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乱世枭雄_戴笠为何追杀王亚樵

乱世枭雄_戴笠为何追杀王亚樵

乱世枭雄_戴笠为何追杀王亚樵
乱世枭雄_戴笠为何追杀王亚樵

惊人手段!军统戴笠竟是这样培训美貌女特务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惊人手段!军统戴笠竟是这样培训美貌女特务的 导语:戴亲自刑讯后,又在上海四川路新亚酒店将孙凤鸣的妻子崔正瑶捕获。他对这个女子用尽各种酷刑,甚至叫人用藤条抽打,用小针刺乳头等办法逼供 戴亲自刑讯后,又在上海四川路新亚酒店将孙凤鸣的妻子崔正瑶捕获。他对这个女子用尽各种酷刑,甚至叫人用藤条抽打,用小针刺乳头等办法逼供,这是戴笠亲自指挥对女犯进行性虐的有案可寻的例证。 以残酷无情著称的戴笠,号称“蒋介石的佩剑”、“中国的盖世太保”、“中国最神秘人物”。“杀人魔王”戴笠,恶名昭著,他任国民党军统局长8年,曾密令残杀了许多革命烈士,是双手沾满烈士鲜血的刽子手,欠下血债累累。 1935年11月1日,王亚樵主持进行了轰动民国的刺杀汪精卫案。 为了策划在国民党中央四届六中全会上刺杀蒋介石,王亚樵等人先在南京组织了“晨光通讯社”,趁国民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之机,派孙凤鸣以记者身份混入会场,把手枪放在照相机内混过了检查。但照相时蒋介石恰巧没有参加,孙凤鸣当即决定刺杀国民党第二号人物汪精卫。因为孙放在照相机内的是一支三号小左轮枪,洞穿力不大,所以只把汪精卫击伤而未毙命。刺客当场被张学良、张继等人抱住摔倒在地,并被汪精卫和蒋介石的卫士开枪打成重伤。汪精卫的妻子陈璧君抓住蒋介石吵闹,她认为一定是蒋介石派人刺汪,所以自己不愿出来照相。蒋介石蒙受冤枉之后,便将戴笠大加训斥,限期要他破案以洗清自己。 戴笠亲自指挥对女犯进行虐待 戴笠连夜进行排查,他给垂死的孙凤鸣连续注射强心剂亲自审问,孙拒绝回答而亡。戴又通过孙凤鸣领取大会记者入场证的线索,将当时在中央军校工作的一个司书逮捕。戴亲自刑讯后,又在上海四川路 生活常识分享

李士珍与戴笠之死

李士珍与戴笠之死 李士珍与戴笠之死 ------------------------------------ 国民党警察系统的最高学府是设在南京的中央警官学校,蒋介石本人亲自兼任校长,警校的日常工作由教育长李士珍主持。李士珍是浙江宁海人,黄埔二期毕业生,蒋介石曾保送他到日本留学,专攻警政教育。李士珍曾一度出任过中将军长,不过时间不长。调任中央警官学校校长时为简任一等警官。1946年戴笠的死与李士珍争夺警察总监有关。 李士珍在中央警官学校教育长任上的1945年底到次年年初,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正是这件事导致戴笠之死——虽非李士珍杀戴笠,戴笠却因李士珍而死。戴笠是军统局头子,可警察系统并非军统一统天下,如上海警察局内中统的势力反大于军统,在青年警官中,中统系统的人更多些。而戴笠朝思夕虑的就是想控制警察系统,为此,戴、李二人斗了十几年。 戴笠是黄埔军校第六期兵科没有毕业的学生,与毕业于黄埔二期、并被蒋介石保送到日本留学、喝过洋墨水的“海归派”李士珍来说,戴笠自是无法望其项背的。然而,戴笠从事特务工作的时间却早于李士珍。他早在进黄埔前就开始了特务活动,并且很有一套办法,所以,也是深得蒋介

石信任的。1932年4月,复兴社设立特务处,戴笠被任命为处长。他知道搞特工得有一班自己的人马,是年,戴笠就在南京洪公祠开办特务训练班。可没有料到,蒋介石却把李士珍派到该训练班任政治指导员。李士珍自恃是蒋介石派来的,又有留学日本的洋学历,入黄埔军校又早于戴笠4期,自然不买戴笠的账。由于李士珍资历老于戴笠,他又不买戴笠的账,所以,戴笠总是千方百计排挤他。从此,二人开始不和,也由此开始了二人争夺警政系统大权的矛盾斗争。国民党在大陆的日子,戴笠虽然没有能有效地完全控制警察系统,却通过各种手段,安插了不少军统的人在警察局任职,比如警察总署的唐纵就是军统的,至于首都警察厅厅长、上海警察局局长、北平警察局局长,以及一些省的警务处长,也经常为军统的人所把持。有些大城市警察局局长虽然不是直接由军统的人担任,但也为戴笠所控制,如成都、兰州、西安、郑州、洛阳、贵阳、昆明、迪化(乌鲁木齐)等,其原因是戴笠控制了内政部警政司,便于安插军统的人到这些地方和部门任职。内政部警政司司长一职,李士珍本可以到手的,但他不愿放弃中央警官学校教育长一职,结果让戴笠瞅准了时机,力荐原浙江警官学校教务处主任酆裕坤担任。酆裕坤于国内清华大学毕业后,即去美国留学,而且学的就是警察专业。所以,戴笠一举荐就获准 。自此,一部分警政大权开始逐渐落入戴笠之手。 由于戴笠在军界上层有不少密友,如有“中原王”之称的汤恩伯,被

