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庆阳文化

庆阳文化

庆阳文化
庆阳文化

庆阳是一块神奇的高天厚土。庆阳地处祖国大西北、陕甘宁三省的交

会处,全市总土地面积27119平方公里,总人口256万,辖环县、华

池、庆城、镇原、宁县、正宁、合水七县和西峰区。地势南低北高,

海拔在885米与2082米之间。山、川、塬兼有,沟、峁、梁相间,高原风貌雄浑独特。全境有10万亩以上大塬12条,面积382万亩。董志原平畴沃野,一望无垠,有13627亩,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土层最厚、保存最完整的黄土原面,堪称“天下黄土第一原”。子午岭的400多万亩次生林,为中国黄土高原上面积最大、植被最好的水源涵养林,有“天然水库”之称。国道211、省道202两条主干线纵贯南北。国道309、省道303线横穿东西,构成“两纵两横”公路主骨架。供电、通讯和广播电视三大网络覆盖全境。

庆阳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远在20万年以

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7千多年前就有了

早期农耕。据《史记》记载,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在此曾与中医鼻祖岐伯论医,有《黄帝内经》行

世,“岐黄故里”由此得名。周先祖不曾率族人“奔

戎狄(今庆阳)之间”,与其子鞠陶、孙公刘等“教

民稼穑”,“务耕种,行地宜”,开启了先周农耕

文化之先河,史称“周道之兴自此始”。巍巍周祖

陵矗立于庆城东山之巅,殿宇巍峨。位于西峰区

温泉乡

的老公

殿被中

国民俗学会命名为“华夏公刘第一庙”。

庆阳有璀璨的古代遗珍瑰宝。世界瞩目

的“环江翼龙”和“黄河古象”化石,均发掘于

境内马莲河流域。标志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

肇始的华夏第一块旧石器出土于华池县赵

家岔。新石器时代的仰韶、齐家文化遗址和

历代古建筑、石刻、墓葬及古生物化石点有

近千处之多。战国秦长城横跨镇原、环县、

华池三县。古代的“高速公路”秦直道沿子午

岭穿越正宁、宁县、合水、华池四县。开凿

于北魏时期的北石窟寺为甘肃四大石窟之一。庆阳历代名人辈出,各领风骚。东汉思想家王符的《潜夫论》、西晋学者傅玄的《傅子》和明代文学家李梦阳的《空同集》,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影响,是先贤们留给后世的不朽的精神遗产。

庆阳是甘肃惟一的革命老区。1927年在宁县建立了甘肃第一个农村党组织,1931年建立了甘肃第一支革命武装——南梁游击队,1934年建立了西北第一个陕甘边区苏维埃政权——南梁政府。陕甘边是我党在革命战争年代从未丢失过的一块保存最完整的革命根据地。后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组成西北革命根据地,为北上抗日的红军和党中央提供了落脚点。这片热土,养育了革命,也造就了一大批革命干部,原陇东地委书记马文瑞、专员马锡五、华池县长李培福皆为时代楷模。毛泽东曾分别为他们题词:“密切联系群众”、“一刻也离不开群众”、“面向群众”。现存的“南梁政府”旧址、河连湾陕甘宁省府旧址、山城堡战役遗址,是国家、省、市分别确定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在血与火的斗争中铸就的老区精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庆阳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庆阳民俗文化独树一帜。刺绣、剪纸、皮影、道情和民歌堪称庆阳“五绝”。庆阳民歌享誉“黄土歌魂”,唱遍全国的《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绣金匾》、《军民大生产》三首革命歌曲,是庆阳人孙万福、汪庭有等农民歌手的佳作。评剧精品、电影《刘巧儿》讲述的就是华池县农民封芝琴争取婚姻自主的真实故事。在陇东道情的基础上孕育诞生的陇剧,是甘肃惟一的新剧种。庆阳剪纸巧夺天工,以香包为代表的民间刺绣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已蜚声海内外。目前,庆阳已获得中国民俗学会命名的中国香包刺绣之乡、徒手秧歌之乡、民间剪纸之乡、窑洞民居之乡、五蝠皮鼓——庆阳一绝,环县——道情皮影之乡、温泉乡公刘庙——华夏公刘第一庙、周祖农耕文化之乡、荷花舞之乡、中国民俗文化及民间工艺美术调研基地、中国民俗艺术教研基地等11大命名。2004年,在中央电视台和央视国际网络共同组织的西部名城评选活动中,我市从170多座参评城市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最具艺术气质的西部名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还

命名庆阳市贺梅英等48名民间艺人为中

国民间艺术大师;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

会命名庆阳市马秀珍等63名民间艺人为

甘肃省民间艺术家;庆阳市民间工艺美

术协会命名170人为庆阳市工艺美术大

师。

庆阳有着丰富的资源。境内气候温和,

光照充足,土层深厚,资源富集。庆阳

属干旱半干旱气候,年均气温7℃-

10℃,年日照2250小时-2600小时,无霜期140天-180天。年均降雨480毫米-660毫米。庆阳是甘肃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长庆油田的主产区,石油资源储量28.47亿吨,2003年原油产量为186万吨;西峰油田已探明三级地质储量4亿多吨,开发前景广阔。庆阳煤炭藏覆盖全市,全省1428亿吨预测储量中,庆阳占1342亿吨,是全省预测储量的94%。千米以浅资源量达84亿吨,具备亿万吨级大煤田建设条件。庆阳素有“陇东粮仓”之美誉,盛产小麦、玉米、油料、荞麦、小米、燕麦、黄豆等特色小杂粮久负盛名,备受推崇。庆阳是甘肃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地处全国苹果生产最佳纬度区。已被农业部列入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生带,红富士苹果、曹杏、黄柑桃、九龙、金枣和早胜牛、环县滩羊、陇东黑山羊、羊毛绒等大宗优质农牧产品享誉国内外。庆阳还是全国最大的杏制品加工基地,全国规模最大的白瓜籽仁加工出口基地,全国品质最优、发展面积最大的黄花菜基地,国家特产经济开发中心确定的全国特产白瓜籽、黄花菜示范基地。庆阳还是中医药之乡,产有甘草、黄芪、麻黄、穿地龙、柴胡等300多种中草药。庆阳工业以石化、食品、建材、医药为主,骨干企业有长庆油田采油二厂、中石油集团庆阳炼化公司、甘肃通达果汁有限公司、彭阳春酒业有限公司、九连山水泥厂、西峰制药厂等。

庆阳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快车道。近年来,庆阳市委、市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和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机遇,深入实施项目带动、强农富民、工业突破、基础先行、开放开发、科教兴市“六大战略”,主攻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开发、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特色文化产业开发“一黑一绿一文”三大产业,建设陇东能源石化基地、农畜土特产品加工创汇基地和以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为重点的旅游胜地三大基(胜)地,全力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全面提速、加快发展。2004年,生产总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8.3亿元,同比增长12.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02亿元,增长2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5.93亿元,增长1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92亿元,增长21.8%;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2.4亿元,增长21.6%,小口径收入完成5.48亿元,增长20.44%;农民人均纯收入1633元,增长8.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250元,增长11.6%;出口创汇4136万美元,增长63.9%,农副产品出口创汇居全省第一。美丽的庆阳大地焕发出蓬勃生机。

