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层年代顺序表

地层年代顺序表

地层年代顺序表

地层,又称岩石层,是地质历史中地壳演化的实物记录。它是地壳变形规律的理论体现,是地质结构的反映,是地裂缝的迹象,也是深入地壳内部的窗口。通过检验、研究和考察地层,可以发现地质运动和地质历史的演变过程。下面介绍的就是地层年代顺序表。

一、元古宙(45亿年至541万年)

1.太古宙(45亿年至2500万年)

包括全部之前的时代,晚太古宙分为上生代、中生代和下生代三部分。

2.始宙(2500万年至541万年)

原始宙包括大陆地层、陆相地层和海相地层,其中陆相地层比海相地层更为突出。

二、中生宙(541万年至252万年)

1.寒武纪(541万年至445万年)

前寒武纪地层是晚太古宙下生代地层的延续,以原生火成岩和花岗岩为主。

2.寒武纪(445万年至399万年)

后寒武纪地层主要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碎屑岩,它比前寒武纪地层更加复杂丰富。

3.近系(399万年至252万年)

古近系地层以沉积岩为主,包括沉积岩和节理构造,其中发育的岩性更加多样。

三、白垩纪(252万年至6600万年)

1.炭纪(252万年至201万年)

石炭纪主要有火成岩、碎屑岩和沉积岩等,其中沉积岩最具特色,沉积环境非常多样,沉积类型也更加复杂。

2.白垩纪(201万年至145万年)

早白垩纪主要有火成岩、碎屑岩和沉积岩等,其中属于疏松岩的火成岩较多,也有一些与花岗岩相关的火成岩。

3. 中晚白垩纪(145万年至6600万年)

中晚白垩纪的地层以沉积岩为主,晚白垩纪的沉积岩在欧洲还有大量存在,沉积环境更加多样,沉积类型也更加复杂。

四、第三纪(6600万年至2亿年)

1.第三纪(6600万年至3800万年)

早第三纪以沉积岩为主,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碎屑岩,但以沉积岩为最多,沉积环境十分多样,沉积类型也更加复杂。

2. 中第三纪(3800万年至2500万年)

中第三纪以沉积岩为主,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碎屑岩,沉积岩的数量仍然很多,沉积环境也更加复杂。

3.第三纪(2500万年至2亿年)

晚第三纪以沉积岩为主,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碎屑岩,沉积岩的数量仍然很多,但沉积环境变得更加复杂,沉积类型也更加多样。

五、第四纪(2亿年至今)

1.第四纪(2亿年至1.8亿年)

早第四纪以沉积岩为主,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碎屑岩等,其中火成岩占比较大,沉积环境也比前几个纪更加多样。

2. 中第四纪(1.8亿年至1.2亿年)

中第四纪以沉积岩为主,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碎屑岩等,沉积环境也比前几个纪更加多样,而火成岩和碎屑岩仍然是沉积岩中最重要的两类。

3.第四纪(1.2亿年至今)

晚第四纪以沉积岩为主,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碎屑岩等,沉积环境多样,沉积类型也更加复杂;此外,随着冰川的活动地层中发育了大量的冰碛和冰披等。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地层的演变也代表着整个地球演化史,它涵盖了从元古宙到第四纪的演变,是地质科学家了解地质运动演变和地质历史演变的重要资料。而地层年代顺序表就是用来记录和判断地层演变的参考,也是地质家了解地壳变形以及深入地壳内部过程的重要依据。

地层年代顺序表不仅记录了地层演变的时间和记录,它还将地层演变过程中发生的岩石类型及其破碎度、颗粒特征、厚度、层理结构等特征加以分类,以便进一步观察和探究地层演变的规律。因此,地层年代顺序表也是地质学家用来检验地层演变规律的重要资料。

地层与地质年代符号及色标

之宇文皓月创作 地质成因及符号 ml--人工填土 pd--植物层 al--冲击层 pl--洪积层 dl-坡积层 el--残积层

eol--风积层 l--湖积层 h--沼泽沉积层 m--海相沉积层 mc--海相交互相沉积层gl--冰积层 fgl--冰水积层 b--火山堆积层 col--崩积层 del--滑坡堆积 set--泥石流 o--生物堆积 ch--化学堆积物 pr--成因不明沉积 人工填土(ml) 冲击(al) 洪积(pl) 坡积(dl) 沼泽沉积(h) 海相沉积(m) 海陆交互相(mc)