一代护主救国奇才戴雨农

一代护主救国奇才戴雨农 2017-04-06啸西风 “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左派文人章士钊的这幅挽联反映了人们对这个“旷世奇才、时代英豪”以及“混世魔王、政治杀手”的认识反差。中国军统局局长戴笠死后,举国悼念,很少流泪的蒋介石几次流泪感慨:“雄才冠群英山河澄清使汝绩;奇衲从天隆风云变幻痛予心。”后来蒋公还说:“戴雨农同志不死,我们今天不会撤退到台湾。”周恩来在会上也说:“戴笠之死,我们的的革命,可以提前十年成功。”美国总统罗斯福称他为“中国的希姆莱”,日本人、汉奸和地下党都把他视为“催命恶魔”,普通民众说他是“抗日勇士”,朋友称他是怪物,醉心事业,连皮肉痛苦都能忘记,非怪物而何?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让我们来看看一代奇人的奇才、奇遇与奇功。

一代护主救国奇才 从小怀有“希圣、希贤、希豪杰”的戴笠,年届30岁才考入黄埔军校。由于成绩突出,戴笠被蒋称为“文可安邦,武能定国”,毕业后任蒋介石的秘书、保镖兼副官,从此踏上了民主革命的大路。 从戴笠30岁给自己取的名字就能窥见他早年生活的起伏。“戴笠”取自晋周处《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骑马,他日相逢君须下。”人们常用“乘车戴笠”来比喻不因为富贵而改变贫贱之交。 1897年5月28日,戴笠出生在浙江省江山县保安乡一个殷实家庭,原名春风,字雨农。小时候母亲蓝太夫人找人算命,说他宿命不错,但命中缺水,“父在母先亡”。戴笠4岁丧父,6岁读私塾,14岁入江山县立文溪高等小学,17岁考入浙江省立第一中学,因勇于

自承过失,三个月后就被学校开除。很快他以第二名考入联合师范,但未入学即投效浙军第一师模范营充学兵,后部队作战失败,流落宁波,蓝太夫人闻讯亲往接其回家,18岁时娶毛秀丛为妻。 为了找寻救国救民的良方,戴笠20岁时重新外出闯天下,那时他在江浙一带小有名气,有“苏杭第一才子”的美誉,因其年少侠义,曾与帮会往来。后在湖州与王亚樵、胡宗南、胡抱一金兰换帖结为兄弟。22岁时,戴笠与许世友等人在少林寺习武,希望能以高超的武艺除霸安良,三年后回浙江开办春风武馆。24岁时他在上海与青红帮老大杜月笙结为兄弟,27岁苏浙战争时,他在故乡发起自卫团,凭藉仙霞险要阻止闽军入浙,使江山县免于涂炭。 人说“三十而立”,“人过三十不学艺”,然而戴笠的生活可以说是30岁后才开始的。从小就怀有“希圣、希贤、希豪杰”的他,1926年(民国15年)快30岁时,听说“革命朝气在黄埔”,就自改其名为戴笠,考入黄埔军校第6期骑兵科,当时黄埔军校的校长蒋介石只比戴笠大十岁。由于成绩突出,戴笠被蒋称为“文可安邦,武能定国”,毕业后任蒋介石的秘书、保镖兼副官,从此踏上了民主革命的大道。

戴笠不为人知的身后事:儿子被枪决 孙女送人

戴笠不为人知的身后事:儿子被枪决孙女送人 戴笠,原名戴春风、字雨农,1897年4月24日出生在浙江省江山县保安村一个普通家庭。1913年,年仅16岁的戴笠第一次来到了素有国际冒险家乐园之称的上海,开始了他生命中第一次赌注。终日浪迹在鱼龙混杂的上海滩十里洋场,精于心计的戴笠,竟然与上海滩名流杜月笙成了结拜兄弟,戴笠也正是由此结识了蒋介石。 一1927年底,由于国民党内讧,蒋介石被迫第一次下台,当时很多人认为蒋介石完了,但是这个戴笠,对蒋介石始终抱有信心,所以蒋介石下台期间,他还是很勤快地为其做一些情报工作。戴笠的确极富远见,他的政治投资也的确放对了地方,蒋介石下野后不到1年再度复出。重新回归政坛的蒋介石,从失败的经历中,深感特务工作的必要。他决定成立一个特务机构来对抗所有与之敌对的势力,那么,谁来作这支特务队伍的统帅呢?蒋介石想到了危难时期一直追随左右的戴笠。1928年,已经在上海站稳脚跟的戴笠却悄悄离开,毅然南下广州,成为黄埔军校第六期骑科肄业生,此时黄埔军校的校长,正是昔日上海滩的旧交蒋介石。他的命运也从此青云直上,成为民国年间中国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蒋介石有几个候选人,但在面谈的时候,戴笠的一句话很让他感触。当时戴笠说,这可是提着脑袋干

的活,我随时准备牺牲。蒋介石说为什么,戴笠说,这个活干好了,敌人会把我干掉,要是干不好这个工作,你会把我干掉。经过多次的考察试探,蒋介石觉得,戴笠对自己的确是忠心不二,而且富有胆大冒险的精神,所以倍加重用。戴笠顺利当上了国民党复兴社(军统局的前身)特务处处长,并于1938年7月任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副局长(1944年升任局长)负实际责任,这个位置可以说是戴笠人生最关键的转折点,也正是从此,他一步步成为了让自己引以为豪,却让国人深恶痛绝、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混世魔王”。掀开民国特工史,戴笠绝对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人物。他长期从事特务工作,干了好多伤天害理的事,杀人无数、仇家遍及天下,想杀他的人大有人在!军统,这个神秘的、阴森的、叠床架屋的国民党特务组织,主要是对付反对力量,但是,也有相当力量对付国民党内部的异己力量,所以在特务组织20来年的历史当中,制造了很多影响很大的案件,包括暗杀了杨杏佛、史量才,吉鸿昌等等。除了拥有特务武装数十万人,戴笠还掌控着国民党高层统治集团的黑幕。戴笠呼风唤雨的能量在蒋介石政府中,没有谁能与他相比。所以可想而知,戴笠包括他的特务组织,是千夫所指。 二戴笠一生中玩过数不清的女人,最使他中意的莫过于“影后”胡蝶。胡蝶1908年生于上海,

