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三多管理学考研笔记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课后习题答案

周三多管理学考研笔记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课后习题答案

周三多管理学考研笔记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

第一节决策与决策理论

一、如何理解决策

1.如何理解决策的含义?决策的原则与依据各是什么?

决策的含义: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①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因为决策是管理的一项职能。管理者既可以单独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个体决策;也可以和其他的管理者一道共同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群体决策。

②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

③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这就是说,决策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有时也是为了利用机会。

二、决策的原则

决策的原则:

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具备最优的必备条件:

(1)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

(2)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据此控制所有可能的方案.

(3)准确预期到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在实际中,最优原则的这些条件常常受到限制,主要表现在:

(1)组织很难收集到反映外界全部情况的所有信息。

(2)对于收集到的有限信息,决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这种双重有限性决定了企业只能制定有限数量的行动方案。

(3)任何方案都需要在未来实施。而人们对未来的认识能力和影响能力是有限的,目前预侧的未来状况与未来的实际状况可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差别。

现实中上述条件往往得不到满足决策者难以做出最优决策,只能做出相对满意的决策。三、决策的依据

决策的依据:是信息。

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决策水平。但并不是说要不计成本地收集各方面的信息,所以适量的信息是决策的依据。

四、决策理论

2.迄今为止,有关决策的理论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决策理论经历了古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和新发展的理论三个阶段:

(1)古典决策理论: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的。古典决策理论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古典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①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

②决策者要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况;

③决策者应建立一个合理的层级结构,以确保命令的有效执行;

④决策者进行决策的目的始终都在于使本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古典决策理论假设,决策者是完全理性的,在决策者充分了解有关信息情报的情况下,是完全可以做出完成组织目标的最佳决策的。古典决策理论忽视了非经济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这种理论不可能正确指导实际的决策活动。被行为决策理论取代。

(2)行为决策理论:西蒙在《管理行为》一书中指出,理性的和经济的标准都无法确切地说明管理的决策过程,进而提出“有限理性”标准和“满意度”原则。其他学者对决策者行为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他们在研究中也发现,影响决策的不仅有经济因素,还有决策者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如态度、情感、经验和动机等。

行为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①人是有限理性的。

②决策者在识别和发现问题中容易受知觉上的偏差的影响,而在对未来的状况做出判断时,直觉的运用往往多于逻辑分析方法的运用。

③由于受决策时间和可利用资源的限制,决策者即使充分了解和

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也只能做到尽量了解各种备选方案的情况,而不可能做到全部了解。

④在风险型决策中,与经济利益的考虑相比,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决策者往往厌恶风险,倾向于接受风险较小的方案。

⑤决策者在决策中往往只求满意的结果,而不愿费力寻求最佳方案。行为决策理论抨击了把决策视为定量方法和固定步骤的片面性,主张把决策视为一种文化现象。除了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式,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式也对“完全理性”模式提出了挑战,他认为决策过程应是一个渐进过程。决策不能只遵守一种固定的程序,而应根据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变化进行适时的调整和补充。

(3)新发展的决策理论:继古典决策理论和行为决策理论之后,决策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新发展的决策理论认为,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决策程序就是整个管理过程。组织是由决策者及其下属、同事组成的系统。整个决策过程从研究组织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开始,继而确定组织目标、设计可达到该目标的各种可行方案、比较和评估这些方案进而进行方案选择(即做出择优决策),最后实施决策方案,并进行追踪检查和控制,以确保预定目标的实现。最新的决策理论对决策的过程、决策的原则、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组织机构的建立同决策过程的联系等都作了精辟的论述。当今的决策者应在决策过程中广泛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和规范化的程序,应以系统理论、运筹学和电子计算机为工具,并辅之以行为科学的有关理论。这就是说,最新决策理论把古典决策理论和行为决策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它所概括的一套科学行为准则和工作程序,既重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的应用,又重视人的积极作用。

第二节决策过程

3.决策的过程包括哪些步骤?每一步骤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决策过程经过六个步骤,每个步骤都要注意以下问题:

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

决策者必须知道哪里需要行动;尽力获取精确、可依赖的信息。

2)明确目标

目标体现的是组织想要获得的结果,明确所要获得结果的数量和质量。

3)拟定方案

管理者要提出达到目标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从多角度审视问题。

4)筛选方案

确定所拟定的各种方案的价值或恰当性,并确定最满意的方案。仔细考虑各种方案的预期成本、收益、不确定性和风险。

5)执行方案

调动各种相关资源,以保证方案的顺利执行;有效处理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阻力。

6)评估效果

将方案实际的执行效果与管理者当初所设立的目标进行比较,看是否出现偏差,决策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第三节决策的影响因素

4.决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决策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1)环境因素:

①环境的稳定性。环境变化的程度和速度。在环境比较稳定的情况下,组织过去针对同类问题所做的决策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因为过去决策时所面临的环境与现时差不多。这种情况下的决策一般由组织的中低层管理者进行。

②市场结构。市场的垄断程度的高低。如果组织面对的是垄断程度较高的市场,容易形成以生产为导向的经营思想。

而在竞争性的领域,激烈的竞争容易使组织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思想。

③买卖双方在市场的地位。是否处于主动或主导地位。在卖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是组织自身的生产条件与生产能力。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是市场的

需求情况,市场或用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

(2)组织自身的因素。

①组织文化。在保守型组织文化中决策者会在决策之前预见到带来变化的行动方案将遇到很大阻力,很可能遭致失败,而他们又不会轻易容忍失败。因此,旨在维持现状的行动方案被最终选出并付诸实施。这就进一步强化了文化的保守性。在进取型组织文化中决策者选定的是给组织带来变革的行动方案。

②组织的信息化程度。信息化程度对决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决策效率的影响上。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组织决策者通常掌握着较先进的决策手段。

③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模式。对一个组织而言,对环境的应变是有规律可循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方式趋于稳定,形成组织对环境特有的应变模式。

(3)决策问题的性质。

①问题的紧迫性。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非常紧迫,急需处理,则这样的决策被称为时间敏感型决策。对决策速度的要求高于对决策质量的要求。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不紧迫,组织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应对,则这样的决策可被称为知识敏感型决策,因为在时间宽裕的情况下对决策质量的要求必然提高。

②问题的重要性。1、重要的问题可能引起高层领导的重视,决策可得到更多力量的支持。

2、越重要的问题约有可能由群体决策,群体比个体认识问题更全面,决策的质量可能更好。

3、越重要的问题越需要决策者慎重决策避开各类决策陷阱。

(1)重要的问题已可能引起高层领导的重视;

(2)越重要地位问题越有可能由群体决策;

