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杨存义)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杨存义)

《植物育种学》(杨存义)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遗传特性稳定、性状一致、特性明显的一定群体。

2.优良品种是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栽培条件下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

二、填空题

1.每个作物品种一般都有其所适应的地区范围和耕作栽培条件,而且都只在一定历史时期起作用,所以优良品种一般都是具有地区性和时间性。

2.作物品种可分为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五性系品种。

3. 作物进化决定于3个基本因素:变异、遗传、选择。

三、简答题

1.优良品种在发展农艺生产中的作用主要有:

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改进产品品质

3)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

4)扩大作物种质面积

5)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1)研究和掌握作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发掘、研究和利用各有关作物资源;

2)并根据各地区的育种目标和原有品种基础,采用适当的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适于该地区生产发展的高产、稳产、优质、抗(耐)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生育期适当、适应性较广的优良品种或杂种以及新作物;

3)在其繁殖、推广过程中,保持和提高其种性,提供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生产用种,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

3.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1)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

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及创新;

3)选择的理论与方法;

4)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

5)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6)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

7)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实验技术;

8)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4.现代作物育种的发展动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育种目标要求要高。现代农业对新品种不仅要求进一步提高单产潜力,增强对多种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的抗耐性,广泛的适应性;而且还要求具有优良的产品品质和适应机械操作的特性等。

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及创新等一系列工作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加强。

3)广泛采用现代技术和仪器,对目标性状进行微量、快速、精确的鉴定分析方法,以提高选育效率。

4)除了传统的育种途径外,还大力开拓育种的新途径和新技术,包括人工诱变育种、倍性育种、远缘杂交育种、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等。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一、名词解释:

1. 有性繁殖:凡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统称为有性繁殖。

2. 无性繁殖:凡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统称为无性繁殖。

3. 单性花:又称不完全花,有雌花和雄花之分,有利于异花授粉。

4. 两性花:又称完全花,雌雄同花。

5. 自花授粉: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都称为自花授粉。

6. 自花授粉作物:通过自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作物称为自花授粉作物。

7. 异花授粉:雌蕊柱头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授粉的称为异花授粉。

8. 异花授粉作物:通过异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作物称为异花授粉作物。

9. 常异花授粉作物:一种作物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称为常异花授粉作物。

10.自交不亲和性:自交不亲和性指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11. 雄性不育性:植株的雌蕊正常而花粉败育,不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称为雄性不育性。

12. 无性系:由营养体繁殖的后代。

二、填空题:

1.农作物品种的三个基本特性:即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和稳定性

(stability),简称DUS。

2.有性繁殖分为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和常异花授粉。

3.有性繁殖还包括两种特殊的形式:自交不亲和性和雄性不育性。

4.无性繁殖又分为植株营养体繁殖和无融合生殖无性繁殖。

5.天然异交率=F1中显性性状个体数/F1总个体数×100%

三、选择题:

1.自花授粉作物的自然异交率变化范围为(D)。

A.0% B. 0-5% C. 4% D. 0-4%

2.异花授粉作物的天然异交率为%(A)。

A.50%以上B.80%以上C.90%以上D.95%以上

3.自花授粉作物纯系为什么也会产生遗传的变异?因为有(D)的发生。

A. 自交分离

B. 基因杂合性

C. 基因型纯合化

D. 天然杂交和基因突变

四、简答题

1.一个常异花授粉作物品种群体包含哪些基因型?

1)品种基本群体的纯合同质基因型

2)杂合基因型

3)非基本群体的纯合基因型

2. 农业生产上作物品种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1)自交系品种

2)杂交种品种

3)群体品种

4)无性系品种

3. 不同类型的品种群体的育种特点是什么?

1)自交系品种的育种特点

自花授粉加单株选择的育种方法;拓宽遗传变异范围,在大群体中进行单株选择。

2)杂种品种的育种特点

包括自交系育种和杂交组合育种两个育种程序,贯穿于两个程序之间的关键问题是自交系间的配合力测定;对影响亲本繁殖和配制杂种产量的性状必须加强选择;需要建立相应的种子生产基地和供销体系。

3)群体品种的育种特点

使群体品种具有广泛的遗传基础和基因型的多样性;使群体品种能够保持广泛的遗传基础和基因型的多样性。

4)无性系品种的育种特点

利用无性系迅速固定优良性状和杂种优势;选择优良芽变,培育新的优良无性系品种。

第二章种质资源

一、名词解释

1.种质资源:指具有特定种质活基因、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

2.作物起源中心:遗传类型有很大的多样性、比较集中、具有地区特有的变种性状和近亲野

生类型或栽培类型的地区。

3.初生中心:作物最初始的起源地。(当地野生类型驯化的区域)

4.基因银行:国际上常将储备的具有形形色色基因资源的各种材料称之为基因库或基因银

行。

5.初级基因库:库内的各资源材料间能相互杂交,正常结实,无生殖隔离,杂种可育,染色

体配对良好,基因转移容易。

6.次级基因库:此类资源间的基因转移是可能的,但存在着一定的生殖隔离,杂交不实或杂

种不育,必须借助特殊的育种手段才能实现基因转移。

7.三级基因库:亲缘关系更远的类型。彼此间杂交不实,杂种不育现象更明显,基因转移困

难。

8.主栽品种:经现代育种技术改良过的品种。

9.地方品种:局部地区栽培的未经现代育种技术改良的品种。

10.原始栽培种:栽培种的原始种,以杂草或伴生形式保留。

11.野生近缘种:现代作物的近缘种、近缘杂草,亲和性差。

12.人工创造种质:杂交、诱变后代、远缘杂种及其后代、合成种等。

二、填空

1.作物起源中心的两个特点:基因多样性和显性基因高频率

2.原生起源中心标志:有野生祖先、有原始特有类型、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和有大量的显性

基因

3.次生起源中心标志:无野生祖先、有新的特有类型、有大量的变异、有大量的隐性基因

4.地方品种又称农家品种。

5.种植保存一般可分为就地种植保存和迁地种植保存

6.收集种质资源的方法:直接考察收集、征集、交换和转引

7.作物起源中心有两个主要特征,即基因的多样性和显性基因频率较高,所以起源中心

又可称为基因中心或变异多样性中心。

8.按育种实用价值可将种质资源分为地方品种、主栽品种、原始栽培类型、

野生近缘种和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等5类。

9.种质资源保存方法:种植保存、贮藏保存、试管保存、基因文库技术。

10.按亲缘关系分类,种质资源分为:初级基因库、次级基因库、三级基因库。

三、简答

1.种质资源在作物育种中作用有哪些

(1)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的物质基础

(2)稀有特异种质对育种成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新的育种目标能佛实现决定于所拥有的种质资源

(4)种质资源是生物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材料

(5)是有生命的财富,亟待保护

2..初生中心与次生中心如何划分?

