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驱动的社会科学研究

数据驱动的社会科学研究

数据驱动的社会科学研究
数据驱动的社会科学研究

数据驱动的社会科学研究

万相昱

何为“数据驱动的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这并不是我们标新立异而抛出的新概念,当然也不是我们试图构建的某种研究范式或工具。当前社会科学研究普遍采用基于数据资料的实证研究或规范研究范式,但尚未达到所谓“数据驱动”的程度,然而我们相信,可预见的未来,数据驱动的社会科学研究将会是一种客观存在。

深入探讨之前,首先必须再次明确“社会科学”的概念,这是界定问题核心和跟踪目标的基准。“社会科学”,通常指关于社会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应用科学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学科。科学化是其基础内涵,从本质上要求社会科学必须具有基本的科学特征:客观性、可检验性和系统性,否则难免会陷入社会学和社会科学的界别争论。马克思曾指出:“科学,只有从自然科学出发,才是现实的科学。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的现实部分。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统一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8页)。近百年以来,社会科学的自然科学化趋势日益显著,一系列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诸如数理科学、统计学、计量学、系统论、运筹学甚至实验工具等,都被成功地应用到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这就为社会科学客观化、定量化和精准化进程提供了技术支撑,进而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科学研究体系,极大地推进了社会科学发展。但是,当前社会学科发展仍与马克思所预言的“学科统一”相去甚远。现有社会科学研究一般建立在强假设、过度简化、禀赋依赖、有偏或非一致数据基础上,研究体系中的随机性、模糊性和主观性难以有效消除,研究结果无法实现精确校准和检验,从而形成社会科学发展进程中难以逾越的鸿沟。

问题本质来源于社会科学的复杂适应性特征,即:属性异质、行为异质、交互网络,以及动态适应导致的社会复杂性。第一,属性异质性问题:传统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通常基于个体分析或总量分析模式,无法表现实质存在的微观个体属性异质,研究的精确性,甚至有效性不能得到保障。第二,行为异质性问题:人类行为模式是自身属性、经济环境和历史因素的复杂映射,忽视其异质性将无法刻画不同群体应对变化和适应环境的决策机制和决策结果。第三,交互网络问题:社会系统需要建立在微观和宏观一致性框架基础上,但传统研究往往忽略社会团体中的微观个体的交互反馈,或将宏观主体与微观个体割裂,从而不能满足系统量化需求。第四,动态适应性问题:人类改造环境和适应环境的行为促使社会群体形

成行为和决策的适应性特征。只有基于动态演化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才可能为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外生冲击提供一条解决动态自适应性研究的简易路径。

社会科学复杂性意味着系统无解或难解,而社会科学适应性意味着系统实时变迁和动态演化。社会科学复杂适应性特征表明:社会现象几乎不存在闭合解、确定性映射关系、可计算函数形式、明确不变的影响因素以及无偏有效的数据资料。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则几乎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搭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互融合的桥梁。遗憾的是,目前学界罕有在这一领域的探究工作。

钱学森先生的“综合集成研究方法论”是该领域最富有建树的理论,他主张把专家体系、信息与知识体系以及计算机体系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高度智能化的人?机结合与融合体系,把人的思维、思维成果,人的经验、知识、智慧以及各种情报、资料和信息全部集成起来,将多方面的定性认识和必要的定量认识充分、有机地结合起来。上世纪80至90年代,以马宾、戴汝为、于景元、顾基发等为代表的学者,探索性地开展的综合集成研究,受到时任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但当时该类研究受限于模型技术和数据资料条件限制,并未取得革命性进展。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再次启动社会科学综合集成研究,成为该领域最后一次大规模系统化学术探索工作,研究提出“利用互联网海量数据并基于分布式计算系统,对社会科学问题进行大规模计算机微观模拟实验”,期冀用数据和计算技术解决社会科学复杂适应性难题。然而这一概念的提出在当时的社会科学界过于前沿,甚至也未引起自然科学界的共鸣,直到2012年大数据概念在国内业界的广泛兴起。

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的《大数据时代》一书中,大数据技术被描述为:不再基于传统随机分析法,而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的处理模式,海量性、实时性、多样性和有效性成为大数据的典型特征。不到五年时间,大数据技术已经在精准营销、信息安全、智能制造、语义识别、文本分析等众多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国务院适时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更是将“大数据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但是社会科学界却至今没有推出重要的实用性研究成果,社会科学的大数据应用仅停留在概念和模式复制阶段。

如果要实现大数据的特征功能及支撑技术,与社会科学研究的逻辑体系和未来发展相匹配,从而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化进程提供一种可行方案,则需要特别关注大数据带来的能够应对复杂适应系统的革命性进展。这些进展包括:第一,对社会科学现象进行系统性扫描的可能,解决传统研究中的资料收集、信息传递、技术障碍等问题;第二,对社会问题动态跟踪的可能性,解决研究中的动态演化问题;第三,对事件产生发展的本质动因和多元影响因素系统性解析的可能性,解决传统研究中的结果偏差问题;第四,趋近总体数据的可

能性,解决传统研究中的系统性偏差和抽样误差、资料效度等难题。总体而言,大数据为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结构性变革的可能性。

未来必须重点解决以下问题,才可能使得大数据技术真正纳入社会科学的系统性研究体系。这些问题包括:第一,建立数据科学评估体系:以社会问题为导向,综合建立数据评价理论和方法,构建全域、多元、实时、非结构数据的有效性判定标准;第二,打通微观大数据到宏观社会现象的必由之路:科学系统的汇总微观、非结构性数据,形成各层次的总量信息;第三,形成数据驱动解决方案:以多元数据为基础,结合智能计算和专家智慧,对于社会现象进行科学量化解析,提出量化治理机制和解决途径;第四,着重注意逻辑因果机制和机理发现:利用多元化实时性数据的关联优势,对社会现象的本质动因进行发掘。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正在给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一个重要契机:社会科学研究将开始突破传统社会调查方法的局限,同时摒弃数理模型、推论统计和计量建模等传统量化技术的限制,真正用全域、实时和交互的视角去逼近社会科学复杂适应性的本质特征,从而带来社会科学实证研究基础的变革,进而缓解融合定性定量的矛盾,促进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学科统一。基于社会理论与社会现实问题,主动性地挖掘多元数据基础,搭建社会主体间的联系网络,充分利用人机结合的综合集成模式,由此溯源社会现象的本源和逻辑传导机制,对社会科学研究对象进行精准量化的结构解析和预测推演,这是社会科学未来发展的必由途径,也是开篇所提出的“数据驱动的社会科学研究”模式。

