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生素使用权限管理与分级

抗生素使用权限管理与分级

抗生素使用权限管理是一种医疗质量控制和保障措施,旨在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和误用。以下是抗生素使用权限管理的分级:

1.非限制使用级:这是指一些安全性好、疗效可靠、对细菌耐药

性影响较小的抗生素,可以由临床医生根据需要自行开处方。

例如,青霉素、红霉素等。

2.限制使用级:这类抗生素是指一些安全性相对较高,但疗效可

能较差或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的抗生素,需要由主治医师或以上级别的医生开具处方,并注明使用的理由和适应症。例

如,头孢二代、头孢三代的抗生素,以及半合成青霉素类等。

3.特殊使用级:这类抗生素是指一些具有明显或严重的不良反

应、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价格较高的抗生素,需要由具有高级职称的医生开具处方,并经过相关专家会诊讨论或本科室主任同意后才能使用。例如,碳青霉烯类、四代喹诺酮类等。在具体实践中,不同医疗机构可能会有不同的分级标准和规定,但总体来说,抗生素使用权限管理的分级原则是根据抗生素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和价格等因素来划分。同时,医院管理部门也需要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保其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1 一、分级标准 (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 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2.需要 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3.疗效、安全 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二、使用原则与方法 (一)使用原则:严格使用指证、坚持合理用药、分级使用、 严禁滥用。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指证。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 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 级抗菌药物敏感时,方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我院抗菌药物 分级管理目录见附件1。 (二)具体使用方法 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及医嘱所有医师均可以根据病 情需要选用。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应根据病情需要,处方及医嘱由主治 及以上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必须严格掌握指征,需经过相关专家讨论,处方及医嘱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三)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住院期间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可在门诊取药完成序贯治疗。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家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具体名单见附件2。 (四)有下列情况之一可考虑越级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①感染病情严重者;②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生感染时;③已有证据表明病原菌只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的感染。使用时间限定在24小时之内,其后需要由具有处方权限的医师完善处方。 (五)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未出具前,可以根据当地和本机构细菌耐药监测情况经验选用抗菌药物,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出具后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相应调整。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2 一、分级原则 (一)“非限制使用”药物(即首选药物、一线用药):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药物(即次选药物、二线用药):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三)“特殊使用药物”(即三线用药):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

抗生素分级管理规范

抗感染药物分级管理规范 为了加强对我院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遏制抗感染药物日趋严重的滥用,特制定抗感染药物使用管理规范。 一、抗感染药物使用原则 1.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2.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 3.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注意剂量、疗程和合理的给药方法、间隔时间、途径。 4.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菌群失调,及时调整抗感染药物。 5.注重药物经济学,降低病人抗感染药物费用支出。 二、抗感染药物使用细则 6.已确定为单纯病毒感染性疾病者不使用除抗病毒以外的抗感染药物。 7.对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细菌感染征象者,不宜使用抗感染药物,对病情严重或细菌性感染不能排除者,可在留取临床标本后针对性地选用抗感染药物进行经验性治疗。 8,凡有感染迹象,并能留取标本者,在使用抗感染药物前尽早留取临床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和药敏试验。并按药敏结果、结合临床慎重进行选择或修正原用抗感染药物。 9.使用抗感染药物应有明确的细菌感染指征,医生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药物的适应症、药代动力学特征及病人的病情特点,严格选药,并注意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法进行个性化给药。 10.一般情况下,用药48-72小时疗效不佳才可考虑换药。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明显消失后72小时考虑停药,严重感染者疗程应适当延长。 11.联合应用抗感染药物应严格掌握指征。联合使用的指征是:(1)病原体未明的严重感染;(2)混合感染,感染范围广,考虑可能有

