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及问答资料

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及问答资料

品种(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

种质资源:指一切具有特定的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

育种目标:对新品种的性状的具体要求,是育种工作的依据和指南。好比一项工程的蓝图。育种目标正确是育种工作成功的关键。

有性繁殖:生物通过有性过程产生的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繁殖后代,有完整的个体发育周期

无性繁殖:利用营养器官或体细胞等繁殖后代的方式。即不通过雌雄性细胞相互结合而繁殖后代的方式

自花授粉: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

常异花授粉作物: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作物称为常异花授粉作物。

异花授粉作物:通过植株不同花朵的花粉进行传粉而繁殖后代的作物。

自交不亲和性:某些作物具有完全花,并可以形成正常的雌雄配子,但自交不结实或结实极少的特性。雄性不育: 雌蕊发育正常,雄蕊退化(无花粉、无花药等)

无性系:无性繁殖作物的一个个体通过无性繁殖而产生的后代称为无性繁殖系,简称~。

无性系品种:由一个无性系或几个近似的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的繁殖而成。基因型由母体决定,个体内基因型杂合或纯合,个体间一致

杂交育种:通常指利用作物具有不同遗传性的品种或类型相互杂交,创造遗传变异,然后再通过选择和系统的试验鉴定,培育成新品种的方法。广义的杂交育种还包括回交和远缘杂交。

群体品种:指由基因型不同的植株组成的个体群。

引种(广义):以外地区,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以及遗传育种等有关理论研究所需的各种种质资源

气候相似论:“地区之间在影响作物生长的主要气候因素上,应相似到足以保证作物品种相互引种成功时,引种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系统育种法:根据育种目标,从现有品种群体的变异类型中选出优良的变异个体,种植成株系,通过试验鉴定,育成新品种。又称单株选择法、一株传选择法

单交种:2 个品种或自交系组配成的杂交种。

双交种:由2个单交种组配而成的杂交种(A×B)×(C ×D)

不育系:具有雄性不育特性的自交系或品系。遗传组成:S(rfrf)

混合法:在杂种的分离世代,按组合混合种植,不选单株,直到一定世代,性状纯合率达到80%以上时(约在F5~F6),才开始选择单株,下一代成为一个稳定的系统,进而育成新品种的方法,叫混合法。

系谱法:从杂种的分离世代开始单株选株,分别种植成株行(株系),即系统;以后各世代均在优良的系统中连续进行单株选择,直到选出性状优良一致的系统升级进行产量比较试验。在选择的过程中,各世代予以系统编号,以便考察系统的历史和亲缘关系,故称系谱法。

混合法:在杂种的分离世代,按组合混合种植,不选单株,直到一定世代,性状纯合率达到80%以上时(约在F5~F6),才开始选择单株,下一代成为一个稳定的系统,进而育成新品种的方法,叫混合法回交:两个亲本杂交后,F1 再和双亲之一重复杂交

轮回亲本:受体亲本,在回交过程中用于重复杂交的亲本。

另一个亲本叫非轮回亲本,又叫供体亲本。

回交育种法:指利用回交方法,改良优良品种的个别不良性状,从而选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外照射:处理材料受到的照射来自外部的辐射源。

内照射:利用同位素(如P32、S35、C14、Zn65)的化合物配成溶液进行浸渍种子或使植物吸收或注射茎部。即处理材料受到的照射来自植物体内部的辐射源。

原生作物:指人类有目的驯化的作物(原生作物)

诱变育种: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而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诱变一代:经诱变处理的种子或营养器官长成的植株或直接处理的植株,均称(M1),嵌合体。

远缘杂交:不同种、属或科间的杂交,或亲缘关系更远的物种间杂交。

远缘杂交育种:指通过远缘杂交创造变异,并从中选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倍性育种:指通过植物染色体的倍数性变化来获得遗传变异,并进一步选育获得作物新品种或新类型的育种方法。

单倍体: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多倍体:凡体细胞中含有三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体

单倍体育种:利用单性生殖的方法,获得植物单倍体个体,再通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纯合的二倍体,再根据育种目标育成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杂种优势:两个性状不同的亲本产生的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适应性以及产量、品质等方面超过其双亲的现象。

平均优势(中亲优势MH):F1超过双亲平均值(MP)的百分率。超亲优势(HH):F1超过较好亲本(HP)的百分率。对照优势(CH):F1超过当地推广品种(Ck)的百分率。杂种优势指数:杂交种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同一性状平均值的比较。杂种优势指数(%)=F1/MP*100

自交系:经过多代人工强制自交和选择形成的基因型纯合性状整齐一致的后代材料。

杂交种:指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

一般配合力:指一个被测系(自交系、纯系等)在一系列的杂交组合中的平均产量(或其他经济性状)的表现。由基因的加性效应决定。群体改良:通过选择(通常是轮回选择)和人工控制下的自由交配等一系列育种手段,提供优良基因重组的机会,使不同的优良基因集于一些个体内,然后将这些个体选择出来,构成新的群体,使群体的优良基因和优良基因型的频率不断提高,从而达到改良群体和育成新品种的目的

一环系:从品种群体或品种间杂种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种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生理小种:按毒性差别划分的类型,称为生理小种,因小种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毒性,故也称为毒性小种。在生理小种分化的病原菌群体中,占比例较大的小种称为优势小种。其余的称为次要小种。

垂直抗性:又称小种特异性抗病性或专化性抗病性等。其特点是:寄主对某些病原生理小种是免疫的或高抗的;而对另一些生理小种则高度感染。若把这种品种的对不同生理小种的反应绘成柱型图,可以看出各柱顶的高低相差悬殊,所以称为垂直抗性。即同一寄主品种对同一病菌的不同生理小种具有“特异”反应或“专化”反应。

水平抗性:又称为非小种特异性抗性和非专化抗性等。其特点是:寄主品种对各个生理小种的抗病反应,大体上接近于同一水平。若把这种品种的对不同生理小种的反应绘成柱型图,各柱顶大致在一个水平上,所以称为水平抗性。它对病原菌的不同小种没有“特异”反应或“专化”反应,其病原菌致病性的差异是侵袭力的不同。

转基因育种:根据育种目标,从共体生物中分离目的基因,经DNA重组与遗传转化或直接运载进入受体作物,经过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遗传工程体,并经过田间试验与大田选择育成转基因新品种或种质资源。

体外培养:又称组织培养和离体培养), 指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的离体组织、器官、细胞或原生质体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使其长成完整的植株。

无性系突变:指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再生植株出现与亲本不相同的变异性状.

种质资源的类型:地方品种、改良品种、新育成品种,中间材料,野生种,近缘植物

种质资源按来源可分为本地、外引、野生、人工创造四类

按亲缘关系分初级基因库、次级基因库、三级基因库。

种质资源收集方法:考察收集、交换与转引

保存种质资源的主要方法:种植、贮藏、离体、基因文库。

有性繁殖包括:自交繁殖、异交繁殖、常异交繁殖

无性繁殖包括:营养繁殖、无融合生殖、无孢子生殖、不定胚生殖

自然异交率=F1中具有显性性状的植株数/F1总植株数

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的要求主要有:高产、优质、稳产、适应机械化

自花授粉作物:小麦、大麦、水稻、大豆;异花授粉:玉米;常异花授粉作物有:高粱、棉花。

低温长日照作物:小麦、水稻、大豆、油菜,高温短日照作物:玉米、大豆、棉花、水稻

高温短日照作物,由南方引种至北方延迟成熟,由北方引种至南方提早成熟,株穗粒变小;低温长日照作物由南方引种至北方生育期缩短,由北方引种至南方生育期延长,营养器官加大

系统育种选择育种方法:单株选择法、混合选择法(自交)

