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历史地球演化史知识点

高一历史地球演化史知识点

高一历史地球演化史知识点地球演化史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地球自形成以来经历的各个时期、各种变迁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了解地球演化史的知识点对于理解地球的形成、变化以及生物的进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介绍高一历史地球演化史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1. 地球形成与地壳演化

地球的形成可以追溯到约46亿年前的太阳系形成时期。地球表面主要是由地壳和岩石构成,经历了地壳的构造和演化。地壳演化主要包括板块构造理论和地壳运动,这些过程形成了地球的大陆和海洋。

2. 地球内部结构和构造

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部分。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地幔主要由硅、镁、铁、氧等元素组成,地壳主要由岩石和矿物质组成。地球内部的构造包括地球的热力循环、地震和火山活动等。

3. 古生物与生物进化

地球演化史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生物的进化。通过化石记录

和化石发现,科学家们了解到了地球上很早期的生物群落和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不同时期的生物演化历程。生物进化是基

因变异、自然选择和适应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4. 地球的气候变迁

地球的气候变迁是地球演化史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化石、冰芯和地层等记录,科学家们可以了解到地球在不同时期的气候

特征和变化趋势。气候变迁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生物进化产生了

重要的影响。

5. 地球资源与环境保护

地球演化史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是地球的资源分布和利用。

地球上存在着各种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水资源等。了解地球资

源的形成、分布和利用现状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

要意义。

6. 地质灾害与防治

地球演化史中还包括地质灾害的发生和防治。地质灾害包括

地震、火山喷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

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防治措施有助于减少灾害的损失。

通过学习以上高一历史地球演化史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地球的形成、变化和演化过程,对于理解地球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能够更好地保护地球环境,合理利用地球资源,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地球的历史演化

地球的历史演化 地球的历史演化 2011年11月01日 从45亿年至38.5亿年期间,为地球形成时期。地球起源于46亿年以前的原始太阳星云。经过微星的集聚、碰撞和挤压使其内部变热,以后则是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使地球内部进一步升温,约在距今45-40亿年前,当温度上升到铁的熔点时,大量融化的铁向地心沉降,并以热的方式释放重力能,其能量相当于一千多次百万吨级的核爆炸。大量的热使地球内部广泛融化和发生改变,逐步形成了分层结构,其中心是致密的铁核,熔点低的较轻物质则浮在表面,经冷却形成地壳。 地球的演化历史可以分为四个巨大的发展阶段: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其中冥古宙(距今4600Ma年—3800Ma年前)和太古宙(距今3800Ma年前—2500Ma年前)与地球演化过程中生命化学进化的关系最为密切。冥古宙时期,大的天体碰撞事件使得有机分子都无法稳定存在,更谈不上生命的诞生,但是这为以后生命的起源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冥古宙后期(大约在40亿年前左右),这种碰撞事件开始大幅减少,地球也慢慢冷却下来,有机分子的大量合成也使得生命起源成为可能。地球上最古老的沉积岩大约有40多亿年的历史,也就是说,地球凝聚几亿年后才形成硬的地壳,生命才有了立足之地。位于加拿大北部的一组变质岩——Acasta片麻岩是已知最古老的、保存完好的地球表面一部分,放射性年代测定表明Acasta片麻岩有40亿年的历史。W.H. Peck等通过分析澳大利亚西部的地质断层处的Jack Hills锆石,更是认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大约形成于44亿年前。 冥古宙是最早的一个地质年代,旧称冥古代。开始时间定义为地球形成时。冥古宙属于前寒武纪,下一个宙是太古宙。冥古代(Hadean)是指自地球形成至距今

