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运动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运动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各个系统的变化与适应的学科。它涵盖了运动与身体的机能关系、运动对人体各个系统的影响、运动的效应与调控等多方面内容。本文将从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入手,结合具体的知识点,对运动生理学进行总结和梳理。

一、基本概念

1. 运动生理学的定义: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各个系统的变化与适应的学科。

2. 运动生理学的重要性:了解运动生理学有助于促进运动训练的效果、提高运动表现、预防运动损伤等。

3.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涉及到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骨骼系统等多个系统。

4.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观察研究、文献综述等方法。

二、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 心率的变化:运动时,心率会显著增加,这是为了满足运动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

2. 血压的变化:运动时,收缩压和舒张压都会增加,这是由于运动引起的心肌收缩力的增加和外周阻力的增加。

3. 心脏结构的适应:长期运动可使心脏的室壁增厚,心脏容量增大,从而提高心肌的收缩力和耐力。

4. 循环系统的适应:长期运动能使血管壁变得更加强壮,提高血管弹性和扩张能力,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三、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1. 肺活量的增加:运动能够促进呼吸肌肉的发展和改善肺功能,从而增加肺活量。

2. 肺泡通气量的增加:运动能够提高肺泡通气量,增加氧气的吸收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3. 肺血流量的增加:运动能够增加肺血流量,提高氧气的供应和二氧化碳的排除。

4. 呼吸频率的变化:运动时,呼吸频率和深度会增加,以满足运动时所需的氧气摄入和二氧化碳排出。

四、运动对肌肉系统的影响

1. 肌肉力量的增加:力量训练能够增加肌肉的横截面积和神经肌肉反应,从而提高肌肉力量。

2. 肌肉耐力的提高:耐力训练能够提高肌肉的抗疲劳能力和氧气利用能力,增强肌肉的耐力。

3. 肌肉收缩速度的改善:力量训练能够改善肌肉纤维的肌肉收缩速度,提高爆发力和反应速度。

4. 肌肉组织的适应:运动会引发肌肉组织的修复和重建过程,增加肌肉纤维数量和连接组织的强度。

五、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1. 运动对神经元的影响:运动能够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和发育,并改善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和传递。

2. 运动对神经递质的影响:运动能够提高神经递质的水平,如多巴胺、血清素等,改善情绪和认知功能。

3. 运动对大脑结构的影响:运动可以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提高脑细胞的供氧和养分供应,改善大脑结构和功能。

4. 运动对神经保护的影响:适量的运动能够促进神经元的保护、修复和再生,降低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

综上所述,运动生理学是一门涉及广泛且实用的学科。通过了解运动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影响,人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运动来提升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同时,运动生理学的研究也为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希望本文的总结能够对读者了解和应用运动生理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运动生理学必看知识点

名词解释 1、有氧耐力: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糖、脂肪等氧化供能)的能力。 2、最大摄氧量: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最大氧气量。 3、需氧量:指人体为了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氧气量。 4、氧亏:人在进行运动时,摄氧量随运动负荷的增加而增大,在运动初期运动所需要的氧和摄氧量之间出现差异,这种差异称为氧亏。 5、运动后过量氧耗:运动后恢复期内,为了偿还运动中的氧亏,以及在运动后使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时消耗的氧气量。 6、乳酸阈:在递增运动负荷中,运动强度较小时,血乳酸浓度与安静值接近,随运动强度的增加,乳酸浓度增加,当运动强度超过某一负荷时乳酸浓度急剧上升的开始点。 7、吸氧量:在肺换气过程中,由肺泡气扩散人肺毛细血管,并供给人体实际消耗或称为吸氧量。吸氧量也称耗氧量。 8、通气阈:在递增负荷运动中,用肺通气变化的拐点来测定乳酸阈。 9、持续训练法:采用强度较低、持续时间长的不间歇的有氧耐力训练方法。 10、间歇训练法:指在两次训练之间有间歇方式的组合训练。 1、免疫: 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的一种生理功能。 2、特异性免疫: 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是获得免疫经后天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而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能力。 3、非特异性免疫:人体对抗原性异物的抵抗力,有些是天生具有的,即在种系发育进化过程中形成,经遗传获得的,称为先天性免疫,因其并非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微生物,故又称非特异性免疫。 4、“流动脑”:是免疫的随时感知非感知性刺激,并通过细胞因子等免疫递质发动免疫应答。 5、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通过一些共同的介导物质(共同的生物信息语言),对他们自身的功能以及全身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进行调节,形成了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 6、运动性免疫抑制: 长期的大强度运动训练的影响下,机体的免疫系统可能出现明显的免疫功能抑制的现象,表现为免疫功能降低,对感染疾病的易感率上升,这种由于运动而诱发的免疫功能现象称为运动免疫抑制。 7、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8、黏膜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清除通过黏膜表面入侵的微生物,由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组成。 9、抗体: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10、细胞免疫: 指T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导致靶细胞破裂死亡的免疫反应。 11、体液免疫:指B细胞在T细胞辅助下,接受抗原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的具有专一性的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完成的免疫反应。 12、免疫应答:抗原性物质进去机体后所激发的免疫细胞活化、分化和效应的过程。 13、免疫稳定:是机体免疫系统内部的自控调节机制,以清除体内出现的变性、衰老、死亡细胞等,从而维持机体在生理范围内的相对稳定。若此功能失调,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14、免疫防御: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机体可抵抗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陷可发生免疫缺陷病。7、靶器官:化学物质被吸收后可随血流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但其直接发挥着毒作用的部位往往只限于一个或几个组织器官,这样的组织器官称为靶器官。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精华整理版)