戴笠之死影响了什么

戴笠之死影响了什么 戴笠之死影响了什么戴 笠先生在北伐和抗日中的功绩,现在舆论昌明、资料丰富,大家应该没有什么怀疑了。至于他的好色不倦,坊间早有传闻,但也是一些你情我愿的风流韵事,在民间 的流布和夸大中颇带有些津津乐道的欣赏。当然,还有沈醉的回忆录对于戴笠先生的指斥抹黑,不过此类污蔑不值一提,目前已经有证据表明,这些文字的作者似乎 不是沈醉本人。 最主要的讨论点是:如果当时现实状况还是那么糟糕——延安还是得到苏俄的军援、美国还是袖手旁观、国 军内部还是间谍密布——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戴先生还活着,是否国府就不会退守台湾了呢?个人以为,情报工作的着力处主要有以下6点:1、破获敌方在民间的 间谍网络;2、捕获敌方在我处的高级卧底;3、暗杀敌方的高层领导;4、暗杀意欲投敌的我方高层;5、向敌方高层派驻卧底;6、在敌方民间密布间谍网络。 让我们来逐个分析,戴笠如果不殉难的话,能在这6个方面扭转败局吗? 首先,破获敌方的民间间谍网络方面。这一点在戴 笠殉难后,国府做的还算成功,最成功的是对于“民革”的

军事特务网络的破获。至于学运工运,国府明知后面是对手的“第二条战线”在指挥,但基于国际感观和 宪政体系,基本没有痛下杀手。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延安所谓的“白区工作”的成效很显著,但作用并不是很大。 其次,捕 获敌方在我处的高级卧底方面。这一点需要考察,就是这些国军的高级干部是何时成为卧底的,用延安的话来说,是“归队”还是“起义”呢?其实“解放战争”整 个形势就如同一场雪崩,第一推动力来自东北,推动者就是那个一再抗命、贻误军机的卫立煌。据现有材料显示,卫的变节应该是苏俄在法国的特务之功劳,起先延 安方面并不知情,所以军统即使在敌方有高级卧底,也不会了解到卫长官竟然成了鼹鼠。因此,戴笠的存在对于东北战况没有影响。 第 三,暗杀敌方高层领导方面。这个能力军统应该是没有的,因为中共的延安整风几乎消灭了一切嫌疑分子,能够渗透到高层身边实施暗杀的可能性并不存在。而且延 安负责保安的官员都有长期的地下斗争经验,识别潜伏特务的能力很强,施行清洗又没有顾忌。因此,无论戴笠在与不在,都无法用暗杀消灭对手,正如他抗战时期 很少暗杀过占领军高级官员一样。

戴笠,黑暗时代里最黑的人

戴笠,黑暗时代里最黑的人 戴笠对胡蝶说:“我做梦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你会坐在我身边。” 戴笠与胡蝶,一个特务头子,一个电影明星,完全不可能有什么交集的两个人,因为一件失窃案走到了一起。 行李被劫,诬陷他人那是在1942年深秋时节,有一天杜月笙给戴笠打电话,约他到刘航琛的汪山别墅,说有重要事情商量。 刘航琛曾为已故四川省政府主席兼省保安司令刘湘的“财神爷”,也是杜月笙的好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杜月笙的家眷从香港辗转来渝,杜月笙就从交通银行招待所搬到了刘航琛的汪山别墅。这里环境清幽,是一个策划秘密活动或者谈论保密事情的最佳场所。 杜月笙要谈的事情无须保密,是一桩亟待破获的“公案”。他对戴笠说:“胡蝶被洗劫了,连同她本人的行李一共30多箱,全部被抢走了。”“什么时候?在哪儿被抢的?” 戴笠是胡蝶的铁杆粉丝,从20年代在上海打流期间,随着胡蝶在沪上影坛名声鹊起,他就迷上了胡蝶的电影。到30年代胡蝶红遍大江南北,他对胡蝶的电影几乎一部不落,每逢有新片上映他都会抽时间去一睹为快。听说胡蝶被抢,他的第一反应就像老朋友遭遇了什么不测一样。

“是陈志皋托人带信过来说的,让我们想办法看看能不能把行李追回来。” 陈志皋是杜月笙的“学生子”。抗战爆发后杜月笙撤退香港, 由负责中央赈济委员会的许世英提名、经蒋介石批准任命为该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港澳救济区特派员,分管第九救济区事务。第九救济区辖广东、广西、福建三省。杜月笙又将该救济区分为第七、第九两个区,第七区指派时为中央赈济委员会特派委员兼广东省政府委员的陈志皋为主任,常驻曲江,成立了“难民救助站”,负责抢运香港沦陷后滞留的重要人士 及其他难民。胡蝶原没有撤退的打算,但由于日本军方主管电影戏剧等艺术活动的部门要求她与日本电影公司合作,到日本拍摄《胡蝶游东京》纪录片,她因此决定逃离香港。 与胡蝶联系离港事宜的是曲江陈志皋的“难民救助站”工作人 员杨惠敏,她一直在香港从事秘密营救各界爱国人士的工作。此次她要营救两位演艺界名人,他们一位是京剧大师梅兰芳,一位是电影“皇后”胡蝶。在梅兰芳不愿逃离(不久通过另外 渠道回到上海)的情况下,胡蝶的迫切逃离令她十分高兴。杨惠敏是拿着杜月笙打给胡蝶(杜与胡是朋友)的电报,化装成小鱼贩找到胡蝶家的。但她没有想到,胡蝶的行李竟有30箱之多。为了保证人员和货物的安全,她决定把人与行李分开走。不料人是平安抵达曲江了,行李却因太显眼被土匪抢走了。