4.4.01 系统上线切换方案

项目名称 系统上线切换方案 创建日期:单击此处输入日期。 最后修订日期:单击此处输入日期。 文控编号: 单击此处输入文字。

文档控制更改记录 审阅 审批

目录 文档控制 (2) 1.文档说明 (4) 1.1.概述 (4) 1.2.文档样式使用说明 (4) 2.切换模式 (5) 3.上线准备 (5) 3.1.静态数据准备 (5) 3.2.动态数据准备 (5) 3.3.业务截止时间 (6) 3.4.仓库盘点 (6) 3.5.数据备份 (6) 4.系统切换 (6) 4.1.静态数据切换 (6) 4.2.动态数据切换 (6) 4.3.切换检查 (6) 5.正式切换 (7) 5.1.系统上线时间表 (7) 5.2.切换步骤 (8) 5.3.上线支持体系 (8) 5.4.应急预案 (9) 5.4.1.应急预案一 (9) 5.4.2.应急预案二 (9) 5.5.注意事项及风险说明 (9) 5.5.1.系统并行原因 (9) 5.5.2.工作量影响 (9) 5.5.3.风险说明 (9) 5.5.4.综合说明 (10) 6.切换总结 (10)

1.文档说明 1.1.概述 该文档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 ? 1.2.文档样式使用说明 文档编辑时,可直接选择如下样式,以便快速、方便、标准的完成文档编写工作(此段文字可在正式编写文档时删除)。 一级标题:宋体,二号,加粗;样式:标题一。 二级标题:黑体,三号;样式:标题二。 三级标题:黑体,小四号;样式:标题三 正文:宋体,五号;样式:Smt正文一、Smt正文二(缩进四格)。 附录:宋体,三号;样式:Smt附录。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人力资源数据库设计 1.概述(设计题目与可行性分析) 1、1项目背景 当今科技高度发展,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得不断发展与进步,都时时刻刻离不开人才,人才才就是国与国,企业与企业之间得核心竞争关键,人才就是根本得生产力,特别就是在当今社会,人才得重要性更就是达到了巅峰,那么就国家,企业发展都就是需要人才得,通过改革与创新,提高管理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才就是根本手段,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得重要性就是无庸置疑得。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就是基于先进得软件与高速、大容量得硬件基础上得新得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通过集中式得信息库、自动处理信息、员工自助服务、外协以及服务共享,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进员工服务模式得目得。它通过与企业现有得网络技术相联系,保证人力资源与日新月异得技术环境同步发展。一般来说,可以分四个部分来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1) 管理人员角色与目标得改变 传统得人力资源管理中,管理人员得大部分精力将耗费在繁琐得日常行政事务处理上,而作为企业管理层得参谋角色应该作得咨询与策略制订得工作相对缺乏。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管理人员可以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为管理层提供咨询、建议上,而在行政事务上得工作可以由电子化系统完成,只须占用HR人员极少得精力与时间。 (2) 提供更好得服务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以迅速、有效地收集各种信息,加强内部得信息沟通。各种用户可以直接从系统中获得自己所需得各种信息,并根据相关得信息做出决策与相应得行动方案。 (3) 降低成本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减少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得操作成本、降低员工流动率、减少通信费用等达到降低企业运作成本得目得。 (4) 革新管理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得最终目得就是达到革新企业得管理理念而不仅就是改进管理方式,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先进技术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就是为了将现有得人力资源工作做得更好,更重要得就是,做些对于企业来讲更有效率得事情,成为管理层得决策支持者,为决策提供

顶板动态监测系统

顶板动态监测系统 KJ616 "煤矿顶板动态监测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采用环行总线结构,可涵盖全矿井多类型矿压参数监测。顶板动态监测系统以计算机网络为主体,兼容井下通讯电缆、光缆专线、以太网络多种数据传输模式。监测参数包括:回采工作面支架作阻力检测、巷道顶板下沉量监测、锚杆载荷应力检测、岩层(煤层)内部应力(钻孔应力)检测四个方面。深度剖析顶板动态监测系统的科学原理为何? 具有可靠性和安全性高,免维护特性的智能化数字模型显示的传感器是新一代机械分离传感器更新,其具有光控制的数字显示,报警,体积小,操作方便等特点,成为目前矿山压力检测系统方面的一大技术指标与加工方案,在保持原有技术的基础上添加新元素,增加新感觉,为铸就最适合行业发展的技术设备奠定坚实空间。这不仅是追求的技术巅峰,更是为满足消费者与科技发展需要所必须深究的课题,相信经过我们的深度剖析,您会对该技术发展领域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其监测方法为:顶板离层仪的深、浅刻度读数等于移动量减初始值;当锚杆支护范围内顶板下沉时,顶板离层仪的深、浅两个基点的刻度都有变化,锚索支护范围内顶板下沉而锚杆支护范围内顶板不动时,顶板离层仪只有深基点刻度变化,若锚杆、锚索支护范围内的

