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谈小学生创造力意识的培养

谈谈小学生创造力意识的培养

谈谈小学生创造力意识的培养
谈谈小学生创造力意识的培养

谈谈小学生创造力意识的培养

【摘要】21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意识,发展其创造能力,已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培养学生创造力意识学校是主战场,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家庭是主阵营,社区教育活动是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意识大环境、营造好氛围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生;学校;家庭;社区;创造力意识;培养。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创造力意识形成的最佳时机,如何培养小学生创造力意识,探讨小学生创造力意识的培养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波利亚指出“学习的最后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发现”。学生的

创造力意识是以思维的独创性为核心。思维的独创性,是人的一种宝贵的高品位素质,是经过独立思考,独特和新颖地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品质,它充分反应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学校学生创造力意识的培养

(一)建设校园文化,优化育人氛围。

所谓校园文化,广义上指学校校园生活方式的总和;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

学校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陶冶其情操,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以课内外为目标,以课内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生活为载体,而凸显出来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优美的校园文化能张扬学生个性,健全学生人格,不断蕴积学校的内涵,提速素质教育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优良的校园文化不但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构建学生健康人格,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发展个性,增长才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学校要认真扎实地做好科技宣传和普及工作,渗透着科技学术的气息,创设浓厚的学生科技学术氛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努力为学生创新教育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

(二)创新课堂教学,培养创造力

1.要遵循教材内在规律,挖掘教材“生活化”因素,培养创造力意识。

教学的内容来源于生活,体现生活问题,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教材内在的规律,积极利用教材规律,挖掘“生活化”因素构建教材的“生活化”趋向,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意识。

2.要训练思维的多向性、求异性,培养学科能力、激发创造力意识。

教学时,教师可以以课题引发问题、启动思维,引导从“课题”这个窗口去窥探,进行合理的思考想象;这些合理的思维过程是一种正确的审题,选材思维能力的训练。

3.要抓重点之处,培养学生的学科质疑能力。

古人云:“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它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败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产生一种新颖、独到的前说为有的问题来认识事物,它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教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质疑世纪、时间,及时肯定了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敢于质疑的精神。能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教师,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培养思维能力。

二、家庭学生创造力意识的培养

创造力是一个孩子智力和能力的标志,是能否成才的重要因素。它取决于后天的培养。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聪明、智商高就一定会有所发明创造,其实不然。

有的人智商很高,却没有任何创造性表现,终生平平庸庸。这是因为创造力的发挥除要求有正常的智力水平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即兴趣、意志、性格、动作、情感。

(一)创设宽松、民主的家庭环境。

父母应为孩子提供一个无拘无束的家庭环境和氛围,让孩子处于一种自负、安全的心里状态中,可以驰骋想象、任意表达;家长要倾听孩子的不同意见,顺应孩子的兴趣,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与物质条件。如鼓励他自己找朋友玩,让他在这个空间里自己当主人。

(二)鼓励提问、引导观察和比较。

孩子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会谁知而来:“鸟为什么在天上飞?萤火虫为什么能发光?船为什么能在水上走?电灯为什么能发亮?......”这些疑问都是引发创造力的开端,家长应和孩子一起去探讨,认真观察分析,寻找答案,而不是直接给答案或不会领会孩子的问题。如果父母完全包办,立刻告诉他答案,孩子长大以后,就不会想问题,总希望别人能提供现成答案,那么孩子的自主性就永远培养不出来。

(三)丰富知识、扩大视野、启发思考。

家长应经常带孩子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带孩子一起亲近大自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四)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

家长应让孩子对同一个问题提出各种见解,不拘泥于某个范围,如对于“纸有什么用”这个问题,一般的回答可能是写字、画图、包糖果等常见答案;而创造力强的孩子可能会有更新奇的答案,如做舞台上的道具、各种模型等,他们可能还会联想到发明灭火纸、发光纸、反弹纸等等。家长训练孩子的求异思维可以在

日常生活,游戏中进行。多向孩子问这是为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什么其他方法、处于某种情景你该怎么办等等问题,让孩子愉快的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事物的发生原因、发展和变化。

三、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社区教育活动

社区是学习社会的基础。社区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拥有社区成员共同有的学习场所和设施,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与活动,多元化的学习型态、途径、手段和方法,培养创造力意识和学习习惯,密切人际关系和邻里关系。综合这种有利于小学生创造力意识形成的活动,教育大环境的功能就更加显露。

(一)要构建社区教育网络。创造力意识的真正形成,表现为不同时间、不分场合、始终如一。

对小学生来说,形成创造力意识学校教育是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所谓课堂教学是创造力意识培养的主渠道,这仅仅是就在学校教育范围内而言。即使是学校教育中的创造力意识培养,如果学校不与社会或社区联系、结合、互动、只是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封闭在学校的围墙内进行,很难形成学生创造力意识的。因此,构建社区教育网络,营造创造力意识的教育大环境,形成时空广阔的社会氛围,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意识,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要建立良好的文化环境。

社区教育必须从地方教育那种“升学教育”模式的恶性循环圈中跳出来,发挥其对整个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的先导作用。以文化知识、科学技术为工具,以培养自主、职业、创造意识和能力为主线,努力企业劳动者的整天文化素质,培养技艺高超和具有高尚情操的社区优秀人才。通过与社区开展活动,扩大学校教育的大环境,使社区创造意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三)要大力开展创造力意识教育活动。

