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氨基甲酸乙酯的分析方法的研究

氨基甲酸乙酯的分析方法的研究

氨基甲酸乙酯的分析方法的研究
氨基甲酸乙酯的分析方法的研究

氨基甲酸乙酯的分析方法的研究

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是发酵食品和酒类饮料在发酵及储藏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天然副产物,已经被证实可以在动物体内引起癌症。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在2002年制定了EC在食品中含量的国际标准:不得超过20μg/L。

因此,快速、灵敏地检测发酵食品和酒类饮料中的EC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E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9.09,是一种小分子物质,无紫外吸收,氨基与酯基连接使得氨基的活性较低。

因此使得使用传统的测定手段如HPLC、UV-vis直接进行测定时比较困难。目前,国内外对EC的测定主要依赖于GC-MS、HPLC-MS、HPLC-FLD等大型仪器上,尽管使用这些仪器可以较灵敏地测定EC的含量,但是仪器昂贵、对测试人员要求高、后期维护成本高等缺点限制了它们的广泛应用。

本文根据EC的性质采取了不同的检测方法,为快速、灵敏地检测发酵食品及酒类饮料中的EC提供了技术与理论支持,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本文研究了利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测定EC的方法。均一的星形状的银纳米星(Ag NSs)被用作一种新型的SERS基质用于测定EC,与其他的等离子共振纳米粒子如金纳米粒子(Au NPs)、金纳米星(Au NSs)、银纳米粒子(Ag NPs)相比,Ag NSs 显现出了优良的SERS活性。

在Ag NSs的帮助下,EC的拉曼强度可以被增强几个数量级,EC的拉曼强度与EC的浓度在5.0×10-9~1.0×10-4 mol/L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可以达到1.37×10-9 mol/L(S/N=3)。使用SERS技术对实际样品进行加标回收测定时,回收率在96.8%~107.6%,显示了此SERS技术对酒精饮料中EC的含量进行测定时

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使用SERS技术测定EC具有简单、快速、样品需要量少等优点,可以为快速测定酒类中的EC提供技术支持。2.以EC作为亲核试剂,在Lewis酸三氟甲烷磺酸钐(Sm(OTf)3)的催化作用下,与3,4,6-三苄氧基-D-葡萄烯糖进行Ferrier(Ⅰ)重排反应制得2,3-不饱和糖苷。

通过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反应产物2,3-不饱和糖苷的荧光强度来间接测定EC的含量。经实验发现,2,3-不饱和糖苷的荧光强度与EC的浓度在5.0×

10-8~1.0×10-5 mol/L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39,检出限为1.07×10-8 mol/L(S/N=3)。

EC的衍生化也使得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来测定EC浓度成为可能。2,3-不饱和糖苷HPLC的峰面积值与EC的浓度在2.0×10-5~2.0×10-4

mol/L(1.7~17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895,检出限达到1.6×10-6 mol/L(0.59μg/mL)(S/N=3)。

使用HPLC间接测定EC具有可靠性高,干扰少等优点,为快速测定食品及饮料中的EC提供了技术和理论支持。3.以含有无机和有机官能团的苯基甲氧基硅烷(PTMOS)为功能单体,四乙氧基硅烷(TEOS)为交联剂,EC为模板分子,基于EC与硅烷基凝胶形成分子间氢键,采用sol-gel技术制备了EC分子印迹(EC-MIP)电化学传感器。

探讨了洗脱条件、模板分子的加入量、吸附以及洗脱时间对EC-MIP电化学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对EC-MIP电化学传感器性能进行表征。使用K3[Fe(CN)6]作为电化学探针,间接地测定EC的浓度随着

K3[Fe(CN)6]相对电流值变化的关系时,相对电流的变化值与EC的浓度在1.0×

10-10~1.0×10-6 mol/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

y=0.8278+0.0557LogC,R2=0.9964,检出限达到了3.14×10-11 mol/L(S/N=3)。

制得的EC-MIP电化学传感器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使用此方法测定EC时,具有成本低、灵敏度高等优点。

SAP2000之Pushover分析

SAP2000之Pushover分析 Pushover分析:基本概念 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Nonlinear Static Procedure),也称Pushover 分析法,是基于性能评估现有结构和设计新结构的一种方法。静力非线性分析是结构分析模型在一个沿结构高度为某种规定分布形式且逐渐增加的侧向力或侧向位移作用下,直至结构模型控制点达到目标位移或结构倾覆为止。控制点一般指建筑物顶层的形心位置;目标位移为建筑物在设计地震力作用下的最大变形。 Pushover方法的早期形式是“能力谱方法”(Capacity Spectrum Method CSM),基于能量原理的一些研究成果,试图将实际结构的多自由度体系的弹塑性反应用单自由度体系的反应来表达,初衷是建立一种大震下结构抗震性能的快速评估方法。从形式上看,这是一种将静力弹塑性分析与反应谱相结合、进行图解的快捷计算方法,它的结果具有直观、信息丰富的特点。正因为如此,随着90年代以后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Diaplacement-Based Seismic Design,DBSD)和基于性能(功能)的抗震设计(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PBSD)等概念的提出和广为接受,使这种方法作为实现DBSD和PBSD的重要工具,得到了重视和发展。这种方法本身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计算结构的能力曲线(静力弹塑性分析)、计算结构的目标位移及结果的评价。第一方面内容的中心问题是静力弹塑性分析中采用的结构模型和加载方式;第二方面内容的中心问题则是如何确定结构在预定地震水平下的反应,目前可分为以A TC-40为代表的CSM和以FEMA356为代表的NSP (Nonlinear Static Procedure,非线性静力方法),CSM的表现形式是对弹性反应谱进行修正,而NSP则直接利用各种系数对弹性反应谱的计算位移值进行调整。两者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在一些文献中将第一方面的内容称为Pushover,不包括计算目标位移和结果评价的内容。本文中,将两方面的内容统称为“Pushover 分析”。基于结构行为设计使用Pushover分析包括形成结构近似需求和能力曲线并确定曲线交点。需求曲线基于反应谱曲线,能力谱基于Pushover分析。在Pushover分析中,结构在逐渐增加的荷载作用下,其抗侧能力不断变化(通常用底部剪力-顶部位移曲线来表征结构刚度与延性的变化,这条曲线我们可以看成为表征结构抗侧能力的曲线)。将需求曲线与抗侧能力曲线绘制在一张图表中,如果近似需求曲线与能力曲线的有交点,则称此交点为性能点。利用性能点能够得到结构在用需求曲线表征的地震作用下结构底部剪力和位移。通过比较结构在性能点的行为与预先定义的容许准则,判断设计目标是否满足。在结构产生侧向位移的过程中,结构构件的内力和变形可以计算出来,观察其全过程的变化,判别结构和构件的破坏状态,Pushover分析比一般线性抗震分析提供更为有用的设计信息。在大震作用下,结构处于弹塑性工作状态,目前的承载力设计方法,不能有效估计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工作性能。Pushover分析可以估计结构和构件的非线性变形,结果比承载力设计更接近实际。Pushover分析相对于非线性时程分析,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分析结果,减少分析结果的偶然性,同时可以大大节省分析时间和工作量。

