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如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如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如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如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研究课题阶段工作总结

《运城市万荣县解店二中,董创泽》

【摘要】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不仅涉及具体的学习方法、策略等,还包括其学习是否具有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等基本特征。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深化课堂改革,转变学习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核心素养;转变学习方式

在我校全面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之际,我们课题组开始了“学科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探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研究历程中,我们本着以校为本的原则,遵循英语课程标准,体现核心素养,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载体,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能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这个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着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这一阶段的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扎扎实实的开展课题实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研究情况小结如下: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制定课题内容,完善课题理论准备。完成申报、评审书的填写。现已顺利立项,并上交中期材料工作的准备阶段。

一、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

组织研究队伍,成立课题组。课题组成员均是学校领导、教导主任,或者是学校的教学骨干。课题组成立了课题研究指导组,不但认真制定课题阶段研究计划和研究策略,还具体参与到研究当中。对于每一位参与课题研究的一线教师,从备课、上课、反思、评价等各方面均全程进行指导,带领全体教师执着地追求课题研究的阶段目标。课题组还规定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与课题相关的科研论文,上交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案例。对外出参加培训和学习的教师,还要求他们学成回来后进行书面汇报、作专题讲座、上示范课,共享学习收获,转变教师们的教学观念,为教师们指明教改的方向。为拓宽教师们的教学视野,促教育与科研能力同步提升,学校还有针对性地订阅和购进了一些科研刊物和课改书籍向全体教师开放。

二、认真有序地开展课题研究

在课题的第一阶段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将科研与教研结合起来,力求实效。我们的课题组主要开展以下系列工作:

1. 课题负责人拟定了课题研究方案,并制定第一阶段工作计划。

2、组织培训课题研究的教师。利用网络、专注自主学习,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认识,积累业务知识,并做好业务笔记。

3、开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查活动。制订出学习方式调查问卷,在各班开展调查活动,最后汇总并撰写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进行课题研究,制定课题内容,完善课题理论准备。

4、在第一阶段,课题组成员坚持集体备课和听评课活动,围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坚持集体设计、实施于课堂、教学反思、师生评价的模式,进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上了不少研讨课,并撰写了相应的课题研究心得。课题组全体成员观摩、研讨、修改后再次教学,熟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导学的教学流程,获得了较高的教学效果。

5、学期末组织课题组老师围绕研究课题撰写了教学设计、教学论文。

6、初步建立较规范的研究档案。达到了预定的研究目标。

三、预期研究成果初见成效

1、充实了理论,转变了师生观念。重视学生,调动和开发学生潜能,在课堂上开展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2、体现了以校为本的特征,解决了我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3、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中形成课题研究的共识,初步确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框架结构。

随着课题研究逐步深入,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都有了较大的改观,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真实的感受到新理念、新教法给我们英语课堂带来的可喜变化。有过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困惑和迷茫,但更多是从课题研究中学习方式的转变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的欣喜和收获。下面我们针对课题研究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发生的变化总结如下:

a.改变教学策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来说,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策略,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都有了较大的改观,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

式的转变上。经过近一年半的运作和课堂教学实践,与学生面对面的学习与交流,留给我们的是许多和学生在一起交流的快乐,让我们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了更深次的感悟,从深层次感悟“突出育人”环节的重要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是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作为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创设情境,为学生搭建快乐的学习的平台,并最终体现目前所提倡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一直是我们课题组思考和围绕的核心。

b.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如何促进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是课改后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本阶段的探索研究活动,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确实有所提高,但还存在有一些不足之处。

1、部分教师对课题采取怀疑的态度,未能行动,不敢大胆舍弃传统教学模式,不愿意尝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

2、导学案设计的量不合理,导学案量重,课堂时间如果把握不合理,就会造成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学习任务。

3、个别教师教学目标不能落实到位。由于学生还不具备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师在自主合作探究这阶段需花费大量的时间给于指导,还有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在小组学习交流的时候,老师没有时间做仔细的指导,从而使差生转变不明显。