(3)越重要的问题越需要决策者慎重决策。

(4)决策主体的因素。

①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有三种类型:风险厌恶型、风险中立型和风险爱好型。决策者对待风险的不同态度会影

响行动方案的选择。

②个人能力。决策者个人能力对决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决策者对问题的认识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上。

③个人价值观。组织中的任何决策既有事实成分,也有价值成分。个人价值观通过影响决策中的价值成分来影响决策。

④决策群体的关系融洽程度。决策是由群体做出的,群体的特征也会对决策产生影响。1、在关系融洽的情况下,较好的方案容易获得通过。反之折中方案,未必是好的方案。2、在关系紧张的情况下,方案商议时间长,难以得到解决。

第四节决策方法

5.比较书中三种集体决策方法的异同,举例说明应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种集体决策方法:

(1)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的特点是: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头脑风暴法倡导创新思维。时间一般在1~2 小时,参加者以5~6 人为宜。头脑风暴法的创始人是英国心理学家奥斯本。该决策方法的四项原则是:①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建议不作评论;②建议不必深思熟虑,越多越好;③鼓励独立思考、奇思妙想;

④可以补充完善已有的建议。

(2)名义小组技术。在集体决策中,如果大家对问题性质的了解程度有很大差异,或彼此的意见有较大分歧,直接开会讨论效果并不好,可能争执不下,也可能权威人士发言后大家随声附和。这时,可以采取“名义小组技术”。管理者先选择一些对要解决的问题有研究或有经验的人作为小组成员,并向他们提供与决策问题相关的信息。小组成员各自先不通气,独立地思考,提出决策建议,并尽可能详细地将自己提出的备选方案写成文字资料。然后召集会议,让小组成员一一陈述自己的方案。在此基础上,小组成员对全部备选方案投票,产生大家最赞同的方案,并形成对其他方案的意见,提交管理者作为决策的参考。

(3)德尔菲技术。德尔菲技术是兰德公司提出的,用于听取专家对某一问题的意见。运用这一方法的步骤是:①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和邀请做过相关研究或有相关经验的专家。②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分别提供给专家,请他们各自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写成书面材料。

③管理者收集并综合专家们的意见后,将综合意见反馈给各位专家,请他们再次发表意见。如果分歧很大,可以开会集中讨论;否则,管理者分头与专家联络。④如此反复多次,最后形成代表专家组意见的方案。

在具体决策过程中,要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和组织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决策方法,不能所有的决策都用集体决策法。

三种集体决策方法的异同如下:(1)相同之处。①在操作上,三者都尽量避免决策成员的直接冲突:头脑风暴法要求开始时不评论别人的建议;名义小组采用投票而不是口头的方式选择方案;德尔菲技术中专家根本没有见面的机会。②在效率上,三种决策方法都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特别是德尔菲法。所以决策的效率相对于个人决策来讲比较低。③在效果上,三者都能发挥群体决策质量高的优点,都能最大限度的获得群体成员的意见,集思广益。(2)不同之处。①成员数量有差别。头脑风暴法以5~6 人为宜,例如如果人员数量过多,主持人可能没有办法控制会场情况,也并不是所有参与成员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德尔菲法和名义小组法并没有限定人数。②决策时间长短上有差别。头脑风暴法几个小时能做出决策,而德尔菲法和名义小组法可能要几天甚至更长时间。③在具体的操作上差别大。头脑风暴法和名义小组法都需要会场让成员聚在一起,而德尔菲法中,需要的是用书面形式和所有专家保持联络。所以,头脑风暴法中要注意如何调动参与者在现场的思维,而德尔菲法要注意如何才能让专家在没有监督的条件下提出高质量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敷衍。

6.结合案例5.3 讨论:风险的含义是什么?风险应该如何度量?

风险是能够影响一个或多个目标的不确定性。它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它能够影响-个或多个目标。度量风险的方法:在确认对公司有显著影响的市场风险因素以后,就需要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度量,即

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目前经常使用的市场风险度量指标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风险的相对度量指标和绝对度量指标。相对度量指标主要是测量市场因素的变化与金融资产收益变化之间的关系。通常,使用相对指标对相关市场风险作敏感性分析,估算市场波动不大和剧烈波动两种情形下的损益。每一次i 贝0 算时仅考虑一个重要风险因素,比如利率、汇率、证券和商品价格等,同时假设其他因素不变。以此为基础,风险管理部门可以检测到整个公司的市场风险,并根据需要调整资产结构。绝对指标包括方差/标准差,风险价值等。综合上述方法对风险的进行定量分析,可以使公司明确自身所面临的风险大小,为进一步的风险管理活动奠定基础。有些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是随机的,即该条件发生与否并不能确定,有可能发生,亦有可能不发生,这种不确定性被称之为风险。例如在案例5.3 中涉及到的三种产品销路状态的发生都有可能,但并不能事先确定哪个条件一定会发生,即无论按照哪种销路状况为条件进行市场预测,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风险的度量,根据手中已有资料、已掌握信息或历史经验主观判定风险的大小并赋予它一定的概率,发生

概率较大则说明其风险较小,发生概率较小则说明风险较大。但对于相同的风险,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如案例5.3 中该企业‘所生产产品销路差的概率被认定为0.25,即说明该产品销路比较好的可能性比较大,即生产该种产品的风险较小。

7.运用决策树解题时,如果在决策点选取最大值时,有两个或者多个取得最大值,该如何处理?

在运用决策树解题时,如果在决策点选取最大值时,有多个取得最大值,可以各算出决策点的期望收益,再从期望收益中选取最大值的决策点即可。决策树属于风险型决策的一种方法,面对多阶段的风险决策问题时,人们经常使用决策树法。其目标可以是最大期望收益准则和最大期望效用准则,同时注意小概率事件的发生。

8.用模拟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只模拟一次有什么问题?如何用模拟运算来解决?模拟运算还能解决什么问题?举例说明。

模拟是一种通过产生随机数的实验来求解随机问题的技术。通过

输入基本参数,模拟第一次决策,模拟多次决策后,利用模拟运算表分析。只模拟一次所得出的结论不能全信。既然随机数产生具有随机性,我们不能完全相信一次模拟的结果。Excel 里“数据”里的“模拟运算表”可以帮我们模拟多次,为该风险投资决策问题提供更多决策信息。对付不便使用公式计算的风险投资问题,计算机模拟方法可以一显身手。例如讨论成功概率有相关性的多次投资问题。可以在Excel 环境下用模拟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输人数据,分别进行第一次投资和多次投资的模拟,利用“模拟运算法”进行分析,可以为该风险投资决策问题提供更多决策信息。

9、定性决策方法的分析比较?