两种以上细菌感染;(3)单一药物难以控制的感染;(4)机体深部感染或抗感染药物难以渗透的部位感染;(5)防止或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6)为减少药物毒性反应,联合应用以减少剂量。 12.严密观察抗感染药物的毒副反应如肾毒性、神经毒性、肝毒性、骨髓抑制性等。严格掌握小儿、老人及孕妇等特殊人群用药特点。 13.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的局部用药。 14.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的预防用药。 (1)避免无针对性地以广谱抗感染药物及二、三线抗感染药物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 (2)手术及侵袭性操作应以无菌操作为预防感染的主要手段。必须预防用药时,应采用“围术期”给药,术前30-60分钟单次足量给药,手术时间超过药物半衰期者可术中追加一次。并优先选用窄谱抗感染药物,尽可能避免以广谱抗感染药物特别是三线药物作为预防用药。不提倡联合预防用药。一类手术(除外术后体内保留人工合成材料者)原则上不得预防性使用抗感染药物。二类手术预防用药一般不超过3天,三类手术预防用药依病情而定。 (3)耐药后果严重的抗感染药物严禁作为预防用药。如万古霉素、泰能等。 15.强调综合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不过分依赖抗感染药物。 16.护士应了解各种抗感染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准确执行医嘱,严格掌握配制要求,并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 17,重视药物的相互作用,特别是新药。 三、抗感染药物的管理 18.组织设置 (1)医院药事委员会全面负责抗感染药物管理,作为主任委员的院长(或分管院长)全面负责此项工作。医务处主任、感染科主任及感染管理科主任应为药事委员会成员。药事委员会下设抗感染药物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药剂科。药剂科主任任办公室主任。由药剂科全面负责日常工作(按国家规范要求应为药剂科负责,目前药剂科暂不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是针对抗生素使用管理的一项重要 措施。该制度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通过对抗生素的分类和管理,确保了抗生素的有效使用及对公众健康和医疗安全的保障。本文将详细阐述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意义、实施原则、管理流程和目标。 一、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意义 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人类和动物医疗领域的药物,对于治疗感染性疾病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抗生素的特殊性,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多种问题,如耐药性的增加、药物副作用的风险增加、医疗费用的上升等。因此,建立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具有以下意义: 1. 合理用药:通过对抗生素的分类,合理规范抗生素的 应用范围和使用方式,避免滥用和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发生。 2. 防止耐药性的增加:通过限制抗生素的使用,降低微 生物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产生。 3. 保障公众健康和医疗安全:通过合理管理抗生素的使用,减少抗生素相关的医疗风险,保障公众健康和医疗安全。 二、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原则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科学性原则:制定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应基于临床实 践和科学研究,遵循药理学、微生物学和临床治疗指南等相关知识,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公正性原则:制定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应公正、公平,

不违反医学伦理和公共利益原则。 3. 可操作性原则:制度应具备可操作性,以便医务人员能够准确理解和执行制度的规定。 4. 动态性原则:制度应具备动态性,能够及时调整和更新,以适应抗生素应用和耐药性变化的需要。 三、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管理流程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管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抗生素的分类:根据药物的药理学作用、药物安全性和药效特点,将抗生素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不同等级的抗生素应根据其特点进行合理应用。 2. 抗生素的处方管理:医务人员在处方抗生素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及抗生素的分类,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处方,并注明使用剂量、疗程等相关信息。 3. 抗生素的销售和配送管理:药品零售机构和医疗机构应遵守抗生素分类管理制度,合理进行抗生素的销售和配送,并确保售药处方一致。 4. 抗生素的使用监管:卫生主管部门应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加强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对于违规使用抗生素的医疗机构和个人,将进行相应处罚和警示。 四、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目标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合理使用抗生素:通过分类管理的方式,指导医务人员合理选择和应用抗生素,减少抗生素滥用和不当使用。 2. 控制耐药性的增加:通过限制抗生素的使用,降低微生物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产生,维护抗生素的疗效。 3. 保障公众健康和医疗安全:通过规范管理抗生素的使用,减少抗生素相关的医疗风险,保障公众健康和医疗安全。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一、分级原则 1、非限制使用,第一线抗菌药物,: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第二线抗菌药物,:与第一线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3、特殊使用,第三线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 ?新上市的抗菌药物; ?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 ?药品价格昂贵。 二、分级管理办法: 1、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综合分析考虑,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首选第一线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第二线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第二线抗菌药物,第三线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2、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第一线抗菌药物,需要应用第二线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由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同意并签名方可使用。 3、需要应用第三线抗菌药物时,应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由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或科主任同 意后方可使用。 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

