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感染药物使用管理规范

一、抗感染药物使用原则

1.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2.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

3.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注意剂量、疗程和合理的给药方法、间隔时间、途径。

4.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菌群失调,及时调整抗感染药物。

5.注重药物经济学,降低病人抗感染药物费用支出。

二、抗感染药物使用细则

6.已确定为单纯病毒感染性疾病者不使用除抗病毒以外的抗感染药物。

7.对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细菌感染征象者,不宜使用抗感染药物,对病情严重或细菌性感染不能排除者,可在留取临床标本后针对性地选用抗感染药物进行经验性治疗。

8,凡有感染迹象,并能留取标本者,在使用抗感染药物前尽早留取临床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和药敏试验。并按药敏结果、结合临床慎重进行选择或修正原用抗感染药物。

9.利用抗感染药物应有明确的细菌感染指征,医生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药物的适应症、药代动力学特征及病人的病情特点,严格选药,并注意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法举行本性化给药。

10.一般情况下,用药48-72小时疗效不佳才可考虑换药。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明显消失后72小时考虑停药,严重感染者疗程应适当延长。

11.联合应用抗感染药物应严格掌握指征。联合使用的指征是:(1)病原体未明的严重感染;(2)混合感染,感染范围广,考虑可能有两种以上细菌感染;(3)单一药物难以控制的感染;

(4)机体深部感染或抗感染药物难以渗透的部位感染;(5)防止或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6)为减少药物毒性反应,联合应用以减少剂量。

12.严密观察抗感染药物的毒副反应。如肾毒性、神经毒性、肝毒性、骨髓抑制性等。严格掌握小儿、老人及孕妇等特殊人群用药特点。

13.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的局部用药。

14.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的防备用药。

(1)避免无针对性地以广谱抗感染药物及二、三线抗感染药物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

(2)手术及侵袭性操作应以无菌操作为预防感染的主要手段。必须预防用药时,应采用“围术期”给药,术前30-60分钟单次足量给药,手术时间超过药物半衰期者可术中追加一次。并优先选用窄谱抗感染药物,尽可能避免以广谱抗感染药物特别是三线药物作为预防用药。不提倡联合预防用药。一类手术(除外术后体内保留人工合成材料者)原则上不得预防性使用抗感染药物。二类手术预防用药一般不超过3天,三类手术预防用药依病情而定。

(3)耐药后果严重的抗感染药物严禁作为预防用药。如万古霉素、XXX等。

15.强调综合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不过分依赖抗感染药物。

16.护士应了解各种抗感染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正确执行医嘱,严格掌握配制要求,并窥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

17,重视药物的相互作用,特别是新药。

18.相关制度

(1)将常用抗感染药物划分成一、二、三线,住院医生处方权限为一线药物,主治医师处方权限为一、二线药物,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处方权限为一、二、三线药物,住院医生、

主治医生在值班或急诊时遇到严重感染的情况,可用二、三线抗生素,但需报医务处(科)备案。

(2)联合用药3种及以上抗感染药物要有药敏监测报告,且须经科主任批准并报医务处(科)备案。

(3)抗感染药物管理办公室每年1-4次对感染病人的分布、病种、药敏耐药菌株、院内感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向全院通报。定期对临床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向药事管理委员会报告,并具体落实药事管理委员会作出对抗感染药物临床使用进行调整的决定。

(4)三级医师查房应含有抗感染药物应用内容;临床药师要加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主动为临床用药服务,参加抗生素使用的查房,并向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有关抗感染药物的信息。

(5)药剂科及感染管理科要定期对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监督考核与科学评估。

(6)抗生素作为处方用药在药房出售时必需有医师的处方。

21.办理要求

(1)将抗感染药物使用管理情况纳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监督管理内容,省、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发布药敏试验结果信息,以利于指导医疗机构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2)抗感染药物使用率:三级医院小于65%,二级医院小于50%,抗感染药物使用率列入医院质量管理范畴。病原学检测送检率:三级医院要达到80%,二级医院要达到60%。