作物最初始的起源地成为触及中心,标志;1).有野生祖先。2).有原始特有类型。3).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4).有大量的显性基因。

当作物由原生起源中心地向外扩散到一定范围是,在边缘地点又会因作物本身的自交和自然隔离而形成新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多样化区域,即次生中心。标志:无野生祖先、有新的特有类型、有大量的变异、有大量的隐性基因

4.发掘、收集、保存种质资源的必要性与意义何在?

实现新的育种目标必须有更丰富的种质资源。

为满足人类需求,必须不断地反掌新作物。

不少宝贵种质资源大量流失,急待发掘保护。

避免新品种遗传基础的贫乏,克服遗传脆弱性。

四、综合分析题

试述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与鉴定方法?

种质资源的研究内容包括性状、特性的鉴定与评价,遗传基础分析,优异基因鉴定等。

第三章育种目标

一、名词解释

1.育种目标: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计划选育某种作物的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

2.适应性:是指作物品种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范围及程度。

3.收获指数: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称为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即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4.作物稳产性:是指优良品种在推广的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间产量变化幅度较小,在环境多变的条件下能够保持平衡的增产作用。

二、填空题

1、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的共同要求是: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机械化等。

三、选择题

1.下列哪个性状适应机械化操作?(A )

A. 株型紧凑

B. 生长分期

C. 结实部位适中

D. 落粒

四、简答题

1.制定作物育种目标的原则

(1)立足当前,展望未来,富足预见性

(2)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

(3)明确具体性状,指标落实

(4)必须面向特定的生态地区和栽培条件

2.保持和提高推广品种的稳产性主要有那几方面?

(1)抗病虫性

(2)抗旱耐瘠

(3)抗倒伏性

(4)适应性

五、综合题

1.结合我国农业现状就特定作物提出合理的育种目标。

水稻:优质、高产、稳产、生育期适宜、适应农业机械化。

第四章引种与选择育种

一、名词解释

1、引种:泛指从外国或外地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品系以及供研究用的各种遗传

资源材料。

2、驯化:人类对植物适应新的地理环境能力的利用和改造。

3、生态型:指在同一物种变种范围内,在生物学特征、形态特征等方面均与当地的主要生

态条件相适应,遗传结构也基本相似的作物类型。

4、选择育种:指对现有品种群体中出现的自然变异进行性状鉴定,选择并通过品系比较试

验、区域性试验和生产试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又称系统育种。

二、填空题

1、根据作物对温度和光照长度的反应,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即低温长日照作物和高温短日照作物。

2、选择的基本方法有混合选择和单株选择。

3、混合选择更适合于常异花授粉作物品种群体和异花授粉作物品种群体的改良,单株选择更适合于自花授粉作物。

4、引种材料的试验鉴定包括观察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栽培试验

三、选择题

1、影响引种成败的主要因素是(A )。

A.气候条件B.土壤条件B.经济条件 D.作物类别

2、小麦品种南种北引生育期会(B)。

A.延长 B. 缩短C.保持不变D.不可预测

3、玉米品种南种北引生育期会(A )。

A. 延长B.缩短C.保持不变D.不可预测

四、判断题

1、根据作物对温度和光照长度的反应,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即高温长日作物和低温短日作物。(×) (低温长日作物和高温短日作物)

2、高温短日作物北种南引,生育期一般延长。(×) 缩短

3、低温长日作物一般为秋熟作物。(×)(夏熟)

4、高温短日作物一般为夏熟作物。(×) (秋熟)

五、简答题

1、简述影响引种的因素?

1)外因

(1)温度:对作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2)光照:对作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3)纬度:同纬度光照、温度相似(4)海拔:影响温度、光强(5)栽培和土壤

2)内因:作物发育特性

根据作物生长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将作物分成两类:

(1)低温长日照作物:起源于高纬度地区,它们的生活周期主要在秋冬到春夏,先经过一个低温阶段,然后是长日照阶段

(2)高温短日照作物:起源于低纬度地区,它们的生活周期主要在春夏到秋冬,先经过一个高温阶段,然后是短日照阶段

中间性作物:如番茄对光温要求不严格

2、引种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引种原理或理论指导下,为了避免损失,保证成功,仍需按照一定的工作环节进行。

(1)明确引种的目标和要求,收集材料,品种来源、生态类型

(2)先试验后引种,观察试验、不同播期的多点试种,区域试验或直接认定

(3)引种试验和高产栽培试验结合

(4)植物检疫:病、虫、草等、隔离种植

第五章杂交育种

一、名词解释

1、杂交育种:通过两个或更多个亲本品种(系)杂交获得杂种,进一步从杂种后代的自交分离群体内选择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2、组合育种:将分属于不同品种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优良基因在分离世代随机重组结合,形成各种不同的基因组合,再通过定向选择,育成集合双亲优点于一体的新品种。

3、超亲育种:将分属于不同品种的、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于同一杂种个体,通过对分离世代的随机重组和选择,育成该性状上超过亲本的新品种。

4、复交: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亲本,要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杂交。

二、填空题

1、杂交的方法与技术依作物特点而异,但其共同原则为:调整开花期、控制授粉和授粉后的管理

2、杂种后代的处理方法有:系谱法、混合法、衍生系谱法和单籽传法

3、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以分为组合育种和超亲育种

三、判断题

1、优良品种一定是优良亲本。(×)

2、杂交亲本应具有较好的配合力,这里所指的配合力与杂种优势所指的配合力为同一概念。(×)

3、衍生系统法的兼具系谱法和混合法的优点,克服了两种方法的缺点。(√)

四、简答题

1、选配亲本的原则有哪些?

