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战时期美国记者在重庆

抗战时期美国记者在重庆

抗战时期美国记者在重庆
抗战时期美国记者在重庆

84 The World And Chongqing

抗战时期,驻重庆的外国记者上百名,分别来自合众社、塔斯社、路透社、美联社、德新社、哈瓦斯社、海通社、北美联合通讯社、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等著名国际新闻通讯机构。

为防轰炸,外国记者公寓设在南岸南山,按照他们的生活习惯,每日午后用车接到城内两路口原巴县中学校园内。那里是国民党中宣部国际宣传处驻地,操场上建了一排棚屋式简易房,供中外记者使用。国民党中宣部发言人在此发布信息,外国记者在此速记并转发世界各地。

外国记者以美国记者最多,人数达40余名,包括有名的斯特朗、史沫特莱、爱泼斯坦等。本文谨简介其中几位在重庆的故事。

抗战时期

美国记者在重庆

□ 文/杨耀健

American Journalist in Chongqing

白修德

本名叫西奥多?怀特,因热爱中国,改名白修德。他是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的得意门生,1939年到重庆,先任国民党中宣部国际新闻处顾问,不久辞职担任《时代》周刊驻渝记者。他同情中国抗战,在亲身经历重庆“五三”、“五四”大轰炸后,他在家信中写道:“但愿我在临死之前能看到东京被炸毁。我想知道,我在重庆见到的那些脑浆进裂的婴孩能够以某种方式讨回这笔血债。我想让那些坐在东京郊外某座山上的日本记者看到成千上万的难民

往事

istory

狂奔乱跑,血流满地,哭声震天。”

1940年白修德结婚,宋美龄、宋子文向他赠送象牙佛像、宋代古画等贺礼,使他心存感激。他对国民政府的报道多有溢美之词,称蒋介石为“团结的象征,人民的偶像”。1942年,《时代》杂志老板亨利?卢斯到重庆观光,对白修德大为赞赏,任命他为《时代》远东版主编。

1942年夏到1943年春,河南发生大旱灾,300万人饿死,另有300万人外出逃荒。重庆《大公报》驻河南战地记者张高峰作了如实报道,结果被国民党中宣部勒令停刊三天。白修德得知,

决心深入灾区,查明真相。在那里,他见到的是:“到处是死人……沿途的狗都吃得很肥壮,毛色油亮。我们停下来,给几只正在从沙土堆往外刨死尸的狗照相,有些尸体已被吃得只剩下一半。”更令人气愤的是,国民政府下拨的两亿元救灾专款,被地方官员中饱私囊,存进银行获取利息,灾民却在饥饿中挣扎。

白修德以事实为根据,写好一篇特稿,未经重庆方面审阅,直接发往纽约。《时代》周刊随即刊登该文,使美国民众初次了解到国民党的腐败,感到无比震惊。不仅如此,回到重庆后,他

▲ 斯蒂芬在南岸文峰塔

往事istory

又先后向史迪威将军、美国驻华使馆、宋庆龄、孔祥熙反映情况。军政部长何应钦约见白修德,指责他的报道失实,他当面与之大吵。在请求五天之后,蒋介石接见他20分钟,听完汇报后,从不相信到亲笔记下白修德采访的地点、时间,表示要调查惩处。

但至此,白修德对国民党政权的印象完全改变。1944年,他为促成中外记者团访问延安,又与中宣部长梁寒操、外交部政务次长吴国桢当面争执。在促使美国最终放弃国民党的决策中,白修德和其它美国记者的报道,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因而被中共看成老朋友,国民党当局则将他划入异类。

芭芭拉?斯蒂芬

最近网上出现多幅这位漂亮女郎的照片,但无人能说出她的姓名和根底,讹传她是某位美军军官的女友。其实她的芳名叫芭芭拉?斯蒂芬,到重庆时年方21岁,任美国新闻处秘书。《生活》杂志摄影师杰克?威尔克斯见她充满活力,便以她为模特儿,虚构了一对美国恋人在重庆相遇的浪漫故事。这组照片标题为“《生活》在重庆的约会中”,见刊后很受读者欢迎,也留下战时陪都的前尘旧影,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利用采访机会,斯蒂芬与共产党人有了交往,她结认识了周恩来,并与其外交秘书兼翻译及中共新闻发言人龚澎成为好朋友。每天下午14点,龚澎雷打不动准时到达两路口国际宣传处,一方面与外国记者接触,搜集信息;另一方面发布中共方面的最新消息。斯蒂芬也是那里的常客,很快与龚澎建立起公谊私交。1944年龚澎儿子乔宗淮在渝出生,拜托斯蒂芬将的孩子带到上海,送到龚澎父母家中。

斯蒂芬在给好朋友兰德的信中写道:“我有不少机会见到许多共产党人,和他们交谈。……我在他们那里吃过几次晚餐,他们到我们的地方来参加过两次聚会。我对周(恩来)将军个人有相当深刻的印象,他很有魅力。有好几

个晚上,我和他,和叶(剑英)将军及其

他人一起谈话,他们的声音不是太大,

因为他们的英语不太流利。他们总是把

我看做‘把龚澎的孩子带到上海去的

姑娘’来热情欢迎我。”

抗战胜利后,斯蒂芬作为自由撰稿

人,前往新疆调查国民党当局镇压对当

地少数民族的情况,返回南京时死于原

因不明的飞机失事,葬于南京。

格拉姆?佩克

1940年到重庆,供职于美国新

闻处。佩克是一位中国通,擅长绘画,

1936年初作为旅行者来华,从此留恋

这块黄土地,一住将近两年。抗战爆发

后,他在北平目睹日本侵略军入城,义

愤填膺。当美国驻华大使馆招聘职员

时,他毅然申请来渝,自愿与中国人民

同甘共苦,抗击日军。

在渝期间,佩克不仅写过多篇报

道,还创作了多幅漫画和素描。如《遭

受轰炸的重庆》、《废墟中的广告》、

《空袭警报》、《滑竿上的乘客》、《市

民在美国新闻处宣传栏前阅读消息》

等,惟妙惟肖,生动传神,1950年结集

出版,畅销一时。

佩克在报道中,描写了大轰炸期间

重庆市民的众生相:“在我到达公共汽

车站之前,警报架上的三角灯已被拽下

来换上了圆形红灯,这说明敌人的轰炸

机已从汉口机场起飞了。尽管半小时已

过,可街上依然拥塞着车辆,人们依然

那么肆无忌惮地互相碰撞。家庭主妇

们边聊天边从市场住家走,这一位手拿

一包活鳝鱼,那一位篮子里提的是猪耳

朵,还有一位的银色网兜里装的满是大

蒜。大批佩戴证章的小职员夹着公事

包,头上戴着已度过了最寒冷的冬季的

帽子,各自奔赴自己的办公室。”