生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生理学绪论 第一节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方法和水平 一、生理学的研究任务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水平 1、研究方法 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某些研究可在不损害健康的前提下对人体进行试验,也可在人群中进行测量和统计。 2、研究水平 在完整的机体情况下,研究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协调的规律,以及整体与环境之间的联系。 第二节生命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 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所进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的自我更新过程,称为新陈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同化作用)和分解代谢(异化作用)两个方面。 二、兴奋性 *是指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 *阈强度是指刚能引起组织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三、适应性 机体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而适应环境的能力称为适应性(adaptability)。 第三节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 1.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细胞外液成为细胞生存和活动的直接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简称内环境。 3.这种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的稳态状态,称为内环境的稳态(homeostasis)。 第四节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一、神经调节 反射弧分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二、体液调节 是指体液中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运输,对机体器官或组织细胞的功能活动进行调节的生理过程。 三、自身调节 是指体内某些细胞组织或器官在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相对其他调节方式,自身调节范围较小,灵敏度比较差。 四、生物节律 五、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 1.负反馈 是指反馈作用与原效应作用相反,使反馈后的效应朝着原效应的相反方向变化。 2.前馈 干扰信息通过监测装置对控制部分的直接调控作用称为前馈,条件反射就是前馈调节。 3.非自动控制系统

运动生理学

1.运动生理学是从人体运动的角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和长期运动 训练所引起的机体结构和机体变化的规律,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 2.稳态是在一定范围内,经过体内复杂的调节机制,使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 对动态平衡的状态。 3.缩短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力时,肌肉缩短,做正功,作用 于加速运动。 4.拉长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力时,肌肉被拉长,作用于减速 运动。 5.等长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肌肉长度不变,作用于静力 性工作。 6.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和速度呈反比关 系/在一定范围内,张力越大,肌肉长度越长 7.快肌的收缩速度和收缩力量大于慢肌,耐力比慢肌弱。 8.磷酸原系统:由ATP和CP构成的能量瞬时供应系统。供能特点:功率输出 快,不需要氧,不产生乳酸,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100M跑 9.糖酵解系统(乳酸能系统):糖原或葡萄糖在无氧分解过程中再合成ATP的 功能系统。功能特点:功率输出大,不需要氧,生成乳酸,供能总量多,持续时间较短。400M 10.有氧氧化系统:指糖,脂肪,蛋白质在氧供应充足的轻快下,彻底氧化成 H2O,CO2的过程中,再合成ATP的供能系统。功能特点:供能总量最大,供能时间最长,速率低,需氧,不产生乳酸。10000M 11.基础代谢:指人体在清晨安静状态下,不受精神紧张,肌肉活动,食物和环 境温度等因素影响时的能量代谢。 12.人体状态反射的规律:头部后仰——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加强,使四肢 伸直,背部挺直。头部前倾——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减弱,屈肌及腹肌的紧张性相对加强,四肢弯曲。头部侧倾或扭转——同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加强,异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减弱。作用—体操运动员进行后手翻,后空翻或在平衡木做动作时,如果位置不正,就会使两臂伸肌力量不一致,失去平衡,导致动作失误或无法完成动作 13.大脑皮质运动区特征:交叉性支配,一侧皮质支配对侧躯体的肌肉/精细的 功能定位,越精细复杂的肌肉,其皮质代表区的面积越大,运动区定位从上到下的安排是倒置的。 14.激素:是内分泌腺或组织器官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以液体为媒介,在细胞 之间传递调节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性物质。 15.儿茶酚胺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是动员能量释放和提高身体功能,当运动强 度为最大摄氧量的50%时,去甲状腺激素明显升高,而肾上腺素在最大摄氧量的60%-70%的强度才开始升高。在运动应急状态下,分泌增多,运动强度越大,分泌越多。作用:对运动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可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调节血液重新分配,促肝糖原和脂肪的分解,有利于肌肉运动顺利进行。 16.免疫防御:机体抵抗和清除病原微生物或其他异物的功能。 17.免疫稳定:机体清除变性或衰老的细胞,维持生理平衡的功能。 18.免疫监视:机体识别和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防止发生肿瘤的功能。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一切生物体存在德最基本特征是在不断地破坏和清除已经衰老的结构,重新新的结构,这是生物体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中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称为新陈代谢 2.兴奋性:生物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3.反应:生物体生活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中,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细胞、组织或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及外部的表现都将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称为反应 4.内环境:相对于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称为内环境 5.稳态:在一定范围内,经过体内复杂的调节机制,维持不断变化的内环境理化性质并保持相对动态平衡的状态称为稳态 6.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产生的应答性反应 7.体液调节:人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各种激素进入血液后,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重要基本功能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8.自身调节:当体内外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可以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某些适应性反应,称为自身调节 9.反馈:在机体内进行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时,被调节的器官功能活动的改变又可通过回路向调节系统发送变化的信息,改变其调节的强度,这种调节的方式称为反馈 10.前馈:在调节系统中,干扰信息可以通过受控装置作用于控制