戴笠,黑暗时代里最黑的人

戴笠,黑暗时代里最黑的人 戴笠对蝶说:“我做梦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你会坐在我身边。” 戴笠与蝶,一个特务头子,一个电影明星,完全不可能有什么交集的两个人,因为一件失窃案走到了一起。 行被劫,诬陷他人那是在1942年深秋时节,有一天杜月笙给戴笠打,约他到航琛的汪山别墅,说有重要事情商量。航琛曾为已故省政府主席兼省保安司令湘的“财神爷”,也是杜月笙的好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杜月笙的家眷从辗转来渝,杜月笙就从交通银行招待所搬到了航琛的汪山别墅。这里环境清幽,是一个策划秘密活动或者谈论事情的最佳场所。 杜月笙要谈的事情无须,是一桩亟待破获的“公案”。他对戴笠说:“蝶被洗劫了,连同她本人的行一共30多箱,全部被抢走了。”“什么时候?在哪儿被抢的?” 戴笠是蝶的铁杆粉丝,从20年代在打流期间,随着蝶在沪上影坛名声鹊起,他就迷上了蝶的电影。到30年代蝶红遍大江南北,他对蝶的电影几乎一部不落,每逢有新片上映他都会抽时间去一睹为快。听说蝶被抢,他的第一反应就像老

朋友遭遇了什么不测一样。 “是志皋托人带信过来说的,让我们想办法看看能不能把行追回来。” 志皋是杜月笙的“学生子”。抗战爆发后杜月笙撤退,由负责中央赈济委员会的许世英提名、经介石批准任命为该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港澳救济区特派员,分管第九救济区事务。第九救济区辖、广西、三省。杜月笙又将该救济区分为第七、第九两个区,第七区指派时为中央赈济委员会特派委员兼省政府委员的志皋为主任,常驻曲江,成立了“难民救助站”,负责抢运沦陷后滞留的重要人士及其他难民。蝶原没有撤退的打算,但由于日本军方主管电影戏剧等艺术活动的部门要求她与日本电影公司合作,到日本拍摄《蝶游东京》纪录片,她因此决定逃离。 与蝶联系离港事宜的是曲江志皋的“难民救助站”工作人员惠敏,她一直在从事秘密营救各界爱国人士的工作。此次她要营救两位演艺界名人,他们一位是京剧大师梅兰芳,一位是电影“皇后”蝶。在梅兰芳不愿逃离(不久通过另外渠道回到)的情况下,蝶的迫切逃离令她十分高兴。 惠敏是拿着杜月笙打给蝶(杜与是朋友)的电报,化装成小鱼贩找到蝶家的。但她没有想到,蝶的行竟有30箱之多。为了保证人员和货物的安全,她决定把人与行分开走。不料

军统头子戴笠的传奇一生

戴笠全传 一、初露锋芒 戴笠发迹以后, 回忆起这一段时期的生活, 曾称自己是“跑单干”。用现在的话讲, 就是“情报个体户”。因此, 他常常埋怨这份工作是没有衙门的苦差, 不是人干的, 其辛酸苦辣, 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 是难以体会的。 当时, 戴笠最大的苦恼, 是由于地位不高, 人微言轻, 辛辛苦苦搜集到情报, 却不能及时送到蒋介石手中。以戴笠一个上尉联络参谋或少校副官的身份, 不用说难以面见蒋, 就是蒋的官邸或办公室也往往进不去。蒋身边数十名侍从参谋或副官, 大都是黄埔一、二、三期的老大哥, 军职也比戴高得多, 每见到戴笠这个六期末毕业的打流人员, 颇有些不屑一顾的神态。 不但是黄埔老大哥轻视戴笠, 就是蒋介石身边的佣仆之流, 如警卫、勤务、司机、厨师、娘姨等, 也常给戴笠白眼。远远看到戴笠,第一句话就是“小瘪三又来了”。听到这些话, 戴笠虽引为奇耻大厚, 但为了打开通往蒋介石身边的大门, 又不得不低声下气去巴结他们。有时他们起哄, 大敲戴笠的竹杠, 戴笠常常被搞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口袋里连吃晚饭的铜子也不剩。 直到戴笠发迹以后, 仍不敢对这些人怠慢, 经常在暗中赠金送礼, 巴结奉承。这样, 戴笠但凡有了情报, 就从官邸后门递到厨房,交到厨师或勤兵务后中, 由他们放到蒋介石的办公桌上。 在蒋介石身边的侍从人员中, 戴笠巴结最多的要数毛庆祥。毛北伐时,由其父介绍绐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部机要秘书, 凡军政大员的任命、作战命令的颁发, 以及蒋与各方联络通信, 各方面递送的情报资料或情况反映等, 都要经过毛庆祥之后。 戴笠深知毛庆祥的地位非同一般, 于是就拼命只要毛庆祥有所暗示, 戴笠无不尽力去办。开始毛庆祥对戴笠的情报也懒得转呈, 后来见戴笠对自己十分谦卑讨好, 做事勤快, 毛庆祥有所感动, 加之戴的情报确有价值, 也就旨代为转呈。有时甚至打破常规程序, 随接随呈。因而戴的情报放在蒋的办公桌上总是十分及时, 往往要比别人的快半拍或一拍。蒋看了也就格外欣赏有加, 不但对戴笠送的情报仔细审阅, 而且如果有一段时间看不到戴笠的情报, 还要向毛庆祥查

