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顺昌县生态功能区划

顺昌县生态功能区划

顺昌县生态功能区划
顺昌县生态功能区划

顺昌县生态功能区划

顺昌县环境保护局

二ΟΟ四年三月

目录

1、前言 1

2、工作范围 2

3、区划依据 2

4、目标 2

5、区划原则 3

6、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3 6.1、自然环境 4

6.2、社会经济 6

7、生态环境保育建设和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分析7 7.1、生态环境保育和建设成绩7

7.2、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分析8

8、生态功能区划10

8.1、生态功能区划相关的重要自然和人文环境类型10 8.2、生态功能区划背景图编制12 8.3、生态功能区划图编制12 8.4、生态功能小区说明13 8.4.1、顺昌东部中、低山、丘陵林业生态环境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小区(110572101)13 8.4.2、顺昌北部、东北部中、低山、丘陵林业生态环境生态功能小区(120472101)14 8.4.3、顺昌郭岩山自然保护和重要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120472102)15 8.4.4、顺昌西部中、低山、丘陵重要文化遗产和林业生态环境生态功能小区(120472103)15 8.4.5、顺昌中部低山、丘陵农业生态环境生态功能小区(120572101)16

8.4.6、顺昌南部中、低山水土保持(恢复)生态功能小区(120472104)17 8.4.7、顺昌南部中、低山、丘陵林业生态环境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小区(120472105)18 8.4.8、顺昌中北部工业环境生态功能小区(120572102)18 8.4.9、顺昌华阳山自然保护区和重要饮用水源生态功能小区(120572103)19 8.4.10、顺昌西部低山、丘陵农业生态环境和林业生态环境生态功能小区(120572104)20 8.4.11、顺昌中部城镇和工业环境生态功能小区(120572105)20

8.4.12、顺昌元坑矿山生态保护(恢复)生态功能小区(12057106)21

参考资料23 附件一:顺昌县生态环境、服务功能和敏感类型图斑登记表

附件二:顺昌县生态功能区划工作实施方案

附件三:《顺昌县生态功能区划》专家审查意见

附件四:顺昌县生态功能区划图

1、前言

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其目的是为制定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以及资源合理利用和工农业生产布局、区域生态环境保育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环境管理部门和决策部门提供管理信息和管理手段。

顺昌地处福建西北部,闽江上游富屯溪、金溪汇合处,位于东经117°29′40″~118°14′47″,北纬26°38′10″~27°12′04″。东北与建瓯相依,东南与南平衔接,南与沙县为邻,西与将乐接壤,西北与邵武毗连,北与建阳交界。东西长74公里,南北宽31公里,全县土地总面积1991.95平方公里。全县辖双溪、水南、元坑、郑坊、大干、埔上、洋墩、仁寿、洋口、际会、建西、大历、岚下、高阳共14个乡(镇),共13个居委会,129个行政村,997个村民小组。2000年末全县总人口为242468

人,人口密度为121.7人/平方公里。

顺昌资源丰富,被誉为“林海粮仓”、是全国十个“中国竹子之乡”之一,是我省重要林业县和世界重要杉木产区。进入新世纪以来,顺昌确定了“建设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利用型产业为主导的生态经济县”的战略定位,把生态作为产业来保护和经营,实现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最佳结合,具有强大的可持续发展后劲。随着经济的发展,顺昌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人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条件也同样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时,人们对环境影响的方式及环境的要求也随着不断变化,在这总背景下,在全省的生态功能区划中,顺昌划为闽北闽西山地盆谷生态区建溪流域亚区建溪流域西南部山地生态公益林和可持续林产业协调建设型生态功能区,闽北闽西山地盆谷生态区富屯溪流域亚区富屯溪流域山地生态公益林和可持续林产业协调建设型生态功能区、富屯溪干流河谷与泰宁——将乐盆谷地生态农业与城乡协调建设型生态功能区。为此,我们

根据顺昌内部不同地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要求,根据是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服务功能。同时考虑顺昌生态环境在国家、福建及闽江水源生态保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全国生态保护纲要》提出的划分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良好区和资源开发生态保护和恢复区划分的要求,基本按《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以及《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分类方案与编码系统(暂行)》的要求,对全县进行生态功能小区的划分,以便为生态环境的保育、管理及区域产业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和空间定位目标。

2、工作范围

区划工作范围为顺昌县行政界内。

3、区划依据

(1)《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

(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2000年11月26日印发,国发[2000]38号

(3)《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大纲》(试行),国家环保局,环办

[2002]8号

(4)《生态功能区划技术规范》(建议稿),全国自然生态保护工作会议文件,2000.3

(5)《中国21世纪议程》,1994.3.25,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

(6)《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国家环保局,1995.7.19,环然[1995]444号

(7)《福建省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2000.3.18,闽政[2000]文81号

(8)《顺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远景目标》

(9)《顺昌县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

(10)《县域生态功能区划办法》

(11)《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

4、目标

(1)明确顺昌县生态系统类型的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2)明确顺昌县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3)明确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分布特征与生态环境高敏感区;

(4)评价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5)提出生态功能区划,明确各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功能,生态保育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

5、区划原则

根据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区域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环境问题形成机制与区域分异规律,生态功能区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是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避免盲目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杂货内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发生学原则:根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格局的关系,确定区划中的主

导因子及区划依据。

(3)区域相关原则:在空间尺度上,任一类生态服务功能都与该区域,甚至更大范围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因素相关,在评价与区划中,要从全省、流域、全国甚至全球尺度考虑。