冲积物(al) alluvial deposit 河流在平缓地段所堆积下来的碎屑物,称为冲积物。冲积物根据其形成条件,可分为: (1)山区河谷冲积物 大部分由卵石、碎石等粗颗粒组成,分选性较差,大小分歧的砾石互相交替,成为水平排列的透镜体或不规则的夹层,厚度一般不大。一般地说,山区河谷的堆积物颗粒大,承载力高,但由于河流侧向侵蚀的结果也带来了大量的细小颗粒,特别是当河流两旁有许多冲沟支岔时,这些冲沟支岔带来的细小颗粒往往和冲积的粗大颗粒交错堆积在一起,承载力也因而降低。 (2)平原河谷冲积物 河流上游的冲积物一般颗粒粗大,向下游逐渐变细。冲积层一般呈条带状,具有水平层理,有时也成流水层或湍流层的交错层理。在每一个小层中,岩性的成分就比较均匀,有极良好的分选性。 冲积物的颗粒形状一般为亚圆形或圆形,搬运的距离愈长,颗粒的浑圆度越好。 平原河谷冲积物可分为:河床冲积物、河漫滩冲积物、牛轭湖冲积物和阶地冲积物。河床冲积物、河漫滩冲积物多为磨圆度较好的漂石、卵石、圆砾和各种砂类土,有时也有粉土、粘性

地质年代

表1-8地质年代简表 ——据王鸿赖、李光岑《中国地层时代农》(1990)简化 者是相辅相成的,却不能彼此代替,因为地质年代的研究,不是简单的时间计算,而更重要的是地球历史的自然分期,力求表明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和阶段,同位素地质年龄有助于使这一工作达到日益完善的地步。我们把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相应同位素年代值的表,称为地质年表,或称地质年代表、地质时代表。1913年英国地质学家A.霍姆斯提出第一个定量的(即带有同位素年龄数据的)地质年表,以后又陆续出现不同时间、不同国家、不同学者提出的地质年表。目前比较通用的地质年表见表1-8。

此地质年表为一简表,按照生物演化阶段及地层形成的时代顺序,表中列出宙、代和纪,即地质时代从古至今共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其中元古宙又划分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显生宙划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其中新元古代的晚期,划分出一个震旦纪,目前只适用于中国;古生代划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划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纪以下还可以再划分为世,除去震旦纪、二叠纪、白垩纪等是二分外,其余均按三分法,如寒武纪分为早寒武世、中寒武世、晚寒武世,奥陶纪分为早奥陶世、中奥陶世、晚奥陶世,…;但石炭纪原来也是按三分法分为早、中、晚石炭世,近来顷向于按二分法分为早、晚石炭世;至于第三纪和第四纪所划分的世则另有专称,如古新世、始新世…更新世、全新世等,所有关于世的划分,此表一概从略。所有与地质时代单位(宙、代、纪、世)相对应的地层单位(宇、界、系、统),如太古宙形成的地层称太古宇,古生代形成的地层称为太古界,寒武纪形成的地层称为寒武系,早、中、晚寒武世形成的地层分别称为下、中、上寒武统…,凡此本表也都从略。各个地质时代单位都标有英文字母代号,宙(宇)的符号采用两个大写字母,如太古宙(宇)的代号为AR;代(界)的代号也是两个字母,但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如古生代(界)的代号为Pt;纪(系)的代号都是采用一个大写字母,如奥陶纪为O,志留纪为S,等等,这些代号都是各自英文名称的缩写。地质年表的各有关地质时代都列出“距今年龄值”,表的右侧列出与地质时代相应的生物演化阶段。关于地质历史演化的具体情况,将在本书的最后一部分予以介绍。 标题: 地质学基础:第十三章晚古生代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Jul 17 18:03:50 2007), 站内 第十三章晚古生代 晚古生代距今4.09—2.5亿年,晚古生代形成的地层称上古生界,地层年代符号是Pz2。它划分为三个纪,即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泥盆纪距今4.09—3.62亿年,这个时期形成的地层称泥盆系(D),该名来源于英国南部的德文郡(Devon),1839年A.塞奇威克和R.I.莫企逊命名,De-von日译泥盆,我国沿用。石炭纪距今3.62—2.90亿年,这个时期形成的地层称石炭系(C),石炭纪是因其地层中含煤而得名,1822年首见于W.D.科尼比尔《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地质报告》。石炭系二分性明显,下部以海相灰岩为主,上部以海陆交互相和陆相含煤沉积为主。因此,西欧把石炭系分为两个系,下部称狄南系,上部称西里西亚系。北美也是这样,1891年H.S.威廉斯把石炭系划分为下部的密西西比系和上部的宾夕法尼亚系。前苏联、中国和日本,均采用三分法,即石炭纪分为早、中、晚三个世,相应地层划分为下、中、上三个统。1979年中国全国地层会议以来,有些地质学者主张中国的石炭系也