4、下列情况可以直接使用第二线以上药物进行治疗,但当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证实第一线药物有效时仍应使用第一线药物: 1,感染病情严重者如: 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经心肺复苏存活之病人,脏器穿孔者,感染性心内膜炎,严重的蜂窝组织炎,重度烧伤及其他重症感染者。 ,2,免疫状态低下病人发生感染时包括: 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 99接受抗癌化学疗法,WBC,1×10/L, 或中性粒细胞<0.5×10/L,艾滋病病人。 5、为避免抗结核病药物的耐药率增加,仅对呼吸科开放使用权限。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一、引言 抗生素是治疗疾病的重要药物,但随着其使用的普遍性,产生 了许多问题,如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不适当使用的增加等。因此,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管理变得至关重要。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是目 前全球卫生组织普遍推崇的一种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定义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是指根据抗生素的药理特性、抗菌谱、毒 副作用、耐药性发展等因素,将抗生素分为不同的级别,并规定不 同级别的抗生素使用的权限和管理要求。 三、抗生素的分级 抗生素一般可分为三个级别:

1. 非限制性抗生素:这些抗生素的药理特性、抗菌谱、毒副作 用和耐药性发展较低,可以在没有专门指导的情况下使用。非限制 性抗生素:这些抗生素的药理特性、抗菌谱、毒副作用和耐药性发 展较低,可以在没有专门指导的情况下使用。 2. 限制性抗生素:这些抗生素的药理特性、抗菌谱、毒副作用 和耐药性发展较高,需要在专家指导下使用。限制性抗生素:这些 抗生素的药理特性、抗菌谱、毒副作用和耐药性发展较高,需要在 专家指导下使用。 3. 特殊级抗生素:这些抗生素的药理特性、抗菌谱、毒副作用 和耐药性发展极高,需要在特殊情况下使用,如严重感染或耐药性 高的感染。特殊级抗生素:这些抗生素的药理特性、抗菌谱、毒副 作用和耐药性发展极高,需要在特殊情况下使用,如严重感染或耐 药性高的感染。 四、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 实施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1. 建立抗生素分级目录:需要根据抗生素的特性,将其分为不 同的级别,并将这些级别的抗生素列入目录。建立抗生素分级目录:

需要根据抗生素的特性,将其分为不同的级别,并将这些级别的抗 生素列入目录。 2. 规定使用权限:对于不同级别的抗生素,需要规定使用权限,如何使用,何时使用,以及使用的剂量和疗程。规定使用权限:对 于不同级别的抗生素,需要规定使用权限,如何使用,何时使用, 以及使用的剂量和疗程。 3. 进行监管:需要建立监管机制,监管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包 括使用的频率、使用的剂量、使用的疗程等,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 不合理使用。进行监管:需要建立监管机制,监管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包括使用的频率、使用的剂量、使用的疗程等,以便及时发现 和纠正不合理使用。 4. 培训和宣传:需要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抗生素 分级管理制度,了解不同级别抗生素的特性和使用方法,并对患者 进行宣传,使他们理解抗生素的使用需要合理,不能滥用。培训和 宣传:需要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了解不同级别抗生素的特性和使用方法,并对患者进行宣传,使他 们理解抗生素的使用需要合理,不能滥用。 五、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意义

抗菌素药物分级管理核心制度

抗菌素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为提升细菌性感染抗菌诊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降低细菌耐药性,预防和纠正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现象,依据《指导标准》将抗生素分三级管理: 一、分级标准 1、非限制使用——处方医师开具。 2、限制使用——主治以上医师开具 3、特殊使用——主任医师开具 二、分级管理措施 1、非限制使用抗菌药品:指经临床长久应用证实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抗菌药品。如青霉素、氯霉素、先锋5号等; 2、限制性使用抗菌药品:是相对于非限制抗菌药品来说。在疗效、安全、对细菌耐药性影响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药品价格也相对较高,这类抗菌药品应控制使用。如三代头孢类抗生素。 3、特殊性使用抗菌药品:是指不良反应显著,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而造成严重后果;新上市抗菌药品,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首先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品;价格昂贵药品。 特殊使用抗菌药品须经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含有抗感染临床经验感染或相关专业教授会诊同意,由含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