(4)相似性原则:自然环境是生态系统形成和分异的物质基础,虽然在特定区域内生态环境状况趋于一致,但由于自然因素的差别和人类活动影响,使得趋于内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服务功能存在某些相似性和差异性,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划指标的一致性与差异性进行分区的。但必须注意这种特征的一致性是相对的一致性。不同等级的区划单位各有一致性标准。

(5)区域共轭性原则:区域所划分对象必须是具有独特性,空间上完整的自然区域。即任何一个生态功能区是完整的个体,不存在彼此分离的部分。

6、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6.1自然环境

顺昌属福建西北山地丘陵区,地处武夷山系杉岭东伸支脉,分别由东北部、西北部和西南部向中部伸延,形成由东北向中部,西北向东部,西南向中部递降的趋势。除东南面外,县境均有千米以上的中山环抱,最高为岚下境内的郭岩山,海拔1383.7米。境内有富屯溪、金溪两条主要河流,汇集于城关向东流入延平的闽江。整个地形是山峦起伏连绵,纵横交错,河谷错综其间,水系发达,切割强烈,地形变化复杂,沿河两岸多河谷盆地。地理轮廓大致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比例格局。

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全县年均日照时数1716.8小时。年平均气温18.7度,无霜期330天,年平均降雨1648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2.25%,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据气象统计资料,顺昌县主导风向西北风,地面风速小,年平均风速1.2m/s,主导风向NNW,风频11.4%,次主导风频NW,频率9.1%,年静风频率41.8%。

境内有富屯溪和金溪两条干流和集雨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仁寿溪、高阳溪、麻溪、鹭鹚溪、蛟溪等11条支流,水系发达,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全县地表水充足,富屯溪、金溪等主要支流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42.03亿立方米,枯水年94.75亿立方米,平水年138.46亿立方米,人年平均占有地表水资源8492立方米,高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2.0326亿立方米,2000年地表水资源总量20.8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5.04亿立方米。

土壤主要以红壤为主,还有黄壤、水稻土、紫色土、潮土、草甸土共6个土类,15个亚类,45个土属,42个土种。全县耕地中生产潜力较高的一、二级土壤占51%;非耕地以红壤为主,一、二级土壤占99.79%。据2000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99195.19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6836.7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45%;园地面积9125.6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58%;林地

面积157827.9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9.23%;居民点及工矿用地3440.9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3%;交通用地1462.1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73%,水域面积3960.8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99%;未利用土地6540.7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28%;全县人均土地面积0.82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69公顷。

全县林业权属有林地面积15.78万公顷,其中天然林面积4.05万公顷,人工林面积8.10万公顷,毛竹面积3.803万公顷,是全国十大“中国竹子之乡”之一,森林覆盖率77.8%。全县活立木蓄积量1229.73万立方米,毛竹立株数7726万根,林木种类1390多种。

植被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雨常绿阔叶林带。建国初林分面积组成是6阔4针,体现了典型地带性森林。现在的林分面积已逆向演变为7针3阔。森林植被11个群系纲,种类有187科713属1399种,蕨类33科58属106种,裸子植物9科l9属30种,被子植物145科636属1263种。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树种有6种,主要有樟木、楠木、

檫树、三尖杉、红豆杉、银杏等。国家二级保护的珍稀树种有14种,省重点保护的种类有10种。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县天然林、毛竹林、县级自然保护区、小区森林中。全县野生动物116种,国家一级保护的5种,如黄腹角雉、山鸡、华南虎、金钱豹等。国家二级保护的12种,如鸳鸯、角鸡、大灵猫等,省级保护的13种,一般性保护的86种。

顺昌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有色金属、非金属25个矿种,127个矿点,主要有石灰石、花岗岩、高岭土、铅锌矿、蛇纹石、萤石等,其中石灰石储量最大,达2.77亿吨。

顺昌拥有雄伟绚丽的奇山秀水,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以及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它们共组成了品类众多、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境内华阳山、宝山、百座僧侣墓葬群等风景名胜。华阳山风景区占地约5平方公里,动植物资源丰富,风景以瀑布、奇洞、怪石见胜,有“中华生态藤园”的美誉。宝山峭拔秀丽,奇松、怪石、日出、云海、佛光堪

称“五绝”,宝山寺2001年被列入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元代仿木石构建筑为全省唯一、全国罕见。

6.2社会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期间顺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事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9187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368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7411万元,增长3.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62193万元,增长12.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82266万元,增长9.7%。三项产业的结构比为24.7:32.4:42.9,三项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0%、44.8%、45.2%,分别拉动GDP增长0.9、4.0和4.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为24.7:32.4:42.9。与上年对比,第一产业下降1.6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1.1和0.5个百分点。全年农林牧渔总产值达73662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9.7%。(其中:农业产

值34588万元,占46.92%;林业产值9365万元,占12.71%;牧业产值12656万元,占17.18%;渔业产值17053万元,占23.15%)。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据城镇住户抽样调查,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32元,增长11.9%。人均消费支出4824元,增长4.6%。其中:食品支出2008元,占消费性支出比重为41.6%。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442元,比上年增长6.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97元,其中:食品支出1174元,占消费支出比重为51.1%。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28803万元,比年初增加7069万元。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顺昌县的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协调发展。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2002年末共有广播电视设施201个,卫星地面接收站200座,电视差转台1个,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8.02%,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8.02%。全县有文化馆15个,公共图书馆、博

物馆、电影院等文化设施齐全。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2002年全年普通中学招生6081人,比上年增招383人,在校生16901人;职业中学招生510人,增招72人,在校学生1124人;小学招生3207人,在校学生23859人,幼儿园在园幼儿4273人。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60.10%,高校录取人数712人。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2002年末全县共有卫生医疗机构149个,床位672张,卫生技术人员960人。在卫生机构中,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13个,村卫生所114个,各乡镇有医院或卫生院,村村有卫生所。