通过《英语学科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和实施活动,虽然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作为教师我们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工作还只是刚刚起步。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研究转变学习方式的最有效的方法,持续深化课堂改革,关注最新的课改科研动态,积极参与各类、各平台的教研活动,打造出高效课堂、魅力课堂,让孩子们在愉快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创造出最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努力创办人民最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作者:程晓堂,赵思奇【3】《核心素养全聚焦》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英语课程标准研制及修订专家组核心成员张连仲。

【4】<金字塔学习理论>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

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

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给教学带来了生机 在新课改全面深入开展的新形势下,我校在上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指导下,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进行新课程改革,深入进行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深层教学效益、探讨学生评价的新思路,我校承担了“十一五”课题实验,以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为重点实施此项课题实验,以骨干教师为主要研究力量,按学科内容,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探讨,在探讨中研究,促进教师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给教学带来了生机: 一、教育理念从传统走向创新 实施素质教育,把教育引向现代化优质化的道路,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树立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的教育观念。因此,实施新课程标准,首要的是对教育理念进行创新,使师生尤其是教师的教育理念适应现代教育和青少年健康发展要求。我们在课改实践中,以学习、实践交互探索,不断从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1、学生主体观。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挖掘学生的学习 潜能,鼓励学生从实践和创造中培养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和谐师生观。我们认为教师学学生都是共同学习的伙伴, 随着学习化社会与住处技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与渠道有了新的扩展,教师从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发展成为学生学习上的知道者和学习合作伙伴。尤其是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合作的要求更为重要。教师角色定位的变化,促进师生和谐合作的教育理念的进一步确立,这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新的变化,师生互动,师生合作是我们课程改革的新时尚。 3、教学效能观。我们在课程改革中强调教学从“会教”到“会 学”转变,注重教学的效能。我们在优化课堂教学的实践和课堂中,强调从教师教会了什么向学生学到了什么的转变。教学观的转变影响和改变了教师们的教学行为,在教学设计上已由过去的“备教材”发

四个转变,助你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

一九八网络科技:四个转变助你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 一边是互联网企业的求贤若渴高新诚聘,让人垂涎三尺蠢蠢欲动。 一边是各大招聘会门庭若市拥挤求职,为什么屡次受挫一职难求?

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投身职场。而十几年的求学梦想,一纸文凭宣告结束时,迎来的不是欢喜而是惆怅。当发现那一纸文凭连敲门砖都不算时,大学生不得不重新开始自定位自己的人生。一九八网络科技从互联网行业出发,分析从大学生到互联网菜鸟,必须完成四个转变。 第一是技能的转变,从知识面宽度向专业技能深度的转变。 我们的大学教育,讲究的知识面,是理论的宽度,即使是计算机软件的本科生,也是按照教学大纲完成了常规的基础理论教学,学生几乎很少从专业领域需求进行拓展和深入,更缺乏动手能力,甚至夸张到有些软件学生毕业时都拿不出几行自己编写的代码,更别说项目实施。而互联网企业,大量需要的是能动手的专业程序员,而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大量需要的PHP、Android、ios等岗位技术要求难度并不是很高,但大量的应届毕业生对于这些岗位也只能是望洋兴叹。