地球起源和演化

地球起源和演化 固体地球形成至今,在46亿年的漫长演变史中,经历了地球化学动力演化、大气成分的演化、海陆变迁及生命的演化,形成今日的地球。这些变化,有些是逐渐发生的,有些是突然发生的。下面小编带你去看看地球系统演化。 地球起源 太阳系的形成 关于太阳系的形成,一类认为太阳系是一次激烈的偶然突变而产生的,即灾变说观点;另一类则认为太阳系是有条不紊地逐渐演变成的,即演化说观点。 1755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原理,提出一个太阳系形成的假说,认为太阳系中的太阳、行星和卫星等是由星云——一种稀薄的云雾状微粒物质逐渐演化形成的。1796年,法国天文学家拉普拉斯也提出了与康德类似的星云说,后人常把两者合起来,统称“康德一拉普拉斯星云说”。这个假说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占统治地位。 星云说认为:恒星的形成是银河弥漫的原始星云的某一个球状碎片,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不断收缩,产生旋涡,旋涡使星云碎裂成大量碎片,每个碎片又逐渐转化为恒星。太阳就是其中之一,它也不断收缩、旋转,在长期的运动中形成原始太阳。周围的物体不断聚合、碰撞,越转越大,就形成了今天的八大行星。行星周围的物质,也是这样渐渐形成了卫星。这就是太阳系形成的一个主要假说。 唯心主义认为,地球和整个宇宙都是依神或上帝的意思创造出来的。18世纪爱尔兰一个大主教公开宣称:“地球是纪元前4004年10月23日一个星期天的上午9时整被上帝创造出来的。”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远古的时候还没有天地,宇宙间只有一团气,在一万八千年前,有位盘古氏开天辟地,才有了日月星辰和大地。 康德和拉普拉斯他们认为太阳系是由一个庞大的旋转着的原始星云形成的。原始星云是由气体和固体微粒组成,它在自身引力作用下

地球地质年代演化史

地球地质年代演化史 介绍 地球地质年代演化史指的是地球从形成至今的演化历程。它记录了地球上各个时期发生的重要地质事件和地质现象,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历史变迁和地球上生物和非生物的发展演化。本文将对地球的地质年代演化史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早期地质年代(45亿年前-20亿年前) 地球形成 • 4.5亿年前,地球从太阳原始星云中形成。 •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地球表面温度非常高,有大量火山喷发。 公元前4亿年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表面温度逐渐下降,海洋开始形成。 •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和地壳运动导致了地球上第一个大陆的出现。 地球地壳演化 1.公元前35亿年:第一个地壳大陆形成。 2.公元前30亿年:大陆板块碰撞形成了更大的陆块。 3.公元前25亿年:大规模的地壳运动使得形成了超级大陆。 中期地质年代(20亿年前-5亿年前) 地球上的生命出现 •公元前20亿年,最早的细胞生物出现在海洋中。 •生物开始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引发了全球氧气增加的大氧化事件。

大约15亿年前 •地球上的大洋形成,并且陆地和海洋之间的交互作用增加。 地球地理环境变化 1.地球上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地质活动带,如环太平洋地震带。 2.地球板块运动导致了地壳断裂和山脉的形成。 后期地质年代(5亿年前-现今) 地球上的生命多样性 •公元前5亿年,地球上出现了多样的植物和动物。 地球气候变化 1.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加剧,导致极地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 2.全球变冷:地球气候出现周期性冷却期,如冰河时代。 人类的出现 •在过去的几百万年里,人类的祖先开始演化,并形成现代人类。 结论 地球地质年代演化史是地球的发展历程的记录,它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在地质年代的不同阶段,地球上发生了众多的重大地质事件和生物演化的变化,这些事件和变化对地球上的生命和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深入研究地球地质年代演化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地球,保护地球,发展可持续的未来。