部分,引起输出效应发生变化,具有前瞻性的调节特点,称为前馈 第一章肌肉活动 1.兴奋是生物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受到足够强的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理功能加强的反应 2.横桥:在组装粗肌丝的肌球蛋白分子球状头部,有规则地突出在M线两侧的粗肌丝主干表面的突起部分,称为横桥 3.可兴奋细胞:在机体内神经、肌肉和内分泌腺细胞在刺激作用下能够产生可传播的动作电位,因此,这些细胞被称为可兴奋细胞 4.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收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由于这一电位差存在于安静的细胞膜的两侧,故又称为跨膜静息电位或膜电位 5.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细胞膜在原来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迅速、短暂、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6.阈强度:固定刺激作用时间和时间-强度变化率,可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7.阈电位:能够触发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称为阈电位 8.极化状态:细胞在安静状态时,膜电位处于正常数值的外正内负状态,称为极化状态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和人体器官系统生理功能的科学。运动生理学则是从人体运动角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体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运动生理学研究人体在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影响下结构和机能的变化,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机能变化的规律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 肌体细胞外液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ATP是人体的直接能源 对人体而言,生命活动要求细胞提供能量的化学反应和利用能量的化学反应互相耦联,将有机物的不能直接利用化学能转化为可被利用的化学能。 消化是指事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机械性消化:通过消化道肌肉的舒缩活动,将食物磨碎,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搅拌、混合,并将食物不断向消化道远端推动的过程。 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液中含有的各种消化酶的作用,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胆汁有肝细胞分泌,其成分复杂,包括胆盐、胆色素等 一般认为,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小肠吸收。 ATP-CP供能系统主要参与6-8秒极大强度运动时的功能。 糖酵解供能系统的评价是wingate实验。受试者在特定运动阻力下30—90s内以最大能力持续运动。 兴奋性又指组织细胞接受刺激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任何刺激要引起组织兴奋必须满足3个基本条件:1一定的刺激强度2持续一定的时间3一定强度——时间变化率。 时值越小,神经肌肉兴奋性越高;相反,时值越大,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越低。 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作电位(神经冲动)特征:1生理完整性2双向传导3不衰减和相对不疲劳性4绝缘性 肌管体统指包绕在每一条肌原纤维周围的膜性囊管状结构,它们实际是由功能不同的两组独立的管道系统组成。 横管系统走向和肌原纤维相垂直,又称为T管。横穿与肌原纤维中肌节之间,其作用是讲肌细胞兴奋时出现在细胞膜上的电位变化传入细胞内。 纵管系统走向和肌原纤维平行,纵管和终池是钙离子的储存库,在肌肉活动时实现钙离子的存储、释放和再积聚。 肌肉的收缩与舒张活动是在中枢系统的控制下实现的,其过程至少包括兴奋在神经——肌肉节点的传递、肌肉兴奋——收缩、耦联和肌细胞的收缩与舒张三个环节。 兴奋在神经——肌肉节点的传递有如下特点:1化学传递(递质为乙酰胆碱)2兴奋传递的节律是一对一的,即每一次神经纤维兴奋都可以引起一次肌肉细胞兴奋。3单向传递4时间延搁5高敏感性 肌肉的兴奋——收缩过程:1当肌细胞兴奋动作电位引起肌浆中钙离子的浓度升高时,原肌球蛋白从肌动蛋白双螺旋结构的沟沿滑到沟底,暴露出肌动蛋白能与横桥结合的位点。2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形成肌动蛋白。引起横桥头部向粗肌丝中心方向摆动,牵引细肌丝向粗肌丝中央滑行。横桥循环运动就不断进行下去,将细肌丝逐步拖向粗肌丝中央,于是肌小肌缩,肌肉出现缩短3当刺激中止后,肌浆中钙离子浓度下降,横桥与肌动蛋白分离,粗。细肌丝退回到原来位置,肌小节变长,肌肉产生舒张。 肌肉收缩的张力和长度变化可将肌肉收缩的形式分为: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 在遗传上,研究表明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遗传。男性遗传度为

运动生理学,常考的57个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常考的57个名词 解释 我们专门花了些时间,重新梳理了运动生理学的名词解释。推荐正在体育考研、考编、专升本的体育生!感觉有用就收藏本文吧! 1.激素 是内分泌腺或器官组织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以体液为媒介,在细胞之间递送调节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2.第一信使 生物体内结合并激活受体的细胞外配体包括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淋巴因子、生长因子和化学诱导剂等物质,通常统称为第一信使。 3.第二信使 它是指第一信使作用于靶细胞后,刺激大脑浆中产生的信息分子,获得的信息经过增强、分化、整合、放大后传递给效应器产生效应,是细胞外信息与细胞内效应之间必不可少的中介。 4.应激反应 当机体突然受到创伤、手术、冷冻、饥饿、疼痛、感染、惊恐和剧烈运动等不同刺激时,均可出现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的急剧增高和糖皮质激素的大量分泌,将这种非特异反应称为"应激反应"。 5.体液免疫