地层与地质年代符号及色标

表2.0.1地层与地质年代符号及色标

ml--人工填土 pd--植物层 al--冲击层 pl--洪积层 dl-坡积层 el--残积层 eol--风积层 l--湖积层 h--沼泽沉积层 m--海相沉积层 mc--海相交互相沉积层 gl--冰积层 fgl--冰水积层 b--火山堆积层 col--崩积层

del--滑坡堆积 set--泥石流 o--生物堆积 ch--化学堆积物 pr--成因不明沉积 人工填土(ml) 冲击(al) 洪积(pl) 坡积(dl) 沼泽沉积(h) 海相沉积(m) 海陆交互相 (mc) 冲积物(al) alluvial deposit 河流在平缓地段所堆积下来的碎屑物,称为冲积物。冲积物根据其形成条件,可分为: (1)山区河谷冲积物 大部分由卵石、碎石等粗颗粒组成,分选性较差,大小不同的砾石互相交替,成为水平排列的透镜体或不规则的夹层,厚度一般不大。一般地说,山区河谷的堆积物颗粒大,承载力高,但由于河流侧向侵蚀的结果也带来了大量的细小颗粒,特别是当河流两旁有许多冲沟支岔时,这些冲沟支岔带来的细小颗粒往往和冲积的粗大颗粒交错堆积在一起,承载力也因而降低。 (2)平原河谷冲积物 河流上游的冲积物一般颗粒粗大,向下游逐渐变细。冲积层一

般呈条带状,具有水平层理,有时也成流水层或湍流层的交错层理。在每一个小层中,岩性的成分就比较均匀,有极良好的分选性。 冲积物的颗粒形状一般为亚圆形或圆形,搬运的距离愈长,颗粒的浑圆度越好。平原河谷冲积物可分为:河床冲积物、河漫滩冲 积物、牛轭湖冲积物和阶地冲积物。河床冲积物、河漫滩冲积物多 为磨圆度较好的漂石、卵石、圆砾和各种砂类土,有时也有粉土、 粘性土存在。在同一地段上,河漫滩冲积物的粒度一般较河床冲积 物为小。在同一河漫滩上,靠河床近的冲积物的粒度比距河床远的 为大。牛轭湖冲积物只有当洪水期间成为溢洪区时才能形成,此 时,细砂或粉质粘土就直接覆盖在原来已形成的泥炭或淤泥层上。 阶地冲积物的粒度常较河漫滩的为小,一般由粉质粘土、粉土和各种砂土所构成,有时也有卵石、圆砾的夹层。在黄土地区,阶地则往往为各个不同地质时期的黄土所分布。 平原河谷冲积层中的地下水一般为潜水,由高阶地补给低阶地,再由河漫滩补给河水。 平原河谷冲积物 ( 除牛轭湖外) ,一般是较好的地基。粗颗粒的冲积物其承载力较高,细颗粒的稍低,但要注意冲积砂的密实度和振动液化的问题。 (3)三角洲冲积物 三角洲冲积物是河流搬运的大量细小碎屑物在河流人海或入湖的地方堆积而成。一般分为水上及水下两部分:水上部分主要是河床和河漫滩冲积物,如砂、粉土、粉质粘土、粘土等等,一般呈层状