答:(1)、双亲必须具有较多的优点、较少的缺点,在主要性状上优缺点尽可能互补;

(2)、亲本之一最好是能适应当地条件、综合性状较好的推广品种;

(3)、考虑亲本间的遗传差异,选用生态型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的亲本材料相互杂交;

(4)、杂交亲本应具有较好的配合力。

2、杂交方式有哪些种?

(1)单交或成对杂交表示方式:A / B 或 A X B

(2)复交(复式杂交或多元杂交)

1)三交:A / B / / C 或A / / B / C

2)双交:三亲本双交 A / B / /C / A (A / B)/(C / A)

四亲本双交 A / B / /C / D (A / B)/(C / D)

3)四交:A / B / /C / / / D

4)聚合杂交

3、杂交育种程序包括哪几步?

(1)原始材料圃和亲本圃

(2)选中圃

(3)鉴定圃

(4)品种比较试验

(5)生产试验和多点试验

六、综合题

1、比较系谱法和混合法的异同点及优缺点。

系谱法:从杂种的分离世代开始进行连续性的单株选择,直到选得优良一致的系统升入产量比较试验。

特点:以株建系,可查祖谱。

优点:1)较早集中优良株系,可及时组织试验、示范、繁殖;2)便于查源,便于研究;

缺点:1)中选率低,多基因控制的性状易丢失;2)工作繁重。

混合法:在自花授粉作物的杂种分离世代,按组合混合种植,不加选择,直到估计杂种后代纯合率达到80%以上时(约在F5~F8),才开始选择一次单株,下一代成为系统(株系),然后选拔优良系统进行升级试验。

优点:1)早代不选,混收混种工作简便;2)多基因控制的优良性状不易丢失;

缺点:1)可能丢失:早熟、耐肥、矮秆等类型;2)单株难选:因缺乏历史的观察和亲缘参照,优良类型不易确定;3)延长育种年限。

2、杂交育种在不同繁殖方式的作物上如何利用?

第六章回交育种

一、名词解释

1. 回交育种:回交育种是育种家改进品种个别性状的一种有效方法,是杂交育种的一种形式,即从杂种一代起多次用杂种与亲本之一继续杂交,从而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2. 轮回亲本:在回交过程中,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称轮回亲本,即一般在第一次杂交时选具有优良特性的品种作母本,而在以后各次回交时作父本,这亲本在回交时叫轮回亲本。

3. 非轮回亲本:在导入杂交或级进杂交中作为基因供体,仅进行一次杂交,以后就不再用来回交的亲本。

二、填空题

1、将A品种的抗性基因导入B品种进行回交育种,其中轮回亲本是B ,非轮回亲本是A (供体亲本是A ,受体亲本是 B )。

2、回交育种中,轮回亲本必须具有许多好的农艺性状,非轮回亲本必须具有改进轮回亲本缺点所必需的性状。

3、在回交工作中,根据育种目标及亲本性状差异的大小,通常进行4~5次回交,即可恢复轮回亲本的大部优良性状。

4、在回交后代中必须选择具备目标性状的个体再作回交才有意义,这关系到目标性状能否被导入轮回亲本,亦即回交计划的成败问题。

三、选择题

1、在回交工作中,根据育种目标及亲本性状差异的大小,通常进行 C 次以上回交,才可恢复轮回亲本的大部优良性状。

A、2

B、3

C、4

D、5

2、例如有一回交材料,r=15,q=1/64,p=0.95(Z=1.645),那其BC1F1所需的总体数是 D

A 1250

B 1000

C 1650

D 1420

四、判断题

1、轮回亲本又称供体亲本。(×)

2、回交导入数量性状基因时,回交的世代应更长。(×)

3、连续回交的结果,使后代群体逐渐趋向为同一纯合基因型。(√)

五、简答题

1、什么是回交育种?回交育种有哪些用途?

答:回交育种是育种家改进品种个别性状的一种有效方法,是杂交育种的一种形式,即从杂种一代起多次用杂种与亲本之一继续杂交,从而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应用有三方面:

1)改良优良品种的少数性状;

2)近等基因系的培育,近等基因系(near-isolines)是指除个别基因不同外,其它基因相同(或

相似)的一系列品系(或品种)的统称

3)利用回交法培育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2、用回交导入多个目标性状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逐步回交法: 这是在同一育种方案中转移几个目标性状的基因。具体做法是选择几个分别具有不同目标性状的供体亲本,先以一个供体亲本与轮回亲本进行杂交,通过回交进行性状的转移,获得一个性状得到改良的材料后,再以该材料作为轮回亲本,进行第二个性状的转移,如此下去,使该轮回亲本的几个性状逐步得到改良。

聚合回交法: 这是在几个不同的回交方案中,分别转移不同的基因,最后将它们组合到一个个体中的方法。当转移多个性状时,在同一时期内鉴定具有多个性状的个体有很大的困难。而如果每一性状分别独立进行回交,每次只对一个性状进行鉴定则比较有把握。在单独回交分别获得一定品系后,再进行各单独回交后代品系间的相互杂交,就可在后代中选择到将不同亲本性状组合在一起的新品系

3.回交育种的优缺点?