格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 以下为特殊使用抗菌药品: (1)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 (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品;亚安培南/西司她丁、美洛培南、帕尼培南/倍她米隆、比阿培南、朵利培南; (3)多肽类和其它抗菌药品:万古霉素、去甲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烷; (4)抗真菌药品: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伏利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 三、分级管理临床应用 临床上轻度或局部感染患者,应首选非限制使用抗菌药品进行诊疗;严重感染、免疫功效低下合并感染者或己明确病原菌,只对限制性或特殊抗菌药品敏感患者,可使用限制性或特殊抗菌药品。 患者若需要使用限制性抗菌药品,应经含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医师同意并署名。若需要使用特殊抗菌药品,应含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处方需经含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同意并署名。若科室上述等级医师不在,则需要科主任署名。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能够越级使用高于权限抗菌药品,但仅限于1天用量,要做好相关病历统计。 门诊患者若需要抗菌药品诊疗,标准上只能选择非限制性药品。若病情需要使用限制性、特殊抗菌药品,分别需含有中级、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医师同意并在处方上署名。另外,门诊抗菌药品使

抗菌素分级管理

抗菌素分级管理 第一篇:抗菌素分级管理 抗菌素分级管理 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预防和纠正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现象,根据《指导原则》将抗生素分三级管理: 一、分级原则 1、非限制使用——处方医师开具。 2、限制使用——主治以上医师开具 3、特殊使用——主任医师开具 二、分级管理办法 1、非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指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氯霉素、先锋5号等; 2、限制性使用的抗菌药物:是相对于非限制抗菌药物来说的。在疗效、安全、对细菌耐药性影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药品价格也相对较高,这类抗菌药物应控制使用。如三代的头孢类抗生素。 3、特殊性使用的抗菌药物:是指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的;价格昂贵的药品。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须经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以下为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1)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 (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安培南/西司他丁、美洛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比阿培南、朵利培南; (3)多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烷;(4)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

(口服剂、注射剂),伏利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 三、分级管理临床应用 临床上轻度或局部感染患者,应首选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者或己明确病原菌,只对限制性或特殊抗菌药品敏感的患者,可使用限制性或特殊的抗菌药物。 患者若需要使用限制性抗菌药物,应经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若需要使用特殊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若科室上述级别的医师不在,则需要科主任签名。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品,但仅限于1天的用量,要做好相关的病历记录。 门诊患者若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原则上只能选择非限制性药物。若病情需要使用限制性、特殊抗菌药物,分别需具有中级、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在处方上签名。另外,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3-5天,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感染性疾病除外。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表(抗生素) 分类一级抗菌药物二级抗菌药物三级抗菌药物 青霉素类青霉素、青霉素V钾、苯唑西林、氯唑西林、氨苄青霉素、卞星青霉素、呋布西林、阿莫西林、美洛西林、奈夫西林美罗培南 头孢菌素类头孢氨苄、头孢替安、头孢羟氨苄、头孢西丁、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头孢匹胺、头孢硫脒头孢丙烯、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头孢米诺、头孢他啶、头孢地尼、头孢拉氧、头孢替唑、头孢美唑、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孟多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唑南 其他B-内酰胺类酶抑制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派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抗菌治疗处方使用权限管理制度

抗菌治疗处方使用权限管理制度 1.引言 抗菌药物是医生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的重要工具,但过度和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威胁。为了合理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我们制定了该抗菌治疗处方使用权限管理制度,以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的健康权益。 2.目的 本制度旨在明确医务人员在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时的权限管理要求,确保抗菌药物的使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实践准则。 3.权限分级 为了规范医务人员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权限,我们将权限划分为以下三个级别:

3.1.一级权限 一级权限仅授予主治医师或以上职称的医生,以及具备科主任职务的医生。他们可以自主决定抗菌药物的使用和处方,对于疑似或确诊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抗菌治疗。 3.2.二级权限 二级权限授予执业医师和住院医生,他们可以使用已设定好的标准治疗方案进行抗菌治疗,但需在一级权限医生的指导下执行。 3.3.三级权限 三级权限授予实医师和护士,在执行抗菌治疗时需严格遵守和执行医生的指示,并及时向一级权限医生汇报治疗情况。 4.权限管理流程 4.1.一级权限申请

医务人员在达到一定资格条件后,向医院药事部门提出一级权限申请。药事部门将核实医务人员的资质和业务水平后,给予一级权限。 4.2.二级权限授权 医务人员在达到获得二级权限的要求后,由一级权限医生进行认可,并在系统中进行授权。二级权限医生需接受一级权限医生的指导和监督。 4.3.三级权限授权 医务人员在入职时由医院进行培训和考核,达到一定要求后,由一级权限医生进行认可,并在系统中进行授权。三级权限医生需服从一级权限医生的指导和监督。 5.监督与处罚