社区是一个大课堂,小学生通过参与社区的活动,让其充分感受具有创造力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意识。社区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家长的作用,联系社会各阶层支持学校工作,把学校推向社会,全方位开发式办学育人。首先,要抓住一切机会向家长宣传教育,向社会宣传学校。把各项大型活动推向社会,走出校门向社会展示师生的风采,展示创造力教育的成果。邀请社区党政领导、学生家长来学校观摩评估、参与活动;或走出校门、走上街头,制造大场面,营造大氛围,创造大影响,充分展示师生的风采、技能、创造、发明。同时利用社区设备、场所开展培训活动,提高社区人员发展的本领和能力,以此影响学生。再次,利用社区内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人自身优势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如老技师运用现身说法,进行传思想传经验、传技术的教育活动,以此感染学生。

学校、家庭、社会小学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这三者以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形式占据了小学生整个的生活。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学校教育是主题,家庭环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是学校教育的继续、扩展和延伸;小学生创造力意识的形成,需要学校与家庭、社会、社区沟通、互动,需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需要学校、家庭、社区形成合力共同与人,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孩子探索与创新素质的宽松环境。社区教育把学校教育置于社区的大环境中,将各方面的教育力量组织起来,形成合力,使学校、家庭、社区在导向一致的前提下,发挥各自的优势,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合力网络的格局。只有把学校、家庭、社会三股力量融为一体,不断发展三结合教育优势,努力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才能让小学生创造力意识不断得到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创造教育手册》,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2月第1版,朱作仁主编。

(2)于漪《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9月。

(3)《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指导》,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杨国全,张柏涛主编。

(4)《当代社区教育新视野(社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国际比较)》,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小林文人、末本诚、吴尊民主编。

谈谈创造力的培养

谈谈创造力的培养 李育升 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中学 摘要:创造力并不是一种神秘的力量,它是智力、认知风格、人格特征及动机相互作用的结果。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需要从教学模式、问题设计和人际关系三方面入手。“使学生面对问题或困惑、 集思广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判断选择出最佳方案”是培养创造力教学模式的共同特征。培养创造力的关键在于使学生面对蕴含创造力的问题,设计这类问题的技巧是教师必备的技能。创造力中非认知因素是培养创造力的瓶颈和突破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气氛是培养 创造力的基础和前提。 关键词:创造力;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 近年来我国开始大力倡导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已经成为了倍受关注的话题。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要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知道什么是创造力、有哪些因素影响学生 创造力的发挥、如何才能表现出创造力、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等等问题。 一、什么是创造力 就当前的研究现状来看,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角度导致了人们对创造力的不同理解和解释。 从个体的角度来看,创造力即创造的能力,是指从事创造活动的个体生产出创新性产品的能力。这种产品既包括物质类产品,如复写纸、打印机、圆珠笔等等,也包括精神类产品,如思想、方案、 技巧等等。有些学者从自己研究角度出发,将创造力等同于创造性思维能力,有人甚至认为创造力就是发散思维的能力,包括敏锐力、流畅力、变通力、独创力和精进力等等⑴。 如果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解释创造力,有些研究者认为我们只能在知识领域(domain)、学术圈(field)和个人(individual person)这三者的相互关系中观察到创造力。他们将创造力定义为“改变既有领域或是将既有领域转变成新领域的任何作为、理念或产品”,而创造性人物则是思想与行动上改变了 领域或建立新领域的人[2]。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创造力的研究者们强调,创造所造成的领域改变必须要得到相应学术圈的公认或默认。如果潜在的创造性人物所制造的物质或精神的产品不能被学术圈认可,那么这些潜在的创造性人物便未能表现出创造力,也就是说,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他们没有创造力。 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本文倾向于从个体角度解释创造力,即创造力是一种生产创新性产品的能力。但我们并不赞同将创造力等同于创造性思维甚至是发散性思维能力的观点。首先,发散性思维不等同于创造性思维。在人们从事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中,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都充当着不同 的角色,起着互不能替代的作用。其次,也不能说创造性思维能力就等同于创造力。尽管创造性思维能力被认为是创造力的核心内容,但个体要表现出创造力仅仅靠创造性思维是不够的,再现性思维的作用不可忽视。此外,如果只有思维活动,而没有思维成果,我们很难判断一个个体是否具有创造力。因此,思维成果是判断是否具有创造力的重要外在标志。要有思维成果,仅仅有思维能力是不够的,我们不能忽视动机、毅力等人格特征的重要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力与思维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客体,虽然联系紧密,但具有不同的结构⑶。 如果将创造力解释为生产出创新性产品的能力,那么就必须确定什么样的产品才算是创新性产品。创新意指“无中生有”和“首创”,这就意味着要有一个比较。根据比较的对象或范围不同, 我们将创造力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人创造力。如果创造者所生产出的产品针对创造者个体而言是 一种创新,那么创造者便表现出个人的创造力。如果创造者所在的学术圈认可了创造者所生产产品

