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准工时的定义

标准工时的定义

标准工时的定义

时间

标准时间的设定

标准工时概要

标准工时是指在正常操作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所需的作业时间。它包括正常的操作条件、作业熟练程度、作业方法、劳动强度与速度以及质量标准等五个主要因素。标准时间是衡量效率的基准,同时也是进行科学的效率管理的基础,被应用到销售、设计、采购、成本管理等相关领域。

标准时间的意义与用途

制定合理的标准时间是科学管理的最基本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通过标准时间的应用,参与工作的全部人都可以客观准确地计划、实施并评价工作结果。标准时间的应用非常广

泛,是制造业必不可少的作业管理基准。具体应用包括制定生产计划、人工工时计划及人员计划、评价不同作业者的工作表现、用于制造产品的人工成本控制与管理、对客户的估价与报价、设备及工装的需求计划以及革新与改善的成绩评价。需要强调的是,标准时间是不断更新与提高的,随着作业方法及产品工艺的改进而变化。

标准时间的构成

大多数的标准时间是由“标准主体作业时间”和“标准准备时间”构成,其中净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构成了标准主体作业时间。标准准备时间包括事前准备和中间准备所消耗的时间。净时间总和称为正常时间,宽放时间以宽放率的形式表示。标准时间的表述公式为净作业时间+标准准备时间+宽放时间。特殊宽放时间是指在特殊情况下增加的宽放时间。

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没有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标准时间的构成

标准时间是由正常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构成的。一般宽放和特殊宽放均可计算在内。一般宽放标准时间可以通过正常作业时间与宽放率相乘得出。公式如下:

标准时间=正常作业时间*(1+宽放率)

标准时间的设定

标准时间的设定方法主要分为经验估算和科学的时间分析与时间预置(PTS)法。本书将重点介绍时间分析的测量方法及各种方法的优劣比较。现场观测的时间是如何成为标准时间的呢?总体需要两个步骤:

1.对观测时间进行评比,求得正常作业时间;

2.对正常作业时间进行宽放,求得标准时间。

公式如下:

标准时间=正常作业时间*(1+宽放率)=观测时间*评比系数*(1+宽放率)

时间评比(Rating)

时间评比是一种判断与评价的技术,其目的在于把实际作业时间修正到合理的作业速度下的时间,消除因被测量人个人的工作态度、熟练度及环境因素对实测时间的影响。具体影响作业者的因素如图(2)所示。这么多影响作业时间的因素如果不能够定量评估的话会极大影响标准时间的客观性与通用性。下面介绍时间评比方法中最通用的方法——平均化法(Leveling)。平均化法又称西屋法(Westing House System),为XXX首创,经劳雷(Lowry)、曼纳特(Maynard)和斯坦基门德(Stegemerten)完成整个体系。

平均化法的评比

平均化法从熟练、努力、作业条件和一致性四个方面评价作业速度。A熟练作业动作流畅性及熟练度,主要体现在动作的韵律及节奏感上。B努力作业者的劳动欲望,反映了作业者

在精神上的努力度与身体状态,与熟练度有直接关系,因此两者不应相差等级太远。C条件对作业者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

如符合国家及行业作业环境标准的话,此项可视作平均。D一致性(稳定性)对周期作业时间的稳定性的评价,若偏差达到

±50%的话评价为欠佳,基本正常作业可视为平均。具体评价

等级系数见表(1)。

在现场实践中,发现努力度和熟练度对作业时间影响很大。当公司投产新产品时,员工最初无法做到标准时间的作业速度,但经过一段时间后,普遍会提高30%~40%左右,达到或超过

标准时间的速度。因此,在现场评比时,可以忽略环境因素和一致性的影响,只评价努力度和熟练度。

时间宽放是指在作业时间中,除去净作业时间外,由于生理需要、作业方法问题、管理需要等原因,经常会造成作业中断产生作业时间以外的时间。这种不可避免的必要时间增加即为时间宽放。宽放时间多以与净时间的比率即宽放率来表述,通常以百分率表示。时间宽放的种类大致分为一般宽放和特殊宽放,其中一般宽放是指无论何种作业都需要的基本宽放,而特殊宽放则是因作业的特殊性,如作业构成、管理方法造成的特殊许可的宽放。