鉴定的方法:直接鉴定和间接鉴定、自然鉴定和诱发鉴定、官能鉴定和实验室鉴定、本地鉴定和异地鉴定。

诱变育种包括:物理、化学

自交系间杂交种可分:单交种、双交种、综合种、三交种

作物品种分四类:自交系品种、杂交种品种、综合品种、无性系品种

优良玉米自交系应具备的条件有:纯度高、配合力高、农艺性状好

制定育种目标的一般原则是:抓主要矛盾、着眼当前顾及发展、品种的合理搭配、目标落实到具体性状上

杂种优势利用的基本条件是:高纯度的亲本、强优势的组

合、制种简单容易

杂交方式的类型单交、复交、多父本授粉、回交

复交分为:①三交②双交③添加杂交④聚合杂交

杂交育种杂种后代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系谱法、混合法、单粒传法、衍生系统法

远缘杂交分为:种间杂交、属间杂交

远缘杂交的两大难题是:杂交难以成功、杂种夭亡和不育

抗病性鉴定的方法:田间鉴定和温室鉴定、成株期鉴定和苗期鉴定、离体鉴定

驯化分为:栽培驯化、引种驯化

雄性不育的类别:质不育型、核不育型、核质互作不育型

三系是指: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

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1适应当前生产需要,预见生产发展前景2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确定目标性状3考虑品种合理搭配4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明确具体

种质资源的重要作用?1作物育种的物质基础2凡突破性新品种的育成都来自于特异优良遗传资源的发现和利用3为避免品种遗传基础贫乏,必须利用更多的基因资源4是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材料

系统育种的特点?1利用自然变异,方法简单,实用范围广2 “优中选优”,“连续选优”,易于获得生产上推广的品种3 简便快速:①立足于选:省去人工创造变异的环节②纯合快:所选个体一般为同质结合③推广应用快,只在原推广品种基础中选改进了部分性状适应性强。有一定局限性:①依靠自然变异,不能有目的的创新;

②个别性状上改进,综合性状上较难突破

产生自然变异的原因?a.自然突变b.自然异交引起的基因重组c.新育成品种群体的变异d.染色体畸形单株选择法优缺点?优点:1能较准确地把优良基因型个体选留下来。2可按多方向选择,形成不同的新品种或新类型。缺点:1程序较复杂。2选育时间较长。

混合选择法优缺点?优点:1选择程序简单2节省劳力3育成新品种时间短。缺点:1不能对单个后代进行鉴定,群体中含有较多的不良基因,优良程度降低,选择效果较差2不能追溯优良后代的历史

系统,不利于积累育种经验3一些与生物学性状有矛盾的经济性状不易选择。如高蛋白等。

简述三系制种的方法?A 不育系和保持系的繁殖;B 制种和恢复系的繁殖

简述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1提高产量2改善品质3增强抗性4扩大栽种地区5.改革耕作制度6促进农业机械化

杂交育种的遗传原理?1基因重组,综合双亲优良性状2基因互作,产生新性状3利用基因累加,产生超亲性状

简述杂交育种中亲本选配的原则?1亲本优点多,主要性状突出,缺点少又较易克服,双亲的优缺点能互补2亲本之一最好为当地推广的优良品种3 选用生态型差异较大、地理来源远、亲缘关系远的材料作亲本4目标性状遗传力高,注意性状间的相关性5亲本的配合力要高

简述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与方法?人工去雄,化学杀雄,自交不亲和性,雄性不育性;

简述杂交育种的育种程序?1原始材料圃和亲本圃2选种圃3鉴定圃4产比圃5区试和生产示范6种子繁殖。

简述回交育种中轮回亲本和非轮回亲本选择的本原则?回交育种中轮回亲本和非轮回亲本选择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A. 轮回亲本的选择:优良品种,只存在个别缺点,是被改良的对象。1产量高、适应性强、综合性状好,只存在个别缺点。轮回亲本是未来品种丰产性和适应性的基础2经过数年改良后仍能在生产上有较长时间的使用价值的品种。作为改造对象,要求被改良性状要少,即从非轮回亲本中转移的性状不能太多,否则工作量大,且效果不好。B. 非轮回亲本的选择:目标性状的提供者。1具有突出的目标性状2目标性状最好是单基因或少数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且表现为显性的,与不良性状无连锁。性状易于鉴定选择。如果是数量性状,遗传力要高3尽可能没有严重缺点,可使回交育种进程快些,最好不与不良基因连锁,如与不良基因连锁则进程慢。

回交育种的优缺点?优点:1针对性强2有利于打破基因连锁,创造综合双亲优良性状的材料3回交所需要的育种群体小,便于加代4育种年限短,育成的品种易于推广。缺点:1只限于改良个别性状,不能使品种有多方面的重大突破2目标性状限于主效基因控制的性状及遗传力强的数量性状,转移遗传力低的数量性状的效果差3回交改良的品种多数赶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且杂交工作量大。

回交育种的用途?1用于改良推广品种的个别缺点2转移新性状(不育系和恢复系的转育)3可以克服和解决远缘杂交的杂种不育和分离世代过长等问题4打破基因连锁5选育近等基因系和多系品种

简述测定作物自然异交率的方法?测定天然异交率的方法步骤包括:①给父本导入1 个显性标志性状,给母本相应隐性性状;②父母本间行种植或父本种在母本周围;③收母本植株种子,播种,统计。

远缘杂交不亲和的原因及克服方法?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1花期不遇与花器构造的隔离:有些植物花器构造特殊,花柱特别长,即使其他种的花粉在柱头上能发芽生长也无法到达胚囊2生理差异的隔离:细胞渗透压、酶的组成,激素以及酸碱度的微小差异都可阻止外来花粉的发芽3遗传上的差异:染色体数目,结构及基因组成的差异都可以导致不易交配。克服方法:1选择适当的亲本,确定适当母本2染色体预先加倍法:在远缘杂交前将亲本的染色体加倍,能促进杂交成功3媒介法(桥梁法)4嫁接法:将不易杂交的一个亲本的营养体嫁接到另一物种的植株上,使它们彼此的生理状况得到接近,然后再进行远缘杂交,易于得到种子,前苏联在果树及瓜类中应用曾得到良好结果5采取特殊的授粉方式,如混合授粉、提前授粉、重复授粉等6理化因素处理:温度、紫外线、电离辐射、植物激素等,通过理化作用提高杂交亲和性。

远缘杂交杂种夭亡和不育原因和克服方法?原因:1核质互作不平衡(核质不协调,细胞物质合成受阻)2杂色体不平衡。数目不同、结构差异(重复、异位、缺失等)3基因不平衡(基因数目、NDA

序列等)最大的影响是引起杂种夭亡、杂种不育、杂种不易稳定。克服方法:1利用化学药剂处理2杂种胚的离体培养3杂种染色体加倍4利用回交法5延长杂种生育期6其他方法

远缘杂种的重要意义?1利用人为方式打破物种的生殖隔离,实现物种间的基因转移,或染色体转移,获得有利的新性状(丰产、优质、抗病、抗逆等基因)2创造新物种3创造特异种质类型4创造细胞质雄性不育系5创造核质杂种6产生单倍体

远缘杂种后代分离和遗传特点?1分离无规律性2分离类型丰富,性状变异幅度大3分离世代长,稳定慢4有向两亲分化的现象。远缘杂种后代的处理特点?1早代种植较大的群体2放宽早代材料选择标准3采用适宜的处理方法

诱变育种的特优缺点?1提高突变率、扩大突变谱2有效地改良个别形状3缩短育种年限。缺点:1有利突变不多2突变性质和方向不定3很难出现多形状好的突变

简述影响诱变育种效果的因素?1材料a综合性状优良,只存在个别缺点b优良的杂交材料c单倍体或多倍体2诱变剂a物理或化学诱变剂b适宜的剂量苗高降低30~50%3群体的大小4后代的处理方法:系谱法、混合法经验

单倍体育种的优缺点?优点:1克服杂种分离,加速材料纯合,缩短育种年限:2提高选择(纯合体)的效率3排除显隐性的干扰,提高了选择的准确性。缺点(问题):1诱导技术上不完善a花药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低和绿苗再生率不高b不同材料的诱导频率差别大c移栽和加倍中死亡率高。2出现理想基因型的个体少a基因重组的机会