内容分析法与文本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与文本分析法 比较研究 引自https://www.doczj.com/doc/c813245275.html,/blog/cns!3FFF8F6E2EEA6EDF!288.entry 内容分析法与文本分析法都是对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纪录保存下来的资料内容作为分析的对象,在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中,两者分属于定量分析与定质分析。虽然两者分析的对象有所关联,甚至重叠,但由于两者采用了不同的分析处理方法,因此,两者有所区别。如何正确认识两种方法的本质、相互关系以及两者整合应用的可能性,将是本文力图探究的问题。 一、概念 传播学家伯纳德·贝雷尔森曾于1952年发表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内容分析:传播研究的一种工具》中,对内容分析法定义:“一种对具有明确特征的传播内容进行的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技术”。 笔者对文本分析法如下定义:“按某一研究课题的需要,对一系列相关文本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评述性的说明”。 二、相似性 客观、系统以及非接触性的特征描述,不仅适用于内容分析法,对文本分析法也同样适用。 1、客观 用事实以及数据说话,是两者客观性的主要表现。所分析的对象,对于内容分析法来讲,是有明确特征的传播内容;对文本分析法来讲,则是十分显著的文本外部特征。它们都从不凭空推测分析对象背后可能含义,而依赖于固有的分析程序来得出结论;一旦研究目的与范围确定,就要尽量排除认为因素的影响,做到客观、无偏向。 2、系统 一般而言,内容分析与文本分析的对象都是大量的、系统化的、具有一定历时性的文献;都要面对如何确定调查范围和取样的问题。系统化调查取样是分析的基本前提,必须有足够的数据来克服可能出现的随机偏差。除语言符号分析等特殊情形之外,单个的、少量的文献通常不能作为分析的依据。 3、非接触性 内容分析与文本分析都是通过对二手资料进行的间接、非接触式的研究方法,这一点与社会调查、访谈、实验等研究方法有着根本的差异。 4、主观参与性

高层建筑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及改进设想

收稿日期:2008-03-09 作者简介:张志飞(1971—),男,安徽枞阳人,安徽省池州市规划建筑设计院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和研究。 目前世界各国在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广泛采用简便且易于实施的弹性分析方法(包括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及弹性时程分析方法)。然而,现有的结构抗震设计没有也不能保证结构在强震作用下也能完全处于弹性状态。国内外历次震害表明,对高层建筑结构进行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是必要的。因为弹性变形分析不可能完全真实地反映高层建筑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当前,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应用尚不普及,通常仅限于理论研究中。Pushover分析方法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一种结构抗震弹塑性分析方法,许多国家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已经或计划将这一分析方法纳入其中(如美国的ATC—40,FE-MA273[1]、274[2]。日本、韩国的抗震设计规范及欧共体抗震设计规范等)。 我国新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将Pushover方法与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并列为罕遇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变形验算的基本方法。由于 Pushover方法是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指定的结构 抗震变形验算的基本方法,工程设计人员迫切需要知道其适用范围、计算过程及实施步骤,更希望能提高其可靠性、扩展其适应范围。可以说,发展、改进结构Pushover(静力弹塑性)方法是势在必行,是我国工程抗震研究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1高层建筑结构平面Pushover分析方法 目前Pushover(亦称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 研究,一般以平面结构为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集 中在加载模式、目标位移及Pushover方法的可靠性分析等方面。在Pushover方法合理加载模式的选择研究方面,Lawson等[3]以四类抗弯框架(2层、5层、 10层和15层)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动力弹塑性分 析的结果进行比较,探讨了3种侧向加载模式(UBS设计加载模式、 均布加载模式、组合振型加载模式)的可靠性;Valles和Reinhorn[4]同样以一个四层建筑为例,比较了均布加载模式、倒三角形加载模式、幂级数加载模式及自适应动态加载模式对 Pushover分析结果的影响;杨溥等[5]、Moghadam[6]等 也作过类似的研究。 事实上,上述研究的各种加载模式均是单调增加的荷载分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其与实际地震荷载的差别,无法兼顾低阶振型与高阶振型的影响。正是基于上述原因,FEMA—273(1997)在其第 2章第9条第2款对Pushover方法的应用范围作 了限制,规定对于高阶振型影响较大的高层建筑,不宜单独应用Pushover分析;如果应用Pushover分析,必须要对高层建筑进行动力弹性分析,并由此按照有关条款修正Pushover分析结果。若要突破 FEMA—273的规定,使Pushover方法有更广泛的 应用范围,必须采用新的思路。 为此,周锡元等人[7]提出了以反应谱为基础,考虑高阶振型的高层建筑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在同一时期,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 Chopra教授[8,14]也提出了计算过程及计算原理完全 相同的振型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ModalPushover Analysis,简称MPA)。这种MPA方法适用于包括 高层建筑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及改进设想 张志飞 (池州市规划建筑设计院,安徽池州247000) [摘要]Pushover分析方法近年来应用日益广泛,并成为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中的最重要工具之一。本文回顾了高层建筑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的发展,对该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针对该研究领域现存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若干改进的设想,供高层建筑结构研究与设计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pushover;研究现状[中图分类号]TU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02(2008)03-0061-03 2008年6月第22卷第3期 Jun.2008Vol.22No.3 JournalofChizhouCollege

