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性中毒的现场处理及抢救急性中毒的现场处理及抢救

急性中毒的现场处理及抢救急性中毒的现场处理及抢救

急性中毒的现场处理及抢救急性中毒的现场处理及

抢救

急性中毒的现场处理是抢救急性中毒者的首要步骤。当有人中毒时,如及时、正确地进行现场处理,可使中毒者免于死亡或减轻其受害程度,争取时间,为进一步抢救治疗创造条件。

一、处理原则

1.迅速切断毒源,使毒物不再扩散;

2.尽快使中毒者脱离现场;

3.抢救者必须做好个人防护;

4.阻止毒物继续进入人体内;

5.对症急救、及时送医院治疗。

二、一般处理方法

1.切断毒源,使毒物不再继续扩散。如关闭阀门、停止送气、停车、抢修漏气设备。逸散在车间空气中的毒物尽快通风排毒,或用风机吹散稀释或中和处理。进入毒物污染区抢修漏气设备人员必须佩戴合适的防毒面具(供氧式防毒面具)和防护衣服、手套、胶靴(防酸、碱)等。

2.尽快将中毒者撤离现场,抢救时禁止单人作业,以确保抢救人员的安全。禁止无防护的人员进入中毒现场抢救,避免把一般中毒事故变成恶性中毒事故。

3.将中毒人员移至新鲜空气处,松开衣扣和腰带,清除口腔异物,维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中毒者的衣服被污染时要脱掉,

皮肤有污染时,要及时用清水冲洗5~10分钟以上(用温水、肥皂水冲洗效果更好)。酸、碱溅入眼内的更要长时间冲洗。吸入口内或误服毒物的人员,应饮300~500毫升清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然后刺激咽部(舌根)催吐。重复多次,直至洗净。

4.中毒者如呼吸或心跳停止,要就地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脏胸外按压术(不要轻易放弃,要连续作两个小时以上),或边抢救、边转运至医院救治。

三、心肺复苏法

1.心脏复苏术

心脏停止跳动后的抢救方法,称为复苏术。在现场抢救中可应用心前区捶击法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1)心前区捶击法抢救者以左手掌置中毒者心前区,右手握拳,在左手背上进行捶击,拳击力中等,一般可连续拳击3一5次。然后观察心脏是否复跳。必要时;此法要反复施行3~5次,如无效应立即放弃,改行胸外心脏按压术。

(2)胸外心脏按压术通过有节律地对心脏进行按压,用人工的方法代替心脏的自然收缩,从而达到维持循环的目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使中毒者仰卧庄硬板上或地上,抢救者以一手掌根部置于中毒者胸骨下端,另一手压在该手手背上,肘关节伸直,利用抢

救者体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适度用力,有节奏地带有冲击性地向脊柱方向垂直压迫胸骨下端,使胸骨下端下陷3-4厘米,每次按压后随即放松,使胸骨复位,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按压次数每分钟60一80次(成人)。按压时不要用力过度,防止肋骨骨折。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必须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术与口对口人工呼吸应由二名急救者分别施行。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次数的比例是4~5:1。一直坚持到送达医院。

2.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一般与心脏复苏术同时进行,常用者有,口对口人工呼吸和人工加压呼吸两种方法。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使中毒者仰卧,急救者一手托起中毒下颌并尽量使其头部后仰,以解除舌下坠所致的呼吸道梗阻。用托下颌的手搿开中毒者口唇以便于吹气入肺。另一手捏紧中毒者鼻孔,以免漏气。急救者深吸一口气,对中毒者口部吹气,直至上胸部升起为止。吹气停止后,急救者头稍侧转,并立即放松捏鼻孔的手,让气从中毒者肺部排出。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吹气14~16次,直至恢复呼吸。注意:由氰化物等剧毒化学物质中毒时,不可用此种人工呼吸法。

化学品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

化学品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 (1) 救护者现场准备。急性中毒发生时,毒性危险化学品大多是由呼吸系统或皮肤进入体内。因此,救护人员在救护之前应做好白身呼吸系统皮肤的防护。如穿好防护衣,佩戴供氧式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否则,不但中毒者不能获救,救护者也会中毒,使中毒事故扩大。 (2) 切断毒性危险化学品来源。救护人员应迅速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在抢救抬运过程中,不能强拖硬拉以防造成外伤,使病情加重,应松开患者衣服、腰带并使其仰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要注意保暖。救护人员进入现场后,除对中毒者进行抢救外,还应认真查看,并采取有力措施,如关闭泄漏管道阀门、堵塞设备泄漏处、停止输送物料等以切断毒性危险化学品来源。对于已经泄露出来的有毒气体或蒸气,应迅速启动通风排毒设施或打开门窗,或者进行 中和处理,降低毒性危险化学品在空气中的浓度,为抢救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3) 迅速脱去被毒性危险化学品污染的衣服、鞋袜、手套等,并用大量清水或解毒液彻底清洗被毒性危险化学品污染的皮肤。要注意防止清洗剂促进毒性危险化学品的吸收,以及清洗剂本身所致的呼吸中毒。 对于黏稠性毒性危险化学品,可以用大量肥皂水冲洗 (敌白虫不能用碱 性液冲洗),尤其要注意皮肤褶皱、毛发和指甲内的污染,对于水溶性毒性危险化学品,应先用棉絮、干布擦掉毒性危险化学品,再用清水冲洗。

(4) 若毒性危险化学品经口引起急性中毒,对于非腐蚀性毒性危险化学品,应迅速用1/5000的高锭酸钾溶液或1%〜2%的碳酸氢钠溶液洗 胃,然后用硫酸镁溶液导泄。对于腐蚀性毒性危险化学品,一般不宜洗胃,可用蛋清、牛奶或氢氧化铝凝胶灌服,以保护胃黏膜。 (5) 令中毒患者呼吸氧气。若患者呼吸停止或心跳骤停,应立即施行复苏术。