地球演化史

地球演化史 地球的演化主要经过6个时期:太古宙、元古宙、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太古宙距今36至25亿年。它是地球地质史上最古老且历时较长的一个时代,是地球原始地壳、原始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形成发展的最初阶段。由于重力分异不充分,地壳薄弱,岩浆活动频繁,构造运动、变质作用普遍而强烈。直至中晚期开始形成稳定的小型花岗岩质陆核。当时,大气圈及水圈缺氧,海洋广阔、陆地小而不稳,某些海洋中已经出现蛋白质和核酸,后期发展成简单的细菌和蓝绿藻。 元古宙距今25至5.43亿年。元古宙时代构造运动频繁,造成陆核扩大,形成原地台和古地台,主要是在南半球构成了一个联合古陆,即冈瓦纳古陆。另外当时大气圈已转化为氧化环境,促进了岩石风化及沉积作用。元古宙最重要的是原核生物转化为真核生物,比如绿藻,晚期并开始出现原始动物。 早古生代划分为寒武、奥陶、志留三纪,距今5.43至4.1亿年。早古生代初期地壳构造变化不大,但末期的加里东运动,使海洋缩小,陆地扩大。开始,大部地区较温暖、干暖;奥陶纪晚期气候转寒并出现一次大冰期,并导致全球海洋面下降。之后,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热。此时期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以三叶虫为最;脊椎动物的原始鱼类和半陆生裸蕨植物出现。 晚古生代划分为含泥盆、石炭、二叠三纪,距今4.1至2.5亿年。从泥盆纪开始,浅海明显向大陆转化,而且开始明显的气候分带现象。石炭到二叠纪,欧美古陆与西伯利亚古陆合并为劳亚古陆,并与南方的冈瓦纳古陆形成新联合古陆或泛大陆。晚古生代的另一重要特征是蕨类繁盛,并在晚二叠出现裸子植物;动物从原始脊椎到有脊椎,出现鱼类、两栖类、原始的爬行动物。 中生代划分含三叠、侏罗、白垩三纪,距今2.5至0.65亿年。中生代是构造运动剧烈而频繁的时代。至晚白垩纪,大陆已分为亚欧大陆、印度、非洲、南极洲-澳大利亚、南美洲和北美洲六大板块,中国大陆的基本轮廓在此时建立。中生代初期较炎热干燥,后期渐转温暖湿润。另外,生物界变化显著,裸子植物繁盛,后被被子植物取代;开始出现恐龙,直到白垩纪末灭绝;海生物脊索动物菊石也盛行;爬行类开始向哺乳类和鸟类演化。 新生代划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距今0.65亿年。此期间海底继续扩张,形成亚欧大陆-印度、非洲、澳大利亚、南极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六大板块。古近纪气候温暖而

高一历史地球演化史知识点

高一历史地球演化史知识点地球演化史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地球自形成以来经历的各个时期、各种变迁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了解地球演化史的知识点对于理解地球的形成、变化以及生物的进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介绍高一历史地球演化史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1. 地球形成与地壳演化 地球的形成可以追溯到约46亿年前的太阳系形成时期。地球表面主要是由地壳和岩石构成,经历了地壳的构造和演化。地壳演化主要包括板块构造理论和地壳运动,这些过程形成了地球的大陆和海洋。 2. 地球内部结构和构造 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部分。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地幔主要由硅、镁、铁、氧等元素组成,地壳主要由岩石和矿物质组成。地球内部的构造包括地球的热力循环、地震和火山活动等。 3. 古生物与生物进化

地球演化史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生物的进化。通过化石记录 和化石发现,科学家们了解到了地球上很早期的生物群落和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不同时期的生物演化历程。生物进化是基 因变异、自然选择和适应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4. 地球的气候变迁 地球的气候变迁是地球演化史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化石、冰芯和地层等记录,科学家们可以了解到地球在不同时期的气候 特征和变化趋势。气候变迁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生物进化产生了 重要的影响。 5. 地球资源与环境保护 地球演化史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是地球的资源分布和利用。 地球上存在着各种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水资源等。了解地球资 源的形成、分布和利用现状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 要意义。 6. 地质灾害与防治 地球演化史中还包括地质灾害的发生和防治。地质灾害包括 地震、火山喷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

地球的演化历史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演化历史知识点总结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的演化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十亿年前。通过科学家们的研究,我们已经深入了解到了地球的演化历史,并且发现了许多令人震惊的事实。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地球的演化历史知识点。 1. 地球的形成 地球的形成可以追溯到约46亿年前。当时,太阳系中有大量的尘埃和气体,它们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原始的太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气体和尘埃形成了行星和卫星,地球也是其中之一。 2. 地球的结构 地球的结构主要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地核是地球的内部部分,由铁和镍组成,温度非常高,是地球的磁场产生的来源。地幔是地核和地壳之间的层,主要由硅和镁组成,是地球的中间部分,具有大量的岩石和矿物。地壳是地球的最外层,主要由岩石和矿物组成,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 3. 地球的演化 地球在它的演化历史中经历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包括地壳形成、火山喷发、地质运动等。这些事件不仅改变了地球的外貌,还影响了地球上的生物和气候。例如,地壳形成使得地球表面出现了陆地和海洋,而火山喷发和地质运动则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了生存的条件。 4. 生命的起源 科学家们普遍认为,生命是在地球上的大约35亿年前产生的。当时,地球上的环境条件逐渐适宜了有机分子的产生和演化,使得原始的生命形式得以诞生。这些原始的生命形式逐渐演化成了各种不同的生物,为地球上的生态系统铺平了道路。 5. 地球的气候变化 地球的气候一直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受到地球自身的影响,还受到太阳辐射、大气层厚度、地球自转轨道的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科学家们通过对古代气候的研究发现,地球的气候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不同的气候条件对地球上的生物和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6. 地球的未来 地球的未来是一个充满未知的领域,但科学家们已经对它进行了一定的预测。他们认为,在未来的几百万年内,地球上的气候将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可能会出现多次冰河期和间冰期。与此同时,地球的大气层也将会发生变化,可能对地球上的生命和环境造成重大的影响。