以 B细胞产生抗体来达到保护目的的免疫机制。体液免疫的应答反应过程包括感应、增殖和分化、效应三个阶段。 6.血细胞比容 血液中血细胞的比例称为血细胞比容。 7.运动性贫血 由于运动训练引起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数和/或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水平的一种暂时性现象,称为运动性贫血。 8.碱储备 由于血浆中的 NaHCO3 是缓冲固定酸的主要物质,习惯上将血浆中的NaHCO3称为碱储备,通常以每 100ml 血浆中的碳酸氢钠含量来表示碱储备量。 9.肺容积 肺气体的总体积称为肺容积,包括潮气量、吸气量、呼气量和残气量。 10.功能余气量 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体量称为功能余气量,功能余气量等于余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 11.肺活量 最大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称为肺活量,它是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三者之和。 12.解剖无效腔

运动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运动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运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人体内部功能调节 的学科。它研究了运动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神经系 统等多个系统的影响,并为运动训练提供科学依据。以下将对运动生 理学的几个关键知识点进行讨论。 1. 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在运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通过调节心脏的收缩和 舒张、调节血压以及供氧和营养物质输送,确保运动时身体有足够的 能量供给。运动可以增强心脏的收缩能力,提高心肌代谢和心肌耐力。此外,运动还可以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 呼吸系统 运动时,呼吸系统起到供氧和排出二氧化碳的作用。运动可以增 加肺活量和呼吸肌肉的耐力,提高呼吸效率。长期锻炼还可以减少肺 部疾病的发生风险,提高身体的氧气利用率。 3. 肌肉系统 肌肉系统是人体进行运动的动力来源。运动生理学研究了肌肉的 结构、功能和代谢过程。运动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提高肌肉 收缩效率。通过力量训练,肌肉纤维可以增加交叉桥的数量和肌纤维 的截面积,从而增加力量输出。此外,运动还可以提高肌肉的灵活性 和协调性。 4.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在运动中扮演着指挥和控制的角色。运动能够改善神经 系统的功能,提高神经传递速度和反应能力。此外,运动还可以促进 神经节细胞的生成和保护,对预防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具有积极作用。 5. 代谢调节 运动对人体的代谢有着显著的影响。运动能够增加能量消耗,促 进脂肪分解和糖原储存。长期锻炼还可以提高基础代谢率,使身体更 加高效地利用营养物质。此外,运动还可以改善血糖控制,降低患糖 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总体而言,运动生理学的研究为我们了解运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运动,我们可以提高心血管、呼吸、肌肉和神 经系统的功能,促进代谢调节,改善整体健康。让我们积极参与运动,享受运动带来的种种益处。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1、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固定的反射,是一种较低级的活动,如声音所引起的朝向反射(头朝向声源方向)。 2、兴奋性:指组织细胞在受刺激时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3、新陈代谢:生物体是在不断地更新自我,破坏和清除已经衰老的结构,重建新的结构。这是一切生物体存在的最基本特征,是生物体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中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终结。 4、阈刺激:阈刺激有强弱或大小的差别,凡能引起某种组织产生兴奋的最弱(最小)刺激强度成为阈刺激。 5、前馈:控制装置仅根据干扰信息发出控制信号的方式称为前馈,如赛前状态。 6、生殖: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 7、神经-体液调节:在人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是直接或间接接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成了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相当于反射弧传出道路的一个延伸部分,可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8、稳态:是一种复杂的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动态平衡:一方面是代谢过程使这种相对恒定遭到破坏,另一方面是通过调节使平衡恢复。 9、反馈:在人体身体内进行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时,往往被调节的器官(效应器)在功能活动发生改变时,这一变化的信息又可以通过回路反映到调节系统,改变其调节的强度,形成一种调节回路。人们常常用反馈一词表示这种调节方式。10、反射弧: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缺一不可的部分组成。 11、自身调节:自身调节是指当体内外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12、局部体液调节:除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外,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以在局部组织液内扩散,改变附近的组织细胞的活动。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体液调节,称为局部体液调节。 13、生理学: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14、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主要是通过人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各种激素来完成的。这些激素分泌入血液后,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主要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

运动生理学重点简要总结

绪论 1生命体的生命现象主要表现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 2当运动生理的几个研究热点:【1】最大摄氧量的研究【2】对氧债学说在认识【3】关于个体乳酸阈的研究【4】关于运动性疲劳的研究【5】关于运动对自由基代谢影响的研究【6】运动对骨骼肌收缩蛋白机构和代谢的影响【7】关于肌纤维类型的研究【8】运动对心脏功能影响的研究【9】运动与控制体重【10】运动与免疫机能 第一章骨骼肌机能 1肌管系统P20 (1)肌管系统是指包绕在每一条肌原纤维周围的膜性囊状结构。 (2)肌浆网包绕每个肌小节的中间部分,他们也相互沟通但不与细胞外液沟通 (3)肌浆网和终池的作用:通过钙离子的储存释放和再聚焦,触发肌小节的收缩和舒张。(4)横管系统的作用:当肌细胞膜兴奋时出现的电位变化沿T管膜传入细胞内部。 2粗肌丝主要由肌球蛋白组成,细肌丝主要由肌动蛋白,肌钙蛋白,原肌球蛋白组成 3细胞间的兴奋传递 一种是神经细胞之间的兴奋传递另一种是神经细胞与肌细胞之间的兴奋传递。 4肌丝滑行学说:当肌肉收缩时,由Z线发出的细肌丝在某种力量的作用下向A带中央滑行,结果相邻的各Z线相互靠近,肌小节的长度变短,从而导致肌原纤维以致整条肌纤维和整块肌肉的缩短。 5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耦联:通常把以肌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6骨骼肌的物理特性: 伸展性: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或负重时可被拉长。 弹性:当外力或负重取消后,肌肉的长度又可恢复。 粘滞性:由于肌浆内各分子之间的相互摩擦作用所产生的。 7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向心收缩、等长收缩、离心收缩、等动收缩 8绝对力量:在整体情况下,一个人所能举起的最大的重量成为该人的绝对力量 9相对力量:某人的绝对力量被他的体重除。 10运动单位:一个α-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11肌肉类型的划分:【1】根据收缩速度,可将肌纤维划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2】根据收缩和代谢特征,可将肌纤维划分为快缩、糖酵解型,快缩、氧化、糖酵解型和慢缩、氧化型。【3】根据收缩特性和色泽:分为快缩白、快缩红和慢缩红三种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将肌纤维进行分类及其对应关系如表: 快肌白肌ⅡⅡb 快缩白FG Ⅱa 快缩红FOG 慢肌红肌Ⅰ慢缩白SO 12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 肌纤维的选择性肥大:例如耐力、速度、爆发力训练可引起肌纤维的选择性肥大。 酶活性改变:肌纤维对训练的适应还表现为肌肉中有关酶活性的有选择性增强。 第二章血液 1健康成人的红细胞比容,男子约为:百分之40~50,女子约为百分之37~48.

