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泄泻针灸医案解析

小儿泄泻针灸医案解析

小儿泄泻针灸医案解析

小儿泄泻针灸医案解析

【病案举例】

病例1

脾胃虚弱,运化失职

张某,男,10个月。本院内一科107房间住院病员。1971年11月13日由本院内一科转针灸治疗。

主诉(代述):患泄泻已5天。因饮食所伤而得。

现病史:泄泻之因是5天前喝牛奶炖鸡蛋糕而得。食后3个小时即出现泄泻,大便日行10~20次,粪便黄色,带有白色乳块,呈水样便,大便时无腹痛表情。腹胀食少,喜食急咽,溲清量少,口干不渴。肝脾肿大,身体瘦弱,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指纹淡细。曾用中西药无效,转针灸治疗。既往病史:数月前因患肺炎收住本院传染科治疗3天病愈,嗣后患泄泻治愈。

辨证:脾胃虚弱,运化失职之泄泻。

治疗:补脾健胃。

取穴:针补阴陵泉、足三里。

效果:一诊后,大便次数减少,便色转绿,小便增多,精神较好;二诊后,基本治愈;三诊痊愈。

按依其病因、症状及指纹和病史,本例系脾胃虚弱,食伤脾胃,运化失职之小儿泄泻病。脾胃素弱,复因饮食失节,损伤脾胃,纳运无权,水谷不化,则大便稀薄,泻下水样,带有奶块,腹胀食少;水液从大便而出,故小便量少;脾胃虚弱,纳运失职,化源不足,是以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身体瘦弱。故针补阴陵泉(健脾制湿)、足三里(补中健脾益胃),施用健脾制湿,补中益胃之法而收效。

病例2

内伤乳食,夹热内盛

梁某,男,10个月,本院职工家属。1971年8月14日初诊。

主诉(代述):患泄泻已3天。饮食所伤而得。

现病史:3天前因饮食所伤而患泄泻。大便日行10多次,腹胀腹痛,腹痛即泻,泻后痛止,便黄稀薄,气味臭秽,溲黄短少,嗳气时作,不思乳食,精神不振。山根色青,指纹粗紫。体温38.5℃。曾输生理盐水和10%葡萄糖加氯丙嗪,内服酵母片等药无效。

辨证:内伤乳食,夹热邪内盛之泄泻。

治则:消食导滞,通腑泄热。

取穴:针泻天枢、足三里。每日针治1次。

效果:一诊后,大便日行2~3次,粪便由稀变溏,腹胀减轻,体温由38.5℃降至37.8℃,仍不思乳食;二诊治愈。

随访:1971年8月17日,其母亲告知:泄泻、腹痛腹胀和不思乳食治愈,昨天下午体温37.5℃,昨晚体温36.5℃(腋下)已恢复正常。

1971年11月16日泄泻复发3天,症状同前,用药无效。针泻天枢、足三里,每日针治1次,2次针愈。

按此例系乳食所伤,食阻肠胃,传化失常,故见腹胀腹痛,腹痛即泻,嗳气不食;浊气下泄,则泻后痛止;食滞蕴蒸,热在肠腑,故而粪便色黄臭秽;清浊不分,则大便稀薄,溲黄短少;热邪内盛则发热。故针泻天枢(大肠募穴,泻之以清肠腑热邪,导滞以治腹痛腹胀腹泻)、足三里(通肠和胃,消导积滞,通腑泄热),施用消食导滞,通腑泄热之法而收效。

病例3

湿热内盛,传化失常

肖某,男,2岁,住南阳县瓦店公社邓官营大队。1971年7月10日初诊。

主诉:(代述):患泄泻已5天。

现病史:5天前开始呕吐泄泻,经当地医生以急性胃肠炎治疗,呕吐治愈,仍泄泻不止。大便日行数次,便稀色黄,腹疼腹胀,饮食减少,口流涎水,小便色黄。舌苔白腻,脉象濡数。每因饮食生冷,泄泻易于复发。

辨证:湿热内盛,传化失常之泄泻。

治则:清利湿热。

取穴:针泻阴陵泉、足三里。隔日针治1次。

效果:一诊后,大便次数及口水减少,腹胀腹痛减轻,饮食增加;二诊治愈。

随访:1971年7月24日,其家长告知孩子的泄泻在此针愈未发。

按本例的病因病机是:湿热蕴郁肠道,气机不畅,传导功能失常,故腹痛泄泻,便稀色黄,腹胀食少;溲黄,口流涎水,舌苔黄腻,脉象濡数等,乃属湿热之征。是以针泻脾经的合水穴阴陵泉(利水祛湿,湿去热自消)和胃经的合土穴足三里(和胃通肠导滞),施用清利肠胃湿热之法而收效。

本例系蕴湿伏热肆虐为害,热乃湿遏积滞所郁而成,故除湿为主,清热次之。因之阴陵泉配足三里泻之,以清利肠胃湿热而收捷效。

病例4

脾虚夹湿,食滞肠胃

张某,男,1岁,住南阳市七一公社椿树井大队。门诊号14987。

主诉(代述):患腹胀泄泻已5天。

现病史:5天前开始发烧,体温37.9℃,腹泻,给予中药2剂烧退仍泻。5天来腹部膨胀,大便日行10多次,便前腹痛,粪便色黄稀薄,带有乳片,时而粪便色绿,不思饮食。指纹粗紫。伴有下肢痿软。

辨证:脾虚夹湿,食滞肠胃之泄泻。

治则:消食导滞,健脾祛湿。

取穴:一诊、二诊,针泻阴陵泉、足三里,点刺四缝穴;三诊、四诊,针阴陵泉、足三里先少泻后多补,类似参苓白术散之效。

效果:一诊后,泄泻次数减少;二诊后,泄泻治愈;三诊时,泄泻治愈10天后又复发。泻前腹痛,大便日行10多次,粪便绿色。三诊针后泄泻次数减少;四诊痊愈。

随访:3个月后随访,其家长接信后告知泄泻在此针愈未发。

按本例系脾虚夹湿,食滞肠胃之泄泻证候。一诊、二诊针泻阴陵泉(祛湿益脾)、足三里(通肠和胃导滞),点刺四缝穴(消导积滞),施用祛湿消食导滞之法,以治其标实而收效。泄泻治愈后10天复发,是由脾虚夹湿之本未除。故三诊、四诊针穴同上,改用先少泻后多补之法,健壮脾胃以治其本虚,佐以祛湿散滞以治其标实,虚实并治,标本兼顾而愈病。若无一诊、二诊之祛湿消食导滞,湿、食肆虐为害,必碍培本补虚,三诊、四诊之治不会收效。

病例5

脾肾阳虚,运化失司

王某,男,2岁,住南召县石门乡。1990年4月8日初诊。

主诉(代述):患泄泻已5个月,常反复复发。此次复发已5天,严重已3天。

现病史:5个月前,因饮食所伤而患泄泻,曾经当地医生以伤食泄泻治之,服用中药3剂治愈。嗣后每因饮食所伤而复发,均服用当地医生的中药而愈。此次复发5天,因饮食生冷所致,服前医中药无效,即以小儿腹泻收住当地医院,用抗生素、酵母片、食母生和补液均无效,反而加重,故特来针治。

现在证:泄泻日行6~10次,大便失禁,粪便常随矢气而出。粪便稀薄,完谷不化,腹胀喜按,腹部凉痛,得暖痛减,不思饮食。四肢厥冷,形疲畏寒,身体瘦弱近脱水状。面色白,睡卧露睛,哭无泪涕,精神萎靡,口唇淡白,舌淡苔白,脉象微细。

