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药行业年度投资策略

医药行业年度投资策略

医药行业年度投资策略
医药行业年度投资策略

国内医药行业仍具备较大增量投入空间,随着主观创新意愿被激活,在资本助力之下,创新成果转化将进一步加快。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创新药品、创新器械企业将具备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一、“4+7”集采试点执行后行业回顾

(一)2018 年 4+7 之后行业回顾

1.板块估值逐步分化

2018年12月首批“4+7”带量采购结果公布至今,医药子行业板块估值逐步分。非医保领域的医疗服务、CXO、中药及小众贵稀产品、部分产品具备消费属性或暂未收到集采压力的器械企业股价及业绩表现向好。2018年12月7日至2020年12月10日期间涨跌幅排名前40的企业中,医疗服务及CXO企业共10家、生物制品企业共5家、医疗器械企业共8家。

同时,化学制药板块受医保支付端改革影响较为明显,2018年12月7日至2020年12 月10日期间涨跌幅排名后40的企业中,化学制剂及化学原料药企业共13家。

2.创新投入力度加大,估值模式应更多包容创新研发

国内创新药市场国际化,制药工业创新升级,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从事创新药研发,以恒瑞医药和百济神州为例,两者2019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8.96亿元和64.69 亿元。

随着国内创新升级以及国际化,研发投入预计将会快速加大;在收入端受到国内医改深化的影响下滑之下,创新型企业的估值模式应作相

应的调整。对于优质的创新药企业,应重点关注公司的研发实力和成长趋势;下调即期现金流的权重,给予创新研发更多的权重。

3.CXO行业景气度继续提升,订单高速增长

CXO行业除一季度受到疫情影响,生产进度略有延后,二季度以来伴随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企业生产步入正轨,国内CXO龙头业绩在2020年二三季度显著提速。截至2020年9月30日,药明康德、康龙化成、九洲药业、昭衍新药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18.15、35.86、17.46、6.31。其中昭衍新药以及九洲药业在2020年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速分别高达59.18%以及47.50%,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

重视全球疫情供需缺口下的中国机遇。全球CDMO产业链的中国化趋势明确,疫情驱动下有望加速。一直以来国内对CDMO行业的发展环境相对友好:(1)工程师红利和充足的中高端人才供给仍是驱动国内CDMO行业增长的长期动力;(2)国内管理的规模效益保证研发项目的交付效率整体较高;(3)CDMO产业链从最初的研发到后期的临床开发到临床后期生产逐步一体化,保障了中长期的技术服务能力的领先。在国内CDMO在全球的低渗透率背景下,新冠疫情带来的短期供需缺口有望显著加速全球CDMO研发生产需求的中国化趋势,持续看好CDMO产业链在全球的高景气发展以及工程师红利驱动下的产业转移趋势。

4.药房大整合,成为老百姓买药的越来越重要的渠道

公司四家连锁药店上市公司前期通过IPO、定增、可转债等形式积累了一定的募投资金,益丰药房于6月22日完成可转债的发行上市并募集15.81亿元。四家上市公司可用资金仍较充足,未来门店扩张的进度有望持续加速。

根据中国药店杂志统计的2019年药店行业数据,2015年以来药店连锁化率保持逐年递增趋势,2019年连锁率显著提升了3.6%,同时行业门店总数近几年首次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反应出单体药店正在被连锁药店持续整合。

连锁药店的平均门店数量呈先下降后提升的状态,从2009年的63家下降到2016年的39家,随后反弹至2018、2019年的45家。不过,同期百强药店企业的平均连锁门店数量持续上升,由2009年的426家增长到2019年的1031家,年均复合增长率9.24%。特别是2015年至今增长尤其迅速,体现出大型药店企业近年来强大收购整合能力。

互联网医保政策逐步推进,连锁药店作为老百姓买药渠道的重要性持续提升。国家医保局、卫健委发文就疫情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提出指导意见: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鼓励定点医药机构提供“不见面”购药服务;对符合规定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在线处方药费等实现在线医保结算;使用医保电子凭证实现互联网医保服务无卡办理。从前三季度的情况来看,疫情下“互联网+”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处方电子化,进一步提升了线下药店医保用药的需求,互联网和线下渠道也显著受益。各地龙头更容易接入医院处方流转平台及医保结算平台,有望拿到主要增量市场。目

前看各地医保仍然是属地化管理,线上医保购药大概率要与线下门店合作,O2O仍然是最主要的实现形式,三季度四家连锁药店O2O 业务销售均有明显提升,未来药店作为老百姓购药渠道的重要性将持续提升。

5.部分创新器械登录资本市场,获得资本青睐

创新器械审评“绿色通道”开通以来,研发也越发活跃。2019年共有36个创新产品和12个优先审批产品进入“绿色通道”。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及磁共振成像系统等19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中空纤维膜血液透析滤过器等10项优先产品上市。微创医疗作为创新器械公司的代表,其下属或相关公司已有共计20个产品获批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审批加速叠加资本支持,创新器械公司成长和业绩兑现加速。科创板及港股18A通道均迎来创新器械公司上市,且股价表现较好。2020年11月,微创医疗专注结构性心脏病治疗领域的子公司微创心通医疗向港交所交表,且微创医疗于2020年12月11日公告将分拆其医疗手术机器人子公司上市。我们预计2021年A股及港股均有望迎来更多创新医疗器械公司上市。多数创新器械赛道于国内处于市场发展早期,手术渗透率低、进口占比高,随着国产器械公司的技术突破,进口替代有望提速、行业手术量有望快速提升。

6.非医保领域成为市场关注核心,估值也在快速提升

品牌中药、疫苗、医疗服务及具备消费属性的小众领域由于不受医保政策干扰,逐渐成为市场关注核心,估值也在快速提升。

(二)医保支付领域改革仍在深化,带采、谈判常态化,行业亟待创新转型

1.仿制药带量采购:已进入常态化、制度化和标准化阶段

2018年12月首批“4+7”带量采购结果公布以来,医保局已经主导了三批四轮的仿制药带量采购,逐步形成了市场为主导的药价形成机制,由初期的探索阶段进入到了常态化、制度化和标准化阶段。纳入集采的品种数量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品种数由“4+7”的25个增加至第三批的55个,首年约定采购量也由16.4万亿片/粒/袋/支大幅增加至200.05万亿片/粒/袋/支。

具体品种来看,首批“4+7”及扩面中并未纳入非医保品种,第二批及第三批分别纳入3个非医保品种。对于注射剂产品,注射剂一致性评价于2020年5月正式启动,但第三批带采仅纳入3个注射剂产品,预计随着更多企业的更多注射剂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下批带量采购中的注射剂产品数有望大幅增加。

随着一致性评价过评企业数增加,带量采购市场竞争愈发激烈,降价幅度逐年加大。(1)“4+7”带量采购:31个带采品种中共25个产品中标,拟中选企业25家,拟中选价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达到96%;(2)“4+7”扩面:拟中选企业45家,与联盟地区2018最低中标价相比,拟中选价格平均降幅59%,与“4+7”时点中选价格相比,平均降幅为25%;(3)第二批带量采购:共32个品种采购成

功,拟中选药品品规100个,共122家企业参与报价,拟中选企业77家。价格平均降幅(相对最高有效申报价)达到56.2%,最高降幅达到94.5%;(4)第三批带量采购:共中标55个品种(拉夫米定流标),拟中选药品品规191个,共189家企业参与报价,拟中选企业125家。价格平均降幅(相对最高有效申报价)达到72.3%,最高降价幅度达到98.7%,其中中阿哌沙班、奥氮平、非那雄胺(5mg)、卡托普利、美金刚、孟鲁司特、塞来昔布、托法替布价格平均降幅超过90%。随着第三批带量采购在规模及降价幅度上的大幅提升,带量采购已趋于常态化,仿制药降价成为长期趋势。