企业用人首先要的是能创造价值的人,而不是从基础技能培养开始,所以大学生在进入互联网企业之前,必须进行必要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的培养锻炼,完成从只是理论到技术技能的转变,融入职场融入项目,动手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 第二是态度的转变,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按照中国的传统教育,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大学毕业,老师和家长始终都是在以灌输式的思想教导,学生接受的多思考的少,要我学的多我要学的少,这就养成了不思考懒惰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只要接受老师教给的知识完成作业的习惯,养成通过考试进入大学拿到文凭就万事大吉的习惯。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人教版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江苏省清江中学 沈雪芹 邮编223001 [摘要]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入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重在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关键词]新课程 学生 学习方式 转变 新课程标准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为培养目的,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重在从学生的角度入手转变其学习方式,即重在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而在新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应该注重转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 一、促进学生“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模式。学生只要真正投入并欣赏到它的价值,享受到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喜欢上物理而不是害怕它。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所为,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内外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的,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感觉,激发其对物理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物理的兴趣,使他们觉得物理不再那么高高在上,不再那么枯燥、乏味,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实际,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生活离不开物理”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 二、促进学生“学物理”转变为“用物理”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但物理课程的教学却常常重解题轻应用,重理论轻实践,不太注重物理知识的实际来源和具体应用,而让物理脱节于生活,没有实用性。 杨振宁曾说:“物理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只会解答某一种类型的应用题、概念题等,却不知道为什么学物理,学物理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该“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比如,一个物理实验,学生可以设计出十几种形式和内容。这都是以往教学中所没有的,这对教师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教师要用好教材、用活教材,利用“科学漫步”、“做一做”、“说一说”、“STS”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使学生通过探究、思考、想办法、亲自动手实践、社会调查活动,在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学会了劳动、调查等,真可谓一举多得。比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学生去交警大队参观学习,了解他们在处理交通事故时,如何利用刹车刹痕来判断责任车辆是否超速,不同的车辆的限速以及高速公路上的报速器等,通过这样的一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来分析和区别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匀变速运动的运动特点,不仅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可贵,增强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也可以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物理的强烈欲望,变“学物理”为“用物理”。 三、促进学生向“权威学”转变为师生“共同探讨” 新课程标准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将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转变为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将“一言堂”“多言堂”转变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仅仅要以

人事科科长关于如何作好从大学生向优秀员工的角色转变的讲话稿

人事科科长关于如何作好从大学生向优秀员工的角色转变的讲话稿 各位同学,大家好! 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如何作好从学生向优秀员工的角色转变。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化过程,是个社会化的过程。如何社会化,是岗前培训最重要的一点。在今天这个岗前培训班上,我我今天的这个发言不是向大家介绍什么成功经验,仅仅是站在同是大学生的角度,来谈谈个人的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12年前的今天,我跟你们一样 也是刚刚大学毕业,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从大学校园踏入了烟草行业的大门,从一名学生转变为一名企业的员工。当时的心情应该跟现在的你们一样,有能在激烈竞争之中找到一份满意工作的激动和兴奋,也有想尽快踏入工作岗位用十几年来的知识积累,为企业为社会发挥贡献、创造职业价值的冲动和豪情,更有刚刚踏入社会,犹如精心饲养的动物放生大自然,进入一片陌生领地的忐忑不安和迷茫。这种激动和兴奋、冲动和豪情、忐忑不安和迷茫,交织在一起,是一种甜蜜,也是一种苦涩。 XX 就业的甜蜜暂且不表,单说苦涩。

说苦涩,首先是因为对即将从事的岗位和单位,知之甚少,甚至说一无所知,眼前一片迷茫、心中一团迷雾,深感空有一身学问而无用武之处,犹如狗咬刺猬、老鼠拉乌龟--无从下手。在激动和兴奋之余,会莫名其妙的油然而生--“我是谁”“我能做什么”的困惑与迷茫。 说苦涩,其次是因为从大学校园到烟草企业的环境变化,让我感到很不适应,心态没有及时调整过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待人处事的方式不适应。在学校里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称兄道弟、姐长姐短的,现在呢,对不同职务、不同单位、不同场合的人要有不同的说话方式。 二是对压力的承受不适应。当学生时做错了事,同学和老师、学校和社会都会比较宽容,可一旦参加了工作,我们就是一个独立承担责任的人,有什么错误必须要有勇气自己来承担。 XX 三是时间性纪律性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上大学时,不想听的课可以不听,不想参加的活动可以不参加,落下的课程可以在考试前两周抓紧突击,还不耽误拿奖学金,有时候看哪个同学不顺眼,动不动还想跟他打一架。参加工作后就不一样了,上下班要遵守考勤制度,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得按时完成,不遵守劳动工作纪律,轻者影响考核得分和工资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注重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那种把学生的头脑当作容器,由教师一味进行灌输的教学目前在课堂上已经很少见到了。但是,教学中很难避免这样的现象:教师非常清楚要教什么,为什么教,以及怎样教,然而学生却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学。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教师往往预先设计好层层圈套,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地把学生从一个圈里引出来,再引入另一个圈子,学生被弄得晕头转向,仍不知所云。学生的学习缺少方向,缺少动力,也缺少方法,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是难以得到发挥的。这是新课程改革中不和谐的音符,是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难以改变的习惯性的教学方式与新课程所提倡的新的学习方式的生硬嫁接,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阻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真正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呢?下面,就以旧教材中“三角形的面积”一课,在教学中学生两种不同学习方式的比较与反思,谈谈新课程要求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以及如何实践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情境导入