优点:既可保持轮回亲本的基本性状,又增添了非轮回亲本特定的目标性状。

缺点:在改良一个缺点后再改良另一个缺点,逐步使产品臻于完善,但却延长了育种年限。

第七章诱变育种

一、名词解释

1.诱变育种: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2.临界剂量:照射处理后植株成活率约40%的剂量。

3.外照射:来自外部的辐射源处理材料。

4.内照射:利用同位素(如32P、35S、14C、65Zn)的化合物配成溶液进入植物组织处理。

5.物理诱变育种:使用物理诱变剂(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快中子,激光,微波,离子束),诱发生物体产生突变,从中选择,培育成植物的新品种。

6.化学诱变育种:使用化学诱变剂(烷化剂、叠氮化钠、核酸碱基类似物等),诱发生物体产生突变,从中选择,培育成植物的新品种。

7.辐射育种:利用电离辐射处理生物,以诱发突变,从中选出优良变异个体,通过一系列育种程序,培育出新品种。可利用的电离辐射有X射线、紫外线、中子及质子等。

二、选择题

1.在诱变后代中,M1代表现出现较多的生理损伤,M2代表现出大量的分离,M3代中多数个体可达遗传稳定,少数仍出现分离,最好是在(C )选择优良单株。

A.M1代B.M2代C.M3代D.M4代

2.诱变育种宜选用作基础材料的有(A )。

A.综合性状好的品种B.综合性状差的品种

C.染色体倍数高的材料D.染色体倍数低的材料E.杂交种

三、判断题

1.生物体经辐射后死亡率为40%的剂量叫临界剂量。(× )

2.诱变世代划分时,自花授粉作物在雌雄性器官的原始细胞未分裂前进行诱变处理为M 0 植株。(× )

3.诱变育种中可获得自然界所没有的新基因。(√ )

4.碱基类似物诱变机制是引起DNA分子中碱基的断裂而引起基因突变。(× )

四、问答题

1. 诱变育种程序及其工作内容

1)处理材料。材料可以是:种子、芽条、块茎、块根、整株植物。

2)诱变剂量。确定诱变剂量,比如x、r射线:D30~50;中子:D15~30;化学诱变剂:D15~30。

3)诱变处理后的选育

M1代处理方法:

1)高密度种植:控制分蘖;2. 隔离:因有不育株;3. 一般不选择,收主穗, 因主穗突变频率高。

2)M2代及以后:系谱法或混合法选择。

2. 常用的物理诱变剂和化学诱变剂有哪些?

物理诱变剂:x射线、γ射线、β射线、中子、紫外线等。

化学诱变剂:烷化剂、叠氮化钠、碱基类似物等。

3 . 辐射育种有哪些特点?(诱变育种的特点)

1)变异谱广。

2)可有效改良单一性状而保留其他优良性状。

3)育种程序简单,变异稳定快,育种年限短。

4)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改变植物的授粉、受精习性。

5)突变方向无法掌握,有利突变低。

4.辐射处理中如何选用基础材料?

材料:种子、芽条、块茎、块根、整株植物。

1). 推广品种:改良1~2个缺点

2). 多倍体:耐辐射,减少突变体的死亡率

3). 单倍体:花药等

4). 纯系

5). 杂种

5.辐射M1代、M2代、M3代表现有何不同,如何选择?

M1代表现出现较多的生理损伤,有不育株。一般不选择,收主穗, 因主穗突变频率高;

M2代表现出大量的分离,无意义突变多,叶绿素突变等,矮秆、早熟较多;多为隐性突变:99% 选有利突变,育种目标性状;

M3代中多数个体可达遗传稳定,少数仍出现分离。选单株、株系。

六、论述题

1. 比较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的不同

第八章远缘杂交育种

一、名词解释:

远缘杂交(distant hybridization):不同种间属间甚至亲缘关系更远的物种之间的杂交。

杂种夭亡:指在受精成功后,杂种幼胚、种子、幼苗在发育成成株以前死亡。

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雌、雄配子不能正常受精形成合子(生殖隔离)。

异附加系:是在某物种染色体组的基础上,增加1个、1对或2对其他物种的染色体,从而形成1个具有另一物种特性的新类型个体。

异置换系:是指某物种的一对或几对染色体被另一物种的一对或几对染色体所取代而成的新类型个体。

二、填空题:

1.远缘杂交分为:种间杂交、属间杂交

2.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特殊的授粉方法:用混合花粉授粉、重复授粉、提前或延迟授粉、

射线处理法

3.远缘杂种的不育性表现在:杂种的成活性、杂种的结实性

三、单项选择题

1、远缘杂交不亲合性的关键:A

A生殖隔离 B 物理隔离 C 生殖活性 D 物理创造

2、种内不同类型或亚种间的杂交为:A

A亚远缘杂交 B 种间杂交 C 属间杂交 D 种属间杂交

四、判断题

1、完全异源双二倍体是由双亲的全部染色体结合而成(√)

2、一般认为植物学上种以上分类单位之间杂交都是远缘杂交(√)

3、远缘杂交后代可再现物种进化中的中间类型、新种类型(√)

五、简答题:

1. 远缘杂交的意义和作用?

意义:可以把不同种、属的特征、特性结合起来,突破种属界限,扩大遗传变异,从而创造新的变异类型或新物种。远缘杂交在育种上的意义主要是:创造新物种、改良旧物种、创造和利用杂种优势。

作用:1)培育新品种和种质系;2)创造新作物类型;3)创造异染色质系;4)诱导单倍体;5)利用杂种优势;6)研究生物的进化。

2. 远缘杂交的困难

远缘杂交,常常遇到三大困难:

1. 杂交不易成功(不可交配性、难配性、不亲和性)。

2. 杂种生活力弱。杂种不育或育性很低,(难育性)。

3. 杂种后代性状分离范围大,时间长,不易稳定。

3. 远缘杂种后代性状分离的特点

(1)性状分离无规律性

(2)分离类型丰富,有向两亲分化的倾向

(3)分离世代长,稳定慢

4. 远缘杂种后代分离的控制

(1)F1染色体加倍(2)回交(3)诱导单倍体(4)诱导染色体易位

第九章倍性育种

一、名词解释

1、染色体组:一个属内各个种所特有的维持其生活机能最低限度数目的一组染色体

2、多倍体:体细胞中含有3个或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4、同源多倍体:体细胞中染色体组相同的多倍体