辨证:脾肾阳虚,运化失司之泄泻。

治则:温补脾肾,益气健中。

取穴:艾灸关元、神阙,针足三里先少泻后多补。每日艾灸2次,每次每穴艾灸20~30分钟。

效果:二诊后,泄泻次数减少,已不失禁;三诊后,腹不凉痛,大便日行4~5次,睡卧已不露睛,腹部不胀,饮食增加,形疲畏寒肢冷明显减轻,脉象沉细,已能在室内玩耍;四诊后,大便日行1~2次,粪便正常,饮食增加,精神尚好,面色、口唇已转淡红,脉象沉细有力;五诊后,泄泻治愈,身体尚在恢复期;六诊巩固疗效。

按本例系泄泻日久,反复复发,致使脾胃虚弱,运化失健。近因饮食生冷,食滞肠胃,更伤脾阳,故出现大便泄泻,粪便稀薄,完谷不化,腹胀喜按,腹部凉痛,得暖痛减,大便失禁等。由脾阳虚衰,发展到脾肾阳虚之危急证候。则见面色白,睡卧露睛,形疲畏寒肢冷,口唇淡白,哭无涕泪,脉象微细等症状。是以艾灸关元(温真阳助脾阳)、神阙(温脾阳,又可温散腹中之寒),针足三里先少泻后多补(先泻以和中,防滞涩,后补可补中健脾益气),共奏温真阳益脾阳,益气健中之法而收效。

【结语】

1.所举病例类比

5个病例中:

例1是脾胃虚弱,运化失职之病候。针补阴陵泉、足三里,施用健壮脾胃之法而收效。例2是内伤乳食,夹热邪内盛之病候。针泻天枢、足三里,施用消食导滞,通腑泻热之法而收效。例3是湿热内蕴,运化失常之病候。针泻阴陵泉、足三里,施用清利肠腑湿热之法而收效。例4是脾虚夹湿,食滞肠胃之病候。针泻阴陵泉、足三里,点刺四缝穴,先施用祛湿消食导滞之法,以治其标实。然后针阴陵泉、足三里先少泻后多补,施用健壮脾胃之法以治其本虚,佐以祛湿散滞以治其标实而收效。例5是脾肾阳虚,运化失司之病候。针足三里先少泻后多补,艾灸关元、神阙,施用温补脾肾,益气健中之法而收效。

从以上5个病例所用的腧穴来看,仅用了阴陵泉、足三里、天枢、关元、神阙、四缝穴等6个腧穴。其中最常用的是前3个腧穴。由此看来用穴不一定要多,只要用得灵活,补泻法使用得当即可。例如:例1、例3、例4都是选取的阴陵泉、足三里,因为病因病机不同,所以施用的补泻法不同,收到的效果亦不同。

2.所选腧穴

本病的病位在肠,大肠的募穴天枢为其常用穴,可直接作用于肠腑的病变。泻之通肠散滞;泻之配透天凉,可清肠腑之热;泻之配艾灸或烧山火,温阳散寒导滞;补之可涩肠固肠。虚中夹实者,可先泻后补或先少泻后多补,绝不可峻补,否则易于滞塞。

泄泻之病,多责之于脾胃,故多取补阴陵泉,健脾益气,取补足三里健脾养胃益气;取补脾俞、胃俞,健脾益气养胃。泄泻之病,多因于湿,故多取阴陵泉,补之健脾有益于制湿;泻之祛湿有益于益脾,又益于湿祛热易清;泻之配透天凉,可清利湿热。泄泻之病,多因于食,多针泻足三里配刺四缝穴,消导食滞。泄泻日久,多伤脾阳,或脾肾阳虚,前者艾灸神阙、脾俞,温阳益脾,后者补关元温补真阳以益脾阳。伴有胃腑症状者,配泻中脘和胃导滞,寒者加艾灸,温胃散寒导滞。久泻气脱者,加补合谷益气升陷。

【其他】

1.湿多成五泄

祖国医学有“湿多成五泄”之说,又有“湿胜则濡泄”,“泄泻者,水湿之所为也”和“脾虚生湿,湿盛则脾困,无湿不作泻”的说法。由此可知,湿胜达到一定程度,可出现泄泻。因于湿而泄泻者,除暑湿(或湿热)、寒湿致泻者外,有饮食不当,脾胃所伤,水谷反化为湿,谷反为滞而生泄泻;又有脾阳不振,不能化湿,因湿而泻。因此,湿盛困脾和脾虚生湿,都可导致泄泻。

在治疗方面,《丹溪心法》认为泄泻“多因于湿,惟分利小水,最为上策”,《景岳全书》指出:“泄泻之病,多见小水不利,水谷分,则泄泻自止。故曰治泻不利小水,非其治也。”强调泄泻多因于湿,利小便则湿祛而泻可止。在临床上根据临证特点,分别施用健脾祛湿、淡渗利湿、清利湿热、温化寒湿和消食导滞佐以祛湿等法。属于脾阳不振、脾胃虚寒和脾肾阳虚之泄泻,可另立治则。施用利小便祛湿止泻之法,还应分别新病、体实,阴津未伤者可利;久病、体虚,阴津不足者不宜贸然分利。分利太过难免招致阴津枯竭。

2.久泻应从脾治

关于小儿泄泻的病因病理,《幼幼集成》的记载和分析更详,如云:“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化,而为气血以行荣卫。若饮食失节,寒湿不调,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泄泻作矣。”

泄泻成因,除寒湿、暑湿(或湿热)等致病损伤脾胃外,饮食不当更为多见,上述诸因,仅是发病的外在因素,其根本原因,则与个体脾胃虚弱有关。小儿脏腑柔弱娇嫩,脾常不足,不论感受外邪或内伤乳食,伤脾损胃,升降失调,极易导致泄泻。若治疗不当,或复感外邪,或又伤积滞,脾胃更受克伐;脾胃失健,水谷不化精微,反聚为湿,湿为阴邪,更伤脾阳,湿性黏腻重浊,阻碍气机升降,更虚脾气,致使泄泻迁延不已。脾虚而阳气不能内充,阳气不足,脾的运化功能低下,而致升举无力则下陷,终成泄泻。脾的阳气,又与肾中真阳的温煦密切相关,脾肾阳气相互资生,共同完成温煦肢体,运化水谷精微及气化水液等一系列机能活动。一旦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脾阳不振,无以充养肾阳,形成脾肾阳气俱损而成久泻;同时又因“肾为胃关”,肾阳不足,则关闭不密,而大便下泄。由此可见,泄泻与脾虚的关系密切。因此,在治疗方面,当着重调补脾胃,使用温补脾阳、健脾益气和温补脾肾等法。

基于以上脾虚之机理,脾虚患儿虽有泄泻浮肿等湿盛之证,亦不可单用淡渗利湿之法,复降其气,致使气愈虚病愈重。更不可用寒凉攻下之剂重伤脾胃阳气。临床所见,脾阳不振患儿,因误投寒凉攻伐之品,造成危候难以挽治者,并不鲜见。另外,在施用温补脾阳、健脾益气和温补脾肾之处方中,应注意补虚切勿壅滞。

3.注意要点

(1)小儿脾常不足,每多诱发泄泻。

其治疗原则与成人相似,但因小儿尤易伤食,故宜注意消食化滞。若治疗不当,耗损气阴而易诱发伤阴或伤阳两种变证,定须严谨度量。

(2)病邪之所以致泄,系因机体抗病能力差,脾胃虚弱之故。

故施治当以顾护正气为要,处处维护整体,调扶脏腑功能,培本以图转机。另外平时注意调摄,治泄期间,忌食油腻厚味和生冷瓜果,以防食复。且须防止受寒淋雨。避免惊恐等精神刺激。