1.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平等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你还记住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吗?那么,这个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请同学们一边计算这个平等四边形的面积一边思考上面的几个问题,好吗? 2. 大家看看胸前的红领巾,知道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吗?(三角形)如果叫你们来裁一条红领巾,你知道要用多大的布吗?(求三角形面积)这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研究、探索这个问题。 (揭示课题:“三角形的面积”) 二、探究新知 1. 启发。 要解决三角形面积的计算问题,我们能不能从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公式中得到一点启发呢?(思考) 请你们先拿出第一组学具(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大家可以拼一拼,看能拼什么图形? 2. 分组操作交流。 (1)以四位同学为一组进行合作探索、操作。请同学们观察我们拼出的图形有什么特征? (2)小组展示、交流。问:哪些图形的面积你会计算?(平行四边形、长方形) 请同学们思考: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分组讨论回答) 3. 请大家拿出第二组学具(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

学习方式转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习方式转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江苏省育才中学顾谈明 [关键词] 新课程、学习方式、发现学习、课堂调控技巧 一、存在的问题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转变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在学习态度、情感与学习兴趣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学习方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由于课程推进中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教师采用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方式流于形式。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所运用或者是鼓励学生采纳新的学习方式,从总体上看是符合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的要求,但在实质上却与新课程改革所要求达到的教学质量相差较大,有的甚至没有效果。 有的教师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为了上好新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在他们看来,多媒体用得越多,学生参与率就越高,课堂效果就越好。他们花了不少心思,精心制作大容量的课件。课堂上,教师成了“一指 禅” ,从头摁到尾。一会儿用Powerpoint 展示这个片断,一会儿用Flash 来呈现那个材料,不断切换,忙得不亦乐乎。从表面上看,学生的兴趣很浓。但事实上,学生在这样课堂上,无意注意过多,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干扰过大,对知识的获取量相当有限,导致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思考。学生等于和机器在交流,很少与老师有直接的情感交流。虽然有的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也相当活跃,但是,一堂课结束后,再看看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教师又教给了学生哪些知识、完成了哪些教学目标、学习效果究竟怎样,往往教师自己也不知道。 为了突出学生参与,以学生为中心,有的教师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讨论或表演等活动,但因讨论时间可能过短,或者之前没有让学生作好准备,结果使讨论毫无目的,缺乏实效性;表演过后缺少必要的点拨。这种讨论或表演只能属于课堂教学中的一种点缀,根本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白浪费时间。 有的教师为了强调情感教育,强调学习方法,倡导欣赏教育,放弃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呵护得太多。学生虽然得到了快乐,但失去了一定的压力,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以上这些所谓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或是合作学习只是具有它们表面的特征,其内在实质的东西涉及的很少。因此,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如何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教师教学时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

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

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转变 应届毕业生初就业时,统一存在的问题是用校园生活的眼光和思维认识职业生涯。把在学生会任职作为工作经验,实际上,这种认识是肤浅的,也是错误的。如果不转变思路改变习惯作风,我们的职业生涯将受到很大的挫折。 工作经验是什么?一般讲分为就业意识、工作态度、竞业精神和专业技能等几个方面。前三者属于意识层面的东西,也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如果我们有很好的就业意识、态度和竞业精神,企业是愿意给我们工作的,因为老板都知道,人不可能什么都会,只要有端正的态度就不怕学不到东西,所以,老板愿意为这样的员工提供学习锻炼的机会。 那么,院校人的特点是什么呢? 1、凡事都从个人的喜好出发,只与喜欢的人在一起,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事认真 2、可以喜形于色,把内心的感受挂在脸上 3、只要考试能过关,上不上课无所谓 4、事情是自己作的,成绩当然归自己 5、喜欢玩个性,做个“与众不同的人”。这些特点和职业人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6、平时不积累,考前突击 7、对书面语不以为然,认为都是虚话 8、为朋友帮忙,两肋插刀 从学生到员工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1、个人导向--团队导向:学校里以自我为中心的模式将不会适合企业,个人的成功必须与整体的成功结合才有意义。这其中的转变包括:重个性转变为重标准,以个人衡量标准转变到以集体为衡量标准,讲独创转变为协作,独行转变为合作 2、情感导向--职业导向;情绪化是学生的显著特征之一,这与职业人的高度理性行为