5、异源多倍体:含有不同的染色体组的多倍体

6、单倍体:含有配子染色体数的孢子体(n)

二、填空题

1、凡体细胞中具2个以上染色体组的植物便称为同源多倍体。

2、由2个或2个以上不同染色体组所形成的多倍体称异源多倍体。

3、染色体加倍是获得多倍体的基本环节,目前应用最普通且有效的是用秋水秋水仙素处理。

4、花药(花粉)离体培养这是目前人工获得单倍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三、单项选择

1、体细胞中含有( B )个或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A. 2

B. 3

C. 4

D. 5

2、人工诱导产生多倍体基本原理是在细胞分裂时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增加细胞中的(A)

A. 染色体数

B. 染色质数

C. 纺锤丝

D. 着丝点

四、判断题

1、多倍体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2、育种上应用的主要是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

3、同源三倍体是高度不育。(√)

单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价值:

(1)缩短育种年限

(2)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

(3)提高诱变育种的效率

(4)合成育种新材料。

第十章杂种优势利用

一、名词解释

1.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一般指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繁殖力,适应性,产量品质等方面优与其亲本的现象。

2. 配合力:指一个亲本与另外一个亲本的杂交后杂种一代的生产力活其他性状指标的大小。

3. 测交:测验自交系配合力所进行的杂交

4. 测验种:测交所用的共同亲本

5. 一般配合力:一个纯系亲本与其他若干个品种杂交,其杂种一代在某个数量性状上的平均表现

二、填空题

1. 配合力包括(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

2. 选配杂交亲本的原则(配合力高)(差异适当)(性状好)(制种方便)(制种产量高)

3. 一般配合力高低是由(有利基因位点)的多少决定的

4. 杂种优势利用的基本条件:选配优良的杂交组合、提高双亲的纯合性、采用简易的制种技术

5. 杂种优势的度量:中亲优势(理论常用)、超亲优势、超标优势(实际常用)、杂种优势指数

二、简答题

1.杂种亲本的基本要求

1)纯度高基因型纯合表现型材能一致

2)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一般配合力高的自交系才能组配出强优势的杂交品种

3)优良的农艺性状直接影响杂种的相应性状

4)亲本自身产量高开花习性符合制种的要求

2.配合力测定的方法?

1)顶交法选用一个遗传基础广泛的品种群体作为测验种,用来测定自交系的配合力。对测交组合进行产量或其他性状的比较从而甲酸各被测定的一般配合力

2)双列杂交也叫轮回交法是用一组待测定自交系互相轮交,配成可能的杂交组合,然后机型后代测定。

3)测验系法可测定待测系,测验系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包括了多系测交发和共同测交法。

3.杂种优势的普遍性:

1)生长势和营养体,2)抗逆性和适应性,3)生理功能方面,4)产量和产量因素方面,5)品质方面,6)生化表现方面

4. 利用杂种优势的方法:

1)人工去雄,2)标志性状,3)化学杀雄,4)自交不亲和性,5)F2剩余杂种优势,6)雄性不育性,7)固定杂种优势

5.杂种品种的类型:

1)品种间杂种品种,2)品种-自交系间杂种品种,3)自交系间杂种品种,4)雄性不育杂种品种,5)自交不亲和系杂种品种,6)种间与亚种间杂种品种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杨存义)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杨存义) 《植物育种学》(杨存义)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遗传特性稳定、性状一致、特性明显的一定群体。 2.优良品种是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栽培条件下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 二、填空题 1.每个作物品种一般都有其所适应的地区范围和耕作栽培条件,而且都只在一定历史时期起作用,所以优良品种一般都是具有地区性和时间性。 2.作物品种可分为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五性系品种。 3. 作物进化决定于3个基本因素:变异、遗传、选择。 三、简答题 1.优良品种在发展农艺生产中的作用主要有: 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改进产品品质 3)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 4)扩大作物种质面积 5)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1)研究和掌握作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发掘、研究和利用各有关作物资源; 2)并根据各地区的育种目标和原有品种基础,采用适当的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适于该地区生产发展的高产、稳产、优质、抗(耐)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生育期适当、适应性较广的优良品种或杂种以及

新作物; 3)在其繁殖、推广过程中,保持和提高其种性,提供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生产用种,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 3.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1)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 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及创新; 3)选择的理论与方法; 4)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 5)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6)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 7)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实验技术; 8)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4.现代作物育种的发展动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育种目标要求要高。现代农业对新品种不仅要求进一步提高单产潜力,增强对多种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的抗耐性,广泛的适应性;而且还要求具有优良的产品品质和适应机械操作的特性等。 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及创新等一系列工作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加强。 3)广泛采用现代技术和仪器,对目标性状进行微量、快速、精确的鉴定分析方法,以提高选育效率。 4)除了传统的育种途径外,还大力开拓育种的新途径和新技术,包括人工诱变育种、倍性育种、远缘杂交育种、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等。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一、名词解释: 1. 有性繁殖:凡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统称为有性繁殖。 2. 无性繁殖:凡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统称为无性繁殖。 3. 单性花:又称不完全花,有雌花和雄花之分,有利于异花授粉。

作物育种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中国农业大学

作物育种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中国农业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 1.作物育种的过程,其实是作物在人工控制下的进化过程。 参考答案: 对 2.由于作物育种中的选择主要为人工选择,可以脱离自然选择来选择符合育 种目标的材料,进而培育成可在生产上推广利用的品种。 参考答案: 错 3.品种是植物分类中的最小单位。 参考答案: 错 4.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成功是“第一次绿色革命”的标志性成果。

参考答案: 错 5.CIMMYT是指: 参考答案: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 6.IRRI是指: 参考答案: 国际水稻研究所 第一章测试 1.自花授粉作物表现型与基因型相对一致;异花授粉作物表现型与基因型常常 不一致。 参考答案: 对 2.自花授粉作物自交有害,异花授粉作物自交无害。