小学教学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小学教学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小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能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总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自我中心”到“逐步社会化”,从低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到高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那种独立操作的能力,那种获得和运用新知识、新本领时呈现的智慧能动性,能够独立感受事物、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欲望,这正是学生创造性能力的萌芽和基础。而数学本身就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造能力提供土壤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一个主体性行为。没有正确的育人观,教师就不可能在教学中贯彻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本的思想,更谈不上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教师应时刻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造。教师应对学生的一些违反常规的思维持宽容的态度,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心理学告诉我们,处于压力下的思维往往带强迫性,很难具有创新性。创造能力的生成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

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学生对教师存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如果教师不注意主动引导,学生就很难放松,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善于融洽师生关系,调适学生心理,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别是根据小学生好玩爱动的特点,做好课外的交流;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身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要努力把乐观向上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教师要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不唯成绩论高低,对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创造力。 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突破口 首先,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培养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指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乐于观察是指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 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事物的形态、特征,并比较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将内容引伸至学生生活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无意识地认识到不但在课堂中要培养观察的习惯,在平时生活中也同样要培养观察的好习惯。 其次,引导学生确立观察的目的。目的性是观察力的最显著的特征。有目的地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的广度和

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忽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不会提问就不会创造,任何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开发小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必须从培养小学生“提问”能力开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要求我们必须更新理念,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显得尤其关键和迫切。 一、当前小学生“提问”的现状: (1)无疑可问。在我们传统教育思想里,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相当一部分教师仅是依照课本讲解无可争议、勿庸置疑的知识;亦存在部分教师仍奉行“满堂灌”的教法,使学生在40分钟内均处于被动的认知状态,缺乏主观能动性;而在课外有几乎永远都完成不了的作业,没有自己的“闲暇”时间想问题,这样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可以问呢? (2)不敢问。有些学生存在胆怯或自卑心理,碰到问题不敢问,怕丢面子,认为向教师或同学问问题,会给别人留下不好印象。 (3)不会问。就提问的内容而论,可分为科学问题与非科学问题。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或缺乏相应思维能力而“无从下口”,不知怎样问。或者有些同学总是问一些没有思考性的问题,如拿到题目一看,

不会做,就张嘴问:“这个题,怎么做?”而不是找出解题中遇到的困难来发问。 (4)不想问。部分学生特别是成绩优异的学生的问题较为新异、尖锐,若是经常得不到教师的明确答案,甚至是鼓励,也是容易挫伤他们提问的积极性的;当然也有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 二、分析小学生“问题”意识欠缺的原因: 1受各种传统观念和教学条件的影响,学生不能充分提问, 目前许多教师仍满足于教学的释疑解惑这一传统功能,习惯于传授现成的结论,而忽视知识的发展过程;过多地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却无视学生学习中产生的疑问;把自己的思维粗暴地强加于学生,用统一的思维模式来训练学生,使学生只能消极、被动、机械的学习。缺少在学习中发现与提出问题的惊奇、自豪以及创造的快乐等各种情感体验,导致学生的问题意识日益减少。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尽管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但是他们往往把问题作为自己的专利,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依照自己设计的问题一个个地解决,并且过多地追求课堂教学秩序的有条不紊。这样虽然比纯粹的“注入式”有改进,但并没有真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仍无法得到发展。 教师对“教学任务”这一问题的理解存在误差:把教学任务看作主要是知识教学而非是能力教育。认为训练学生提出问题会占用很多时间,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从而也较少去对学生进行“提问”能力的培养。当然,教学条件,如我们现在的大班额,遇到一些特开放的问题,我们也确实也没有时间和精力能让学生充分提问。 2、受学生传统观念、心理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学生懒于提问。 学生由于在传统教育中,主要是被动地接受的学习,满足于课本的现成结论,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于做“学问”,而不是做“学答”。大多数学生都已形成定性思维,认为提问是教师的事,作为学生只管一个“答”字。这极大的限制了学生提问能力的自我发展。

小学生美术创造力的培养

小学生美术创造力的培养 随着人们对新课程的认识和理解,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和美术教师应该成为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美术教材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了。 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随着人们对新课程的认识和理解,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和美术教师应该成为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美术教材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了。什么是课程资源?我们可以把课程资源认为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以利用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 课程资源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首先要重视校内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校内课程资源包括校内各种场所和设施,操场、黑板报、各种字体的标语、墙报、教室的布置、图书馆、实验室、专用信息等。校内人文资源,如教师群体特别是专家型教师,在书法、绘画、剪纸、泥塑等方面有专长爱好的教师,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纪校风,校容校貌,与教学

密切相关的各种活动,如实验学习、座谈讨论、文艺演出、社团活动、体育比赛、典礼仪式等,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的、最便利的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首先要着眼于校内课程资源,没有校内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成奢谈。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代。好奇和幻想是儿童思维的特征,也是儿童心灵纯洁天真的表现。他们可以“异想天开”: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孩子可以幻想在月亮上挂秋千摇荡;蝴蝶纷飞扑向孩子身上,说明我比花儿更美;不同国家的儿童可以用纸筒互相“打电话”。在成人看来似乎“荒诞不经”,对儿童说来,正是奥妙所在。因此,要指导画,就要去发掘他们这种儿童审美的奥妙。 不可忽视,让孩子学会自己造型。孩子画画,开始往往是画小孩,他们总是先画一个圆圈,这是一个头,再画上嘴巴,嘴巴很重要,它能吃糖、唱歌、讲故事,作用可大呢。又点上两小点是眼睛,它不象嘴巴那样重要。再刷刷几根头发。这就是他脑子里有的印象。至于耳朵、鼻子他们往往疏忽了的。如一竖是身体,二横是手臂,手掌不清楚,但五个手指头是不会弄错的,两腿和脚就只有两竖和两个小圈儿了。看到这里,我们首先要夸奖:“画得好!”鼓励他这样画下去。千万不能说:画得一点也不象,这样会扼杀孩子的兴趣。孩子的幼小心灵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和支

