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二历史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案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二历史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案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二历史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案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二历史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案

【自主学习】(熟记此部分内容)

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一)背景

①政治方面:

②经济方面:

③思想方面:

(二)阵营

1.兴起标志:

2.主要阵地:

3.活动中心:

4.代表人物: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指导思想(旗帜):

2.批判对象:

3.传播载体:

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评价)

1.性质:

2.进步性:

3.局限性:

【当堂探究】

探究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材料一根据北京政府农商部的统计,历年向其注册的工业公司.在1914年8月以前共有146个,资本额分别为4l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的6年多里,新注册的工业公司即达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这一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的壮大,经济上有了一定的发言权。——彭明《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1913年7月1日,上海《时报》刊登了对300多名中小学生的问卷调查,在学生崇拜的人物中,崇拜孔子的有157人,孟子61人,孙中山17人,其他还有康有为、梁启超、华盛顿、卢梭等。

材料三“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芽的。”

“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

干净不可。”——陈独秀

材料四1914年,他恢复了封建时代的官吏考试制度、陛见制度和各种封建职官的名称。他还先后到孔庙和天坛去祀孔、祭天,率领文武官员,身穿古式服装,行跪拜礼,重演封建时代的“君权神授”。教育部则命令全国中小学恢复读经、讲经。康有为还要求定孔教为“国教”,宣扬“有孔教乃有中国,散孔教势无中国矣”。

——《近代中国历程》

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它与新文化运动的发生有和关系?

A.从材料二看,当时中小学生主要崇尚的是哪种思想?结合材料三、四简要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

因。

B.材料二的调查结果中孙中山位居第三,康有为、梁启超、华盛顿、卢梭等人榜上有名说明了什么

问题?

五、结合教材和上述材料,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角度总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探究二: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

材料一:科学者何?吾人对于事物之概念,综合客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材料二: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目不暇接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德先生”和“赛先生”及其内涵分别是什么?两者的关系如何?你

能从材料中看出陈独秀先生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及其为什么吗?这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探究三:批判对象:旧道德

材料一忠、孝、贞节三样,却是中国固有的旧道德,中国的礼教(祭祀教孝,男女防闲,是礼教的大精神),纲常、风俗、政治、法律都是从这三样道德演绎出来的;……中国人分裂的生活(男女最甚),偏枯的现象(君对于民的绝对权,政府官吏对于人民的绝对权,父母对于子女的绝对权,夫对妻男对于女的绝对权,主人对于奴婢的绝对权),一方无理压制,一方盲目服从的社会,也都是这三样道德教训出来的;中国历史上现社会上种种悲惨不安的状态,也都是这三样道德在那里作怪。

──陈独秀《调和论与旧道德》材料二旧道德是不道德的道德,是今人诈伪的道德,面子都是仁义道德,骨子里男盗女娼。

——胡适材料三所谓新者无它,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它,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

——汪叔潜《新旧问题》《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期请回答:概括材料中陈独秀、胡适批判的旧道德指的是什么?为何要批判旧道德?有何作用?他们提倡的新道德是什么?

材料四李大钊说:“余之掊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陈独秀说:“夫孔教之为国粹之一,而影响于数千年来之社会心理及政治者最大,且为当时社会之名产,此均吾人所应绝对承认者。惟吾人今日之研究,乃孔教果能实行于今世而有益与否之问题。果能实行而有益于今之社会,则数千年之国粹,吾人亦何忍无故废弃之?果实行于今之社会,不徒无益而且有害,吾人当悍然废弃之,不当有所顾惜。”

请回答:根据材料三分析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人对待儒家思想是何态度?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通常被理解为“全面反传统反儒学”,是对东方文化全盘否定。你赞同吗?

探究四文学革命

材料一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材料二我们认定文学革命须有先后的程序:先要做到文学体裁的大解放,方才可以用来做新思想、新精神的运输品。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材料三中国第一首白话诗----胡适《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题为《蝴蝶》(原题〈朋友〉)材料四1920年,国内中小学都开始使用白话文语文教材。

有的学者常把新文化运动径称为白话文运动或文学革命,足见白话文运动在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地位。请回答:文学革命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白话文运动的价值所在的?