7、生态环境保育建设和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7.1生态环境保育和建设成绩

建国以来,顺昌在生态环境保护保育和建设方面做了许多有成效的工作,主要有:

(1)封山育林,保护自然资源。至1998年封山育林小区1840

个,总面积1.77万公顷,占全县林地面积11.59%;停止批采阔叶林,大力发展毛竹生产,强化自然生态资源保护。森林覆盖率从1953年的53%提高到2002的77.8%,国道、省道和金溪、富屯溪沿岸得到绿化。

(2)积极探索生态农业模式。实行“山顶戴帽、山腰种果、山脚种稻”梯度开发,推广“猪—沼—果”生态模式,发展“稻—萍—鱼”立体种植,培育“稻—稻—菜”、“瓜—稻—菜”多熟轮作,水体混养,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建成国家商品粮基地项目18个。

(3)建有各类水利工程2215处。其中蓄水工程67处,引水工程2038处,提水工程110处,建成防洪堤6.76公里,共有小(一)型水库5个,小(二)型水库7个,拥有大小水电站95处195台机组,装机容量7.21万kw,年发电量3亿度,供电量4亿度。

(4)大力推进城乡炊事能源结构调整。居民炊事能耗,城镇以电和液化气为主,气化普及率达92%以上,占全县用户的20.76%;

农村以烧薪材为主,辅以沼气、电、液化气等清洁能源,农村清洁能源占全县用户的11.77%。

(5)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1998年全县规划4个县级保护区、46个自然保护小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面积达16.4万亩。

(6)加大生态功能区保护。已划定生态公益林48.4万亩,组建了205人的生态公益林护林队伍,设立大小护林碑牌1035个。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小区50个(保护区3个,小区47个)。

(7)大力开展农业生态试点县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将全县区划分为高山木竹菌生态区、半高山粮果牧生态区和沿河综合型生态区,重点建设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工业、生态城镇、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恢复等七个方面环境保护工程。

(8)划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规划布局和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科学引导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划定了禁养区、禁建区和适养区。对位于禁养区和禁建区内现有的规模化畜

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

为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精神,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工作的通知》(环发[2002]117号)及其附件《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的精神和具体要求,在全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全市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编制了《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以下简称本区划)。 一、区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前提,以保障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在充分认识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环境形成演化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生态功能区划,为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方案的制定、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等生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和人民生活质量。 (二)区划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全市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避免盲目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促进区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发生学原则。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时空变化的关系,明确区划中的主导因子及区划的生态学基础与依据。

区域相关性和相似性原则。从全市、全流域、甚至全国尺度考虑生态功能的评价和区划,并根据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指标的一致性与差异性进行分区的。 区域共轭原则。生态功能区域划分单元必须具有独特性,空间上的完整自然区域。 (三)区划范围 重庆市行政区域范围,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 (四)区划目标 1.查明重庆市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成因,明确重庆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分布特征,确定生态环境敏感性特点。 2.评价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提出生态功能区划方案,确定各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 3.为环境管理和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管理信息和管理手段,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4.指导各生态功能区内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调整、规划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以持续地发挥区域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支持作用。 二、区划依据、方法和命名原则 (一)区划依据 生态功能分区是依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以及生态环境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生态功能区划进行3级分区。 一级区划分以中国生态环境综合区划三级区为基础,根据重庆市地形、地貌和气候等自然生态环境特征的空间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

山东省生态河道设计要点

精心整理 山东省生态河道设计要点 前言 山东省河流均为季风区雨源型河流,分属黄河、淮河、海河流域及独流入海水系。由于山东半岛三面环海,雨水集中,有利于河系发育,全省平均河网密度为0.24km/km2。山东境内黄河横亘东西,大运河纵贯南北,其他中小河流密布全省,干流长度在5km 以上的河流有5000多条,10km 以上的有1552条,流域面积在200~3000km2的河流有389条。 (试行)。 10总则 1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结合山东省河道实际情况,制定本设计要点。 2、本设计要点适用于我省中小河流(流域面积50~3000km2)治理项目的规划设计,流域面积小于50km2或大于3000km2以上的河流可参照执行。 3、本设计要点主要适用于生态河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阶段,可行性研究及施工图设计阶段可参照执行。 4、本设计要点主要依据《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河道整治设计规范》(GB50707-2011)、《河道生态建设技术规范》(DB33/1038-2007)、《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

究报告编制规程》(DL5020-93)、《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关于印发<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的通知》(水利部、财政部水规计[2011]277号)等有关规范规程和文件。 在生态河道治理设计中,应按照国家和山东省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定的内容和深度要求,结合本要点的规定编制。 一、基本资料 1、自然地理状况 简述河道地理位置、所属区域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土壤植被、河流水系、生态环境等基本自然地理状况。 2 3 4 根据的规定, 的有关规定。 二、水文 法。 当工程地址及上、下游实测洪水资料短缺时,可根据经审批的暴雨洪水计算方法,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四)应根据类似地区或相邻河流的设计洪水成果,以及治理河段的历史洪水调查分析成果等资料,对采用的设计洪水成果进行合理性分析。 (五)涉及排涝工程的,应根据相关规划和涝区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情况合理确定排涝原则和标准,划分排涝分区,进行排涝水文计算。 三、工程地质 (一)工程地质勘察的适用规范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南

附件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 划定技术指南(试行) 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 生态红线划定技术组 二○一四年一月