哈里逊?福尔曼

1930年首次来中国,三次进入西

藏高原采访,于1935年出版了《被禁止

通行的西藏》一书,成为美国有名的摄

影家和记者。受埃德加?斯诺的影响,

他对陕甘宁边区十分向往。“七七”事

变前夕第一次抵达陕北,采访了彭德

怀、贺龙等红军将领。

1940年,福尔曼作为《纽约时报》

和英国《泰晤士报》、国家广播公司

记者,来到重庆,写有不少战时报道。

1943年2月,福尔曼与白修德一道去河

南采访,拍摄了多幅灾区、灾民的照片,

其中包括母亲煮食自己婴儿的地方,骇

人听闻,成为国民党腐败的铁证。

1943年11月,福尔曼率先向国民党

当局提出去延安采访的要求,各国驻华

记者纷纷响应。经过多方努力,国民党

中宣部被迫于1944年4月同意组团,随

即组成共21人的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

同年5月,福尔曼随团出发,从重庆乘飞

机抵达宝鸡,然后坐火车至西安。根据

国民党必须先访问非中共地区的命令,

记者团先后参观了西安、山西等地,5月

31日终于进入陕甘宁边区。

在边区期间,福尔曼等人先后采访

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贺

龙、聂荣臻、陈毅等领导人,还同边区

政府副主席李鼎铭、秘书长李维汉,边

区参议会副议长谢觉哉以及边府有关

部门负责人。参观了延安市容及附近地

区的工厂、机关、学校、医院,对边区各

方面的情况作了较全面的了解。

8月底,福尔曼和部分记者东渡黄

河,进入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访问。10月

下旬从延安返回重庆。在五个月的采访

中,除发通讯外,福尔曼拍摄了1000多

张照片。后来,他撰写了《来自红色中国

的报告》一书,详述在边区数月的见闻

和八路军英勇战斗的故事,以自拍的65

张照片做插图。史沫特莱对此书作了高

度评价,将它称之为斯诺《西行漫记》

的续篇。

(作者为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

市历史学会、党史学会常务理事。重庆电

视台“重庆掌故”栏目主讲人。)

The World And Chongqing85

重庆抗战历史

重庆与抗日战争 一九三五年 一月十二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参谋团(以下简称“参谋团”),由主任贺国光率领,到达重庆。 二月十日改组后的四川省政府在重庆成立。主席刘湘,委员甘绩镛、刘航琛、郭昌明、杨全宇、邓汉祥、谢培筠,民政厅长甘绩镛、教育厅长杨全宇、财政厅长刘航琛、建设厅长郭昌明,秘书长邓汉祥。 二月十五日中央银行四川分行成立。 三月一日四川省政府宣布,从本日起,川中各军月饷,由四川善后督办公署统收统支。这是为打破防区制,整理四川财政采取的重大步骤。此前省政府已督令各军交还防区内的行政和财政。 三月二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由汉口首次飞抵重庆。三月四日他宣称:“四川应作民族复兴之根据地。” 三月五日中央银行重庆分行成立。这是国民政府为统一四川金融币制而采取的重大措施。 三月六日蒋介石致电四川省主席刘湘,嘉勉川政统一完成。 三月二十三日蒋介石由重庆赴贵阳、昆明、成都、峨嵋,四月十日返回南京。 六月十五日川黔公路正式通车。 六月二十四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任命张必果任重庆市长。 七月九日四川省政府由重庆迁往成都,十三日正式办公。 八月国民政府责令四川善后督办刘湘整编川军。由参谋团组设点验委员会,分赴四川各军点验。在此基础上,按全国陆军番号,将川军整编为陆军第二十军(军长杨森)、第二十一军(军长唐式遵)、第二十二军(军长王缵绪)、第二十三军(军长潘文华)、第四十一军(军长孙震)、第四十五军(军长邓锡侯)、新编第六师(师长李家钰,旋扩编为第四十七军),共六个军一个师。

参谋团成立川黔公路监理处,开发四川交通。 十月三日奉国民政府之命,参谋团改组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以下简称“重庆行营”)。顾祝同为主任,贺国光为参谋长,杨永泰为秘书长。十一月一日正式成立。次年三月,贺国光升任副主任,代行主任职责。 一九三六年 重庆行营成立江防要塞建筑委员会,分别建筑宜昌、重庆间要塞。 三月十三日重庆市公安局发表全市人口统计:全市共有七四,三九八户,三三九,二O四人,其中男性为一九五,七二0人,女性一四三,四八四人。 四月十一日重庆市长张必果病死,四川省政府任命李宏锟代理。 六月十日成渝铁路工程局移渝办公。 一九三七年 三月二十一日成渝铁路正式开工。 四月十四日重庆行营代主任贺国光奉命到成都与刘湘会谈,要求川军让出重庆,停筑防御工事,十六日,刘湘接受;随后刘湘军撤出,中央军进驻重庆。 六月二十八日蒋介石电重庆行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特设川康军事整理委员会,以再次整顿川军,该会由军政部长何应钦为主任委员,重庆行营主任顾祝同、川康绥靖公署主任、第六路军总司令刘湘为副主任委员,贺图光、邓锡侯、刘文辉、唐式遵、杨森、潘文华、王缵绪、孙震、李家钰、范绍增、向传义、董宋珩、郭勋祺、许绍宗、张邦本、徐源泉、夏斗寅、李蕴珩、周浑元为委员,大体网罗了川康军队高级将领。 七月六日何应钦在重庆行营太礼堂主持川康整军会议开幕式。根据会议精神,川康各军于八月十日以前整编完成,计有; (一)川康绥靖主任直辖部队(辖三军、两独立师、七独立旅),(二)二十四军;(三)四十一军;(四)四十五军;(五)四十七军。 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红星照耀中国》填空题50道及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填空题50道及答案 及许多红军领袖、将领的情况。 4、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 6、2019年是长征胜利周年,红军长征是指在年10月至年10月。 7、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 8、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

