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滁州市高铁站前区规划

滁州市高铁站前区规划

滁州市高铁站前区规划

高铁站前区位于六个组团之一的高速铁路站前组团内,用地范围是以滁州高铁站为核心,北至恒丰路和昌辉路延伸段、西至丰乐大道、南到高速铁路、东临规划中的永乐路和儒林路,用地规模为821.5公顷,规划人口容量约为14万人。随着京沪高速铁路的即将建成,以及2012年滁州市京沪高铁客运站的即将运行,必然促使滁州市融入长三角城镇群及南京都市圈的步伐加快,因此滁州市高铁站前区开发时机日趋成熟。

依据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建设山水、生态、园林式城市”这一目标的前提下,将该组团功能定位为:滁州市高铁站前区,集交通、商贸、文化娱乐、居住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新区。

规划该区总体形成三中心、两轴线、三片区的空间结构;

三中心:一个核心区,即依托高铁站形成以交通、商业、商务、宾馆酒店等为主的交通枢纽中心;两个居住区内形成的社区中心;

两轴线:由水面、渠道、绿地形成的两条绿化景观轴线;

三片区:由大片的绿地、水面、渠道隔成的三个居住片区。

(1)居住用地:居住是规划区的主要功能之一,规划居住总用地面积为427.41公顷,占总用地的52.03%;规划按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配套6所小学,3所中学,依据各类学校学生规模,小学用地面积3.2公顷左右,完全中学面积10公顷左右;

(2)商业金融业用地:位于铁路客运站北侧,沿中都大道和南谯路两侧、洪武路北侧布置,总用地面积29.02公顷;

(3)医疗卫生用地:位于滁阳路和中都大道西北角规划一所综合医院,医院用地西、北侧规划为公共绿地,外医院创造良好的环境打下基础;规划综合医院7.32公顷。

(4)铁路用地:京沪高速铁路由西至东从地块南部通过,并设高铁客运站,规划铁路用地20.26公顷,其中客运站占地5.78公顷;高铁于2012年通车,设计时速350km/h;

(5)长途汽车客运站及公交站场:位于高铁客运站北侧、站前广场东侧,用地北临洪武路,占地面积2.20公顷。规划结合高铁客运站和长途汽车客运站布置一处公交站场,用地面积2.16公顷。(6)城际轨道:规划滁宁城际轨道线经过该组团并设城际站,设计时速60~120km/h,起点为京沪铁路滁州站,终点至南京林场站(接地铁3、4号线)。

(7)站前广场:规划位于高铁站北侧设置站前广场,广场西侧为公交站场,东侧为长途汽车客运站。规划广场为两层,地面一层为社会停车场和出租车上下客点和轨道站场,并留有足够空间,方便火车、轻轨、长途汽车、公交车、出租车、社会车辆等各种交通方式有机换乘,安全、顺利、高效的实现转换和流动;二层为架空广场,以人行活动为主,规划设置足够的垂直通道与地面一层联系;二层广场向北经洪武路以高架形式连接对面的商业中心。规划站前广场占地面积2.9公顷。

(8)依据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结构总体形成七横七纵的方格网式格局,其中有四条通道与全椒对接,分别为丰乐大道、南屏路永乐路和儒林路;其中丰乐大道目前是滁州向南发展的重要通道,连接全椒、巢湖和合宁高速,是交通性主干道;南屏路向北直到城南新区、向南至全椒开发区,为生活性主干道;永乐路和儒林路向南过铁路直接连接全椒;这四条道路是本规划区南北连接的重要通道,更是大滁城“南翼”的主要经脉。

中都大道、南谯路为城市景观大道,两条道路所形成的轴线是滁州市区重要的城市发展轴线,由北至南分别连接滁州市老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南新区—本规划区。

(9)景观规划:该规划区具有丰富的山水自然生态景观资源,在规划布局中充分尊重、保护和利用了现状格局,对规划区内的河湖水面尽可能的予以整理保留。同时建议在新开发居住小区以及公共广场中布置水主题的景观。

通过贯彻实施这些和山、水相关的城市设计理念,以及全体市民和管理者不懈的追求和努力就有可能在未来形成独具特色山水新城。

规划景观结构:一心、三带、四区、多线、多点;

一心:以车站广场、商业广场形成的人文景观中心;

三带:高速铁路防护绿化带、南北向和东西向滨水生态景观带;

四区:位于带状绿化上的三个滨水公园区和南谯路东侧的滨水公园区;

多线:道路景观轴线,主要为丰乐大道景观线、中都大道景观线、南谯路景观线、洪武路景观线,以及以交通为主的、道路两侧退让较多的永乐路和儒林路两侧道路绿化景观等;

多点:位于居住片区内众多的小区公共绿地和街头绿地等。

(10) 建筑高度控制及风貌特色:规划从文化建筑、商务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居住建筑四个方面提出站前区风貌控制要求,充分体现滁州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沿洪武路、中都大道、南谯路等地块,建筑规划以小高层、中高层为主,其余地块以多层为主,总体形成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空间组织有序,功能设施配套完善,人居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态化山水新城区。

1.车站规模

滁州南站站场规模为2台6线,中间站台2座,宽12m,长为450m,正线2条,到发线4条。站房为“线侧下式”站房,站房高峰小时聚集人数900人。结合车站进、出站流线模式设进站地道1座,宽8m,出站地道1座,宽8m。

站房主体为1层,两侧局部为2层,总建筑面积为4000㎡。建筑主体高度为17.5 m,总长117 m,总宽32.4 m。

站台雨棚为无站台柱雨棚,长421 m,结构型式为H型钢结构。雨棚钢结构覆盖面积为24712㎡。设计使用年

限为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编辑本段

2.车站用途

主要用于京沪高速铁路与滁州轻轨1号线滁州南站站(规划滁宁城际轨道线经过该组团并设城际站,设计时速60~120km/h,起点为京沪铁路滁州站,终点至南京林场站(接地铁3、4号线)。