庆阳百年大事

1900年,庆阳大旱。

1901年,庆阳饥荒。

1911年,武昌起义波及庆阳。彭四海等利用哥老会组织,在宁县早胜原聚众起义,连克宁县、合水二县城。年末,清知府善昌逃往崆峒山,削发为僧。

1913年,国民政府在平凉设陇东道,撤销府制,改安化县改为庆阳县,改宁州为宁县。1914年,环县民团团总张九才率3000人起义,杀知县。镇原、庆阳、合水、保安、富县等民众万余人纷纷响应。

1920年,华池县上里原赵家岔出土的中国最早的旧石器3件。1921年,甘肃督军陆洪涛,陇东镇守使张兆甲为了扩充军晌,征收烟亩税,开放鸦片种植禁令。从至,陇东高原罂花遍地,人民吸食成瘾者占成人三分之一。

1927年,我党领导的南昌起义成功。共产党员王孝锡、胡廷珍等人在宁县、长武、旬邑等地搞革命活动,并在太昌成立中共宁县支部。这是庆阳最早的地下地党组织。

1928年至1929年,庆阳全区大饥荒,人口逃亡大半,饿死者甚多。庆阳人赵文华、陈圭璋乘机起事,饥民响应,人数多达数万人。是年,刘志丹、马锡五等共产党人在华池南梁一带活动,组织中共地方武装。

1931年,中共陕西省委派谢子长到南梁,与刘志丹一起对游击队进行整编,编为两个支部,谢、刘为队长。

1932年3月23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甘肃境内第一个革命政权——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在正宁县永和寺沟原村成立。

1933年11月,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和红军总指挥部在合水包家寨子召开会议,决定恢复红26军,开辟以南梁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

1934年2月,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在华池县南梁小河沟四合台村成立,习仲勋任革命委员会主席。11月7日,陕甘边区苏维政府成立,习仲勋任政府主席,刘志丹任军委主席。1935年8月30日,红25军长征路过我区。10月,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率领下,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我区镇原,后经环县入华池桥川,于11月19日到达陕北吴旗镇。

1936年5月,中共陕甘宁省委和省政府成立,李富春任书记,马锡五任政府主席,驻环县河连湾。11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庆阳,和一方面军协同作战,同国民党军进行了山城堡战役,胜利结束了长征。

1937年2月,红一军团驻正宁、宁县一带。

1939年至1940年,国民党陇东部队同边区部队发生两次磨擦事件,以国民党的失败而告终。

1943年,为支援抗战,全区开展军民大生产运动,三八五旅七七○团开赴华池县大凤川开荒种地,抗大七分校也迁此开办。陇东分区专员马锡五调查处理封芝琴婚姻案,后被写成剧本《刘巧儿告状》,在边区上演。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各县抗日民主政府改为人民政府。

1947年,解放战争全面爆发。皮后,人民解放军先后同国民党进行了西华池战役、合水

战役、环县战役、镇压原屯字战役等。

1949年7月,解放全区(21日收复合水,27日解放正宁、宁县、西峰,30日解放镇原全境)。

1949年,中共陇东地委改为庆阳地委,并建立庆阳专区公暑,下属庆阳、镇原、宁县、正宁、合水、华池、曲子8个县和西峰市。

1950年6月,撤销曲子和西峰市。全区开始土地改革,肃特反霸,恢复生产等活动。1951年4月,全区土改运动结束,无地和少地农民获得了土地。12月,开始在全区农村大办互助组,至1952年底,互助组发展到215363个,占农户的90%以上。此年,“三反”、“五反”运动如火如荼。

1953年,全区大力开展扫盲运动,中青年必须识字上夜校。各县开始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4年至1955年,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兴办农业生产合作社,至年底,入社农户达到总农户的10%,1955年底达到80%以上。1955年10月,庆阳专区并入平凉专区。

1956年,全区80%以上的初级农业社转为高级社,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8%。年底,工商企业实现公私合营,全区对农业和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全区开展反右倾斗争,30%以上的干部受到批判、斗争和处理。

1960年12月,西北局兰州会议召开,各级党和政府开始纠正1958年以来所犯的错误,给受不公正处理的干部平反,政府调钱、粮救济受灾群众。公共食堂解散。

1962年,恢复庆阳专区建置,辖原庆阳专区7县。

1962年至1965年社教运动波及全区。

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红卫兵上街造反。至年底,各级党政机关瘫痪,全区陷入混乱状态。

1968年,地、县成立党政合一的革命委员会,混乱状态有所改变,但大批大斗运动没有停止。

1970年,长庆油田第1号井喷油。

1971年至1975年,,全区开展“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和社会主义路线教育运动。期间,先后办起了10多个国营企业,农村修“三田”100多万亩,生产条件初步得到改变。1974年至1976年,全区每年向国家缴售粮食3亿多公斤。1977年,开始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平反冤假错案,落实政策。至1981年,全

部平反结束。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这是庆阳地区的第一所大专院校。1979年,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撤销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专员公署,实行党政公开。各县也撤销革命委员会,成立县人民政府。从此年开始,每年拨专项资金支援老区生产建设。此后农村生产队采取大包干的形式,将土地分配到户,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1982年7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全国政协副主席杨静仁视察庆阳,提出“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是改变甘肃面貌的根本大计”,全区掀起种草种树热潮。此年,改公社为乡、镇,改生产队为行政村。

1983年10月,要西峰召开了全省第一次老区工作会议。会后,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老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至2997年,共召开了9次老区工作会议,推动了老区发展。

1985年5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西峰市。

90年代初,西峰市东湖公园建设开业,这是全区第一个城市公园。

1992年7月,陕甘宁盐环定扬黄工程开工。工程已于是997年年完成一期工程,将水引至环县甜水堡。

1994年4月,由世界银行提供4000万美元贷款的马莲河流域水保项目开工。1997年完成一期工程,治理面积841.3平方公里。

1998年1月,历时10年编写的《庆阳地区志》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是全区历史上资料最全、文字最长的第一部志书,共含55个分志,900余万字。

2000年,华池县双塔寺一号石塔被盗,贩运到台湾,后案件告破,失盗古塔运复归。至2000年底,全区扶贫攻坚工程基本完成任务,97%以上的群众实现了温饱。

2002年,庆阳实现地改市,庆阳地区改名为庆阳市。举办第一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