少b缺乏多代的观察和评定

单倍体在育种中的应用?1克服杂种分离,缩短育种年限:通过染色体加倍获得纯系。可与杂交育种相结合2提高目标基因型的频率3克服远缘杂种不育4加快自交系纯合5提高诱变育种效率6与转基因和细胞工程相结合

转基因育种优点?1转基因技术体系的建立使可利用的以近资源大大拓宽2为培育高产、优质、高抗、适应各种不良环境条件的优良品种提供了崭新的育种途径3可以对植物的目标性状进行定向变异和定向选择4可以大大提高选择效率,加速育种进程

简述用基因工程改造植物性状的主要内容和步骤?用重组DNA 技术实现对某一植物的改造,大体上要经过以下5 个步骤:1获取外源DNA 或目的基因2获取目的基因的载体;3把目的基因连接到载体上,获得DNA 重组体4使重组DNA 进入受体细胞,即实现外源DNA 的转化5被转化的受体细胞再生成完整植株,外源DNA 在受体内表达

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及措施?原因:1机械混杂2生物学混杂3杂种的剩余分离4自然突变5不正确的选择。措施:

1作物品种合理搭配防止“多、乱、杂”现象2建立和建全良种繁育体系3制定严格的种子技术标准试述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的主要内容及可以解释的现象。

答: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显性假说的基本观点:杂种F1 集中了双亲的所有显性基因,杂种优势是由于双亲的有利显性基因的互补作用的结果。杂交亲本的有利性状大都由显性基因控制,不利性状大都由隐性基因控制,通过杂交,使双亲的显性基因全部聚集在杂种里。超性假说的基本观点:杂种优势是由于双亲基因型的异质结合引起的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杂合等位基因相互作用大于纯合等位基因的作用。a1a2 > a1a1 或a2a2。超显性假说可以解释下列现象:双亲亲缘关系的远近与杂优的相关;自交衰退;杂优难以固定

试述系谱法各世代的工作要点及其优缺点。从杂种的分离世代开始单株选株,分别种植成株行(株系),即系统;以后各世代均在优良的系统中连续进行单株选择,直到选出性状优良一致的系统升级进行产量比较试验。在选择的过程中,各世代予以系统编号,以便考察系统的历史和亲缘关系,故称系谱法。F1:1种植:按组合种,单株植,种植亲本及对照品种,种植数决定于F2 群体的大小及繁殖系数。2选择:去除杂种,淘汰特别差的组合;3收获:按组合混合收种。F2:1种:按组合种植,单株植,田间均匀设对照,以便参照各杂种植株最临近的对照选择单株;适当种植亲本,根据亲本及F2表现,了解亲本的性状遗传特点,为选配亲本积累经验。2选择:在优良的组合中选单株,选遗传力大的性状,选择的标准要宽;3收获:按组合分株收,分株脱粒保存。F3:1种:一株一区,建立株系(系统),种CK。2选择:F3的一个株系来自F2 的一个单株,株系间差异明显,株系内有程度不同的分离,F3是对F2所当选株做进一步鉴定及选拔的重要世代,各系统主要性状的表现趋势已相当明显,F2所选单株的优劣程度至此初见分晓。所以将F3 系统间的选拔与评定称之为关键的关键。从优良株系中选择优良单株。3收获:单株收获,分株脱粒保存。F4:F4 及以后各世代,首先选优良的株系,然后在优良的株系内进行单株选择。对基本稳定且优良的株系可以提前进入鉴定

和产量比较实验。优点:1较早集中优良株系,可及时组织试验、示范、繁殖2便于查源,便于研究;缺点:1中选率低,多基因控制的性状易丢失2工作繁重。

混合选择步骤及优缺点?1早代按组合混合种植,不予选择,每组合种上万株。2待杂种遗传性趋于稳定时建立株系,每组合选3000~5000 株(纯合个体数达80% 左右的世代,约F5~F8)。3选拔优良株系升级试验。4收的方法:①随机混收②初步选择: 淘汰明显的劣株,或在F2或其他混种世代,针对遗传力高的性状选择一次单株,以后仍按混合法处理,也可连续进行混合选择或分类选择而形成各种不同的改良混合种植法。优点:1早代不选,混收混种工作简便2多基因控制的优良性状不易丢失(与系谱法比)。缺点:1可能丢失:早熟、耐肥、矮秆等类型;2单株难选:因缺乏历史的观察和亲缘参照,优良类型不易确定;3延长育种年限。

加速育种进程的方法?一加速世代进程1 异地加代2温室加代二加速试验进程1早代测产,提早升级;F3对各株系边选择边测产2对突出的低世代优异系统越级试验;鉴定直接升区试3边试验边繁殖种子。进行多点试验,提早进行生产试验,繁殖种子。三利用单倍体

试述玉米杂交制种的关键技术?玉米杂交制种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1选地隔离,隔离的方法:空间隔离:500m; 时间隔离:错期播种,春播40天,夏播30 天;自然屏障隔离:树林、村庄、河堤等;高秆作物隔离:高梁,麻类等,50~100m。2规格播种①调节父母本播期,保证花期相遇。方法:同期播种,或错期播种。如掖单2号:掖107×黄早4,掖107 早播14 天;②确定合适的行比,一般父:母=1:3~6;决定因素:父本的花粉量。③认真播种,保证质量要求:一播全苗,严禁父母本行播错④精细管理。目的在于使花期相遇,提高产量。3去杂去劣去杂至少2次:间苗时,抽雄前。4去雄授粉,要求:及时、干净、彻底。时间:抽雄散粉前;方法:带叶人工去雄;辅助授粉:剪花丝、剪苞叶。5分收分藏父母本分别收获、分别脱离、分别凉晒,严防混杂。一般:先收父本行,再收母本行。国外:授粉前加强保安,授粉后砍雄株。这样,一防混杂,二防材料丢失。

群体改良的意义?1创造新的种质资源2 选育优良的综合品种3 改良外来种质的适应性

群体改良的方法?1群体内改良2群体间改良3异花授粉作物的群体改良方法4自花授粉作物的群体改良法

分子标记的类型和作用原理与特点?1以分子杂交为核心的分子标记技术,包括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简称RFLP标记、DNA指纹技术等;RFLP原理:通过电泳的方法分离和检测这些片段。凡是可以引起酶解位点变异的突变和一段DNA的重新组织等均可导致限制性等位片段的变化,从而产生RFLP。2是以聚合酶链式反应,简称PCR为核心的分子标记技术,包括简称RAPD标记、SSR标记、SSLP标记、AFLP标记、STS标记等;RAPD原理:利用合成的随机引物(一般为8~10个碱基)非定点地扩增基因组DNA,然后用凝胶电泳分开扩增片段。遗传材料的基因组DNA如果在特定引物结合区域发生DNA片段插入、缺失或碱基突变,就有可能导致引物结合位点的分布发生相应的变化,导致PCR产物增加、缺少或发生分子量变化。若PCR产物增加或缺少,则产生RAPD标记。STS原理:依据单拷贝的RFLP探针、微卫星序列、Alu因子等两端序列,设计合适的引物,进行PCR扩增,电泳显示扩增产物多态性。有时扩增产物还需要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后才能表现出多态性。目前用于STS引物设计的主要是RFLP探针。3是一些新型的分子标记,如SNP标记、EST标记等。

分子标记优点:1直接以DNA的形式表现,在生物体的各个组织、各个发育阶段均可检测到,不受季节、环境限制,不存在表达与否等问题2数量极多,遍布整个基因组,可检测座位几乎无限3多态性高,自然界存在许多等位变异,无须人为创造4表现为中性,不影响目标性状的表达5许多标记表现为共显性的特点,能区别纯合体和杂合体。

分子标记作用:植物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与种质鉴定;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定位与图位克隆;转基因植物鉴定;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选择等方面。

