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酱油中的氨基甲酸乙酯检测方法研究

酱油中的氨基甲酸乙酯检测方法研究

酱油中的氨基甲酸乙酯检测方法研究
酱油中的氨基甲酸乙酯检测方法研究

对氨基苯甲酸的制备方法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制备方法 【【实验目的】 1. 通过苯佐卡因的合成,了解药物合成的基本过程。 2. 掌握氧化、酯化和还原反应的原理及基本操作。 3.学习以对甲苯胺为原料,经乙酰化、氧化、酸性水解和酯化,制取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 苯佐卡因的合成涉及四个反应: (1)将对甲苯胺用乙酸酐处理转变为相应的酰胺,其目的是在第二步高锰酸钾氧化反应中保护氨基,避免氨基被氧化,形成的酰胺在 所用氧化条件下是稳定的。 (2)对甲基乙酰苯胺中的甲基被高锰酸钾氧化为相应的羧基。氧化过程中,紫色的高锰酸盐被还原成棕色的二氧化锰沉淀。鉴于溶液 中有氢氧根离子生成故要加入少量的硫酸镁作为缓冲剂,使溶液 碱性不致变得太强而使酰胺基发生水解。反应产物是羧酸盐,经 酸化后可使生成的羧酸从溶液中析出。 (3)使酰胺水解,除去起保护作用的乙酰基,此反应在稀酸溶液中很容易进行。 (4)用对氨基苯甲酸和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制备对氨基苯甲酸乙酯。 反应式如下: 【实验试剂】 对甲苯胺、高锰酸钾、无水乙醇、95%乙醇溶液、乙醚、锌粉、无水硫酸镁、七水硫酸镁、浓盐酸、18%盐酸溶液、浓硫酸、冰醋酸、10%氨水溶液、10%碳酸钠溶液 【实验器械】 数字显示熔点仪、电子台秤、电磁炉、磁力搅拌器、烘箱、球形冷凝管、直形冷凝管、空气冷凝管、刺型分馏柱、接收器、蒸馏头、圆底烧瓶(100mL、50mL)、烧杯(500mL、250mL、100mL)、量筒(50mL、10mL)、锥形瓶、抽滤瓶、布氏漏斗、分液漏斗、玻璃棒、药匙、pH试纸、表面皿【实验装置】

图1 图2 图3 【实验步骤】 (一)对甲基乙酰苯胺 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7g(0.1mol)对甲苯胺、14.4mL(0. 25mol)冰醋酸、0.1g锌粉(<=0.1g),搭建装置(图1)作为反应装置,加热,使反应温度保持在100~110℃,当反应温度自动降低时,表示反应结束。取下圆底烧瓶,将其中的药品倒入放有冰水的500mL烧杯中,冷却结晶,然后抽滤,取滤渣即对甲基乙酰苯胺。取2g对甲基乙酰苯胺(其它的放入烘箱中烘干)放入50mL圆底烧瓶中,再加入10mL2:1的乙醇—水溶液和适量活性炭,搭建回流装置(图2)进行重结晶,加热15分钟后趁热抽滤除去活性炭,再冷却结晶,抽滤得成品,用滤纸干燥后,取部分测熔点,并记录数据。将烘干后的对甲基乙酰苯胺与重结晶后的对甲基乙酰苯胺一起称重,记录数据。 (二)对乙酰氨基苯甲酸 在100mL烧杯A中加入7.5g(0.05mol)对甲基乙酰苯胺、20g七水硫酸镁,混合均匀。在500mL烧杯B中加入19g高锰酸钾(不可过量)和42 0mL冷水,充分溶解。从B中移出20mL溶液于100mL烧杯C中,再将A中的混合物倒入B中,加热至85℃,同时不停搅拌,直至溶液用滤纸检验时无紫环出现,再边搅拌边逐滴加入C中溶液,至用滤纸检验紫环消褪很慢时停止滴加。趁热抽滤,在滤液中加入盐酸至生成大量沉淀,抽滤,收好产品。 (三)对氨基苯甲酸 称量上一步产物,并测熔点,记录数据。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5. 39g对乙酰氨基苯甲酸和40.0mL18%盐酸溶液,小火回流(图2)30分钟。然后,冷却,加入50mL水,用10%氨水溶液调节pH至有大量沉淀生成(此时pH≈5),抽滤,干燥产品,称重,测熔点,记录数据。 (四)对氨基苯甲酸乙酯 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9g对氨基苯甲酸、15.0mL95%乙醇溶液,旋摇圆底烧瓶,使尽早溶解,之后在冰水冷却下,加入1.00mL浓硫酸,生成沉淀,加热回流(图2)30分钟。然后将反应混合物转入250mL烧杯中,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酱油中苯甲酸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酱油中苯甲酸含量 发表时间:2019-11-27T13:34:26.213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24期作者:雷学梅 [导读] 本文提供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酱油中苯甲酸含量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分析:苯甲酸标准溶液在2.5mg/L~50mg/L内线性良好,其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1,加标回收率为91.7%,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7%,苯甲酸的检测限为0.90mg/kg。该法简单,快速,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可用于酱油中苯甲酸的快速定量检测。 【摘要】本文提供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酱油中苯甲酸含量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分析:苯甲酸标准溶液在2.5mg/L~50mg/L内线性良好,其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1,加标回收率为91.7%,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7%,苯甲酸的检测限为0.90mg/kg。该法简单,快速,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可用于酱油中苯甲酸的快速定量检测。 1 概述 酱油是我国传统的、使用最广的调味品,它赋予食品以适当的色、香、味,具有调味之功用。由于酱油营养丰富,适于微生物生长繁殖,为了防止酱油腐败变质,保持酱油的鲜度和良好的品质,达到其对保质期的要求,酱油中一般都会添加防腐剂苯甲酸。因此在酱油的卫生检测中,苯甲酸是一个较为重要的指标。苯甲酸作为防腐剂,由于它们都是人工合成的,过量摄入会对人体造成一定损害。 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作为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批准并允许在我国使用的食品防腐剂中最常见的是苯甲酸,并且规定在酱油中苯甲酸最大允许使用量为1.0g/kg。因此,测定苯甲酸的含量,控制其生产使用量,把可能存在的任何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科学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和健康,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1)仪器:美国Agilent公司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昆山市超声仪器厂KQ-100TDB超声波清洗器;Millipore公司Milli-Q超纯水机。 (2)试剂:色谱纯甲醇;超纯水;色谱纯乙酸铵;10.6%亚铁氰化钾;22%乙酸锌;1.0mg/mL苯甲酸。 2.2 色谱条件 色谱柱:Agillent C18柱(250mm×4.0mm×5μm);柱温:30℃;紫外检测波长:230nm;流动相:甲醇:0.02mol/L乙酸铵(7∶93);流速:1.0mL/min;进样体积:10μL。 2.3 样品处理 取样10g,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20mL-30mL纯水混匀,加入10.6%亚铁氰化钾、22%乙酸锌各5.0mL,加水至刻度混匀,静置30min 后用滤纸过滤,取滤液过0.45μm滤膜,待测。 2.4 标准曲线的制作 分别移取浓度为1.0mg/mL的苯甲酸标准储备液0.25mL,0.5mL,1mL,2mL,5mL,至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成浓度分别为 2.5μg/mL,5.0μg/mL,10.0μg/mL,20.0μg/mL,50.0μg/mL的混合标准使用溶液,按上面的色谱条件进样分析,以标准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制作标准曲线。 3 结果与讨论 3.1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的选择 乙酸铵缓冲液(0.02mol/mL)作为流动相体系,以抑制苯甲酸的电离效应。实验采用Agillent C18柱(250mm×4.0mm×5μm),通过调整甲醇与乙酸铵的比例,发现当甲醇:乙酸铵为7∶93时,苯甲酸可与干扰峰完全分离,且保留时间适当,分离度较好。 3.2 标准工作曲线 分别配制苯甲酸标准系列溶液,绘制标准工作曲线,结果表明:苯甲酸在2.5mg/L-50mg/L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1,苯甲酸标准曲线如图1。若按本方法中的取样量和定容体积计算,按S/N=3确定检出限,则苯甲酸的检出限分别为0.90mg/L。