信息分析方法习题

信息分析方法习题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信息分析方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 1.信息分析有许多相关概念,但以下概念中与信息分析无关的是【 A 】 A.信息组织 B.技术跟踪 C.数据分析 D.情报研究 2.信息分析的目的是 【 D 】 A.为信息咨询服务 B.为科学研究服务 C.为信息管理服务 D.为科学决策服务 3.信息分析工作中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 【 D 】 A.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B.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C.研究的相对独立性 D.以上全是 4.信息分析的基本功能是整理、评价、预测和 【 A 】 A.反馈

B.综合 C.评价 D.推理 5.信息分析中进行多因素之间关系的定量研究,主要依赖以下哪种方法【 D 】A.系统分析 B.社会学 C.预测学 D.统计学 6.文献收集中的检索方法有多种。从时间上看,如果是从与课题相关起止年代由远而近地开始查找,这种检索方法则是【 B 】 A.追溯法 B.顺查法 C.倒查法 D.常规法 7.对照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以确定其间差异点和共同点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称 为【 C 】A.因素法 B.差量法 C.比较法 D.相关法 8.一切推理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D 】 A.常规推理、直言推理

B.简单判断的推理、复合判断的推理 C.假言推理、选言推理 D.演绎推理、归纳推理 9.考察某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而推出该类事物都具有此属性的推理形式 是【 B 】A.常规推理 B.简单枚举推理 C.假言推理 D.选言推理 10.特尔菲法中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可以用以下哪一个来表示 【 D 】 A.评分的算术平均值 B.对象的满分频度 C.对象的评价等级和 D.协调系数和变异系数 11.下列各句话中,以下哪一句没有采用相关分析【 C 】 A.山雨欲来风满楼 B.瑞雪兆丰年 C.一年之计在于春 D.春江水暖鸭先知 12.回归法中最基本的方法是 【 A 】

PUSHOVER分析

提要:本文首先介绍采用Midas/Gen进行Pushover分析的主要方法及使用心得,然后结合工程实例进行具体说明,其结果反映出此类结构在大震下表现的一些特点,可供类似设计参考。 关键词:Pushover 剪力墙结构超限高层 Midas/Gen 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方法是对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进行弹塑性变形分析的一种简化方法,本质上是一种静力分析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在结构计算模型上施加按某种规则分布的水平侧向力,单调加荷载并逐级加大;一旦有构件开裂(或屈服)即修改其刚度(或使其退出工作),进而修改结构总刚度矩阵,进行下一步计算,依次循环直到结构达到预定的状态(成为机构、位移超限或达到目标位移),得到结构能力曲线,并判断是否出现性能点,从而判断是否达到相应的抗震性能目标[1]。 Pushover方法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步建立结构能力谱曲线,第二步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 对剪力墙结构体系的超限高层而言,选取Pushover计算程序的关键是程序对墙单元的设定。SAP2000、ETABS软件没有提供剪力墙塑性铰,对框-剪结构可将剪力墙人工转换为模拟支撑框架进行分析;对剪力墙结构来说,进行转换不可行。而Midas/Gen程序提供了剪力墙Pushover单元(类似薄壁柱单元,详见用户手册),对剪力墙能够设置轴力-弯矩铰以及剪切铰。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在Midas/Gen中进行Pushover分析的步骤(以Midas/Gen 6.9.1为例): 一 Pushover分析步骤 1. 结构建模并完成静力分析和构件设计直接在Midas/Gen中建模比较繁琐,可以用接口转换程序从SATWE(或其他程序如SAP2000)中导入。SATWE转换程序由Midas/Gen提供,会根据PKPM的升级而更新。转换仅需要SATWE中的Stru.sat 和Load.sat文件。转换时需要注意的是,用转换程序导入SATWE的模型文件后,形成的是Midas/Gen的Stru.mgt文件,是模型的文本文件形式,需要在Midas/Gen中导入此文件,导入后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风荷载及反应谱荷载没有导进来,需要在Midas/Gen中重新定义; 2) 需要定义自重、质量; 3) 需要定义层信息,以及墙编号; 此外,还应注意比较SATWE的质量与Midas/Gen的质量,并比较两者计算的周期结果实否一致。 2. 输入Pushover分析控制用数据 荷载最大增幅次数用于定义达到设定的目标位移(或荷载)的分步数,一般来说,分步越多,每次的增幅越小,最终得到的能力谱曲线越平滑。但是分步过多带来计算时间上的大大增加,所以取值应该由少至多进行试算,直到取得满意的曲线结果为止。 图1 10分步,每步最大10次迭代结果