参考答案: 错 3.虽然异花授粉作物品种群体异质,个体杂合,杂合体分离,遗传基础较复杂; 但不断自交可导致基因型纯合。 参考答案: 对 4.下列哪组作物全部为自花授粉作物 参考答案: 小麦、大麦、大豆、水稻 5.下列哪组作物全部为异花授粉作物 参考答案: 甘薯、银杏、蓖麻、玉米 6.下列哪组作物全部为常异花授粉作物 参考答案: 高粱、棉花、粟、蚕豆

第二章测试 1.目前,我国作物育种目标中,高产仍为第一位。 参考答案: 对 2.任何作物中的任何品种都具有时间性和区域性。 参考答案: 对 3.作物高产的关键是各种产量因素的合理组合,从而得到产量因素的最大乘积。 参考答案: 对 4.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南方稻区,选育大穗、大粒型高产水稻品种;北 方稻区,选育矮杆、叶面积较大的高光效水稻品种。 参考答案: 对

作物育种学自学考试大纲

作物育种学自学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作物育种学课程代码:02672(理论)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是农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特点是综合应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基本概念较多,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对自学者要按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相同的课程要求进行水平考试。通过本课程的自学,使学生掌握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作物品种选育和繁育的主要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初步具有结合生产实际开展作物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工作的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作物育种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要综合应用许多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成果。与作物育种学密切相关的学科有:遗传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物化学、作物栽培学、气象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生物统计与田间实验、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等。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掌握作物育种学的性质和任务,品种的概念。一般了解我国作物育种的成就,掌握作物进化与遗传改良和作物育种学的发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作物进化与遗传改良。(重点) 识记:作物品种,自然进化,人工进化。 理解: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 应用: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二)作物育种学的发展。(次重点) 识记:作物育种学。 理解:作物育种学的性质、任务和内容;现在作物育种的发展动向。 (三)我国作物育种的成就与展望。(一般) 识记:近代育种工作的成就。 理解:作物育种工作的展望。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的内容,了解作物的繁殖方式,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为育种方式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杨存义)

《植物育种学》(杨存义)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遗传特性稳定、性状一致、特性明显的一定群体。 2.优良品种是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栽培条件下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 二、填空题 1.每个作物品种一般都有其所适应的地区范围和耕作栽培条件,而且都只在一定历史时期起作用,所以优良品种一般都是具有地区性和时间性。 2.作物品种可分为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五性系品种。 3. 作物进化决定于3个基本因素:变异、遗传、选择。 三、简答题 1.优良品种在发展农艺生产中的作用主要有: 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改进产品品质 3)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 4)扩大作物种质面积 5)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1)研究和掌握作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发掘、研究和利用各有关作物资源; 2)并根据各地区的育种目标和原有品种基础,采用适当的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适于该地区生产发展的高产、稳产、优质、抗(耐)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生育期适当、适应性较广的优良品种或杂种以及新作物; 3)在其繁殖、推广过程中,保持和提高其种性,提供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生产用种,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 3.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1)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 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及创新; 3)选择的理论与方法;

4)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 5)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6)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 7)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实验技术; 8)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4.现代作物育种的发展动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育种目标要求要高。现代农业对新品种不仅要求进一步提高单产潜力,增强对多种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的抗耐性,广泛的适应性;而且还要求具有优良的产品品质和适应机械操作的特性等。 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及创新等一系列工作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加强。 3)广泛采用现代技术和仪器,对目标性状进行微量、快速、精确的鉴定分析方法,以提高选育效率。 4)除了传统的育种途径外,还大力开拓育种的新途径和新技术,包括人工诱变育种、倍性育种、远缘杂交育种、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等。

作物育种学各论大纲

绪论(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作物品种的概念,生物进化的基本因素,遗传改良在作物生产发展中的作用,作物育种学的性质、任务及其主要内容,常规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的基本特点,作物育种的成就及其展望; (2)理解选择对生物进化的重要作用,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的关系和存在矛盾。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作物进化与遗传改良 一、*作物品种的概念二、自然进化与人工进化 *生物进化的3个基本因素;*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的区别与联系。 三、遗传改良在作物生产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作物育种学的发展 一、作物育种学的性质和任务 *作物育种学的概念、性质;*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 二、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三、作物育种学的技术特点 *#常规育种的技术特点。 四、作物育种学的发展与分子育种的兴起 作物育种学的发展;分子育种的兴起;*#分子育种的三大优点。 第三节作物育种的成就与展望 一、近代育种的成就 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创新、育种新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及利用、目标性状的选育方面取得的成就。 二、作物育种工作的展望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4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其相应的概念,依授粉方式划分的作物类型,依个体和群体遗传特性划分的品种类型; (2)理解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3)掌握不同繁殖方式作物及不同类型品种的遗传特点和育种特点。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作物的繁殖方式 一、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的概念;*自花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和异花授粉在花器构造、开花习性等方面的差异; *有性繁殖的主要授粉方式;天然异交率测定;*雄性不育性和自交不亲和及其在育种中的利用价值。 二、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及无性系的概念及特点;营养体繁殖、无融合生殖、无孢子生殖、二倍体孢子生殖、不定胚生殖、 *孤雌生殖、 *孤雄生殖。 第二节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一、 *自交的遗传效应 自交使纯合基因型保持不变;自交引起的杂合基因型的后代性状发生分离;自交引起杂合共同型的后代生活力衰退。 二、自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的基因型 *#自花授粉作物个体和群体的遗传特点;#常异花授粉作物个体和群体的遗传特点。 三、 *异交的遗传效应 异交形成杂合基因型;异交增强后代的生活力。 四、异花授粉作物的基因型