外资企业参与积极性减弱。面对带量采购,外企原研品种由最初的观望,到逐渐适应,最终因降价幅度过大而消极陪跑。首次“4+7”带采中,仅阿斯利康的吉非替尼和BMS的福辛普利纳2个品种中选,到“4+7”扩面及第二批各有5个原研品种中标。第三批带量采购中,外企大多数采取消极应对的策略,仅有卫材的甲钴胺、优时比的左乙拉西坦和辉瑞的利奈唑胺中标,另外还有多家外企通过高于最高申报价的象征性报价方式,主动退出本轮集采。

在集采的推动下,仿制药大幅降价、以价换量已成为长期趋势,各大药企的仿制药板块将逐步转变为低毛利率、贡献少量利润的业务板块,预计除少数生产、研发壁垒较高、竞争格局较好的产品外,大部分仿制药品种都将经历这一过程。因此从长期来看,带量采购将加速行业的创新转型,同时加剧行业分化,拥有更多丰富的管线布局的企业将面临更小的风险,而品种较为单一、管线较薄弱的药企将面临较大的单一品种降价的风险。

2.创新药医保谈判:创新品种可及性大幅提升,放量曲线更加陡峭

2016年,国家启动第一轮医保谈判,由原国家卫计委主导,最终3个药品谈判成功。之后每年均会组织一次谈判,2017年-2019年,

已有123个药品通过医保准入谈判纳入医保,现行医保目录中还有114个品种仍在协议期内。

创新药进入医保后患者可及性得到大幅度提升,具有高临床价值的品种在谈判降价进入医保后获得销售额的明显增长,如赫赛汀、奥希替尼、利拉鲁肽、氟维司群、康柏西普、安罗替尼、信迪利单抗等。国内新药市场已经进入高增速时代。

3. 支架集采:价格降幅较大,倒逼企业研发创新

2020年11月5日,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公示,此次支架集采竞标价在469-798元/个支架之间,较此前挂网价对应的出厂价有较大幅度下降。

此次冠脉支架全国集采总意向采购量为107.47万个,采购周期2年,入围产品为产品报价由低到高前10名,同一厂家入围产品超过3个时,采取等量增补方式确定最终入围产品。拟中选产品规定为入围产品申报价≤最低产品申报价的1.8倍或者申报价高于最低产品申报价的1.8倍,但低于2850元的产品。中选产品协议采购的产品给予医疗机构较大的自主决定权,医疗机构报送需求的产品未在中选范围,对应的意向采购量除≥10%给予最低价中选产品外,其余由医疗机构自主决定。

集采大势所趋,关注创新及产品布局。此次冠脉支架集采,国产产品和进口产品未分组,直接同组竞价,可能与支架成熟度较高,产品创新度较低有关。集采是医保控费背景下的必然趋势,产品布局丰富才能淡化单一产品集采带来的业绩压力。国内创新器械特别审批程序及医疗器械优先审批程序,明显缩短上市周期,加大对国产创新产品的支持。集采考验企业的产品布局和创新研发,长期看产品布局丰富,强化研发创新是企业实现持续成长的重要驱动力。

4. 创新和国际化仍是未来医药投资的核心方向

仿制药已经从传统带金销售模式进入以价换量阶段,单品种原有适应症的市场空间有限。降价医保局已经主导了三批四轮的仿制药带量采购,逐步形成了市场为主导的药价形成机制,由初期的探索阶段进入到了常态化、制度化和标准化阶段。纳入集采的品种数量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品种数由“4+7”的25个增加至第三批的55 个,首年约定采购量也由16.4万亿片/粒/袋/支大幅增加至200.05万亿片/粒/袋/支。

创新药医保谈判加快新药上市后放量增长,审评审批效率提升缩短研发回报期。2020年8月17日,国家医保局发布《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第五轮医保谈判准入时限由2019年12月31日调整至2020年8月17日,一批2020年新上市的国产药

品得以纳入本轮医保谈判。审评审批加速也显著缩短了创新药的研发年限,使得研发资金的回收期缩短。

海外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才是全球最大的市场,通过license out促进国际化分工。在医改深化的大背景下,即使在国内市场,创新药仍需具备国际竞争力方能拥有一定的市场地位。不论是产品拥有“国际化”的水平,亦或是产品的国际化市场开发,都是国内制药工业创新升级的必然途径,两者一脉相承。专注研发的国内企业通过license out的方式,与bigpharma合作形成产业链分工;或通过将自身的产品开发和商业化向全球市场布局;或国内企业通过借助资本,并购等方式拥有国际化的研发团队和新药产品以及商业化团队等。

非医保支付类产品或服务也是重要投资方向。全球创新进度加快的大背景下,国内创新速度加快,医保资金容量有限的背景下,通过带量采购或其他手段进行收支管理是中长期趋势,但非医保支付板块相对市场化程度更高。主要包括自费类产品如生长激素等;服务类项目如非疾病类手术、医美需求;CXO、原料药出口类海外客户需求等。非医保支付行业,可以更好地从供需角度进行市场化研究,子行业的成长确定性有望持续高于整个医药行业。

二、创新药:创新分化,国际市场海阔天空

(一)药审改革加速国产创新药的爆发

2015年8月,《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发布,拉开了中国药审改革的序幕。国务院等政府部门发布一系列政策鼓励创新药的研发,包括进行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专利保护、探索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等。

改革的核心主要围绕鼓励创新和提升药品质量,包括注册分类改革、优先评审、上市许可人制度、加入ICH(国际化)等,突出创新性及临床价值。提升质量:一致性评价、新版GMP提升已有品种质量;临床自查核查,鼓励高质量药品注册数据。

自药审改革以来,国内创新药进入爆发期。通过CDE进入国内临床开发的国内外创新药项目量持续创新高。2020年截止11月,CDE 承办新药IND项目接近400项个(按品种计),超过去年全年的承办量。批准进入临床研究的新药数量自2015年以来也屡创新高。

CDE受理承办的创新药上市申请(NDA&BLA)方面,2018年开始,新药上市申请(NDA&BLA) 数量开始大幅提升,2020年截至11月,共有45个新药向CDE递交NDA或BLA;其中国产新药贡献最大。

截至11月,CDE已经承办待批准上市的创新药数量有63个,其中国内企业拥有35 个,已超过一半。国内企业中,恒瑞医药数量最多,拥有四个待批上市新药:氟唑帕利胶囊、海曲泊帕乙醇胺片、磷酸瑞格列汀片和脯氨酸恒格列净片。

(二)中国制药产业升级关键期,创新药企业百花齐放

鉴于国内制药产业的发展历程,从原料药到仿制药阶段,诞生了一批优秀的仿制药企业。目前正是中国制药产业从仿制药向创新药升级的

关键时期,这一过程可能会持续十年以上,大量的企业、科学家、资金方将参与这一过程。目前参与国内制药产业创新升级的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类:

1. 传统制药企业:中国制药产业的发展有别于欧美发达国家制药产业的发展历程,在国内产业从原料药到仿制药的过程中,诞生了一批优秀的仿制药企业。以恒瑞医药为首的传统制药企业先后布局创新药研发,医保改革政策下,将会有更多的传统仿制药企凭借其前期资本积累,通过各种途径向创新药企业转型。

新兴的Biotech企业:在人才、外部政策和资金等多种因素的驱动下,从2010 左右开始,国内biotech企业如雨后春笋般陆续成立。贝达药业、君实生物、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biotech企业的新药陆续落地并开始商业化,biotech企业还在大量涌现。数量庞大的biotech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制药工业创新升级的核心力量,并且其贡献权重预计将会越来越大。香港联交所18A、科创板等资本市场改革,初创型生物科技企业融资途径大幅优化,为国内创新药产业发展逐渐建立起完善的融资环境。