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 11、“在漫长艰苦的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 洗的人们——参加进来补充了行列。” 领袖了。这样的假定在中国式不适用的。因为在中国,一个人青年时当过土匪,往往 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 让人实在为他不拘小节的程度感到惊叹。 16、一九三六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性的一年。斯诺带了当时无法理解的关

户晓的文学作品。 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 的报道。 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 手资料。

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 文名为《红星照耀中国》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了。 29、在陕北,埃德加·斯诺采访的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除毛泽东外,还有朱德、周 3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就共产党人而论,可以归结为孙逸仙博士和国民党接受 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 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美国记者谈美国的政府信息公开.

美国记者谈美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在美国,法律很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很广。但是光有法律是远远不够 的,政府并非没有企图去掩盖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因此我们还需要强有力的律师和司法制度来督促政府公开信息。 在美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是非常广的,信息公开量也是很大的。如果有一个飞机坠机事件,那么你可以在网上查询到关于这架飞机的详细状况,它的型号、购买年限、老化程度、飞行里程等等,以及飞行员的详细资料包括个人信息、服务年份、工作记录等等。联邦航空管理委员会也有大量关于飞行员以及航班的信息,你甚至可以了解哪些飞行员驾驶的飞机会容易出现情况,哪些航班会容易出现事故,这些都是可以免费得到的。你还可以得到很多信息例如多少人拥有多少狗,怎样的狗;家庭保护方面的信息,比如哪些家庭得孩子曾经遭受过虐待;州政府有关于癌症的记录,这个州有多少癌症患者,患的是什么癌症;还有运送危险品的卡车的记录;竞选活动的捐款详细记录等等。 在美国,《信息自由法》、《阳光政府法》规定,政府会议记录、决议、投票情况等等都必须向公众公开,也就是说,如果政府有会议要决定事情或举行投票,那么不能关门不让公众知道。但是,尽管有这些法案,政府并不是没有企图去掩盖信息,政府并不总想让公众知道政府在干什么,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有律师。我们经常遇见的情况就是,政府就要开会了,但是在会议之前很可能政府就已经偷偷把决议都做完了,只是在会议上走个形式而已。那么这个时候律师就会找到政府相关人员,警告他们,说我知道你们要开会,而且我知道你们决定已经出来了,那么我们可能会告你隐瞒信息。 当我在纽约日报时,纽约日报专门聘用了一位非常厉害的律师Eve Burton 来应对政府的这种行为。在美国,有很多法官会自动屏蔽有关死刑案件的判决相关信息。而这位律师就会去起诉这些法官。她认为,如果法官要屏蔽这些信息,必须给予理由,而且,不能仅仅说这是死刑案件,或者说这是未成年案件因此就要屏蔽。在一个有名的案件中,一位著名的黑人维权人士的孙子被指控谋杀,法庭以被告为未成年人为由决定不开庭审理,但律师认为必须要开庭审理,因为这个牵涉到公众的知情权。 举一个纽约日报曾经的报道为例。联邦法律有规定,所有的餐馆每年应该检查两次,而纽约州的卫生部规定,所有的餐馆每年检查一次。当记者打电话要求卫生部门公布监督检查后的记录,卫生部门说,对不起,我们没有现成的材料以供使用,不能给你。这时纽约日报的律师Eve Burton就去和卫生部门谈判,并且威胁卫生部门要按照信息自由法控告政府。最后卫生部门妥协,并公开了相关内容。结果是惊人的,报告显示,在纽约的约1万9千家餐馆中,有将近1/4的餐馆,也就是5千家餐馆一年中从来没有被检查过,而在这部分当中,有些甚至5年内也没有被检查过,在违规最严重的餐馆中有一部分是中餐馆,因为中餐馆保持米饭温度的方式是非常不符合卫生标准的。这个报道当时

红星照耀中国

一、选择题 1.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D )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2.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C )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3.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D ) A、51周年 B、61周年 C、71周年 D、81周年 4.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B ) 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5.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B ) A、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二、简答题 1、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四项举措: 答: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 2、代议制苏维埃政府结构是怎样的? 答:从最小的单位村苏维埃开始建立的,上面是乡苏维埃、县苏维埃、省苏维埃,最后是中央苏维埃。每村各选代表若干人参加上级苏维埃,依此类推,一直到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代表。凡年满十六岁的,普遍有选举权。