中生代地球演化史的特点

中生代地球演化史的特点 引言 中生代是地球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涵盖了从2.51亿年前到6,600万年前的 时间段。在这个时期内,地球发生了许多重大的演化事件,包括大规模的生物进化、板块构造和气候变化等。本文将详细介绍中生代地球演化史的特点。 1. 生物进化 1.1 显著的物种多样性 在中生代,生物进化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物种。特别是侏罗纪时期,恐龙成为当时陆地上最为显著的动物群体之一。海洋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海洋生物,如鱼类、贝类和海藻等。 1.2 植被演替 随着时间推移,植被也经历了演替过程。早期中生代以裸子植物为主导,然后逐渐出现了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在侏罗纪末期迅速扩张,并成为目前地球上主要的植物群落。 1.3 大规模的灭绝事件 中生代也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灭绝事件。最著名的是白垩纪末期的恐龙灭绝事件,这导致了许多物种的消失,包括恐龙和海洋爬行动物。中生代还发生了其他几次小规模的灭绝事件,对当时生物界造成了重大影响。 2. 板块构造 2.1 大陆漂移 在中生代,地球上的大陆开始发生漂移。最早的大陆漂移是古生代晚期开始的,但在中生代时期变得更加明显。由于板块构造活动,地球上的大陆逐渐聚集成为超级大陆。 2.2 山脉和火山活动 板块构造活动还导致了许多山脉和火山活动。在侏罗纪晚期到白垩纪早期,喜马拉雅山脉开始形成。一些火山喷发也产生了大量的岩浆和火山灰。

3. 气候变化 3.1 温暖湿润气候 中生代气候主要呈现温暖湿润的特点。特别是在侏罗纪时期,全球气候相对稳定,温度适宜,降水充沛。这种气候条件为物种的繁衍和生态系统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3.2 极端气候事件 尽管中生代整体气候温暖湿润,但也发生了一些极端气候事件。在侏罗纪晚期到白垩纪早期,全球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干旱事件,导致了许多陆地植被的死亡。 4. 地球环境变化 4.1 海平面变化 在中生代,海平面经历了多次变化。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海平面上升和下降,并对海洋生物和陆地生态系统产生了重大影响。 4.2 地壳活动 中生代地壳活动频繁,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和地质构造等。这些活动不仅改变了地表的形态,还对当时的环境和生物有着深远影响。 结论 中生代是一个充满变革与演化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生物进化、板块构造和气候变化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地球的地质、生态和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今天的地球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 注:本文涵盖了中生代地球演化史的主要特点,但由于篇幅限制,无法详 细展开每个方面。如需更深入了解,请参考相关学术文献和研究资料。

地球历史的演化规律

地球历史的演化规律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个成员,它跟太阳系的起源有密切的关系。 太阳系在大约50亿年前诞生后,大约过了5亿年,地球开始形成。地球演化的过程很漫长、很复杂。地球内部层次越来越明显,首先由很热的火球,逐渐冷却,形成地壳,而且越来越厚。下面是地幔和地核。地壳长在地幔上。在地球自转条件下,地壳在地幔上面运动,产生地壳运动。在地球的吸引力和离心力作用下,形成垂直和水平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火山活动。 1. 地球的演化规律及其特点 1.1 地球形成初期,由于星子的聚聚和碰撞,放射性元素铀、钍、钾的放射产生的热量使地球升温,呈熔融球体。以后慢慢冷却并分异,形成地壳、地幔和地核。 1.2 定动运动:就是稳定和活动循环往复地运动。从稳定到活动。循环往复,这是地球演化过程的规律。46亿年不变的规律。总的趋势,地壳运动的规模和强度越来越弱,频数越来越低。 1.3 螺旋式上升:地球的动定运动规律不是简单地往复活动。而是螺旋式上升。每次循环进入更高层次的定动运动,不仅有新的内容,还有新的方式。其定动运动更复杂。