运动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运动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各个系统的变化与适应的学科。它涵盖了运动与身体的机能关系、运动对人体各个系统的影响、运动的效应与调控等多方面内容。本文将从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入手,结合具体的知识点,对运动生理学进行总结和梳理。 一、基本概念 1. 运动生理学的定义: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各个系统的变化与适应的学科。 2. 运动生理学的重要性:了解运动生理学有助于促进运动训练的效果、提高运动表现、预防运动损伤等。 3.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涉及到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骨骼系统等多个系统。 4.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观察研究、文献综述等方法。 二、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 心率的变化:运动时,心率会显著增加,这是为了满足运动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 2. 血压的变化:运动时,收缩压和舒张压都会增加,这是由于运动引起的心肌收缩力的增加和外周阻力的增加。

3. 心脏结构的适应:长期运动可使心脏的室壁增厚,心脏容量增大,从而提高心肌的收缩力和耐力。 4. 循环系统的适应:长期运动能使血管壁变得更加强壮,提高血管弹性和扩张能力,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三、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1. 肺活量的增加:运动能够促进呼吸肌肉的发展和改善肺功能,从而增加肺活量。 2. 肺泡通气量的增加:运动能够提高肺泡通气量,增加氧气的吸收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3. 肺血流量的增加:运动能够增加肺血流量,提高氧气的供应和二氧化碳的排除。 4. 呼吸频率的变化:运动时,呼吸频率和深度会增加,以满足运动时所需的氧气摄入和二氧化碳排出。 四、运动对肌肉系统的影响 1. 肌肉力量的增加:力量训练能够增加肌肉的横截面积和神经肌肉反应,从而提高肌肉力量。 2. 肌肉耐力的提高:耐力训练能够提高肌肉的抗疲劳能力和氧气利用能力,增强肌肉的耐力。 3. 肌肉收缩速度的改善:力量训练能够改善肌肉纤维的肌肉收缩速度,提高爆发力和反应速度。

运动生理学(单元版).

一、名词解释: 身体素质:肌肉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如力量、速度、耐力以及灵敏和柔韧等机能能力称为身体素质。 肌肉力量: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称为肌肉力量 绝对力量:是指整体克服和对抗阻力时表现出来的最大肌肉力量,通常以肌肉收缩和对抗最大阻力来表示,例如:举重 相对力量:是指以体重、去脂体重、体表面积或肌肉横断面等为单位表示的最大肌肉力量,这是以克服自身体重为主的项目十分重要。例如:体操跳高 快速肌肉力量:是指肌肉在短时间内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爆发力是快速力量的常见方式。 中枢激活:中枢NS动员肌纤维参加收缩的能力称为中枢激活。 超负荷:指练习的负荷应不断超过平时采用或已适应的负荷。 超等长练习:指肌肉在离心收缩之后紧接着进行向心收缩的力量练习。 等长练习:是指肌肉收缩时长度不变的对抗阻力的一种力量训练方法,又称静力训练法 等张练习:是肌肉进行收缩时缩短和放松交替进行的力量练习方法,它属于动力性的训练方法。 最大肌肉力量:通常是指肌肉进行最大随意收缩时表现出来的克服极限负荷阻力的能力。 肌肉耐力:指以一定负荷或速度,能重复的次数或所能坚持的时间的工作能力 二、选择题: 1、从事等长练习能有效的发展 A 。 A.肌肉绝对力量和静力耐力 B.速度耐力 C.爆发力 D.相对肌力 2、多级跳和跳深属于 D 。 A.离心练习 B.等长练习 C.等张练习 D.超等长练习 3、发展肩、胸部肌肉力量的练习采用下列哪种训练方式 A 。 A.提铃、推举 B.肩负杠铃俯卧上体起 C.仰卧起坐 D.负重提踵 4、发展背肌力量的练习采用的训练方式是 C 。 A.提铃、推举 B.肩负杠铃俯卧上体起 C.仰卧起坐 D.负重提踵 5、发展腹肌力量的练习采用的训练方式是 C 。 A.提铃、推举 B.肩负杠铃俯卧上体起 C.仰卧起坐 D.负重提踵 6、发展小腿肌力量的练习采用的训练方式是 D 。 A.提铃、推举 B.肩负杠铃俯卧上体起 C.仰卧起坐 D.负重提踵 7、适合举重和投掷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最佳负荷是 D 。 A.30RM负荷 B.10-15RM负荷 C.6-10RM负荷 D.5RM负荷 8、适合100m跑和跳跃运动员力量训练负荷的最佳负荷是 C 。 A.30RM负荷 B.10-15RM负荷 C.6-10RM负荷 D.5RM负荷 9、适合400m和800m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最佳负荷是 B 。 A.30RM负荷 B.10-15RM负荷 C.6-10RM负荷 D.5RM负荷 10、适合长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最佳负荷是 A 。 A.30RM负荷 B.10-15RM负荷