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 •相关推荐 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通用8篇)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需要使用制度的场合越来越多,制度就是在人类社会当中人们行为的准则。到底应如何拟定制度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篇1 一、分级标准 (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 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 2.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 3.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 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二、使用原则与方法 (一)使用原则:严格使用指证、坚持合理用药、分级使用、严禁滥用。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指证。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方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二)具体使用方法 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及医嘱所有医师均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选用。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应根据病情需要,处方及医嘱由主治及

以上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必须严格掌握指征,需经过相关专家讨论,处方及医嘱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三)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住院期间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可在门诊取药完成序贯治疗。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家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 (四)有下列情况之一可考虑越级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①感染病情严重者; ②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生感染时; ③已有证据表明病原菌只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的感染。使用时间限定在24小时之内,其后需要由具有处方权限的医师完善处方。 (五)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未出具前,可以根据当地和本机构细菌耐药监测情况经验选用抗菌药物,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出具后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相应调整。 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篇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治疗药物。

抗生素药物分级管理和分级明细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和分级明细 一、分级原则 (一)“非限制使用”药物(即首选药物、一线用药):疗效好,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的抗菌药物,临床各级医师可根据需要选用。 (二)“限制使用”药物(即次选药物、二线用药):疗效好但价格昂贵或毒副作用大的药物,使用需说明理由,并经主治及以上医师同意并签字方可使用。 (三)“特殊使用药物”(即三线用药):疗效好,价格昂贵,针对特殊耐药菌或新上市抗菌药其疗效或安全性等临床资料尚少,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的药物,使用应有严格的指征或确凿依据,需经有关专家会诊或本科主任同意,其处方须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二、使用原则与方法 (一)总体原则:严格使用指针、坚持合理用药、分级使用、严禁滥用。 (二)具体使用方法 1、一线抗菌药物所有医师均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选用。 2、二线抗菌药物应根据病情需要,由主治及以上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3、三线药物使用必须严格掌握指针,需经过相关专家讨论,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4、下列情况可直接使用二级及以上药物。 (1)重症感染患者:包括重症细菌感染,对一线药物过敏或耐药者,脏器穿孔患者。 (2)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伴发感染。 卫生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 一、非限制使用类编号药名及剂型 1 青霉素注射剂 2 氯唑西林注射剂 3 阿莫西林口服剂型 4 哌拉西林注射剂 5 头孢氨苄口服剂型 6 头孢羟氨苄口服剂型 7 头孢拉定口服剂型 8 头孢拉定注射剂 9 头孢唑啉注射剂 10 头孢克洛口服剂型 11 头孢丙烯口服剂型 12 头孢呋辛口服剂型 13 头孢呋辛注射剂 14 头孢替安注射剂 15 红霉素口服剂型 16 琥乙红霉素口服剂型17 红霉素注射剂 18 交沙霉素口服剂型 19 克林霉素口服剂型 20 林可霉素注射剂 21 磷霉素钠注射剂 22 复方磺胺甲噁唑口服剂型 23 复方磺胺甲噁唑注射剂 24 甲硝唑口服剂型 25 甲硝唑注射剂 26盐酸小檗碱(黄连素)口服剂型27庆大霉素口服剂型:细菌性肠道感染 28 环丙沙星口服剂型:敏感菌所致泌尿生殖系统、呼吸、胃肠道、腹腔、皮肤、骨关节等感染、伤寒(<18、孕妇、哺乳期患者避免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7)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预防和纠正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现象,根据《指导原则》将抗生素分三级管理: 一、分级原则 1、非限制使用——处方医师开具。 2、限制使用——主治以上医师开具 3、特殊使用——主任医师开具 二、分级管理办法 1、非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指导原则》将抗生素分三级管理: 一、分级原则 1、非限制使用——处方医师开具。 2、限制使用——主治以上医师开具 3、特殊使用——主任医师开具 二、分级管理办法 1、非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 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参照“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4(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汝城县中医医院附件2 抗菌药物分级表分级非限制使用类青霉素g、氨苄西林、阿莫限制使用类美洛西林、阿洛西林、氟氯西林、特殊使用类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羧苄阿莫西林双氯西林、氨苄西林氯唑西青霉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舒巴素类酸、氨苄西林/舒巴坦、苄星青霉素、坦、阿莫西林/舒巴坦、萘夫西林、哌拉普鲁卡因青霉素、青霉素v钾、呋西林/他唑巴坦苄西林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头孢孢克洛、头孢丙烯、克洛己新菌素类头孢硫咪、头孢替安、头孢噻肟、唑肟、头孢甲肟、头孢米诺、头孢克肟、头孢替唑、头孢地尼、头孢特仑酯、头孢泊肟酯、头孢他美酯、头孢托仑酯、头孢他定、头孢哌酮/舒巴坦、其它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氯霉素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呋喃类磺胺类糖肽类甲硝唑、林可霉素、克林霉类抗真菌药胺丁醇、吡嗪酰胺、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制霉菌素、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胶囊、氟胞嘧啶、卡泊芬净、两性霉素b含脂制替硝唑、多粘菌素、对氨基水杨酸啶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去甲万古毒素利奈唑胺其他素、磷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钠、利福喷丁、夫西地酸太尔 s d、smz/tmp、柳氮磺胺吡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呋喃唑酮、硝夫沙星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氟罗沙星、司帕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妥舒红霉素、琥乙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多 西环素) 乙酰吉他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妥布霉素氯霉素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替安、氨曲南、拉氧头孢、厄他培南大观霉素奈替米星、依替米星、异帕米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洛培南头孢吡肟、拉定、头孢羟氨苄、头孢呋辛、头头孢哌酮、头孢