一代奇人戴笠

一代奇人戴笠 封面人物 06-01 08:26 按语:?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左派文人章士钊的这幅挽联反映了人们对这个?旷世奇才、时代英豪?以及?混世魔王、政治杀手?的认识反差。中国军统局局长戴笠死后,举国悼念,很少流泪的蒋介石几次流泪感慨:?雄才冠群英山河澄清使汝绩;奇衲从天隆风云变幻痛予心。?后来蒋公还说:?戴雨农同志不死,我们今天不会撤退到台湾。?周恩来在会上也说:?戴笠之死,我们的的革命,可以提前十年成功。?美国总统罗斯福称他为?中国的希姆莱?,日本人、汉奸和地下党都把他视为?催命恶魔?,普通民众说他是?抗日勇士?,朋友称他是怪物,醉心事业,连皮肉痛苦都能忘记,非怪物而何?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让我们来看看一代奇人的奇才、奇遇与奇功。 生平篇:戴笠一代护主救国奇才 从小怀有?希圣、希贤、希豪杰?的戴笠,年届30岁才考入黄埔军校。由于成绩突出,戴笠被蒋称为?文可安邦,武能定国?,毕业后任蒋介石的秘书、保镖兼副官,从此踏上了民主革命的大路。

从戴笠30岁给自己取的名字就能窥见他早年生活的起伏。?戴笠?取自晋周处《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骑马,他日相逢君须下。?人们常用 ?乘车戴笠?来比喻不因为富贵而改变贫贱之交。 1897年5月28日,戴笠出生在浙江省江山县保安乡一个殷实家庭,原名春风,字雨农。小时候母亲蓝太夫人找人算命,说他宿命不错,但命中缺水,?父在母先亡?。戴笠4岁丧父,6岁读私塾,14岁入江山县立文溪高等小学,17岁考入浙江省立第一中学,因勇于自承过失,三个月后就被学校开除。很快他以第二名考入联合师范,但未入学即投效浙军第一师模范营充学兵,后部队作战失败,流落宁波,蓝太夫人闻讯亲往接其回家,18岁时娶毛秀丛为妻。 为了找寻救国救民的良方,戴笠20岁时重新外出闯天下,那时他在江浙一带小有名气,有?苏杭第一才子?的美誉,因其年少侠义,曾与帮会往来。后在湖州与王亚樵、胡宗南、胡抱一金兰换帖结为兄弟。22岁时,戴笠与许世友等人在少林寺习武,希望能以高超的武艺除霸安良,三年后回浙江开办春风武馆。24岁时他在上海与青红帮老大杜月笙结为兄弟,27岁苏浙战争时,他在故乡发起自卫团,凭藉仙霞险要阻止闽军入浙,使江山县免于涂炭。 人说?三十而立?,?人过三十不学艺?,然而戴笠的生活可以说是30岁后才开始的。从小就怀有?希圣、希贤、希豪杰?的他,1926年(民国15年)快30岁时,听说?革命朝气在黄埔?,就自改其名为戴笠,考入黄埔军校第6期骑兵科,当时黄埔军校的校长蒋介石只比戴笠大十岁。由于成绩突出,戴笠被蒋称为?文可安邦,武能定国?,毕业后任蒋介石的秘书、保镖兼副官,从此踏上了民主革命的大道。 为了革命理想甘当无名英雄 一位美国军官这样描述中等身材、体格魁梧的戴笠:?他走起路来像是脊粱骨上了钢条,步子大而有力,像是中国戏台上的英雄人物夸大了的步伐。他那犀利审视的目光,像是要把人的五官和个性记下来以备日后之用。?不过年轻时戴笠很为