编辑本段

3.站前广场

站前广场,规划位于高铁站北侧设置站前广场,广场西侧为公交站场,东侧为长途汽车客运站。规划广场为两层,地面一层为社会停车场和出租车上下客点和轨道站场,并留有足够空间,方便火车、轻轨、长途汽车、公交车、出租车、社会车辆等各种交通方式有机换乘,安全、顺利、高效的实现转换和流动;二层为架空广场,以人行活动为主,规划设置足够的垂直通道与地面一层联系;二层广场向北经洪武路以高架形式连接对面的商业中心。规划站前广场占地面积2.9公顷。

编辑本段

4.高铁新区

高铁站前区位于六个组团之一的高速铁路站前组团内,用地范围是以滁州高铁站为核心

规划范围:以滁州高铁站为核心,北至恒丰路和昌辉路延伸段、西至丰乐大道、南到高速铁路、东临规划中的永乐路和儒林路,用地规模为821.5公顷,其中居住用地427.41公顷(52.03%)、公共设施用地36.34公顷(4.42%)、对外交通用地22.46公顷(2.73%)、道路广场用地138.43公顷(16.85%)、市政公共设施用地8.69公顷(1.06%)、绿地188.17公顷(22.91%)。规划人口容量约为14万人。随着京沪高速铁路的即将建成,以及2012年滁州市京沪高铁客运站的即将运行,必然促使滁州市融入长三角城镇群及南京都市圈的步伐加快,因此滁州市高铁站前区开发时机日趋成熟。

功能定位:集交通、商贸、文化娱乐、居住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新区。

规划该区总体形成三中心、两轴线、三片区的空间结构。三中心:一个核心区,即依托高铁站形成以交通、商业、商务、宾馆酒店等为主的交通枢纽中心;两个居住区内形成的社区中心;两轴线:由水面、渠道、绿地形成的两条绿化景观轴线;三片区:由大片的绿地、水面、渠道隔成的三个居住片区。

关于高铁站区暨青弋江城区段两岸建设项目情况汇报

关于高铁站区暨青弋江城区段两岸建设项目情况汇报 一、范围及现状概况 1.范围 项目用地位于泾县中心城区的西南部,四指范围为:东至泾川大道青弋江二桥,沿青弋江南岸、青弋江大道、茂林路至南门口;西至合福高铁;北至规划宣泾快速通道(S322省道)往北100—300米地界;南至体育路和青弋江灌区总干渠。总面积约1150公顷。 2.现状概况 地块内地势较为平坦,青弋江南北贯穿全境,秦坑河从南侧青弋江灌区总干渠流向北侧青弋江,沟渠纵横、湖塘交错,自然环境优美。青弋江与其支流将地块有机分裂,形成半岛或岛屿,岛周围有自然沙洲。 高铁站前区以农田为主,西部中央为山丘林地,区内有部分农居点,除高铁站和体育路西侧医院无其他在建项目。 青弋江城区段两岸,江北以居住和工业为主,分布多处旅游景点,包括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水西双塔等;江南以居住用地为主;江心洲面积达75公顷,存在大片工业用地,中部有一个大型体育场。 二、规划简介 规划宣泾快速通道(S322省道)道路红线30米,道路北侧用地主要为保留的水西庙、烈士陵园、粮库、狮子山景区控制用地和高铁牵引站220千伏高压走廊控制区、下坊等现状建设区为改建住宅用地。S322省道南侧至青弋江北岸(含江心洲区域),除电机厂、西园小区和部分村庄用地为住宅建设用地外、规划为保留学校用地和旅游服务设施用地,其余为生态绿地和水系。青弋江南岸区域,青弋江二桥至西门口段主要为保留和改建河堤及景观建设区少量住宅用地。西门口至高铁线向南至茂林路、体育路、裕隆路(老S322省道)区域,除保留的在建县医院、秀江南及部分村庄外,主要为市政路网、秦坑河道改造建设用地,住宅、商业金融、旅游服务和远期发展备用地,裕隆路至总干渠区域为总干渠保护用地及防护绿地等。 三、资金测算 项目范围依据规划用地布局情况,经测算如下: 1、基础设施建设总计32.2亿元 其中:道路桥梁建设(土建部分)9.8亿元; 青弋江两岸和秦坑河两岸河堤及景观带建设3亿元; 江心洲区域公园景观带和裕隆路景观带建设19.4亿元。 2、土地征用和拆迁(不含青弋江220米宽水面、秦坑河50米水面和需保留区域)总 计21.69亿元 其中:土地征用10.41亿元; 拆迁改造11.28亿元。 3、总计53.89亿元 四、规划开发建设用地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年)》 (年修改)方案公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按照省城乡规划改革试点工作要求,对《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年)》进行局部修改。为增强城乡规划的公众参与度,促进广大市民参与规划、监督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规定,现将《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年修改)》方案进行公示。 一、规划公示时间 年月日—月日 二、意见和建议反馈方式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年修改) 方案简介 一、修改背景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年)》自年月由省人民政府批复实施以来,已经实施了年时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九大相继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和新发展理念。我市正在加快实施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与南京、合肥都市圈协同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创新城市管理的新任务。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政策背景、社会环境和发展机遇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亟需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 二、修改原则 (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 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生态融城,以城乡生态网络为本底,优化用地布局和公共服务设施等规划,创建生态文明城市。

(二)坚持局部修改、动态维护的原则 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省政府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局部修改。保持规划期限不改变、城市发展方向不改变、城市性质不改变、城市生态绿地不减少、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不增加,维护城市总体规划的延续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修改主要内容 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修改涉及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区规划、中心城区规划三个层次。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修改重点主要是完善综合交通规划,城市规划区规划修改重点主要是局部调整城市开发边界,中心城区规划修改重点主要是优化用地布局规划等内容。 (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修改 .深化市域铁路交通规划 依据重大交通项目的实施,衔接区域性重大建设工程及相关专项规划,增补合青高铁、滁宁快轨、三洋铁路。 合青高铁。合肥与青岛两个“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快速铁路网,在滁州市域范围内途经定远、明光,设定远站和明光高铁站。