地质年代划分

地质年代划分 一,概念 按时代早晚顺序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计算地质年龄的方法有两种:①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岩石形成顺序,将地壳历史划分为对应生物发展的一些自然阶段,即相对地质年代。它可以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地质历史的自然分期和地壳发展的阶段;②根据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含量,测定出地层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即绝对地质年代。据此可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 二,中国地质年代表 ----------------------------------------------------------------------------------------- 代纪世代号起始时间(百万年) 生物开始出现类型 ------------------------------------------------------------------------------------------ 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Qh 0.01人类出现 晚更新世Qp 中更新世Qp2 早更新世Qp1 1.64 新近纪上新世N2 5.00 中新世N1 23.3 近代哺乳类出现 古近纪渐新世E3 37.5 始新世E250 古新世E1 65 鱼类出现 ------------------------------- 中生代白垩纪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 侏罗纪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 三叠纪T 250 蜥龙鱼龙出现 ------------------------------- 晚古生代二叠纪P 290 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 石炭纪 C 362坚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出现 泥盆纪 D 410 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出现 早古生代志留纪S 439 裸蕨植物出现 奥陶纪O 510 无颌类出现 寒武纪-- 570 硬壳动物出现 ----------------------------- 新元古代震旦纪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 南华纪Nh 800 青白口纪Qb 1000 多细胞动物高级藻类出现 中元古代蓟县纪JX 1400 真核动物出现(绿藻) 长城纪Ch 1800

地层年代顺序表

地层年代顺序表 地层,又称岩石层,是地质历史中地壳演化的实物记录。它是地壳变形规律的理论体现,是地质结构的反映,是地裂缝的迹象,也是深入地壳内部的窗口。通过检验、研究和考察地层,可以发现地质运动和地质历史的演变过程。下面介绍的就是地层年代顺序表。 一、元古宙(45亿年至541万年) 1.太古宙(45亿年至2500万年) 包括全部之前的时代,晚太古宙分为上生代、中生代和下生代三部分。 2.始宙(2500万年至541万年) 原始宙包括大陆地层、陆相地层和海相地层,其中陆相地层比海相地层更为突出。 二、中生宙(541万年至252万年) 1.寒武纪(541万年至445万年) 前寒武纪地层是晚太古宙下生代地层的延续,以原生火成岩和花岗岩为主。 2.寒武纪(445万年至399万年) 后寒武纪地层主要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碎屑岩,它比前寒武纪地层更加复杂丰富。 3.近系(399万年至252万年) 古近系地层以沉积岩为主,包括沉积岩和节理构造,其中发育的岩性更加多样。

三、白垩纪(252万年至6600万年) 1.炭纪(252万年至201万年) 石炭纪主要有火成岩、碎屑岩和沉积岩等,其中沉积岩最具特色,沉积环境非常多样,沉积类型也更加复杂。 2.白垩纪(201万年至145万年) 早白垩纪主要有火成岩、碎屑岩和沉积岩等,其中属于疏松岩的火成岩较多,也有一些与花岗岩相关的火成岩。 3. 中晚白垩纪(145万年至6600万年) 中晚白垩纪的地层以沉积岩为主,晚白垩纪的沉积岩在欧洲还有大量存在,沉积环境更加多样,沉积类型也更加复杂。 四、第三纪(6600万年至2亿年) 1.第三纪(6600万年至3800万年) 早第三纪以沉积岩为主,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碎屑岩,但以沉积岩为最多,沉积环境十分多样,沉积类型也更加复杂。 2. 中第三纪(3800万年至2500万年) 中第三纪以沉积岩为主,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碎屑岩,沉积岩的数量仍然很多,沉积环境也更加复杂。 3.第三纪(2500万年至2亿年) 晚第三纪以沉积岩为主,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碎屑岩,沉积岩的数量仍然很多,但沉积环境变得更加复杂,沉积类型也更加多样。 五、第四纪(2亿年至今) 1.第四纪(2亿年至1.8亿年)

地层与地质年代符号及色标

地层与地质年代符号及色标 地质年代表 一,概念 按时代早晚顺序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计算地质年龄的方法有两种:①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岩石形成顺序,将地壳历史划分为对应生物发展的一些自然阶段,即相对地质年代。它可以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地质历史的自然分期和地壳发展的阶段;②根据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含量,测定出地层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即绝对地质年代。据此可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 二,中国地质年代表 ----------------------------------------------------------------------------------------- 代纪世代号起始时间(百万年) 生物开始出现类型 ------------------------------------------------------------------------------------------ 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Qh 0.01 人类出现晚更新世Qp 中更新世Qp2 早更新世Qp1 1.64 新近纪上新世N2 5.00 中新世N1 23.3 近代哺乳类出现古近纪渐新世E3 37.5 始新世E2 50

