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酵醋液中氨基甲酸乙酯免疫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发酵醋液中氨基甲酸乙酯免疫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目录

第1章引言 (1)

1.1 氨基甲酸乙酯的简介 (1)

1.1.1 氨基甲酸乙酯的毒性 (2)

1.2 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仪器分析方法 (2)

1.2.1 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法(FTIR法) (3)

1.2.2 薄层分析法 (3)

1.2.3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法) (4)

1.2.4 高效液相-荧光法(HPLC-FLD法) (4)

1.2.5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C法) (5)

1.3 免疫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6)

1.3.1 酶联免疫分析法 (6)

1.3.2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7)

1.3.3 免疫荧光技术 (7)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8)

第2章氨基甲酸乙酯完全抗原的合成 (9)

2.1 试验材料 (9)

2.1.1 试验仪器 (9)

2.1.2 试验试剂 (9)

2.1.3 试验用溶液体系 (10)

2.2 试验方法 (10)

2.2.1 氨基甲酸乙酯完全抗原和包被原的制备 (10)

2.2.2 免疫原浓度的测定 (11)

2.3 结果与分析 (11)

2.3.1 免疫原浓度的测定 (11)

2.4 本章小结 (12)

第3章氨基甲酸乙酯多抗的制备和效价测定 (13)

3.1 试验材料 (13)

3.1.1 试验仪器 (13)

3.1.2 试验试剂 (13)

3.1.3 试验用溶液体系 (13)

3.1.4 动物 (14)

3.2 试验方法 (14)

3.2.1 动物免疫 (14)

3.2.2 抗体的纯化 (15)

3.2.3 间接ELISA法测定血清效价 (15)

3.3 结果与分析 (15)

3.3.1 血清效价的测定 (15)

3.4 本章小结 (16)

第4章氨基甲酸乙酯ELISA检测技术研究 (18)

4.1 试验材料 (18)

4.1.1 试验仪器 (18)

4.1.2 试验试剂 (18)

4.1.3 试验用溶液体系 (18)

4.1.4 样品 (19)

4.2 试验方法 (19)

4.2.1 包被原和抗体最佳工作浓度的确定 (19)

4.2.2 酶标二抗最佳工作浓度的优化 (19)

4.2.3 间接竞争ELISA法的测定 (19)

4.2.4 标准曲线的绘制 (20)

4.2.5 间接竞争ELISA法进行样品的测定 (20)

4.2.6 HPLC-FLD法进行样品的测定 (21)

4.3 结果与分析 (22)

4.3.1 包被原和抗体最佳工作浓度的确定 (22)

4.3.2 酶标二抗最佳工作浓度的优化 (23)

4.3.3 氨基甲酸乙酯标准曲线的建立 (24)

4.3.4 ELISA法测定样品与回收率 (25)

4.3.5 HPLC-FLD法测定样品与回收率 (26)

4.4 本章小结 (27)

第5章胶体金标记免疫检测技术的研究 (28)

5.1 试验材料 (29)

5.1.1 试验仪器 (29)

5.1.2 试验试剂 (30)

5.1.3 试验用溶液体系 (30)

5.1.4 样品 (31)

5.2 试验方法 (31)

5.2.1 胶体金的制备 (31)

5.2.2 免疫金的制备 (31)

5.2.3 渗滤式金标试纸条的制备 (32)

5.2.4 胶体金标记试纸条的条件优化 (33)

5.3 结果与分析 (34)

5.3.1 胶体金质量鉴定 (34)

5.3.2 胶体金与抗体结合最适pH值的确定 (35)

5.3.3 抗体蛋白与胶体金结合最佳用量的确定 (36)

5.3.4 胶体金试纸条检测条件的优化 (36)

5.3.5 最低检出限的确定 (37)

5.4 本章小结 (37)

第6章结论与展望 (39)

6.1 结论 (39)

6.1.1 氨基甲酸乙酯人工抗原的合成与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39)

6.1.2 间接竞争ELISA法的建立 (39)

6.1.3 胶体金标记免疫检测技术的研究 (39)

6.2 创新点 (40)

6.3 展望 (40)

致谢 (45)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46)

第1章引言

第1章引言

发酵食品是指利用有益微生物的作用,加工制造出来的一类食品。常见的发酵食品有酒精饮品、谷物发酵制品(面包、馒头等)、豆类发酵制品(酱油、腐乳等)、乳类发酵制品(牛乳、酸奶、奶酪等)、蔬菜发酵制品(腌渍酸菜、泡菜)和肉类发酵制品,这些发酵食品已经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在食品发酵过程中仍可能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食品发酵过程的中间产物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可能存在有害物。比如在豆豉的生产加工中,由于各厂家选购的原辅材料不同,操作和过程控制的严格程度不一致,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的安全性也不同。豆豉一般采用自然接种制曲方法制作,发酵过程是开放式的自然发酵,空气中的杂菌以及器具和操作不严格会造成豆豉的污染。豆豉是一种高蛋白食品,污染病源微生物和存在产毒微生物的几率很大,在发酵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种强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 [1]。酒精饮料是以高粱、大麦、稻米或水果等为原材料,在发酵过程中接种适当的微生物,适宜的发酵条件下进行酝酿,以获得以酒精含量为主的饮料,但在发酵过程中,由于pH值、温度等因素的变化,可能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中间产物,如氨基甲酸乙酯。经研究发现,酒中氨基甲酸乙酯产生于乙醇与氨甲酰化合物的发酵过程,氨甲酰化合物包括尿素、瓜氨酸、氨甲酰磷酸、氨甲酰天冬氨酸、尿膜素等[2]。而氨基甲酸乙酯的含量和这些物质的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pH值呈正相关。其中黄酒中尿素是氨甲酰化合物的主要成分[3],而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形成与瓜氨酸的含量并不呈线性关系[4]。

1.1 氨基甲酸乙酯的简介

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简称EC,又称Urethane)又称乌拉坦,乌来雅,尿烷,分子式为C3H7NO2,相对分子量为89.09(分子结构见图1-1)。它是一种无色结晶或白色粉末,易燃,无臭,具有清凉味,熔点为48-50℃,沸点为182-184℃,相对密度为1.10,相对蒸气密度为3.07,饱和蒸气压为10 kPa,燃烧点为92℃,易溶于水、乙醇和甘油,微溶于三氯甲烷和橄榄油,水溶液呈中性。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