池州世纪广场

池州世纪广场 2008-10-22 15:46:44 来源:鸿伟摩尔浏览:905次 池州世纪广场 图:世纪广场效果图 世纪广场项目由安徽省池州世纪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位于池州市站前区火车站正对面,占地70亩,约46620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以茶叶专业市场为主的综合餐饮、副食、旅游品市场、经济型酒店、小户型公寓、中型超市等为主的功能布局。项目预计于2009年建成。 池州市近年经济发展迅速,居民富裕程度逐年提高,购买力不断得到提升。世纪广场项目所在的站前区是目前池州市重点开发的新区,周边布局有汽车总站、火车站、离池州港口和九华山机场较近,站前区已经成为池州市的交通枢纽和重要的皖西南交通中心之一。该区域将在2010年前建成池州市的商业物流中心,目前区域内各项目处于施工建设阶段,包括徽商大市场、义乌小商品城、国际家居城等,其中百汇广场已经建成营业,其业务主要以汽配、五金等为主。 项目所处池州站前区,区管理委员会对此区的规划十分清晰,池州火车站站前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于2006年11月,是市委、市政府依托城市交通枢纽、凭借政府资源、利用市场资源,扩大城市规模、构建城市门户、发展商贸物流业的重要战略部署。一年来,池州火车站站前区管理委员会完成了《池州火车站站前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池州火车站站前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池州市站前区二期发展规划研究》,为今后的投资、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火车站

站前区的世纪大道贯通工程、318国道拓宽工程、齐山大道拓宽工程、长江南路贯通工程及站前路贯通工程等主干道已竣工通车,园区起步区路网贯通工程也已全部竣工。火车站货运站场已建成投入运营,火车站客运站房、汽车站客运站房、公交站站房正在开工建设,计划于2008年5月底竣工。 2008年5月,鸿伟摩尔正式与世纪置业签约,此次服务内容为前期投资顾问和整体策划服务。 图:站前区规划图

黄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 黄山经济开发区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功能定位是以高新技术和环保型工业为主,融物流仓储、行政办公、商贸金融和居住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式“工业新城、城市新区”。总体布局呈“一心一轴四片区”的规划结构形态。“一心”即中央商务区;“一轴”为南北向城市主干道梅林大道为贯穿开发区南北并联通四大片区的城市主要交通轴。“四片区”是1.一般工业片区;2.科技产业片区;3.综合服务片区;4.旅游商务、物流市场片区。产业发展方向坚持“循环经济理念”,主要为四大产业集群:1.机械电子;2.生物医药;3.食品加工;4.新型材料。 黄山新城区简介: 黄山新城区位于黄山市屯溪区、休宁县和徽州区三区县交界地带。西至合铜黄高速公路,南至慈张公路,北至徽州区西溪南镇,东至屯溪区新潭镇,规划控制面积25平方公里,起步区4。2平方公里。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黄山新城区建设以工业为主体且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经济园区的要求,提出了“成片开发、配套联动、内引外联、滚动发展”的建设思路,完成了近期开发地段的控制性、修建性详细的编制工作,加大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实现了“五通一平”(路、电、上水、下水、通

讯、土地平整)。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黄山市与长江三角地区特别是浙江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地缘区位,要素成本,产业基础,投资环境等优势都将进一步显现,黄山新城区将成为外商投资的沃土,产业梯度转移的首选地。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8-2030)简介 第一篇规划总则 一、规划期限 近期:2008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 二、规划层次与范围 1、市域:总面积9807平方公里 2、黄山市城市市区:由中心城区(包括屯溪城区、新城区、岩寺城区)和甘棠城区组成。城市规划区范围总面积约588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85平方公里。 3、规划内容:城市总体规划 (1)中心城区 规划区范围包括:屯溪区;徽州区的岩寺镇、潜口镇、西溪南镇;歙县郑村镇、王村镇部分行政区域(徽杭高速公路以西、以北);休宁海阳镇(横江以及合铜黄高速以东,南至花山谜窟风景区边界)、东临溪镇(东、西、北以及东南至行政区划边界,西南至四堂、汕头)以及商山乡部分行政区域(率水以北,合铜黄高速以东);花山谜窟-渐江风景区;规划区面积约505平方公里。 (2)甘棠城区

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纲要公示 作者:市规划局点击数:27 发布日期: 2010-1-15 一、公示内容 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纲要 公示 一、上轮规划回顾 1、2001年城市总体规划要点 2、上轮规划实施过程中的不足 1)对池州市经济和城镇化的迅猛发展估计不足,城市规模、城镇化水平和GD P已接近或超过远期(2020年)的水平,因此 对2010年以后的发展已失去指导意义。

2)原有规划采取在传统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均衡发展策略,但随着沿江开发和大型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对池州市快速的空间集聚过程考虑不足,缺乏对中心城市和沿江产业带快速崛起的应对策略。 3)随着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区际协调、城乡统筹、资源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尚需进一步深化。 二、规划背景 国家层面:科学发展观(增长方式转变城乡统筹发展) 中部崛起战略和二次产业转移 省域层面:皖江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带的构建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生态示范区 地方层面:快速工业化和生态建设的矛盾 城市化快速发展和空间集聚 区域性大型基础设施平台 三、规划原则 1、以科学发展观为城乡规划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2、以生态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为前提,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低碳城市创造条件,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以城乡统筹发展、区域一体化发展为目标,突出池州的城市特色、地域文化,保护和合理利用人文资源,走健康城镇化、特色城镇化的道路。

三、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09-2030年 近期为2009-2015年 远期为2016-2030年。 四、规划范围 市域城镇体系的规划范围为市域行政管辖范围,包括一区三县,面积8272k m2。 根据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规划划定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的规划区范围,包括池阳、秋浦、江口、里山、马衙、墩上、梅龙、秋江八个街道办事处和涓桥镇,其中涓桥镇作为近郊城镇与中心城区具有较密切的联系而划入规划区范围。规划区总面积为1080k m2。 五、规划重点 1、依据城乡统筹原则,分析市域城镇空间格局,确定市域城镇体系和支撑系统规划。将市域视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居民点布局、产业布局、交通组织、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此基础上确定市域城镇体系结构和相应的支撑系统规划。 2、从加强区域空间集聚、带动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合理确定城市性质和规模。针对现状城镇规模小而布局分散的问题,规划应在遵循人口和产业空间集聚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中心城市的性质和发展规模。 3、尊重自然山水格局和城市历史文脉,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结构。根据用地条件评价和机场、铁路、高速公路、