目录 前言………………………………………………………………………………………… 1 适用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生态功能红线的类型与属性特征……………………………………………………… 4.1 生态功能红线类型……………………………………………………………… 4.2生态功能红线属性特征………………………………………………………… 5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原则………………………………………………………………… 5.1 系统性原则……………………………………………………………………… 5.2 协调性原则……………………………………………………………………… 5.3 等级性原则……………………………………………………………………… 5.4 强制性原则……………………………………………………………………… 5.5 动态性原则……………………………………………………………………… 6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流程………………………………………………………… 6.1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范围识别…………………………………………………… 6.2 生态保护现状分析与评估……………………………………………………… 6.3 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 6.4 生态功能红线边界确定………………………………………………………… 6.5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成果集成…………………………………………………… 7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范围……………………………………………………………… 7.1 重要生态功能区……………………………………………………………… 7.2 生态敏感区、脆弱区…………………………………………………………… 7.3 禁止开发区……………………………………………………………………… 8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方法………………………………………………………… 8.1 重要生态功能区红线划定……………………………………………………… 8.2 生态敏感区、脆弱区红线划定………………………………………………… 8.3 禁止开发区红线划定……………………………………………………………

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

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 2005-05-26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规定了生态功能区划的一般原则、方法、程序、内容和要求。 本规程自2003年5月5日起实施。 本规程的附件A、附件B、附件C、附件D和附件E都是规程的附件。 本规程由中国科学院编制。 本规程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规程规定了生态功能区划的一般原则、方法、程序、内容和要求,目的是指导有关部门组织制订生态功能区划,明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环境敏感性,确定区域生态功能分区,为制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环境管理和决策部门提供管理信息和管理手段。 1.2 适用范围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省域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敏感性评价及生态功

能分区,对于非省域地区可以参考本规程执行。 2 引用标准 2.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2.3 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D238-87) 2.4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 生态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自然生态系统退化、环境质量恶化及由此衍生的不良生态环境效应,包括土壤侵蚀、沙漠化、酸雨、土壤盐渍化、草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与水环境污染等。 3.2 生态服务功能:指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所形成的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与效用,例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土壤保持功能、气候调节功能、环境净化功能等。 3.3 生态过程:指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输出、流动、转化、储存与分配。包括食物链、生态系统演替、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反馈控制等过程。 3.4 生态环境敏感性: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反应的敏感程度,用来反映产生生态失衡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大小。 3.5 生态功能区划: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其目的是为制定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以及资

山东省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办法

山东省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优化化工园区布局,提升化工园区本质安全水平,促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结合我省化工产业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化工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指以化工产业为纽带形成的生产加工体系匹配、产业联系紧密、原材物料互供、物流成熟完善、公用工程专用、污染物统一治理、安全设施配套、资源利用高效、管理科学规范的产业聚集区。 第三条省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化工专项行动办)负责组织协调各市人民政府和省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园区认定管理工作。 第二章基本原则 第四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园区总体发展规划与所在市和县(市、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符,产业布局符合国家、区域和省、市产业布局规划要求。 第五条集约集聚,循环高效。按照产业链条布局产业发展,坚持上下游关联配套,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能源高效利用。 第六条安全环保,绿色发展。园区安全环保管理完善,本质安全和环境保护水平较高,实施责任关怀,实现绿色发展。 第七条配套完善,设施共享。园区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配套完善,具有较高信息化水平和较强公共服务能力。 第三章认定标准 第八条园区认定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建成区连片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或者规划连片面积在8平方公里以上、建成区面积在3平方公里以上。 (二)已编制总体发展规划,并与所在市或县(市、区)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符,满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山东省渤海和黄海海洋生态红线等相关要求。 (三)具有批准时效期内的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水资源论证报告。

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

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把重庆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重要讲话精神,适应重庆“一圈两翼”的战略发展新格局的需要,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精神,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工作的通知》(环发[2002]117号)及其附件《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的精神和具体要求,在全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原《重庆市生态功能区》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更新、补充与修改,通过系统分析全市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对原《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进行了修编。 一、区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三峡库区的重要生态环境地位,以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前提,以保障统筹城乡发展和“一圈两翼”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为目标,为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和人居生活质量。 (二)区划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与开发,避免盲目开发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 发生学原则。根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格局的关系,确定主导因子及区划依据。 区域相关原则。综合考虑自然区域和行政区域,妥善处理区县级尺度和全市尺度的关系。 相似性原则。根据区域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服务功能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分区。 区域共轭原则。任何一个生态单元必须是完整的个体,不存在彼此分离的部分。