(3)小儿时期的脾虚泄泻或久泻伤及脾肾,产生脾肾阳虚者亦常见之。

若不及时温培,中阳内溃,则必土败木乘,虚风暗动,导致慢脾风危候。死于此者,并不鲜见。在治疗时应特别重视,防患于未然。4.捏脊法

小儿慢性泄泻,证属脾胃虚弱,纳运失职,消化不良,以致肠胃功能紊乱者,可施用捏脊法。一则适用于小儿怕针,二则适用于徐徐图之,又为谨守病机,守法治疗,则起沉疴而设。捏脊部位以脾俞、胃俞、肾俞和大肠俞等穴为重点,有益于补益脾肾,调补肠胃功能。5.经验参考便色而认证

所诊小儿腹泻,多从粪便颜色辨认该病之属寒属热是虚是实。特别是久泻屡治无效的患儿,更为重视。如云:黄色便属热属实共认之,无可非议,但以绿色便认为属于湿热则错矣。所遇凡是绿色便以湿热泄泻治之,不效反重,前来就诊者,屡见不鲜。绿色便多属寒、寒湿、虚寒或寒热错杂等。是因乳食偏凉,或腹部受寒,阳气受损;或患儿素体脾胃阳虚,纳运失司,乳食失于温煦、腐化,水谷精微不能升清,便色未及变黄,而合污下泻之故。

临床经验是:便色淡白或夹绿色,多属脾胃阳虚;粪便色绿或黄绿各半,其黄色淡,多属寒湿;便色深绿无黄,多属虚寒;粪便色黄,多属热,热胜于湿则黄褐,湿胜于热则淡黄:绿多黄少,其黄色淡,多偏寒;黄多绿少,其色俱淡,多偏湿;黄多绿少,黄深绿淡,多偏热;时黄时绿,变化不定,或黄绿相兼,多为寒热错杂。

经方医案--猪苓汤

医案--猪苓汤 【方药】猪苓(去皮) 茯苓泽泻阿胶(碎) 滑石(碎)各一两(各9克) 【煎服】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二次温服,阿胶分二次烊化)。 【原文】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223) 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2 24)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319) 【解说】本方用于少阴阴虚,水热互结证。少阴为心、肾两脏,肾主水'若肾阴虚,一方面使肾气不充,失于主水之功,可致水液内停;另一方面,肾阴虚不能上济心火,心火亢盛,又可产生内热。邪热与水相互搏结,形成水热互结的病理结果。水热互结,泛滥中焦?下渗于肠,则下利;上攻于肺则咳;中犯于胃则呕;膀胱气化不行,则小便不利。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则不寐。猪苓汤用猪苓、茯苓、泽泻利水,阿胶滋阴,滑石清热。凡阴虚水热互结之证,用之皆效。 【运用】 一、热淋(慢性肾盂肾炎) 岳美中医案:高某某,女性。患慢性肾盂肾炎,因体质较弱'抗病机能减退,长期反复发作,经久治不愈。发作时有高热、头痛、腰酸、腰痛、食欲不振、尿意窘迫、排尿少,有不快与疼痛感。尿检查:混有脓球,上皮细胞,红、白细胞等。尿培养:有大肠杆菌。中医诊断:属淋病范畴。此为湿热侵及下焦。治宜清利下焦湿热,选张仲景《伤寒论》猪苓汤。 猪苓1 2克,茯苓l 2克,滑石1 2克,泽泻1 8克,阿胶9克(烊化兑服)。 水煎服6剂后,诸症即消失。(《岳美中医案集))1978:16) 按语:本案“体质较弱??,恐肾虚于先,“久治不愈??,乃邪恋于内。综观诸症,而为肾阴虚膀胱湿热也,阴虚加湿热,胶柱琴瑟·故“长期反复发作??,惟与猪苓汤滋清利湿热,两不相误,果六剂获愈。 二、尿血 梁柳文医案:梁某某,男30岁。病者于1 9 7 9年1月间,忽觉小便次数及量均明显减少,尿如洗肉水样,身无浮肿、无黄染、无涩痛。检查小便常规,发现红细胞+H+,白细胞+,蛋白+,曾做X线腹部平片并用尿沉淀作直接涂片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曾在当地治疗,共服中药百余剂无效,后经友人介绍来诊。小便仍见短少,肉眼血尿,如洗肉水样,伴咽干,气短乏力,动则汗出。舌质淡,苔白干,脉细弱。诊为血尿,证属阴虚,气不摄血。拟滋阴补气,止血利尿为治,用猪苓汤加味。 猪苓1 2克,茯苓1 2克,滑石1 5克,泽泻1 2克,阿胶1 2克(烊化),女贞子1 5克,旱莲草20克,党参1 5克,白术1 2克。 连服4剂后,尿色转淡,诸症减轻,尿检红细胞卅,白细胞消失,蛋白±,照上方连服16剂,症状消失,尿检正常而告愈。后嘱以六味地黄丸与补中益气丸交替早晚各服一次,每次9克,共服一个月以巩固疗效,追踪一年余,未再复发。(新中医1982) 按语:一般而言,尿血的部位在肾与膀胱,其病机主要责之于热伤脉络及脾肾不固。本案尿血虽经多次检查原因不明'辨证求因,乃为阴虚有热,夹有脾肾气虚之证,故治以猪苓汤,合二至丸滋阴清热,加党参、白术以益气摄血。 三、水肿(慢性肾炎) 广州中医学院老中医医案:崔某某,男,14岁,1973年7月15日初诊。自诉患慢性肾炎,

中医医案——轮状病毒肠炎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热泻汤灌肠疗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病案:陈某,男,2岁,2013年3月3日。 主诉:腹泻三天。 病史:患儿三天前因饮食不当后出现腹泻,蛋花汤样便,一日5-6次,泻下急迫,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伴有身热口渴,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家长给予思密达、妈咪爱口服,未见好转,故来我院儿科就诊。便常规:蛋花汤样便,白细胞3-5,红细胞0,脓细胞0,脂肪球5,轮状病毒(+)。 西医诊断:轮状病毒肠炎 中医诊断:小儿泄泻病 辨证审机:湿热内蕴,升降失调。 治法:清肠解热,化湿止泻。 方药:热泄汤加味 葛根15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滑石30克地榆炭12克车前子8克茯苓8克木香6克厚朴8克藿香6克大腹皮8克甘草5克 用法:每剂水煎成100ml,每次每公斤体重2ml,一日二次保留灌肠。灌肠三剂后,患儿大便成型,便次每日1-2次,尿量正

常,无口渴,食欲稍差,给予口服益生菌巩固治疗。 按语小儿湿热泻起病急,病程短,泄泻如注,为泄泻之实证。该病的发生因小儿形气未充,脏腑娇嫩,易为外邪所侵,热邪与湿邪相兼而致泻,加之后天调护失宜,喂养不当,以致脾胃运化失常。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清浊升降失调,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气下陷,湿渍大肠,湿热内蕴而致泄泻。《幼幼集成·泄泻证治》说:“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若饮食失节,寒温不调,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泄泻作矣。”治疗上以清肠解热、化湿止泻为治疗大法,热清湿化,脾气得健,恢复其运化水谷、水湿的功能,则泄泻得止,病趋康复。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自拟热泻汤采用直肠给药进行治疗。方中:葛根升阳除湿,生津止渴;黄芩、黄连清泻里热止利;滑石清热利湿止泻;地榆炭涩肠止泻;甘草和中;车前子、茯苓利湿止泻;木香、厚朴行气除满;藿香化湿止呕。葛根、黄芩、黄连等中药现代药学研究表明能直接杀灭轮状病毒,明显抑制肠道常见致病菌,促进肠道对氯离子及水分的吸收,并能保护胃肠黏膜,有益于消化吸收功能的恢复,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迅速止泻的目的。但汤剂口感差、味苦、患儿难以接受,为此,我们改变传统给药途径,采用直肠推入保留灌肠法给药。小儿肠道黏膜、血管较成人丰富、药物吸收较口服快,同时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覆盖于受损肠黏膜上,起到保护修复作用,既达到治疗作用,又不破坏内环境。