苯佐卡因的制备

文献 1 苯佐卡因的合成 一、目的要求 1. 通过苯佐卡因的合成,了解药物合成的基本过程。 2. 掌握氧化、酯化和还原反应的原理及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苯佐卡因为局部麻醉药,外用为撒布剂,用于手术后创伤止痛,溃疡痛,一般性痒等。苯佐卡因化学名为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化学结构式为: 苯佐卡因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而麻;mp.88~90℃;易溶于乙醇,极微溶于水。 合成路线如下: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仪器:250 mL三颈瓶、100 mL圆底瓶、液漏斗、布氏漏斗、烧杯、水浴、球型冷凝器、 乳钵、 2、试剂:重铬酸钠、蒸馏水、对硝基甲苯、浓硫酸、5% 硫酸、5% 氢氧化钠溶液、活性 碳、15% 硫酸、对硝基苯甲酸、无水乙醇、5%碳酸钠溶液、冰醋酸、铁粉、 对硝基苯甲酸乙酯、95% 乙醇、碳酸钠饱和溶液、50% 乙醇、 四、实验方法 (一)对硝基苯甲酸的制备(氧化) 在装有搅拌棒和球型冷凝器的250 mL三颈瓶中,加入重铬酸钠(含两个结晶水)23.6 g,水50 mL,开动搅拌,待重铬酸钠溶解后,加入对硝基甲苯8 g,用滴液漏斗滴加32 mL浓硫酸。滴加完毕,直火加热,保持反应液微沸60-90 min(反应中,球型冷凝器中可能有白色针状的对硝基甲苯析出,可适当关小冷凝水,使其熔融)。冷却后,将反应液倾入80 mL 冷水中,抽滤。残渣用45 mL水分三次洗涤。将滤渣转移到烧杯中,加入5% 硫酸35 mL,在沸水浴上加热10 min,并不时搅拌,冷却后抽滤,滤渣溶于温热的5% 氢氧化钠溶液70 mL 中,在50℃左右抽滤,滤液加入活性碳0.5 g脱色(5~10 min),趁热抽滤。冷却,在充分搅拌下,将滤液慢慢倒入15% 硫酸50 mL中,抽滤,洗涤,干燥得本品,计算收率。(二)对硝基苯甲酸乙酯的制备(酯化) 在干燥的100 mL圆底瓶中加入对硝基苯甲酸6 g,无水乙醇24 mL,逐渐加入浓硫酸2 mL,振摇使混合均匀,装上附有氯化钙干燥管的球型冷凝器,油浴加热回流80 min(油浴温度控制在100~120℃);稍冷,将反应液倾入到100 mL水中,抽滤;滤渣移至乳钵中,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酱油中的苯甲酸钠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酱油中的苯甲酸钠 1.原理 酱油样品经酸化后,用乙醚提取苯甲酸,定容过滤后进高效液相色谱仪,经反相色谱分离后,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和峰面积定量。 2.试剂 2.1甲醇:分析纯,经滤膜(HF 0.5)过滤; 2.2无水乙醚:分析纯; 2.3无水乙醇:分析纯; 2.46N盐酸:取36~38%的盐酸500ml,定容至1000ml; 2.54%氯化钠溶液:称取40.0g氯化钠,定容至1000ml; 2.60.02M乙酸铵溶液:1.54g乙酸铵定容至1000ml,溶解后经滤膜(HA 0.45)过滤; 2.7苯甲酸标准储备液:称取苯甲酸0.1000g加2%碳酸氢钠溶液1ml,搅 拌溶解,加水定容到100ml,苯甲酸浓度为1mg/ml; 2.8苯甲酸标准使用液:取苯甲酸标准储备液10ml,放入100ml容量瓶 中,定容至刻度,苯甲酸浓度为0.1mg/ml。 3.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3.1Spectra-Physics 高效液相色谱仪; 3.2色谱柱:Spherisorb ODS1 Ф 4.6mm200mm; 3.3检测器:紫外检测器,波长230nm,灵敏度0.2 AUFS;