氨基甲酸乙酯含量低于相关酒类标准

氨基甲酸乙酯含量低于相关酒类标准,专家称适量饮用无害 “黄酒风波”虚惊一场EC含量低于相关酒类标准 2012年06月21日09:0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数据来源: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2009年发布的《本地发酵食物含氨基甲酸乙酯的情况》 制图:蔡华伟 近日,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对36款东方风味的酒类饮品样本进行了测试,其中包括16款绍兴酒(包括花雕、女儿红、加饭酒、黄酒)、8款糯米酒及12款梅酒产品。结果显示,绍兴酒样本的氨基甲酸乙酯(EC)含量为每千克0.08毫克至0.26毫克;糯米酒样本为检不出至每千克0.07 毫克;梅酒样本为每千克0.01毫克至0.15毫克(1毫克=1000微克)。 2007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对EC评估,将其由第2B组(“或可能令人类患癌的物质”)改为第2A 组(“可能令人类患癌的物质”)。所以,有人据此认为含EC的黄酒“致癌”。 EC究竟是什么物质?黄酒中存在EC正常吗?饮黄酒会致癌吗?记者对此进行了多方采访。

疑问一:黄酒中的EC含量过高吗? 【回应】黄酒EC含量低于相关酒类标准,应可认为属安全范围 在“黄酒致癌”风波发生后,国家黄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酒类中EC 含量作了说明。据其介绍,EC为自然发酵产生,广泛存在于酒类及其它发酵食品如腐乳、面包、酱油之中。酒类中的EC含量只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并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对黄酒中含有EC成分不必过于惊慌。”江南大学黄酒研究资深专家、酿酒科学与技术中心赵光鳌教授介绍,酒类中EC含量有高有低,但普遍存在。国际上对食品及酒类的EC含量控制规定各不相同,目前各国都没有针对黄酒EC 的限量标准,如果以水果白兰地为例,加拿大要求EC小于400微克/升,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上限规定分别是1000微克/升、800微克/升和1000微克/升。参考现有的标准,媒体报道的黄酒中的EC含量远低于水果白兰地酒的限量标准,消费者可放心饮用。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介绍,加拿大是首个就多种酒精饮品订定EC最高限量的国家,由每升30 微克(葡萄酒)至每升400 微克(水果白兰地)不等。美国就当地生产的食品采取自愿订定EC安全含量标准的做法,并已告知所有出口葡萄酒到美国的国家必须制订计划以符合有关标准。欧盟目前没有食品所含EC最高限量的协调标准,但有些成员国已订出酒精饮品的EC最高限量。近年,韩国也制定了葡萄酒的EC最高限量,为每升30 微克。 疑问二:EC有害健康吗? 【回应】EC在发酵类食物中普遍存在,正常饮食摄入不会有害健康 赵光鳌介绍,国际上从1943年即开始关注EC。2007年,在里昂举行的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会议上,通过对EC纯品的风险评估,将EC归为2A类物质(即“可能令人类患癌的物质”)。 关于食物中的EC含量,目前香港没有特定的规管限量,为保障公众健康,

内容分析法(整理)复习过程

内容分析法(整理)

内容分析法(整理) 1.定义: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 2. 在内容分析法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众多研究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入内容分析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理论研究的开展,产生了许多关于内容分析的定义。 1952年,美国传播学家伯纳德·贝雷尔森(Bernard Berelson)将内容分析法定义为“一种对具有明确特性的传播内容进行的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技术”。 霍尔斯蒂(Holsti)在对包括书面和口头的所有交流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后指出:“内容分析法是系统地、客观地描述信息的特征”。同时为内容分析确定了三个主要目标:描述传播特征,推测传播者的意图以及传播效果。 定义二:“内容分析是为了测量某些变量而以系统、客观和定量的方式来研究和分析传播过程的一种方法。”(Kerlinger) 定义三:“内容分析是一种揭示社会事实的数据调查方法,在这种方法中,通过对一个现存内容进行分析而认识它所产生的联系、发送者的意图、对接收者或社会情境的影响。”(阿特斯兰德) 为了克服以上定义“过窄”、“有局限性”等缺陷,美国学者克里朋多夫给出如下定义:

内容分析是系统、客观和定量地研究传播信息并对信息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推断。 这个定义简洁地包含了一些内容分析法的基本概念:数据、情境、研究目的(推论)、信度(可重复)和效度。 3.应用领域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主要以各种文献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早期的内容分析法源于社会科学借用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历史文献内容的量化分析。 二次大战后,新闻传播学、政治学、图书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军事情报机构一起,对内容分析方法进行了多学科研究,使其应用范围大为拓展。 4、内容分析法的特征 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在很多方面都不同于传统方法,例如,从方法属性看,它虽然被列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但明显受到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影响;从方法特点看,它既有独特的个性,又处处显示出交叉性、边缘性、多样性……从以上定义来看,众学者基本认同内容分析法具有以下三个关键特性。 1.系统性 是指内容或类目的取舍应依据一致的标准,以避免只有支持研究者假设前提的资料才被纳入研究对象。因此,首先,被分析的内容必须按照明确无误、前后一致的原则来选择。选择样本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每个项目接受分析的机会必须相同。其次,评价过程也必须是系统的,所有的研究内容应以完