顶板同时下沉时,顶板离层仪深、浅基点上的刻度都有变化,而深基点刻度的变化量即是顶板下沉量的总和。 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顶板动态监测系统的科学原理技术分析,前卫的技术思路,专注的行业发展,最严谨的技术方案,最有效的产品策略,质量坚实保障。 无线数据收发机让矿山压力监测神采飞扬 无线数据收发机是矿山压力监测系统中常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数据解析技术,不仅承接来数据交换中转站的作用,而且在保障整体技术前进的同时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该设备装在井下工作面与巷道交叉口,可随时根据采动需要调整安装位置与基站进行双向通讯,它既可接收井上下达的命令数据,也可主动向地面中心站发送采集数据信号。 今天,我们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该技术的各种详情,为大家带来满意技术咨询。 1、低功耗设计,具备报警和通讯状态指示功能。 2、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体积小、重量轻; 3、收发频率:433MHz;防护等级:IP54; 4、防爆形式: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标志为150℃。 系统结构与组成 "煤矿顶板动态监测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采用环行总线结构,可涵盖全

从战略性的角度,如何看待人力资源管理

标题:从战略性的角度,如何看待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专业化建设是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专业保障。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有着明显的专业特征,通过专业化建设为有效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奠定专业基础,人力资源的专业化建设内容包括:组织系统的岗位分析以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职权、工作条件和任职资格;根据公司业务和职位特征设定相应的定员标准;组织系统的岗位评价,作为制定薪酬序列的重要依据;根据公司战略需要和岗位类别开发出相应的素质和能力模型。 人力资源基础建设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要保证这个系统能够得到正常运行还需要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基础管理体系,包括通过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高效为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提供客观的信息,开展日常的事务性工作保证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地位 面临着科学技术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企业经营竞争压力日益增大,任何企业管理者都必须为明天的生存和发展而未雨绸缪。当企业的总体战略明确之后,能否按照拟定的方向运行,最重要的因素莫过于人力资源管理因素。因为人力资源是企业系统中最难协同而又贯穿于经营过程始终并控制每一个环节的系统构成。因此,构建基于战略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企业成功发展的关键,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充分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 第一,通过人力资源的规划、政策及管理实践达到获得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配置的目的,强调人力资源与组织战略的匹配,强调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实现组织战略的灵活性,强调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把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战略的地位,就是系统地将人与组织联系起来,建立统一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人力资源管理。

中国平安保险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报告

传统与新兴的融合——平安保险电子商务之路摘要: 本案例分析分三部分展开对中国平安保险有限公司电子商务的研究,第一部分介绍平安保险的概况和开展电子商务的背景,第二部分具体介绍平安保险的电子商务模式,第三部分从三个角度对平安保险的案例进行评析,包括开展电子商务的益处,存在的问题及启示。关键词:保险电子商务,流程模式,KPI管理,BCC,CRM 一、平安保险概况和开展电子商务的背景 1.1概况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也是中国第一家有外资参股的全国性保险公司。公司成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深圳。2003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司完成分业重组,更名为现名。经营理念“差异、专业、领先、长远”。 1.2公司历程 ?1988年3月21日成为我国第一家股份制、地方性的保险企业 ?1992年9月29日平安保险公司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 ?1995年实行了产险、寿险、证券、投资四大业务的统一管理、分业经营。总公司成立电脑工作委员会

?1996年平安信托投资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海外公司成立 ?1998年麦肯锡改革方案全面推出 ?1998年10月中旬,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电话咨询中心—平安Call Center 项目将全面提升平安服务、销售和信息管理的手段和水平。同时电子商务项目也开始起步?2000年平安3A客户服务体系初步建成。7月18日,平安全国电话中心95511在苏州开通,并力争三年内建成亚洲最大的企业电话中心;8月18日,一站式综合理财网站PA18正式启用,平安大步进入电子商务 ?2002年6月27日引进礼贤业务员甄选系统(LASS系统) ?2003年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国内首次实现特服号码海外直拨 ?2004年11月10日平安人寿行销支援管理系统正式投入使用 ?2006年8月成功收购深圳商业银行89.24%股权,取得一张全国性的中资银行牌照。 ?200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证券简称为“中国平安” ?2008年,发布公告,公开发行不超过12亿股的A股和412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其融资总额将近1600亿元。 1.3开展电子商务的背景 ?开展电子商务的必然性: 1.我国加入WTO,由“保险+电子商务”组成的服务则是国内保险公司与国外保险公司竞争的有力武器。 2.随着网络的普及,通过网络对保险业的需求业迅速增长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编写:小山坡日期:2011-8-10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受控状态:是 发布版次:1.0 日期: 编号:

变更记录 签字确认

目录 目录 (3) 1引言 (4) 1.1预期的读者 (4) 1.2数据库 (4) 1.3目的和作用 (4) 2数据库设计 (5) 2.1系统逻辑结构设计 (5) 2.2系统物理结构设计 (5) 2.3表设计 (6) 2.3.1TableName(表名的解释) (6) 2.3.2具体各表 (7) 2.4表之间的关联设计 (12) 2.4.1人事调动表 (12) 2.4.2员工合同表 (12) 2.4.3 员工基本信息表 (12) 2.4.4员工履历表 (13) 2.4.5员工档案表 (13) 2.4.6培训类别表 (13) 2.4.7培训记录表 (13) 2.4.8培训证书管理表 (14) 2.4.9奖惩管理表 (14) 2.4.10权限表 (14) 2.4.11角色表 (14) 2.4.12部门表 (15) 2.5存储过程设计 (15)

1引言 1.1 预期的读者 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人员,开发工程师,测试经理以及测试设计人员。 1.2 数据库 员工基本信息表:staffinfo 员工档案表:employeefiles 员工履历表:employeerecord 员工合同表:employeecontract 奖惩管理表:reward 人事调动表:blend 培训记录表:record 培训类别表:edutype 培训证书管理表:edubook 部门表:department 角色表:role 权限表:rmodule 1.3 目的和作用 将数据分析的结果进一步整理,形成最终的计算机模型,以便开发人员建立物理数据库。