格格不入,这种转变为:情感人转变为职业人(注重游戏规则),个人好恶转变为竞业精神,情绪左右转变到职业驱动。 3、成绩导向--绩效导向;学生考虑的往往是自己的成长,学生衡量的标准是成绩。职业人考虑的往往是经营绩效和利润,具体来讲转变就是,智慧生活到经济生活(考虑经济上的投入产出),文化目标转变为利润目标,个人成长转变到企业成长 4、思维导向--行为导向:学生学习,重在开发智力,学习知识,往往是思维的训练。这和职业人不同,要从思维至上转变到产品至上,想到就行转变到作了才行,理论家转变到实干家,注重是非分析转变到注重是否合适 5、个人资源--组织资源:学生以个人导向为主,相应依托个人资源来生存和发展,职业人在组织里当然依托于组织,利用个人资源转变到组织化的资源支持平台。独立发展变为企业共同发展,依靠个人变为依附企业 6、兴趣导向--责任导向:学生的生活多是凭借自己的兴趣,职业人则是职责所在义不容辞,这就要求从兴趣所在变为承担责任,个人利益变为公司利益,追求快乐转变为追求责任 总之,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转变,不是一个迅速的过程,这其中有很多痛苦和挫折,但不完成这种转变,要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员工几乎没有可能. 2.如何做好一名企业员工? 一、心态: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工作。 应届毕业生大都胸怀大志,有一种初生牛犊不畏虎的精神,这当然是他们好的一面。但是由于其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企业在招聘时对毕业生往往只会提供一些基层岗位,需要应征者具有专业知识和创新观念的同时,更希望员工能够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一开始企业不会放心把重要的工作交给没有经验的大学生来做,所以肯定有个实习期或过渡

复习课也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复习课也要转变学习方式 [摘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如何呈现动态性、开放性、生成性的新型课堂呢?新课教学中要达到上述目标相对容易,那二轮复习中如何实现呢?一、选择好的切入点,突出学生为主,加强合作和交流;二、设计问题、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说、自练的机会,让学生在复习中做到乐学、活学、会学,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归纳提升,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提升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四、多用激励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何呈现动态性、开放性、生成性的新型课堂呢?新课教学中要达到上述目标相对容易,那二轮复习中如何实现呢?前段时间笔者所在的学校组织十校联谊高三二轮复习研讨活动,笔者有幸开设了一节公开课,课题设制为---定量实验设计。公开课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解决上述问题。 一、选择好的切入点,突出学生为主,加强合作和交流 以某纯碱样品中只含有NaHCO3杂质,设计实验方案以测定该样品中Na2CO3的纯度为切入点。 先由学生讨论粗略的实验方案以测定该样品中Na2CO3的纯度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维。在学生分组讨论之前提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让样品发生什么反应或用什么试剂与样品反应、测定哪种产物的量,是测体积、质量、还是物质的量、用什么方法测。以便学生了解实验设计的一般思路。 经过学生的讨论,得出了十几种方案。 二、设计问题、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说、自练的机会,让学生在复习中做到乐学、活学、会学,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注重学生“双基”考查,也就是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故在复习中教师要将各知识点设计成各种问题,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参与意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说、自练的机会,让学生在复习中做到乐学、活学、会学,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接下来我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每种方案都设计了层层深入的问题探究或讨论。均由学生自己讨论或思考解决。 内容如下: 某纯碱样品中只含有NaHCO3杂质,实验测定该样品中Na2CO3的纯度。 方案I:称取m1g样品与足量某酸溶液反应,测得生成的CO2的体积为V1 L(已折换成标准状况),可用m1、V1计算出Na2CO3的纯度。 (1)请设计实验装置图:思路提示:先确定需由几部分组成,如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测定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等、从左到右的顺序、每个部分由什么仪器 组合、再连接。 学生讨论,作图,汇报