浅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a6371837.html, 浅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作者:卢芬芬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8年第06期 摘要:创新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标志。学生由于知识面较为狭窄,容易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一种强烈的好奇心理和探究心理。越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好奇心和探究心越强。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有利条件,并进行积极有效的保护。 关键词:创造力;环境;机会;提问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6-0234-01 "惜时增效,轻负高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培养出自已探究能力和创造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 说到创造力,常人总会觉得它遥不可及,认为它是某些领域内天才们的专属,然而创造力虽不是与生俱来,但也不是天才们的专利,幼儿天马行空的想法,总是给人带来惊喜,然随着年龄对增长,他们中大部分人却变得越来越守规矩,思维慢慢形成定势,解决问题常常以不变应万变,创造力慢慢消逝。 那么什么是创造力?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精神或物质产品的能力或特征,它既可以是一种新概念、新设想、新理论,也可以是一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它必须新且具有社会价值,例如精神病患者的一些奇异想法不具备社会价值便不能称之为创造。学生是明日的创建者,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是新时代教育的新需求,那么,教师要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本人拟结合本人平时的点滴体会,来谈谈在教学中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造力发挥的环境,教师要尊重个性 爱因斯坦认为,任何一项伟大的发明创造都来源于独立的个性。个性独立的条件是自由,个体天生是自由的。而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个体进行创造必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往往具有与他人不同的想法,他们个性独特,有些甚至偏离文化常模,偶尔还会扰乱课堂秩序,他们善于发现和提问,对于这样的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尽量保护他们的个性,做到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不给他们贴上异常等标签,不强制要求他们从众,给他们高度容忍,让他们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相信学生,把自主权更多地放给学生,给他们一片自由的天地,让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创造、去经受生活的锻炼和考

小学生注意力训练—游戏集中营(分年级)

小学生注意力训练—游戏集中营 适合对象:小学一年级至二年级 训练目的:训练学习能力,让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考试不粗心,提高学习成绩。 训练要求:每次训练5-10分钟,坚持训练,效果明显。 第一关注意力训练题 训练目的:提高学习注意力和视觉注意力。 训练方法:把字母行中的 j 找出来,并画上线。 例如: dhrtdjhj KoenvbjnebvbjekuhgjangyubvjekuhgjangykeskJdekjklojkiejismjkielijileuj hjiejiejnksilEjksmjwekjahxjikemjiskejndmkejjdejoekjsleIjksmennhuejnsj emhsjiwmaliewokmeijmdjeijiSmejksiojiejeivbjnunhjsvianujnbvejbjeijksvi ajnhvklijovnbyvhbkleioslekijieskeljieIjksmennhuejnsjeennhuejnsjemhsjw malivejiwmaliewokmeijmdjeijikksjeiksiejksiejsjkej 第二关上课不走神题 训练目的: 提高学习注意力和视觉分辨能力。 训练方法: 从下面的数字行中把所有1771 圈出来。 1717 7117 1771 7711 7117 1717 1771 7171 7117 1717 7711 1771 7171 1717 1771 1717 7117 7171 1717 1177 1717 7711 7117 1771 1717 7117 1717 7171 1717 7171 第三关细心写作业题 训练目的: 提高学习注意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训练方法: 自己写自己,在a里面写a,在d里面写d,在o里面写o