戴笠和军统在抗战中的贡献

戴笠和军统在抗战中的贡献 (2012-12-07 09:01:17) 戴笠:一代护主救国奇才 中华民国军统局局长戴笠死后,举国悼念,很少流泪的蒋介石几次流泪感慨:“雄才冠群英山河澄清使汝绩;奇衲从天隆风云变幻痛予心。”周恩来在中共会上也说:“戴笠之死,共产党的革命,可以提前十年成功。”美国总统罗斯福称他为“中国的希姆莱”。 从戴笠30岁给自己取的名字就能窥见他早年生活的起伏。“戴笠”取自晋周处《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骑马,他日相逢君须下。”人们常用“乘车戴笠”来比喻不因为富贵而改变贫贱之交。戴笠考入黄埔军校第6期骑兵科,当时黄埔军校的校长蒋介石只比戴笠大十岁。由于成绩突出,戴笠被蒋介石称为“文可安邦,武能定国”。 为了革命理想甘当无名英雄 一位美国军官这样描述戴笠:“他走起路来像是脊粱骨上了钢条,步子大而有力,像是中国戏台上的英雄人物夸大了的步伐。他那犀利审视的目光,像是要把人的五官和个性记下来以备日后之用。” 戴笠所领导之军统局(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业务多至数十种,不光是人们常说的暗杀、情报这几种,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其工作人员累计达十万以上。由戴笠一手组成的“忠义救国军”与各地游击部队,以及战后吸收输诚中央之伪军,总数不下一百万人之众。 戴笠和军统的抗日功绩 1933年蔡廷锴假借抗日之名宣布福建省独立。戴笠派人策反其将领,不到三个月蔡宣布下野出国流亡。1934年6月13日,戴笠破获了日本驻南京副领事藏本英明自导自演的失踪案,使日本出兵阴谋在国际间颜面无存。1936年7月,陈济棠与李宗仁发动“两广政变”,不过戴笠早已从海、陆、空三方面暗中部署,一夕间多名将领被他策反,两个月内兵不血刃地结束叛变。至于西安事变,戴笠一再向蒋介石汇报“西北军心不稳”,蒋依然前往。待蒋被抓后,戴笠冒死陪同宋美龄赴西安救蒋。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淞沪抗战之前,戴笠很坚定地对其他人说,这次我们一定要打了。戴笠说:“哀兵必胜,猪吃饱了等人家过年,是等不来独立平等的。”这句话给其他人的震撼很大,后来成了军统抗日的经典创见。 1937年戴笠负责成立的苏浙抗日武装别动队(后称为忠义救国军),在敌后方起到了很大作用。淞沪大战前,戴笠赶到上海,吩咐军统的人从日本人的眼皮底下抢来了五六千只军火库武器。戴笠还找到杜月笙,在短短一个月内成立了一万人的“苏浙别动队”,在掩护正规军撤退时,一万人只回来了两千人。 当时戴笠白天忙于组织对日情报战和武装别动队,晚上他坐车从上海到南京,向蒋介石汇报战况和分析情报。当时日本人对戴笠的悬赏金额,犹在对毛泽东悬赏之上。

戴笠墓背后的秘闻

戴笠墓背后的秘闻 确认尸体 戴笠墓颇具传奇之处,最大的地方倒不在于墓之本身,而是墓内一件特殊的随葬品――清朝皇帝乾隆下葬时的随葬宝物――一把“九龙宝剑”。这把剑惹出了许多不可思议的故事,至今真相难明。 1953年2月,毛泽东来到南京中山陵时,特地询问戴笠墓一事。当听说“已被废除了”,毛泽东惜称:“不要把它搞掉,留着当反面教材嘛!” 戴笠是飞机失事死亡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大特务头子,最早到达出事现场的是戴笠副官贾金南,他在失事当天到达现场搜救。 贾金南虽然是戴笠的亲信,对戴笠体貌特征很熟悉,但所有尸体都被烧得焦黑,他分不出谁是谁。戴笠嘴内左臼齿下面镶有六颗金牙,凭这点记号,贾金南才初步确定了戴笠的尸体。又结合从夹得紧紧的左膀内取出的残存破衣片,这才肯定下来。衣片系戴笠生前穿着物,但尸体的右手和小腿已找不到。因为当地是接连三天大暴雨,戴笠在“困雨沟”内暴尸三天。 装殓

其余的尸体仅是根据生前身材高矮肥瘦等特征,大致分了一下。 贾金南找出戴笠尸体后,其他军统的要员便纷纷下山各乘自备汽车赶回南京。抱着戴笠半截尸体的贾金南被拒绝搭乘,最后他只得抱着戴笠的尸体,坐在大卡车上一路颠回了南京。 尸体运回南京三天后进行装殓。因戴笠的面部已完全烧毁,殡仪馆的技师按照其生前的照片,制作了一副假面具套上,装入一具楠木棺材中。其余的人只用一块白布,画上眼鼻,蒙在脸上装殓。 承建墓地 戴笠墓由当年实力雄厚的上海陆根记营造厂承建。 戴笠墓所用石料与中山陵一样,都是从苏州运来的优质花岗石,沈醉当时负责监造。整个墓地大约1500平方米,墓呈长方形,四周镶嵌花岗石,墓前竖立一块花岗石墓碑,上书“戴雨农将军之墓”,系国民党元老吴稚挥手迹。 戴笠墓十分豪华、气派,碑前设供奉石桌,两侧置石凳,墓道是水泥建造,左右环绕,成为当年陵园一景。 下葬 1947年春,依风水先生卜选“吉日”,将戴笠下葬。下葬的前一天,毛人凤将沈醉拉到一边,商量一个问题:如何把戴笠墓穴筑得牢固一些,使得别人无法打开棺材。因戴笠

戴笠与影后胡蝶的风流情史

戴笠与影后胡蝶的风流情史 8月的香港, 苍松翠柏蒙上了硝烟尘垢, 房屋在炮火的洗礼中坍塌, 在日寇的铁蹄之下, 民不聊生。曾闻名中国的童子军团献旗手杨惠敏及其夫赵乐天双双奉命护送难胞回内地。当时名震国际国内影坛的巨星胡蝶也在其中。行前, 胡蝶将所置的衣物、首饰、相册, 国内外所获奖品, 包括因主演《自由之花》而在意大利米兰国际电影节上所获奖品, 以及用胡蝶头像作为商标的搪瓷制品共39 件行李箱, 托杨惠敏托运回国。孰料, 天有不测风云, 在广东东江突遇海盗, 39 箱金银细软被洗劫一空。胡蝶大半生的积蓄不翼而飞。战乱之际谁又会理会这些海盗土匪呢? 几经周折, 胡蝶终于找到老友上海警备司令杨虎、“海上闻人”杜月笙, 请求帮助。火急攻心, 胡蝶滞留桂林, 大病一场。 杨虎当时立即将此事告知军统老板戴笠。真是天上掉下大馅饼, 戴笠喜出望外, 胡蝶早已是戴笠心中的一盘天鹅肉。明眸皓齿、仪态万方、清丽端庄、丰韵动人的胡蝶, 以及她主演《啼笑烟缘》、《姊妹花》等影片内的一颦一笑, 都使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军统老板垂涎三尺, 魂牵梦绕。 “这事就包在老兄身上, 一定不能委屈了咱们的大明星。”戴笠大包大揽地承担起了本不属于他的案子。 “那多谢老板美意了。” “请你马上转告胡蝶夫妇, 入渝的机票我会给他安排, 望她放心养病, 中