(二)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

1)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方法:

由波士顿咨询公司提出,以相对竞争地位和业务增长率为维度,相对竞争地位体现在市场占有率上,决定了企业的销售量、销售额和赢利能力。业务增长率反映业务增长的速度,影响投资的回收期限

a)瘦狗型:经营单位市场份额和业务增长率都较低,只能带来很少的现金和利润,甚

至可能亏损——采取收缩甚至放弃的战略

b)幼童型:经营单位业务增长率较高,目前市场占有率较低,需要大量现金。有前途:

投入必要的资金,使其向“明星”型转变;无前途:忍痛割爱,及时放弃该领域。

c)金牛型:市场占有率较高,而业务增长率较低,为企业带来较多的利润,同时需要

较少的资金投资——产生的大量现金可以满足企业经营的需要

d)明星型:市场占有率和业务增长率都较高——不失时机地投入必要的资金,扩大生

产规模

2)政策指导矩阵:

从市场前景和相对竞争能力两个维度分析企业经营单位的现状和特征,用一个3×3的类似矩阵的形式:

a)区域9:业务代表大好的机会,应该确保足够的资源,优先发展

b)区域7:经营单位市场前景虽好,但竞争能力弱,要根据企业的资源状况区别对待

c)区域5:经营单位市场前景和竞争能力均居中等,要分配给这些单位足够的资源,

推动其发展

d)区域3:经营单位竞争能力较强,但市场前景不容乐观,这些业务不应继续发展,

但不要马上放弃,可以利用其较强的竞争能力为其它业务提供资金

e)区域1:经营单位竞争能力和市场前景都很弱,应尽快放弃此类业务,以免陷入泥

潭。

书中内容定量决策法(计量决策或硬决策)

所谓定量决策法,是指应用数学方法和计量工具,对决策问题中的变量、目标、环境条件及其相互关系,用数学关系式(数学模型)表示出来,通过计算得出结果,比较、择优的决策方法。

由于决策所依据的条件不同,与此相对应的决策分析方法也有所不同。通常有确定型决策法、风险型决策法以及不确定型决策法。

(一)确定型决策方法

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所依据的条件和结果都是已知的,决策者主要按既定的目标计算各种方案的损益值,从中选择一个最优的方案就可以了。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直接择优法、线性规划法、非线性规划法和量本利分析法等等,这里重点介绍线性规划法和量本利分析法。

1、线性规划法

例1:某企业可以生产A、B两种产品。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机

器、人工、原材料的是量,每天可用资源的总量和各种资源的价格,都在表5-1种给出。已知产品A 的售价600元,B的售价400元,市场需求旺盛。问:如何安排生产能使企业的利润最大?

企业产品生产和资源使用情况

项目产品A 产品B 资源总量(天)资源单价(天)

机器(时) 6 8 1200 5

人工(时)10 5 1000 20

原材料(公斤)11 8 1300 1

(1)分析与建模

设:A为产品A每天的产量;B为产品B每天的产量;C1为每天使用机器的数量; C2为每天使用人工的数量; C3位每天使用原材料, , 的数量

模型:

600A+400B-5C1-20C2-1C3 (1)

6A+8B=C1 (2)

10A+5B=C2 (3)

11A+8B=C3 (4)

C1≤1200 (5)

C2 ≤1000 (6)

C3 ≤1300 (7)

A≥0 (8)

B ≥0 (9)

(2)模型求解

求解线形规划模型有多种方法,包括单纯形法、改进单纯形法、对偶单纯形法等等。常用的是Excel软件求解此小规模线形规划问题(具体求解方法,参见教材P99-P101)。

2、量本利分析法

量本利分析法又称盈亏平衡法,是根据业务量、成本、利润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分析当相关的业务量为一不确定因素时,依业务量成本的大小来做作出决策的一种方法。

在利用盈亏平衡法时,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基本前提:

A、产品销售单价不变

B、销售量和生产量一致

C、固定成本一致

D、可变成本与产品数量成正比

(1)量本利决策法的基本原理

A、量本利决策法涉及以下一组概念

销售收入(S)=销售量(Q)×销售价格(P)

B、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即平均每件产品的变动费用

总成本=总固定成本(F)+ 单位产品变动成本(CV)×销售量(Q)

量本利分析法首先必须找出盈亏平衡点(QO )对应的各个指标,并和需要决策的方案指标进行比较,从而达到对方案经济效益评价的目的。所谓盈亏平衡点是指企业不盈不亏时产量或销量等经济指标的分界点,又称保本点。

练习1:

某企业出售产品5000件,单价30元,该产品可变成本20元/件,固定成本20000元/年。现拟变动售价以增加盈利。有两个方案(1)将售价提高为32元/件,估计销量降到4500件;(2)将售价降到28元/件,估计销量上升到6500件。应该如何决策?答案:选择提价。

(二)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风险型决策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概率大致是可以估计出来的,而不确定型决策则对未来出现的概率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只能由决策者根据自己的知识、主观判断能力及经验对决策问题做出判断分析(主观概率),并进行决策。因此,不确定型决策具有更大的风险性。

1、悲观准则

又称小中取大法。先从每一方案中选择最小值,然后再从这些最小值中选择最大值,它所代表的方案即为最优方案,即小中取大。

2、乐观准则

又称大中取大法。先从每个方案中选出最大值,它所代表的方案

即为最优方案,即大中取大。

3、最小最大后悔值准则

又称大中取小法。该类决策者度量小,凡事有事后后悔之感觉,总想好上加好。为了尽量减少事后后悔的程度,事先就以后悔程度最小为标准进行决策。如当某一状态出现时,决策者马上会明确最佳方案。如果决策者当初未能选择这一方案,这时就会感到“后悔”,其后悔值就等于表中各种生产状态下的最大损益值减去各方案的损益值后的余额;即大中取小。

4、乐观系数准则

又称折衷准则。首先对历史数据进行认真分析,根据经验确定一个

乐观系数(一般用α表示,0≤α≤1),然后以乐观系数为权数计算每一方案的折衷损益值,其中最大值即为最佳方案。

折衷损益值=α×最大损益值+(1-α)×最小损益值

例2:某企业计划引进一项生产技术,目前有三个方案供选择。未来的生产状态可能出现好、一般和不好三种情况,其不同状态下各方案的预计收益值如表1所示。

表4-1 各种方案预计收益值表

方案状态

好一般不好

改进生产线180 120 -40

新建生产线240 100 -80

外包生产线100 70 16

表4-2 悲观准则计算表

方案状态

好一般不好

改进生产线180 120 -40

新建生产线240 100 -80

外包生产线100 70 16

表4-3 乐观准则计算表

方案状态

好一般不好

改进生产线180 120 -40

新建生产线240 100 -80

外包生产线100 70 16

表4-4 后悔值计算表

方案状态

好一般不好

改进生产线60 0 56

新建生产线0 250 96

外包生产线140 50 0

最小最大后悔值60

先计算各种自然状态下各方案的后悔值,并找出各方案的最大后悔值,最后从中选择最小值的方案作为最优方案,即改进生产线方案为最优方案。表示在各种生产状态出现对决策最不利的情况时,所造成的机会损失最小。