材料五钱玄同1918年4月在给陈独秀的信(《新青年》第四卷第四号发表为《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中说:“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

陈独秀在《答书》中说道:“中国文字既难传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胡适在《跋语》中说道:独秀先生主张“先废汉文,且存汉语,而改用罗马字母书之”的办法,我极赞成。

鲁迅先生则在《关于新文字的答问》一文中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方块汉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伏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

瞿秋白则提出“汉字落后论”,痛骂汉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的茅坑。”正是有了瞿秋白、胡适、鲁迅对中国汉字的激烈抨击,才导致郭沫若、蔡元培、吴玉章、林伯渠等著名的六百多位学者共同签署宣言消灭汉字。他们在宣言中写道:“汉字如独轮车,罗马字母如汽车,新文字如飞机。”

请回答:分析材料中文人学者对待汉字(语)的态度。结合第7课知识,谈谈你对汉字的认识。

探究五评价新文化运动

材料一:自春秋战国以来,中国历史上还没有过发生剧烈及根本的社会和思想变革。——郭湛波《前

五十年中国思想史》材料二:《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材料三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一批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抗婚、逃婚、离婚等现象。婚礼也由中式开始效仿西方的新式婚礼。

——《上海妇女志》材料四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鲁迅《呐喊》自序

材料四“吾党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兵法攻心,语曰‘革心’,皆此之故。故此新文化运动实为最有价值之事。”——孙中山

请回答: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文化运动。

【自我测评】

1.一首歌颂中国某所高校的诗云:“横空出世非一般,继往开来济世艰。奋舞德赛自由剑,拨云现日整乾坤。赤胆忠心联众志,指点江山开纪元。铁肩担道行大义,志在高远居峰巅。”这所被歌颂的高校应是()

A.北京大学B.北京师范大学C.复旦大学D.西南联大

2.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说:“孔子之说,亘古常新……如布帛菽粟不可离。”其根本目的在于

()

A.压制民主科学思想B.恢复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C.弘扬民族传统文化D.为复辟帝制作舆论准备

3.在文学欣赏课上,老师介绍到林纾的《妖梦》:一个人梦见去游阴曹,阴曹里一伙不法之徒把阴曹地府闹得天翻地覆。他在阴曹里看到一“白话学堂”,门外大书一联云:“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对此同学们各抒己见,你认为正确的表述是()

A.林纾所指的不法之徒是指袁世凯等北洋军阀

B.林纾认为欧阳修和韩愈的文学贡献不如曹雪芹及施耐庵

C.林纾的描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表现形式

D.林纾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4、“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

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5.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

A.变法B.革命C.民主D.科学

6 .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维新运动、辛亥革命的补课。“补课”的主要含义是()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地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7、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

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

A.陈独秀B.梁启超C.章太炎D.严复

8、“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

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B.打击袁世凯的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9、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

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10、1903年有人指出:“选官之祈以神,断案之祈以神……以重要家国大事而轻付虚空无凭,泥塑

木雕之一掷,迂愚如斯。”这反映作者

A.抨击迷信思想B.痛斥君主专制C.批判宗法制度D.回击复古逆流

11、《相隔一层纸》(1917年中国):“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

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这首诗

①内容革新与形式创新有机结合②揭示了贫富差距,阶级对立

③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制度的不满④体现了文以载道的文学传统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

12、一位学者自述∶因为爱看地方戏曲,才对民间传说有大概的领略;又因为社会上流行思想革命,

我才大胆提出打破传统学说的见解;也因为征集歌谣的缘故,而注意到许多风俗材料。影响这位学者行为的最可能是

A.鸦片战争前的程朱理学B.晚清时期的中体西用说

C.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D.“文革”时期的破旧立新说

【史学动态】

新文化运动真的是要“打倒孔家店”?

据北大教授王东考证,新文化运动的各种代表人物,从蔡元培、陈独秀、胡适到最激进的钱玄同,都没有提出过要“打倒孔家店”,而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们只是提出了要“打孔家店”,至于说打倒“孔家店”那是陈伯达等人的加工改造。(据《五四精神新论》)