急性中毒急救流程

急性中毒急救流程 急性中毒是指人体短时间内接触或摄入有毒物质后引起的中毒症状。及时采取急救措施是保护患者生命的关键。下面是急性中毒急救流程的标准格式文本,详细介绍了应对急性中毒情况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事故现场的评估和保护 1. 确保自己的安全:在进入事故现场之前,要确保自己的安全,避免暴露在有毒物质中。如果有必要,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护目镜。 2. 评估事故现场:在进入事故现场后,要迅速评估情况。观察有无有毒气体、烟雾或化学物质泄漏等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通风、隔离和封锁。 3. 保护患者:将患者从有毒物质的接触源中迅速转移,确保其安全。如果患者已经失去意识或无法行动,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 二、紧急急救措施 1. 拨打急救电话:在采取任何急救措施之前,应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向医护人员提供详细的情况描述,并按照他们的指示行事。 2. 确认中毒物质:如果可能,要尽快确认患者中毒的物质。这有助于医护人员在后续处理中提供更准确的治疗。 3. 呼吸道管理: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呼吸困难或停止呼吸,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4. 拉开患者:如果患者身上有毒物质的残留,应尽快将其从患者身上拉开,以减少毒物吸入和接触。 5. 清洗皮肤:如果患者的皮肤接触到有毒物质,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影响的部位,至少持续20分钟。避免使用肥皂或其他清洁剂,以免加速毒物吸收。

6. 呕吐处理:不要刺激患者嘴巴,以免引起呕吐。如果患者已经呕吐,应将其侧放,以防止呕吐物阻塞呼吸道。 7. 不要让患者进食或喝水:在急救过程中,患者不应进食或喝水,以免加速毒物吸收。 8. 不要使用解毒剂:除非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不要私自使用解毒剂。不同的毒物需要特定的解毒剂,错误的使用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三、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 1. 监测患者的病情: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记录患者的呼吸、脉搏和意识状态,并向急救人员提供详细的信息。 2. 保持患者的体温:如果患者体温过低,可以使用毯子或其他保暖措施来保持其体温。 3. 不要给予口服药物:在急救过程中,不要给患者口服药物,以免干扰后续的医疗处理。 四、与急救人员合作 1. 提供准确的信息:当急救人员到达时,要向他们提供准确的信息,包括中毒物质、病情变化和已经采取的急救措施等。 2. 配合急救处理:遵循急救人员的指示,配合他们的处理。他们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包括输液、洗胃、吸毒等。 3. 交代情况:在急救人员离开之前,要向他们交代患者的情况和已经采取的急救措施,以便他们在转运和后续治疗中了解患者的病情。 急性中毒急救流程的标准格式文本详细介绍了应对急性中毒情况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在遇到急性中毒的紧急情况时,按照这个流程进行急救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

急性中毒现场处理措施及窒息救护

急性中毒现场处理措施及窒息救护 急性中毒现场处理措施及窒息救护 (1)切断毒源,包括关闭阀门,加盲板、停车、停止送气、堵塞“跑、冒、滴、漏”,使毒物不再继续侵入人体和扩散。逸散的毒气应尽快采取抽毒或排毒,引风吹散或中和等办法处理。如跑氯可用废氨水喷雾中和,使之生成氯化铵。 (2)搞清毒物种类、性质,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既要抢救别人,又要保护自己,莽撞地闯入中毒现场只能造成更大损伤。 (3)尽快使患者脱离中毒现场后,松开领扣、腰带,呼吸新鲜空气。如果有毒物污染,迅速脱掉被污染的衣物,清水冲洗皮肤15分钟以上,或用温水、肥皂水清洗,同时注意保暖。有条件的厂矿卫生所,应立即针对毒物性质给予解毒和驱毒剂,使进入人体内的毒物尽快排出。 (4)发生呼吸困难或停止时,进行人工呼吸(氰化物类剧毒中毒,禁止口对口人工呼吸)。有条件的立即吸氧或加压给氧,针刺人中、百会、十宣等穴位,注射呼吸兴奋剂。 (5)心脏骤停者,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摩,心脏注射“三联针”。 (6)发生3人以上多人中毒事故,要注意分类:先重者后轻者,注意现场的抢救指挥,防止乱作一团。对危重者尽快地转送医疗单位急救,在转运途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心跳、脉搏等变化,并重点而全面地向医生介绍中毒现场的情况,以便于医生准确无误地制定急救方案。 发生中毒窒息的救护方法

(1)抢救人员进入危险区必须戴上防毒面具、自救器等防护用品,必要时也给中毒者戴上,迅速把中毒者转移到有新鲜风流的地方,静卧保暖。 (2)如果是一氧化碳中毒,中毒者还没有停止呼吸或呼吸虽已停止但心脏还在跳动,在清除中毒者口腔和鼻腔内的杂物使呼吸道保持畅通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若心脏跳动也停止了,应迅速进行心脏胸外挤压急救,同时进行人工呼吸。 (3)如果是硫化氢中毒,在进行人工呼吸之前,要用浸透食盐溶液的棉花或手帕盖住中毒者的口鼻。 (4)如果是因瓦斯或二氧化碳窒息,情况不太严重时,只要把窒息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场地稍作休息,就会苏醒,假如窒息时间比较长,就要进行人工呼吸抢救。 (5)在救护中,急救人员一定要沉着,动作要迅速,在进行急救的同时,应通知医生到现场进行救治。 中毒后的急救措施 1.清除毒物无论是何种途径的中毒,当发现小毒后,都应尽可能地去除毒物,并使毒物不再进入人体。如是呼吸道吸人中毒,应迅速将病人移离中毒环境,至空气流通处,并松开其衣服,注意保暖。 救护人员进入有毒气体现场,应裁防毒面具,设法断绝毒气****和排除环境中的毒气,同时与有关救险部门联系。如毒物是经皮肤酞膜沾染引起的中毒,立即用清水(禁用热水)清洗。碱性毒物可用醋加清水冲洗,或用3%的醋酸或柠檬酸冲洗;酸性毒物可用肥皂水冲洗,或用3%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如毒物是由口服引起的中毒,应立即催吐洗胃。洗胃的液体可用大量清水,或1:4000高锰酸钾溶液,或2%一3%碳酸氢钠溶液等,对具有腐蚀性的毒物,为保护胃动膜,可用蛋清、牛奶、稠米汤、面糊等液体。

