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戴笠墓背后的秘闻

戴笠墓背后的秘闻

戴笠墓背后的秘闻
戴笠墓背后的秘闻

戴笠墓背后的秘闻

确认尸体

戴笠墓颇具传奇之处,最大的地方倒不在于墓之本身,而是墓内一件特殊的随葬品――清朝皇帝乾隆下葬时的随葬宝物――一把“九龙宝剑”。这把剑惹出了许多不可思议的故事,至今真相难明。

1953年2月,毛泽东来到南京中山陵时,特地询问戴笠墓一事。当听说“已被废除了”,毛泽东惜称:“不要把它搞掉,留着当反面教材嘛!”

戴笠是飞机失事死亡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大特务头子,最早到达出事现场的是戴笠副官贾金南,他在失事当天到达现场搜救。

贾金南虽然是戴笠的亲信,对戴笠体貌特征很熟悉,但所有尸体都被烧得焦黑,他分不出谁是谁。戴笠嘴内左臼齿下面镶有六颗金牙,凭这点记号,贾金南才初步确定了戴笠的尸体。又结合从夹得紧紧的左膀内取出的残存破衣片,这才肯定下来。衣片系戴笠生前穿着物,但尸体的右手和小腿已找不到。因为当地是接连三天大暴雨,戴笠在“困雨沟”内暴尸三天。

装殓

其余的尸体仅是根据生前身材高矮肥瘦等特征,大致分了一下。

贾金南找出戴笠尸体后,其他军统的要员便纷纷下山各乘自备汽车赶回南京。抱着戴笠半截尸体的贾金南被拒绝搭乘,最后他只得抱着戴笠的尸体,坐在大卡车上一路颠回了南京。

尸体运回南京三天后进行装殓。因戴笠的面部已完全烧毁,殡仪馆的技师按照其生前的照片,制作了一副假面具套上,装入一具楠木棺材中。其余的人只用一块白布,画上眼鼻,蒙在脸上装殓。

承建墓地

戴笠墓由当年实力雄厚的上海陆根记营造厂承建。

戴笠墓所用石料与中山陵一样,都是从苏州运来的优质花岗石,沈醉当时负责监造。整个墓地大约1500平方米,墓呈长方形,四周镶嵌花岗石,墓前竖立一块花岗石墓碑,上书“戴雨农将军之墓”,系国民党元老吴稚挥手迹。

戴笠墓十分豪华、气派,碑前设供奉石桌,两侧置石凳,墓道是水泥建造,左右环绕,成为当年陵园一景。

下葬

1947年春,依风水先生卜选“吉日”,将戴笠下葬。下葬的前一天,毛人凤将沈醉拉到一边,商量一个问题:如何把戴笠墓穴筑得牢固一些,使得别人无法打开棺材。因戴笠

生前作恶太多,难免日后有人找他算账。沈醉当时认为毛人凤这个决定“有预见性”。

沈醉与陆根记营造厂老板陆根泉研究了一下,决定在棺材放入墓穴后,用水泥炭渣搅拌,灌在墓穴内,使棺材与整个墓穴凝结成为一个整体,几尺厚的水泥把棺材铸在了穴内。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前夕,毛人凤曾想将戴笠的尸体掘出火化,骨灰带往台湾,但墓穴筑得太坚固了,要打开棺材,最成功的办法是用炸药将水泥炸开。但这样一来,可能就把棺材也一并炸碎了,将尸骨不存。研究再三,最后只好决定原地不动。临走前,毛人凤带着几个骨干分子,在戴笠墓前深深鞠了一躬,算是作别。

虽然毛人凤没有打开戴笠的墓,但戴笠的墓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是被毁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