美国著名记者

美国著名记者——迈克·华莱士 10级新闻一班杨菲1090702070 迈克·华莱士是美国著名记者,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著名节目《60分钟》的主持人,是美国电视界的“教父”级的人物。华莱士有着独特的采访风格,一般是以尖锐犀利的问题紧逼被采访人,探求出了许多真相,但也是受到许多人的骂声。正是这种独特的风格,让他在人们的记忆中烙下深刻印象。 华莱士1918年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布鲁克兰市一个移民家庭,他的父母是来自俄罗斯的犹太人。父亲经营杂货批发业,后成为保险经济人。华莱士从小就很聪颖,后来以优异成绩考入密歇根大学。大学一年级末,华莱士被人推荐,首次进了大学电台,当时他就说了:“嗯,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事业。”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新兴的新闻媒介。 1939年华莱士从密歇根大学毕业。最初为《芝加哥太阳报》所属的电台写新闻,之后在芝加哥主持“姿帕斯讲场”引起全国轰动。1951年,华莱士移居纽约,进入CBS。刚进入CBS,华莱士做过各种各样的事,还去百老汇演过话剧。 之后,华莱士离开CBS,在纽约第五频道创办了一个新闻节目叫“晚间节奏(Night Beat)”。这是一档完全不同于过去形态的电视新闻节目,它把焦点集中在种种尖锐的社会问题上。这是第一次一个电视采访人用困难的问题挑战他的采访对象,也是第一次电视观众面对困难而严肃的话题。此档节目以前所未有的采访风格征服无数观众。之后他又把他这种尖锐的带挑战性的提问风格带到他创办的另外一个节目“迈克·华莱士访问(The Mike Wallace Interview)”,虽然很多人不接受他调查式的强硬的提问,但他的观众群还是不断增长。 1962年,华莱士的长子皮特在希腊滑雪时出事故身亡。这次事故之后,华莱士回到CBS,与CBS签下合同,开始专注于硬新闻的报导,包括采访越战。1968年,CBS新闻节目的制作人丹?休依特与华莱士共同主持和编辑一个新的电视节目“60分钟”,这个电视节目采取一种前所未有的形式,叫做“黄金时段的新闻杂志”。有媒体称华莱士将“60分钟”变成了“握紧拳头的艺术形式”。到70年代末,“60分钟”成为电视史上最有影响的新闻节目。它赢得了大规模电视节目的观众,观看华莱士曝光各种腐败和欺骗。而设备越来越小越轻便,让华莱士可以把摄影组带到从未到过的地方,再加上他对新闻的敏感,他们把消息以破纪录的速度带回给美国公众。 此外他们也遭受过各种批评,比如批评华莱士使用暗藏的摄像机,贬损华莱士不给人准备的突然尖锐提问为“袭击新闻”等等。甚至少数被曝光的对象起诉CBS。但还没有人胜诉。 “60分钟”这个节目因华莱士的主持,收视率跃上美国前十名。华莱士就此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可以说是“60分钟”成就了华莱士这个“新闻怪杰”,但同时华莱士的独特风格更成就了“60分钟”这个新闻节目。 华莱士主持“60分钟”最著名的招牌就是在节目中抽烟,这与他尖锐的问题一样让来宾难以忍受。华莱士还有另一个招牌,就是灿烂的笑容,他的幽默为他平添许多个人魅力。不过这也常常让来宾哭笑不得。他曾问来宾:“在外星人拜访你家之后,你真的还相信他们存在吗?” 已经退休的前CBS记者马文?卡尔博回忆,20世纪50年代,华莱士在杜蒙电视台担任节目“Night Beat”的主播时,主持风格已经相当辛辣,“他会坐在那里一直吸着烟,那时他就开始以吸烟形象出现在电视上。”卡尔博还说:“华莱士惯于钻入被访者体内,30分钟后留下一具‘尸体’。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本领。” 华莱士被誉为美国传媒界常青树,曾与七任美国总统侃侃而谈,也曾与不少外国首脑谈笑风生,悠悠60余载记者生涯,华莱士始终保持一份不变的认真和执着,不断追问世情、诠释人生。 在“60分钟”里,华莱士已经工作了将近40年。除了国家领导人,华莱士的访问对象

重庆抗战大事记(1935-1947,重庆市档案馆)

重庆抗战大事记(1935—1947) 重庆市档案馆 文章来源:《重庆抗战纪事》1985年第一版 1935年 一月十二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参谋团(以下简称“参谋团”),由主任贺国光率领,到达重庆。 二月十日改组后的四川省政府在重庆成立。主席刘湘,委员甘绩镛、刘航琛、郭昌明、杨全宇、邓汉祥、谢培筠,民政厅长甘绩镛、教育厅长杨全宇、财政厅长刘航琛、建设厅长郭昌明,秘书长邓汉祥。 二月十五日中央银行四川分行成立。 三月一日四川省政府宣布,从本日起,川中各军月饷,由四川善后督办公署统收统支。这是为打破防区制,整理四川财政采取的重大步骤。此前省政府已督令各军交还防区内的行政和财政。 三月二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由汉口首次飞抵重庆。三月四日他宣称:“四川应作民族复兴之根据地。” 三月五日中央银行重庆分行成立。这是国民政府为统一四川金融币制而采取的重大措施。 三月六日蒋介石致电四川省主席刘湘,嘉勉川政统一完成。 三月二十三日蒋介石由重庆赴贵阳、昆明、成都、峨嵋,四月十日返回南京。 六月十五日川黔公路正式通车。 六月二十四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任命张必果任重庆市长。 七月九日四川省政府由重庆迁往成都,十三日正式办公。 八月国民政府责令四川善后督办刘湘整编川军。由参谋团组设点验委员会,分赴四川各军点验。在此基础上,按全国陆军番号,将川军整编为陆军第二十军(军长杨森)、第二十一军(军长唐式遵)、第二十二军(军长王缵绪)、第二十三军(军长潘文华)、第四十一军(军长孙震)、第四十五军(军长邓锡侯)、新编第六师(师长李家钰,旋扩编为第四十七军),共六个军一个师。参谋团成立川黔公路监理处,开发四川交通。 十月三日奉国民政府之命,参谋团改组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以下简称“重庆行营”)。顾祝同为主任,贺国光为参谋长,杨永泰为秘书长。十一月一日正式成立。次年三月,贺国光升任副主任,代行主任职责。 1936年 重庆行营成立江防要塞建筑委员会,分别建筑宜昌、重庆间要塞。 三月十三日重庆市公安局发表全市人口统计:全市共有七四,三九八户,三三九,二O 四人,其中男性为一九五,七二0人,女性一四三,四八四人。 四月十一日重庆市长张必果病死,四川省政府任命李宏锟代理。 六月十日成渝铁路工程局移渝办公。 1937年 三月二十一日成渝铁路正式开工。 四月十四日重庆行营代主任贺国光奉命到成都与刘湘会谈,要求川军让出重庆,停筑防御工事,十六日,刘湘接受;随后刘湘军撤出,中央军进驻重庆。