市场驱动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市场驱动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竞争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我们越来越大的压力的同时,也造就了企业极大的增长速度和市场领导地位。随着行业发展逐步由技术驱动转为市场驱动,企业也会顺应竞争明确提出面向市场、面向客户的整体运营策略。市场部门首当其冲,位于直接增值链中的相关技术和业务部门也能够迅速感受到市场带来的压力,并据此改进工作。然而,今天的人力资源工作如何摆脱以往的执行和事务层面,成为企业经营的战略伙伴并在竞争中成为重要的制胜策略,为公司战略的成功起到积极的、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依旧是需要我们认真思索和讨论的问题。 一、市场驱动的本质含义及对人力资源工作的影响 1、市场驱动=客户满意+竞争。市场驱动要首先关心客户满意,因为只有关心客户满意才能在过剩经济中保持存在。而客户满意的程度是由竞争的程度决定的,也就是说竞争水平决定了客户期望。回想一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如果用户在提出安装电话申请后的一周内就装好了,并且不需要加急费或者给什么人送红包,他将会是何等的满意。 再引申一步,竞争不仅决定了客户满意的程度,而且决定了企业所期望的客户满意程度,企业实际追求的应该是最优的客户满意,而不是“客户满意最大化”。因此以市场为驱动,实际上就是在公司的业务、服务、技术发展等方面不唯指标,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在管理上进行大胆变革,满足用户在最高层面上的需求,为用户提供具有更高附加值的服务。 2、成为行业领袖的关键在于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需要以员工胜任素质来体现。产品市场的竞争直接而激烈,成败的关键在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是产品和技术能力、引导并满足客户需求的新业务开发与运作能力、管理创新能力等众多方面。但是任何一项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以胜任的员工为前提的,或者说,只有通过胜任的员工,核心竞争力才具备存在的载体,也才能转化为现实的行业地位。因此,必须建立起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员工胜任素质之间的关联,通过不断提升员工的胜任力来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3、产品市场的竞争必然导致人力资源市场的竞争,这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成本的使用效率。既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通过胜任的员工来体现,那么在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也同样存在于人力资源市场上,而且,产品市场的规则同样适用于人力资源市场,竞争对手最简单、最直接的策略就是从我们这里挖人,我们同样需要追求成本收益率,也就是在有限的人工成本下,尽量吸引、激励、发展和保留胜任员工。薪酬市场化的总体原则使得我们必须把“好钢用到刀刃上”,更有效地运用薪酬总额。同样地,在培训机会、指导培养、发展空间,乃至于荣誉

中国平安保险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报告

传统与新兴的融合——平安保险电子商务之路 摘要: 本案例分析分三部分展开对中国平安保险有限公司电子商务的研究,第一部分介绍平安保险的概况和开展电子商务的背景,第二部分具体介绍平安保险的电子商务模式,第三部分从三个角度对平安保险的案例进行评析,包括开展电子商务的益处,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关键词:保险电子商务,流程模式,KPI管理,BCC,CRM 一、平安保险概况和开展电子商务的背景 1.1概况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金融 服务集团。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也是中国第一家有外资参股的全国性保 险公司。公司成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深圳。2003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司 完成分业重组,更名为现名。经营理念“差异、专业、领先、长远”。 1.2公司历程 1988年3月21日成为我国第一家股份制、地方性的保险企业 1992年9月29日平安保险公司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 1995年实行了产险、寿险、证券、投资四大业务的统一管理、分业经营。总公司成立电脑工作委员会 1996年平安信托投资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海外公司成立 1998年麦肯锡改革方案全面推出 1998年10月中旬,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电话咨询中心—平安Call Center 项目将全面提升平安服务、销售和信息管理的手段和水平。同时电子商务项目也开始起步 2000年平安3A客户服务体系初步建成。7月18日,平安全国电话中心95511在苏州开通,并力争三年内建成亚洲最大的企业电话中心;8月18日,一站式综合理财网站PA18正式启用,平安大步进入电子商务 2002年6月27日引进礼贤业务员甄选系统(LASS系统) 2003年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国内首次实现特服号码海外直拨 2004年11月10日平安人寿行销支援管理系统正式投入使用 2006年8月成功收购深圳商业银行89.24%股权,取得一张全国性的中资银行牌照。 200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证券简称为“中国平安” 2008年,发布公告,公开发行不超过12亿股的A股和412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idatis人力资源数据库设计 1.概述(设计题目与可行性分析) 项目背景 当今科技高度发展,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都时时刻刻离不开人才,人才才是国与国,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核心竞争关键,人才是根本的生产力,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人才的重要性更是达到了巅峰,那么就国家,企业发展都是需要人才的,通过改革和创新,提高管理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才是根本手段,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是无庸置疑的。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基于先进的软件和高速、大容量的硬件基础上的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通过集中式的信息库、自动处理信息、员工自助服务、外协以及服务共享,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进员工服务模式的目的。它通过与企业现有的网络技术相联系,保证人力资源与日新月异的技术环境同步发展。一般来说,可以分四个部分来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1) 管理人员角色和目标的改变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管理人员的大部分精力将耗费在繁琐的日常行政事务处理上,而作为企业管理层的参谋角色应该作的咨询和策略制订的工作相对缺乏。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管理人员可以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为管理层提供咨询、建议上,而在行政事务上的工作可以由电子化系统完成,只须占用HR人员极少的精力和时间。 (2) 提供更好的服务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以迅速、有效地收集各种信息,加强内部的信息沟通。各种用户可以直接从系统中获得自己所需的各种信息,并根据相关的信息做出决策和相应的行动方案。(3) 降低成本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减少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操作成本、降低员工流动率、减少通信费

用等达到降低企业运作成本的目的。 (4) 革新管理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最终目的是达到革新企业的管理理念而不仅是改进管理方式,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先进技术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为了将现有的人力资源工作做得更好,更重要的是,做些对于企业来讲更有效率的事情,成为管理层的决策支持者,为决策提供信息和解决方案。 2.系统目标和建设原则 一个标准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应该包括如图所示的几大功能。除此之外系统还应包括信息系统必须具备的通用功能,例如系统管理、权限设置、数据备份与恢复等。 就本此课程设计而言,重点对下图所示的功能进行分析,如图所示该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设计图所示: 3.支撑环境规划 网络逻辑结构 本人事管理系统采用C/S(客户机/服务器)的网络结构。