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 一、内容分析法的定义以及在大众传播研究中的应用介绍 (一)定义: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 (二)在大众传播研究中的应用介绍 1. 描述某一时间段内媒介内容和媒介再现手段 (1)描述媒介内容和再现手段的特征和趋势 《<中国日报>对外传播新闻价值变化趋势研究》 (2)比较不同媒体之间的内容差异 《中美网络媒体对于“朝核危机”议题报道之比较研究》 (3)比较媒介真实和社会真实 研究媒介内容和再现手段体现真实世界里的社会观念和行为。 2. 推断传播者的特征和态度 (1)通过媒介内容和再现手段来描述与传播有关的变量特征,比如通过研究广告在报纸中的地位和比例来体现广告对报纸的影响。 (2)了解媒介对某些群体(如少数民族、外国人、儿童、女性等)和某些议题(如艾滋病、农民工)的态度,以此来批判地评价媒体在社会权力运作过程中的地位和立场。 eg.《我国媒体对“农民工”报道的内容分析与话语探讨》 《自治区党报的民族文化报道研究》 《台湾媒体中的大陆图像》 3. 跟受众调查结合在一起,估计特定媒介内容的传播效果 4. 查证历史文献的作者 二.内容分析法的内涵,特点及步骤 (一)内容分析法的内涵:内容分析法,就是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做客观而有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社会研究方法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 法是内容分析法。作为非介入性的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是对被记载下来的人类 传播媒介的研究。其内容可以包括书籍、杂志、网页、诗歌、报纸、歌曲、绘画、讲演、信件、电子邮件、网络上的布告、法律条文和宪章以及其他任何类似的成分或集合。Kimberley Neuendorf认为内容分析法是一种用科学方法对讯息进行 归纳的定量研究方法……该方法不局限于要测量的变量类型或者是创造 陈述讯 息的背景。) (二)特点:内容分析法的特点表现在明显、客观、系统、量化等四个方面。1、明显的传播内容 被分析的对象应该是以任何形态被记录或保存下来,并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内容分析法就是通过对直接显示内容的量化处理来判别其间接的、潜在的动机和效果。 2、客观性 在内容分析的过程中,按照预先制定的分析类目表格进行判断和记录内容出现的客观事实或频数表格进行判断和记录内容出现的客观事实或频数,并根据客

如何在SPSS中实现典型相关分析

如何在SPSS中实现典型相关分析? SPSS 11.0 15.1 典型相关分析 15.1.1方法简介 在相关分析一章中,我们主要研究的是两个变量间的相关,顶多调整其他因素的作用而已;如果要研究一个变量和一组变量间的相关,则可以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复相关系数就是我们要的东西,同时偏相关系数还可以描述固定其他因素时某个自变量和应变量间的关系。但如果要研究两组变量的相关关系时,这些统计方法就无能为力了。比如要研究居民生活环境与健康状况的关系,生活环境和健康状况都有一大堆变量,如何来做?难道说做出两两相关系数?显然并不现实,我们需要寻找到更加综合,更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典型相 关(CanonicalCorrelation)分析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由Hotelling提出,他的基本思想和主成分分析非常相似,也是降维。即根据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寻找一个或少数几个综合变量(实际观察变量的线性组合)对来替代原变量,从而将二组变量的关系集中到少数几对综合变量的关系上,提取时要求第一对综合变量间的相关性最大,第二对次之,依此类推。这些综合变量被称为典型变量,或典则变量,第1对典型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则被称为第1典型相关系数。一般来说,只需要提取1~2对典型变量即可较为充分的概括样本信息。 可以证明,当两个变量组均只有一个变量时,典型相关系数即为简单相关系数;当一组变量只有一个变量时,典型相关系数即为复相关系数。故可以认为典型相关系数是简单相关系数、复相关系数的推广,或者说简单相关系数、复相关系数是典型相关系数的特例。 15.1.2引例及语法说明 在SPSS中可以有两种方法来拟合典型相关分析,第一种是采用Manova过程来拟合,第二种是采用专门提供的宏程序来拟合,第二种方法在使用上非常简单,而输出的结果又非常详细,因此这里只对它进行介绍。该程序名为Canonical correlation.sps,就放在SPSS的 安装路径之中,调用方式如下: INCLUDE 'SPSS所在路径\Canonical correlation.sps'. CANCORR SETl=第一组变量的列表 /SET2=第二组变量的列表. 在程序中首先应当使用include命令读入典型相关分析的宏程序,然后使用cancorr名称调用,注意最后的“.”表示整个语句结束, 不能遗漏。 这里的分析实例来自曹素华教授所著《实用医学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第176页:为了研究兄长的头型与弟弟的头型间的关系,研究者随机抽查了25个家庭的两兄弟的头长和头宽,资料见文件canoncor.sav,希望求得两组变量的典型变量及典型相关系数。显然,代表兄长头形的变量为第一组变量,代表弟弟头形的变量为第二组变量,这里希望求得的是两组变量间的相关性,在语法窗口中键入的程 序如下: INCLUDE 'D:\SpssWin\Canonical correlation.sps'. 请使用时改为各自相应的安装目录 CANCORR SETl=longlwidthl 列出第一组变量 /SET2=long2width2. 列出第二组变量 选择菜单Run->All,运行上述程序,结果窗口中就会给出典型相关分析的结果。 15.1.3 结果解释 NOTE:ALL OUTPUT INCLUDING ERROR MESSAGES HAVE BEEN TEMPORARILY SUPPRESSED.IF YOU EXPERIENCE UNUSUAL BEHAVIOR THEN RERUN THIS

SAP2000之Pushover分析

Pushover分析:基本概念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Nonlinear Static Procedure),也称Pushover 分析法,是基于性能评估现有结构和设计新结构的一种方法。静力非线性分析是结构分析模型在一个沿结构高度为某种规定分布形式且逐渐增加的侧向力或侧向位移作用下,直至结构模型控制点达到目标位移或结构倾覆为止。控制点一般指建筑物顶层的形心位置;目标位移为建筑物在设计地震力作用下的最大变形。Pushover方法的早期形式是“能力谱方法”(Capacity Spectrum Method CSM),基于能量原理的一些研究成果,试图将实际结构的多自由度体系的弹塑性反应用单自由度体系的反应来表达,初衷是建立一种大震下结构抗震性能的快速评估方法。从形式上看,这是一种将静力弹塑性分析与反应谱相结合、进行图解的快捷计算方法,它的结果具有直观、信息丰富的特点。正因为如此,随着90年代以后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Diaplacement-Based Seismic Design,DBSD)和基于性能(功能)的抗震设计(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PBSD)等概念的提出和广为接受,使这种方法作为实现DBSD和PBSD的重要工具,得到了重视和发展。这种方法本身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计算结构的能力曲线(静力弹塑性分析)、计算结构的目标位移及结果的评价。第一方面内容的中心问题是静力弹塑性分析中采用的结构模型和加载方式;第二方面内容的中心问题则是如何确定结构在预定地震水平下的反应,目前可分为以ATC-40为代表的CSM和以FEMA356为代表的NSP (Nonlinear Static Procedure,非线性静力方法),CSM的表现形式是对弹性反应谱进行修正,而NSP则直接利用各种系数对弹性反应谱的计算位移值进行调整。两者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在一些文献中将第一方面的内容称为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内标法检测广州市场饮料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的研究