我喜欢的记者

我喜欢的记者——埃德加·斯诺 一斯诺的生平简介 埃德加-斯诺(1905一1972),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坎萨斯城一个出版印刷业主之家。 1924年入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学习,后从事新闻工作。 1928年第一次到中国,任驻上海记者。 1933一1938年在北平燕京大学任教。 1936年访问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北根据地。 1937年写作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后改名为《西行漫记》),此书最早向美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介绍中国的革命运动。 1939年再次访问陕北。 1941年离开中国后,开始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采访生活,出版了《为亚洲而战》(1941年)、《人民在我们一边》(1944年)等著作。 1959年偕同夫人移居瑞士。 1960、1964、1970年曾3次访问中国,并报道了新中国的建设成就。另著有《河的彼岸》、《中国巨变》等介绍中国的书籍。 1972年2月15日病逝于日内瓦。按照他的遗嘱,其部分骨灰于1973年10月安葬在北京大学校园的未名湖畔。 二斯诺的新闻传播活动 1924年入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学习,后从事新闻工作。 1928年离开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来到中国,在上海任《密勒支评论报》助理主编,以后又任《芝加哥论坛报》、伦敦《每日先驱报》驻东南亚记者。他踏遍中国大地进行采访报道,“9·18’’事变后曾访问东北、上海战线,发表报告通讯集《远东战线》。 1935年6月,斯诺又被聘为英国《每日先驱报》特派记者。 一二·九运动前夕,燕京大学是中共领导学生运动的重要阵地,斯诺积极参加燕大新闻学会的活动,他们家也是许多爱国进步学生常去的场所,地下党员们在斯诺家里商量了“一二·九”运动的具体步骤,并把12月9日、16日两次大游行的路线、集合地点都告知斯诺夫妇。游行前夕,斯诺夫妇把《平津10校学生自治会为抗日救国争自由宣言》连夜译成英文,分送驻北平外国记者,请他们往国外发电讯,并联系驻平津的许多外国记者届时前往采访。斯诺夫妇则在游行当日和其他外国记者跟着游行队伍,认真报道了学生围攻西直门、受阻宣武门的真实

答美国记者问

行的谈判。布利特前往莫斯科是要了解苏维埃政府同意在什么条件下同协约国媾和。 布利特在谈判中转达了美国总统伍·威尔逊和英国首相戴·劳合-乔治的建议。苏维埃政府为了尽快缔结和约,同意按照他们提出的条件进行谈判,但对这些条件作了一些重要修改(美国政府代表布利特和苏俄政府共同制定的和平建议革案全文,见《苏联对外政策文件汇编》1958年俄文版第2卷第91—95页)。 布利特离开苏维埃俄国之后不久,高尔察克军队在东线取得了一些胜利。帝国主义各国政府指望借助高尔察克的力量来消灭苏维埃俄国,于是拒绝了和平谈判。威尔逊不准公布布利特带回去的协定草案,劳合-乔治则在议会宣称他同与苏维埃政府谈判一事根本没有关系。——109。 [42]指苏维埃政府给挪威著名社会活动家弗·南森的复信。南森在1919年4月17日给列宁的信中谈到,他于4月3日写信给伍·威尔逊、乔·邦·克列孟梭、戴·劳合-乔治和维·埃·奥兰多,提出一项用粮食和药品援助苏维埃俄国的计划。4月17日,“四人会议”同意南森的建议,但有一个保留条件:在苏维埃俄国境内要停止军事行动并停止调运军队和各种军用物资。5月4日苏维埃政府从无线电中收到这封信后,在5月7日给南森发出了复信。由于这项计划不能保证停止军事行动不被反革命利用,苏维埃政府在复信中表示它只能同协约国各国政府就停止军事行动问题进行谈判。苏维埃政府的建议通过南森转达给了协约国各国政府。但是,协约国列强对这项建议未予答复。列宁对格·瓦·契切林起草的两份给南森的信稿作过批注(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48卷)。——109。 答美国记者问[40] (1919年7月20日) 现在我来答复向我提出的五个问题,答复的条件是你们要履行已用书面对我所作的诺言,即我的答复将全文刊载在北美合众国的一百多家报纸上。 1.苏维埃政府的纲领不是改良主义的纲领,而是革命的纲领。改良就是在保持统治阶级统治的条件下从这个阶级那里取得让步。革命就是推翻统治阶级。因此,改良主义的纲领总是罗列许多局部性的条文。我们的革命的纲领其实只有总括性的一条,那就是推翻地主资本家的压迫,推翻他们的政权,使劳动群众从这些剥削者手中解放出来。我们从来没有改变过这一纲领。实现这一纲领的局部措施有时应部分地加以改变,要把这些改变一一举出,就得写一整本书。我只想指出,我们的政府纲领中还有总括性的一条,由此产生的个别措施的改变也许是最多的。这一条就是镇压剥削者的反抗。1917年10月25日(11月7日)革命以后,我们连资产阶级的报纸也没有查封,更谈不到采用恐怖手段了。我们不仅释放了克伦斯基的许多部长,而且释放了同我们作过战的克拉斯诺夫。直到剥削者即资本家展开反抗以后,我们才开始有系统地加以镇压,甚至采取恐怖手段。无产阶级就是这样回答资产阶级的,因为他们同德、英、日、美、法各国资本家勾结在一起,阴谋在俄国恢复剥削者的政权;用英、法的金钱收买捷克斯洛伐克军,用德、法的金钱收买曼纳海姆和邓尼金,等等,等等。引起“改变”(即在彼得格勒对资产阶级采取更严厉的恐怖手段)的最近一次阴谋,就是资产阶级同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勾结起来出卖彼得格勒,军官阴谋分子占据

重庆历史复习资料(两宋抗战时期)