谈谈学生英语学习方式的改变

谈谈学生英语学习方式的改变 未来社会是以信息科学为先导的信息社会。挖掘和开发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教育教学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描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应用因为把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信息得到更完美地表达,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它使当今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教学形式、教学结构,以及教育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变革;同时也影响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那么,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探究信息技术的优越性以及学生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英语学习方式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教育教学具有多方面优势: 一、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儿童的学习兴趣对鼓舞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求知欲望。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事物。幽雅动听的音乐,鲜艳夺目的色彩,五彩斑斓的图画,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言语兴趣。计算机多媒体正好可以提供这种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渗透力极强的教育信息。例如:课前三分钟播放英语动画片,其动人的画面及纯正的英语吸引学生,使之成为每个学生的“开心一刻”。由于动画片学生爱看爱学,极易在课间自然模仿画中人物语气进行对话,从而在玩耍中锻炼了语言能力。 二、模仿真实的语言环境,展现口语交际的平台。 现代英语教学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高度的实践性,这是由语言是交流工具之一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英语对中国学生来说,有相当难度,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缺乏英语原材料等。农村学生尤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就要给学生提供能进行言语实践活动的自然情景和教学情景。传统的教学无法营造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但多媒体能提供声音、画面、人物、情景、光、电,使学生置身于语言环境之中,产生一种需要运用英语的激情,学生由被动地接受信息转化为积极参与语言交流,从而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提供了展示平台。 例如:教“Do Shopping!”时,先认识许多水果,然后多媒体显示水果商店,进行购物的教学。在此基础上,显示多个专营商店,出售特色商品,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商店,教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构建高效课堂”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教师教学行为变革、评价方式变革的出发点与依据。 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课堂教学要把40分钟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和态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我地建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目前,县教育局提出了“先教后学,创造高效课堂”的总体要求。我县教育局高瞻远瞩,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素质教育。县教育局的明确工作思路为我们的教育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可靠的工作背景,为我们铺展了良好的工作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重在“开展高效教学行动”的行动研究,其主要目的有:一是根据我县课堂教学的推进“先教后学、创造高效课堂”的总体要求,逐步转变教学理念,研究讥效教学行动的手段、方式方法和工作策略,建构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二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在提高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在自主与合作上动脑筋,在学习方法上深探究,在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上找契合点,使之科学有序的向前推进。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研究,强调师生互动,注重师生交流,重视师生间、生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建构学科知识体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形成符合学科实际且具有个性、富有特色的高效教学模式。这些新模式的行动研究对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效益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与此同时对这些新模式的评价和体系建构的研究将会丰富、完善、发展现有的高效教学理论。在此基础上,经过本课题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基本经验的升华,不仅对指导本校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而且对他人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三)研究现状 1、国外高效教学的研究:在1972年美国的乔依斯与威尔的《当代西方教学模式》、赞可夫的教学发展理论、布鲁纳的学科结构理论及发现法、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美国兰布德、布莱克伍德等提出的探索性教学模式及保加利亚洛扎洛夫创立的开放性教学模式中,对高效课堂教学理论研究都有涉及。特别是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的教学优选法理论,为世界范围内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改进,以取得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解释和指导。 2、国内高效教学的研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倡导课堂教学要体现出“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的高质量、高层次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成为时代所需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指导下,各地对高效课堂教学也有所研究,其中以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成果尢为突出。以上这些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理论对本课题研究具有直接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但案例研究和行动研究尚不够具体深入,亟待进一步研究。因此,如何实现“先教后学,创造高效课堂”这一模式,很值得我们去探索。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概念界定 高效课堂教学:就是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与作用,在规定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当今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综合体,对知识掌握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尤其重要的,这个道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小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的逐步提高,习惯的逐渐养成,归跟到底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结果。所以,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只能用简单的“填鸭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师注重的是传授知识的本身,关注的是如何把结论准确无误地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彻底明白;而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被动的、机械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及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是与现今的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我们试图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等各方面的改革,帮助学生改变这种单纯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探究如何在开展有效地接受学习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究,并注重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对基础教育带来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加速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进程,而信息技术成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催化剂。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其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信息技术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带来了怎样的冲击,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又提供了哪些便利条件呢?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储存、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它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刺激着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1.信息技术的交互平台,为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设了良好条件。 我们知道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很难做