如今能找到关于“孔家店”最早的记录就是1921年6月16日,胡适在给《吴虞文录》作序中首次提出“打孔家店”。具体是在什么时候,“打孔家店”演变成了“打倒孔家店”?此事不好考证。王东认为,把“打倒孔家店”看作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纲领性口号,是一种夸大和曲解,如果要为这个升级版的口号寻找一个起源的话,那就是缘于陈伯达等人的加工改造。新中国成立以前,陈伯达在建议成立“中国新启蒙运动学会”时表示,愿意“接受五四时代‘打倒孔家店’的号召”。后来“打倒孔家店”的说法又得到进一步的传播,不少历史书籍和关于五四的论述中中都可以见到“打倒孔家店”的说法。在经历过“文革”后,“打倒孔家店”更是被广为人知,以至于许多人一提到“五四运动”,立刻便想到“打倒孔家店”。“打孔家店”与“打倒孔家店”虽只有一字之差,含义却大不相同。“打”只是一种动作,“倒”却昭示了一种结果。“打”的性质侧重于批判,“打倒”就是全盘否定了。王东说,由于长期以来“打倒孔家店”一直被当做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口号,于是就导致了海外的一些学者多半藉此把断然否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激进主义,判定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主流、精神实质。经历了新文化运动的急风骤雨后,人们再提起“孔子”这两个字时,感受已与往常大不同了。1921年,新儒家代表人物梁漱溟在出版他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时,不无心痛地写到:“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以至于“孔子的道理成了不敢见人的东西”,这又是为何呢?也许鲁迅的一段话可作为答案,他在谈到“袁皇帝”、孙传芳和张邦昌这三个人时说:“一看最近的例子,就更加明白。从二十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这三个人,都把孔夫子当作砖头用,但是时代不同了,所以都明明白白的失败了。岂但自己失败而已呢,还带累孔子也更加陷入了悲境。既已厌恶和尚,恨及袈裟,而孔夫子之被利用为或一目的的器具,也从新看得格外清楚起来,于是要打倒他的欲望,也就越加旺盛。所以把孔子装饰得十分尊严时,就一定有找他缺点的论文和作品出现。”(《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历史线索】“向西方学习”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

林则徐、魏源等陈独秀、胡适等

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激进民主义者

翻译介绍西方的地理运用和采纳西学学习和借鉴西方实行暴力革命民主科学

法律等等学说学习先进技术要求变法革新建立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制学习器物学习制度学习思想

(自然科学技术)(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科学)

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精品课程)上课讲义

岳麓版必修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域中反对封建斗争的继续,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开展的启蒙运动。其目的是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其特点是高举“民主”、“科学”两大旗帜,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赖以生存的封建文化。因此其性质是封建斗争。后期新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突破了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局限,开始寻求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经验,探索救国图存的新道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高二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有进取心,富有激情,感情丰富,爱冲动,爱幻想。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取了“创设问题”教学法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同时,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设计环节】 1.介绍概况:《北大钟声》油画介绍 2.寻找背景:学生读1911——1915年大事年表,提炼信息,填写表格 3.探究内容:解读史料,合作探究,代表发言 4.讨论影响:解读史料,合作探究,代表发言 5.课堂小结:新课知识梳理和课堂小测 6.师生朗读,感悟历史 【课前准备】播放歌曲《兰花草》 《希望》(又名《兰花草》)作者:胡适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开,能将夙愿偿。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 【导入新课】 教师:上课,同学们好! 学生:老师好! (展示图片:油画《北大钟声》) 教师:我们今天的新课学习是从沈嘉蔚1988年创作的一副油画开始,这幅油画的名称是《北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一、运动兴起 1、历史背景: ①社会:帝国主义者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寻找新的救亡道路。 ②经济政治: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要求。 ③思想文化:一方面袁世凯尊孔复古;一方面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 2、兴起: ①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 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 ③运动中心:北京大学 ④主要阵地:《新青年》。 ⑤核心思想:民主、科学 二、主要内容: 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核心内容) ①民主(“德先生”):指民主制度、民主思想。 ②科学(“赛先生”):指科技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打倒孔家店”) ①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 ②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③原因: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精神工具;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尊孔复古。 ④评价:积极方面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为后来解放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对传统文化存在全盘否定的偏激性。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

①原因:新文学是民主科学的载体,有利于普及到大众中去。 ②标志:在《新青年》上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③内容: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立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④代表:鲁迅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攻击最为激烈,代表作《狂人日记》、《我之节烈观》; 三、历史影响 1、性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文化革新运动; 2、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3、推动了思想觉醒、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五四运动的发生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案