二、抗战时期的重庆 一:重庆定为陪都 重庆建市是在1929年2月15日,1937年,重庆成为抗战时的首都,1939年5月5日,国民政府决定重庆升格为行政院直属的特别市.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明确规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重庆逐渐成为大后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 二:抗战时期的重庆经济 1.抗战时期重庆经济文化发展的原因:抗战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和沿海工厂 内迁,上海北平、天津、广州、南京等大批公立学校、私立学校迁入内地,成为重庆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因。 2. 抗战时期大后方工业中,唯一门类齐全的综合工业区是:重庆. 3.抗战时期全国两大军火生产基地除太原外,还有重庆. 4.抗战时期,全国的对外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是:重庆. 三:日本对重庆的轰炸 1.概述情况:从1938年2育18日日本飞机首次空袭重庆市区到1943年8育23日, 日机对重庆空袭工210此,出动飞机 9500架次,投弹2.1万多枚,炸死市民近1.2万人,伤1.4万多人,炸毁房屋3万余棟。重庆人们的生命财产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2.日本飞机空袭重庆造成市民伤亡最多的两次大轰炸:是1939年的:五三和五 四大轰炸(造成重庆市民2600多人死亡,3600多人受伤,1200多棟民房被毁。).

3.1939年至1944年5月,日本飞机轰炸万县29次,炸死民众1332人, 伤1500多人. 4.1941 年6余5日,日本制造了“六五”大隧道窒息惨案,造成2500多人的伤亡,这是日本对重庆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地点:渝中区十八梯至两路口) 四:概述重庆人民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1.踊跃参军参战 2.努力生产抗战物资。 3.保证抗战运输(爱国实业家卢作孚1 925年创办的民生轮船公司,为抗战做了重要贡献)。 4.广泛开展现金献机和慰劳活动。 五:党在重庆的活动 1.1939年1月,党中央决定在重庆设立中共中央南方局,以周恩来为书记.1939年5月,八路军办事处迁到红岩嘴13号和曾家岩50号办公。(八路军办事处驻地就是南方局的驻地) 2.抗战时期中共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发行的机关报是:<<新华日报>> 它是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办,后迁到重庆。 六:国民党的统治和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 1.1939年,国民党军统特务组织在重庆歌乐山下设置渣滓洞监狱和白公馆监狱, 1943年,又建立中美特制技术和作所(简称中美合作所),专门囚禁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1940年,共产党员罗世文、车耀先被捕,被关在渣滓洞长达6年后被杀。 2.1945年2月,重庆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胡世合惨案,由此引起了重庆人民开展 了一场反特抗暴斗争. 3.1941年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于在重庆成立,黄炎培被推举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执行委员会主席.1944年9月19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召开会议,决定改称中国民主同盟,张澜被推为主席。 七:重庆的教育和文化 1.抗战时期,重庆著名的中学有爱国教育家建张伯苓创的南开中学,人民教育家陶 行之创建的育才中学(1939年,在合川创立),以及无上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创建的清华中学.. 2.被誉为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文化四坝中,在重庆地区的有沙坪坝,北碚夏坝,江 津白沙坝. 3.1942年4月3,郭沫若创作的大型历史剧<<屈原>>,在重庆国泰 大戏院上演,获得成功.其他戏剧:杨翰笙的《天国春秋》,郭沫若的《屈原》、《虎符》、《孔雀。胆》,夏衍的《法西斯细菌》。 4.抗战时期重庆的两个著名的少年儿童剧团是七七剧团和孩子剧团. 5.利用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负责宣传文化工作的合法身份、团结文化界的爱国 人士开展抗日宣传的著名活动家是:郭沫若。 6.重庆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府是: 重庆大学,创办时间:1929年。

《红星照耀中国》常考题目及答案

一、《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斯诺)。《红星照耀中国》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西行漫记》。 二、《红星照耀中国》内容概括: 本书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斯诺在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将领的情况。 三、《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的含义: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四、《红星照耀中国》共12篇,附篇目: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 第三篇在保安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第五篇长征第六篇红星在西北 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 第九篇同红军在一起(续)第十篇战争与和平 第十一篇回到保安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 五、阅读下列材料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请回答: (1)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是谁发动的?(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2)“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答联共抗日、抗日、救亡、救国、爱国等均可)) (3)“这场军事政变”的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六、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C)

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

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 1986年9月2日,华莱士在中南海采访了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中国<人民日报>于9月8日和9月15日分两次刊登了邓小平与华莱士谈话的详细内容。1993年9月,邓小平的这次谈话以《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为题,收入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2000年8月15日下午,华莱士在北戴河采访了中国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采访被收录入《江泽民传》。 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 (一九八六年九月二日) 迈克·华莱士:邓主任,您对戈尔巴乔夫最近在海参崴的讲话⑴有何看法?邓小平:戈尔巴乔夫在海参崴的讲话有点新东西,所以我们对他的新的带积极性的东西表示了谨慎的欢迎。但戈尔巴乔夫讲话也表明,他的步子迈得并不大。在戈尔巴乔夫发表讲话后不久,苏联外交部官员也讲了一篇话,调子同戈尔巴乔夫的不一样。这就说明,苏联对中国政策究竟怎么样,我们还要观察。迈:您以前有没有见过戈尔巴乔夫?邓:没有。迈:您是否想见见他?因为他说过,他愿意同你们在任何时候、任何级别上谈任何问题。您愿意同他进行最高级会晤吗?邓:如果戈尔巴乔夫在消除中苏间三大障碍⑵,特别是在促使越南停止侵略柬埔寨和从柬埔寨撤军问题上走出扎扎实实的一步,我本人愿意跟他见面。迈:越南人今天发表讲话,表示愿意和中国谈判,以便结束中越之间的困难局面。邓:越南这种表示至少有一百次了。我们也明确告诉他们,前提是越南从柬埔寨撤出全部军队。柬埔寨问题由柬埔寨四方商量解决。迈:所以,就邓小平和戈尔巴乔夫举行最高级会晤来说,球在戈尔巴乔夫一边。邓:要越南从柬埔寨全部撤军。对这个问题,苏联是能够有所作为的。因为如果苏联不帮助越南,越南一天仗都打不了。戈尔巴乔夫在海参崴讲话一直回避这个