急性中毒的抢救措施

让知识带有温度。 急性中毒的抢救措施 急性中毒的处理方法有许多,每一位患者中毒的类型不同,处理的方法就会发生转变,药物中毒,煤气中毒,农药中毒等,下面我给大家共享急性中毒的抢救措施,盼望能够关心大家! 急性中毒的抢救措施 一、现场抢救一般方法 1.首先将病人转移到平安地带,让病人呼吸新奇空气;脱去被污染的衣服,并彻底清洗被污染的皮肤和毛发,留意保暖。 2.对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者,应马上进行人工呼吸,有条件时可赐予吸氧和注射兴奋呼吸中枢的药物。 3.对心脏骤停者,应马上进行心肺复苏。现场抢救胜利的心脏骤停患者或重症患者,如有昏迷、惊厥、休克、深度青紫等状况,应马上送医院治疗。 二、不同类别中毒的救援 1.吸入刺激性气体中毒的救援。应马上将患者转移,离开中毒现场,赐予2%~5%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吸氧,并预防感染,警惕肺水肿的发生;气管痉挛应酌情给解痉挛药物雾化吸入;有喉头痉挛及水肿时,应及早实施气管切开术。 2.口服毒物中毒的救援。应马上引吐、洗胃及导泻,如患者糊涂而又合作,宜饮大量清水引吐,亦可用药物引吐。对引吐效果不好或消失昏迷者,应马上送医院用胃管洗胃。 催吐禁忌症包括:昏迷状态;中毒引起的抽搐、惊厥未得到掌握;服用腐蚀性毒物者,催吐有引起食管及胃穿孔的可能;食管静脉曲张、 第1页/共3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主动脉瘤、溃疡病出血等。对孕妇应慎用催吐救援。 急性中毒的处理方法 第一、切断毒源。消失急性中毒以后大家首先要做的就是切断毒源,让室内的毒物不要再连续集中,比如立即关闭阀门,马上停止送气以及立刻对漏气的设备进行抢修等。对于空气中已经消失的毒物,要尽可能的通风排毒或者实行化学中和的方式来进行处理。施救人员在进入污染区的时候,肯定要佩戴防毒面具,并且穿戴防护套装,避开消失意外中毒的状况。 其次、马上撤离现场。发觉有患者消失中毒的状况后应当马上将患者撤离现场,而且施救人员在抢救的时候肯定要集体作业,切不行独自行动,这样才能确保自身的平安。在对患者进行抢救的时候,肯定要弄清晰毒物的种类和性质,这样才能实行相应的措施,不仅能够更好的抢救他人,还能爱护自己免受毒物的侵害。 第三、马上施救。将中毒人员转移到空气新奇的地方之后,应当将患者的衣扣和腰带都解开,而且还应当准时清除口腔中的异物,让患者保持呼吸的通畅。需要留意的是在给患者解开衣物的时候,肯定要留意保暖。假如皮肤上面沾有毒物,应当马上用清水冲洗掉。 在平常的生活中一旦发觉自己消失了中毒的倾向,就要马上检查毒物的散发源,然后马上切断毒源,并且要立刻撤离现场,避开消失更为严峻的中毒状况。施救人员在救治患者的时候,也应当实行相应的保险措施,这样才能更好的对患者实施救治。 急性中毒的急救方法 1、催吐治疗 物理法刺激催吐可应用于神志清晰的急性中毒患者,可用手指或者是压舌板刺激患者的咽后壁或者是舌根,继而诱发呕吐。但对于催吐不抱负的患者,可适当的饮用一些温开水,之后再使用上述的方法 第2页/共3页

中毒现场的急救原则_化学中毒的现场急救

中毒现场的急救原则_化学中毒的现场急救 有毒化学品在使用、储存等过程中发生的急性中毒,多数是 因为现场意外事故而引起,如设备损坏或泄漏致使大量毒物外溢等。急性中毒的特点是病情发生急骤、症状严重、变化迅速。因此,现场抢救人员若能及时、正确地采取有效措施,对于挽救中 毒患者的生命、减轻中毒程度、防止并合症的产生、减少经济损 失及社会影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原则 1救护者应做好个人防护。急性中毒发生时毒物多由呼吸道和皮肤侵入体内,因此救 护者在进入毒区抢救之前,要做好个人呼吸系统和皮肤的防护,穿戴好防毒面具、氧气呼吸器和防护服。 2尽快切断毒物对中毒者进行抢救外,同时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关闭管道阀门、堵塞泄漏的设备等切断毒源,防止毒物继续外逸。对于已经扩散出来的有毒气体或蒸气应立即启动通风排毒设施或 开启门、窗等,降低有毒物质在空气中的含量,为抢救工作创造 有利条件。 3采取有效措施,尽快阻止毒物继续侵入人体。 4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用特效药物解毒或对症治疗,维持中毒者主要脏器的功能。在抢救病人时,要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5出现成批急性中毒病员时,应立即成立临时抢救指挥组织,以负责现场指挥。 6立即通知医院做好急救准备。通知时应尽可能说清是什么毒物中毒、中毒人数、侵入途径和大致病情。 2、急性中毒的抢救措施

1现场救护一般方法 a首先将病人转移到安全地带,解开领扣,使其呼吸通畅,让病人呼吸新鲜空气;脱去污染衣服,并彻底清洗污染的皮肤和毛发,注意保暖。 b对于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有条件时给予吸氧和注射兴奋呼吸中枢的药物。 c心脏骤停者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摩术。现场抢救成功的心肺复苏患者或重症患者,如昏迷、惊厥、休克、深度青紫等,应 立即送医院治疗。 2不同类别中毒的救援 a吸人刺激性气体中毒的救援。应立即将患者转移离开中毒现场,给予2%一5%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人、吸氧。应预防感染, 警惕肺水肿的发生;气管痉挛应酌情给解痉挛药物雾化吸入;有 喉头痉挛及水肿时,重症者应及早实施气管切开术。 b口服毒物中毒的救援。须立即引吐、洗胃及导泻,如患者清醒而又合作,宜饮大量清水引吐,亦可用药物引吐。对引吐效果 不好或昏迷者,应立即送医院用胃管洗胃。 催吐禁忌症包括:昏迷状态;中毒引起抽搐、惊厥未控制之前;服腐蚀性毒物,催吐有引起食管及胃穿孔的可能;食管静脉 曲张、主动脉瘤、溃疡病出血等。孕妇慎用催吐救援。 3、眼与皮肤化学性灼伤的现场救护 1强酸灼伤的急救 硫酸、盐酸、硝酸都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作用。硫酸灼 伤的皮肤一般呈黑色,硝酸灼伤呈灰黄色,盐酸灼伤呈黄绿色。 被酸灼伤后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冲洗时间一般不少于15min。