时间宽放包括作业宽放、疲劳宽放和私事宽放。私事宽放是指除疲劳以外作业者在生理上的需要,如喝水、上厕所、擦汗等。当每天工作8小时,上下午无中间休息时,对于轻松工作,标准为正常时间的2%~5%。

因此,为提高作业效率,需要评估员工的努力度和熟练度,并合理设置时间宽放,包括作业宽放、疲劳宽放和私事宽放等。这样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疲劳是由于工作带来的肉体和精神负荷,导致劳动机能下降和速度减慢的现象。为了消除疲劳的影响,必须给予时间宽松,这符合以人为本的现代IE理念。根据表2的疲劳宽松评

价项目和宽松率设定,可以设定疲劳宽松率。在设定宽松率时,必须认真听取现场员工和管理者的意见,解决疲劳问题才是关键。

表2中列出了评价项目和宽松率。评价项目包括工作负荷、姿势、劳保用品、细致程度、重复动作和紧张度、单调性、创造性注意力、对责任和危险的关注、环境、噪音和温度。根据这些项目,可以设定宽松率。

例如,对于较轻松的坐式作业,宽松率为1.0%,对于拿轻物上下,宽松率为1.5%。对于重劳动、拿重物、移动和偶尔休息,宽松率为1.75%;对于超重劳动无休息,宽松率为0.3%。在设定宽松率时,还必须考虑到工作环境和工作负荷的影响,以便更好地解决疲劳问题。

总之,设定疲劳宽松率是解决疲劳问题的关键。在设定宽松率时,必须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以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光照度是指照射在物体表面的光线强度,若光照度在标准范围内,则不会对人的视觉造成影响。正常的一般照明水平也不会对人的情绪产生影响。然而,光线过弱或过强都会影响人的情绪。尤其是非常弱的光线,如果明暗变化剧烈,会严重影响人的情绪。

地面的光洁程度也会影响人的情绪。如果地面干净光洁,则会让人感到舒适自在。相反,如果地面潮湿不干净,容易滑倒,则会让人感到不安。

燥音、温度、光照度、地面等因素都会影响人的情绪。因此,在工作环境中需要注意这些因素的控制和改善。

作业宽放是指非周期性、不规则的准备或清扫等类似的作业,一般在15分钟内完成。超过15分钟的不计入作业宽放之内。作业宽放主要是由于材料、零件、机械、工具等生产相关物品造成的。

管理宽放是由于企业的管理制度所造成的管理时间的占用。例如班前会及交接班会及体操时间等。这个问题在不同国家及企业中由于文化的差异处理上有很大差异,因此建议另外单独计算。

特殊宽放是根据产品的工艺特点或生产计划周期的长短,不同的产品、不同的生产线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设定特殊宽放。但是,无特别原因不可以乱加特殊宽放,那样将失去标准时间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设定宽放时间的方法有很多种,最重要的原则是实事求是。确定宽放率的基本步骤有:确定宽放项目、确定各宽放项目的具体比率、累计这项比率、在正常时间中追加宽放时间。

标准时间的设定有很多方法,其中时间分析的方法是重点。但其它方法同样是非常重要及必不可少的,特别是预置时间标准法(PTS)。

如果作业方法和条件没有标准化,那么时间也不可能标准化。因此,评价改善和革新成果是使用ST最重要的目的。如

果现有方法没有经过认真检讨和标准化,那么标准化就会成为一个错误的方法。充其量只是对一个较差的方法进行了标准化,并强制员工执行。就像质量问题大量存在,但企业取得了ISO