庆阳文化基本特征介绍

庆阳文化基本特征介绍 庆阳习称“陇东”,地处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全市辖7县1区、116个乡镇,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5万。庆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华夏文明在这里孕育诞生、薪火相传、创新发展,形成了光辉灿烂、丰富厚重的文化积淀,红色南梁、周祖圣地、岐黄故里、民俗庆阳是我市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庆阳是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1927年王孝锡在宁县建立甘肃省第一个农村党组织——中共邠宁支部。1930年刘志丹领导太白起义,打响了陇东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西北共产党人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以此为基础形成的陕甘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各路长征红军提供了落脚点,为八路军主力奔赴抗日前线提供了出发点,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两点一存”的重要地位。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庆阳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拱卫延安、保卫党中央的西大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庆阳战斗和生活过。在血与火的斗争中铸就的以“面向群众、坚定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为主要内容的南梁精神,是庆阳最可宝贵的政治资源和精神财富。唱响祖国大江南

北的红色经典歌曲《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绣金匾》《军民大生产》,就是最具代表的陇东民歌。 庆阳是历史灿烂悠久的岐黄故里。远在20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7000多年前有了早期农耕,闻名世界的“环江翼龙”、“黄河古象”化石和中国第一块旧石器都出土于庆阳境内。中医学鼻祖岐伯的诞生地就在庆阳,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巡游北地,与岐伯谈医论道,成就了中华医学元典《黄帝内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周代称北豳,春秋时为义渠戎国,秦汉设北地郡,中国最古老的“高速公路”秦直道纵贯全境。隋唐置庆州,唐代名相狄仁杰曾任宁州刺史,宋代名臣范仲淹父子两代3人先后四知庆州,留下了千古名篇《渔家傲·秋思》。东汉思想家王符的《潜夫论》、西晋大学者傅玄的《傅子》、明代“前七子”领袖李梦阳的《空同集》等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庆阳是农耕文明发祥的周祖圣地。庆阳农耕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夏朝孔甲年间,周先祖不窋、鞠陶、公刘率族人徙居庆阳,教民稼穑,陶复陶穴,遵修训典,开创了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先河,奠定了周王朝发展兴盛的根基,《史记》称:“周道之兴自此始”。庆阳境内有世界上面积最大(910平方公里)、黄土堆积最厚(平均200多米)、塬面保存最完整的天下黄土第一塬——董志塬;有760多万亩的子午岭原始次生林,被誉为“天然水库”、“绿色屏障”。庆阳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素有“陇东粮仓”之美誉,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汇报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 作汇报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环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情况汇报 (2012年8月1日) 环县位于庆阳市西北部,总面积9236平方公里,全县有21个乡镇(办)、251个行政村、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属国贫县。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后,我县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将共享工程作为推进文化创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益性文化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环县的重要抓手,扎扎实实地组织全县共享工程项目的实施,先后投资630多万元,在曲子等20个乡镇建成了标准化乡镇综合文化站。投资870多万元,建成“农家书屋”251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1个,村级服务点230个,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已基本形成。现将我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情况作如下汇报,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环县支中心于2009年12月份建成投入使用,设备总投资70万元。其中:建成电子阅览室40平方米,多媒体室35平方米,主控机房15平方米,综合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共设坐席60个。2010年3月,与县电信局协商,专线以每月2000元月租,通过10M光纤接入互联网,100余台计算机都可浏览共享工程的信息,现已向社会全面免费开放。支中心的建成,进一步推动了我县图书馆基础建设,实现了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自动化管

理。2009年至2011年,分批在我县曲子镇等20个乡镇文化站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级服务点,在曲子双城等250个行政村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村级服务点,其中有电信模式终端接收点23个,卫星模式终端接收点227个,23个电信模式接收点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一套设备,由县委组织部负责实施,227个卫星模式接收点由县文广局负责设备配发,县图书馆负责指导设备的调试、运行、人员培训、业务开展等工作,目前各基层服务点设备运行良好。 二、开展活动情况 在省中心、市局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两年多的建设运行,各站点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发挥文化共享,为弘扬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加强领导,加快共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朋友对科学文化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面对我县基层文化设施陈旧、文化投入不足、文化资源匮乏,广播电视覆盖面小,信息转送滞后等现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决定以共享工程建设为契机,把传播先进文化、转变致富理念、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作为共享工程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并采取有力措施,使共享工程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浅述庆阳周祖农耕文化的渊源及其影响

浅述庆阳周祖农耕文化的渊源及其影响 彭波 (陇东学院历史系甘肃庆阳 745000) 摘要:庆阳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轩辕黄帝曾在这里活动,周先祖又在此兴建基业,进而创造了中国的农耕文化,经周先祖十几代人在庆阳的积累和发展,后随其西出岐山而走向整个黄河流域、进而走向了全国。所以说,庆阳地区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本文就周祖农耕文化的渊源及其对庆阳地区的影响作以浅述。 关键词:庆阳;周祖;农耕文化;渊源;影响 长期以来,由于史料记载的遗漏和相关历史证据的匮乏,在学术界,关于这段历史的研究,成果颇少。但近10年来,甘肃省的一些史学、民俗工作者及专家,尤其是庆阳地区对周祖①历史与农耕文化的研究比较活跃,并且成果显著。主要著作有:李仲立的《试论先周文化的渊源》(社会科学,1981年第1期)、《公刘迁豳辨析》(甘肃社会科学,1985年第01期)等;张耀民的《豳国辨》(西北史地,1997年第2期)和《庆阳农耕文化考略》(庆阳古代史论,甘肃文化出版社,1997年,第109页);刘文戈的《周祖文化与古庆阳》(甘肃省庆阳县委员会编印,1998年)和《周祖农耕文化的历史蕴涵与影响》(陇东报,2009年9月21日第004期);姚自昌的《庆阳文史论稿》(甘肃庆阳地区印刷厂印,1994年)、《周祖居庆阳》(庆阳开发与建设,1990年第2期)和《北豳周祖农耕文化浅说》(古今农业,2002年第04期);张剑的《〈豳风·七月〉与北豳先周文化》(甘肃高师学报,2000年第1期)和《〈豳风·七月〉与先周农耕文化》(陇东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闫庆生、黄正林合著的《庆阳简史》(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还有姬广修的《周族在庆阳的兴起与影响》(中国姬姓文化网),等等。限于篇幅和笔者眼界,遗漏难免,有些高质量论文尚未列入本文。总之,这些研究成果可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是关于周族起源问题的研究。李仲立是庆阳地区对周祖农耕文化②研究最早最深入最有成果的学者之一。他对周先祖后稷弃因封邰而成为周族的起源一说提出质 ①周祖,是指周代立国之前居住在豳地的十余代农业始祖。[8] ②农耕文化,是指存在于传统社会的一种生产、生活方式,它是一种既有别于现代工业文明,

走近庆阳民俗文化

走近庆阳民俗文化 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原题为“戏曲大舞台”,教者考虑到本地区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及科技人文等方面制约,学生对戏曲知之甚少,因此因地制宜更换题目为“我眼中的庆阳民俗文化”。教学中紧扣“民俗文化”这一主题,设计了以下四项活动: 1、说一说家乡(庆阳)的民俗文化有哪些?其中群众关注度较高的又有哪些?(要求学生在走访调查后有针对性的列举); 2、选择自己最喜欢,最熟悉的一种民俗文化活动谈谈它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要求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向老师和同学介绍) 3、尝试参与其中一种民俗文化活动,体验其艺术特征和人文魅力; 4、探讨各个民俗文化活动的内涵和发展前景(要求学生各抒己见、谈体会、谈认识,并将三项活动的资料整合写成作文)。 二、活动目标的确定 活动总目标: 1.初步了解庆阳地区几种常见民俗文化活动的有关知识; 2.了解庆阳民俗文化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情感目标: 1.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研究活动,对自己的新发现有喜悦感和成