现代名医案其它科验方精选

现代名医案其它科验方精选 现代名医案其它科验方精选 张汝伟的医案张慕岐的医案王玉润的医案夏少农的医案顾渭川的医案费绳甫的医案曹余德医案陈健民医案何承志的医案乔仰先先生的医案钱伯文的医案许帼光的医案王辉萍的医案王翘楚的医案史济柱的医案王玉润的医案刘嘉湘的医案郭柏良的医案顾渭川的医案张慕岐的医案秦伯未的医案王正公的医案夏少农的医案金寿山的医案程门雪的医案章次公的医案夏仲方的医案刘树农的医案严苍山的医案费绳甫的医案顾筱岩的医案朱南孙的医案蔡小荪的医案谢利恒的医案唐吉父的医案陈大年的医案蔡柏春的医案曹玲仙的医案庞泮池的医案王大增的医案张云鹏的医案.陆瘦燕的医案杨永璇的医案黄鸿舫的医案杨依方的医案秦亮甫的医案奚伯初的医案徐丽洲的医案徐小圃的医案时毓民的医案中药内外治合用治疗小儿咳嗽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有绝招杞菊地黄汤加味治疗视神经萎缩解除抑郁中医有方小儿肺炎的中医治疗雷诺氏病的中医辨治顾丕荣辨治肝癌的经验白虎汤加味治疗小儿夏季热例茵陈大枣汤治疗新生儿黄疸例秦亮甫针灸医案五则小儿遗尿脾肾同治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小儿久泻经方辨治脱发五则单纯性肥胖辨治进

展平胃散治小儿腹泻体会老年痴呆症的中医治疗张子和异位用药治疗五官疾病浅探钱育寿老中医治疗小儿发热法小儿风湿热与风湿性心脏病的中西医辨证和治疗干祖望教授重用升提药治疗耳聋经验体针加耳穴贴压法戒烟例徐蔚霖治疗儿科疾病经验(性早熟、遗尿、厌食等)老年危重症救治两则(关格、喘脱)邱志济治疗老年痛证的用药经验霍乱脱证霍乱吐泻霍乱兼转筋补阳还五汤偏瘫治验一则声带息肉验案例回肠丸加减治婴幼儿泄泻经验举例活血化瘀法治疗单纯性肥胖验案小儿厌食治验例方邦江治疗危急重症经验中药健脾消食治复感儿清代的戒烟医案急性酒精中毒的中医治疗邓铁涛治疗多发性硬化症吴良村:治疗肿瘤重温肾扶正小儿支气管炎用中药疗效好方和谦治疗克隆氏病、口腔白斑、亚急性甲状腺炎及习惯性便秘验案崔应珉教师治疗肝癌思路及用方安效先从寒论治小儿肠绞痛验案小柴胡汤在眼科的运用小儿遗尿症治验段海辰桂枝汤加味治愈奇特汗证一例温肾固摄治遗尿中医调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顾植山治疗鼻炎验案赏析程为平从虚论治痫证资生健脾丸治疗婴幼儿泄泻张琪:温清并用治尿路感染赵斌“覆吸疗法”救治危重症葛根配升麻透疹解毒刘韵远治疗小儿高热验案中医泰斗董建华以“加味香苏饮”治疗胃胀、胃痛中华肾宝特效方刘韵远治疗小儿高热验案刘韵远治疗胸痛、小儿腹泻、一氧化碳中毒及黑热病验案师经方法,用时方药——辛凉宣肺疗

中医火神派医案新选

中医火神派医案新选 百科名片 火神派是指以清末名医郑钦安为开山宗师,理论上推崇阳气,临床擅用附子的一个医学流派。《中医火神派医案新选》收集了21位火神派名家的344个精彩案例,精心加以点评,目录 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书名:中医火神派 医案新选 作者:张存悌,徐放,黄靖淳主编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6-1 I S B N : 9787538164398 定价:¥30.00 [1]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火神派是指以清末名医郑钦安为开山宗师,理论上推崇阳气,临床擅用附子的一个医学流派,具有十分独特的学术风格。百余年来代有传人,像吴佩衡、祝味菊、卢崇汉等均以“吴附子”、“祝附子”、“卢火神”之名而驰名医林,屡起重症、大症,广为世所传颂。当前,火神派已成热门话题,引起医坛的广泛重视。 本书收集了21位火神派名家的344个精彩案例,精心加以点评,内容涉及内、外、妇、儿、五官各科,既有常见病,又有更多疑难杂症,用药独特,疗效突出,令人大开眼界,展现了火神派丰富各异的临床经验,读之尽可领略火神心法。全书选案精严,点评精当,予人诸多启迪。

本书是作者继《中医火神派探讨》、《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之后编纂的另一部医案专著,各书互为补充,绝不重复。不仅可以推动火神派的传承发扬,而且有助于各家学说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适合中医界和中医爱好者阅读,尤其是中医院校的学生会从中受到教益。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张存悌,1947年生。1982年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曾任该校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内科主任。曾在美国行医,治病治学两栖而乐。擅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病,患者多有口碑。现已著书15部,包括《欣赏中医》、《品读名医》、《汤头歌诀应用新解》等。近年研究火神派,著有《中医火神派探讨》、《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两书,是为最早系统研究火神派的专著。 编辑本段图书目录 前言 火神派简介 一、火神派释义

小儿泄泻针灸医案解析

小儿泄泻针灸医案解析 小儿泄泻针灸医案解析 【病案举例】 病例1 脾胃虚弱,运化失职 张某,男,10个月。本院内一科107房间住院病员。1971年11月13日由本院内一科转针灸治疗。 主诉(代述):患泄泻已5天。因饮食所伤而得。 现病史:泄泻之因是5天前喝牛奶炖鸡蛋糕而得。食后3个小时即出现泄泻,大便日行10~20次,粪便黄色,带有白色乳块,呈水样便,大便时无腹痛表情。腹胀食少,喜食急咽,溲清量少,口干不渴。肝脾肿大,身体瘦弱,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指纹淡细。曾用中西药无效,转针灸治疗。既往病史:数月前因患肺炎收住本院传染科治疗3天病愈,嗣后患泄泻治愈。 辨证:脾胃虚弱,运化失职之泄泻。 治疗:补脾健胃。 取穴:针补阴陵泉、足三里。 效果:一诊后,大便次数减少,便色转绿,小便增多,精神较好;二诊后,基本治愈;三诊痊愈。 按依其病因、症状及指纹和病史,本例系脾胃虚弱,食伤脾胃,运化失职之小儿泄泻病。脾胃素弱,复因饮食失节,损伤脾胃,纳运无权,水谷不化,则大便稀薄,泻下水样,带有奶块,腹胀食少;水液从大便而出,故小便量少;脾胃虚弱,纳运失职,化源不足,是以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身体瘦弱。故针补阴陵泉(健脾制湿)、足三里(补中健脾益胃),施用健脾制湿,补中益胃之法而收效。 病例2 内伤乳食,夹热内盛 梁某,男,10个月,本院职工家属。1971年8月14日初诊。 主诉(代述):患泄泻已3天。饮食所伤而得。