作物育种学复习

作物育种学 一、名词解释 1、自交不亲和:是指具有完全花并能产生正常雌、雄蕊及正常雌、雄配子的植物,但自花授粉不能结实的特性; 2、近等基因系:具有相似遗传背景、而只在个别性状上有差异的许多品种; 3、种质资源:遗传育种领域内,把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 4、育种目标: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即在一定地区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计划要选育出的品种应具有哪些优良性状以及各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指标; 5、稳产:优良品种在推广的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间产量变化幅度较小,在环境多变的条件下能够保持均衡的增产作用; 6、经济系数: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指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即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7、引种:广义的引种crop introduction指从外地或外国引入优良品种、新植物、新作物、品系以及供研究用的或有价值的种质资源或遗传资源材料; 从生产的角度讲,引种是指从外地或外国引入优良新作物或新品种,通过适应性试验,直接在生产上推广种植; 8、选择育种:是指对现有品种群体中出现的自然变异通过性状鉴定、选择,再经过品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9、驯化则是人类使植物适应新的地理环境能力、并对其加以改造和利用的过程

10、间接鉴定:根据性状间的相关变异的原理,借助于与目标性状有高度相关的性状的表现来对目标性状进行的鉴定称为间接鉴定; 11、直接鉴定:根据性状的直接表现对其进行鉴定的方法称为直接鉴定; 12、田间鉴定:在田间栽培条件下,对有关性状进行的鉴定称为田间鉴定; 13、室内鉴定:品质等生理生化性状则必须在实验室条件下,借助于某些实验仪器设备才能进行鉴定; 14、自然鉴定:当被鉴定的性状在自然条件下能正常、充分地表现时在田间自然条件下对其进行的鉴定,这就称为自然鉴定; 15、诱发鉴定:在人工诱发条件下所进行的鉴定称为诱发鉴定; 16、杂交育种:不同品种之间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对杂种后代进行选择以育成纯系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17、组合育种:是将分属于不同亲本的优良基因通过杂交分离和重新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基因型,通过定向选择育成集双亲优点于一体的新品种,其遗传机理主要是基因的重组和互作; 18、超亲育种:将分散在不同亲本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多个微效基因积累于一个个体中,形成在该性状上超过亲本的类型,其遗传机理在于基因的累加与互作; 19、一般配合力:指某一亲本品种与其它一系列品种杂交后,杂种后代F1在某个性状上表现的平均值称为这一亲本品种在该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 20、核心亲本:指综合性状优良、一般配合力高、在育种工作中使用频率高、以它们为亲本容易培育出新品种的种质材料; 21、杂交方式:是指在一个杂交组合里要用几个亲本以及各个亲本杂交的先

作物育种学试题库

《作物育种学总论》试题库 二级学院:农业科学学院 出题负责人:夏明盅吴昊尹福强华劲松 适用专业:农学 章名:01|绪论 题型:04|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 难度:1|易 1.品种 答: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2.作物育种 答:作物的人工进化,适当的利用自然进化的人工进化。 3.植物学上的种子 答:指种子植物由胚胎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4.农业生产上的种子 答:指凡在农业生产上可以直接被利用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都统称为种子,有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三种类型。5.DUS 答:农作物的品种的三个基本特性,既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简称DUS。

题型:02|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难度:2|中 1.()和()是群体进化的主要动力。 A.遗传 B.变异 C.选择 D.重组 E.突变 答:CD 题型:03|填空题(每小题1分) 难度:1|易 1.生物的进化决定于三个基本因素、和。答:遗传变异选择 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包括:研究育种规律、、繁育良种,实现种子标准化三个方面。 答:培育新品种,实现品种良种化 3.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分别是和。答:作物品种种子。 4.作物育种学是研究及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答:选育繁殖作物优良品种

题型:05|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每小题1分) 难度:1|易 1.品种的植物分类地位低于种。() 答:× 2.作物育种实际上就是作物的人工进化,是适当利用自然进化的人工进化。() 答:√ 题型:06|简答题(每小题5分) 难度:2|中 1.作物优良品种在发展作物生产中的作用有哪些? 答:提高单位面积产量(1分),改进产品品质(1分),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1分),扩大作物种植面积(1分),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1分)。 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研究作物的性状及其遗传规律(2分);2搜集和创造种质资源(1分);研究良种繁育的方法和技术(1分);培育农作物的新品种(1分)。 3.作物育种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育种目标的制定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1分);种质资源的搜

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总结

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 作物育种学: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身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群体。该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稳定性,Stability ),同时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具有相对的一致性(一致性,Uniformity),并在这些性状上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有所区别(特异性, Distinctness) 种(species):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生理化、形态特征的生物群,是分类的基本单位。种内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可以彼此交配产生后代,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亚种(subspecies):不同分布区的同一种植物,由于生境不同导致两地植物在形态结构或生理功能上存在差异。 变种(variety):具有相同分布区的同一种植物,由于微生境不同导致植物间具有可遗传的差异。 作物品质:指作物经济器官满足人类需求的程度。 株型:指作物的茎、枝、叶等主要光和器官在植株上的着生态势。 合理的株型可使作物充分利用光能资源,提高有机物的合成,为高产打好基础。有性繁殖(Sexually propagating):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繁殖类型。 无性繁殖(Asexually propagating ):不经过两性配子的受精过程繁衍后代的繁殖类型。 自花授粉:同一花朵内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或同一株的花粉传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的授粉方式。 异花授粉:雌蕊柱头接受异株花粉受精的授粉方式 常异花授粉: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衍后代的授粉方式。 自交不亲和性:具有两性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的某些植物,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自交不亲和性是一种受遗传控制的、提高植物自然异交率的特殊适应性。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

一、解释名词: 1、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 是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植物学上的种子: 指种子植物由胚胎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2、农业生产上的种子: 指凡在农业生产上可以直接被利用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都统称为种子,有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三种类型。 3、品种: 指某一栽培作物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生态和生产经济条件,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和充分一致的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特征,并以此与同一作物的其它类似群体相区别的生态类型。 4、地方品种(农家品种): 指在一定地区的自然和生产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培育而成的品种。 5、改良品种: 是育种工作者通过系统育种,杂交育种,辐射育种、倍性育种等科学的方法培育而成的品种。 6、杂交种: 指选用性状优良、遗传基础差异大,配合力强的亲本组合进行杂交产生杂交种。 品种标准化: 指大田推广的优良品种必须符合其品种标准。