滁州市高铁站前区规划

滁州市高铁站前区规划 高铁站前区位于六个组团之一的高速铁路站前组团内,用地范围是以滁州高铁站为核心,北至恒丰路和昌辉路延伸段、西至丰乐大道、南到高速铁路、东临规划中的永乐路和儒林路,用地规模为821.5公顷,规划人口容量约为14万人。随着京沪高速铁路的即将建成,以及2012年滁州市京沪高铁客运站的即将运行,必然促使滁州市融入长三角城镇群及南京都市圈的步伐加快,因此滁州市高铁站前区开发时机日趋成熟。 依据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建设山水、生态、园林式城市”这一目标的前提下,将该组团功能定位为:滁州市高铁站前区,集交通、商贸、文化娱乐、居住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新区。 规划该区总体形成三中心、两轴线、三片区的空间结构; 三中心:一个核心区,即依托高铁站形成以交通、商业、商务、宾馆酒店等为主的交通枢纽中心;两个居住区内形成的社区中心; 两轴线:由水面、渠道、绿地形成的两条绿化景观轴线; 三片区:由大片的绿地、水面、渠道隔成的三个居住片区。

(1)居住用地:居住是规划区的主要功能之一,规划居住总用地面积为427.41公顷,占总用地的52.03%;规划按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配套6所小学,3所中学,依据各类学校学生规模,小学用地面积3.2公顷左右,完全中学面积10公顷左右; (2)商业金融业用地:位于铁路客运站北侧,沿中都大道和南谯路两侧、洪武路北侧布置,总用地面积29.02公顷; (3)医疗卫生用地:位于滁阳路和中都大道西北角规划一所综合医院,医院用地西、北侧规划为公共绿地,外医院创造良好的环境打下基础;规划综合医院7.32公顷。 (4)铁路用地:京沪高速铁路由西至东从地块南部通过,并设高铁客运站,规划铁路用地20.26公顷,其中客运站占地5.78公顷;高铁于2012年通车,设计时速350km/h; (5)长途汽车客运站及公交站场:位于高铁客运站北侧、站前广场东侧,用地北临洪武路,占地面积2.20公顷。规划结合高铁客运站和长途汽车客运站布置一处公交站场,用地面积2.16公顷。(6)城际轨道:规划滁宁城际轨道线经过该组团并设城际站,设计时速60~120km/h,起点为京沪铁路滁州站,终点至南京林场站(接地铁3、4号线)。 (7)站前广场:规划位于高铁站北侧设置站前广场,广场西侧为公交站场,东侧为长途汽车客运站。规划广场为两层,地面一层为社会停车场和出租车上下客点和轨道站场,并留有足够空间,方便火车、轻轨、长途汽车、公交车、出租车、社会车辆等各种交通方式有机换乘,安全、顺利、高效的实现转换和流动;二层为架空广场,以人行活动为主,规划设置足够的垂直通道与地面一层联系;二层广场向北经洪武路以高架形式连接对面的商业中心。规划站前广场占地面积2.9公顷。 (8)依据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结构总体形成七横七纵的方格网式格局,其中有四条通道与全椒对接,分别为丰乐大道、南屏路永乐路和儒林路;其中丰乐大道目前是滁州向南发展的重要通道,连接全椒、巢湖和合宁高速,是交通性主干道;南屏路向北直到城南新区、向南至全椒开发区,为生活性主干道;永乐路和儒林路向南过铁路直接连接全椒;这四条道路是本规划区南北连接的重要通道,更是大滁城“南翼”的主要经脉。 中都大道、南谯路为城市景观大道,两条道路所形成的轴线是滁州市区重要的城市发展轴线,由北至南分别连接滁州市老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南新区—本规划区。 (9)景观规划:该规划区具有丰富的山水自然生态景观资源,在规划布局中充分尊重、保护和利用了现状格局,对规划区内的河湖水面尽可能的予以整理保留。同时建议在新开发居住小区以及公共广场中布置水主题的景观。 通过贯彻实施这些和山、水相关的城市设计理念,以及全体市民和管理者不懈的追求和努力就有可能在未来形成独具特色山水新城。 规划景观结构:一心、三带、四区、多线、多点; 一心:以车站广场、商业广场形成的人文景观中心; 三带:高速铁路防护绿化带、南北向和东西向滨水生态景观带; 四区:位于带状绿化上的三个滨水公园区和南谯路东侧的滨水公园区; 多线:道路景观轴线,主要为丰乐大道景观线、中都大道景观线、南谯路景观线、洪武路景观线,以及以交通为主的、道路两侧退让较多的永乐路和儒林路两侧道路绿化景观等; 多点:位于居住片区内众多的小区公共绿地和街头绿地等。 (10) 建筑高度控制及风貌特色:规划从文化建筑、商务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居住建筑四个方面提出站前区风貌控制要求,充分体现滁州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沿洪武路、中都大道、南谯路等地块,建筑规划以小高层、中高层为主,其余地块以多层为主,总体形成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空间组织有序,功能设施配套完善,人居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态化山水新城区。 1.车站规模 滁州南站站场规模为2台6线,中间站台2座,宽12m,长为450m,正线2条,到发线4条。站房为“线侧下式”站房,站房高峰小时聚集人数900人。结合车站进、出站流线模式设进站地道1座,宽8m,出站地道1座,宽8m。 站房主体为1层,两侧局部为2层,总建筑面积为4000㎡。建筑主体高度为17.5 m,总长117 m,总宽32.4 m。 站台雨棚为无站台柱雨棚,长421 m,结构型式为H型钢结构。雨棚钢结构覆盖面积为24712㎡。设计使用年