现病史:3天前因饮食所伤而患泄泻。大便日行10多次,腹胀腹痛,腹痛即泻,泻后痛止,便黄稀薄,气味臭秽,溲黄短少,嗳气时作,不思乳食,精神不振。山根色青,指纹粗紫。体温38.5℃。曾输生理盐水和10%葡萄糖加氯丙嗪,内服酵母片等药无效。 辨证:内伤乳食,夹热邪内盛之泄泻。 治则:消食导滞,通腑泄热。 取穴:针泻天枢、足三里。每日针治1次。 效果:一诊后,大便日行2~3次,粪便由稀变溏,腹胀减轻,体温由38.5℃降至37.8℃,仍不思乳食;二诊治愈。 随访:1971年8月17日,其母亲告知:泄泻、腹痛腹胀和不思乳食治愈,昨天下午体温37.5℃,昨晚体温36.5℃(腋下)已恢复正常。 1971年11月16日泄泻复发3天,症状同前,用药无效。针泻天枢、足三里,每日针治1次,2次针愈。 按此例系乳食所伤,食阻肠胃,传化失常,故见腹胀腹痛,腹痛即泻,嗳气不食;浊气下泄,则泻后痛止;食滞蕴蒸,热在肠腑,故而粪便色黄臭秽;清浊不分,则大便稀薄,溲黄短少;热邪内盛则发热。故针泻天枢(大肠募穴,泻之以清肠腑热邪,导滞以治腹痛腹胀腹泻)、足三里(通肠和胃,消导积滞,通腑泄热),施用消食导滞,通腑泄热之法而收效。 病例3 湿热内盛,传化失常 肖某,男,2岁,住南阳县瓦店公社邓官营大队。1971年7月10日初诊。 主诉:(代述):患泄泻已5天。 现病史:5天前开始呕吐泄泻,经当地医生以急性胃肠炎治疗,呕吐治愈,仍泄泻不止。大便日行数次,便稀色黄,腹疼腹胀,饮食减少,口流涎水,小便色黄。舌苔白腻,脉象濡数。每因饮食生冷,泄泻易于复发。 辨证:湿热内盛,传化失常之泄泻。

临证医案指南 解析

临证医案指南解析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临证医案指南的概述 2.临证医案指南的内容 3.临证医案指南的解析方法 4.临证医案指南的应用价值 正文 一、临证医案指南的概述 临证医案指南是我国中医药学领域的一部重要著作,主要记录了中医药临床实践中的典型病例、治疗方法和药物应用等内容。它是历代中医药学家临床经验的结晶,对于现代中医药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临证医案指南的内容 临证医案指南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病例描述:详细记录了患者的病情、症状、舌象、脉象等信息,以便于后人参考和学习。 2.诊断:根据病例描述,明确指出患者的病症名称和病机,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3.治疗方法:针对诊断结果,提出了具体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等。 4.药物应用:详细列出了方剂中各种药物的剂量、用法和功效,以便于后人照方抓药。 5.治疗效果:记录了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病情变化和预后,以便于评价方剂的疗效。

三、临证医案指南的解析方法 要正确解析临证医案指南,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法: 1.熟悉中医药理论:了解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和诊断方法,以便于理解医案中的病症名称和病机。 2.学习方剂和药物:掌握各种方剂的组成、功效和用法,了解药物的性味、归经和功效,以便于解析医案中的治疗方法。 3.分析病例:从病例描述中提取关键信息,结合诊断和治法,深入剖析医案,理解医案的奥妙所在。 4.比较和归纳:将多个类似的医案进行比较,总结出规律性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应用,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 四、临证医案指南的应用价值 临证医案指南在现代中医药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通过学习临证医案指南,可以了解各种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 2.促进中医药学术研究:临证医案指南记录了大量的病例和治疗方法,为中医药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3.推广中医药文化:临证医案指南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传播临证医案指南,可以推广中医药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中医药。

木虚土乘医案

木虚土乘医案 泄泻的发生总离不开脾虚与湿盛,但土虚则木乘,肝气横逆侮脾又势必会加重腹泻,使病机复杂化。现就土虚木乘型腹泻,按病情轻重,以方论证,诠释如下。 1、痛泻要方证 该方乃刘草窗治肝脾不和、肝旺犯脾而致泄泻之名方。方证特点是“土虚不著,木乘亦轻。”平素可能没有大便溏泻、完谷不化的脾虚之候,也没有“头晕,身明动,振振欲僻地”及“气上撞心”等肝气冲逆之象,仅仅表现为每因抑郁或恼怒情绪紧张之时即发生腹痛泄泻。因土虚不著,以白术健脾补虚即可;木乘亦轻,仅用白芍养血柔肝,补肝体以制其阳用;陈皮理气醒脾;防风不仅防外感之风,也能抑内动之肝风,且升清止泻。如脾虚渐显者,症见大便溏泻、倦怠乏力、脉细者,加茯苓、苍术、扁豆等;肝气横逆甚者,症见胁肋胀满、急躁易怒、脉弦,加当归、白蒺藜,倍用白芍。 2、真武汤证 该方在《伤寒论》中主要治疗阳虚水泛证。而其主症中的“自下利者”同样寓有土虚木乘之机。但较之痛泻要方证的土虚不著,真武汤证则是脾阳虚甚。土虚与木乘互为因果,脾之愈虚,木乘愈甚,肝气横逆,妄动化风。方证特点是“脾阳虚且甚,木乘风动现。”临床上既有脾阳虚寒证如大便溏泻、完谷不化、腹痛、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脉沉细等,也有“头晕、身明动、振振欲僻地”之肝风内动表现。治宜温阳健脾,柔肝平肝。方中附子、白术、茯苓温阳健脾。肝气既

可横逆乘脾,也能上逆犯胃,《伤寒论》真武汤主症中虽未有恶心、呕吐等胃气上逆的表现,但仲景却用生姜而不用干姜,盖干姜温中散寒,虽切于脾阳虚寒,但无降逆和胃之功,而生姜温脾散寒虽不及干姜,但能降逆和胃。主证中虽无胃气上逆症状,但肝气犯胃之机已存,用生姜旨在先安未受邪之地。白芍在这里仍是养血柔肝,补肝体以制其阳用,而绝非用来制附子刚燥之性。 3、乌梅丸证 乌梅丸为厥阴病主方,而厥阴病是在太阴脾气虚寒、少阴肾阳不足渐次加重的基础上,阳虚至极发展而成,其阳虚甚于真武汤证,且肝气冲上、横逆乘脾之势亦甚,如果说真武汤证仅仅是肝气妄动生风,那么乌梅丸证则是肝气冲逆化热。方证特点是“阳虚甚至厥,肝气盛化热”。阳虚甚至厥又何以导致肝气盛化热?首先肝为刚脏,主动主升,性喜条达恶抑郁,所以当机体处于抑郁状态不仅仅是指情志忿闷不舒,还包括阴寒内盛、阳气衰微、机体功能活动低下、气机郁滞‘不畅的状态。就体内阴阳二气而言,阳主动,阴主静,阳主升发,阴主凝敛。若阴盛阳衰,阴之静性大于阳之动性,阳气对机体的温煦、推动功能减弱,则可见精神萎靡、喜卧欲睡、形寒肢冷、面色㿠白、脉微细等,使整个机体功能呈现一种压抑的状态。而肝为将军之官.其气易动、易升,一旦所欲不得,所恶随之,则“激怒”肝气,使之升发冲逆,“气有余便是火”,故逆上之肝气常常化火生热,因此在上述一派寒象的基础上又可见“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的上热症状,形成厥阴病的上热下寒证。再者脾阳虚至极,肝乘必愈甚,也是