运动生理学(自己整理版)

绪论 1)人体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 2)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3)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 1、新城代谢。 2 兴奋性。 3 应激性。 4 适应性。 5 生殖。4)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人体有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所组成。它们的生理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紧密配合,相互协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细胞及组织与外界环境不发生直接接触,而是生存与细胞外液之中。细胞新陈代谢所需的养料由细胞外液提供,细胞的代谢产物也排到细胞外液中,通过细胞外液再与外环境发生物质交换。因此,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以别与整个机体所生存的外环境。 5)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优缺点?神经调节:内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特点:作用迅速,调节准确,范围局限,时间短暂。体液调节:机体细胞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调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特点:缓慢,持久,弥散。 第一章:骨骼肌机能 1)肌细胞又称为肌纤维是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成人肌纤维直径约 60 微米(卩m),长度为数毫米到数十厘米。每条肌纤维外面包有一层薄的结缔组织膜,称为肌内膜。 2)肌原纤维和肌小节:由粗肌丝和细肌丝规则排列构成的肌纤维亚单位。肌原纤维上每一段位于两条 z 线之间的区域,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单位,它包含 一个位于中间部分的暗带和两侧各 1/2 的明带,合称为肌小节。 3)粗肌丝:主要有肌球蛋白(又称肌凝蛋白)组成。它主要由肌动蛋白(肌纤蛋白)、原肌球蛋白(又称肌凝蛋白)和肌钙蛋白(又称原宁蛋白)组成。 4)肌动蛋白:肌动蛋白体呈球状(称 G-肌动蛋白)。许多G-肌动蛋白单体以双螺旋聚合成纤维状肌动蛋白(F- 肌动蛋白),构成细肌丝的主干。 5)原肌球蛋白:它也呈双螺旋状,位于 F-肌动蛋白的双螺旋沟中并与其松散结合。在安静状态下,原肌球蛋白分子位于肌动蛋白的活性位点之上,阻碍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每个原 肌球蛋白分子大约掩盖 7 个活性位点。 6)静息电位产生原理?两个学说,①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分布是不均匀的。②细胞膜对各种离子通透具有选择性。 7)※肌电※:骨骼肌在兴奋时,会由于肌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和扩部而发生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化称为肌电。 8)肌电图:用适当的方法将骨骼肌兴奋时发生的电位变化引导、放大并记录所得到的图形。 9)肌丝滑行学说:肌肉的缩短是由于肌小节中肌细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造成的。 10)骨骼肌的搜索形式四种收缩定义:①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 ②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这中收缩叫等长收缩,又称为静力收缩。 ③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称为离心收缩。④ 等动收缩: 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 肉收缩,也称为等速收缩。 11)骨骼肌纤维类型是如何划分:根据收缩速度可分为①快肌纤维②慢肌纤维。根据收缩的新陈代谢可分为①快缩、糖酵解型②快缩、氧化、糖酵解型③慢缩、氧化型。根据收 缩特性及色泽可分为①快缩白②快缩红③慢缩红。布茹克司将肌纤维分为 I型和n型。 12)肌纤维类型的分类以及对运动的影响?1、肌纤维类型与收缩速度,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2、肌纤维类型与肌肉力量,肌肉收缩的力量与单 个肌纤维的直径和运动单位中所包含的肌纤维数量有关。3、肌纤维类型疲劳,不

运动生理知识点

运动生理学 名词解释 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一门应用分支学科,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 体生命活动规律和人体各器官系统生理功能的科学。运动生理学则是从人体运动的角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学科。 2、稳态:在一定范围内,经过体内复杂的调节机制,维持不断变化的内环境理 化性质保持相对动态平衡称为稳态。 3、牵张反射:在脊髓完整的情况下,一块骨骼肌如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 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扯的同一肌肉收缩,这种反射被称为牵张反射 4、姿势反射:在躯体活动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不断地调整不同部位骨骼肌的 张力,以完成各种动作,保持或变更躯体各部分的位置,这种反射总称为姿势反射。 5、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肺 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胸廓的节律性运动即呼吸运动是实现肺通气的动力。 6、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为肺活量。 7、酸碱平衡:机体通过血液缓冲系统、肺、肾、等来调节体内酸性和碱性位置 的含量及比例,维持体液PH相对恒定,称为酸碱平衡 8、肾小球滤过率:通常,肾小球滤过作用是以单位时间内两侧肾产生的滤液量, 即肾小球滤过率。 9、兴奋:神经、腺体、肌肉等可兴奋组织受刺激后产生生物电反应的过程,以 及由相对静止转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变强的表现均称为兴奋。 10、速度:是指人体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某种运动的能力。按其在运动中的表现可