酿酒科技2015年第2期(总第248期)·LIQUOR -MAKING SCIENCE &TECHNOLOGY 2015No .2(Tol .248) DOI :10.13746/j.njkj.2014317 基金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300000079)。收稿日期:2014-07-21 作者简介:王浩(1991-),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食品科学。 通讯作者:黄惠华,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农产品深加工。 优先数字出版时间:2014-10-10;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c813245275.html,/kcms/detail/52.1051.TS.20141010.1425.004.html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内标法检测广州市场 饮料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的研究 王浩1,刘丽斌1,黄秋婷2,丁怡2,彭程2,刘妙芬2,黄惠华1 (1.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2.广州市酒类检测中心,广东广州510640)摘 要:为研究和调查广州市场在售中低端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采用固相萃取方式对酒样进行前处理, D5-氨基甲酸乙酯为内标,使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 -MS )定量测定含量。结果表明,在20~200μg/L 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6,检出限为0.0018mg/kg ,回收率在75.90%~103.23%之间,精密度在1.43%~3.95%。具有良好的重现性。所有样品中,啤酒和米酒未检出,其他各种酒精饮料中都含有一定量的氨基甲酸乙酯,平均含量大小依次为白兰地>梅酒>黄酒>白酒>药酒>果酒>葡萄酒。关键词:氨基甲酸乙酯;GC -MS ;内标法中图分类号:TS262.3;TS261.7;O65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286(2015)02-0110-04 The Measurement of Ethyl Carbamate Content in Alcoholic Beverage in Guangzhou by GC-MS with Internal Standard Method WANG Hao 1,LIU Libin 1,HUANG Qiuting 2,DING Yi 2,PENG Cheng 2,LIU Miaofen 2and HUANG Huihua 1 (1.School of Light Industry and Food Science,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Guangdong 510640; 2.Guangzhou Testing Center for Alcoholic Beverage,Guangzhou,Guangdong 510640,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measure the content of ethyl carbamate (EC)in low-end alcoholic beverage in Guangzhou market,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with internal standard method was adopted in the experiments (solid phase extraction used for wine samples pre-treatment and D5-ethyl carbamate used as the internal standard).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the 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0.9996within EC concentration range of 20μg/L to 200μg/L,the detection limit was 0.0018mg/kg,the recoveries and RSD were 75.90%~103.23%and 1.43%~3.95%respectively.Among all the alcoholic samples,no EC detected in beer and in rice wine,other alcoholic beverages contained EC more or less (the average EC content in brandy >in plum wine >in yellow rice wine >in liquor >in medicinal wine>in fruit wine>in grape wine). Key words :ethyl carbamate,GC-MS,internal standard method 自20世纪40年代起,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 ,EC )就被发现具有致癌性[1]。随后,世界各国学者 在酒精饮料、酱油、面包等发酵食品中都发现了或多或少的EC ,引起了各国对EC 含量的重视[2]。2007年2月,在里昂举行的IARC(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WHO 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专家会议上,正式将氨基甲酸乙酯从2B 类致癌物提高为2A 类致癌物—— “很可能对人类有致癌作用”[3] ,即对人致癌性证据有限,但对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与丙烯酰胺同等危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饮料的消费越来越旺盛。我国虽已经制定出口酒中氨基甲酸乙酯残留量检测方法 SN/T 0285—2012[4],以代替SN 0285—1993[5],但并没有 制定相关的限量标准来规范企业生产及保护消费者权益。本研究参考吉林省地方标准[6],采用固相萃取样品前处理手段,应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以内标法为定量方法,对75种酒样进行EC 残留状况调查,为酒精饮料中EC 的风险评估和制定限量标准提供数据支持。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试剂及仪器 样品采集:本研究的样品来源于广州市天河区百佳、华润万家、世纪联华等大型超市中在售中低端酒类产品。共采集酒样75个,分为黄酒19个、白酒14个、葡萄 110

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分析)两种方法剖析

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 分析) ■ 简介 Pushover 分析是考虑构件的材料非线性特点,分析构件进入弹塑性状态直至到达极限状态时结构响应的方法。Pushover 分析是最近在地震研究及耐震设计中经常采用的基于性能的耐震设计(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PBSD)方法中最具代表性的分析方法。所谓基于性能的耐震设计就是由用户及设计人员设定结构的目标性能(target performance),并使结构设计能满足该目标性能的方法。Pus hover 分析前要经过一般设计方法先进行耐震设计使结构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的规范要求,然后再通过pushover 分析评价结构在大震作用下是否能满足预先设定的目标性能。 计算等效地震静力荷载一般采用如图2.24所示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反应修正系数(R)将设计荷载降低并使结构能承受该荷载的方法。在这里使用反应修正系数的原因是为了考虑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时吸收地震能量的能力,即考虑结构具有的延性使结构超过弹性极限后还可以承受较大的塑性变形,所以设计时的地震作用就可以比对应的弹性结构折减很多,设计将会更经济。目前我国的抗震规范中的反应谱分析方法中的小震影响系数曲线就是反应了这种设计思想。这样的设计方法可以说是基于荷载的设计(force-based design)方法。一般来说结构刚度越大采用的修正系数R 越大,一般在1~10之间。 但是这种基于荷载与抗力的比较进行的设计无法预测结构实际的地震响应,也无法从各构件的抗力推测出整体结构的耐震能力,设计人员在设计完成后对结构的耐震性能的把握也是模糊的。 基于性能的耐震设计中可由开发商或设计人员预先设定目标性能,即在预想的地震作用下事先设定结构的破坏程度或者耗能能力,并使结构设计满足该性能目标。结构的耗能能力与结构的变形能力相关,所以要预测到结构的变形发展情况。所以基于性能的耐震设计经常通过评价结构的变形来实现,所以也可称为基于位移的设计(displacement-based design)。 Capacity (elastic) Displacement V B a s e S h e a r 图 2.24 基于荷载的设计方法中地震作用的计算