【湖岳村叟】医案

【湖岳村叟】医案 湖岳村叟医案 腹痛门 邑北十二里寨贾某,年三十余,在田耕作,偶经大雨,身冷衣薄,受寒腹疼。初不为意,日久重甚,饮食渐减,面黄肌瘦,三月未愈,始迎余治疗。六脉浮中沉皆无,推筋着骨,指下劲硬,似有若无,知是沉寒痼疾,非大热药不可。遂用祛寒温里汤,服一帖减半,二帖痊愈。 祛寒温里汤:炮姜30克,油桂15克,附子24克,吴茱萸15克,花椒10克,破故纸15克,水煎服。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翻译 县城以北十二里寨贾某,今年三十多岁了,在田地里耕作时,突然遇到下大雨,由于自己穿的很薄,身体就着凉了,感受风寒以后觉得腹部疼痛。起初他自己也不在意,时间久了,病情加重,饮食渐渐减少,没胃口,面黄肌瘦的,已经过去三个月也不见好。邀请翟竹亭先生去诊治,诊得浮中沉三部脉象全无,又三指用力直至触摸到筋骨,脉象仍然似有似无,据此诊断为感受寒邪后引起的经久不愈的病症,如果不用大热的药物很难祛除寒邪。于是用祛寒温里汤,服完一副药病情减半,两副药下去痊愈。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分析 是案因冒雨受寒腹痛,久之成“沉寒痼疾”。翟氏诊脉真切,遣药处方精当,故投药而病廖矣。 此医案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农民因为淋雨感受寒邪而引起的腹痛,起初未经治疗,久而久之,病情加重,发展成经久难愈的寒证病症,翟竹亭先生诊脉真实确切,开方用药十分精确恰当,因而病患用完两副药就被治愈。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经论 “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素问·举痛论》 参考译文:人体经脉中的气血流行不止,如环无端,如果寒邪侵入了经脉,则经脉气血的循行迟滞,凝涩(泣通涩,通假字)而不畅行,故寒邪侵袭于经脉内外,则使经脉凝涩而血少,脉气留止而不通,所以突然作痛。 “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 ——《素问·举痛论》 参考译文:寒邪侵袭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以致血气凝涩而不散,细小的脉络拘急牵引,所以疼痛。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湖岳村叟何许人也?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湖岳村叟医案》本书是河南省杞县解放前的名医翟竹亭先生的遗著,曾于一九六三年由开封专署卫生局以石印本问世,此由开封医学专科学校张茂珍等在石印本的基础上整理而成。 翟竹亭先生传:君姓翟氏,青云其名,竹亭,字也。心折濒湖、景岳,自号湖岳村叟,业医数十载,活人无算,治疗奇症甚多。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炮姜简介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药材来源】干姜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 炮姜:先将净砂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灵活状态,再加入干姜片或块,不断翻动,炒至鼓起,表面棕褐色,取出,筛去砂,晾凉。 炮姜临床应用: ①脾胃虚寒:单用干姜(炮)研末,饮服,治中寒水泻,如(《千金

儿科中医经典医案50例

儿科中医经典医案50例 1、疹疮泄泻 患儿1岁,肛门外露,泄泻烦恼不止。诊断为疹痘下疳。用桑枝消毒 剂洗涤,龙胆泻肝汤加味加减喂服,隔日二次,烦躁睡眠不宁等症状 逐渐改善。 2、气虚泪痹 患儿5岁,上下眼睑轻度炎症,有轻度疼痛和流泪,多查不出生理缘故。中医辨证认为气虚,病在胃脾,用补中益气汤调理,同时在饮食 上增加少量温热清淡之品,经过2周调理,上下眼病均得到有效改善。 3、口糜便血 患儿6个月,口糜后有便血。用现片艾叶、薏苡仁、泽泻等煎剂连续 喂服,一周内便血消失,病情得到控制。 4、嗜睡懒言 患儿8岁,嗜睡、懒言、消瘦、气短等病症。辨证判断为脾肺失和, 用六君子汤及用饮食调理,数次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 5、脾虚便秘 患儿4岁,便秘多日,每日大便仅1次,便秘后腹部胀痛。用诸药调 和益气、补脾的方剂,随着拉肚子次数的增加和便秘减轻,孩子的情 况逐渐好转。 6、疹症发热 患儿1岁,发热咳嗽,服西药无效。考虑是疹症,在语言沟通适当基 础上对症处理,服用疏风桂枝汤,发热、咳嗽缓解,孩子情况转好。 7、疱疹 患儿3岁,患上口腔疱疹,辨证为舌胃热盛,用清胃黄连汤洗漱及服 用口服药调理,病情逐渐改善。 8、厌食腹泻 患儿9岁,厌食、唇干口渴、大便泥样状并带有腥臭味,体重下降, 口干舌燥。中医诊断为胃虚久泻,使用补中益气、健脾胃的方剂调理,

同时注意饮食调理,进补养生,病情得到有效改善。 9、支气管病 患儿6岁,支气管炎样症状,持续3个月,加味辛凉昆布粥调理,经 过3个疗程病症得到缓解。 10、慢性腹泻 患儿3岁,慢性腹泻数月,大便黄绿色,无力气、纳差,舌质淡。中 医辨证断为脾胃虚弱,用中成药清脾降腻、健脾生津,加以饮食调整,病情得以控制,2周后病情明显改善。 11、小儿营养不良 患儿3岁,身体瘦弱,低热、纳差、腹泻、生长缓慢等症状。中医辨 证认为脾肾气虚,给予蜂蜜大枣丸及其它中药补益,增加饮食营养量,经过2个月调理最后达到良好状态。 12、疱疹感染 患儿4岁,患上疱疹感染,疱疹严重,加味生脉散调理,辅以中医针 灸疗法,患儿最终得到有效解决。 13、小儿高热 患儿4岁,高热不退且多次复发,经过中医辨证、红花黄芪汤调理, 病情得到缓解,孩子情况改善。 14、小儿橙色尿 患儿2岁,尿液呈橙色及口干、口渴、便秘,经过中成药治疗、饮食 调理,在1个疗程后病情得到控制,并基本恢复正常。 15、发烧头痛 患儿6岁,发热伴头痛,经过中药治疗及艾灸、拔罐、颈部理疗等, 缓解病情。 16、肝炎 患儿6岁,肝炎较重,经过中药以及针灸、拔罐等中医辅助治疗,病 情得以控制。 17、肺炎 患儿7岁,肺炎,经过加味逍遥散、三黄琼脂、黄芪复合中成药治疗,合理饮食,最终恢复健康。 18、小儿黄疸

常用9大针灸处方(超干货收藏)