语文教学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语文教学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创造性教育是现阶段性兴起的一门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新学科,创造性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语文学科的学习。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提出相关个人看法。 标签:创造力培养;小学语文;培养策略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语文修养和读写能力,重视书本教材的教学,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同时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创造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其未来的综合发展。创造力培养对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这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辨证的思维能力,结合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辩证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成绩的同时也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人格 (一)尊重小学生的好奇心 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研究发现,好奇心与学生的创造性具有密切的联系,好奇心是创造性的基础,是一切创造和发明的源泉,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好奇心进行尊重和鼓励。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不成熟,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恐惧和畏惧,害怕自己的疑问而引发其他同学的嘲笑而闭口不言,这对其创造性和好奇心的发展极为不利,教师需要尊重小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将自己的疑问提出[1]。 (二)鼓励学生向有创造性的人物学习 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和模仿欲望强,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多鼓励学生学习爱迪生、达尔文以及居里夫人等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让学生在学习和阅读中不断受到其感染,提升自己的独立意识。 二、合理利用教材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小学教学中插图教学比较常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插如的作用,鼓励学生仔细看图,并且可以从图片中有效获取信息,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教材中的插图也并不是对课文的衬托,而是教材编著人员智慧的结晶,能够合理的、巧妙的、科学的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尤溪县第二实验小学数学课题组 自2012年10月本课题被立项以来,我们课题组在课题负责人韩章海校长的带领下严格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开展课题研究活动。2012年12月20日举行开题仪式,2013年11月8日举行课题中期交流活动,进修学校詹祖权老师到场指导。课题实施以来,学校投入资金3000余元,用于教师外出学习、听课以及开展县校级教研活动等。现将课题实施1年来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实施过程 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自课题开题以来,我们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理念的基础上,围绕本课题精选材料,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有效教学》、《新课程下的创新备课》、《教师如何做研究》等专著。此外,我们要求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平时要主动从有关报刊杂志和网上收集一些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文章,以进一步指导和充实我们的课题研究。 2、以活动促提高 活动,既为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更是促进教师提高课题研究水平的有力措施。 首先,积极参加县、校组织的各级各类活动,更新了教师的观念,开阔了教师的眼界。 其次,立足课堂,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教研”促“科研”。 课题研究课体现着我们课题研究组的思想和研究活动的进展,因此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研究的主阵地,在上好研究课上下功夫。每学期我们都安排了每月一次的课题研究研讨活动,我们采取的研究方法是:全体成员以年级组为单位,对教材先进行梳理,进行个人备课,再在教研组内进行讨论修改,然后立足课堂进行实践,集体评议时,执教老师要按照课题思想,说明为什么这样上,一名老师作中心评课,其他老师再集体评议,使每次研讨课都能让课题组的所有教师得到收获和提高。 第三,“请进来、走出去”活动。 每学期我校都要选派一定数量的老师到省、市、县学习、取经,尤其是优先安排课题组的老师参加,这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组老师的一种激励吧。另一方面积极与兄弟学校加强沟通,增进校际间的交流。我们分别与溪尾、光明中心小学进行了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同时每学期我校总会安排至少一次的讲座。每一次聆听专家的讲座,都会让老师们了解到许多先进的理念,都会让老师们更深入地反思自己! 第四,课题组沙龙活动。

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你清楚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吗?今天为大家带来了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资料,一起来看看吧!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造能力提供土壤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成败。 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一个主体性行为。 没有正确的育人观,教师就不可能在教学中贯彻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本的思想,更谈不上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 教师应时刻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造。 教师应对学生的一些违反常规的思维持宽容的态度,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突破口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 培养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 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指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 乐于观察是指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 引导学生确立观察的目的。

目的性是观察力的最显著的特征。 有目的地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锻炼。 反之,如果是无目的地观察,东张西望,对事物熟视无睹,那就锻炼不了学生的观察力。 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才能尽快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有所思、有所获。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创造能力提供基础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 学生的创造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刺激、引导,如准备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具(如实物、挂图、教学资料等)以及创造良好课堂氛围。 要允许学生走入“误区,在思维磨擦中,自省自悟。 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要善于以“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创造之花,对学生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以点拔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把改进的机

小学生注意力训练题

小学生注意力训练题 训练目的:提高注意力和视觉分辨能力 1)找出下面字母行的字母”w”,并用圆圈把字母”w”圈出来 r t y w t y h t u e x w I y g s x I u w o r e u d h l o w u e x c v t r s y w t u e c s x h w d t u e w m u e c t e h t w c h n x y u e t c v u n t w q s e h c x I t p b q w y e t x c I j k e r t h w c r e e u g w r y t a z e h t w c I l p q u d u n v w h t u y e o u e c w v h m f g w s x 2)把字母行中的u和v找出来,并画上线,例如:udhrtudvhv Hertduieiopnemucnjvsuieshyeunxaliw Jiklehunshanvyehjxoiuenvjsukienytabvmnbe Hiejgehunveuvbnimehygyyenunesievbeynjxiwgheg Gheunvsiwkjnxheubegvhnjsonnubehnnzbvhuejngabu 3)用最快的速度画出下列数字中重复的三个数字,并记录总共的个数。例如:5986446668321283666 记录:( 2 )对 24666423662466678389876664286662355 5566738977666886621066655489666743655 2089666265466628788774466622117743554 记录: 共有()对 4)从下面的数字行中把所有的7117圈出来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创造力

怎么样提升小学生的创造力 1.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造水平提供土壤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创造水平的培养是教师的一个主体性行为。没有准确的育人观,教师就不可能在教学中贯彻以培养学生创造水平为本的思想,更谈不上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树立准确的育人观是培养学生创造水平的前提。教师应时刻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造。教师应对学生的一些违反常规的思维持宽容的态度,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 2 二、提升学生的观察水平,为创造水平提供突破口 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培养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指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乐于观察是指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增强观察。引导学生确立观察的目的。目的性是观察力的最显著的特征。有目的地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锻炼。反之,如果是无目的地观察,东张西望,对事物熟视无睹,那就锻炼不了学生的观察力。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才能尽快地提升学生的观察力。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有所思、有所获。 3. 3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创造水平提供基础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学生的创造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刺激、引导,如准备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具(如实物、挂图、教学资料等)以及创造良好课堂氛围。要允许学生走入“误区”,在思维磨擦中,自省自悟。学生在实行创造思