就感,在活动中感受合作和交流的乐趣; 2.培养学生对当地民俗文化的感情和关注; 3.激发学生热爱民俗文化,为家乡民俗文化献计献策的激情。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与同学、与社会交往的技巧并逐步培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学会制定活动计划,培养实践能力; 3、学会多渠道收集、记录整理资料,在活动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团结精神,体验合作的愉快; 5、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力求培养“自我〃社会”的认识观。 三、确立活动小组 课题确定以后,活动正式开始。为了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及其喜爱的民俗文化活动的类型,将七(三)班50名学生分为两个小组。 四、活动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查询、积累资料 (一)活动目标: 通过查阅资料、询问父母、采访村民等方法了解有关民俗文化方面的知识,感受庆阳民俗文化的艺术魅力和发展前景。 活动地点:农村书屋、学校图书室、微机室、爱好民俗文化的村

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学号: 200992130120 姓名:路力鸣 系别: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工程系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09电子政务 指导教师:刘艳慧 教师职称:讲师 完成时间: 2012 年 12 月 \

目录 一、庆阳香包民俗文化源远流长...................................... (一)香包产地.................................................(二)制作工艺.................................................(三)类型.....................................................(四)特点.....................................................(五)传承.....................................................二、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二)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三、对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香包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二)庆阳香包民间工艺品的营销策略............................. 四、结论.......................................................... 五、致谢.......................................................... 六、参考文献...................................................... 七、附录..........................................................

夸夸我的家乡庆阳

夸夸我的家乡庆阳 三年级(5)班甄奕敏 我的家乡庆阳它是一个四季分明,美丽富饶的地方。这里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走进我的家乡庆阳,首先值得一提的是,被誉为陇东大地的“绿色屏障"、黄土高原的“天然水库”---子午岭山脉。它位于泾河与洛河两大水系之间,绵延400多公里,横跨庆阳市的四个县,24个乡镇。山脊长达250多公里,面积4900多平方公里。文明古今的秦直古道就是沿子午岭主脊前进的。这里不仅有优美的高原风光,而且还有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址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家乡的特产可真不少,有:香甜可口的庆阳苹果、香瓜、宁县九龙晋枣、曹杏;还有环县荞麦、羊羔肉;镇原黄芪、黄花菜;华池白瓜子,野生黑木耳等等,数不胜数。其中宁县九龙金枣又名晋枣,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里的枣子又大又圆、皮薄、色红、肉厚、核小、味甜,营养丰富,药用价值极高,深受人们的喜爱。 家乡的小吃更是多种多样:搓搓面、臊子面、饸饹面、洋芋卟拉、土暖锅、清汤羊肉、猪血灌肠、凉粉、搅团……它们样样美味无比,足以让你领略舌尖上的庆阳! 家乡好玩的地方可不少,有:夏家沟森林公园、罗川古城、华池双塔寺、周祖陵森林公园、北石窟寺、小崆峒等旅游胜地,

其中南梁革命纪念馆,天富亿生态民俗村,庆城薰衣草庄园等地方都是人们消遣、度假的好去处。 说完了好吃的,好玩的,我们再说说民俗文化。提到民俗文化,我最想说的当然是环县的皮影和庆阳香包。香包又称绌绌,是甘肃省庆阳市的一种汉族民俗物品。它是按照剪纸的图样,在丝绸布料上用彩色的线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然后缝制成不同的造型。内芯填充上丝棉、香料就可以做成一种小巧玲珑、精致漂亮的刺绣工艺品。这种刺绣工艺品是送礼、祝愿、祈福的佳品。 这就是我的家乡---庆阳。你们喜欢这里吗?喜欢的话就到这里来看看吧! (2017年1月22日) 指导教师:马小妮

端午节庆阳习俗

端午节庆阳习俗 篇一:端午节各地习俗 端午节各地习俗 河北省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广东省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

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海南省每逢端午,海南各处都会如中原一般举办龙舟竞渡等活动。在如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县治城垣定安,五百年历史的明成化古城门洞内,仍有两个石阶叠架着两条鲜艳、修长、昂扬的龙舟。海岛先人,端午时节,扛起龙舟,奔向大河,挥汗于南渡江中竞渡……历史就从一个个古色端午,时光交错着流淌到了今朝。素有“椰乡”之称的文昌,是宋庆龄的祖居地,临海傍河。自古以来,当地沿海沿河居民每逢端午,都会举办赛龙舟的活动,祈福求安。海南除了与内地相同的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和艾草,还有一个海岛百姓都熟知的内容,就是洗龙水和洗草药澡。家在海南的小郑说,从小过端午,家里总会四处弥漫艾草香味。妈妈早早的在家门口悬挂艾草,晚上,烧了一大锅的艾草水,就着艾草,洗洗身子,说是这样,可以驱魔避邪,强身健体。小吴,家在海边,幼时,每逢端午,家里人都会带他到海边去洗龙水。百姓们认为,屈原先生早已当了龙神,洗洗“龙水”,龙神会保佑孩童健康成长。自幼,海岛内的百姓,都相信,海浴——用海水擦眼,可以去眼疾;用海水洗身,可以去除皮肤疾病。滂海的澄迈县,为纪念这一特色民俗,每逢端午,都会在盈滨半岛举办“龙水节”。海岛各地的人们老老少少,都纷纷来此一起“洗龙水”。万人共泳,这一端午海面奇观,你看过么?端午,也是清明之后,海南人一家团聚的日子。据说,只要能够回家,岛上的人们都会在这一天回祖宅。祭祖、向父

庆阳市区域概况及城市规划简介

庆阳市城市规划简介 一、区域概况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习称“陇东”。北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地区和陕西省榆林市接壤;南部与陕西省咸阳市、铜川市和甘肃省平凉市为界;东部与陕西省延安市相连;西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地区毗邻。地处东经106°20′-108°45′,北纬35°15′--37°10′之间。全市辖庆阳、镇原、宁县、正宁、合水、环县、华池7县,144个乡镇,1263个行政村,至2007年底全市共有总人口262.43万。南北长207公里,东西宽208公里,总面积27119平方公里。随着庆阳市石油、煤炭、天然气、煤层气等资源贮量的探明,庆阳市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庆阳被列为“能源新界”。2004年根据长庆油田多年勘探开发资料表明,全市煤炭预测储量达2360亿吨,占甘肃全省预测储量的96.4%,其中千米以上浅层资源量达190亿吨,具备建设亿万吨级大煤田的资源条件。 二、发展战略及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四抓三支撑”的战略部署,紧盯一个目标(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极),围绕一个主题(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突出两大战略(工业强市、产业富民),破解四大瓶颈(交通滞后、水资源短缺、生态脆弱、人才缺乏),开发