矿井水文动态监测系统技术规格书.doc

技术规格书 编制: 地测科: 地测副总: 总工程师: XX 矿 二零一零年七月十二日 一、总则 1、本规格书适用于矿综合水文动态监测系统。它提出了该系统及

其附属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实验等方面的技术参数。 2、本规格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应保证提供符合国家标准、规范和本规格书的优质产品及其相应的优质服务。对国家有关安全、环境保护等强制性标准,必须满足其要求。 3、如果供方对本规格书的条文没有书面提出异议,那么需方可以认为供方提出的产品完全符合本规格书的要求。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投标书中以“对规格书中的意见和同规格书的偏差”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4、在签订合同之后,甲方有权提出因规范标准和规程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一些补充要求,具体项目由甲方、供应方共同商定。 5、本规格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供方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6、设备采用的专利涉及到的全部费用均认为包含在设备报价中,供方应保证甲方不承担有关设备专利的一切费用。 7、本规格书未尽事宜,由供需双方在合同技术谈判时协商确定。 二、项目概况 矿井水害一直是制约我国煤炭生产的因素之一,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对采掘工作面的涌水量、水沟流量、含水层水位动态情况等进行监测,了解水文动态情况,及时发现危险征兆并采取预防措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防治水工作。

目前,煤矿众多观测点的水文动态情况一般由人工定期逐点观测,一是需要观测人员多,且工作量大;二是观测密度满足不了水害预测预报对观测的实时性要求,特别是水害事故发生前,不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三是难以同步获得各观测点数据;四是人工观测经常出现人为的观测误差。矿井综合水文动态监测系统可彻底解决上述问题。 三、系统总体要求 本次系统集成投标厂家需要建立矿井的综合水文动动态监测网络系统,包括地面水文遥测和井下水文监测2个子系统及其集成。 根据煤矿建设和生产的特点,此系统应满足: 1)硬件设备选型必须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通过国家技术监督局认定的型式检验。用于防爆环境的设备,还必须通过国家技术监督局认定的检测机构的防爆检验,并取得“防爆合格证”。下井设备还应取得国家煤矿安全局的“煤矿安全标志”,要充分考虑满足防爆、防尘、抗高温潮湿和电磁干扰的要求。地面系统充分考虑防雷和抗电磁干扰的设置。 2)在物理上和逻辑上都有考虑到网络通信的冗余,确保网络通路的安全。 3)系统应可靠、稳定性强、人机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4)方案厂家对整个系统元器件的选型和配置,要求质量可靠,设备一流。并对整个系统的性能及所需软硬件作介绍。

如何创建人才驱动型组织

人才盘点 创建人才驱动型组织 寻 创建人才驱动型组织 找接班人,尤其是高层 的接班人,比想象中的 缺乏整合的人才管理体系的 组织,即使拥有全球最优秀的人才 也是徒劳。 要困难得多。我们不妨把自己想象 成CEO ,当你去考虑未来自己或者 事业部一把手的接班人时,你的脑 子中会冒出上百张面孔,究竟谁更 合适? 埃森哲卓越绩效研究院执行 院长罗伯特·托马斯等人在2008 年指出,人才驱动型的组织善于 确定人才需求(Define )、发现人 才不同的来源渠道(Discover )、 开 发 组 织 中 个 人 和 集 体 的 才 智 (Development ),并能合理配备 人才(Deploy ),使人才全心全 意地工作并顺应企业最迫切要实 现的目标。 要回答这个问题,组织必须 构建一个机制来保证对各级候选人 进行客观的评价,并能够不断推举 出新的候选人,推动候选人持续成 长。 这一机制需要CEO 的亲自参 与,并愿意耗费大量的时间; 这 一 机 制 不 是 一 次 性 的 工 作,而是每年必须坚持不懈完成的 战略工作。 这一机制不是为了形成纵横 交错的接班人树状图,而是形成一 个与公司业务规划完全一致的人才 选拔和培养流程; 因此,一旦这些人才管理能 力得到高度整合,与企业的经营战 略相配合,并与企业的运营过程相 辅相成,它们将构成非凡的组织能 力,成为持久的竞争优势的源泉。 这一机制的核心就是人才盘 点,一个有效的人才盘点体系能够 成为人才培养的发动机,帮助企业 识别出最优质的人才资产。 这一机制不是仅仅覆盖几个 核心副总裁,而是深入到一线经 理,甚至像联想集团和卡特彼勒那 样,涉及每一名员工; 96

项目系统动态数据准备方案

___________项目系统动态数据准 备方案 客户项目经理: 日期: 用友项目经理: 日期: 概要 系统上线前期,需要进行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的导入。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的导入,需要提前按照一定的规则来整理数据。整理完毕的数据,将按照上线时的导入计划估算录入(或装载)的工作量,按照约定的时间进度导入产品系统。 静态数据的准备方式,见《静态数据准备方案》。 动态数据,是一种始终处于变动中的数据。例如客户的各种单据,库存数据,财务数据等等。 所以动态数据的准备,必须集中时间,按照一定的格式,快速整理完毕,快速导入系统,才可能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上线。 一般动态数据的整理,在会计期末进行。动态数据的导入,在期初进行。 例如: 客户公司在6月10日进行库存盘点准备,20日组织人员进行一次库存盘点,27日前完成库存动态数据准备工作,28日到30日进行库存数据的录入。则库存数据为截至到27日的库存数据。 在盘点结束,恢复正常生产后,各相关部门人员应做好生产、采购、销售订单及库存变化单据的保存、记录,在6月底(用调整单开帐)或7月期初(用开帐程序开帐)库存数据录入后,开始补录入这批单据(必要时加班进行),在系统切换后2天内务必完成。 二、前期工作的准备