小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培养

“小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培养” 阶段研究工作报告 成都理工大学附小课题组 “小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是我校总课题“开放式 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下的一子课题,是课题组全体老师对学生实施问卷调 查分析和认真研究讨论后,结合我校实际,从课堂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中提 炼出来的课题。课题小、操作性强、切合我校实际。下面就把该课题从2003 年5 月总课题开题以来的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和反思。 一、研究工作概述 1、立背景课题,抓小课题。 学校总课题组自2002 年9 月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开放式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修改完善和开题论证工作。随着研 究的逐步深入,课题组老师发现学校总课题太大,难以把握、难于操作、难 于出成果。2003年7月,课题组集体研讨会经过大家激烈的碰撞后决定:将总课题定为背景课题,抓小课题,抓突破口,深入课堂搞研究,课题组合力研究本校实际问题——小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培养。方向一定,利用暑假休息时间,大家分头查找资料,重新研究并制定子课题研究方案。 2003 年9 月一开学,课题组就召开多次会议修改完善子课题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并逐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落实。 2、发挥校园网优势,对实验班学生实施网上问卷调查。背靠成都理工大学,我校兴建了富有自身特色的校园网,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ca6371837.html,. 2003年9 月,课题组老师充分发挥校园网优势,由计算机朱磊老师负责在校园网上制作了“小学生问题意识调查”的问卷。实验班学生利用计算机课时间由计算机朱磊老师和该班实验老师引导,学生自主进入校园网进行网上答题。课题组老师根据实验班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撰写问卷调查报告,然后再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和本班学生实际确定个人研究主方向,并写出“个人科研计划(2003年9月——2004年7月)”。这项工作已于10 月初结束,课题组实验教师都已

小学美术教育论文创造力培养论文: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育论文创造力培养论文: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中创 造力的培养 由于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小学美术教学正在日益受到重视。然而很多教师却因受“应试教育”的制约,都比较重视技能训练和学生的模仿能力的培养。而对其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以下我就少儿美术教学中创造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由于儿童自身潜意识的童趣、稚拙的造型特点,学生往往会把果子画成人面,并赋予表情,把画一个人侧面的眼睛可以画成正面人的眼睛,人物手脚可以随意安排,全身比例也没有一定的规律。在他们眼中,观察到的不只是自然形态的模拟,也不受固定程式的束缚,随意性的人物夸张变形,表现童趣稚拙,他们习惯用线条去绘画自己的生活。因此,在我们教学时应极积引导儿童这种自然古朴、单纯的审美意蕴和思维现象,顺其自然,培养其创造能力。 其次,儿童在美术表现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喜欢画自己最亲近的人、最喜欢的玩具、最喜爱的食品,总之喜欢画自己的所思所好。虽然有时画得不像、不美,但却具有他们独特的个性,成人不要限制他们画什么或画成什么样子,更不要轻易作出否定评价。要积极的对儿童的作品做出及时的肯定。如果对儿童作出种种限制,就容易抑制其美术兴趣,说不定一个美术天才在无形中就被成人的要求和限制所扼

杀。美术教育者应最大限度的保护儿童的天性。充分发挥他们在某一方面的特别爱好,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望。 再次,美术活动始终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无法进行创作。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美术作品中呈现儿童的聪明才智和富有个性的创造,充分发挥其想像,对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十分重要。教师要提高儿童的创造性,启发式教学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得到挖掘和发展,从而拓宽他们的思路,使其创造力得以诱发和培养。由于儿童的控制力弱,想说就说,想做就做,喜欢用好奇的眼光看世界,想象世界,有着天生的探索欲,我们应启发他们,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高尔基说过:“一个艺术家在其艺术加工的各种手段中,想象力是重要的环节,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技术中最本质的技术。”培养儿童想象力,发挥学生的表现才能,使儿童多思,多想,多问,自觉养成比较和概括的思维习惯,同时让学生夸张想象,极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吸取素材,从生活中学习,要把瞬息变化,美丽多姿的生活反映到艺术作品中去。观察是重要的前提,通过观察,学生能够直接认识和理解,再描绘想象,建立起明晰的知觉形象。对物体的质感,形状构造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造型能力,因此我们应尽量提供机会,让儿童观

训练孩子注意力的9个小游戏

训练孩子注意力的9个小游戏 游戏是儿童玩具最喜欢的方式。注意力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训练,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成效。方法是或比赛,或陪玩,贵在孩子的坚持,重在大人的参与。在训练次数的安排及学习材料的内容应遵循的原则是:从小到大、从短到长、从少到多、从易到难。以下几个活泼有趣的方法,不妨一试: 1、玩扑克 可锻炼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快速反应能力。取三张不同的牌(去掉花牌),随意排列于桌上,如从左到右依次是梅花2,黑桃3,方块5、选取一张要记住的牌,如梅花2,让她盯住这张牌,然后把三张牌倒扣在桌上,由家长随意更换三张牌的位置,然后,让她报出梅花2在哪儿。如她说猜对了,就胜,两人轮换做游戏。随着能力的提高,家长可以增加难度,如增加牌的数量,变换牌的位置的次数和提高变换牌位置的速度。 2、“开火车” 这种游戏要三人以上。以三人为例:三人围坐一圈,每人报上一个站名,通过几句对话来开动“火车”。如,父当作北京站,母当作上海站,孩子当作广州站。父拍手喊:“北京的火车就要开。”大家一齐拍手喊:“往哪开?”父拍手喊:“广州开”,于是,当广州站的儿子要马上接口:“广州的火车就要开。”大家又齐拍手喊:“往哪开?”儿子拍手喊:“上海开”。这样火车开到谁那儿,谁就得马上接得上口。“火车”开得越快越好,中间不要有间歇。这种游戏由