京沪高铁沿途站点简介

京沪高铁沿途站点简介 北京南站 位置北京南站位于南二环路、南三环路之间。是中国乃至亚洲第一大火车站,有‚亚洲第一站‛之称。设计灵感源于天坛祈年殿,外观呈流线,俯瞰像一个巨大的扇贝。北京南站的历史可追溯到1897年,当时称为马家堡火车站,距今已经有百年以上的历史。1902年改名为永定门站。2006年5月,北京南站正式开始进行封站改造,2008年8月开通运营。 南站占地面积49.92万平方米,地上两层,地下三层。从上到下依次为:高架候车厅以及高架环形车道、站台轨道层、换乘大厅、地铁4号线、地铁14号线。北京南站钢结构总用钢量为6.5万吨,比鸟巢还多。 客流北京南站规模上大大超过北京站和北京西站,其站台轨道层共设13座站台,24条到发线。北京南站是京沪高速铁路等客运专线以及快速、高速列车、京津城际列车的始发站。目前,北京南站每日有去往天津、上海、石家庄、济南、塘沽、青岛、南京、杭州、泰山、苏州等地的列车,去往京沪、沪昆、京广、京秦、京津城际铁路沿线的‚和谐号‛动车组。京沪高铁开通后,南站客流将大大增加,预计2015年北京南站的年运量超过1.5亿人次。预计到2020年北京南站的年客流将超

过1.9亿人次。 乘车北京南站交通系统总共5层,由地上两层、地下三层以及高架环形车道组成。环型高架桥全长2.8公里。主要通行的是出租车和社会车辆,旅客进站可直接进入高架候车大厅。高架桥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建有立交,与南二环、南三环、马家堡西路、马家堡东路连接。乘坐公交车的乘客可以选择地面乘车或到地下一层换乘。 地面层主要通行公交车辆,以及旅客进站。地下一层是换乘大厅、停车场以及旅客出站系统,并且预留了与城市铁路连接的车站。地下二层是北京地铁4号线,地下三层是北京地铁14号线。 换乘北京南站北侧下沉广场设有公交车始发站和出租车停靠站,南广场设有公交停靠站。 公交:前往‚北京南站‛的公交线路:20路、84路、102路、106路、203夜班、208夜班、381路、458路、485路、72路、529路、652路、665路、特5路、特8路内快地铁前往‚北京南站‛的地铁线路:北京地铁4号线北京地铁14号线(尚未开通) 河北廊坊站 位置:河北省廊坊市中心廊坊火车站以南。风格:通体纯白,只有9000多平米,显得小巧。白色的建筑屋顶就像云一样平滑流畅。廊坊站还设有普通地下通道及VIP地下通道,普

TOD模式下的站城一体化设计策略初探

TOD模式下的站城一体化设计策略初探 摘要:随着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 轨道交通的建设正处于白热化的时期。因此,对交通枢纽和周围地块进行一体化 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结合 TOD理念和站—城一体化策略的引导,结合某站前区的规划,详细分析了站城一体化的设计策略,以期推动轨道交通枢 纽的建设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TOD模式;站城一体化;设计 一、TOD模式的相关内容概述 1.1 TOD模式的特点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是规划 一个居民区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 方式引,从最初的观念产生到应用,有三大特点:土地综合利用,高密度建筑以 及舒适的空间设计;其优势在于突破了各职能相互独立的僵化状态,形成了多样化、安全的生活与工作环境;高密度建筑在城市公交车站周围的土地密集建设主 要依靠用地的密度和强度来控制,而高密度的建筑可以改变城市因低密度建筑而 造成的城市扩张,从而使土地资源得到最大化。 1.2 TOD的功能及设计要点 TOD理论认为,在轨道站点附近,城市应当支持那些能够发展的区域,并形 成一个具有自己的步行和公共空间的城市网络。成功的 TOD项目应当在这些区域 内形成多种功能,例如:商务;办公场所等,使地区更为安全便捷,居住与工作 更为舒适;TOD的主要作用包括:改善环境质量的机动选择、行人导向设计、可 选择的郊区生活、促进邻里的复兴、公共安全的保障以及公共公共设施的供应。 以地铁车站周边土地开发为例,根据其所在城市的地理位置,TOD可以选择位于 新开发区域,也可以选择位于老城区。利用多功能用地,可以增强区域的生机,

铜陵阿奎利亚 道路规划

铜陵阿奎利亚道路规划 一、规划目的 完善总体规划提出城市规划区形成“一带三廊三片区”的组团式空间布局结构,促进东部新城各组团融合发展、构建区域对外综合交通体系,同时完善东部新城内部交通体系建设,促进东部新城内部城市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 二、规划范围 规划主要研究范围为长江以南、顺安河以东、黄浒河以西、沪渝高速以北区域。主要包括铜陵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中确定的东部城区,以及金桥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高铁站前区、顺安镇区、钟鸣镇区等区域,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50平方公里。 三、规划目标 贯彻“生态铜陵、和谐铜都”理念,构建区域辐射、多层次、智慧生态、品质怡人、高效畅达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结合产业布局发展及规划,构建以组团连接干路、组团内部主干路为骨干,与多组团发展的空间结构相适应,级配合理、路权明晰的城市道路网体系。 四、规划重点解决问题 1、落实总体规划,促进融合发展 东部新城空间布局离散化特征明显,规划依据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对东部新城理想空间布局形态研究,围绕规划期新城发展需要,注重与对外交通的衔接,合理确定对外交通联系通道。 2、整合城区内部综合交通体系