1、库存动态数据的准备 库存动态数据,应该按照现有库存帐的实时数据进行整理归类。建议在库存数据导入系统之前,对库存数据进行盘点,得到真实的库存数据,并导入系统。否则,库存数据不准确,整个系统的资料信息将毫无意义。 下表为库存动态资料准备表单,客户公司需拟定更详细的库存盘点计划,保证按期完成盘点及动态数据准备工作。 库存期初余额 仓库代号期初时间年月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库的设计与 实现

《关系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实验方案 一、实验思路 1.系统需求分析 通过对某公司的实地调查,了解到该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仍停留于完全的人工管理阶段,没有标准的人事管理存档信息。这种人工管理方式费时、费事、费力,导致工作效率底下。开发出合适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方便人力资源的管理,提高该公司管理的效率。 I.需求分析阶段的目标 (1)了解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以及SQL2000的功能和特点。 (2)通过实地调查和问答-记录的方式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业务流程,且记录和处理 关联数据。 (3)和指导教师交流个人想法,改正不合理的地方,为下面的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奠定基 础。 II.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 (1)处理对象 1.员工基本信息(employee):包括员工号,姓名,性别,年龄,学历,住址,电话, 出生年月,部门编号,职位编号, 2.员工工资信息(salary,basicsalary,additional):包括员工号,基本工资,补贴,应 发工资,以及所交税。 3.公司部门职务信息(position,department):包括员工号,员工的职位和所属部 门。 III.数据字典 (1)数据项

系统涉及的数据有项。见下表。

(2)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见下表: 二、实验过程 1.概念设计阶段 I.概念模型设计 (1)根据不同对象,分别画出其E-R图。 各实体间关系的E-R图,如下图所示: 各实体间关系的E-R图员工基本信息的E-R图,如下图所示: 员工基本信息的E-R图

工资信息的E-R 图,如下图所示: 工资信息的E-R 图 职务信息和部门信息的E-R 图: E-R 图 补贴信息和基本工资信息的E-R 图: E-R 图 (2) 各E-R 图中每个实体的属性如下: 员工:employee(eno,ename,sex,age,edu,address,tel,birth,dno,pno)。 职位:position(pno,pname) 部门:department(dno,dname) 员工工资:salary(eno,salary,realsal,addid,basicid,tax) 补贴:additional(addid,addmoney) 基本工资:basicsalary(basicid,basicsal) (3) 合且各E-R 图,消除属性冲突,命名冲突,结构冲突等3类冲突,得到初步E-R 图,再 消除不必要的冗余,得到基本E-R 图,如下所示:

地质灾害防治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及其应用

二者互相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应用 Technology Application D I G I T C W 技术 200DIGITCW 2019.07 参考文献 [1] 王冰.关于电子信息工程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9(06):170-171. [2] 薛董敏.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7(23):73-74+79. [3] 孙涛,许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4):19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空间日渐复杂,地质灾害事件逐年增加,每年因地质灾害死亡的人数众多,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尤为关键。针对地质灾害防治的监测预警系统具有动态性,可以根据灾害的不确定性进行预警分析,系统实时接收灾害现场最新数据,并对数据实时分析,再将数据上传到系统内,利用数据驱动技术实现数据的处理分析。 1 地质灾害防治动态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 1.1 监测预警系统设计 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需要利用数据驱动技术。以数据库中的数据作为重要有,结合数据小波分析算法,从大量原始数据中获得有效信息,从而实现数据的预报、监控与诊断功能。人们利用监测预警系统可以对地质灾害数据加以研究,并将数据综合处理,建立地质灾害专家知识库,根据系统监测到的实时数据,实现对地质灾害的预警功能。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无论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位置、灾害发生时间,还是灾害形式,都无法确定,导致人们无法预测灾害带来的后果。因此,本文通过对地质灾害防治动态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结合地质灾害机理、监测方案与相关技术,将监测预警系统应用于地质灾害的防治中。 监测预警系统的用户控制端,一共包含三种功能。第一种功能为数据库,监测预警系统的数据库内有历史基础数据与监测到的地质数据,还有系统对地质情况实时监测到的数据。第二种功能是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预警功能。该部分内容包含预警模型库、初始预警分析以及校正结果,在动态数据驱动技术的应用下,模型驱动了系统进行初始预警分析,并对校正结果加以检验,检验数据的真实性。第三种功能是可视化显示与表达,其中包含对地质灾害的危险分析,系统支持动态展示功能;针对地质灾害 事件的决策会商,为综合判断提供有效依据[1] 。1.2 监测预警系统的实现 动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以数据处理分析为主,通过地质灾害预警模型的建立,为监测预警系统的实现提供基础支持。监测预警系统中,信息管理平台是应用服务流引擎与动态数据驱动等技术研发而成的,并在物联网技术指导下完成对监测地质灾害数据的实时传输,利用预警数据库完成了监测预警系统的整体架构。系统共包含实时数据传输、动态数据展示以及系统管理等三 方面。 监测预警系统中实时监测数据集成模块是将各个地质灾害监测仪器上的数据,从数据库同步到监测预警系统监测中心,监测预警系统使用客户端程序完成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根据用户配置的时间间隔,监视到不同地质灾害监测仪器的数据变化情况,新增加的数据会通过WebService 传输到服务端,并添加到系统数据库内,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当前运行状态记录到系统日之内[2]。 2 地质灾害防治动态监测预警系统的应用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内一共包含5个模块,分别为数据配置、实时数据传输、监测数据处理、动态数据展示以及系统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一共包含了基础数据库层、数据中间处理层、通用模块层、专业功能业务层和用户端表现层,某地针对滑坡地质灾害进行监测时,就用到了该系统。该地区西高东低,海报高度超过1600米,地质岩性从上到下依次为:26-40米厚的黄土,结构比较松散,有垂直裂隙现象,部分地段黄土厚度超过40米;粉质黏土,厚度超过3米,低于19米,透水性较弱;砂卵石层六米,透水性较强,该地区每年都会发生滑坡灾害。因此,人们使用监测预警系统进行监测,对滑坡后缘裂缝处设置自动位移计,针对地表变形速率、速度增量情况加以预测,最终得出四个预警等级。其中最高等级的滑坡状态有着高危险性,需要监测预警系统保持密切监测状态,并对可能影响范围内的所有人员进行疏散。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资源不断开发,使我国地势条件变得日渐复杂,地质灾害发生频率日趋频繁。对此,建立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地理信息情况,利用通讯系统将监测到的数据传输到监测预警系统数据服务中心,通过系统对数据的估算与分析,实现系统的地质灾害预警功能,从而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参考文献 [1]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27(02):2.[2] 谭明,丁华祥,李成钢.地质灾害GPS 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关键技术探讨[J].地理信息世界,2014,21(02):103-107. 地质灾害防治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及其应用 罗晴明 (广州中海达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 511400) 摘要:根据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针对传统数据管理与实时监测数据处理分析问题,建立基于动态数据驱动技术的地质灾害防治动态监测预警系统。以网络环境为载体的动态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地质灾害信息的实时查询与处理,系统可以绘制监测曲线,对地质灾害进行自动预警功能,从而提高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动态监测;预警系统doi :10.3969/J.ISSN.1672-7274.2019.07.162中图分类号:TP274;TN967.1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19)07-0200-01作者简介: 罗晴明,男,汉族,1988年生,江西省抚州市人,大专,研发方向为室内外定位系统。(接上页)