在例1中,根据经验判断,选择乐观系数α=0.4,则各方案的折衷损益值计算如下:甲:0.4×180+(1- 0.4)×(-40)=48 乙:0.4×240+(1- 0.4)×(-80) =48

丙:0.4×100+(1- 0.4)×16 =49.6

其中,丙方案的折衷损益值最大,即为最佳方案。

采用各种决策方法所得的结果的比较

根据悲观法则,应选择外包生产为最优方案

根据乐观准则,应选择新建生产线为最优方案

根据最大最小后悔值原则,应选择改进生产线为最优方案

根据乐观系数准则,应选择外包生产线为最优方案

(三)风险型决策问题及其分析方法

风险型决策,是决策者对即将出现的自然状态究竟是哪一个还不能确定的情况下的决策。决策者通常根据过去经验、调查结果以及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对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可能性做出估计,确定各自

然状态出现的概率,从而计算不同方案在各状态下的期望损益值,并做出决策。

在风险型决策时,决策者主要是根据每种方案期望值的大小进行选择。要注意的是,由于期望值是以概率为权数而计算的一个加权平均数,因此在实际执行最佳方案时,未来能否实现该期望值仍具有一定的风险。风险型决策法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决策树法。

决策树法就是借助类似于树的图形来辅助决策的方法。

1、构成符号

□——表示决策点,由它引出方案枝;

○——表示状态点,由它引出自然状态枝。

2、决策树法的程序

(1)绘制决策树;

(2)计算期望收益值;(简化公式)

E=概率×收益值×年限-投资

(3)剪枝——选择满意方案。

例3:某企业为生产甲产品设计了两个方案,一是建大厂,一是建小厂。建大厂需投资400万元,建小厂需投资200万元,两方案使用年限都是10年。此间,市场需求高的概率是0.8,需求低的概率是0.2。两方案的年收益值如表,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请用决策树法进行决策。

表4-5 各方案收益值(单位:万元)

方案状态

好一般不好

改进生产线180 120 -40

新建生产线240 100 -80

外包生产线100 70 16

建大厂:

E大 =(0.8×100+0.2×(-20))× 10-400

=760 - 400 =360 万元

建小厂:

E小 =(0.8×40+0.2×10)× 10- 200=340 - 200 =140 万元

因为建大厂的期望净收益值大于建小厂的期望净收益值,故建大厂的方案为最优决策方案。

周三多管理学考研笔记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 第一节决策与决策理论 一、如何理解决策 1.如何理解决策的含义?决策的原则与依据各是什么? 决策的含义: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①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因为决策是管理的一项职能。管理者既可以单独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个体决策;也可以和其他的管理者一道共同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群体决策。 ②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 ③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这就是说,决策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有时也是为了利用机会。 二、决策的原则 决策的原则: 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具备最优的必备条件: (1)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 (2)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据此控制所有可能的方案. (3)准确预期到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在实际中,最优原则的这些条件常常受到限制,主要表现在: (1)组织很难收集到反映外界全部情况的所有信息。 (2)对于收集到的有限信息,决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这种双重有限性决定了企业只能制定有限数量的行动方案。 (3)任何方案都需要在未来实施。而人们对未来的认识能力和影响能力是有限的,目前预侧的未来状况与未来的实际状况可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差别。 现实中上述条件往往得不到满足决策者难以做出最优决策,只能做出相对满意的决策。三、决策的依据 决策的依据:是信息。 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决策水平。但并不是说要不计成本地收集各方面的信息,所以适量的信息是决策的依据。 四、决策理论 2.迄今为止,有关决策的理论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决策理论经历了古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和新发展的理论三个阶段: (1)古典决策理论: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的。古典决策理论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古典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①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 ②决策者要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况; ③决策者应建立一个合理的层级结构,以确保命令的有效执行; ④决策者进行决策的目的始终都在于使本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周三多-管理学习题集--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

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 习题 一、填充题 1.决策被定义为管理者__________的过程,或者管理者__________的过程。 2.决策的主体是__________。 3.管理者既可以单独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__________;也可以和其他的管理者一道共同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__________。 4.决策的目的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 5.决策遵循的是__________原则,而不是__________原则。 6.__________是决策的依据。 7.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__________”假设提出的。 8.西蒙在《管理行为》一书中提出“__________”标准和“__________”原则。 9.行为决策理论认为人的理性介于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 10.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 11.执行方案的过程中,管理者要明白,方案的有效执行需要足够数量和种类的__________作保障。 12.在环境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决策一般由组织的__________进行;而在环境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决策一般由组织的__________进行。 13.垄断程度高容易使组织形成以__________为导向的经营思想。 14.激烈的竞争容易使组织形成以__________为导向的经营思想。 15.在卖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是__________。 16.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是__________。 17.信息化程度对决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__________的影响上。 18.如果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非常紧迫,则这样的决策被称为__________决策。 19.如果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不紧迫,组织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应对,则这样的决策可被称为__________决策。 20.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有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1.组织中的任何决策既有__________成分,也有__________成分。 22.个人价值观通过影响决策中的__________来影响决策。 23.决策的本质是一个__________。 24.在保守型组织文化中,人们倾向于__________。 25.在进取性组织文化中,人们倾向于__________。 26.决策问题的性质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7.程序化决策涉及__________,非程序化决策涉及__________。 28.从环境的可控制程度看,可把决策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组织面对垄断程度高的市场,容易形成__________导向的经营思想。 30.组织面对竞争程度高的市场,容易形成__________导向的经营思想。 31.收集信息时要进行__________分析。 32.根据决策者风险偏好特征,可以把决策者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三种类型。 33.在计算机广泛应用之前,人们常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并以__________分析为主的决策方法。 34.头脑风暴法的特点是倡导__________。时间一般在__________小时,参加者__________人为宜。 35.在集体决策中,如果大家对问题的性质了解程度有很大差异,或意见有较大分歧,