预习过本课,所以请一名学生来回答,并 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分析。 1、背景: (1)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政治方面:①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②帝国主义加紧侵略。 ③北洋军阀专制独裁。 (3)思想文化: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 2、概况:要求学生看书完成下面表格: 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主要阵地《新青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等 旗帜民主科学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层层设问:当时被称为“官僚养习所”的北大之所以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谁起了重要作用?为改革北大他提出了怎样的办学方针?在旧思想、旧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北大,提出这一方针的实质目的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实质是允许各种科学思想自由发展,让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去占领封建旧思想的阵地。 教师进一步指出新文化运动塑造了新的北大,此后北大的历次爱国活动无不与新文化运动精神的传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一)、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 材料: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设问:“德先生”和“赛先生”及其内涵分别是什么?你能从材料中看出陈独秀先生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及其为什么吗?这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对材料一步进行分析。 教师点拨:“德先生”是指民主,包括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赛先生”是指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此段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陈独秀先生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它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已经由技术、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面。(二)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打倒孔家店” (1)树起“打倒孔家店”大旗的原因 ①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孔子逐渐变成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和礼治秩序的一尊精神偶像。 ②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康有为反对共和,以及其他帝制余孽的倒行逆施,都打着尊孔的旗号来蛊惑人心。 ③新文化运动要反对专制,就必然要批判作为其精神支柱的孔子之道。 (2)陈独秀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批判

2019年秋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堂同步练习题卷:第21课新文化运动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一、选择题 1.“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 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 ) A.戊戌变法时期 B.清末“新政”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后期 2.鲁迅曾说:“孔夫子到死了以后……种种的权势者便用种种的白粉给他来化妆,一直抬到吓人的高度。”下列史 实中最能支持该观点的是( ) A.朱熹撰写《四书集注》 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运动 C.康有为发表《孔子改制考》 D.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 3.郭沫若的《天狗》是最典型、最充分地反映新文化运动时代精神的独具特色的典范作品之一。“我是一条天狗 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作者在这里强调( ) A.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C.主张抛弃传统意识形态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4.1919年,关于中西文化新旧问题,有学者说:“物质上开新之局,或急于复旧,而道德上复旧之必要,必甚于开新。”同时有学者则指出:“物质若是开新,道德必跟着开新。”“物质上、道德上,均没有复旧的道理!”这两位学者的 主张( ) A.各有合理之处但对西方认识截然相反 B.说明了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开始改变 C.实质上体现了当时中西文化取舍之争 D.反映出欧战破灭了知识分子对西方的信心 5.“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这首《兰花草》是1919年胡适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留学归国后写的。就当时社会背景以及胡适的理想而言,“兰花草”比喻的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自强 C.民主与科学 D.经世致用 6.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在文章中写道:“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 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材料表明鲁迅先生( ) A.要求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B.彻底否定封建传统文化 C.主张宣传马克思主义 D.号召发动群众革命 7.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林纾在《论古文之不宜废》一文中指出:“知腊丁(拉丁文,欧洲的古语)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林纾反对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主要是基于( ) A.语言发展的规律性 B.传统文化的传承性 C.中华文明的完整性 D.中西文化的关联性 8.“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抨激了一部 分青年读者的心”。这是对下列哪本(篇)著作的评价( ) A.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B.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C.鲁迅《狂人日记》 D.李大钊《庶民的胜利》 9.“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 这三个时代的共同主题是( ) A.君主立宪 B.维新变法 C.救亡图存 D.民主共和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后习题: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课后篇巩固探究 学业水平引导 1.1919年3月,《申报》报道一名参议院议员指责北京大学某教授“有离经叛道之鼓吹”。这是指该教授( ) A.抨击尊孔复古 B.抨击军阀统治 C.提倡科学精神 D.提倡民生主义 “1919年……北京大学某教授……离经叛道”可知此应为新文化运动期间全盘否定儒学的现象,故应选A项;B、C两项均无法体现“离经叛道”,故排除;D项由孙中山于1905年提出,与题干材料无关,故排除。 2.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这主要是因为蔡元培( ) A.一手创办北京大学并坚持聘用陈独秀、李大钊等 B.首次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C.提出“学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提出了“学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鼓励新思想的传播,促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3.右图为北大校园的雕塑,其造型来源于“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英文头一字母,为“D”“S”的变体。“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指( ) A.民主与自由 B.平等与自由 C.民权与科学 Democracy和Science翻译成汉语分别为民主、科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4.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竖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他们的共同点是( ) A.提倡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 B.否定了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C.彻底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D.推动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化运动的作用。 5.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 ) A.取得了重大突破 B.被全社会所认同 C.推动了政治改革 6.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胡适在1918年发表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一文中指出:“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这表明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文学革命( ) A.目的是宣传革命思想 B.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C.只是一种表面的形式 “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体现了强烈的民族意识。 7.一般说来,思想启蒙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主要是因为它( )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彻底完成了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务 C.第一次高举社会主义的大旗 ,然而革命后封建势力依然占据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高举反封建大旗,是辛亥革命反封建斗争的继续,对封建思想给予了致命打击。但是,新文化运 动只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它不可能完成民主革命的全部任务。 8.孙中山曾说,新文化运动最有价值之事在于“兵法攻心,语曰革心”。在此,他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侧重于( ) A.思想启蒙 B.政治革命 D.文化复兴 “兵法攻心,语曰革心”,联系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可得出孙中山认为新文 化运动的价值在于思想解放,故选A项。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材料二 吴虞认为,孔教鼓吹“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 材料三 那其实是“吃人的礼教”。 ——鲁迅材料四 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旧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