古新世E1 65 鱼类出现 -------------------------------中生代白垩纪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侏罗纪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三叠纪T 250 蜥龙鱼龙出现 -------------------------------晚古生代二叠纪P 290 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石炭纪 C 362 坚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出现 泥盆纪D 410 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出现早古生代志留纪S 439 裸蕨植物出现奥陶纪O 510 无颌类出现寒武纪-- 570 硬壳动物出现 -----------------------------新元古代震旦纪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南华纪Nh 800 青白口纪Qb 1000 多细胞动物高级藻类出现中元古代蓟县纪JX 1 400 真核动物出现(绿藻) 长城纪Ch 1800 古元古代滹沱纪Hl 2300 五台纪Wt 2500 -----------------------------新太古代Ar3 2800 原核生物出现(菌类及蓝藻) 中太古代Ar2 3200 古太古代Ar1 36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始太古代Ar0 45oo ---------------------------------------------------------------------------------------------------------------------- 关于地质年代表的阅读 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列。”同学们感到不好记,特别是感到“纪”的名称不好记。研究地壳历史时,仿用了人类历史研究中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方法,把地史划分为5个代,代以下再分纪、世等;与地质时代单位相应的地层单位称界、系、统等。 地层单位分国际性地层单位、全国性或大区域性地层单位和地方性地层单位。国际性地层单位适用于全世界,是根据生物演化阶段划分的。因为生物门类(纲、目、科)的演化阶段,全世界是一致的。所以据此划分的地层单位必然适用于世界,称国际性地层单位,包括界、系、统。

地层与地质年代符号及色标

欢迎共阅 地质成因及符号 ml--人工填土? pd--植物层? al--冲击层? pl--洪积层? dl-坡积层?

el--残积层? eol--风积层? l--湖积层? h--沼泽沉积层? m--海相沉积层? mc--海相交互相沉积层? gl--冰积层? fgl--冰水积层? b--火山堆积层? col--崩积层? del--滑坡堆积? set--泥石流? o--生物堆积? ch--化学堆积物? pr--成因不明沉积?? ? 人工填土(ml)?

?冲击(al)? ?洪积(pl)? ?坡积(dl)? ?沼泽沉积(h)? ?海相沉积(m)? ?海陆交互相(mc)? ? 冲积物(al)alluvialdeposit? ?河流在平缓地段所堆积下来的碎屑物,称为冲积物。冲积物根据其形成条件,可分为:? ??(1)山区河谷冲积物? ??大部分由卵石、碎石等粗颗粒组成,分选性较差,大小不同的砾石互相交替,成为水平排列的透镜体或不规则的夹层,厚度一般不大。一般地说,山区河谷的堆积物颗粒大,承载力高,但由于河流侧向侵蚀的结果也带来了大量的细小颗粒,特别是当河流两旁有许多冲沟支岔时,这些冲沟支岔带来的细小颗粒往往和冲积的粗大颗粒交错堆积在一起,承载力也因而降低。??? ??(2)平原河谷冲积物??? ??河流上游的冲积物一般颗粒粗大,向下游逐渐变细。冲积层一般呈条带状,具有水平层理,有时也成流水层或湍流层的交错层理。在每一个小层中,岩性的成分就

比较均匀,有极良好的分选性。? ??冲积物的颗粒形状一般为亚圆形或圆形,搬运的距离愈长,颗粒的浑圆度越好。? 平原河谷冲积物可分为:河床冲积物、河漫滩冲积物、牛轭湖冲积物和阶地冲积物。河床冲积物、河漫滩冲积物多为磨圆度较好的漂石、卵石、圆砾和各种砂类土,有时也有粉土、粘性土存在。在同一地段上,河漫滩冲积物的粒度一般较河床冲积物为小。在同一河漫滩上,靠河床近的冲积物的粒度比距河床远的为大。牛轭湖冲积物只有当洪水期间成为溢洪区时才能形成,此时,细砂或粉质粘土就直接覆盖在原来已形成的泥炭或淤泥层上。? ??阶地冲积物的粒度常较河漫滩的为小,一般由粉质粘土、粉土和各种砂土所构成,有时也有卵石、圆砾的夹层。在黄土地区,阶地则往往为各个不同地质时期的黄土所分布。? ??平原河谷冲积层中的地下水一般为潜水,由高阶地补给低阶地,再由河漫滩补给河水。? ??平原河谷冲积物(除牛轭湖外),一般是较好的地基。粗颗粒的冲积物其承载力较高,细颗粒的稍低,但要注意冲积砂的密实度和振动液化的问题。? ??(3)三角洲冲积物? ???三角洲冲积物是河流搬运的大量细小碎屑物在河流人海或入湖的地方堆积而成。一般分为水上及水下两部分:水上部分主要是河床和河漫滩冲积物,如砂、粉土、粉质粘土、粘土等等,一般呈层状或透镜体。水下部分则由河流冲积物和海相或湖相的堆积物混合组成,呈倾斜的沉积层。?