7、品种标准: 就是对优良品种具有的主要特征特性作出准确的说明,对它的栽培要点加以总结概括,作出科学的技术规定。 8、育种目标: 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选育具有什么样优良性状的品种。 9、高产育种: 就是培育具有合理的株型和良好的光合性能,可以充分利用水、肥、光、气、热等合成光合产物,并能高效地运转到穗、粒中去而获得高产。 10、本地品种资源: 指原产于本地或本地栽培很久的古老地方品种和当前推广的改良品种。 11、品种资源: 又叫种质资源,指可用于育种或栽培的栽培作物类型,品种,近缘野生植物及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遗传材料的总称。 12、野生植物资源: 指育种工作中有利用价值的各种野生种或近缘野生植物类型。 13、外地品种资源: 指从国外和其它地区引进的品种或类型。 14、人工创造的品种资源: 指人们通过选择、杂交、诱变等方法创造的供进一步培育新品种用的原始材料。 15、品种资源的种植保存: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作物育种学网上作业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栽培植物群体,该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和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而与同一栽培植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都符合生产发展需要。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自然进化:是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进化。 人工进化:是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 二、填空题 1. 作物进化的三个基本因素包括(遗传)、(变异)和(选择)。* 2. 1927年美国出版的Hayes和Garber所著的(?作物育种?)是世界上第一部较系统的论述有关育种知识的专著。 3. 20 世纪60 年代小麦、水稻等作物通过(矮化育种)掀起“绿色革命” 。20 世纪80 年代兴 起(生物技术),使现代作物育种发展成为包容多学科发展的现代科学。** 三、简答 1. 作物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提高抗逆性,增强适应性和稳产性、有利于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复种指数、扩大作物种植面积、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管理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四、论述 1. 遗传、变异和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如何?生物进化有三个基本因素即遗传、变异和选择,自然选择理论是其核心,而选择的基础是生物的变异和遗传,变异、遗传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一切生物都能发生变异,在众多变异中有的变异能遗传,有的变异不能遗传,只有广泛存在的可遗传的变异才是选择的对象。 在生存斗争中,对生存有利的变异会得到保存,对生存有害的变异会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在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不多地进行。第一章育种目标 一、名词解释 1. 育种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生态、生产条件下,对所育成品种应具备一系列优良性状的要求指标。 2. 产量结构性状:是指直接构成作物产量的性状,不同作物的产量结构性状不同。 3. 高光效育种:是指提高单位叶面积的净光合速率的生理生理遗传改良或育种。 二、填空 1. 在开展作物育种工作时,首先要确定(.育种目标),它是选育新品种的设计蓝图。** 2. 禾谷类作物的产量结构性状为(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粒重)。** 3. 目前农作物光能利用率还很低,只有(1%?2%)或以下,通过提高光能利用率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潜 力是很大的。 三、简答 1. 制定作物育种目标遵循的原则? ①国民经济需要和生产发展前景②当地现有品种有待提高和改进的主要性状③育种目标的具体化和可行性④品种的合理搭配 2. 矮化品种的选育有什么优势? 矮化品种不仅抗倒伏能力强,而且可以加大密度,增进单位面积株数,提高收获指数和有效利用肥水,丰产潜力大。 3. 适应机械化作业作物应具备的性状? 株型紧凑、茎杆不倒、生长整齐、成熟一致、结实部位适中、不落荚、不落粒 四、论述 1. 制订育种目标时应考虑哪些主要目标性状? ①产量性状:高产是植物育种的基本要求,具有丰产潜力的优良品种是获得高产的物质基础。首先考虑结构性状的合理组合,不同品种产量结构性状不同,在不同自然、生产条件下,各个品种获得高产的群体结构和组成因素可以不同。各产量性状之间相互制约,常带有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合理株型是高产品种的生育基础和形态特征。并达到高光效②品质性状:某些品质特征与产量直接相关;改良作物品质,有利于保证人、畜健康;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加工工业产品的产量、品质与生产成本③成熟期:生育期早晚在大部 分地区和许多作物都是重要的育种目标性状。④对病虫害的抗耐性:病虫害的危害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严重影响,抗病虫品种的选育和应用具有重要作用。⑤对环境胁迫的抗耐性:环境胁迫因素的抗耐性,

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及问答资料

品种(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 种质资源:指一切具有特定的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 育种目标:对新品种的性状的具体要求,是育种工作的依据和指南。好比一项工程的蓝图。育种目标正确是育种工作成功的关键。 有性繁殖:生物通过有性过程产生的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繁殖后代,有完整的个体发育周期 无性繁殖:利用营养器官或体细胞等繁殖后代的方式。即不通过雌雄性细胞相互结合而繁殖后代的方式 自花授粉: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 常异花授粉作物: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作物称为常异花授粉作物。 异花授粉作物:通过植株不同花朵的花粉进行传粉而繁殖后代的作物。 自交不亲和性:某些作物具有完全花,并可以形成正常的雌雄配子,但自交不结实或结实极少的特性。雄性不育: 雌蕊发育正常,雄蕊退化(无花粉、无花药等) 无性系:无性繁殖作物的一个个体通过无性繁殖而产生的后代称为无性繁殖系,简称~。 无性系品种:由一个无性系或几个近似的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的繁殖而成。基因型由母体决定,个体内基因型杂合或纯合,个体间一致 杂交育种:通常指利用作物具有不同遗传性的品种或类型相互杂交,创造遗传变异,然后再通过选择和系统的试验鉴定,培育成新品种的方法。广义的杂交育种还包括回交和远缘杂交。 群体品种:指由基因型不同的植株组成的个体群。 引种(广义):以外地区,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以及遗传育种等有关理论研究所需的各种种质资源 气候相似论:“地区之间在影响作物生长的主要气候因素上,应相似到足以保证作物品种相互引种成功时,引种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系统育种法:根据育种目标,从现有品种群体的变异类型中选出优良的变异个体,种植成株系,通过试验鉴定,育成新品种。又称单株选择法、一株传选择法 单交种:2 个品种或自交系组配成的杂交种。 双交种:由2个单交种组配而成的杂交种(A×B)×(C ×D) 不育系:具有雄性不育特性的自交系或品系。遗传组成:S(rfrf) 混合法:在杂种的分离世代,按组合混合种植,不选单株,直到一定世代,性状纯合率达到80%以上时(约在F5~F6),才开始选择单株,下一代成为一个稳定的系统,进而育成新品种的方法,叫混合法。 系谱法:从杂种的分离世代开始单株选株,分别种植成株行(株系),即系统;以后各世代均在优良的系统中连续进行单株选择,直到选出性状优良一致的系统升级进行产量比较试验。在选择的过程中,各世代予以系统编号,以便考察系统的历史和亲缘关系,故称系谱法。 混合法:在杂种的分离世代,按组合混合种植,不选单株,直到一定世代,性状纯合率达到80%以上时(约在F5~F6),才开始选择单株,下一代成为一个稳定的系统,进而育成新品种的方法,叫混合法回交:两个亲本杂交后,F1 再和双亲之一重复杂交 轮回亲本:受体亲本,在回交过程中用于重复杂交的亲本。 另一个亲本叫非轮回亲本,又叫供体亲本。 回交育种法:指利用回交方法,改良优良品种的个别不良性状,从而选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外照射:处理材料受到的照射来自外部的辐射源。 内照射:利用同位素(如P32、S35、C14、Zn65)的化合物配成溶液进行浸渍种子或使植物吸收或注射茎部。即处理材料受到的照射来自植物体内部的辐射源。

作物育种学重点名词解释

1作物品种:某一栽培作物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生态和生产经济条件,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和相对一致性,生物特性和形态特征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类似群体相区别的生态类型。 2自交系品种:是对突变或杂合基因型经过连续多代的自交加选择而得到的同质纯合群体。 3杂种品种:是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 4无性系品种:是由一个无性系或几个遗传上近似的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繁殖而成的。 5地方品种:一般是指在局部地区内栽培的品种,多未经过现代育种技术的遗传修饰,所以又成农家品种。 ?野生近缘种:指现代作物的野生近缘种及与作物近缘的杂草,包括介于栽培类型和野生类型之间的过度类型。 ?体细胞杂交:诱导两个不同亲本的原生质体互相融合形成异核体,异核体再生出细胞壁进而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发生核融合。这一过程称为 ̄ ̄ 6作物的育种目标: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计划选育的新品种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也就是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 7高光效育种:是指通过提高作物本身光合能力和降低呼吸消耗的生理指标而提高作物产量的育种方法。 8选择育种:是指对现有品种群体中出现的自然变异进行形状鉴定、选择并通过品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9混合选择育种:是从原始品种群体中,按育种目标的统一要求,选择一批个体,混合脱粒,所得的种子下季与原始品种的种子成对种植,从而进行比较鉴定,如经混合选择的群体确比原品种优越,就可以取代原品种,作为改良品种加以繁殖和推广。 10杂交育种:不同品种间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在杂种货代进行选择以育成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 11远缘杂交:通常将植物分类学上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所进行的杂交称为远缘杂交。