常用9大针灸处方(超干货收藏) 在临证时主张“论其本,以胃为先”“治瘫首取督脉”“治风先治气,气行风自息”。王氏提出了“五脏俞加膈俞”“王氏夹脊方”“督脉十三针方”“老十针方”等经验处方,以及用150mm金针刺曲池透臂臑为主治疗瘰疬。 治中风十三法(牵正刺法、牵正透法、手足十二针、纠偏法、十二透刺法、开闭醒神法、回阳固脱法、督脉十三针法、治背俞法、老二针法、治任脉法、治六腑俞法、刺募法),治瘫(瘫痿)十一法(治督法治夹脊法、治脊俞法、治膀胱法、治任脉法、治脾胃法、治肝胆法、治足三阴法、治手三阳法、治手三阴法、调理阴阳法)等治疗方法均有相当高的临床价值。 1手足十二针 组方:合谷、内关、曲池、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其中合谷、曲池属于足阳明胃经的同名经手阳明经穴位;三阴交、足三里分属于足太阴脾胃经、足阳明胃经的表里两经穴。诸穴相配可健脾和胃,理气和血。 临床应用:中风、高血压、偏瘫、痹证等。 2十全大补方 仿效十全大补汤拟定针灸“十全大补方”。 组方:合谷、曲池、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中脘、太冲、三阴交、章门、关元。此方为手足十二针加中脘、太冲、章门、关元而组成。章门为脾之募穴,中脘为胃的募穴,关元属任脉,小肠的募穴,诸穴共济补气血、健脾胃、养心气、滋肝肾、通经络,尤以荣养脾胃

为要。 临床应用:十全大补方偏于调补,主要用于虚损诸证,包括神经衰弱、慢性消耗性疾病后期等。 3老十针 效仿李东垣《脾胃论》补中益气汤拟定老十针的针灸处方。组方:中脘、足三里、上脘、下脘、气海、天枢、内关。其中中脘、足三里为主穴,其余为配穴。中脘为六腑之会、胃之募穴,取之可助消化水谷、温通腑气、升清降浊、调理中州;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用补法有健脾和胃、益气升清之功,用泻法有降逆化浊、通调肠腑之效;上脘、中脘与下脘统称三脘,三者配合,具有调理胃腑受纳、腐熟和吸收水谷之功;气海(丹田),为元气生发之所在,取之可温固下元、调理下焦气机;天枢为大肠募穴,可调肠胃、行气机、分水谷、消积滞;内关为手厥阴经之络穴,可宽胸理气、守神和胃、理三焦气机、助升清降浊。诸穴相配,共奏调中健脾、升清降浊、调理胃肠、理气和血之效。 临床应用:“老十针”应用于神经衰弱、慢性病的恢复阶段,可改善体质,协同发挥镇静安神之效。对于气血不足导致的妇科疾患,如更年期综合征、痛经,王教授亦多取此方,通过治理阳明调整冲任。脱发、头痛、面瘫、颈性眩晕等,凡伴有体质虚弱,脾胃不足者,以“老十针”加减化裁进行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疗效。 4十二透穴 组方:肩髃透极泉,腋缝透胛缝,曲池透少海,外关透内关,阳池透大陵,合谷透劳宫,环跳透风市,阳关透曲泉,阳陵透阴陵,绝骨透三阴交,昆仑透太溪,太冲透涌泉。 肩髃透极泉:前者为大肠经、小肠经及阳跷脉三经会穴,极泉为心经之穴,透之可使三阳之脉与心经相通,心阳鼓动诸经行气活血,且肩髃还可理气化痰,善治痰蒙清窍、横窜经络的中风病。 腋缝透胛缝:二者均为经外奇穴,刺后可疏筋利节,活血通络,促进上肢功能恢复。

个人跟师小儿推拿泄泻病案分享

医案记录(跟师□独立□) 患者姓名:某某性别:女出生日期:4月 就诊日期: 2019年3月4日初诊发病节气:惊蛰前2天 主诉:患儿家属代诉大便次数增多半月。 现病史:患儿家属诉患儿为全母乳患儿,平日大便为2次/日,半月前因母亲进 食辛辣鱼后,宝宝出现大便5-6次/日,色黄,稍稀,不臭,无粘液或奶瓣,后 予乳酶生适量口服后,大便次数较前减少为3-4次/日,停药后又变为5-6次/ 日,小便可,纳眠佳。指纹淡紫。 既往史:家属代患儿否认心脏病等遗传病病史。 过敏史:家属代患儿否认有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患儿生长发育正常。 辅助检查:暂缺。 中医诊断:泄泻 证候诊断:脾胃虚弱证 西医诊断:腹泻 治法:健脾益胃。 处方:补脾300 清补大肠300 运八卦100 揉板门100 清胃300 小天心100 推三关100 揉一窝风100 小横纹100 复诊:次日复诊,患儿家属诉患儿昨日仍大便次数多,4-5次/日,色黄,质 稀,仍无粘液及奶瓣,昨日下午回去吃奶一段时间后吐奶,一共吐 了4-5次,今日暂无吐奶现象,今日仍大便3次,色黄,质稀,仍 无粘液及奶瓣,纳可,昨夜睡得较晚,小便可,指纹淡紫。 处方:补脾300 补大肠300 运八卦100 揉板门100 清 胃300 清肝300 推三关200 揉一窝风100 小横纹100 小天心100 横纹推向板门100 心得体会: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因母亲饮食不节制,母乳喂养,内伤幼儿脾胃, 可导致脾胃虚弱,小儿脾常不足,运化无权,不能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清气下 陷,水谷糟粕混杂而下,遂成泄泻。所以予以补脾、补大肠、运八卦、揉板门、 清胃、推小横纹以健脾胃,横纹推向板门以顺胃气,胃以降为舒。小儿肝常有余, 清肝及小天心以宁心助眠,推三关、揉一窝风以温中健脾。 签名:龙医生 2019 年 03月07日

半夏泻心汤几则医案

半夏泻心汤几则医案 篇一 : 半夏泻心汤几则医案 1 半夏泻心汤治疗小儿滞顾 王某,男性,1.3岁,2006年5月15日初诊。患儿2月前出现口水增多,不停流涎,渐致口周糜烂红疹成片,哭闹不安。多方-治疗不效。诊断:滞顾。治宜清热燥湿健脾。方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法半夏6g,黄芩10g,黄连3g,党参10g,干姜6g,土获等15g,砂仁3g,甘草10g 每日1剂,水煎分服。5月22日复诊:流涎减少,红疹渐消,溃面缩小。继服5剂痊愈。 按:本例患儿乃脾胃虚弱,湿热内蕴所致,半夏泻心汤具有健脾和胃、燥湿清热之功,故能药到病除,效如桴鼓。 2 半夏泻心汤治疗耳鸣不寐证 李某,女性,57岁,教师,2007年10月29日初诊。患者耳鸣、失眠、吞咽不利2月余,耳如蝉鸣;咽中阻塞感,吞咽不利,食干性食物尤其明显;每晚睡眠2h左右,入睡难或醒后即不能再睡,精神不振,乏力,舌正红苔白,脉弦细;平素易生气。检查:咽暗红,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胃镜示:浅表性胃炎,食管炎。综合脉症,诊为痰热互结,气机不利之证。治以辛开苦降、疏肝理气为法。方以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30g,黄芩10g,黄连3g,干姜12g 党参15g 柴胡15g,炙甘学15g,威灵仙30g每日1剂,水煎分服。11月5日复诊:服药后耳鸣、失眠大减,吞咽不利减轻,守上方加厚朴10g继服6剂。11月12日二诊:诸症若失,停上药,改服逍遥丸巩固疗效,井嘱其注意饮食宜忌,调畅情志。其后病痊。 按:本例患者为湿热交阻,气机不利,清阳不升,痰热内扰所致。治以半夏泻心汤加柴胡,辛开苦降,疏理气机;加威灵仙以增祛湿消痰通络之力。诸药合用使痰热得清,气机条畅,耳鸣、不寐等症自除。 “患儿,5岁,男。1986年11月初诊。其母代诉:自幼体质虚弱,消瘦倦怠,易患外感,厌食尤甚,时时欲呕,腹胀不适,夜间更甚,大便日行1~2次,稀便且有不消化食物。经某医院化验检查,确