转变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发展

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力图通过建立课程标准、设置新课程、改革教材及评价与考试制度等一系列举措,提倡、引导并促进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一般认为,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的基本维度是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但长期以来,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很少,学习方式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四重”“四忽略”倾向:课堂教学重知识传授,忽视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养成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师生交流重一问一答,忽视研讨机会的给予、思维空间的开放;作业布置重机械训练,忽视联系现实生活的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评价重试卷分数,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正确评估。 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以此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呢?大余县教委作为首批国家新课程实验区,在这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实践。 首先,我们认为,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实现以下三个转变: 第一,要转变学生他律的被动学习现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要牢固树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这一教育理念,把学习

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如语文学习,应放手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让他们在预习中养成遇到困难主动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应“导到为止”,切不可繁琐分析,疲劳训练,40分钟的课堂学习时间,应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二的时间。此外,让学生自主学习,要给予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我们要求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身角色定位于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当然,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应把学习方式的选择权还给学生。据调查表明,很多学生还不能利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这说明我们平时极少给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权。为此,我们要求教师不能长期硬性规定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不能压抑学生的自主意识,造成学生习惯性地按照教师的“吩咐”去机械操作,形成学习效率的极度低下。教师应放手再放手,还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权,让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第二,要转变单一的个体学习现状,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我们认为,新课程倡导“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古龙中心校闫贵峰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能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明确提出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根本性的变革呢?我在实际的课改实验中有如下感悟: 一、传统学习方式---让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传统的学习方式主要表现为:学生以接受学习、死记硬背、重复机械训练为主,教师信奉“时间+汗水”,究其根源,造成这种学习方式的原因主要有: 1、传统的教学观将教学定位为教师教学生学,使学生失去了活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成了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一方面,以教为中心,学生围绕教转。这样课堂就变成了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教师

的教代替了学生的学。另一方面,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的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教,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这样就只能产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2、传统的学科本位观念,阻止了学生全力以赴地学习。 传统的基础教育过分关注学科,不管学生的需要,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教学过程不能成为学生道德提升和人格发展的过程,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是被窒息的人。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说:“我们建立了很合理、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粮食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 3、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和“师道尊严”,使学生形成了“逆来顺受”的不良趋向。 我们经常听到家长教育自己的子女:“孩子,你在学校一定要听老师的话……”看是一句非常简单的语言,其实已经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本就应该“老师说了算”,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不到展现,自己的个性得不到彰扬,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逆来顺受”,难于独立面对各种挑战,经受不起打击和挫折。所以在传统学习方式影响下,我们的学生逐渐产生了以下问题: 1、被动与依赖,缺乏主动性,过于服从权威; 2、经验世界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新课改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所谓“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作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培养能力与情感体验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相互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学习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新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倡导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因此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一、课程实施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 1、学生学习方式的可喜变化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态度、情感与兴趣上有了很大改观。我们认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所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所改进,学生更加喜欢学习了。他们可以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具有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能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学会了评价,课堂气氛较活跃。新课程和新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贴近,与社会实际的紧密联系,为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兴趣的提高提供了契机。新课程使学生卸下沉重的书包,卸下来自教师与父母的压力,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学习自由和乐趣。 2、学习方式转变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看到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发生的变化,但由于课程推进中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方式流于形式。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或鼓励学生采纳新的学习方式,从整体上看合乎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的要求,实质上却与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学质量相差较大,有的甚至没有效果。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引导下的课堂教学气氛表面上十分热烈,但当一堂课结束后,学生到底学了什么,教师又给学生哪些知识,完成了哪些目标,学习效果究竟如何,却很难评估,教师往往也不知道。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新的学习方式,忽视或抛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转变学生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在这里,我们应该注意的是,新课程并不是单纯地否定或抛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而是强调“过于接受”,这就是说,我们不全盘否定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