目前国内制药产业创新升级整体还处于初期阶段,多数大药企在产品开发上还属于入场不久的选手,加上现阶段国内创新药立项同质化严重,传统大药企和biotech企业在创新药产业链上的分工与美国差异较大。由此出现的现状则是新药的同质化,biotech企业与大药企可能进入无序的商业化竞赛中。第一批biotech企业如贝达药业、君实生物、信达生物等,凭借其领先的研发优势,在国内产业创新升级的早期阶段,已经开始转向具备平台属性的biopharma。

(三)国际化是创新升级的必然途径,关注拥有国际化竞争力创新项目的企业

药审国际化下,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内外企业争相争夺国内创新药市场。在医改深化的大背景下,即使在国内市场,创新药仍需具备国际竞争力方能拥有一定的市场地位。不论是产品拥有“国际化”的水平,亦或是产品的国际化市场开发,都是国内制药工业创新升级的必然途径,两者一脉相承。国内创新药企业的国际化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类:

(1)专注研发企业通过license out的方式,与bigpharma合作形成产业链分工,优化研发资源配置同时实现创新药项目商业价值的最大化开发,如天镜生物、亚盛医药、加科思等,预计大量的biotech 企业将通过这样的方式参与国际化;

(2)国内企业将自身的产品开发和商业化向全球市场布局,如百济神州(泽布替尼已在美国上市并商业化)、恒瑞医药(尚未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市)、贝达药业(恩沙替尼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开发,即将申报上市)、康弘药业(康柏西普欧美多中心III 期临床开发)、亿帆生物(F-627欧美临床开发)、荣昌生物(泰它西普国际开发)等;

(3)国内企业通过借助资本,并购等方式拥有国际化的研发团队和新药产品以及商业化团队。

三、创新器械:踏雪寻梅,集采背景下的新机会

2020年11月5日国家医保局在天津从冠脉支架入手,首次开展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本次集采共有2408家医疗机构参与,首年采购量达到107万个,占2019年全部采购量(165万个)的65%。本次集采支架价格从均价1.3万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无论国产外资,相同企业的相同产品较2019年水平平均降价93%。按采购量估算,市场规模约从200亿元萎缩到10亿元。我们认为:医保改革势不可逆,高值耗材带量采购作为重要手段,范围广、力度大,应客观看待其对行业带来的深刻影响,但并不必谈集采色变,将整个行业“一棒打死”。

集采视角也将成为判断医疗器械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维度之一。所以我们分已被集采品种、未来可能集采品种以及医保免疫品种三个范畴讨论医疗器械板块2021年的变化与机会。

1.已被集采品种

诚然,此次高值耗材国家集采大幅压缩了冠脉支架的市场规模,改变了行业的竞争格局,但也带来了新的机会。(1)辩证地看,集采中标企业虽然大幅降价,但也通过集采“以价换量”,获得了广阔的院内市场;且中标产品的销量提高也能够加快其他创新产品的进院步伐,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2)另一方面,此消彼长,集采外品种将迎来新的机遇。由于集采品种的大幅降价,医院使用集采外高端新术式品种的动力更强,尤其是具有治疗特色的高端技术产品或术式,部分有支付能力的患者也具备较强的消费意愿。重点关注药物球囊、可降解支架、TAVR。

2.未来可能集采品种

推此及彼,除冠脉支架外其他高值耗材品种(眼科、骨科)也应充分预估未来集采的可能与影响。我们认为,其他高值耗材品种的市场规模势必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压,但进口替代、高端术式创新等大趋势不变,部分个股在集采浪潮中仍有机会,需要结合细分行业与标的具体分析。

(1)骨科产品

骨科产品(脊柱、关节、创伤)目前都有作为耗材带量采购的试点品种出现,从整体看,2019年骨科植入耗材308亿元,占高值耗材比重25%,为第二大品类,未来将会是耗材带量采购重点探索的领域。其中关节类产品主要由髋关节、膝关节两类简单组套为主,未来大规模集采可能性较高;而创伤类产品因制造工艺相对简单,国产化率约70%,基本完成进口替代,未来也是集采重点关注品种;脊柱类成熟产品需要较深厚的技术积累,且市场培育周期长,未来集采预期尚不明朗;因为国产龙头企业市占率较低,如果大规模集采,则有助于行业集中度提升,国产龙头有望借助集采提升终端覆盖率,打开院内市场。

(2)眼科产品

眼科类耗材中人工晶体由于组套简单、分类清晰、单品采购额较大、临床使用成熟等因素,成为当前耗材带量采购的试点省份最多的品种;今年人工晶状体已开展多省联合集采,未来或将逐步覆盖全国,但地方集采政策较为成熟,判断全国性集采可能会有一定的推后。

集采有助头部企业形成良性循环,二三线厂家的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利好一线厂家扩大市场份额。同时,在降价的大趋势下,进口产品的相对高价也将为国产替代创造良好机会。

3.医保免疫品种

医保免疫类产品不受集采影响,具有“避风港”属性,主要关注消费属性产品与医疗设备板块。消费属性产品重点关注眼科类产品(OK 镜、ICL晶体)与医美类产品。重点关注迈瑞医疗、开立医疗、爱美客、昊海生科、联影。

(一)创新品种对集采品种的替代

1. PCI仍是治疗心血管狭窄的主要手段,PCI手术需求尚未得到满足。

尽管冠脉支架集采导致市场空间大幅萎缩,但是PCI手术因创伤小、效果好,仍然是目前治疗心血管狭窄的主要手段之一。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年我国现有冠心病患者达1,100万人,且仍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产品大幅降价、患者基数庞大、PCI手术成熟的背景下,我们判断PCI的手术量仍旧能够保持增长。

根据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CCIF)公布数据,2018年度中国大陆地区PCI治疗次数达到92万例,同比增长22%左右,按每台PCI 手术平均使用1.46个心脏支架测算,2019年全国心脏支架植入量约为165万支。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则2018年中国每百万人口有656例患者进行PCI治疗,而美国、日本等国家数据都在2,000-3,000例间,可见国内PCI手术需求远未得到满足,随着人口老龄化导致的急性心梗发病率提升以及分级诊疗制度下全国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的建立推广,可以预期我国心脏支架植入量仍将保持13%~15%的高速增长。

2. 此消彼长,集采外品种或将迎来新机遇

在集采政策大幅压缩冠脉支架的市场后,我们判断高端技术和差异化特色的产品将受到临床医生更多的关注。相较于已被集采的冠脉支架,创新术式如脑血管介入、TAVR具备特色治疗优势,但尚处于临床拓展阶段,使用量尚小,市场仍需培育,短期内也不会开展耗材带量采购,在集采外市场拥有机会。

(1)介入治疗

“介入无植入”是冠脉介入的未来发展方向。由于金属支架植入导致术后血栓等长期不良反应事件依旧存在,“介入无植入”理念逐渐获得临床认可,以药物涂层球囊和生物可降解支架作为代表。生物可降解支架的理念是采用完全可降解聚合物作为支架载体并携带药物,最终可

降解并被完全吸收,同时实现短期支撑受益和长期无残留的好处。而药物涂层球囊则是传统球囊和药物洗脱技术的结合,在不永久性植入异物的情况下,通过亲脂基质将抗增殖药物快速均匀地转移到血管壁内组织,目前主要用于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由于受到技术、材料等因素的限制,介入治疗处于缓慢前行阶段,集采压缩冠脉支架利润后,介入的临床使用有望增加。

2025年我国药物涂层球囊(DCB)市场空间或达100亿元。我们基于以下依据和假设对未来我国DCB市场空间进行测算:①根据前述二代DES可将术后再狭窄率降低至5%-10%,小血管病变比例达25%-30%,分叉病变比例达5%左右,我们按照中位数匡算,则DCB适应症占比可达PCI手术总量的40%。②目前,我国每年PCI 手术量超一百万例,并可预期仍将保持年15%-20%的增速。按照10%的年复合增长率匡算,到2025年我国PCI介入手术量可达166万例。③参考目前国内贝朗新普力球囊挂网价25,000元左右,国产乐普、垠艺轻舟球囊挂网价20,000元左右,假设未来更多产品进入市场导致的价格下降,我们按照15,000元作为挂网价匡算,则2025年DCB对应的市场空间可达100亿元。可以预期随着未来我国PCI手术例数的增长以及临床验证的适应症的拓宽和介入无植入理念的深入,可以预期DCB的市场空间将更为广阔。

