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崩漏中医诊疗方案

崩漏中医诊疗方案

崩漏(异常子宫出血)诊疗方案

一、中西医病名

(一)中医病名:崩漏

(二)西医病名:异常子宫出血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9版(马宝璋、齐聪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月经周期紊乱,出血时间长短不定,血量时多时少,出血常发生在短期停经之后,或伴白带增多、不孕、癥瘕等症候。根据月经周期紊乱,出血时间长短不定症状,结合性腺激素测定、基础体温测定、B超检查、宫颈刮片、宫腔镜检查及子宫内膜活组织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1)症状:子宫不规则出血,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不定或增多,甚至大量出血,出血期间一般无腹痛或其他不适,出血量多或时间长常继发贫血,大量出血,可导致休克。

(2)体征: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发现;生殖器炎症者,可有炎症体征;妇科肿瘤者,可有子宫增大,质硬或形态的改变,或附件有囊性或实性包块。

上述症状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3项:排除子宫及附件器质性病变;经期长短不一;经量不定或增多。

(3)实验室检查

①妇科超声检查:排除子宫及附件的器质性病变。

②卵巢功能测定:对异常子宫出血诊断有参考意义。

③甲胎蛋白、碱性磷酸酶、红细胞沉降率等测定:可排除卵巢恶性病变。

④宫颈刮片:排除宫颈管病变可能。

⑤子宫内膜活组织检查:明确异常子宫出血病因。

⑥尿HCG:阴性。

(二)证候诊断

参照《中医妇科学》第9版(马宝璋、齐聪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1)肾阳虚证

主症:①经血非时而下;②出血量多;③淋漓不尽。

次症:①经血色淡质稀;②腰痛如折,畏寒肢冷;③小便清长;④大便溏薄;

⑤面色晦黯。

舌脉: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2)肾阴虚证

主症:①经血非时而下;②出血量多;③淋漓不尽。

次症:①血色鲜红,质稠;②头晕耳鸣;③腰痠膝软;④手足心热;⑤颧赤唇红。

舌脉:舌红苔少,脉细数。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3)脾虚型

主症:①经血非时而下;②出血量多;③淋漓不尽。

次症:①色淡质稀;②神疲体倦;③气短懒言;④不思饮食;⑤四肢不温;

⑥面浮肢肿、面色淡黄。

舌脉: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4)血热证

主症:①下腹绵绵作痛或刺痛;②腰骶酸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

次症:①血色深红、质稠;②心烦少寐;③渴喜冷饮;④头晕面赤。

舌脉:舌红,苔黄,脉滑数。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5)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疼痛或坠痛,缠绵日久;②痛连腰骶,经行加重;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①血色紫黯有块;②小腹疼痛拒按。

舌脉: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或弦涩有力。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三、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肾阳虚证

治法:温肾助阳,固冲止血。

推荐方药:

①大补元煎《景岳全书》。人参、山药、熟地黄、杜仲、当归、山茱萸、枸

杞子、炙甘草

中成药:复方玄驹胶囊等。

2.肾阴虚证

治法: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推荐方药:

①左归丸《景岳全书》。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旱莲草、炒地榆。

②育阴汤《百灵妇科》。熟地、山药、续断、桑寄生、山茱萸、海螵蛸、龟板、牡蛎、白芍、阿胶、炒地榆。

3.脾虚型

治法:健脾益气,固冲止血。

推荐方药: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黄芪、白术、龙骨、牡蛎、海螵蛸、山茱萸、白芍、五倍子、棕榈碳、茜草根。

4.血热证

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推荐方药:

清热固经汤《简明中医妇科学》。黄芩、地骨皮、生地、阿胶、龟板、牡蛎、焦栀子、地榆、藕节、棕炭、甘草。

5.血瘀证

治法:活血祛瘀,固冲止血。

推荐方药:

逐瘀止崩汤《安徽中医验方选集》加减。没药、五灵脂、三七、丹皮炭、炒丹参、当归、川芎、阿胶、炒艾叶、乌贼骨、龙骨、牡蛎。

中成药:龙血竭胶囊、云南白药胶囊等。

(二)外治法

1.耳穴压豆

主穴肾、内生殖器、内分泌、肾上腺、皮质下、缘中

配穴膈、肝、脾、腰痛点

每次选主穴3个,配穴2个

每日按压3-5次,每次10-15分钟,双耳同时贴压,隔日换药一次,10天一疗程。

2.穴位贴敷

中药:固本止血散炙黄芪100g 党参100g 丹参100g 升麻50g 丁香25g 当归25g 艾叶炭25g 炮姜25g 侧柏炭25g 炒白术15g 小蓟25g 煅龙骨40g 煅

牡蛎40g

穴位:神阙、气海、中极、关元、子宫

3.针灸治疗:

取穴:关元、三阴交、隐白。

配穴:血海、太溪、足三里。

4.宫腔镜检查+诊刮术。

四、难点分析

1.崩漏止血治疗是治愈崩漏的关键。应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止血后患者多不能坚持治疗,以致不能治其本,导致复发。

2.伴有贫血时及时纠正贫血,血红蛋白低于7g,考虑输血。

3.出血过久或贫血明显,常易并发感染邪毒,酌情抗感染治疗。

4.入院后应配合B超检查,B超提示子宫内膜增厚的已婚妇女必要时行宫腔镜检查+诊刮术,内膜送病理以排除内膜病变。

5.情志对于崩漏的治疗影响极大,对患者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形成互动的医患关系,以及临床治愈后对患者长期的督导都是临床治疗的难点。

五、疗效评价

治愈:阴道流血止,月经周期正常能维持3个月以上。血色素在10g以上,恢复正常排卵,黄体期不少于12天。

显效:阴道流血止,月经周期正常,但经期仍较长(7天以上,10天以下),自觉症状消失,血色素在10g以上。

有效:月经周期、经期部分自觉症状明显改善,血量减少血色素在8g以上。

无效:以上各项均无改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