作物育种学试卷二 答案

天津农学院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二 作物育种学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30分,每题5分) 1、QTL:数量性状遗传位点(5) 2、Match:在基因定位时,距离目标基因越远重组体越多,距离目标基因越近重 组体越少,如果两端都符合这个规律,则称Match。(5) 3、优势指数:F1性状表现与两个亲本表现平均值的比值。(5) 4、两系杂交稻:以农垦58S来源的不育系配置的杂交水稻,后来相继发现了一 些光温敏不育系,培育了一些新型的两系杂交稻。(5) 5、基因库:一个物种所包含的所有基因总和。(5) 6、目标性状:为培育品种或改良品种所需要的性状。(5) 二、简答(32分,每题8分) 1、简述品种多态性的必要性及其育种策略。(6) 推广多种类型的品种有利于实现在不同地区实现高产,优质,多抗的目标。 (1)利用不同抗原培育不同品种(1) (2)三系法,两系法并举(1) (3)从一个育种系统选育不同品种(1) (4)拓宽种质,培育不同类型品种(1) (5)建立基因库,丰富育种目标性状(1) (6)采取多种策略,创新品种资源(1) 2.如何固定杂种优势?(6) (1)培育常规品种,固定杂种优势(2) (2)利用快繁殖技术繁殖优良品种(1) (3)人工种子(1) (4)创建利用某些特殊材料(1) (5)其他途径(1) 3.图示玉米油组分基因定位与克隆的方法。(6) 搜索拟南芥油组分代谢途径与基因网络(600个)(1) 构建玉米作图群体、定位群体,效应群体(1) 验证、定位油组分QTL(1) 重建玉米油组分基因网络(1) 利用不同群体,在不同条件下群定主效QTL和其他QTL(1) 克隆主效基因(1) 4.为什么育性是重要的农艺性状?(7) (1)以水稻为例,水稻产量等于单株产量/亩株数(穴数)。单株产量等于穗重/分蘖数。提高结实率有利于增加穗重。(1) (2)水稻品种分多穗型(重穗型),大穗型,穗粒兼顾型。颖花多的品种容易造成结实率降低。(2) (3)选育育性好的品种有利于实现高产稳产(2) (4)育性是籼粳稻基因交流,基因来源鉴定的一个重要指标,低温敏感性等籼粳交组合可能给生产带来潜在的危险。(2) 5.简述作物育种学中的四种群体的遗传结构与性状表现。(7) 品种群体可分为以下四类

作物育种学答案

作物育种学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选择育种:是指对现有品种群体中出现的自然变异进行性状鉴定、选择并通过品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2.诱变育种:是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在通过选择而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3.杂交育种:是指不同品种间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在杂种后代进行选择以育成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 4.远缘杂交;是指将植物分类学上用于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所进行的杂交。 5.育种目标: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计划选育的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也就是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性状上的具体要求。 二、填空题 1.遗传、变异、选择 2.有性繁殖、无性繁殖 3.自花授粉、常异花授粉、异花授粉 4.自交系品种、杂交种品种、群体品种、无性系品种 5.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机械化 6.系谱法、混合法、衍生系统法、单籽传法 三、选择题 1.A、B 2.C、D 3.B 4.B 5.B 四、论述题 1答案: 1.原始材料圃和亲本圃: 原始材料圃种植从国内外搜集来的原始材料,分类型种植,每份种几十株。 从原始材料圃中每年选出合乎杂交育种目的的材料作为亲本,种于亲本圃。 2.选种圃 种植杂交组合各世代群体的地段称选种圃,采用系谱法时,在选种圃连续选择单株,直到选出优良一致的品系升级为止。 3.鉴定圃 主要种植从选种圃升级的新品系,条播,种植密度接近大田生产,进行初步的产量比较试验及性状的进一步评定。 4.品种比较试验 种植由鉴定圃升级的品系,或继续进行试验的优良品种。 5.生产试验和多点试验 对表现突出优异的品种,可在品种比较试验的同时,在不同地点进行生产试验和多点试验。2.答案: 1.配合力高:根据配合力测定结果,选择配合力高,尤其是一般配合力高的材料作亲本,两个亲本的配合力最好都高,这样容易得到优势强的杂种一代。 2.亲缘关系较远: (1)地理远缘 (2)血缘较远 (3)类型和性状差异较大 3.性状良好并互补

作物育种学复习题及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复习题及及答案 复习题 作物育种学复习题及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剩余变异:自交后代群体中残留的杂合基因所引起的变异。 2. 轮回选择 3. QTL 4. 增效基因:在基因定位时,特别是QTL定位时,有的遗传效应是正的,即为增效基因,相反,记为减效基因。如果作图亲本涉及两个亲本,对一个性状(如垩白)而言,一个亲本可能存在增效基因,也可能存在减效基因。 5. 减效基因:在基因定位时,特别是QTL定位时,有的遗传效应是正的,即为增效基因,相反,记为减效基因。如果作图亲本涉及两个亲本,对一个性状(如垩白)而言,一个亲本可能存在增效基因,也可能存在减效基因。 6. 优势指数:F1与两个亲本平均值的比。 7. 等位基因 8. 两系杂交稻 9. 分子农业 10. 孢子体不育 11. Rf-1 12. 三系配套 13. 系谱法 14. 种质资源 15. 基因库 16. 育性 17. 理想株型 18. 遗传改良

19. 目标性状 20. Match 二、简答题 1. 试述比较基因组学在育种中应用。 2. 简述杂种优势预测的技术与方法。 3. 如何固定杂种优势? 4. 如何实现高新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 5. 如何鉴定水稻花粉的典败,圆败,染败?把花粉败育分为典败,圆败,染败有何意义? 6. 简述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 7. 简述sd-1基因利用。 8. 为什么育性是重要的农艺性状? 9. 简述稻米垩白的遗传与基因决定。 10. 简述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鉴定方法。 11. 简述基因定位的方法学新进展。 12. 简述作物品种有哪些群体类型。 13. 作物基因组研究对作物育种有意义? 14. 育种学的突破在于关键种质的利用。试举例说明。 15. 简述水稻雄性不育的主要类型,并说明为什么利用野败细胞质培育的三系杂交稻推广面积最大? 复习题 水稻雄性不育类型分:(1)包台型(BT型)不育系,配子体不育,花粉败育发生于三核期;(2)野败型不育系,孢子体不育,花粉败育发生于小孢子单核期;(3)冈型不育系和D型不育系,均属孢子体不育,主要于花粉单核期败育;(4)红莲型(HL)不育系,属配子体不育,于花粉双核期败育。野败细胞质败育彻底,恢保关系清楚,具有自我防护的机制,制种安全,杂种纯度高,生产上便于应用。 野败型于1971年发现不育细胞质,1973年培育出不育系,同年三系配套,据罗崇善(1988)不完全统计,生产上种植10万亩以上

作物育种学复习资料

作物育种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 品种:遗传稳定,形状一致,适于一定生态条件,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直接用于生产的作物群体。 2. 优良品种:是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条件下能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 3. 变种:指基本特征性状属于某一个种的范围,而在某些遗传性状与该种有一定差别的群体。 4. 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需求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 5. 自交不亲和性: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6. 雄性不育性:植株的雌蕊正常而花粉败育,不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特性。 7. 种质资源:是指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 8. 起源中心: 野生植物最先被人类栽培利用或产生大量栽培变异类型的比较独立的农业地理中心。 9. 育种目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计划选育的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 10. 经济产量:植物的整个生育过程中所累积的看直接供人们食用或用于其他用途的产品重量。

11. 收获指数:作物收获时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之比,又称经济系数。 12. 引种:泛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品系以及供研究用的各种遗传资源材料。 13. 诱变育种: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而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14. 经济性状:指符合人类的生产要求,与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关系最密切的动植物性状。 15. 衍生系谱法:从F2或F3某一个单株繁衍出的异群体。 16. 回交:杂种后代与双亲之一连续多代杂交。 17. 一般配合力:一个纯系亲本在一系列杂交组合中的平均产量或其他性状的平均表现。 18. 特殊配合力:某杂交组合的实测值与预测值之差。 19. 远源杂交:将植物分类上用于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所进行的杂交。 20. 多倍体:体细胞中有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植物个体。 21. 一环系:由地方品种、综合品种和人工合成群体分离出的自交系。 22.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交种分离出的自交系。 23. 核质杂种:是一种具有来源于不同种或不同系统的核与细胞质所形成的杂种。