四大资源(红-革命老区、绿-农产品、黑-石油煤炭、黄-黄土民俗文化),努力建设经济强市,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战略目标是:到“十一五”末,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50亿元;“十二五”末,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50亿元;“十三五”末,生产总值达到27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400亿元,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进入全省乃至西部前列。 三、建设目标 庆阳市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陕甘宁接壤地区的经济发展强城,陇东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绿城,大型能源化工基地的生产指挥和生活基地,最具艺术气质的西部名城。 四、城市性质 庆阳市城市性质为: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活力城市,人文魅力城市,黄土生态城市。 五、规划年限及范围 1、规划年限: 2009年——2025年 2、规划区范围:北至彭原乡草滩村,南至董志镇周庄村,东至温泉乡西头组,西至后官寨乡巴家咀水库,面积约210平方公里。 3、建设用地范围:北至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南至董志镇小崆峒风景旅游区,东至温泉乡八里庙村陇东学院东侧,

庆阳民俗文化研究杂谈

庆阳民俗文化研究杂谈 庆阳民俗文化研究一直以来都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老一辈民俗文化大家的不断努力和付出,直到近年来随着香包节举办开始被外界了解,但庆阳民俗文化在称谓和定义方面由于学者研究方向不同导致混乱。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表述。影响到了外界对庆阳民俗文化的误解。为弥补庆阳民俗文化方面相关的空白笔者现将庆阳民俗文化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和定位。欲通过定义,以及庆阳民俗文化的形成原因分析,庆阳民俗文化价值和现状的介绍。以达到这一目的。 研究发现,所谓庆阳民俗文化就是官方宣传的庆阳香包艺术文化,通俗的定义是这样的,庆阳民俗文化是指以庆阳香包,剪纸,皮影,刺绣,泥塑,根雕等为代表的物质形态的和以庆阳皮影道情,陇剧,杂曲,民歌,荷花舞,唢呐艺术,徒手秧歌,社火等为代表的非物质形态的,并在此基础上,伴随着人们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活动,所形成的一系列的民间文化风情。 下面笔者谈谈庆阳民俗文化的形成,英爱说庆阳民俗文化的形成与庆阳的地理位置以及中国大范围的民族融合,人口迁徙,文化交流有密切的关系。下面就是从几个方面来谈庆阳民俗的形成。 (1)庆阳民俗主干在庆阳,是远古文化的传承。庆阳在远古时期,植被茂盛,土壤肥沃,物产丰富,易于开发从事采集和农业生产。因此在庆阳的土地上便留下了许多远古人类的足迹,庆阳是炎黄部落生息的地方,仰韶文化区,并且是周先祖生息的地方,中医鼻祖歧伯与皇帝论药,公刘劝课农桑。使之庆阳人祖辈保留下了,勤劳,朴实,持家的品质。这些先民的活动给庆阳民俗文化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浓郁的原生态文化气息。庆阳香包有叫“绌儿”,取意绌这个动作。绌是远古人类缝制兽皮的方法。用粗线将布穿到一起。庆阳香包制作就保留了这一原始的动作。可见民俗文化气息的浓郁。 (2)庆阳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于陕西,宁夏接壤。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生活在农耕区的汉民族与生活在畜牧区的少数民族各自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都要首先抢占这里。西北少数民族要进入中原,庆阳是唯一通道,而中原汉民族政权要控制周遍少数民族也必须先控制庆阳。加之在西汉,隋唐时期,庆阳有是国都腹地,地理位置更为重要!我们知道、军事的冲突伴随着文化的对撞,这虽给老百姓带来了多在多难,但也造就了庆阳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兼容并蓄的品质。我们知道,秧歌本身来源与南方,是人们在插秧的时的一种农间活动,今天的庆阳徒手秧歌能成为庆阳民俗文化一绝,就是在陕甘宁边区的时候传到了庆阳,。秧歌传到庆阳是红军战略转移的军事活动造成的,但这

甘肃庆阳导游词

甘肃庆阳导游词 庆阳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远在20万年以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带来的甘肃庆阳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甘肃庆阳导游词范文1: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俗称“陇东”。东接陕西省,北接陕西和宁夏,西与宁夏相连,南临平凉市和陕西。辖庆城县、华池县、环县、合水县、正宁县、镇原县、宁县和西峰区,总面积约2.7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44万,有汉、回、蒙、满等20个民族,其中汉族占98%以上,少数民族主要是回族。全市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东部黄土丘陵区,中南部为 黄土高原沟壑。庆阳市属内陆性季风气候,冬寒较短,夏少酷暑,秋季多雨。 庆阳—名系沿用古“庆阳府”名称,最早取决于宋代政和年间,后设环庆路,又设“庆阳军”节度,庆阳之名,方见于史册,沿用至今。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曾任”环庆路经略抚缘边招讨使”与其子驻防庆阳,驻城练兵,保境安民。庆阳市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早在20万年前这一带就有人类生存。五六千年前,先民就在此农耕,养殖,制陶。据《史记》记载皇帝轩辕氏再这一带和医祖歧伯合著《内经》。夏代,周祖不出失官率部族赴此,驻城拓荒,安邦定居,今庆阳县城据传就是建于此时的“不出城”故有

“周旧邦”之称。庆阳市也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俗称:“陇东老区”。 庆阳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地区。是有名的烤烟生产基地,作物以半干旱的小麦、玉米等为主。 甘肃庆阳导游词范文2:庆阳是轩辕黄帝活动过的区域,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周先祖曾在此兴业,开辟了农耕文化的历史先河。庆阳又是我国西北最早创建的一块革命根据地。1934年刘志丹、习仲勋等在华池南梁创建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 庆阳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发现各类文物单位2700余处(其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4处,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69处,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147处),馆藏文物2万多件。发掘于庆阳县三十里铺侏罗纪晚期岩层中的“环江翼龙”化石、合水板桥第四纪早期的“黄河古象”化石,使世界为之瞩目。我国出土最早的第一块旧石器,就发掘于华池县的赵家岔。迄今区内已发现仰韶、齐家等古文化遗址980处。秦长城、秦直道各跨越境内二百多公里。北魏永平二年的北石窟寺,规模宏大,造型精美,是全国石窟艺术中的珍品。范仲淹为抵御西夏入侵修筑的二将成、大顺城和平戍寨雄姿犹在。 庆阳历代名家辈出,古有黄帝问医的歧伯,汉有思想家王符,魏晋有政治家傅玄,以及明代前七子领袖李梦阳,金