3.4流动相:甲醇:0.02M乙酸铵(5:95); 3.5流速:1ml/min; 3.6进样量:10l; 3.7允许差:相对误差≤10%。 4.操作方法: 4.1样品预处理: 称取均匀的酱油样品5.0g放入125ml的分液漏斗中,加入6N盐酸1ml酸化,用15﹑10ml无水乙醚萃取两次,合并乙醚放入125ml分液漏斗中,用4%的氯化钠溶液约10ml分别洗涤两次,将洗涤后的乙醚移入80ml蒸发皿中,温水浴挥干,分别用10ml无水乙醇洗涤蒸发皿两次,放入100ml容量瓶中,再用蒸馏水洗涤蒸发皿两次,并入上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用0.45(HA)滤膜过滤,供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用。4.2测定操作: 开机预热30min并对流动相进行脱气操作,待流动相流速恒定及检测器稳定后,用25l微量进样器吸取供试液进样,绘图积分,得供试样品的吸收峰面积,并进样测定苯甲酸标准吸收峰的面积,根据计算公式算出样品中苯甲酸的含量。 4.3计算公式: A i C o 1 C i = —————— n —— A o m 式中Ci——样品中苯甲酸的含量;

氨基甲酸乙酯含量低于相关酒类标准

氨基甲酸乙酯含量低于相关酒类标准,专家称适量饮用无害 “黄酒风波”虚惊一场EC含量低于相关酒类标准 2012年06月21日09:0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数据来源: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2009年发布的《本地发酵食物含氨基甲酸乙酯的情况》 制图:蔡华伟 近日,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对36款东方风味的酒类饮品样本进行了测试,其中包括16款绍兴酒(包括花雕、女儿红、加饭酒、黄酒)、8款糯米酒及12款梅酒产品。结果显示,绍兴酒样本的氨基甲酸乙酯(EC)含量为每千克0.08毫克至0.26毫克;糯米酒样本为检不出至每千克0.07 毫克;梅酒样本为每千克0.01毫克至0.15毫克(1毫克=1000微克)。 2007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对EC评估,将其由第2B组(“或可能令人类患癌的物质”)改为第2A 组(“可能令人类患癌的物质”)。所以,有人据此认为含EC的黄酒“致癌”。 EC究竟是什么物质?黄酒中存在EC正常吗?饮黄酒会致癌吗?记者对此进行了多方采访。

疑问一:黄酒中的EC含量过高吗? 【回应】黄酒EC含量低于相关酒类标准,应可认为属安全范围 在“黄酒致癌”风波发生后,国家黄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酒类中EC 含量作了说明。据其介绍,EC为自然发酵产生,广泛存在于酒类及其它发酵食品如腐乳、面包、酱油之中。酒类中的EC含量只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并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对黄酒中含有EC成分不必过于惊慌。”江南大学黄酒研究资深专家、酿酒科学与技术中心赵光鳌教授介绍,酒类中EC含量有高有低,但普遍存在。国际上对食品及酒类的EC含量控制规定各不相同,目前各国都没有针对黄酒EC 的限量标准,如果以水果白兰地为例,加拿大要求EC小于400微克/升,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上限规定分别是1000微克/升、800微克/升和1000微克/升。参考现有的标准,媒体报道的黄酒中的EC含量远低于水果白兰地酒的限量标准,消费者可放心饮用。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介绍,加拿大是首个就多种酒精饮品订定EC最高限量的国家,由每升30 微克(葡萄酒)至每升400 微克(水果白兰地)不等。美国就当地生产的食品采取自愿订定EC安全含量标准的做法,并已告知所有出口葡萄酒到美国的国家必须制订计划以符合有关标准。欧盟目前没有食品所含EC最高限量的协调标准,但有些成员国已订出酒精饮品的EC最高限量。近年,韩国也制定了葡萄酒的EC最高限量,为每升30 微克。 疑问二:EC有害健康吗? 【回应】EC在发酵类食物中普遍存在,正常饮食摄入不会有害健康 赵光鳌介绍,国际上从1943年即开始关注EC。2007年,在里昂举行的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会议上,通过对EC纯品的风险评估,将EC归为2A类物质(即“可能令人类患癌的物质”)。 关于食物中的EC含量,目前香港没有特定的规管限量,为保障公众健康,