于要做到口、耳、心并用,因此能让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也锻炼了思维快速反应能力。 3、顶乒乓球 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往往是孩子抗干扰能力较差。要保持注意力集中本不容易,若旁边再有人故意制造干扰源,进行人为干扰,你会觉得更难以集中注意。然而正因为有干扰,有难度,才能在人为设置的更困难更复杂的情境中,训练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以和孩子顶乒乓球来说明:让孩子把球放在球拍上,顶住它不让它掉下来,绕桌子行走一圈。大人在旁边进行有意捣乱,可以拍手跺脚,大喊大叫,可以故意用语言刺激:“掉了!就要掉了!”但不能碰及孩子的身体。这样,孩子为了不让乒乓球掉下来,必须保持镇定和注意力集中,等绕完一圈才算胜利。接下来可以互换角色玩。 4、给数字划线 家长可在一张纸上写出几组数字,每组都是一连串的数字,一式两份,家长和孩子各人一份,同时做,看谁先又快又好地做完。介绍三种题型: (1)在某个数字下划线。如划消“8”,如:487557826868144082681037482685 (2)在两个相同的数字下划线。如:660987553479934292239667573397。 (3)在两两相邻的数字下划线。这两两相邻的数字是其和等于10的两个数字。如:259645873655915428753709108746。

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特点教学教材

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的 特点

一、创造力的概念 创造力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这里的产品是指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思维成果。它既可以是一种新概念、新设想、新理论,也可以是一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二、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通过学习活动,逐步掌握读、写、算等最基本的知识技能,掌握大量的间接的知识经验,学会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来掌握概念,学会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逻辑判断和推理、论证,这些大大促进了儿童书面言语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儿童的一些比较稳定的个性倾向和品质也形成和发展起来。这一切使得儿童在心理的各个方面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小学生心理诸方面的新变化、新发展影响着他们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小学生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想象创造性的发展和思维创造性的发展两个方面。 (一)想象创造性发展的特点 儿童入学后,想象的创造性有了较大的提高,以独创性为特色的创造想象日益发展起来。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再造想象占很大比例,随着经验的逐步丰富,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大脑中的表象越来越多,想象的创造成分也随之增加,想象的内容也更细致、丰富,并且能在词的水平上进行生动和形象的联想,初步具有了创造想象的能力。有人在研究小学生作文中想象能力的发展中发现,一、二年级的儿童写人物的时候,必须以具体形象作为支柱,谈不上什么创造; 三、四年级的儿童写人物的时候,以真实为主,适当地加工修饰,有创造想象的因素;五、六年级的儿童写人物的时候,表现出明显的创造力。 (二)思维创造性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小学生的思维获得了初步的完善和发展。随着小学生思维的整体发展,小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也在不断发展,并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有人根据对创造性水平较高的小学生及其作品的分析研究,认为小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发展有如下特点。(1)思维的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85%的小学生在写议论文的过程中,受到成人的帮助,但每篇小论文都凝聚着他们独立思维的智慧。(2)思维的深刻性与肤浅性的矛盾。小学生的思维还十分肤浅,但思维深刻性在创造活动中也时有体现。(3)思维的流畅性与滞涩性的矛盾。小学生联想自然、想象活泼,往往导致新的发现。但在创造活动中,由于知识经验的缺乏、思维方法的单一、习惯性思维的束缚,也常有思路中断或进展缓慢的滞涩现象。(4)思维的发散性与单一性的矛盾。发散思维与单一思维在小学儿童的活动中往往此起彼伏,有时思路较广,有时钻人死胡同,很难自拔。(5)思维的能动性与不随意性的矛盾。一方面他们都能使思维始终指向于明确的创造对象和研究主题;另一方面,他们还不能自觉地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创造活动,不随意思维、被动思维的惰性仍占有较大的成分。

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大兴中心小学王聪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始于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所以它要求课程的设计能够有生动有趣的、适合学生水平的现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数量和空间关系去观察、比较、分析、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实验、推理和判断等数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的问题解决,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问题的有力武器;同时也获得进行数学问题解决的切身体验和能力。本文通过对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教学要素进行整合,提高促进学生素质。(一)提供现实的、有价值的和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是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切入口。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总要有一个对原有知识的激活阶段,然后通过同化或顺应过程重建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联系,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进入另一个更高的发展状态”。同时,“问题空间”不是作为现成的东西随着问题而直接提借给问题解决者的,而是通过问题解决者的问题提出主动地建构的。因此只有当学生领悟到提问的价值时,才能自觉主动地从问题中求取智慧获得发展,这对教师既是一种促进,又是一种挑战,一方面,通过分析某个学生提问的数量和质量,教师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把握他的思维特点,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学生积极发问,对教师的知识素养,应变能力,课堂调控艺术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时分的认识》这一节课,第一位教师直接拿出一个钟面,并在小黑板上出示了如下的问题:钟面上有几个数字?有几根针?有几大格?几小格?一大格和一小格的关系怎么样?另一位教师则为每四个同学准备了一个钟面,请他们自由观察,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跟组内同学说一