(3)临床医师必须接受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规范的培训。住院医生在5年规范化培训中要增加抗感染药物相关知识的考核内容;主治医生及其以上人员必须参加培训研究并记继续教育学分。

(4)本规范纳入医院的质量管理和综合目标考核。与科室挂钩,与个人挂钩,奖惩分明。医务处、药剂科、感染管理科等参与考核管理。

附:《一、二、三线抗感染药物名录》

一、二、三线抗感染药物名录

*限三级医院利用,二级医院经院内会诊后方可以利用

一线用药

(一)抗生素类

1.青霉素类: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苄星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氯唑西林、美洛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2.头孢菌素类: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

3。氨基糖甙类: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

4.氯霉素、四环素类:氯霉素、二甲胺四环素、盐酸脱氧土霉素。

5.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乙酰螺红霉素、阿齐霉素、克拉霉素。6.其它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磷霉素。

(二)合成及其它

柳氮磺胺吡啶、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依诺沙星、酮康唑、制霉菌素、咪康唑、特比萘芬、大蒜素、黄连素、甲硝唑。

(三)抗结核药

链霉素、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利福喷丁。(四)抗病毒药

无环鸟苷、三氮唑核苷、阿糖腺苷、XXX。

(五)所有抗寄生虫药均为一线用药

二线用药

1.青霉素类: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羟氨苄青霉素/舒巴坦、羟氨苄青霉素/克拉维酸、注射用美罗西林/舒巴坦。

2.头孢菌素类:头孢克罗、头孢呋辛。

3.氨基糖甙类:乙基西梭霉素、依替米星、妥布霉素。

抗生素分级管理规范

抗感染药物分级管理规范 为了加强对我院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遏制抗感染药物日趋严重的滥用,特制定抗感染药物使用管理规范。 一、抗感染药物使用原则 1.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2.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 3.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注意剂量、疗程和合理的给药方法、间隔时间、途径。 4.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菌群失调,及时调整抗感染药物。 5.注重药物经济学,降低病人抗感染药物费用支出。 二、抗感染药物使用细则 6.已确定为单纯病毒感染性疾病者不使用除抗病毒以外的抗感染药物。 7.对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细菌感染征象者,不宜使用抗感染药物,对病情严重或细菌性感染不能排除者,可在留取临床标本后针对性地选用抗感染药物进行经验性治疗。 8,凡有感染迹象,并能留取标本者,在使用抗感染药物前尽早留取临床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和药敏试验。并按药敏结果、结合临床慎重进行选择或修正原用抗感染药物。 9.使用抗感染药物应有明确的细菌感染指征,医生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药物的适应症、药代动力学特征及病人的病情特点,严格选药,并注意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法进行个性化给药。 10.一般情况下,用药48-72小时疗效不佳才可考虑换药。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明显消失后72小时考虑停药,严重感染者疗程应适当延长。 11.联合应用抗感染药物应严格掌握指征。联合使用的指征是:(1)病原体未明的严重感染;(2)混合感染,感染范围广,考虑可能有