1.4 长久的时间和岩浆活动、火山活动使一部分地壳发生变质作用。年代越老,变质程度越深。有甚者被岩浆吞没,很难恢复其原貌,使地质研究工作更加困难。 1.5 分异左右的结果是地球内部最重要的作用,它导致了地壳及大陆的形成,并导致大气和海洋的形成。氢和氧结合成的水,原先潜藏于一些矿物中。当原始地球变热并部分熔融时,水释放出来并随熔岩运移到地表,大部分以蒸气状态逸散,其余部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进程中逐渐充满大洋。 1.6 某种元素的集聚就形成人类可开采的矿产。取决于当地的地质条件和地壳运动性质。 1.7 由于剥蚀运动的产生,某些地质记录被消灭了。造成对地球演化过程的研究增加难度。 1.8 大气层成分越来越复杂,早期地球的大气圈成分与现代不同,正是由于紫外辐射的能量促使原始大气成分之间发生反应, 1.9 散热的结果,地球的温度越来越低。地壳(硅铝层)越来越厚。地壳运动的规模越来越小,频率越来越少。 1.10 地球旋转的结果,地球内部受压缩,铁镍核心越来越紧密。 1.11 生命的产生与发展。 1.12 地球演化过程的动力主要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包括火山活动)、变质作用以及后来高等动物人类的活动,改造并作用于地球的演化。

地球演变史

地球演变史 科学家利用同位素地质测左法测泄,地球诞生于大约46亿年前。约45・35亿年前,在地球圈层分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原始大气圈,原始水圈。在这以后,水在大气中先浓缩成密度很大的蒸汽云,而在地球冷却以后,变成倾盆大雨自天而降,从而形成了海洋。十八世纪徳国矿物学家魏尔纳(1750-1817),认为地球的整个表而最初都是一片海洋。根据这一理论,我们认为地球在熔融时代之后,进入了原始海洋时代。海洋的海底,即是熔融时代的地壳。这个球形地壳一一地球的整个表而,最初都是一片海洋。这个时代,就是地球的原始海洋时代。根据这个结论.我们可以认为,时海之底•即地球呈熔融时代的地球表而,那个表而是不成形的。故地球的整个表而,曾有一片海洋包阳1着的时代一原始海洋时代。而原始海洋的海底, 就是一整块原始地球的球而地壳。这个球而地壳的总而积,是后来的联合古陆一泛大陆。现代地球的陆地而积+大陆架而积,就是联合古陆的而积。 (二)地球的自转速度逐年变慢 在地球形成初期,还处于熔融状态的地球自转非常快,一天的时间只有4个小时,简直就是飞速。根据对2000多年天文观测资料的分析,发现地球诞生之初(距今约四五十亿年),日"仅有6小时。(C396)在大约5・7亿年前,即最古老的化石时代.一昼夜可能只有20 小时多一点,而每"年"大概有428天。地球的自转速度在逐年变慢。如在4.4亿年的晚奥陶纪,地球公转一周要412天:3・7亿年前的中泥盆纪,一年为398天;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 每年为376天:而现在一年只有365.25天。天体物理学的计算,也证明了地球自转正在变慢。地球自转速度从原始地球到当今地球,英自转速度正在逐渐变慢。一切天体的自转是其生来具有的属性。地球的自转速度由快到慢已成定论,而地球的体积又是怎样变化的呢?是由大到小?还是始终不变呢?。角动量守恒告诉我们,地球的体积一圧是逐渐增大•这就等于,现代地球(现代地球仪)是由原始地球(原始地球仪)演变而来。原始地球仪问世后,它将告诉我们原始地球的现实而貌。 (三)地球的体积逐渐增大 地球长期以来一直在变大,所以才把本来包住整个地球的大陆撑裂了,现在这些裂缝还在继续加宽,说明它还在膨胀。要想证明地体一直在膨胀,必须知道地球的原始体比现在小。大洋一它的总面积是3・6亿平方公里,占地表总而积的71%。大陆架一它的总而积约达2600万平方公里,本属于大陆的而积,如今被淹没在汪洋大海之中。原始地球的总面积1・73亿平方公里,当今地球总表面积是5.07亿平方公里,从原始海洋形成之初到当今,约40亿年,地表增生出3・34亿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增生出0.0835平方公里,这足以证明地体逐渐增大。 (四)必须制造原始地球仪 当今已有诸多研究地球演化学说,有正确也有错误,其实际原因是方向止偏,最正确的资料, 即现代地球仪。现代地球仪是40亿年以来的地球演化行程的里程碑,它仅是现代地球的写照,不是地球的原始。要知地球演化史,必须知原始地球的真而貌。几十亿年后.人类会知道21世纪初的地球真而貌。目前还没有"原始地球仪〃这个词,那是因为还没有此事物,因为没有原始地球仪,对人类探讨地球未来演化去向及其演化史,会走偏。如果〃原始地球仪"问世,它是地球原始时代的照片。这样我们就有了现代及原始两个地球仪,从而一目了然,我们就会仿佛看到地球由原始到如今的演化过程史,跟地球演化纪录片一样。所以,我们这个时代,有适就一个原始地球仪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五)原始地球仪阐述 现代地球的早年,即原始地球。现代地球的陆地及大陆架,二者的总而积,约为原始地表的总而积,即1・73亿平方公里,直径约为7422.64公里(取两极直径与赤道直径的平均值)。原始地球无现代海洋,原始地球处在熔融状态之末,进入原始海洋之初,那时地壳已成形。时地球自转速度极快,一日仅4小时,故原始地球形状介于球体与铁饼间。又因地球体积逐增,势必将原始