酱油中氨基酸态氮含量的测定

前言 中国的酱油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誊。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会酿造酱油了。最早的酱油是用牛、羊、鹿和鱼虾肉等动物性蛋白质酿制的,后来才逐渐改用豆类和谷物的植物性蛋白质酿制酱油用豆、麦、麸皮酿造的液体调味品。色泽红褐色,有独特酱香,滋味鲜美,有助于促进食欲。是中国的传统调味品。酿造酱油又可分为生抽和老抽:生抽——以优质黄豆和面粉为原料,经发酵成熟后提取而成。“色泽淡雅,酯香、酱香浓郁,味道鲜美。老抽——是在生抽中加入焦糖,经过特别工艺制成的浓色酱油,适用于红烧肉、烧卤食品及烹调深色菜肴。色泽浓郁,具有醋香和酱香。此次试验主要测定普通酱油、生抽、老抽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氨基态氮是酱油的营养指标,是酿造酱油中大都蛋白水解率高低的特征性指标,是酱油的质量指标,是酱油中氨基酸含量的特征指标,含量越高酱油的鲜味越强,质量越好。配制酱油(SB 10336-2000)每100ml 中氨基酸态氮含量应≥0.4g 【本任务应掌握知识点及技能】 【实验目的】 ⒈学习及掌握电位滴定法测氨基酸态氮的基本原理及操作要点。 ⒉会电位滴定法的基本操作技能。 【实验原理】 氨基酸含有羧基和氨基,利用氨基酸的两性作用,加入甲醛固定氨基的碱性,使羧基显示出酸性,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后进行测量,以酸度计测定终点。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OHRCHCNH OH NHCH RCH HCOH COOH NH RCH )()(22=+

O H OH NHCH RCH NaOH COOH OH NHCH RCH 222)()(+=+ PH=7.0是溶液中游离氢离子与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完全反应后的PH 值,即有效酸度 PH=8.2是溶液中除有效酸度以外的物质与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完全反应后的PH 值,即总酸 PH=9.2是溶液中氨基态氮中的羧基与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完全反应后的PH 值 本实验用的是PH 为8.2和9.2数据。由于酱油还含有总酸度,即使不测定总酸度,也有将总酸中和。用PH=8.2时氢氧化钠消耗的体积与PH=9.2时氢氧化钠消耗的体积 的差计算出样品中氨基态氮含量。 【仪器和试剂】 1.仪器 酸度计PHS-3C 型、磁力搅拌器JB-1A 、碱式滴定管(50ml )、容量瓶(250ml ) 2.试剂 0.04515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1+1)甲醛溶液 【实验步骤】 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称取0.5014g 氢氧化钠试剂溶解,稀释后定容于250ml 容量瓶中。 氢氧化钠溶液的标定: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2.5530g ,溶解,稀释后定容于250ml 容量瓶中。首先用25ml 移液管移取氢氧化钠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加入三滴酚酞指示剂,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滴定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由红变为无色为滴定终点,计录用去邻苯二甲酸氢钾的体积,重复三次。 准确吸取酱油5.0ml 置于100ml 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后吸取20.0ml ,置于200ml 烧杯中,加水60ml ,插入酸度计复合电极,开动磁力搅拌器,用0.04515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酸度计指示PH=8.2,记录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按总酸计算公式,可以算出酱油的总酸含量)。 向上述溶液中,准确加入(1+1)甲醛溶液20ml ,混匀。继续用0.04514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PH=9.2,计入用去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供计算氨基酸态氮含量用。 试剂空白试验:取水80 ml ,先用0.04514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PH=8.2(记录用去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此为测总酸的试剂空白试验)。再加入20ml 甲醛溶液,继续用0.04514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酸度计指示PH=9.2。第二次所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为测定氨基酸态氮的试剂空白试验。 2.结果计算 ()100100 50141.03 21????-=V C V V ρ 式中 ρ—样品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g/100 ml; V 1—测定用的样品稀释液加入甲醛后消耗氢氧化钠 标准溶液的体积,

药物中间体对胺基苯甲酸的合成及表征实验报告

药物中间体对胺基苯甲酸的合成及表征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高分子材料 学院:生化学院 2016年6月5日 摘要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以多步骤的综合性学生实验合成苯佐卡因(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并了解其物理、化学性质。同时也促进学生对重结晶,抽滤,熔点测试,分液等基本操作的掌握。苯佐卡因是一种白色针状晶体,无臭,味微苦而麻,遇光渐变黄色,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难溶于水,临床上一般用作局部麻醉剂。本实验是以对氨基甲苯为原料,先与醋酸反应经酰化得对甲基乙酰苯胺,再与高锰酸钾反应经氧化得到乙酰氨基苯甲酸,然后加盐酸经水解得到对氨基苯甲酸,最后加乙醇经酯化得到产品。由于该有机合成实验步骤多及实验操作上的失误,使得最终产率较低,但经多种中间产物的熔点测定可以基本确定已成功合成了苯佐卡因,同时实验技能得到了一定锻炼。