山东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山东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1.生物安全现状分析 山东省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濒临海洋;中部为突起的鲁中南山地丘林区,东部半岛大部是起伏和缓的波状丘陵区,西部、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鲁西北平原区,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山东有森林、草地、湿地、潮间带、海洋等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生物物种资源较为丰富。近年来,虽然山东省在生物资源保护盒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生物安全面临的形式依然严峻,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了恶化趋势。 1.1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系统结构单一 ①森林 山东省的森林历史上曾多次遭到破话,建国后得到恢复和发展,特别是进20年来,通过实施封山育林、平原绿化、防护林工程和绿色通道建设等生态工程,初步形成了山区、平原、沿海、城镇四个生态绿化体系。然而全省森林造林树种较为单一,山区树种以侧柏、赤松为主,乔灌草配置不尽合理;沿海森林以黑松、白蜡等为主,林带宽度不够;平原地区以杨树、泡桐等少数速生树种和枣树为主体。 ②草地 山东省的草地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草地面积逐年萎缩;二是草地级别不高;三是草地生态系统脆弱。 1.2农业污染问题突出,农产品质量受到威胁 1.2.1污染现状 ①农药污染:2002年,全省农药施用量达到16.4万吨,单位耕地面积施用量为23.2千克/公顷,均高居全国前列。 ②化肥污染:2002年,全省施用量达到1406.7万吨,高居全国之首。 ③农膜污染:2002年,全省农用塑料薄膜年消耗量已达29.2万吨,约占全国的17%。 ④畜禽养殖污染:目前,全省畜禽粪便年产生量约为8亿吨,其中有20%左右的禽畜粪便直接排入环境。 1.2.2农业污染危害 ①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 ②降低农作物产量,增加生产成本。 ③农产品质量受到威胁。 1.3湿地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1.3.1湿地资源及其破坏情况 ①湿地资源现状:2004年全省湿地总面积171.2万公顷,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7.6%,其中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分别占73.4%和25.1%。 ②湿地生态破坏情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 实施方案 为了确保今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顺利完成,按照环保部、财政部《关于加强“X”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的通知》(环办监测函〔X〕X号)、省环厅、省财政厅《关于加强“X”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的函》(X环函〔X〕X 号)、《X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暂行办法》(X环发〔X〕X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我县已被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名单》进行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各有关单位要严格按照考核指标计算,及时汇总上报,推动我县地表水、空气质量、污染源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监测工作取得实效,确保中、省对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资金的正常拨付和奖励兑付。 二、考核范围及内容 (一)范围。依据《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名单》,我县全境均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考核范围之内。 (二)内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内容包

括技术评价指标(自然生态考核指标、环境状况考核指标)和调节指标(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无人机遥感抽查、人为因素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其中自然生态考核指标包括林地覆盖率、草地覆盖率、水源涵养指数、耕地和建设用地比例、生态保护红线等受保护区域面积所占比例;环境状况考核指标包括Ⅲ类或优于Ⅲ类水质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优良以上空气质量达标率、土壤环境质量指数;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包括生态保护成效、环境污染防治、环境基础设施运行及县域考核工作组织。 三、职责分工 财政局负责提供X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证明材料,加盖单位公章。(包括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证明材料表,X年生态转移支付支出明细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各类专项资金下达文件) 经发局负责提供X县产业增加值指标证明材料;生态建设工程项目计划表,工程明细,以及项目的文件(工程设计资料、批准实施的文件和验收文件批复或阶段性验收报告);产业负面准入清单、资料及相关文件。 住建局负责提供X县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指标证明材料,包括:污水处理厂信息表,照片和证明文件,照片要求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为对象,拍摄近景、远景照片(电子版和纸质版),尺寸不得小于2500*1500像素;证明文件包括污水处理厂运行、在线监控数据、有效性监测报告等资料以及年度污水排放总量、收集量、达标排放量、

山东省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

山东省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效果及驱动机制研究

注:2009年,山东省还提出了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鲁南临港产业带等发展战略,已被纳入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当中成为“一区三带”中的“两带”(另一“带”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带),因此本表暂不列出。 第30卷第10期经济地理Vol.30,No.10 上海城市跨江发展过程及驱动机制研究 2010年10月ECONOMIC GEOGRAPHY Oct.,2010

如果说“三个亮点”,从产业角度梳理山东经济,制定山东经济的发展目标。那么,“三个突破”无疑是张高丽发展山东经济的又一得意之作,这次张高丽是从区域角度来对经济重新梳理。所谓“三个突破”,就是东部突破烟台,中部突破济南,西部突破菏泽,而其中又以“突破菏泽”为重点。 和全国区域经济格局相似,山东区域经济也呈现明显的阶梯状特征。在过去多年中,菏泽市的经济发展速度比全省平均低2个百分点。以青岛、烟台、威海为代表的半岛地区将以菏泽为代表的西部地区甩得越来越远,菏泽的落后成为制约山东经济增长的巨大障碍。 为实现山东“西部大开发”,2004年,山东省作出了“突破菏泽”的部署,并采取了“百个项目进菏泽”、“西接东输”(东部发达地区接收西部劳动力转移)工程,要求全省8个经济强市对口扶持菏泽的全部8个县区。 今年的山东“两会”传出这样的消息:菏泽市2004年经济发展速度超越了全省平均水平。这是自1990年以来的15年中,菏泽市经济发展速度第一次超过全省平均数。东部突破的烟台市2004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全国最早开放的14 个沿海城市中,已经从第七位跃升至第一位。突破战略开始取得成效。 山东省政府发言人张德宽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三个突破”战略,在促进山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同时,也将为解决全国东西差距问题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https://www.doczj.com/doc/90103929.html,/zsyz/2005-05-23/60350.html 自2004年开始,山东省实施东部突破烟台、中部突破济南、西部突破菏泽的“三个突破”以及“促强扶弱带中间”的“双30”工程,几年来已显现成效。

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

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制定本规程。本规程规定了生态功能区划的一般原则、方法、程序、内容和要求。 本规程自2003年5月5日起实施。 本规程的附件A、附件B、附件C、附件D和附件E都是规程的附件。 本规程由中国科学院编制。 本规程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目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 引用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5.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6.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7. 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8. 生态功能区划 附件A 生态功能区划报告的编制提纲 附件B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方法

附件C 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方法 附件D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法 附件E 中国综合生态环境区划方案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规程规定了生态功能区划的一般原则、方法、程序、内容和要求,目的是指导有关部门组织制订生态功能区划,明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环境敏感性,确定区域生态功能分区,为制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环境管理和决策部门提供管理信息和管理手段。 1.2 适用范围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省域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敏感性评价及生态功能分区,对于非省域地区可以参考本规程执行。 2 引用标准 2.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2.3 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D238-87) 2.4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完整版)山东省生态工业园区考核标准