急性中毒急救的措施

急性中毒急救的措施 急性中毒是指短时间内暴露于某种有害物质之后,引起急性病理反应。如果不及时进行急救,可能会导致生命危险。以下是急性中毒急救的措施。 一、保护现场 在急性中毒发生时,首先要做的是保护现场,尽量防止有害物质的扩散和继续伤害其他人。需要尽快打开窗户和通风口,让空气流通。 二、紧急处理 1.病人逃离现场时,应立即脱离有害物质,找到新鲜空气。如有呼吸困 难,应卧位休息。 2.筛选毒物,尝试了解其成分和性质,从而为随后的治疗提供依据。 3.呼叫急救车或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 三、切断毒源 切断毒源是急救的一项必要措施。如果中毒的原因是口服了毒物,需要立即让病人呕吐,并大量饮水或牛奶;如果中毒的原因是吸入毒物,则需将病人移至空气新鲜之处,让其深呼吸;如果中毒的原因是皮肤接触毒物,则需将病人衣物脱下,用大量凉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病人皮肤,减轻毒物侵害。 四、实施急救措施 根据毒物的类型和病人的具体情况,实施相应的急救措施: 1.对乙酰氨基酚过量中毒:立即给予口服活性炭,并转送医院治疗。 2.刺激性气体中毒:将病人立即转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使其呼吸到新 鲜空气。 3.烧碱或烧酸灼伤:立刻将病人受伤部位浸泡于大量流动的自来水中, 至少冲洗20分钟。 4.苯、甲醛中毒:给予高浓度氧气供氧,并尽量减小病人的活动量。 五、医院治疗 在急救过程中,应将病人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一般治疗中包括: 1.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并恢复生命体征; 2.补充元素,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3.对症处理,加速毒物分解和排出。

总之,这是一项紧急而重要的工作,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经过科学的急救和治疗,多数中毒者可以康复。但是在实际急救过程中,人们应该不断学习各种化学品的伤害性和应对措施,提高对危险的认识,做到尽可能地预防和避免化学中毒事件的发生。

急性中毒的急救处理

急性中毒的急救处理 迅速将患者救出现场,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抢救措施。 1.进入现场抢救 (1)现场空气中被有毒气体或蒸气污染,如患者己昏迷在内,或不能自行脱离,首要任务是将患者迅速救出现场,应根据现场条件,采取紧急措施,如向内送风等,进入现场救护者应配带防护设备,同时有人进行监视,并立即呼救,准备下一步抢救及送医院等工作。 (2)任何原因致现场空气中氧浓度低于14%(尤其是低于10%)时,可使人立即意识丧失或电击式死亡,抢救措施同上。 (3)在以上情况下,切忌在毫无防护措施下进入现场抢救,因为现场可使抢救者立即昏迷,造成更多人中毒,使抢救工作更为困难。 2.抢救出现场后紧急处理 (1)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施行心肺脑复苏术,在施行口对口呼吸时,施术者应注意不可吸入患者呼出气味,以防发生意外。 (2)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清除鼻腔、口腔内分泌物,除去义齿等。

(3)如呼吸急促、表浅,应进行人工呼吸,针刺内关、人中、足三里;注射呼吸兴奋剂。 (4)检查有无头颅、胸部外伤、骨折等。 (5)立即转送医院,并及时通知医院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去医院途中要有经过训练的医护人员陪同,继续进行抢救,并做好记录。 3.初步清除毒物 (1)强酸、强碱致皮肤、眼灼伤,应立即用大量流动水彻底冲洗。 (2)口服中毒者如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可先饮水300ml,然后用筷子、手指等物刺激软腭、咽后壁及舌根部催吐,吐出物保留待检查,但口服腐蚀剂或惊厥、休克者禁用。 4.现场用药 现场条件有限,紧急处理必须用药时,应由医护人员掌握,如急性氰化物中毒解毒剂的应用,控制抽搐用安定等。 5.收入刺激性气体 如当时无明显症状,应保持安静,休息,并加强观察。因体力活动或精神紧张都可诱发肺水肿。也应注意有些刺激性气体中毒,可在吸入数小时后,出现迟发性肺水肿。

急性中毒现场急救原则

急性中毒现场急救原则 1迅速脱离现场:急性中毒发生后,应迅速将受毒害人员移离现场至上风向的安全地带,以免毒物继续侵入。医务人员根据病情迅速进行分类,以保证对重症病人的全力抢救;同时对一般病员加强观察,予以必要的检查和处理,特别要注意毒物对机体的潜在危害,以免贻误治疗。救护人员在现场急救中,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如佩带防毒面具、化学防护服等,同时有人监护,以便掌握情况,及时紧急处理。 2防止毒物继续吸收:当皮肤被酸、碱灼伤或被易于经皮肤吸收的化学品污染后,应当脱去污染的衣服、鞋袜、手套,用大量清水彻底清洗,特别要注意清洗受污染的毛发,冲洗时间不少于15min。忌用热水冲洗。在急救现场不强调使用中和剂,以免贻误治疗。对眼化学灼伤患者,及时、充分地冲洗是减少组织损伤最重要的急救方法,可就近用自来水冲洗,时间一般为10~15min。吸入中毒者,应立即送到空气清新处,安静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 3 心、肺、脑复苏:患者被救出事故现场后,如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 4对意识丧失患者,注意瞳孔、呼吸、脉搏及血压变化,及时除去口腔中的异物。 5特别解毒剂的应用:对某些有特效解毒方法的中毒,解毒治疗开始越早越好。在现场急救中,医务人员要尽快查清毒源,明确诊断,以利针对性治疗。在病因一时不能明确的情况下,应根据临床表现,边抢救边查找原因,以免丧失抢救时机,其治疗要点是维持心、肺、脑功能,保护重要脏器以及对症支持疗法。经现场抢救后,在医护人员的密切监护下,根据病情迅速而安全地转送至附近医院或有关医院进一步抢救与处理。