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

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 如何写好你的职业生涯开局篇,你想过吗? 如何从新员工做好角色转换是用人单位和学生共同的工作。 见习期为员工提供一个缓冲和适应的过程: 本专科生是见习一年。在这个见习期里面,是将你的角色做一个转换,什么角色?你原来是一个学生,现在转换成一个员工,就有了这些事情。 在这个时间里面,对于企业会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安排具体的工作。公司的相应部门,作为你的领导,他会让你很好地做好过渡和转换。那么你的定位就到了这里。 在这个角色转换过程当中,我们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心态。 因为我们找工作的时候,可能有信息不对称等等这样的问题,可能跟当初想象的可能有些差距,那么这个时候就要调整一下心态,当然有两种情况,一个是可能你找的工作比原来想象的要差一些,也可能要好一些。那么,好一些的情况也要调整一下,不光是差的时候要调整,情况好的也可以调整你的起步点,原来你设想是什么样的,好的情况就会让你觉得比较幸运。 2、行为。 是学生和员工在处事方式上肯定有不同。好多学生的处事方式在公司内是不允许和严格禁止的。

3、能力。 我们在学校体现能力就是看你的考试或者是其他方面,那么在这里,我们是从生产角度,注重质量和效率。 转换过程当中,要求我们要上手快,他的意思是交给你的任务马上能完成,干得挺好,从质量和效果上能够保证。 然后在职场的一些游戏规则,可能跟学校有些不同,比方反映在绩效考核,一般公司里有绩效考核,每个月会给一个考核,因为要拿奖金嘛。 4、心理问题。 跟心态有点不同,心理问题实际上是一些压力对我们产生的一些心理状态。这些状态是正常的,比方有竞争的压力和自身的严要求这样的一些压力,使我们产生了一些焦虑等等。这些都是正常现象,那么就要学会减压,工作着并快乐着。要学会沟通和派遣压力。 5、公司制度学习 这是我们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你到了一个公司之后,通常有一个入职教育。我们有些人就会知道,会有领导跟你讲讲话,或者带你参加一下公司的展厅,回顾一下公司的历史,然后介绍公司的情况,有多少人,有那些部门,然后哪些产品线,开放模式怎么样等等,是从组织结构到产品各个方面都有一个介绍,这就是了解企业。尽量让信息对称起来。 入职教育之后在工作过程当中要做有心人。 要有计划、有规划,尤其在纸面上写的,肯定是制度、流程,没

利用网络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利用网络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汉川市湾潭乡湾潭小学:梁明 【摘要】:文章从信息技术和网络教学在现代教学中的必要性入手,论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现代教育带来的影响,然后从三个方面简述了网络教学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促进作用,并结合实例谈了自己对信息技术、网络教学的价值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网络教学学习方式变革 【正文】: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是越来越快,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这个道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习惯的养成,归跟到底都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所以,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只能用简单的“授——受”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师注重的是传授知识,关注的是如何把结论准确无误地给学生讲清楚;而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记忆——练习——巩固,机械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及学习能力的提高。我们试图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等各方面的改革,帮助学生改变这种单纯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探究如何在开展有效地接受学习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究,并注重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

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对基础教育带来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加速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进程,而网络教学成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催化剂。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其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什么又是网络教学,它们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带来了怎样的冲击,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又提供了哪些便利条件呢?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储存、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是什么新概念。计算机有规模地进入教育领域,在发达国家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80年代初也已经有了相当积极的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国内外计算机学科教学与应用长期探索、实践与反思的结果。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计算机作为教师演示的工具,而是把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利用多媒体的图形、图像、声音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知识;利用强大的网络功能让学生查阅所需资料;利用电子邮件方式,可以解决习题作业批改和答疑,如果采用可视电话加电子白板,还可以更直观形象地满足答疑学生的愿望,学生之间的切磋也完全可以利用BBS进行。所谓网络教学,就是在线学习或网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