地球的演化知识点总结高考

地球的演化知识点总结高考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也是人类的摇篮。它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 演化过程,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多样化和繁荣的自然景观。在高 考中,地球的演化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我将对地球的演化进行 总结和归纳。 一、地球的起源和演化 地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46亿年前的太阳系形成时期。当时,巨 大的分子云在引力作用下逐渐坍缩,并形成了太阳和围绕太阳运行的 行星。地球由于受到各种外部力量的影响,如撞击、引力等,开始出 现了复杂的演化过程。 二、地球的不断变化 地球的演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包括地壳运动、地形变化、气 候变迁等方面。地壳运动包括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构造运动是指地 壳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包括地震带、地震震源等。地震活动是地壳 板块的相对位移造成的能量释放。地形变化主要包括岩石的风化和侵蚀、河流的侵蚀和冲积等过程。气候变迁是指地球气候系统的改变, 包括地球表面温度的变化、降水变化等。 三、地球的生命演化 地球上的生命也经历了演化的过程。据科学家的研究,生命起源于 大约37亿年前的地球早期,最早的生命是原始细胞。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不断进化,出现了多样化的生物形态和功能。地球上的生命分为

植物界、动物界和微生物界,它们在地球演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四、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大。工业化进程导致大量的化石燃 料燃烧,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过 度开发资源导致生态环境破坏,造成大面积的土地沙化、水源枯竭等 问题。此外,人类的大量排放污染物也对大气、水体和土壤造成了污染,危害人类健康。 五、维护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只有保护好地 球的生态环境,才能确保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的美好未来。 我们应该改变消耗型的生活方式,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倡导环保理念,减少对地球的负担。 总之,地球的演化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过程,它涉及到地质、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在高考中,我们应该对地球的演化有一 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掌握关键的知识点,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 题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更好地理解和珍惜 地球这个我们生存的家园。

高一地球的历史知识点

高一地球的历史知识点 地球的历史知识点 地球的历史是一个漫长而丰富的过程,从地球的形成到现在的进化,这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学生们需要掌握和了解一些关于地球历史的重要知识。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一学生需要了解的地球历史知识点。 1. 地球的形成 地球的形成是宇宙演化过程中的一部分。据科学家的研究,地球是在大约46亿年前形成的。它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原始星云的逐渐凝聚演化而成。 2. 地球的分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石层,它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地幔是地壳下面的一层,主要由固体岩石和部分流体组成。地核是地球的最内部部分,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 3. 地质时间尺度