抗生素的临床分级管理及合理应用

一、临床应用分级管理 (一)抗菌药分级原则 1.非限制使用(一级):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小,价格相对较低(de)抗菌药物. (青霉素类、一代头孢、大部分三代喹诺酮、部分氨基糖苷类、部分大环内酯类) 2.限制使用(二级):鉴于此类药物(de)抗菌特点、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以及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需对药物临床适应证或适用人群加以限制. (二代头孢、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少数喹诺酮类、小部分氨基糖苷类)3.特殊使用(三级):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加倍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de)抗菌药(包括某些用以治疗高度耐药菌感染(de)药物);新上市(de)抗菌药;其疗效或安全性方面任何一方面(de)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药品价格相对较高者. (三代头孢、四代头孢、碳青霉烯、头霉素、四代喹诺酮类) (二)抗菌药分级管理办法 1.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首先使用非限制性抗菌药物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 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可选用限制使用(de)抗菌药物;特殊使用(de)抗菌药物从严控制使用. 2.临床医师根据诊断和患者情况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患者需要应用限 制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有主治以上资格(de)医师同意并签名;患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de)抗菌药物,要有严格(de)指征和确凿(de)证据,经抗感染专家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处方要有高级职称资格医师签名. 二、主要抗生素(de)合理用药(de)定位: .氨基青霉素抗菌谱广.本类药品在胆汁中浓度高,易透过血脑屏障,在脑脊液中可达有效水平.主要品种有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其抗菌谱与抗菌活性相似.阿莫西林对肠球菌与沙门菌属(de)作用较强,而氨苄西林对流感杆菌稍强.阿莫西林(de)杀菌作用更强更快;皮疹发生率明显低于氨苄西林;同剂量口服后,阿莫西林(de)血药浓度较高,生物利用度高. 广谱青霉素抗菌谱广.本类产品主要用于各种革兰阴性杆菌所致(de)感染.如,哌拉西林与呋苄西林对革兰阴性杆菌(de)活性与阿洛西林、美洛西林相似或稍强,在胆汁中浓度均较高.美洛西林与哌拉西林又可作为革兰阴性杆菌引起(de)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选用药物.呋苄西林(de)水溶性较差,使用时需反复摇荡. 头孢菌素类目前有四代产品,较重(de)革兰阳性菌感染宜选第一代头孢,而较重(de)革兰阴性菌感染宜选第三、四代头孢,耐青霉素(de)肺炎球菌对第三代头孢非常敏感. 一代:头孢拉定(de)抗菌作用较弱,单药用于肺炎或皮肤软组织、泌尿道、消化道等感染,因其毒性低,不含钠,更适用于老年人、新生儿、浮肿、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等患者,其不同制剂可供口服,肌注或静脉给药,临床换用方便. 二代:头孢呋辛是较好(de)品种,对肠杆菌科细菌(de)抗菌作用良好;对细菌产(de)β-内酰胺酶极其稳定; 几乎无肾毒性;能顺利透过血脑屏障;既有注射又有口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表