认证一样,效率和质量水平不会因为获得某种管理系统认证而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

当作业方法和条件得到改善后,应及时更新ST。企业应

该有一套定期更新ST的管理程序,以保证现场取得的改善成

果及时变成标准,并实现经济效益,评价改善绩效。

标准工时制与综合工时制的定义

标准工时制与综合工时制的定义 一、什么是标准工时制?什么是综合工时制? 1、标准工时制,是指用人单位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日工作时间和周工作时间组织生产和工作的一种工作时间制度。《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1995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将劳动者工作时间修正为“每日工作8小时、第周工作40小时”。根据以上规定,我国现行的标准工时制度为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这个标准工时制度适用于任何劳动法下主体的用人单位。 标准工时制一般为5天,《劳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由此可以见,在标准工作时制下,用人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经营需要对劳动者日工作时间和周工作天数做相应调整,但是至少要保证劳动者每周休息一天。 标准工时下,安排劳动者加班,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a、在标准工时下,安排劳动者延长时间的,用人单位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b、在标准工时下,安排劳动者休息日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用人单位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c、在标准工时下,安排劳动者法定节假日工作的,用人单位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2、综合工时制又叫综合计算工时制,指因工作性质特殊,须连续作业或受自然条件限制的企业或部分职工,实行以周、月、季、年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一种制度。在综合计算周期内,劳动者某一具体工作日或工作周的实际工作时间可以超过8个小时或40小时,但是综合计算周期内的总体工作时间不超过总体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不视为加班。根据由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可以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的职工有以下三类:a、交通、铁路、邮电、水运、航空、渔业等行业中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的职工;b、地质及资源勘探、建筑、制盐、制糖、旅游等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行业的部分职工;c、其他适合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职工。 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的,对于第三级以上(含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工作岗位,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劳动者每日连续工作时间超过11小时,而且每周至少安排劳动者休息一天。 a、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企业职工,在综合计算周期内,某一具体工作日或工作周的实际工作时间超过8个小时或40小时,但是综合计算周期内的总体工作时间不超过总体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不视为加班,超过的部分视为加班。超过的部分,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的规定支付不低于150%的工资报酬。 b、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企业职工,工作日正好是周休息日的,属于正常工作;工作日正好是法定节假日时,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三)项的规定支付不低于300%的工资报酬。 由此可知,同样一个劳动者,同样存在超时加班的情况,因为实行不同的工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一、目的:规范标准工时制定与修改作业,使标准工时具有完整性,使ERP系统运行之排程合理和成本准确。 二、名词定义: 2.1、标准工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用规定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以 普通熟练工作者的正常速度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 2.2、宽放时间:指作业员除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必须的停顿及休息的时间。 包括操作者个人事情引起的延迟,疲劳或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迟等时间。对于没有规定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所需时间的不规则要素作业,并不在正常时间范围之内,而属于宽放时间。 2.3、标准速度:没有过度体力和精神疲劳状态下,每天能连续工作,只要 努力就容易达到标准作业成果的速度。 三、标准工时的构成: 3.1、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观测时间*(1+熟练修正数+努力修 正数)+观测时间*宽放率 3.2、正常时间: 3.2.1、主体作业时间:按照作业目的进行的作业。指能创造价值的作 业,如改变产品外形,改变产品性能等。 3.2.2、副作业时间:与主体作业同步发生,起附属作用。如取放工具、检查等。 正常时间设定方法如下: 直接观测法:秒表观测法;摄影分析法;work sampling法。 优点:比较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做。 缺点:难于跟标准速度相比较,需要评价标准速度;生产之前不能设定。 合成法:动作分析法、历史数据法。 优点:信赖程度和一贯性高;客观性和普遍性高;不需要评价标准速度;可在生产之前设定;容易消除不必要动作。

缺点:需要教育和训练。 3.3、宽放时间: 3.3.1、私事宽放时间:作业过程中,满足生理要求的宽放时间,如上 厕所,喝水,擦汗。 3.3.2、疲劳宽放时间:为了补偿工作过程中体力和精神疲劳,采取的 休息或操作速度减弱的宽放时间。 3.3.3、特殊宽放:学习宽放、机械干涉宽放、奖励宽放、工厂宽放、其它宽放. 作业宽放时间:补偿作业过程中发生不规则的要素作业。如用处理不良品等。 3.3.4、集体宽放时间:集体作业时,对于个体差异产生损失的补偿。 如熟练度的差异,工位编排产生的损失等。 3.3.5、宽放系数表 NO 1 2 3 4 5 6 7 异常、 宽放名称个人疲劳 重量噪音倦怠自检、互检 姿态 宽放范围5%-7% 2%-6% 0%-7% 1%-2% 0%-5% 0%-5% 1%-3% 宽放率5% 3% 1% 2% 2% 1% 1% 注:宽放种类很多,但在实际计算标准工时时,不能将所有宽放都考虑在内,因宽放越多说明作业效率越低,一般宽放效率10%-20%之间均为正常尺度,根据本公 司产品特点总宽放率设置为10%-20% 总宽放率=Σ+各宽放率=15% 四、评比 4.1定义:作业观测者(时间研究者)把头脑中的正规作业状态(速度、动作 等) 和观测对象(操作者)的作业状态相比较,使之定量化。 4.2评比技术:标准作业状态(作业速度)并对之有感性化的认知。 评价结果定量化。