中国企业强全部名单

2017年中国企业500强全部名单 名次 ? 企业名称 ? ? ?2016年营业收入 1.国家电网公司 ?亿元 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亿元 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亿元 4.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亿元 5.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亿元 6.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亿元 7.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亿元 8.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亿元 9.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亿元 10.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亿元 11.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亿元 12.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 ?亿元

13.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亿元 14.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亿元 15.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亿元 16.东风汽车公司 ?亿元 17.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亿元 18.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亿元 19.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亿元 20.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亿元 21.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亿元 22.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亿元 23.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亿元 24.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亿元 25.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亿元 26.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亿元 27.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亿元

29.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亿元 30.安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亿元 31.苏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亿元 32.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亿元 33.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亿元 34.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亿元 35.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亿元 36.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 ?亿元 37.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亿元 38.海航集团有限公司 ?亿元 39.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亿元 40.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 ?亿元 41.正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亿元 42.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亿元

中国医药市场调查报告

中国药品市场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市场篇 心脑血管市场是近年来行业关注度直线上升的一大市场,患病消费群的不断蔓延,促使企业、商家、产品也随之层出不穷。近两年每年26%的速度增长,使得原本平淡沉默的市场也逐渐开始登上行业舞台。其特点和规律性也开始逐渐暴露。 心脑血管市场是医药市场屈指可数的倍数增长行业 心脑血管疾病,相对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虽然患者在情绪激动,暴躁,等情况下也会发生突发事件,但在时间点上,冬春多为发病季节。随着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每年冬春季节,各企业新产品推广就会越发活跃,患者也会越发在意这一阶段。 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心脑血管疾病多依赖于防控。患者在选择产品上,除具有明显的地区特征外,其忠诚消费也正在形成市场主流。无论是紧急救助还是日常维护。 众所周知,老年人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发病群体。统计表明,2004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3个亿。人口老龄化的来临,使这个年龄段的人口总数有了很大的增长,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群相应也有了一定的上升。人口老龄化推进心脑血管市场的繁衍。与此同时,现代社会来自工作、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加上生活不规则、饮

食不科学及缺乏锻炼等,促使心脑血管疾病在30岁至40岁的中青年人中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发病的年龄跨度在不断扩大。 中药崛起,逐渐成为行业主角 据不完全统计表明,目前国内心脑血管类药物市场的规模为158亿元,总的市场格局是中西药各占一半,在中药产品中,除了地奥心血康、步长脑心通和复方丹参滴丸三大品种外,石家庄以岭药业集团的通心络、山西中远威药业集团的溶栓胶囊、速效救心丸以及天保宁银杏叶等新老品种也在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中药产品在心脑血管市场的崛起,使其快速荣登上了行业市场的主角。 随着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国内外的企业、品牌不断的增加,大品牌更是犹如雨后春笋,呈现几何倍增之势。另一方面,随着民族企业营销意识的不断升级和生存压力,推动出现了一大批民族企业,加剧了中国在心脑血管市场的发展进程。 从国家的角度,中成药能够取得如此佳绩,自然是支持有理。从市场和消费者的角度,中成药之所以能够获得此项行业殊荣,甚至可以说处于强势地位,并出现几个医药市场最大的中药品种,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在于西药在治疗心脑血管病方面不像抗生素类药品那样具有绝对优势,没有疗效非常显著的品种,而中药心脑血管病恰恰有独到疗效,并已经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医药物流案例分析

医药物流案例分析 物流管理1203班 小组组长:魏瑶(1220052108) 小组成员:丁倩(1220052104) 陈思(1220052114) 董雪甜(1220052107) 孙春丽(1220052116) 黄金钗(1220052109)

医药物流发展的概况 医药物流就是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对医药(主要指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诸环节进行有效集成和整合,实现医药流通的高效率和高效益。医药物流在我国刚刚起步,但发展迅速,并很快成为医药流通领域的热点。其原因在于:宏观上,是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全国经济形势普遍走好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的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微观上,是由于我国医药经济持续走强(医药市场的增长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药品连锁经营以及零售市场前景普遍看好的情况下形成的。所有这些都必将促使医药物流成为热点。 医药物流的特点 医药物流是依托一定的物流设备、信息技术和进销存管理系统有效整合营销渠道上下游资源,通过优化药品供销配运环节中的验收、存储、分拣、配送等作业过程,实现自动化、信息化和效益化而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医药物流的核心是提高订单处理能力,降低货物分拣差错,缩短库存及配送时间,减少流通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医药物流的重点是将供应商、物流中心、终端销售网络,进行合理的分工、整合。医药产品在实物形态上,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价值高等特点,在市场环节上,具有生命周期短,有失效日期限制,用户供货要求时间紧,在流通环节上,由于本身性能上的原因,使其对储存、包装、运输有特殊的要求,对医药物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医药物流领域里,提供专业化服务,避开现在物流企业在仓储、运输方面的价格战,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才是成功的捷径。 一.医药物流发展的现状 1、国际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市场 2013年5月30日,新GSP实施前夕,全球最大的速递机构、最大的包裹递送公司,同时也是全球主要的专业运输和物流服务提供商UPS在中国建立的第二个医疗物流仓储中心正式在杭州开业,UPS对外宣称“已达到前述新规的各项要求”。UPS亚太区高层表示,该公司在杭州的仓储中心将主要服务于总部在中国的医药企业,医疗物流是UPS的重点战略,战略团队正在考虑在中国适合的地方投资。同年7月,美国百时美施贵宝中国区贸易物流中心也签约落户无锡新区…… 跨国巨头选择医药物流作为突破口,自然有其考虑:医药物流的高价值、高准入条件、高技术含量,对信息系统和物流管理等高专业要求,使跨国巨头在与国内医药物流企业竞争时有更加明显的综合优势。可以说,跨国巨头已经赢在起跑线上。 2、冷链物流发展升温 随着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医药物流成为了行业的热点所在,虽然其在中国才刚刚起步,但是发展迅速,并很快成为医药流通领域中的领头者。医药物流区别于其他物流的最显著特点是冷链物流。冷链物流具有专业性高、技术性强、初投入大、聚焦高端等特点。据统计,疫苗类制品、注射针剂、酊剂、口服药品、外用药品、血液制品等医药冷藏品的销售金额占我国医药流通企业总销售额中的3%~8%,且上升趋势明显。新GSP中关于药品仓储温湿度