警示标识在不同场所使用指南一览 序号图形标识警示语句标识含义设置场所 与要求 说明 1 注意防尘表示应注意 粉尘危害 存在粉尘危害的作业 场所 1.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 录》第一类粉尘类 2.图形标识和警示语句必须同 时使用 2 噪声有害表示应注意噪声 引起的健康危害 产生噪声的 作业场所 1.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 录》第八类(一)导致噪声聋 的危害因素; 2.图形标识和警示语句必须同 时使用 3 1.当心中毒 2.有害气体 3.有毒有害 4.接触可引起伤害 和死亡 5.接触可引起伤害 表示应注意 中毒危害 可能引起急性中毒危 险的作业场所和仓储 场所 1.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 录》 2.图形标识和警示语句必须同 时使用 3.警示语句视职业病危害因素 种类而定 4 戴护耳器表示必须戴 护耳器 噪声超过标准的作业 场所 1.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 录》第八类(一)导致噪声聋 的危害因素; 2.图形标识和警示语句必须同 时使用 5 戴防尘口罩表示必须戴 防尘口罩 粉尘作业场所 1.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 录》第一类粉尘类 2.图形标识和警示语句必须同 时使用 6 注意通风表示应设置 通风设施 存在有毒物品和粉尘 的作业场所 1.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 录》 2.图形标识和警示语句必须同 时使用 7当心有毒气体表示应注意有毒 气体引起的急性 中毒危害 1.使用有毒物品并有 可能引起有毒气体急 性中毒危害的作业场 所; 2.存放有毒物品并有 可能产生有害气体的 仓储场所 1.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 录》第三类化学物质类(有毒 气体); 2.图形标识和警示语句必须同 时使用

急性中毒的现场处理及抢救急性中毒的现场处理及抢救

急性中毒的现场处理及抢救急性中毒的现场处理及 抢救 急性中毒的现场处理是抢救急性中毒者的首要步骤。当有人中毒时,如及时、正确地进行现场处理,可使中毒者免于死亡或减轻其受害程度,争取时间,为进一步抢救治疗创造条件。 一、处理原则 1.迅速切断毒源,使毒物不再扩散; 2.尽快使中毒者脱离现场; 3.抢救者必须做好个人防护; 4.阻止毒物继续进入人体内; 5.对症急救、及时送医院治疗。 二、一般处理方法 1.切断毒源,使毒物不再继续扩散。如关闭阀门、停止送气、停车、抢修漏气设备。逸散在车间空气中的毒物尽快通风排毒,或用风机吹散稀释或中和处理。进入毒物污染区抢修漏气设备人员必须佩戴合适的防毒面具(供氧式防毒面具)和防护衣服、手套、胶靴(防酸、碱)等。 2.尽快将中毒者撤离现场,抢救时禁止单人作业,以确保抢救人员的安全。禁止无防护的人员进入中毒现场抢救,避免把一般中毒事故变成恶性中毒事故。 3.将中毒人员移至新鲜空气处,松开衣扣和腰带,清除口腔异物,维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中毒者的衣服被污染时要脱掉,

皮肤有污染时,要及时用清水冲洗5~10分钟以上(用温水、肥皂水冲洗效果更好)。酸、碱溅入眼内的更要长时间冲洗。吸入口内或误服毒物的人员,应饮300~500毫升清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然后刺激咽部(舌根)催吐。重复多次,直至洗净。 4.中毒者如呼吸或心跳停止,要就地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脏胸外按压术(不要轻易放弃,要连续作两个小时以上),或边抢救、边转运至医院救治。 三、心肺复苏法 1.心脏复苏术 心脏停止跳动后的抢救方法,称为复苏术。在现场抢救中可应用心前区捶击法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1)心前区捶击法抢救者以左手掌置中毒者心前区,右手握拳,在左手背上进行捶击,拳击力中等,一般可连续拳击3一5次。然后观察心脏是否复跳。必要时;此法要反复施行3~5次,如无效应立即放弃,改行胸外心脏按压术。 (2)胸外心脏按压术通过有节律地对心脏进行按压,用人工的方法代替心脏的自然收缩,从而达到维持循环的目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使中毒者仰卧庄硬板上或地上,抢救者以一手掌根部置于中毒者胸骨下端,另一手压在该手手背上,肘关节伸直,利用抢

急性中毒现场急救原则

急性中毒现场急救原则

急性中毒现场急救原则 1迅速脱离现场:急性中毒发生后,应迅速将受毒害人员移离现场至上风向的安全地带,以免毒物继续侵入。医务人员根据病情迅速进行分类,以保证对重症病人的全力抢救;同时对一般病员加强观察,予以必要的检查和处理,特别要注意毒物对机体的潜在危害,以免贻误治疗。救护人员在现场急救中,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如佩带防毒面具、化学防护服等,同时有人监护,以便掌握情况,及时紧急处理。 2防止毒物继续吸收:当皮肤被酸、碱灼伤或被易于经皮肤吸收的化学品污染后,应当脱去污染的衣服、鞋袜、手套,用大量清水彻底清洗,特别要注意清洗受污染的毛发,冲洗时间不少于15min。忌用热水冲洗。在急救现场不强调使用中和剂,以免贻误治疗。对眼化学灼伤患者,及时、充分地冲洗是减少组织损伤最重要的急救方法,可就近用自来水冲洗,时间一般为10~15min。吸入中毒者,应立即送到空气清新处,安静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 3 心、肺、脑复苏:患者被救出事故现场后,如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 4对意识丧失患者,注意瞳孔、呼吸、脉搏及血压变化,及时除去口腔中的异物。 5特别解毒剂的应用:对某些有特效解毒方法的中毒,解毒治疗开始越早越好。在现场急救中,医务人员要尽快查清毒源,明确诊断,以利针对性治疗。在病因一时不能明确的情况下,应根据临床表现,边抢救边查找原因,以免丧失抢救时机,其治疗要点是维持心、肺、脑功能,保护重要脏器以及对症支持疗法。经现场抢救后,在医护人员的密切监护下,根据病情迅速而安全地转送至附近医院或有关医院进一步抢救与处理。