引言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制备对氨基苯甲酸,学习,了解和掌握氨基保护与脱保护,及官能团的选择性氧化。 对氨基苯甲酸性状:无色针状晶体。在空气中或光照下变为浅黄色。具有中等毒性。刺激皮肤及黏膜。接触皮肤后迅速用水冲洗。[1] 熔点:187~187.5℃[2] 密度: 1.374 g/mL at 25 °C 溶解性:易溶于热水、乙醚、乙酸乙酯、乙醇和冰醋酸,难溶于水、苯,不溶于石油醚。 主要用途: 用于染料和医药中间体。用于生产活性红M-80,M-10B,活性红紫X-2R 等染料以及制取氰基苯甲酸生产药物对羧基苄胺。对氨基苯甲酸可用作防晒剂,其衍生物对二甲氨基甲酸辛酯,是优良的防晒剂。 对氨基苯甲酸在二氢叶酸合成酶的催化下,与二氢蝶啶焦磷酸及谷氨酸或二氢蝶啶焦磷酸与对氨基苯甲酰谷氨酸合成二氢叶酸。二氢叶酸再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催化下被还原为四氢叶酸,四氢叶酸进一步合成得到辅酶F,为细菌合成DNA碱基提供一个碳单位。磺胺类药物作为对氨基苯磺酰胺的衍生物,因与底物对氨基苯甲酸结构、分子大小和电荷分布类似,因此可在二氢叶酸合成中取代对氨基苯甲酸,阻断二氢叶酸的合成。这导致微生物的叶酸合成受阻,生命不能延续。 细胞质中对氨基苯甲酸在葡糖醛酸基转移酶的催化下可逆转化为葡糖醛酸酯,因此植物中全部或大部分对氨基苯甲酸都发生了酯化,这可能是植物对对氨基苯甲酸的一种贮存和运输形式。 实验的流程如下: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酱油中苯甲酸的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酱油中苯甲酸的含量 摘要: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酱油中防腐剂苯甲酸的含量。根据苯甲酸 的性质选择分离分离色谱柱为 C18(4.6mm×250mm,粒径5μm)柱,流动相为乙酸铵-甲醇(91:9),流速1mL/min,柱温30℃。当波长为230 nm时测得苯甲酸标 准溶液的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3063.46746x+0.4971,r2 = 0.9998。一般实验要求加标回收率为90%-110%,苯甲酸检出限量为1g/kg。 实验测得加标回收率为96%-98%,三个样品的苯甲酸含量分别为0.39g/kg、 0.50g/kg、0.81g/kg,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本实验方法简单快捷,准确度, 灵敏度也均达到国家相关分析要求,适用于测定酱油中苯甲酸的测定。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酱油;防腐剂;苯甲酸 为了减少防腐剂对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对防腐剂进行一定的分析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针对同一防腐剂的检测,不同的检测技术其特异性和快速性等也各有不同。国家食品检测标 准GB/T5009.29-2003《食品中山梨酸、苯甲酸的测定》介绍了三种检测苯甲酸的方法,分别 是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此外据网上报道,可用于检测酱油中苯甲酸 含量的方法还有紫外分光光度法、毛细管电泳法等。因高效液相色谱法精确度高、简单、快速,是现阶段测定苯甲酸含量的首选。现重点介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酱油中的苯甲酸。 实验主要试剂及设备: 甲醇(GR);乙酸铵(GR);苯甲酸钠标准品(GR);乙酸锌(AR);亚铁氰化钾(AR);氨水(≥99.0%)。 高效液相色谱仪(LC-20ADRF);电子分析天平(BSM--120.4);超声波清洗仪 (SG5200HDT);高速离心机(TGL-16G-A)。 色谱条件: 以C18柱(4.6mm×250mm,粒径5μm)为色谱柱;以A相1.54mg/mL乙酸铵溶液+B相甲 醇溶液(91:9)为流动相;柱温:30℃;进样量:10μL;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 230nm;检测器为紫外吸收检测器。 一、样品分析 1.样品中苯甲酸含量的测定 精确称取酱油2.0g,置于具塞塑料离心管中,样品称取质量为2.0135g。样品称量后,加 水至30mL,再加1mL亚铁氰化钾溶液(10.6%)和1mL乙酸锌溶液(21.9%),混匀。用 (1+1)氨水调pH至中性,再用超纯水定容至40mL。盖好管塞,在高速离心机中离心至沉 淀完全,清液经微孔滤膜(4.5um)过滤,滤液在超声波清洗仪超声后注入色谱进样瓶中, 按色谱条件中所述上机检测、分析。 酱油样品中苯甲酸含量的计算公式: 式中: y--酱油样品中苯甲酸组分含量,单位为克每千克(g/kg); c--由苯甲酸溶液标准曲线得出的样液中苯甲酸的浓度,单位为毫克每毫升(mg/mL); v--样品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m--样品质量,单位为克(g)。 按照相关实验要求,同一实验室内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应不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重复性实验 准确称取酱油样品5份于5支具塞塑料离心管中,样品称取质量分别是2.0129g、 2.0036g、2.0437g、2.0152g、2.0082g。按上处前处理方法处理制得样品进样溶液,将制得样 液注入色谱进样瓶中,将样品放入液相色谱仪依次进样测定,检测实验的重复性。 3.加标回收实验 准确称取4份酱油样品于4支具塞塑料离心管中,样品称取质量分别为2.0736g、