中国医药行业竞争因素分析

中国医药行业竞争因素分析 (一)行业新进入者威胁 对医药企业而言,由于具有资金技术密集型等专业性及特性,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进入壁垒较高。首先是来自政府行政管理方面的壁垒。药品作为特殊的商品,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医药行业的生产受到国家监督管理部门的严格控制。新药的注册生产方面,由于也存在一定的行政保护,使原有制药企业拥有较强的垄断优势。其次,由医药产业的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壁垒。新进入的医药企业难免要面临一个很大的考验,即要么在规模经济上经营,投入巨额的资金,并与现有企业进行激烈的市场份额争夺战:要么在规模经济以下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这两方面会给医药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第三,来自资本需求的壁垒。由于国家提高了医药产业的进入门槛,因此相关带来了在启动资本方面的更高要求。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医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表示,虽进入医药产业的壁垒重重,但由于我国药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惬意要产业回报丰厚,因而近年来一些财力雄厚的大集团等纷纷控股收购医药企业,国外更多的医药巨头业试图进入我国医药市场。新的进入者使整个医药市场原有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 (二)购买者议价能力 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其购买商主要为药品批发企业、医疗机构以及药品零售商。药品批发企业一直都是医药企业产品的主要流向,其在与不同卖方的交易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大量的信息,且医药企业之间产品的差异化小,因而批发企业具有相当的议价优势。近几年来,我国药医疗机构好人品批发企业向着规模化、联盟化的方向发展,国药集团等大型药品商业企业在市场中占的份额不断扩大,从而使医药企业在这场贸易的博弈中地位进一步下降。医疗机构和零售药房作为整个销售环节的终端,能够直接接触消费者,因此具有引导用药消费的能力,在与医药企业谈判中具有绝对的优势,也有着很强的议价能力。 (三)供应商议价能力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直接影响着医药企业的生产成本。医药供应商包括:原料药及辅料生产厂家、能源的提供商等等。我国是全球主要的原料药出口国,拥有大量的原料药生产厂商。为了争夺相对固定的市场,原料药行业的竞争也异常激烈。因而在原料药采购的议价方面,医药企业占据一定的优势。而能源的价格由国家相关机构统一规定,医药企业并无与之议价的能力。近年来,各种原材料以及能源的价格猛涨,致使整个医药供应链各个环节价格上涨。这无疑使举步维艰的医药企业雪上加霜。 (四)替代品的威胁 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其作用并不能通过保健品或医疗器械等其他产品所替代。因而,替代品较为局限,由此对医药产业竞争所带来的的威胁较小。 (五)同业竞争者分析 在我国现有的医药生产企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厂商少之又少,产品同质化现象相当严重。相同的药品就有几十家乃至几百家医药企业同时生产,从而导致了医药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国内医

肖权:医改背景下,医药行业投资策略

肖权:医改背景下,医药行业投资策略 2010-08-10 09:15:27 | 来源: 肖权深圳市达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研究总监

一、医改的逻辑 1、医改的目的 “十一五”规划提出“和谐社会”建设主题,“看病难”是社会不和谐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解决“看病难”问题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 首先,我们定义何谓“看病难”; 从定义的内涵来讲,“难”是一种心里感受;从定义的外延上来讲,“看病难”主要包括如下表现形式: ⑴赤贫者无钱看病或者看病后因病返穷而不愿看病,主要原因为相对于医疗药品费用,患者支付能力过低; ⑵有钱看不上病,主要原因为医疗资源(包括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尤其是高端医疗资源稀缺所致; ⑶看了也治不好,主要是某些疾病属于疑难杂症,目前医疗水平无法解决。 2、医改的具体措施 从前述的论述来看,医改的目的是让居民看得起病,看的上病以及看的好病,而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包括供给端的供给稀缺、需求端的需求刚性与支付能力的低下,因此全部医改工作围绕供求双方展开,总体思路是增强需求方,增加供给以及监管供给方,具体措施如下: ⑴扩大医保覆盖范围,在城镇职工医保的基础上,将城镇居民(一老一小)纳入医保范围,同时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组织(新农合),不断提高覆盖率与报销比例,以此来增强需求方。 ⑵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建县级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医疗卫生机构领域,以此来增加医疗资源供给。 ⑶药品GLP、GCP、GMP、GSP制度、基本药物目录制度、医保目录药物制度、药品招标采购制度、公立医院改革制度,以此来监管供给方。 ⑷鼓励医疗技术与药物创新制度,以解决系列疑难杂症。

2012年中国医药企业500强完全榜单

2012年中国医药企业500强完全榜单(按资产总额) 排名企业名称 1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2 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3 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 石药集团有限公司 5 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 6 哈药集团有限公司 7 威高集团有限公司 8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9 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10 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11 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12 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3 吉林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4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5 太极集团有限公司 16 武汉人福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7 杭州华东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18 新和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9 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 深圳市海普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1 天津金耀集团有限公司 22 联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 23 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4 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 25 中国远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6 康恩贝集团有限公司 27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8 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9 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30 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 31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32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33 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4 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5 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36 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 37 山东绿叶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38 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 39 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0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41 瑞阳制药有限公司 42 华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43 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44 江苏康缘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5 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46 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47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48 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49 江苏豪森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50 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 51 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52 百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53 普洛股份有限公司 54 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5 南京医药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6 江苏亚邦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7 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58 海南海药股份有限公司 59 山东新华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0 宜昌东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61 仁和(集团)发展有限公司 62 江西济民可信集团有限公司 63 三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64 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65 大冢(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66 费森尤斯卡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67 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68 北大国际医院集团西南合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69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70 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 71 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72 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73 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74 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5 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76 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77 江苏江山制药有限公司 78 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79 浙江尖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0 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81 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82 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2019年医药市场分析报告

医药市场分析报告 分析报告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文体。分析报告的标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公文式,另一种是新闻报道式。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医药市场分析报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诱人的蛋糕 从全球医药市场来看,降血脂无疑是一个蕴含无限商机的“金矿”。 20xx年全球最畅销的200种药品中,有8种是降血脂产品;全球销量排名第一第二的药品全是降血脂药品,分别是辉瑞的 Lipitor(阿伐他汀)和默克的Zocor(辛伐他汀)。令人瞩目的是,降血脂药品在过去的5年中,仍保持着每年9%的快速增长态势。在降血脂药品取得骄人成绩的背后,是现代病——高脂血症的高发病率。 在过去二十年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人的食物消费发生了很大变化,尽管中国人的膳食组成仍然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体,但动物性食物和油脂的消费已经出现了大幅度上升,而谷类和薯类等植物性食物的消费却呈下降趋势。中国人膳食结构的变化,带来最显著的效应就是——高脂血症发病率的不断提升。专家估计,全国3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间,血脂偏高的比例大约在10-20%左右,估计中国的高脂血症患者高达9000万。 高血脂的高发病率,已经在中国人的疾病模式中体现出来了。卫生部《2003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中显示,中国人死亡原因中,约32%死于心脑血管病,也就是说,20xx年每三个死亡的中国人中间

就有一个死于心脑血管病,而这些心脑血管病患者,绝大多数死于高血脂导致的动脉硬化。在我国第一大城市上海,居民死因前2位已从50年代的麻疹、肺结核变为现在的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其中心脏病死亡率已超过日本。 对于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来说,高血脂在整个21世纪,都会是中国人健康的最大威胁。高血脂,将成为中国人整个21世纪的心病。 既然高血脂能够带来动脉硬化,进而导致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病。那么降低心脑血管病死亡率最有效的措施,莫过于“降血脂”。医学已经证实,降血脂可以减慢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因此近20年来,降血脂一直是全世界医学界极为重视的课题。 中国有9000万高血脂患者,也就是说中国有9000万需要降血脂的人,这是个多大的市场?只要每人平均每年服用100元的降血脂产品,降血脂市场就能达到100亿元的规模。 二、坑人的陷阱 庞大的市场、国际药品市场上降血脂产品的成功先例,这些极大地刺激了中国企业家的神经。从卫生部检索来的数据显示,截止20xx年底,国家已批准的近3000种国产保健食品中,产品功能集中在免疫调节、调节血脂、抗疲劳三项上的就占2/3,其功能含调节血脂的保健品则不少于1000个。而在市场与保健品高度重合的OTC市场上,降血脂类药品总数也不低于200个。除了国产保健品、OTC产