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形成机理

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形成 经研究,氨基甲酸乙酯是由氨甲酰化合物与乙醇自发反应生成的,氨甲酰化合物主要有尿素、瓜氨酸、氨甲酰磷酸、氨甲酰天冬氨酸,尿膜素等。黄酒中以尿素为最主,90%的氨基甲酸乙酯是由尿素和乙醇反应生成的;其余的氨甲酰化合物含量都极微,生成的氨基甲酸乙酯也少。在黄酒贮存时,酒液中的尿素和乙醇继续反应,成品酒的尿素含量越多,贮存温度越高,贮存时间越长,则形成的有害氨基甲酸乙酯越多。随贮酒时间的延长,氨基甲酸乙酯的含量剧增,仅贮酒3年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就是新鲜黄酒的4倍左右;贮酒9年,氨基甲酸乙酯含量是新鲜黄酒的12倍左右。 由尿素和乙醇生成EC的反应式如下: 黄酒酿造时,原料、辅料和水中会带入部分尿素,但最主要的还是在发酵过程中由酵母菌代谢产生的。酵母菌在生长繁殖和进行酒精发酵时,合成的大量尿素除了满足自身菌体需要外,多余的尿素被分泌到体外,从而使酒醪中的尿素含量增加,酵母菌细胞内的精氨酸酶的活力也会随之提高,进一步加速了尿素的生成。黄酒中尿素主要由精氨酸经酵母菌细胞内精氨酸酶- 尿酶(AU) 路径分解而来。(详见图1,图2): 图 1 酵母菌处于生长繁殖状态时精氨酸降解及尿素的形成(即AU 路径)

图 2 酵母菌处于酒精发酵状态时精氨酸降解时尿素的形成(即AU 路径) 在黄酒糖化醪及成品酒中,精氨酸含量都十分丰富,是主要氨基酸种类。从图1 和图2 中我们可以看出,精氨酸经由酵母菌体内AU 路径,降解成鸟氨酸及尿素等。黄酒醅发酵时,少量尿素开始与乙醇作用生成氨基甲酸乙酯,当黄酒压滤后,煎酒灭菌和贮酒陈化时,氨基甲酸乙酯的生成量会大幅度增加。Granchi 等认为酵母菌胞内精氨酸降解主要在pH4~5,温度25~33℃,这正是黄酒主发酵期的特征参数。虽然后酵期温度和pH 值均有所降低,但如果不慎染上杂菌(如乳酸菌) 则精氨酸将通过精氨酸脱亚氨基酶(ADI) 路径加速降解,从而生成瓜氨酸、鸟氨酸及氨甲酰磷酸等,其中的能量则耦合于细胞的生长及发酵(如图3)。现今普遍认为瓜氨酸是氨基甲酸乙酯形成的前体物。在乳酸菌胞内精氨酸降解过程中,一部分瓜氨酸被分泌到胞外,从而扩散入培养基中;另一部分在胞内继续参加生化反应。Liu 等发现乳酸菌胞内精氨酸降解主要在pH3.5~4,因此,黄酒污染杂菌后氨基甲酸乙酯的量增加也就是这个原因。

第三章 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

第三章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 ?本章概览: ?文献法是教育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本章内容分为三节,第一节介绍文献和文献法的基本概念,第二节介绍文献法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方法,第三节介绍一种独立的文献使用方法——内容分析法。 ?难点关注: ?文献的类型和分布 ?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 ?内容分析法的基本操作 第一节文献法概述 一、文献的概念和特点 ? 1. 文献的概念 ?(1)文献泛指运用文字、图形、符号、音像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起载体,包括手稿、书籍、报刊、文物、影片、录音录像、幻灯片、微缩胶片和各种形式的电脑软件等。 ?“一切载体”,不仅包括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科学报告、档案等常见的纸面印刷品,也包括有实物形态在内的各种材料 ?(2)教育文献的含义 ?教育文献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它是对人类从事教育活动,尤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客观记录。 ?(3)教育文献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帮助研究者选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方向; ?为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 ?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材料 ? 2. 文献的种类和分布 ?种类: ?(0)零次文献 ?零次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 ?(1)一次文献 ?一次文献也称原始文献,是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 ?一般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 ?优点:具有创造性和很高的直接 ? 2. 文献的种类和分布 ?种类: ?(0)零次文献 ?零次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 ?(1)一次文献 ?一次文献也称原始文献,是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

数学建模 SPSS 典型相关分析

典型相关分析 在对经济问题的研究和管理研究中,不仅经常需要考察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而且还经常需要考察多个变量与多个变量之间即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典型相关分析就是测度两组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 典型相关分析计算步骤 (一)根据分析目的建立原始矩阵 原始数据矩阵 ? ?????? ?????? ?nq n n np n n q p q p y y y x x x y y y x x x y y y x x x 2 1 2 1222 21 22211121111211 (二)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变化并计算相关系数矩阵 R = ?? ? ? ??2221 1211 R R R R 其中11R ,22R 分别为第一组变量和第二组变量的相关系数阵,12R = 21 R '为第一组变量和第二组变量的相关系数 (三)求典型相关系数和典型变量 计算矩阵=A 111-R 12R 122-R 21R 以及矩阵=B 122-R 21R 1 11-R 12R 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分 别得典型相关系数和典型变量。 (四)检验各典型相关系数的显著性 第五节 利用SPSS 进行典型相关分析 第一步,录入原始数据,如下表:X1 X2 X3 X4 X5 分别代表多孩率、综合节育率、初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比例、人均国民收入和城镇人口比例。 研究人口出生与教育程度、生活水平等的相关。