酱油~指标测定

酱油质量的测定 组长: 组员:

酱油知多少? 酱油:以大豆或脱脂大豆、小麦或麸皮、食盐、水为原料,经微生物酿造而成的一种液态鲜味调味品。 酿造酱油:以大豆和/或脱脂大豆、小麦和/或麸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配制酱油: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 低盐固态发酵酱油:以脱脂大豆,及麸皮、麦粉等为原料,经蒸煮、制曲、并采用低盐,固态发酵方法生产的酱油。高盐稀态发酵酱油:高盐稀态发酵酱油是指原料在发酵阶段采用高盐度、多水量的稀态制醪工艺,分解熟成后直接制取或适量稀释滤出的调味汁液。

理化指标的检验 强制性检验指标:氨基酸态氮总酸总砷铅黄曲霉毒素B1 推荐性指标:山梨酸苯甲酸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全氮相对密度食盐铵盐

1.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第一法甲醛值法 一实验原理: 利用氨基酸的两性作用,加人甲醛以固定氨基的碱性,使梭基显示出酸性,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后定量,以酸度计测定终点。

二实验器材及试剂: 甲醛(36%)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仪器酸度计1个,磁力搅拌器1个,10ml微量滴定管。 三实验步骤 ?1 吸取 5.0mL试样,置于 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后吸取 20.0mL,置于 200ml一烧杯中,加 60ml水,开动磁力搅拌器,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仁滴定至酸度计指示pH8.2,记下消耗毫升数,可计算总酸含量

2 加入10.0mL甲醛溶液,混匀。再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继续滴定至pH9.2,记下消耗的毫升数。 3 同时取 80mL水,先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 pH为 8.2,再加入 10.0ml.甲醛溶液,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pH9.2 4 ,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内标法检测广州市场饮料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的研究

酿酒科技2015年第2期(总第248期)·LIQUOR -MAKING SCIENCE &TECHNOLOGY 2015No .2(Tol .248) DOI :10.13746/j.njkj.2014317 基金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300000079)。收稿日期:2014-07-21 作者简介:王浩(1991-),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食品科学。 通讯作者:黄惠华,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农产品深加工。 优先数字出版时间:2014-10-10;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0a15868084.html,/kcms/detail/52.1051.TS.20141010.1425.004.html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内标法检测广州市场 饮料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的研究 王浩1,刘丽斌1,黄秋婷2,丁怡2,彭程2,刘妙芬2,黄惠华1 (1.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2.广州市酒类检测中心,广东广州510640)摘 要:为研究和调查广州市场在售中低端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采用固相萃取方式对酒样进行前处理, D5-氨基甲酸乙酯为内标,使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 -MS )定量测定含量。结果表明,在20~200μg/L 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6,检出限为0.0018mg/kg ,回收率在75.90%~103.23%之间,精密度在1.43%~3.95%。具有良好的重现性。所有样品中,啤酒和米酒未检出,其他各种酒精饮料中都含有一定量的氨基甲酸乙酯,平均含量大小依次为白兰地>梅酒>黄酒>白酒>药酒>果酒>葡萄酒。关键词:氨基甲酸乙酯;GC -MS ;内标法中图分类号:TS262.3;TS261.7;O65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286(2015)02-0110-04 The Measurement of Ethyl Carbamate Content in Alcoholic Beverage in Guangzhou by GC-MS with Internal Standard Method WANG Hao 1,LIU Libin 1,HUANG Qiuting 2,DING Yi 2,PENG Cheng 2,LIU Miaofen 2and HUANG Huihua 1 (1.School of Light Industry and Food Science,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Guangdong 510640; 2.Guangzhou Testing Center for Alcoholic Beverage,Guangzhou,Guangdong 510640,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measure the content of ethyl carbamate (EC)in low-end alcoholic beverage in Guangzhou market,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with internal standard method was adopted in the experiments (solid phase extraction used for wine samples pre-treatment and D5-ethyl carbamate used as the internal standard).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the 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0.9996within EC concentration range of 20μg/L to 200μg/L,the detection limit was 0.0018mg/kg,the recoveries and RSD were 75.90%~103.23%and 1.43%~3.95%respectively.Among all the alcoholic samples,no EC detected in beer and in rice wine,other alcoholic beverages contained EC more or less (the average EC content in brandy >in plum wine >in yellow rice wine >in liquor >in medicinal wine>in fruit wine>in grape wine). Key words :ethyl carbamate,GC-MS,internal standard method 自20世纪40年代起,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 ,EC )就被发现具有致癌性[1]。随后,世界各国学者 在酒精饮料、酱油、面包等发酵食品中都发现了或多或少的EC ,引起了各国对EC 含量的重视[2]。2007年2月,在里昂举行的IARC(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WHO 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专家会议上,正式将氨基甲酸乙酯从2B 类致癌物提高为2A 类致癌物—— “很可能对人类有致癌作用”[3] ,即对人致癌性证据有限,但对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与丙烯酰胺同等危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饮料的消费越来越旺盛。我国虽已经制定出口酒中氨基甲酸乙酯残留量检测方法 SN/T 0285—2012[4],以代替SN 0285—1993[5],但并没有 制定相关的限量标准来规范企业生产及保护消费者权益。本研究参考吉林省地方标准[6],采用固相萃取样品前处理手段,应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以内标法为定量方法,对75种酒样进行EC 残留状况调查,为酒精饮料中EC 的风险评估和制定限量标准提供数据支持。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试剂及仪器 样品采集:本研究的样品来源于广州市天河区百佳、华润万家、世纪联华等大型超市中在售中低端酒类产品。共采集酒样75个,分为黄酒19个、白酒14个、葡萄 110