(工厂与企业)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 一、定义: st(standard time):标准时间,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用规定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以普通熟练工作者 的正常速度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所以,st要求如下: 1.作业方法必须是标准的。 2.作业速度也必须是标准的。 3.作业者必须是熟练工。 由此又得出: 1.作业方法决定st,应该用更好的作业方法制定st; 2.无标准的作业方法时,无法制定st; 3.st只与人有关,与设备无关; 4.st与作业者的具体熟练程度无关,只默认标准作业速度为st要求作业者的作业速度。 二、作用 st是各种经营活动计划的基础,测量成果和评价的尺度,可用于改善活动的基础资料。其主要用途如下: ——编制生产作业计划; ——计算作业人数; ——制定标准成本; ——估算产品成本;

——编制日程计划; ——比较方法和测量改善效果; ——计算外发加工费; ——制定长期人员计划; ——作为生产线平衡数据; ——评价作业者成果; ——设备空间的计划基础; ——编制加班计划; ——评价监督者成果; ——规定等待机器台数; ——用于作业训练。 ——其它 三、构成 标准时间= 正常时间+ 宽放时间= 正常时间* (1+宽放率)(外乘法)或正常时间/ (1-宽放率)(内乘法) 1.正常时间: ⑴主体作业时间:按照作业目的进行的作业。指能创造价值的作业,如改变产品外形,改变产品性能等。 ⑵副作业时间:与主体作业同步发生,起附属作用。如取放工具、检查等。 2.宽放时间: ⑴私事宽放时间:作业过程中,满足生理要求的宽放时间,如上厕所,喝水,擦汗。 ⑵疲劳宽放时间:为了补偿工作过程中体力和精神疲劳,采取的休息或操作速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一、目的:规范标准工时制定与修改作业,使标准工时具有完整性,使ERP系统运行之排程合理和成本准确。 二、名词定义: 2.1、标准工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用规定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以普通熟练工作者的正常速度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 2.2、宽放时间:指作业员除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必须的停顿及休息的时间。包括操作者个人事情引起的延迟,疲劳或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迟等时间。对于没有规定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所需时间的不规则要素作业,并不在正常时间范围之内,而属于宽放时间。 2.3、标准速度:没有过度体力和精神疲劳状态下,每天能连续工作,只要努力就容易达到标准作业成果的速度。 三、标准工时的构成: 3.1、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观测时间*(1+熟练修正数+努力修正数)+观测时间*宽放率 3.2、正常时间: 3.2.1、主体作业时间:按照作业目的进行的作业。指能创造价值的作业,如改变产品外形,改变产品性能等。 3.2.2、副作业时间:与主体作业同步发生,起附属作用。如取放工具、检查等。 正常时间设定方法如下:直接观测法:秒表观测法;摄影分析法; 优点:比较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做。 缺点:难于跟标准速度相比较,需要评价标准速度;生产之前不能设定。 合成法:动作分析法、历史数据法。 优点:信赖程度和一贯性高;客观性和普遍性高;不需要评价标准速度;可在生产之前设定;容易消除不必要动作。 缺点:需要教育和训练。 3.3、宽放时间: 3.3.1、私事宽放时间:作业过程中,满足生理要求的宽放时间,如上厕所,喝水,擦汗。 3.3.2疲劳宽放时间:为了补偿工作过程中体力和精神疲劳,采取的休息或操作速度减弱的宽放时间。 3.3.3、特殊宽放:学习宽放、机械干涉宽放、奖励宽放、工厂宽放、其它宽放. 作业宽放时间:补偿作业过程中发生不规则的要素作业。如用处理不良品等。 3.3.4、集体宽放时间:集体作业时,对于个体差异产生损失的补偿。如熟练度的差异,工位编排产生的损失等。 3.3.5、宽放系数表 NO 1 2 3 4 5 6 7 宽放名称个人疲劳异常、姿态重量噪音倦怠自检、互检宽放范围5%-7% 2%-6% 0%-7% 1%-2% 0%-5% 0%-5% 1%-3% 宽放率5% 3% 1% 2% 2% 1% 1% 注:宽放种类很多,但在实际计算标准工时时,不能将所有宽放都考虑在内,因宽放越多说明作业效率越低,一般宽放效率10%-20%之间均为正常尺度,根据本公司产品特点总宽放率设置为10%-20% 总宽放率=Σ+各宽放率=15% 四、评比 4.1定义:作业观测者(时间研究者)把头脑中的正规作业状态(速度、动作等) 和观测对象(操作者)的作业状态相比较,使之定量化。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一、背景介绍 标准工时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合理制定和执行标准工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了规范标准工时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本文将详细介绍标准工时管理的相关内容。 二、标准工时的定义 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完成一定工作量所需的时间。它是根据工 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可以用于衡量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标准工时的制定原则 1. 公平公正原则:标准工时应该公平公正地对待所有员工,不偏袒任何一方。 2. 科学合理原则:标准工时的制定应基于科学的数据分析和合理的工作方法, 确保工时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3. 可比性原则:标准工时应具有可比性,即不同岗位、不同工种之间的工时可 以进行比较和衡量。 4. 可调整性原则:标准工时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生产经营的需要。 四、标准工时的制定步骤 1. 数据收集:收集与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环境等相关的数据,包括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等。