千岁香包之乡——甘肃庆阳

千岁香包之乡——甘肃·庆阳 这是一件距今约1000年的“千岁香包”,2001年出土于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双塔寺。“千岁香包”黄色铺底,莲花陪衬,玛瑙、绿松石、宝珠结串带链,叶片环绕,花似海棠,暗合着佛教的最高境界。 “千岁香包”是庆阳农耕文明筚路蓝缕的历史见证,也是庆阳民间民俗文化薪火传承的恒久象征。 位于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的庆阳市,土地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260万,辖七县一区。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特的农耕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香包、陇绣、民间剪纸、道情皮影和陇东民歌被称为庆阳“五绝”,《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绣金匾》、《军民大生产》等红色歌曲,就是植根于庆阳民歌沃土的经典之作。香包绣制、陇东唢呐、环县皮影戏、窑洞营造技艺、庆阳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2年以来,庆阳市连续举办香包民俗文化节和农耕文化节,推动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创新和发展,“庆阳香包〃中国香道”的名片更加靓丽。优秀的传统、绚丽的文化,彰显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庆阳与世界对话的又一通道。 庆阳是一片神奇的高天厚土。境内的董志塬是世界上

面积最大、土层最厚、保存最完整的黄土塬面,享有“天下黄土第一塬”的美誉。早在20万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7000多年前,有了早期的农业生产。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这里曾与中医鼻祖岐伯论医,遂有《黄帝内经》行世。周先祖不窋在这里“教民稼穑”,开启了先周农耕文明的先河。黄河古象化石、环江翼龙化石、第一块中国旧石器让这里举世震惊,承载着庆阳发展演进的历程。 庆阳是甘肃省惟一的革命老区,原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4年,刘志丹、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华池县南梁建立了西北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南梁政府。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后来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地域辽阔的西北革命根据地。这块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全国保存最完整、从未丢失过的“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长征中的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了落脚点,是八路军三大主力开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发生在环县的山城堡战役是红军长征中的最后一次大胜仗,挫败了蒋介石的“围剿”计划,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发生,成为国共两党结束第一次内战、实现第二次合作的历史转折点,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迅速形成。 庆阳地处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蕴藏着储量丰富的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甘肃庆阳子午岭基本情况

甘肃子午岭基本情况 (一)地理分布 子午岭地跨陕西、甘肃两省,处于黄土高原的腹地,因与本初子午线方向一致,故称子午岭。子午岭是桥山山脉的一条支脉,它介于泾河与洛河两大水系之间,位于著名的董志原和洛川原之间的抬升山地, 东北部与白于山、崂山相望, 南部与渭北高原相连, 其北部从甘肃华池以北北西一南南东方向延展至黄陵境内的蛐蜒岭以南分成近乎东西两支, 绵延400多公里,伸入洛河和径河源地, 并构成径洛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南端西支伸至陕西旬邑县境内以石门山为最高点, 海拔为1885米, 东支伸至宜君、铜川、耀县, 构成宜君梁。子午岭主峰海拨1687米, 位于沮水河左测源头, 其它如甘泉、志丹和富县交界处的墩梁(海拔1625米)、沮水河上游的五里墩(海拔1625米)、宜君哭泉庙山(海拔1734米)等均是子午岭的主要山岭。 位于甘肃省庆阳市东部的子午岭,北起华池,南至正宁,西与华池、合水、宁县、正宁四县毗邻,主脊长达250多公里;林区年平均气温7.4~8.5℃,年平均降水量在500~620mm之间。林区现有4个林业总场、26个国有林场、9个木材检查站和中湾林科所,有职工3982名,其中在职职工2140名。林场总经营面积751.73万亩,其中林地669.21万

亩,非林地82.52万亩,在林地中,有林地469.86万亩,疏林地25.92万亩,灌木林地33.21万亩,未成林地9.47万亩,宜林地127.15万亩,其他3.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419.2.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1.64%。 (二)地貌形成 根据地质资料考证,子午岭形成于第三纪晚期,随着青藏高原的继续隆起,六盘山两侧地区均有抬升,子午岭就是随着这种大面积抬升的地质变化而形成了山脉。 到了第四纪初期,子午岭继续抬升。这时,全球气候变冷,内陆性的季风气候给子午岭又铺上了厚厚的黄土。到了全新世,气温回升,冰川消退,雨量增加,使得子午岭的气候变得湿润,非常适宜乔木和灌木的生长,各种植物群落便混交杂生,形成了广袤无垠的林海。 华夏始祖轩辕黄帝最早就在这一带活动,"迁徙往来,拔山通道",披荆斩棘,开辟荒蛮。他的陵墓就坐落在子午岭东翼的桥山之上,因而子午岭又被称为"圣人条"。 生长在群峰众壑上的苍松翠柏四季长青,白杨、红杏枝繁叶茂,染绿了庆阳市近五分之一的大地。民国初年,李继唐先生的一首律诗,描绘了子午岭的雄伟气势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遥望桥山映太虚,混古重染一带绿。 秦皇驱车由斯过,帝子乘龙从此归。 古今多少回首事,历史几遭留青册?

庆阳剪纸文化

庆阳剪纸文化 地理位置: 甘肃庆阳位于陕甘宁三省交会地带,远离大城市,交通闭塞,很少受外来文化冲击。早在20万年前,人类始祖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历史文化灿若星河;庆阳又是革命老区,老一辈革命家的战斗足迹遍布这里的每一片热土,播火浴血的正义酣歌仍犹在耳如泣如诉,红色革命文化遗址星罗棋布;黄土高原造就的黄土风情别具一格,粗犷豪放,浑朴天成,绚烂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更是勤劳智慧的庆阳人民在漫漫长夜里点亮的灯盏,在敦厚朴实的心灵里开出的浪漫花朵,这样的山花烂漫,朵朵如诗如画。 文化遗产: 庆阳的文化资源瑰宝多如珍珠,繁若星辰。而全国的节会已经很多,能亮起人们眼球的创意早已被别人占先,在定位举办一个什么样的特色文化节会上,庆阳人颇费了一番思量,最终的结果也颇具奇思妙想。大家产生的一致共识是最能代表庆阳的应该是最具庆阳特点的一种具有媒介传播功能的艺术品,它应该是一种在民间具有广泛传承性的、具有一定群众基础和个性特点突出的东西。越是民俗的,才越是世界的;只有越是个性的,才越是典型的,只有典型的才能代表和影响普遍的。庆阳最鲜活的文化艺术当属民间民俗文化艺术。而庆阳的人文特点就是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风俗民情。庆阳代表性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非常丰富,剪纸、香包刺绣、皮影、道情、民歌、社火、窑洞民居、荷花舞、面塑、五蝠皮鼓等等,每一样都堪称陇东一绝。这里主要介绍剪纸文化。 剪纸的起源: 中国剪纸,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以后历经唐、宋、元、明、清的不断创新,使剪纸形成了一种意味隽永的艺术形式。庆阳剪纸,虽没有上千年的历史,但数百年来经久不衰,其主要原因是这种艺术与人民生活、生产紧密相联。 剪纸是陇东地区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历史悠久,作者大都是农村劳动妇女。他们从小跟着妈妈、奶奶以及村里的巧手学艺,一把剪刀到老,生命终止才是艺术活动的终结。古老的剪纸艺术就这样呆呆相传,并不断得到更新和发展。庆阳剪纸源于生活、讲究情趣,是劳动妇女生产生活习俗和文化传承的结晶,是她们的爱心浇灌的花朵。 剪纸的历史发展: 庆阳剪纸,由来已久,在国内外早有影响。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用纸剪人影像以代活人的剪纸艺术就开始了。到了隋唐时代,剪纸用途进一步拓展,人们用纸剪出武将秦琼、敬德的形象,贴在门上作为门神,祛邪挡鬼。此后,剪纸艺术不断衍变,题材不断拓宽,用途不断增加,由宫廷祛邪走向民间生活。 庆阳作为当时京畿之地,是剪纸艺术最先兴起地区之一。后经宋、元、明、清几个朝代,剪纸不断发展成熟。1930年,庆城县胡仙川创剪的《五福捧寿图》在《波兰画报》上发表,庆阳剪纸首次走出国门。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就组织专业人员对庆阳民间剪纸进行过搜集整理。解放后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古元借鉴庆阳剪纸,创作了很多珍贵的木刻。这些木刻又影响了庆阳剪纸,使庆阳剪纸有了新的提高。1959年庆城县编印了《庆阳民间剪纸》一书,在西峰召开的全国群众美术现场会上受到了专家们的喜爱和好评。1985年,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王光普的《陇东民俗剪纸》,再次把庆阳剪纸介绍给全国。 剪纸的内容取材: 庆阳剪纸,取材宽广。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特别是家庭院落这方圣土内的男女娃娃、牛羊骡马、猪狗猫兔、瓜果蔬菜,因为天天见,对它们观察深透,因而成了妇女们剪刀下永久的题材。她们通过对这些题材的取舍剪制来装饰美化家庭环境,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有表达他们对劳动果实深厚感情的牛、马、驴、羊、鸡、狗、猪、免;有反映传统民俗吉祥喜庆的《骆驼进宝》、《四龙捧珠》;有保护娃娃平