酱油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酱油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1、国标检测方法 按照国家标准GB18186-2000 和GB18187-2000 的规定,对酱油、食醋中用AgNO3标准溶液测定氯化钠的方法中,用较深黄色的K2CrO4做指示剂。 测定步骤是::吸取2.0ml的稀释液(吸取5.0ml样品,置于2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加100ml水及1ml铬酸钾溶液,混匀。在白色瓷砖的背景下用0.1mol/L 的AgNO3标准溶液滴定至出现桔红色,同时作空白试验。 等当点前Ag++ CL-= AgCL↓(白色)(Ksp= 1.8×10-10) 等当点时2Ag++ CrO42-=Ag2CrO4↓(砖红色)(Ksp = 2.0×10-12) 6.4 氯离子的测定 图路:见图2.2a. 试剂:溶解0.626g硫氰酸汞(II),30.3g硝酸铁(III),4.72g浓硝酸,150ml甲醉于水中,定容至一升,作为载流。 标准溶液:标准溶液含5—75ppm Cl,可适当稀释1000ppm Cl贮备液(1.648g/l氯化钠)来制备。 练习:将载流泵人体系中,各标液都以四次重复相继注入,便可得到如图2.2b(左)所示的记录图(注意排出物有毒,不应倒人下水道而应收集起来)。 分析过程基于以下反应: Hg(SCN)2十2Cl —HgCl2十2SCN- 2SCN- 十Fe3 —Fe(SCN)2+ 载流中台有Hg(SCN)2和三价铁.注入试样中的氯离子与Hg(SCN)2反应,释放出 SCN-,后者与Fe(III)形成红色Fe(SCN)2+络离子,其强度用分光光度法在480 mm 处测定.记录的吸收峰高度与试样中氯离子浓度成正比(见图2.2b).在反应过程中 除了生成Fe(SCN)2+之外,还可能生成其它更高级的络离于.因此校正曲线不可能 在很大的浓度范围内保持线性. 将一个标准溶液连续注入十次,并计算所得峰的标准偏差,可以检验方法的重现 性.注意盘营长度与6.3节练习B中所用的相同,这样就可根据前一练习直接估计 一下分散度D,尽管泵速仅为前者的一半。此外,还可以比较一下,值和Smax值。 并考虑一下泵速不同所带来的差别.

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形成机理

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形成 经研究,氨基甲酸乙酯是由氨甲酰化合物与乙醇自发反应生成的,氨甲酰化合物主要有尿素、瓜氨酸、氨甲酰磷酸、氨甲酰天冬氨酸,尿膜素等。黄酒中以尿素为最主,90%的氨基甲酸乙酯是由尿素和乙醇反应生成的;其余的氨甲酰化合物含量都极微,生成的氨基甲酸乙酯也少。在黄酒贮存时,酒液中的尿素和乙醇继续反应,成品酒的尿素含量越多,贮存温度越高,贮存时间越长,则形成的有害氨基甲酸乙酯越多。随贮酒时间的延长,氨基甲酸乙酯的含量剧增,仅贮酒3年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就是新鲜黄酒的4倍左右;贮酒9年,氨基甲酸乙酯含量是新鲜黄酒的12倍左右。 由尿素和乙醇生成EC的反应式如下: 黄酒酿造时,原料、辅料和水中会带入部分尿素,但最主要的还是在发酵过程中由酵母菌代谢产生的。酵母菌在生长繁殖和进行酒精发酵时,合成的大量尿素除了满足自身菌体需要外,多余的尿素被分泌到体外,从而使酒醪中的尿素含量增加,酵母菌细胞内的精氨酸酶的活力也会随之提高,进一步加速了尿素的生成。黄酒中尿素主要由精氨酸经酵母菌细胞内精氨酸酶- 尿酶(AU) 路径分解而来。(详见图1,图2): 图 1 酵母菌处于生长繁殖状态时精氨酸降解及尿素的形成(即AU 路径)

图 2 酵母菌处于酒精发酵状态时精氨酸降解时尿素的形成(即AU 路径) 在黄酒糖化醪及成品酒中,精氨酸含量都十分丰富,是主要氨基酸种类。从图1 和图2 中我们可以看出,精氨酸经由酵母菌体内AU 路径,降解成鸟氨酸及尿素等。黄酒醅发酵时,少量尿素开始与乙醇作用生成氨基甲酸乙酯,当黄酒压滤后,煎酒灭菌和贮酒陈化时,氨基甲酸乙酯的生成量会大幅度增加。Granchi 等认为酵母菌胞内精氨酸降解主要在pH4~5,温度25~33℃,这正是黄酒主发酵期的特征参数。虽然后酵期温度和pH 值均有所降低,但如果不慎染上杂菌(如乳酸菌) 则精氨酸将通过精氨酸脱亚氨基酶(ADI) 路径加速降解,从而生成瓜氨酸、鸟氨酸及氨甲酰磷酸等,其中的能量则耦合于细胞的生长及发酵(如图3)。现今普遍认为瓜氨酸是氨基甲酸乙酯形成的前体物。在乳酸菌胞内精氨酸降解过程中,一部分瓜氨酸被分泌到胞外,从而扩散入培养基中;另一部分在胞内继续参加生化反应。Liu 等发现乳酸菌胞内精氨酸降解主要在pH3.5~4,因此,黄酒污染杂菌后氨基甲酸乙酯的量增加也就是这个原因。