两种以上细菌感染;(3)单一药物难以控制的感染;(4)机体深部感染或抗感染药物难以渗透的部位感染;(5)防止或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6)为减少药物毒性反应,联合应用以减少剂量。 12.严密观察抗感染药物的毒副反应如肾毒性、神经毒性、肝毒性、骨髓抑制性等。严格掌握小儿、老人及孕妇等特殊人群用药特点。 13.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的局部用药。 14.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的预防用药。 (1)避免无针对性地以广谱抗感染药物及二、三线抗感染药物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 (2)手术及侵袭性操作应以无菌操作为预防感染的主要手段。必须预防用药时,应采用“围术期”给药,术前30-60分钟单次足量给药,手术时间超过药物半衰期者可术中追加一次。并优先选用窄谱抗感染药物,尽可能避免以广谱抗感染药物特别是三线药物作为预防用药。不提倡联合预防用药。一类手术(除外术后体内保留人工合成材料者)原则上不得预防性使用抗感染药物。二类手术预防用药一般不超过3天,三类手术预防用药依病情而定。 (3)耐药后果严重的抗感染药物严禁作为预防用药。如万古霉素、泰能等。 15.强调综合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不过分依赖抗感染药物。 16.护士应了解各种抗感染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准确执行医嘱,严格掌握配制要求,并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 17,重视药物的相互作用,特别是新药。 三、抗感染药物的管理 18.组织设置 (1)医院药事委员会全面负责抗感染药物管理,作为主任委员的院长(或分管院长)全面负责此项工作。医务处主任、感染科主任及感染管理科主任应为药事委员会成员。药事委员会下设抗感染药物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药剂科。药剂科主任任办公室主任。由药剂科全面负责日常工作(按国家规范要求应为药剂科负责,目前药剂科暂不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是针对抗生素使用管理的一项重要 措施。该制度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通过对抗生素的分类和管理,确保了抗生素的有效使用及对公众健康和医疗安全的保障。本文将详细阐述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意义、实施原则、管理流程和目标。 一、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意义 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人类和动物医疗领域的药物,对于治疗感染性疾病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抗生素的特殊性,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多种问题,如耐药性的增加、药物副作用的风险增加、医疗费用的上升等。因此,建立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具有以下意义: 1. 合理用药:通过对抗生素的分类,合理规范抗生素的 应用范围和使用方式,避免滥用和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发生。 2. 防止耐药性的增加:通过限制抗生素的使用,降低微 生物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产生。 3. 保障公众健康和医疗安全:通过合理管理抗生素的使用,减少抗生素相关的医疗风险,保障公众健康和医疗安全。 二、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原则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科学性原则:制定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应基于临床实 践和科学研究,遵循药理学、微生物学和临床治疗指南等相关知识,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公正性原则:制定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应公正、公平,

不违反医学伦理和公共利益原则。 3. 可操作性原则:制度应具备可操作性,以便医务人员能够准确理解和执行制度的规定。 4. 动态性原则:制度应具备动态性,能够及时调整和更新,以适应抗生素应用和耐药性变化的需要。 三、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管理流程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管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抗生素的分类:根据药物的药理学作用、药物安全性和药效特点,将抗生素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不同等级的抗生素应根据其特点进行合理应用。 2. 抗生素的处方管理:医务人员在处方抗生素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及抗生素的分类,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处方,并注明使用剂量、疗程等相关信息。 3. 抗生素的销售和配送管理:药品零售机构和医疗机构应遵守抗生素分类管理制度,合理进行抗生素的销售和配送,并确保售药处方一致。 4. 抗生素的使用监管:卫生主管部门应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加强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对于违规使用抗生素的医疗机构和个人,将进行相应处罚和警示。 四、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目标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合理使用抗生素:通过分类管理的方式,指导医务人员合理选择和应用抗生素,减少抗生素滥用和不当使用。 2. 控制耐药性的增加:通过限制抗生素的使用,降低微生物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产生,维护抗生素的疗效。 3. 保障公众健康和医疗安全:通过规范管理抗生素的使用,减少抗生素相关的医疗风险,保障公众健康和医疗安全。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随着疾病的不断进展和传播,抗生素成为医生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然而,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并对社会公共卫生安全造成威胁。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许多国家建立了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对抗生素进行分类和管理。这种制度有助于提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程度,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并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着重强调了抗生素的疗效、安全性和使用频率。一般来说,抗生素可以分为三个级别:限制级、特殊级和常规级。 限制级抗生素是最高级别的抗生素,其疗效强,但安全性较低。这类抗生素的使用需要特殊的审批程序,只能由有相关专业资质的医生开具处方。限制级抗生素主要用于对多种传染病的治疗,如肺炎、败血症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通过限制级抗生素的使用,可以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和患者对少量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情况。 特殊级抗生素是中等级别的抗生素,其疗效和安全性相对较好。医生在遵循一定的规定和程序下,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特殊级抗生素。这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一些非严重感染症,如尿路感染和皮肤疾病等。特殊级抗生素的使用需要医生对病情进行评估,并据此决定是否开具处方。