结合各组团功能定位与空间布局,合理确定客货运通道,结合轨道、快速公交体系布局方案对城市道路影响,合理确定道路等级、红线宽度;注重东部新城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分析,合理确定各类设施建设内容与规模。 3、协调建设时序,合理确定近远期建设关系 针对现状存在问题,结合东部新城实际与发展要求,综合考虑各功能单元近期建设项目安排,正确处理好近期建设和远期建设、区域与内部交通发展的关系,统筹安排东部新城道路网系统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时序。 五、规划内容 1 对外道路交通衔接规划 (1)对外道路与城市道路衔接规划 规划东部新城主要对外道路包括2条高速公路、1条国道及6条省道,高速出入口位于S335及S460,其中5条省道对接朱永路、坝白路、红星路、顺凤路等城区道路,1条省道(S461)北接S334南至青阳县,5条对接城区道路的省道中,S335(朱永路)西接滨江大道,东连铜南宣高速铜陵北出口,远期向东延伸至芜湖市;S460(朱永路-S320)在S321至朱永路为城市道路断面,S334(顺牌路)北接红星路南经天门镇至青阳县,S217(坝白路)示范园区、金桥工业园区为城市道路断面,规划S217南段为X009提升改造,S339为九榔路规划提升,西接S217东至S460。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新建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速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发改基础〔2021〕1629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新建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速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 复 正文: ----------------------------------------------------------------------------------------------------------------------------------------------------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新建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速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发改基础〔2021〕1629号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发展改革委: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报送新建沪渝蓉沿江高铁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函》(铁发改函〔2021〕229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为深入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沿江高铁通道,构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提升通道运输能力和服务品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意新建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速铁路(项目代码:2020-000052-53-01-013681)。 二、主要建设内容和技术标准 (一)主要建设内容。项目起自上海市新建上海宝山站,经江苏省苏州市、南通市、泰州市、扬州市、南京市及安徽省滁州市、合肥市,接入既有合肥南站。线路全长554.6公里,其中新建铁路519.9公里、利用既有铁路34.7公里。全线设16座车站,其中新建车站10座。配套新建上海宝山、南京北动车运用所,扩建南通动车运用所,同步实施南京枢纽普速系统迁改等相关工程,预留扬州东站北东联络线工程。 (二)主要技术指标。铁路等级:高速铁路。正线数目:双线。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最小平面

山区复杂地形中小型高铁车站站前广场布局研究——以西十高铁漫川关站为例

山区复杂地形中小型高铁车站站前广场布局研究——以西十高铁漫川关站为例 摘要:近年来,铁路总公司加大了对于中西部地区的铁路投资力度,使铁路建设的重点由东部大城市向中西部的中小型城市转移。我国中西部地区山地较多,地形复杂,铁路站前广场作为衔接各种交通方式的重要环节,其规划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秦岭地区地形特别复杂,新建西安至十堰铁路需穿越秦岭山脉,其高铁站站前广场设计应不同于平原区站前广场的设计策略,不仅要满足高铁站无缝衔接、立体换乘、快速集散等要求,还要与地形相结合,符合城市的总体形象。本文以秦岭山区内西安至十堰高铁漫川关站站前广场为例,阐述在复杂的地形下如何设计中小型城市高铁站站前广场,为日后我国中小型高铁站站前广场的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铁路客运综合枢纽;交通设施;换乘衔接;规划布局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本文以秦岭山区内西安至十堰高铁(以下简称西十高铁)漫川关站站前广场为例,探究如何在山区复杂地形环境下统筹考虑地形、交通接驳、交通设施布局以及景观环境等多种因素,打造无缝衔接、立体换乘、快速集散的铁路综合客运枢纽[1-2]。 1漫川关站片区特点分析 漫川关站是西十高铁的中间站,位于商洛市山阳县漫川关镇,是漫川古镇及周边村镇最重要的对外交通枢纽及旅游集散中心。车站最高聚集人数800人,车站建筑面积4000㎡,为线侧下站房。 1.1区位分析 漫川关站位于商洛市山阳县漫川关镇东侧前店子村,距离漫川关镇直线距离3.1km,距离法官关镇直线距离1.8km。车站附近有福银高速G70和县道X212。 1.2地形条件分析

站位设于福银高速东侧、漫川关互通立交东北侧的山坡上,车站周边250米范围内高程变化大,自然地面高程在320m-379m之间,部分区域高差达50米以上。 图1车站区位及地形条件分析图 2 制约性条件 (1)站场所在区域将X212县道切断,根据客流分析,X212是未来车站客流的主要来向,也是连接车站和漫川关镇区的唯一道路,站场切断X212后给交通衔接造成极大困难。 (2)车站西北侧山坡高度从374m迅速下降至328m,高差变化极大,东南侧的坡度虽然很大,但较西北侧缓,所有的车场和设施都只能集中布置于东南侧,交通压力很大,交通组织困难。 (3)广场所在的站区区域高程在377m-358m左右,高差变化在19米左右,广场区域若设计成平广场,土石方工程量很大。 (4)漫川关古镇以地貌广阔,水域宽衍而得名,地势险要,素有“秦楚咽喉”之称,广场设计要体现漫川关悠久的秦楚文化和秦岭山区的地形地貌特点。 3解决措施 (1)改移X212县道 根据现状地形,所有的车场设施需要布置在广场的东南侧,因此将被切断的道路改移至车场边缘。为减小道路坡度,将站前广场下部架空,广场盖下标高375.757m。进出站道路连接至广场盖下,连接点处标高374.707m。