地层年代表

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古生代又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新生代又分为: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代纪世代号起始时间(百万年) 生物开始出现类型构造阶段(及构造运动)---------------------------------------------------------- 新生代 第四纪 Q 全新世Qh 0.01 人类出现 晚更新世Qp 中更新世Qp2 早更新世Qp1 1.64 新近纪N 上新世N2 5.00 中新世N1 23.3 近代哺乳类出现 古近纪E 渐新世E3 37.5 始新世E2 50 古新世E1 65 鱼类出现新阿尔卑斯构造阶段(喜玛拉雅构造阶段)

-------------------------- 中生代 白垩纪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 侏罗纪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老阿尔卑斯构造阶段(之燕山构造阶段)三叠纪T 250 蜥龙鱼龙出现老阿尔卑斯构造阶段(之印支构造阶段)--------------------------- 古生代 晚古生代 二叠纪P 290 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 石炭纪C 362 单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出现 泥盆纪D 410 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出现(海西)华力西 构造阶段 早古生代 志留纪S 439 裸蕨植物出现 奥陶纪O 510 无颌类出现 寒武纪∈570 硬壳动物出现加里东构造阶段 --------------------------- 元古代 新元古代

震旦纪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 南华纪Nh 800晋宁运动 青白口纪Qb 1000 多细胞动物高级藻类出现 中元古代 蓟县纪JX 1400 真核动物出现(绿藻) 长城纪Ch 1800 古元古代 滹沱纪Ht 2300吕梁运动 五台纪Wt 2500五台运动 --------------------------- 太古代 新太古代Ar3 2800 (阜平运动结束,五台运动开始)原核生物出现(菌类及蓝藻) 中太古代Ar2 3200 (迁西运动结束,阜平运动开始) 古太古代Ar1 3600 (迁西运动开始)生命现象开始出现 始太古代Ar0 4500 Ar 4600地球形成

地层年代顺序表

地层年代顺序表 地层年代顺序表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研究地质历史演变时的重要参考。它根据地层的演化、形成和历史信息,以及相应的年代信息,把地质时代的时间顺序列出来。它可以用来帮助地质学家分析地质历史演变,以及研究古生物在演化中的特征。 地层分割按照地层时代顺序指的是地层形成过程中,不同层次和结构在时间上的出现顺序。例如,沉积岩层中的原层、混合层和改造层。地层形成过程是指地层进行分层、空间划分、改造和变形的过程,这些过程可以分解为不同的时间段,而这些时间段就是地层年代顺序表中列出的时间段。 地层的年代可以通过地层的岩石和地化特征,以及地层中的生物化石,来进行确定。此外,经过精确的实验测试,如测定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速率以及放射性元素的比率,也可以用来确定地层的年代。 通过地层年代顺序表,可以更好地了解地壳演化过程中发生的构造运动与地质变化,以及地质动力学和地质物理过程。比如,地震活动可以分析出来,这有助于地质学家了解活动构造带的形态特征、发育阶段和发展趋势,以及局部的特殊特征,例如山脉、山谷和盆地。 此外,通过地层年代顺序表,可以对古生物的特征及其随时间演化的变化作出解释。例如,地层年代顺序表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某个物种保存于特定地层的年代,进而推测出该物种可能出现的具体时间点。这在研究古生物演化及物种分类时具有很大的意义。 在地质勘探领域,地层年代顺序表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石油

勘探需要对地层的年代进行精确的鉴定,以帮助勘探人员确定潜在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此外,地层年代顺序表也可以用来判断地层层序结构,从而为勘探和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地层年代顺序表是地质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横贯地质学的领域,对地质学家和勘探研究人员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地质史、构造演化以及古生物等重要问题,从而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地层年代顺序表