庆阳农耕和民俗文化产业园项目简介

庆阳农耕和民俗文化产业园项目 投资规模:1亿元 基本情况: 庆阳是周祖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为了进一步展现农耕文化源庆阳之实,顺应旅游业向观光、休闲、体验方向转变之潮流,为我县旅游产业培育新的庆阳是周祖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经济增长点,挖掘乡村旅游潜力,推动农家乐健康、蓬勃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上决定依托国家4A级周祖陵景区,倾力打造庆阳农耕和民俗文化产业园。园区占地1500亩,涵盖祭祀怀远、农耕种植、花果栽植、民俗民风、作坊售卖、驯化养殖、民居演变、演艺游乐八方面内容。将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和旅游产业开发融为一体,形成综合性产业开发运营格局。 设计依据: 1、庆阳是周祖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2、旅游业 向观光、休闲、体验方向转变的良好前景;3、 周祖陵独特的塞下风光和相关项目前期建 设;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发 展意见。 设计目标: 1、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游人通过旅游参观了解

周朝先祖的丰功伟绩,增强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操; 2、集农耕文化与民俗文化为一体的观光、休闲、体验 体系; 3、将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和旅游产业融为一体的综合 性产业经营。 功能分区: 1、祭祀怀远区:仅供一年一度祭祀周朝先祖的丰功伟绩, 同时清明节前后农业部领导在此宣布黄河流域春耕开始。此区由祭祀广场、祭坛、祭祀大殿组成,建筑风格为先秦风格。该项目及基础设施由政府投资,计划投资5800万元。 2、农耕种植、花果栽植、民俗民风、作坊售卖(包括土法 织布,原始碾米、磨面,酿酒,制醋,制陶等)、驯化养殖和民居演变区由村民投资实施,计划投资550万元。 3、演艺游乐区:供游客观赏、参与、体验传统民族音乐、 歌舞。演艺游乐区由风情演艺广场和四季五谷钟组成,四季五谷钟置于45米高的建筑之上,建筑物设计观光电梯,每层有休闲、售卖、观光的场所。风情广场是直径为80米的圆型广场,占地8亩,计划投资3200万元。 4、鱼塘垂钓区:园区内规划鱼塘垂钓区两处,占地18亩, 供游客垂钓、休闲、享受大自然。计划投资450万元。效益分析:

庆阳剪纸的基本情况和文化内涵

庆阳剪纸的基本情况和文化内涵 甘肃庆阳位于陕甘宁三省交会地带,远离大城市,交通闭塞,很少受外来文化冲击。早在20万年前,人类始祖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历史文化灿若星河;庆阳又是革命老区,老一辈革命家的战斗足迹遍布这里的每一片热土,播火浴血的正义酣歌仍犹在耳如泣如诉,红色革命文化遗址星罗棋布;黄土高原造就的黄土风情别具一格,粗犷豪放,浑朴天成,绚烂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巧夺天工的庆阳剪纸更是勤劳智慧的庆阳人民在漫漫长夜里点亮的灯盏,在敦厚朴实的心灵里开出的浪漫花朵,这样的山花烂漫,朵朵如诗如画。 一、历史沿革 庆阳剪纸,由来已久,在国内外早有影响。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用纸剪人影像以代活人的剪纸艺术就开始了。到了隋唐时代,剪纸用途进一步拓展,人们用纸剪出武将秦琼、敬德的形象,贴在门上作为门神,祛邪挡鬼。此后,剪纸艺术不断衍变,题材不断拓宽,用途不断增加,由宫廷祛邪走向民间生活。 庆阳作为当时京畿之地,是剪纸艺术最先兴起地区之一。后经宋、元、明、清几个朝代,剪纸不断发展成熟。1930年,庆城县胡仙川创剪的《五福捧寿图》在《波兰画报》上发表,庆阳剪纸首次走出国门。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就组织专业人员对庆阳民间剪纸进行过搜集整理。解放后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古元借鉴庆阳剪纸,创作了很多珍贵的木刻。这些木刻又影响了庆阳剪纸,使庆阳剪纸有了新的提高。

1959年庆城县编印了《庆阳民间剪纸》一书,在西峰召开的全国群众美术现场会上受到了专家们的喜爱和好评。1985年,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王光普的《陇东民俗剪纸》,再次把庆阳剪纸介绍给全国。庆阳剪纸源于生活、讲究情趣,是劳动妇女生产生活习俗和文化传承的结晶,是她们的爱心浇灌的花朵。 二、地域文化环境 庆阳市属黄河中游内陆地区。介于东经106°20′至108°45′与北纬35°15′至37°10′之间。东倚子午岭,北靠羊圈山,西接六盘山,东、西、北三面隆起,中南部低缓,故有“盆地”之称。自古以来处于比较偏远、闭塞的环境中,有很大的封闭性和保守性,很少受到外界因素和其他文化的影响和冲击,逐渐形成了庆阳特有的文化氛围——农耕文化。 在悠久博大的农耕历史文化中,民俗文化独树一臶。民俗文化中的庆阳剪纸,由于源于生活、讲究情趣,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感受、气质、观念、习俗和文化传承的结晶,是她们爱心浇灌的花朵。著名民俗学家靳之林先生称民间剪纸艺人是“真正的艺术家”,而这些艺术家多是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甚至一些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的“剪纸艺术大师”也识字不多,有的纯粹一字不识。她们的手艺是从上辈人那里学来的。农村女孩五、六岁就围着奶奶、妈妈学剪纸,到十五、六岁就能执剪了,“二八闺秀学针线,巧剪花样百家传。”庆阳民间剪纸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喜爱。《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美术研究》《民间文学》《剪纸报》《甘肃日报》等报刊多次发表庆阳民间剪纸作品,1986年,