决策与决策方法习题及答案

决策与决策方法习题及答案 作者:@钟方源 一、填充题 1、决策被定义为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2、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者既可以单独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个体决策);也可以和其他管理者一道共同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群体决策)。 4、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5、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6、(适量的信息)是决策的依据。 7、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的。 8、西蒙在《管理行为》一书中提出(有限理性)标准和(满意度)原则。 9、行为决策理论认为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 10、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诊断问题)或(识别机会)。 11、执行方案的过程中,管理者要明白,方案的有效执行需要足够数量和种类的(资源)作保障。 12、在环境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决策一般由组织的(中低层管理者)进行;而在环境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决策一般由组织的(高层管理者)进行。 13、垄断程度高容易使组织形成以(生产)为导向的经营思想。 14、激烈的竞争容易使组织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思想。

15、在卖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是(组织自身的生产条件与生产能力)。 16、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是(市场需求情况)。 17、信息化程度对决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决策效率)的影响上。 18、如果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非常紧迫,则这样的决策被称为(时间敏感型 )决策。 19、如果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不紧迫,组织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应对,则这样的决策可被称为(知识敏感型)决策。 20、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有三种类型:(风险厌恶型)、(风险中立型)和(风险爱好型)。 21、组织中的任何决策既有(事实)成分,也有(价值)成分。 22、个人价值观通过影响决策中的(价值成分)来影响决策。 23、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 24、在保守型组织文化中,人们倾向于(维持现状)。 25、在进取性组织文化中,人们倾向于(勇于创新宽容对待失败)。 26、决策问题的性质包括(问题的紧迫性)和(问题的重要性)。 27、程序化决策涉及(例行问题),非程序化决策涉及(例外问题)。 28、从环境的可控制程度看,可把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 定型决策)。 29、组织面对垄断程度高的市场,容易形成(生产)导向的经营思想。 30、组织面对竞争程度高的市场,容易形成(市场)导向的经营思想。 31、收集信息时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管理学第五版(周三多)课后习题汇总(倒序)

十三章沟通 1.何谓沟通?管理沟通的功能是什么? 首先,沟通是协调各个体、要素,使企业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其次,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的基本途径;最后,沟通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 2.什么是团队沟通?什么是组织间沟通? 团队沟通是指组织中以工作团队为基础单位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的方式。个体间沟通也是由人的自利行为的客观性和多样性决定的。 组织间沟通就是组织之间如何加强有利于实现各自组织目标的信息交流和传递的过程。 3.影响有效沟通的障碍有哪些?如何克服这些障碍? ①个人因素;人际因素;结构因素;技术因素。 ②克服沟通中的障碍一般有以下准则: (1)明了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 (2)培养“听”的艺术。 (3)创造一个相互信任、利于沟通的小环境。 (4)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完整性。 (5)建立特别委员会,定期加强上下级的沟通。 (6)组成非管理工作组。 (7)加强平行沟通,促进横向交流。

4.导致组织冲突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有效管理组织冲突? ①沟通差异;结构差异;个体差异。 ②处理冲突实际上是一种艺术 (1)谨慎地选择想处理的冲突。 (2)仔细研究冲突双方的代表人物。 (3)深入了解冲突的根源。 (4)妥善地选择处理办法。 十二章激励 1.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 ①这一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来的,因而也称为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 一个基本论点是: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 另一个基本论点是: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 ③马斯洛认为,每个人其实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何谓激励因素?何谓保健因素?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可为我们提供哪些启示?