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这一单元中的第二部分,它上承“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下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文化运动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刷新了国民的观念,形成了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由于这一时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比较丰富,所以在教学时适当地进行引入,引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作用及影响。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指导思想、领袖人物以及发展概况;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举出相应的代表作;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培养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自我表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材料引导学生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2)通过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揭示其本质,帮助学生形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式; (3)设计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交流、讨论中形成认识,学会合作学习,并能以此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概况的学习,使学生体会陈独秀等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襟。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内涵和意义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认识民主与科学的传播对于改造中国的积极影响,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 1、教法: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 2、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北京大学的校徽(引导学生分析北大校徽及其含义,引起学生兴趣) 教师:北大是我们每位同学梦寐以求的中国最高学府。悠久的历史,灿烂的人文,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发源地,民主的堡垒。她引领了中国一个多世纪的学术潮流,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变迁,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而北大作为中国学术与思想文化的领头羊,就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的。(导入新课,板书“新文化运动”)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2)设计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交流、讨论中形成认识,学会合作学习,并能以此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概况的学习,使学生体会陈独秀等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襟。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内涵和意义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认识民主与科学的传播对于改造中国的积极影响,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单元中的第二部分,它上承“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下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由于这一时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比较丰富,所以在教学时适当地进行引入,引导学生从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及影响。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世纪的时候,西方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而中国的发展状况怎样呢?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通过武装斗争终于摧毁了满清专制,但照搬西方政治的结果,却是画虎类犬。虽然名义上建立了共和政体,民主政治却仍与中国无缘。先进的中国人由此得出了新的结论:国家贫弱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和封建传统的阻碍,要振兴中华民族,就必须首先刷新国民的观念,将国魂重铸。 为了重铸国魂,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那就是——新文化运动。今天就让我们来重温这段历史,领略先辈们那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怀。 新课学习

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五单元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作业2

[随堂检测] 1.翻开某一时期的报纸||,会发现当时所有西洋东西都被冠以“文明”两字||。手杖是文明棍||,西式礼帽是文明帽||,自行车是文明车||,话剧是文明剧||,京剧则叫旧戏||。这一时期应是() A.洋务运动时期 B.新文化运动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期 解析:选B||。从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当时所有的西洋东西都被冠以‘文明’两字”“京剧则叫旧戏”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国人把一切西方文化都看作是进步的||,而把一切中国文化看成落后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中西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符合材料意思||,故B项正确||。 2.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申明以“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天职”||。下列内容能反映这一宗旨的是() ①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②批判封建伦理道德 ③坚持思想自由至上的原则④倡导文学革命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选B||。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对封建伦理道德猛烈批判||,倡导文学革命||。①②④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故B项正确;③不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故A、C、D项错误||。 3.1912年||,蔡元培等人曾经发起一个“进德会”||,定下三条基本信条:不赌、不嫖、不娶妾;五条可以选任的戒条:不做官吏、不做议员、不饮酒、不食肉||,不吸烟||。到北大后||,他也身体力行||。这说明蔡元培() A.支持新文化运动B.抵制北洋政府 C.教育理念先进D.强调个人品德修养 解析:选D||。新文化运动发生于1915年||,与题中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解读题干可知没有涉及对北洋政府的态度||,故B项错误;题中没有涉及教育||,故C项错误;从三条基本信条和五条可以选任的戒条||,可知是强调个人修养问题||,故D项正确||。 4.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中说:“新文化运动影响到产业上||,应该令劳动者觉悟他们自己的地位||,令资本家要把劳动者当作同类的‘人’看待||,不要当作机器、牛马、奴隶看待||。”该文应该发表于() A.1913年B.1915年 C.1917年D.1920年 解析:选D||。从材料信息看||,新文化运动主张提高劳动者的地位||,说明该文发表于1919年五四运动后||,故选D项||。 5.近代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面临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