我国医药行业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我国医药行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罗三强工商管理 1046710 摘要:概述我国目前医药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政府应该如何和面对解决这些问题。并对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医药行业现状发展前景 医药产品(含药品以及医疗器械等)是特殊的商品,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医药产业不但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而且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密切相关。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在各国的产业体系和经济增长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医药产业成为世界各国广泛重视并大力发展、相互展开激烈角逐的一个焦点。在中国,医药产业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壮大对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对促进政府早日实现“人人都享有卫生健康”的目标都有重要意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2010年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概况 根据产业研究中心资料显示,2010年上半年,在医药工业销售产值中,中成药制造业和中药饮片加工业完成1423.3亿元;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完成571.5亿元;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完成791.4亿元;化学原料药和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完成2604.4亿元。医药工业销售产值5644.1亿元,同比增长24.8%。 2010年1-9月,我国医药行业增加值增长14.8%,同比加快1.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在医药行业主要产品中,中成药产量152万吨,增长23.1%,当月增加值增长15.1%,比上月加快1.7个百分点;化学药品原药产量161万吨,同比增长19.9%。2010年1-8月,国内医药行业实现利润788亿元,同比增长32.8%,增幅同比加快16.6个百分点。 截止2010年1-11月,我国医药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主要产品中,中成药179万吨,增长23.4%;化学药品原药产量204万吨,增长20.1%,11月份医药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从这也可以看出2010年1-11月我国医药行业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这不仅推动了相关医药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还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 进出口方面,2010年上半年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额283.02亿美元,同比增长28.8%,其中出口188.87亿美元,同比增长31.16%,进口94.16亿美元,同比增长24.31%。2010年8月,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额50.58亿美元,同比增长26.40%,其中出口33.24亿美元,同比增长24.87%,进口17.34亿美元,同比增长29.46。 2010年第三季度,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贸易继续保持良好发展,进出口额156.86亿美元,同比增长23.09%,出口值102.13亿美元,同比增长21.83%,进口值54.72亿美元,同比增长25.51%。2010年10月,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值为46.21亿美元,同比增长13.68%,其中,出口为30.92亿美元,同比增长14.51%,

中国制药业行业分析资料讲解

中国制药业行业分析 医药行业发展概况 医药制造业分类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国际医药市场总体上继续保持巨大需求和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国内市场也将出现旺盛的消费需求环境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扩大我国药品市场医保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将进一步促进价格低廉、疗效确切的国产普通药的使用人口的增长和老龄化促使我国的用药将有较大增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完善,农民收入的提高,为医药市场创造了发展空间。年国内医药商品销售额为亿元,预计年将达到亿元,成为继美、日、德、法后的世界第大医药市场而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的高速增长势头,意味着我国药品市场的增长速度继续保持高于美国药品市场,我国医药市场将达到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

第一大市场。 国内外医药市场容量的不断增长,为中国医药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医药制造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最有增长潜力的行业之一。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医药制造业可以分为五小类,即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业、动物药品制造业和生物制品业。 生物技术是当前发展最快的高技术之一,,生物技术为突飞猛进的医药制造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生物技术研究与医药技术交叉产生了新的生物医药制造业,已经成为各国的投资热点,并成为医药制造产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部分。在生物医药制造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促进了世界生物技术医药产品产业化进程,促使生物技术药物市场不断扩大。生物技术创新药品在治疗领域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且增长迅速。发达国家化学药品与生物医药产品销售额已达1:1。目前世界医药的年产值已经达到2000亿美元,医药贸易额达1000亿美元,其中生物制药产品比重越来越高。现在,许多国家已把生物技术医药制造业视为经济增长点,世界生物技术医药制造业将会迅猛发展,预测世界生物技术药品到进入21世纪后的销售额将达600亿美元以上,年增长率将达34%。生物医药制造技术将成为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高技术。 天然药物成为医药制造业一支重要力量。人们先后发现许多海洋生物和矿物中具有抗菌、抗病毒、止血、抗肿瘤等药理活性作用的物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一 ?案情简介︰ 钟某有《医师执业证书》,执业地点为县人民医院,未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经常在家中为病人看病和治疗。 ?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作出处罚︰①立即停止医疗诊疗活动;②罚款5万元;③没收药品。 ?分析︰ 医疗机构的执业医师在家中开展诊疗活动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 一、如果执业医师在家中所开展的诊疗活动仅仅是因亲戚、朋友、邻居突然发病而为其提供的医疗救助,或者是紧急情况下对急危患者采取的紧急诊疗措施,则不能作为违法行为给予处罚 二、经常在家中开展诊疗活动、擅自诊疗病人的行为,应当依法予以查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医师应当在注册的医疗机构内执业。任何单位和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开展诊疗活动。因此,对钟某擅自在家中诊疗病人的违法行为,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进行处罚是正确的。对同一违法行为只能选择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九条或《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进行处罚,不能同时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九条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分别裁量合并计算来进行处罚。 ?思考︰ 根据《卫生部门关于对医疗市场监督执法中有关法律适用问题的批复》(卫

政法发【2005】81号),“对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非法设立诊疗场所进行医疗活动的行为,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由于此类违法行为只存在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非法设立诊疗场所”一个违法行为,没有“非医师行医”等其他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所以不能同时适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对当事人实施双罚。另外对本案的处理,须强调依法予以取缔,而不能写成“立即停止医疗诊疗活动”。 案例二: 贵阳L医院未经许可擅自开展母婴保健执业活动案例 ?案件来源: 投诉举报 ?案情简介: 2009年8月24日,贵州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接群众举报,反应贵阳L医院存在“非法行医”情况,我局卫生监督员立即赶赴现场,调查处理。现场检查中发现,该院持有合法有效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注册诊疗科目为:妇科专业、产科专业,该院未提供《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医院开展了终止妊娠执业活动。 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第三十二条(医疗保健机

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其主要门类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制药机械、药用包装材 料及医药商业。医药行业对于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计划生育、救灾防疫、军需战备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医药工业体系和 医药流通网络,发展成为世界制药大国。据统计口径:我国现有医药工业企业3613家, 可以生产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总产量43万吨,位居世界第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长,医药工业一直保 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1978年至2000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6%,成为国民经 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二、我国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自1997年以来,医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占全部工业总额 的比重,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大,以资产为主的规模比 重仅为2%3%,效益指标相对高一些也仅为3%4%,是我国实现经济效益的稳定来源产 业之一,但并未进入支柱产业之列。医药行业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为人民防病治病、康复保健、提高民族素质的特殊产业。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中,起 到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保驾护航”作用。 三、药品质量管理的三个重要标准 质量是药品的生命,质量无法保证的药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毒品,不但不能治疗人体疾病,反而贻误治病时机,危及患者生命。要想做好药店里的质量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地查遗补缺,必须掌握三个标准。这三个标准是其他工作的基础,基础性工作如果做不好,就很难保证药品质量,也就难以达到方便顾客,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的根本目的。 1.购进验收标准。连锁药店的门店没有购进环节,只是接受总部的配送,按照来货跟踪单 和零售拨货单验收即可。而单体药店在购进药品时,应注意对供货单位和从业人员的资质进行审核,索取相关资料,包括供货单位的药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营业执照复印件、 gsp或gmp证书复印件,以上均须盖有供货单位的公章;对供货单位销售人员应索取身份 证复印件、毕业证复印件、授权委托书原件;另外还有双方签订的质量保证协议。以上资料齐全,才可签订合同,实施采购行为。从资质审查上把好关,不能完全提供以上资料的单位一般资信较差,门店不应与这样的单位发生业务。 验收药品时,须逐批对照实货进行外观性状检查,对品名、规格、批号、数量、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家、批准文号等内容进行检查,发现外观异常者,不能验收入店。