(完整版)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

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习题 一、填充题 1.决策被定义为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2.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者既可以单独作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个体决策,也可以和其他的管理者一道作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群体决策。 4.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5.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6.适量的信息是决策的依据。 7.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的。 8.西蒙在《管理行为》一书中提出“有限理性”标准和“满意度”原则。 9.行为决策理论认为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 10.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诊断问题或识别机会。 11.执行方案的过程中,管理者要明白,方案的有效执行需要足够数量和种类的资源作保障。 12.在环境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决策一般由组织的中低层管理者进行;而在环境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决策一般由组织的高层管理者进行。 13.垄断程度高容易使组织形成以生产为指导的经营思想。 14.激烈的竞争容易使组织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思想。 15.在卖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是组织自身的生产条件与生产能力。 16.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是市场需求情况。 17.信息化程度对决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决策效率的影响上。 18.如果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非常紧迫,则这样的决策被称为时间敏感型决策。 19.如果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不紧迫,组织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应对,则这样的决策可被称为知识敏感型决策。 20.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有三种类型:风险厌恶型、风险中立型和风险爱好型。 21.组织中的任何决策既有事实成分,也有价值成分。 22.个人价值观通过影响决策中的价值成分来影响决策。23.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 24.在保守型组织文化中,人们倾向于维持现状。 25.在进取性组织文化中,人们倾向于勇于创新。 26.决策问题的性质包括问题的紧迫性和问题的 重要性。 27.程序化决策涉及例行问题,非程序化决策涉及 例外问题。 28.从环境的可控制程度看,可把决策分为:确定 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 29.组织面对垄断程度高的市场,容易形成生产导 向的经营思想。 30.组织面对竞争程度高的市场,容易形成市场导 向的经营思想。 31.收集信息时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32.根据决策者风险偏好特征,可以把决策者分为 风险规避、风险中性和风险偏好三种类型。 33.在计算机广泛应用之前,人们常用定性与定量 相结合并以定性分析为主的决策方法。 34.头脑风暴法的特点是倡导创新思维。时间一般 在1~2小时,参加者5~6人为宜。 35.在集体决策中,如果大家对问题的性质了解程 度有很大差异,或意见有较大分歧,直接开会讨 论效果并不好时,可以采取名义小组技术。 36.集体决策方法主要有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技 术和德尔菲技术三种。 37.管理者有时需对企业某部门的经营活动方向 进行选择,可采用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和政策指 导矩阵法两种方法。 38.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认为,在确定某个单位经 营活动方向时,应该考虑它的相对竞争地位和业 务增长率两个维度。 39.对于“瘦狗”型的经营单位,企业应该采取收 缩甚至放弃的战略。 40.政策指导矩阵法从市场前景和相对竞争能力 两个维度分析企业经营单位的现状和特征。 41.定量决策方法主要有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 策和风险型决策三种。 42.线性规划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数学规 划。 43.线性规划的模型包含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两 大部分。 44.常用的解决不定型决策问题的方法有小中取 大法、大中取小法和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45.解决风险型决策的方法主要有最大期望收益 准则、最大期望效用准则和多阶段决策问题与决 策树。 46.解决风险决策常用的一个目标是使期望收益 最大化。 47.在面对多阶段的风险决策问题时,人们经常采 用决策树方法。 48.模拟是一种通过产生随机数的实验来求解随 机问题的技术,又称蒙特卡罗方法。 49.竞争模拟所具有的竞争性,趣味性,实用性是 其他课堂教学形式难以比拟的。 二、选择题 1.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B.诊断问题。 A.明确目标 B.诊断问题C.拟定方 案 2.通常用来指导组织战略决策的目标是A.长 期目标。 A.长期目标B.中期目标 C.短 期目标 3.通常用来指导组织战术决策的目标是B.中期 目标。 A.长期目标B.中期目标 C.短 期目标 4.通常用来指导组织业务决策的目标是 C.短期 目标。 A.长期目标B.中期目标 C.短 期目标 5.如果组织面对的是垄断程度较高的市场,那么 下列通常不是其决策重点的是D.如何降低生产 成本。 A.如何改善生产条件B.如何完善营 销网络C.如何扩大生产规模 D.如何降低生产成本 6.如果组织面对的是竞争程度较高的市场,那么 下列通常不是其决策重点的是D.如何降低生产 成本。 A.如何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动向 B.如何对竞争对手的行为做出快速反应 C.如何才能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 D.如何降低生产成本 7.在卖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 出发点是A.组织自身的生产条件和生产能力。 A.组织自身的生产条件和生产能力 B.市场需求情况 C.消费者的偏好 8.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出 发点是C.市场需求情况。 A.组织自身的生产条件 B.组织自身的生产能力 C.市场需求情况 9.组织中的大多数决策均属于B.决策者能力的 缺乏 决策。 A.时间敏感型B.知识敏感型 10.下列不属于决策者只寻求满意结果的原因 的是D.决策者只需要有满意的结果。 A.只能满足于在现有方案中寻找 B.决策者能力的缺乏 C.选择最佳方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D.决策者只需要有满意的结果 11.下列不属于企业短期决策的是A.投资方向 选择B.人力资源开发C.组织规模确定。 A.投资方向选择B.人力资源开 发 C.组织规模确定D.企业日常营 销 12.集体决策的优点是A.能够最大范围的汇总 信息B.拟定更多的备选方案C.能得到更多的 认同D.更好地沟通E.做出更好的决策。 A.能够最大范围的汇总信息B.拟定 更多的备选方案 C.能得到更多的认同D.更好 地沟通 E.做出更好的决策 13.决策的特点有目标性B.可行性D.满意 性。 A.目标性B.可行性C.不可选 择性D.满意性 E.最优性 14.下列属于例外问题的有A.组织结构变化 B.重大投资C.重要人事任免D.重大政策制 定。 A.组织结构变化B.重大投资 C.重要人事任免D.重大政策制 定 15.喜好风险的人往往会选择风险程度较高而 收益较高的行动方案。 A.较高,较高B.较高,较低 C.较低,较低D.不确定 16.知识敏感型决策是指那些对时间要求不高, 而对质量要求较高的决策。 A.不高,较高B.较高,也较高 C.较高,不高D.不高,也不高 17. 业务决策是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效率、 工作效率而作出的决策,牵涉范围较窄。 A.战略决策B.战术决策C.管理决 策D.业务决策 18.非程序化决策的决策者主要是A.高层管理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1、5、6、8、11、12、14章)课后思考题题答案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1/5/6/8/11/12/14章)课后思考题题答案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概论 1.何谓管理?如何理解管理的具体含义? 管理师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而不是其他。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 2.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活动?每种职能活动是如何表现其存在的?它们的相互关系又是如何? (1)决策: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以及通过计划的制定表现出来。 (2)组织: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 (3)领导: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 (4)控制: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 (5)创新: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来表现其存在的。 相互关系:(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2)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3)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3.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扮演哪些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和发言人角色。 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角色。 4.根据卡茨的研究,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基本职能?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5.简述中外早期管理思想,并对之进行简要评价。 中国:(1)春秋,孙武《孙子兵法》,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2)战国,《周礼》对封建国家的经济管理的论述和设计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3)战国,孙膑运用统筹学和对策论的思想,帮助田忌在赛马中胜了齐王。 (4)《墨子》、《老子》、《管子》、《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 外国:(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纪人观点。斯密的分工观点适应了当时社会对迅速扩大劳动分工以促进工业革命发展的要求,成为资本主义管理的一条基本原理。(2)小瓦特的科学管理制度,采取了不少有效的管理方法,建立起许过管理制度。 (3)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在企业管理中实行所有权人员正式得到承认,管理不仅是一种活动,还成为一种职业。 (4)欧文的人事管理,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 (5)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对管理的贡献主要有对工作方法和对报酬制度的研究。 (6)亨利·汤的收益分享制度,实质上是按某一部门的业绩来支付该部门职工的薪酬。(7)哈尔西的奖金方案,对管理的贡献体现在工资制度方面,消除了因刺激工资而引起的常见的劳资纠纷。 6.西方管理理论出现哪些分支?每个理论分支的内容与特征各是什么? (1)古典管理理论 ①科学管理理论:包括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及其夫人莉莲的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甘特的“甘特图”。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②组织管理理论:包括法约尔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韦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巴纳德《经理人员的职能》,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

管理学第五章

•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习题一、填充题 1.决策被定义为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_的过程或者管理者—采用机会—的过程。 2.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o.管理者既可以单独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一个体决策一也可以和其他的管理者一道共同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一群体决策 3.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采用机会—o.决策遵循的是满足—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4._适量的信息是决策的依据。 5.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的。 6.西蒙在《管理行为》一书中提出“—有限理性”标准和“—满足度”原则。 7.行为决策理论认为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 8.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诊断问题或识别机会O.执行方案的过程中,管理者要明白,方案的有效执行需要足够数量和种类的资源—作保障。 9.在环境比较稳定的状况下,决策一般由组织的—中低层管理者进行;而在环境猛烈变化的状况下,决策一般由组织的—高层管理者—进行。 10.垄断程度高简单使组织形成以—生产为导向的经营思想。 11.激烈的竞争简单使组织形成以一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思想。 12.在卖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动身点是—组织自身的生产条件与生产力量.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动身点是一市场需求状况。 13.信息化程度对决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决策效率_的影响上。 14.假如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特别紧迫,则这样的决策被称为—时间敏感型. 决策。 15.假如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不紧迫,组织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应对,则这样的决策可被称为—学问敏感型—决策。 16.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有三种类型:—风险厌恶型、—风险中立型—和—风险爱好型_。 17.组织中的任何决策既有一事实―成分也有—价值.成分。 18.个人价值观通过影响决策中的—价值成分来影响决策。 19.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o.在保守型组织文化中,人们倾向于—维持现状o 20.在进取性组织文化中,人们倾向于—勇于创新、宽容对待失败.决策问题的性质包括—问题的紧迫性—和—问题的重要性_。 21.程序化决策涉及—例行问题非程序化决策涉及—例外问题。 22.从环境的可掌握程度看,可把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一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 23.组织面对垄断程度高的市场,简单形成一生产—导向的经营思想。 24.组织面对竞争程度高的市场,简单形成.市场—导向的经营思想。 25.收集信息时要进行—成本一收益—分析。 26.依据决策者风险偏好特征,可以把决策者分成—风险规避―奉献中性_、风险偏好—和三种类型。 27.在计算机广泛应用之前,人们常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并以一定性_分析为主的决策方法。 28.头脑风暴法的特点是提倡—创新思维o时间一般在—L〜2小时,参与者_5〜6—人为宜。

