、旅游度假、生活居住、行政办公和对外交通等各种功能集中的地区;东部城区优

城市生态规划规划建设的特征—以昆明市与重庆市对比分析为例DOC

城市生态规划规划建设的特征 —以昆明市与重庆市对比分析为例 城规101 李开啟 201011002111

一、引言 作为人类聚居的主要载体,城市是人口高度密集、人类活动高度集中的地域,也是环境质量急剧下降、人与自然环境矛盾最为突出、生态失衡最为严重的地方。由于目前城市所面临的危机越来越严重,“生态城市”概念应运而生。苏联生态学家(1984)提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市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物质、能量、信息高速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美国生态学家Richard Register(1987)认为“生态城市是一座生态学意义上健康的城市”,生态城市的标准是“生命、美、公平”,“生态城市的建设目的是为了给保护、探究和抚育地球上各种生命的活动提供服务”。生态城市反映了人类城市建设价值取向的更新,标志着城市的发展朝着全面生态化迈进。生态城规划注重城市空间结构的塑造,集中解决用地功能布局与开发强度控制两大核心问题,协调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实现多样化的土地发展模式,形成疏密有致的城市布局。在可持续发展的大前提下,缔造一个更加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的生态和社会环境。 二、生态城市规划的理论探索 1,生态城市规划的目标和建设原则 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目标是: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具有保障人人平等、自由、人权的社会环境;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消费、交通和住居发展模式,实现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推广生态产业和生态工程技术;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生态良性循环;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主要原则是:优先考虑自然生态条件,以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准;最大限度地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各种物质和精神方而的需求;采用高效、可持续的生产、消费、交通和住区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环保产业,增强创新能力;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实现资

武汉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

武汉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 字体显示:【大】【中】【小】 武汉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 为保护和改善武汉市地表水环境,确保全市地表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对武汉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进行合理的划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进一步做好地表水环境保护工作,结合我市地表水环境的实际和城市发展的需要,特制定《武汉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以下简称功能区类别)。 1 适用范围 1.1本功能区类别划分范围包括武汉市市域内的主要江河、湖泊(水库)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 1.2水环境状况受季节影响大的河流、湖泊(水库),不列入本功能区类别。 1.3其它小型的地表水水域因其水量少、面积小,不便于集中管理,其功能区类别由各区环境保护局会同有关部门划定,报当地政府批准后执行,同时报市人民政府及市环境保护局备案。 2 引用法规及标准 下列法规及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功能区类别中引用而构成功能区类别的条文。在本功能区类别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不有效。当所示法规和标准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2.1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通过) 《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纲要》(国家环保局[90]环管水字第104号) 2.2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ZB1-1999) 《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3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分类 依据地表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将其划分为五类: I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 I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IV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昆明城市总体规划(2020)文本最终合(年23日)

目录 文本 (3)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6) 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8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9) 第五章中心城区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24) 第六章中心城区公共管理及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29) 第七章中心城区住房建设规划 (31) 第八章中心城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31) 第九章中心城区产业用地布局规划 (41) 第十章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保护规划 (44) 第十一章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49) 第十二章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 (53) 第十三章中心城区旧城改造与更新规划 (55)

目录 第十四章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57) 第十五章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 (61) 第十六章城市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67) 第十七章中心城区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71) 第十八章中心城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 (76) 第十九章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 (77) 第二十章城市远景规划构想 (78) 第二十一章规划实施策略与机制 (81) 附表: (85)

昆明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条1996年国务院批准的《昆明城市总体规划》在指导昆明城市各项建设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昆明城镇化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为统筹城乡发展、优化空间结构,协调滇池环境保护以及行政区划调整等问题,根据2006年11月《关于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有关问题的函》(建规函[2006]315号)和《关于调整完善昆明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有关意见的函》(建办规函[2013]189号),特编制《昆明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2020年)》。 第2条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提升城市建设质量和水平,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更加注重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更加注重四化同步、统筹城乡;更加注重集约高效、绿色低碳;更加注重传承文化、延续文脉,努力走出一条昆明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第3条规划修编的重点 1、依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对昆明的定位要求,结合昆明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优化与完善城市性质和职能。 2、依据昆明发展实际情况,结合昆明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支撑条件,科学合理制定城市规模,引导人口的有序迁移和适度聚集。 3、突出滇池水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内容,强化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社会、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4、调整优化现有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空间管制体系,寻求适合昆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形态。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要求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写内容要求 一、总论要求。简要介绍自然保护区的概况及保护价值、规划编制的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自然保护区的性质及主要保护对象,自然保护区类型、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面积(必须与国务院批复的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相一致),以及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 思路、主要建设内容、总投资概述)。 二、自然保护区概况要求。包括位置与范围、历史沿革与法律地位、自然环境、社区情况、土地利用状况、基础设施等。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包括地理位置、四至边界。 (二)历史沿革与法律地位。包括历史沿革、自然保护区设立、管理机构建设、资源管理及执法权限等。 (三)自然环境。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状况、自然灾害等。 (四)社区情况。包括从区内和周边两个角度,论述行政区域、人口数量与民族组成(核心区、缓冲区如果有常住人口的,要单独描述)、公共基础设施、地方经济情况和社会发展等。 (五)土地利用状况。包括土地与资源的权属(国有土地要注明林权证上所标明的使用权人)、地类构成、利用程度等,集体林区要说明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林权流转、林地使用及林农合法权益保护等情况。 (六)基础设施。包括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基本交通、电信等情况,自然保护区基础建设情况。 三、保护现状及评价要求。包括保护管理现状、保护管理评价等。· (一)保护管理现状。包括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采取的保护管理措施。

(二)保护管理评价。包括自然资源评价,要根据自然保护区类型和保护对象,对野生动植物、湿地、景观等资源进行评价,其中主要保护对象还需明确分布区域、分布方式、多度或频度。保护价值评价,要从多样性、稀有性、自然性、典型性、脆弱性、面积适宜性、生态区位、潜在保护价值、科研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有效管理评价,要从管理机构、管理体系、法规体系、管理队伍、管理权限、管理水平、信息化、科研宣教能力、社区协调、自养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要从管理难度、发展基础、社区矛盾、特殊困难等方面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向,并体现在规划任务中。如果是二期及以上总体规划,要认真总结前期实施情况(包括经验总结、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本期工作设想和落实措施。 四、基本思路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期限及目标、总体布局(区划原则、依据、方法,详细描述各功能区界限、面积及承担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等。 五、主要建设内容要求。包括保护管理、科研监测、公众教育、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等。 (一)保护管理。包括保护管理体系(明确保护站、点及分区管理的范围和面积)、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措施、生态恢复、林地保护、湿地保护、社区共管措施、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等项目。 (二)科研监测。包括科学研究、生态与资源监测项目及内容(要有针对性、连续性,如果与科研机构或大学合作开展的工作要单独注明)。 (三)公众教育。包括公众教育、区内和周边社区的宣传教育等措施。 (四)可持续发展。包括实施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的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利用、社区发展扶持等项目,要明确区划、项目布局、环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