论城市文化的发展——抗战时期的重庆

论城市文化的发展——抗战时期的重庆 余妮彗 淮海工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2013120704 【摘要】民国时期的重庆文化进入了一个兼容并收的大发展、大变革时代。随 着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沿海及长江中下游有245家工厂及大批商业,金融, 文教,科研机构迁渝,加上战时需要兴建的大批工商企业及科教文卫单位,使重 庆由一个地区性中等城市一跃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 中心。从1937年11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简称“国府”)发布《国民政府移驻 重庆宣言》到1946年5月5日发布《还都令》(还都南京)的八年半期间,重 庆一直是中国的“战时首都”。 【关键词】重庆文化陪都时期发展 八年抗战时期,重庆是中国政治与文化中心,世界反法西斯战线远东指挥中心,重庆发展为西南的工商业和金融业的中心。当时,盟军中国战区司令部就在重庆,美军顾问团也常驻重庆。1942年,同盟国宣布蒋介石为盟军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担任指挥中国、泰国、越南等地联合部队的指挥任务。当然重庆也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所在地。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抗战时期重庆地区涌入了大量的外来人口,他们为重庆文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改变,再加上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使重庆文化发生了巨大转变。所以,此时期的重庆文化受外来因素影响非常深刻,这也为后来的重庆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一、从外来人口和西方文化的影响 (1)饮食文化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我国许多地方相继成为沦陷区,内迁成为保存中国抗战力量唯一而正确的选择,而重庆则成为内迁人口首选的聚集地和落脚点。从1937年开始,陆续从各地迁移到重庆的流亡人口数以万计,他们来自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江西、武汉等城市和地区。那时,重庆人习惯把这些来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称呼为“下江人”,自己则称为“上江人”。随着大量“下江人”涌入重庆,“下江人”成为了当时获得广泛认同且有明显文化特征的社会群体。随着“下江人”云集重庆,各地风味饮食也不断涌入,重庆也打破了以前川菜较为单一的饮食风味。内迁的人们都有自己的口味,于是标明自己特

黄西Joe_Wong美国记者年会演讲原文及注释

My name is Joe Wong. But to most people, I am known as “Who?” which is actually my mother’s maiden name, and the answer to my credit card security question. 开场先是自嘲下自己默默无闻不为所知,然后利用中英文谐音,再联系到信用卡密码保护,因为网上注册时选择用于取回密码的验证问题里,最常见的就是妈妈的姓氏是什么。 Joking aside, I want to reassure you that I am invited here tonight. 因为前一阵子白宫举行一个活动,美国一对夫妻混过白宫层层保安,装作是白宫邀请的贵宾,还跟这些政客合影留念并发到网上,其中就有坐在边上的副总统Joe Biden,被曝光后,在美国引起很大争议,白宫的安保问题被质疑。 I grew up in China. Who didn’t? 我在中国长大,谁不是呢?装作无知,认为每个人都是中国人,暗讽了一些美国人的自大,以为世界就是美国。 Most of my childhood memories are totally ruined by my childhood. When I was in elementary school, as part of the curriculum, I worked at a rice paddy next to a quarry where they use explosives to break rocks. That’s where I learned that light travels faster than sound, which is almost as slow as a flying rock. 主要是用生动而夸张的语言形容小时候生活环境的恶劣,光速比声速快,后者跟石头飞散的速度差不多,就是远处一道闪光,几秒后隆隆爆炸声伴着小石子飞溅过来。 My dad was a grumpy guy. But occasionally he tried to cheer me up with jokes. But he doesn’t do it right.When I was 7 he said to me, “Son, why is tofu better than centralized socia list economy?” 5 minutes later, I said, “Why?” He said, “Because I said so!” 形容父亲脾气暴躁,毫无逻辑,颐指气使。5分钟后是笑点,如此荒谬的问题还想了那么久。这两段就是夸张描述下自己的童年,因为跟美国人的经历完全不同,观众会因为新鲜荒谬而发笑。 I came to the United States when I was 24 to study at Rice University in Texas, that wasn’t a joke, until now. I was driving this used car with a lot of bumper stickers that are impossible to peel off. And one of them said, “If you don’t speak English, go home!” And I didn’t notice it for two years. that wasn’t a joke, until now.这句是临场发挥,效果很好。bumper sticker这个牌子的内容和所用的语言本身就是很一个矛盾。 And like many other immigrants, We always wanted my son to become the

重庆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作用

重庆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作用 摘要:抗日战争是我国近现代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我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战中,当全国都相继沦陷在日本鬼子的铁蹄之下的时候,重庆作为了全中国的临时都城、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军事指挥中心,在领导指挥抗战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重庆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战时首都 抗战之前重庆是隶属于四川省的省轄市。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大举侵略中国,平津沦陷。随后又在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随后沿长江一线直逼首都南京,形势已十分危急。10月29日蒋介石召集国防最高会议,作了题为《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的讲话,确定四川为抗战的大后方,重庆为国民政府驻地。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布"移驻"重庆,重庆即正式担负起中国战时首都的责任,重庆也因此而成为中国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发布训令,明定重庆为国民政府"陪都"。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2月,蒋介石下令编制"(重庆)十年为期之建设计划"。1946年2月5日,蒋介石宣布"还都以后,重庆将永久成为中国之陪都"(《中央日报》1946年2月6日)。次日,重庆市政府成立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开始编制《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 综观抗战八年的历史,抗战时期重庆的主体功能是"战时首都"。首先,"战时首都" 的历史长达八年多(1937年11月-1946年5月),而"战时陪都"的历史只有五年多(1940年9月-1946年5月),可见,"战时首都"的历史覆盖了"战时陪都"的历史,"战时首都"是重庆城市在抗战时期历史的主体;其次,1937年国民政府"移驻"重庆的实质就是把首