董氏针灸医案选

董氏针灸医案选 本文介绍了董氏針灸醫案選中的一些案例,这些案例都是由嫡传弟子陈渡人所撰写。陈渡人师兄是董门早期的弟子之一,他的文章斐然,曾著有《驗方奇藥保健錄》,以團結中醫力量,推行中醫運動,交換治療經驗,公開驗方奇藥,普及中醫常識,促進人類健康為宗旨。 第一个案例是腎結石。患者五十二岁,夜半突然出现左臀部剧痛,热气及于肛门,便秘,疼痛难忍。经过X光照相, 证明为腎结石。医院医师建议进行手术,但治疗费用过高,患者只好翻抄家中藏书,找到了独味槐花散化石草的验方,试用后果然有效。方用槐花散二钱止血消炎,间接通了大便,次日开始每日用化石草钱半至三钱和冰糖煎浓汁服,至今未见发病。后来,患者拜在董景昌先生门下受治,其治疗方法更为奇妙:在右腿腎泉穴放血消炎,又在目下马快穴針一針,止痛如神灵。 第二个案例是糖尿病。患者曾经长期治疗无效,后来到北投求治于董景昌先生门下,经过三次在三皇穴針灸治疗,加上

鹽製桂附八味丸,二十次治疗后痊愈。患者为了感谢医生,自动为其在家中设立诊所,代掛招牌,代设诊室,代刊广告。 第三个案例是精神病。精神病,神经病,癫痫症三种病,因为寒,热,虚,实以及证候症状的不同,中医分之曰:癫病和狂病。精神病的症状包括哭笑,乱想,自言自语,视听幻觉,怔悸惊恐,烦躁不安等。中医治疗精神病注重心,肝,腎三经,特别要注重心经和腎经。近年来,董景昌先生治疗楊XX案效果显著。楊XX在三岁时就患上了精神病,经过多年治疗仍然没有好转,直到其父请董景昌先生前往研究,才得以根治。 六、月经未到 对于这种症状,我并没有十分的把握,而且病人也没有完全表示出信任。不过,他让我去“参谋参谋”而已,介绍了针灸专家董景昌先生来治疗。董先生诊断后,采用正统的心肾药物XXXX丹和XXXX丸(未得到同意,因此保密)以轻药多服 的方法治疗楊女。第一二个月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服用三个月后,楊女能够上学读书。但是,能否根治还有待观察。 我治疗了两位小姐,使用了以下几种药物:

完整版)针灸病案汇总

完整版)针灸病案汇总 1.XXX,女,68岁,高血压患者。突然昏倒,面赤气粗,牙关紧闭,双手紧握,喉中痰鸣,无二便失禁,脉弦滑而数。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属于中风的一种。治法: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处方:黄连解毒汤加减。方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平肝降压。 2.XXX,女,40岁,工人。患急性肠炎后出现头晕目眩,眼前昏黑,重时昏眩欲仆,面色贫白,心悸失眠,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诊断为气血不足,属于虚证。治法:益气养血,调和营卫。处方:四君子汤加减。方义:益气养血,调和营卫,健脾养胃。 3.XXX,男,41岁,干部。气候突变导致头痛,痛如锥刺,痛无定处。每遇气候骤变则头痛,反复发作,舌暗红脉浮紧。诊断为风寒湿痹,属于寒湿邪气侵袭。治法:祛风散寒,活血化瘀。处方: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方义:祛风散寒,活血化瘀,温经散寒。 4.XXX,男,26岁,司机。突然面部肌肉板滞,口角向 右侧歪斜,左侧眼睑不能闭合并流泪,左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诊断为中风,属于风中之风。治法:祛风通络,活血化

瘀。处方:桃红四物汤加减。方义:祛风通络,活血化瘀,滋阴补益。 5.XXX,女,56岁,干部。右肩部疼痛,向上肢放散至 肘关节,局部有明显压痛,甚则夜间痛醒,晨起肩关节稍活动后疼痛有所减轻。诊断为肩周炎,属于痹证。治法:活血化瘀,祛风散寒。处方:当归生姜羊肉汤加减。方义: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温经散寒。 6.XXX,男,23岁,农民。左侧臀部疼痛并沿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向足部放射,烧灼样疼痛,行动时加重。诊断为坐骨神经痛,属于痹证。治法:活血化瘀,祛风散寒。处方:越婢加术汤加减。方义: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温经散寒。 7.XXX,女,28岁,未婚。经闭不行,胸胁胀满,小腹 胀痛拒按,舌质紫黯,边有瘀点,脉沉弦。诊断为瘀血内阻,属于痛证。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处方:逍遥散加减。方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调和气血。 8.XXX,女,30岁。月经来潮前几天开始少腹部疼痛, 正值经期腹痛加剧,腹痛拒按,血块多,血块排出后痛稍减轻,脉沉弦,舌黯淡有瘀点。诊断为痛经,属于痛证。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处方:四物汤加减。方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调和气血。

付济华医案集

付济华医案集 付济华医案集 目录 1.付济华医案-----顽固性失眠经方验案 2.付济华医案-----心肾不交致失眠 3.付济华医案-----阳虚亦能致失眠 4.付济华医案-----肝郁亦能成失眠 5.付济华医案-----让失眠高枕无忧 6.付济华医案-----骨病良方固精丸 7.付济华医案-----腰椎间盘突出经方论治 8.付济华医案--------腰椎盘突出中医辩证心法(一) 9.付济华医案-----腰椎间盘突出中医辩治心法(二) 10.付济华医案-----早泄用药经验 11.付济华医案-----傅青主良方治早泄 12.付济华医案-----鼻炎绝技献秘方 13.付济华医案-----鸡子黄汤治口疮 14.付济华医案-----外感咳嗽经方论治 15.付济华败案反思-----腹胀 该出手时就出手 16.付济华医案-----胃炎中医有良方 17.付济华医案-----玉屏风散治久泻 18.付济华医案-----浅谈习惯性便秘 19.付济华医案-----中医辨证治乙肝 20.付济华医案-----肝癌 21.付氏家藏方-----面瘫牵正膏 22.付济华医案-----中风中医辨证论治

23.付济华医案-----中医千古误区之糖尿病 24.付济华医案-----心律失常经方论治 25.付济华医案-----断乳中医有奇方 26.付济华医案-----小儿食积 27.付济华医案-----性早熟 28.付济华医案-----断乳中医有奇方 29.付济华医案-----乳腺增生特效秘方 30.付济华医案-----子宫肌瘤 31.付济华医案-----女人性冷淡 32.付济华医案-----断乳中医有奇方 33.付济华医案-----战痘有方 34.付济华医案-----中医美容用药经验 付济华医案-----顽固性失眠经方验案 刘XX,女,42岁,失眠多年每天需服用抗焦虑药方能入睡,多方求医久治不愈,此人很细心一直记录着多年来的治疗服药的情况,她的治游史笔记有几十页,我很粗略的看了一下,大概花了一个多小时,除接受西医治疗外,先后服用过中药,半夏秫米汤、归脾汤、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猪苓汤、温胆汤、龙胆泻肝汤、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安神定志丸、交泰丸、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均无效刻诊:病人面色红润,烦躁不安,舌红苔略黄,脉数,病人诉失眠多年,心中懊恼,常欲高声吼叫。诊为:热扰心胸,药用:栀子15克淡豆豉10克五剂。病人看就开两位药,心存疑惑,问我能行吗?我说你先吃吃看吧。二诊:病人说不服用安眠药亦能入睡,能睡5个小时,表示对效果相当满意,连续服用二十余剂病愈 付济华医案-----心肾不交致失眠 李X,女,48岁,主诉:失眠两个月,患者两个月前停经,停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