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预防和纠正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现象, 根据《指导原则》将抗生素分三级管理: 一、分级原则 1、非限制使用——处方医师开具。 2、限制使用——主治以上医师开具 3、特殊使用——主任医师开具 二、分级管理办法 1、非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指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 药物。如青霉素、氯霉素、先锋5号等; 2、限制性使用的抗菌药物:是相对于非限制抗菌药物来说的。在疗效、安全、对细菌耐药性影响等方面存在一 定的局限性,药品价格也相对较高,这类抗菌药物应控制使用。如三代的头孢类抗生素。 3、特殊性使用的抗菌药物:是指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的; 价格昂贵的药品。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须经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 以下为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 (1)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 (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安培南/西司他丁、美洛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比阿培南、朵利培南; (3)多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烷; (4)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伏利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两性霉 素B含脂制剂。 三、分级管理临床应用 临床上轻度或局部感染患者,应首选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者或己明确病原菌,只对限制性或特殊抗菌药品敏感的患者,可使用限制性或特殊的抗菌药物。 患者若需要使用限制性抗菌药物,应经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若需要使用特殊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若科室上述级别的医师不在,则需要科主任签名。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品,但仅限 于1天的用量,要做好相关的病历记录。 门诊患者若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原则上只能选择非限制性药物。若病情需要使用限制性、特殊抗菌药物,分别需具有中级、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在处方上签名。另外,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3-5天,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感染性疾病除外。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表(抗生素)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表 分类 一级抗菌药物 二级抗菌药物 三级抗菌药物 青霉素类 青霉素、青霉素V钾、苯唑西林、氯唑西林、氨苄青霉素、卞星青霉素、呋布西林、阿莫西林、美洛西林、奈夫 西林 美罗培南 头孢菌素类 头孢氨苄、头孢替安、头孢羟氨苄、头孢西丁、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头孢匹胺、头孢硫 脒 头孢丙烯、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头孢米诺、头孢他啶、头孢地尼、头孢拉氧、头孢替唑、头孢美唑、头孢噻肟、 头孢哌酮、头孢孟多 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唑南

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江苏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的要求,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实施分级管理和处方权限管理。 一、抗菌药物分级原则 (一)“非限制使用”药物(即首选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的抗菌药物,临床各级医师可根据需要选用。 (二)“限制使用”药物(即次选药物):疗效好但价格昂贵或毒副作用大的药物,使用需说明理由,并经主治及以上医师同意并签字方可使用。 (三)“特殊使用”药物:疗效好,价格昂贵,针对特殊耐药菌或新上市抗菌药其疗效或安全性等临床资料尚少,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的药物。“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须经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使用应有严格的指征或确凿依据,须经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临床药师会诊同意,做好相关病历记录,经治科室副主任职称以上医师填写《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申请审批表》,经二位以上专家会诊签字后,报分管院长审批、医务处和药学部备案,并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医嘱)后方可使用;医师在临床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时,药师要严格审核处方。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补办审批备案手续。 (四)本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和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专家指导组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江苏省卫生厅相关文件要求遴选制定并发布,并在应用过程中根据相关要求由医院药事委员会讨论修订;新药引进时应同时明确其分级管理级别。