作物育种学总论五套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总论五套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总论五套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课程考试样卷1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2 分,共 10 分) DUS,选择育种,聚合杂交,杂种优势,体细胞杂交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性状的要求主要有高产、⑪、⑫、适应性强; 2.根据作 物品种的繁殖方式、商品种子生产方法、遗传基础、育种特点和利用形式等可将作物品种 区分为下列类型⑬、⑭、群体品种和⑮; 3.种质资源工作的内容包括收集、保存、⑯、⑰、⑱; 4.轮回选择的方法包括群体间改良和⑲; 5.配合力是自交系的一种内在属性,受多种基因效应支配,农艺性状好的自交系不一 定就是配合力高,只有配合力高的自交系才能产生强优势的杂交种。试用格子方试验计算SCA和GCA填表(表格在最后)。三、选择题 (每小题 1 分,共 11分) 1.杂合基因型的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⑪衰退⑫增强⑬不变⑭难以确 定 2.由胚珠或子房壁的二倍体细胞经过有丝分裂而形成胚,和由正常胚囊中的极核发育 成的胚乳而形成种子,这种生殖方式称为()。 ⑪无孢子生殖⑫二倍体孢子生殖⑬不定胚生殖⑭单性生殖 3. 纬度相近的东西地区之间引种比经度相同的南北之间引种成功的可能性()一些。 ⑪大⑫小⑬不好确定 4.纯系学说认为,在自花授粉作物原始品种群体中选择() ⑪有效⑫无效⑬有的人选择有效,有的人选择无效⑭难以确定 5.从理论上讲,杂 交育种工作中,所用亲本越多越()⑪好⑫不好⑬易行(成本越低)⑭难以育出好 品种 6.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是() ⑪显性假说⑫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⑬超显性假说⑭纯系学说 7.作物诱变育种中,主要处理植物的() ⑪植株或植株的局部⑫花粉⑬种子⑭都可以 8.普通小麦×硬粒小麦杂交,是() ⑪种间杂交⑫属间杂交⑬种内不同类型杂交⑭)亚种间杂交

作物育种学-完美答案精讲

名词解释: 1.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 的一定群体。 2.优良品种:是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条件下能符合生产发展需要,并且有较高经济价值的 品种。 3.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4.有性繁殖:凡是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繁殖方式。 5.无性繁殖:凡是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而繁殖后代的方式统称为无性繁殖。 6.特异性:本品种具有一个或多个不同于其它品种的形态和生理特性。 7.一致性:同一品种内,植株之间性状整齐一致。 8.稳定性:繁殖或再组成本品种时,品种的特异性和一致性保持不变。 9.纯系品种:由一个变异单株经过多代自交,选择,育成的品种。 10.种质资源:具有特定的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或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称之为种 质资源。又称遗传医院,基因资源,品种资源。 11.原生作物:人类有目的驯化的植物,如玉米,小麦。 12.次生作物:与原生作物伴生的杂草,当有一定的利用价值时,就被人类分离而成为栽培 的主体。如燕麦,黑麦。 13.作物育种目标:是指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计划选育的新品种提出相应的 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也就是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性状上的具体要求。 14.经济系数(收获指数):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即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15.高光效育种:是指通过提高作物本身光合能力和降低呼吸消耗的生理指标而提高作物产 量的育种方法。 16.狭义引种:指从外地区或国外引进新作物,新品种,通过适应性试验,证明适合本地区 栽培后,直接在生产上推广种植。 17.生态环境(生态条件):与作物品种形成及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的环境条件称为生态条件。 18.生态型:是指在同一物种的变种范围内,在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等方面均与当地的主 要生态条件相适应,遗传结构也基本相似的作物类型。 19.短日照作物:有些作物一定要经过短日照过程才能满足发育的要求,否则会阻碍其发育 的进行,不能抽穗或延迟成熟,这类作物称之为短日照作物。 20.长日照作物:有些作物一定要经过长日照过程,从营养生长转化到生殖生长,才能较好 的抽穗成熟,通常称之为长日照作物。 21.选择育种:对现有品种群体中出现的自然变异进行性状鉴定,选择并通过品系比较试验, 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培育新品种的育种途径,又称系统育种。 22.单株选择:从品种群体中选择优良的个体,分别脱粒保存,第二年分别各种一小区,根 据各小区植株的表现来鉴定上年当选个体的优劣,并据此淘汰不良个体的后代。 23.杂交育种:是指不同品种间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在杂种后代进行选择以育成符合生产要 求的新品种的方法。 24.配合力:亲本与其它亲本杂交,在杂种后代中产生优良个体的能力。 25.一般配合力:某一亲本与其它若干亲本杂交,杂种后代在某数量性状上的平均表现。 26.特殊配合力:两个特定材料杂交组配后代在某个数量性状上的表现。 27.复交:涉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亲本,要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杂交。 28.系谱法:自杂种的第一次分离世代(单交F2,复交 F1)开始选株,分别种植成株行(即 系统),以后各世代均在优良系统中继续进行单株选择,直至选育出优良一致的系统时升级 进行产量试验,在选择过程中各世代都予以系统的编号,以便查找系统历史与亲缘关系,故

整理后的育种考试复习题

整理后的育种考试复习题 《作物育种学》各论复习题 第一章水稻 一、名词解释 1、水稻配子体雄性不育:指水稻花粉的不育是由花粉本身的基因所控制的不育类型。 2、矮源:含有矮化育种所需要的矮杆、半矮杆基因的品种资源。 3、垩白米率:指含垩白(心白、腹白、背白)米粒占调查米粒的百分率。 4、胶稠度:指4.4%冷米胶的长度,以mm表示。 5、杂种优势:指两个遗传性状不同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产量,品质等诸方面优于其亲本的现象 二、填空题 1、稻米品质主要由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4个方面组成。 2、现代高产水稻品种要求半矮杆、株型良好、繁茂性强、对施氮反应敏感等。 3、水稻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条纹叶枯病。 4、株高分为矮杆、半矮杆和高杆。 5、选育杂交稻的途径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性的利用、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性的利用、化学杀雄剂的应用。 6、稻种资源的育种利用包括矮源、抗源、野生稻资源、育性亲和源的利用。 7、我国已育成的不育系类型有野败型、冈型、包台型、滇一型和红莲型。 8、不育系花粉类型有典败型、圆败型和染败型。 9、不育系混杂退化是引起杂交稻的混杂退化的主要原因。 10、水稻一些性状的改良包括生育期的改良、植株高度的改良、稻米品质的改良、抗病性的改良。