管理学第五章决策的实施和调整课后练习

第五章决策的实施和调整课后练习 1_的计划是有效率的。 A能实现最小的成本 B能以合理的代价实现目标 C成本等于收益 D详细 正确答案是:B 2拟定和选择行动计划不包括 A拟定可行动计划 B评估计划 C修改计划 D选定计划 正确答案是:C 3_的计划是有效率的。 A能实现最小的成本 B能以合理的代价实现目标 C成本等于收益 D详细 正确答案是:B 4以下计划的具体形式中是以数字化形式体现的.是_ A预算 B规则 C方案 D战略 正确答案是:A 5目标管理在实践中普遍受到重视,以下对此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使管理人员制定目标及其完成目标的时间帮助计划工作的开展 B使员工了解到他们的工作完成状况,直接关系到组织目标的实现 C管理者无须向下级详细解释、明目标管理的理念、制定目标的程序和目标管理的好处 D为员工提供了明确的行动目标、自主工作和创新的组织氛围以及明确的奖惩标准 正确答案是:C 6根据对企业经营范围影响程度和影响时间长短的不同,可以把计划分类为 A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B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C正式计划和非正式计划 D战略计划、战术计划和作业计划 正确答案是:D 7下列关于战略计划与战术计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 A战术计划是战略计划的依据

B战略计划的实施是对已经形成的能力的应用 C战术计划是在战略计划指导下制定的,是战略计划的落实 D战术计划的实施是组织活动能力的形成与创造的过程 正确答案是:C 8决策追踪与调整的原则,除了哪一项之外其他都是要考虑的 A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原则 B任务型与关系型相结合的原则 C科学性与全面性相结合的原则 D可比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正确答案是:A 9为缩小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可以在}基础上力求改进,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一厂目标,也可以通过缩小差距。 A降低产品价格. B变革现状 C加大营销力度 D加大广告开支 正确答案是:B 10制定计划方案不包括工作。. .A提出方案 B比较方案 C修改方案 D选择方案. 正确答案是:C

决策和决策方法习题和答案解析

决策与决策方法习题及答案 作者:@钟方源 一、填充题 1、决策被定义为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2、决策的主体就是(管理者)。 3、管理者既可以单独做岀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个体决策);也可以与其她管理者一道共同做岀 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群体决策)。 4、决策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5、决策遵循的就是(满意)原则,而不就是(最优)原则。 6、(适量的信息)就是决策的依据。 7、古典决策理论就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岀的。 8西蒙在《管理行为》一书中提出(有限理性)标准与(满意度)原则 9、行为决策理论认为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 10、决策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诊断问题)或(识别机会)。 11、执行方案的过程中,管理者要明白,方案的有效执行需要足够数量与种类的(资源)作保障。 12、在环境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决策一般由组织的(中低层管理者)进行;而在环境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决策一般由组织的(高层管理者)进行。 13、垄断程度高容易使组织形成以(生产)为导向的经营思想。 14、激烈的竞争容易使组织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思想。 15、在卖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就是(组织自身的生产条件与生产能力)。 16、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就是(市场需求情况)。 17、信息化程度对决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决策效率)的影响上。 18、如果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非常紧迫,则这样的决策被称为(时间敏感型 )决策。 19、如果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不紧迫,组织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应对,则这样的决策可被称为 (知识敏感型)决策。

周三多管理学(第七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答案版)

第一章:P26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题: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 答案: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也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第二题: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什么? 答案: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1.实现组织目标是评价管理成败的唯一标准2.特定的时空背景是管理的条件3.管理的核心是人的行动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第三题: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了新一轮的管理循环。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第四题: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 答案:管理的二重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的内容:(1)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决定的;(2)管理也是社会劳动中的一项职能;(3)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的社会属性内容:管理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映。 第五题: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答案: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角色。管理者需要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第六题:分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方法。 答案: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与方法。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第二章:P78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一题: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的主要内容,并思考对现在企业经营有何启示。 答案: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 1.宏观管理的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 2.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 顺道——顺应宏观的治国理论和客观的经济规律。 重人——1.重人心向背2.重人才归离。 求和——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 守信——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

周三多管理学(高教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第5章

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 1.如何理解决策的含义?决策的原则与依据各是什么? 答:(1)决策是指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对于这一定义。可作如下理解:①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因为决策是管理的一项职能。管理者既可以单独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称为个体决策;也可以和其他的管理者共同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称为群体决策。②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尽管各人对决策过程的理解不尽相同。③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这就是说,决策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有时也是为了利用机会。 (2)决策的原则 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对决策者来说,要想使决策达到量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缺一不可。①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②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拟定出所有可能的方案:③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3)决策的依据 管理者在决策时离不开信息。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这要求管理者在决策之前以及决策过程中尽可能地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 适量的信息是决策的依据,信息量过大固然有助于决策水平的提高.但对组织而言可能是不经济的,而信息量过少则使管理者无从决策或导致决策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迄今为止,有关决策的理论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答:有关决策的理论经历了以下阶段: (1)古典决策理论 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的,主要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以前,古典决策理论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古典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①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②决策者要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况;③决策者应建立一个合理的层级结构.以确保命令的有效执行;④决策者进行决策的目的始终在于使本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2)行为决策理论 行为决策理论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对古典决策理论的"经济人”假设发难的第一人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A·西蒙,他在《管理行为》一书中指出,理性的和经济的标准都无法确切地说明管理的决策过程.进而提出“有限理性”标准和“满意度”的原则。其他学者对决策者行为做了jin一步的研究,他们在研究中也发现,影响决策的不仅有经济因素,还有决策者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如态度、情感、经验和动机等。 3.决策的过程包括哪些步骤?每一步骤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决策的过程包括下列步骤,具体内容如下: (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 决策者必须知道哪里需要行动,因此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诊断问题或识别机会。管理者通常密切关注处在其责任范围内的相关数据与信息。实际状况与所预期状况的差异提醒管理者潜在机会或问题的存在。识别机会和问题并不总是简单的,因为要考虑组织中人的行为。有时候,问题可能埋藏在个人过去的经验、组织复杂的结构或个人和组织因素的某种混合中,因此,管理者必须特别注意要尽可能精确地评估问题和机会。 (2)明确目标 目标体现的是组织想要获得的结果。所想要获得的结果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明确,因为这两个方面都最终指导决策者选择合适的行动路线。 目标的衡量方法有很多种,如我们通常用货币单位来衡量利润或成本目标,用每人的产出数量来衡量生产率日标,用次品率或废品率来衡量质量目标。 (3)拟定方案 一旦机会或问题被正确地识别出来,管理者就要提出达到目标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这—步骤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提出备选方案时,管理者必须把试图达到的目标铭记在心,而且要提出尽量多的方案。