文化资源调查

文化生产力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中包括物质和文化两种生产力;文化是一种生产,而且是一种大规模的社会生产;文化艺术作为一种精神方面的生产力,必然内含着自身独特的生产方式,同时受到生产条件包括物质技术水平的限制。 文化生产力是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一种能力。 文化生产力的基本特征。 1、文化生产力具有物质性特征。文化产品的生产也具有一般实践活动的特征,即由实践主体通过劳动,将一定的材料加工改造成为新的存在物,因此文化生产的过程也表现为一个物化的过程。 2、文化生产力具有突出的意识形态特征。文化生产力具有其精神生产的独特性,它是社会意识、社会心理、社会关系等精神方面的文明发展成果。在文化生产力中,生产主体以其“对象化的独特方式”,将自身强烈的主观因素渗透于全部文化生产,以某种有形无形的方式“物化”到对象中去。 文化生产力在当代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构成文化生产力的两个方面。 (文化产业的水准反映文化事业的发展程度,没有高度发达的文化事业为基础,没有原创性的文化成果和大量的知识产权,文化产业不可能发展;同时,如果没有发达的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发展就会缺乏动力、缺乏资金,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影响力也会遭到削弱。)

文化资源调查 文化资源的开发一般都要经历调查、鉴定、开发三个阶段。 文化资源的调查是资源开发的第一步,是对资源的现状、潜力、特征、类别、规模等方面进行的全貌、系统的考察,以便鉴定出资源的价值、品味,为开发提供直接而准确的数据资料。 文化资源调查是对文化资源进行考察、勘察、分析、整理的一个综合工作过程。 一、进行文化资源调查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文化资源的调查) 文化资源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一方面,已开发的资源,随着时间的变迁和开发措施的实施,自身构成因素及其在周边环境的地位,不断发生变化;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认识能力的增强,文化资源的深度和广度的得到了拓展。所以,针对文化资源这个动态概念,调查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1、通过对文化资源的调查,可以了解到调查区域内文化资源的类型、现状、特 征、规模和开发潜力等因素,从而为对其评价和开发工作奠定基础,提高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2、通过对文化资源的调查所获得的基础资料,可以建立信息档案,链接到区域 信息库中,从而起到摸清家底、了解现状的作用,对区域经济发展、旅游、文化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非遗库) 3、通过对文化资源自身和外部开发条件的深入调查,可以全面掌握该资源的开 发、保护和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确定改正一开发导向、开发时序、开发重点和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像是可靠的材料。 4、通过对文化资源的定期调查,可以动态、系统地掌握旅游字的开发进展状况, 检查其保护环境,从而为文化管理部门及时、准确地获得相关信息,迅速做出反应提供条件,并使其工作科学化现代化。 二、进行文化资源调查的指导思想 文化资源调查工作的重要性,对其本身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调查工作,必须遵循以下指导思想。 1、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资源调查,首先要掌握文化资源的基本特征,构成要素、分布规律,文化消费者的需求规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进而学会分析文字资

弘扬华夏文明传承庆阳文化

美丽的庆阳 永正初中七四路一凡 我是土生土长的庆阳人。今天,我将带你了解庆阳的民俗文化。庆阳是一块神奇的高天厚土。庆阳地处祖国大西北、陕甘宁三省的 交会处。庆阳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远在20万年以前,人类就在 这里繁衍生息。7千多年前就有了早期农耕。据《史记》记载,人 文始祖轩辕黄帝在此曾与中医鼻祖岐伯论医,有《黄帝内经》行世,“岐黄故里”由此得名。 这里居住的氏族部落繁多。这个拥有辖庆城、镇原、宁县、正宁、合水、环县、华池七县及西峰区的城市正一步步走向繁荣。不 仅香包甲天下,而且石油资源丰富,曾被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坚 定地说:“中国有油,中国庆阳更有油!”又有发现!在庆阳的 土地下,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接近于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俄罗斯 顿巴斯集团。庆阳是一块古老而又美丽的土地,丘陵起伏、梁峁连绵、山原相继、河川纵横,在庆阳众多的河流中,马莲河却卓尔不群,流域内一条条支流、一道道溪水、像一缕缕纤微灵动的毛细血管,滋润着庆阳大地。董志原平畴沃野,一望无垠,有13627亩,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土层最厚、保存最完整的黄土原面,堪称“天 下黄土第一原”。子午岭的400多万亩次生林,为中国黄土高原上 面积最大、植被最好的水源涵养林,有“天然水库”之称。庆阳地 处我国苹果适生带内最佳纬度区,充足光照,肥沃的土壤等得天独 厚的自然环境,庆阳苹果以其果肉脆爽,外观鲜艳光亮,可溶性物 质含量高,被称为“中华名果”! 庆阳民俗文化独树一帜。刺绣、剪纸、皮影、道情和民歌堪称庆阳“五绝”。庆阳民歌享誉“黄土歌魂”,唱遍全国的《咱们的领袖

毛泽东》、《绣金匾》、《军民大生产》三首革命歌曲,是庆阳人 孙万福、汪庭有等农民歌手的佳作。评剧精品、电影《刘巧儿》讲 述的就是华池县农民封芝琴争取婚姻自主的真实故事。在陇东道情 的基础上孕育诞生的陇剧,是庆阳惟一的新剧种。庆阳剪纸巧夺天工,以香包为代表的民间刺绣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已蜚声海内外。目前,庆阳已获得中国民俗学会命名的中国香包刺绣之乡、徒手秧 歌之乡、民间剪纸之乡、窑洞民居之乡、五蝠皮鼓——庆阳一绝, 环县——道情皮影之乡、温泉乡公刘庙——华夏公刘第一庙、周祖 农耕文化之乡、荷花舞之乡、中国民俗文化及民间工艺美术调研基地、中国民俗艺术教研基地等11大命名。 爷爷说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是独特的汉族民居形式,是庆 阳农民的象征。具有十分独特的汉族民俗文化和民族风情。在庆阳 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辛勤的劳动人民创造了庆阳 的窑洞艺术(民间艺术)。听爷爷说过去,一位农民辛劳作一生, 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生了子才算成了家 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 育女。小小窑洞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 近多年的端午节特别热闹、特别有意义。尤其端午节前后庆阳 香包摆满大街小巷,香包作为民间传统饰物,寄托着人们心灵深处 的美好诉求,渗透着“祈福避邪”的象征意义。件件都被赋予展现 生命、活力,表达思想、信仰,揭示人性、欲望的民俗文化内涵, 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纯朴、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蕴含着华古老 文明博大、雄奇、阳刚的民族魂魄到处传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