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周期性运动的位移速度三种形式。 ①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那个刺激发生反应的快慢。 ②动作速度:是指完成单个动作时间的长短。 ③位移速度:是指周期性运动中人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或通过一定距离 所需要的时间。 11、反应时:从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沿反射弧传递开始,到引起效应器发 生反应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反应时。 简答题 1、肌肉收缩舒张时包括哪几个环节。 在完整的机体内,肌肉的收缩与舒张活动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实现的,其过程至少包括: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肌肉兴奋—收缩耦联和肌细胞的收缩与舒张三个环节 2、血液的功能。 ⑴运输作用: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物质运输到组织细胞,同时又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各种代谢产物运输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⑵调节作用:集体在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各种酸性和碱性物质,这些物质首先进入血液,血液中存在的缓冲体系是是调节酸碱平衡的第一道防线。因此,血液在维持正常人体内环境ph的相对平衡。 ⑶血液的防御与保护作用:机体抵抗外来微生物对机体的损害,对自身保护和防御,这是由血液中白细胞通过吞噬及免疫反应来实现的。 3、影响血压的因素 ⑴博出量⑵心率⑶外周阻力⑷大动脉管壁的弹性⑸循环血量

运动科学的重要知识点整理

运动科学的重要知识点整理 运动科学是研究人类运动和运动训练的学科,涉及到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多个领域。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整理一些运动科学的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学科。 一、运动生理学 1. 肌肉骨骼系统:了解肌肉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肌肉纤维类型、肌肉收缩机制等,以及骨骼的组成和作用。 2. 能量代谢:介绍身体在运动中产生和消耗能量的过程,包括糖原和脂肪的代 谢途径,以及运动时产生的热量。 3. 心血管系统:了解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脏的构造、血液循环等,以及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4. 呼吸系统:介绍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肺部的组织结构、气体交换等,以及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5. 神经系统:了解神经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包括运动神经元的传导、反射机 制等,以及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二、运动心理学 1. 动机和目标:介绍运动动机和目标的概念,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以及 设定明确的目标对于运动表现的影响。 2. 竞技心理学:了解竞技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自信心、注意力控制、压力 管理等,以及如何应对比赛中的心理压力。 3. 团队合作:介绍团队合作在运动中的重要性,包括团队间的沟通、协作、领 导等,以及如何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性。

4. 运动技能学习:了解运动技能学习的过程,包括认知阶段、关联阶段和自动 化阶段,以及如何有效地学习和提高运动技能。 5. 运动心理干预:介绍运动心理干预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正向自我对话、想象 练习、放松训练等,以及如何应对运动中的心理困境。 三、运动训练学 1. 训练原理:了解训练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超负荷原理、适应性原理、专项 性原理等,以及如何根据训练原理进行科学的训练计划。 2. 训练方法:介绍不同的训练方法,包括持续性训练、间歇性训练、爆发力训 练等,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目标选择适合的训练方法。 3. 伤害预防:了解运动中常见的伤害类型和预防措施,包括适当的热身和拉伸、正确的运动姿势等,以及如何预防和处理运动伤害。 4. 营养与运动:介绍营养对于运动表现和康复的重要性,包括碳水化合物、蛋 白质、脂肪等的摄入和消耗,以及运动前后的饮食建议。 5. 运动评估:了解运动评估的方法和工具,包括体能测试、心肺功能评估等, 以及如何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通过对运动科学的重要知识点的整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学科, 提高运动表现和健康水平。无论是从事运动训练、竞技比赛,还是追求健康生活,了解运动科学的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本文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运动生理学重点总结

运动生理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骨骼肌的功能 一、名词解释 1.肌小节:两条Z线之间的结构,是肌纤维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神经—肌肉接头:兴奋由神经传到肌肉的结构装置。 3.运动单位:一个X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 二、简答题 1. 简述肌肉兴奋收缩偶联的过程? 答:肌细胞膜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之间的中介过程: (1)肌膜产生AP(动作电位),由横管传到三联管; (2)肌浆网中Ca2+的释放,使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终池内的Ca2+顺浓度梯度进入肌浆,触发肌丝滑行,肌细胞收缩; (3)肌质网对Ca2+的再回收,肌肉舒张。 2.简述骨骼肌收缩舒展的分子结构? 答:兴奋——收缩耦联;肌丝滑行;骨骼肌舒张机制。 3.简述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及相互间的区别? 答:收缩形式: (1)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 (2)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