常规级抗生素是最低级别的抗生素,其疗效和安全性较弱。这类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用于轻度感染和日常预防。常规级抗生素的使用相对灵活,医生在合理范围内可以根据需要开具处方。 除了抗生素的分级管理,还建议医院和医生配备药师进行抗生素的监管和指导工作。药师可以对病历进行审查,评估是否存在抗生素的滥用情况,并根据临床需要提出合理建议。这有助于提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程度,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另外,公众教育也是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重要一环。公众需要了解抗生素的适应症和使用限制,避免不正确或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同时,应加强对抗生素耐药问题的宣传,提高公众对于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株的认识。这对于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社会的公共卫生安全至关重要。 总之,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并预防耐药性的发生。这一制度需要在医生、药师和公众之间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卫生部司(局)便函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X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XX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XX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治疗药物。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五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制度。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八条医疗机构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由医务部门负责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条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由医务、药学、感染性疾病、临床微生物、护理、医院感染管理等部门负责人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组成。其他医疗机构设立杭菌药物管理工作小组或指定专职技术人员,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职责是:(一)贯彻执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二)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技术性文件,并监督实施; (三)对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四)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X培训,组织对公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宣传教育。 第十二条二级以上医院应当设置感染性疾病科,配备相应数量的感染性疾病专业医师,负责对本机构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参与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1. 引言 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的生长。在临床应用中,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非常重要的,以避免药物滥用导致的耐药性问题。 为了规范抗生素的使用,我们制定了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本文档旨在详细说明该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以帮助医务人员正确使用抗生素。 2. 分级管理制度 2.1 抗生素分级 根据抗生素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将抗生素分为三个级别:一线用药、二线用药和三线用药。

1. 一线用药:临床应用广泛、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的抗生素。一线用药适用于大多数常见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等。 医务人员在遇到这类感染时应首先选择一线用药。 2. 二线用药:在一线用药无效或无法使用的情况下,可选择的 次级抗生素。二线用药适用于一些特殊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如耐药 菌感染。使用二线用药需要严格控制适应症,并在监测下使用。 3. 三线用药:仅在临床极特殊情况下,对一线和二线用药无效 的情况下,医生才可使用的高级抗生素。三线用药应严格控制使用 指征,并进行严密监测。 2.2 临床应用指南 为了引导医务人员正确使用抗生素,制定了以下临床应用指南: 1.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表现,医生应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分级 进行治疗。

2. 医生在处方抗生素时,须满足以下条件:确诊有细菌感染,且抗生素治疗是必要的。同时,要选择疗效最好且安全性较高的一线用药。 3. 在使用二线用药时,医生必须进行严格的适应症判断,并在监测下使用。同时,要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结果来选择合适的二线用药。 4. 三线用药的使用必须符合特殊情况下的临床需要,并进行专家会诊和临床监测。 3. 监测与评估 为了监测和评估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情况,我们建立了相关的监测与评估系统: 1. 医院将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系统,对每位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和统计。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一、分级原则 1、非限制使用,第一线抗菌药物,: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第二线抗菌药物,:与第一线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3、特殊使用,第三线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 ?新上市的抗菌药物; ?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 ?药品价格昂贵。 二、分级管理办法: 1、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综合分析考虑,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首选第一线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第二线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第二线抗菌药物,第三线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2、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第一线抗菌药物,需要应用第二线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由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同意并签名方可使用。 3、需要应用第三线抗菌药物时,应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由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或科主任同 意后方可使用。 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