2.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工时的主要因素,并确定工时的计算方法。 3. 标准工时计算: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制定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并进行工时计算。 4. 标准工时评审:将制定的标准工时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听取意见和建议,并进行修改和完善。 5. 标准工时发布:将经过评审的标准工时发布给各部门,并进行培训和解释,确保各部门理解和执行标准工时。 6. 标准工时监控:建立标准工时监控机制,定期对标准工时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标准工时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五、标准工时管理的要点 1. 岗位分析:对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进行分析,确定标准工时的计算依据。 2. 工时记录:建立工时记录系统,记录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工时分析:对工时记录进行分析,找出工时超标或不足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4. 工时考核:将标准工时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员工进行评估和激励。 5. 工时改进:根据工时分析和工时考核的结果,对工作方法进行改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六、标准工时管理的优势

标准工时培训讲义

标准工时培训讲义 标准工时培训讲义 一、概述 标准工时是一种衡量工作时效的方法,通过设定合理的工作时间来评估员工的工作效率。标准工时的引入可以帮助企业全面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生产流程,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本次培训将重点介绍标准工时的概念、原理和实施步骤,帮助员工掌握标准工时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巧。 二、标准工时的定义和意义 1. 标准工时的定义:标准工时是指在不超过正常工作强度和保证生产质量的前提下,按照合理的工作方法和工作速度,完成一个标准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2. 标准工时的意义: - 评估员工的工作效率,帮助企业确定合理的工作时间; - 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 增强生产线的稳定性,减少资源浪费; - 为企业的奖惩制度提供依据; - 为企业提供参考,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 三、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1. 标准工时计算公式: 标准工时 = 标准工作量 / 标准工作效率 其中,标准工作量指的是完成一个标准工作任务所需的工作量;标准工作效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量的能力。 2. 标准工作量的确定:

- 调研比较法:通过调研其他企业类似工作任务所需的时间,综合考虑因素,确定标准工作量。 - 样本分析法:选择一部分典型样本进行时间观察和数据分析,得出标准工作量。 - 经验估算法:根据过往的经验和实际情况,估算出标准工 作量。 3. 标准工作效率的确定: - 工作速度法:根据实际工作任务完成的时间和标准工作量,计算出工作速度。 - 经验估算法:根据过往的经验和实际情况,估算出标准工 作效率。 四、标准工时的实施步骤 1. 了解企业现状: - 收集和整理各个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 - 分析各个工作岗位的工作特点和工作流程。 2. 设定标准工作任务: - 综合考虑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要求,确定标准工作任务; - 区分常见和特殊工作任务,分别制定标准工作任务。 3. 观察和记录时间数据: - 选择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时间观察和记录,统计得出样本 的平均工作时间; - 根据样本数据进行推算,确定标准工作量。 4. 分析和计算标准工时: - 分别计算出不同岗位的标准工时; - 综合各个岗位的标准工时,计算出整体的标准工时。 5. 审核和评估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的定义与运用