项目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平台

技术部分 一、信息集成方案及详细描述 1.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12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工作任务方案的通知》(国中医药办规财发(2012)27号)文件精神,为动态、准确、高效收集、分析和监控xxx基层单位中医药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基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项目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平台(以下简称“国家级平台”),建立xxx中医药项目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平台(以下简称“省级平台”),直接监控xxx中医药项目执行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满足国家和xxx对中医药项目管理工作的要求。省级平台是国家级平台二期工程的组成部分,为形成中医药项目国家级-省级-基层单位统一预算执行信息监控机制发挥重要作用。 1.2.建设目标 基于国家级平台,建设省级平台,监控中医药项目承担单位的项目预算执行动态过程,实现省级平台与国家级平台的有效衔接,规中医药项目预算执行,提升中医药项目经费合理使用水平,满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xxx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医药项目管理工作的要求。 1.3.建设思路 在国家级平台的基础上,以提升xxx中医药项目经费合理使用水平为根本,以xxx中医药项目经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为导向,坚持“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统一目标、地方建设,统一标准、信息共享,统一机制、安全可靠”的原则,采用JAVA开发语言、SQL serve 数据库、B/S结构模式,构建省级平台,实现xxx 中医药项目预算执行情况的动态监控、汇总分析和数据交换。 2.需求分析 2.1.用户类型 根据不同的用户类型,省级平台分配的操作权限是不同的,主要从总体结构和权限管理角度进行分类说明。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

名词解释 1、母国:总公司的所在国家。 2、东道国:是指在海外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的国家。 3、第三国:指除了母公司和东道国以外的他国。 4、母国员工:是指属于总公司所在地国家工作的员工。 5、东道国员工:指属于总公司在海外当地建立的子公司内工作的员工。 6、第三国员工:指公司聘请的除母国总公司和东道国子公司以外的其他国员工。 7、外派人员:是指由母公司任命的在东道国工作的母国公民或第三国公民,还包括在母国公司任命的外国公民。 8、本国中心模式:即管理人员母国化策略,也就是由母国提供管理人员,技术,控制权高度集中于国内,经营重点是赚取利润,主要采用总部或母国人员担任海外分支机构的主要职务。 9、多中心模式:即管理人员本土化策略,也就是招募东道国人员管理子公司,公司总部的重要位置由母公司控制。 10、全球中心模式:即管理人员国际化策略,主要的目的是在整个跨国公司组织中挑选最合适的人担任重要职务,而不考虑国籍,也就是在全球寻找优秀的,合适的,但人力成本相对低廉的人才。 11、混合中心模式:即采用综合性的人力资源策略,雇佣东道国国民担任设在该国分支机构的管理人员,而总部则雇佣母国人才,或者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模式。 12.文化:从广义上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文化是某一群体生活方式的汇总,包含了一个社会中的知识、信念、艺术、道德观及其他生活习惯。 13,文化冲击:不同的群体、区域及国家的成员,由于生活、工作与教育在不同的环境下,具有不同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编码有所差异。文化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文化差异在一定时间内会保持不变,但长期就会使员工在心理上形成文化冲击。 14.文化差异;指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价值观、理念、文化习俗,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背景,使人形成不同的文化的理念,即不同国家的人会有不一样的行为方式、交流方式和生活方式。 15.跨文化沟通:通常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发生的沟通行为。因为地域不同、种族不同等因素导致文化差异,因此,跨文化沟通可能发生在国际间,也能发生在不同的文化群体之间。所谓跨文化沟通,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发生的:即信息的发出者是一种文化的成员,而接受者是另一种文化的成员。 16.跨文化管理:跨文化管理又称为“交叉文化管理(Cross Cultural Management)”,即在全球化经营中,对子公司所在国的文化采取包容的管理方法,在跨文化条件下克服任何异质文化的冲突,并据以创造出企业独特的文化,从而形成卓有成效的管理过程。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是指运用跨文化优势消除文化差异冲突。 17.跨文化融合:指通过跨文化管理实现跨文化融合,即寻找适合的文化方式,让跨国公司的员工能融入企业文化当中,讲本国的文化与他国文化融合起来,消除文化冲突,实现企业的共赢。 18.跨国公司结构:是为了实现跨国经营目标而确定的一种内部权力,责任,控制和协调关系的形式。