21课新文化运动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胪溪中学廖钊俊老师 导入:两只蝴蝶 胡适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大家说这首诗好不好读,很好理解哦。这首诗呢,胡适发表在1917年2月号《新青年》上的《两只蝴蝶》(原题《朋友》),这首诗跟他以前(1917年)大诗人写的诗相比较,清新易 懂,平淡的就像白开水,因此被许多文学史家、诗论家、诗人尊奉为“中国第一首白话诗”。 尊奉人数是如许之众多,以至于“第一首白话诗”云云俨然成为一条妇孺皆知、颠扑不破的 文学常识。那么中国的老百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用文言文开始用白话文的呢? 向西方取经之路 总结近代先进中国人如何向西方学习的? 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器物层面 洋务派——“中体西用”,兴办洋务 维新派——“君主立宪”、变法维新制度层面 革命派——暴力革命,创立民主共和 情景创设一: 请你来当医学专家:有人说19世纪末20世初的中国大病缠身,学过医学的孙中山给他动了一次“手术”,你认为这次“手术”是什么?“疗效”如何? 学生回答后引导: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陷入了最黑暗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反封建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辛亥革命的后遗症仍很严重,中国还需要一次手术。 讲授新课: 情景创设二: 请你号号脉:假设你是医学专家:请依据学案材料教材和分析说明一下在思想领域里对中国继续动手术的原因(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材料一:

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15年袁世凯到天坛行祭天礼 袁世凯称帝的玉玺 材料二: 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有72个,平均每年近24个,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183 家,平均每年近37个,其中钢铁冶炼厂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1912年为80万吨,1919年增至330万吨。 ——摘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三: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政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使吾国党派运动进而为国民运动”——陈独秀 根据材料归纳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1)政治: 国外:辛亥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国内: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 1912年初,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成果,当上临时大总统后,随后跑到山东曲阜去朝圣。1914年9月28日,孔子生日那天,袁世凯头戴平天冠,身穿古装服,率文武百官到孔庙,行三跪九叩大礼,演出了民国以来第一次祭孔朝圣的大丑剧。12月23日冬至节,袁世凯又穿起特制的古怪察服,率领百官,拥到天坛,举行祭天大典。这是袁世凯的又一次复古表演。帝国主义在华的传教士和传教机关也不遗余力地鼓吹孔教。 一时间孔子比霍建华,胡歌啊,林心如啊,孙俪他们火多了,这就不得不引起一批批有识之士的反思,那些有识之士看到了中国之前的革命之所以会一次次的失败主要是我们没有在国民思想性上进行革命,在中国要实行真正的民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要进行思想革命,要真正走向民主共和就必须对旧的思想和旧的文化展开猛烈地批判,由此新文化运动波澜壮阔的展开来。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2)经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3)文化:国外: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国内:袁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所以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新制度难以建立在陈旧的思想文化基础上,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案

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学案 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单元中的第二部分,它上承“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下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由于这一时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比较丰富,所以在教学时适当地进行引入,引导学生从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及影响。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