医药行业投资策略

2011年医药行业投资策略 集中与提升是主旋律 投资要点: 普药和医药流通企业面临集中与整合: 基本药物制度,2010新版药典和明年年初新版GMP的施行对药品质量、药企的硬件设施和生产规范提出了更高标准和硬性要求,三者共同作用事实上导致医药行业的门槛进一步提高,行业内部的洗牌已经开始,大型医药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和整合,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关注华北制药600812,哈药股份600664。 医药流通从群雄逐鹿进入寡头时代。现代化信息系统、专业仓储设施、全国性网络布局和规范的质量管理等因素将成为医药流通企业重要衡量标准,低水平竞争及市场集中度低的时代很可能一去不返。整合与重组成为医药流通市场的关键词,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通过跨区域的并购实现在全国版图中的布局。关注上海医药601607,南京医药600713,九州通600998。 医疗器械受益于更新换代,填补缺口: 新版GMP实施后,部分条件不达标的医疗机构和生产企业需更换医疗器械及制药设备。同时新建或改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添置和配备医疗器械设备,医疗器械还有较大市场空间尚需填补。关注新华医疗600587。 提升创新能力---应对中高端市场的潜力释放: 二类疫苗市场前景广阔。从疫苗产业发展趋势看,多联疫苗、治疗性疫苗,基因重组疫苗等新兴疫苗将会是未来疫苗发展的主流,关注国内二类疫苗龙头及研发治疗性疫苗的企业和公司。 中药材的涨价显然对于中药企业的利润空间不利,中药企业通过各种路径突围,在突破自我的过程中也逐渐完成了蜕变。突围路径一:掌握定价权;突围路径二:谋求向快速消费品市场的拓展;突围路径三:自主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突围路径四:逐渐走向国际市场。 单克隆抗体、重组蛋白药物、新型诊断试剂等生物制品和高端的仿创药乃至原研药品种值得关注,这些药品具有一定的需求刚性,一

中国医药案例分析

中国医药集团案例分析 一、中国医药集团的发展历程与集团概况 中国医药集团成立于1998年,经国药办批准,由中国医药(集团)公司、中国医药工业公司、中国医药对外贸易总公司、中国医疗器械工业公司4家企业联合组建而成。 2001年经财政部批复,重庆医药设计院、武汉医药设计院、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自 1月1日起无偿划转进入国药集团。2002年10月当时的控股子公司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 600511,募集资金 2.5亿元,通过上市规范了法人治理结构,拓宽了融资渠道,提升了市场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2003年1月国药集团引进复星集团民营资本,成立了国药控股有限公司,其中发行人持有 51%权益,在引入增量资金的同时,实现了经营机制的转变,进一步完善了治理结构,业绩增长迅猛,迅速发展成为了全国医药流通行业第一品牌。同时在03年经国资委批准中国药材集团并入集团。2004年2月国药控股有限公司收购深圳一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43.3%的股权,打造了公司在南方地区集医药生产、科研、流通、投资、融资的强势平台,提升了公司在南方地区的综合竞争力。2004年3月,经国资委批准,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医药批发站并入国药集团。同时国药集团进行了一系列的资本运作,采用境内上市、发行短期融资券等多种形式拓宽融资渠道,通过自身扩张与收购兼并实现业务快速成长,增强了国药集团盈利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同年12月,国药股份收购青海制药集团 47.1%的股权,建立了以资本为纽带的麻醉药品产业上下游合作关系,巩固了国药股份麻醉药品总经销地位。除此之外,国药集团还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机会,与一批有实力外国医药集团合作设立合资企业,引进国际资本与先进的经营理念,延展了业务链条,拓宽了盈利渠道。2005年8月,国药集团引进英国励展集团作为战略合作者,在原国药展览有限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国药励展展览有限公司,为公司会展业务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国药集团持有该公司 50%的权益。2009年集团与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联合重组、2010年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总公司进入集团。目前集团旗下拥有十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国药控股一家H股上市公司及国药股份、天坛生物、现代制药、一致药业四家A股上市公司。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890亿元。 目前中国医药集团已经发展成为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中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综合实力最强的医药健康产业集团。集团旗下拥有11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和国药控股、国药股份、国药一致、天坛生物、现代制药、盈天医药6家上市公司,以预防治疗和诊断护理等健康相关产品的分销、零售、研发及生产为主业。中国医药集团拥有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医药流通配送网络和与国际水平接轨的30个配送中心,是国内最大的生物医药研发、生产企业,承担了80%以上的国家规划免疫疫苗的生产任务。集团建立了生物制药、麻醉精神药品、抗感染药、抗肿瘤药、心脑血管用药、呼吸系统用药等生产基地和药材基地,拥有国内实力最强的应用性医药研究机构和工程设计院。2012年中国医药集团成为首家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医药企业。在2014年7月发布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位居第357位,全球制药企业第8位。

中国医药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医药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2017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工业整体增速4.4个百分点,位居工业全行业前列,医药工业增加值在整体工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为3.3%。 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 2017年上半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314.40亿元,同比增长12.39%,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2.25个百分点。各子行业中,增长最快的是中药饮片加工,化学药品制剂、中成药、制药设备的增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2017年上半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86.52亿元,同比增长15.83%,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22个百分点。各子行业中,增长最快的是生物制品制造和中药饮片加工,制药设备出现负增长。2017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主营收入利润率为11.01%,高于全国工业整体水平3.88个百分点。 据了解,2017年上半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994.11亿元,同比增长5.49%。根据海关进出口数据,2017年上半年医药产品出口额为288.24亿美元,同比增长5.47%。 2017年上半年医药制造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46亿元,同比增长2.7%,低于制造业整体增速2.8个百分点。 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随着用药结构的调整,整个医药行业的驱动力正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目前我国用药结构与疾病谱变化基本一致,人口结构老龄化、疾病迁延不愈慢性化,导致慢性病医疗资源消耗大幅增长。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及代谢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带动相关领域用药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 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样本医院用药前三大品种仍是抗感染药、心血管系统用药及血液和造血系统用药。不过,瑞银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赵冰认为,未来临床需求的增长将主要

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医药行业就是我国国民经济得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得产业。 其主要门类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制药机械、药用包装材料及医药商业。 医药行业对于保护与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计划生育、救灾防疫、军需战备以及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得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就是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得医药工业体系与医药流通网络,发展成为世界制药大国。 据统计口径:我国现有医药工业企业3613家,可以生产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总产量43万吨,位居世界第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得提高与对医疗保健需求得不断增长,医药工业一直保持着较快得发展速度,1978年至2000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6%,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得行业之一。 二、我国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得地位自1997年以来,医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得地位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占全部工业总额得比重,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大,以资产为主得规模比重仅为2%3%,效益指标相对高一些也仅为3%4%,就是我国实现经济效益得稳定来源产业之一,但并未进入支柱产业之列。

医药行业与人民群众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就是为人民防病治病、康复保健、提高民族素质得特殊产业。 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中,起到了积极得、不可替代得“保驾护航作用。 三、药品质量管理得三个重要标准质量就是药品得生命,质量无法保证得药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毒品,不但不能治疗人体疾病,反而贻误治病时机,危及患者生命。 要想做好药店里得质量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地查遗补缺,必须掌握三个标准。 这三个标准就是其她工作得基础,基础性工作如果做不好,就很难保证药品质量,也就难以达到方便顾客,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得根本目得。 1、购进验收标准。 连锁药店得门店没有购进环节,只就是接受总部得配送,按照来货跟踪单与零售拨货单验收即可。 而单体药店在购进药品时,应注意对供货单位与从业人员得资质进行审核,索取相关资料,包括供货单位得药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营业执照复印件、gsp或gmp证书复印件,以上均须盖有供货单位得公章;对供货单位销售人员应索取身份证复印件、毕业证复印件、授权委托书原件;另外还有双方签订得质量保证协议。 以上资料齐全,才可签订合同,实施采购行为。 从资质审查上把好关,不能完全提供以上资料得单位一般资信较

某某证券研究所年度医药行业投资策略分析(doc 19)

某某证券研究所年度医药行业投资策略分析(doc 19)