项目系统动态数据准备方案

___________项目系统动态数据准备方案 客户项目经理: 日期: 用友项目经理: 日期:

概要 系统上线前期,需要进行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的导入。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的导入,需要提前按照一定的规则来整理数据。整理完毕的数据,将按照上线时的导入计划估算录入(或装载)的工作量,按照约定的时间进度导入产品系统。 静态数据的准备方式,见《静态数据准备方案》。 动态数据,是一种始终处于变动中的数据。例如客户的各种单据,库存数据,财务数据等等。 所以动态数据的准备,必须集中时间,按照一定的格式,快速整理完毕,快速导入系统,才可能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上线。 一般动态数据的整理,在会计期末进行。动态数据的导入,在期初进行。 例如: 客户公司在6月10日进行库存盘点准备,20日组织人员进行一次库存盘点,27日前完成库存动态数据准备工作, 28日到30日进行库存数据的录入。则库存数据为截至到27日的库存数据。 在盘点结束,恢复正常生产后,各相关部门人员应做好生产、采购、销售订单及库存变化单据的保存、记录,在6月底(用调整单开帐)或7月期初(用开帐程序开帐)库存数据录入后,开始补录入这批单据(必要时加班进行),在系统切换后2天内务必完成。 二、前期工作的准备

1、库存动态数据的准备 库存动态数据,应该按照现有库存帐的实时数据进行整理归类。建议在库存数据导入系统之前,对库存数据进行盘点,得到真实的库存数据,并导入系统。否则,库存数据不准确,整个系统的资料信息将毫无意义。 下表为库存动态资料准备表单,客户公司需拟定更详细的库存盘点计划,保证按期完成盘点及动态数据准备工作。 库存期初余额 仓库代号期初时间年月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库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组成员及所完成的工作: 周宇晴所完成工作:ER图的绘制,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数据库上机实现,数据库中数据的装载 张雨薇所完成工作:ER图的绘制,ER图到关系模式的转换,数据库上机实现,数据库的运行,作业的组织整理上传 刘琴所完成工作:数据库需求分析,ER图的绘制,数据库上机实现,数据库中数据的审核 一.需求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HRMS)包括人事日常事务、薪酬、招聘、培训、考核以及人力资源的管理也指组织或社会团体运用系统学理 论方法,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方面面进行分析、规划、实施、调整,提高企业人力 资源管理水平,使人力资源更有效的服务于组织或团体目标。 (1)数据检索 a.查询职工基本信息及所属部门: 输入:工号 输出:职工姓名,部门名称,性别,出生年月,籍贯,进入单位时间,身份证号 b.查询职工的调动情况 输入:调动编号 输出:工号,调动日期,调动原因 c.查询职工的考勤信息 输入:考勤编号 输出:日期,出勤情况 d.查询职工工资信息 输入:工资编号 输出:工资发放日期,基本工资,奖金 e.查询培训信息 输入:培训编号 输出:完成情况、工号、培训内容信息 (2)数据插入 调动信息表的插入 (3)数据修改 a.职工部门修改:某职工部门变化时,输入该该职工工号及需修改的属性值,完成对职 工部门的修改。 b.职工文化程度的修改:某职工文化程度变化时,输入该职工工号及需修改的属性值, 完成对职工文化程度的修改。 (4)数据统计与查询 a.显示职工全部信息及其工资信息。 b.显示职工考勤情况及调动信息。

四轮驱动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系统——以GE为例(下)

四轮驱动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系统 四轮驱动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系统 ————以以GE 为例为例((下) 2015年12月07日 (三)第三个轮:Work-out 激励 行为准则的建立要紧紧围绕着理念系统,使企业所倡导的理念,通过员工的行动表现在生活和工作实践中,要使员工的行为达到或超过企业的预期,第三个轮有效的激励手段和措施的运用必不可少,GE 通过work-out 激励激发员工的活力与生产力。 GE 公司的Work-out 是一种群策群力的解决问题方法,也是一种新的激励机制,它让员工获得一定的权力,使他们感觉到自己是公司的主人,可以释放员工们的工作热情,智慧和自信心,使他们发挥潜能放手去干,减少官僚主义,改善组织流程;授权给员工,减少垂直的级别界限;打破组织内部的隔阂,发展与客户的正式联盟或非正式关系;发展与其他组织的联系。详见图5。 图5 work-out 的目的 1.Work-out 的实施 GE 希望每个员工在一年内能够参加Work-out,这是一个必须参加的“课程”,在准备Work-out 之前有一系列规划,目的是让尽量多的人参加,早期的Work-out 不需要特定的话题,可以讨论任何问题,随着参与者的戒心渐渐消除,可以确定会议的特定目标。业务的领导者要促使后来的参与者能够洞察同事的想法,并积极参加论题的讨论,Work-out 的组织者要使参与者感到能够轻松地开始任何论题,并分为会议前、会议中和会议后来实施,会议前确定事件、问题与参与人;会议中提出期望,团队建设和技能建设;会议后进行跟进和必要的支持。详见图6。

图6 GE Work-out项目的组织 2.Work-out的效果 通过work-out的实施,将争论的范围扩大到整个公司,在GE之外获得“老板要 素”(boss element),老板不再是进行决策的“独裁者”,有时经理们要听员工的,员工 赋予了新的责任和权利,运用自己的想法去解决问题。通过work-out的实施,公司有更 好的运作秩序,工人的生产率更高,流程更简单,更明确,不再出现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打破各业务之间、工作岗位上下左右之间的间隙,实现无边界合作,充分发挥大企业的优点,同时又具有小企业的速度与危机感。 (四)第四个轮:活力曲线牵引 前三个轮有效运转,实现了GE运营和管理的过程控制,要想使结果更有成效,GE引入了 活力曲线对结果进行控制和监督,从而使四个轮共同驱动,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使GE 从理念驱动、行为执行、达到标准、结果输出方面取得了系统的成效,解决了企业的输入、过程和输出的问题。 “活力曲线”是GE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创造的人力资源评估方法。内涵是把所 有的员工强制分为ABC三类,然后严格的区别加以对待。确定总人员中的20%为最好的, 是A类员工;中间的占70%,为B类;最差的10%,为C类。根据ABC的分类可以画出GE 活力曲线,就可得到一张正态分布图,横轴为业绩由左向右递减,组织内达到这种业绩的 员工的数量为纵轴,由下向上递增。详见图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