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2)设计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交流、讨论中形成认识,学会合作学习,并能以此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概况的学习,使学生体会陈独秀等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襟。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内涵和意义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认识民主与科学的传播对于改造中国的积极影响,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 、教法: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 教学过程 知识与技能 (1)新文化运动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领袖人物以及发展概况。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李大钊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本节所述文化名人的经典著作及其相关内容,得出自己的独到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解读、判断、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以及交往能力。 (3)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4)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本节所述文化名人的经典著作及其相关内容,得出自己的独到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解读、判断、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以及交往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本节历史人物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和学习那些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为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挺身而出的人物所拥有的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和热情洋溢的爱国情操。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整个过程,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养成关怀民族、国家、社会的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发扬的精神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族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精神实质。 难点 归纳近代思想的演进。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北京大学,戊戌变法唯一留下来的见证;蔡元培,将北大推向中国现代化前沿的大教育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至今影响着教育界;北大红楼,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和根据地,汇集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他们高举民主与科学的两面大旗,向旧文化提出了最坚决的批判。 这场轰轰烈烈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怎样兴起的呢? 新课学习 一、陈独秀与《新青年》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条件 (1)辛亥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使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来。 (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人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3)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新制度难以建立在陈旧的思想文化基础上,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 (2)《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青年杂志》从第二卷第一号起改名为《新青年》01917年,陈独秀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从上海迁到北京,攻人旧文化的中心堡垒。李大钊、胡适、钱玄同、鲁迅、刘半农等人相继参与《新青年》的编辑或撰稿工作,形成以《新青年》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 (3)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后,锐意改革,以“兼容并包”为办学宗旨,提倡“学术思想自由”,聘请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等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使北京大学从“官僚养成所”一变而成为当时中国思想最为活跃的学术重镇和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3.《新青年》的带动作用

2019-2020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案:第21课 新文化运动(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案:第21课新文化运动(含答案)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历史背景 2.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 (1)民主: ①政治民主:指人民享有主权、政府由人民投票选举产生、权力制衡等。 ②民主理念:反专制反特权的共和、宪政、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 (2)科学: ①含义:包括与迷信、蒙昧无知相对立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具体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 ②影响:科学知识逐渐得到普及,崇尚科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目标:对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的维护专制制度的旧礼教和旧道德,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2)表现: ①陈独秀连续发表《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等文章。 ②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一篇声讨旧势力的战斗檄文。 (3)实质: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全面清算。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使文学革命的旗帜更加鲜明。 4.文化平民化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出现平民教育思潮;白话小说、散文大量涌现。 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 2.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制度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3.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 4.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2.漫画的寓意是什么?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传统道德? 寓意:封建礼教行将就木,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原因:传统纲常礼教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需要,受到 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推崇,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精神工具;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第21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一、背景 1.政治上:帝国主义 2.经济上:一战期间 3.思想文化上:(1)袁世凯倒行逆施 (2)西方,资产阶级强烈要求 4.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的认识: 二、兴起 1.标志:《新青年》的创办:①概况:②影响: 2.代表人物: 3.前期指导思想: 4.主要阵地:①主要思想阵地:②主要活动基地: (1)问:当时被称为“官僚养习所”的北大之所以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谁起了重要作用?为改革北大他提出了怎样的办学方针?在旧思想、旧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北大,提出这一方针的实质目的是什么?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实质是允许各种科学思想自由发展,让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去占领封建旧思想的阵地。 三、内容 (一)新文化运动前期: 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核心内容 ①“德先生”②“赛先生” (2)材料: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 设问:“德先生”和“赛先生”及其内涵分别是什么?你能从材料中看出陈独秀先生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及其为什么吗?这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德先生”是指民主,包括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赛先生”是指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此段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陈独秀先生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它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已经由技术、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面。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新文化背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时思想界的混乱,新型知识分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2)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新旧势力的论战说明社会每前进一步都与先进人物的奋斗是分不开的。 (3)新文化运动不可避免地有着自身的缺陷,但它对推动中国的思想解放所做出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 (4)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教师可选取相关的电影或文学作品让学生欣赏,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切身体会,以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2)引导学生将新文化运动和前一节内容相比较得出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并从整体上梳理出近代先进的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会出现倒退的现象。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的了解与分析,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新文化的内容 2.难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影响;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教学过程】 导入:请你猜一猜 三令五申 打一《西游记》中的人物八戒 向西方取经之路 总结近代先进中国人如何向西方学习的? 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器物层面 洋务派——“中体西用”,兴办洋务 维新派——“君主立宪”、变法维新制度层面 革命派——暴力革命,创立民主共和 情景创设一: 请你来当医学专家:有人说19世纪末20世初的中国大病缠身,学过医学的孙中山给他动了一次“手术”,你认为这次“手术”是什么?“疗效”如何?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二历史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案