新疆证券研究所:06年医药行业投资策略 投资要点: 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从6方面阐述了对医药行业的要求,未来一些价格低、疗效确切的药品将获得很好的市场机会,同时我国中医药行业继续获得政府支持,有较好的政策发展环境。 国家发改委会继续完善药品的政府定价方法及相关配套措施,对市场调节价药品和医疗器械价格依法进行必要的干预,将重新修订了政府定价药品目录,把政府管理药品的品种从1500种增加到2400种,增强政府监管药品价格的能力,药价继续处在一个长期的下降通道中。 2006年,国家继续加强疾病防治工作,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医药市场需求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增长可以达到20%-25%,而随着药品进一步降价,利润增长将低于收入增长,整体水平和2005年相当。 原料药面对全球市场,价格竞争较为充分,未来药品降价对其直接冲击不大。未来药品降价将逐步扩大到心血管药以及抗肿瘤药,制剂生产企业面临较大的盈利压力。我国中药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目前中药暂未受到药品降价的较大冲击,但随着药品价格矛

盾的日益凸现,低端的普通中成药难以避免受到药品降价的冲击。世界范围内疫病暴发趋于活跃,疫苗以及生物诊断试剂等生物制药工业在2006年将获得较大的发展机会。 2005年前3季度,医药上市公司总体收入增长14%,利润却同比下降1.41%,说明上市公司在行业内并不具备总体的竞争优势,公司素质差别较大。其中中成药公司表现较为平稳,这和我国中药具有很好的市场基础和比较优势相关。 多品种的中成药类公司、专科市场的制剂类公司、生物制药类公司等三类公司将获得很好的发展机会。重点关注马应龙、华邦制药、山东药玻等6家上市公司 目录 1、影响2006年医药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1“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指明医药工业发展方向 1.2药品降价政策压制药企盈利空间 1.3频繁的疫病暴发将推动相关药品市场发展

外资医药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分析报告

外资医药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分析总结 总结: 外资医药企业在中国医药市场的成功,归纳为: 1、合理的股权设置,确保决策的效率 2、良好的政府公共关系 3、正确的产品组合 4、正确的目标区域/终端 5、合适的产品定价和市场进入策略 6、人才/领导力/执行力 一、外资医药企业基本情况 (2) 二、外资医药企业进入中国的历史 (4) 三、外资医药企业在中国设立情况 (5) (一)股权的设置 (5) (二)产品选择 (6) 1、知识产权方面的选择 (6) 2、治疗领域的选择 (7) (三)外资制药公司行之有效的市场调研 (8) (四)外资品牌药品的营销 (9) (五)外资医药企业技术质量管理水平.............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外资医药企业部门的设置特色 (9) 五、外资医药企业在中国发展趋势 (12) 1、外资纷纷加大投入 (12) 2、研发向东转移,在华设立研发机构 (13) 2、制剂生产本土化 (14) 3、变处方药为OTC (14) 4、加紧第三终端市场开发 (15) 六、结语 (16)

一、外资医药企业基本情况 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近三年,外资医药企业在中国销售收入的年平近30%,净利润的增长年平均高达40%,资产扩张速主达15%以上,并且有加速的迹象,无论是收入或是利润增速远远高于国内的医药企业。特别是具有专科用药的外资企业,比如北京诺华,诺上海罗氏、珠海联邦等外资医药企业的收入及利润增长速度都非常快。 3

二、外资医药企业进入中国的历史 中国医药工业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工业之一, 医药工业第一次大规模的外资进入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大冢、上海施贵宝、无锡华瑞、西安杨森和苏州胶囊先后在中国顺利建厂投产,这5家最先在中国成立的医药合资企业被业内称为“老五家”。他们的先行者优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给这些企业带来了年均40%以上的销售额增长和十分优厚的利润回报。这直接导致了随后在90年代初跨国公司在中国制药业的第二次大规模投资。其中包括辉瑞(Pfizer)、默克(Merck)和葛兰素(Glaxo)等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相继在华设立生产和销售实体。至2010年,跨国药企进入中国已有30年多年,世界排名前20位的制药公司均已在华设生产基地。 跨国制药公司在华投资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演变: 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跨国企业主要通过技术授权等手段,利用中国医药企业的低成本优势,在华设厂和分公司; 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主要通过在华建立独资或合资企业等直接参与市场竞争; 第三个阶段则是中国加入WTO后,跨国企业通过独资、加快并购中国本土医药企业等手段进行新一轮的产业整合,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并加大在华的外围技术研发力度。

关于中国医药市场调研报告

关于中国医药市场调研报告 中国近几年涌现出许多的医药行业中者。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医药行业的调研报告,仅供参考。 近年来,医药行业频出,各项政策密集降地,以后的行业形势走向怎么?医药企业怎么面对新的政策做出新调整?中国医药行业运行指数及解读向来被业内认为是医药行业的晴雨表。以下是xx年我国医药行业进展现状分析: 1.医药产业增速持续高于GDP 此次公布结果显示,近几年来我国医药市场需求旺盛,终端规模持续上升,医药行业持续高增长。20XX年我国医院终端购药市场规模达到12246亿元,其中化药市场规模7696亿元,占比达到60%以上,中药3848亿元,占比30%,生物药是869亿,占比7%。政府近几年在卫生的投入逐年加大,从2010年的199xx亿元向来进展到20XX年的36999.85亿元,卫生费用在GDP中的比重也是稳步提高。 广大的市场容量是医药产业可持续进展的基础。20XX年中国大健康产业的市场容量将近4500亿元,其中医疗服务市场容量是21400亿元,占比将近50%,药品市场容量约占40%,器械类占3%。以后在药品价格改革妨碍下,药占比将逐渐下落,医疗服务占比会相应提升。 医药工业增速高于GDP增速。自从2011年以来,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工业整体水平(高35个百分点),远高于其他的工业产业。同时医药工业在全国工业中的占比别断提高,从2007年占1.5%到20XX年占2.2%。 公布结果能够看出,我国GDP走势和医药行业进展走势相近,在2011年之前的时期十年,甚至放大到二十年,增长速度都比较快。近几年来增长速度逐渐往下,在缓慢下落。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华雪蔚认为,20xx年增速还会进一步落低,主营业务增速预计在11%左右,利润总额增速约7.5%左右。医药行业还是保持较高的行业利润率,向来在10%上下,远高于工业总体水平,工业整体水平别到6%。预计20xx年还是保持相对较高的利润率水平,20xx年下半年会有所提升。 中国医药企业治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分析认为,近十年来医药行业稳定增长,到去年为止,整个医药产业药品生产收入总金额在2.45万亿,今年预计2.7万亿左右。到去年为止,整个医药产业药品生产收入总金额在2.45万亿,今年预计2.7万亿左右,总量增长很快。 明后年,假如没有特别大的变化,医药行业压力会比今年大,于明德认为,一是医药行业周边行业压力大,二医保费用控费要求强烈。这将导致今年、明年、后年医药行业增长幅度比较低。大伙儿应对可能面临的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充分预备解决、克服困难,要千方百计经过转型、升级改变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提高竞争能力。没有积极的出路,永久别可能走入低谷。于明德说。 2.中成药进展向好 榜单显示,从经济规模看,行业景气排名是化学制剂、中成药、原料药、生物制品。从利润水平来说,排名是化学制剂、中成药、原料药、生物制品。从榜单分析,中药饮片、卫生材料、生物制品、中成药以后成长性好,制药机械、中药饮片盈利能力强。 华雪蔚分析认为,20xx年及十三五重点进展的子行业将是化学制剂、中成药、生物制剂,中药饮片和卫生材料分别在大健康产业驱动与在生物创新技术驱动之下将具可预期的成长性;制药机械则可能成为潜在的行业盈利黑马。 中成药跟化学制剂类似,主营业务收入指数和利润总额指数跟行业整体水平保持一致,同时呈上涨态势,利润率高于医药行业整体水平。从榜单上看,化学制剂、中成药、生物制品和原料药位居利润总额前四位,不过在排序上略有差别。尽管中成药的主营业务收入规模逼近化学制剂,我国对中药进展政策强力扶持,中成药质量标准别断提高,以后中成药进展会更好。中成药有望超过化学制剂。华雪蔚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