警示标识在不同场所使用指南一览 序号图形标识警示语句标识含义设置场所 与要求 说明 1 注意防尘表示应注意 粉尘危害 存在粉尘危害的作 业场所 1.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 类目录》第一类粉尘类 2.图形标识和警示语句必 须同时使用 2 噪声有害表示应注意噪 声引起的健康 危害 产生噪声的 作业场所 1.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 类目录》第八类(一)导 致噪声聋的危害因素; 2.图形标识和警示语句必 须同时使用 3 1.当心中毒 2.有害气体 3.有毒有害 4.接触可引起伤 害和死亡 5.接触可引起伤 害 表示应注意 中毒危害 可能引起急性中毒 危险的作业场所和 仓储场所 1.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 类目录》 2.图形标识和警示语句必 须同时使用 3.警示语句视职业病危害 因素种类而定 4 戴护耳器表示必须戴 护耳器 噪声超过标准的作 业场所 1.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 类目录》第八类(一)导 致噪声聋的危害因素; 2.图形标识和警示语句必 须同时使用 5 戴防尘口罩表示必须戴 防尘口罩 粉尘作业场所 1.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 类目录》第一类粉尘类 2.图形标识和警示语句必 须同时使用 6 注意通风表示应设置 通风设施 存在有毒物品和粉 尘的作业场所 1.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 类目录》 2.图形标识和警示语句必 须同时使用 7当心有毒气体表示应注意有 毒气体引起的 急性中毒危害 1.使用有毒物品并 有可能引起有毒气 体急性中毒危害的 作业场所; 2.存放有毒物品并 有可能产生有害气 体的仓储场所 1.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 类目录》第三类化学物质 类(有毒气体); 2.图形标识和警示语句必 须同时使用 8急救站提示可以进行 紧急医学救助 的地方 用人单位设立的紧 急医学救助场所 图形标识和警示语句必须 同时使用 注:“图形标识”仅为图例,可与卫生行政监督部门联系直接购买使用。

急性职业中毒的现场抢救

急性职业中毒的现场抢救 在化工行业中,急性中毒多在现场突然出现异常状况,设备损坏致使大量毒物外泄或外逸时发生的。及时、正确地实施现场抢救,关于拯救危重中毒患者生命、减轻中毒症状、防止合并症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争取了时间,为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 一、现场急救设施 有剧毒物质的工厂、车间、作业场所,应设置救护室或救护站。医护人员应熟悉毒物作业环境,能够分析事故原因,掌握职业中毒的特点和急救的医疗措施,随时做好救护和抢救的工作准备。救护站应配备充足的急救设备、器械和急救药品。 1.急救设备和器械 救护站应配备救护车、抢救担架、救护床;防毒面具、防护手套、防护服、防护鞋;氧气呼吸器、苏生器、氧气瓶或袋;清水及清洗设备。 应配备的医疗器械有听诊器、血压计、叩诊锤、开器、压舌板;外科切开和缝合器具、消毒包;止血带、纱布、棉球;洗胃器、洗眼器、吸水器;针灸针、夹板、绷带等。 2.抢救药剂和药品 一般药物如2%的硼酸水、5%的碳酸氢钠溶液、1/50的

高锰酸钾溶液;呼吸中枢兴奋剂如尼可刹米、回苏灵、洛贝林等;强心剂如西地兰、毒毛旋花子甙K、肾上腺素、异丙基肾上腺素等;冷静剂如度冷丁、安定、冬眠灵、非那根等;氧气;葡萄糖及维生素C等的注射液。解毒药品应依据毒物作业场所的具体毒物作相应的准备。 二、急救现场准备 1.救护者防护准备 急性中毒发生时,毒物多由呼吸系统或皮肤进入体内。因此,救护人员在抢救之前应做好自身呼吸系统和皮肤的防护。如穿好防护服,佩带供氧式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否则,非但中毒者不能获救,救护者也会中毒,使中毒事故扩展。 2.切断毒物来源 救护人员进入现场后,除对中毒者进行抢救外,还应认真查看,并采用有力措施,如关闭泄漏管道阀门、堵塞设备泄漏处、停止输送物料等,切断毒物来源。关于已经泄漏出来的有毒气体或蒸气,应迅速启动通风排毒设施或打开门窗,或者进行中和处理,降低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为抢救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3.中毒者急救准备 救护人员进入现场后,应迅速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通风优良的地方。在抢救抬运过程中,不能强拖硬拉以防造成外伤,使病情加重。松解患者衣领、腰带,并仰卧,以坚持呼吸道通畅。

急性中毒现场急救

急性中毒现场急救 前言 急性中毒是一种常见的突发疾病,需要及时的急救措施来 保证中毒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将介绍在急性中毒现场的急救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人们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应对中毒事件。 什么是急性中毒 急性中毒是指中毒物质进入人体后,在较短时间内对人体 产生明显伤害的现象。急性中毒的症状包括呕吐、腹泻、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导致失去意识、痉挛、抽搐甚至死亡。 急救前的准备 在进行急性中毒现场急救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 自我保护 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避免直接接触有毒物质。如果现 场环境有毒气体,应及时撤离,并呼叫有关部门来处理。 2. 联系急救人员 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向急救人员说明中毒事件的情况,告知中毒物质的种类(如果已知)以及中毒者的症状。 3.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咨询中毒医学专家或中毒控制中心, 获取专业的中毒急救指导。

4. 收集信息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尽可能收集中毒者过去的健康状况、中毒物质的包装或标签以及中毒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等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将有助于急救人员更好地了解情况。 急救步骤 在急性中毒现场进行急救时,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 让中毒者保持安静 首先,要稳定中毒者的情绪,保持其平静。温言劝导中毒者,避免其过度激动,以防加重症状。 2. 清除中毒物质 如果中毒物质仍然在中毒者身上,要迅速将其清除。可以使用水冲洗中毒区域的皮肤、眼睛或口腔等部位,以帮助减少中毒物质的吸收。 3. 给予中毒者适当的急救措施 根据中毒者的具体症状,可进行相应的急救措施。以下是常见的中毒症状及相应的急救方法: •呕吐:中毒者出现呕吐症状时,可以将其放置在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呼吸困难:中毒者呼吸困难时,可将其放置在半坐半躺的姿势,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需要,可进行人工呼吸。 •中毒性昏迷:中毒者失去意识时,应立即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尽快送医院进行进一步处理。