4、下列情况可以直接使用第二线以上药物进行治疗,但当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证实第一线药物有效时仍应使用第一线药物: 1,感染病情严重者如: 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经心肺复苏存活之病人,脏器穿孔者,感染性心内膜炎,严重的蜂窝组织炎,重度烧伤及其他重症感染者。 ,2,免疫状态低下病人发生感染时包括: 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 99接受抗癌化学疗法,WBC,1×10/L, 或中性粒细胞<0.5×10/L,艾滋病病人。 5、为避免抗结核病药物的耐药率增加,仅对呼吸科开放使用权限。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一、引言 抗生素是治疗疾病的重要药物,但随着其使用的普遍性,产生 了许多问题,如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不适当使用的增加等。因此,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管理变得至关重要。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是目 前全球卫生组织普遍推崇的一种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定义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是指根据抗生素的药理特性、抗菌谱、毒 副作用、耐药性发展等因素,将抗生素分为不同的级别,并规定不 同级别的抗生素使用的权限和管理要求。 三、抗生素的分级 抗生素一般可分为三个级别:

1. 非限制性抗生素:这些抗生素的药理特性、抗菌谱、毒副作 用和耐药性发展较低,可以在没有专门指导的情况下使用。非限制 性抗生素:这些抗生素的药理特性、抗菌谱、毒副作用和耐药性发 展较低,可以在没有专门指导的情况下使用。 2. 限制性抗生素:这些抗生素的药理特性、抗菌谱、毒副作用 和耐药性发展较高,需要在专家指导下使用。限制性抗生素:这些 抗生素的药理特性、抗菌谱、毒副作用和耐药性发展较高,需要在 专家指导下使用。 3. 特殊级抗生素:这些抗生素的药理特性、抗菌谱、毒副作用 和耐药性发展极高,需要在特殊情况下使用,如严重感染或耐药性 高的感染。特殊级抗生素:这些抗生素的药理特性、抗菌谱、毒副 作用和耐药性发展极高,需要在特殊情况下使用,如严重感染或耐 药性高的感染。 四、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 实施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1. 建立抗生素分级目录:需要根据抗生素的特性,将其分为不 同的级别,并将这些级别的抗生素列入目录。建立抗生素分级目录:

需要根据抗生素的特性,将其分为不同的级别,并将这些级别的抗 生素列入目录。 2. 规定使用权限:对于不同级别的抗生素,需要规定使用权限,如何使用,何时使用,以及使用的剂量和疗程。规定使用权限:对 于不同级别的抗生素,需要规定使用权限,如何使用,何时使用, 以及使用的剂量和疗程。 3. 进行监管:需要建立监管机制,监管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包 括使用的频率、使用的剂量、使用的疗程等,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 不合理使用。进行监管:需要建立监管机制,监管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包括使用的频率、使用的剂量、使用的疗程等,以便及时发现 和纠正不合理使用。 4. 培训和宣传:需要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抗生素 分级管理制度,了解不同级别抗生素的特性和使用方法,并对患者 进行宣传,使他们理解抗生素的使用需要合理,不能滥用。培训和 宣传:需要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了解不同级别抗生素的特性和使用方法,并对患者进行宣传,使他 们理解抗生素的使用需要合理,不能滥用。 五、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意义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最新版】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最新版】 1. 引言 抗生素是医疗领域重要的药物之一,对抗感染疾病起着关键作用。然而,由于滥用抗生素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抗生素的有效性正面临严峻挑战。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兼顾对抗感染的有效性和保护公众健康,我们制定了本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2. 目的 本制度的目的是: - 分级管理不同类别的抗生素,以便医务人员在使用抗生素时有更明确的指导; - 推广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减少滥用和耐药性的出现; - 保护公众免受抗生素滥用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危害。 3. 分级管理原则 本制度的分级管理原则如下:

1. 根据抗生素的临床效果、毒副作用和耐药性等因素,将抗生 素分为三个级别:一线药物、二线药物和三线药物。 2. 一线药物:具备广谱抗菌活性和低毒性、低耐药性的抗生素。 3. 二线药物:具备较广抗菌活性、较高毒副作用和中等耐药性 的抗生素。 4. 三线药物:具备特殊抗菌活性、高毒副作用和明显耐药性的 抗生素,且仅用于严重、耐药性高的感染或特殊情况下使用。 5. 医务人员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根据抗生素的级别和患者的具 体情况,权衡病情和治疗效果,选择最适合的抗生素。 4. 管理措施 本制度的管理措施如下: 1. 制定并实施抗生素使用指南,明确各级别抗生素的适应症、 用药剂量、联合用药原则等。 2. 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和审查制度,对医务人员的抗生素使用 行为进行监控和评价。 3. 提供抗生素知识和培训,加强医务人员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的认识和能力。 4. 加强患者对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和合理预期的宣教。

5. 执法与奖惩 为确保抗生素分级管理的有效实施,本制度将采取以下执法与奖惩措施: - 对抗生素滥用和违反抗生素使用指南的行为,将进行纪律处分; - 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宣教工作,并给予奖励。 6. 结论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推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减少滥用和耐药性的发生。通过合理分级管理抗生素,确保医务人员在使用抗生素时能够权衡病情和治疗效果,选择最合适的药物,从而保护公众健康和防止抗生素滥用引起的问题。

抗菌素分级管理

抗菌素分级管理 第一篇:抗菌素分级管理 抗菌素分级管理 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预防和纠正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现象,根据《指导原则》将抗生素分三级管理: 一、分级原则 1、非限制使用——处方医师开具。 2、限制使用——主治以上医师开具 3、特殊使用——主任医师开具 二、分级管理办法 1、非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指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氯霉素、先锋5号等; 2、限制性使用的抗菌药物:是相对于非限制抗菌药物来说的。在疗效、安全、对细菌耐药性影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药品价格也相对较高,这类抗菌药物应控制使用。如三代的头孢类抗生素。 3、特殊性使用的抗菌药物:是指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的;价格昂贵的药品。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须经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以下为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1)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 (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安培南/西司他丁、美洛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比阿培南、朵利培南; (3)多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烷;(4)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

(口服剂、注射剂),伏利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 三、分级管理临床应用 临床上轻度或局部感染患者,应首选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者或己明确病原菌,只对限制性或特殊抗菌药品敏感的患者,可使用限制性或特殊的抗菌药物。 患者若需要使用限制性抗菌药物,应经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若需要使用特殊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若科室上述级别的医师不在,则需要科主任签名。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品,但仅限于1天的用量,要做好相关的病历记录。 门诊患者若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原则上只能选择非限制性药物。若病情需要使用限制性、特殊抗菌药物,分别需具有中级、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在处方上签名。另外,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3-5天,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感染性疾病除外。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表(抗生素) 分类一级抗菌药物二级抗菌药物三级抗菌药物 青霉素类青霉素、青霉素V钾、苯唑西林、氯唑西林、氨苄青霉素、卞星青霉素、呋布西林、阿莫西林、美洛西林、奈夫西林美罗培南 头孢菌素类头孢氨苄、头孢替安、头孢羟氨苄、头孢西丁、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头孢匹胺、头孢硫脒头孢丙烯、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头孢米诺、头孢他啶、头孢地尼、头孢拉氧、头孢替唑、头孢美唑、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孟多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唑南 其他B-内酰胺类酶抑制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派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精选10篇)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精选10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很多情况下我们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范围内统一的、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系列习惯、道德、法律(包括宪法和各种具体法规)、戒律、规章(包括政府制定的条例)等的总和它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个部分构成。大家知道制度的格式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篇1 一医院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 (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级药物使用。 (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新上市不足5年的抗菌药物,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卫生部制定。 二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敏感时,可以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 三医院应当对本机构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医师经考核合格后获得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经考核合格后获得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

抗菌素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流程

抗菌素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预防和纠正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现象,根据《指导原则》将抗生素分三级管理: 一、分级原则 1、非限制使用——处方医师开具。 1、 2 3、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须经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 方后方可使用。 以下为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 (1)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