作物育种学总论各章试题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在每题下面的几个答案中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作上记号。 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 ) A. 遗传 B. 变异 C. 选择 D. 漂变 2.作物育种的实质: ( ) A. 遗传 B. 作物的进化 C. 选择 D. 作物的人工进化 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 A. 遗传学 B. 生物学 C. 植物学 D. 生物进化论 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A. 不起作用 B.起一定作用 C.起主要作用 D.起有利作用 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 B. 地理型 C. 地域型 D. 生态型 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A.系统育种 B.抗病育种 C.矮化育种 D.杂种优势利用 E.辐射育种 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 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 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 D.区域性 E.时间性 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 。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 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 C.培育作物新品种 D.研究育种方法 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 二、填空: 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 素。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 ) 2.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 7.生产上推广使用的品种可分为常规品种和杂种两大类。( ) 四、名词解释 1.作物育种; 2.作物育种学; 3.品种。 第二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一、选择题:在每题下面的几个答案中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作上记号。 1.下列作物群体中属于同质杂合类型品种的是 ( ) : A. 自交系 B. 纯系 C. 单交种 D. 综合种 2. 有性繁殖的主要授粉方式有 ( ) : A. 自花授粉 B.异花授粉 C. 常异花授粉 D.天然授粉

种子生物学 (期末知识点概述)

绪论 1、种子概念 植物学—种子是指由胚珠(ovule)发育而来的繁殖器官或受精后发育了的胚珠。 农业种子—泛指“播种材料”凡用来繁殖的器官或营养体的一部分。 2、种子分类(植物人工种子不算在内) ①真种子:胚珠发育而成,如豆类、棉花、油菜、十字花科蔬菜、苹果、梨等。 ②果实:内部含1颗或几颗种子,外部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果皮,部分附花器。 A、颖果:1粒种,果皮与种皮密接,带稃壳为假果。禾本科作物,小麦、玉米等。 B、瘦果:1粒种,果皮与种皮易分离,荞麦、大麦、向日葵、莴苣等。 C、其他:伞形科分果,胡萝卜、芹菜、茴香;山毛榉科(板栗)和蓼科(甜、菠菜)坚果。 ③营养器官 A、块茎,马铃薯、菊芋; B、块根,甘薯、山药 C、球茎,芋、慈姑 D、鳞茎,葱、蒜、洋葱 E、地上茎,甘蔗、木薯 3、任务及内容 种子生物学是研究种子的特征特性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即研究种子形成、发育、成熟、加工贮藏、休眠、萌发等一系列生理特性和规律的应用学科。 4、发展方向 一方面从整体向细胞和分子水平发展,对种子休眠劣变机制从基因调控的水平上探讨。 另一方面从个体向群体和环境的关系方向发展,如种子生态学。 5、种子生物学应用价值 ①指导播种、苗木生产和引种驯化—种子休眠与萌发理论和种子活力原理 ②指导种子生产—种子发育生理 ③种子检验、种子健壮度、纯度以及健康度常规测定—活力及生活力测定技术 ④种子加工、贮藏的基础—种子水分生理 ⑤作物育种学的基础 第一章种子形态构造和分类(种被、胚乳、胚) 一、种子外部形态构造 1、外表性状 ①形状:有圆(球)、椭圆、肾、纺锤、三棱、卵、扁卵、盾、螺旋等形

作物育种学各章复习重点总结

比较自交系品种和杂交种品种的育种特点。 ①.自交(纯)系品种(pure line cultivar) ●自交系或自交系品种在生产上使用时,必须基因型高度纯合、性状优良、整齐一致; ●育种上采取连续多代自花授粉(异花授粉作物的强制自交)和单株选择; ●创造丰富的遗传变异,在基因和性状分离的大群体中进行单株选择,优中选优,可以获得产量、 抗性、品质等性状超过原有品种群体的个体(创造变异的途径)。 ②.杂交种品种(hybrid cultivar) ●杂交种育种的两个基本程序。自交系育种;杂交组合的育种,配合力测定。 ●获得低成本、高质量、大量的杂交种 1、重要种质资源在育种上的应用。 (1)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的物质基础; (2)稀有特异种质对育种成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新的育种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所拥有的种质资源; (4)种质资源是生物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材料。 (5)是有生命的财富,亟待保护 2、重要作物起源地。 八大中心: 1、中国-东亚中心(大豆、高粱、苎麻、荞麦、茶、大麻) 2、印度(水稻、甘蔗、芝麻、绿豆、香蕉) 3、中亚(普通小麦、豌豆、蚕豆、非洲棉) 4、西亚(一粒小麦、二粒小麦、黑麦、葡萄) 5、地中海:(十字花科的蔬菜作物、小麦、牧草) 6、埃塞俄比亚:(小麦和大麦的次生中心) 7、南美-中美:(玉米、陆地棉、甘薯、番茄) 8、南美:(马铃薯、花生、木薯、橡胶)

3、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育种上应用的途径。 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性状、特性的鉴定与评价及细胞学鉴定等。鉴定一般包括农艺性状,如:生育期、形态特征、产量因素、抗虫性;产品品质,如:食用价值及其他实用价值。同时通过对遗传机理的分析,明确性状的利用价值和途径。 4、种质资源、基因资源、起源中心、遗传多样性、核心种质。 种质资源: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或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的总称 基因资源:指含有不同种质的所有作物类型,它可以小到具有植物遗传全能性的器官,组织和细胞,以至于控制生物遗传性状的基因,大到植物个体甚至种内许多个体的总和 起源中心:遗传类型有很大的多样性、比较集中、具有地区特有的变种性状和近亲野生类型或栽培类型的地区 遗传多样性: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但一般所指的遗传多样性是指种内的遗传多样性,即种内个体之间或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总和。 核心种质:采用一定方法,选择部分种质,以最小的资源数量和遗传重复,最大程度的代表种质多样性 1、生物产量、经济产量、收获指数、高光效育种、理想株型。 生物产量:生物产量是指作物整个生育期间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的总量,通常是指地上部的总干物质重量 经济产量:指作物有价值器官部分的产量,是生物产量的一部分。 收获指数:(经济系数):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即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高光效育种:通过提高作物本身光合作用能力和降低呼吸消耗的生理指标而提高作物产量的育种方法。 理想株型:获得最高的光能利用率,并将光合产物最大限度地输送到籽粒中去,通过提高收获指数而提高籽粒产量的作物类型。