国的电影事业缺她不可啊!”一副侠肝义胆的神情。 杨虎领命而去, 果然, 一周内重庆军统机构就把机票办好, 并且隆重地把胡蝶夫妇接到了特意腾出的重庆进中四路151 号公馆。并免费向胡蝶夫妇提供了全套食宿用具、勤杂人员。落魄之时的胡蝶夫妇对此自是千恩万谢。 胡蝶虽然过上胜似从前的舒适生活, 却对那39 只细软箱念念不忘, 食不下咽, 睡不安眠。戴笠忙前忙后, 又是安排厨师烹调可口饭菜, 又是叮咛手下人员购买名贵中药, 自己更是天天慰问, 关怀备至, 连胡蝶的丈夫潘有声都自愧不及。 但胡蝶本就不是什么伤风感冒、胃痛肝疾什么的, 病根就是宠物失盗。戴笠自谙心病还须心药治之道, 首先命湖南株洲军统将杨惠敏、赵乐夫提审归案, 其后又命人四处收罗金银细软, 将胡蝶的失物清单一一购置, 把可以买到的东西尽快买来。 “瑞华, 鄙人才能疏浅, 失物只先追回部分。案犯正在审理之中, 万望海涵。”在胡蝶面前戴笠竟毕恭毕敬, 斯文了许多。 “戴先生, 我们夫妇在此落难之际, 能得到您的热情关照, 此恩此德, 不知该如何报答。”憔悴的胡蝶显出一丝感激的冲动, 脸上泛起一阵红晕。 “瑞华, 千万别这么说。能为你效劳实是我三生有幸, 我一直最喜欢看你演的电影: 什么《啼笑姻缘》、《姊妹花》、《空谷幽兰》、《火烧红莲寺》、《自由之花》, 从来一部不落。你的演技绝伦, 什么角色你一演都能演活, 因而只要是你的片我都百看不厌。你是我们中国特有的艺术之花, 是我们中国的骄傲啊!”说到激动之处, 他情不自禁地握住胡蝶的手。 “谢谢戴先生的夸奖, 蒙戴先生厚意胡蝶, 今后定当更加努力,上演更好的影片。”时下中国炙手可热、大权在握的戴笠能对自己如此关照, 十七八岁就涉足影坛、大紫大红的一代影后能不谙风月之事。对戴笠的的举措早已心领神会。况且再看到戴笠以追查名义购置的心爱之物, 虽然不是原物, 却胜过原物, 更加春意盎然。双颊绯红、含情脉脉地望着戴笠, 一颦一笑, 再加上那一对又圆又深的小酒窝, 樱桃小口, 皓齿洁映, 更显娇媚动人。 胡蝶接着说道:“今生能结识戴先生这样的枭雄豪杰, 当倍加珍惜自己的年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戴笠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戴笠 “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毛泽东的好友章士钊的这幅挽联,反映了即使是国民党的反对派,也不得不认真看待这个“旷世奇才、时代英豪”,尽管戴笠被反对派刻意涂画为“混世魔王、政治杀手”的认识反差。中华民国军统局局长戴笠死后,举国悼念,很少流泪的蒋介石几次流泪感慨:“雄才冠群英山河澄清使汝绩;奇衲从天隆风云变幻痛予心。”后来蒋公还说:“戴雨农同志不死,我们今天不会撤退到台湾”;周恩来在中共会上也说:“戴笠之死,共产党的革命,可以提前十年成功”;美国总统罗斯福称他为“中国的希姆莱”。 但日本人、汉奸和中共地下党都把他视为“催命恶魔”。那么,戴笠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真实的历史告诉我们,他是一代奇人、奇才,对国家和民族建有奇功。 从小怀有“希圣、希贤、希豪杰”的戴笠,年届30岁才考入黄埔军校。由于成绩突出,戴笠被蒋称为“文可安邦,武能定国”,毕业后任蒋介石的秘书、保镖兼副官,从此踏上了民主革命的大路。 从戴笠30岁给自己取的名字就能窥见他早年生活的起伏。“戴笠”取自晋周处《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骑马,他日相逢君须下。”人们常用“乘车戴笠”来比喻不因为富贵而改变贫贱之交。 1897年5月28日,戴笠出生在浙江省江山县保安乡一个殷实家庭,原名春风,字雨农。小时候母亲蓝太夫人找人算命,说他宿命不错,但命中缺水,“父在母先亡”。戴笠4岁丧父,6岁读私塾,14岁入江山县立文溪高等小学,17岁考入浙江省立第一中学,因勇于自承过失,三个月后就被学校开除。很快他以第二名考入联合师范,但未入学即投效浙军第一师模范营充学兵,后部队作战失败,流落宁波,蓝太夫人闻讯亲往接其回家,18岁时娶毛秀丛为妻。 为了找寻救国救民的良方,戴笠20岁时重新外出闯天下,那时他在江浙一带小有名气,有“苏杭第一才子”的美誉,因其年少侠义,曾与帮会往来。后在湖州与王亚樵、胡宗南、胡抱一金兰换帖结为兄弟。22岁时,戴笠与许世友等人在少林寺习武,希望能以高超的武艺除霸安良,三年后回浙江开办春风武馆。24岁时他在上海与青红帮老大杜月笙结为兄弟,27岁苏浙战争时,他在故乡发起自卫团,凭藉仙霞险要阻止闽军入浙,使江山县免于涂炭。 人说“三十而立”,“人过三十不学艺”,然而戴笠的生活可以说是30岁后才开始的。从小就怀有“希圣、希贤、希豪杰”的他,1926年(民国15年)快30岁时,听说“革命朝气在黄埔”,就自改其名为戴笠,考入黄埔军校第6期骑兵科,当时黄埔军校的校长蒋介石只比戴笠大十岁。由于成绩突出,戴笠被蒋称为“文可安邦,武能定国”,毕业后任蒋介石的秘书、保镖兼副官,从此踏上了民主革命的大道。 一位美国军官这样描述中等身材、体格魁梧的戴笠:“他走起路来像是脊粱骨上了钢条,步子大而有力,像是中国戏台上的英雄人物夸大了的步伐。他那犀利审视的目光,像是要把人的五官和个性记下来以备日后之用。”不过年轻时戴笠很为自己这张长长马脸自惭形秽,特别是他患有鼻炎,经常发出像马哼的声音。很相信命运的他偶然看见相书上写:“观君之相如马,此主大贵,君之前程无量。”