(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安培南/西司他丁、美洛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 隆、比阿培南、朵利培南; (3)多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 烷; (4)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伏利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 3-5天,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感染性疾病除外。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表(抗生素) 分类一级抗菌药物二级抗菌药物三级抗菌药物 青霉素类青霉素、青霉素V钾、苯唑西林、氯唑西林、氨苄青霉素、卞星青霉素、呋布西林、阿莫西林、美洛西林、奈夫西林美罗培南

头孢菌素类头孢氨苄、头孢替安、头孢羟氨苄、头孢西丁、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头孢匹胺、头孢硫脒头孢丙烯、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头孢米诺、头孢他啶、头孢地尼、头孢拉氧、头孢替唑、头孢美唑、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孟多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唑南 其他B-内酰胺类酶抑制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派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抗真菌药制霉菌素、克霉唑、联苯苄唑、特比奈酚、酮康唑、氟胞嘧啶氟康唑、 咪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 硝咪唑类甲硝唑、苯酰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

抗菌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素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xxxx分享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供大家参考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篇一 20XX年,卫生部就出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各医疗机构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 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是指: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是指: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的抗菌药物。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是指: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由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主要为: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比阿培南等多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等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等。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篇二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感染药物使用管理规范 一、抗感染药物使用原则 1(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2(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 3(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注意剂量、疗程和合理的给药方法、间隔时间、途径。 4(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菌群失调,及时调整抗感染药物。 5(注重药物经济学,降低病人抗感染药物费用支出。 二、抗感染药物使用细则 6(已确定为单纯病毒感染性疾病者不使用除抗病毒以外的抗感染药物。 7(对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细菌感染征象者,不宜使用抗感染药物,对病情严重或细菌性感染不能排除者,可在留取临床标本后针对性地选用抗感染药物进行经验性治疗。 8,凡有感染迹象,并能留取标本者,在使用抗感染药物前尽早留取临床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和药敏试验。并按药敏结果、结合临床慎重进行选择或修正原用抗感染药物。 9(使用抗感染药物应有明确的细菌感染指征,医生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药物的适应症、药代动力学特征及病人的病情特点,严格选药,并注意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法进行个性化给药。 10(一般情况下,用药48,72小时疗效不佳才可考虑换药。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明显消失后72小时考虑停药,严重感染者疗程应适当延长。

11(联合应用抗感染药物应严格掌握指征。联合使用的指征是:(1)病原体未明的严重感染;(2)混合感染,感染范围广,考虑可能有两种以上细菌感染;(3)单一药物难以控制的感染;(4)机体深部感染或抗感染药物难以渗透的部位感染;(5)防止或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6)为减少药物毒性反应,联合应用以减少剂量。 12(严密观察抗感染药物的毒副反应。如肾毒性、神经毒性、肝毒性、骨髓抑制性等。严格掌握小儿、老人及孕妇等特殊人群用药特点。 13(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的局部用药。 14(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的预防用药。 (1)避免无针对性地以广谱抗感染药物及二、三线抗感染药物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 (2)手术及侵袭性操作应以无菌操作为预防感染的主要手段。必须预防用药时,应采用“围术期”给药,术前30,60分钟单次足量给药,手术时间超过药物半衰期者可术中追加一次。并优先选用窄谱抗感染药物,尽可能避免以广谱抗感染药物特别是三线药物作为预防用药。不提倡联合预防用药。一类手术(除外术后体内保留人工合成材料者)原则上不得预防性使用抗感染药物。二类手术预防用药一般不超过3天,三类手术预防用药依病情而定。 (3)耐药后果严重的抗感染药物严禁作为预防用药。如万古霉素、泰能等。 15(强调综合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不过分依赖抗感染药物。 16(护士应了解各种抗感染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准确执行医嘱,严格掌握配制要求,并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 ,重视药物的相互作用,特别是新药。 17 18(相关制度 (1)将常用抗感染药物划分成一、二、三线,住院医生处方权限为一线药物,主治医师处方权限为一、二线药物,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处方权限为一、二、三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表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表 抗生素是现代医学最重要的药物之一,能够有效地治疗感染性 疾病,挽救患者生命。然而,长期以来,全球过量使用抗生素导 致了细菌耐药性的激增,不少常规使用的抗生素疗效已大幅下降,临床治疗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为此,各国纷纷出台了抗生素分 级管理制度表,以有效地控制抗生素的使用,预防并控制抗生素 耐药性的进一步扩散。 我国也在2012年开始实行了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表,将抗生 素按照其临床应用价值、安全性、耐药性等多个因素进行分类, 划分为一至三级,不同级别的抗生素使用范围和控制力度也不同。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表的内容和意义。 一、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表的分类标准 根据相关规定,我国将抗生素分为以下三类: 一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能够有效治疗多种感染病, 但易导致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和加重。如头孢菌素、克林霉素、氨 苄西林等。