【自主学习】(熟记此部分内容) 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一)背景 ①政治方面: ②经济方面: ③思想方面: (二)阵营 1.兴起标志: 2.主要阵地: 3.活动中心: 4.代表人物: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指导思想(旗帜): 2.批判对象: 3.传播载体: 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评价) 1.性质: 2.进步性: 3.局限性: 【当堂探究】 探究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材料一根据北京政府农商部的统计,历年向其注册的工业公司.在1914年8月以前共有146个,资本额分别为4l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的6年多里,新注册的工业公司即达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这一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的壮大,经济上有了一定的发言权。——彭明《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1913年7月1日,上海《时报》刊登了对300多名中小学生的问卷调查,在学生崇拜的人物中,崇拜孔子的有157人,孟子61人,孙中山17人,其他还有康有为、梁启超、华盛顿、卢梭等。 材料三“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芽的。” “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

干净不可。”——陈独秀 材料四1914年,他恢复了封建时代的官吏考试制度、陛见制度和各种封建职官的名称。他还先后到孔庙和天坛去祀孔、祭天,率领文武官员,身穿古式服装,行跪拜礼,重演封建时代的“君权神授”。教育部则命令全国中小学恢复读经、讲经。康有为还要求定孔教为“国教”,宣扬“有孔教乃有中国,散孔教势无中国矣”。 ——《近代中国历程》 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它与新文化运动的发生有和关系? A.从材料二看,当时中小学生主要崇尚的是哪种思想?结合材料三、四简要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 因。 B.材料二的调查结果中孙中山位居第三,康有为、梁启超、华盛顿、卢梭等人榜上有名说明了什么 问题? 五、结合教材和上述材料,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角度总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探究二: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 材料一:科学者何?吾人对于事物之概念,综合客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材料二: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目不暇接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德先生”和“赛先生”及其内涵分别是什么?两者的关系如何?你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第21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课程标准素养解读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 主要内容,探讨其 对近代中国思想解 放的影响。 1.从时空观念角度概括新文化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 2.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掌握陈独秀、蔡元培、鲁迅、李大钊、胡适等新 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概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认识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3.从家国情怀和唯物史观角度评价新文化运动,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 影响,正确认识其局限性。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1)政治:民国初年,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2)经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3)思想: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 (4)阶级: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5)直接原因: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指导思想西方的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阵地《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基地北京大学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 (1)民主:①政治民主:指人民享有主权,政府由人民投票选举产生、权力制衡等。 ②民主理念:反封建专制的共和、宪政、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 (2)科学:①内容:包括与封建迷信、蒙昧无知相对立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具体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同时还包括反对封建迷信、反对偶像崇拜,宣传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等内容。 ②影响:科学知识逐渐得到普及,崇尚科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表现:对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维护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2)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①陈独秀连续发表《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等文章。 ②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我之节烈观》等文章。 (3)实质: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全面清算。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使文学革命的旗帜更加鲜明。 4.文化平民化 (1)原因:新文化运动的不断深入;平民教育的蓬勃兴起。 (2)表现:平民教育的发展;白话文不断得到推广。 (3)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繁荣;进一步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 教案 本课是“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专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承近代前期资产阶级民主思潮之势,下启近现代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之端,是近现代史上一场伟大的思想文化运动。陈独秀与《新青年》一目,突出了陈独秀和《新青年》杂志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了新文化运动特定的历史背景。“德先生”与“赛先生”一目,概述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重点揭示了这一运动的本质——用民主科学对抗 专制,启发人民的科学民主意识。“打倒孔家店”表明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了维护封建统 治的精神工具——儒学,这既是运动的重要内容,也进一步凸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反封建性质。“鲁迅与《狂人日记》”一目反映了鲁迅对新文化运动的重大贡献,也表明新文学形式为反对旧思想、旧文化提供了有力的武器。“胡适与白话文”一目讲述了推动中国文化承载形式巨变的白话文运动。摈弃旧思想、旧文化的“载道工具”,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文化平

民化”一目,正在于整体显示这一运动对中国社会造成的普遍而深刻的影响。 本课内容丰富、史实翔实,有较高的理性思维,教师在教学时要把握好重点,把教师讲授、学生探讨相结合,实行互动式教学。另外对新文化运动要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概念,本节课所指的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五四运动以前的前期新文化运动。当然,教师在备课处理教材时可以突破教材子目的限制,进行大胆整合,真正做到“用教材教”。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代表人物、活动基地、中心,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以“问题探究”为主要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