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过程中教师的作用

浅谈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过程中教师的作用

浅谈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过程中教师的作用

高建东

内容摘要: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阐述教师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中的具体指导操作措施,来说明教师在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即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方式。新课改以后,学生学习方式面临着从旧的学习方式向新的学习方式转变的过渡阶段,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尤为重要。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的地位。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导引的作用。

其次,教师教的方式的转变是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的前提。据有关资料显示,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相关度高达83.2%。没有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就没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互动参与式教学要求学生建立与其相适应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师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中小学课程标准》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中小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基本理念,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

习过程,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问题。

一、新课改下的自主学习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新教材的广泛使用,我们体会到课程改革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条件和操作平台,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成为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提出的要求。

1、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

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能促成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种学习倾向和教学需要。它的积极性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发挥按教学目标需求教学的作用,达到教师讲课分析,学生听课思考的目标。“有的放矢”,而密切配合,这样就减少了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学生良好的的学习行为习惯不仅局限在课堂内,因此,必须逐步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有预习的习惯、听讲的习惯、认真思考的习惯、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以及训练和复习的习惯等,并努力使其规范化。教师必须把它作为学习方法指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和一项基础教学工程来实施。

2、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运用。

学生的正确的学习方法主要来自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第一途径。教师授课过程中的教学目标、程序、方法和效应,必须围绕学生自主学习而设计。凡是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在智力开发上发挥主导作用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方法的运用是直接的教学认知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和学习特点,予以精神指导。其一,通用性的学习方法指导,这种方法对各门

学科都适用。如记忆的方法,有比较法、分类法、歌诀法、理解法、联想法和形象法等。其二,专科性的学习方法,这是专门学科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方法。如语文学科阅读方面的学习方法,有朗读法、默读法、选读法、说读法、熟读法、识读法、精读法等等。这些方法的掌握还必须在针对性的学法指导下,才行之有效。在教材中把握整体教学,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注意阶段内容系统化和单元教学内容集中化,将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课堂教学过程既传授知识又成为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的过程。在确定教学重点时,从教材和总体知识角度来分析单元教学目标,从而进行综合的教学训练。但教师的课堂示范,既要注重教法运用的影响作用,又要不断要求和指导学生,使之掌握学习技巧和方法,同时与学生一起练习,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进而形成学习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始终在不断变换,不断促进,其方法也在互相选择,对学生也有种种要求。但由于学生的智力条件不同,基础情况不一,因而选择的学习方法和教学要求就有区别。教师在课堂施教中,应区别对待,使学生保持学习的欲望和热情。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教学,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囿于呆板的固定程式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用学习方法。一般来说,要求达到识记、了解程度的,可选用讲解法、介绍法和阅读法等;要求达到领会、理解程度的,可选用启发讲导法、质疑法和探索法等;要求达到分析、综合、应用程度的,则应选用类似比较法、系统讨论法、讲评法和练习法等等。这些方法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但教学内容的不同,所要

求的学习方法也不一样。如科学学科,运用的是实验的方法。因此,方法的选择必须反映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主体性特点,致力于将外在客观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主体要求上来,能适应课堂教学认知结构的学习能力过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获得整体的课堂教学效益。

3、扩大教学信息的传递。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扩大教学信息传递,以增加课堂学习密度,给学生最大最快最有效的知识信息,加速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接受信息传递,转换获取知识的能力,充分利用每节课四十分钟,努力掌握和研究信息的传递方式和规律,将其传递形式作用于课堂教学的有效信息中。对于教科书上学生难以理解的文字,课堂上学生不易听懂的问题和较难掌握的公式方法,教师应善于及时调整信息传递,转换成学生容易接收的学习信息传递信号形式。由于信息传递的形式不同,信息传递的“质”与“量”也不相同。如:同一篇散文,有表情带感受地朗读,比无表情无感受的朗读,学生所获得的信息要多,而且效果好。再如:评批一篇作文,用语言评批比用分数评批,学生所获得的效益要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提示和行动提示,都是在有效地传授信息,使学生找到从已知到获取新知的内容。然后,开展和创设出课堂交往情境教学讨论,如:探索式讨论、训练式讨论、操作式讨论、评价式讨论和理解式讨论等,这样通过讨论交往,师生之间彼此沟通观点、思想、兴趣、情感、知识等不同的信息,使课堂教学得以和谐,传递有效的

进行。

二、新课改下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同学间和师生间的互动、互助、讨论、交流、沟通等,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并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正在广泛使用的教学方式之一。

要使合作学习能够切实有效地开展,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中必须尽可能多的渗透以下要素。

1、明确学习目标。在实施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必须向学生讲明,通过合作学习,他们必须掌握哪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即学习目标要明确。