急性中毒的紧急处理方法

急性中毒的紧急处理方法 某些物质在肯定条件下,以肯定的剂量进入人体后,与体内的组织、体液相互作用,从而造成人体损害,称之为中毒。下面我给大家共享急性中毒的紧急处理方法,盼望能够关心大家! 急性中毒的紧急处理方法 1.马上脱离中毒的现场: (1)对于接触或吸入导致的急性中毒,应马上离开中毒场所,脱去污染的衣服,温开水洗洁净皮肤表面的毒物。 (2)急性中毒消失创面,需要洗洁净创面,敷然后涂药,包扎。 2.清除体内尚未被汲取的毒物 (1)清除胃肠道尚未被汲取的毒物: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 (2)除去皮肤粘膜,眼睛内及伤口处残留有毒物质:皮肤和毛发部位的的毒物清水清洗;溅入眼内的毒物,首先赐予清水冲洗,时间20分钟以上;对于毒蛇咬伤的处理是首先捆扎伤口近心端,反复彻底冲洗伤口及四周皮肤,目的是除去清除伤口内存留的毒牙及挤出伤口处残存的毒液。 3.对于已汲取毒物赐予排出清除 (1)利尿:大量饮水或静脉输液(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交替使用,每小时200ml--400ml)可稀释毒物的浓度,增加尿量,加速毒物的排出。 (2)吸氧: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处理是吸氧,吸氧的目的是导

致碳氧血红蛋白离解,一氧化碳加速排出。一氧化碳中毒的特效疗法是高压氧治疗。 (3)透析疗法:包括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 4.应用解毒剂:常用解毒剂包括中药解毒剂,一般解毒剂,特别解毒剂。 中毒后的急救措施 1.清除毒物无论是何种途径的中毒,当发觉小毒后,都应尽可能地去除毒物,并使毒物不再进入人体。如是呼吸道吸人中毒,应快速将病人移离中毒环境,至空气流通处,并松开其衣服,留意保暖。 抢救人员进入有毒气体现场,应裁防毒面具,设法断绝毒气来源和排解环境中的毒气,同时与有关救险部门联系。如毒物是经皮肤酞膜沾染引起的中毒,马上用清水(禁用热水)清洗。碱性毒物可用醋加清水冲洗,或用3%的醋酸或柠檬酸冲洗;酸性毒物可用肥皂水冲洗,或用3%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如毒物是由口服引起的中毒,应马上催吐洗胃。洗胃的液体可用大量清水,或1:4000高锰酸钾溶液,或2%一3%碳酸氢钠溶液等,对具有腐蚀性的毒物,为爱护胃动膜,可用蛋清、牛奶、稠米汤、面糊等液体。 2.挽救生命严峻的急性中毒,有时会很快引起呼吸、心跳骤停,此时应马上做心肺复苏以挽救生命。 3.急送医院现场做一些紧急必要的处理后,应准时送往医院,途中严密观看病情。 急性中毒的急救处理方法 l.进入现场抢救 (1)现场空气中被有毒气体或蒸气污染,如患者己昏迷在内,或

急性中毒患者急救原则

急性中毒患者急救原则 急性中毒是指毒物在短时间内通过气道、消化道或皮肤、粘膜大量进入人体后,迅速造成损害的全身性疾病。下面就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急性中毒患者方面的急救原则,供大家参考。 急性中毒现场急救原则 1迅速脱离现场:急性中毒发生后,应迅速将受毒害人员移离现场至上风向的安全地带,以免毒物继续侵入。医务人员根据病情迅速进行分类,以保证对重症病人的全力抢救;同时对一般病员加强观察,予以必要的检查和处理,特别要注意毒物对机体的潜在危害,以免贻误治疗。救护人员在现场急救中,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如佩带防毒面具、化学防护服等,同时有人监护,以便掌握情况,及时紧急处理。 2防止毒物继续吸收:当皮肤被酸、碱灼伤或被易于经皮肤吸收的化学品污染后,应当脱去污染的衣服、鞋袜、手套,用大量清水彻底清洗,特别要注意清洗受污染的毛发,冲洗时间不少于15min。忌用热水冲洗。在急救现场不强调使用中和剂,以免贻误治疗。对眼化学灼伤患者,及时、充分地冲洗是减少组织损伤最重要的急救方法,可就近用自来水冲洗,时间一般为10~15min。吸入中毒者,应立即送到空气清新处,安静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 3 心、肺、脑复苏:患者被救出事故现场后,如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 4对意识丧失患者,注意瞳孔、呼吸、脉搏及血压变化,及时除去口腔中的异物。 5特别解毒剂的应用:对某些有特效解毒方法的中毒,解毒治疗开始越早越好。在现场急救中,医务人员要尽快查清毒源,明确诊断,以利针对性治疗。在病因一时不能明确的情况下,应根据临床表现,边抢救边查找原因,以免丧失抢救时机,其治疗要点是维持心、肺、脑功能,保护重要脏器以及对症支持疗法。经现场抢救后,在医护人员的密切监护下,根据病情迅速而安全地转送至附近医院或有关医院进一步抢救与处理。

急性中毒患者急救原则

急性中毒患者急救原则 急性中毒现场急救原则 1迅速脱离现场:急性中毒发生后,应迅速将受毒害人员移离现场至上风向的安全地带,以免毒物继续侵入。医务人员根据病情迅速进行分类,以保证对重症病人的全力抢救;同时对一般病员加强观察,予以必要的检查和处理,特别要注意毒物对机体的潜在危害,以免贻误治疗。救护人员在现场急救中,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如佩带防毒面具、化学防护服等,同时有人监护,以便掌握情况,及时紧急处理。 2防止毒物继续吸收:当面板被酸、碱灼伤或被易于经面板吸收的化学品污染后,应当脱去污染的衣服、鞋袜、手套,用大量清水彻底清洗,特别要注意清洗受污染的毛发,冲洗时间不少于15min。忌用热水冲洗。在急救现场不强调使用中和剂,以免贻误治疗。对眼化学灼伤患者,及时、充分地冲洗是减少组织损伤最重要的急救 ... ,可就近用自来水冲洗,时间一般为10~15min。吸入中毒者,应立即送到空气清新处,安静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 3 心、肺、脑复苏:患者被救出事故现场后,如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 4对意识丧失患者,注意瞳孔、呼吸、脉搏及血压变化,及时除去口腔中的异物。 5特别解毒剂的应用:对某些有特效解毒 ... 的中毒,解毒治疗开始越早越好。在现场急救中,医务人员要尽快查清毒源,明确诊断,以利针对性治疗。在病因一时不能明确的情况下,应根据临床表现,边抢救边查询原因,以免丧失抢救时机,其治疗要点是维持心、肺、脑功能,保护重要脏器以及对症支援疗法。经现场抢救后,在医护人员的密切监护下,根据病情迅速而安全地转送至附近医院或有关医院进一步抢救与处理。 急性中毒院前急救通则 一立即停止接触毒物,清除体内尚未吸收的毒物 1、毒物由气道吸入者