附一: 山东省生态工业园区考核标准 山东省生态工业园区考核标准中规定了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验收的基本条件和具体量化考核指标。 一、基本条件 1、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各项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环评执行率和竣工验收执行率均达到100%。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和重大生态破坏事件。 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机构和信息报送系统,有应急管理机构、固定经费、应急设备和应急物资储备,纳入城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2 、环境质量达到国家及地方规定的环境功能区环境质量标准,园区内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各类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均不超过国家及地方的总量控制要求。 3 、《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已通过山东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山东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论证,并由当地人民政府或人大批准实施。 4 、园区有环保机构并有专人负责,具备明确的环境管理职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独立的环保机构。环境保护 ---------------------------------------------------------精品文档

工作纳入园区行政管理机构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 — 10 — 制。 5、园区管理机构通过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6、《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通过论证后,规划范围内新增建筑的建筑节能率符合国家或地方的有关建筑节能的政策和标准。 7 、园区主要产业形成集群,主导产业明显,有明显的产业特征,具有示范价值。 8 、园区主导产业链条完整性、稳定性良好,产业关联性较好,整个园区的工业生态系统运行稳定、高效。 9 、具有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建立以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的园区科技创新体系,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潜力较大的的科技创新项目,在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等方面有重要突破。 二、考核指标 山东省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考核指标见表1。 ---------------------------------------------------------精品文档

生态功能区划

生态功能分区方案 文中部分内容来自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 生态功能分区:生态功能分区是依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以及 生态环境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 区划依据和分区等级: 分区等级 生态功能区划分区系统分三个等级。为了满足宏观指导与分级管理的需要,必须对自然区域开展分级区划。首先从宏观上以自然气候、地理特点划分自然生态区;然后根据生态系统类型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划分生态亚区;最后根据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环境问题划分生态功能区。 区划依据 生态功能区划的依据,即划分各级生态功能区划单位的根据。不同层次的生态功能区划单位,其划分依据应是不同的。 生态功能区划进行3级分区。 一级区划分:以中国生态环境综合区划三级区为基础,各省市可根据管理的要求及生态环境特点,做适当调整。 二级区划分:以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和生态服务功能类型为依据。城市及城市近郊区可以作为二级区。 三级区划分:以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等指标为依据。 分区方法 一般采用定性分区和定量分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区划界。边界的确定应考虑利用山脉、河流等自然特征与行政边界。 (1)一级区划界时,应注意区内气候特征的相似性与地貌单元的完整性。 (2)二级区划界时,应注意区内生态系统类型与过程的完整性,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类型的一致性。 (3)三级区划界时,应注意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等的一致性。 分区命名 依据3级分区分别命名,每一生态功能区的命名由3部分组成。 一级区命名要体现出分区的气候和地貌特征,由地名+特征+生态区构成。 气候特征包括湿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寒温带、温带、暖温带、(南、中、北)亚热带、热带等,地貌特征包括平原、山地、丘陵、河谷等。命名中择其重要或典型者用之。 二级区命名要体现出分区的生态系统与生态服务功能的典型类型,由地名+类型+生态 亚区构成。 生态系统类型包括森林、草地、湿地、荒漠、河口、滩涂、农田、城市等。命名中择其重要或典型者用之。 三级区命名要体现出分区的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的特点,由地名+生态服务功能特点(或生态环境敏感性特征)+生态功能区构成。 生态服务功能特点包括荒漠化控制、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水文调蓄、土壤保持、海岸带保护等。生态环境敏感性特征包括土壤侵蚀、沙漠化、石漠化、盐渍化、酸雨敏感性等,命名中择其重要或典型者用之。 生态功能分区概述 生态功能分区概述结果应包括对每个分区的区域特征描述,包括以下内容: (1)?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特征,典型的生态系统类型。 (2)?存在的或潜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引起生态环境问题的驱动力和原因。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南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 南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附件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 划定技术指南(试行) 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 生态红线划定技术组 二○一四年一月

目录

前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指南。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体系是实现生态功能提升、环境质量改善、资源永续利用的根本保障,具体包括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线(简称为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和资源利用红线)。本指南主要内容包括生态功能红线的定义、类型及特征界定,生态功能红线划定的基本原则、技术流程、范围、方法和成果要求等。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组织制订,主要编制单位为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河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工作,省级及以下行政区生态功能红线划定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2号) 《关于发布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公告》(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公告〔2008〕35号) 《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环发〔2008〕92号)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环发〔2010〕106号)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国函〔2012〕13号) GB/T 12343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 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CH/T 9005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规定 SL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对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关键作用,在提升生态功能、改善环境质量、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必须严格保护的最小空间范围与最高或最低数量限值。

生态功能区划方案1

4. 生态功能区划 4.1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4.1.1生态功能区划应遵循的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是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避免盲目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区域相关原则 在空间尺度上,任何一类生态服务功能都与该区域,甚至更大范围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因素相关。在区划中,必须充分考虑与周边地区的衔接。 (3)相似性原则 在区划时,必须注意分区内部特征的相对一致性和相似性。不同等级的区划单位,各有一致性的标准。区域所划分的对象,必须是具有独立性且在空间上完整的自然区域。 (4)前瞻性原则 随着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将会更高,对一些生态系统或生态功能区将会产生新的认识和新的需求。因此,生态功能区划要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要充分考虑和反映地区生态建设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以及相关资源管理部门的规划设想,使区划方案有一定的前瞻性。 4.1.2生态功能区划依据