民政局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计划

民政局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精神,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现就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抓紧谋划前景好、潜力大、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实行项目带动。坚持把项目作为体系建设的主抓手。不断扩大项目储备。积极抢抓当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机遇,力争一批牵动性大的项目尽快上马建设。加强省市间共建项目的协调,推进资源项目共建共享。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早日发挥效益。 一、总体要求 以“十大工程”为抓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现代交通、现代能源、现代信息、现代旅游、现代环保、现代物流等重点领域,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突出重点,加大投入,统筹协调,全力推进,构建与科学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主要任务 一)现代交通体系建设 全市高速公路路网密度由目前的2.5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4.5公里/百平方公里,发展目标:2019年。铁路路网密度由目前的1.89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4.01公里/百平方公里;国省道、农村公路改造基本完成;机场达到4D标准并对外开放;以铁路新站为核心的交通枢纽功能完备,形成快捷、通畅、立体的综合交通网络。 建设重点: 实施重点项目10个。大力实施综合交通提速升级工程。推动至杭州快速铁路、京福客运专线和皖赣铁路扩能改造项目尽快开工建设,近期(年-2019年)计划投资约477亿元。力争2019年全面建成通车。加快北站站前区规划编制,全面启动10平方公里站前区及铁路沿线站场建设。加快黄祁、宣黄高速公路建设,力争2019年前建成运营。加快国省道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步伐,2019年前,完成200公里国省道改造和150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任务。规划并实施全市旅游道路改扩建工程,适应综合交通提速升级对游客集散能力的新要求。完成机场4D级改造,为升级国际机场奠定基础。 谋划重点项目7个。构建以为中心的皖浙赣交界地区的区域交通枢纽。积极谋划和争取至安庆铁路、至金华铁路、旅游轻轨、至千岛湖、至、至高速公路等项目;积极争取慈张线市境内公路改建工程,中长期(2019年-2019年)规划投资约340亿元。基本完成国省道和农村公路改造任务,形成较为完善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 二)现代能源供应体系建设 增强电网供电能力,发展目标:加快输变电线路改造建设。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安全性。2019年,全市用电总负荷达到75万千瓦的要求;实施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任务,提高城乡电网应急保障能力;加快水能资源开发,2019年水电装机总量达到15万千瓦;继续推进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太阳能等绿色资源,形成安全、可靠、环保的能源供应体系。 建设重点: 实施重点项目9个。加快城乡电网改造,近期(年-2019年)计划投资约25亿元。提高电力保障水平。重点推进500千伏永丰、220千伏芳村和110千伏黎阳、寨西输变电工程建设。加快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积极争取和实施月潭水库水资源利用项目,完成湖边水利枢纽、县湘溪岭水库综合开发工程。推动新能源开发利用,积极争取和推进歙县1兆瓦太阳能光伏示范电站项目,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服务体系,实施中心城区天然气利用工程,逐步提高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 谋划重点项目9个。谋划实施500千伏宁国-永丰输变电工程,中长期(2019年-2019年)

滁州市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六项重点行动工作方案

滁州市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六项重点行 动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到2017年,绿色发展行动扎实推进,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绿色发展意识深入人心,发展绿色产业、共享绿色生活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到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二、重点工作 (一)绿色规划引领工作。 1、完善绿色规划体系。开展“多规合一”规划编制,完成《滁州市“多规合一”规划》编制;推进县(市)“多规合一”。2017年定远县率先开展县级“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各县市全面开展“多规合一”工作;落实总体规划的实施评估,2017年市本级和各县(市)开展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对于不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内容,适时进行调整完善,适度控制各类建设用地总量,逐步增加生态用地比例;明确详细规划的绿色建设要求,制定市本级和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将绿地率、绿容率、绿色建筑比例、可透水地面比例等绿色发展指标要求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积极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市设计。2017年各县市完成《城

市空间特色规划(总体城市设计)》编制;2017年底前,凤阳县完成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和报批,完成小岗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天长市龙岗村完成国家及历史文化名村规划编制。 2、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建立高效的数字信息管理系统,2017年市本级完成“多规合一”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各县市要在开展“多规合一”的基础上,着手建立市县各部门统一的信息共享和管理平台;逐步建立绿色规划审批机制,市本级和各县(市)要制定严肃、公正、透明的规划许可审批程序,加强规划动态维护管理, 将绿色发展的有关要求纳入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严格强制性内容的修改程序;积极探索绿色规划试点,积极探索开展“小街区建设模式”试点,打造开敞式社区。持续推进生态激励机制研究和试点,积极探索绿色规划技术创新,建立“他补偿”与“自激励”相结合的生态约束制度。配合推进海绵城市、绿色生态城区等工作,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二)绿色城市建设工作。 3、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化。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2017年,所有城市(县城)完成规划编制;滁州市争取申报国家海绵城市试点成功,奋力推进滁州、明光、天长等地雨水渗透和利用工程;确保到2020年,20%以上的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标准。开展综合管网建设试点工作,在完成地下管线普查基础上,推进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应用;2017年6月底前,各县市完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编制工

关于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推进绿色城镇化,打造生态强市,建设幸福美丽新AA,根据《AA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15〕175号)精神,现就推进我市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提出本实施意见。 一、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市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形成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人居环境宜居舒适、建设方式集约高效、生活方式绿色低碳的城乡发展格局。 二、实施步骤 (一)试点启动阶段(2016—2017年):坚持示范引路、重点突破,积极开展绿色生态城市综合试点,以及“多规合一”、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海绵城市、城市综合管廊、建筑产业现代化、绿色建筑等专项试点。 (二)全面推进阶段(2018—2020年):坚持系统推进、全面提升,在试点示范基础上,建立全面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组织领导、政策扶持、技术标准、评价指标等体系,绿色发展长效机制不断健全。 三、重点工作 (一)绿色规划引领行动 1.推进“多规合一”工作。统筹协调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以及其他专项规划,整合相关规划的空间管制分区,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形成合理的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布局。(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农委) 2.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利用。组织开展城市绿地系统、城市湿地以及绿线、蓝线等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对城市周边以及城市内部山体和水系的保护,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农委、市住建委)