管理学第三版(周三多著) 课后重点习题及答案

管理学第三版(周三多著)课后重点习题及答案管理学第三版(周三多著)-课后重点习题及答案 1、合乎道德的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不近把严格遵守道德规范视为非政府以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且更把其视为非政府的一项责任。 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应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 认同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擅于处置非政府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也擅于处置管理者与通常员工及通常员工内部的关系。不仅把人看做手段,更把人看做目的。 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组织取得卓越的成就。具有自律的特征 以非政府的价值观为犯罪行为导向。 2、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社区福利投资社会慈善事业自觉保护自然环境 3、表述企业价值观发展的历史阶段企业目标:股东利润最大化――工业化初期 股东利润最大化、兼顾员工利益――工业化中期追求企业相关利益者价值最大化――工业化后期 崇尚企业有关利益者价值最大化同时必须维护和加深社会福利――后 工业化时期 社会责任,逐渐从小变小小 4、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管理者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设定工作目标,明确而现实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 对绩效展开全面评价,把道德因素去掉展开单一制的社会审计工作 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使面临道德困境的员工不用担心受到斥责或报复而自主行事,上访等 5、如何认知决策的含义?决策的原则与依据各就是什么? 含义: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原则: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依据:适量的信息 6、决策的过程包含哪些步骤,每一步骤必须特别注意什么问题?

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习题及答案

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习题及答案 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管理活动的五大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所有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已经在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实践中被证明。 管理者的角色 根据XXX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人际 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三大类。 管理二重性 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这就是管理二重性。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管理学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 选择题 1.在同不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的时候,管理者扮演的是干扰应对者角色。 2.著名的XXX研究是采用试验研究管理中人际关系的成功例子。 3.XXX最近参与的几项活动中,与他的领导职能无关的是与某用户谈判以期达成一项长期销售协议。 4.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

5.企业管理者可以分成基层、中层、高层三种,高层管理 者主要负责制定长远全局性决策。 6.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者,其对于概念技能、人际技能、 技术技能的需要,就越是按以下顺序排列: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7.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一条船不能有两个船长”。从 管理的角度来看,最恰当的解释是(B),即对于需要高度集 权管理的组织不能允许有多个直线领导核心。因为这样会导致管理效率降低,甚至可能造成管理混乱。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填空题 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为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 2.管理和战略,战略告诉我们怎样“做正确的事”,管理在 解决如何“正确地做事”。 3.企业的伦理经营意味着企业注重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要采取行动并付出一定的成本。

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习题及答案

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填充题 1、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已经一再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答案]教材P12(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2、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答案]教材P21(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3、管理二重性指的是管理既具有______属性,又具有______属性。 [答案]P15-17(自然、社会) 4、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______和______作为研究对象的。 [答案]教材P30(原理、方法) 二、选择题 1、在同不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的时候,管理者扮演的是__B__。(教材P23) A.企业家角色B.干扰应对者角色C.资源分配者 2、著名的霍桑研究就是采用__B___研究管理中人际关系的成功例子。(教材P32) A.归纳法B.试验法C.演绎法 3、田力是某大型企业集团的总裁助理,年富力强,在助理岗位上工作得十分出色,他最近被任命为集团销售总公司的总经理,从而由一个参谋人员变成了独立部门的负责人。下面是田力最近参与的几项活动,你认为这其中的哪一项几乎与他的领导职能无关?_B___。 A.向下属传达他对销售工作目标的认识 B.与某用户谈判以期达成一项长期销售协议 C.召集各地分公司经理讨论和协调销售计划的落实情况 D.召集公司有关部门的职能人员开联谊会,鼓励他们克服难关 (教材P401领导的作用:指挥、协调、激励;B项与此无关) 4、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_D___。 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 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 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 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教材P11“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5、企业管理者可以分成基层、中层、高层三种,高层管理者主要负责制定__B__。 A.日常程序性决策B.长远全局性决策(教材P13) C.局部程序性决策D.短期操作性决策 6、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者,其对于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的需要,就越是按以下顺序排列__C__。 A.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B.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教材P24-25)

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习题及答案

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习题及答案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填充题 1、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已经一再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答案]教材P12(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2、根据XXX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答案]教材P21(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3、管理二重性指的是管理既具有______属性,又具有______属性。 答案]P15-17(自然、社会) 4、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______和______作为研究对象的。 答案]教材P30(原理、方法) 二、选择题 1、在同不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的时候,管理者扮演的是__B__。(教材P23)

A.企业家角色B.干扰应对者角色C.资源分配者 2、著名的XXX研讨就是采用__B___研讨管理中人际干系的胜利例子。(教材P32) A.XXX演绎xx 3、XXX是某大型企业集团的总裁助理,年富力强,在助理岗位上工作得十分出色,他近来被任命为集团销售总公司的总经理,从而由一个参谋人员变成 了独立部门的负责人。下面是XXX最近参与的几项活动,你认为这其中的哪一项几乎与他的领导职能无关?_B___。 A.向下属转达他对销售工作方针的认识 B.与某用户谈判以期达成一项长期销售协议 C.召集各地分公司经理会商和和谐销售计划的落实情形 D.召集公司有关部门的职能人员开联谊会,鼓励他们克服难关 教材P401领导的作用:指挥、协调、激励;B项与此无关) 4、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_D___。 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 B.需求处置详细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 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

周三多管理学(第七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合集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七版)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P35 管理与管理学 1.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 2.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什么? 3.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4.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容。 5.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6.分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方法。 第一题: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 答案: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也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第二题: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什么? 答案: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1.实现组织目标是评价管理成败的唯一标准2.特定的时空背景是管理的条件3.管理的核心是人的行动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第三题: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了新一轮的管理循环。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第四题: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容。 答案:管理的二重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的容:(1)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决定的;(2)管理也是社会劳动中的一项职能;(3)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的社会属性容:管理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映。 第五题: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答案: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角色。管理者需要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第六题:分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方法。 答案: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与方法。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 第二章:P78管理思想的发展 1.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的主要容,并思考对现在企业经营有何启示。 2.请综合分析斯密与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 3.科学管理理论为什么会在19实际末的美国产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