(五)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进行抗菌药物治疗。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避免以广谱抗菌药物特别是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作为预防用药。 二、医师处方权限及应用管理原则 医师在使用抗菌药物时的处方权限作如下规定: (一)住院医师的处方权限为“非限制使用”药物,主治医师的处方权限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药物,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的处方权限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药物”。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在向科主任报告后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一级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并在病历中详实记载理由,上级医师补充签字。 (二)患者在门、急诊初诊必须使用抗菌药物时,接诊医师无论其职称高低,处方权限均为“非限制级”药物,急诊当遇有严重感染者,在向急诊科主任(或负责人)报告获准后,处方权限可放宽至“限制使用级”药物,但必须在处方上注明,病历上记载,上级医师加签,药房登记并适时报医务处备案;患者在门诊复诊时,因“非限制使用级”药物疗效不佳,主治医师职称以上医师的处方权限可为“限制使用级”药物,但必须在处方上注明,病历上予以记载理由。门诊原则上应使用单一抗菌药物治疗,尽可能避免联合用药。需要联合应用的,只能选择两种“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门、急诊一般的感染性疾病患者联合用药不得超过两种,严禁三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抗结核、抗麻风等治疗除外)。门、急诊静脉滴注抗菌药物的一次处方用量不得超过两日量;严禁在门急诊治疗中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 (三)住院医师在病房值班,在遇有严重感染患者时,处方权限可为“限制使用级”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江苏省医院抗感染药物使用管理规范 (试行) 江苏省卫生厅 为了加强对我省医院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遏制抗感染药物日趋严重的滥用,特制定抗感染药物使用管理规范。 一、抗感染药物使用原则 1(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2(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 3(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注意剂量、疗程和合理的给药方法、间隔时间、途径。 4(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菌群失调,及时调整抗感染药物。 (注重药物经济学,降低病人抗感染药物费用支出。 5 二、抗感染药物使用细则 6(已确定为单纯病毒感染性疾病者不使用除抗病毒以外的抗感染药物。 7(对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细菌感染征象者,不宜使用抗感染药物,对病情严重或细菌性感染不能排除者,可在留取临床标本后针对性地选用抗感染药物进行经验性治疗。 8,凡有感染迹象,并能留取标本者,在使用抗感染药物前尽早留取临床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和药敏试验。并按药敏结果、结合临床慎重进行选择或修正原用抗感染药物。

9(使用抗感染药物应有明确的细菌感染指征,医生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药物的适应症、药代动力学特征及病人的病情特点,严格选药,并注意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法进行个性化给药。 10(一般情况下,用药48,72小时疗效不佳才可考虑换药。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明显消失后72小时考虑停药,严重感染者疗程应适当延长。 11(联合应用抗感染药物应严格掌握指征。联合使用的指征是:(1)病原体未明的严重感染;(2)混合感染,感染范围广,考虑可能有两种以上细菌感染;(3)单一药物难以控制的感染;(4)机体深部感染或抗感染药物难以渗透的部位感染;(5)防止或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6)为减少药物毒性反应,联合应用以减少剂量。 12(严密观察抗感染药物的毒副反应。如肾毒性、神经毒性、肝毒性、骨髓抑制性等。严格掌握小儿、老人及孕妇等特殊人群用药特点。 13(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的局部用药。 14(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的预防用药。 (1)避免无针对性地以广谱抗感染药物及二、三线抗感染药物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 (2)手术及侵袭性操作应以无菌操作为预防感染的主要手段。必须预防用药时,应采用“围术期”给药,术前30,60分钟单次足量给药,手术时间超过药物半衰期者可术中追加一次。并优先选用窄谱抗感染药物,尽可能避免以广谱抗感染药物特别是三线药物作为预防用药。不提倡联合预防用药。一类手术(除外术后体内保留人工合成材料者)原则上不得预防性使用抗感染药物。二类手术预防用药一般不超过3天,三类手术预防用药依病情而定。 (3)耐药后果严重的抗感染药物严禁作为预防用药。如万古霉素、泰能等。 15(强调综合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不过分依赖抗感染药物。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10篇)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合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根据原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____号)和《重庆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____年版)》特制定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一、本院目录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 二、本院目录是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最低要求。各科室可根据本科室具体情况将“非限制使用级”品种提升为“限制使用级”,或将“限制使用级”品种提升为“特殊使用级”以加强管理,但不得下调抗菌药物管理级别。 三、各科室应加强医师抗菌药物使用权限分级管理,建立培训、考核和权限授予机制,有效控制限制级和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 (一)我院按以下原则授予抗菌药物使用权限:各级医师均具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资格。主治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医师具有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资格。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医师具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资格;无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的科室由科室主任开具处方或医嘱。 (二)医务科要定期组织对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和考核,合格者方可获得相应的处方和调配权限。 (三)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住院病人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

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药学部门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药师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抗菌药物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四)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征,并应当于____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四、使用《目录》以外的抗菌药物品种,应当有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使用前应当按抗菌药物品规填写《重庆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备案表》,并报药剂科,由药剂科向卫计委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二) 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当地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一)分级原则 1、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3、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抗菌药物分级具体见附件二抗菌药物分级表。 (二)分级管理 1、“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医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