三、简答题 1、简述水稻杂交育种的途径及杂交育种程序? (1)品种间杂交育种:品种间杂交指籼稻或粳稻亚种内的品种之间的杂交, 而籼稻品种和粳稻品种之间杂交,则称亚种间杂交。亲缘关系近的不同生态型品种间杂交,也属于品种间杂交。品种间杂交育种的主要特点一是杂交亲本间一般不存在生殖隔离,杂种世代结实率与亲代相似;二是亲本间的性状配合较易,杂交性状稳定较快,育成品种的周期较短;三是利用回交或复交和选择鉴定,较易累加多种优良基因,育成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 (2)籼粳亚种间杂交育种:籼稻和粳稻是普通栽培稻的两个亚种,彼此间存在生殖隔离或育性不亲和。20世纪50年代杨守仁等、60年代朱立宏对籼粳稻杂交的研究指出,籼粳杂交易获得杂交种,杂种常表现植株高大、穗大粒多、发芽势强、茎粗抗倒、根系发达、再生力及抗逆力强等优良性状。但易出现结实率偏低、生育期偏长、植株偏高、较易落粒、不易稳定等不良性状。 (3)育种程序:系谱法、混合系谱法。 2、亲本选配原则? (1)双亲应具有较多的优点,较少的缺点,亲本之间优缺点互补; (2)亲本中有一个适应当地条件的推广良种; (3)亲本之一的目标性状应有足够的强度; (4)选用生态类型或亲缘关系或地理位置相差较大的品种组配亲本; (5)亲本具有优异的一般配合力。 3、与一般常规稻相比,杂交稻具有哪些特点? (1)穗大粒多; (2)发芽快,分蘖强,生长势旺盛; (3)根系发达,吸肥能力强; (4)光合同化和物质积累能力强; (5)遗传背景广、适应性强,尤其对不同土壤类型的适应性强,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30分) 1.顶交种:选用遗传基础广泛的品种群体作为测验种测定自交系的配合力产生的杂交种 2.中亲优势:指杂种(F1)的产值或某一数量性状与双亲(P1与P2)同一性状平均值的差数除以双亲(P1 与P2)同一性状的平均值 2.超亲优势:指杂种(F1)的产值或某一数量性状与高值亲本(HP)同一性状平均值的差数除以高值亲本(HP)。 3.—环系:指从地方品种、推广品种、各类杂种品种、综合品种或人工合成群体和品种间杂种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通称为一环系。 3.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种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称为二环系。 4.一倍体:指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4.多元单倍体:由异源多倍体植物产生的单倍体,其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 5.生理小种:在一种病原菌中,能分化成许多类型、类型之间对某品种的专化致病性有明显差异,这 种按毒性差别划分的类型叫生理小种 6.多系品种:由若干纯系品种或品系、近等基因系的种子、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的播种材料。 6.混合品种:指由多数自然传粉的品种相互杂交,以后作为自然传粉的群体通过群体选择所保持品种。 7.全同胞轮回选择:选优株进行成对杂交,再用半分法进行成对杂交组合比较试验,与原始群体对照选择优良组合种植。 7.半同胞轮回选择:用一个或几个自交系作为测验种,与轮回选择群体的优选单株进行测交,再以其测交种的平均表现决定优选单株好坏的轮回选择方法。 8 .染色体基数:指在呈多倍性的一系列中为最小的单倍染色体数,以x表示 8 .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 9.侵袭力:病原菌在侵染寄主的前提下,病原菌在寄主中生长繁殖的速度和强度 10.水平抗性:寄主的某个品种对所有小种的反应是一致的,对病原菌的不同小种没有特异反应或专化反应 10.垂直抗性:寄主品种对病原菌某个或少数生理小种免疫或高抗,而对另一些生理小种则高度感染的 11.自交系::经过多年多代连续人工强制自交和单株选择所形成的、基因型纯合、性状整齐一致的自交 后代。 12.生态类型:指同一作物在不同生态区形成与该地区生态环境及生产要求最相适应的不同品种类型 12.生态区:

作物育种学复习题

棉花部分 第一章我国棉花品种工作现状及前瞻 一、名词解释 1.系统育种法:在现有推广种植的品种群体中,选择优良的变异个体(单株或单铃,培育而成新品种的方法。 2.杂交育种法:指遗传性状不同的种、类型或品种间进行有性杂交产生杂种,继而对杂种加以选择培育,创造新品种的方法。 二、填空 1.世界上70%的棉花产于北纬(200至北纬(400。 2.我国棉花生产在世界上是(举足轻重的。 3.我国(1982年实现原棉自给。 4.我国最初从美国引进的金字棉主要在(辽河流域种植,斯字棉主要在(黄河流域种植,岱字棉主要在(长江流域种植。 5.我国1950年引进岱字棉15号,到1958年岱字棉15号在我国种植面积达到(62.9%。 三、选择题 1.我国从美国引进的岱字棉15号主要在我国的(b种植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辽河流域

d.北部特早熟棉区 2.我国20世纪20年代左右。从美国引进了金字棉,脱字棉,隆字棉替代了(a的亚洲棉和中棉品种 a.部分 b.1/2 c.全部 3.我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从美国引进斯字棉和德字棉品种,替代了(b的亚洲棉和中棉品种。 a.部分 b.1/2 c.全部 4.我国20世纪50年代左右,从美国引进岱字棉15号和斯字棉2B和5A,替代了(c的亚洲棉和非洲棉以及退化的洋棉。 a.部分 b.1/2 c.全部 四、简答题 1.简述我国棉产在世界棉产中的地位。 答:(1..棉田面积趋于相对稳定;(2..棉花总产量明显增长(单产提高;(3.单产水平差别显著;(4.中国棉花在世界的地位举足轻重;

2.简述我国棉产发展概况。 答:(1.1980年前的30年;(2.1980-1984年的5年;(3.当前棉花生产形势; 3.简述我国棉花生产分布概况。 答: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华南棉区;特早熟棉区 4. 简述我国棉花品种工作的7次品种更换(四个阶段。 答:(1亚洲棉及陆地棉改良初级阶段:第一次1919-1920 金字棉,脱字棉,隆字棉;第二次1935-1936 斯字棉,德字棉;第三次50年代岱字棉和斯字棉;(2提高丰产性为主的改良阶段:第四次70年代徐州209等;第五次80年代鲁棉1号,鄂荆1号等;(3丰产优质抗病综合提高阶段:第六次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中棉12;(4纤维品质改良及转基因抗虫棉育种阶段:第七次90年代后期至今;(5杂交棉。 5.试述我国棉花育种工作的方法和成果。 答:引种;系统育种法;杂交育种法;远缘杂交育种法;棉花杂种优势利用;诱变育种法;高新技术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组织培养,外源基因导入 6.简述棉花品种、品系性状遗传变异的来源。 答:天然杂交;基因突变;剩余变异及潜伏纯合基因在不同生态条件下显现。 7.简述我国棉花育种研究的热点问题。 答: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纤维品质的改进;抗性持久性的培育 8.简述我国目前棉花育种面临的困难。 答:黄萎病;优质品种的选育;产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杂种优势制种技术改进 第二章棉花育种的种质资源

园艺作物育种学总论B卷期末考试参考答案[合集五篇][修改版]

第一篇:园艺作物育种学总论B卷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园艺作物育种学总论B卷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2分×10=20分) 1、品种与良种:品种是经人工选择培育,在遗传上相对稳定,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上相对一致,并作为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作物类型。品种具有优良、适应、整齐、稳定和特异等五个特性。优良品种的优质生产用种即良种。 2、基因工程:植物基因工程是近20年来随着DNA重组技术、基因遗传转化技术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生物技术。在基因水平上改造植物遗传物质,可定向改造遗传性状,提高了育种的目的性和精确性,打破物种间生殖隔离障碍,实现了基因在生物界的共用性,因而在园艺植物重要园艺性状的遗传改良、抗逆抗病育种、品质改良与种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 3、驯化引种:如果引入地区与原分布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引种植物适应范围较窄,只有改变其遗传性才能适应新环境或必需采用相应的农业措施,使其产生新的生理适应性的称作驯化引种。 4、单株选择法:从原始群体中选出优良单株分别编号采种,下一代每个单株的后代分株系播种在选种试验圃内,每一株系种一小区,通常每隔5个或10个株系设一对照区。根据表现,淘汰不良株系,从当选株系内选择优良单株混合留种。 5、母系选择法:此法与系谱法的区别主要是在入选株不进行隔离,对花粉来源不加控制,选择只是根据母本的性状进行,所以称为母系选择法,又称为无隔离系谱选择法。其优点是无需隔离,比较方便,同时生活力不易衰退;缺点是选优纯合的速度较慢。此法适用于白菜、甘蓝等自花授粉容易衰退的作物。 6、新品种保护:植物新品种,是指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依据《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审查符合条例规定的授予植物新品种权(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依法受到保护。 7、芽变选种:将优良的芽变选择出来,经过鉴定培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8、多系杂交:参加杂交的亲本在3个或3个以上的杂交。 9、普通配合力:简称GCA,也称一般配合力:是指一个亲本系或品种在一系列杂交组合中的平均生产力(如产量或其它性状)。即是该亲本与其它亲本配成的F1的平均生产力与该 试验的全部F1的总平均相比的离差。 10、轮回选择法:该法是通过反复选择、杂交将分散在杂合群体中各个个体、各条染色体上的优良基因集中,尽可能增加后代选择和基因重组机会,以提高品种或自交系群体内有利基因频率的方法。轮回选择法分为:普通配合力轮回选择法、特殊配合力轮回选择法 二、选择与填空(20分,每空0.5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