急性中毒的紧急处理(精选5篇)

急性中毒的紧急处理(精选5篇) 第一篇:急性中毒的紧急处理 急性中毒的紧急处理 张春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因为误食、误吸或接触某些物质,这些有毒物质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粘膜等进入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与体液、组织相互作用,损害组织,破坏神经及体液的调节机能,使正常生理功能发生严重障碍,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甚至危及生命,这一过程称为“中毒”。大量毒物在短时间内侵入机体,或虽然毒物的侵入量不大但机体对此毒物较敏感,常在几分钟、几小时至几十个小时内发生明显的中毒症状,如不及时抢救,严重者可致死,称为“急性中毒”。 中毒,尤其是急性中毒,来势猛、发展快,一旦发生,应迅速送医院进行抢救;医生应以认真负责的精神,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及时合理地用药抢救。 1、威胁生命问题的紧急处理: 中毒的急救顺序 1、维护生命、保持生命体征平稳; 2、尽快明确毒物及其进入途径、进入量,并迅速切断毒物源,设法清除已停留于机体而尚未吸收的毒物,收集必要的毒物标本备查,后者对有可能涉及法律纠纷的中毒事故尤为重要。 3、迅速消除威胁机体生命的毒效应。 4、及时正确使用特效解毒治疗。 5、综合治疗,对症处理,防治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6、警惕迟发毒效应,并作早期防治处理。 以上程序的先后可根据施救时的病情和具体情况而定。如患者已呼吸及(或)心跳停止,紧急心肺复苏即应先于清除毒物。剧毒气体中毒(如光气、H2S等)即使呼吸、心跳停止,也应迅速将患者脱离毒物污染区后进行心肺复苏,因为维持生命体征与切除毒源、清除毒

物在一定程度上互为因果,所以要随机应变,而不拘泥于陈规。 急救评估计划 毒物的范围极广,实际上多数物质当大量进入人体后均有潜在的毒性因此要详细列出所有可能致毒的物质几乎是不可能的,对中毒病人订出评估计划是要求在有限时间内应用临床方面的有关资料和毒物的药物动力学知识,在即使无充分所需资料情况下,迅速通过症状分析,对中毒物质进行推测性鉴别。 在进行急救处理时,首先要维持病人的生命体征,下列各项在评估中毒病例时应予考虑: 1、毒物的特性和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2、毒物的化学特性; 3、剂量是否致死; 4、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口服、注射或是通过皮肤、肺及胃肠道吸收); 5、毒物可否被去除(通过催吐或中和剂); 6、毒物的吸收动力学及体内分布情况; 7、吸收及或发生作用的时间中,呕吐及洗胃能否奏效,有无对抗剂; 8、活性炭是否有效; 9、毒物损伤的器官及储存部位(在脂肪蓄积或血浆蛋白结合),器官受损程度及防止或减少受损的方法; 10、中毒药物代谢后的产物是否对人体有害; 11、毒物排泄动力学(1)。毒物排泄途径(粪尿及经肺肝胆或其他系统排泄)2.导泻及加速排泄毒物方法(如利尿、酸化尿液、碱化尿液、透析等)是否有效; 12、实验室的作用 (1)、有无专门试验测试毒物水平; (2)、何种试验可评估中毒病人的临床情况,哪些试验可随访器官损伤过程; 13、哪些是和中毒并存的问题(损伤、感染、高热等)。

急性中毒现场抢救

急性中毒现场抢救 引言 急性中毒是指人体短时间内接触大量有毒或有害物质,引 起身体功能障碍甚至生命危险的情况。急性中毒案例多种多样,包括误食有毒物质、吸入有毒气体、接触有毒物质等。在急性中毒现场,能够快速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对于挽救受害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急性中毒现场抢救的一般程序和注意事项。 急性中毒现场抢救程序 步骤一:现场安全评估 急性中毒现场的安全评估是保障抢救人员和受害者安全的 首要步骤。 1.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抢救人员应佩戴防化服、防 毒面具、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确保自身不受有毒物 质污染。 2.现场通风:打开窗户、门等通风设备,增加空气流 通,有助于稀释有毒气体浓度。 3.排除危险源:尽可能排除或隔离有毒物质,避免继 续造成中毒风险。 4.观察现场环境:注意现场是否有可燃、易爆等危险 物质,若有,应采取相应措施避免进一步危害。 步骤二:快速处理中毒受害者 1.拨打急救电话:在现场发现急性中毒受害者后,立 即拨打急救电话,告知详细情况、事发地点和中毒原因。

2.保护受害者呼吸道:若受害者意识清醒,稳定其体位,保持呼吸道暢通;若受害者呼吸困难或没有呼吸,立 即开始心肺复苏。仔细检查是否有异物阻塞呼吸道,必要 时给予清除。 3.清除体表有毒物质:若受害者体表有可见有毒物质,需要用干净、柔软的布清拭其皮肤,避免物质再污染呼吸 道和眼睛等敏感部位。 4.脱离中毒环境:若中毒案发现场仍有有毒物质释放,应及时将受害者从中毒环境中转移出来,避免再次暴露。 步骤三:紧急救治 1.氧气补充:对于吸入有毒气体导致呼吸困难的受害者,及时给予氧气辅助呼吸。 2.紧急洗眼或冲洗:若受害者眼部接触到有毒物质, 需立即进行紧急洗眼。受害者倚头于流水池中或由其他人 帮助,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冲洗时间至少15分钟。 3.中和剂应用:根据中毒物质不同,及时应用中和剂 以减少毒性吸收或中和已吸收的毒物。 4.支持治疗:根据受害者症状和体征,给予适当的支 持治疗,包括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步骤四:急救后监护 1.监测生命体征:定期测量受害者的血压、心率、呼 吸频率和体温等生命体征,以判断抢救效果和病情变化。 2.保护受害者隐私:在急救后,确保受害者在私密的 环境中恢复,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3.提供心理支持:尽量提供安抚和支持,帮助受害者 应对恐惧和焦虑情绪,并建议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心理 治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