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 (3)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时,肌力小于阻力,长度变长的收缩。 (4)超等长收缩——骨骼肌工作时光做离心式拉长,继而做向心式收缩的一种复合式收缩形式。 区别:同一块肌肉,在收缩速度相同的情况下,离心收缩可产生最大的肌力。 缩短收缩对机体主要起加速作用,拉长起减速作用,等长收缩起、、固定姿势作用。 4.简述肌纤维的分类及特点? 答:(1)按收缩速度分类:快肌纤维、慢肌纤维 (2)按肌纤维的颜色:白肌纤维、红肌纤维 如果结合收缩速度来分:快缩白、快缩红、慢缩红 (3)按肌肉收缩及代谢特点:快缩---糖酵解型、快缩氧化--- 糖酵解型、慢缩氧化型 形态特点:快肌纤维直径较粗,含较多收缩蛋白,肌浆网也较发 达。 快肌纤维有较大的神经元支配,神经纤维较粗,且传导速 度较快。 慢肌纤维的毛细血管网较丰富。 慢肌纤维有较多的肌红蛋白,所以颜色呈红色。慢肌纤维有较多的线粒体,且体积较大。 代谢特征:慢肌纤维中氧化酶活性高,有氧代谢能力强。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和锻炼过程中生理变化和适应的一门科学。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参与体育运动或锻炼对身体产生多方面、多级别的影响,包括心血管、呼吸、肌肉、代谢等方面。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探讨运动生理学的相关知识。 一、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之一,主要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当人体进行适当的运动或锻炼时,心脏会增强其收缩力度和容积,并通过增加心跳速率和心输出量来维持机体的需要,从而提高心肺功能。同时,血管内膜上皮细胞能够分泌一些活性物质,如一氧化氮(NO)等,使血管扩张,从而增加 血流量,促进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改善机体代谢状态。 二、呼吸系统 人体进行运动或锻炼时,呼吸系统也可以提高其功能水平。肺部能够增加氧气摄取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改善机体氧气输送和二氧化碳排泄能力。肺泡和肺毛细血管基本上都会得到完全的血氧和血流,同时也能增加肺的弹性,从而提高机体的肺活量。 三、肌肉系统 运动或锻炼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让肌肉得到锻炼和加强。在肌肉收缩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因此体内的能量需求也

会增加。当运动或锻炼持续时间较长时,身体会逐渐消耗体内的肝糖、肌糖原和脂肪等物质来提供能量,这也是为什么长时间运动或锻炼后身体会感觉疲惫的原因。 四、代谢系统 代谢是人体能量来源最为基本的过程之一,也是人体在运动或锻炼过程中发生的最重要的生理变化之一。在人体进行适当的运动或锻炼之后,能量需求会迅速增加,使机体代谢活跃起来。代谢过程涉及到很多生物化学反应,包括能量产生、物质转化、蛋白质合成等。这种过程的发生需要大量的氧气和营养素的参与。在运动或锻炼后,身体会调整与代谢相关的物质和酶的水平,以适应这种能量来源的变化。 总结来说,运动生理学是探究人体在运动或锻炼过程中发生的生理变化和适应的一门学科。人体在进行运动或锻炼时,心血管、呼吸、肌肉和代谢系统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实际运动或锻炼中,了解这些生理知识,对于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或锻炼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五、激素调节 在人体进行运动或锻炼时,身体还会释放多种激素来调节内分泌系统的活动,从而适应身体的需要。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生长激素等。这些激素的释放不仅可以提高心脏、呼吸和肌肉等系统的功能,还能促进蛋白质合成、脂肪分解和骨骼肌的生长等。此外,它们还能刺激免疫系统的活性,增强对感染和疾病的抵抗力。

运动生理学重点

生理学学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内环境、稳态,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特点。 2、负反馈、正反馈及其各自生理意义。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物质跨膜转运的方式,哪些属于被动转运。2.主动转运,钠泵的主动转运作用和生理意义。3、静息电位及静息电位产生机理。4、动作电位、阈值(阈强度)、阈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和特点。5、动作电位的传导方式。6、神经一肌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7、兴奋—收缩耦联及其基本过程。骨骼肌收缩的总和形式及其特点。 第三章血液 1.血细胞比容,血浆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的主要组成成分和作用。 2.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功能,红细胞生成的部位、原料、重要辅酶(成熟因子)、调节因子及其作用,产生贫血的原因。 3.白细胞的数量和计数分类百分值正常,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血小板生理特性。生理性止血的三个基本过程。 4.凝血的外源性途径、凝血的内源性途径及其异同点;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5.血型,ABO血型的分型依据,输血原则。 第四章血液循环

1.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分期,2期特点。2、心室肌细胞和自律细胞动作电位 的异点。3、心肌在一次兴奋过程中,其兴奋性变化特点及其与心肌收缩的关系;有效不应期、期前收缩、代偿间隙,代偿间隙形成机制。4、心肌细胞自律性的高低规律,影响自律性的因素。5.正常情况下,兴奋在心脏内传播特点和意义。6.心动周期,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力、容积、血流方向及瓣膜启闭情况;第一、第二心音特点,生理意义。7、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8、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影响特点。9、动脉血压形成机制,影响动脉血压因素及如何影响动脉血压。10、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11、中心静脉压及其生理意义。12、微循环及其通路、各有何生理意义;组织液是如何生成的,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13、 1 心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作用,心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交感缩血管紧张,交感缩血管神经对血管的作用。14、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的过程,特点和生理意义。15、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调节血压中的作用。16.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作用异同。17、冠脉血循环的特点和冠脉血流量的调节。 第五章呼吸 1、呼吸过程组成环节。 2、肺通气的直接动力、原动力。 3、在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压和胸内压变化情况。 4、胸内负压及其生理意义。 5、顺应性,顺应性与弹性阻力的关系。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来源、主要成分、 作用及其生理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