高中高考课外阅读资料戴笠:铁骨铮铮的民族英雄

问渠——只为您每天多读一点 我们将不定期推送问渠系列阅读材料 读书实乃人生一大幸事。一壶清茶,个把时辰,几本好书,清醒的幸福渗透在书页翻动的风里,沁入昏睡的心灵,于是整个世界便明亮了。 铁骨铮铮的民族英雄——还原一个真实的戴笠 “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毛泽东的好友章士钊的这幅挽联,反映了即使是国民党的反对派,也不得不认真看待这个“旷世奇才、时代英豪”,尽管戴笠被反对派刻意涂画为“混世魔王、政治杀手”的认识反差。中华民国军统局局长戴笠死后,举国悼念,很少流泪的蒋介石几次流泪感慨:“雄才冠群英山河澄清使汝绩;奇衲从天隆风云变幻痛予心。”后来蒋公还说:“戴雨农同志不死,我们今天不会撤退到台湾”;周恩来在中共会上也说:“戴笠之死,共产党的革命,可以提前十年成功”;美国总统罗斯福称他为“中国的希姆莱”。

但日本人、汉奸和中共地下党都把他视为“催命恶魔”。那么,戴笠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真实的历史告诉我们,他是一代奇人、奇才,对国家和民族建有奇功。 从小怀有“希圣、希贤、希豪杰”的戴笠,年届30岁才考入黄埔军校。由于成绩突出,戴笠被蒋称为“文可安邦,武能定国”,毕业后任蒋介石的秘书、保镖兼副官,从此踏上了民主革命的大路。 从戴笠30岁给自己取的名字就能窥见他早年生活的起伏。“戴笠”取自晋周处《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骑马,他日相逢君须下。”人们常用“乘车戴笠”来比喻不因为富贵而改变贫贱之交。 1897年5月28日,戴笠出生在浙江省江山县保安乡一个殷实家庭,原名春风,字雨农。小时候母亲蓝太夫人找人算命,说他宿命不错,但命中缺水,“父在母先亡”。戴笠4岁丧父,6岁读私塾,14岁入江山县立文溪高等小学,17岁考入浙江省立第一中学,因勇于自承过失,三个月后就被学校开除。很快他以第二名考入联合师范,但未入学即投效浙军第一师模范营充学兵,后部队作战失败,流落宁波,蓝太夫人闻讯亲往接其回家,18岁时娶毛秀丛为妻。 为了找寻救国救民的良方,戴笠20岁时重新外出闯天下,那时他在江浙一带小有名气,有“苏杭第一才子”的美誉,因其年少侠义,曾与帮会往来。后在湖州与王亚樵、胡宗南、胡抱一金兰换帖结为兄弟。22岁时,戴笠与许世友等人在少林寺习武,希望能以高超的武艺除霸安良,三年后回浙江开办春风武馆。24岁时他在上海与青红帮老大杜月笙结为兄弟,27岁苏浙战争时,他在故乡发起自卫团,凭藉仙霞险要阻止闽军入浙,使江山县免于涂炭。 人说“三十而立”,“人过三十不学艺”,然而戴笠的生活可以说是30岁后才开始的。从小就怀有“希圣、希贤、希豪杰”的他,1926年(民国15年)快 30岁时,听说“革命朝气在黄埔”,就自改其名为戴笠,考入黄埔军校第6期骑兵科,当时黄埔军校的校长蒋介石只比戴笠大十岁。由于成绩突出,戴笠被蒋称为“文可安邦,武能定国”,毕业后任蒋介石的秘书、保镖兼副官,从此踏上了民主革命的大道。 一位美国军官这样描述中等身材、体格魁梧的戴笠:“他走起路来像是脊粱骨上了钢条,步子大而有力,像是中国戏台上的英雄人物夸大了的步伐。他那犀利审视的目光,像是要把人的五官和个性记下来以备日后之用。”不过年轻时戴笠很为自己这张长长马脸自惭形秽,特别是他患有鼻炎,经常发出像马哼的声音。很相信命运的他偶然看见相书上写:“观君之相如马,此主大贵,君之前程无量。”从那以后戴笠就常常以马自居,在其27个化名中,常有“马行”之类的假名,当然由于命相缺水,戴笠的化名中带水字旁的最多,如“沈沛霖”、“洪森”等,以补命中不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