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检测与分析

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检测与分析 苏占元1,郑若欣1,杨晓军1,赵金松1,2,3* (1.国家酒类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四川泸州646000; 2.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泸州646000; 3.四川理工学院,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氨基甲酸乙酯(E C )是一种基因致癌物,应用G C /MS 方法对3种香型白酒和原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含 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浓香型白酒中E C 含量范围为19.6μg/k g ~288μg/k g ,其中低端白酒比中高端白酒含量较低;酱香型白酒中E C 含量均值小于100μg/k g ,小曲清香白酒中的E C 含量为25.5μg/k g ~92.3μg/k g ;相比原酒中老窖明显高于新窖,随着贮存时间的增加E C 含量逐渐降低。关键词:氨基甲酸乙酯;G C /MS;白酒;含量分析中图分类号:TS 262.3;TS 207.3 文献标识码:B Determination and Analysis of Ethyl Carbamate in Liquor S U Zh an yu an 1,ZH E NG R u o xi n 1,Y ANG X i ao j u n 1,ZHA O J i n s on g 1, 2,3* (1.N a ti onal L iqu o r an d Pr o ce ss i n g F oo d Q u al ity S upervi s i on an d I n s pecti on Ce n ter ,L uzh o u 646000; 2.N a ti onal E n gi n eeri n g R e s e a rch Ce n ter o f S ol i d -S t a te Brewi n g ,L uzh o u 646000; 3.S ichu an U n iver s ity o f S cie n ce &E n gi n eeri n g S iChu an ZiG on g 643000,Chi na ) Abstract:E thy l C a rb a m a te (E C )i s a ge n e c a rci no ge n ,an d GC /M S m eth o d w a s u s e d t o d etect the c on te n t o f E C i n three ki n d s o f f la v o r l iqu o r an d r a w wi n e .The re s u l t s s h o we d th a t the c on te n t o f E C i n L uzh o u -f la v o r l iqu o r w a s 19.6μg /kg ~288μg /kg ,an d the c on te n t o f E C i n lo w -e n d l iqu o r w a s lo wer th an th a t i n m i dd l e -high -e n d l iqu o r .The c on te n t o f E C i n M ao t a i l iqu o r w a s l e ss th an 100μg /kg ,a b o ut 25.5μg /kg ~92.3μg /kg i n X i ao qu F e n-f la v o r L iqu o r ,the o rigi nal wi n e i n the ol d ce lla r w a s s ig n ific an t l y higher th an the n ew ce lla r ,with the s t o r a ge ti m e i n cre a s e d E C c on te n t gr a d u all y re d uce d . Key words:E thy l C a rb a m a te;GC /M S ;l iqu o r;c on te n t anal y s i s 收稿日期:2018-08-27 作者简介:苏占元(1986-),男,检测员,工作单位:国家酒类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要负责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的分析检测工作。*通信作者:赵金松(1980-),男,博士,高级工程师,E -mai:z h j s 0302@s i n a .com 。 文章编号:1002-8110(2019)01-0055-03 第46卷第1期2019年1月 酿酒 LIQUOR MAK I NG Vol.46.№.1Jan.,2019 白酒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产业,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它以独特的酿造工艺和独特的酒体风味特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并被称为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是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代言中国形象气质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素有国家名片之称。对白酒而言,健康与安全同样重要,近年来白酒中潜在的氨基甲酸乙酯(E C )愈加引入关注[1-3]。研究表明对于啮齿类动物,E C 是一种多位点致癌物,可导致肺癌、 淋巴癌、肝癌和皮肤癌等疾病,乙醇对E C 的致癌性有促进作用而酒精饮料类更是人类摄入的主要来源。目前众多国家和众多组织机构针对E C 的限量标准及控制做出了较多的研究[4,5]。 加拿大是首个就多种酒精饮品制定E C 最高限量的国家,由每升30μg (葡萄酒)至每升400μg (水果白兰地)不等。美国就当地生产的食品采取自愿制定氨基甲酸乙酯安全含 量标准的做法,并适用于所有出口葡萄酒到美国的国家。欧盟目前没有食品所含氨基甲酸乙酯最高限量的协调标准,但有些成员国已制订出酒精饮品的氨基甲酸乙酯最高限量。近年来,韩国也制定了葡萄酒的氨基甲酸乙酯最高限量,为每升30μg 。氨基甲酸乙酯在不同发酵食品中含量差异较大,针对白酒的研究中还未提出相关含量分析更未形成限量标准。通过对几种典型香型白酒和原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含量跟踪分析,期望为建立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风险控制标准提供参考依据。1 材料和方法 1.1 试剂和材料 碱性硅藻土固相萃取柱(10m L ):Agi l e n t Tech nolo gie s ;正己烷(色谱纯):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乙酸乙酯(色谱纯):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乙醚(色谱纯):西陇化工股份有限 5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