《红星照耀中国》基础习题(含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 作者简介: 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家里过着小康生活。父亲要他也从印刷业开始自己的生涯。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的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作品内容简介及影响: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彭德怀、贺龙、徐海东等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斯诺作为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红星照耀中国》、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 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由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1938年2月在上海出版中译本时,由于当抗日战争已经开始,考虑到联合统一战线等情况,书名改为《西行漫记》。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的青年因为读了《西行漫记》,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 1、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 2、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 3、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 4、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作品影响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接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1937年10 月,《红星照耀中国》首先在英国出版,一问世便轰动世界,在伦敦出版的头几个星期就连续再版七次,销售10万册以上。世界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杰作,标志着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进入一个新时代。美国历史学家哈罗德·伊萨克斯的调查说明,作为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的主要来源,《红星照耀中国》仅次于赛珍珠的《大地》。《大地》使美国人第一次真正了解中国老百姓,而《红星照耀中国》则使西方人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代美国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知识都是从斯诺那里得来的。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

一个美国记者笔下的法美关系

一个美国记者笔下的法美关系 “去打仗不带着法国就像去猎鹿不带手风琴一样。你只不过是把许多毫无用处又吵吵闹闹的东西留下了。”这是中央编译出版社近期翻译出版的《法国对美国的背叛》一书的卷首语中的两句话。这番尖酸刻薄的话出自美国国防部前副部长杰德?巴宾之口。他把美国对法国反对伊拉克战争的怒气、怨气和无可奈何都一股脑发泄出来。 这部书的作者是美国资深记者肯尼思?R. 蒂莫曼。他在法国生活了近20年,是“法国通”,专为《时代周刊》《新闻周刊》《华尔街日报》和《读者文摘》撰稿。他在书中用“蜜月”“离异”“第二次婚姻”等充满感情色彩的字眼来形容法美关系,是因为西方媒体流行着这样的说法:“法美之间的关系,就好比爱恨交织的情人关系。法国虽然多情且魅力无穷,但有时也十分任性,法国绝不是一盏省油的灯。”蒂莫曼洞悉法美关系的内幕,他对法美之间的恩恩怨怨,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法美关系的基石是什么?书中写道,法美是二百多年的盟友。“联结美国和欧洲的真正纽带是两者共享的价值观:民主、个体的自由、人权和法治”。“这些价值随着那些从欧洲启航去帮助缔造美利坚合众国的人跨越到了大西洋”。如今美国已成为第一军事强国,实际上独家肩负着世界警察的

责任,而欧洲则生活在一个后现代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别说是打仗,就是在国防上多花点钱都会遭到强烈谴责。一些欧洲人承认,他们的国家已经搭了便车,他们的国防开支降到了最低点,至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无论如何,欧洲是离不开美国的,即使是特立独行的法国人,真正想离开美国,也做不到。蒂莫曼如是说。 那么,美法之间何以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发生如此尖锐的矛盾呢?在这个问题上,美国和法国就各说各话了。这里用得上丘吉尔的一句名言: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国家利益。 根据蒂莫曼的分析,法国反对伊拉克战争并非出自正义,而是另有隐情。他指出,法国政府的所作所为并不像自己宣传的那样,是依照原则办事,而是根据自己的商业原则行事。“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人们指责美国,说美国对石油感兴趣,你看看法国的政策吧。那些政策完全只顾及自己,而且只和石油有关,很少涉及其他”。除了石油利益以外,法国在伊拉克还有武器销售的利益。这些武器既有常规武器,也有最先进的尖端武器,如幻影2000战斗机、超级军旗式导弹、尖端电子设备等等。法国甚至还要帮助伊拉克重建奥西拉克核反应堆,法国前外长谢松曾说,伊拉克的核反应堆是“和平的纪念碑”。据统计,“从1975年到1990年,法国对伊拉克的军火出口最少也达到1200亿美元,同时法

重庆历史复习资料(两宋、抗战时期)

二、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 一、战时首都与中华民国陪都(P45) 1、重庆建市是在 1929 年2月15日。第一任市长是:潘文华。(P45图) 2、1937年12月1日,国民政府迁都重庆;1939年5月5日,国民政府决定重庆升格为行政院直属的特别市。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明确规定重庆为陪都。重庆解放后,重庆作为陪都的历史结束。 3、中国抗战时期的首都是:重庆。全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是重庆。 二、中国经济的脊梁(P46) 1、战时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是:1937年七七事变后,大批工厂从沿海和省外其他城市迁重庆。同时迁入的还有近万名技术工人。内迁工厂的意义:成为战时重庆的重要条件,奠定了重庆的基础。 2、我国抗战时期的“金三角”是指:以重庆为中心,由合川、长寿、江津等地构成。 3、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工业区中,惟一门类齐全的综合工业区是重庆。它集中了我国抗战时工业经济的命脉。 4、抗战时期的全国两大军火生产基地是太原和重庆。 5、抗战时期全国商业和对外贸易中心的是重庆。抗战时期的金融中心是重庆。 6、重庆成为长江、嘉陵江航运的中心。 7、抗战后,重庆经济发展陷入困难局面,面临崩溃的原因:①日本的侵略东南亚,运输中断,国际通道受阻。②四大家族利用政治上的特权,进行经济掠夺,扼杀民族工业的发展。 8、四大家族在重庆的经济掠夺的手段:①限制贷款、征收重税;大肆摧残民族工业。②滥发纸币,制造通货膨胀,大发国难财。 三、重庆大轰炸(P49) 1、1938年日本飞机第一次空袭重庆的广阳坝、江北县石船等地,拉开了重庆大轰炸的序幕。 2、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空袭重庆造成市民伤忘最多的两次大轰炸是: 1933年的“五三”“五四”大轰炸。 3、1939年至1944年5月,日本飞机轰炸万县是29次,炸死炸伤民众2852人。 4、 1941 年6月5日,重庆发生了“六五“大隧道窒息案。 四、重庆人民对抗战的贡献(P52) 1.踊跃参军参战 2.努力生产抗战物资。 3.保证抗战运输(爱国实业家卢作孚1925年创办 的民生轮船公司,为抗战做了重要贡献)。 4.广泛开展现金献机和慰劳活动。 五、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P56) 1、重庆党组织建立: 1938 年在市工委的基础上,成立重庆市委。川东地下党在 1937 年12月重建。 2、1938年10月,由于武汉的失守,八路军办事处和《新华日报》迁到重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