地质时间尺度用于衡量地球历史上的事件和过程。它可以分为很多个层次,最基本的是纪、期和世。纪是时间最长的单位,表示的是地球历史上的一个大时间段。 4. 地球的演化过程 地球的演化过程可以分为很多个阶段,最早的是地球的形成。随后,地球经历了地壳的形成、板块构造及运动、地球表面的变化等一系列过程。这些过程造就了地球现在的形态和结构。 5. 地球的外部力量 地球表面的形态和结构受到很多外部力量的影响,比如风力、水力和冰力等。这些力量可以通过侵蚀、沉积、变形等过程来改变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 6. 地球的内部力量 地球的内部力量主要是地壳板块构造引起的地震和火山活动。地震是岩石断裂和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地面震动。火山活动是熔岩从地壳中喷发到地表的现象。 7. 地球的气候变化

地球的气候变化是由很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其中包括太阳 辐射、地球自转和倾斜、大气层和海洋对太阳能的吸收和辐射等。气候变化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8. 地球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地球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是地球历史知识点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地球资源是指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植被资源等。人类应该合理利用地球资源,保护环境,以持久发 展的方式维护地球的可持续性。 以上就是一些高一地球的历史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 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认识到地球的宝贵和脆弱,并且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去保护地球资源,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做 出贡献。地球的历史是我们的文明和生活的基础,只有了解和尊 重地球,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与地球和谐共生的目标。

高一地质年代表知识点

高一地质年代表知识点 地质年代表是地质学中常用的一种时间划分方法,用于描述地 球历史上不同地质事件的发生顺序和时间跨度。了解地质年代表 的知识对于理解地球演化历史、研究岩石和化石等方面都具有重 要意义。本文将介绍高一地质学中常见的地质年代表知识点,帮 助读者对地球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1. 时代和纪的划分 地质年代表将地质历史分为若干个时代和纪,时代是更大的时 间单位,而纪则是时代下的子单位。在地质年代表中,以新生代、中生代和古生代等为时代的划分,而下面则是具体的纪,如新生 代下划分为第四纪、第三纪等。 2. 重要地质年代表事件 不同的地质年代表上有一些重要的地质事件,这些事件对于理 解地球历史非常关键。例如,寒武纪的开始标志着生命进化的较 为突出的阶段,同时也是很多重要化石的形成时期。另一个例子 是白垩纪的结束,这一时期的地球发生了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包括了恐龙的灭绝。

3. 化石在地质年代表中的应用 化石是地质年代表中重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地层中的化石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出各个地质年代的时代。地质学家常通过观察地层中化石的特征和组合规律,来确定某个地层所处的时代和纪。 4. 不同地质年代的岩石类型 不同的地质时代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岩石,这些岩石在地质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例如,新生代的地质年代表中,形成了很多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岩和熔岩流成的玄武岩。又如,寒武纪的地层中通常发现石灰岩和页岩等岩石类型。 5. 地质年代表的调整和发展 地质年代表是根据地质学家对各地地层和化石的研究得出的,因此在不同的研究结果和进展下,地质年代表也会不断调整和发展。例如,二叠纪和三叠纪的边界就是在近年来的研究中进行了调整。 6. 地质年代表的应用

最新版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历史讲义

第三节地球的历史 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地质历史的年代划分。(重点)2.理解地层与化石研究对地球历史认识的主要作用。(重点)3.能结合地质年代表,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重难点)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1.地球的历史:约有46亿年。 2.认识途径:研究地层是最主要途径。 3.地层 (1)含义: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2)沉积地层特点错误! (3)分布规律: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4)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4.地质年代表 [特别提醒] 硬体生物的大量出现是寒武纪的开始,代表着地球上有大量生物开始出现的新时期,因此寒武纪为显生宙的开始。 1.前寒武纪 (1)时间: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包含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占地球历史的90%。 (2)演化特点

1大气演化:由原始大气的无氧环境演变为有氧环境。 2生物演化:由原核生物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3地质矿产:重要的金属矿产成矿时期。 2.古生代 (1)时间:距今5.41亿年~2.52亿年,可分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2)演化特点 1海陆演化:地壳运动剧烈,形成联合古陆。 2生物演化 3地质矿产:晚古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期。 3.中生代 (1)时间:距今2.52亿年~6 600万年,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2)演化特点 1海陆演化: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解体、各大陆漂移。 2生物演化错误! 3地质矿产:是主要的成煤期。 4.新生代 (1)时间:距今6_600万年至今,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 (2)演化特点 1海陆演化: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2生物演化错误!→错误! 3气候演化: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目前处于温暖期。