2、认可既定目标。全体学生必须接受和认可既定的学习目标,每个小组的全体成员必须把他们所在小组的学习目标当作必须完成的任务来对待。

3、恰当选择内容。教学中,有的内容适合于合作交流,有的内容适合于独立思考,有的内容适合于动手操作,有的内容适合于教师演示等等。因而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要选择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一般说来,对于那些空间较大的问题,如条件、问题、思路、答案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4、提前进行指导。教师必须在实施前给学生以明确的指导,包括学生要做什么、以何种次序、用什么资料以及证明学生以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办法等,这些都必须提前告诉学生。

5、控制小组差异。小组的成员组成必须多元化,即小组内成员之间必须有一定的差异,包括学习能力、文化背景、知识背景和性别等方面的差异。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尽可能多的不同观点,增大知识面。

6、同等成功机会。让每一个学生相信自己享有别人一样的学习机会和成功的机会。

7、积极相互帮助。使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地相互依赖、相互帮助。教师分配给每一个小组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只有通过互相合作才能完成,让学生感到他们是一个战斗集体,谁也离不开谁。

8、当面直接讨论。要求学生必须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和讨论。

9、掌握社交技能。要求学生要学会与别人积极交流、友好相处,学会处理问题,学会接受建设性批评意见,学会妥协和谈判。教师要向学生讲明正确的社交行为和社交技能。

10、加工内部知识。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完成一系列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内部知识加工任务,如理解、解释、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赋予含义、组织数据和评价所学知识的相关性以及对所学知识的应用。

11、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在实施教学中必须考虑要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知识内容的重点应与学习目标和考试内容一致。

12、保证学习时间。教师必须提供每一个学生和小组应有的充足

的时间以便完成学习目标,否则学习效果会受到影响。

13、完成个人职责。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每一个成员都必须都必须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责,因而事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分配给他相应的力所能及的学习研究任务。

14、表扬学习成果。对小组在学习中获得的成功进行认可和表彰。对出色完成学习任务的小组给与学生认可的实质性的鼓励和表扬。

15、总结学习结果。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完成后,指导学生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1)小组学习目标完成的如何;(2)在学习中互相帮助的怎么样;(3)在小组中的协作精神、学习态度好不好;(4)下次怎样做得更好。

三、新课改下的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来展开教学过程。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发现、亲身的体验与实践,以自己的方式将知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1、指导学生选择课题

探究性课题的内容是广泛的,课题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要因地制宜,多渠道发掘资源,适时将课题延伸到课堂教学外,触及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具体的选题过程中,应坚持兴趣原则,要注意把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

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探究和解决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社会热点来选取探究课题, 并从现代科技发展方向出发, 密切注意最新科技成果与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的联系。

2、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选题一旦确立, 学生可根据各自的选题和共同的兴趣爱好自由地组成3~5人的合作探究小组。在探究活动开始前,应指导学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如优选课题形式、收集有关信息资料,以及做好其他的保障准备。其探究方案是否切实可行,能否保证有严密的科学性,教师必须加以指导。教师也应给学生介绍一些适合的参考书、必要的探究场地和材料。在探究活动中的查询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市场分析等都应由学生自己完成, 教师要适当地加以指导。在探究性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一方面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客观实际相结合;另一方面,还要学习运用想象、联想、演绎、归纳、类比等方法发现客观实际问题,运用分析、综合等方法探索解决问题。

在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 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 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 给予适时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切忌将学生探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 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教师还必须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对实施探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的教育资源, 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3、指导组织探究性学习结果的评价

评价是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必须注意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的全面参与。因此在整个评价过程中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 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 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华,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⑴评价内容

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内容应包括态度、情感、技能、能力以及结果等几个方面。

一是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它可以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来判断, 如是否认真努力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是否积极参与,有责任感;是否主动协作, 组员关系是否协调;是否主动提出探究设想和建议等。

二是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这主要通过学生的

自我陈述以及小组讨论记录、活动开展过程的记录等反映出来。

三是探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要对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各个环节中掌握和运用有关方法、技能的水平进行评价, 如查阅和筛选资料、对资料归类和统计分析、使用新技术、对研究结果的表达与交流等。

四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要考察学生在一项探究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 也要通过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

五是学生的学习结果。探究性学习结果的形式多样, 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探究笔记, 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教师需要灵活掌握评价标准。

⑵评价手段和方法

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评价与组内个人评价相结合, 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指标宜宽不宜窄,宜粗不宜细,宜简不宜繁。

参考文献:

[1]叶千华. 《教育教学研究文集》[C].陕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8(525)

[2]百度百科.《合作学习》.https://www.doczj.com/doc/0d19168807.html,/view/1367636.htm .2010年12月11日访问

[3]百度百科《探究性学习》https://www.doczj.com/doc/0d19168807.html,/view/625209.htm#1.2010年12月20日访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