二类抗生素:具有较窄的抗菌谱,适用于治疗某些特定的细菌 感染,且耐药性相对较低。如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等。 三类抗生素:仅适用于治疗极特殊的感染病或病情严重的患者,耐药性相对较低。如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多黏菌素B等。 根据不同的分类,抗生素的使用限制也不同。例如,一类抗生 素经常被滥用,对耐药性的产生和扩散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使用 这类抗生素的限制更为严格;而三类抗生素则极为稀缺,仅在极 为特殊的情况下才能应用,使用这类抗生素的门槛更高。 二、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表的意义 抗生素作为治疗感染病的重要工具,其正确使用与否会影响到 患者的治疗疗效、病情恢复速度以及耐药性的发展情况。抗生素 分级管理制度表的实施,对于控制抗生素的滥用、预防抗生素耐 药性的产生和传播,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抗生素的分级控制制度

抗生素的分级控制制度 一、引言 在现代医疗中,抗生素的使用对于抵抗各种细菌性疾病有着不 可或缺的作用。然而,过度或不当的使用抗生素会导致抗药性的产生,对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建立抗生素的分级控制制度,对于保障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二、抗生素的分级控制制度框架 1. 分级标准 抗生素分级主要根据其药理特性、抗菌谱、抗药性风险等因素,通常将抗生素分为非限制级、限制级和特殊级三类。 - 非限制级:这类抗生素通常具有较小的抗菌谱,主要用于治 疗一些常见的感染,如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非限制级: 这类抗生素通常具有较小的抗菌谱,主要用于治疗一些常见的感染,如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 限制级:这类抗生素具有较广的抗菌谱,但使用不当容易产 生抗药性,因此需要在专家的指导下使用。限制级:这类抗生素具 有较广的抗菌谱,但使用不当容易产生抗药性,因此需要在专家的 指导下使用。 - 特殊级:这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重症感染或多重抗药性菌 株引起的感染,如肺炎克雷伯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特殊级:这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重症感染或多重抗药性菌株引起的感染, 如肺炎克雷伯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 使用控制 - 非限制级:可以由临床医师根据病人病情自主决定使用。非 限制级:可以由临床医师根据病人病情自主决定使用。 - 限制级:需要在感染科或药学部门的指导下使用,且需在使 用前进行药敏试验。限制级:需要在感染科或药学部门的指导下使用,且需在使用前进行药敏试验。

- 特殊级:需由感染科或药学部门进行会诊,根据病人的临床 病情和实验室结果,由专家组决定是否使用。特殊级:需由感染科 或药学部门进行会诊,根据病人的临床病情和实验室结果,由专家 组决定是否使用。 三、分级控制的实施 实施分级控制制度需要各级医院建立健全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包括抗生素使用审查、药敏试验结果反馈、抗药性监测及报告等。 此外,还需要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抗生素使用知识,使其能合理、科学地使用抗生素。 四、结语 抗生素的分级控制制度是保障抗生素有效使用、防止抗药性产 生的重要手段。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各级医院、医务人员和社会的 共同努力。通过合理、科学的使用抗生素,我们可以维护公众健康,抵抗抗药性的威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