谈谈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谈谈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创造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但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可能会扼杀孩子的这种能力。儿童是充满活力、勇气和创意的,只要让孩子的潜能得到全面的发挥,他们就可以有丰富多彩的创意产生。作为义务阶段孩子的父母,除了令他们拥有一个快乐和健康的童年外,我们更要多方面鼓励他们尝试和探索,提供更多空间和机会,给他们一个创意的天空。 1. 尊重孩子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父母对他们提出的意见应予以重视和尊 重。 由于孩子的多元智能不同,往往在文化课方面有优势的学生,在学校和家庭得到人性上尊重要多一些。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优等生” ,也没有绝对的“差生” ,所以万物才能和谐地、共同生活在一个大自然中,我们祖先早就用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将这一思想表现出来,我们孩子,尤其是“差生”更需要的得到尊重。 可以和孩子们玩牙签游戏,让小孩分别用三根、五根、八根牙签组合多少种图形,定期做类似这样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找到乐趣,找到成功,找到自我的价值。 2. 给予空间 让孩子有表现的机会,并对他们的表现加以鼓励和欣赏。所谓空间,实际上就是思考的空间。 可以给孩子一个萝卜和一些牙签,让小孩用小刀、刻刀等工具,把萝卜创造成形形色色作品,牙签作为连接之用。定期做类似这样的游戏,孩子会在自己想象的空间里,创造出他们的世界。 3. 自由探索 鼓励孩子主动自觉的探索精神,让创新成为一种乐趣。提供多方面的刺激,让孩子尝试接触不同的东西,自由探索各方面的事物。把问题交给孩子,激活他的思维,诱发他探究问题的好奇心,并给他解决问题留有一定的探究时间和空间,使他有一个对问题更全面、更新颖、更带有个性色彩的认识。 可以和孩子玩“钓啤酒瓶”游戏,要求:鱼竿的长度不限,鱼钩的形状不限,鱼线材料 不限,但鱼线加鱼钩的长度不小于 1 米。钓鱼的队员需站在 1 米高的桌子上,鱼必须钓到高出桌面才被确认成功钓到一条鱼。也可以做作科学实验游戏。定期做玩类似这样的游戏,孩子逐步学会去思考、去探索、去动手,,

小学生注意力训练教案

小学生注意力训练游戏教案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心理健康教育 3.课题:集中我们的注意力 4.课时:1 5.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 ①查询百度网站收集的有关注意力概念知识资料 ②查询百度网站收集的有关好的注意力方法,为“锦囊妙计”做准备。 教师课前准备: ①查询百度网站收集的有关注意力概念知识资料 ②查询百度网站收集的有关好的注意力方法,为“锦囊妙计”做准备。 【辅导理念】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人的任何心理活动都离不开注意,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开端,并伴随着心理活动的始终。

(1)无意注意仍占重要地位。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一定的注意习惯,但任意以无意注意为主,很容易因突发事件而转移注意。(2)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不够。心理学的实验表明,7—10岁的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15—20分钟,以外的时间就是“走神”、“溜号”了。很容易出现分心的现象,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3)注意分配和转移的能力不强。学习活动需要听、说、读、写同时运用,即要动手,又要用脑,这就需要注意的分配。但是小学生不善于分配注意,如写字时就忘了听课。另外他们注意转移的能力也不强,刚上完一节音乐课,就很难转移到其它课上了。(4)小学时期又是训练孩子注意力的最佳时期。【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提高注意力的意识,体验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 2、通过活动,教会学生提高注意力的方法,懂得做任何事都要“心到”, 只有做到“心到”,才能做到“耳到”、“眼到”、“口到”学会排除来自外界和内部干扰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学会提高注意力的方法。 难点:运用提高注意力的方法,消除注意力的分散。 【活动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每人一张迷宫图、传话纸条、一支笔、

小学生创造力培养

小学生创造力培养 摘要摘要:以小学四年级学生为对象,以TTCT—图画和威廉斯创造性倾向量表为量具,使用创造性教学策略,实行了为期3年的创造力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能够培养,且只要培养就会得到发展,培养创造力并不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培养创造力应该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以创造性倾向为重点。以使其更加有效的促动学生素质的提升。 摘要:小学生、创造力、培养、实验 一、新问题提出 创造力是人的综合素养,包括多种心理成分。在本探究中.作为操作定义,创造力是指创造性思维水平和创造性个性倾向。 创造力是人类实行创造性学习和工作的心理基础,是创造型人才的关键特征。近年来,世界各国都把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改革的目标。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气的源泉。”一个没有创新水平的民族难以屹立世界民族之林。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的创造性应用。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我国培养世纪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迫切要求,是我们教育改革的重点课题。 还在40年前,日本在《相关人的水平政策的报告》里说摘要:“比什么都重要的是通过教育使广大国民具有可能实现自主技术的基础教养和创造性水平”、“培养基础水平就是养成不依靠他人,而是独立思索,自己产生解决新问题的思想、态度和方法,即形成创造力。”发达国家的教育普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作了大量的实证性探究为教育提供了切实的依据。但是,我国到当前为止在培养学生创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