1.3.1地球的历史

1.3地球的历史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经历的演化历史。 2、了解每一段演化历史的特点。 【重点难点】 1、地球的演化历史。 2、地质年代表。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1.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要了解地球的历史,研究是最主要的途径。 2.地层具有顺序的层状岩石。沉积岩具有明显的结构,一般先沉积的层在,后沉积的层在。 3.生物总是从低级向、从简单向,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的生物化石越,越低级。 地球的演化历程 问题: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地质年代的时间范围及特点? 一、前寒武纪 1.时间:自地球诞生到距今①亿年,包含②、③、④ ,约占地球历史的90%。 2、演化特点 (1)海陆演化: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 (2)大气演化:由原始大气的无氧环境演变为有氧环境。 Ⅰ.原始大气主要成分是⑤、一氧化碳、⑥和氨; Ⅱ.太古宙时期,蓝细菌通过光合作用制造⑦。 (3)生物演化:由原核生物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Ⅰ.冥古宙:只有一些⑧ ,没有生命的迹象。 Ⅱ.太古宙:出现⑨等原核生物。 Ⅲ.元古宙:蓝细菌大爆发,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4)地质矿产:是重要的成矿时期,大量的⑩、金、镍、铬等矿藏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地层中。 二、古生代——“远古的生物时代” 1.时间:距今 亿年—亿年,可分为 和  。 2.演化特点 (1)海陆演化 地壳运动剧烈,许多地方反复上升和下沉,海陆格局发生了多次大的变迁,到了后期地球各块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称为联合古陆。

(2)生物演化 (3)矿产:晚古生代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 (4)物种灭绝: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古生代由此告终。 三、中生代——“中间的生物时代” 1.时间:距今 亿年— 万年,分为 、侏罗纪和 。 2.演化特点 (1)海陆演化: 剧烈,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 (2)生物演化 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在侏罗纪和白垩纪达到了大繁盛。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开始向发展;小型哺乳动物出现。 植物:植物在中生代极度兴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 (3)地质矿产:是主要的成 期。 (4)物种灭绝:中生代末期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包括 ,成为中生代结束的标志。 四、新生代——“最近的生物时代” 1.时间:距今 万年至今,分为 、新近纪和 。 2.演化特点 (1)海陆演化 Ⅰ. 最终解体,各大陆板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现代海 陆分布格局。 Ⅱ.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现在地球上一些高大山脉如 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等都是 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2)生物演化 Ⅰ. 植物高度繁盛。Ⅱ. 面积扩大。Ⅲ. 快速发展。 Ⅳ.第四纪出现了 ,这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 (3)气候演化:第四纪时期,全球出现数次 交替变化。

2020年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历史

第三节地球的历史 梳理教材夯实基础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1.地层与化石 (1)地层: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2)沉积岩地层特点 ①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②常含有化石。 (3)化石: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 (4)地层与化石的关系: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5)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克地理环境。 2.地质年代表: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拄,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由、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的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填写下表: [判断] 1.地层中的化石是指沉积物中的生物遗体。(X ) 2.各类地层中都含有化石。(X ) 二、地球的演化历程 1.前寒武纪 (1)时间: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 (2)演变历程

2.古生代 (1)时间:距今541亿年〜2.52亿年 (2)演变历程 (3)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古生代由此告终。 3.中生代 (1)时间:距今2.52亿年~6 600万年 (2)演变历程 ⑶中生代末期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包括我们所熟知的恐龙, 成为中生代结束的标志。 4.新生代

(1)时间:距今6 600万年至今 (2)演变历程 【判断】 1.地球大气层中氧气的出现与生物发展密切相关。(V ) 2.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地层多形成于中生代。(X ) 3.煤炭中有时候会发现含有被子植物的化石。(X ) 4.古生代末期、中生代末期均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成为这两个时代结束的标志。(J ) 5.第四纪气候蒸冷期,冰川范围扩大,海平面上升,生物向较低纬度迁移。(X ) 探究重点提升素养 探究点一地层与化石 。探究导引 地质历史上各种地质事件的结果和影响,都可在地层和岩石中留下一定的痕迹,因此, 追溯地层和岩石的各种特征及其空间关系,就可了解地壳的发展历史。 1.原始产出的地层具有下老上新的规律:有侵入地层的总是侵入者年代新,被侵入者年代老。据此判断右图中岩层A、B、C、D的新老关系。 答案按照从老到新的顺序依次为B-A-C-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