生态功能区划主要依据地理位置、太阳能分布、降水分布、植被、土壤分布及地形地貌分布格局及生态系统类型和主要生态功能进行划分。哈密地区生态功能区划采用生态区、生态亚区、生态功能区三级分区系统。 4.2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4.2.1生态功能区划依据 生态功能区划主要依据地理位置、太阳能分布、降水分布、植被、土壤分布及地形地貌分布格局及生态系统类型和主要生态功能进行划分。哈密地区生态功能区划采用生态区、生态亚区、生态功能区三级分区系统。 4.2.2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根据新疆生态功能区划,哈密被划为天山山地温性草原、森林生态区。结合哈密生态环境特点,又划分为三个亚区和八个生态功能区: I 东天山山地森林、草原水源涵养生态亚区 1、东天山冰川水源地生态功能区 2、东天山针叶林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3、东天山草原牧业生态功能区 4、巴里坤草原湿地生态功能区 II 哈密盆地戈壁荒漠、绿洲农业生态亚区 1、哈密盆地绿洲节水农业生态功能区 2、嘎顺—南湖戈壁荒漠风蚀生态功能区 III巴里坤、伊吾盆地绿洲农业及山地草原牧业生态亚区 1、巴里坤、伊吾盆地绿洲农业及山地草原牧业生态功能区 2、诺敏戈壁荒漠化生态功能区 4.2.3各生态功能区保护措施 ——东天山冰川水源地生态功能区 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固体水库、水源涵养、水文调蓄、气候调节、景观及生物多样性维护。

山东省生态河道设计要点

山东省生态河道设计要点 前言 山东省河流均为季风区雨源型河流,分属黄河、淮河、海河流域及独流入海水系。由于山东半岛三面环海,雨水集中,有利于河系发育,全省平均河网密度为0.24km/km2。山东境内黄河横亘东西,大运河纵贯南北,其他中小河流密布全省,干流长度在5km以上的河流有5000多条,10km以上的有1552条,流域面积在200~3000km2的河流有389条。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的大力支持下,我省陆续启动实施了一大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较以往相比,全省河道治理呈现大规模推进态势。无论从中小河流治理数量上还是治理投资上,今后几年中小河流治理的任务均十分艰巨,实施好中小河流治理已成为我省各级水利部门面临的一项首要任务。 生态河道治理是在传统的河道治理过程中,在满足河道防洪除涝、供水、灌溉等基本功能基础上,采用生态学原理对河道及其周边水利工程进行合理建设,创造出适宜河道周边水生动植物生存生长的生态环境,营造人水和谐、人水相亲的生活环境。2012年9月18~29日,省水利厅召开水利前期工作培训会,对我省河道生态设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将会议精神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真正建设具有防洪、兴利、生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河道,保持河道的蜿蜒性、连续性、断面多样性,彰显河流生态廊、景观带等功能,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我省生态河道的设计水平,根据省水利厅的要求,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编制了《山东省生态河道设计要点》(试行)。 本设计要点根据有关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有关要求,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基本资料、水文、工程地质、治理任务与规模、工程总体布置与建筑物、工程设计、河道绿化与景观和防护设施、工程运行管理和设计概算等10个部分。 生态河道治理在我省尚属起步阶段,在执行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或有关资料寄送山东省水利厅发展规划处(地址:济南市历山路127号,邮编:250014),以便修订时参考。 总则

山东省化工园区认定标准解读

(定稿) 山东省化工专项行动办公室 2017年11月

山东省化工园区认定标准解读 一、关于园区认定的必备条件 (一)建成区连片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或者规划连片面积在8平方公里以上、建成面积在3平方公里以上。 指标说明: 1.规划连片面积以总体发展规划中建设用地面积为准,不包含山岭、河流和基本农田。建设用地包括: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等。(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2.建成区面积是指实际开发建设起来的集中连片区域面积,以及达到六通一平条件(通给水、通排水、通电、通讯、通路、通热力和场地平整)的面积。六通一平区域土地性质满足工业用地条件,并且具备土地指标。 查阅资料: 1.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查阅化工园区总体发展规划(或者开发区总体规划和园区详细规划)中的相关内容。 2.建成区面积查阅当地土地部门提供的证明材料(附图)。 现场查看:查看园区四至及实际建设情况。 (二)已编制总体发展规划,并与所在设区市或县(市、区)

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符,满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山东省渤海和黄海海洋生态红线等相关要求。 指标说明: 1.《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化工园区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原[2015]433号)第二条第四项:根据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结合生态区域保护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要求,科学制定园区发展总体规划。规划应当委托具有石化化工行业咨询资质的单位编制。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工程咨询行业管理办法》第六条:对工程咨询单位实行告知性备案管理;第八条:工程咨询服务范围包括:(一)规划咨询:含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行业规划的编制;第九条:工程咨询单位订立服务合同和开展相应的咨询业务,应当与备案的专业和服务范围一致。 园区总体发展规划是指有工程咨询资质的单位参照住建部颁发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结合化工行业实际编制完成,并经化工园区所在地市、县(市)政府或规划部门(根据园区的隶属关系确定)批准的园区总体发展规划。 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是指县级及以上政府或主管部门印发的相关规划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 为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各种不合理人为活动造成的生态破坏,指导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健康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工作的通知》(环发〔2002〕117号)精神,我区组织开展了生态功能区划编制工作。 广西生态功能区划是在广西生态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生态系统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主要生态问题和产生原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确定不同地域单元的主导生态功能,划分生态功能区类型,确定对保障广西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域。生态功能区划是主体功能区划、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支撑能力,促进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生态功能区划的范围为广西陆域部分,不包括海洋。 一、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区划依据 (一)基本原则 1(主导功能原则:生态功能确定以生态系统的主导功能为主,次要功能服从主要功能。在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地域,坚持生态调节功能优先的原则,优先定位生态调节功能。 2(区域相关性原则:在区划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不同区域保障生态安全作用的差别,从区域、流域的层面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生态功能类型。