标准工时的定义与运用 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于计量和衡量员工工作量的基准。它通常以小时为单位,并根据不同工作的性质和要求而设定。标准工时的定义和运用在现代职场中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管理和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本文将详细介绍标准工时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运用中的作用。 首先,标准工时的定义是在一个确定的时间段内,规定员工需要完成的工作量。它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和要求有所不同,例如,对于某些生产流程繁琐的工作,标准工时可以设置为相对较长的时间,而对于一些简单的任务,标准工时可以设置为较短的时间。总之,标准工时的定义是根据具体情况来设定,以确保员工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并且能够有效地进行工作评估。 其次,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根据实际工作时间来计算。例如,假设员工的工作时间是每天8小时,那么在一周工作5天的情况下,标准工时可以设置为40小时。另一种方法是根据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 和工作的量来计算标准工时。例如,对于一项复杂的任务,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经验估计出完成该任务所需的时间,然后将其作为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在实际运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它可以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依据。标准工时的设定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一个公平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对每个员工完成工作量的评估,能

够客观地评价员工的工作表现,并为员工提供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措施。其次,标准工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通过设定合理的标准工时,可以督促员工高效工作,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此外,标准工时还可以帮助企业制定生产计划和工作安排。通过准确计算和掌握员工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企业可以合理安排生产计划,确保工作进度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然而,标准工时的运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标准工时的设定需要考虑到工作的特殊性和员工的能力。一些工作任务可能存在不确定因素,如工作环境的变化、设备故障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工作的完成时间产生影响。此外,员工的个人能力和经验水平也会对工作时间产生影响。因此,在设定标准工时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标准工时的准确性和公平性。其次,标准工时的实施需要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工时管理制度,对员工的工作时间进行记录和监控,以确保标准工时的有效执行和落实。 总结起来,标准工时是现代职场中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和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标准工时的定义和运用需要合理考虑工作的特殊性和员工的能力,同时,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管和管理机制。通过合理设定和有效实施标准工时,企业可以提高员工的绩效,优化工作安排,实现高效生产和卓越绩效。标准工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对企业绩效评估、员工工资计算、生产计划安排等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下面将继续就标准工时在绩效评估、员工激励、生产计划等方面的运用进行详细的探讨。

标准工时定义、作用及运用方法

什么是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是一个操作熟练程度中等偏上的作业人员,在机器设备、原物料等生产条件完全正常的情况下,顺利流畅地完成某道工序或某个组件或是某个产品所需要的时间。 标准工时定义分解: 1.标准工时的基准都是“一个”:一个作业人员、一道工序、一个组件、一个产 品等。比如一道工序,是由三个人共同用10秒钟时间完成的,则这道工序的标准时间不是10秒钟,而是10秒 X 3 = 30秒钟。 2.标准工时是基于经过努力可以接近或完全达到的标准,不是取熟练程度最好 的作业人员,也不是取熟练程度差的作业人员来作为测试的对象;而是取熟练程度中等以上的作业人员为对象来进行测试。 3.因为是“标准”,所以就不能考虑各种外在的因素。也只有这样,这个“标准”才会有意义。 ◎保障生产条件完全正常,是工厂管理中的最重要的工作。或者可以说,工厂管理层所做的一切,就是最大限度地保障生产条件的正常。所以,针对实际与“标准”之间的差异,就是工厂要进行改善的重点。这样,“标准” 才可以发挥出它应有的“比较价值”。 ◎生产条件正常包括:机器设备运行良好、原物料供应顺畅、人员配合正常等因素。 4.作业员在操作中的动作是否顺利流畅,也是影响“标准工时”是否“标准” 的关键。如果作业员因自身或外界因素影响,动作时断时续、时快时慢,这样测算出来的工时,就不能算作是“标准工时”。 与标准工时有关的概念: 1.产出工时:等于完成某一产品的数量 X 该产品的标准工时 2.出勤工时:等于为完成某一数量的产品,实际所投入人员的出勤工时的总和。 3.产出工时与出勤工时之间的差异,就是我们工厂管理中需要改善的空间。 标准工时的作用: 1.工厂管理的基础:标准工时与标准用量,是制造业工厂管理中的两项基础工 程。标准用量是工厂进行物流管理的基础,也是进行材料成本核算的依据; 而标准工时,则是工厂进行生产力管理的基础,也是进行人力预算的依据。