3.注重弘扬历史文化。开展历史建筑与工业遗产保护规划,加强对城市特色街区的调查研究,注重历史文化名镇(街区)的保护性利用,进一步弘扬城市历史文化特色。(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文旅委、市住建委、县区政府) 4.加强美丽乡村规划引导。编制完善村庄规划,注重村庄风貌管控,保护村庄肌理,加强农房设计指导,体现乡村自然人文特色。编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强化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保护工作。(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住建委、市文旅委、市农委、县区政府) (二)绿色城市建设行动 1.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化。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强化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雨水控制和管理,采取“蓄、滞、渗、净、用、排”相结合,与道路、绿地、竖向、景观、防洪等充分衔接,实现生态排水、综合排水。(责任单位:市住建委、市规划局、市水务局、市建投公司) 加快城市主干供水管网和沟通各供水区域的环网建设,形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网。到2020年末,在市域内建立安全、高效、合理的供水系统。(责任单位:市住建委) 开展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合理确定地下综合管廊范围、功能和布局,加快启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示范试点工程,将供水、电力、通信等管线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施工,促进城市空间集约利用。到2020年末,完成主城区的杆线下地任务。在西湖新区和高铁站前区等城市新开发建设区域,基本建成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建投公司、市住建委、县区政府) 2.完善城镇园林绿地系统。持续推进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打造一批园林绿化精品示范工程。到2017年末,全面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各项目标任务,争创省级园林县城和省级森林城镇。努力统筹城乡各类绿地合理布局,均衡公园绿地分布,有序串联城乡绿色资源,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游憩健身、绿色出行的场所和途径。(责任单位:市住建委、市建投公司、市农委、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县区政府) 3.加强城市环境治理。扎实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到2020年末,建立较为完善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体系,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内,城市建成区水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湖)岸无垃圾,水体水质有明显好转。(责任单位:市住

百色市高铁站前广场综合区设计说明

百色市高铁站前广场综合区设计 项目背景 百色历史悠久,山川秀丽.近年来,百色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发展势头良好. 高铁站正在建设中,可以遇见百色站通车运行后,百色在区域竞争力将显著增强。站前广场和配套工程的建设极为重要,是关系到百色城市形象的重大工程。 —-——-—--——-——--——-—--—--—--————-—-----——-—-——---——----——--——---——--—-——--—---—---———-————--——-——————---—--——--—-----—- 设计目标 通过对区域背景、发展优势和现状的解读,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设计将规划区定位为: 立足于百色、服务广西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型旅游商贸中心。 是展示百色城市形象、反映城市特色、体现城市文化的城市门户区; 交通设施规模预测 通过百色站交通流量,以及其他同规模高铁站的比较,预测常规公交停位为50个,用地需求6000㎡,出租车停车位70个,用地需求4200㎡,社会车辆停车位225个,用地需求11250㎡,高峰期需要人流集散广场面积4000~6000㎡。本方案的设计上坚持集约利用、方便换乘、高效疏导为原则,布置各交通配套设施。 ——-----—-——-———-———————--————-—-—-———-——---——-——--———-------——--——-—-——----———-—-——---——————--—————--——-—-—--—--————-- 设计理念 理念之一:打造百色城市客厅 设计将百色历史文脉、旅游资源和现代形象巧妙融合,并赋予其交通综合组织的功能,构建百色新的城市客厅。 重点打造百色站前广场和旅游商贸中心,站前广场用地为1.9公顷,旅游商贸中心用地面积约为2.5公顷,即满足高铁站人流购物、餐饮休闲、住宿需求,又满足高铁站片区居民的商业服务需求。 -—-—-——----——-----——-—-—-——-—-————--——-————-——--—-——--—-—--——-—-—--—-—--——-———-————---—-——-—-——--———-—-——-———---——--—- 理念之二:立体化、集约化发展 城市立体化发展可解决在有限的城市空间资源内,以不同的城市活动基面容纳更多的城市活动.该设计理念在本方案中包含空间的立体化发展、交通立体化的组织、形象立体化等含义.交通的立体化是实现“人车分流、车车分流”交通组织方案。 ---———-———---—---—--——-—--———--————-----—--———-—----—-———-———-----——-----——-—---——-------—-———--———--——-—————--—---—-— 理念之三:多元功能复合 规划倡导功能“多元复合”理念.规划区将是一个集交通换乘、商业休闲、酒店办公、文化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复合功能区。沿站前广场前端布置小体量的街区式体验商业,商业业态为鲜果街、餐饮街等,东侧的综合商贸区由商业街区和商业综合体构成. 通过不同物业之间的弥补和助力,形成复合型城市空间,人们在此可享受高效的城市生活,感受百色的城市魅力。 ———--——--—---———---———--—-—---———-——-—-—-————-——-—-———-

铜陵市城市给水专业规划(2017-2030年)简介【模板】

**市城市给水专业规划(2017-2030年) 简介 一、规划目标 1)供水普及率 至2030年市域城镇集中供水普及率达到100%,城镇生活饮用水水质100%达标,城镇管网普及率达到100%,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99%以上。 2)供水水质 供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规定。 3)供水水压及管网漏失率 供水水压:满足管网末端自由水压最不利点不低于0.16MPa;消防时最不利点自由水压不小于0.10MPa。 管网漏失率:至2020年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 %内。 二、规划期限与范围 1)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7-2030年,近期为2017-2020年,城市发展远景考虑到2030年以后。 2)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与**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保持一致,分为市域、城市规划区两个层次。其中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中心城区、**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高铁北站站前区、金桥经济开发区及江北港新区等城市地区为规划重点。 三、规划原则

(1)合理开采、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原则; (2)挖掘改造现有设施的原则; (3)节约能源和节约用水的原则; (4)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合理超前建设、保持适当供需比的原则;(5)提高供水的安全保障原则; (6)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 四、规划主要内容 依据《安徽省城市给水(供水)专业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等规范标准,结合**市实际情况,本次规划内容主要包括需水量预测、水厂规划、加压泵站规划、供水管网规划、节水规划等五项内容。 1)需水量预测 中心城区城市用水量为:近期至2020年为36万m³ /d,远期至2030年为50万m³ /d。 2)水厂规划 保留改造一、二、三水厂,并提高其净化水平。其中,一水厂主要保证长江中路以南,铜官大道以东,铜都大道以西,荷花塘以北区域的用水需要;二水厂主要保证滨江大道以东,金山西路以北,铜官大道以西,湖东路以西,循环园以南区域的用水需要;三水厂主要供应南部城区和经济开发区。 示范园区在建的五水厂,占地10万平方米,供水规模为24.0万m³/d,供水压力为0.45MPa,位于永太路与坝白路交叉口东南处。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8万m³ /d,远期增至24万m³ /d。主要供应东部城区、钟鸣镇、金桥工业园、高铁北站站前区及周边农村的供水。 在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规划四水厂,占地10万平方米,供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