作物育种学章节重点与难点

作物育种学章节重点与难点 绪论 育种学: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品种: 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己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特征特性: 1:遗传上的相对稳定性。2:形态上的整齐一致性。 3:有别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4:一定的生态适应性。如何识别不同的品种? 1:外部形态性状:株高、株形、颜色、籽粒2:内在的遗传物质:ProteinDNA优良品种在农业上的作用?1:提高产量2:改善品质3:增强抗性4:扩大栽种地区5;改革耕作制度6:促进农业机械化品种的合理利用? 1: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因地制宜地种植良种。2:良种良法相结合。 3:注意品种的合理布局与合理搭配。 4:注意优良品种的防杂保纯和良种良繁工作。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与育种

名词: 1.有性繁殖:指通过雌雄性细胞相互结合而繁殖后代的方式。为植物繁殖的基本方式由雌配子(卵细胞)和雄配子(精细胞)相互结合(即受精)产生后代。 2.无性繁殖: 3.自花授粉: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 4.异花授粉:指雌蕊柱头接受异株花粉的授粉方式。 5.常异花授粉: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通常以自花授粉为主,又常常发生异花授粉,介于典型的两者之间。 6.自交不亲和性:某些作物具有完全花,并可以形成正常的雌雄配子,但自交不结实或结实极少的特性。 7.雄性不育性:植株的花粉败育,不产生与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思考题: 1.不同授粉方式作物的遗传特点及育种方法?一:自花授粉作物:遗传特点: 1:个体基因型纯合2:群体内基因型单一 3:群体内个体之间表现型整齐一致。4:遗传稳定。 育种与良繁方法: 1:利用自然变异和异交----选择育种2:杂交育种

作物育种学(双语)_福建农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作物育种学(双语)_福建农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 考试题库2023年 1.群体内改良的轮回选择包括混合选择法、改良穗行法选择法、自交后代选择 法、半同胞和全同胞选择法。 参考答案: 正确 2.水稻南种引北,往往会出现生育期缩短,抽穗提前的现象。 参考答案: 错误 3.1.选择可以作为独立的育种方法来选育新品种吗? ( ) 参考答案: 可以 4.超亲育种是指将双亲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于同一杂种个体中, 形成在该性状上超越任一亲本的类型 参考答案: 正确 5.影响引种成败的主要因素是 参考答案: 气候条件

6.特殊配合力是指某一亲本品种与若干品种杂交后,杂种后代在某个数量性状 上的平均表现。 参考答案: 错误 7.在(甲×乙)×(丙×乙)和〔(甲×乙)×乙〕两种杂交方式的后代中,乙亲 本的遗传组成完全相同。 参考答案: 错误 8.选择具有遗传效果的前提条件是有( ) 参考答案: 可遗传变异 9.群体内个体间的基因型相同,但个体内等位基因间是杂合的,这样的品种群 体称为( )品种 参考答案: 同质杂合型 10.约输逊通过菜豆的研究指出:不论是在遗传基础混杂的群体中还是在纯系内, 选择都是有效的。 参考答案: 错误 11.品种提纯复壮时,侧重于典型单株而不是优良单株的选择。

参考答案: 正确 12.Aabb与AaBb杂交产生A_B_类型子代的比率为 参考答案: 3/8 13.下列哪些作物属于异源多倍体? 参考答案: 甘蓝型油菜_棉花_小麦 14.选择和重组是群体基因和基因型频率改变的主要因素和动力。 参考答案: 正确 15.作物杂种优势遗传机理主要学说有:显性假说、超显性假说、上位性假说 等 参考答案: 正确 16.二倍体基因型为AaBbCC植株可以产生几种类型的配子 参考答案: 4

《作物育种学各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作物育种学各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作物育种学各论》是农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以《作物育种学总论》为基础,综合运用遗传学及其其它学科知识,研究不同种类作物选育和繁育优良品种理论和方法的科学,主要介绍各类作物各具特色的育种目标及遗传特性、各类作物的育种途径与方法、良种繁育技术等内容。目的是通过具体作物的育种方法介绍,使学生能够提高育种理论水平与育种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作物品种选育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类主要作物良种选育及良种繁育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与方法。 2. 能力目标 通过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各类主要作物的基本育种实践技能,了解各类主要作物育种领域的发展动态,为学生今后从事具体的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与繁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一丝不苟工作作风,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培养学生对科学方法论有进一步的认识、通过观察现象探索分析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观认识。 四、主要内容和要求第一章小麦育种 【目的要求】 1、掌握小麦引种的基本规律,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的基本方法。 2、熟悉小麦的基本发育特性,小麦育种的基本目标及主要性状的遗传,小麦的染色体数、染色体组及分类,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基本途径。 3、了解国内外小麦生产与育种概况,我国小麦种质的特点,国外小麦种质的引进与利用概况,小麦育种的动向与展望。 【讲授内容】 1、国内外小麦育种概况 2、小麦育种目标及主要性状的遗传勺选育 3、小麦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4、小麦育种途径和方法 5、小麦育种试验技术

作物育种学总论各章试题

作物育种学总论各章试题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在每题下面的几个答案中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作上记号。 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A.遗传 B.变异 C.选择 D.漂变 2?作物育种的实质:() A.遗传 B.作物的进化 C.选择 D.作物的人工进化 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A.遗传学 B.生物学 C.植物学 D.生物进化论 4. 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A.不起作用B ?起一定作用C ?起主要作用D ?起有利作用 5. 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地区型 B.地理型 C.地域型 D.生态型 6. 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A.系统育种B ?抗病育种C ?矮化育种D ?杂种优势利用E.辐射育

种 7. 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 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 C. 遗传性状的新颖性 D ?区域性E ?时间性 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A.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 B ?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 C.培育作物新品种 D ?研究育种方法 E ?研究种子生产技术 二、填空: 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____ 、_____ 、___ 这几个主要因素。—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____ 。 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乂”错误的划“X。” 1. 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2. 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 ?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4. 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7. 生产上推广使用的品种可分为常规品种和杂种两大类。() 四、名词解释 1. 作物育种; 2.作物育种学; 3.品种。 第二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