地层年代顺序表 地质年代是地球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框架,它依据地质过程形成不同时期的岩石,提供了一种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年代表。地层年代可以提供地球历史上的时间背景,也可以帮助地质学家理解地球的演变过程。 地质年代的划分主要是依据岩石的特征来进行划分的。地质学家通过研究岩石的形成环境和年代,结合一定的实验手段,确定岩石的年代。根据岩石的年代划分,可以将地球历史划分为不同的时期,形成地层年代顺序表。 地层年代表是由地球最古老的到最新的岩石排列而成,其标准划分如下: 1.奥陶纪:最古老的岩石,约2500-541万年前出现,此时大量的生物类群灭绝,经历过折角的洋流、构造活动和沉积作用,形成难以被重现,重要的地质和矿物质古地理标志。 2.志留纪:约541-251万年前出现,此时地质构造活动不断,山脉和地壳快速演变,山水界线改变,大量岩浆涌上地表,火山喷发。 3.下第三系:约251-65.5万年前出现,地质构造活动较少,山水界线变得稳定,地壳开始定型,物种开始多样化,火山活动也趋于平缓。 4.寒武纪:约6 5.5-23.03万年前出现,物种繁衍快速,形成大量的礁、滩、海湾,生物的多样性逐渐增加,植物的种类日益丰富,火山活动较前几时期有所减少,古生物有所消失。

5.中新世:约23.03-2.58万年前出现,此时火山活动减少,海平面起伏较前几个纪元迅速,海岸线变迁很快,结果沉积岩出现,古生物出现新物种及其他多样性,生活在大陆上的生物类群出现极大变化。 6.更新世:约2.58-0.0117万年前出现,古生物演化及其多样性已经相当发达,大陆的地貌也定型,大量的淡水生物群出现,冰河阶地形成,海底和陆架上出现白云岩层。 7.全新世:最近的纪元,约0.0117万年前到现在,此时地质构造活动较少,海平面变化不大,物种多样性达到迄今最高,化石物种大量出现,人类文明从古老的岩石中崛起。 以上就是《地层年代顺序表》的全部内容,它是一个概括性的地层年代顺序表,可以为地质学家理解地质历史提供有效的帮助,也可以作为地质考古的重要参考。地球的历史变迁极其复杂,要想去理解它,就必须深入了解地层年代顺序表,以此为参照,把握地球历史发展趋势,才能更深入地探索宇宙之谜。

地质年代划分

地层系统dìcéngxìtǒng 地壳是由一层一层的岩石构成的。这种在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包括松散沉积层)及其间的非成层岩石的系统总称,叫做地层系统。“宇”、“界”、“系”、“统”分指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级是“宇”,分为隐生宇(现已该称太古宇和元古宇)和显生宇。 地质年代dìzhìniándài 地质,即地壳的成分和结构。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地层形成的顺序,按地壳的发展历史划分的若干自然阶段,叫做地质年代。“宙”、“代”、“纪”、“世”分指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是宙,分为隐生宙(现已该称太古宙和元古宙)和显生宙。 太古宇tàigǔyǔ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个宇。太古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旧称太古界,原属隐生宇(隐生宇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宇和元古宇)。 太古宙tàigǔzhòu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个宙。约开始于40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球表面很不稳定,地壳变化很剧烈,形成最古的陆地基础,岩石主要是片麻岩,成分很复杂,沉积岩中没有生物化石。晚期有菌类和低等藻类存在,但因经过多次地壳变动和岩浆活动,可靠的化石记录不多。旧称太古代,原属隐生宙(隐生宙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宙和元古宙)。 元古宇yuángǔyǔ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二个宇。元古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旧称元古界,原属隐生宇(隐生宇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宇和元古宇)。 元古宙yuángǔzhòu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二个宙。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5.7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壳继续发生强烈变化,某些部分比较稳定已有大量含碳的岩石出现。藻类和菌类开始繁盛,晚期无脊椎动物偶有出现。地层中有低等生物的化石存在。旧称元古代,原属隐生宙(隐生宙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宙和元古宙)。 显生宇xiǎnshēngyǔ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三个宇。显生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显生宇可分为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 显生宙xiǎnshēngzhòu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三个宙。显生宙可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古生界gǔshēngjiè 显生宇的第一个界。古生代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分为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 古生代gǔshēngdài 显生宙的第一个代。约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在这个时期里生物界开始繁盛。动物以海生的无脊椎动物为主,脊椎动物有鱼和两栖动物出现。植物有蕨类和石松等,松柏也在这个时期出现。因此时的动物群显示古老的面貌而得名。 寒武系hánwǔx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