3(协调原则:生态功能类型的确定与自治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农业区划、林业区划、城镇体系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等有关区划、规划相协调。 4(遵循自然规律原则:充分考虑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服务功能相互作用关系,根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敏感性、生态问题的空间分异规律,确定划分的主导因子及划分依据。 (二)主要目标 1(分析广西不同区域的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划分生态功能区类型,明确各类生态功能区的主导生态服务功能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划定广西重要生态功能区域。 2(引导按要素管理生态系统的传统模式向“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的现代生态系统管理模式转变,增强各功能区生态系统的生态调节功能,实现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3(为区域产业布局、资源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区域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三)区划依据 以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为依据进行生态功能区划。 1(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我区地处低纬度地带,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南濒热带海洋,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光热充足、雨量丰沛、雨热同季,自南向北依次出现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三个生物气候带;山地、丘陵、台地、谷地、盆地、平原等各类地貌纵横交错,河流众多,地层组成复杂多样且地区性差异明显。特殊、复杂、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生物物种,形成森林、湿地、海洋等多种类型自然生

湖北生态功能区划简本全解

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 (简写本) 湖北省环境保护局 2004年12月

湖北省生态保护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周坚卫副省长 副组长:夏贤忍省政府副秘书长 杨家志省环保局长 成员:熊茂浩省计委副主任 周顺民省财政厅副厅长 张感山省水利厅副厅长 余胜伟省农业厅副厅长 詹世良省建设厅副厅长 林志慧省交通厅副厅长 阎新民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李天汉省旅游局副局长 张和坤省林业局副局长 刘晓鸣省环保局副局长 湖北省生态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晓鸣 湖北省环境保护局自然处 处长:李炜

技术承担单位: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技术协作单位: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科所技术负责人:方芳沈渭寿 技术组成员:望志方燕守广张彗

说明 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全国生态保护纲要》及国家环保总局的要求,湖北省环保局在全省生态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于2004年组织编制了《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报审稿)》,并组织了专家论证会,依据专家意见进行了修编。同年12月省政府办公厅组织省环保局、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水利厅、省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局、省旅游局等8个部门召开了《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报审稿)》部门论证会,会后依据各部门意见进行了详细修改,于2005年编制完成《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报批稿)》。此后又经过长达一年多的修改和审定,完成了《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的全部修编工作。 生态功能区划,是在系统研究区域生态因子及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功能的空间分异规律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区划原则、方法和指标体系,进行生态功能区的划分,为生态系统资源信息的配置提供一个地理空间上的框架。 生态功能区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生态系统学理论为指导,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中心,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功能为主要目标,保障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确保生态功能发挥的稳定性、生态资源利用的持续性、生物资源保护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

山东省水功能区划

山东省水功能区划 一、水资源和水环境质量状况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山东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处黄河下游,分属于黄、淮、海三大流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14°36′-122°43′,北纬34°25′-38°23′。地理上分为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半岛突出于黄海、渤海之中,北靠渤海,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东与日本、朝鲜半岛隔海相望;内陆部分北以卫运河、漳卫新河与河北省为界,西与河南省相邻,南与江苏、安徽两省接壤,国土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6%。 (二)河流、水系概况。 山东省河流均为季风区雨源型河流,分属黄河、淮河、海河流域和独流入海水系。由于山东半岛三面环海,雨水集中,有利于河系的发育,全省平均河网密度为0.24公里/平方公里,境内主要河道除黄河横贯东西,大运河纵穿南北外,其他中小河流密布全省,干流长度大于10公里的河流有1552条,可分为山溪性河流和平原坡水河流两大类。 山溪性河流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山区和胶东半岛地区。在鲁中南山区以泰沂山脉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辐射状水系,向南流的有沂河、沭

河两大水系,经江苏省入海;向北流的主要有潍、弥、白浪河及小清河的主要支流绣江河、孝妇河、淄河等,均注入渤海莱州湾;向西流的主要河流为大汶河,经东平湖注入黄河,其他还有泗河、城漷河、白马河、十字河、薛城大沙河等均流入南四湖;向东流的主要河流有绣针河、巨峰河、付疃河、潮河、吉利河等。 在胶东半岛地区,由大泽山、艾山、昆仑山、伟德山等构成了一个西南东北向的天然分水岭,形成了一个南北分流的不对称水系,北流入渤海的有界河、黄水河等,向北流入黄海的有大沽夹河、沁水河、辛安河等;南流入黄海的有大沽河、五龙河、母猪河、乳山河等。在泰沂山区和胶东半岛低山丘陵区之间的南、北胶莱河分别流入胶州湾和莱州湾。 坡水性河流也分两部分,在鲁北平原区内,除漳卫新河穿过冀鲁边界外,主要有徒骇河、马颊河和德惠新河,由西南向东北汇集鲁北平原大部分地表径流,平行流入渤海湾。在湖西平原,主要有洙赵新河、万福河和东鱼河等自西向东流入南四湖。 山东省的湖泊主要有淮河流域的南四湖、黄河流域的东平湖和小清河流域内的白云湖、青沙湖、麻大湖等。南四湖是山东省境内最大的淡水湖泊,由南阳、独山、昭阳、微山四个相连的湖泊组成,湖面面积1266平方公里,南四湖南北长126公里,东西宽5~25公里,南部微山湖、北部独山湖比较开阔,中部昭阳湖狭窄,称为湖腰。1960年在南四湖湖腰处修建成二级坝枢纽工程,将南四湖分为上下两级,上级湖湖面面积602平方公里,下级湖湖面面积664平方公里。南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