1、点击“Files→New→Syntax”打开如下对话框。 2、输入调用命令程序及定义典型相关分析变量组的命令。如图

输入时要注意“Canonical correlation.sps”程序所在的根目录,注意变量组的格式和空格。 第三步,执行程序。用光标选择这些命令,使其图黑,再点击运行键,即可得到所有典型相关分析结果。

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检测方法及生产控制

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检测方法及生产控制 发表时间:2018-06-06T15:32:11.163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8年3期作者:宋瑜张宇亮 [导读] 摘要:在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属于2A级致癌物,一种天然产物。由于氨基甲酸乙酯形成路径各不相同,急需要做好检测以及控制工作,科学控制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提高发酵食品安全性。因此,本文客观分析了氨基甲酸乙酯,探讨了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检测方法与控制。 摘要:在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属于2A级致癌物,一种天然产物。由于氨基甲酸乙酯形成路径各不相同,急需要做好检测以及控制工作,科学控制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提高发酵食品安全性。因此,本文客观分析了氨基甲酸乙酯,探讨了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检测方法与控制。 关键词:发酵食品氨基甲酸乙酯检测质控 一、氨基甲酸乙酯 氨基甲酸乙酯,曾作为医药以及兽药被应用到多个方面,之后,因具有毒性,治疗效果不高,不再应用到人类医药领域中,这是因为在一系列研究中,发现氨基甲酸乙酯是一种多位点致癌物质,在2007年,WHO已将其作为2A级致癌物。在食品发酵、贮藏方面,氨基甲酸乙酯应运而生,是一种天然产物,饮品酒类:黄酒、葡萄酒;酸乳酪等中,但并不是说各类发酵食品中所含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相同,大都不超过650ug/kg,酒精饮品、谷物以及豆类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较多,也就是说,如果长时间饮酒,人体极易受到氨基甲酸乙酯危害。当下,对于食品方面,氨基甲酸乙酯含量限定并没有统一,但某些国家根据酒精饮品各方面情况,在氨基甲酸乙酯含量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就我国而言,近年来,在多方面因素作用下,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科学检测以及控制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确保发酵食品安全的关键所在。 二、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检测方法与控制 1、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检测方法 从某种角度来说,原料、微生物菌种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在发酵、贮藏中,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形成路径各部相同,这是因为瓜氨酸、尿素、氰化物等都会和乙醇发生反应,形成氨基酸甲酸乙酯。在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要全方位客观分析发酵食品中氨基酸甲酸乙酯形成路径及其各方面情况,比如,绝对含量、体系成分、定量检测,优化利用精密度较高的仪器。检测人员要综合分析各方面影响因素,采用适宜的检测方法,进行合理化检测。如果所检测的是酒精饮料,氨基甲酸乙酯浓度在10-200ug/L间,可以采用气质联用(GC-MS)结合选择性离子检测器(SIM),以氨基甲酸丙酯为基点,在固相萃取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化的真空浓缩,科学检测酒精饮料中所含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在检测发酵食品中,检测人员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将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OIV的GC-MS法等灵活应用其中,比如,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过程简单化,具有较高的精准度。此外,在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还可以优化利用衍生化试剂,科学处理氨基甲酸乙酯,优化利用HPLC-ESI-MS/MS,进行检测优化,进一步提高检测准确率,为科学控制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具体含量提供重要保障。 2、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控制 在控制过程中,我国要根据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具体检测情况,结合各类发酵食品中已有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最大化降低发酵食品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在控制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以在精制以及反复清洗发酵大米基础上,最大化降低发酵原料中所含的尿素,但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发酵原料的营养价值,导致发酵产品质量降低。同时,在一系列分析中,发现发酵食品氨基甲酸乙酯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发酵工艺条件影响,如,温度、pH,动态控制对应的工艺参数,有效降低氨基甲酸乙酯具体含量,但发酵食品风味和发酵工艺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该控制方法应用效果不高。在此基础上,相关人员可以采用培育高性能菌株方法,有效降低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具体含量,只是在食品生产方面,基因工程菌株的应用法律规定较为严格,不利于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此外,在控制氨基甲酸乙酯方面,相关人员可以根据发酵食品特点、性质等,借助脲酶对尿素的分解法,充分发挥脲酶多样化作用,动态控制发酵食品中所含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也可以围绕脲酶展开一系列研究,比如,发酵工艺优化。可见,在控制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中,脲酶对尿素的分解法更具优势,需要在实际生产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三、结语 新形势下,我国要意识到动态控制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具体含量,要结合氨基甲酸乙酯形成路径以及特点、性质等,优化利用一系列检测方法,根据各类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具体含量,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合理化控制。以此,最大化降低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确保发酵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功良,陶嫦立,白卫东,赵文红,王姣姣.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检测的研究进展[J].中国酿造,2012,11:1-3. [2]崔霞,苗虹,赵云峰,吴永宁.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污染及其毒性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09:2617-2622. [3]李加友,陆筑凤,沈洁,于建兴,叶兴乾.氨基甲酸乙酯脱氨酶的发酵及其酶学性质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3,12:71-77. [4]罗杰,敖宗华,邓波,王松涛,倪斌,雷光电,周军,徐勇.氨基甲酸乙酯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酿酒科技,2012,08:101-10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