对标准工时认识

标准工时的基本认识 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以作业合理化的手法,从事在当时没有人做过的时间研究( Time Study );换言之,这意味着:「标准工时」是 IE 的原点。即即是经过一世纪以后的今日,这项 IE 的基本手法之一,仍合适全球的工厂使用,以提高家产的生产性。 标准工时的定义 现代对标准工时最一般的定义是:「标准工时乃指对 于必需之能力受过充分训练的作业人员,在合适的速度和 作业环境下,执行作业所需的时间。」 在这个定义中,所谓「合适的速度」,指的是「在合 适的督查之下,工作均衡性的作业人员执行作业的速度;并且依据这类速度,即使作业人员每天连续执行作业,也不会引起身体及精神上的过分疲惫,所以为了保持这类速度,作业人员一定相当努力。」而所谓「工作均衡性的工作人员」,是指「能够拥有执行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知识、体力、完好的训练,以及达成令人满意的质量水平之充分经验等等技术与作业步伐节奏,并足堪成为作业集体之代表者。」 但是,即使经过以上详细的说明,仍没法就此求出标 准工时的绝对数值,因此只好依据各家企业使用标准工时 的目的及其企业实力,来设定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的角色 标准工时的角色,是运用在工厂管理、价格管理的基准,或是对外估价的基准;其范围之广,以以下图所示。正 因这样,在设定标准工时制度与基准值以前,一定经过充分 的考量,并且从设定标准工时开始,到全部情况都十分稳固 为止,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以及好多的时间与花费。

同一家产内的各家企业,其标准工时并不是完好一致,所以,每家企业应该各自设定其标准工时。其他,决定后的标准工时,也不是绝对不变的;设备更新、作业改进,或是效率提高等,都会使标准工时不停的更改,并且,重要的标准工时更要合时加以更正。一般来说,标准工时应 在 2 至 3 年内加以更正。标 准工时的构成 标准工时的构成,是以在本体作业时间中加入换模时间的型态来表示。本体作业时间又分为机械作业时间和手工作业时间;其他,换模时间、机械作业时间,以及手工作业时间中,都包含了宽放时间。这些作业时间,整体奇妙地勾绘出标准工时的构成。 为使标准工时的构成易于区分,以下图中分别为以机械作业为主,以及以手工作业为主的组装作业两大种类。

标准工时定义

一. 标准工时定义: 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用最适宜的操作方法普通熟练工人以正常速度完成某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二.标准工时的用途: 1确定作业者的工作量 2确定作业者的操作机台数. 3作业者之间的工作量平衡. 4作业者的效率评定. 6制订周计划,日程计划. 7决定作业方法. 5制订生产计划. 8衡量生产力. 9制订标准本钱. 10标准本钱与实际成差异分析. 11确定外包单价. 12确定劳务费用. 三.标准工时的制作. 第一步:了解情况 第二步:划分操作单元. 为了便于分析研究通常将整个操作划分成假设干单元,分别测量各个单元,所有单元时间之和等于整个操作的时间. 划分单元的原那么: 1.每一单元应有明确的起始点. 2.单元时间愈短愈好,但要能准确测量.

5.规那么单元,间歇单元分开.规那么单元是指加工每个工件都需要的单元,间歇单元指加工过程中偶而出现的单元.如贴片工位中更换整理擦布的动作. 第三步:测时(秒表时间研究) 测时工具:1.秒表,2.观测板,3.时间研究表,4.其它如米尺,计算器等. 测时方法:最常用的有归零法,连续测时法. 归零法:在一个单元开场时按动马表,单元完毕时按停马表. 边续测时法:当第一单元开场时按动马表.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不使马表归零,而任其走动.仅在每一单元完毕时查看并记录该单元时间 异常值的概念:某一单元的秒表读数,由于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而使其超正常围的数值. 第四步:评比 评比的定义:时间研究人员将所观测到的操作者的操作速度与自己所认为的正常速度作比拟. 评比尺度:60分法,75分法,100分法. 100分法:观测到速度大于常速度〞给予100分以上的分数,小于常速度给予100分以下的分数.等于正常速度给100分. 正常时间=观测时间*评比系数. 关于正常速度的说明: 几种国际公认的正常速度: 1、平均体力男子,不带任何负荷,在平直道路上以4.8Km/h的速度行走. 2、30秒将52扑克牌分成四堆的速度. 3、在25秒将30只销子插入30个孔,时间研究人员必须通过训练, 渐在自己的关头脑中形 成〞正常速度."指操作者工作时对提高效率在主观意志上的表现.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一、目的:规标准工时制定与修改作业,使标准工时具有完整性,使ERP系统运行之排程合理和本钱准确。 二、名词定义: 2.1、标准工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用规定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以 普通熟练工作者的正常速度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 2.2、宽放时间:指作业员除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必须的停顿及休息的时间。 包括操作者个人事情引起的延迟,疲劳或无法防止的作业延迟等时间。对于没有规定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所需时间的不规那么要素作业,并不在正常时间围之,而属于宽放时间。 2.3、标准速度:没有过度体力和精神疲劳状态下,每天能连续工作,只要 努力就容易到达标准作业成果的速度。 三、标准工时的构成: 3.1、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观测时间*(1+熟练修正数+努力修 正数)+观测时间*宽放率 3.2、正常时间:

正常时间设定方法如下: 直接观测法:秒表观测法;摄影分析法;work sampling法。 优点:比拟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做。 缺点:难于跟标准速度相比拟,需要评价标准速度;生产之前不能设定。 合成法:动作分析法、历史数据法。 优点:信赖程度和一贯性高;客观性和普遍性高;不需要评价标准速度;可在生产之前设定;容易消除不必要动作。 缺点:需要教育和训练。 3.3、宽放时间: 作业宽放时间:补偿作业过程中发生不规那么的要素作业。如用处理不良品等。

注:宽放种类很多,但在实际计算标准工时时,不能将所有宽放都考虑在,因宽放越多说明作业效率越低,一般宽放效率10%-20%之间均为正常尺度,根据本公司产品特点总宽放率设置为10%-20% 总宽放率=Σ+各宽放率=15% 四、评比 4.1定义:作业观测者(时间研究者)把头脑中的正规作业状态(速度、动作 等) 和观测对象(操作者)的作业状态相比拟,使之定量化。 4.2评比技术:标准作业状态(作业速度)并对之有感性化的认知。 评价结果定量化。 4.3平准化法〔平准化法又称西屋法〕

标准工时的定义

标准时间的设定 一﹑标准工时概要 1﹑什么是标准工时(Standard Time) 标准工时是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与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所需的作业时间。 它具有以下五项主要因素﹕ (1)正常的操作条件﹕工具条件与环境条件都符合作业内容要求并且不易 引起疲劳﹐如女子搬运重量不超过4.5公斤。 (2)熟练程度﹕大多数中等偏上水平作业者的熟练度﹐作业员要了解流程﹐ 懂得机器和工具的操作与使用。 (3)作业方法﹕作业标准规定的方法。 (4)劳动强度与速度﹕适合大多数普通作业者的强度与速度。 (5)质量标准﹕以产品的质量标准为准﹐基本原则是操作者通过自检与互检完成。由上述的定义可知标准时间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它具有相当高的客观性与公平性。IE的全部方法与手段都是为了保证所制定的标准时间公平合理﹐因为它是衡量效率的基准﹐同时也是进行科学的效率管理的基础﹐并最终被应用到销售﹑设计﹑采购﹑成本管理等相关领域。 2﹑标准时间的意义与用途 制定合理的标准时间是科学管理的最基本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无标准时间就无管理的第一步。通过标准时间的应用使参与工作的全部人都可以客观准确地计划﹑实施并评价工作结果。标准时间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制造业必不可少的作业管理基准。标准时间的应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生产计划﹔ (2)人工工时计划与人员计划﹔ (3)评价﹕不同作业者的工作表现﹐不同的供货商的效率成本﹐不同的作业方法的优劣﹔ (4)用于制造产品的人工成本控制与管理﹐包括记件工资的标准﹔ (5)对客户的估价与报价﹔ (6)设备与工装的需求计划﹔ (7)革新与改善的成绩评价。 特别要强调的是标准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作业方法与产品工艺的改进﹐标准 时间也是在不断更新与提高的。 3﹑标准时间的构成 大多数的标准时间是由“标准主体作业时间〞和“标准准备时间〞构成。此两项又分别由净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构成。如下图(1) 标准主体作业时间与标准准备时间是完成工作所必须进行的作业包括有效的机械作业以与事前准备和中间准备所消耗的时间。两项净时间总和称为正常时间。宽放时间普遍以相对于正常时间的比率﹐即宽放率的形式表示﹐标准时间的表述公式如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